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07年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卷
哈尔滨市2007年初中升学考试语文试卷
考生须知:
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八区学校的考生,请按照《哈尔滨市2007年初中升学考试选择题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做选择题(1—4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否则无效。
十县(市)学校的考生,请把选择题(1—4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中各题表示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后相应的括号内。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1—5题各2分,6—7题各3分,第8题每空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妖娆(ro ) 倔强(ju) 五彩斑斓(ln )
B.妄弃(wnɡ) 媲美(p) 恪尽职守(k)
C.剽悍(piāo) 亢奋(knɡ) 玲珑剔透(t)
D.桑梓(xīn) 咫尺(zhǐ) 孜孜不倦(z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拔涉 锲而不舍 天衣无缝
B.栈桥 郑重其是 梦寐以求
C.诘责 抑扬顿挫 引颈受戳
D.馈赠 获益匪浅 重峦叠嶂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曾经出现过许多杰出人物。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还有给人类奉献宝贵的精神食粮的文学艺术家。
B.在第49届世乒赛上,中国乒乓球队来势汹汹,一举包揽了五项比赛的冠亚军。
C.美军在伊拉克虐待战俘的一幅幅骇人听闻的照片在网络上披露后,大家纷纷对美军的暴行予以谴责。
D.长期以来,日本一些右翼分子一直妄图抹杀日军侵华的种种罪行,这让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胸中都感到义愤填膺。
4.对四大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骨精是唐僧师徒西天取经途中所遇到的一个妖怪,她曾先后变成年轻女子、老妇人和老公公来哄骗唐僧师徒,但都未能逃过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西游记》)
B.劫取生辰纲之事败露后,晁盖等人投奔梁山,梁山大头领王伦不肯接纳,这让林冲十分气愤,他火并王伦,尊晁盖为山寨之主。(《水浒传》)
C.曹操是魏国的奠基者,他一生东征西讨,打了许多胜仗,但也有打败仗的时候,如官渡战袁绍、赤壁遇周瑜、华容逢关羽时,他都惨遭失败。(《三国演义》)
D.贾宝玉是贾母最宠爱的孙子,他和林黛玉青梅竹马,真心相爱。但在贾母等人的安排下,他最终却娶了薛宝钗为妻。(《红楼梦》)
5.下面一段文字中画线的①、②、③、④处,有两处存在语序不当的错误,请找出并改正。(只许调整语序,不得增减字数)
历史常给人以警示。假如当初商纣王能①广开言路,察纳忠言,何至于落得②众叛亲离,葬身火海的下场呢?假如当初蔡桓公听从扁鹊的劝告,又何至于③—命呜呼,病入膏肓呢?反过来说,假如当初秦孝公不采纳商鞅实行变法的建议,又何以能称雄于六国呢?假如当初唐太宗听不进魏征的逆耳忠言,又何来“贞观之治”呢?由此可见,④善纳人言者,昌;不善纳人言者,亡。
处(填序号) 调整为: 处(场6号) 调整为:
6.请给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能概括内容且语言简明的标题。(不超过12个字)
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开设的汉语课程在海外一些国家的大学、中学落户之后,又开始走进普通小学课堂。随着“汉语热”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升温,在欧洲,学习汉语的热潮也开始逐渐向中东欧国家扩展。5月16日,我国“汉办”在欧洲设立的第一家小学汉语课堂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六区基础学校举行开幕仪式,中国驻捷克大使霍玉珍和捷克教育部官员亲自到场剪彩。在开幕仪式上,霍玉珍大使说,希望将汉语课堂从布拉格六区推广到整个布拉格,进而推广到整个捷克。
标题:
7.随着手机在中小学生中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给“校园手机”立规矩的呼声也随之出现。不久前,某中学正式下达了手机“封杀令”,禁止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这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争论。中小学生是否可以将手机带入校园使用?请就这一问题谈谈你的观点及理由。
8.按课文原文填空。
(1)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2)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
(4) ,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5)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
(6)《钱塘湖春行》中通过对植物的描写,表现出早春蓬勃生机的诗句是 , 。
(7)《陋室铭》中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钩子是 , 。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回答9—12题。(9分)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过: 期年:
10.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1.邹忌得出“王之蔽甚矣”这一结论的依据是什么?(3分)
12.齐王纳谏之后取得了哪些成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2分)
(二)阅读《凡尔赛宫》,回答13—16题。(11分)
凡尔赛宫
①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座落于巴黎西南18里公里的凡尔赛镇,是举世闻名的游览胜地,每年参观人数仅次于巴黎市中心的埃菲尔铁塔。它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②凡尔赛宫建筑布局严密、协调。正宫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宫顶建筑摒弃了巴罗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
③凡尔赛宫内部陈设和装潢也富于艺术魅力。500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内部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17、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宫内还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有远涉重洋的中国古代瓷器。由皇家大画家、装潢家勒勃兰和大建筑师孟沙尔合作建造的镜廊是凡尔赛宫的一大胜景。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联结两个大厅。长廊的一面是17扇朝花园开的巨大的拱形窗门,另一面镶嵌着与拱形窗对称的17面镜子,这些镜子由400块镜片组成。镜廊拱形天花板上是勒勃兰的巨幅油画,挥洒淋漓,气势横溢,展现出一幅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漫步在镜廊内,碧澄的天空、静谧的园景映照在镜墙上,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
