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语文必修一课后题答案

语文必修一课后题答案

发布时间:2020-12-20 01:25:15

Ⅰ 高一语文必修一练习题及答案(全套)单元测试卷

下互动作业

Ⅱ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四课课后第三题文言文翻译!新课改的!

天下的事因为利益而合作的,必然会因为利益而分离。秦国、晋国联合出兵讨伐郑国内,郑国就要灭亡了,容烛之武(人名)出来游说秦穆公,站着说会话的功夫就挽救了即将灭亡的郑国,不但使秦国军队撤退,还让秦国帮助郑国防守边境,改变得多么快啊!烛之武一席话就使秦穆背叛晋国亲近郑国,舍弃强大的援军、依附弱小的国家;抛弃晋国的旧恩、召来新的怨恨;舍弃成功、去冒危险。要不是其中的利益迎合了秦穆公的心思,怎么能达到呢?秦穆公对于晋国来说,相处很长时间了,他们之间的信义也很深了,交情也很厚了,一但沉迷于烛之武说的利益,抛弃晋国就像擤鼻涕吐唾沫,从郑国又得到了什么呢?如果哪天有比烛之武所说的更大的利益,我料想秦穆公还会翻脸去谋取那种利益了!

Ⅲ 高一苏教版语文必修一必修二的课后练习题答案 必须说答案 不要买参考书

1. ①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 。何以伐为?
②求!周任有言曰:“ ,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且尔言过矣。 , ,是谁之过与?
③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 ,既来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 。
2. ①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则何如?
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鱼鳖不可胜食也。 ,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 ,王道之始也。
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④“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 。”
3. ①言之无文, 。(《左传》)
②笔落惊风雨, 。(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4、①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地崩山摧壮士死, 。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
②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雄飞雌从绕林间。
③ ,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 , 。
5.①风急天高猿啸哀, 。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
6.①醉不成欢惨将别, 。忽闻水上琵琶声, 。
②千呼万唤始出来, 。转轴拨弦三两声, 。
③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 。
④冰泉冷涩弦凝绝, 。 ,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 。
⑤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血色罗裙翻酒污。
⑥去来江口守空船, 。夜深忽梦少年事, 。
⑦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 ?
⑧凄凄不似向前声, 。座中泣下谁最多, 。
7.①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
②沧海月明珠有泪, 。此情可待成追忆, 。
8.① ?往事知多少。

Ⅳ 语文必修一到必修五古文课后习题答案

一 关于这篇小说的创作动机,作者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你能否从小说所表现的质朴的
、古老的
等方面,印证一下作者的话呢?

设题意图:由作者的写作意图入手,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情节分析小说的主题。

参考答案:

参见“整体把握”。 [整体把握我弄到最后面]拉到最下即可

二 《
》中的人物语言平实、简明,含蓄地表达出人物内心的感情。联系上下文,分析下列句子,感受
的心理活动。

1.老船夫即刻把船拉过来,一面拉船,一面哑声儿喊问:“

,是不是你?”翠翠不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的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

2.祖父说:“顺顺真是个好人,大方得很。大老也很好。这一家人都好!”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

3.(祖父)便不加检点笑着说:“翠翠,假若大老要你做媳妇,请人来做媒,你答应不答应?”翠翠就说:“爷爷,你疯了!再说我就生你的气!”

4.(祖父:)“翠翠,莫闹,我摔到河里去,鸭子会走脱的!”

“谁也不希罕那只鸭子!”

设题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语言、行动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参考答案:

1.翠翠因为祖父没有接自己而赌气。“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非常形象地表现了少女的薄怒心理。

2.祖父夸顺顺一家人,但是漏说了二老傩送,翠翠心里有些嗔怪,所以问:“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言外之意是:祖父你没说全。

3.祖父提大老来做媒,而翠翠心里喜欢的是傩送,自然不喜欢祖父再说下去了。这里边有少女羞于提起
之事的心理。

4.鸭子是大老捉来送给祖父的,翠翠自然“不希罕”,她心里想的是傩送。



》全文,写一篇
。可以围绕下边的几个问题(也可以自选专题)研读。

1.作者写这样一个“
”式的乡村社会,有怎样的思想背景?他想寻求怎样的理想社会模式?

