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备课组建设

备课组建设

发布时间:2020-12-17 19:38:14

⑴ 如何加强备课组建设

一、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思想

一是成绩观——正确看待成绩。本学期以来,我真切的感受到,我们小学数学备课组是一支务实高效的团队,老师们在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的带领下,工作尽心尽责,富有爱心,甘于奉献,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深入开展学科活动,狠抓教学质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数学科成绩跃居全区前列。尤其是学科信息化建设、网络教研、奥数等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形成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与各位老师的辛勤付出分不开的。

二是问题观——沉着应对问题。当然,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的看到我们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比如学科教研组、备课组有待加强,教师队伍发展不平衡,教学研究不够深入,学生计算能力有所下降,应用题的解题能力有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比较浮躁,主动学习的愿望不强,等等。我们要正视这些问题,认真进行分析,深入开展研究,积极寻求办法,妥善地把这些困难和问题解决好。

三是质量关——树立质量意识。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数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培根说过,“数学使人周密。”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科教育的优势,强化育人功能,打好人生的底子,让学生变得聪明起来。数学教育的真谛是什么?不是单纯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是通过数学学习来发展学生思维,提高数学素养,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即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世界、处理问题、解决问题。

那么,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质量观?我认为,就是我们讨论教学质量,必须把它放在整体育人的框架下来研究,树立新的人才观和质量观。“立德树人”永远是首位,数学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具有高分数,还要有高品质和高品位。单纯抓分数,既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也抓不出成效来,因为现在考试的指挥棒变了,注重考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这样的学生既没有学习力,也没有发展力。因此,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学数学不是为了数学本身,而是通过数学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一种思想方法,能够解决一些非数学的问题。

四是人才观——进步就是优秀。我认为,对人才的理解应该宽泛,凡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都应该是人才,像孙中山、杨政道这样的社会精英是人才,像我一样的清洁工、建筑工也是人才,因此,我们要让学生有清晰的人生目标,有健康的人生态度,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坚强的毅力,通过自食其力,获得生存的本领,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贡献力量,就是人才。

二、加强业务学习,明确评价标准

数学教师,最重要的两条,就是要有责任心和上进心。我们既要学数学教育学和教学法,更要学数学知识,一个数学教师,学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我们学校依据《区小学学科教研组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修订了《学校教研组、备课组工作职能及评估条例》,里面对备课组的职责、流程和评价标准,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希望我们备课组利用专门的时间,组织老师们认真学习,开展讨论,领会精神,深入实践。

三、狠抓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常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备课。严格落实集体备课制度。

1、扣住关键点。按照“四定”(定时间、定内容、定地点、定主发言人),“四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要特别重视在集体备课指导下的个性化备课,每节课围绕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恰当地确定三维目标,把握好教学的重难点,选择好教材,做好必要的学法指导,设计好每个教学环节,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学会、会学。

2、寻求生长点。备课的重点和关键是抓好说课。以说课为中心环节,开展备课、说课、上课、评课系列活动。说课要把握住“课标、教材、教法、过程、板书、反思”六个环节,深入开展实践和研究。

3、选好掘进点。备课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学习需要等,瞄准方向,找准问题和症结,集中精力,寻求突破,让备课切合实际,高效优质。

4、找准结合点。学校实行的“青蓝工程”“一课两讲”“两课一评”“教学质量诊断”等,这些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集体备课在实施过程中,不是全能全优的,使用不当,便会功效全无。因为集体备课不等于个人就不努力了,集体备课是把教师从大量的、泛泛的备课劳动中解脱出来,转变为现在集中精力,深入研究,精心备好一个或几个单元的教学内容,突出重难点。另一个原因是,资源共享不等于拿来主义,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自己教学风格不同,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

——上课。认真落实学校“四重一主”的教育教学原则,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重知识,即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重能力,即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重个性,即注重学生秉赋、兴趣和特长的培养;重发展,即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一主”,指充分尊重和支持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和健康成长。此外,课堂教学还应该有情趣,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尽量避免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出师生生命的活力和光彩。

——作业。要着重培养学生自主作业的能力,作业题要优选,真正做到减负提质,容量要适度,要体现层次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另外,作业要及时批改,及时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辅导。要“培优辅差”。我这里主要强调一下后进生的辅导问题,我们教师要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要知道,差异也是一种教学资源。教师要厚爱后进生,不断给予期待,天长日久,孩子会终有所获的。课堂教学分梯度,作业设计分层,做到“三个优先”,即后进生作业优先批改,进步优先表扬,有困难优先帮助。我们老师及时而真诚的对学生进行表扬,“需不需要老师的帮助”,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自己在学校里,随时都可以获得老师的关爱和帮助,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检测。让学生明白,在学校读书,主要任务是学习,而考试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人生不是一次终结考试,而是天天不断的突击检测”。要开展单元达标训练,平时在教学中,力求做到堂清、日清、周清、月清的“四清运动”,及时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

四、开展教学研究,推动学科发展

小学数学很初等,比较简单。但我们老师要真正掌握和研究这门学科,却不是那么容易的。我们老师着眼要高,着手要实。英国著名数学家阿蒂亚说过,“数学的目的,就是用简单而基本的词汇尽可能地多解释世界。如果我们积累起来的经验要一代一代传下去,就必须不断把它简化和统一。”意思就是说,我们老师要把复杂的数学变的简单一些,把难的变成容易的,把高等的变成初等的。

对数学学科而言,问题是数学的核心。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数学学科研究的内容非常广泛,概括起来,主要有“四大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另外,数学思想在小学学科里的渗透,也是新课标最显著的特征之一。特别是函数的思想,工程方法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寓理于算的思想。数学教学的本质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以取得最大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希望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找准问题的切入点,深入开展研究,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不断推动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⑵ 如何加强备课组建设的思考

如何加强备课组建设的思考
应该根据学校或本地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组内成员的能力,适当地安排任务,让每个成员都能有活可干,也能得到成功的体验。

⑶ 怎样才能建设一个优秀的语文备课组

  1. 汇聚语文教师精英,让大家提出自己对备课组创建的想法和建议。

  2. 提取出内大家认同的观点,并罗列容计划和团队分工,让擅长写作的老师专攻写作文的技巧方法,让擅长讲解的老师专攻阅读理解和语句改错的方法。

  3. 将这些技巧和方法整理出来,汇总到一起,再让各个老师把它们吸收和消化,并用自己的教学方式把它传递给学生。

  4. 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求,每进行一个阶段都要寻求和查证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5. 备课组要不断地修改和完善备课的方法,让整个备课组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提高,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方法得到提高,让学生的语文成绩更上一层楼。

