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简单机械集体备课

简单机械集体备课

发布时间:2021-03-12 18:52:55

A. 如何备好一堂课

备课教学中最为基本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备好一堂课,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效地组织起整个教学过程并释放出各个细节,达到良好的效果。这样老师有把握,学生的积极性也被调动了起来。 一、 备课的基本是要熟悉教材,将教材从头至尾细阅一遍,明白整本书的重点,前后关联及所要达到的目标。特别是难点、重点的甄别把握更是重要,因为提前预测到学生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障碍,就能够防患于未然,有的放矢地进行针对性指导。同时对难点的分析与解读也要渗透到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中去,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中得到足够的练习,使疑难在课堂中就能被解答。 二、 明确所要达到的目标,要将保底目标和开放目标并重。一个班级的学生总会存在很多的差异,展现出来的教学成果也会不同,如何尽量缩小差异,使底子较差的学生能够完成基本目标,而有能力的学生完成更高的目标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有预设。例如,我班里有个别学习有障碍的学生,在教授I like这个句型的时候,对于拓展的内容不能够完全吸收,这时就不能强求他一定要达到的这样的目标,而是应当因人而异,将基础的内容先抓好。 三、 重视课堂结构的改变,尽量使老师从“教”转化到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活动。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比较涣散,单纯的机械操练是很难有一定的效果的,这一点在备课的时候也要有充分的考虑。变机械为灵活,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说会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所以,设计针对性强的活动应当是低年级备课时应当考虑到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 备课的层次递进性应当是从简至易,从词到句。课堂内容的衔接也应该自然流畅,创设一个结合生活与课本的情景会使学生更快地溶入到课堂过程中去。教授的内容被有机地组合起来,学生会觉得越学越有兴趣。如果备课的层次不分明很容易发生学生听不懂,课堂没有效率等问题,直接影响到学习的质量。 五、 及时认真写好教学后记。认真写好教学后记,记录下今天上课的心得体会、收获及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利于经验的吸收和转化,积累后为下次的教学提供有效的帮助。 这些只是我工作一年来有限的感知,更多的经验还有待时间的积累与实践的锻炼,认真备好每一课才能对每个学生负责。 英语组备课模式:课文标题In English 一、目的要求:二、重要短语:三、语法要点:四、课时安排:拟用X 课时完成。第X课时一、课时目标:二、重点难点:三、教学过程:1、口语操练:2、生词教学:3、新授句型:§1、…… 4、指导朗读:5、巩固操练:§1、…… 6、归纳小结:§1、…… 7、布置作业:四、教学后记:

B. 数学组集体研究怎么备课,写教案,布置作业等问题总结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前期工作,是教师从事教学的基本功,备好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
备课不等于写教案
。所谓有效备课,我想就是备课时候备的东西能用上,不至于让备课与上课脱节。那么,备课就等于写教案吗?备课,到底备什么呢?特级教师支玉恒给了我最好的答案:备课是教师在授课之前对教材内容、结构、情感、道理等的深入理解,以及针对所教学生,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联系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教学方法的思考与选择、确定。而写教案,只是对上述理解、思考、选择这一备课过程的书面记录。写教案一是为了"备忘",二是可以积累教学资料,充实自己的教学经验宝库。老师上课可以不写教案,但绝不可以不备课。想想支玉恒老师的话,不禁令我心头一震:备课绝不等于简单的写教案,更不是机械重复地"拷贝"教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要从有效、扎实的备课做起,多一些钻研,多一些思考,多一些挖掘,多一些讨论。
一是备课的目标要实效。教师的备课有效目标必须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强调师生双边或多边活动的过程,注重"三维"目标的培养。我认为备课必须先备目标,把单元目标分解,落实在课时目标里面。然后根据课时目标来选择教学内容,重组教学内容;其次是备学生。要依据学生及班级的实际以及上节课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来着手。比如班级受到学校的表扬学生的情绪会比较高涨,气氛比较活跃;班级在学校举行的竞赛中成绩不理想,学生的情绪受影响比较低落,课堂气氛沉闷。教师掌握班级情况后才能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备学生的环节很多时候没有必要写在教案上,而是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充分的考虑学生个性及实际需要,做到因材施教,才能行之有效。这一环节就是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怎样教的问题。
二是要备教法和备学法。就是在解决"教什么"的基础上,落实"怎么教",即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教法的设计、选定和加工。因为方法是集教师观念、知识、经验、能力、智慧之大成,最能体现教师的功底,所以说,它是备课中的高层次内容。备教法,实质是把教材个性、学生个性科学地组合并升华为一个大的个性化教学系统,
教案
《备课不等于写教案》(http://www.unjs.com)。其中也包括教师"备自身",即教师本人对自己的教学才华作主动调整、积极挖掘,充分施展而进入角色。备学法应包括: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考虑如何由浅入深、由近及远、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至理性,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怎样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处理弱点;如何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复习巩固,课末小结;怎样引发兴趣,强化动机,吸引注意,启迪思索,鼓励创新;如何联系实际,采用哪些教学手段,进行什么演示和示范:安排哪些练习和作业及语言的组织,板书的设计等。备方法的要求:一是灵活多样。根据青少年好奇求新的心理特征,教学方法必须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富于变化,努力寻求适宜的新颖方法。尽力做到"堂堂有异,课课有别",常教常新。比如,有时故布疑阵,以新奇吸引学生;有时绘声绘色,以形象感染学生;有时展示图物,以启迪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总之,根据不同目的、不同内容、不同对象应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但都必须以启发式和注重培养能力作为指导思想,坚持精讲巧练,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切忌形成定势、千篇一律、一成不变。
三是通过集体备课提高效率。组织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集体备课能够发挥教研组或备课组的群体功能。大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说出每个人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在教学中应作何处理,能够弥补教师个人的局限性,相得益彰、共同发展。以往的优质课、公开课,许多都是在教研组上反复斟酌、推敲后出台的,那些课都是很有质量的。我校的集体备课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一般采取中心发言与集体讨论相结合,主备人执笔,经集体和个人修改后执行的形式。备课中要解决的最关键的问题和内容弄明白,说清楚。如:教什么,怎样教;练什么,怎样练;为什么这样教,为什么这样练等。而落实和优化备课的内容,我们则采用了说课的方法。包括说教材:从整体入手,弄清楚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结构,所讲内容在整本书和单元中的位置和作用等。说目标:在理解和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综合学科的年段要求和学生的知能水平确立本课教材的教学目标。说教法:教学设计是集体备课中要着重研讨的内容,如学情预测、教学思路、课堂结构、重点及难点的突破等,教法与学法要相结合,这里学生活动的内容、方法、形式应作为重点来研究。说依据:要求教师根据新课标、学科教学功能、学科教学原则分析和认识为什么这样教,该不该这样教,促使教师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去审视、分析自己将要付诸实施的课堂操作行为,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总之,有效的备课和有效的课堂教学,既要联系教学内容的实际,更要联系学生的实际,注重研究学生,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C. 如何在保证集体备课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展示个体特点和教学风格

