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备课怎么备学生

备课怎么备学生

发布时间:2020-12-18 05:04:17

备课怎样备学生

“误入”了“算盘”的“歧途” 安徽省蚌埠干部学校附小黄占松案例描述前几天,刚刚学用计算器计算,之前布置了学生带计算器,那兴奋的劲就不用说了。刚好我们在南京学习时有一个不错的《用计算器计算》的课件。一开始,创设了猜谜语的情境,猜一猜: 许多根,一样长,可木头、竹子制成,也可塑料制成,是小朋友们学习的好帮手。(打一学习物品)学生学习激情刚开始,纷纷举手,我暗自高兴,请一个学生回答,“算盘”,又请一个学生说,“算盘”,我有点傻了,再请一个学生说,还是算盘。我又请两个好同学解释了一下,说算盘,一根一根的,既可用木头,也可用塑料。我问同意的举手,小手都高高的举起来了,我面带难色,苦苦的寻找着不一样的声音,终于我发现一个小女孩手举的不怎么坚决,就请她说说想法,她胆怯的小声说“好象是我们数的小棒”。我一块石头终于落下来了,给了一个肯定的回应“正确”,我及时追问,你是怎样猜到的?小女孩这时稍稍提高了声音,我是这样想的:从“许多根,一样长”,我想这是同样长的、有很多根的东西,我又从“可木头、竹子制成,也可塑料制成”,我猜可能是“算盘”,但是,我想不对,因为,算盘上有许多珠子,我想如果去掉珠子,就是一根根小棒,我又想它是小朋友们学习的好帮手,我们上数学课时,经常数小棒,所以,我猜“好象是我们数的小棒”。我说“大家怎么都没想到的呢,就是我们在一、二年级学习数学时,用的小棒啊”。这时同学们才回过神来,算是默许了,但并没有给以热烈的响应。这个情境的创设,花了我不少的时间。但我还是弄不明白,很简单的一个小谜语,学生怎么不会呢?我的思考下课后,我把我的困惑说给同教研组的老师们听,大家不约而同地说,她们也曾经遇到过同样的问题。为什么我们模仿特级教师的教案,但实际效果却相差甚远?这个话题引起了我们深深地思考,通过大家的讨论,我们认为模仿失败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教师没有充分考虑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实际实施过程中教师引导、调控、评价又不及时、不到位,所以导致后面的两位同学的思维顺着第一位同学的回答,“误入”了“算盘” 的“歧途”。 另一方面,由于学生 刚刚学用计算器计算,教师又布置了学生带计算器,这就给学生一种暗示, 这个谜语的谜底可能是一种计算工具,所以大多数学生自然地,猜是“算盘”,学生正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不知不觉的被暗示诱导,而不切实际的,脱离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情境只会使学生产生高深莫测的心理困惑。 [案例评析] 本案例非常具有代表性。备课时,我们老师总喜欢引用名师们的一些出彩案例,可实际最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考虑到自己班级的学生实际。 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所说:“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这就是所谓的“备学生”是上好课的关键之所在。教师通过备学生,可以加强备课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发展学生潜能, 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现在学生的学习渠道拓宽了,他们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像,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识,学生已经知道得清清楚楚了。如果教师按事先所设定的内容教学,起点不一定是真实起点。教师要遵循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教学过程,就必须把握教学的真实起点。 对于一节具体的课来说,老师要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如何?还有哪些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所教授的新知识哪些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哪些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了解了这些“学情”,教师就可以确定哪些知识可以略讲甚至不讲,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从哪个地方入手比较好,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的过程。 在本案例中,这节课是学习计算器的操作的,教师用猜谜语来创设学习情境,但是由于小棒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距离太远,因为它毕竟只是学生刚刚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时的一种辅助工具,用小棒帮助计算的记忆已经淡忘,所以学生猜不出来也应该属于正常情况。这节课教师应该重点了解学生对计算器掌握了哪些?比如他们能够按哪些键,会计算哪些计算,他们还有哪些键的功能没有掌握?怎样按键不容易错?计算速度如何能更快一点?这样入手,既可以避免上述的教学尴尬,又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❷ 备课中怎样备学生

