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俗话说:一支红杏不是春备课组长发言稿
摘 要: 作者认为,有效课堂应该是充满智慧、有激情的,能够引导学生乐学、爱学,既能达到教学目标,又能让学生能力获得提高的课堂,“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应该成为教师教学的标尺。对于语文课堂的有效性,作者从课前预习、课中导学、课外延伸几个环节进行尝试,重于有效。
关键词: 语文课堂 有效性 课前预习 课中设计 课后延伸
新课改实施了好长时间,对于怎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我内心充满困惑,面对一双双天真的眼睛,总感觉自己的课堂教学是那样无助。从语文新课标的培训和学习中得知,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应该成为教师教学的目标。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能称为“有效的课堂”呢?我认为,有效课堂应该是充满智慧、有激情的,能够引导学生乐学、爱学,既能达到教学目标,又能让学生能力获得提高。为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注重课前预习
我们提倡课前预习,主要在于预习字音词形词义及读懂内容,但由于教师重视程度不够,疏于指导,导致学生敷衍了事,预习环节失去了意义。如果能为学生做好预习学案,指导预习,则对有效课堂教学大有好处。
我在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一文时,针对作者使用优美的语句叙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渊源和表达了自己人生向往这一主题时,特设了如下预习环节:1.大声读:读课文,读字音,读句子。2.认真找:找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名字。3.小组查:查一查音乐家的资料,维也纳的材料。4.自己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5.交纸条:有不懂的地方吗?写下来。
之所以做这样的预习设计,是想从学生的角度激发学生读文本的兴趣,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课前预习有效,课堂上自然有所收获。事实证明,在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语文课堂变得更活跃。
二、设计课中教学
首先是文本解读。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如果语文教师对一篇课文内容解读不清晰,主旨不明确,那么,语文教学就会犯以偏概全的错误,也就谈不上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了。
其次是内容的引导。在文本解读之后,结合课前提前下发的师生共用教学案,进行课堂教学,师生共同对知识进行探究,由个及类,由类及理。如在教学《孔子游春》一文时,学案设计了“我所认识的孔子”这一话题,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大教育家、长者、圣人……接着探寻游春内容,果然在文中突破了对孔子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次是注重师生互动。在强调“双主”这一体系的课堂模式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可是在一些语文课上,依然是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是课堂的主角。这样的模式无法谈及课堂教学有效性。在教学《赠汪伦》一诗时,有一个学生举手质疑:“老师,汪伦唱的是什么歌呀?”其实,我课前备课时并没有设想过这样的情形,但基于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我随即调整了上课思路,从友谊、朋友角度出发进行分析。没想到的是,一名学生竟哼起了《朋友》这首歌,于是我就和学生一起唱起了《朋友》。在这一堂课上,师生积极,学生互动,真正体会到了李白和汪伦的真挚情谊,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的。
三、关注课外延伸
1.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就是咬文嚼字。在教学《真情的回报》这篇课文时通过文本解读,了解到“九岁男孩认真地、诚实地送着每一份报纸,用真情对待每一个订户”。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朗读1到4节的文字,然后结合下面的两个提示,为学生描绘出“真情送报的”感人情景。
情景(一):骄阳似火,无情地炙烤大地。我骑着自行车……
情景(二):今天,我早早地到报社拿了报纸,突然,天空下起了雪……
我设这样的两个情境,目的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情形,训练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知道“只有经历生活的磨难,才能健康成长”的道理,从而进一步借语文的工具性达到有效的人文性教学目的。
2.课外拓展延伸。语文教学要从“大语文”角度出发,明确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语文教师要能把语文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真正有效的语文教学就应该延伸到生活中,从而实现语文的“大生活”化。
如教学《水》这篇文章后,我布置了一份调查:水有哪些用途?浪费水现象有哪些?家里一天的用水量是多少?能直接饮用的水有多少?家园四周还有多少干净的池塘、小溪……通过调查,学生发现,水作为资源不可或缺但污染严重,于是提出“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自己”的倡议活动。
总之,生活即语文,语文教师应该带领学生积极参与语文课堂活动,用文本中收获的启迪与智慧去观察生活,解决问题,我认为这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