⑷ 高一数学备课组建设的几点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发展教育的理念为指引,以学校教务处、教研组、年级组工作计划为指南,加强备课组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更新教学观念,落实教学常规,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尤其是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创造型人才。
二.工作目标
1、全组成员精诚团结,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力争使我们高一数学备课组组成为一个优秀集体。
2、规定集体备课的时间(单周二上午第三节),分工协作,加强研讨,统一助学案,统一教学进度,每周一练,又要根据本班的学情进行复备。
3、积极参与备课组的教学资源的建设,丰富博客内容,鼓励每位教师就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体会或教训,及时总结。
三.学情分析:
1-2班属普高班, 3-8班属综合重点班,学习情况在整个年段较好,大部分学生基础相比较较扎实,上个学期,学生自觉性较好,自我控制力强,但部分学生上进心仍然不太强,缺少紧迫感,自我约束和自我提高能力有待加强,并且课堂内容除了基础,也要注重能力培养,适当增加难度,向高考看齐。11-17班属综合普通班,学习情况一般,课堂主体性差,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中需时时提醒学生,培养其自觉性,9班园艺班,10班计算机班,学习情况一般,学生学习自觉性差,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违纪行为。经过一个学期的锻炼,各班数学计算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基本能脱离计算器,但很多学生偏科严重,上课走神,说话,睡觉,作业不按时按质完成,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较差。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教师上课照顾到全部学生。同时普通班和3+2班,其底子薄弱,因此在教学时只能注重基础再基础,争取每一堂课落实一个知识点,掌握一个知识点。
四.具体工作和措施:
1.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和钻研教材教法,把握好教材的广度、深度和难度。
2.积极进行集体备课,为了能够将集体备课落实到实处,集体备课做到统一时间,统一地点。
3..抓好每次备课组活动。遵守会议制度,活动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形式多样,确定专题发言人,能提前准备好教案,活动能充分讨论,取长补短,做好记录。
4.本组教师年轻化程度高,因此要加大新课标的学习力度,通过备课组学习,集体讨论,个人学习为主,要求每人在学期末能撰写一篇论文或案例,使每位教师由教学型向研究型迈进。
5.落实新老教师的传、帮、带工作,师徒结对,促进全体教师共同成长。
6.抓好初中与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方法的衔接教学,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牢固打好数学基础。
7.课堂教学要多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教学中要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双基的教学。
8.教学中要注重:
(1)强化思维过程,努力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2)增强实践意识、重视探究和应用;
(3)倡导主动学习,营造自主探索和应用:教师要善于从教材实际和社会生活中提出问题,开设研究性课题,让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在解决问题中激发兴趣、树立信心,培养钻研精神,提高数学表达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
9.贯彻落实教学常规,作业全批全改,在作业上写好激励性的评语。
10.精讲精练,落实单元过关测试,教师要全批全改,及时认真讲评。并做好试卷补偿练习,单元卷由备课组成员轮流负责,做到侧重知识点的覆盖,难度控制(不可太难);
11.加强尖子生的培养和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做好尖子生的培养工作及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跟踪工作,争取不让学生掉队,认真做好因材施教,积极探讨“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
12.指导学生尽快适应高、初中过渡阶段的学习,教学时应注意 高、初中知识的衔接,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13.尽快了解学生的数学的基本情况,进一步培养好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4.做好教情学情的调查,及时调整教与学,制定好研究性课题,组织本备课组教师做好学生的指导工作。
以上几点就是我们高一数学备课组,在本学期的工作计划,我们全组老师将会团结合作,共同努力,落实好学校和各部门的任务,并能够按照自身特点和所教班级的具体情况认真做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⑸ 如何加强教研组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