要想“教“成功,必需“备”先行。“备”,字面理解为“准备”,教学活动中的备回课包括备教答材、备教法、备学生,其中备学生可视为对学生较为全面的了解、分析与研究。教师历来都很重视备教材和备教法,都能够较好地把握大纲对教学内容的要求并能理解教材的要点及内在联系。但长期以来,备学生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最终使素质教育的目标难以落到实处。现结合本人的教学体会,谈一下。
一、了解学生的甚本情况
一个班级是由许多学生个体组成的,教师要对全班每个学生的性趣,爱好,身体状况,心理素质,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及家庭教育环境等有所了解,真正做到情感与心灵沟通,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业”。应多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与学生一起游戏,真诚地以大朋友的身份与他们交往。这样,“学校里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进行心灵接触"(苏霍姆林斯基)。

❸ 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准备工作,分别是备教材、备学生和备_______

还是备教材,了解编者意图,教材编排体系,教材的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教材,做好提前预设。

❹ 备课中如何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

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最后一个环节——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搜集到的有关教学的信息记录下来,是“备忘录”——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学科课程领域的基本规范。准确把握课程标准,是课程实施的基本前提,而准确理解和揣摩课程标准的内涵,并将其物化到备课、上课等教学环节之中,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二.备教材。 一堂课摆在案头,先做什么?第一步钻研教材。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充分利用教材,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新课程强调,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教师在备教材时,首先要全面了解教材,清楚每册书、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能具体说出某一知识都需要哪些知识的铺垫,具体到某一课时,教师要钻研教材,作到彻底理解;其次是分析教材,找出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再次是掌握教材,作到灵活运用。总之,凡是教材中要求学生掌握的,教师自己必先掌握,而且要远远超过学生所能达到的水平。 通过备教材,教师要做到: 1.能分析出教学重点、并能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确定教学难点; 2.对于教材中设计到的某个教学内容,教师要知道都需要哪些知识的铺垫,知道此知识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奠定什么基础; 3.能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练习,保证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技能得到提高; 4.能准确熟练操作教材中设计到的教学内容及课后练习; 5.除去教材中设计到的操作方法外,还有哪些操作方法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教师要做到心知肚明; 6.会使用教学软件一些小技巧。三.备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应尽可能多地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考虑在内,学生不仅应该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也应该是我们备课的出发点和归属点。在新课标下教学目标的设置已经发生了变化:变单一知识目标为多元目标,教学不应单纯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而应该在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有提高,在培养学生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学科思维的同时,给学生以丰富的内心体验和个人感悟;变统一目标为多层目标,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变固定目标为开放目标,教师要设身处地关注、呵护、尊重学生的学习感受,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自主学习和探究,给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备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做到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实际水平以及具体需要等,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搜集相应的教学资源或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进行教学。只有事先“备好了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备学生,教师要做到: 1.了解学生的思想、情感以及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及欲望。 根据这些考虑如何将学生的思想、欲望等配合到教学中。比如学生喜欢玩游戏,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此为契机,把“玩游戏”作为一种奖励手段,制作一些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或开发智力的小游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了解学生掌握信息技术上的实际水平。 这对于采取教学方法、补充教学内容等都是至关重要的。在了解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实际水平的同时,要对班上每个学生情况有一具体了解。如:谁家里有电脑?谁已经掌握了很多关于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谁有条件在课下搜集关于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等。有了这些了解,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轻松、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3.了解当地经济发展状况。 这对于设置练习、创设学习情境具有很大的作用。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中的人,对于周围的生活是再熟悉不过的。那么在教学中如能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引入到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势必会大大加强,学习效果也会随之得到提高。