④凡尔赛宫正宫前面有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园内树木花草的栽植别具匠心,景色优美恬静,令人心旷神怡。站在正宫前极目远眺,一条人工河如玉带般伸向远方,河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两侧大树参天,郁郁葱葱,绿阴中女神雕塑亭亭玉玉。近处是两池碧波,沿池的铜雕塑丰姿多态,美不胜收。
13.文章从 、 、 三方面说明了凡尔赛宫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3分)
14.指出下面三句话所运用的说明方法。(3分)
(1)每年参观人数仅次于巴黎市中心的埃菲尔铁塔。( )
(2)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联结两个大厅。( )
(3)一条人工河如玉带般伸向远方。( )
15.第③段中加点的词语“其中”具体指什么?(2分)
16.漫步在凡尔赛宫的镜廊内,为什么会“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3分)
(三)阅读《被遗忘的稻草》,回答17—21题。(13分)
被遗忘的稻草
①那码得整整齐齐的一垛稻草被人遗忘了,堆在田埂上,像一只浇了冰后丢在堤岸上的桶。收完了谷,那堆在田里的捆捆稻草就被人们拖回家去,垫栏或者喂牛,灶里的湿柴燃不着时,也会抽一把塞进去,然后哄的一声蹿出火苗——但是这一垛稻草却被人们遗忘在田埂上了。或许是一板车拖不下了,那板车上的稻草已经装得像一座山。人们预备着过几日再来将这些稻草挑回去。
②但是那块田已耕好,油菜也栽上了,人们该忙的已经忙完,那一垛稻草却仍然堆在田埂上。
③在清寒的晨气中,秋天的阳光抹在田野,也抹在这一垛稻草上,于是那枯黄的稻草透出一层明黄,像已经熟透了的季节。耕牛从田埂上一路啃食而来,这一垛稻草就会兴奋地在微风中颤动她的枯草,似蜻蜓抖动金色的翅膀。然而那耕牛的嘴一路啃来,对着那颤栗的稻草望也不望,因为堤旁地上的黄草比她有汁浆。
④田里的油菜栽上了,又一天天地生长,枯瘦的油菜叶渐渐丰腴而肥硕,田里的草也长了出来。终于盼来人们到田里为油菜除草——说不定人们会发现这一垛被遗忘的稻草。人们歇息时,会从稻草堆上抽一把稻草垫在堤上,坐下来抽一根烟,或者吃着送到田里的午饭,这时才突然记起来似的说:“噢,还有一垛稻草!”稻草便会为人们记起她而高兴,垫在堤上的稻草会咔咔作响,让人们垫坐得更舒适一些。然而人们留下一些烟灰,撒下几粒米饭,散着一团稻草,走了就再也不见踪影。
⑤那一垛稻草已为人所遗忘。风吹,雨淋,金黄的稻草渐渐变得灰白。夜降的霜突然而至,那堆稻草仿佛一夜间白了须眉。
⑥无遮无拦的稻草,就在田埂上腐烂。高高的如盼望着什么的稻草堆也消磨下去。一场大雪,欲将大地履如平地。然而那一堆尚未被消磨尽的稻草,却将压了厚厚一层雪的田埂撑起一个曲线,如一颗不屈的心,欲破雪而出。
⑦冰雪消融,堤土长出了如针的新草。春天到了,田野还是一片淡青色,但在那堆着稻草的地方,腐草中已伸出了一朵油菜花,像一只金色的喇叭,高高地昂向天空,报晓这春天的到来。
17.文中的哪些具体内容可以说明稻草被人遗忘了?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3分)
18.第③段中加点的词语“颤栗”在文中是什么意思?(2分)
19.大雪之后,稻草“将压了厚厚一层雪的田埂撑起一个曲线”说明了什么?(2分)
20.文章第⑥段写道:“高高的如盼望着什么的稻草堆也消磨下去。”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稻草都在盼望些什么。(3分)
21.作者在文章结尾写“腐草中己种出了一朵油菜花”的目的是什么?(3分)
(四)阅读《低 头与昂首》,回答22—26题。(12分)
低头与昂首
①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在谈起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在他年轻的时候,一位老前辈请他到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中见面。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进门,“砰”的一声,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顿时肿了起来,疼得他哭笑不得。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了笑说:“很疼吧!可这是你今天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察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
②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当成一次悟道,他牢牢记住了老前辈的教导,把谦虚列为他一生的生活准则。
③要取得成功,首先就要学会低头。这恰如演奏一支高昂的曲子,起首往往是低调的。低头,既是正确认识自己,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什么时候都高昂着头,实际上是抬高自己,看低别人。你瞧不起别人,人家干嘛要瞧得起你呢?因此,你再优秀,再有名,也没有人愿意与你合作。
④当然,低头并不意味着把自己不当人。低头不应该是流水,越流越低。一支曲子,越唱越低,就会唱不下去。有人把低头理解为唯唯诺诺、忍让一切,理解为逆来顺受、低声下气,这是不正确的。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公司招聘员工,门外排着长长的队伍,应聘者一个接一个进去接受考试。每进去一个,主考官不由分说,凌空劈来一记耳光。主考官问:“这是什么滋味?”捂着脸出来的人都落选了,他们是低头的人。后来有个年轻人进去,主考官同样劈来一记耳光,说:“这是什么滋味?”年轻人定了定神,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力量,给主考官同样一记耳光,说:“就是这个滋味。”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年轻人被录用了。
⑤富兰克林以低头抵达成功,年轻人却以昂首被录用,这是不是矛盾的呢?
⑥不,其实为人处世真正的法则是把自己摆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在摆放自己处的位置时,我们应该是富兰克林;而在摆放我们自己心的位置时,我们必须是那个年轻人。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首做人。
22.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23.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
24.文中的年轻人回敬了主考官一记耳光反而被录用了,你认为原因是什么?(2分)
25.结合全文内容,说说应该怎样把握“低头”的尺度和“昂首”的尺度。(2分)
26.文中说低头不是“逆来顺受、低声下气”。但生活中也有人赞赏忍气吞声、甘受胯下之辱的韩信,称道曲意逢迎、讨好夫差的勾践,认为正是当初他们肯“低头”,才让韩信日后有机会成为三军统帅,让勾践最终有机会吞并吴国。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3分)
三、作文(50分)
27.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市区考生答)
(1)有些人总是沉湎于对过去的回忆,也有些人一直沉醉于对未来的憧憬。但事实上,对于任何人来说,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现场直播,没有预演,也没有重播。因此,把握现在,才是一种明智的理念,才是一种积极的态度,才是一种务实的行为。
请以“把握现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一名中学生总因为自己成绩低而苦恼。一天晚饭后,父亲与他一同走进一座高楼,并领着他沿着楼梯一步一步爬上楼顶。看着脚下迷人的夜景,父亲说:“学习和人生的道路上没有电梯,只有沿着台阶一步步登上顶点,才会见到最壮丽的风光。”这个孩子顿有所悟。后来,他通过不懈地努力,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上面材料中,父亲教育孩子的方式,父亲教诲孩子的话语,孩子取得进步的原因……是否给了你一些启示呢?
