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学习过程都存在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学生学习的表现与效果截然不同。当学生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时,学习情绪高涨,专心致志,课堂气氛热烈而愉悦。为此,教师应注意:(1)把微笑带进课堂--以情感情。微笑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爱的微笑可以征服学生的心灵。当学生思想走神、思绪信马由缰时,充满理智和期待的微笑,能使学生"迷途知返";当学生答问受挫时,满怀鼓励和依赖的微笑,能使学生心安智生、"柳暗花明";当学生板演成功时,饱含肯定和赞赏的微笑,能使学生自信心大增,激起更强的求知欲。教师亲切的教态、爱抚的目光和鼓励的言语,能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融洽的合作气氛,使学生形成和保持积极主动的良好学习心态。(2)把成功带给学生--因材施教。教育心理学认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有种种诱因或手段,成就动机则是普遍的、有效的一种,它应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动机。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不同的收获,既提出共同要求,也提出个别要求。如在课堂作业的配置与处理上,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并通过当堂批改或讲评,及时满足学生急于知道作业正确与否的迫切心理需求,开阔学生解题思路,使那些解题中"别出心裁"的学生得到赞誉。这样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形成一种乐于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
2. 学本式课堂教学模式之教师如何备课
学本式教学模式就是课堂上关注学习的主体,引导学习者主动参与课堂回活动,通过自主探究答,合作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各类学习活动,避免教师一言堂,让学生在做中学。
3. 教案编写的基本步骤和内容是什么
一、编写教案的意义 1.教案是实现向课堂教学过渡的必需环节 教学活动的逻辑起点是理解教材,第二步是研究学生对象。按照教学活动这一事物的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的发展,事物必然会运动到编写教案这一环节。从教师的教授活动看,编写教案的目的是实施教师培养学生的实践思想,它要体现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增长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形成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学生的学习活动来看,它是通过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措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主动地进行思维,从而很好地领会知识。 2.教案是教师上好课的根本保证 不管一位教师教学经验多么丰富,上课前一定要写好教案。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案是教师在钻研课程目标、教材、教学参考书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经过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出来的成果。教案设计的质量如何,往往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特别是年轻教师,在上课之前,不可能将设计的教案熟记于心,教案放在讲台之上,偶尔翻阅一下,可以提示教师循序教学,防止上课时手忙脚乱。 3.教案是提高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的主要途径 二、编写教案的基本要求 在一些新课程改革实验县(区)发现,一些教师依然采用老办法讲解新教材,课堂几乎与学生的真实成长关系不大,教学改革被简单地看成是教学方法与教学基本功的转向,这与传统教案的影响有关。 传统教案,注重知识层面,热衷于知识数量和知识体系,甚至就是大纲的压缩或翻版。课堂实施只见知识不见学生,只管“讲”了多少,不管“学”得好坏,教案成为课堂的“剧本”,老师机械地按照“剧本”化的“程序”轰炸学生,演绎出灌输知识的课堂“陷阱”。 这种传统的教案设计是以教师的教和书本的知识为本位的,从教师的主观判断或教学经验出发,侧重的是教学过程的程序化、细节化。尽管备课中也提出研究学生的任务,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在教师备课过程中,只是作为处于一个年级阶段的抽象群体来认识,研究的重点只放在学生能否掌握教材,难点怎么讲上,依然是以教材为中心来思考学生的。 要改变这种情况,设计教案时,必须从人文意识、实践意识和课程意识出发,从学生成长的层面来思索,着眼于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立足于学生兴趣的开发,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过程,进行有生命意识的教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案要乡土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三级课程管理使国家、地方和学校同时成为课程的开发、实施和管理主体。而且,新的课程管理体系为地方、学校甚至教师留出了较大的课程开发、实施和管理空间。但课程的建设离不开课程资源的支撑,开发课程资源首先应立足于现有的校内外资源。教案的乡土化就是要释放老师的能量,激活学校细胞,用足、用好本地的乡土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特色教学。这就使得教师要善于捕捉属于本校、本班学生的“兴趣”、“氛围”、“人际关系”、“生活经历”、“社会事件”等乡土信息,并结合乡土信息创造性地分析教材,设计教案,努力做到“教”的方案在最大程度上吻合学生的“学”,使乡土化教案发挥更大作用。 教案的乡土化使教案具有地方特色,由于筛选的资源大多来自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学生倍感亲切,容易信服,使用起来,也有利于促使教育教学活动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 2.教案要整合化。课程论专家张华博士提出,课程是由老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大因素构成。那么,整合就是对真实的教学情境的整理与重组,即进行物性与活性的,静态与动态的,显性与隐性等教学资源的最优化配置。通过整合,让教材知识动态化,课堂情境人格化,把教案整合成为一种对话、合作与探究的课程文化,一种互动的文本,从而促使课堂活动的结构优化。 3.教案要学案化。教案“学案化”的基本表现就是容纳更多样的学习方式,营造主体的学习地位,根据“学”的具体性实施“教”的方案,促进学生通过探究去实现独立,通过合作学习弥补个人的有限,通过学法的习训想学、会学。 教案“学案化”植根于对学生独立生命的尊重,对学生具有的多重智慧优势的充分信任。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重情感体验,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相关的体验,从内心感受中体会道理,而不是只记忆一些死的知识点;(2)要重探究,给学生足够的时空去观察、猜想、探索、归纳、类比、质疑,引导学生反复尝试,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3)重合作,课堂上的合作体现在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和互补上;(4)重方法和运用,书上的许多理论知识,它们只是学习的载体,教学的目的应落实在学生实实在在的收获上。 4.教案要弹性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当拘泥于预先固定不变的程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成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不断生成的,在课程生活化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的生命体的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的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乃至新的教学目标。正如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所说:“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所以,课堂不能再是教案的演绎舞台,而是根据学生变化的学习需要,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相统一的弹性调控过程。 现代教学设计的“预设”教案应以学生的学习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位,从学生的实际现状出发,以粗线条的“静态教案”为基础,综合考虑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注重教学策略,特别是多种教学思路的设计,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使其成为具有指导性的“动态方案”——弹性化的教学“预设”方案。只有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才有可能根据学生学习的反馈情况再做出详细的、适时的动态调整或调适,从而可以弥补在粗线条的“静态教案”中,原先设定的学习难点可能不全成为学习难点或还有新的学习难点,原先设定的教学程序可能不是实际的教学程序等缺陷。所以,预设的教学方案是“外出旅行时的指南,而不是火车行驶的固定路线和时刻表”。教师必须根据教学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随时进行调整,使“预设”与“生成”相统一,即在“预设”基础上“生成”,在“生成”过程中提升“预设”的层次、水平。
4. 如何做好初中语文备课工作