现在的课堂对教师的要求日益提高,如何让课堂效果更好,那就得从备课做起,而集体备课已然成为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平台,在教师共同面对、解决新课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集体备课这种途径可以实现以集体的智慧来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容易被忽视的教学细节问题,可以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可以解决个人力量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但是,在日常教学中,集体备课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低效,甚至是无效的现象。总结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不良现象:

第一是集体备课流于形式,大家无“备”而来。大家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没有什么中心话题,没有什么真正收获。
第二是集体备课时一人唱“独角戏”,缺乏合作。集体备课时通常中心发言人主讲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等,备课组其他成员大凡“出工不出力”,这样,集体备课就变成了一个人备课,个体智慧取代了集体智慧,收效自然不会很好。
第三是集体备课只看文本,不看学生,缺乏研究。大家普遍关注的是教材,普遍看重的是语言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学法及教师教法。教师用这种教案去上课会遇到很多突发性问题,有时会耽误课堂时间,影响课堂效率和进度。
第四是过分强调统一,照搬照抄集体备课教案。脱离了自己的教情和失去了自己的个性,照搬教案的做法在课堂上收效甚微。
学校领导及教师都意识到了这些不良现象不利于我们的教学。我们认真研究了在集体备课的各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不断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不断更新观念,形成了新的集体备课指导思想:
1.集体备课必须立足于个体备课的基础之上,以学科和年级备课组为单位提前一周备课。个体备课与集体研讨有机结合,大家集中在一起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共同研究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困惑,选择最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2.要在充分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体商讨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实现资源共享。每一位成员就同一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老教师经验丰富,可以带动新教师;新教师思维活跃,可以促进老教师。新老教师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3.兼顾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实际情况,形成个性化教学设计。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每个人选择有价值的教学信息,融入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个性化教案。
在此指导思想的引领下,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主要遵循如下步骤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一、确定任务,个体备课
每次集体备课之前,备课组长确定本周集体备课的内容和主讲人,同时要求组内所有成员都要做好充分准备,备好个人的第一教案,来保证集体备课的实效性。安排任务时,组长要提醒大家弄清所备课的内容在本模块的地位和作用,考虑教材的内容及特点、教材的重难点和关键、教学的三维目标、整体教学计划、教法和学法、教材内容的重组和整合、教学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板书的设计、练习和作业的设计等。
明确任务之后,每位教师都应认真做好准备。具体说来,要认真研究教材内容,做出整体计划。整体计划应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法学法、教材内容的课时分配、教学步骤、实施重点及解决难点的有效措施。在备课的课程中,每位教师都要不时地征询班级中不同水平学生的意见,使备课能始终围绕着学生的思维和知识水平而存在。教师在个体备课的基础上初步形成自己的个体教案。
二、集中研讨,达成共识
1.集体备课时,主讲人主讲所备内容,说课标要求、内容特点、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过程、教法学法、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材的整合、整体教学计划、习题筛选等。
2.其他小组成员展示初备的成果,发表补充意见,对主讲人的备课方案给予肯定或提出异议。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反问主备人,提出自己的见解,可以就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展开辩论和思考。
3.全组教师全面讨论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和形式,教材内容的重组、取舍和整合,教学活动的设计及每个教学活动应达到的小目标等;讨论解决教学实施中的共性问题。
4.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确定每个环节的最佳教学方案,对主备教案进行修订,形成具有群体智慧的、达成共识的共享教案----集体教案。
在集体备课时我们做到了“六备”“四统一”、“四明确”。“六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练习作业的设计与辅导、备教法、备学法;“四统一”即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进度、统一重难点、统一练习测试;“四明确”即明确基本知识点、明确基本能力训练点、明确德育与心理素质培养的结合点、明确知识迁移的基本切合点。
三、研究共案,形成个案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要以人为本;教师个性千差万别,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所“统”,有所不“统”; 每一位教师的人生阅历、知识结构、教学经验、个性气质不同,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差异,又面临不同的教学对象,所以,我们在承认“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同时,也要保证教学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基于此理念,我们鼓励每一位教师都从自己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共案进行修改补充,甚至再创造,使自己的教学既充满集体智慧,又体现个人风格,实现共性和个性完美的结合。具体做法是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每位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对集体备课教案作深入的推敲、斟酌和研究,修正自己的个体备课教案,寻求最佳的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法,融入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集众家之长、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教案,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以便更好地促进教学。
四、教学实践,验证方案
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个性化教案开展教学活动,检验集体备课教案及个性化教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授课过程中,组内教师参与听课,以便评课及反思活动的开展。听课教师分别侧重观察授课教师的课堂时间设计、课堂教学环节设计、课堂教学语言以及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等。同时,听课教师要认真填写“教师听课报告单”(包括听课人的“听有所思”、授课人的“优点”、对授课人的“建议”等,见表1)。还没有上课的老师针对听课中出现的各种课堂实际状况重新对自己的备课进行修整,使其更切实可行。在实践中,课堂可能会有许多可变因素,都会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挑战,因此授课后我们就得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课堂上的应变能力进行重新思考,对于学生的表现、自己的教学成败进行理性分析,通过反思、体会、感悟,逐步总结和积累出一套适应现在教学的、能够驾驭现在课堂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本领。
五、组织评定,反思总结
每次听课之后,组长主持评课,听课的教师实事求是地加以点评。授课人虚心接受同事的点评后,写出课后反思,以供自己和他人受益。大家共同将备课时的初衷与课堂的实施作一番回顾和比较,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策略是否得当、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足够的尊重、课堂生成处理是否妥当、问题设计是否有意义、情景创设是否到位等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再思考、再认识,并及时把感想、心得和调整策略等认真整理出来。这样既可以积累教学经验,使以后的教学实践少走弯路,使有效教学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又可以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六、循环验证,实践推广
在反思总结的基础之上,组内教师在以后的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中扬长避短,发扬优良的作法,不断改进不完善的地方,不断在教学实践中验证,然后,将好的做法在大范围内推广。
为了保障在实际操作中确实能够按照设定的程序进行,我们把以上原则更为细致地总结为“写、议、改、补、记”五字方案。“写”为集体备课提供了范式;“议”为教师同伴间的互学、互助、对话、交流、合作提供了平台;“改”为集体讨论理出主线;“补”为不同教师提出了不同要求,体现教师的因材施教和个性风格;“记”实现每一课进行一反思。这种备课形式体现了“个体一集体一个体”的方式,既有教师集体备课,又有教师的个体备课,有效做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其中议是五者中的核心,体现了探讨、切磋和不同思想的碰撞。学校确定分管领导直接领导,集体备课的每一步都直接参与,并且不定时地组织课堂达标和个性化课堂展示活动,体现集体备课,更展示个性化课堂。
“写、议、改、补、记”集体备课实现了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主要表现在:集体讨论的针对性更强了,讨论的气氛更热烈了。因为有先写好的教案范式,讨论的中心更集中,大家都有话可说了,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更易在讨论中交流;机械简单的教案书写工作量减轻了,教师可以根据集体备课的意见,针对实际情况对教案进行必要的个性化修订,突出创新。教师将更多的时间花在学习钻研新课标新教材上,为业务学习赢得了时间,钻研精神更强了。要在集体讨论时提出个性化的建议,迫使教师事先要认真钻研新课标,钻研新教材,查阅资料,了解和分析学生。教学反思更及时了,每节课后,教师都要对教学效果全面反思,找出成功与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并撰写教学反思。
不但如此,我们的集体备课还根据不同年级的不同特点而各有侧重点。就是这样,我们在课堂效果中看到了提升,这一切源于我们对备课的充分重视。

