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语文教师为什么越教越不会教了
对此,有一种观点认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由以往的“教书匠”向“学者型”教师转变。“教书匠”依靠的是教学经验,经验越丰富,教学便自然会更顺手。“学者型”教师依据的是教学智慧,教学智慧与教学经验并不成正比,所以可能会导致越教越不会教的情况。从表面看来,这种看法是极具解释力的。但是若置于现实之中,便很容易看出其中思维上的破绽。试问,当前的语文教师有多少可归属于“教书匠”?又有多少可归属于“学者型”?从我们所遭遇的情况来看,我们所面临的现实,恐怕是大多数教师距离“学者型”还很远。既然如此,以上的解释显然是形而上学的,缺少现实针对性。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我们目前面临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思想与以往反差很大,老师们恐怕一时适应不过来,所以会导致语文老师越教越不知道怎么教的情况。这种观点所隐藏的潜台词,似乎是如果某一天教师习惯了新课程改革,这种做法就会从源头上得到解决。当前的一些公开课和相关杂志上展示的一些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等,看起来的确贯彻了新课改的精神,这些教师也确实理解了新课程的理念和思想。但是,频频出现的一些短短几分钟的探究学习,不管何种文体也不管什么课都一味地套用“三维目标”的做法能算是教师学会怎么教了吗?或许还有人会提出疑问,这恐怕还是我们的教师的素质不过关。那么试问,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师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对于这些人为规定的素质而言,是否存在一个合理的边界? 如此看来,语文老师为什么越教越不会教了这一问题,绝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仔细地进行反思。 反思之一:如何定位语文学科的价值取向 语文教师为什么会越教越不知道怎样教?这首先是一个涉及语文学科的价值取向问题,而这往往又是以“语文是什么”为前提之一。目前流行的观点是:语文是文化。文化的复杂性是无需多言的,它的外延极广,语文都已经是文化了,语文的范围哪有不大之理?在这种语文观指导之下,语文学科肩负着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思维,提高品德修养,进行人生观、审美观和价值观教育等种种目标。难怪有人会发出感叹:语文学科教育像是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那么,应如何看待当前语文学科诸多的价值取向呢? 第一,正确处理语文学科多元价值取向中“多”与“一”的问题。美国课程论专家泰勒曾说过,制订课程目标主要有三个来源和依据——对学生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学科专家的建议。尽管人们对这三个来源和依据可能还存在种种争论,但争议主要集中在如何看待这三个因素,而不是这三个因素本身。这启发我们,制订语文学科的价值取向同样应围绕学生、社会、语文学科来进行。这同样也就意味着,语文学科存在多元价值取向的可能。与此同时,坚持语文学科价值取向多元化应始终行走在语文之路上,不要脱离汉语言文字空谈人文素养的发展。在对待语文学科价值取向中语言素养与人文素养关系的问题上,应该从克服实体性思维的弊端而走向关系思维。这也正如一些研究者所说的,人文原在语言中。 第二,正视语文学科价值取向的差异性。语文学科价值取向的差异性表现之一,在于语文学科价值取向的层级性。语文学科价值取向是一个统称,它从抽象到具体其实包括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某一阶段的语文教学目标、某一学年的教学目标、某一册语文教材的教学目标(一般说来,也等于某一学期的教学目标)、某一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某一课文或某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不同层级的价值取向是存在明显差异的。它实质体现了语文学科价值取向在历时态意义上的两个不同维度:终极价值取向和近期价值取向。当前的语文学科在语文学科价值取向上存在着许多层级僭越的现象,如目前对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许多课文、课时的教学设计都机械地套用。 语文学科价值取向的差异性表现之二,在于语文学科价值取向在共时态意义上的差别。