其一、怎样备课.首先要明确教什么,达到怎样的目的.《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的准绳,其中规定的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要落实到各册教材、各个单元及各篇课文之中.每篇课文要教给学生什么,须认真仔细地推敲.任何体裁的课文都是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统一体,从语文知识的传授到语文能力的培养,可教的东西很多,教师备课时要勤加钻研,尽量做到全面透彻地理解课文.但要注意,千万不能把自己的钻研所得倾囊相授给学生,应有尽有,西瓜芝麻一把抓,课不然是模糊一片,重点消失,学生难以掌握.每篇课文的教学,每堂课的教学,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教学内容应根据教学目的作一番认真的剪裁、取舍,要确定重点,突出重点,把握难点,分解疏导.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可教的内容、写法、语言十分丰富,但放在初中教,重点在理清作者的思路,找出文章的线索,对一些关键句子的深意能理解和感悟,至于怎样选材、怎样剪裁、语言的风格等等,就不作探讨了.有所为,才能有所不为,语文教师在备课时要有自己的判断取舍.一个单元,一篇课文取什么,舍什么,教师不能主观臆断,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来作决断.教材特点不是一般性的说说,而是要深入研究,掌握它不同于类似文体、类似题材的个性.学生已经掌握哪些语文基础知识,语文能力具备得如何,教师心中要有底.在同一水平上重复教学,学生是绝对不欢迎的.比如景物描写,从小学到初中,如果只是一般化地教,说要抓住特点,要仔细观察,学生就味同嚼蜡.如果深入研究,找出景物描写的个性——如有的是勾勒,气氛悲凉;有的是工笔细描,细腻入微;有的是油画,光感、质感清晰,等等,学生就会兴奋,感到求知的愉快.教师不能被教材牵着鼻子走.在备课时要弄清文本的来龙去脉,深究底里.准确深入的掌握教材,目的不在于教学时循着文章的写作思路走,亦步亦趋,而是要根据所制定的 教学目的进行创造性的设计.要明白:教材要拿来为我所用,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方法,启发、引导、组织学生开展语文活动.教有法而无定法.教师在选择教法时可以匠心独运,但前提必须建立在把握教材个性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不能凭主观想象,违背语文教学规律,要把实际效果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搞形式,或异想天开.第一、从宏观到微观——系统备课的几种方法所谓由宏观到微观,就是教师备课从程序上要“由大到小”“由粗到细”.所谓“由大到小”是指备课的范围,要按照全册教材→单元教材→课时教材的程序来备课.“由粗到细”是指备课的深度,即教师对所教课程,要反复推敲,深入钻研.宏观备课有方向性、计划性、超前性,是微观备课的指南.而微观备课是对每一课时,从知识到方法的逐一设计,是对宏观备课的具体落实.从宏观到微观,教师备课应掌握以下几种方法.1、常年备课.也就说教师备课不能局限课前的几个小时,他应包括教师平时的对现实生活素材的留心地观察,包括教师对各种教学资料的积累.这就是说的常年备课.2、学期备课.学期备课是指教师在课程标准指导下对整册书的钻研,学期备课可粗一些.学期备课后可编出《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表》.3、单元备课.单元备课是在一个单元或一个课题的教学之前进行备课,单元备课拟出单元的教学计划.4、课时备课.课时备课是根据单元明确的教学目的、任务、要求、重点、难点及其相应教学方法,进一步从每节课的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和解决单元备课各项计划的具体落实.5、课前复案.这是在上课前教师对教案内容再揣摩构思,默记熟练的过程.6、课后备课(课后反思).这是教者课后回顾,反思总结的过程,可以写教学后记.第二、从感性到理性——课时备课的三个阶段课时备课就是以课时为单位、设计出具体的教学方案.显然,要完成单元的学期的教学任务就是要靠每一个课时教学计划逐一落实.所以课时备课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全单元和全学期教学任务的完成的好与坏.那么,怎样才能搞好课时备课呢?我们可以把这个过程划分为:吸纳(收集备课信息)——构思(设计教学方案)——输出(编写教案)三个阶段,分三个步骤来操作.通常教师备课之初不应急于编写教案.一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翻阅教学参考资料,深入了解学生.努力从方方面面搜集吸纳备课信息.因为理性认识是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备课信息吸纳的愈多,愈有助于对备课内容和方法的理性认识,愈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二是对备课信息进行构思加工,设计教学方案,在这个阶段,教师要敢于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处理,以便以简驾繁,化难为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三是编写教案.教案编写应详略得当,言简意赅有操作性.一份好教案总是反复修改得以完善的.当然,以上三个阶段的划分是相对的,不是截然分开的.如吸纳备课信息中有对信息的加工,在加工信息中也常会伴随着对备课信息的吸纳.尤其是在编写教案过程中,有时既是设计教学方案的信息的加工,又是信息输出的物化过程.不过,教师按三个步骤三个阶段来考虑备课将会更有效提高备课的层次和质量.第三、从网络到课堂——知识信息的取舍过滤网络世界中缤纷芜杂的信息就像“三千弱水”,如何备课,重点就是在这“三千弱水”中,“取哪一瓢”给学生“饮”的问题. 学生们虽然通过网络搜索与浏览,可以获得和教师相同的信息,但他们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展开阅读,并且也缺乏在这众多信息源中及时捕捉住那些最具导向意义的主流信息的能力.因此,这项提前阅读、合理筛选、优质供给的任务,就成了教师备课的首要任务.那么,哪一瓢“弱水”,才是学生最需要“饮”的呢?最能适应学生的知识积累需要、能力培养需要和身心发展需要的就是教师备课中需要准备的那“一瓢”.从知识积累的需要出发,网络环境下的备课,势必要摒弃那些单纯识记类的简单信息,而代之以 “路标”性的信息资源.网络时代的课堂教学,将是由未知走向已知,由已知走向更深层次、更大范围的未知,由知识走向能力、由现象走向思考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同一文本的不同解读,就如同知识旅程中的无数的岔路,每个岔路都通向着不同的目的地.备课的作用,就是要在这旅途的每一个岔道口处设置一个有价值的路标,然后用这路标引领着学生沿着教师提供的最有价值的那条路继续行走下去.只有如此,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信息利用的最大化,才能在此后的教学中辨伪去妄、直达目标.从能力培养需要出发,网络环境下的备课,势必要依照欣赏思维发展的需求,适当提供用作比较、拓展、批判的信息,这是备课中必须要取的“一瓢水”.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置于学生的理解力所能够达到的程度,过分艰深或过分浅易都没有价值.因此,备课中,精心挑选这些材料,十分重要.从身心发展需要出发,网络环境下的备课,要求教师必须要能够吃透文本,解读文本的深义.这就迫使教师在备课中要在阅读借鉴他人的同时,在信息资源中纳入自己的价值取舍.也就是说,教师对于各种信息的把握,不仅要“广积粮”,还要“深挖洞”.并把“深挖洞”之所得,转换成浅易的、形象的、可感知的材料,教师“深入浅出”,才能学生“浅入深得”. 其二、备课还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一、备教材——做到五个弄清.课本,课本,一课之本.实践证明:大凡成功的教学都与教师深刻理解和恰当处理教材有关.为此教师在课时备课时,必须要认真钻研教材.1.弄清《课程标准》精神.各科的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科书和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检查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尺.它规定了课程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确定了教学实施的原则、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指导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实践教学的方式、课内与课外如何配合等,它对教学工作有直接指导意义.2.弄清教材体系.教师要通过研读教材,明确本学科教学任务,真正弄懂教材的基本思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编写意图,透彻理解教材的精神实质、内在联系、纵向关系及广度深度.最终明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3.弄清教学重点、难点.我们知道,在任何一本教材里,都有一些同类知识中分量大,重要的或主要的内容,这就构成了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有一些学生难懂、费解和不易掌握的内容,这就构成课堂教学的难点,教师备课时就要找出这些重点和难点.例如有一位老师说:“每个假期我总把课文通读二至三遍,了解重点难点.备重点时,我要反复细细体味,记下许多零散笔记,然后归纳总结,再去琢磨教法.有时,一课书在我头脑中孕育许多天,设计多种教案,我总是要反复推敲才定下教案.”这种精神是很值得学习的.教学难点与教学重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重点是对教材而言的,是知识的关节点,在知识结构中起着纽带作用.它具有基础性、规律性、全局性,因而占教材知识总量的比例较大.教学难点是对学生而言的,多数处在教学重点之中,少数处于教学重点之外,它们占教材知识总量比例较少.教学重点容易被确定,而教学难点不易被发现.教师在教学中不应把重点与难点混淆起来.教学难点具有有限性、差异性、局部性的特点.4.弄清教材特点.教师在研读教材时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注意分析教材的特点.如小学数学有的内容偏重于数量关系的分析;有的内容偏重于演算;有的内容则偏重于联系实际等等.从中学语文来看,对记叙文的分析,要从人物事件入手,挖掘作品中人物的精神世界;散文则要抓住境和意的血缘文脉,洞察作者心头的感情;而议论文则要抓住事与理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找出作者的论点及其论证方法.由于教材的特点不同,选择的教法就不同.教材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教法的选择.