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那水

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那水

发布时间:2021-03-10 00:45:07

1. 求高考语文试卷带答案带评分标准

2009年浙江省高考模拟试题(一)原创
语文试题卷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试卷共6页,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其中第六题为选做题,其它题为必做题。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已的姓名、考试证号等用书写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密封线内。请认真核对规定填写的项目是否准确。
3.所有答案在答题纸上完成。必须用书写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一、语言文字运用(2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谥号 / 自缢 沤肥 / 老妪 湍急 / 逸兴遄飞
B.宫阙 / 商榷 饯别 / 鉴戒 孤鹜 / 好高骛远
C.品茗 / 南溟 刊载 / 载体 悱侧 / 成绩斐然
D.箴言 / 缄默 畸形 / 菜畦 隐晦 / 不容置喙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喝采 不胫而走 破釜沉舟 鸦雀无声
B.劳碌 既往不咎 毋庸赘言 寥寥无几
C.荣膺 沤心沥血 流连忘返 面授机意
D.挑剔 直截了当 苦思暝想 莞尔而笑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社会进步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不用过箪食瓢饮的日子,但那种一饭千金的“豪爽”也是应该唾弃的。
B.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国让世界看到了最高领导人的殚精竭虑和13亿国人的众志成城。
C.由于大幅扩张,各大型的零售商的资金链都相当吃紧,而一旦有哪家挺不住,必然降价出货来变现,而由此必然推到多米诺骨牌,引发某个区域甚至多个区域的整体放水。
D.珠海市IT产业招商会角色分配不同以往,市长跑龙套,专家当主角,按国际化运作,卓有成效。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目击者看到希拉里的车队在奥巴马离开之后先行离开了奥巴马办公区。
B、独联体2020年前经济发展战略的目的是为独联体成员国经济发展新动力。
C、中方将与各方共同努力,积极参与峰会有关活动,推动国际社会有效应对金融危机。
D、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代表奇瑞与泰国奇瑞荣创有限公司在合肥举行合作签字仪式。
5. 把下列带序号的诗句组合成语意连贯的诗歌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4分)
“西风错漏出半生轻叹,秋葭一夜就愁白了头”,上世纪30年代的作家陆蠡说得富有诗意。同样是荻花,王室后裔吟来却满是凄凉:“ 。 ”
①王孙芳草伤心色 ②雪点芦花起白鸥
③散作江南处处秋 ④片帆一片画中游
6.下面是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关于教育问题说的一段话,请提取主要信息,用一句话来概括。(不超过18个字)(3分)
杨福家说:“什么叫学问,就是学习怎么问问题,而不是学习答问题,如果一个学生能够懂得去问问题,懂得怎样去掌握知识,就等于给了他一把钥匙,就能去打开各式各样的大门。”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08年北京残奥会正值中国的中秋佳节。盛会逢佳节,举世同庆。请以中秋节为话题,仿照例句再写一句内容相关、形式相似的句子。(3分)
例句:残奥会一届一届地传递,传递的是超越,传递的是融合,传递的是举世的梦想。
答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62分)
(一)说明文阅读(12分)
将生活经历“写入”基因
很有可能有一些基困可以赋予贝克汉姆的孩子某些足球天分,但没有捷径可以把贝克汉姆为运动生涯付出的努力传给后代。但如果这也是某种可以传续的“习得特性”会怎么样呢?
这种想法出现于19世纪,首先是由法国科学家拉马克提出的。1953年,DNA的发现为拉马克的进化理论敲响了丧钟。这种复杂的分子以方便的形式携事业生命密码,似乎证明了只有基因特性——例如眼睛的颜色——能够遗传给后代。对基因学家而言,父母和祖父母只有具有传递基因的意义,他们的生活经历是无关紧要的。但现在另一群科学家提出了令人信服的证据,指出遗传可能不像传统遗传学家所说的那样一成不变。这种理论称为“表现基因组学”。
基因学家奈杰尔•佩特森解释说:“表观基因组学是指在遗传的时候,基因具有对事件的‘记忆’。你经历的一件事可以被记录下来,传递四五代人之久,甚至更长时间。”表观基因组学是研究信息如何在没有编入DNA序列的情况下,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后代细胞。
表观基因组学的研究者现在会很兴奋,因为有实验表明表观基因影响竟然能延续数代。爱丁堡大学的乔纳森•塞克勒博士今年早些时候发现,如果怀孕期的鼠受到压力,它们的后代也会表现出受压力的迹象——高血压、糖尿病或焦虑行为。这是“母亲影响”的一个例子。
“母亲影响”是否与表现基因因素有关还不确定。令塞克勒感兴趣的是接下来的后代也出现了与它们祖母同样的表现——但它们从未以任何形式经历过那些压力。更不同寻常的是,如果感到压力的雌性大鼠与正常雄性大鼠交配,这些雌性大鼠生下的后代也会出现异常的压力表现。惊讶不已的塞克勒重复了这个实验,结果仍然相同。
早先的人类研究也显示了多代人之间表现在因遗传的迹象。瑞典医生拉尔斯发现,如果祖父在童年曾营养不良,孙子或外孙的寿命会比较长,但对孙女或外孙女则没有任何影响。这意味着表观基因的传递机制在两性体内是不同的。这些研究甚至表明,祖父母一生中进食的时间也对孙辈有影响。表观基因组学已经颠覆了人类基因组测序将解答所有人类遗传问题的说法。佩特森说:“表观基因改变意义重大。它们可能给进化增加新的元素,令其对人工刺激作出反应,这完全悖逆了传统基因学。但我们还不知道可能引发表观基因反应的因素是什么。”看起来,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遗产比我们想像的要多。
