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浅谈如何当好年级组长
[摘要] 年级组是学校教育的基层单位,是教师组织教育、教学工作的基地。抓好了年级组的建设,对学校的管理和发展能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年级组长只有通过树立三种意识,做好三项工作——协调沟通工作、指导帮助工作、组织管理工作,为年级组营造和谐氛围,才能使教师们心情愉快干劲十足,年级组这个团队才能“团结协作,共创佳绩”。(剩余2599字)
❷ 如何加强教研组建设与管理
1、处理好教研组和年级组的关系
学校年级组与教研组并不是对立的机构,作为学校工作的两个重要支柱,不可偏废。年级组基于学校行政管理权而存在,目的在于督促教师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研组则基于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权而存在,目的在于督促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教研组、年级组的工作是互相依赖,联动实施的。教研组建设要与年级组管理并行发展,年级组重学生的教育和发展,教研组重教师的教研和发展,以教师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发展。学校要加强教研组与年级组工作中的交流、融通与整合,最大程度地形成两个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合力。要合理配置年级组和教研组的权利。进一步明确各自的功能和职责;要增强年级组与教研组之间的信息共享,共同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要在年级组的协同下,教研组积极尝试组织跨学科的教研活动,还可尝试开展学生跨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要进一步理顺教研组的管理体制。教研组要在教务处的领导下,与年级组协同开展工作。
2、搞好相关的制度建设
一直以来学校一级的教研组的行政管理功能很弱。教研组长虽然肩负组织教师业务活动、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责任,但并无任何行政能力,他们对教师的影响力多依靠自己的人格魅力及专业经验和能力,即非权力影响,因此我认为教研组长要顺利并卓有成效地开展教研组工作,必须依靠制度管理来保驾护航,逐渐形成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有关教研组建设的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是依法治教,和谐理教的重要保证。因此,加强教研组建设,就必须始终深入思考,并不断践行这个问题。根据我们的实践,至少可在两个层面上考虑。
● 学校层面要构建一系列教研组工作制度。比如,教研组长职责、备课组长职责,中层蹲点制度(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全部深入到教研组,深入到课堂,蹲点一个教研组,参与教研活动),教研组长月工作汇报制度,教研组长考察进修制度、教研科研工作制度,以及校本培训和教学反思制度、专题论坛制度,师徒结队制度,案例、课例研究制度,跨学科研讨制度,课题研究制度,奖励激励制度,评价制度等等。
● 教研组内部层面也应形成一系列工作制度,
(1)教研组常规活动制度。力求做到“五有”——有切实可行的计划,有明确的专题,有符合实际的活动安排,有研讨过程的材料积累,有具有一定价值的阶段性书面总结和交流研讨课。
(2)读书分享制度。在教研组建设中积极倡导“与书为友”的思想,重视合作互补、经验共享、精神分享。读书包括两类:第一类是“杂书”。教研组要求组员广泛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增加自己的人文底蕴。教研组每次活动都安排一点时间让教师介绍自己的读书摘录、读书体会或者把好书推荐给大家,与大家一起分享。第二类是专业理论书籍。教研组要求组员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题,有目的、有选择地精读专业理论书籍,做好摘抄,积累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业理论水平。
(3)备课主讲制度。采用主讲制的备课方式,倡导“多种方案的备课”和“专题性备课”。还可以围绕某个教学环节进行更多的研究性备课,将个体的备课与集体的备课、教研相结合,将课前的设计与课后的反思、重建相结合。(4)听课、评课制度。可按3个步骤进行:①教师上反映自己教学常态的真实的课;②教师说课,重点说反思和重建情况;③听课人员诚恳地发表自己的意见,重点谈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
(5)建立共享资源制度。
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建立是教研组建设的保障,没有制度化的规范是无法落实过程的,这就是一个人文和制度融合的过程。我们认为,人不是制度的奴隶,但是必须受制度的约束,特别是一个团队精神的形成、任务完成的过程都取决于团队的合作与否,取决于良好的制度的建立,以及制度的正确导向和评价。所以,我们在学校建立的制度上坚持以人为本,既给每个教师创造空间,又保证教研组建设的过程落实,在实际研究过程上下工夫。