教师在研读教材中找到教材的特点则有助于有的放矢地去选择恰当的方法.5.弄清教材疑点.所谓疑点,就是课堂上学生混淆不清,容易误解且产生疑惑的地方.语文的同音字、形近字,如“胄”字,胄与胃的不同这就是疑点;数学的除法性质、分数性质和分式性质,除数和被除数、分母和分子同乘或同除一个数,其大小不变,这个数必须强调“零除外”等.教师在备课中,要去分析教材,充分考虑学生可能在哪些问题上质疑,以便给以释疑解惑.二、备学生——做到六个了解.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是重要的,然而学生想的是什么更是千百倍重要.一位老师就有这样的体会:我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自己辛辛苦苦地备了课,教案写得详,课讲得细,可学生听了感烦生怨.这是怎么回事呢?一了解,是教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从这位教师的体会可以看到,教师要上好课既钻研教材,又必须去了解学生,掌握学牛的学习情况,做到目中有人.否则,对学生的基础、学习态度、需要等情况若明若暗,一无所知.即使教材备得滚瓜烂熟,也容易因为脱离学生实际,而造成教学的失败.教师备学生应做到以下六个了解.1.了解班级基本情况.教学班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教师应该对班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了解班级的学生构成、特点、风气、智能结构、学习情况、学习兴趣,以及多数学生对自己教学所持的态度,班级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见,班级中各正式闭体和非正式团体的构成等.2.了解学生个体自然情况.一个班级是由每一个学生个体组成的.教师要对全班学生做到了解,还应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体自然情况.个体自然情况包括:学生姓名、年龄、视力、听力、身体状况,同学和老师关系,家庭教育环境等.3.了解学生学习基础.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包括班级的整体的学习基础,学生个人的学习基础.优中差生的比例等.而在讲授新课前,教师又要了解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1.了解学生是否具备学习新知识的准备知识;2.新课可能产生的困难和障碍;3.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4.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意见.教学的科学与艺术,既体现在教学内容上,又体现在教学方法上.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必须要经常了解学生对自己教学方式方法的意见.要了解学生对哪些方法适应,哪些方法不适应,喜欢什么样的方法,不喜欢什么样的方法等.5.了解学生个性品质差异.个性品质包括学生的观察山、记忆山、想像山、思维力等智力因素,还包括学生的动机、兴趣、能力、气质、性格、自信等非智力因素.“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学生是有很大个性差异的:教师要从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力式来了解学生兴趣爱好、气质类型、性格特点、智力差异,从而为因材施教提供依据.6.了解学生的变化与进步.要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教师不仅要从静态上了解学生,还要从动态上了解学生;即及时了解学生的变化和进步.例如学习情绪、学习积极性的变化,组织纪律、兴趣爱好的变化,作业情况、课堂表现等:还了解受到老师的批评或表扬产生的变化,同学之间闹纠纷吵架后的变化,在家里受到叱责或打骂后的情绪变化,考试成绩下降后的情绪变化等,针对这些变化,教师要及时了解和发现,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尤其在教学中,教师特别要注意发现学生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地强化引导,使之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产生巩固自己成绩的力量和继续前进的愿望.三、备资料——掌握四项原则.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和根本,教师必须吃透,但是,如果教师上课只是依照教材照本宣科,这势必就像清水煮白菜一样,让学生感到一点油、盐、酱、醋的味道也没有.怎样才能把课上“活”呢?他山之石可攻玉.教学参考的恰当利用,教学参考资料的学习吸收,生活经验的观察积累.给教材“添油””加醋”,让教学内容丰富起来,这就会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合理取舍,死课活教.那么教师怎样去学习和吸收各种教学资料呢?应掌握这样几项原则.1.博览精选,厚积薄发.作为语文教师应是—个学识渊博的人,他不仅要精通本学科的知识,同时对教育学、心理学、天文、地理、文史哲等各方面的知识都略知一些.2.消化吸收,贵在创新.对学习积累的各种教学资料要科学取舍,不能机械照搬照抄,更不能喧宾夺主,重在消化吸收,贵在创新运用.如对教学参考书不能照搬,而作为开拓思路的工具,在此基础上去发挥,去创造.3.凡引入教学内的资料中的观点和事例必须科学可靠,要避免错误.4.引入教学的资料应尽可能是新鲜的,要避免陈糠烂谷子.四、备教法——掌握教改动态.备教学方法是教师备课的又一项重要任务.什么是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采取的一种活动方式.教学方法具有多层次、多形式.但总体上可分为单一性和综合性两大类.1.单一性教学方法.单一性教学方法是狭义上的教学方法,它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或用口述、或用提问、或用演示、或让学生自学、讨论、练习等单一活动的方法所进行的教学.2.综合性教学方法.这是一种广义上的教学方法,它是把教学原则、教学形式,课堂结构,教学手段,单一的教学方法等都包括在内.又能有完整地反映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如魏书生创造的“定向→自学→时论→设疑→自测→自结”六步教学法.上海育才中学总结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教学法等都属于综合性教学法,教师备方法,一方面要熟悉掌握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教师在备课中应重点学习掌握教学改革中优秀教师和教育科研工作者创造出来的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这多半是综合性教学方法.五、备学法---掌握学法指导内容与方法.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不仅让学生“学”,而且要让学生“爱学”“会学”,这是当前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此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法,更要备学法.教师备学法指导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一)学法指导的内容.通常教师指导学法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制订学习计划的方法(确定学习目标,分配学习时间,选择学习方法)2、五环节常规学习方法(预习方法、听课方法、复习方法、作业方法、小结方法)3、学科学习方法(以各科教师特点为内容的学习方法.如学习语文的方法,学习数学的方法,学习外语的方法等)(二)学法指导的原则.教师的学法指导要想卓有成效应遵从以下几项原则: (1)体现自主性(不强制灌输,而重在引导点悟) (2)体现针对性(不主观臆想,掌握学情,有的放矢) (3)体现操作性(不繁琐笼统抽象,操作方法具体明确) (4)体现差异性(不搞一刀切,区分对象分类指导) (5)体现巩固性(不一蹴而就,立足反复强化,长期训练)(三)学法指导方法.学法指导应体现多层次多形式;通常有这样几种形式. (l)渗透指导.这是教师在课堂上见缝插针,随时渗透. (2)讲授指导.这是开设学法指导课,向学生直接讲授学法知识. (3)交流指导.这是教师组织学生总结交流学习经验,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4)点拨指导.这是学生在学习迷茫时,教师给以恰当点拨提示.(5)示范指导.有些方法仅靠教师讲解是不够的,必要时教师要做示范,让学生效仿.课堂的主角是学生,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安排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最忌讳把课堂变成教师演讲的讲台,学生无须动脑筋,无事可做,处于被动状态,学习潜能受到抑制,就不可能精神振奋的学.
语言不是无情物,诗和文都是情铸成的.教师备课时要深味文中情意,受熏陶感染,有真切体会.文字不是无生命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能给人以启示、以鼓舞、以力量.“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教师先被文本感动,领悟、品味文中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高尚的情操,才能带着感情教,领着学生阅读、思考、咀嚼、体会,学生心田得到滋润,主动学习语文的劲头就会倍增.
学习是十分艰苦的事,尤其是语文学习,不可能立竿见影,靠的是持之以恒的日积月累.因此,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十分必要.青少年学生好奇、好胜,对新异的刺激物特别有兴趣,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心理特点,千方百计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要精心安排整堂课的总体布局,每个教学环节的内容;要精心设计导入课文的语言以知识吸引学生,寻找探讨问题的切入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训练语文能力.同样的内容,不同的组织,不同的设计,效果会大相径庭.心中有学生,处处从学生的学考虑,就会找到适合学生的教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备课,在某种意义上和作文一样.详细解读文本以后,要确定教学的方向,然后把细读中呈现出来的的琳琅满目的素材依据确定的中心进行取舍.与主题相关联的留下,相距较远的舍弃.教师在备课中只有敢于取舍、善于取舍才能让教学不至于成为一棵挂满铃铛的圣诞树,体态臃肿不堪.也才能达到线条明晰,结构干静,简约而丰满的境界.