教研组是学校基层的管理实体,是教学研究的组织形式,在学校教学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所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与教研组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教研组不仅是教学常规的落实者,日常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且是开展教学研究的重要阵地,是教学创新的“孵化器”。因此抓好教研组建设是提升教师业务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无论实施素质教育、还是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学校教研组建设都不能局限于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层面上;都不能局限于听课、说课、评课、观摩等教研活动的层次上;都不能局限于少数“精英”作秀、多数人捧场的活动形式上;都不能局限于为单纯教学质量而教研的目标上。教研组应该是校本研究的推进者、实施者,是学校教学创新的“孵化器”,因此抓好教研组建设必须以校本教研为支点,落实到教师研究并进行实践的层面。
一、当前教研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管理层面:
1.分年级管理模式决定了一些学校比较重视年级组的管理,而相对轻视了教研组和备课组的管理,因此,有些学校只满足于设有教研组、备课组,能象征性地开展一些活动,并未使教研组的建设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教研组在现有形势和条件下尚未成为教师继续学习和进行科研的重要基地。
2.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学校领导偏重于教师个体的培养与指导,对教研组集体建设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必要的方法指导。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不是民主选举产生,而是主观任命,有些组长根本无法体现“长”的作用,一些教研活动当然也就无法展开。
3.学校教研活动未形成制度化,学校领导未能深入课改一线,有的领导从根本上放弃了教学。课改问题尽管在有关会议上大讲特讲,但只是纸上谈兵。因此,制定的制度不能从实际需要出发,无法抓准科教研一体化的结合点,所谓的以科研促教学,促课堂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仅仅局限于口号,在具体操作和实施方面还是一个薄弱环节。
(二)教研组内部:
1、教研组工作因循守旧。从教研组工作方式来看,部分教研组长在学科教研活动中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他们满足于旧有的教研模式,不思进取,缺乏创新意识和变革能力。日常教研活动主要以集体备课和理论学习为主,没有具体的教研目标和详实的教研措施,缺乏可操作性的教研策略,教研组在学科教研和师资队伍建设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主导作用。
2、教研组活动浮光掠影。纵观整个教研活动全过程,一些教研组不能根据自身学科特点主动有效地开展工作,在教研活动中缺乏具体的实施计划和明确的教研主题,教研活动更多地成为一些教育法规政策、教育教学理论等内容的空洞说教活动。整个教研活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缺乏有效的专业引领和细致的统筹安排。其次从教研效果来看,教研组活动过于简单,流于形式,不能有的放矢地就教学方面出现的问题集中教研组的力量展开深入研究,教师之间缺乏深层次的探讨与交流。
3、教研组评价走马观花。对学科教研组工作的评价,一直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难点。一方面多数学校没有及时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和相应的规章制度,没有明确教研组长基本职能和教研活动基本规范,对教研活动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教研活动随意性比较大,教研管理松懈;另一方面学校在评价教研组工作中也单纯以教研活动的次数和活动材料来衡量教研组工作的实效,缺乏对教研活动的深入了解和分析。这些简单的评价方式挫伤了教研组长的工作热情,制约了教研组工作开展的成效。
(三)教师自身:
1.学校管理教研组的活动并未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从实际需要出发,并非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有些教师认为,教研活动是一种负担,没有什么实质性收获,这就导致不少教师参与教研组活动的热情不高,比如,我们常听到一些教师这样说:“教研,哪有时间,我的新课都教不完呢!”
2.有些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上课、备课、辅导、改作业、考试等,学校、教育局、家长最需要的是考试成绩,而搞教学研究,有时事倍功半,且有的不可操作,结果得不偿失,研究欲望不强。
3.学校研究氛围缺乏,一些教师没有问题意识,遇到教学问题,往往意识不到其研究价值,比如,一些教师课堂效率低,教学任务完成不了,就拼命要求增加课时,很少有意识地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很少考虑到把自己的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起来。
4.当今教育评价体制下,评价的主要内容是教学成绩,评价者看重的是教师个体,这就导致了有些教师只关注自我成长,很难与他人真诚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参与交流,分析研讨只是表面现象,不愿作深入研究。
二、关于教研组的建设
(一)加强教研组的组织建设
1、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和调整学科教研组
教研组设置以有利于教学和开展教学研究为原则。一般以学科为单位,设立一个教研组。规模较小的,以相关学科合并设立教研组。跨学科教师编入其主要任课的学科教研组,同时必须参加一定的兼课学科的教研组活动。学校领导按兼课情况编入相应的教研组。
2、在学科教研组下设立备课组
备课组是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同学科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组织。教研组与备课组有着不同的职责和活动范围,加强统筹协调,使两个层面的教研组织形式都能充分发挥相应的作用。
3、教研组长是教研组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和组织者,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力量,也是学校领导联系教师的重要纽带
选拔思想品德好、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有一定组织和协调能力、能团结群众的骨干教师担任教研组组长。实行聘任制和任期制,定期更新和调整。明确和落实教研组长的工作职责和相应待遇,积极吸收教研组组长参与学校有关教学工作的研究、决策和管理,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务处建立教研组组长例会制度,定期研究和部署教学管理。
附:就组长个人而言,必须具有“三种意识”: 一是勇挑重担的意识。组长除认真完成教学工作以外,要认真落实上级和学校的各种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好各种活动。学校有接待任务,首先自己要上好公开课,示范课。 二是钻研求进的意识。要永葆教学能力的提升,永存教学艺术的鲜活,永具教研科研的风格。 三是热心服务的意识。一方面上级和学校布置的工作开展的活动很多,常常要走教研组这条线,另一方面,一个组少则六七人,多则一二十人,年龄、性格、脾气、工作作风等都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研组长做到腿勤、手勤、嘴勤,有一副热心肠,揣一颗大度心,洒一片服务情。
(二)、明确教研组的基本职能
教研组的基本职能概括来说主要是四个:
1、管理功能。教研组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协助教务处围绕常规工作和教育教学对本组教师进行必要的督促与管理,帮助教师提高认识,自觉遵守纪律,爱岗敬业,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2、指导功能。教研组是同学科教师的基层组织、学习园地。既要指导本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如何备课、上课、教研等,还要督促指导各备课组的工作,抓好常规工作检查和教学质量把关。尤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及时解决。
3、组织功能。教研组要组织好本组教师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组织好教师参加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和各类竞赛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4、研究功能。教研组的工作重点是把教师组织起来,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组织本组教师研究教材、教法、学情、学法等,并能根据学校实际确定好教研组和个人的研究课题,将教学与科研结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
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常规工作:
1、组织开展业务学习
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以及本校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计划,以集体学习、小组讨论、个人自学等形式,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和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提升新课程意识,更新教学观念,探索教学规律,并应用新课程与教学理论分析总结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经验,组织教师学习本学科的课程标准、专业知识和科研成果,帮助教师不断更新和充实本学科专业知识,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科学和人文知识,拓宽知识视野,丰富文化底蕴。
2、加强教学的规范化管理
组织教师严格执行课程政策,认真落实教学计划,制定并实施本组教研工作计划。研究制定和贯彻落实本学科备课、上课、布置批改作业、检测评价、课外辅导等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切实加强教学过程的常规管理。加强对本学科各年级备课组教学工作、教研活动的管理和指导。及时发现和矫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行为,及时树立先进典型,推广成功经验。积极承担学校安排的教师教学工作考核、教学质量检测评价等工作。
3、广泛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以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为重点,开展教学观摩研讨、教学总结反思、教学案例分析、课改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着力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法、课程资源,以及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加强对考试和评价的研究,充分发挥其对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积极作用。研究制定本教研组的学科发展规划,把握课改方向,明确教改目标,突出研究重点,落实工作措施,逐步形成本组的教学特色和教研文化。