8.下列对“表观基因组学”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表观基因组学是指在遗传的时候,事件具有对基因的“记忆”,被记录下来的信息传递四五代之久,甚至更长时间。
B.表观基因组学是一种研究父母和祖父母传递基因以外的意义的全新遗传学理论。
C.表观基因组学是研究基因特性(例如眼睛的颜色)如何在没有编入DNA序列的情况下,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后代细胞。
D.表观基因组学颠覆了人类基因组测序将解答所有人类遗传问题的传统说法。
9.下列不能作为“遗传可能不像传统遗传学家所说的那样一成不变”这一观点依据的一项是 ( )
A.如果怀孕期的大鼠受到压力,它们的后代也会表现出受压力的迹象——高血压、糖尿病或焦虑行为。
B.如果感到压力的雌性大鼠与正常雄性大鼠交配,这些雄性大鼠的后代也会出现异常的压力表现。
C.表观基因可能给进化增加新的元素,令其对人工刺激作出反应。
D.研究表明,祖父母一生中进食的时间也对孙辈有影响。
10.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基因学家奈杰尔•佩物森的发现为拉马克的进化理论敲响了丧钟。
B.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遗产比我们想像的要多,不单有我们的基因特性,还有我们的生活经历。
C.拉尔斯的研究表明表观基因的传递机制在两性体内有时相同,有时不同。
D.乔纳森•塞克勒博士的重复实验证明了“母亲影响”与表观基因因素的关系。
11.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贝克汉姆为运动生涯付出的努力也有可能传给他的后代
B.如果祖父在童年曾营养不良,孙子或外孙的寿命会比孙女或外孙女长。
C.后天的“习得特性”可能积淀成为后代先天的禀性。
D.某些信息可以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遗传给下一代。
(二)文言文练习(22分)
金圣叹先生传
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①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宏亮,顾盼伟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生平与王斫山交最善。斫山固侠者流,一日以千金与先生,曰:“君以此权子母②,母后仍归我,子则为君助灯火,可乎?”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乃语斫山曰:“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斫山一笑置之。
鼎革③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喟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点为圣叹。予其为点之流亚欤!”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尤喜讲《易》,“乾”、“坤”两卦,多至十万余言。其余评论尚多,兹行世者,独《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诸刻本。
先生殁,效先生所评书,如长洲毛序始、徐而庵,武进吴见思、许庶庵为最著,至今学者称焉。
曲江廖燕曰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呜呼何其贤哉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予过吴门,访先生故居,而莫知其处,因为诗吊之,并传其略如此云。
注:①排:批驳。②权子母:“子”为利息,“母”为本金,“权子母”意为借贷生息。③鼎革:指明清易代。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以贯之 贯穿
B.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考虑
C.吾已为君遣之矣 遣返
D.因为诗吊之 悼念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在颜渊为叹圣 ②予其为点之流亚欤
B.①一日以千金与先生 ②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
C.①先生辄起而排之 ②而莫知其处
D.①无不供其齿颊 ②其余评论尚多
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金圣叹“倜傥高奇,俯视一切”的言行的一项是(3分)
A.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 B.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
C.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D.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圣叹讲经时,所讲的东西全都来自自己的稿本,所用的稿本从来不给人看。
B.金圣叹为人豪爽,不到一个月,就将王斫山给他用以补贴家用的千金花费干净。
C.明清易代后,金圣叹绝意仕进,更改名字,表现出了古代士人常有的气节。
D.作者经过吴县家门,拜访了金圣叹的故居,并写诗作传来凭吊金圣叹。
16.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划线部分断句。(4分)
曲 江 廖 燕 曰 予 读 先 生 所 评 诸 书 领 异 标 新 迥 出 意 表 觉 千 百 年 来至 此 始 开 生 面 呜 呼 何 其 贤 哉 虽 罹 惨 祸 而 非 其 罪 君 子 伤 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3分)