请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县(市)考生答:
(1)生活中,你或许经历过许多美好的瞬间:考试失利时,同学鼓励的眼神;生病卧床时,父母关切的举止;生活不如意时,老师娓娓道来的话语……
生活中,你或许看到过许多难忘的瞬间:“神六”升空的壮丽瞬间,刘翔跨跃的精彩瞬间,国旗升起的骄傲瞬间……
请以“生活的瞬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中鲁智深的扮演者臧金生,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而采取了紧急增肥的办法。在短短两个月里,他的体重增长了23公斤。有人告诉他,这种非正常增肥会折损寿命。可他并不后悔,他说:“一要对得起古人,老祖宗留下那么好的文化遗产;二要对得起‘上帝’,尊重观众得拿出实际行动;三要对得起艺术家的良心,这是咱自己的事业嘛。”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哈尔滨市2007年初中升学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1—5题各2分,6自7题各3分,第8题每空1分)
1.B 2.D 3.A 4.C 5.③病入膏肓,一命呜呼 ④ 不善纳人言者,亡;善纳人言者,昌。 6.示例一:汉语走进捷克小学课堂 示例二:捷克小学首开汉语课程7.(共3分)(3分)观点鲜明,理由恰当,表述清楚。(2分)观点鲜明,理由较恰当,表述一般。(1分)有认识,表述不够清楚。8.(每空1分,错字、添字、漏字则该空不得分。)
(1)悠然见南山 (2)大漠孤烟直 (3)一览众山小 (4)但愿人长久 (5)却话巴山夜雨时 (6)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7)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回答9—12题。(9分)
9.(2分)过错 满一年
10.(2分)能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11.(3分)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12.(2分)国内政治修明 在各诸侯国中地位提高
(二)阅读《凡尔赛宫》,回答13—16题。(11分)
13.(3分)建筑布局 内部陈设和装潢 园林艺术
14.(3分)(1)作比较 (2)列数字 (3)打比方
15.(2分)凡尔赛宫内陈放的珍贵艺术品
16.(3分)因为无论是透过拱形窗门,还是从与之相对的镜墙中,都可以看到花园中的美景。
(三)阅读《被遗忘的稻草),回答17—21题。(13分)
17.(3分)(1)人们预备将它挑回去,但忙完后,稻草仍堆在田埂上。(2)人们歇息时突然记起它,但走了就再也不见踪影。(3)任凭稻草由黄变白,腐烂消亡。
18.(2分)因兴奋而颤动
19.(2分)说明稻草不肯屈服于恶劣的环境,不甘心被遗忘。
20.(3分)盼望被发现,盼望被利用,盼望实现自身价值。
21.(3分)表明那垛稻草虽已腐烂,却滋养了新的生命,它以另一种方式实现了自身价值。
(四)阅读《低头与昂首》,回答22—26题。(12分)
22.(2分)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首做人。
23.(3分)比喻论证 生动形象地证明了要取得成功首先就要学会低头的道理。
24。(2分)他没有为了一时利益而放弃尊严和人格。
25.(2分)谦虚但不能放弃尊严 自尊但不能看低别人
26。(共3分)(3分)观点鲜明,理由恰当,表述清楚。
(2分)观点鲜明,理由较恰当,表述一般。
(1分)有认识,表述不够清楚。
三、作文(50分)
作文评分标准
类别 内容 语言 结构
—类卷(45—50分)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语言流畅
用词准确 结构严谨
层次清晰
二类卷(39—44分) 切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 语言通顺
用词较准确 结构完整
层次分明
三类卷(33—38分) 基本切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比较具体
感情比较真实 语言较通顺
有个别语病 结构较完整
层次较清楚
四类卷(25—32分) 不够切题
中心欠明确
内容不具体 语言大体通顺
语病较多 能分段
条理不甚清楚
五类卷(24分以下) 文不对题
不知所云 语句不通 结构混乱
层次不清
② 黑龙江省2007中考语文试题答案
哈尔滨市2007年初中升学考试语文试卷
考生须知:
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八区学校的考生,请按照《哈尔滨市2007年初中升学考试选择题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做选择题(1—4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否则无效。
十县(市)学校的考生,请把选择题(1—4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中各题表示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后相应的括号内。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1—5题各2分,6—7题各3分,第8题每空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妖娆(ro ) 倔强(ju) 五彩斑斓(ln )
B.妄弃(wnɡ) 媲美(p) 恪尽职守(k)
C.剽悍(piāo) 亢奋(knɡ) 玲珑剔透(t)
D.桑梓(xīn) 咫尺(zhǐ) 孜孜不倦(z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拔涉 锲而不舍 天衣无缝
B.栈桥 郑重其是 梦寐以求
C.诘责 抑扬顿挫 引颈受戳
D.馈赠 获益匪浅 重峦叠嶂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曾经出现过许多杰出人物。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还有给人类奉献宝贵的精神食粮的文学艺术家。
B.在第49届世乒赛上,中国乒乓球队来势汹汹,一举包揽了五项比赛的冠亚军。
C.美军在伊拉克虐待战俘的一幅幅骇人听闻的照片在网络上披露后,大家纷纷对美军的暴行予以谴责。
D.长期以来,日本一些右翼分子一直妄图抹杀日军侵华的种种罪行,这让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胸中都感到义愤填膺。
4.对四大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骨精是唐僧师徒西天取经途中所遇到的一个妖怪,她曾先后变成年轻女子、老妇人和老公公来哄骗唐僧师徒,但都未能逃过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西游记》)
B.劫取生辰纲之事败露后,晁盖等人投奔梁山,梁山大头领王伦不肯接纳,这让林冲十分气愤,他火并王伦,尊晁盖为山寨之主。(《水浒传》)
C.曹操是魏国的奠基者,他一生东征西讨,打了许多胜仗,但也有打败仗的时候,如官渡战袁绍、赤壁遇周瑜、华容逢关羽时,他都惨遭失败。(《三国演义》)
D.贾宝玉是贾母最宠爱的孙子,他和林黛玉青梅竹马,真心相爱。但在贾母等人的安排下,他最终却娶了薛宝钗为妻。(《红楼梦》)
5.下面一段文字中画线的①、②、③、④处,有两处存在语序不当的错误,请找出并改正。(只许调整语序,不得增减字数)
历史常给人以警示。假如当初商纣王能①广开言路,察纳忠言,何至于落得②众叛亲离,葬身火海的下场呢?假如当初蔡桓公听从扁鹊的劝告,又何至于③—命呜呼,病入膏肓呢?反过来说,假如当初秦孝公不采纳商鞅实行变法的建议,又何以能称雄于六国呢?假如当初唐太宗听不进魏征的逆耳忠言,又何来“贞观之治”呢?由此可见,④善纳人言者,昌;不善纳人言者,亡。
处(填序号) 调整为: 处(场6号) 调整为:
6.请给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能概括内容且语言简明的标题。(不超过12个字)
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开设的汉语课程在海外一些国家的大学、中学落户之后,又开始走进普通小学课堂。随着“汉语热”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升温,在欧洲,学习汉语的热潮也开始逐渐向中东欧国家扩展。5月16日,我国“汉办”在欧洲设立的第一家小学汉语课堂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六区基础学校举行开幕仪式,中国驻捷克大使霍玉珍和捷克教育部官员亲自到场剪彩。在开幕仪式上,霍玉珍大使说,希望将汉语课堂从布拉格六区推广到整个布拉格,进而推广到整个捷克。
标题:
7.随着手机在中小学生中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给“校园手机”立规矩的呼声也随之出现。不久前,某中学正式下达了手机“封杀令”,禁止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这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争论。中小学生是否可以将手机带入校园使用?请就这一问题谈谈你的观点及理由。