D. 高一语文教学计划

一、教育教学指导思想

1.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再语文教学中有步骤地落实我校语文组的民主的、开放的和人文化的语文教育理念;

2.推广我们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已经获得的经验,继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教法,把课堂的研究性阅读推向深入,争取形成一套与新课标配套的新课型并加以完善。

二、学情分析

本届高一学生由于入学成绩总体偏低,故情况不容乐观,初中基础普遍不够扎实,阅读能力、分析鉴赏能力及对文章整体感知能力均令人担忧,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重视语文。所以,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探索改进讲与练的方法并努力提高效益,就成为这一阶段教学的重中之重。

三、教材分析

新教材的体系和构建,在试验修订本的基础上作了“四大改革”:一是建立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三线并行的教材编写体系;二是破除了比较复杂的记叙、比较复杂的说明、比较复杂的议论三个阶段模式,阅读部分不再以文体为中心编排,而是结合能力培养目标和课文本身实际组织单元;三是编写了与教材相配套的语文读本,作为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供学生在课外阅读;四是设计了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阅读教材分为互相衔接的三个阶段:高一阶段着重培养理解分析能力,高二阶段着重培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高三阶段着重培养研讨、评价的能力。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人文性,教材的文学气息浓,对于丰富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意义重大,二是工具性,重思维训练,重能力培养。文言文的阅读仍然按朝代先后的循序编排,但是篇目有所减少,难度有所下降,对于学生高中文言文的入门非常有好处。

写作教材分为互相衔接的三个阶段:第一册按写作心理要求编排,突出了学生个体主体能力要求,第二至五册按常用文体能力要求,分点训练,分体训练,第六册按写作过程编排,突出了各种文体的共性要求。

第二册口语训练的重点,培养单向的口语交际能力:倾听、应答。探究性学习着眼于对文学作品主题的多种解读、书法文化的思考。

四、教学构想

1、继续贯彻国家课程标准计划的教学思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新教材的“减负增效”尤为重要,加强探究性阅读教学和创造性作文教学的实践和总结,共同研究课堂三种方式的变革(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

3、阅读教学要以“点”带面,关注能力培养的不同层级目标,不断反思教学的实效性。写作、口语、文言等内容可作穿插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语言的感悟、文言的积累、文化的积淀、文学的评鉴等教学要点的夯实。

4、自由写作实践活动也纳入正常的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之中,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活动。此外,在常规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等语文实践性能力的培养。

5、继续探讨新教材活动课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式。

五、教材处理

1、以单元教学为“点”,以读写实践为“链”,拓展常规教学思路。

新编语文教材以实现不同能力层级目标而划分“单元”,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三个维度编排,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教师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要注意教学单元的整体性、能力性以及读写结合的“系统性”,还应注意“阅读”部分与“写作、口语”部分的交替式(穿插)教学,避免单一的直线式重复性教学。

2、精讲“教读课”,指导“自读课”,逐步形成探究式能力课型。

每个单元精讲1—2篇“教读课”,以“课”为例,举一反三,侧重能力的全程培养,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努力改变教师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以达“教,为了不教”之目的。“自读课”必以学生自学为主,强调自学课型的内在特点和学法指导,不可将“自读”与“教读”两课型作简单化 “一刀切”的办法处理。

3、重视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增强学生文化底蕴。

本学期的学习重点还是应放在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内容,增强学生文化功底之上。计划将文言文单元穿插到现代文单元中进行教学,本学期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抓好诵读和默写指导,并适当为其补充有关文言知识。

4、推荐课外阅读书籍,扩大学生阅读量,不断提高语文积累和素质。

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学生的课外阅读,必须安排一定的课时,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提出具体的阅读意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效果,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或点评或自读或检测或讲座或串讲……因材施教,因“校”制宜,将课外阅读教学落实到实处。本期推荐课外阅读书籍篇目有《呐喊》《彷徨》《唐诗三百首》《红楼梦》《论语》《孟子》。

六、具体措施:

我们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积极研究课改实施办法。

高一所有的语文老师都是课改成员。所有成员都要认真学习语文新课程内容,探究其精神。充分利用每周的备课组活动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讨论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操作程序、教学方法,做到活动主题明确,有中心发言人。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堂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而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因此,我们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为了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我们提倡并实施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组织学习小组,开展合作性学习。落实课前预习疑难问题收集制。课堂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努力创设交流、表达空间。

