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配套语文晏子使吴的文言文答案

配套语文晏子使吴的文言文答案

发布时间:2020-12-23 12:11:12

Ⅰ 晏子使吴的文言文

晏子春秋
《晏子春秋》是一部记叙春秋时代齐国晏婴的思想、言行、事迹的书,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短篇小说集。相传为晏婴撰,现在一般认为是后人摭集其言行轶事而成。书名始见于《史记·管晏列传》。《汉书·艺文志》称《晏子》,列在儒家类。全书共八卷,二百一十五章,分内、外篇。主要记述了晏子的言行思想,语言简炼,情节生动,写出了晏婴形象,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书中寓言多以晏子为中心人物,情节完整,主题集中,讽喻性强,对后世寓言有较大的影响
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晏子(?—前500),名婴,夷维(今山东省高密市)人,春秋时齐国大夫,后为卿,历任灵公、庄公、景公三世。博闻强识,善于辞令。他主张以礼治国,力谏齐景公轻赋省刑,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汉代刘向《晏子春秋》叙录,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并论。
编辑本段原文
原文 晏子使吴,吴王谓行人曰:“吾闻晏婴,盖北方辩于辞、习于礼者也。”命傧者曰:“客见则称‘天子请见’。”明日,晏子有事,行人曰:“天子请见。”晏子蹴然。行人又曰:“天子请见。”晏子蹴然。又曰:“天子请见。”晏子蹴然者三,曰:“臣受命弊邑之君,将使于吴王之所,所以不敏而迷惑,入于天子之朝。敢问吴王恶乎存?”然后吴王曰:“夫差请见。”见之以诸侯之礼。

翻译 晏子出使吴国时,吴王对手下说:“寡人听说晏婴善于言辞,熟悉礼制,等晏婴晋见寡人时,命接待人员以天子尊称寡人。”第二天晏子进宫见吴王,命人通报,负责迎接的人说:“天子有令,命晏婴晋见。”晏子显出局促不安的样子,通报人又说:“:天子有令,命晏婴晋见。”晏子几次显出局促不安的样子:“我受齐王之命出使吴国,不知怎么搞的怎会来到周天子的宫廷,请问到底这个世上有没有吴王呢?”吴王立刻说:“夫差有请。”于是以合于诸侯身份的礼仪接待晏子。
本段评点
这个寓言故事,表现了晏子的机智敏捷、能言善辩的才干,同时也表现了他热爱祖国、维护祖国尊严的可贵品质。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懂得: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Ⅱ 读完晏子使吴这篇文章中你觉得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是晏子使楚吧。晏子,机智勇敢,足智多谋。

Ⅲ 晏子使吴的吴王想用什么事试探晏子

吴王命手下接待人员以天子尊称自己,晏子长叹三声,说:“我受齐王之命出使吴国,不知回怎么搞的怎会来答到周天子的宫廷,请问到底这个世界上有没有吴王呢?”吴王立刻说:“夫差有请。”于是以合于诸侯身份的礼仪接待晏子。

原文:
晏子使吴,吴王谓行人曰:“吾闻晏婴,盖北方辩于辞、习于礼者也。”命傧者曰:“客见则称‘天子请见’。”明日,晏子有事,行人曰:“天子请见。”晏子蹴然。行人又曰:“天子请见。”晏子蹴然。又曰:“天子请见。”晏子蹴然者三,曰:“臣受命弊邑之君,将使于吴王之所,所以不敏而迷惑,入于天子之朝。敢问吴王恶乎存?”然后吴王曰:“夫差请见。”见之以诸侯之礼。

翻译:
晏子出使吴国时,吴王对手下说:“寡人听说晏婴善于言辞,熟悉礼制,等晏婴晋见寡人时,命接待人员以天子尊称寡人。”第二天晏子进宫见吴王,命人通报,通报人说:“天子有令,命晏婴晋见。”晏子长叹三声,说:“我受齐王之命出使吴国,不知怎么搞的怎会来到周天子的宫廷,请问到底这个世界上有没有吴王呢?”吴王立刻说:“夫差有请。”于是以合于诸侯身份的礼仪接待晏子。

希望能有些用的,谢谢的!

Ⅳ 晏子使吴和晏子使楚的异同

子使楚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评点

这个寓言故事,表现了晏子的机智敏捷、能言善辩的才干,同时也表现了他热爱祖国、维护祖国尊严的可贵品质。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懂得: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译文: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身边的侍臣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正要来,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侍臣回答说:“当他来的时候,请让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他)是干什么的?’(我就)回答说:‘(他)是齐国人。’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回答说:‘(他)犯了偷窃罪。’”
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公差两名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公差)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了席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只是叶相像罢了,果实的味道却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啊。现在这个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起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他喜欢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找倒霉了。”
回答者:请教者123 - 魔导师 十级 3-24 11:20

晏子使楚
晏子出使楚国。楚国人想侮辱他,因为他身材矮小,楚国人就在城门旁边特意开了一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中进去。晏子说:"只有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中进去。今天我出使的是楚国,应该不是从此门中入城吧。"楚国人只好改道请晏子从大门中进去。

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恐怕是没有人了吧?"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人挨着人,肩并着肩,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作使臣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人就派遣他出访贤明的国君,无能的人就派他出访无能为力的国君,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出使楚国了。"楚王立即不好意思了。