❺ 教师备课应备学生哪些方面

摘要 教师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包括备教材、备教法和备学生三方面内容,备教材固回然重要,而备学答生则更是关键环节。本文拟就教师应在备课中关注学生知识基础、个性特征、行为习惯、家庭背景及发展变化等方面,作浅要分析。(剩余2425字)

❻ 备课中如何备学生

课堂是老复师的教和学生的制学的双边活动。学生是这项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状态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兴趣及爱好,尽量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走近他们的生活,经常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或话题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应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成绩状况及理解能力的差异,设置不同梯度的问题供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有些有经验的教师甚至在备课时便想好:这个稍易的问题要让成绩略差的XX同学回答;这个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到时让XX同学总结一下……这样让每个同学都有份参与到你设计的课堂中,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积极性有极大的帮助。同时,也能使整节课在师生的默契配合中顺利进行。

❼ 备课要求有"三备",请问如何"备学生

要求掌握他抄们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袭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

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熟悉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其次,要了解班级情况,如班风等;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实行师生合作形式集体备课制,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就集体备课而言,进行三种层次的集体备课。

让学生帮助老师搜集资料,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行同年级老师集体备课基础上的主备老师分工负责备课制,集中了老师们的智慧,丰富了教学内容,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果。

(7)备课怎么备学生扩展阅读:

备课的相关要求规定:

1、根据集体讨论的内容,中心发言人修改备课提纲,要充分体现“五统一”。统一教学思想,统一“双基”、“双力”(智力、能力)和“双育”的内容与要求,统一课时安排,统一达标题目,统一考核要求。

2、学校可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每学期规定几次,或每周一次。视各校各组教师组成情况而定。将每周集体备课的时间排进课表,更加制度化、规范化了。