(三)、多阅读,开阔眼界,陶冶情操。

除教学上安排的阅读内容外,我们将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上的资源,让学生阅读更多的课外知识,同时要求做好摘记,写读后感、随笔等,这样,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理解文章内容的水平,训练学生学会自己找资料,既达到开阔学生的视野又积累资料的目的。课前语文活动突出成语、古诗词、好书等介绍。

(四)、改变做练习的习惯

如何处理练习问题,我们尝试以下办法:

1、整合原则。将练习处理融合到课文教学当中,在课堂上解决。因为练习是围绕课文内容和单元

要求而设计的,它对课堂教学起一定的引导作用。因此,决不能将课堂教学与练习的处理分割开来,而应该将二者巧妙地整合,有专家说:“老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练习的某些问题能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解决。”这样,既让学生学得轻松,又能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2、自由原则。新课标在练习设计上富有弹性及开放性,这就为教师和学生自主处理练习提供了灵活的空间。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和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此外,教师在处理练习时应留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各取所需,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灵活机动地完成。学生可以把练习中的字词抄上几遍;可以发挥想象,把这些字词连缀成一段文字;也可以摘抄书中含有以上字词的句子。不同程度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实际选择练习的形式。总之,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不再把练习当成负担。

3、重视过程。传统的处理练习的方式是注重结果,追求答案的准确性。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常常预先设计好结论,然后让学生千方百计进入所谓标准答案的窠臼。这种消极接受的方式, 剥夺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把学生变成了不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两脚书橱”。而重视过程策略,是呈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过程策略要注意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解和细化。对于一些难度不大的理解性练习,教师也不要急于让学生说答案,而是先让他们思考,并将思考的过程说出来,最后再说出答案。运用过程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

4、评价策略。评价是一种检测激励机制。对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做出评价,能使学生形成竞争意识,激励他们不断进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运用评价策略要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去,我们一味强调终结性评价,用百分制、划分等级等方法来评价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缺乏形成性评价的意识。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评价学生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主动参与精神,认真负责的态度,注意发现并及时表扬他们取得的微小进步,淡化学生之间的差异。同时,练习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克服过去那种学生练习由教师裁决的单一模式,除了教师评价,还可让学生互相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或让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从而在评价活动中,既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的兴趣,又培养评价意识、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能力和进步的信心。

总之,新教材练习设计的目的不是为了加重学生的负担,而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课文。课上,引导学生动起来,质疑问难,深入探究,师生一起切磋学问,砥砺思想;课外,通过少而精的作业,积累知识,激发兴趣,培养能力。课堂内外,都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

为完成我们的课改目标,我们高一语文备课组所有成员将团结协作,发扬二中人刻苦钻研的精神,在集体备课、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电子备课、电脑教学的优势,群策群力,努力探索并走出一条课改的路子,使学生真正想学、乐学和会学,真正爱上语文这门课。

七、教学工作安排

(一)必修课

1.教本

(1)必修课教本的处理,依据合理有利的原则、单元组织的原则、集体备课的原则、改革创新的原则,按时完成。

(2)教学内容的组织:

A.前半期完成一、二、五单元,后半期完成三、四、六单元。每个单元都安排中心发言人;每个中心发言人都承担一堂“公开课”。

B.按照单元教学要求,在教学中要突出各种文体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要点,并引导学生模仿和创作。单元内部的各篇文章可以联系起来,进行比较阅读研究,从而深化对文章和单元要点的把握。每个单元的教学完成之后,组织并指导学生完成单元小结。

C.要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学,引导他们自主钻研课文,自奋其力,自力得知;要突出研究性学习特点,拓展课堂内容,深化课文理解;要组织合作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切磋,相互讨论。

(3)教材的备课

我们坚持每周星期四集体备课。每个单元的中心发言人,要详细解说本单元的重点、难点、疑点,要提出教材处理意见。要全备课组在听取这些意见后要各抒己见,细致讨论,最终达成共识。

2.读本

根据教本与读本相结合的原则,做如下安排:

(1)课本、读本衔接。

教本(单元) ———— 读本(课文番号)

第一单元 1—8(小说)

第二单元 9 —20(杂文)

第三单元 21—31(说明文)

第四单元 32—44(文艺论文和文化杂论)

第五单元 45—55(古文1)

第六单元 56—65(古文2)

名著与文化素养: 66—68;

语言运用、阅读和写作:69—79

(2)读本纳入备课方案。

单元备课,不仅备教本,也备读本,对两者教学的重点难点、方式方法,都做通盘考虑。

(3)读本课文处理方法

——以“读”为主,教师组织学生阅读和讨论交流。要在读本的阅读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以写促读,布置读书笔记的写作练习,促进学生对读本的阅读理解;

——读本的“名著导读”部分,结合“研究性阅读”实施;

——在练习、检测时以读本为材料,促进学生的读本学习。

(二)作文教学

1依据教材编写体例,完成教本上的“口语交际与写作实践”训练。

2写作练习分步骤进行达标训练,要求学生逐渐达标,形成基本的语言修辞意识。

3提高学生考场作文的完成速度,在40分钟内能根据要求写出700字左右的文章。

4调动学生参与作文批改与点评,提高批改实效。

5作文教学重讲评,通过讲评明得失,知方法。要引导学生自批自改。

6鼓励学生写作文后记,做自我总结。

7本期拟做大作文8次,练笔10次。

(三)课外活动

1、在“校园文化周”中举行“背诵大赛”。

2、4月和6月分分别举办“鲁迅小说赏析专题” “《红楼梦》赏析”讲座。

八、教研工作

抓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除了要钻研教育教学理论,钻研教材外,更重要的是要认真研究学生,根据所带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教学和课外指导。备课的核心是备学生。

1、本学期教研重点是继续探讨新教材活动课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式。

2、组内交流探讨“自主、探究、合作”教学模式的方法。

E. 在校本研修中,有效的集体备课应具有怎样的特点

集体备课是校本研修的有效形式
--------------------------------------------------------------------------------

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需要,因而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实践到课堂教学中来,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因此新课改将集体备课作为校本研修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面对新课程,教师应该如何进行集体备课呢?