4、积极参与学校课程建设
认真承担学校布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选修课、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任务,并充分利用本学科的课程资源和教师专业特长,依托学科教学,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和兴趣小组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5、积极开展教育科研
积极承担学校和教科研部门指定的科研任务,选择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确立本学科的科研课题或研究专题,凝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开展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和经验文章,及时总结、推荐教改经验和科研成果。教研组积极参加教科研部门组织开展的有关教科研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参加有关学科竞赛活动。
6、做好青年教师培养工作
根据学校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确定和落实青年教师培养的具体目标及工作措施,在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全面关心青年教师,促进他们自主发展,健康成长。
7、营造团结合作的工作环境
协助校行政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努力调动教师关心学校、关心教研组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合作意识,发扬团队精神,开展传、帮、带工作,形成真诚合作、共享成果、共同提高的工作氛围。
8、重视教研组文档建设
建立教研组工作档案,重视各项教研活动的记载,各类文本、档案资料的积累和整理。
三、关于教研组的管理
1、处理好教研组和年级组的关系
学校年级组与教研组并不是对立的机构,作为学校工作的两个重要支柱,不可偏废。年级组基于学校行政管理权而存在,目的在于督促教师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研组则基于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权而存在,目的在于督促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教研组、年级组的工作是互相依赖,联动实施的。教研组建设要与年级组管理并行发展,年级组重学生的教育和发展,教研组重教师的教研和发展,以教师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发展。学校要加强教研组与年级组工作中的交流、融通与整合,最大程度地形成两个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合力。要合理配置年级组和教研组的权利。进一步明确各自的功能和职责;要增强年级组与教研组之间的信息共享,共同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要在年级组的协同下,教研组积极尝试组织跨学科的教研活动,还可尝试开展学生跨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要进一步理顺教研组的管理体制。教研组要在教务处的领导下,与年级组协同开展工作。
2、搞好相关的制度建设
一直以来学校一级的教研组的行政管理功能很弱。教研组长虽然肩负组织教师业务活动、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责任,但并无任何行政能力,他们对教师的影响力多依靠自己的人格魅力及专业经验和能力,即非权力影响,因此我认为教研组长要顺利并卓有成效地开展教研组工作,必须依靠制度管理来保驾护航,逐渐形成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有关教研组建设的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是依法治教,和谐理教的重要保证。因此,加强教研组建设,就必须始终深入思考,并不断践行这个问题。根据我们的实践,至少可在两个层面上考虑。
● 学校层面要构建一系列教研组工作制度。比如,教研组长职责、备课组长职责,中层蹲点制度(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全部深入到教研组,深入到课堂,蹲点一个教研组,参与教研活动),教研组长月工作汇报制度,教研组长考察进修制度、教研科研工作制度,以及校本培训和教学反思制度、专题论坛制度,师徒结队制度,案例、课例研究制度,跨学科研讨制度,课题研究制度,奖励激励制度,评价制度等等。
● 教研组内部层面也应形成一系列工作制度,
(1)教研组常规活动制度。力求做到“五有”——有切实可行的计划,有明确的专题,有符合实际的活动安排,有研讨过程的材料积累,有具有一定价值的阶段性书面总结和交流研讨课。
(2)读书分享制度。在教研组建设中积极倡导“与书为友”的思想,重视合作互补、经验共享、精神分享。读书包括两类:第一类是“杂书”。教研组要求组员广泛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增加自己的人文底蕴。教研组每次活动都安排一点时间让教师介绍自己的读书摘录、读书体会或者把好书推荐给大家,与大家一起分享。第二类是专业理论书籍。教研组要求组员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题,有目的、有选择地精读专业理论书籍,做好摘抄,积累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业理论水平。
(3)备课主讲制度。采用主讲制的备课方式,倡导“多种方案的备课”和“专题性备课”。还可以围绕某个教学环节进行更多的研究性备课,将个体的备课与集体的备课、教研相结合,将课前的设计与课后的反思、重建相结合。(4)听课、评课制度。可按3个步骤进行:①教师上反映自己教学常态的真实的课;②教师说课,重点说反思和重建情况;③听课人员诚恳地发表自己的意见,重点谈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
(5)建立共享资源制度。
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建立是教研组建设的保障,没有制度化的规范是无法落实过程的,这就是一个人文和制度融合的过程。我们认为,人不是制度的奴隶,但是必须受制度的约束,特别是一个团队精神的形成、任务完成的过程都取决于团队的合作与否,取决于良好的制度的建立,以及制度的正确导向和评价。所以,我们在学校建立的制度上坚持以人为本,既给每个教师创造空间,又保证教研组建设的过程落实,在实际研究过程上下工夫。
3、充分调动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首先,要放给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一定的“权力”。让他们在本学科人员调配、考核及经费支配等方面拥有一定的权力。其次,要切实提高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待遇,给予教研组、备课组一定的活动经费。最为关键的是要为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搭建发展的“平台”和“阶梯”。要加大对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及后备人才的培训和培养力度,形成学科优秀人才成长梯队。
4、积极创新教研组和备课组工作方法
教研组和备课组是教学改革最前沿的阵地。富有创意的教研活动能突破传统教研活动中内容缺乏新意、形式呆板老套的弊端,使教研活动从形式到内容走进实际教学生活、走进教师的关注视野、走进教师提高的需求领域。通过创设浓厚的教研学术氛围,为教研活动注入新的活力,使教研组、备课组真正成为教师汲取教学精华、实现专业发展的重要组织。
5、进一步优化集体备课活动
集体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保证,是培养和培训青年教师的重要手段。要着眼实效性,防止形式主义。集体备课要坚持个人钻研与集体研讨相结合。教案和学案相结合,主备人说课和参备人研课相结合,做到全心投入,真心研讨和交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积极倡导二次备课、三次备课。要切实强化集体备课的管理。做到制度、人员、时间、内容、程序、效果的“六保证”和进度、要求、内容、重难点、练习、考试的“六统一”。要加强过程监督,不仅检查备课计划、备课记录和教案,教研组、教务处、年级组学科负责同志还要蹲点联系备课组,亲自参加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活动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活动,不能仅靠年级组的行政管理,更要靠专业引领。年级组主要为集体备课活动提供保障、解决落实上的困难,教研组要加强对备课组集体备课的业务指导、评价和管理。学校要加强对备课组学科教学质量的捆绑式考核,增强合作意识,切实提高集体备课效果。
6、做好教研组工作的考核与评价
对教研组的考核评价从师德建设、常规管理、教学水平、教研成果、师资培训五个方面进行。
是建设教研组文化最重要的方式。合作、交流、对话应该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途径之一。组长要打破教师间自我封闭的藩篱,倡导交流、合作与对话。在合作的文化氛围中,开放性的对话和交流会使每位教师的思想得到启迪,教学行为得到改善,同伴的思想与良好的建议会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我校教师能做到集体备课,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检查考核,随时交流、探讨在备课、教学实践遇到问题。
也是建设教研组文化的重要手段。传统的竞争来源于隔离的工作环境和对教师的单向的不全面的考评体系。教师的工作往往都是在孤立状态下完成的,教师之间缺乏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因而学校的考评导向十分重要。学校需要竞争,但不是封闭的,应是开放的、合作的、双赢的。有人认为,和谐的教研组文化不需要竞争,这种看法是有失偏颇的,因为人性根子里的“惰性、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弹性、制度建设监督的不到位,极易造成集体积极性的缺失,甚至导致整个教研组的懒散涣散。没有竞争,从大处讲,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国情;从小处讲,不符合学校需要生存和发展的校情。因此,竞争亦是教研组文化的重要特征。应是教研组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以教师发展为本教研活动需要和谐民主文化氛围。我校在教研活动时提倡“百家争鸣式的争论,允许共识与个性并存,并允许持教师不同观点,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在反思中提高。我校公开课教学进行分层实施,一般由名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上示范课、研讨课,起到专业引领作用。青年教师的公开课主要是规范要求的优质课,渗透课改思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他们在教学上逐渐走向成熟。教研组的建设与管理是教育改革带给我们学校管理层面的一个重要校本课题,我今天的讲座权做抛砖引玉,不当的地方敬请各位指教!