3、充分调动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首先,要放给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一定的“权力”。让他们在本学科人员调配、考核及经费支配等方面拥有一定的权力。其次,要切实提高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待遇,给予教研组、备课组一定的活动经费。最为关键的是要为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搭建发展的“平台”和“阶梯”。要加大对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及后备人才的培训和培养力度,形成学科优秀人才成长梯队。
4、积极创新教研组和备课组工作方法
教研组和备课组是教学改革最前沿的阵地。富有创意的教研活动能突破传统教研活动中内容缺乏新意、形式呆板老套的弊端,使教研活动从形式到内容走进实际教学生活、走进教师的关注视野、走进教师提高的需求领域。通过创设浓厚的教研学术氛围,为教研活动注入新的活力,使教研组、备课组真正成为教师汲取教学精华、实现专业发展的重要组织。
5、进一步优化集体备课活动
集体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保证,是培养和培训青年教师的重要手段。要着眼实效性,防止形式主义。集体备课要坚持个人钻研与集体研讨相结合。教案和学案相结合,主备人说课和参备人研课相结合,做到全心投入,真心研讨和交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积极倡导二次备课、三次备课。要切实强化集体备课的管理。做到制度、人员、时间、内容、程序、效果的“六保证”和进度、要求、内容、重难点、练习、考试的“六统一”。要加强过程监督,不仅检查备课计划、备课记录和教案,教研组、教务处、年级组学科负责同志还要蹲点联系备课组,亲自参加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活动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活动,不能仅靠年级组的行政管理,更要靠专业引领。年级组主要为集体备课活动提供保障、解决落实上的困难,教研组要加强对备课组集体备课的业务指导、评价和管理。学校要加强对备课组学科教学质量的捆绑式考核,增强合作意识,切实提高集体备课效果。
6、做好教研组工作的考核与评价
对教研组的考核评价从师德建设、常规管理、教学水平、教研成果、师资培训五个方面进行。
❸ 有个写作的要求,是 作为教师,你如何教学
我教学固我在
一是如何进一步加强学科教研。
先说教研组。近年来,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许多高中的教学都实行了年段管理,教研组工作受到了冲击。然而,几乎所有学校又都感到了在学科教研中整体优质资源的失落,尤其是进入新课程行将开设选修课的学校,对教研组功能的呼唤尤甚。年段管理下的教研组如何发挥学科教研的核心作用,已成为许多学校面临的一大难题。上学期,我集团高中部的语文、物理、历史和化学等学科,开展了青年教师教研活动,久违了的“师傅带徒弟”,“合作教研”等喜人景象多有表现。这种新形式,有利于从学科的角度发现、研讨、解决问题,与年段的综合教学管理,与学科备课组的微型教研活动,形成优势互补、多角度教学研究格局,是一个十分有益的尝试,受到学校的肯定和老师们的欢迎。这学期,我们要认真总结,并推而广之。
再说备课组。这几年里,各年级学科备课组,在年段副校长和教研组长的双重领导下,积极开展工作,功不可没。但仍有问题。在上学期的教研活动中,发现一些课“该讲的没讲,不该讲的却讲了许多”,这里固然有讲课老师的问题,指导者也难辞其咎,但备课组长更要认真检讨。面对青年教师较多,教学水平亟待提高的现状,我们要强调教学常规,要坚持集体备课制。在同年级的学科组内,要实行教学进度、内容(包括教学目标)、范例、实验手段和作业等内容的统一。备课组长是教学管理者,要切实负起带领全组成员共同前进的责任。国内一些名校的经验就是实行备课组的“捆绑政策”,如果哪个年段的学科教学出了问题,校长就唯备课组长是问。当然,青年教师也当自强,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继续学习磨练的路途还相当遥远,要虚心学习,勇于实践,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
再说个人。“以自己的实践为本”进行教研,是提高教学质量最基本的教研模式。无论老中青,“活到老学到老”,都要不断努力提高教研水平。教研成果要落实到实践中,写成论文发表,就是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就是对教育事业的贡献,学校将继续给予表彰和鼓励。
二是要以班级为核心实现学科优势互补。培养人才的教学行为要落实到个体的学生身上。我们常提到“木桶理论”。班主任得天独厚的职务使其更了解本班学生各科成绩的状况,因此,要坚持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各科综合教研。班主任要做好与科任老师的协调,努力为科任老师的课堂创设一个良好而舒心的教学环境;科任老师要尽职尽责,守住自己那片天地,对学生要“管教管导”,敢于批评违纪学生,并能及时与班主任沟通情况,默契配合做好相应工作。个别老师向班主任包庇隐瞒学生违纪的实情,坐失对学生及时教育的良机,是不懂教育规律的表现,希望提高认识,予以改正。
三是要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确定教学方法。新课标要求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不能截然分开,要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最近发现,有的中老年教师虽然对教材驾轻就熟,表达能力也很强,甚至在教学征程中还有过辉煌的历史,但是,现在却难于做到得心应手,左右逢源,而且,教学成绩竟出现“走麦城”的情况。这里的原因可能很复杂。但是,有一点不能忽视,那就是在网络技术日益普及的时代背景下,面对经历了初中课改历练的新生,再教着体现新理念的教学内容时,我们的教学思想方法与技术也要与时俱进了。我们说,什么样的课是好课?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评价标准就是学生,要看学生学得怎样,学了多少。就是说,一票否决项是教学效益,是学生的发展状况。因此,我们中老年老师也要学习学习再学习,不仅学业务,还要学会和学生交流,力争做到“心有灵犀一点通”。可是有些老师宁可喋喋不休,反复唠叨而不见效,也不肯放下架子,去做一点与学生的流畅沟通和教法上的改革,这是固步自封的表现。