1集体备课的意义

1.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以往的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因而备课的重点放在知识的习得,技能的训练上。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备课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教师不仅要考虑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怎么样学,更应考虑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要时时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如对教材的处理是否能吸引学生学习;问题的设计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教学过程有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时等。总之,要从学生的发展着眼,真正在备课的每一环节都想着学生的发展,想着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那么我们的课堂就会在真情的涌动下回归生命发展的自然。

1.2 解读并超越教材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这说明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教师是教材的理解者、参与者、实践者。备课时,教师要钻进教材之中,有自己的钻研、解读和思考,否则,一味接受和照搬,教师就只能充当教科书的“传声筒”、知识的“贩卖者”角色,而没有了自己的思考,很难将课上出新意和深意。长此以往,教师的思想必然僵化,学生必然厌学。另一方面,教师要跳出教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既然是例子,说明教材并非是教学的全部,教师要摈弃那种唯教材是用的本本主义,灵活变通教材中与学生的口味不相符或滞后于学生发展的内容,及时关注时代发展的新动向,吸收生活中的鲜活的素材,把它及时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

总之,教师在备课时,既要钻进教材之中仰视解读,更要高居教材之上审视并超越教材。只有这样,把自己变成教材的主人,教师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1.3设计弹性化教学方案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有效互动的生成过程。强调课堂教学的生成并不是说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式地展开教学,而是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教师不仅要有教学方案的设计,还要在教学方案中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下时间和空间,为教学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教师可以设定教学目标,但目标不仅仅局限于认知,还应该涉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其他维度;目标要有弹性,要顾及学生之间的差异,坚持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原则;教学设计重全程关联式策划,重从何处开始,如何推进,怎样转折等。这样的设计,较以往精细的提问、预定的标准答案,定下教师上课的每一句话,计算好教学过程每一五一节所需时间的教学方案来说,留下了很多的不确性和可变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和可变性,才使教学贴近每一个学生的实际,使师生积极互动,发挥出创造性来。

仅从以上备课的意义上看,单凭教师俱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依靠备课组的力量,群体的智慧才能完成。

2集体备课的程序

集体备课,就是教师合作备课,它的好处人人皆知。所以,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师有合作精神,有关专家还总结出了教师相互合作的七在益处:心理支持、产生新想法、示范合作、汲取力量、减少工作负担、增强动机、支持变革。

现在流行的集体备课模式,无非是如下三步:

第一步,分配任务(每人一学期都有两到五个不等数量的课时主备任务——主备教师),个人进行准备(按一定要求写教案);

第二步,集体交流个人备课,大家进行;

第三步,学校或个人把修改的教案打印下发到每个相关教师手中,要求其他教师修改使用,使用后要写出教学反思。这样的要求如果做到实处的话,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和目的。

这样的一次集体备课,与其说是集体备课,倒不如说是一次主备教师的教案共享!

其实,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理解教材、探索教法,拓展教学思路,以期通过集体备课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同时提高参与教师的整体专业水平。但是真正的教学高计还需要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来一次归纳、提升和再创造,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教师自己的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应自己学生的学情。

怎样做才能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呢,下面谈一下我的几点思考:

2.1了解备课目的,认识集体备课的作用

许多教师把备课当成写教案、找教案、抄教案,自然也就把集体备课当成是集体修改教案了。为什么会这样?原因非常简单,信息时代的特点,网络上不断涌现新的教育教学成果,有的甚至是特级教师、教育专家的教案精选,教师只需点几下鼠标,输入教案两个字,就可以轻松获得所需教案。这些教案从理论上来说都称得上不优秀的教学设计。但从写教案来讲,我们的教师再怎么努力也写不出来的,这又为何不去采用,何苦要再去动脑,吃力不讨好呢?——教师不是不愿意备课,而是觉得没有必要。显然,教师把集体备课的内容窄化为推荐或照搬名家的现成教案。当然,专家们的作品值得学习,其它途径得到的资料也可借鉴,这是新课标一再倡导的资源共享理念,也是集体备课的目的所在,但这并不等于可以照搬照用别人的教案。这种思想的存在说明教师对备课的目的缺乏正确的认识,自然对集体备课的作用也就模糊不清了。

教师能否上好课,关键在于上课前是否做了充分的准备,即是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因为课堂教学丰在诸多的不确定性,其表现有:1:教学目标与结果的不确定性:允许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有多元表现。如数学新课标实验教材的根据信息提供的情景,提出数学问题的要求:(1)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是怎么想的?(2)我发现……,等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发言。允许有不同问题产生。也允许有不同的发现,只要达乐于表达的总要求就行;2对教学对象的不确定性:不使用统一的规格和评价标准,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个别化教学;3。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为教师教学留有余地。4。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教师有较大的自主性,将更灵活地选择与使用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如数学新课标实验教材中的综合应用和实践活动等,为教师开发教留下了很大的空间,我们可以把孩子们带到商场、室外,让他们在真实的情景中边实践边学习,大大在家了教材内容,同时开放的教学方法,也将大大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5。教学评价的不确定性:考试得分大大减少和淡化,不再起支配作用,教师要花很多时间查找资料、补充教材内容。

上述这些不确定因素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它需要资源共享,进行“同伴互助”才有解决的可能。

2.2确定备课内容,进行备课集组合

备课内容的全盘的计划,备课集体随内容给合。备课内容为备学生,相应的集体就为以班为单位的任课教师;备课内容为备知识,相应的集体就为同科教师;备课内容为系统知识,备课集体就为相关年级教师;备课内容为单元知识,备课集体就为同年级同学科知识。

1)备学生时,其目的有:为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为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学科成绩变化,为后进学生的转化等。在集体备课时,一定要针对目的,研究形成问题的深层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集体决议。如习惯的培养费,先研究我们学生的习惯怎样?那些习惯不好的,是由什么原因形成的,怎么改?对策是分工负责(每个教师分管几个习惯的养成监督)或是重点分工(每人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等。形成决议就是确定今后一段时间具体怎么做,做到怎样的程度,措施是什么?等等;关于学生变化,先交流哪几个学生发生了怎样明显的变(不做作业、上课走神、成绩下滑等等),再分析变化的原因,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调查、家访、谈心、补课等),最后形成决议;关于后进生的转化,先要确定后进生都是谁,怎么个后进(学科知识水平如何),后进的原因(智力原因造成、兴趣原因造成、家庭原因造成、其他个别原因造成)?寻找对策(对症下药),开成决议,针对某个学生确定教师要约法三章(如,对学习某科没兴趣的学生,一定要单独要求,培养自信心,相关教师多给予关注、给予温暖等等)。

2)备系统知识时,其目的有了解新课标对整体知识的要求,了解整体知识的年级要求,了解整体知识的教材分布、相关表述及能力要求。形成决议,相关年级要做到哪些工作(知识要掌握哪些、能力培养到什么程度)?