⑹ 如何加强备课组教学教研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教研组是学校基层的管理实体,是教学研究的组织形式,在学校教学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所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与教研组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教研组不仅是教学常规的落实者,日常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且是开展教学研究的重要阵地,是教学创新的“孵化器”。因此抓好教研组建设是提升教师业务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无论实施素质教育、还是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学校教研组建设都不能局限于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层面上;都不能局限于听课、说课、评课、观摩等教研活动的层次上;都不能局限于少数“精英”作秀、多数人捧场的活动形式上;都不能局限于为单纯教学质量而教研的目标上。教研组应该是校本研究的推进者、实施者,是学校教学创新的“孵化器”,因此抓好教研组建设必须以校本教研为支点,落实到教师研究并进行实践的层面。
一、当前教研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管理层面:
1.分年级管理模式决定了一些学校比较重视年级组的管理,而相对轻视了教研组和备课组的管理,因此,有些学校只满足于设有教研组、备课组,能象征性地开展一些活动,并未使教研组的建设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教研组在现有形势和条件下尚未成为教师继续学习和进行科研的重要基地。
2.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学校领导偏重于教师个体的培养与指导,对教研组集体建设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必要的方法指导。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不是民主选举产生,而是主观任命,有些组长根本无法体现“长”的作用,一些教研活动当然也就无法展开。
3.学校教研活动未形成制度化,学校领导未能深入课改一线,有的领导从根本上放弃了教学。课改问题尽管在有关会议上大讲特讲,但只是纸上谈兵。因此,制定的制度不能从实际需要出发,无法抓准科教研一体化的结合点,所谓的以科研促教学,促课堂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仅仅局限于口号,在具体操作和实施方面还是一个薄弱环节。
(二)教研组内部:
1、教研组工作因循守旧。从教研组工作方式来看,部分教研组长在学科教研活动中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他们满足于旧有的教研模式,不思进取,缺乏创新意识和变革能力。日常教研活动主要以集体备课和理论学习为主,没有具体的教研目标和详实的教研措施,缺乏可操作性的教研策略,教研组在学科教研和师资队伍建设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主导作用。
2、教研组活动浮光掠影。纵观整个教研活动全过程,一些教研组不能根据自身学科特点主动有效地开展工作,在教研活动中缺乏具体的实施计划和明确的教研主题,教研活动更多地成为一些教育法规政策、教育教学理论等内容的空洞说教活动。整个教研活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缺乏有效的专业引领和细致的统筹安排。其次从教研效果来看,教研组活动过于简单,流于形式,不能有的放矢地就教学方面出现的问题集中教研组的力量展开深入研究,教师之间缺乏深层次的探讨与交流。
3、教研组评价走马观花。对学科教研组工作的评价,一直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难点。一方面多数学校没有及时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和相应的规章制度,没有明确教研组长基本职能和教研活动基本规范,对教研活动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教研活动随意性比较大,教研管理松懈;另一方面学校在评价教研组工作中也单纯以教研活动的次数和活动材料来衡量教研组工作的实效,缺乏对教研活动的深入了解和分析。这些简单的评价方式挫伤了教研组长的工作热情,制约了教研组工作开展的成效。
(三)教师自身:
1.学校管理教研组的活动并未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从实际需要出发,并非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有些教师认为,教研活动是一种负担,没有什么实质性收获,这就导致不少教师参与教研组活动的热情不高,比如,我们常听到一些教师这样说:“教研,哪有时间,我的新课都教不完呢!”
2.有些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上课、备课、辅导、改作业、考试等,学校、教育局、家长最需要的是考试成绩,而搞教学研究,有时事倍功半,且有的不可操作,结果得不偿失,研究欲望不强。
3.学校研究氛围缺乏,一些教师没有问题意识,遇到教学问题,往往意识不到其研究价值,比如,一些教师课堂效率低,教学任务完成不了,就拼命要求增加课时,很少有意识地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很少考虑到把自己的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起来。
4.当今教育评价体制下,评价的主要内容是教学成绩,评价者看重的是教师个体,这就导致了有些教师只关注自我成长,很难与他人真诚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参与交流,分析研讨只是表面现象,不愿作深入研究。
二、关于教研组的建设
(一)加强教研组的组织建设
1、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和调整学科教研组
教研组设置以有利于教学和开展教学研究为原则。一般以学科为单位,设立一个教研组。规模较小的,以相关学科合并设立教研组。跨学科教师编入其主要任课的学科教研组,同

