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职高语文老师

职高语文老师

发布时间:2020-12-22 00:19:46

Ⅰ 面临一个选择,本人女,去职高当老师好,还是去普通高中好(教语文)

普高老师很辛苦,压力很大,但是有桃李满天下的喜悦,而且对于您将来的版子女也是会有很大权帮助的;职高可能会比较轻松,因为指标什么的都不会太严格,但是职高的学生普遍难管理,除非你的心里承受能力很强。普及高中以来,职高确实效益不太好。

Ⅱ 应聘职高语文老师试讲

第一次你要讲的深一点啊 现实以下自己的才华 来震慑你的学生啊 这样会为你以后教书提供方便的啊 往后你就讲的浅一点啊

Ⅲ 职高语文教师如何有效进行阅读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颇多,我们要因材施教,实事求是地采取适合本版校条件、情况的具权体措施来完善常规教育教学。然而,提高自我,研究课标,活化教材,融洽师生关系,活跃教学气氛,优化课堂结构,狠抓落实,始终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只要付诸具体行动,持之以恒,我们的教学就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Ⅳ 职高的文秘能当语文老师吗

职高如参加三校生高考(又称春季高考、对口招生)能考二本大学和大专。当然,回如有能力和答普通高中毕业生拼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是能上一本大学。三校生高考(又称春季高考、对口招生)只须考:语文、数学、英语,和一门专业知识。不用考文科综合、理科综合。

Ⅳ 以‘我职高的语文老师’为题写一篇五百字作文。

我职高的语文老师

我最尊敬的语文老师就是曾老师,她像妈妈一样严格要求我们,疼爱我们。老师留着一头长发,她心地善良,和蔼可亲。

曾老师的脸是瓜子脸,笑起来嘴巴像月亮一样。她的声音很清脆,真动听!曾老师有一双“千里耳”,只要有一两个同学在窃窃私语,都会被老师发现。曾老师还有一双“火眼金睛”,谁在她的眼皮子底下做“事”,她决不饶恕。

我们班有一些同学上课不认真,因此,老师总是义不容辞地把学生叫到办公室去,辅导他们。有时候,老师也不能休息一下,老师总是把时间用在我们这些学生身上。老师从来没有为自己操心过,她总是为我们细心的解答问题,从不推辞。

我记得有一次,老师的喉咙很沙哑,但是还是带病上课。那时,我才懂得了老师的教导,老师的苦心,老师的伟大。

老师,大家都说您培育着祖国的栋梁,我却要说您就是祖国的栋梁,正是您撑起一代人的脊梁。当我听曾老师讲课时,总感觉很轻松,那是一种享受!她能把我们从荒凉的沙漠带到热闹的城市;一篇篇看似无味的作文,在曾老师的口中能说得有声有色。有时,曾老师能把我们带进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呼吸芬芳的空气;有时,曾老师能带领我们走进祖国的大好河山,让我们能尽情的游玩……总而言之,上曾老师的课,总能给我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也让我感觉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中就下课了。

老师,谢谢您!