8.按课文原文填空。
(1)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2)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
(4) ,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5)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
(6)《钱塘湖春行》中通过对植物的描写,表现出早春蓬勃生机的诗句是 , 。
(7)《陋室铭》中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钩子是 , 。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回答9—12题。(9分)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过: 期年:
10.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1.邹忌得出“王之蔽甚矣”这一结论的依据是什么?(3分)
12.齐王纳谏之后取得了哪些成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2分)
(二)阅读《凡尔赛宫》,回答13—16题。(11分)
凡尔赛宫
①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座落于巴黎西南18里公里的凡尔赛镇,是举世闻名的游览胜地,每年参观人数仅次于巴黎市中心的埃菲尔铁塔。它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②凡尔赛宫建筑布局严密、协调。正宫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宫顶建筑摒弃了巴罗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
③凡尔赛宫内部陈设和装潢也富于艺术魅力。500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内部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17、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宫内还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有远涉重洋的中国古代瓷器。由皇家大画家、装潢家勒勃兰和大建筑师孟沙尔合作建造的镜廊是凡尔赛宫的一大胜景。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联结两个大厅。长廊的一面是17扇朝花园开的巨大的拱形窗门,另一面镶嵌着与拱形窗对称的17面镜子,这些镜子由400块镜片组成。镜廊拱形天花板上是勒勃兰的巨幅油画,挥洒淋漓,气势横溢,展现出一幅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漫步在镜廊内,碧澄的天空、静谧的园景映照在镜墙上,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
④凡尔赛宫正宫前面有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园内树木花草的栽植别具匠心,景色优美恬静,令人心旷神怡。站在正宫前极目远眺,一条人工河如玉带般伸向远方,河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两侧大树参天,郁郁葱葱,绿阴中女神雕塑亭亭玉玉。近处是两池碧波,沿池的铜雕塑丰姿多态,美不胜收。
13.文章从 、 、 三方面说明了凡尔赛宫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3分)
14.指出下面三句话所运用的说明方法。(3分)
(1)每年参观人数仅次于巴黎市中心的埃菲尔铁塔。( )
(2)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联结两个大厅。( )
(3)一条人工河如玉带般伸向远方。( )
15.第③段中加点的词语“其中”具体指什么?(2分)
16.漫步在凡尔赛宫的镜廊内,为什么会“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3分)
(三)阅读《被遗忘的稻草》,回答17—21题。(13分)
被遗忘的稻草
①那码得整整齐齐的一垛稻草被人遗忘了,堆在田埂上,像一只浇了冰后丢在堤岸上的桶。收完了谷,那堆在田里的捆捆稻草就被人们拖回家去,垫栏或者喂牛,灶里的湿柴燃不着时,也会抽一把塞进去,然后哄的一声蹿出火苗——但是这一垛稻草却被人们遗忘在田埂上了。或许是一板车拖不下了,那板车上的稻草已经装得像一座山。人们预备着过几日再来将这些稻草挑回去。
②但是那块田已耕好,油菜也栽上了,人们该忙的已经忙完,那一垛稻草却仍然堆在田埂上。
③在清寒的晨气中,秋天的阳光抹在田野,也抹在这一垛稻草上,于是那枯黄的稻草透出一层明黄,像已经熟透了的季节。耕牛从田埂上一路啃食而来,这一垛稻草就会兴奋地在微风中颤动她的枯草,似蜻蜓抖动金色的翅膀。然而那耕牛的嘴一路啃来,对着那颤栗的稻草望也不望,因为堤旁地上的黄草比她有汁浆。
④田里的油菜栽上了,又一天天地生长,枯瘦的油菜叶渐渐丰腴而肥硕,田里的草也长了出来。终于盼来人们到田里为油菜除草——说不定人们会发现这一垛被遗忘的稻草。人们歇息时,会从稻草堆上抽一把稻草垫在堤上,坐下来抽一根烟,或者吃着送到田里的午饭,这时才突然记起来似的说:“噢,还有一垛稻草!”稻草便会为人们记起她而高兴,垫在堤上的稻草会咔咔作响,让人们垫坐得更舒适一些。然而人们留下一些烟灰,撒下几粒米饭,散着一团稻草,走了就再也不见踪影。
⑤那一垛稻草已为人所遗忘。风吹,雨淋,金黄的稻草渐渐变得灰白。夜降的霜突然而至,那堆稻草仿佛一夜间白了须眉。
⑥无遮无拦的稻草,就在田埂上腐烂。高高的如盼望着什么的稻草堆也消磨下去。一场大雪,欲将大地履如平地。然而那一堆尚未被消磨尽的稻草,却将压了厚厚一层雪的田埂撑起一个曲线,如一颗不屈的心,欲破雪而出。
⑦冰雪消融,堤土长出了如针的新草。春天到了,田野还是一片淡青色,但在那堆着稻草的地方,腐草中已伸出了一朵油菜花,像一只金色的喇叭,高高地昂向天空,报晓这春天的到来。
17.文中的哪些具体内容可以说明稻草被人遗忘了?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3分)
18.第③段中加点的词语“颤栗”在文中是什么意思?(2分)
19.大雪之后,稻草“将压了厚厚一层雪的田埂撑起一个曲线”说明了什么?(2分)
20.文章第⑥段写道:“高高的如盼望着什么的稻草堆也消磨下去。”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稻草都在盼望些什么。(3分)
21.作者在文章结尾写“腐草中己种出了一朵油菜花”的目的是什么?(3分)
(四)阅读《低 头与昂首》,回答22—26题。(12分)
低头与昂首
①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在谈起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在他年轻的时候,一位老前辈请他到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中见面。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进门,“砰”的一声,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顿时肿了起来,疼得他哭笑不得。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了笑说:“很疼吧!可这是你今天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察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
②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当成一次悟道,他牢牢记住了老前辈的教导,把谦虚列为他一生的生活准则。
③要取得成功,首先就要学会低头。这恰如演奏一支高昂的曲子,起首往往是低调的。低头,既是正确认识自己,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什么时候都高昂着头,实际上是抬高自己,看低别人。你瞧不起别人,人家干嘛要瞧得起你呢?因此,你再优秀,再有名,也没有人愿意与你合作。
④当然,低头并不意味着把自己不当人。低头不应该是流水,越流越低。一支曲子,越唱越低,就会唱不下去。有人把低头理解为唯唯诺诺、忍让一切,理解为逆来顺受、低声下气,这是不正确的。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公司招聘员工,门外排着长长的队伍,应聘者一个接一个进去接受考试。每进去一个,主考官不由分说,凌空劈来一记耳光。主考官问:“这是什么滋味?”捂着脸出来的人都落选了,他们是低头的人。后来有个年轻人进去,主考官同样劈来一记耳光,说:“这是什么滋味?”年轻人定了定神,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力量,给主考官同样一记耳光,说:“就是这个滋味。”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年轻人被录用了。
⑤富兰克林以低头抵达成功,年轻人却以昂首被录用,这是不是矛盾的呢?
