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初中语文基础训练答案

初中语文基础训练答案

发布时间:2020-12-15 22:55:21

A. 初中语文有什么练习册

《三级训练》《同步导读》

B. 给一些训练初中阅读和基础的语文练习册给我

阅读题不能光知道概念,还要多做一些练习,在不断地、有效地练习中巩固知识。我这有一些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一、 议论文相关概念:1、议论文的特点: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分析事理,阐明观点、主张的文章,它常常对具体事件或某个问题直接说理或评论。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的关系是:论据和论点是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证明”的问题,论证解决“怎样进行争鸣”的问题。3、议论文的论点:论点就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每篇议论文都有一个中心论点,有时还会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只是分论点是作为论据来证明中心论点的。对论点的要求是正确、鲜明(即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都明白清楚,不能含糊其词,模棱两可。)4、议论文的论据: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是指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和统计数字等;道理论据是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性为人们所公认的经典著作,革命导师的正确论述,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以及格言、俗语、名言警句等,其中最常见的是名人名言。在一篇议论文中,论据应紧紧围绕中心论点来分析,不可偏离中心论点或游离于中心论点。论据为证明论点服务,论点与论据必须统一、一致。 1.议论文结构:在议论文中,结构是作者思路的体现。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逐层深入论述的“纵式”结构;二是并列展开论述的“横式”结构,如“总论——分论——总论”式。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先要弄清楚各段落层次的内容及其内在联系,还要注意文章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及过渡词语。2.议论文的语言:议论文的语言主要具有严密性、概括性的特点。阅读议论文,要从整体到局部,注意抓住富有概括力的关键性句子、关键性词语,反复琢磨,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3.具体题型及解题思路:找出或概括论点:具体的方法是:①找紧紧围绕论题、表达看法、主张的比较完整的判断性语句。同属这一类的句子,要找那些概括性强的。②先看标题和开头,再看结尾和文中总结过渡性的句子。因为论点在题目和文章开头出现的概率最大。文章中没有论点,需要自己归纳时,一般采用简答题型。解答这种题,要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来归纳论点,方法是:从归纳段意、层意入手,尤其要深入研究文章主体部分的内容,然后再归纳出论点,最后用恰当的语言表述论点。表述时应注意论点的语言形式,它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判断性的句子,不能是一个词或一个短语,也不能用问句。标示、摘录或归纳出论点之后,还可以用论据来验证,看看论点和文章中的论据所要证明的是不是吻合,因为论点以论据为基础,依靠论据来证明,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作用的方法: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分析事实论据的作用:语言表述形式为:充当事实论据来证明(论证)××道理(或:××论点)。或:充当事实论据,从反面证明(论证)××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分析道理论据的作用:语言表述形式为:充当道理论据来证明(论证)××道理(或:××论点)。或:充当道理论据,从反面证明(论证)××道理(或:××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分析论据的排列顺序:论据的排列顺序通常有: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时间顺序:由古到今;由先到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空间、范围顺序:由中到外;由远及近;由大到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层进顺序:意思层层深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主次、轻重顺序:由主要到次要;或由次要到主要;程度由轻到重;或由重到轻。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与文中有关词语的要求相一致(相照应)。根据要求补写论据:根据要求补写论据有两种类型,一是补写事实论据,二是补写道理论据(一般是名言警句)。其中主要补写事实论据。根据要求补写事实论据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典型。二是真实。三要一致。四要简洁概括。语言表述形式为:人物(谁)+故事概况[怎么做(或:因为什么)+结果怎样]。注意平时要多积累名人的典型事例。根据要求补写理论论据一般都是名言警句,所以平时主要积累以下方面的警句:时间、勤奋、毅力、理想、友谊、爱国、品行、成功、幸福、奋斗、诚实等。 一、记叙文相关知识:1.记叙文的特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叫记叙文。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形象的人、事、景、物的记叙描写来反映生活,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蕴含在具体记叙描写之中。2.记叙的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的为第一人称,“我”在文中是当事人或见证人,可以是主要人物,也可以是次要人物,只作陪衬。甚至是穿针引线的作用。在一般的记叙文和散文中,“我”通常是作者自己(如鲁迅的《藤野先生》);而在小说中,“我”只是作者虚构的人物,也许文中的“我”有作者的影子(如鲁迅《故乡》中的“迅哥儿”),但“我”决不能等同于作者本人。