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全套教案
非常好,实用,怀着迫切的心想要拜读。
语文老师该如何备课
备课,是老师的常规工作,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障,也是一个老师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应该是老师下大功夫的,各级教育部门为了落实常规管理,也加大了教案检查的力度,但是事与愿违,老师们大多沦为了各类优秀教案选的“抄手”,占用了老师们大部分的时间不说,根本没有实效性,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罢了,稍微认真一些的老师还需在上课前进行“二次备课”,备课的内容或装在心里,或批注在书上,甚至是随意地写在一些手稿上,这才是实质性的备课。而不太认真的老师,上课时就是把写好的教案放在一边,临场发挥,讲到哪里算哪里。终究来说,这种形式上的备课是高耗低效的,老师苦不堪言。还有一类是急于成长的年轻教师,下苦功夫拷贝各位名师的优秀教案,认为用名师的教案难道还上不好课吗?没有十成也有七分吧,所以备课成了“背”课,甚至上课照着教案念,导入不可以说不精彩,过渡不可以说不巧妙,重点不可以说不突出,但是听这样的课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因为老师只关注着自己的教案,心中只想着要怎样教,而没有深入地思考和理解过为什么要这样教,只学到皮毛没学到精髓,课堂上哪里能够以学定教?哪里能够抓住不断生成的精彩?哪里能够与学生真诚地沟通与对话?这样的课堂表面再热闹也是没有生命力的。
语文老师到底该怎么备课才能提高实效性,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和学生素质的提升?我认为老师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语文课怎么上,其根本指导方针全在新课程标准里面。所以认真地解读课标,领会课标的思想是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前提。就以阅读为例,课程标准对于第一学段(1——2年级)的要求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于第二学段(3——4年级)的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于第三学段(5——6年级)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三个看似差不多的目标,其实仔细比较,各有侧重。一二年级强调的是“学习”,所以老师在教学时可以多采用范读、领读甚至教读的方法使学生达到目标。三四年级强调“用”,此时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方法和朗读技巧,应该把读的时间充分地留给学生,教学时可多采用自由读,小组合作读、评价读等教学方法。五六年级强调“能”
,此时学生由简单的模仿读、会读上升到掌握了一种朗读的能力,此时我们在课堂上则可以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朗读,侧重于引导学生“你想怎么读?”“为什么要这样读?”总之,我们只有这样认真地研读了课标,才能让我们的心中亮起一盏明亮的航标灯。
二、钻研教材
钻研教材是备课中最重要的一环,我们拿到一篇教材,不是立即去找教参,而是首先把自己当成一个读者,大声地朗读,反复地朗读,读出语文味,读出自己对文本的感受和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指导课堂上学生的朗读,也只有这样,对于教材我们才有自己的认识和体会,而不是人云亦云,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其次是把自己当成作者,掌握这篇教材的“文意”(文章的主要内容)、“文脉”(文章的走向与线索)、“文旨”(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文言”(文章的语言)、“文法”(文章的表达方法)、“文体”(文章的体裁)。再次是把自己当成编者,认真学习教参,领会本学期、本单元、本课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这样才不会造成面面俱到而造成的教学的高耗低效。
三、了解学生
备课不仅要备知识,还要备学生。如果教师真正认识到学生是教学过程中学习活动的主人,那么,教师在备课时就必须自始至终地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必须考虑确定什么教学目标、创设什么问题情境、如何引导学生的思路、师生之间选取什么沟通方式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人。具体应了解学生哪些情况呢?
(1)备课时应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哪些内容已经学过,还有多少学生没有掌握好,是否在讲新课之前安排一个复习环节,重点帮助哪些学生复习。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家庭作业、课堂提问、阶段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
(2)备课时还应了解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哪些学习能力、习惯和方法需要进一步培养,哪些学习习惯和方法需要纠正。在教学过程中哪些学生接受能力强,哪些学生接受能力弱,如何区别对待,这也是备课时应考虑的情况。
(3)备课时还应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爱好、对任课教师的感情、班级风气等情况。怎样联系学生地思想实际发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怎样调动上 、中、下三类学习水平学生 的 学习积极主动性;怎样创造适当条件帮助学习上和纪律上的后进生树立自信心,等等,所有这些也是备课时应该考虑到的 。
只有对学生情况了解得比较清楚,备课时确定的教学目标才能恰当,既不过高,也不过低;教师所确定地教学重点和难点才能准确,才能符合学生地实际水平;教师所设计地教学步骤和方法才能比较好地调动不同水平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四、选择教法
教师应熟悉了解多种教学方法、多种上课的类型和各种教学模式,知道他们的功能,这样才能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根据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掌握知识的认知程序、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信息交流的活动形式,设计出一节课的教学步骤。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提到过这样一个事例:前苏联一位资深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上得太精彩了,大家听得着了迷,连记录也忘了做。课后,一位同行迷惑不解地问这位历史教师:“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这位历史教师回答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所以一个力争上进的老师,还应该有终身备课的意识,不断地读书、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积淀起丰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专业技能,让老师们的备课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