⑥不,其实为人处世真正的法则是把自己摆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在摆放自己处的位置时,我们应该是富兰克林;而在摆放我们自己心的位置时,我们必须是那个年轻人。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首做人。
22.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23.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
24.文中的年轻人回敬了主考官一记耳光反而被录用了,你认为原因是什么?(2分)
25.结合全文内容,说说应该怎样把握“低头”的尺度和“昂首”的尺度。(2分)
26.文中说低头不是“逆来顺受、低声下气”。但生活中也有人赞赏忍气吞声、甘受胯下之辱的韩信,称道曲意逢迎、讨好夫差的勾践,认为正是当初他们肯“低头”,才让韩信日后有机会成为三军统帅,让勾践最终有机会吞并吴国。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3分)
三、作文(50分)
27.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市区考生答)
(1)有些人总是沉湎于对过去的回忆,也有些人一直沉醉于对未来的憧憬。但事实上,对于任何人来说,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现场直播,没有预演,也没有重播。因此,把握现在,才是一种明智的理念,才是一种积极的态度,才是一种务实的行为。
请以“把握现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一名中学生总因为自己成绩低而苦恼。一天晚饭后,父亲与他一同走进一座高楼,并领着他沿着楼梯一步一步爬上楼顶。看着脚下迷人的夜景,父亲说:“学习和人生的道路上没有电梯,只有沿着台阶一步步登上顶点,才会见到最壮丽的风光。”这个孩子顿有所悟。后来,他通过不懈地努力,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上面材料中,父亲教育孩子的方式,父亲教诲孩子的话语,孩子取得进步的原因……是否给了你一些启示呢?
请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县(市)考生答:
(1)生活中,你或许经历过许多美好的瞬间:考试失利时,同学鼓励的眼神;生病卧床时,父母关切的举止;生活不如意时,老师娓娓道来的话语……
生活中,你或许看到过许多难忘的瞬间:“神六”升空的壮丽瞬间,刘翔跨跃的精彩瞬间,国旗升起的骄傲瞬间……
请以“生活的瞬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中鲁智深的扮演者臧金生,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而采取了紧急增肥的办法。在短短两个月里,他的体重增长了23公斤。有人告诉他,这种非正常增肥会折损寿命。可他并不后悔,他说:“一要对得起古人,老祖宗留下那么好的文化遗产;二要对得起‘上帝’,尊重观众得拿出实际行动;三要对得起艺术家的良心,这是咱自己的事业嘛。”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哈尔滨市2007年初中升学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1—5题各2分,6自7题各3分,第8题每空1分)
1.B 2.D 3.A 4.C 5.③病入膏肓,一命呜呼 ④ 不善纳人言者,亡;善纳人言者,昌。 6.示例一:汉语走进捷克小学课堂 示例二:捷克小学首开汉语课程7.(共3分)(3分)观点鲜明,理由恰当,表述清楚。(2分)观点鲜明,理由较恰当,表述一般。(1分)有认识,表述不够清楚。8.(每空1分,错字、添字、漏字则该空不得分。)
(1)悠然见南山 (2)大漠孤烟直 (3)一览众山小 (4)但愿人长久 (5)却话巴山夜雨时 (6)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7)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回答9—12题。(9分)
9.(2分)过错 满一年
10.(2分)能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11.(3分)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12.(2分)国内政治修明 在各诸侯国中地位提高
(二)阅读《凡尔赛宫》,回答13—16题。(11分)
13.(3分)建筑布局 内部陈设和装潢 园林艺术
14.(3分)(1)作比较 (2)列数字 (3)打比方
15.(2分)凡尔赛宫内陈放的珍贵艺术品
16.(3分)因为无论是透过拱形窗门,还是从与之相对的镜墙中,都可以看到花园中的美景。
(三)阅读《被遗忘的稻草),回答17—21题。(13分)
17.(3分)(1)人们预备将它挑回去,但忙完后,稻草仍堆在田埂上。(2)人们歇息时突然记起它,但走了就再也不见踪影。(3)任凭稻草由黄变白,腐烂消亡。
18.(2分)因兴奋而颤动
19.(2分)说明稻草不肯屈服于恶劣的环境,不甘心被遗忘。
20.(3分)盼望被发现,盼望被利用,盼望实现自身价值。
21.(3分)表明那垛稻草虽已腐烂,却滋养了新的生命,它以另一种方式实现了自身价值。
(四)阅读《低头与昂首》,回答22—26题。(12分)
22.(2分)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首做人。
23.(3分)比喻论证 生动形象地证明了要取得成功首先就要学会低头的道理。
24。(2分)他没有为了一时利益而放弃尊严和人格。
25.(2分)谦虚但不能放弃尊严 自尊但不能看低别人
26。(共3分)(3分)观点鲜明,理由恰当,表述清楚。
(2分)观点鲜明,理由较恰当,表述一般。
(1分)有认识,表述不够清楚。
三、作文(50分)
作文评分标准
类别 内容 语言 结构
—类卷(45—50分)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语言流畅
用词准确 结构严谨
层次清晰
二类卷(39—44分) 切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 语言通顺
用词较准确 结构完整
层次分明
三类卷(33—38分) 基本切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比较具体
感情比较真实 语言较通顺
有个别语病 结构较完整
层次较清楚
四类卷(25—32分) 不够切题
中心欠明确
内容不具体 语言大体通顺
语病较多 能分段
条理不甚清楚
五类卷(24分以下) 文不对题
不知所云 语句不通 结构混乱
层次不清
③ 2014哈尔滨市中考考试语文文言文15篇都是什么
2014哈尔滨市中考考试语文文言文15篇:
④ 求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大纲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也就是今年中考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A.龃龉(yǔ) 系鞋带(xi) 舐犊情深(shi) 曲意逢迎(qū)
B.倜傥(tǎng) 纤维素(xiān) 羽扇纶巾(guān ) 针砭时弊(biān)
C.感喟(kuì) 揭疮疤(chuāng) 按捺不住(nài) 大相径庭(jing)
D.霰弹 (xiàn ) 涮羊肉(shuàn) 以儆效尤(jǐng) 纵横捭阖必(bì)
答案:
B
解析过程:
A应为系鞋带(ji) C应为按捺不住(nà) D应为纵横捭阖(băi)
——————————
题目: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选项:
A.在评价某些历史人物时,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对他们盖棺论定,还应该特别注意研究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轨迹。