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身边的侍臣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正要来,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侍臣回答说:“当他来的时候,请让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他)是干什么的?’(我就)回答说:‘(他)是齐国人。’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回答说:‘(他)犯了偷窃罪。’”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公差两名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公差)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了席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权树,只是叶相像罢了,果实的味道却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O衷谡飧鋈松

Ⅳ 晏子使吴的原文

晏子使吴,吴王谓行人抄曰:“吾闻晏婴,盖北方辩于辞、习于礼者也。”命傧者曰:“客见则称‘天子请见’。”明日,晏子有事,行人曰:“天子请见。”晏子蹴然。行人又曰:“天子请见。”晏子蹴然。又曰:“天子请见。”晏子蹴然者三,曰:“臣受命弊邑之君,将使于吴王之所所以不敏而迷惑,入于天子之朝。敢问吴王恶乎存?”随之吴王曰:“夫差请见。”见之以诸侯之礼。

Ⅵ 晏子使吴的翻译

原文:
晏子使吴,吴王谓行人①曰:“吾闻晏婴,盖北方辩于辞、习于礼专者也。”命摈②者曰属:“客见侧称‘天子③请见’。”明日,晏子有事,行人曰:“天子请见。”晏子蹴然④。行人又曰:“天子请见。”晏子蹴然。又曰:“天子请见。”晏子蹴然者三,曰:“臣受命弊邑之君,将使于吴王之所,所以不敏而迷惑,入于天子之朝。敢问吴王恶乎存?”然后吴王曰:“夫差请见。”见之以诸侯之礼。
翻译:
晏子出使吴国时,吴王对手下说:“寡人听说晏婴善于言辞,熟悉礼制,等晏婴晋见寡人时,命接待人员以天子尊称寡人。”第二天宴子进宫见吴王,命人通报,通报人说:“天子有令,命晏婴晋见。”晏子长叹三声,说:“我受齐王之命出使吴国,不知怎么搞的怎会来到周天子的宫廷,请问到底这个世界上有没有吴王呢?”吴王立刻说:“夫差有请。”于是以合于诸侯身份的礼仪接待晏子。

Ⅶ 晏子使吴中见之以诸侯之礼是什么意思啊

这是个谓语前置句,即所谓的倒装句,“以诸侯之礼”作主语,“见”作谓语,“之”作宾语.以诸侯之礼见之.
翻译过来就是:用和於诸侯身份的礼仪来接待(晏子)

Ⅷ 晏子使吴练习题

(1)晏子三次蹴然心理发生了怎样微妙的变化?(2)你认为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再找句话翻译就欧克了。

Ⅸ 《晏子使楚》与《晏子使吴》两文的异同

两文中晏子都是委婉地指责对方,但《晏子使楚》中晏子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而《晏子使吴》中晏子是先说自己走错地方,再直接反问,来职责吴王。

Ⅹ 《晏子使吴》中晏子有怎样的外交才能

一、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晏子身“短”,于是“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这番无礼举动,无非是想以此来侮辱晏子,进而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作为使者,在外交场合他代表的是国家,晏子受辱,自己的祖国也势必跟着蒙羞。智慧的晏子一眼便洞悉对方不良居心,“不入”表现了晏子态度的坚决;“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这句话,不卑不亢、掷地有声,彰显出晏子的铮铮傲骨。“使狗国者,从狗门入”,言下之意就是如果让我钻狗洞,那楚国就是狗国,你侮辱我是狗,就等于承认自己也是狗。在这里,晏子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办法,让对方自取其辱而又有苦难言,于是“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拿起慧的武器,不但自己没受辱,反而让对方蒙羞。

二、针锋相对,捍卫尊严。
见到楚王后,傲慢的楚王继续公然寻衅,先是讽刺齐国没有人才,后又讽刺晏子没有才能。如果说先前对晏子的人身攻击尚显得隐晦的话,那么此时的楚王已经是明目张胆、肆无忌惮了。对此,晏子针锋相对、毫不示弱,他以“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比肩继踵”之语严斥楚王“齐无人”的谰言,显示了强烈的爱国之心。面对楚王对自己的侮辱,晏子先顺其意承认“婴最不肖”,再突施反击“故宜使楚”:我最无能,所以只好出使最无能的楚国。晏子这番机智幽默的反击,就如那功夫已臻化境的大侠,双手潇洒随意地一挥,便消解了楚王凌厉的攻势。于己,维护了尊严;于国,捍卫了荣誉。

三、类比推理,巧妙反击。
在第二则故事中,楚王以“齐人固善盗乎”来讽刺齐国人到楚国为盗没出息,企图羞辱晏子、贬损齐国。我们姑且不论楚王精心设计骗局的卑鄙,即便是真有此事,也不能以偏概全,说明齐国人没出息啊。对楚王自以为得计的诘问,晏子先机智地避其锋芒,宕开一笔,以“橘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为喻,说明外部环境对事物内部本质产生显著影响的道理,再由物及人,顺势推导出“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的原因,即是“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这样,由“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暗地里讽刺楚国偷盗成风的不良风气,暗示楚王治国的无能。这番机智巧妙的辩驳,让楚王低头认输,让晏子不辱使命。

总之,他的口才和头脑都很好啦

阅读全文

与配套语文晏子使吴的文言文答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