5. 教师的备课怎样和课件合理结合
如今,学校进入又一个五年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必将是学校实现内涵式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的最佳机遇期。面对教育发展日新月异的形势,必须用明确的目标、清晰的思路来引领学校事业的发展,实现新的跨越,特制定学校“十二五”(2010-2015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全国、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为指南,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办一所真正读书的学校,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走“教育管理人本化、队伍建设专业化、教育手段现代化、育人质量素质化”的发展道路,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努力提升学校品位,更加彰显办学特色。
二、总体目标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发展”为育人目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动手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善于合作,敢于竞争,身心健康,意志品质坚强,审美情趣高尚的可持续发展的优秀人才。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坚持人本理念,倡导文化管理,打造书香校园,提升科研品位,创造学校特色,实现跨越发展,将学校办成校风端正、设施一流、理念先进、质量优良的学习型、科研型、现代化、特色化的农村优质高中,力争成功创建省四星级高中。
三、主要工作与措施
(一) 推进以学会做人为核心的育人工程。
以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为核心,关注学生优秀品质的养成、行为能力的发展和现代意识(公民意识、主人意识、创业意识)的培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特点,完善德育工作机制,讲究德育工作实效,真正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理念先进、专业过硬、责任感强、年富力强的优秀班主任队伍。完善德育考评机制,提高班主任工作实效。要进一步开展学校德育的课题研究,积极探索科学、合理、富有学校特色的育人模式,形成德育活动、德育管理和德育评价的科学体系。
2.明确德育工作主题。遵循德育工作规律,搭建主题教育平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按照学段特点确定德育主题有序推进实施,努力形成德育工作系列化、课程化、特色化。
3.拓宽德育实施渠道。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课程建设,办好家长学校,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建立“家庭—社会—学校”立体德育网络,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4.形成德育长效机制。积极围绕新课程方案的实施,狠抓学风、班风、校风建设,狠抓传统美德教育。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新途径,以简便易行为准则,寻找突破口,常抓不懈。经常性地开展德育案例和青少年成长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使广大教师认识到德育工作的艰巨性和价值所在。
5.打造学校德育品牌。深入实施自主德育,切实改革评价体系,真正确立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坚持信任、尊重、理解的原则,充分实现学生的自主教育、自主管理、自我调控、主动发展。办好学生业余党校,做好班干部、团干部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学生会在自主德育中的作用。
6.推行德育导师制度。按照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思想,按照教师和学生100%参与的原则,根据班级内教师数和学生数确定教师与学生的结对比例,通过教师与学生双向选择确定师生结对对象。教师负责在课外详细了解结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在学生思想困惑时及时提供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制定个人成长计划,通过家访或网上交流的形式与学生家长建立共同教育的机制,对贫困生或其他特殊学生提供救助渠道,了解学生的状况,学业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全面关心学生成长。
(二)构建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和教学体系。
课程改革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改革,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更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制高点。今后5年学校坚持依法治校、科研强校方针,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构建一个充满生机活力、适应学生全面发展和特长发展的课程体系。包括课程开发和课程评价制度,选修课学生管理和成绩评价制度,教师教学管理和教师教学绩效考核制度,校本教研和教师继续教育制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共享制度等。
1.加大学科建设力度。打造优势学科,提升发展弱势学科,扶持薄弱学科,坚持稳步推进、适度超前的原则进行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进一步增加选修课在学校课程中的比例,努力推出精品课程,出版校本教材,形成学校课程特色,在全市产生较大的影响。
2.创新课堂教学策略。转变教师教学方式,促使教师从知识传授者的单一角色转向知识学习的引导者、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者和学生人生发展的同行者。重视课堂模式的研究、实践与推广,努力形成校本特色,大力倡导以“学生主体参与,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建立校本课程管理与研究机构,制定校本课程开发规划,分阶段、分学科、分专题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实行教师申报、学校立项、专家评审、学生试用的办法。今后5年,开发5门左右校本课程,初步建立起学生选修课程体系。
4.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不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必然导致不同的思维和表达方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了解学生的参与、体验与感悟,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5.加强学生导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推进研究性学习。学生导师不低于教师总数的1/4,兼顾学生个人兴趣、学校办学特色和学校特殊地位等特点,结合新课程改革需要,开发学生研究性课题;结合各类竞赛,确立重点研究选题。学校保障课题研究经费,并实行分类管理。
6.促进学生特长发展。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科技教育工作,倡导和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为国家输送更多的艺体、科技及实用性人才。加强音乐、美术的课堂教学改革,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绘画、书法、音乐、诗歌等高雅艺术,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并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
(三)打造专业化、研究型师资队伍。
教师是课程开发的研究者、开发者与实施者。新课程实施要求教师学科知识能力专业化、教育理论素质专业化、教学实践专业化以及教学品质专业化。新课程强调教师不局限于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带动学生共同参与知识的建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点,应放在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上,应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探索、不断地突破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专业化素质,成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新型教师。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引导教师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学校培养培训体系,做好教师培训规划,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建立各层次优秀教师预备培养制度,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科带头人,努力造就一批在姜堰、泰州有影响的教学名师。
3.大力实施“青蓝工程”。成立青年教师培养领导小组,为每一位青年教师配备好教学和德育指导老师,协调各部门力量做好青年教师工作,制定好青年教师培养提高计划,将那些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及时放到教学、管理岗位上锻炼,充实教学、科研、管理骨干力量,促进他们健康快速成长。
4.积极推进“名师工程”。全面实施“1133”计划,举办骨干教师研修班,对教师专业发展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成长发展,统筹安排,系统管理。加大名优教师培养力度,明确培养目标,延长培养时间,加强考核管理。通过3~5年努力,教师中达研究生水平10人,姜堰市学科带头人、名教师10名,泰州市学科带头人、名教师3名,校内名师30名。
5.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强化教育科研提高教师整体素质,采取有力措施,促使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人人参与重点课题研究(每位教师每年至少参加1—2个课题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将教学人员参与课题研究情况,纳入个人业务考核范畴,并作为评优、奖励、晋级的依据之一。
(四)完善科学化、动态性管理机制。
创新和进一步优化各项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努力实现管理目标明确化、管理工作责任化、管理过程精细化、考核评价科学化,保证学校在依法治校、民主开放、科学发展的轨道上运行。
1.建立质量管理制度。成立校级、年级两级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学校质量管理的目标与责任;围绕学校教学中心优化岗位设置,形成职责明确、协调顺畅的岗位体系;形成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工作流程;建立科学、明确的工作责任标准,把学校质量落实到每个岗位、落实到每个人员、落实到日常工作每个环节。
2.创新分配制度。完善评聘分开、以岗定酬、绩效挂钩、多劳多酬、优教优酬、优劳优酬、优管优酬机制,全员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自主创新能力。
3.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建立部门、年级组管理目标责任制,进一步理顺部门与年级的关系,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强化目标管理与考核,关注细节,注重过程,突出绩效,让学校各职能部门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更加积极有效的作用。
4.实行动态人事管理模式。根据奖先促后、追求适合的原则,依据学校有关考核的综合情况,实施各层次人才合理流动,做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保持学校人力资源的调配最优化。
5.构建“文化管理”格局,激发共同遵从的校园价值取向,形成“发展学校、成就未来”的清晰办学理念,优化自然环境,和谐人际环境。充分发挥教代会职能,坚持民主管理,科学决策,努力实施和谐、透明,充满文化底蕴、饱含人文关怀的智慧管理。
