①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扩展阅读与训练的答案是什么
这个属于中小学教辅教材,简单说是丰富课外知识。具体答案没有标准,每年的都不一样。
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学习套餐,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学习需要有选择地阅读,从而打破了课文的局限,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可以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概括有以下特点:
1、紧扣教材内容、突出阅读的针对性。
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载体,其体系完整,内容精当,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源于教材,又不
囿于教材,收集了与教材密切相关的背景材料、作者轶事、名篇佳段、科学常识等内容,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因而是语文课本的好伴侣。
2、广泛选择材料、体现阅读的开放性;
时代的进步使得信息量剧增,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融合也越来越快,对人获取信息,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充分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兴趣,照顾学生个体
的特点,本丛书从浩如烟海的知识宝库中广泛选取有用的信息和材料,将人文性与科学性熔于一炉,将艺术性和工具性汇于一体,体现语文学习的开放性和“大语
文”的教育观。
3、精心编辑整合、提高阅读的实效性;
小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有别于科研人员的研究工作,它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与他们的认知水平相适合,所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具有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特
点。我们对收集到的丰富的原始材料,根据年级的高低,进行了认真地取舍和改编,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力求使每一份“套餐”合学生的胃口,既吃得饱,又
吃得好,为有效地提升学生各阶段语文素养给予帮助。
为孩子提供一片开阔的阅读视野,为孩子积累一套丰富的学习资料,提升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最终实现语文素质和整体人格的生成与完善。
② 小学语文课之同步拓展阅读1、2、3的成语4o个
短兵自相接
ǎnbīngxiāngjiē
[释义] 兵:武器。短兵:指刀、剑等一类短小武器。用刀、剑等一类短小武器近距离地面对面搏斗。形容敌我相近;战斗激烈。也比喻进行针锋相对的激烈斗争。
[语出] 《楚辞·九歌·国殇》:“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辨形] 接;不能写作“结”。
[近义] 兵戎相见 不可开交 唇枪舌剑 锋芒逼人 针锋相对
[反义] 和风细雨 拐弯抹角 含沙射影 指桑骂槐
[用法] 用于军事方面或双方的斗争、争辩时。一般作谓语、宾语、状语。
[结构] 主谓式。
[例句] 志愿军与美军展开了~的战斗。
③ 语文同步拓展阅读与训练四年级下册答案(人民教育教材)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只要你拥有一双明锐的眼睛,你就会发现"美"无处不在,
④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拓展阅读与练习答案
众泰众泰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要减去两肺意味着我的第一名不翼而飞
⑤ 苏教版语文同步拓展阅读与训练语文5年级上册s版使用的答案2015
让孔子在中国复历史上制永远熠熠闪光。责任,让孔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而不辞劳苦。
敌人围困万千重,郑国危在旦夕,虽有一身本领,辩才天下无敌,但是从没有得到国君重用的烛之武,被国君紧急召见,“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这一句就说明了郑国对待他的不公正。烛之武没有计较这一点,虽然两方交战,生死未卜;出使秦师,成败难料;但是烛之武还是“夜缒而出”,勇入秦营,是责任使他知难而上、义无反顾
责任,让烛之武不计前嫌;责任,让烛之武深入虎穴;责任,让烛之武面对强敌从容不迫,不卑不亢,用英勇和机智战胜了敌人。
绽放着娇媚的缨粟中潜藏着罪恶的魔爪,明正彬,这位让人肃然起敬的缉毒英雄,忍着痛,用鲜血与勇气在刀尖上不知疲倦地舞蹈。责任,让他不知胆怯为何物;责任,让他置生死于度外。
生命的责任让松柏挺立在破败岩石,让青山高耸在阴湿田野,让飞瀑舞动在悬崖绝壁。
历史的责任让人学会忍耐与承受,历史的责任让人变得坚强而无私。
⑥ 三年级下册同步拓展阅读语文十八课答案
参考答案:
1.①初看以为是残树朽干(1分),后来才明白是一块树化石(1分)。
②突出这块石头外形的奇异(1分),为下文写石头与我“默默地相对”、石头与我对话做铺垫(1分)。(意思对即可)
2.①这句话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1分),仿佛树化石也具有人的特征,能够观察与思索(1分)。
②不矛盾(1分)。这句话表现内心的觉悟(1分),心情(生命)也由“躁动”变为“恬静”了(1分)。(意思对即可)
3.①人类还存在着丑陋的一面(1分),但人类的智慧和善良是那样美丽,使人类生机盎然(2分)。
②生命的个体是微不足道的(1分),但每个个体都要珍惜自己生命的权力与尊严(2分)。(意思对即可)
4.“理解”:人生所做的贡献,其意义远远超过其生命的年限。(意思对即可)(2分)联系人或事必须是现实生活中的,必须与“生命大大长于自己年轮”这句话的含义相一致。(3分)
题目:
1.①作者是怎样发现这块“石头”的?试概叙之。
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按要求分析句子。
①“只有年轮如眼,审视着朦胧的天地。”——简析这句话的表达特点及其效果。
②“躁动的生命,不觉间澄明恬静起来。”——“躁动”与“恬静”是否矛盾,为什么?