2.
的人们是那样的善良、纯真,翠翠的爱情为什么会以悲剧结束?

3.小说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主要以景物、风俗描写为主,具有散文化的倾向。探讨一下本文的写作风格。

设题意图:鼓励学生
名著,扩展课程资源;培养学生专题研究的能力。

参考答案:

1.可以参考“整体把握”。

2.有人认为,翠翠的爱情悲剧,是由封闭的农业文明社会中人们精神的孤寂导致的。可以从相关人物和相关情节中印证这样的观点:

(1)翠翠

翠翠自幼父母双亡,内心有着无比深沉的孤独。虽然有外公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但是并不能真正理解她作为一个青春少女的情怀。她感到“心中有些薄薄的凄凉”,觉得“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当她为这无奈的生活而痛哭时,外公不能明白她内心的哀痛,只用不切实际的话来哄她。天保和傩送为了她唱歌“决斗”,她却毫不知情,只能在梦中希望爱情的实现,现实好像和她毫不相干。最后天保闯滩而死,傩送
,外公为她的婚事忧愁而亡,她却并不能了解这一切前因后果,只能凄凉地守着渡船,等待着
的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
回来!”没有人能告诉她要孤独地等到什么时候。

(2)外公

外公因为女儿和女婿的悲剧,在他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痕。翠翠痛哭让他觉得莫名其妙,他给孙女讲母亲的故事,更让孙女感触不已。对于天保兄弟的选择,他却没有直接告诉翠翠,反而让孙女“心中不免有点乱”。他既爱孙女,又害怕她再走母亲的老路,却不能直接说出来。以后因天保的死造成孙女的悲剧,他又无能为力,不能向任何人求助诉说,只能撒手而去。可以说他是在孤独中死去的。

(3)天保兄弟

天保喜欢翠翠,托人作媒却被糊里糊涂地拒绝回来。
翠翠喜欢傩送,傩送也喜欢翠翠,在不知情中踏入了爱情的矛盾中。最后他知道自己没有任何希望,只能孤独地离开伤心之地。最后死于意外,也许正是他孤独的归宿。

傩送也可以说孤独地追求着爱情,和哥哥“决斗”,夜半唱情歌,却并不为
所知。最后也孤独地出走,不知飘泊到什么地方。

可以说,就在卷入这场爱情
中的每个人的孤独挣扎中,翠翠的爱情以悲剧结束了。

3.要了解作者为什么这样叙事,他叙事的方式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有紧密联系的。在此基础上,联系小说的具体内容,研讨其散文化倾向。

整体把握============
==============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
。他们热情助人、淳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
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也喜欢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做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
回来”!全书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作为线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的人性美和风情美。

阅 读 鉴 赏边城在作者的笔下,古老的边城具有
般神奇的美。边城明净的风光,教化着朴实的人们。在小说中,每个人都热情诚实,人人均有君子遗风。“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美好的道德情操仍在这里发扬光大着。
头大哥顺顺,“凡帮助人远离患难,便是入火,人到
,也还是成为这个人一种不可逃避的责任!”二老傩送热心助人,即使被翠翠误会,也托他人送翠翠回家;祖父身上更是体现传统美德,坚持不收过渡商人多给的钱,而商人也是一样的朴实,非坚持给钱不可,最后祖父只收下一个铜子,却搭了一把
给商人。这样体现美好人性的事例在《边城》全篇中几乎比比皆是,充分表现了边城人淳朴的民风。