②鼎革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3分)

(三)文学类文本(20分)
树上的天使
[美国]玛雅•瑞诺德斯•拉特森著 小丹译
又来了,这些烦人的松鼠!我拽过枕头。狠狠地蒙住自己的脸,试图阻挡头顶上传来的噪音。然而,那些声响就如同魔音入脑般挥之不去。“该死的松鼠!”我暗暗咒骂。
每到半夜,屋外的松鼠们就开始搬运它们的美食——山核桃。而我却每每被山核桃砸落在屋顶上的声音吵醒,然后无奈地睁着双眼,听着头顶上山核桃不断砸在屋顶,再“咕噜噜”地滚落到地面的声音。
天知道我对此刻的清醒有多么的恐惧,我简直快要崩溃了!因为每到这个时候,我的脑子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那些如雪片般飞来的账单以及我已经拖欠了房东许久的租金。就在昨天,我刚刚向房东保证,会尽快结清所有的欠款并支付下周80美元的租金。房东答应了,但我想,她的耐心会很快宣布告罄。我是个初出校园的毛头小子,一点赚钱的门路都没有,而我头顶上还有恼人的松鼠让我不得不在半夜保持清醒。
无奈之下,我唯有打开《圣经》寻求帮助。忽然,我看到了这样一段话:“不要为明天忧虑。看天空中的飞鸟,它们既不播种也不收获,天父照样养活它们;野地里的百合花从来也不纺织,天父还打扮它们,给它们美丽的衣裳;地上的小草今天还在。明天就被扔进炉子烧了,天父还给它们青翠的外衣,更何况你们呢?岂不比它们贵重得多吗?”
我暗暗祈祷:主啊!既然您能喂养飞鸟,还有那些松鼠,我相信您也会保佑我的。最后,在被众多琐事折磨得筋疲力尽之后,我终于昏昏睡去。
第二天,我起了个大早,赶去教堂。会餐后,一位老妇人问我,能否送她回家。她告诉我,她的卡车坏了。
“当然可以。”我说。
在去她家的路上,她问我:“你喜欢吃山核桃吗?”
山核桃?!我僵硬地笑了笑,反问道:“你为什么这么问?”我的耳边仿佛又响起了那些山核桃砸落的声音。
“我以20美元一袋的价格将它们卖给一家农场。”她回答道,“如果你喜欢,我可以以低一点的价格卖给你一袋,以报答你送我回家。”
就算白送我也不要。“不了,谢谢。”我说。我将她安全地送到了家。然后驱车返回。
一到家,我便倒在了床上,我太累了,也许我该午休片刻。但又一次,松鼠的骚动声在我头顶响起。这还没到半夜呢!我愤愤地想,它们就不能让我有片刻的安宁吗?
突然,就像被一个山核桃猛地砸中了脑袋,我灵光一闪:我明白了,财富就在我的头顶上!我从床上一跃而起,冲出屋子。我看到了,就在我的窗台下,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大片山核桃。20美元一袋,我欣喜地想,只要卖出四袋就够付下周的房租了。而事实上,地上山核桃的数量已足以让我清偿所有的债务。
几年时间很快过去了,我的生活正慢慢好转。而真正让我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并不是那些山核桃,而是上帝派来的天使一一一它们就住在树上,它们告诉我:上帝就在我们身边。
(选自《海外文摘》)
17.“我”为什么觉得山核桃砸落在屋顶上的声音像“魔音”?(4分)

