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
什么意思?
『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3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确凿ò 叮嘱zhǔ 讪笑shàn 瞬息shùn
B. 菜畦qí 蝉蜕tuō 骊歌lí 嫉妒jí
C. 拗口ǎo 脑髓suǐ 盔甲kuī 掸子dān
D. 环谒yè 木屐 jī 伫立zhù 丑陋lòu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菜畦 渲闹 臃肿 来势汹汹 B.澎湃 祈祷 脑髓 回环曲折
C.懊诲 蝉蜕 丑陋 九曲连环 D.讪笑 崎岖 屏嶂 人声顶沸
3.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张凡生气地对丈夫说:“你一天到晚就知道寻欢作乐,几时考虑过做一点正事呢?”
B.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
C.这篇文章错别字很多,用语无伦次来评价它是再恰当不过了。
D.我和领队的那个小小的女教师正说得津津有味,我上铺的女孩却忽然哭了起来。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⑴ 英子,不要怕,_____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⑵—— 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⑶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在亚洲的原野。
⑷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A.尽管 只要 涌现 鉴赏 B.无论 只要 出现 鉴赏
C.无论 如果 出现 欣赏 D.尽管 如果 涌现 欣赏
5.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__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藕的事业吧,_____________。
①寂寞留给自己 ②把芬芳献给他人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④以宽阔拥护生活
A.②①④③ B.①④③② C.②④③① D.③②④①
6.下面是小明的同学在电话中给他说的一段话,加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加以改正。(4分)
小明,(1)你还是为迎接即将马上到来的校庆给我们“幼林文学社”写篇稿件吧!体裁不限。还请你在班上多发动同学投稿。你看,(2)我们班已有十个同学连我在内交了稿子。你可以直接把写好的稿件交给我。(3)我给你们点拨点拨。(4)请注意:交稿日期截止本月底。
(1)
(2)
(3)
(4)
7.《最后一课》的作者是( )国作家( ),这篇小说以( )为背景,着重刻画的主人公有( ).( )等两位。(3分)
8“学语文的目的在于运用”,现在检查一下你的运用能力。根据你的观察和生活的感悟,仿照例句再写个句子。(4分)
生活中处处是美,美是多姿多彩的:美是游荡在寒冬中的几点残雪,美是漫步在蓝天上的几缕浮云,美是 ,美是
9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4分)
如果说外语是人生的工具,那么,母语毫无疑问是掌握工具的手。可是,当中国人在投入巨大精力学习外语、应付外语考试的同时,却尴尬地发现,自己的母语水平正在明显下降。
据调查发现中学生母语水平不容乐观,他们连深奥一点的现代文也理解不了,普遍存在词汇贫乏,言不达意的情况。
①两则材料反映一个什么现象?请用一句话概括。
②简要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10.古诗文默写(9分)
1. ,何人不起故园情。(1分)
2 . 峨眉山月半轮秋, 。 ,思君不见下渝州。 (2分)
3. ,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2分)
4, ,云从窗里出。(1分)
5.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相信吧, 。(2分)
6马上相逢无纸笔, 。 (1分)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世隶耕 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③不能称前时之闻 ④稍稍宾客其父
12、用现代汉语准确表述(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3分)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3分)
13、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停顿一次) (2分)
① 余 闻 之 也 久 ② 即 书 诗 四 句
14、从表达方式上看,选文③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方式,其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 ___。(2分)
15方仲永才能泯灭的原因归结于其父“不使学”的缘故,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 。 他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用选文中的话回答,并作简要阐述:
。 (5分)
16、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悟?请写下来。(3分)
三、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以下选段,回答第17——21题。(20分)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
-
上一个『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0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 下一个『2008-2009北京市宣武第一学期期末语文高三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叁』 初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您好
初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的句子翻译如下:
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译:东晋太元年间,有一个武陵人以打鱼为生。注释:“武陵是湖南常德历史上的第二个行政区划,魏晋后,武陵郡辖沅水流域诸县。”(《武陵藏珍---沅澧流域历史文化图说》周新国周波著)2.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译: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的远近。3.忽逢桃花林,夹(jiá)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译:忽然看见一片桃花林,桃花林生长在溪流的两岸,有数百步宽,其中没有别的树,芬芳的青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乱交杂。4.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译: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5.林尽水源,便得一山。译: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就出现了一座山。6.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译:山上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下船,从洞口进去。7.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译:刚开始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8.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交通,鸡犬相闻。译: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子之类的东西。