用第一人称来写,给人以亲切、自然、真实之感。用第二人称记叙,面对面地向读者或写作对象倾诉自己的内心世界,以情动人,最贴近读者,使人感到特别亲切,但用得不多。第三人称是以第三者的身份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语言标志是“他”或“她”。运用第三人称叙事,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叙述的角度比较自由、灵活,但第三人称叙述有一个缺点,不利于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3.记叙的线索:文章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络,体现了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阅读记叙文,要注意找出文章的线索,并沿着这条线索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进而理解全篇的思想内容。有的以人为线索,如《故乡》以“我”为线索;有的以物为线索,如《小橘灯》以“小橘灯”为线索;有的以环境为线索,如《烈日暴雨下的祥子》以“烈日到暴雨”的天气变化为线索;有的以人物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如《我的叔叔于勒》以“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为线索;有的以时空转移为线索,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时空变化为线索。4.记叙的主题和材料:写文章有一个目的,记叙文中,作者通过所写的人、事、景、物,表达某一个思想,给读者某一方面的启迪。这个目的,在记叙文中成为主题。主体的基本要求是正确、深刻、集中、有新意。正确把握文章的主题是阅读记叙文的一项基本能力。阅读时,要通过对人物、事件和景物的具体分析,从整体上去把握文章的主题。一般情况下,记叙文的主题要通过分析后概括出来。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那么材料就是文章的血肉。记叙文的材料通常是文章中所描述的人物、事件和景物。材料表现主题,主体统率材料,主题和材料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再给你一些练习:落叶①落叶在春天纷纷而下,这是南国特有的奇观。北国的朋友也许以为怪异,因为在你们那里,落叶在秋而不在春。当峭厉的西风把天空刷得愈加高远的时候,当陌上阡头的孩子望断了最后一只南飞雁的时候,当辽阔的大地上无垠的青草被摇曳得株株黄的时候——这便是秋了,便是树木落叶的季节了。②北国的落叶,渲染作金黄色,或者竟是朱红色。最初坠落的,也许只是那么一片两片,像一只两只断魂的金蝴蝶。但接着便有沙沙哗哗的金红的阵雨了。于是树下铺出一片金红的地毡。而在这地毡之上,铁铸似的竖着光秃秃的疏落的树叶和枝丫,直刺着高远的蓝天和白云。③这便是北国“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壮观。④南国的落叶却不是这般情景。落叶的颜色是浓重的苍青,在地上铺出苍青的织锦。而树上也是浓重的繁密的苍青色,在地上铺出苍青的织锦。而树上也是浓重和繁密的苍青色,叫你抬头看不见一点蓝天的影子。可是,在这浓密的苍青色的树冠上,你看吧,春潮般泛起多少嫩绿的新叶的波浪!⑤这是万木争荣的季节,老叶不必做那悲壮的自我牺牲来保护树木挨过冷酷的冬。在这里,就连冬天的阳光也灿烂如金,雨水湿润而充足,地表下有取之不尽的营养,万木在和风中一样做它们欢乐的梦。⑥时序如轮。秋天过去了,冬天过去了,司春之神于是欣然驾临。蜂蝶成群来起舞,百鸟结队唱歌,杂花纷然披陈于枝梢上。氤氲的南国,这时已载不下旺盛的勃发的春意。⑦而这时,无论走在哪一片林子里,哪一棵树下,我都会欣喜地看见,每一棵树上都蓬勃地怒发新叶。我看见新叶高标老叶覆满的树冠。我听见新叶在歌唱,唱它们新生代的歌。我听见新叶在呼唤,呼唤未来的鲜花和甘果。⑧于是,我看见老叶意识到历史使命的即将完成,沙沙哗哗而下了。然而,它们没有悲戚,也一样唱着雄壮豪迈的进行曲,融入春泥,化作玉露琼浆,滋润着大树上新叶的生长。⑨这是一幅多么伟大的充满希望的图画!⑩于是,无论在哪一棵树下或哪一片林子里,我的思想都会得到净化和升华。1、文中说“老叶不必做那悲壮的自我牺牲来保护树木挨过冷酷的冬”,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画线句中“多么伟大”和“充满希望”分别指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品味第⑥段加点的“载”字,请根据句意写出该字运用的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章描绘了“北国落叶图”和“南国落叶图”两幅画,你更欣赏哪一幅?请就你更欣赏的那一幅落叶图作出具体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照下面提供的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结合实际自己的复习备考经验和领悟到的文学作品的阅读解题方法,思考一下如何进一步提高自己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1、这里的冬天阳光灿烂,雨水充足,营养丰富。(以上三方面每处1分。孤立地看问题,也许你会觉得难以措词,但只要把这个问题防在原文的语境中,就可以发现,用原文回答亦可,现成的答案就在文中这句话的后面。)2、多么伟大:老叶的奉献精神和乐观情绪(积极现实的态度);充满希望:新叶的旺盛长势、深情歌唱和对鲜花甘果的呼唤。(以上每一方面各2分,意近给分。)3、化无形为有形,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春意的旺盛和浓郁。(答案含两个要点,答上一点给2分,答上两点给满分。)注意:2、3两题,答题时一定要忠诚与文本的阅读,在作品的大环境中去咀嚼体味,去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4、北国:以蓝天白云为背景,落叶铺出金红的地毡,色彩鲜明。叶落后,树木只剩下疏落的枝干和枝丫,给人一种悲壮美,揭示出生命的死亡和事物的终结。南国:落叶铺出苍青的织锦,同时,浓密的树冠上,泛起嫩绿的新叶,给人一种生机美,寓意新老轮替是自然界的真谛,“老”应为“新”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第一问1分,第二问4分,其中对图画形态的赏析2分,神韵2分。鼓励写出自己独特的赏析和感悟。做这类试题,首先要有文学鉴赏的一般常识,其次是自己的结论或看法,一定要在作品中找到依据,在组织答案时简略地点到,鉴赏文章或文字就显得内容充实了。最后要注意评价的方法,如要首先表明自己的基本态度或方法,再逐条展开说出自己的具体理由。) 主要是掌握分析的思路和一些固定的答题套路,给自己一些时间,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一定的帮助,更多的知识还要靠你自己平时的积累,祝你进步。