四是要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不能只看作是一个口号,而是教学臻于完美境界的表现。学生自主学习了,教学质量自然能提高。学校要求每位老师都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帮助、鼓励学生确定理想目标,并为之锲而不舍、百折不挠、乐群向上、也许我不是第一,但我永远都是争第一的人,时时激励学生发扬亮剑精神,保持高昂的斗志。
五是要加强自身“师表”修养。“尊其师,信其道”。老师的形象影响教学效果。我们要注意在举手投足间体现文明礼貌,时刻不忘为人师表。我校不乏德高望重的名师,他们深受学生与家长的爱戴,口碑很好,是我们大家学习效法的楷模;但也有令人不敢恭维的为师者。学生反映说,个别老师收费办班,向不参加的同学施加压力,甚至用“泄露试题”的手段来伪饰其办班质量。这样的为师者,在课堂教学维持秩序时,往往表现得腰杆不硬,不为学生所尊重,教学质量也不高,尤其是所教学生一旦毕业就给予彻底揭露,社会影响不好,是为君子所不齿也。我认为,师生关系融洽就是生产力、战斗力,就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灵丹妙药。
❹ 如何做好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研组长
幼儿园的教研组长如何当,不要太纠结。 因为幼儿园的重要工作,不在于教学, 而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 一是服务,幼儿园如何为幼儿服务,是第一重要的。 二是安全,幼儿园的安全工作,是重中之重,是家长放心,学生安心的前提。 三是收费,按规定收费,不乱收费,是衡量幼儿园工作的重要指标。 ———————————— 至于教学,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国内外的意见差异很大,基本原则就是幼儿要以玩为主,以学会生活为主,以快乐为主。
❺ 我是一名教师,既是班主任、又是教研组长同时管理科学室,还有每周的16课时,2011年终绩效考核为20000元,
这个问题很复杂,如果你的绩效工资单纯是奖金形式的那么这个扣除率你和你的同事是一样的都是25%。如果这个绩效是每月从你工资扣除的,那么要看你的工资总额是多少了,按你的工资总额来对应所得税的税率。
2011年9月1日起调整后的7级超额累进税率: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元)
全月应纳税额不超过1500元 3%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1500元至4500元 10%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4500元至9000元 20%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9000元至35000元 2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 30%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 3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80000元 45%
2011年9月1日前现行个税9级超额累进税率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全月应纳税额不超过500元 5% 0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500元至2000元 10%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2000元至5000元 1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5000元至20000元 20%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 2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 30%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 3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 40%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100000元 45%
❻ 俗话说:一支红杏不是春备课组长发言稿
摘 要: 作者认为,有效课堂应该是充满智慧、有激情的,能够引导学生乐学、爱学,既能达到教学目标,又能让学生能力获得提高的课堂,“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应该成为教师教学的标尺。对于语文课堂的有效性,作者从课前预习、课中导学、课外延伸几个环节进行尝试,重于有效。
关键词: 语文课堂 有效性 课前预习 课中设计 课后延伸