B.这把吉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本来说存一年,结果朋友一直没回来,这吉他到现在巳已经由我敝帚自珍了十年。
C.最美的是小镇的春天,草长莺飞,风声鹤唳,走进小镇就如同置身于世外桃源,来此旅游的人一定会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
D.这个剧院的大型话剧、歌剧等演出票价不菲,让许多有艺术爱好而又收入不高的普通人叹为观止,无法亲临现场享受艺术大餐。
答案:
A
解析过程:
A项,“盖棺论定”的意为“盖上棺材盖,才能下结论。一般指人死后对其一生作出评价”。此句中是对“历史人物”作出评价,正确。B项,“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句中是保管别人的“吉他”,用错对象。C项,“风声鹤唳”是指风的响声、鹤的叫声,都怀疑是追兵来了。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此句中误将“风声鹤唳”当做一种风景理解,错误。D项,“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对票价说“叹为观止”,显然不当,应用“望而却步”。
——————————
题目: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选项:
A.有的人看够了城市的繁华,喜欢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游玩,但这是有风险的,近年来已经发生了多次背包客被困野山的案情。
B.他家离铁路不远,小时候常常去看火车玩儿,火车每当鸣着汽笛从他身边飞驰而过时,他就很兴奋,觉得自己也被赋予了一种力量。
C.新“旅游法”的颁布实施,让很多旅行社必须面对新规定带来的各种新问题,不少旅行社正从过去拼价格向未来拼服务转型的阵痛。
D.哈大高铁施行新的运行计划后,哈尔滨至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分列车也将进一步压缩运行时间,为广大旅客快捷出行提供更多选择。
答案:
D
解析过程:
A项,“多次”放到“发生”前;“发生”与“案情”不搭配。B项,语序不当,应该是“每当火车鸣着汽笛”。C项,缺少谓语动词,应该在“从过去”前面添加“经历”以和后文的“阵痛”搭配。
——————————
题目:
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极其便捷的阅读方式,那就是网络阅读。网络阅读远远超越了传统的阅读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因此,阅读的趣味性大大提高,吸引力更强,影响力更大。
①能够对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信息形态进行有机的合成
②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沟通交流的需求
③与传统阅读相比,信息更加全面,视野更加开阔,也更直观、更逼真
④提供读、看、听三方面的内容
⑤它改变了单一的文字或静态的图像的表现形式
⑥还具有共享性、开放性和互动性
选项:
A.③②⑤④①⑥
B.③⑥⑤①②④
C.⑤①④③⑥②
D.⑤④③②①⑥
答案:
C
解析过程:
答案中提示③或⑤开头,③与文中已给的句子在“与传统阅读”相比的内容上重复,所以③做开头不合适,所以去掉答案A和B;从⑤①和⑤④的密切程度上比较,显然,①是对⑤的解说,所以⑤后紧跟的是①,就此答案就出来了。
——————————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建筑是石头的史书。”然而此话只适用于欧洲,对于中国并不贴切。中国传统建筑以土、木为主要材料,很少使用石材,由于木材在耐久性方面远逊于石材,以至于中西两大文明的建筑给后人留下了全然不同的印象。19世纪以来,不少西方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建筑只不过存在于书面文献上,甚至干脆说中国古建筑的实物等于零。这种片面的看法曾得到很多本土学者的呼应,并汇成一股妄自菲薄的浊流。时至今日,中国石结构建筑的低调表现,仍令很多学者感到困惑:为什么直到明清,在技术条件完备,同时也不无需求的情况下,石材在中国始终未能登堂入室?古建筑专家梁思成曾经给出一个推论:“中国结构既以木材为主,宫室之寿命固乃限于木质结构之未能耐久,但更深究其故,实缘于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之观念。”然而为什么中国人“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依然是个问题。
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中国古代并不缺乏石材,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到处都蕴藏着适合建筑的优良石材。其次,古人的石材加工技术并不落后,先进的玉石文化,以及秦始皇陵西北大规模的石材加工场遗址就是明证。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在中国古代,适用的木材并非随处都容易取得。秦朝修建阿房宫,许多木材就是从千里之外的四川运到陕西的。在古代的交通条件下,建筑材料的长途运输是很不经济的;只有当使用木材的意义超越物质层面,进而成为一种执着的文化选择乃至建筑观念中的要素时,人们才会如此不惜人力物力地寻找木材来盖房子。
这种选择与华夏民族古老的价值观息息相关。与西方不同,中国自古以来宗教观念淡薄,从未出现过神权凌驾一切的时代,因此我们的祖先有关建筑的基本思考,是从“人本”出发的。建筑既然服务于人,其理性和适度的使用就十分重要。从材料性质上看,木材显然比石材更便于加工,用木材建造房屋效率更高,耗材更少。《礼记•檀弓上》说:“昔者夫子居于宋,见桓司马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 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可见对于务实的中国人来说,费力气建造石头建筑是奢侈的表现,是无法被崇尚节俭的主流价值观所接受的。
中国传统哲学从未认真看待过“永恒”这一命题,儒、释、道三家学说大体上都认为“万物无常”。人是建筑服务的主要对象,人一直处在不断的繁衍和传播之中,不同时代的人对于建筑物也会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建筑应该新陈代谢,没有必要永久保存,经久不变。而陵墓建筑在功能上则有耐久的要求,在意象上更与永恒相关,因此这里便成了石材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此外在耐久性要求较高的建筑部件,如铺地石、台基、柱础中也曾大量使用石材。木是土的产物,土木具有易取、可塑、可循环等优点,由此可知中国传统建筑在材料选择上的理性。
(摘编自方拥《中国传统建筑十五讲》)
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认为,保留至今的古代建筑物就好像是由石头堆积出来的历史书。不过这一看法只适用于欧洲,不适用于中国古建筑。
B.木材的耐久性远逊于石材,因而以土和木为主要材料的中国古建筑留存至今的并不多,以致某些西方学者以为现在根本没有这种建筑的实物。
C.中国古代的石建筑并不像欧洲那样发达,一直到明清时代,在技术条件完备且有需求的情况下,石建筑在中国依然很少出现。
D.中国古代的建筑为什么总以土木为主?古建筑专家梁思成的意见是:这是因为古代中国人并没有留心建筑物的长期保存问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代中国既有石料的来源,也有石材加工的技术,但石材却并不常用在人所居住的房屋上,而常用于死者的陵墓,或耐久性要求较高的建筑部件上。
B.秦王朝修建阿房宫时,不惜耗费巨大,许多木材从千里之外的四川运到陕西,而所用的石材则取自秦始皇陵西北大规模的加工场。
C.据《礼记•檀弓上》记载,桓司马为自己做一个石制的棺材,加工了三年仍未完成。桓司马的这种行为遭到了孔子的批评。