Ⅵ 当职高语文老师是不是比普高的社会地位低,让人看不起呢

相对于普中,职高有职高的好处。压力小 ,空间广。无论哪的学生都是好的,职高也是一样啊。
工资是一样的 ,可能课时津贴有差别,但课也少啊

Ⅶ 本人是个职高生,小学开始语文就很差,上了职高之后很喜欢那个语文老师也因为她想好好学语文。但是基础太

名著是课外看 基础你就看看什么素材啊作文啊读者啊杂志这些多培养阅读能力 字词就多看课文本身

Ⅷ 职高语文老师求助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是一份纲领性、指导性的文件。需要提请注意的是,这里的措词,不是“允许不允许”的问题,而是“鼓励不鼓励”的问题。如果哪个高考作文题目不“鼓励”,不“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不“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等于在对抗《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这是需要追究责任的问题。如果哪个省市的阅卷负责人不“鼓励”,不“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不“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也等于在对抗《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这是需要反思整改的问题。如果哪位语文老师不“鼓励”,不“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不“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反而限制“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封闭“广阔的写作空间”、增加“对写作的束缚”,那么,这位老师可能还不理解《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不理解高考作文题目,或者对高考作文阅卷心存忌惮,这是需要洗心革面的问题。《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育和语文考试的根本性法规,是不容逾越的底线。它提出的写作观念,既是时代和民族的迫切需要,也是符合写作原理、写作规律的。当然,《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落实需要一个过程,甚至是艰难、曲折的过程,但是,课程改革“堂堂溪水出前村”的大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对此,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充分的信心。
为推进《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国家考试中心自2006年高考开始推出新型材料作文,就是一项有建设意义的开拓。作文题目提供的材料更明确地展示出一种生活场景,使学生展示写作个性思想的平台更加明朗与显豁。新型材料作文题目已不再是一个话题,而是将众多侧面、众多角度明示给考生。
2006年考试中心命制的作文题目,有明确的要求: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题目对写作的要求总体上是清晰的。“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应是提示考生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角度”和“侧面”构思写作。“全面理解材料”是“读”的问题,“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则是“写”开端。“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应当既可以是整体“内容及其含意”,也可以是某一“侧面”“角度”的“内容及其含意”。“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给予考生充分的自主性。大概因为题目开放,为防止不良风气的滋长,特别注明“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的道德性规范。
但是,某些地方阅卷中却出现了各行其是的“作文评分细则”,“细则”虽有差异,但强调限制却是共同的,于是出现了所谓“立意角度”等级的说法。
例如某省的阅卷《评分细则》规定:
凡准确围绕材料的整体含意立意行文的,无论从何种角度引发开去,命题立意均可视为“切合题意”;凡能够围绕材料的整体含意立意行文的,视为“符合题意”;凡未能全面把握材料含意,仅就一局部立意行文的,视为“基本符合题意”;凡脱离了材料的整体或局部含意,仅仅抓住材料中的只言片语立意行文的,视为“偏离题意”。