新课改实施了好长时间,对于怎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我内心充满困惑,面对一双双天真的眼睛,总感觉自己的课堂教学是那样无助。从语文新课标的培训和学习中得知,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应该成为教师教学的目标。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能称为“有效的课堂”呢?我认为,有效课堂应该是充满智慧、有激情的,能够引导学生乐学、爱学,既能达到教学目标,又能让学生能力获得提高。为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注重课前预习
我们提倡课前预习,主要在于预习字音词形词义及读懂内容,但由于教师重视程度不够,疏于指导,导致学生敷衍了事,预习环节失去了意义。如果能为学生做好预习学案,指导预习,则对有效课堂教学大有好处。
我在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一文时,针对作者使用优美的语句叙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渊源和表达了自己人生向往这一主题时,特设了如下预习环节:1.大声读:读课文,读字音,读句子。2.认真找:找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名字。3.小组查:查一查音乐家的资料,维也纳的材料。4.自己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5.交纸条:有不懂的地方吗?写下来。
之所以做这样的预习设计,是想从学生的角度激发学生读文本的兴趣,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课前预习有效,课堂上自然有所收获。事实证明,在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语文课堂变得更活跃。
二、设计课中教学
首先是文本解读。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如果语文教师对一篇课文内容解读不清晰,主旨不明确,那么,语文教学就会犯以偏概全的错误,也就谈不上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了。
其次是内容的引导。在文本解读之后,结合课前提前下发的师生共用教学案,进行课堂教学,师生共同对知识进行探究,由个及类,由类及理。如在教学《孔子游春》一文时,学案设计了“我所认识的孔子”这一话题,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大教育家、长者、圣人……接着探寻游春内容,果然在文中突破了对孔子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次是注重师生互动。在强调“双主”这一体系的课堂模式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可是在一些语文课上,依然是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是课堂的主角。这样的模式无法谈及课堂教学有效性。在教学《赠汪伦》一诗时,有一个学生举手质疑:“老师,汪伦唱的是什么歌呀?”其实,我课前备课时并没有设想过这样的情形,但基于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我随即调整了上课思路,从友谊、朋友角度出发进行分析。没想到的是,一名学生竟哼起了《朋友》这首歌,于是我就和学生一起唱起了《朋友》。在这一堂课上,师生积极,学生互动,真正体会到了李白和汪伦的真挚情谊,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的。
三、关注课外延伸
1.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就是咬文嚼字。在教学《真情的回报》这篇课文时通过文本解读,了解到“九岁男孩认真地、诚实地送着每一份报纸,用真情对待每一个订户”。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朗读1到4节的文字,然后结合下面的两个提示,为学生描绘出“真情送报的”感人情景。
情景(一):骄阳似火,无情地炙烤大地。我骑着自行车……
情景(二):今天,我早早地到报社拿了报纸,突然,天空下起了雪……
我设这样的两个情境,目的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情形,训练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知道“只有经历生活的磨难,才能健康成长”的道理,从而进一步借语文的工具性达到有效的人文性教学目的。
2.课外拓展延伸。语文教学要从“大语文”角度出发,明确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语文教师要能把语文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真正有效的语文教学就应该延伸到生活中,从而实现语文的“大生活”化。
如教学《水》这篇文章后,我布置了一份调查:水有哪些用途?浪费水现象有哪些?家里一天的用水量是多少?能直接饮用的水有多少?家园四周还有多少干净的池塘、小溪……通过调查,学生发现,水作为资源不可或缺但污染严重,于是提出“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自己”的倡议活动。
总之,生活即语文,语文教师应该带领学生积极参与语文课堂活动,用文本中收获的启迪与智慧去观察生活,解决问题,我认为这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