❽ 浅谈备课中如何备学生

课堂教学是中小学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高质量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而备课是教师取得高质量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所谓备课,实际上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的设计准备工作,即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做教学法上的加工和处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规划教学活动。在备课的具体工作中,备学生是核心环节,备学生的工作效果对于备课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现实状况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在备课活动中,备学生主要围绕备学生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知识现状、生活背景、情感因素和身心特征等内容展开的。 1.研究学生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 学生原有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对他进一步学习新的学科内容、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备课要根据知识、内容的内在逻辑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学生认知活动能力,注重从知识的整体入手。例如,在高中的开始阶段,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的认知基础上进入高中数学的学习,认知特点可概括为“具体——抽象——概括”,我们在备课中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设计有趣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 2.研究学生的知识现状 要了解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现状,这对备课具 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在起始阶段,即新生的入学阶段,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在数学方面的知识基础差异很大,对各部分知识掌握的程度也不同,这对以后的数学学习有重要影响。教师应把学生以前的学习情况进行一次调查,对每位学生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个综合研究,然后仔细分析,记录下来,为今后的教学设计打下基础。在平时的每次单元检查后,也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法,普遍问题要重点指导,个别问题要个别辅导。 在具体备课时,还要注意了解学生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状况,例如在学习向量部分的内容时,物理学科中的力、位移速度等概念就是向量的具体化和应用,我们可以从这样具体的知识背景入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新概念。 3.研究学生的生活背景 学生的生活背景包括学生的经历、经验,思想和生活状况,每位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经历都会不同,进而形成的对社会、对学习的观点和态度也会很大不同,这些背景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学习要讲背景,讲应用。数学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任何一个数学概念的引入,总有它的现实或数学理论发展的需要。因此,新概念的引入中都应特别强调它的现实背景,数学理论发展的背景和数学发展历史上的背景,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 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另外,数学思维方式的背景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重要影响,一个人能不能“数学地”思考和解决问题主要是由他所具备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式的背景决定,在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时,原有的数学思维方式决定了他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深度。 4.研究学生的情感因素和身心特征 教育的对象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人,而且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趋于成熟,知识量增多,社会接触面更广,社会交往更频繁,升学和就业的压力促使他们的社会化进程加速。思维能力更加成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但由于知识和经验的不足,认识问题不准确、不深刻,有时带有片面性。教师要采用多途径和方法,在与学生接触中了解、分析、记录学生们存在的各种问题,包括情感的和心理上的。调整方法制定相应措施,要充分尊重他们,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行心理疏导,多做细致的思想工作。 高中数学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逻辑思维的严谨和美感都在对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求真务实的品质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的人文价值在培养创新人格,进而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作用更为重要,充分发挥数学课程的人文价值,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5、备课中怎样获取学生信息 备好一节课,不仅需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 程等几个环节,更要以人为本,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表现在备课中就是必须更多地研究学生。 1).从研究学生的实际状态中获取信息,作为教学的起点 要遵循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教学过程,我们就必须把握教学的真实起点。为此,在备课中,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切入,寻找学生的起点: 第一,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者部分掌握教学目标中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怎样,没有掌握的是哪些知识。 第二,那些新知识学生自己能够自主学习,哪些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教师应通过对学情的了解,确定哪些知识应该进行重点辅导,哪些可以忽略不讲,从而很好地把握教学的起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过程,突出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从学生的个别差异中获取信息,进而设计不同的要求 在倡导个性化、尊重多元化的当今时代,我们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要细心观察并充分估计,采取分层教学,分类施教。 第一,设计课堂教学分层。学生的个性特点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备课时,教师要因人而异地设计教学环节,做到扬长避短、分类指导。针对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使能力较强的学生发展了思维,能力中等的学生掌握了方法,能力较差的学生产生了兴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第二, 设计课堂练习分层。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差异,设计三个层次的练习,即基 本练习、变式练习、引申练习。通过分层练习,各类学生学有收获,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第三, 设计作业分层。布置作业时检查教学质量及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一种手段, 作业可分为 A、B、C 三个层次。A 组为基础,B 组为中等,C组为提高。通过分层作业,全体学生可不同程度的落实新知识,充满对学习的自信和兴趣。 3).预测学生学习可能会发生的问题,有备无患 在备课中,获取学生信息的渠道非常多,不仅与学科特征有关,而且与教师的教学风格相连。预测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和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是备课的重要内容。 第一, 学生难懂的内容。教师备课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时刻把握学生的智力水平和 接受水平。教材上的知识内容有些在教师看来似乎很容易,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楚,但站在学生的智力水平上来接受这一知识,可能就把学生难住了。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换位思考,想到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接受能力,帮助他们实现知识由难到易的转化。 第二, 学生易错的问题。在指导学生实验、批阅作业、批阅试卷和下班辅导时,我们经常发现学生有这样那样的错误,为 了不让学生再出现错误,在备课时教师可以特意准备一些学生易错的实验和习题,上课时故意错给学生看,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引以为戒,达到防微杜渐的目的。 第三,学生易忘的内容。在备课中,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会提前预料到学生用到这部分知识时可能会遗忘什么,从而有意地提前让学生温故知新。不仅如此,有经验的教师常常预先把这部分内容提炼升华,甚至编成口诀,让学生轻松地记忆,为学生的应用扫清障碍。 综上所述,教师的备课不只是备教材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备学生,备学生可能出现的各方面问题。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志趣的基础上备课,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设计教案,才能备好课,确保课堂教学的高质量。