(五)建设交互性、数字化网络平台。
1.按照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要求,做好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让所有教师都能有效地利用信息化环境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2.加强信息化硬软件建设,实现校园数字化升级。重视硬、软件建设与改造,逐年加大信息化投入,加强网络资源建设,整合学校网络中心、电教中心和图书信息中心,建设数字化校园,实现全面的网络互动化、教学多媒体化、管理数字化;完成数字化图书馆、数字化实验室建设工程,建成校本资源库及课件研发制作室,使学校的信息化水平保持全市的领先水平。
3. 加强学校网站建设,不断完善校园网络平台,包括智能办公系统、教学及管理系统、家校互联系统、家长信息自动传发系统等,探究远程教育模式,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装备效能。
(六)开展全员性、草根式教育科研。
以“科研兴校”、“科研强师”为方向,规范教科研管理,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以实施教师成长三年规划、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为载体,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和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促进学校教科研工作进入全市先进行列。 1. 克服“功利主义”干扰,形成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制定学校教育科研发展规划,完善教科研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积极推动教科研向应用和为学校发展服务的方向转变,建立学科交*、队伍整合、资源共享的教科研体制,完善教研与教学相互融合的工作机制,创新科研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发参与热情,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设立教育科研专项基金,制定和完善“教科研立项制度”、“优秀科研成果奖励制度”、“优秀教育教学论文奖励制度”等,鼓励教师承担或参与国家级、省市级等教科研课题研究,要求教师人人参与校本课题研究。
2. 坚持“草根研究”法宝,构建开放的教科研网络。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师发展、开放式的学校教科研网络,为教师获得经常性的教学经验交流、教学协作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各类公开课、论文评比、课题研究、学科基本功大赛、专题论坛等教科研活动,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教学方法,了解教改信息,增强教师教科研意识,鼓励教师积极自觉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唤醒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和科学研究意识,形成浓郁的教科研氛围,探索教师专业发展道路,建设一支有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
3. 紧扣“课堂教学”改革,回归务实的教科研本源。搭建学习平台、实践平台和反思交流平台,围绕“教学有效”“课堂高效” 开展广泛的校本专题研究。切实加强集体备课,高度重视教学反思,每个教研组结合学科的特点,针对存在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教科室要及时展示优秀的专题研讨案例,并做好论证推广工作。各年级要大胆设立 “教改试验班”,深入进行教学改革,争取在“有效课堂教学”课题研究中出成果、创特色。将教科研能力作为教师综合考评的考核内容之一,对教育教学研究成绩优异者实行重奖,从而大力推进学校教科研工作。
(七) 锤炼高品位、特色化校园文化。
文化性是学校的重要特性,是学校生命力的重要根源。一流学校必然有一流的校园文化。学校必须立足本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学习先进文化,成为文化圣地。今后几年,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将学校建设成为一所生态化、人文化的学校
1.大力发展学生社团。根据学生发展兴趣、特点,鼓励、支持学生组织各类社团,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和管理,使学生社团成为发展学生个人兴趣和特长的强大动力源、成为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成为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渠道。
2.培育高端精品文化。学校制定经典阅读计划,推荐必读、选读书目,开展经常性的读书活动。通过举办经典著作读书报告会、讨论会、读书沙龙等活动,引导学生尊重经典、亲近经典、理解经典,要求每个学生高中三年在自然学科、社会学科、人文学科范围内系统、深入地阅读3~5本经典著作,并撰写读书报告。
3.优化校园文化设计。注重学校形象设计,以更生动的时代形式反映学校精神。重视校园人文景观建设,凸现学校人文特色,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将校园变成一本鲜活教材,激励师生斗志,不断地追求卓越。重视校园自然景观建设,烘托学校人文特色,将校园变成一座生态化的公园,陶冶师生性情,净化师生心灵。营造一个宏伟典雅、充满传统人文精神和现代文明气息的花园式学校,真正成为全校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
4.扩大学校社会影响力。发挥示范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让学校优质教育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满足学生、家长、社会的需求。规范宣传制度,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
5.关注师生校园生活质量。构建新型的合作式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办好“职工之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全面展示教职工的才艺,充分愉悦教职工的身心。
6.办好 60周年校庆活动,弘扬学校优良传统。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建立较完备的毕业生信息库,大力宣传学校优秀毕业生。
(八)提供高质量、人性化后勤服务。
探索学校后勤社会化工作经验,加快学校后勤保障建设。多方筹集建设资金,迅速启动学生食堂新建工程和运动场升级工程,一年内建好学生食堂和运动场。
1.推进学校后勤服务改革。建立一支综合素质好、工作效率高的后勤保障队伍,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2.强化安全责任意识,营造平安和谐校园。继续完善安全工作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实行分级管理,明确岗位责任,加强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确保全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3.强化成本意识,注重精细管理,创建节约型校园。充分整合并有效利用教育教学资源,堵塞浪费漏洞,加强环节监管,做到物尽其用。
4.巩固绿色学校创建成果,争创国家级“生态校园”。重视环境育人功能,精心打造一流育人环境,努力实现绿色满校园、处处闻鸟语、四季有花香的绿化美化效果。将绿色理念拓展到教育、教学、管理各个领域,实施绿色管理、绿色德育、绿色课程和绿色后勤,构建和谐校园,实现学校和全体师生的可持续发展,真正把学校办成人民满意的学校。
四、保障监督机制
制定和实施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为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制定过程须广泛征求意见,经专家论证,教代会通过,最终形成共识。为此设立以下保障条款:
(一)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充分发挥组织、指导、协调和服务功能。规划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解决重大问题,检查规划实施的进展情况,提出指导性意见。积极寻求政府、上级教育部门、社会和家长的外部支持。
(二)机制保障
加大学校十二五规划的学习和宣传力度,使全体教职工了解规划,提升学校的凝聚力和发展力,增强执行实施规划的权威性、自觉性。各部门要通力合作,保证学校各项工作围绕此规划高效开展。充分发挥群团组织、教代会在学校民主管理方面的职能,促进校务公开。
(三)物质保障
以学校发展规划为依据,以教育教学工作为重点,科学合理的编制每年预算。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产,努力提高资产使用率。学校设立专项基金用于课程开发、实施和管理,用于师资培训、继续教育、设施配置、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与对外交流等。开源节流,勤俭节约,充分利用有限资金创造最大效益。
6. 青年教师怎样备好每一节课(节选)
周立老师 备课是教师的第一次创作,可以拉升教师的创造性,还可以提升教师的幸福感。 备课是教师的第一次创作,是教师教学的第一大基本功,是教师从教材到教案的创作过程。这作曲家作曲、画家作画是一个道理。不会备课,备不好课,就不可能上好课。 备课的最终作品就是通过解读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材、构思教学流程等项思维活动,最后形成一个书面的教学设计,即教案。这个教案包括了教师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师生活动、教学语言、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板书设计等一系列教学要素的思考,所以说它是教师走进课堂前的一个创造。 创造教学设计可以提升教师的创造性,还可以提升教师的幸福感。同一个教学内容,同一课的教材,如果你的设计和别的老师不一样,给人家耳目一新的感觉,你会觉得非常得意,内心充满幸福。通常我们拿去比赛的课都是特别有创意的,有创意的教学设计才有可能得大奖。所以你们千万不要为了应付去下载别人的教案,这不但会让你失去创作的机会,丧失从创造中寻找教师幸福感的体验,甚至还有可能触犯法律,侵犯知识产权。一、备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怎么确定?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中师生所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依据,它应该根据以下两点来确定: 一是依据《课程标准》来确定。新一轮课程改革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新的《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课程标准,所以教师备课一定要先解读本学科的课程标准,了解课程标准对整个高中阶段的要求,对本学期的要求,对具体每一节课的要求是什么。现在有的老师教了多年,还不知道课程标准是什么,还没见过课程标准这本书长的什么样,光凭着前些年的老经验来上课,这是不可取的。如果你手上现在都还没有这本小册子的话,赶紧到图书馆去领。我们在课堂上哪些内容一定要讲,哪些技能一定要练,哪些能力一定要培养是由课程标准说了算。比如,你教高三,就要清楚哪些题要学生做,哪些不需要做,连课程标准都没有要求的东西是不应该出现在考试命题中的,让学生做岂不是浪费时间么? 二是根据你所教学生的学情,即不同的年级、学科、课型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来确定教学目标。新课改所倡导的是大众教育而不是精英教育,因为依据新课改理念所制定的《课程标准》是绝大多数儿童、学生都能达到的标准,是水平考试的标准,它与精英教育、选拔性考试的高考是不能等同的。当你面对不同的学生时,要根据他们学习能力的差异来确定合理的标高,就是教学目标的高度、水准。比如,你同时担任高一两个班的学科教学工作,但这两个班的学生有明显的差异,那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要有所区别:你可以把好一点的班教学目标定得高一些,而另一个班的目标定得低一些,但不得低于《课程标准》的要求。一些初到深圳来的老师总是抱怨深圳的学生不好教,上课时怎么那么多学生不听课,考试后怎么那么多学生不及格,却没有反思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他们把深圳普通中学的学生当成自己在内地重点中学的尖子生来要求,当然就会出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即使是两个老师教同样的教材、同一课的书,可能你的教学目标也会有所差异,但是有一点,所教同一节课的知识目标、重点应该相同。如果两个老师设计同一节课的知识目标出现差异,很有可能是集体备课存在缺陷,没有对本课的知识目标和重点进行充分的讨论。