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都可以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9.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译: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尘世以外的人。老人和孩子们各个都安闲快乐.10.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译:(村人)看见了渔人,就非常的惊讶,问(渔人)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了。11.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译:(村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备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12.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译:村里的人听说有这个人,都来打听消息。1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译:(村人)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县的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14.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jiàn)隔。译:从此不再从这里出去,就与外面的人断绝来往了。1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村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经历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朝和晋朝了。16.此人一一为(wèi)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译:这个人对(村人)一一详细地说了他所听到的,(村人)都感叹、惋惜。17.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译:其他的人各自又都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离去。18.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译:村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19.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译:(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原来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20.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译: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他进出桃花源的事情。21.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译: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最终迷路了,找不到回去的路了。22.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译:南阳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打算前往。23.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译:却没有实现,不久就得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人问询了。
字词详解
太元:东晋孝武帝司马曜(yào)的年号(376~396)。世外桃源: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世外桃源是一个人间生活理想境界的代名词,相当于西方的极乐世界或者天堂。千百年来,完美主义者无不苦苦追寻、刻意营造自己想象中的“世外桃源”。(作者的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一定程度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比喻不受外面影响的生活安乐、环境幽静的美好地方。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武陵:古代郡名。今湖南常德一带。为业:以……为生。为:作为。缘:沿着,顺着。行:前行,这里指划船。远近:偏义复词,这里指远。忽逢:忽然遇到。夹岸:两岸。杂:别的,其它的。英:花。鲜美:鲜艳美丽。落英:坠落的花瓣。缤纷:繁多交杂的样子。甚:很,非常。异:感到诧异、惊奇。欲:想要。便:于是,就。穷:尽。这里是走到尽头的意思。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得:看到。仿佛:隐隐约约,看不真切。若:好像……似的。舍:安置,古今异义。初:起初。才:副词,仅仅,只能。才通人:刚刚能通过一个人。通:使……通过。豁然开朗:豁然:形容开阔敞亮的意思;开朗:地方开阔;光线充足、明亮。指一下子出现了开阔明亮的境界。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种道理;心情十分舒畅。(总意)形容由狭隘幽暗一下子变为开阔明亮。也形容对某一问题从长期思索不解而后忽然领悟。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舍:房屋。旷:空阔,宽阔。俨(yǎn)然:整齐的样子。之:这。属:类。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错相通。鸡犬相闻:(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彼此都可以听得见。相闻,可以互相听到。其:那。种作:耕田劳作。着:穿着。悉:都。外人:方外之人,化外之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安闲快乐的样子。怡然,快乐的样子。老人和小孩。黄发,古时认为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是长寿的表征,借指老年人。垂髫,古时小孩不扎结头发,头发下垂,借指儿童。髫,小孩下垂的头发。并:都。怡然:安闲快乐的样子。乃:于是,就。大:很,非常。所:……的地方。从来:从……地方来。具:详细。之:代指他们。要(yāo):通“邀”,邀请。咸:副词,都,全问讯:询问打探(消息)。云:说。先世:祖先。妻子:指妻子、儿女。邑人:同乡人。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复:再。焉:兼语词,从这里。相当于“于之”,“于此”。间隔:断绝来往。今:现在。乃:竟然。有:助词,无义。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叹惋:感叹,惋惜。延:邀请。为:给。具言:详细地说。(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具:通“俱”,完全,详尽。停:逗留。辞去:辞别离开。语:对……说。不足:不值得。为,向、对。道:说。既:已经。得:找到。便扶向路:就沿着原来的路(回去)。扶:沿着、顺着。向:原先的,旧时的,以前的。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记号。志,名词作动词,作标记。及:到了。郡下:指武陵郡城下。诣:到,拜访。特指到尊长那里去。说如此:说明了像这种情况。如此,判断句,像这样的话。即:立即。遣:派遣。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所志,所做的标记。志:做的标记。(名词性)所单独可不翻译。遂:竟,最终,终于。复:又,再。得:取得,获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南阳:郡名,治所在现在河南南阳。刘子骥:名驎(lín)之,字子骥,东晋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晋书·隐逸传》里说他“好游山泽”。高尚:品德优异。欣然:高兴的样子。规:计划,打算。寻:随即,不久。未果:没有结果,意思是没有实现。果:实现。问津:问路。津,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