3.概括第(10)—(12)段“石与我”的对话所揭示的两条深刻道理。
4.请联系你在现实生活中所了解的人或事,谈谈你对“生命大大长于自己年轮”这一句话的理解。
⑦ 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括拓展阅读的中的陆地生物群落红树林的题
答案:1.解释什么是红树林,介绍其生长环境,说明其得名原因。
(意思对即可)回
2.叶片答上有排盐孔;大多有突出地面的呼吸根;以“胎生”方式繁殖;有密集的支柱根。(意思对即可)
3.红树林从海底土壤中吸收养料而生存,红树植物的遗体又可被微生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土壤中。
(意思对即可)
4.经济价值;环保价值;旅游观赏价值。
5.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引用等。
作用:说明红树林是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使说明的内容具体、准确,具有可信度和说服力。
6.错、错、对、对
⑧ 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的图书信息
出版社: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第1版 (2005年1月1日)
ISBN: 7538521364
条形码: 9787538521368
尺寸: 25.2 x 18 x 1 cm
重量: 281 g
⑨ 《语文同步拓展训练与阅读》中《感恩经营》阅读及参考答案
《感恩》阅读答案 一直以来,“感恩”在我心中是“感谢恩人”的概念,“恩人”者,乃于已有大恩大德者。而在美国的一次偶遇却让我悟出了感恩的另一层意味。 那是在洛杉矶的一家旅馆。早晨,我在大堂的餐厅就餐时,发现自己的右前方有三个黑人孩子,在餐桌上埋头写着什么。在就餐的时间、就餐的地方,这三个孩子却没做与吃饭有关的事。我难以按捺心中的好奇,试探着走了过去。在这些孩子的应允下,我坐在了他们旁边。看到我这样一个肤色不同的外国人的到来,他们没有一丝扭捏,而是落落大方地和我谈了起来。这三个孩子中的一个约摸十二三岁、戴眼镜的男孩是老大,女孩八九岁是老二,另外一个小男孩五六岁是老三。从谈话中我了解到他们和母亲是暂时住在这家酒店里的,因为他们正在搬家,新房还未安顿好。
当问他们在做什么时,老大回答正在写感谢信。他一副理所当然的神情让我满脸疑惑。这三个小孩一大早起来写感谢信?我愣了一阵后追问道:“写给谁的?”“给妈妈。”我心中的疑团一个未解一个又生。“为什么?”我又问道。“我们每天都写,这是我们每日必做的功课。”孩子们回答道。哪有每天都写感谢信的?真是不可思议!我凑过去看了一眼他们每人手下的那沓纸。老大在纸上写了八九行字,妹妹写了五六行,小弟弟只写了两三行。再细看其中的内容,却是诸如“路边的野花开得真漂亮”、“昨天吃的比萨饼很香”、“昨天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之类的简单语句。我心头一震,原来他们写给妈妈的感谢信不是专门感谢妈妈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而是记录下他们的幼小心灵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他们还不知道什么叫做大恩大德,只知道对每一件美好的事物,都应心存感激。他们感谢妈妈辛勤的工作,感谢同伴热心的帮忙,感谢兄弟姐妹们之间的相互理解,……他们对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许多事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其实,感恩不一定要感谢大恩大德,“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如果我们囿于这种“不如意”之中,终日惴惴不安,那生活就会索然无趣。相反,如果我们像这些孩子一样,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感受平凡中的美丽,那我们就会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来应对生活的酸甜苦辣,让原本平淡的生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选自《读者》2003年第20期)
1.给下面字注音。
囿( ) 惴( )
2.文章没有动人曲折的情节,但却写得平中见奇。文章的“平”体现在 ,文章的“奇”体现在 。
3.文章中的“感恩”有两层意味,分别是(1) ,
(2) 。
4.从孩子们的言行,可以看出这三个孩子有着怎样的生活态度和良好习惯?并请举例说明。
5.下面这个句子有一处语病,请改正过来。
他们对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许多事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6.最后一段议论运用了怎样的说理方式?
7.“记录下他们的幼小心灵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对每一件美好的事物,都应心存感激”,这两句话对改善人的生活态度有什么积极意义?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yòu zhuì 2、(平)写的都是一件简单的事,感谢信上写的也都是简单的语句 (奇)记录下他们幼小心灵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 3、(1)感谢对自己有大恩大德的人 (2)对每一件美好的事物都心存感激 4、(1)做事专注(在餐桌上埋头写着什么) (2)能坚持不懈(每天都写) (3)对美好事物心存感激 (4)落落大方,见生人不扭捏 5、将“许多”移至“我们”前面 6、正反对比 7、略 《感恩》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