但在技能的培养、难点的确定上是允许有差异的,因为有些知识或技能对于比较好的班可能就不是难点,但到了另一个班上有可能成为难点。 我曾经听过一节课,教师的素质非常好,教学设计新颖,学生的探究活动很有创意,在活动中的表现也很积极,大家都认为上得不错。但课后我问这个老师,你这节课是新课还是复习课?这个聪明的老师马上就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作为一节复习课,他所设计的探究活动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从而影响了复习的容量和进度,未能达到复习课的效果和要求。这个失误就是没有准确根据课型来确定教学目标所致。同样的课,如果是上新课,可能是一堂好课,但复习课却不一定。高三的课余高一的课,即使教同样的知识点,但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却有着不小的差异。 对于一名新教师来说,去诶的那个合理的教学目标恰恰是最难的一件事,所以,要多向老教师请教,在集体备课时要多参与集体讨论。教学目标定位准确了,再围绕着如何实现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上课时就不容易偏离重心了。教学目标定位的准确与否决定了备课和上课的质量。 2.教学目标的书写格式。 教学目标的书写格式根据各学科的课程标准而定。绝大部分学科是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个别学科的写法有所区别,或排序有所差异。一句话:照着你所任教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写,要规范。二、备教材 教材是众多学者、专家精心编著、反复斟酌的结晶,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首选课程资源。备教材怎么备? 首先要分析教材。分析教材时要从四个方面着手:第一,本课在整本教材或整个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第二,本课教学的内容是什么?整节课教哪些知识点?第三,本科教学的重点在哪里?重点不光是知识点,有时还包括技能训练。第四,本科教学的难点在哪里?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内容有时候是一致的,有时候却又不一样。 其次是比较教材。现在我们所用的教材版本非常灵活,比如,深圳市有自主权,每个学校也有确立使用教材的版本自主权,这就出现了一纲多本的现象。如深圳市的地理教材用的是中图版,而广州用的是人教版。学校为了让老师对各种版本的教材都有所了解,选其精华,给每个老师都定了四种版本的地理教材。因此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可以就同一知识点对不同版本的教材做一些比较,选其精华。 最后是处理教材。有几种方法:一是替换。例如,地理必修三教材中关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知识点,中图版用的是江苏省的案例,而人教版用的是珠江三角洲的案例。由于我们学生对江苏省不熟悉,老师便可以用人教版的这一节来替换,使学生能从自己身边熟悉的地理环境中,了解和探究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这种替换学生既感兴趣,又比较容易掌握,与广东省高考的训练也比较吻合。二是补充。新课改的理念主张的是老师不要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去教。三是调整。有经验的老教师在上课时,并不一定按照教材的顺序往下讲,他们有时会调整课文的顺序,有时会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取舍,有时会引导学生在某一段内容上深入探究,有时又会让一些内容一略而过。三、备师生活动 袁良平校长极力主张“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怎样“活”?怎样“动”?怎样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怎样活而不乱、动得有效?这些都是我们在备课中要充分思考、精心策划的,也是最能反映教师创造力的。我给大家的建议是分两步走: 第一步是策划框架。首先想一想:本节课围绕教学目标,你要教给学生哪些知识和技能?准备搞哪几个大的学习活动,每个学习活动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效果?然后把这些活动的大致思路列在表上。比如,某节地理课,主要教学环节一次是情境导入——理解概念——读图分析——课后小结。 第二步是仔细推敲。有了整节课的设计框架后,再进一步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细化,具体细致地思考每一个环节中教师要说什么、做什么、怎么做,学生要探究什么、掌握什么。例如在“情景导入”这个环节中,你准备设计一个什么情景?围绕这个教学情景,教师要说什么、做什么?学生要做什么、怎么做?“情境导入”的目的是什么?最后检测你“情境导入”的教学环节是否实现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的目的。再如,设计一个“实验演示、观察思考”的教学环节,我们对教师实验的内容、步骤、方法,学生观察什么、思考什么,最后要达到什么目的等都要细化,写在教案上,甚至可以预算出完成这一教学环节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我建议在教案设计中把教学过程中的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分开两栏,这样有利于教师转变观念。传统的备课中教师往往总是过多地思考自己该怎么教,却很少考虑学生该怎么学,有时即使是教师设计出了很有探究性的问题准备让学生回答,但一到了课堂上就变成了自问自答。教师和学生活动分开两栏设计后,经过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对每个教学环节中要让学生做什么、怎么做有一个清晰的印象,上课时就不容易整节课都被老师一个人霸占了时间,满堂灌或用机灌代替人灌。随着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师活动这一栏要写的东西逐渐减少,学生活动这栏要写的东西逐渐多,而且付诸行动,我们的教学才能真正地实现“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四、备实验、练习五、备多媒体课件 要正确认识多媒体的作用:多媒体的作用是辅助教学。我们应该掌握这么一个原则:如果能不用多媒体就不用,如果用了比不用效果好我们就用。备课正确的顺序应该是:解读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进行教材分析——谋划教学框架——收集课程资源——细化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六、备板书设计 平时在黑板上写字,不要随意,因为每一个字对学生来说,都是示范。七、备课堂变化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练习、讨论、实验等环节,往往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教师在备课中一定要对你所设计的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效果进行预设,并对所预设的不同效果设计出不同的应对措施。比如,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某一个问题,你要设计好,学生讨论得很热烈,超过规定的时间怎么办?学生不发言怎么办?学生发言偏题怎么办?各种情况都要想好应付措施。 ……讲到及时记录课堂变化、反思修改教案,我给大家看一看陈焘老师的案例:陈焘老师在教高一地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时,有一个难点处理得很好。为了让学生理解和记住课本中“北半球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小;北半球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小”这句话。她先是用了两个图形让学生观察,再用“露脐装”和“低腰裤”的生动比喻帮助学生理解和概括得出规律,使学生们讨论得兴致勃勃,解决了这节课的难点。但她在另一班如法炮制,却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于是她马上进行了调整,并把这个案例及时地记录下来,放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博客上与大家分享。八、备学法指导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聪明的老师在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技巧用特殊的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这就是学法指导。教师要实现课堂教学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在备课中就要精心设计怎样指导学生,教给学生哪些思维的方法和技巧。 地理科要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画图的方法,图文交换的方法;…… ……初上地理课,老师首先要指导学生掌握地理教材阅读的基本方法,教学生如何自主阅读,先读标题,再读学习指南,根据学习指南在课文中提取相关概念,浓缩关键词语,概括知识要点,形成知识网络,剖析重点图文。两节课教下来后,学生就可以自己把书读薄了,老师就能够把讲课的重点放在重难点知识上了。接下来,不同的地理课教给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方法:上《中国政区》教给学生记忆分布图的方法;上《气温和降水》教给学生坐标图的绘制与判读方法;上区域地理教给学生综合读图分析的方法;上习题课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和答题的步骤;上讲评课教给学生纠错的方法;上探究课教给学生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容易混淆的地理概念、地理事物教给学生比较、筛选的方法。 在教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阅读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整理学习笔记的习惯、分类保存学习资料的习惯。这些都要在老师的长期指导和督促下才能养成。九、关于教师备课的几点建议 1.倡导手写式的备课教案。 青年教师至少要写一轮(三年以上)详细教案,因为手写有利于思考,有利于训练基本功,有利于原创。手写是给教务处看的,如果你认为很经典的教案需要长期保留,可输入电脑。我的徒弟鲁艳老师已经是高级教师了,但至今仍用手写式教案。 2.建议一课三备。 第一次备课自己独立钻研,不参考任何教案或教科书;第二次备课参照别人的教学设计,吸纳别人的智慧;第三次备课课后反思、调整教案。(可以把第一次备课和第二次备课的顺序颠倒一下) 3.积极参加集体备课。 关键在与做到“四多”:多听、多看、多记、多说。 4.善于整理和积累原创优秀教案。最后,忠告大家一句:直接下载教案是年轻教师的大忌。
7. 如何抓好初中语文的课前备课环节
首先,要认识到备课是一门艺术。科学备课是一种充满激情和活力 地创造性劳动
1、教师备课要备教学内容。尽管在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下,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甚至教学参 考书都是固定了的,但是并不等于教师只要对上述教学内容按图索骥、照本宣科就行了,相反要求教师在这 种固定的模式下,对各种教学因素,科学地选择,巧妙地组合,有轻有重,有主有次地进行程序,随机应变 调整和最佳最好的教学效果等等,这既表现了教师的科学头脑,也体现了教师的艺术风格,是教师心灵的一 种创造。
2、教师备课要备学生。语文教师的教学活动,面对的不是物, 而是人,是一群活生生、有血有肉、丰 富多彩的青少年个性。要教育他们,就必须充分了解他们。从他们的年龄、个性、心理和原有知识的特点出 发,使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得到全面发展。这就为教师备课提供了一个任你驰骋的艺术天地 ,有许多工作需要去做,单单学法上的指导,也就够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性地劳动了。
3、教师备课还要备自己。备自己, 有两层含义:一是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进行教学,才能扬长避短,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二是教师备课不能千篇一律,一成不变,要有随机应变的 能力。比如在教学中,教学内容、学生、教师三者要做到有机结合,和谐搭配,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这就要靠教师在备课和教学中如何发挥主动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了。
其次,还要认识到备课艺术从根本上来讲,乃是一种课堂教学设计的艺术。课堂教学设计艺术和其它的 设计艺术一样,除具有创新、求美、灵活等特点外,还有独特性、科学性等方面的要求。这就是说作为一种 设计的艺术,将对上述“五性”展开自己的追求。