边城不仅保持着古老淳朴的民风,而且相应地保留着古老的
。如边城的端午:“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
蘸酒画了个王字……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边城人
,“船只的形式,和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五百响鞭炮。”古老的风俗是和古朴的民风联系在一起的。更有趣的是捉鸭子比赛:“赛船过后,城中的戍
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目的愉快起见,便派兵士把三十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这样的习俗带有官民同乐的意味,更衬托出边城人和睦安乐的风貌。还有月下对歌、狮子龙灯等,都透露着边城祥和安定的气氛。

用作者自己的话说,他的理想是要表现“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爱’字作一度
的说明。”所以《边城》给人
般幻想的色彩和
式的理想图景。

那么“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相对于什么而言呢?作者描写的湘西,自然风光秀丽、民风淳朴,人们不分等级、不谈
,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相互友爱。外公对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以及兄弟间诚挚的手足之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作者极力讴歌传统文化中流传至今的美德,是相对于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溢着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而言的;在摹写边城人的生命形态和生活方式中,隐含着对现实生活中古老美德、价值观失落的痛心,以及对现代文明物欲泛滥的批判。作者推重边城人的生活方式,也想以此重建民族的品德和人格。小说的主题意义即在于此。

Ⅳ 高一语文必修一的题

公园里的树木花草来不下百种,而最早自能够感受春的气息,应该是柳树。你看,当冬天的脚步刚临近尾声,柳枝头上就挂满了叶苞。一个个坚实.含蓄。如同青涩的果子,充满生机和活力。而初春的阳光才洒向大地,它那草绿色的细叶早已舒眉展姿,第一个含笑向春天问好了。更为有意思的是当春风贻荡,百草回生时,它早已枝繁叶茂.阿娜多姿,在温暖的微风中摇曳......。
正是柳树这种对阳光.对春风 敏锐的触角,让她率先抓住初春的温暖,感受早春的气息,以勃勃生机回报给春的恩赐;也正是柳树这种敢为树先的精神,让她在众多的树木花草之中脱颖而出,潇洒新装,用行动报告着春的到来。也许,残冬的余寒还会用冷峻身躯威胁柳枝;也许,柳树的叶苞面对冷冽的的寒风不得不相抱更紧,但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朝气蓬勃的绿色世界必将 映入人们的眼帘......我爱柳树,更爱柳树这种先知先觉的敢为树先的精神!

Ⅵ 高一语文必修一《记念刘和珍君》课后第一题答案

- -|||你真勤奋啊...
其实没有标准答案的,大概就得,用自己的话描述自己的想法,学语文就是这样,没有人需要完全标准的,当然也没有完全正确的东西。

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练习

18个文言虚词用法专练
要求:仔细了解各虚词的基本用法,然后做题巩固。
第一课时而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⑵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⑶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⑷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⑸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⑹通“如”,好像,如同。⑺通“尔”,你,你的。(8)[而已]罢了。(9)「而后」才,方才。(10)「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乃⑴于是,就。⑵才,这才。⑶却。⑷是,就是,原来是。⑸竟然。⑹他的。⑺乃至,甚至。⑻可是。⑼而,又。⑽这样。[11]你,你的。
[巩固练习]
良乃入,具告沛公。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今君乃亡赵走燕。
诸葛亮真乃神人。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作计乃尔立。
何⑴什么。⑵怎么样。⑶哪里。⑷多么。⑸为什么。⑹怎么。⑺作语助词相当于“啊”。注意一些复合词。