“一枝红杏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只有小学语文教师置身于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情境中,才会激情洋溢、感悟生活、启迪灵魂。我们要努力践行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发挥出语文课堂的活力。
❼ 小学语文教研组长的发言
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教导处“小学语文“校本教研”研讨会发言稿
“小学语文“校本教研”研讨会发言稿
各位尊敬的专家、领导和老师们,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到实验小学参加我校语文“校本教研”的研讨活动,同时更感谢您能抽出时间来对我校的教研活动给予热情的关注和指导。今天参加活动的有 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来宾。感谢市小语会给了我校一次向诸位专家、老师学习请教的机会。今天的活动安排已在各位老师进门的时候发放给大家了。我们的活动准时开始。现在请授课老师和孩子们做准备。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
在汇报开始之前,请允许我先来介绍一下我校的校园网站,汇报时,您可以边听边查阅我校的教研信息。
2002年,随着新教学楼的竣工,我校的软硬件各个方面都逐步到位了。目前,我校学生用机、教室教学用机、教师办公用机共323台,并达到百兆到桌面。
本校校园网站已开办近3年之久,为校领导的行政命令发布、上下级思想交流、教师办公提供了一个稳定、高效的平台。大家现在看到的是我校校园网站的首页。通过导航栏,我们可以清晰的了解我校网站的构成:有学校概况、学校管理、教师天地、学生园地、党团生活、大队部、政策咨询、留言簿和资源库。同时,校园网站还为我校教师提供FTP,E——mail,VOD视频点播等服务。
今天,我们是将实验小学近几年在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点思考、探索和一些尝试以及困惑坦诚地置于各位老师的面前,希望能得到各位专家、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在这里,我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今天我们所展示的课改实验工作的想法和做法,其实很多学校都已在实施和研究,也总结了不少有益的经验。我们在这里不揣浅陋,就是想通过此次活动,给我校的语文老师搭建一个对话、展示、提升的平台,在各位富有经验的专家老师的指点帮助下,以这次活动进一步地促进我校语文教师将研究与教学实践融为一体,促进老师们的专业水平的提高,并促进我校向学习型、科研型、实践型、总结型的教研组织再迈进一步。
自2001年秋季课程改革开始在国家级实验区启动至今,已历经了四个年头。我校也同新课程一起走上了一条探索之路,老师们在这条充满艰辛,更充满希望的探索之路上洒下了辛勤的汗水,也迎来了收获的喜悦。在我校的语文课堂上,老师们试图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拓宽教学内容,丰富语文实践活动形式,力求体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但是,由于新课程理念要求下的新课堂问题多,困惑多,矛盾多,因此,以往教师孤军奋战的教学研究方式已不再符合新形势下的新课堂。在我们倡导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转变的同时,我校也在不断修正学校的教研方式,同许多学校一样,我们将我校的教研视角定位在群研上。群研在我校是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一个操作层面。2003年6月,我校进行了首次校本培训,当时,张平主任、李晨红老师等专家做了切合教学实际又具指导意义的理念的引领,令我校的老师受益匪浅。
其实,实验小学的群研工作历时已久了。这些年来,我校的语文教研在校领导的关注和天山区教研室、乌市教研中心、自治区教科所以及教育学院人文学院、自治区继续教育处等各级领导的专业指导下,本着扎扎实实搞教学的精神,特别重视加强教研组内的群体学习和教学研究课的交流。这几年,在前一任主任梁主任的具体指导下,学校一直坚持教研组隔周学习的制度(本学期改为一周一次的教研组群体学习)。在教导处的指导监督下,各组老师以“推荐与自选相结合,个体研读与群体研讨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理论学习,这样是着眼于培养每位教师做思考型、反思型的教师。同时,我校注重在教学理论引领下的教学研究课的实施,特别是自课程改革以来,我校有幸承担了自治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课题。在教研专题探索的驱动下,我校紧抓各教研组的组内研究课的课堂实践工作。为了让教师尽快地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实验最初的两年里,我校各教研组每位老师每学期上组内研究课达2——3节(每次上课前上报学校,通知各科老师听课)。同时,教导处非常重视教师课后自我反思能力的训练,写教学反思是我校的教研制度。其间,我校每学期坚持开展不同形式的校级教研活动(如校本培训,教师间的教学比武,家长开放日活动、青蓝工程等),充分发掘校内有潜力的教师,并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在理论引领下的较为夯实的课堂实践,使得我校教师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基本达到了全员参与、全员提高的教研目的。