C. 初中语文选择题练习册什么样的好

《中考冲刺九套卷》很实用,我是过来人 相信我

D. 初三语文基础训练第7课 要人教版答案,第七课傅雷家书两则

1、本文两封家书,各自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一封家书主要劝慰儿子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面对困难要学会泰然处之.第二封家书主要是激励儿子在取得成功的时候,要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追求更高的目标.2、在这两封家书中,贯穿了一种怎样的内在精神?如何理解这种内在精神?尽管这两封家书内容不太一样,但是其中都贯穿了一种作者倡导的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坚强的精神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一是在遇到困难时,要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 二是在取得成功时,要戒骄戒躁,争取更大的成功.3、如何理解文章中“赤子之心”与“孤独”?赤子之心是一种最纯洁的、不含私心杂念、没有欲望纷争、只容纳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但是在现实中,赤子的现实生活也许往往并不如意,甚至会遭到误解和排斥,身边的世界让他孤独;但人类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与思想,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将成为他的知音和朋友.这心灵的朋友,这精神的世界,足以让他无惧身边的孤独,永远不会感到精神的孤独!4、傅雷在给儿子的另一封信中曾经说过:“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从这两封信的选文来看,这种“父子如朋友”的境界体现在哪里?“朋友”的意义,首先在于感情上、精神上的互相理解与慰藉.当傅聪情绪消沉时,可以毫无顾虑地向父亲倾诉,而父亲并没有高高在上、横加训斥,或者说些教条式的训诫.相反,他能够充分理解儿子的痛苦,首先尽力地安慰他,让儿子觉得温暖、放心;然后娓娓而谈,以十分平等的口气给他提出一些人生的忠告.朋友的境界,还在于志同道合,互为知音.傅雷与傅聪对音乐艺术有许多共同的感受可以交流,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借鉴,这也是“父子如朋友”的体现.5、如何理解“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文中提到罗曼·罗兰笔下的约翰·克里斯朵夫(以贝多芬为原型),说傅聪常以克里斯朵夫自命,其个性也与之相像;又说“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其意旨在鼓励儿子像贝多芬那样,不惧矛盾,勇敢面对,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趋向完美.6、“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到过感情的ruin,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是怎样一种情绪?这句话意在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对于感情的创伤,要“当做心灵的灰烬看”,就“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只余下万千感慨,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这就是我们对待往事应有的心态.7、“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孤独的赤子创造的是什么样的世界?赤子之心是最纯洁的,它剔除私心杂念,远离欲望纷争,只容纳人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感情,所以“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赤子的现实生活也许境遇不佳、缺少知音,身边的世界让他孤独;但人类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与思想,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将成为他的知音和朋友.就是这些心灵的朋友和美好的情感,成为赤子创造的博大宽广的精神世界.