这里以是否“围绕材料的整体含意立意行文”作为评分的第一标准,将“立意”划分为四个等级。将题目里“全面理解材料”的要求偷换为“围绕材料的整体”,与“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的要求明显抵触。
造成这种抵触的原因,既有阅卷负责人观念陈旧的因素,也有阅卷操作的具体因素——如此大规模的快速阅卷,如果不在立意上划出等级,大有局面失控之虞。允许多角度、多层面立意的一个作文题目,势必会被演化成许许多多题目;这样,阅卷必须改变以立意“对错”为第一判断标准的传统做法,变成以作文“优劣”来判定。这就要求阅卷人有相当的水平,相当的眼光和充裕的时间。而这些必要的阅卷条件,尚不具备。
这场新旧观念的对峙与博弈,是落实《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过程中必不可免的交锋。它既需要我们改善条件,也需要我们坚定信念。国家考试中心一开始(2007年—2008年)旗帜鲜明地捍卫《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008年全国新课标卷高考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小兰和妈妈都喜欢听小鸟唱歌,看小鸟飞翔。母女俩第一次养鸟,母亲忙,女儿贪玩,没几天小鸟就饿死了。第二次养鸟,母女相约要好好对待小鸟,这次养了一个月,小鸟长得很好。但是朋友说,你们残忍地剥夺了小鸟自由歌唱、自由飞翔的权利,母女俩依依不舍地把小鸟放飞了。第三次亲密接触小鸟,是因为收到一封参加放生活动的邀请函。信函说,放生活动又环保又慈善。母女俩买了两对小鸟,兴高采烈地去参加放生活动。爬上山头,看见参加放生的有好几百人。一声礼炮响起,千鸟齐飞,有人笑脸灿烂,有人虔诚合十。母女下山后,听见花鸟市场的老板兴奋地说,自从有了放生活动,鸟儿的需求量大增,要每天起早摸黑捉鸟才能供得上。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材料展开一种相对比较复杂的生活场景,作文题目要求从中“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当然可以是就整体而言,也可以是就局部而言。为了杜绝阅卷人曲解题目要求的通道,特别删掉了“要求全面理解材料”的说法。
考试中心命题对这道作文题目作了如下解说。
这则生活故事可以看成是由母女三次接触小鸟的三个小故事组成,这三个小故事各自可以成为选择的角度。这样,无论从三个小故事来看,还是从总体故事来看,这则材料是有比较多的立意的选择点。不仅如此,在材料的结尾,还埋藏一个细节,‘放生活动’使‘鸟的需求量大增’,捉鸟要‘起早摸黑’,这几个发人深思的语句使这个生活故事生出了异样的尾巴。正是这个尾巴使这个生活故事材料的复杂性明显地加大了。自然是复杂的,社会是复杂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也是复杂的。这则生活故事材料复杂一点,会更加贴近生活,更加贴近自然,贴近社会和贴近人生;作文材料复杂一些,这有利于选择角度的增加,有利于高考作文的多样化。”(余闻《近两年高考作文题解析》《试题与研究》2010年第10期)
上面这段话对新型材料作文的宗旨和优势分析得清清楚楚。“作文材料复杂一些,这有利于选择角度的增加,有利于高考作文的多样化”的解说非常值得称道,它符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符合题目本身的要求,也符合“神游万仞,心骛八极”的写作原理。
母女俩三次和鸟“纠葛”。可以任选一次,每一次都包含多个侧面,多种角度。如果从材料整体含意而言,母女俩从来没有真正爱过小鸟,她们无非是喜欢听小鸟唱歌,看小鸟飞翔,在她们心底,并没有小鸟的位置——和谐社会不应是这样的关系。据此,当然也可以联想许多——在旧社会,有钱人可以养小老婆,他可以把小老婆养得花枝招展,可以把她饿死,也可以把她放生,大观园里那些可爱又可怜的丫环不就与小鸟命运相同吗?在现实中也有,某些黑窑主与矿工,某些老板与打工仔,某些校长与教师,某些老师与学生……
但是,万分遗憾,考试中心的坚持在2009年到2010年度戛然而止。
[2009年全国Ⅰ卷高考作文题目]阅读下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呷呷!”
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题目本没有问题。将2007年到2008年度作文题目“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的要求改为“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也可以做出恰当的理解:因为题目材料包含的角度极其丰富,担心考生游移不定,所以做出这样提示性的要求。这个“选准”的准星是考生的自主、个性和创意。
没有料到,面对作文领域的陈旧观念,考试中心却白旗高挂,背弃《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做出了逆转180度的反叛。