⑺ 如何加强品生社备课组的建设

一、指抄导思想:袭
深入学习和贯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以市教研室与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围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一目标,积极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研讨氛围,提高教研组老师对教材的处理能力,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对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使我们办事处的品德教学素质更上一层楼,使品德学科的教学水平能更上一个台阶。
二.工作重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我们品德组提出了“拓展学科视野,加强内外融合,努力使品德课堂生活化,品德教学活动化,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在课堂中学习,在实践中提升生活能力和道德水平”的工作思路,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实践活动,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⑻ 如何加强教研组建设与管理

教研组是学校基层的管理实体,是教学研究的组织形式,在学校教学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所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与教研组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教研组不仅是教学常规的落实者,日常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且是开展教学研究的重要阵地,是教学创新的“孵化器”。因此抓好教研组建设是提升教师业务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无论实施素质教育、还是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学校教研组建设都不能局限于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层面上;都不能局限于听课、说课、评课、观摩等教研活动的层次上;都不能局限于少数“精英”作秀、多数人捧场的活动形式上;都不能局限于为单纯教学质量而教研的目标上。教研组应该是校本研究的推进者、实施者,是学校教学创新的“孵化器”,因此抓好教研组建设必须以校本教研为支点,落实到教师研究并进行实践的层面。
一、当前教研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管理层面:
1.分年级管理模式决定了一些学校比较重视年级组的管理,而相对轻视了教研组和备课组的管理,因此,有些学校只满足于设有教研组、备课组,能象征性地开展一些活动,并未使教研组的建设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教研组在现有形势和条件下尚未成为教师继续学习和进行科研的重要基地。
2.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学校领导偏重于教师个体的培养与指导,对教研组集体建设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必要的方法指导。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不是民主选举产生,而是主观任命,有些组长根本无法体现“长”的作用,一些教研活动当然也就无法展开。
3.学校教研活动未形成制度化,学校领导未能深入课改一线,有的领导从根本上放弃了教学。课改问题尽管在有关会议上大讲特讲,但只是纸上谈兵。因此,制定的制度不能从实际需要出发,无法抓准科教研一体化的结合点,所谓的以科研促教学,促课堂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仅仅局限于口号,在具体操作和实施方面还是一个薄弱环节。
(二)教研组内部:
1、教研组工作因循守旧。从教研组工作方式来看,部分教研组长在学科教研活动中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他们满足于旧有的教研模式,不思进取,缺乏创新意识和变革能力。日常教研活动主要以集体备课和理论学习为主,没有具体的教研目标和详实的教研措施,缺乏可操作性的教研策略,教研组在学科教研和师资队伍建设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主导作用。
2、教研组活动浮光掠影。纵观整个教研活动全过程,一些教研组不能根据自身学科特点主动有效地开展工作,在教研活动中缺乏具体的实施计划和明确的教研主题,教研活动更多地成为一些教育法规政策、教育教学理论等内容的空洞说教活动。整个教研活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缺乏有效的专业引领和细致的统筹安排。其次从教研效果来看,教研组活动过于简单,流于形式,不能有的放矢地就教学方面出现的问题集中教研组的力量展开深入研究,教师之间缺乏深层次的探讨与交流。
3、教研组评价走马观花。对学科教研组工作的评价,一直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难点。一方面多数学校没有及时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和相应的规章制度,没有明确教研组长基本职能和教研活动基本规范,对教研活动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教研活动随意性比较大,教研管理松懈;另一方面学校在评价教研组工作中也单纯以教研活动的次数和活动材料来衡量教研组工作的实效,缺乏对教研活动的深入了解和分析。这些简单的评价方式挫伤了教研组长的工作热情,制约了教研组工作开展的成效。
(三)教师自身:
1.学校管理教研组的活动并未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从实际需要出发,并非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有些教师认为,教研活动是一种负担,没有什么实质性收获,这就导致不少教师参与教研组活动的热情不高,比如,我们常听到一些教师这样说:“教研,哪有时间,我的新课都教不完呢!”
2.有些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上课、备课、辅导、改作业、考试等,学校、教育局、家长最需要的是考试成绩,而搞教学研究,有时事倍功半,且有的不可操作,结果得不偿失,研究欲望不强。
3.学校研究氛围缺乏,一些教师没有问题意识,遇到教学问题,往往意识不到其研究价值,比如,一些教师课堂效率低,教学任务完成不了,就拼命要求增加课时,很少有意识地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很少考虑到把自己的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起来。
4.当今教育评价体制下,评价的主要内容是教学成绩,评价者看重的是教师个体,这就导致了有些教师只关注自我成长,很难与他人真诚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参与交流,分析研讨只是表面现象,不愿作深入研究。
二、关于教研组的建设
(一)加强教研组的组织建设
1、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和调整学科教研组
教研组设置以有利于教学和开展教学研究为原则。一般以学科为单位,设立一个教研组。规模较小的,以相关学科合并设立教研组。跨学科教师编入其主要任课的学科教研组,同时必须参加一定的兼课学科的教研组活动。学校领导按兼课情况编入相应的教研组。
2、在学科教研组下设立备课组
备课组是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同学科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组织。教研组与备课组有着不同的职责和活动范围,加强统筹协调,使两个层面的教研组织形式都能充分发挥相应的作用。
3、教研组长是教研组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和组织者,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力量,也是学校领导联系教师的重要纽带
选拔思想品德好、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有一定组织和协调能力、能团结群众的骨干教师担任教研组组长。实行聘任制和任期制,定期更新和调整。明确和落实教研组长的工作职责和相应待遇,积极吸收教研组组长参与学校有关教学工作的研究、决策和管理,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务处建立教研组组长例会制度,定期研究和部署教学管理。
附:就组长个人而言,必须具有“三种意识”:
一是勇挑重担的意识。组长除认真完成教学工作以外,要认真落实上级和学校的各种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好各种活动。学校有接待任务,首先自己要上好公开课,示范课。
二是钻研求进的意识。要永葆教学能力的提升,永存教学艺术的鲜活,永具教研科研的风格。
三是热心服务的意识。一方面上级和学校布置的工作开展的活动很多,常常要走教研组这条线,另一方面,一个组少则六七人,多则一二十人,年龄、性格、脾气、工作作风等都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研组长做到腿勤、手勤、嘴勤,有一副热心肠,揣一颗大度心,洒一片服务情。
(二)、明确教研组的基本职能
教研组的基本职能概括来说主要是四个:
1、管理功能。教研组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协助教务处围绕常规工作和教育教学对本组教师进行必要的督促与管理,帮助教师提高认识,自觉遵守纪律,爱岗敬业,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2、指导功能。教研组是同学科教师的基层组织、学习园地。既要指导本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如何备课、上课、教研等,还要督促指导各备课组的工作,抓好常规工作检查和教学质量把关。尤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及时解决。
3、组织功能。教研组要组织好本组教师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组织好教师参加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和各类竞赛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4、研究功能。教研组的工作重点是把教师组织起来,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组织本组教师研究教材、教法、学情、学法等,并能根据学校实际确定好教研组和个人的研究课题,将教学与科研结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
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常规工作:
1、组织开展业务学习
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以及本校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计划,以集体学习、小组讨论、个人自学等形式,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和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提升新课程意识,更新教学观念,探索教学规律,并应用新课程与教学理论分析总结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经验,组织教师学习本学科的课程标准、专业知识和科研成果,帮助教师不断更新和充实本学科专业知识,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科学和人文知识,拓宽知识视野,丰富文化底蕴。
2、加强教学的规范化管理
组织教师严格执行课程政策,认真落实教学计划,制定并实施本组教研工作计划。研究制定和贯彻落实本学科备课、上课、布置批改作业、检测评价、课外辅导等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切实加强教学过程的常规管理。加强对本学科各年级备课组教学工作、教研活动的管理和指导。及时发现和矫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行为,及时树立先进典型,推广成功经验。积极承担学校安排的教师教学工作考核、教学质量检测评价等工作。