E. 初中七年级语文基础训练夏之雨阅读答案是什么

《夏之雨》阅读理解答案:

1、问:文章第1自然段主要是写盛夏的xx以及对雨的xx。

答:炎热、渴盼。

2、问:文章第2自然段主要描绘天空的奇特景象,这预示着什么?

答:雨的到来。

3、问:文章第3自然段中加点词在句中好在哪里?

答:银箭,形象生动的描写了雨的形态,写出它闪亮、快速的特点;

疾射,生动形象地写出雨的急、快。

4、问:文中第3自然段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答: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夏雨来的急。

5、问:雨后的景象是怎样的?(用文中句子回答)

答:荷香幽远,浸浸漫漫笼罩着一方水塘。盛妆的荷犹缀着浑圆的雨珠。天边的虹折射在雨珠上,幻化出不可思议的宁谧、沁凉。

6、问:本文通过描写夏之雨,表达了怎样的感悟?

答:借夏雨的来去匆匆感叹人生的易逝,暗示我们要珍惜每一寸光阴,心里要少装一些物欲的要求,这样才能享受诗意的人生。

7、问:文章按xx的景象加以描写,最后抒发了对夏的感受,对人生的感悟,做到了景与情的交融。

答:雨前、雨中、雨后。

F. 初三语文练习册寒色阅读答案

精锐教育提醒你:

19.作者从哪几个人生阶段写出自己对“家”怎样的感悟与理解?(4分)
20.作者反复追问的“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21.文章以“寒色”为题,有何深意?(4分)
22.“家,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和阅读的感悟,说说你的理解。(6分)

19.三个阶段:为人儿女、为人夫妻、为人父母。(或者:为人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与人做伴侣时,两个人在哪,哪就是家;为人父母时,儿女在的地方就是家。)。家即意味着亲人、爱人之间温暖、安心、真挚的情感交融和相互需要;但没有一个家是永恒不变的。(答出三阶段得2 分;答出家的内涵一条1 分,共2 分。)
20.一是结构全文(答线索亦可),三次追问,三次打破人生不同阶段对家的温暖想象;二是步步递进,引发深思,让读者沿作者思路探讨文意,追问家之于人生的最终意义;三是暗示文意:答案即在问句中,这个家会怎样呢,这个家终难免失去,每个个体只能独自面对人生;四是用反复手法,强调家的不永久性。 (答对一条得2 分,答出两条得满分4 分;意思对即可)
21.作者从引用的诗句“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中选取“寒色”两字为题,意即“寒”(孤寒、凄冷)是人生的底“色”。“家”是人追求温暖、安心、永恒的爱的物质寄托,对永恒的追求可以有,但对有限的生命而言,永恒是不存在的。无论怎样的“家”终将失去,且成为个体的回忆,个体只能独自面对自己的人生,这就是人生的终极“寒色”。(答出寒色与引文关系得1 分,答对其内涵得3 分。对内涵的回答赋分可根据答案深度酌情给分;意思对即可。)
22.开放式答案:人生如果难免孤凄,我们要坚强面对;家的温暖、安心与爱极其珍贵,我们要知道珍惜拥有且切实感受;对于家所寓含的爱、美、温暖的永恒追求是人生的意义所在,尽管终将“寒色”,但追求永恒。 (说出一种认识可得3 分,说出态度再得3 分。有其他认识,能自圆其说也可。)

G. 初三语文练习册答案

到网络上面去查询吧。

H. 初中基础训练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单元检测答案。 快快快急急急!

忘了,我8练级了

I. 初中语文基础不好买什么练习册

可以买黄冈试卷,黄冈的题质量好到没朋友!!

J. 初三语文练习册答案,那个册子叫{练习新方案}课时精炼,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答案给我弄丢了,急求答案!

河北出版社技术出版的。叫练习新方案。找八年级的下册。要答案。速度求

阅读全文

与初中语文基础训练答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