如不同课文在语文学科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所产生的价值取向上的差异、不同学习个体的差异、知识与能力类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类之间的差异等,都是在制订语文学科价值取向时必须要考虑的。 忽视语文学科价值取向的诸多现实差异性,而盲目求全责备,必然会带来教育目标繁多而难以顾及教学效果的弊端。 反思之二:如何正视语文学科教育的人为理想与现实 人们对于教育的期望值似乎总是居高不下。解放前曾出现过教育救国论,时下又盛行一种教育超前发展的声音。这两种观点因时代差异、具体所指自然不能同日而语,但是教育的超前发展,或者说教育的超越性,是居于何种层面而言说的?它的具体所指是什么?这需要仔细考量,切不可将其机械地演绎成实践当中的教育万能或盲目超前。否则,必将造成教育实践的茫然。 对于语文学科教育来说,目前所面临的最大现实问题恐怕仍是社会、家长对学生升学考试的期望值高居不下。有考试就必然会有应试,甚至会衍生出一种近似机械的训练,这一点即使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也依然如故,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样,客观上造成了学校考试工作压力的增大。然而,语文学科教育又要履行语文课程改革的理念与思想。如此一来,语文老师—方面要顾及学生的升学,另—方面又要顾及教育的理想,自然会造成实践当中的茫然。一位老师的话语或许能让我们深有同感:“以前的语文课只需要应付考试就行,而现在的语文课不仅要应付考试,还要应付素质教育,而且名目越来越多。”教育目标的确应该让学生走向一种可能的生活,但这种可能的生活首先是基于当前现实生活基础之上的。所以,语文学科教育应立足学生的现实生存状态乃至生存方式,寻求构建适切的教育理想与目标。 我们不妨结合美国课程论专家泰勒的制订课程目标的三个主要来源和依据,来思考如下问题:在学生方面,当前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生存状态、生活方式、学习条件、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等是什么?在社会方面,当前社会所面临的时代挑战和时代发展的主题是什么?当前社会对入的素质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当前人们所具有的素质与当前社会所要求的素质之间的差距有哪些?在语文学科方面,语文学科在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上应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想做什么?实际做了什么?在实际做了什么之中又有哪些是语文学科的份内之事,哪些不是? 这些问题得到了较好的澄清之后,或许我们才可以对语文学科教育形成一个合理的期待。 反思之三:当前的理论如何才能关涉实践 人们总是说,语文教师其实都不太重视理论研究,总是按着自己的经验和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去进行教学。这种看法的确是察觉到了语文学科教学的某种实际,但笔者认为尚失之肤浅。因为至少在三条渠道中,许多甚至是大部分语文教师都在接受着理论的洗礼,进而或多或少会通过自觉或自发的方式影响着自己的教学。这三条渠道一为教师培训,二为上公开课,或参与公开教学,三为许多学校都参与了一些课题。所以说,理论其实还是在指导着实践的,只是或多或少,或明或暗,或直接或间接而已。而从这一层面进一步推演,就面临着对理论指导实践这一本身的拷问:理论要正解地、自觉地指导实践。要达到正确,理论自身就应该能说清楚,要能达到自明之境。但是,教育界和语文学科教育界现在的一些理论问题尤其是根本性问题都清楚了吗?这是一个非常让人担忧的问题。若是在理论界都说不清楚的问题,便草率地抛向更为复杂的实践,其后果自然会导致老师越教越不会教。例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性质吗?它们能作为语文学科的性质吗?又如何理解甚至定位语文学科的性质呢?语文学科的价值取向到底是什么?当今语文学科教学中“语文味”的呼唤到底是针对某种弊端的纠偏之举,还是从整体上对语文学科的价值目标的一个把握?如何把握语文学科教学的理论基础?如何全面统整语言学、文学、哲学、文化学等学科间的关系? 与此同时,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不要总是满足于理论研究的高深莫测,以至于局限于理论上的抽象、思辨、逻辑演绎;迷恋于形而上,止步于形而下。要知道对实践更具指导的研究是围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其程序应该是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回到实践。不要总是把理论研究与实践问题之间的巨大空档留给一线教师去猜测,这不是他们的专职。