3)单元备课时,其目的和决议的内容有:

①教学目的和要求。②教学内容分析。③教学重点难点:指出本单元或章节的重点难点,并备出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④学情分析。⑤注意事项。⑥教学方法建议。⑦课时分配。⑧单元或章节过关测试题等。

内容要具体、简便易行,有针对性、可操作,灵活有效、留有教师的余地自由发挥的空间。

2.3集体备课时要树立以下几种意识

(1)合作意识。合作是进行集体备课的前提条件。集体备课时要创造一种平等、民主、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氛围。对每一阶段的工作,备课组教师都要有明确的分工。在进行专项复习时,要根据各们教师的长处,务课组长指定专人负责,准备阅读、改错和书面表达等练习材料。

(2)整体意识。集体备课时,教师要有整体意识。例如,第一次集体备课时要纵览全局,制定整个学期或整个常年的教学计划;同时,还要注意教材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

(3)超前意识。教师超前集体备课,不仅能增强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而且有利于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在制定好整体教学计划后,集体备课时最好能提高准备一、两个单元的课。

(4)反思意识。通过对教学行为的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众多在教学上获得成功的都是十分重视写教学后记。有位学者指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才能扬长避短。写教学后记是教师反思自身教学行为的行之有效的办法。教师参加集体备课,将教学方案付诸课堂实践,并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评判性反思和分析,研究并总结出最基本的教学原始资料,可为积累教学经验奠定基础。

3集体备课需要注意的几点

3.1教师接到授课任务,首先要钻研本门学科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教师组织好课堂教学内容的主要论据,也是教师具体地制定课堂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的依据。教学大纲学仅规定每门学科的总目的,总要求,也规定了课题各单元的目的和要求以及具体的内容。因此,教师对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技巧,智力发展等方面,要做到心中有数。

3.2教师要熟练和钻研本门学科的教材,教师要在钻研大纲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所教的学科教材全部熟读一遍,因为科学知识都是有连贯性,系统性的,教材和教科书的编排也是有一定逻辑顺序的,如果教师不知道后面讲授的内容,就很难确定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性的问题,也很难把每节课讲深刻。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经过认真钻研教材,就可以逐步掌握教材。教师要掌握教材,一般要经过三个小的阶段,即“懂”“透”“化”,“懂”就是逐字逐句弄清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透”就是深刻理解熟练掌握教材,并能运用自如,对上课充满信心;“化”就是把教师的思想感情与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合在一起,达到精通的程度。

3.3教师备课一定要有“备学生”。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备课中必须进行了解学生的工作,这主要包括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兴趣,需要,思想状况,智力发展水平及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以便对教学中以及学生学习中可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有个大致的估计,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课堂教学工作。

3.4教师备课还要考虑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等因素,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

提供最优化的设计:通用性教案汇的是一些较优秀的、较具普遍性的教学设计,要吧做为教师实施教学的“底线”,为实现教学最优化提供前提保证。

3.5留有自主改进的余地。通用性教案不再像剧本一样设计得“事无巨细”,在通用性教案之外的“自留地”里,任科教师可以结合班情进行个性化改进。这就为教师实施个性化教学,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增加了余地。

教案在动态之中生成:与以往教学前一气呵成的教案不同,新式教案不再是课前一锤定音,它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这是一个教学前不断改进,教学后日臻完善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对于任科教师而言,则是一个真实的“设计——实践——反思——完善”的专业化成长的过程。

3.6教师集体备课形成的教案,解放了绝大多数任科教师(尤其是兼任学科杂、任教级部多的任科教师)的手脚——他们不用再把设计撰写教案视为身心的负担,不用再时间和精力过多的花费在教案的机械性摘抄上;个性化的“自留地”可以引导任科教师将时间和精力转移投放到教材与学情的把握、教案的个性化改进以及教学实践与反思中来——这才昌一条务实高效的专业化成长的快车道。

3.7确立备课制度,形成集体备课的习惯。为了集体备课的规范化管理,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是必需的:①成立集体备课小组,领导小组由领导与骨干教师组成,小组成员根明确的分工。相关备课,学期初由相关负责人根据需要制定好计划提高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做好配当。②集体备课时,要做好记录,特别是形成的决议,要人手一份,学校要存档一分(对参与教师进行考核,对另一轮备课给以参照)③个人备课,对集体备课形成的决议每个教师要有个性的进行落实,要写出落实计划——课时教案,课时教案必须立足于课堂教学,必须根据本班的实际,创造性地执行决议,力求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

3.8集体备课与校本研究相结合。集体备课可以作为一种教研的有效形式,备课的内容就是研究课题;备课的准备就是学习研究;集体交流就讨论研究;决议就是研究方案;课堂教学就是实践;反思就是结题。让教案成为教师成长的载体,教案形式的改革可以产生“牵一发而活全局”的实效。

“研讨出真知,研讨出效率”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合作探究,开成研讨氛围,发挥“团队效应”的优势。“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交换,可以形成两种思想。”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学中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集体备课可以有效地避免教师个体研究势单力薄的情况,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减少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