1、创新性及其要求。所谓创新性, 就是指语文教师在备课时要发挥自己创造性的才能,使自己的备课 ,既不同过去的备课,也不同于别人的备课,突出一个“新”字,创新是追求备课艺术的首选目标,因此, 许多有经验的优秀的语文教师都十分重视备课的这个特点。然而要做到“创新”,却是非常辛苦和艰难的。 因为它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摆脱旧思想,探索新的途径,这种开先河的工作要求语文教师付出比平时更 多,更为艰辛地劳动,甚至要到废寝忘食,呕心沥血的地步,才能做到超凡脱俗,令人耳目为之一新。
2、求美性及其要求。所谓求美性是指在备课活动中, 始终要“美”进行不懈地追求。不仅要追求内 容的美,而且还要追求形式的美;不仅要追求环节上的美,而且还要追求整体美;不仅要追求教师个性风格 美,而且还要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按照美的规律得到全面发展。要使备课具有美的特性,需 要教师进行多个方面的努力,比如备课要有新意,教案要合理搭配,讲课要生动有趣,板书要美观大方等, 使美的旋律流淌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3、灵活性及其要求。所谓灵活性是指备课时要多设计几套方案,多考虑一些应该注意的问题。这样做: 一是便于选择最佳设计方案,用最快的速度和最佳的效果来推进语文教学之车顺利前进。二是一旦发生突发 事件时,备有应急方案和挽救措施,不至于惊慌失措。把握备课艺术的灵活性,还要求教师备课时既要准确 又要敏锐,不能太离谱,也不能太呆板,要根据教材、学生和自己的特长来灵活备课。
4、独特性及其要求。所谓独特性, 是指在备课过程中所形成不同于他人的“个性风格”。尽管在统一 的教育制度下,许多语文教师都在同一教学内容进行着预先设计,但是每一位教师都有着自己的认识特点、 情感特点、意志特点,有着不同的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以及不同等层次的能力特点,这一切都必须要在 备课过程中表现出来,而且以独特的方式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这就是备课的独特性。可以说没有了独特性, 就不能构成备课的艺术性。备课的艺术性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教师的“精神个性”和工作个性上。独特就是不 同,不同便包含着个性艺术。
5、科学性及其要求。所谓科学性是指备课不能马虎了事, 随心所欲。要具有目标的无误性,内容的准 确性,程序的合理性和效果的最佳性。比如备课前要知晓备课的目标是什么,做到有的放矢,在分析归纳教 学内容时要注意知识语意的准确性,不能出现常规性的错误。另外还要合理设计教学程序,先上什么,后上 什么,什么时候板书,什么时候演示,什么时候讲课,都要有一种合理地安排,才能使教学过程和谐有序地 进行。最后备课的好坏还要经得起教学实践地检验,教学效果好,证明备课是成功的,为今后继续提高备课 的艺术性,提供了努力的方向和有益经验。教学效果不好,证明备课失败,也为今后备课提供了改正的方向 和有益教训。备课艺术就是这样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证明,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更新而逐渐完美起来的。
最后,教师要掌握实现备课艺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由于备课艺术实质上是一种课堂教学的设计艺术,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可按下列步骤和方法来进行。
1、理解、研究的艺术及其实施方法
由于备课是一种预先地设计,所以备课的第一步是要对备课的对象进行理解和研究。目前语文教学界提 倡教师备课时要做到备大纲、备教材、备教法、备教具。下面以备教材为例,来说明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如何 对备课对象进行了解和研究。
首先是通读教材。通过通读了解教材大致内容、体例安排和来龙去脉。
其次是精读教材。通过精读理解教材上每个字词句的具体含义和内部联系,领悟其中的思想性、科学性 、艺术性的真谛,以便向学生传授。
再次根据不同的段落层次和性质特点,将语文课中的基本知识,基本特点,思想教育因素进行初步地分 析、排队,找出段落大意,中心思想,重点难点基本线索,层次系统来。
总之,理解和研究教材要求做到懂(弄清每个字、每句话的读音和含义)、透(对教材的谋篇布局结构 层次乃至微言背后的大意,潜台词等,都必须做到透亮明白)、化(教师的教学思路,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 生的理解水平要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只有把这三者化为一体后,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选择取舍的艺术及其实施方法。
教师在掌握了材料和了解了学生的基础上,必须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部分和次要内容,教学的方法 、手段、目的、效果、详略、进度等都有所选择和取舍,以便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和完成教学任 务。这种选择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必须进行多次,才能形成有效劳动。如果从一次性选择角度来看,在 语文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选择取舍主要有:
教学目标的选择取舍。语文教学目标取舍选择是指每节语文课必须达到的具体要求和质量标准,它既是 行动的指南又是预期的结果。比如在讲述《扁鹊见蔡桓公》一课时,其教学目的一般作如下选择:①理解课 文内容,认识对待缺点和错误,必须防微杜渐,切不可讳疾忌医的道理。②分清文章层次,学习按时间和事 态发展的顺序层层深入的记叙方法。③整理学过的“通假字”,了解关于古字“通假”的初步知识。
教学重点的选择取舍。所谓重点是指教学中最基础、最重要和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语文基础知识。再以《 扁鹊见蔡桓公》一课为例,其教学的重点必须从下面三点上作出选择:①赞扬扁鹊的高超医术。②告诫人们 不要讳疾忌医。③思想上的毛病应该早些医治。应该说本文的重点既不是放在表面上,也不能运用到引申义 中,应该放在引导学生弄懂故事的基本寓意上,即以防微杜渐,切不要讳疾忌医为其教学重点,不必添枝加 叶。
教学难点的选择取舍。教学难点是指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有关内容。由于这部分的内容,或者抽象, 或者复杂,或者深奥,所以造成教学上的困难,突破难点也就意味着教学取得了成功。因此,突破难点是语 文教学中的攻坚战,攻克了它,胜利之花就会遍开在这次教学过程中。再以《扁鹊见蔡桓公》为例,教学的 难点不应和教学的重点重合为一,因为讳疾忌医的道理,通过教学层层深入,学生是不难理解的。困难的是 了解古字“通假”的初步知识,掌握通假的初步规律。这就必须将已经学过的通假字整理出来,并且分类排 队,找出其共同特点和基本规律来。
教学方法地选择取舍。教学方法地选择是课堂艺术的体现,比如讲《扁鹊见蔡桓公》一文,有许多教学 方法可供教师选择,如果教学方法选择恰当,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由于授课教师考虑到学生在学 习本课前已学过十多篇文言文,本课除了个别比较生僻的字句外,其余不少文言虚词、实词和句式,学生已 经粗知,因此教师选择了以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完 成了语文教学任务,可谓是“毕其功于一役。”
3、调整组合艺术及其实施方法。
语文备课在做了一定选择取舍之后,就要对所选择取舍出来的东西进行调整组合,形成有序。调整组合 是一种极有丰富内蕴的艺术。如果调整组合得好,就能使语文教学如一幅赏心悦目的图画,让人获得美的享 受。语文教学的调整组合内容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对讲授内容所进行的调整组合。包括那些内容先讲,那些内容后讲,那些内容详讲,那些内容略讲,那 些内容合起来讲,那些内容分开讲,那些内容要做补充,那些内容只消简单复述教材内容就行了等等。
对讲授的层次进行组合调整。语文课的内容往往具有多个层次结构,需要我们进行清理、展示乃至重新 组合,前者还只是做一种剥笋见肉的工作,后者就是一种极富开创意义的事,因为重新组合后的层次就具有 不同一般的艺术魅力了。
最后是对已有教案的调整。教案是教师上课前编写的计划和蓝图,一般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形成的。 无论教案编写得如何完美,但是影响教学的诸种因素是处在一种经常的,捉摸不定的变化之中,当出现这种 变化时,原有的教案就不能适应需要,应进行重新调整和组合。这种调整分为教学过程开始前的调整,教学 过程进行中的调整和教学过程后的调整。无论那一种调整,都是对备课中的不足进行匡补,使美的因素更加 浓烈和迷人。
4、整体构思艺术及其实施方法。
所谓整体构思艺术,就是要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有计划地科学地安排。比如,什么时候讲,什么时 候议,什么时候练,什么时候提问,什么时候板书,什么时候演示,什么时候终课等都要设计得很科学、很 妥当,使课堂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既有头有尾,环环相扣,完整连贯,顺理成章,又疏密相间,错落 有致,波澜起伏,曲折变化。既有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又无首尾失衡,生硬臃肿之嫌。在进行整体构思 时,教师应特别注意一些主要环节地设计和连贯:一是要有一个好的开讲,开讲就是开场白和导言,不鸣则 已,一鸣惊人。因此,小说家要精心设计小说的引子;音乐家要苦心编排协奏曲的序曲;语文教师则要在讲 课的开场白上下功夫,因为它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着温故而知新的作用;起着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起着第 一次反馈课堂教学信息的作用,语文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设计好开场白。
二是要设计好自己的教学思路。所谓教学思路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思维上的逻辑顺序,即教师讲课 时,思维活动条理性、规律性的一种体现。比如,有的教师是从感知——理解——巩固——运用为自己的教 学思路;有的教师则以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为自己的教学思路;有的教师则从基本练习——综合练 习为其教学思路。这些教学思路各有其优点和不足,采取什么教学思路,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 点来定。好的教学思路应该是将教材的思路,学生的思路和教师的思路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然后再设计出 一条符合三者需要的一条思路来。
三是巧妙发挥教学环节的作用和功能。比如板书,既是知识传授的提纲,又是颇具匠心的艺术展示,有 时候板书的好坏,决定了一堂课的成败。因此,有经验的语文教师不但十分重视板书地设计,而且也十分讲 求板书的书写,无论是问题提出的先后顺序,还是对字词书写的一笔一画,都要精心设计和认真考虑,使板 书确实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之,整体构思的艺术,一是讲求完整统一;二是讲求环环相扣,前后相联。只有这样才能使备课在整 体上有较高的艺术性。
8. 怎样备好一节课论文
一、熟悉教学内容,深入钻研教材 熟悉教学内容包括熟悉并钻研课程标准、教科书,上网查询等几个方面。其中课标是教学的方向舵、指南针,是教师备课的指导性文件。只有熟悉了课程标准,明确了教育培养学生的总方向,才能确定相应的思路,有方向、有目的性地训练学生的各项能力。 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应根据教科书的具体内容制定每课时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等。通过进一步深入钻研教科书,教师应首先明确重点、难点,确立教学步骤以及教学方法,这样也就准备好了上课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在正式上课过程中,教师讲课才能做到有详有略,重点突出,目的明确。学生也才能更好地理解教师所讲述的重点和难点,有主次地去掌握。 除此之外,要上好课,教师不能只有“半桶水”,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参考大量教科书以外的资料,力争把教学内容讲得更全面,更透彻。目前,教师完全可以使用电脑上网查阅相关信息,获得更多有用的素材。教师只有在课前深入了解并钻研了教材,才能去驾驭教材。 二、深入学生,了解学生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开展一系列活动。这也就决定了教师要备好课的另一个因素就是要深入了解教育对象,即学生。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及技能,了解他们的兴趣与要求,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 在此基础上,在备课中仔细研究,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正确处理好所谓的“尖子生”“中等生”“学困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兼顾他们的不同基础,处理好“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三、设置教学情境,预测课堂教学 四、积极交流,虚心向他人学习 教师在应用课程标准、教材等有关资料进行备课时,难免会碰到这样那样的疑问。这时,就需要你不时地与其他老师进行交流,互相讨论,互相补充,解决各种疑难杂症。进行集体备课,定期讨论,就是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有时可能涉及到其他学科,也可以向其他学科的老师讨教,以他人之长来补己之短。 五、规范备课过程,做到有板有眼 备好一堂课,还应注意规范备课程序。我们现在所用的备课本一般都有教学课题、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等,即使是上多媒体课,在上课前的准备工作中也应注意这些要点。所有这些都为我们规范备课程序提供了很好的客观条件。有了这种良好的客观条件,再加上自身的认真对待和主观努力,所备的课就一定能做到条理清晰,有板有眼。