B. 我觉得当一名好语文教师很不容易,压力很大怎么办
一位合格的语文老师站在讲台上,学生欢迎,校长放心,家长欣慰,认为孩子能学到知识了,有盼头了,能成才了。不合格的语文老师之所以不合格,就是讲课缺乏吸引力,听课受活罪,学生受不了就逃课。何谓语文?就是语言文学的简称。语文老师语言贫乏,讲课干巴巴,讲不出语文味来,这课就没人听了。语文老师文学功底差,两百字的短文写不通顺,又叫学生怎么听这个语文老师讲课呢?老师只怪学生不爱学习而逃课,只怪独生子女小皇帝难教……而不检查自己认真备课否?不检查自己讲课的含金量有多少?这对学生是不公平的。
由于大学年年扩招,就业又难,毕业即失业。大学里的学生为了找到工作,大学二年就在社会上兼职了。大学四年就几乎无人上课了。大学的老师为了支持学生找到工作,撑一只眼闭一只眼,有几个学生上课就给几个学生上课,这是迫于无奈矣。各大学又在搞教学改革,改来改去,改去改来,大学毕业论文也不写了。有的大学生写出的毕业论文是网上抄的,无新意,倒不如不写的好。大学毕业了,写不出毕业论文,这样的教学质量有多高便可想而知了。大学毕业了,一部分参加到大中小学里当语文老师,要达到合格的语文老师就有差距了。如果不经过十年八年的艰苦磨 炼,要想成为合格的语文老师就难了。
什么是不合格的语文老师呢?没经过专门的专业训练,也就是没读过大学汉语文学系,就是读过了,有的人混日子,没认真读书,拿不出真才实学来。讲课不知从何处讲起,一开口就放黄腔。字也写得丑,错别字连篇累牍,看不出一个语文老师的水平来。作文教学,从来不写下水文章,也不会写下水文章,就像不会游泳而教学生游泳一样别扭,这样的语文老师只有滥竽充数了。一般来说,就是不合格的语文老师教作文都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更何况是不合格的语文老师呢?
什么是合格的语文老师呢?听合格的语文老师讲课,是一种艺术享受。正如一位老记者听一位老语文老师讲课后说:“听君一堂课,胜读十年书。”这有夸张的成分,但也说明了这位老语文老师的课是讲得好的。语文课怎么开头,朗读课文、剖题、时代背景、作者介绍、段落大意、中心思想……都应该讲得头头是道,有条有理。朗读课文要读出感情。怎样才能读出感情?下苦功,最好能背诵。剖题,就是剖析题目。作者为什么要取这个题目?这个题目与课文有什么关系?假如换个题目呢?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加讨论,促使学生开动智力马达,增强课堂活跃气氛,死气沉沉的课堂有什么好呢?讲课文时,应讲这篇课文是在怎样的社会环境下写成的?这就是时代背景了。作者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写出这样的文章来,就要分析作者当时的思想状态和当时的观点立场。老作者,新作者,艺术成就何在?要讲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词语解释要多翻字典,要解释得简明扼要,便于记忆。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要归纳得生动、有感染力。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应当是一名合格的评论家。这篇课文好在哪里,不好又在哪里,要讲出个所以然来。
怎样才能成为合格的语文老师呢?
老师要具有良好的师德。要倒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具备一桶水。从一桶水里倒出一杯水才显得充实、丰满。老师要讲好课,首先要备好课。特别是年轻的语文老师,备课要备得详尽些,最好把每句话都写出来,这就是教案。演戏和讲课有些相似。演员是背剧本,好剧本产生好演员。讲课是背教案,教案写得好讲课效果就会好。实际上,讲课无定则,只要功夫在,想怎么讲就怎么讲,想怎么发挥就怎么发挥,象小桥流水,自然形成风格。
要当好合格的语文老师,就要学习。怎样学习,学什么?学生学什么,老师就先学什么。学生要写作文,老师就要先写作文。老师写不好也不要紧,要象学生那样非写不可。长期不写,老师就不会写了。老师不会写作文,改学生作文就会点金成石,岂不悲哉?老师要学生写日记,老师自己也应当写日记。天天都写,连续不断,把每天讲课的心得都写下来,长年累月,就是一本教学经验集,何而不乐呢?中国教育家陶行知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这话说得何等好啊。老师工作与其他行业工作性质不同,老师的责任重于泰山,老师自身素质和思想品德修养,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老师都应该洁身自好,为建成和谐社会和培养人才贡献力量。
C. 如何做语文老师
语文先是一种能力和素养,然后才是一门知识语文是一种能力,
怎样才是一名好的语文老师?