“一枝红杏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只有小学语文教师置身于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情境中,才会激情洋溢、感悟生活、启迪灵魂。我们要努力践行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发挥出语文课堂的活力。
2. 教研组长发言稿小学语文集体备课怎样落到实处
“小学语文“校本教研”研讨会发言稿
各位尊敬的专家、领导和老师们,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到实验小学参加我校语文“校本教研”的研讨活动,同时更感谢您能抽出时间来对我校的教研活动给予热情的关注和指导。今天参加活动的有 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来宾。感谢市小语会给了我校一次向诸位专家、老师学习请教的机会。今天的活动安排已在各位老师进门的时候发放给大家了。我们的活动准时开始。现在请授课老师和孩子们做准备。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
在汇报开始之前,请允许我先来介绍一下我校的校园网站,汇报时,您可以边听边查阅我校的教研信息。
2002年,随着新教学楼的竣工,我校的软硬件各个方面都逐步到位了。目前,我校学生用机、教室教学用机、教师办公用机共323台,并达到百兆到桌面。
本校校园网站已开办近3年之久,为校领导的行政命令发布、上下级思想交流、教师办公提供了一个稳定、高效的平台。大家现在看到的是我校校园网站的首页。通过导航栏,我们可以清晰的了解我校网站的构成:有学校概况、学校管理、教师天地、学生园地、党团生活、大队部、政策咨询、留言簿和资源库。同时,校园网站还为我校教师提供FTP,E——mail,VOD视频点播等服务。
今天,我们是将实验小学近几年在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点思考、探索和一些尝试以及困惑坦诚地置于各位老师的面前,希望能得到各位专家、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在这里,我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今天我们所展示的课改实验工作的想法和做法,其实很多学校都已在实施和研究,也总结了不少有益的经验。我们在这里不揣浅陋,就是想通过此次活动,给我校的语文老师搭建一个对话、展示、提升的平台,在各位富有经验的专家老师的指点帮助下,以这次活动进一步地促进我校语文教师将研究与教学实践融为一体,促进老师们的专业水平的提高,并促进我校向学习型、科研型、实践型、总结型的教研组织再迈进一步。
自2001年秋季课程改革开始在国家级实验区启动至今,已历经了四个年头。我校也同新课程一起走上了一条探索之路,老师们在这条充满艰辛,更充满希望的探索之路上洒下了辛勤的汗水,也迎来了收获的喜悦。在我校的语文课堂上,老师们试图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拓宽教学内容,丰富语文实践活动形式,力求体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但是,由于新课程理念要求下的新课堂问题多,困惑多,矛盾多,因此,以往教师孤军奋战的教学研究方式已不再符合新形势下的新课堂。在我们倡导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转变的同时,我校也在不断修正学校的教研方式,同许多学校一样,我们将我校的教研视角定位在群研上。群研在我校是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一个操作层面。2003年6月,我校进行了首次校本培训,当时,张平主任、李晨红老师等专家做了切合教学实际又具指导意义的理念的引领,令我校的老师受益匪浅。
其实,实验小学的群研工作历时已久了。这些年来,我校的语文教研在校领导的关注和天山区教研室、乌市教研中心、自治区教科所以及教育学院人文学院、自治区继续教育处等各级领导的专业指导下,本着扎扎实实搞教学的精神,特别重视加强教研组内的群体学习和教学研究课的交流。这几年,在前一任主任梁主任的具体指导下,学校一直坚持教研组隔周学习的制度(本学期改为一周一次的教研组群体学习)。在教导处的指导监督下,各组老师以“推荐与自选相结合,个体研读与群体研讨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理论学习,这样是着眼于培养每位教师做思考型、反思型的教师。同时,我校注重在教学理论引领下的教学研究课的实施,特别是自课程改革以来,我校有幸承担了自治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课题。在教研专题探索的驱动下,我校紧抓各教研组的组内研究课的课堂实践工作。为了让教师尽快地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实验最初的两年里,我校各教研组每位老师每学期上组内研究课达2——3节(每次上课前上报学校,通知各科老师听课)。同时,教导处非常重视教师课后自我反思能力的训练,写教学反思是我校的教研制度。其间,我校每学期坚持开展不同形式的校级教研活动(如校本培训,教师间的教学比武,家长开放日活动、青蓝工程等),充分发掘校内有潜力的教师,并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在理论引领下的较为夯实的课堂实践,使得我校教师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基本达到了全员参与、全员提高的教研目的。
在这样的积淀下,我校语文教研就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科研特色: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口,立足基层教研组,实抓群研工作,教研组工作求真、求实、求活,充分发挥学校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的作用,群策群力,博采众长,积极推行“集体备课、尝试走班、集体评课” 的群研制度,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开展教学研究,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