在这样的积淀下,我校语文教研就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科研特色: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口,立足基层教研组,实抓群研工作,教研组工作求真、求实、求活,充分发挥学校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的作用,群策群力,博采众长,积极推行“集体备课、尝试走班、集体评课” 的群研制度,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开展教学研究,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下面,我就将我校的“集体备课、尝试走班和集体评课”的一些探索及思考向各位老师做一个汇报,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以及更好的建议。
一、 集体备课:
1、 提出:其一,新课程理念提倡合作,不仅是指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应是教师的教研方式。发挥团队精神,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互相取长补短,群策群力,增强了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使原来势单力薄的教师个体走出封闭的圈子,每个教师的个人优势被整合为集体的智慧,会时时迸发出令人惊喜的创新思维和教学设计;其二,以往的备课,每个老师要备一本书的内容,不但花费的时间长,而且每个单元、每课内容都备得不是很精致。费时低效,甚至有些老师为了应付检查,就索性 “抄教案”。因此,我校于两年前正式提出自己的集体备课方案。
2、 实施:
(1) 原则: “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田校长提出)
(2) 措施:其一,备课时间、地点、人员制度化:我校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固定时间在各办公室集体备课;其二,备课内容和主备人员制度化:教研组每人主备一至两个单元,就这个单元的内容进行细致、深入地备课。每周教研组活动时,按单元由负责主备的老师先讲解自己所备单元的整体思考和每课的重难点、教学设计以及教具准备等;其他老师边听边在语文书上做详细的记录,然后全组老师共同商议,制定出一份比较完善的教案,并把这一单元的教案,拷贝到每个班的电脑中;其三,个性修改制度化:每位老师根据个人教学风格及本班学情,对集体备课教案进行再创造,使之成为一份适合个人特色和本班教学的个性化的教案;其四,及时反馈制度化:在集中教研组集体智慧与使用本人个性化教学策略后,效果如何,要及时反思,做好后记,交流总结得失,形成习惯。(集体备课上网,个人备课、教学反思教导处会随时抽查并总结)
3、 收获:其一,让每位老师集中精力备好一至两个单元的课,提高了每位老师的备课质量;其二,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节省了时间,让每位老师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其三,集思广益,“以思维碰撞思维,以智慧点燃智慧”,充分发挥教研组“群研智慧”,做到了资源共享。
4、 思考:在我校推行由个人备课向个人与集体合作备课转变的同时,我校语文教研在思考由于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集体备课还应提倡由静态备课向动态备课转变;由于备课是终身随时的感悟,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文字,因此集体备课应由文字教案向文字与思维相结合的教案转变,对于富有研究精神与教学经验的老师 ,我们还在思考向“0教案”过渡的尝试。
二、 尝试走班:
1、 提出:其一,教师的需要。我校的语文教学基本是以一贯之——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尽管一直推行群体学习,组内教研,校本培训,但依据班级个体,不可避免的是部分老师仍会出现“闭门造车”的现象。因此,学校应努力为老师搭建一个自主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为老师的教育教学提升、班级管理自我反思、自身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其二,学生的需要。孩子的天性是追求新、活及变的。但是在目前相对封闭的教室里,学生要满足享受所有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至少是与本年级的所有老师交流的愿望都是很难达成的。那么,我校就力图为孩子们创建一个“欢迎本年级老师走进我们班”的机会,先满足孩子们小小的愿望,让他们在与本年级老师零距离接触的过程中,学会适应不同的老师,获取不同的信息,提高学习知识的兴趣。基于这两个需要,两年前,我校田征校长提出试行教师走班制。
2、 实施:其一,以课改龙头年级为试点,由“自主、合作、探究”课题组的老师们先行做走班实验;其二、由试点老师介绍走班经验及教训,然后推广先进经验,并建议各语文教研组实施全员走班制。(本学期建议每位语文老师设计一节精品课,在本年级走班,年级组老师听课评议。)