勤劳为益友,热爱是良师。要学生学好语文,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学生热爱语文。当然,让学生懂得语文的重要性,自觉学习诚然好,但也难;让学生通过尝试,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喜欢语文,并进而养成日积月累、乐此不疲的学习习惯,则更为重要,是更值得追求的理想境界。这大概就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道理吧!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靠批评、训责不是好办法,靠考试施压不是好办法,靠详细分析、讲解也不是好办法。有没有好办法呢?我觉得有,这就是一个字:读!两个字:熟读!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之下,选可读之文章,选精美之文章,这不但是一个好的途径,而且是学语文的好办法、大办法,最根本的办法。“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些已经被千百年历史证明是真理性认识的慧语哲言,一到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怎么就被抛到脑后去了呢!
怎么读?我赞成出我之口,发而为声,入人之耳,激越有神的朗读;主张要放开喉咙读,要口、耳、心、脑全面投入,全神贯注地读;尤其欣赏读得出神入化,摇头晃脑,陶醉于自我朗读之中的境界。在初中阶段,尤其要重视读,读是更为基本的技能,多读、多诵,体验就在其中;多读、多诵,感悟就在其中。
D. 作为小学语文老师不太会讲课怎么办啊工作六年了可是拿到一篇课文总是没有一套自己的教法,感觉好悲哀
那你要多学习,多看教辅,上网收集一些名家讲课,慢慢的总结的多了就会有自己的想法了,我觉得你是不是太懒,不喜欢动脑子啊。。。。
E. 做语文老师,怎么做第一次做老师,怕失败,好怕
和同学打好关系最重要。不要把教学方面的东西强行施加在学生身上,他们喜欢你他们自然就想学了。我之前也当过老师,不过是声乐老师。和你不一样。但我想学生的心理还是一样的
F. 作为小学语文老师不太会讲课怎么办
没有好不好讲课这个概念。
不要看是小学生,不管是哪个阶段的学生,想版要讲课讲的好权备课很重要。
备课:
在设备支持的情况下做好PPT,图片和文字搭配更能吸引小学生,最好带影音教学。
设备不允许,那就把重心放在吸引力上面,吸引学生眼球。
小学生上课有70%时间在听讲就是一堂不错的课。
吸引眼球:可以配合彩色粉笔
可以配合画图
可以让小学生按组参与进来
奖励机制,奖品设置小零食
其实小孩子很好对付,就看你用什么方法。
G. 语文作业不会做怎么办
你是特定题型不会做呢,还是大部分的题都不会做?
特定题型不会做的话,可以翻阅一下参考书或者请教一下老师、同学,然后自己再就这个题型针对性练习,把这个知识的薄弱点拿下!
要是大部分的题都做起来比较困难,那可能是基础知识不好,需要下一番功夫,把基础打牢。
可以向语文老师寻求帮助,说明自己的情况,然后这一次的作业能完成多少是多少,在老师的建议下报班或者买相应的辅导资料,把知识补上来。
加油~
没有做不会的题,只有吃不下去的苦!
H. 小学语文,不会做。老师能告诉我吗
读书有距离说:读书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上,不能"死在言下",而应在读懂之后,站出来,居高临下,总体把握。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览众山小”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视角感受.暗喻学无止境,要从多方面学习。
真谛”指真实的意义或道理,也指事物的奥妙所在
距离:读书的方法
“书外”:不仅仅局限于书本
“角度”:多方面读书
ps 我不是语文老师 所以答案不一定全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