3、广泛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以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为重点,开展教学观摩研讨、教学总结反思、教学案例分析、课改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着力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法、课程资源,以及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加强对考试和评价的研究,充分发挥其对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积极作用。研究制定本教研组的学科发展规划,把握课改方向,明确教改目标,突出研究重点,落实工作措施,逐步形成本组的教学特色和教研文化。
4、积极参与学校课程建设
认真承担学校布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选修课、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任务,并充分利用本学科的课程资源和教师专业特长,依托学科教学,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和兴趣小组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5、积极开展教育科研
积极承担学校和教科研部门指定的科研任务,选择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确立本学科的科研课题或研究专题,凝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开展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和经验文章,及时总结、推荐教改经验和科研成果。教研组积极参加教科研部门组织开展的有关教科研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参加有关学科竞赛活动。
6、做好青年教师培养工作
根据学校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确定和落实青年教师培养的具体目标及工作措施,在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全面关心青年教师,促进他们自主发展,健康成长。
7、营造团结合作的工作环境
协助校行政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努力调动教师关心学校、关心教研组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合作意识,发扬团队精神,开展传、帮、带工作,形成真诚合作、共享成果、共同提高的工作氛围。
8、重视教研组文档建设
建立教研组工作档案,重视各项教研活动的记载,各类文本、档案资料的积累和整理。
三、关于教研组的管理
1、处理好教研组和年级组的关系
学校年级组与教研组并不是对立的机构,作为学校工作的两个重要支柱,不可偏废。年级组基于学校行政管理权而存在,目的在于督促教师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研组则基于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权而存在,目的在于督促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教研组、年级组的工作是互相依赖,联动实施的。教研组建设要与年级组管理并行发展,年级组重学生的教育和发展,教研组重教师的教研和发展,以教师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发展。学校要加强教研组与年级组工作中的交流、融通与整合,最大程度地形成两个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合力。要合理配置年级组和教研组的权利。进一步明确各自的功能和职责;要增强年级组与教研组之间的信息共享,共同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要在年级组的协同下,教研组积极尝试组织跨学科的教研活动,还可尝试开展学生跨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要进一步理顺教研组的管理体制。教研组要在教务处的领导下,与年级组协同开展工作。
2、搞好相关的制度建设
一直以来学校一级的教研组的行政管理功能很弱。教研组长虽然肩负组织教师业务活动、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责任,但并无任何行政能力,他们对教师的影响力多依靠自己的人格魅力及专业经验和能力,即非权力影响,因此我认为教研组长要顺利并卓有成效地开展教研组工作,必须依靠制度管理来保驾护航,逐渐形成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有关教研组建设的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是依法治教,和谐理教的重要保证。因此,加强教研组建设,就必须始终深入思考,并不断践行这个问题。根据我们的实践,至少可在两个层面上考虑。
● 学校层面要构建一系列教研组工作制度。比如,教研组长职责、备课组长职责,中层蹲点制度(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全部深入到教研组,深入到课堂,蹲点一个教研组,参与教研活动),教研组长月工作汇报制度,教研组长考察进修制度、教研科研工作制度,以及校本培训和教学反思制度、专题论坛制度,师徒结队制度,案例、课例研究制度,跨学科研讨制度,课题研究制度,奖励激励制度,评价制度等等。
● 教研组内部层面也应形成一系列工作制度,
(1)教研组常规活动制度。力求做到“五有”——有切实可行的计划,有明确的专题,有符合实际的活动安排,有研讨过程的材料积累,有具有一定价值的阶段性书面总结和交流研讨课。
(2)读书分享制度。在教研组建设中积极倡导“与书为友”的思想,重视合作互补、经验共享、精神分享。读书包括两类:第一类是“杂书”。教研组要求组员广泛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增加自己的人文底蕴。教研组每次活动都安排一点时间让教师介绍自己的读书摘录、读书体会或者把好书推荐给大家,与大家一起分享。第二类是专业理论书籍。教研组要求组员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题,有目的、有选择地精读专业理论书籍,做好摘抄,积累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业理论水平。
(3)备课主讲制度。采用主讲制的备课方式,倡导“多种方案的备课”和“专题性备课”。还可以围绕某个教学环节进行更多的研究性备课,将个体的备课与集体的备课、教研相结合,将课前的设计与课后的反思、重建相结合。(4)听课、评课制度。可按3个步骤进行:①教师上反映自己教学常态的真实的课;②教师说课,重点说反思和重建情况;③听课人员诚恳地发表自己的意见,重点谈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
(5)建立共享资源制度。
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建立是教研组建设的保障,没有制度化的规范是无法落实过程的,这就是一个人文和制度融合的过程。我们认为,人不是制度的奴隶,但是必须受制度的约束,特别是一个团队精神的形成、任务完成的过程都取决于团队的合作与否,取决于良好的制度的建立,以及制度的正确导向和评价。所以,我们在学校建立的制度上坚持以人为本,既给每个教师创造空间,又保证教研组建设的过程落实,在实际研究过程上下工夫。
3、充分调动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首先,要放给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一定的“权力”。让他们在本学科人员调配、考核及经费支配等方面拥有一定的权力。其次,要切实提高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待遇,给予教研组、备课组一定的活动经费。最为关键的是要为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搭建发展的“平台”和“阶梯”。要加大对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及后备人才的培训和培养力度,形成学科优秀人才成长梯队。
4、积极创新教研组和备课组工作方法
教研组和备课组是教学改革最前沿的阵地。富有创意的教研活动能突破传统教研活动中内容缺乏新意、形式呆板老套的弊端,使教研活动从形式到内容走进实际教学生活、走进教师的关注视野、走进教师提高的需求领域。通过创设浓厚的教研学术氛围,为教研活动注入新的活力,使教研组、备课组真正成为教师汲取教学精华、实现专业发展的重要组织。
5、进一步优化集体备课活动
集体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保证,是培养和培训青年教师的重要手段。要着眼实效性,防止形式主义。集体备课要坚持个人钻研与集体研讨相结合。教案和学案相结合,主备人说课和参备人研课相结合,做到全心投入,真心研讨和交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积极倡导二次备课、三次备课。要切实强化集体备课的管理。做到制度、人员、时间、内容、程序、效果的“六保证”和进度、要求、内容、重难点、练习、考试的“六统一”。要加强过程监督,不仅检查备课计划、备课记录和教案,教研组、教务处、年级组学科负责同志还要蹲点联系备课组,亲自参加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活动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活动,不能仅靠年级组的行政管理,更要靠专业引领。年级组主要为集体备课活动提供保障、解决落实上的困难,教研组要加强对备课组集体备课的业务指导、评价和管理。学校要加强对备课组学科教学质量的捆绑式考核,增强合作意识,切实提高集体备课效果。
6、做好教研组工作的考核与评价
对教研组的考核评价从师德建设、常规管理、教学水平、教研成果、师资培训五个方面进行。
7、加强教研组文化建设
教研组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生命的真实成长,通过教师的发展、进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进步,从而使学校的整体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教研组文化是教师成长的土壤,尤其是学校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将在深层次上对教师产生影响。我认为教研组文化的基本特点应该是:“民主、合作、竞争、和谐”。
1、“民主”是建设教研组文化的基石。只有组员之间关系的民主、平等、相互尊重、信任和理解,才能使整个教研组形成合力。
2、“合作”是建设教研组文化最重要的方式。合作、交流、对话应该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途径之一。组长要打破教师间自我封闭的藩篱,倡导交流、合作与对话。在合作的文化氛围中,开放性的对话和交流会使每位教师的思想得到启迪,教学行为得到改善,同伴的思想与良好的建议会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我校教师能做到集体备课,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检查考核,随时交流、探讨在备课、教学实践遇到问题。
3、“竞争”也是建设教研组文化的重要手段。传统的“竞争”来源于隔离的工作环境和对教师的单向的不全面的考评体系。教师的工作往往都是在孤立状态下完成的,教师之间缺乏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因而学校的考评导向十分重要。学校需要竞争,但不是封闭的,应是开放的、合作的、双赢的。有人认为,和谐的教研组文化不需要竞争,这种看法是有失偏颇的,因为人性根子里的“惰性”、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弹性”、制度建设监督的不到位,极易造成集体积极性的缺失,甚至导致整个教研组的懒散涣散。没有竞争,从大处讲,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国情;从小处讲,不符合学校需要生存和发展的校情。因此,竞争亦是教研组文化的重要特征。
4、“和谐”应是教研组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以教师发展为本教研活动需要和谐民主文化氛围。我校在教研活动时提倡“百家争鸣”式的争论,允许共识与个性并存,并允许持教师不同观点,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在反思中提高。我校公开课教学进行分层实施,一般由名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上示范课、研讨课,起到专业引领作用。青年教师的公开课主要是规范要求的优质课,渗透课改思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他们在教学上逐渐走向成熟。