❾ 备课:如何备学生

提到备课,人们自然会想到要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等等。对于备大纲、备教材、教师们历来都很重视,能较好地把握大纲对章节或课时的教学要求,正确分析教材前后之间的联系。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但对于备课要备学生,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现结合本人教学体会,谈一下备课中该如何备学生。
一、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
学生对后继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已有的知识作为基础,因此,正确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就显得格外重要,这是教师备课的起始点。例如学习“分数的意义”,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样的数是分数,能正确读写分数;并且已经感知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一条线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还能得到一个整体的1/2、1/3等。有了上面的分析基础,我们就可以知道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把这样的整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平均分的结果,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具有的知识基础,不能只是按教材的前后顺序来分析,来自学生生活经验的知识基础分析同样重要,这一点往往被教师所忽略。例如低年级学习“元、角、分的认识”,如果只按教材来分析,似乎教师应该明确告知学生“1元=10角”,因为这是学生初次学习人民币的知识。但我们如果稍加分析就不难发现,学生尽管年龄小,但是对人民币的有关知识,并不是一片空白。因为日常生活中的买卖活动,早已丰富了学生对人民币的感性认识。因此,教师在本节课中大可不必反复强调如“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1元=10角”等等知识,完全可以为学生提供若干面值的人民币,通过分类来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然后通过苦干个买卖活动的场景模拟,通过不同的付款方法来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
二、了解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基础
学生学习数学,在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的同时,对数学的思想方法也有一定的感知和理解,这既是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本质把握,同时又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因此,对学生具有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正确分析,同样是全面了解学生所不可或缺的,这是教师设计学生学习活动的基础。
如学习“三角形的面积”,由于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然后根据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底、高、面积的相等关系,从而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分析以上学生的学习过程,不难发现,学生已经对数学的转化思想有了初步的感知一一把平行四边形这一特定的未知知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长方形知识;另外,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也是一个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这样分析以后,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有能力通过合作学习,通过数学实验把三角形转化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最终推导化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我们常说数学知识是载体,要通过这个载体培养学生的能力,所谓的能力就是指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来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因此,了解学生具有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教师制定能力目标的基础,脱离了这个基础,课堂教学就会回到灌输知识的老路子上去。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是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内要达到的,不能期望通过几节课就能实现。因此,教师要做到“渗透”而不“灌输”。
三、设计学生的活动
人们常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但编排得再好的体操不动拳脚也学不会,就如同要在游咏中学习游泳一样。修订后的《数学课程标准》,其实质是引导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而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实现这一要求,就要创设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
动手操作活动。①分一分:如学习“分数的意义”,为学生各小组提供一个苹果、8支小棒、10个圆片等,通过分一分这些物体,看能得到哪些分数。比如8支小棒,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1支就是这个整体的1/8;平均分成4份,其中2支的就是整体的1/4,6支就是整体的3/4。②摆一摆:如低年级学生学习“倍”的概念,要求学生摆两行圆片,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倍数。③画一画:如学习“行程应用题”,为帮助学生弄清题意,理解数量关系,可以让学生画线段图。从图中可以明确知道,客车的速度与所行时间对应于客车所行的路程,货车的速度与所行时间对应于货车所行的路程,这其实是“量量对应”数学思想的渗透过程。④量一量:如学习“长方体表面积”,为各小组提供一个纸盒(如档案盒),对制作这样一个纸盒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板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在探讨过程中,有的小组去测量每个面的长和宽,有的小组测量其中三个面的长和宽,有的小组只测量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但学生都能正确求出六个面的总面积。