F. 如何做好集体备课

其它问题: 1.陈朝蔚的观点: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学生往往和教师拥有着同样的信息源,有时甚至因为学生的视角独特而使问题的答案更接近本质。我们应积极顺应信息时代的变化,把过去教师单向封闭的备课和学生孤立的预习变成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备课”。如果我们备课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引导和组织学生参与备课,那么课堂的空间将会开掘延展得更加深广,教学效果将会更佳!我认为还应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备课格式。如提纲式、随笔式、表格式和框图式等,以体现个性化教学的风格,促进课堂教学的创新,使教师从繁重的机械书写中解脱出来,使备课不再流于形式。 2.郑东炜的问题:现在很困惑一点,就是当我独立备课时,总也写不出什么好的教案来,好多次都是参照着买来的教案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里面添上自己的话和一些符合自己班学情的内容,对于那些引导的话,启发的话,我基本都照搬现成教案里面的,这样觉得自己进步不太大,有点依赖那些教案,虽然他们曾经都是非常成功的,但我想,除了模仿,我应该有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在比赛那样的环境下,当场写教案,说实话,我会发慌,没底。我应该进行怎样的训练和学习,才能够做到独立写出一份合格的教案? 3.福安实小语文组的观点:一、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要有主人翁意识,能够积极参与、提出建议与不同看法。二、参与备课的老师要事先钻研过教材,做好备课前的准备。三、执教教师要拟好说课稿,能够提出自己的教学设想与所需解决的问题。最后就是共同解决问题,敲定最佳方案了。 4.陈朝蔚的观点:在集体备课时,每位教师应提前了解学生,疏通教材,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和学习目标。根据备课组拟定计划,备课组长安排,主备教师提前3天确定课堂教学的学习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形成“教学案”初稿,并打印出来,复印好保证备课组教师人手一份。其他教师此时也要熟悉课文,认真审阅“教学案”初稿,并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写在初稿上。 在备课组讨论时,首先由主备教师说课,谈自己的备课构思、具体流程,其他教师补充,提出修改意见,逐步完善教学方案。黄国才的回应:同意。我还要补充: 我认为集体备课,最重要的是分享彼此的理解和思考,集思广益。也许没有“最佳方案”,只有更为合适可行的方案;即便有“最佳方案”,也不一定适合每位老师、每个班。其次,余文森教授提出的集体备课,同题多轮上课的校本研究形式,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非常重要。即集思广益地备课好课,由某位老师(轮流进行)先上,大家听,听后评议、修正;再由他到第二个班上,大家听,听后评议、修正;再由他到第三个班上……如此进行。如果一位老师一个学期能够经历一次这样的“磨砺”,了不得!——我觉得这是更好的“集体备课”。 5.原点的观点:集体备课是我校的一项教研制度,每个年段设一名备课组长,具体负责该年段教学、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协调工作。可以说,集体备课制度在促进我校教师正确理解教材、提高教学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参与者,我深切地认识到这种制度在促进教师思维碰撞、资源共享、智慧互启等方面的优势。那么,如何使集体备课的效率更高一些,使每个参与其中的人能真正得到收获,在此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分享了。 集体备课,必须有“备”而来。我校要求教师提前备好一周的功课并写好教案,这就使得在集体备课时大家不是临时阅读教材,而是针对自己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的理解谈自己的想法,以及自己在处理教材时觉得比较困惑的问题。例如,我在备《生活中的比》一课时,注意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比的广泛存在。但在集体备课时,同年段的老师在听了我的教学思路后,觉得我在“生活味”方面比较重视,可能会冲淡了教学过程中的“数学味”。最后,我采纳了同伴的意见改进了教学设计,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先有了自己的思考,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更大的交流效果。正所谓:有备而来,多得而归! 集体备课,不仅仅是备“教材”。在集体备课中,往往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处理教材,这是必要的,但我觉得还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而应该把研讨的话题进行拓展。我任教六年级数学学科,我的学生将是全国课改实验区的首批小学课改毕业生。那么,这些学生经过了六年学习是什么样的发展状况?他们与往届非课改实验毕业生又有什么区别呢?这是作为参与新课程实验的每个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于是,在集体备课时,我们年段的老师也就这个问题进行了研讨。经过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些孩子具有如下特点:自信大方、热情开朗、积极参与、思维活跃、敢于发表不同看法。但我们在欣赏着这些课改理念带来的成果时,也看到了一些让我们忧虑的现实。几年来课改并非一帆风顺,在一片“棒、棒、你真棒”成长起来的这些孩子显得比较浮躁,课堂上插嘴现象比较严重,有时甚至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另外,这些孩子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有的学生甚至连最基本的计算方法都不能很好掌握。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年段制定了加强教学常规教育,精心设计练习实施分层作业的措施,同时,我们也认为应该借鉴以往毕业班教学的先进经验,重视学生的知识过关工作。 集体备课,要关注“课前”,也要关注“课后”、关注教学中的“问题”。集体备课,除了共同探讨对教材的理解以外,我们还关注“课后”的工作—即家庭作业的设计。我们把家庭作业看成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在作业设计中也充分考虑了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体现了针对性与层次性,力求让不同的学生在练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另外,我们也经常把自己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拿到集体备课时进行研讨。 课改工作的纵深推进,给每个教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教师的单兵作战无疑会显得势单力薄,而在集体备课中的相互分享、相互启迪,能有效地帮助教师解决教学难题,有效地促进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在彼此分享智慧的过程中,同年段的老师成了合作伙伴,加深了情感和友谊,使得同事关系更为和谐。 当这样的集体备课成为每个学校的制度,当每次集体备课成为教师的一种期待时,教师的专业成长就不是问题! 6.Gtyxronger的观点:我认为集体备课,最重要的是分享彼此的理解和思考,集思广益。也许没有“最佳方案”,只有更为合适可行的方案;即便有“最佳方案”,也不一定适合每位老师、每个班。 其次,余文森教授提出的集体备课,同题多轮上课的校本研究形式,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非常重要。即集思广益地备课好课,由某位老师(轮流进行)先上,大家听,听后评议、修正;再由他到第二个班上,大家听,听后评议、修正;再由他到第三个班上……如此进行。如果一位老师一个学期能够经历一次这样的“磨砺”,了不得!——我觉得这是更好的“集体备课”。另外,课后的及时总结、反思也是积累的一个途径。 7.黄牛的观点:我觉得集体备课并非一定找一个具体的时间,具体的地点,然后大家聚在一起谈自己的想法,其实在平时,下课后,我一回到办公厅就喜欢把课堂上的一些体会或者是一些新尝试和新问题拿出来和同事交流.我认为这也是集体备课。丢了的回应:支持!我觉得如果找具体的时间和地点,这样有局限性,因为老师们并非都是一样的课程安排,尤其身兼多职的老师们,这样更是不方便,所以平时可以随时交流,随时积累,随时讨论,是个很好的方法。原点的回应:非常赞同。 其实就种随时随地的教研方式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这也就是说,集体备课其实是一种理念,强调的是教师之间的同伴互助,而不是要有固定的模式,这样可能 容易走入形式。8.芊萝依绿的问题:我们年段在集体备课时,常有一个困惑:在预设时,觉得这个知识点应该是学生学习上的盲点,可是在教学中却发现,不用花太大的力气,学生就能自主解决问题了;而我们觉得这些知识挺简单的,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的,反倒成了学生学习上的难点.请教专家们,预设与生成的这种矛盾,在备课中应如何处理呢?阿香的回应:这就是如何把握学生学习起点的问题。相信您可以在上次的研讨中得到一些启发。