⑼ 数学备课组围绕教学的有效性准备采取哪些措施,希望教研组搞什么活动

篇一:数学备课组活动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贯彻执行市、区两级有关教育、教学工作的精神,以学校工作中心为工作指导思想,在教导处与教研组的指导下,认真学习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学习新课程标准。把“梳理教学思路、反思教学行为、创新方法手段、突破传统模式”贯穿于整个教研、教学工作;积极探索适合本年级学生特征的、适合课改要求的、确实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落实教学五个环节为抓手,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实施;树立教师专业化目标思想,树立学生人人都是资源的理念,进一步探索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工作
1.进一步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先进的教学理念,明确新课程标准中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树立改革与创新的思想。学习教育心理学,以理论指导实践,分析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
2.强化课堂教学五个环节的落实,推进学科课程教学改革。反思上一学期在课堂教学与开展拓展性学习中的得失,总结经验教训,在教学活动中继续探索并实施既符合二期课改精神、又适合本年级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3.为进一步推进学科课堂教学改革反思上一学期课堂教学改进点实施过程中的得、失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实施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思每一堂课的得失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作进一步的改进,努力上好下一堂课,使日常教学工作不断完善;仔细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找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4.备课组组认真总结上学期来,在制定并实施课堂教学整改计划的经验教训,以有利于更好地推进教学整改。以教学开放日为契机,积扱主动地参与罗湖区课堂教学各环节的优化探索实践,区教学比武说课,积极探索更有效地优化信科技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切实提高学校数学教学的成绩。
5.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的生命线,而教学质量的高低,备课组的工作是关键,故备课组须制定出务实的工作计划,必须要确立备课组的教学质量责任制。各备课组必须要有“定计划、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 的研修活动,同时,根据备课组工作的特点,组内成员须随时随地交流教学心得,发扬团队协作精神,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在开展研修活动时,每次活动都要实质性的内容,及时研究课改实验的进展,共同探讨实施的具体方案;研究教材、教法,交流、分析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经验教训,分析、研究备课组中各班级的教学情况,研讨、制定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相关措施。
6.认真分析上学期期终考试的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探索如何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合格率与优良率。为此,在下阶段的教学实践中拟采取以下措施。
课前:
1) 加强对学生的认知基础与认知过程的分析;
2) 加强对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的分析;
3) 加强预识前提条件的分析研究。
4) 加强命题研究,多命有针对性、符合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特点的练习卷。
课中:
1) 关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不断提醒走神与开小差的学生;
2) 注重知识发生与发展的过程,使学生易学、能学。
3) 注重问题的分析思维的过程,能抓住分析问题的突破口;
4) 注重精讲、精练,强化思想、方法的传授与训练。
课后:
1) 重视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的分析;
2) 重视课后的反思工作,反思课中教学形为与效果,改进教学行为:
3) 重视训练的有效性,关注学生完成练习的自主性与独立性。
4) 重视抓差补缺工作,辅导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加强练习的面批工作,加强纠错的及时性与有效性。
5) 根据学生遗忘率高的特点,在日常教学工作应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复习巩固工作,起到温故而知新的功效。
通过以上措施的具体而有效的落实之后,期望缩小差距。关注所有学生的学习,帮助所有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指导他们如何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力争所有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均有不同层度的提高。
7. 组织本组教师积极参加区、学校和教研组组织的各项教学研究活动,参加各类教学评比活动。重点抓好备课、听课、评课、作业批改、测试反馈、问题纠偏等各项日常教学工作。组织好听课评课活动,对所听的课进行全方位的评议、诊断,找出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的方案,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听课活动,成为推进教学改革、促进教学研究的组本研修,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8.努力、高质、高效地做好学校与教研组交给备课组的其它一切工作。

篇二: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并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全面推进学校备课组建设工程,严格教学管理,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二、工作目标:
以备课组建设为抓手,以研究与实践为引领,聚焦课堂教学,以教学质量建设为中心,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争创校优秀备课组。
三、主要措施:
1、立足教学研究,推进备课组自主发展
①在集体备课中加强教学过程的研究
在教导处、教研组的指导下,从备课组常规建设、备课组创建特色等几方面入手,通过备课组自评、听课、教师访谈、学生座谈、常规检查等渠道基本建立教师业务资料,为备课组自主发展提供了发展的方向。
②以备课组自主发展为平台,创建学科特色
立足学校发展,备课组积极探索自主发展的道路,创建具有五年级特色的备课组模式和特色。
③通过校内外交流,促进备课组发展。
走出去:我们将先后组织备课组长和组员外出学习、考察,进一步有效地推动备课组的发展。
请进来:邀请外校老师到我校指导备课组工作。
校内:学校提供平台,组织备课组进行交流,展示备课组成果。
加强校际联系:组织本校教师与外校教师、本校学生和外校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活动。
④开展“研究新教材,领会新理念,指导创新教学”为主题的学校备课组活动。
各备课组在备课组长的带领下,教师共同研究如何更好的落实二期课改的新教材和二期课改的新理念,备课组内一人主讲大家讨论,组内教师集体备课,一人上课,共同评课、议课。在此基础上,写出教学感悟录,即:评课时无须面面俱到,只需说出课中最打动自己的一个(或几个)亮点,并根据课堂教学的情境给予一个良好的建议。经过反复的研讨,使老师们挖掘教材的深层内涵,将生命教育无痕的融入到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⑤开展“优秀备课组、优秀备课组组员评选活动”。
2、加强学习研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①各备课组根据本学科特点,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加强学法指导,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在实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尖子生的层次,注重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形成制度,争取创设学校教学工作的亮点。
②加强备课组建设,互相交流,深入探讨,共同提高,发挥团队作战的效应。以老带新,以新促老,营造良好氛围,实施好备课组计划。
③为了将三维教学目标落实到实处,除了学校定期的组织教师学习研讨外,教师还将上课时间的得与失撰写成文及写出专题课例进行研究,这种方式有效的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④经过努力,使每一位教师教学能力要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并逐步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善于通过课堂教学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四、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1、抓好备课环节,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
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认真钻研教材,做好教材处理。根据学生接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要求恰当运用教材,突出重点,解决关键,突破难点。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备课组集体备课要做到“五定”、“五备”和“五统一”,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记录人;备教材、重难点、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统一教学进度、统一目的要求、统一重点难点、统一作业练习、统一测验考试。
教案要求教学目标明确:三维目标、重点、难点、关键确定合理并符合学生实际,教具选择合乎教学内容并能为课堂教学发挥切实作用。教案书写格式规范,层次清晰、字图工整,项目齐全。双边活动设计全面、充分、合理。
备课组的检查。备课组长每月查本组教师教案一次,教导处每学期定期检查,查完后及时将结果和存在的问题反馈、总结,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
2、组织好各种公开课活动,强化教师间的交流学习。
增强公开课的实效性,发挥高级教师、学科骨干的示范作用,搞好学校示范课和的校级研讨课活动,提供教师彼此交流学习的机会。
3、聚焦课堂, 提高效率。
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需上好每一节课,必须确实落实好教学的每个环节。教导处安排随机听课,召集学校领导、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相关学科的骨干教师进行听课,了解学校教学情况,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4、抓作业批改、单元验收,反馈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根据各学年的各备课组教学计划统计单元验收的周次安排,教导处和备课组长联合管理,及时督促、检查、记录验收和批改情况,保证教学段段清,提高教学质量。
5、做好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落实。
开学初督促各学年级各备课组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教导处负责检查备课组长各学科计划,对计划中的问题及时修正,保证计划的科学性、可行性。教导处通过教案检查、期中教学进度检查,督促各学科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杜绝教学的盲目性。
五、保障措施
1、进一步健全集体备课制度
以备课组为单位,关注日常教学,重视课后聊天式的学习研讨,重点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及时反思实践过程中的得与失。每周举行一次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时,除了研究本周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外,还要结合公开课、示范课活动,在集体备课前安排一位教师上一节课,在集体备课时,对这节课进行点评,研究课堂教学。
2、推行随堂听课制度
继续发扬门户敞开,随堂听课的优良传统,积极开展备课组内的相互听课、备课组与备课组之间的交叉听课、以备课组为单位的中心组的听课等活动,共同研究真实的、常态的课堂教学,课后进行自评与他评,在互动的过程中提升教师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逐步改变教师内在的一些观念。
3、加强常规管理制度
每学期进行常规定期检查,主要由教导处和备课组长负责。每个学期举行质量检测,对考后情况进行质量分析,以便能更好地指导下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
4、强化备课组团结协作
备课组教师要走集体专业化发展道路,争创先进备课组和先进组员,并依此为抓手,倡导教师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依靠备课组教师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

阅读全文

与备课组建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