材料角度的层级性。材料的丰富性产生含意的多元性,也就必然导致作文角度的多样性。新材料作文角度的多样性本是个优点,但过去有些地方过于强调各种角度的一视同仁,忽略了角度选择有忧有劣的层级性,导致作文评分区分度降低。为了提升角度选择的层级性功能,2009年高考在作文试题要求上提出“选准角度”,同时在“评分标准”中也作了相应的修改。
评分标准的修改集中在对“基础等级”“题意”项的说明上。在判断作文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时,增加了“主要看选择角度”,这就突出了材料角度选择在审题中的重要性,也突出了材料角度选择的层级性。修改后,材料选择的角度粗分为四个层级,其中“中心角度”“重要角度”并列为“属于符合题意”,“沾边角度”的套作在“第三等级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次要角度”的判断和给分留给评卷场掌握。
作文试题材料是关于教育的动物寓言故事。寓言故事的情节曲折起伏、饶有风趣,动物形象鲜明生动、很有代表性。故事的结尾令人深思。寓言故事深入浅出,内容丰富,含意深刻。寓言说的虽然是动物成长的故事,但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当代的教育现象。其中的弥补弱点与发展特长、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是教育的热门问题,也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深有感触的问题。试题的难度适中,导向很好。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学生可以就上述中心角度立意,也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动物(例如兔子、野鸭、青蛙、仙鹤)、一个情节或一种观点作为重要角度来写作。例如,兔子如何弥补弱项和发展强项、评野鸭教练的教育思想、全面发展与特长发展有矛盾吗?等等。试题在防止套作方面的性能很好。假如有考生撇开教育问题,谈论挫折、弱点、特长,或者撇开教育问题,续写小动物的故事,均可视为沾边角度。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理科试题分析(2010年版)》)
在这个解说里,“选准角度”的说法,完全由命题人专断,被限制在“教育”角度之内。《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的“鼓励”变成“限制”,“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的“尽可能减少”变成了“压缩”,“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的“提供”变成了“封闭”。考试中心对《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作了怯懦的反叛!
这反叛不仅怯懦,而且卑劣。为了给自己对“选准角度”的荒唐解释寻找借口,竟不顾事实,公然扯谎,“过去有些地方过于强调各种角度的一视同仁,忽略了角度选择有优有劣的层级性,导致作文评分区分度降低”,谁信?凡是参加阅卷的语文老师,几乎没有不知道的,造成阅卷混乱和评分区分度降低的真正原因,恰恰是刻板的立意限制,恰恰是荒唐的角度等级规定和对这种硬性规定的朝令夕改。例如,面对2006年“乌鸦模仿老鹰”的寓言材料,有的地方先是规定必须持否定立意;后又改为允许肯定立意,但阅过的作文不再重阅。又例如,面对2010年“人才成长规律”的材料,有的地方先是规定只有谈“成才”才是一等角度,谈“成长”就是二等角度;后又改为谈“成长”也可视为一等角度,但阅过的作文不再重阅。
“角度选择有优有劣的层级性”吗?好比一位考生去考场,他有许多路径可以选择:步行,可以斜插;骑自行车,可以走小路;乘汽车,需要走大路;他可以直接去考场;也可以先到河边逗留片刻;先去吃点早点也未为不可;要是坐飞机,就得经过特殊程序了……没有哪一条路径是绝对好的,也没有哪一条路径是绝对不可以的。考生应该选择的只是适合自己的一条路。
又好比看一部影片,《非诚勿扰》吧,我们可以关注全剧浪漫缠绵的情节,也可关注那一个个趣味横生的征婚小品;可以欣赏主角人物,美丽看舒淇,幽默看葛优;可以称道“舒淇”爱得真实,也可以指责她是第三者;可以赞美“葛优”豁达大度,也可以批评他无所事事;可以欣赏配角人物,“范伟”风骚的小秘,“一年一次”的“车晓”,也都一炮走红;可以留恋西溪湿地的风韵,也可以沉醉北海道的风光;可以品味那间装不下罪恶的小教堂颇具况时意味,也可以为乌桑那忧郁沧桑的歌声感喟不已。观众可以有各不相同的观赏评说角度。所谓“中心角度”“重要角度”“次要角度”和“沾边角度”云云,纯属某种片面认识的衍生品。
创造的本质是对传统的突破,或曰使荒谬合理化——在传统看来荒谬的,得以在现实中立足,引领时尚。任何作文命题形式和给出的材料都不应该,也无法限制思想解放的头脑;体现“新课标”精神的高考作文题目更是如此,它的立意之根是鼓励,而不是限制。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中心角度”“最佳立意”,那么,鼓励开放,就是它的“中心角度”“最佳立意”。这也应该是高考作文题目的“中心角度”“最佳立意”。写作是一项创造,在写作领域,没有立意“行与不行”的限制,只有作文“好或不好”的标准。前者,有意无意地桎梏着学生的创造才能;后者,旗帜鲜明地激励着学生的创造意愿。作文立意,只有通读全文,才能品评它的对错优劣。