⑴解释为:和、跟、同。⑵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⑶作实词用,可解释为“给予” “结交、交好”。
其⑴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 ⑵其中,其中的。⑶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⑷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⑸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⑹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之类的词。⑺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⑻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这”之类的词。⑼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⑽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不概”、“可能”。(11)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且⑴暂且,姑且。⑵将,将要。⑶而且,并且。⑷况且,再说。⑸尚且,还。⑹连接两个形容词,表示关系:又,又......又......。⑺同“夫”,句首助词。⑻连接两个动词表示并列关系:一面......,一面......;一边......,一边......。⑼如果。
若⑴如果,假如。⑵像,好像。⑶你(的),你们(的)。⑷此,如此,这样。⑸至于。「若此」如此,这样。 [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
所⑴处所,地方。⑵用在动词或者“介词+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的事、物”、 “......的地方”、“......的人”等。「所以」⑴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等。⑵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所谓」所说的。「所在」⑴到处。⑵所在之处,处所。
则⑴却,可是。⑵那么,就。⑶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⑷用在对比句中,相当于“就”。⑸就是。⑹原来是。⑺只。⑻同“辄”,总是,常常。⑼原来已经。(则是)只当是。(则则)赞叹的声音。
为⑴成为,变成。⑵做。⑶作为,当作。⑷是。⑸以为,认为。⑹被。⑺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⑻指心理活动。⑼有。(11)治理。(12)装作。(13)为了。(14)给,替。(15)对,向。(16)因为。(17)则“于”,在,当
以1、为,由于。2、而。3、把,拿,用。4、以为,认为。5、凭,靠。6、按照,依照。7、根据。8、通“已”,已经。9、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10、在。11、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12、任用。「以为」1、把......当作或作为。2、认为。3、把......制成。
也⑴同现代汉语“也”。⑵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⑶用在句末,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⑷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⑸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⑹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⑺用在句末,表示反诘语气。⑻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也者)⑴语气助连用,起说明或解释作用。⑵用在句末,表示反问。(也与)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带有反诘之意。(也么哥)句尾助词连用,无实义 (也已矣)罢了。
于⑴对

Ⅷ 广东省汕尾市高一语文必修一第100页《孔雀东南飞》课后题第四题答案是什么

1.(1)工作.意义偏指“作”,“息”只作陪衬,“勤作息”的意思是辛勤劳作
(2)婆专婆.意义偏指属“姥”,“公”只作陪衬,“白公姥”的意思是禀告婆婆
(3)母亲.意义偏指“母”,“公”只作陪衬
(4)哥哥.意义偏指“兄”,“弟”只作陪衬
2(1)古:诗句中指坐具,供人坐在上面.今:睡具,供人躺在上面睡觉的用具.
(2)古:使者,诗句中指媒人.今:常用意义是书信
(3)古:诗句中的意义是告诉.今:常用意义是感谢
————————————————————————————————————手打的,要选我啊————————————————————————————————---

Ⅸ 高中语文必修一鸿门宴课后题,有才的进

不同意。从鸿门宴一文所描写的场景中可以看出项羽性格上的许多缺点,例如毫无原则的回妇人之仁、没有主答见,他不处理泄露计划的项伯,不信任范增,甚至轻易挑明了自己的暗探曹无伤,这些都说明项羽在政治上毫不敏感,这才是他最终失掉天下的真正原因,他的失败源于个人的有勇无谋,而与杀不杀刘邦无关。纵观项羽一生我们可以这样总结,项羽是一个英雄而非一个帝王,这一点上他远不如刘邦。项羽兵败垓下时还不忘心爱的虞姬和乌骓马,而刘邦为了加快马车速度可以抛下子女;项羽我行我素,崇尚武力,落得个残虐的名声,刘邦却笼络人心,被认为是宽厚长者。这些都表明项羽很不会做人,这样的他怎么可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呢,楚汉之争后期就连他的许多将领都离开了他。项羽性格上的弱点和政治上的低能决定了他的失败,与刘邦无关。总结来说项羽放走刘邦并最终输给刘邦只是历史的偶然性,但他的失败则是历史的必然性。刘邦只是他的对手之一,即使项羽除掉了他,在群雄纷争的秦末也一样会有其他人打败项羽,建立新的王朝的,因为项羽不具备成为一个优秀帝王的能力。

啊,答完了,绝对原创哦~~

阅读全文

与语文必修一课后题答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