9. 详细说明说课的具体内容
说课,作为一种教学、教研改革的手段,最早是由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教室于1987年提出来的。实践证明,说课活动有效地调动了教师投身教学 改革,学习教育理论,钻研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师素质,培养造 就研究型,学者型青年教师的最好途径之一。 一、什么叫说课 那么,什么叫说课呢?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 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我们在说课实践中认识到,这个定义是不全面的。根据我们的理解,说课既可以是针对具体课题的,也可以是针对一个观 点或一个问题的。所以我们认为,说课就是教师针对某一观点、问题或具体课题,口头表述其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说得简单点,说课其实就是说说你是怎么教的,你为什么要这样教。 二、说课的意义 说课活动的好处很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答案。根据我们的实践和理解,说课活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说课有利于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 以往的教研活动一般都停留在上几节课,再请几个人评评课。上课的老师处在一种完全被动的地位。听课的老师也不一定能理解授课教师的意图。导致了教研实效低下。通过说课,让授课教师说说自己教学的意图,说说自己处理教材的方法和目的,让听课教师更加明白应该怎样去教,为什么要这样教。从而使教研的主题更明确,重点更突出,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对某一专题的说课,统一思想认识,探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2、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 我们检查了很多教师的备课笔记,从总体上看教师的备课都是很认真的。但是我们的老师都只是简单地备怎样教,很少有人会去想为什么要这样备,备课缺乏理论依据,导致了备课质量不高。通过说课活动,可以引导教师去思考。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教学,这就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 3、说课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师通过说课,可以进一步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理清教学的思路。这样就可以克服教学中重点不突出,训练不到位等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4、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一方面,说课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这就促使教师不断地去学习教育教学的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说课要求教师用语言把自己的教学思路及设想表达出来,这就在无形中提高了教师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5、说课没有时间和场地等的限制 上课听课等教研活动都要受时间和场地等的限制。说课则不同,它可以完全不受这些方面的限制,人多可以,人少也可以。时间也可长可短,非常灵活。 三、说课的类型及方式、方法: 1、说课的类型很多,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法。 按学科分:语文说课、数学说课、音体美说课等;按用途分:示范说课、教研说课、考核说课等;但我们从整体来分,说课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实践型说课,一类是理论型说课。实践型说课就是指针对某一具体课题的说课。而理论型说课是指针对某一理论观点的说课。 2、说课的方式很多,主要有: 1、讲说法:运用露头语言作媒介,辅之以板书、教具使用、操作等手段,按准备好的内容向听课者述说; 2、演说法:主要是借助教具(仪器)、实际板书、绘画等手段,辅之以语言说明的说课方式; 3、对说法:说课者和听课者采取对话的方式进行交流。 4、论说法:说课者和听课者针对同一问题,采取讨论、议论、辩论的方式进行的说课。 四、说课的内容 说课的内容是说课的关键。不同的说课类型说课的内容自然也不同。这也是我们这几年主要研究的问题。 根据我们的实践,实践型说课主要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说教材 主要是说说教材简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时安排、教具准备等,这些可以简单地说,目的是让听的人了解你要说的课的内容。 2、说教法就是说说你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准备采用哪种教学方法。这应该是总体上的思路。 3、说过程这是说课的重点。就是说说你准备怎样安排教学的过程,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一般来说,应该把自己教学中的几个重点环节说清楚。如课题教学、常规训练、重点训练、课堂练习、作业安排、板书设计等。在几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把自己教学设计的依据说清楚。这也是说课与教案交流的区别所在。 理论型说课与实践型说课有一定的区别,实践型说课侧重说教学的过程和依据,而理论型说课则侧重说自己的观点。一般来说,理论型说课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说观点理论型说课是针对某一理论观点的说课,所以我们首先要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立场鲜明。 2、说实例理论观点是要用实际的事例来证实的。说课中要引用恰当的、生动的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这是说课的重点。 3、说作用说课不是纯粹的理论交流,它注重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我们要在说课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把该理论在教学中的作用说清楚。 说课的研究 五、说课的范例 实践型说课的例子: 例1 《我家的小院》 "我家有个小院子。院子里种着许多花草树木,一年四季都有迷人的景色。初春,迎春花开出金灿灿的小黄花,最先迎来了春天月季花像一张张笑得合不 拢嘴的小脸。地上长着厚厚的苔藓,像铺上一层绿色的地毯。 盛夏,茉莉花散发着阵阵清香。海棠开着耀眼的红花。葡萄架上的绿叶,一片挨着一片,密密层层。站在葡萄架下,抬头可见一串串快要成熟的葡萄像珍珠似的挂满了藤架。深秋,枯黄的树叶像飞舞的黄蝶从树上一片片飘落下来。可是,万年青的叶子仍旧碧绿碧绿的,显得格外精神。一盆盆菊花正开得茂盛。隆冬,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给万物披上了银装。那些娇惯的花草都住进了温暖的屋子,腊梅花却昂首挺胸,迎着风雪,无所谓惧。" 说课问题: 1、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何确定,如何落实这些目标? 2、本单元的重点训练是读懂长句子。请你说说如何教学文中划线的两个长句子。 3、请你写出本课的板书设计,并说说你设计的思路。 理论型说课的例子: 例2:学法迁移是我们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方法,请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举例说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正迁移,克服负迁移,提高教学效率。 例3:新课导入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请你结合自己任教的学科,举一个成功的例子和失败的例子,分别说说。 例4:要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在教学关系上,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即学生自身发展的主体,其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应当充分受到尊重,给予其展现的机会。请你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体会。 例5 :要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在教学方法上,必须体现教与学的交融,重视教 法与学法的相互转化。教师的教是教学生去学,教是为学服务的,教是为了“不教”。在具体操作中,要重视课堂训练,通过语言文字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请你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体会。 三.说课及听说课的评价: 衡量说课的好差,我认为应将常规教学的合理成分与素质教育的理论结合起来去衡量。教学是门科学,千百年来优秀的教学思想都是当今素质教育应包容的。教学论、认知论、信息论、系统论等思想应合理地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具体地说: 1.优化教学目标 (1)制定目标要全面(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基础知识、学科能力、德育渗透) (2)制定目标要适当:要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符合学生实际,要有“识记、理解、运用”等层次要求,不要随意提高或降低。 (3)制定目标要具体:要将大纲中的总体性,综合性目标分解成本节课的具体的目标。只有具体了,才能使教师可操作,可检测。 (4)制定目标要明确:教学目标的表达要准确、简明。 (5)教学重点、难点确定得当:重点应突出,难点要突破(看讲练效果) 2.优化教学过程 (1)创设良好的教学起始情境:表现在以下几点 导课的衔接性、导课的启迪性、导课的含蓄性、导课的生动性、导课的创新性…… (2)符合认知规律:教学过程应体现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由感性到理性的一般认知规律。 (3)体现师生双边活动:教与学是民主、合用、互动的关系。能否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否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是衡量说课的主要标准,尤其是以思维为主的智力参与程度。 (4)教学时间安排是否恰当 (5)教学有法、得法,力求新颖、灵活、实用、有效。 (6)善于发掘德育渗透点 3.优化智能训练及反馈,构建“输出——反馈——调节——再输出”的教学信息传递系统。 4.优化教学手段: (1)板书设计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 (2)语言洗练、流畅。 (3)媒体运用得当、有序、互补性、简捷性好,有助于解决教学的重、难点。 当然,说课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这毕竟是“嘴上读兵”,看不到教师如何临场发挥,看不到教师驾驭课堂的艺术,也看不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的效果和学生实际思维的过程。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教学能力,必须把说课与集体教研、优质课等形式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教师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