G. 求大家帮我做个初三学习计划!

第一阶段,是整个初三第一学期时间。这个阶段时间大约五个月,约占整个初三复习的一半时间左右。这初三文科复习四忌
一忌抛开考纲,盲目复习。中考各科都有《考试说明》,学生首先应该依据《考试说明》,明确中考的考查范围和重点内容,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二忌急于求成,忽视小题。有些学生认为文科需要背诵的知识点太多,而在中考中基础知识题的分值不高,所以索性就放弃了。他们不知道解决好基础知识,正是提高文科成绩的关键所在。
三忌支离破碎,缺乏系统。有些学生认为与理科相比,文科知识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可以随意捡章节进行复习。其实文科复习应兼顾知识、能力、方法三个层次。
四忌浮光掠影,只重皮毛。有些学生只重视知识的背诵,缺乏专题性反思,不知道自己的涨分点在哪里。
第一阶段可以称为基础复习阶段。学校里每一个科目都在逐册逐章节地进行复习,我们自己也应该和学校的教师步伐一致,进行各科的细致复习。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五个月,把每一科在中考范围内的每个知识点都逐章逐节、逐篇逐段,甚至农字逐句地复习到,应做到毫无遗漏。这个阶段,复习中切忌急躁、浮躁,要知道“万丈高楼增地起”,只有这时候循序渐进、查缺被漏、巩固基础,才能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只有这时候把边边沿沿、枝枝杈杈的地方都复习到,才能在今后更多的时间去攻克一些综合性、高难度的题目。
第二阶段从寒假至第一次模拟考试前,时间大约四个月。这个阶段是复习工作中的最宝贵的时期,堪称复习的“黄金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个时期复习任务最重,也最应该达到高效率的复习。也可以将这个阶段称为全面复习阶段。 我们的任务是把前一个阶段中较为零乱、繁杂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找到每科中的一条宏观的线索,提纲挈领,全面复习。这个阶段的复习,直接目的就是第一次模拟考试。第一次模拟教育是中考前最重要的一次学习检验和阅兵,是你选报志愿的重要依据。一模成功,可以使自己信心倍增,但不要沾沾自喜;一模受挫,也不要恢心丧气,妄自菲薄。应该为一模恰当定位,在战略上藐视它,在战术上重视它。
第三阶段从一模结束至中考前,时间大约两个月。这是中考前最后的一段复习时间,也可以称为综合复习阶段。随着中考的日益迫近,有些同学可能心理压力会越来越重。因此,这个时期应当以卸包袱为一个重要任务。要善于调节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节奏,放松一下绷得紧紧的神经。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在此时,第天不必复习得太晚,要赶快调整初三一年紧张复习中形成的不当的生物钟,以保证充沛的精力。另外,这个时期不必再做过多的过量的习题,更不应死抠难题和偏题,应该做少而精的练习。比如,花些工夫研究研究历年中考的题目,因为这些题目既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精品,又是中考命题人意志的直接体现,可谓字字珠玑。在复习中,我们中做题应先易后难,选择题拿不准也不要放弃,选一个最可能的空填上等等。
以上我介绍的是我在初三时的复习计划和体会。我想,我们在复习中,更重要的是从一点一滴做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也应该重视日常每天每周的复习安排。
在初三一年的复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合理安排每一天的复习时间。在紧张的复习过程中,每天可供我们自己利用的时间并不多,其中最长的一段时间大约就是每天晚饭后至睡觉前的三个多小时时间。能否利用好这段时间,是初三复习成败的关键。在这方面,我的体会是不要在一个晚上把五科全复习到,这样做只会不分主次、自找麻烦。试想,仅仅是不足四小时的短短的一段宝贵时间,怎么能经得起五科的轮番轰炸呢?因此,我建议大家在一个晚上专攻一门到两门,抓住重点,集中精力,以争取达到较高的学习效率。我在初三每天晚上复习时,周一定为数学日,周二定为英语日,周三定为物理日,周四定为语文日,周五定为化学日,每晚集中精力复习一门功课,长期坚持,效果不错。
除了以上所说,学习的方法与态度,以及考试的心态都是很重要的因素,很多人在考试时总考不出自己的实际水平,拿不到理想的分数,究其原因,就是心理素质不过硬,考试时过于紧张的缘故,还有就是把考试的分数看得太重,所以才会导致考试失利,你要学会换一种方式来考虑问题,你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人们常说,考试考得三分是水平,七分是心理,过于地追求往往就会失去,就是这个缘故;不要把分数看得太重,即把考试当成一般的作业,理清自己的思路,认真对付每一道题,你就一定会考出好成绩的;你要学会超越自我,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心里不要总想着分数、总想着名次;只要我这次考试的成绩比我上一次考试的成绩有所提高,哪怕是只高一分,那我也是超越了自我;这也就是说,不与别人比成绩,就与自己比,这样你的心态就会平和许多,就会感到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学习与考试时就会感到轻松自如的;你试着按照这种方式来调整自己,你就会发现,在不经意中,你的成绩就会提高许多;
这就是我的经验之谈,妈妈教给我的道理,使我顺利地度过了中学阶段,也使我的成绩从初一班上的30多名到初三时就进入了年级的前10名,并且没有感到丝毫的压力,学得很轻松自如,你不妨也试一试,但愿我的经验能使你的压力有所减轻、成绩有所提高,那我也就感到欣慰了;
最祝你学习进步! 以上时参考别人的,我感觉不错以下是我的建议
一·课上的效率一定要保持。
二·要跟着老师走,自己的学习任务不能和老师冲突,太自主不一定是好事。
三·多做题,一个类型一个类型的做,数理化可以先买套中考卷子作,一定要作出效果不然不如不作。把做错的题反复看。。

阅读全文

与简单机械集体备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