立意与角度等级的预设,既是无理的,也是有害的。在这种桎梏下,大量站到“中心角度”的拙劣作文浪得高分,而那些角度新颖、立意超卓的优秀作文,却被刻板、无理的“中心角度”打入另册,成为“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牺牲品。这才是“导致作文评分区分度降低”的重要原因。在这种桎梏下,作文成了阅读、审题——而且是狭隘、片面的阅读、审题的考查。在快速阅卷的进程中,作文的思想、内容、思路、语言都成了“角度”至上无足轻重的附庸。在这种桎梏下,作文教学和备考将被葬送,取而代之的是对命题人和阅卷人心思的揣度。
就这道作文题目而言,考试中心所规定的“中心角度”,就一定是“中心”吗?
这则作文题目的材料,包括小兔子、小狗、小龟、小松鼠、培训班教练野鸭、评论家青蛙、思想家仙鹤、狼、动物管理局、游泳培训班等许多侧面,每个侧面又都有其各自的言行,形成多种角度。题目材料提供了一种寓言化的生活情景,考生本可以充分发挥自主性,选择其中某一侧面、某一角度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
如果在这样一种多侧面、多角度的作文材料中,命题担心的是考生找不准、走不准自己的路,为了防止考生跑偏,所以特别提示“选准角度,明确立意”,那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以自我片面、狭隘的认识为准绳来约束考生,那就既违背题目要求,违背写作原理,也是对《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反叛。
说到“立意”的角度,当然有许多。仅就小兔子和小松鼠而言,可以是提倡“因材施教”“发挥特长”,也可以鼓励“超越自我”“弥补特短”。“兔子学游泳”和2006年全国Ⅰ卷“乌鸦模仿老鹰”何其相似乃尔!小兔子学游泳?“牧羊人”一类人会说:“忘记了自己叫什么了”,“孩子”一类人则会说“它也很可爱呀”。
论说乌鸦成不了老鹰,兔子也学不会游泳,可以;阐明乌鸦模仿老鹰,兔子学习游泳的意义,也未尝不可。这里没有立意“行与不行”的限制,只有作文“好与不好”的标准。人,能飞吗?不能!飞,在一千几百年前,是梦想,是神话。但是,人类不信这个邪,人说:我们只是还没有飞好。在这种激励下,人类终于飞上了蓝天,飞向了太空。人类的飞行能力超越了任何翅膀强劲的鸟类。
看总体,小兔子该不该学游泳,众说纷纭。材料的中心立意应该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吧?考试中心还记得十年前自己在这则作文话题里的“提示语”吗:“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今天,“小兔子该不该学游泳?”就是这“提示语”中的那个“问题”。请问:就材料整体而言,是你们所说的那个“教育问题”是“中心”,还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是中心?
看细节,角度就更丰富。仅举一例。“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到。”这是“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的动因吧?这个很蹊跷的细节,不是很有思辨意味吗?兔子被追到河边,所以就学游泳,这不是很可笑吗?那只狼,可是游泳游得很棒呢。学游泳干什么?到河里洗干净再喂狼?另外,兔子毕竟没有被抓到,如果为了学游泳而松懈了短跑,还没跑到河边就被抓到了,岂不冤枉?或者,兔子到了河边,只是差点被抓到,最终并没被抓到,它怎么逃脱的,这也颇费端详。莫非狼和兔子只是在进行一场“藏猫猫”的游戏;还是“狡兔三窟”,兔子钻进了地洞?你就是认为狼是国家保护动物,兔子就应该被提着耳朵扔进狼窝,也未为不可……我们希望学生具备并且需要考查他们的,正是细察、深思生活(包括生活的某一角度)的意识和能力。不顾新课标的精神,不顾写作的原理,也不顾生活的实际,甚至不顾自己编制的作文题目,你们凭什么先入为主制定“中心角度”“最佳立意”?凭什么把本该“优劣”判定的作文,简单化为“对错”判定?凭手中的权力吗?看来,高考命题人应该重温《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重学“写作基本教程”,重新品评一下自己做人的准则吧……
考试中心承受着陈旧作文观的压力,可以想见。就在不久前的一次会议上,考试中心的某位对高考作文命题颇有见地,曾经很有贡献的专家还说过:高考作文题目非常开阔,可是在有些地方阅卷中限制得很死板。但是,作为一级国家权威机构,考试中心不应向陈旧作文观妥协。当下这种反叛《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行为,必须纠正。亡羊补牢,犹未为晚——须知,历史的审判是严肃无情的。