3、 收获:其一,学生的收获。每位老师具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每节课的训练侧重点也不同,每一节走班课都是经过精心准备、精心设计的,可以说一次走班课就是一次公开课。与不同的老师合作上一次走班课,从学生自身而言,提高了对不同老师的适应能力,感受到不同的教学风格,同时体会到不同老师上课所带来的新鲜感,满足了孩子求新求变的愿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二,授课教师的收获。不同的班,不同的特点,对老师的组织教学、教学机制是一次极好的训练和考验,提升了老师针对不同的学情调整教学策略的能力。作为走班的施教者,体会到了不同班级的学生思维、学习习惯、语文素养等方面的差异,有助于发现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忽视的问题,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在完成教学后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更全面、更深入地反思和修正;其三,听课老师的收获。作为同年级的听课者,以“旁观者”的身份更能发现自己在本班语文教学、班级管理方面的不足与欠缺。通过走班课,听课教师看到的不再是一个班,而是一个年级、一个整体,从学生、教师的方方面面做了一次很好地横向比较,发现的不再是个别的、特殊的现象,而是全面、普遍的现象。从而,对年级组的教研水平、团队共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4、 思考:目前我校的走班制是立足于教研组的。但针对学校要达到优质资源的共享与有效交流的教研目的,仅仅立足于本教研组的走班尝试还远远不够。因此,我们在思考:其一,年级大课走班尝试;其二,跨年级走班;其三,跨学校走班。走班制的逐步实施,就是为了促使老师从不同的教育对象、教育情境中汲取经验,并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养。
三、 集体评课:
1、 提出:授课、说课、听课、评课是学校反思性教研的常规工作,集体评课也是许多学校的日常教研工作。我校语文学科在推行集体评课的教研定位上,是与校本培训接轨的。一次集体评课,就是一次有意义的案例引领式的培训。以一个个鲜活的课堂教学范例为载体,通过对课例的点评和分析,共同提炼出老师们平日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再合作设计突破的方案并从教学实践中得到验证,从而提升教研质量。
2、 实施:其一、组织活动。我校每学期召开一至两次的校级教学研讨活动(教学竞赛—— 十几年来,基本上是每年一次;家长开放日——让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站到了家长的面前,请家长评价,与家长互动;青蓝工程汇报课——一年来,田校长全方位而长远的思考,精心的部署及教导处、师傅们扎实有效的指导、徒弟们虚心的学习;校级推优课——“众人搭台,一人唱戏,大家受益”),为老师们集体评课提供了平台;其二、形式多样。我校组织由下至上的集体评课,即先由各教研组或学段教研组交流评议,再以宣讲或“沙龙”及“培训”等形式组织全体语文老师集中评课,为老师们集体评课创设对话、民主、具有指导意义的研讨氛围;其三,明确分工。在集体评课的过程中,对于每位参与的老师均做到人人有分工,由学习层的教师做课堂实录的记录,由资深教师整理、宣讲评课稿或案例分析,由专家教师提炼有指导意义的教学问题和教学困惑,参与的所有老师 讨论交流。
3、 收获:其一,评出了方向。以教学为媒介、课例为载体的集体评课聚合了老师们的视野,提出并解决了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帮助老师找到了教学研究的方向;其二,评出了进步。有人说:“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是提高教学能力最有效的方式”。老师们在具有浓厚研究氛围的集体讨论中时常迸发出教学灵感,还有的从交流中受到启发,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加快了老师教研能力提升的速度;其三,评出了团结。每一次集体评课就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沟通、分享,会促使老师们用开放的心态彼此发现、彼此欣赏、彼此接纳,促进了教师间的团结。
4、 思考:目前我校的集体评课还停留在“示范教学——对话反思”的被动式阶段。为了促进我校语文教师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在思考既保持侧重讨论式的案例教研,又要引导老师们开辟包含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课前,先提炼教师真实的教学困惑或问题,带着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教学设计;课中,以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教学;课后,选取多方对话、自我反思的话题,力争引入视频案例的技术,从而引发教师思维碰撞,提升案例讨论的理论水平和教师理性思考的深度。
今天,我将实验小学语文老师们近几年在教学研究上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及思考做了简要介绍。之前,宁老师和李校长对我校开展这个研讨会给予了热情的指导。宁老师反复强调要办得有特色,让参与的老师们不虚此行。对于特色的定位,我想,我校这些年就是突出了“研”和“实”。在我校校领导所一贯要求的以研究为先导的扎扎实实的教学实践中,我校的老师们用笃学实践来构建一个和谐的学习型、科研型组织,求得专业发展,从而最终实现教育的终极目的:“为了每一名学生的发展!”
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教导处
2005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