D.中国古代的建筑一般不去考虑过于长远的未来,只是为了能更好地满足当时人的需要。正是这种观念,使得土木材料在当时的建筑中大行其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古代西方,许多建筑物与神权有关,需要与神一样永恒,由于不耐久的木材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坚固而不易腐蚀的石材就得到了西方人的青睐。
B.建造以石材为主要材料的建筑,古代中国人不是做不到,而是故意有所不为。这与华夏民族崇尚节俭的主流价值观有关。
C.因深受儒、释、道三家“万物无常”认识的影响,中国古建筑以木材为主,因此不要说先秦时期,即使秦汉以降的传统建筑现在也已经所剩无几。
D.中国的古代建筑采用土木为主要材料,效率更高,耗材更少,而且可以减轻人类对于地球的索取,在这一点上它是胜过西方石建筑的。
答案:
1.D
2.B
3.C
解析过程:
1.对梁思成的话的理解错误。文中第一段最后梁思成说“实缘于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之观念。”。
是不执着于对物的长久保存的意思。
2.B项,秦始皇陵西北大规模的加工工场是为证明古人的石材加工技术不落后,但是原文没有说修建阿房宫的石材来自于此处。
3.C项,“传统建筑现在也已经所剩无几”的说法错误。原文第一段作者就指出“中国古建筑的实物等于零”的说法是片面的。最后一段也说中国的“陵墓建筑……便成了石材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
——————————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永淳初,解褐婺州参军事。徙资州司兵,观察使房昶才之,表于朝,迁杨州法曹。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入为相王府属,时姚崇兼府长史,尝曰:“韦子识远文详,吾恨晚得之。”六迁司农少卿。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睿宗立,徙太府,兼通事舍人。景云初,作金仙等观,凑谏,以为:“方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者。”不听。凑执争,以“万物生育,草木昆蛟伤伐甚多,非仁圣本意”。帝诏外详议。中书令崔缇、侍中岑羲曰:“公敢是耶? ”凑曰:“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朝廷为减费万计。出为陕、汝、岐三州刺史。开元初,欲建碑靖陵,凑以古园陵不立碑,又方旱不可兴工,谏而止。迁将作大匠。诏复孝敬皇帝庙号义宗,凑谏曰:“传云:‘必也正名。’礼:祖有功,宗有德,其庙百世不毁。历代称宗者,皆方制海内,德泽可尊,列于昭穆,是谓不毁。孝敬皇帝未尝南面,且别立寝庙,无称宗之义。”遂罢。迁右卫大将军,玄宗谓曰:“故事,诸卫大将军与尚书更为之,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寻徙河南尹,封彭城郡公。会洛阳主簿王钧以赇抵死,诏曰:“两台御史、河南尹纵吏侵渔,《春秋》重责帅,其出凑曹州刺史,侍御史张洽通州司马。”久之,迁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备修举,诏赐时服劳勉之。及病,遣上医临治。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新唐书•韦凑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 数:屡次
B.交通贵戚,吏莫敢绳 绳:制裁
C.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伏:认罪
D.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 忤:触犯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
C.“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D.《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韦凑富有胆识,深受长官好评。任扬州法曹时,孟神爽触犯法令,勾结权要,韦凑果断处置,依法杖杀;入为相王府属吏,上司遗憾与他相见太晚。
B.韦凑参议朝政,敢于据理力争。景云初年,朝廷议建金仙观,他认为农事季节,建观必使农民抛弃耕作;皇上不听从,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
C.韦凑学识渊博,善于以古证今。开元初年,朝廷议在靖陵建碑,他上奏说明古代园陵不立碑;议论孝敬皇帝庙号时,他又引经据典说不可称“宗”。
D.韦凑因受株连,遭到皇上责罚。在河南尹任上,部属罗阳主簿王均犯事,皇上认为韦凑放纵属吏侵吞牟利,理应负责,于是将韦凑降职为曹州刺史。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
(2)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
答案:
1.C
2.B
3.B
4.(1)吃着丰厚的俸禄,连死都不敢顾惜,更何况圣明时代肯定不会死人呢?
(2)近期职权较轻,所以任用你以加重这一官位,还是不要推辞吧!
解析过程:
1.从前文惩治旁人不敢触及的孟神爽一事可看出人们对他的称道赞扬。“远近称伏”中的“伏”应该是“佩服”的意思。
2.B项,解说有误,根据上文孝敬皇帝不曾继位可知,“南面”应该是皇帝继位的意思。
3.B项,“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说法有误。文中的意思是皇帝不接受他的谏言,把事情交给大臣讨论。
4.要忠于原文,不增不减。特别是古代汉语中的特殊用法的词语,要准确翻译。此句中的重点考查的字是:顾、重、其、辞。
——————————
题目: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1)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2)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答案:
(1)答: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
(2)“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颜色显现了出来。“随”字形象的表现了山道峰回路转,人在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令人有曲径通幽的遐想。
解析过程:
第⑴题抓住所描写的景物,并分析其特点,自然就得出了环境特色。
第⑵题考查对诗歌中的炼字的赏析。首先理解本字的意思,其次理解字在此句中表达的特殊意义,最后再结合全诗,理解它所传达出的情感。具体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
题目: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第一小题计分)
(1)《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中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既是描写实景实感,也可形容由困窘步入佳境的一种境界。
(2)韩愈在《师说》中说:从师与年纪无关,比自己年纪大的人,闻道在自己之先,要以之为师,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零丁洋》一诗中,表现文天祥民族气节以及舍生取义生死观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解析过程:
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注意汉字的正确书写:蟹、螯、躁、重、汗。
——————————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听雨
叶延滨