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我们求出的纸盒六个面的总面积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要求表面积必须测量出长、宽、高的数据。⑤剪一剪:如学习“对称图形”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剪一个对称图形。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放手让学生去剪,然后重新拼成一个长方形。有了这样的剪、拼活动,学生自然会看到,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后,可以重新拼成一个长方形。这样的活动其实也是“等量代换”数学思想的渗透过程。⑥折一折:如低年级学生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通过折一折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使学生清楚知道,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也相等,长方形和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
数学实验。数学实验对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探索规律、培养空间观念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学习“圆锥的体积”,为学生准备若干组圆柱和圆锥体学具,如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不等高不等底和等底等高,放手让学生做盛水实验,通过实验,学生知道,只有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体积才能建立起联系,并且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有了以上的实验基础,总结概括圆锥体体积公式将不会成为困难。
数学制作。数学制作活动可以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提供丰富的表象。数学制作活动可以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定情况,既可以放在课内,又可以作为课外作业。如学习“长方体的认识”,可以让学生利用土豆、萝卜等制作一个长方体,虽然不十分美观、标准,但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这会为进一步观察、概括特征打下良好的基础。再如学习“圆柱体的认识‘”可提前布置学生用图画纸制作圆柱体,上课时展示、评议,看哪些同学制作得美观,并让这些同学说一说制作圆柱体的过程。这样教学,学生获得的将不只是圆柱体特征这一显性知识,而且还挖掘出了“怎样制作圆柱体、怎么发现圆柱体特征”这一隐性知识。
数学游戏。游戏是学生最为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因为游戏不仅仅是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还能有愉快中获取知识和能力。如一年级学习“7的认识”,四人一个小组,桌面上用线绳围一圆圈,把7个石子同时扔到桌面上,看圆圈内有几个,圆圈外有几个,在这样的活动,学生很好地理解了7的组成。再如学习“时、分的认识”,可设计“找朋友”游戏,把时刻表示的两种记法制作成卡片发给学生,让学生去找自己的朋友。另外,还可以通过“做游戏”来实施教学活动,如一年级学生学习下面的题目:小华昨天做了6道题,今天做了同样多的题,两天一共做了多少题?一年级学生对于“同样多”不理解,即便是教师讲解说明学生仍不理解。可以这样设计:请6个小朋友上台来唱歌,同时让6个小朋友来伴舞,然后,引导学生抽取出题目:老师请小朋友表演节目,6个小朋友唱歌,跳舞的同学与唱歌的同学同样多,唱歌和跳舞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在表演节目的过程中,由于“同样多”是以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形式出现的,因此,引导学生理解“同样多”再也不是空洞的说教,学生在解题时也就有了一个可以借鉴参考的原型。
四、研究学生思维活动,及时调整教学行为
学生面对一个新的数学问题,其心理活动如何,思维流程怎样,同样是全面了解学生所不能缺少的,建立在这样基础之上的教学设计才更能符合学生年龄及心理特征。教师要在正确分析的基础上,及时调整教学行为。
尊重学生由生活经验而引发的思维。比如学习“圆锥的高”,由若干个不同的圆锥可以看出圆锥有高矮,那么怎样测量圆锥的高呢?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学生首先会想到自己体检时被医务人员量过身高,家长给自己经常量身高,自己也曾测量过同学及窗台、桌子的高度,即然是测量高度,那么方法应该是同样的,学生有能力想出测量圆锥高度的方法。教师大可不必耽心学生测量时会把测量工具(三角板)放斜,为什么呢?因为生活中多次测量活动早已告诉学生--垂直的距离才是高度。至于课本总结的测量方法,是对学生测量活动的理性概括与总结,因此,“圆锥的高”教学活动就应该是: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小组测量--汇报方法--总结概括。
学生生理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不能用成人的思维来要求学生,不能用课本理性的语言来束缚学生。比如一年级学生学习“13-8”,从13根小棒中去掉8根,得多少根小棒,解决这一问题有几种方法,难道非让学生算减想加吗?其实不然。从13根小棒中先去掉10根,剩3根,再从去掉的10根中拿回2根,一共剩5根;从13根小棒中先去掉5根,再去掉3根,合起来一共去掉了8根,还剩5根;从13根小棒中拿8次,每次拿1根,这就等于拿走8根,还剩5根;从13根小棒中拿4次,每次拿2根,这就等于拿走8根,还剩5根。同一个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得到了同一个结果,既“13-8=5”。对以上几种方法进行梳理,可以看出,剩下的5根与去掉的8根合在
一起就是原来的13根。“算减想加”其实是对几种方法的概括,是对减法计算的本质认识,而这种本质认识如果脱离了学生的探索活动,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这样分析以后,一个新的思路就呈现在我们面前--从学生的操作活动入手,对几种方法进行总结、剖析,揭示问题解决的本质,彻底改变教材中以“算减想加”束缚学生思维的教法。
五、设想学生问题解决的方案
对同一个数学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决方案。一般说来,教师可以把学生划分成几个思维水平不同的层次,对每一个层次学生可能想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做出设想,以便课堂上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阅读全文

与备课怎么备学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