Ⅸ 做职业高中的语文老师有什么要求。

1、普通抄话水平应当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标准。语文教师得达到二级甲等。
2、各级各类学校非师范专业毕业生补修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并由省教育厅统一组织考试合格
3、参加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组织的说课(说课分为:面试、试讲)
4、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按《申请认定教师资格人员体检标准及办法》,在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指定的县级以上医院体检合格。
5、报名需要学历证、身份证、照片。

学历要求:
我们国家规定:幼师: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或高等教育学历。
小学教师: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初中教师: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高中教师:应当具备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中职教师: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Ⅹ 如何应对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困惑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各地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扩招,导致了我国职业高中教育面临严峻考验,生源在减少,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降低,这已是全国范围内中等职业学校普遍面临的问题。进入中职的学生,大都是知识面狭窄、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无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学生不能够坚持学完全部学年人数不在少数;有很多学生来到职业学校学习,其中包含着很多的无奈,这一切都给职业教育带来了更大的难度。而语文教学作为我国各级学校的基础科目,在这个大背景下,职高语文教学面临更多的困境。
一、社会和学校对语文学科并不重视
一直以来,我国的职业高中往往片面强调专业课,侧重于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把重点放在就业,所以以语文为主的文化课普遍受到轻视。表现为文化课教研活动偏少,文化课教师进行培训的机会更少,对教学中所需教学设备的投入少之又少。近年来,许多职业学校发展并不景气,在这样的基础上,学校无暇顾及文化课教师的需求,一些中等职业语文教师,至今都只拥有一本教科书,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语文的教学。
二、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师自身的困扰
众所周知,教师在工作中由于长年累月工作的缘故,加之职业高中的教师面对的往往是问题学生,所以工作中往往没有激
情。特别是语文教师,因为学生对语文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语文教师的情感就不利于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对增进身心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职高的教师,再加上在生活中又难免碰到一些烦恼。上课时,就很容易将无处发泄的火气撒在学生身上。教师作为普通人,也有自己的七情六欲,也会有不顺心的时候,但是由于教育工作的特殊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消极情感如果不能有效地加以克制,就可能将这种消极情感通过情绪的感染功能转给学生,从而影响教学的效果。
三、学生不重视对语文的学习
职业高中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经过中考、没有进入高中的学生,他们虽然经过三年的初中学习,但并没有达到真正初中毕业的水平,很多学生存在问题,如偏科、基础很差等,这也就意味着这部分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薄弱,语文素养不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这部分学生的家长认为孩子进入职业学校就是为了学一门技术,学好专业课为了更好地就业,所以语文等文化课就显得并不重要。
面对职业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如下措施:
1.国家的重视,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是职业高中教育(包括语文教学)走出困境的基本保证
近几年来,我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帮助职业高中教育的发展,扩宽就业渠道、订单式教育、财政补贴等措施都极大地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未来中国需要更多的技术人才,职业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可以说21世纪中国所需要的大量人才,都会是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这都昭示着中等职业学校还有发展的基础,有存在的可能。应该讲,这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也为语文教育燃起了希望。
2.教师应更新观念,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真正显现语文教学的勃勃生机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师应摆脱以前简单地讲练的教学方式,应该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用情感引动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用问题驱动学生进行积极探索,师生互动,小组合作,共同提高,从而可以全面带动所有学生共同学习语文,共同运用语言,既学习科学知识和方法,又培养人文精神和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极力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关系由以前的灌输者与被灌输者发展为互动的合作者,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体现教学相长。教学设计都以学生的发展为标准;在课堂上教给学生方法,引导学生走向课外,走进生活,提倡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的语文知识在现实世界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自己重视语文的学习
由于学生以前学习基础的影响,学生轻视语文等文化课的思想颇为严重。就需要学校、教师对学生做细致的思想工作,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对于将来就业的重要意义,并且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渗透这种思想,并且在教学中加以运用。要让学生知道学好语文是现代青年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它能潜移默化地陶冶人的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在的就业部门,不仅需要人们具有强健的体魄、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要求人们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作为学生,一定要切实改变过去的观念,转变轻视语文的思想,从心底里真正注重起来,为职业语文教学走出困境推波助澜。

阅读全文

与职高语文老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