写下这个题目,便不自觉地在心里吟诵起那些熟悉的诗篇,而且大多是古人的句子。雨,大概是古典的。而且常常当人们进入一种诗化的境况,才会从喧嚣的市井声浪里逃出来,逃出来的耳朵才能听雨。听雨有三个条件:第一是心静而神动,心静者不为市井或朝野的得失荣辱而悲喜,心平如水,不起波澜;神动者,是心神与自然呼应,天地万象,胸中百感,互交互合。第二是独处一室,或书房与书为侣,或山中小亭坐对群峰。第三是有雨。说到这里,话题的主角就出来了,听雨者,与雨为友,其喜怒哀乐,无不是因雨而起。
我赶走那些如雨脚一般敲击我心窗的诗句,它们虽美,但吟哦的是他人心曲。雨声已经伴千载百代的人,抒发自己的情怀。像永不退场的乐师,耐心地为一个又一个的登台者伴奏,他只是在人们不觉察之中,调动自己的琴弦。“疏雨漏梧桐,春水洗杏花,剑门斜雨 ,古城涤尘轻。……”这些都是人们久唱而常新的曲子,它们让我们只能相信,雨声是个能为每一个人伴奏的好乐师。
这是六月,久旱无雨的京城,下起第一场透雨雷声沉沉地滚过,把都市里嘈杂的市声驱走,然后是闪电,是风。好风啊,让窗外一排高高的杨树,起舞俯仰地欢迎,满世界都是叶子的笑声!然后急急敲下一排雨脚,如碎玉,如奔马,如瀑布狂泻——
……
我躺在床上,听雨声从窗外跳进屋里来,又沿着白石灰抹的老墙往上爬,爬出一道道渍印。这是我最早的记忆,好像是我们搬进那座南方老城一条叫斌升巷的窄街。那是一个旧公馆,房子是木结构为主的,木框里砌上砖抹上白灰。我们的房子背墙临街,墙的上部有两只小窗,用来通气透光的。小窗很高,又从不开,布一张挂满灰尘的蛛网,让人想到许多故事。故事是雨声送进来的,这是我对这个世界最早的印象:雨夜里两只高墙上的窗,窗上挂着一张蛛网,网不住的雨声和更声漏湿了童年。(前两年我调出这个城市,妻子说我不喜欢这个让雨水锈满青苔的老城。)
……
我有一段让大雨泡着的记忆,那是1966年秋。那年本是我参加高考升大学的日子,“文化大革命”一声炮响,升学成了泡影,父母又先后被“革命群众”揪了出来,我被派到川滇边界山区农村“搞社教”。正是屋漏偏遇连阴雨的时候,在山区待的几个月,也没有见到几回晴朗的天。心里下着雨,外面也是雨,风声雨声,让人心怵。山区搞运动,免不了天天晚上的会。山里人住得分散,一家守一个山头,我这个小工作队员,每天就戴一顶大斗笠,提一盏马灯,风中雨中满山地转悠。田坎又窄又滑,一下雨就变成了鳝鱼背,真不知一天摔多少跤。啊,这也许是我命运的象征:漫天风雨,长夜窄路,一盏孤灯,一张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洗了百遍的脸。(到现在说到 “文化大革命”,我的耳边就响起一片暴雨在一只斗笠上踢踏的声浪。)
……
我对雨声的记忆不全是灰色的,有苦味的记忆,也有温馨的时候。那是在陕北,夏天终日在秃山峁劳作的我们,就像在火炉上烘着的红薯,每天都盼望着天上有块能下雨的云。高原的雨少,下一次就真叫恩赐。下雨可以不出工,可以凉凉地躺在炕上,听雨声让高原有了笑语,听苞谷拔节的脆响,让自己干涸的心,也有一个绿草般的梦。(庄稼人听雨能听出的快乐,这种快乐进城后就少了,至少不是那带着土味和草味的快乐了。)
听雨,是听时间的脚步声,只是各人有各人的雨声,这是我刚刚想明白的。
(有删改)
1.文章为什么在开头一段就说“雨,大概是古典的”?请谈谈你的理解。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雨声是个能为每一个人伴奏的好乐师。
(2)在山区待的几个月,也没有见到几回晴朗的天。
3.文中三个段落末尾的内容为什么用括号作了标示? 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4.“雨”给作者留下了哪些难忘的记忆? “听雨”让他明白了什么道理?请根据全文进行分析。
答案:
1.①从文章结构上说,呼应题目,引出话题;②从文章主题上来说,暗示现代人已经难得有听雨的闲情逸致了。
2.(1)①就像乐师是演唱的伴奏者一样,雨声也是人们抒发情怀的伴奏者;②人们喜爱雨声,因为雨声能很好地寄托不同的感受与情怀。
(2)①正是连阴雨的时候,山区自然没有几天晴朗的日子;②由于个人与家庭的不幸遭遇,心里下着雨,自然也就感觉不到晴朗的天气了。
3.①将过去的回忆与当下的情思区别开来;②直述其情其事,省去文字过渡;③扩充文章的思想内涵。
4.第一问:①南方老城的雨,给他留下了古旧、神秘的童年记忆;②川滇边界山区的雨,给他留下了特殊年代苦味的记忆;③陕北高原的雨,给他留下了农村生活绿草般温馨的记忆。
第二问:听雨就是听一个人的心声,听一个时代发展变化的脚步声。
解析过程:
1.开头句子的作用大多都有引出文章内容的作用,除了这一在结构上的作用外,还要回答在内容上的表达作用。
2.理解句子的含义的题目,首先应该找到此句话在文章中的位置,从上文或下文中寻找答案。其次,要分析句中是否运用了特殊的表达方法,进而分析句子运用了表达方法后的表达效果。
第⑴题用了比喻句的手法。第⑵题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3.这个括号的作用显然不仅仅是一个标点的问题。它考查的是这句活的表达作用,应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回答。
4.显然,这一问题考查的是就整个文章的理解。所以,应该大致划分出文章的层次,概括每一个层次的内容就可以,要逐层的概括,就可以不遗漏答题点。
——————————
题目:
下面是某影城招聘值班经理启事中的六项内容,请按性质的不同将它们分为两类,并为每类命名。
①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及团队合作精神。
②有较强的沟通、协调和组织能力,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③负责本部门运营区域设备设施的维护与利用。
④分析影城每月的运营状况。
⑤热爱影城工作,有影城管理的相关知识。
⑥协助运营经理管理影院曰常工作。
答案:
第一类:③④⑥ 命名:岗位职责 第二类:①②⑤ 命名:任职要求
解析过程:
概括要明确、简洁,言简意赅。
——————————
题目:
下面这段文字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文段语言得体,逻辑严密。
他领导的机器人创新团队获得一等奖的事情传来,我顷刻止不住流下了眼泪。在完成这个项目的过程中,他们遇到过许多技术难关, 就在前天还出现了突发情况,预想当天要完成的综合性运行检验无法进行。但整个团队通宵尘战,用力攻坚,终于解决了问题。我为他 们的成功而骄傲,更为他们面对难点的坚韧不拔的精神而感动。
答案:
示例:①“事情”改为“喜讯”;②“顷刻”改为“顿时”;③“预想”改为“原本”;④“用力”改为“努力”;⑤“难点”改为“困难”。
解析过程:
考查语言的得体、准确。
——————————
题目:
根据下面图表提供的信息,将2008年至2012年五年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的特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答案:
示例:图表显示,2008年至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均逐年增加,而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增幅大于农村居民,二者的差距在逐年加大。
解析过程:
这类题目要注意题中的所有图示及文字信息,明确图示所表示的数据的变化。在此基础上细致分析数据的变化。在答题时一般先有一个全面的总体表述,然后再写出分析比较后的具体的特点或变化趋势。
——————————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农民工老王突发胃穿孔,被送进医院。为救治这名贫困患者,医院开通“绿色通道”给他做了手术,又进行了十天治疗。虽然老板主动送来5000元,老王仍欠下4000多元医药费,而医院默许他出了院。老王刚一康复就回到了工地:“哪怕打工还钱再难,我也得努力。是医院和老板救了我。”可欠款还是像石头一样压在他心上,最终,老王鼓足勇气找到医院,说出了想在医院打工抵债的心思。院方深受感动,聘他为陪检员。老王也特别敬业,作为曾经的患者,他格外懂得怎样帮助病人。
答案:
略
解析过程:
分析作文材料时,一定要把其中涉及到的主体归类,再一类一类的分别分析探讨。在这个材料中,文中提到的有三个主体:老板、医院、老王。而老板与医院应该同属于助人为乐、献出自己的爱心的一方,老王则属于接受爱心,知恩图报的一方。明确这一点后,考生就可以从这两个方面选择其中一个自己有话说的角度,确定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