18.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达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
(1)你喜欢吃山核桃吗?(2分)

(2)我僵硬地笑了笑(2分)

19.文中写阅读《圣经》这件事与山核桃有什么联系?请简要分析。(6分)

20.最后一段写“生活正慢慢好转”并赞美松鼠是“天使”,请探究作者这样写的作用。(6分)

(四)诗词鉴赏(8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玉阶怨 无声子夜歌
李白 薛奇童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净扫黄金阶,飞霜皎如雪。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下帘弹箜篌,不忍见秋月。
21.这两首诗的开头两句分别写到白露、飞霜,对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3分)

22.著名学者俞陛云在《诗境浅说续编》中提到《无声子夜歌》时说:“此与宫怨词‘却下水晶宫,玲珑望秋月’词异而意同。”请比较这两首诗,分析这里所说的“同”和 “异”。 (5分)

三、古诗文默写(6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 ,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师说》)
(2)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琵琶行》)
(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李白《将进酒》)
(4) ____ _ ____ _ ,谈笑间,____ 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人固有一死,_________ ___ ,_______ ____ 。(司马迁《史记》)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昨天离我们并不遥远,但它已经属于过去。昨天是历史的进程,是今天的基石。昨天或许是失败的记录,或许是是辉煌的写照;昨天的道路或许是曲折的,或许是平坦的。昨天已经与你告别,成了时间的定格。昨天留下苦涩、甜美、深刻、平凡……
请你以“收藏昨天”为题,写一篇作文。可以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立意自定,自选角度。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B 2.B 3.A 4. D A.表意不明,“之后”应为“之前”。B.成分残缺,“发展”后应加上“提供”。C. 语序不当,“与各方共同努力”应与“积极参与峰会有关活动”互换位置。
5.②④①③
6.让人学会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让人学会”1分:“提出问题”1分;“解决问题”1分,“思考问题”可不作要求)
7.中秋节一代一代地传承,传承的是民俗,传承的是文化,传承的是亲人的牵挂。(四句话得分分别是2、1、1、2,内容无关,形式再好,最多得2分。)
8.D(A不是“事件具有对基因的记忆”,而应该是“其因具有对事件的记忆”。B表观基因研究证明父母和祖父母不只具有传递基因的意义,但这并不是说该理论就只研究父母和祖父母传递基因以外的意义。C基因特性的传递属于传统基因学研究范畴。D项符合文意,见最后一段。)
9.C(“遗传可能不像传统遗传学家所说的那样一成不变”出现在第二段的末尾,是表观基因组学的观点,下文就是表观基因组学的研究理论和实验。ACD分别可以在第四、五、六段中找到。C是表观基因改变的重大意义。)
10.B(A第二段“DNA的发现为拉马克的进化理论敲响了丧钟”。C第六段“这意味着表观基因的传递机制在两性体内是不同的”。D第五段“‘母亲影响’是否与表观基因因素有关还不确定”。)
11.B(原文只是说“如果祖父在童年曾营养不良,孙子或外孙的寿命会比较长,但对孙女或外孙女则没有任何影响”,并未将孙子、外孙的寿命与孙女、外孙女的寿命进行比较,并进而得出“孙子或外孙的寿命会比孙女或外孙女长”这一推论。)
【参考译文】
先生姓金,名采,字若采,吴县生员,为人洒脱而不受世俗礼法拘束,高傲奇特,傲视一切。喜欢饮酒,善于评论书籍文章,对书籍文章的评论都是以前的人没有说过的。当时有凭讲授学问而闻名的人,先生总是站出来批驳这些人。他在所住的地方贯华堂设置很庄严的座位,招收学生讲授经书。他所讲授的经书名叫《圣自觉三昧》,讲稿总是自己带着自己看,从不公开给别人看。每次到讲堂开设讲座,声音洪亮,环顾四周时神采卓异,所有经史子集、笺疏训诂,和那些佛家、道家两教的经典及阐释经典的杂书,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所记载的内容,没有不被他评论的。议论纵横捭阖,中心贯通始终,讲得极其透彻。座位下面听讲的僧俗侣众诸色人等崇拜到了极点,感叹说从没有听过这样的见解。先生就拍着巴掌自我赞许,即使以前讲学的人听说了,皱眉叹息,他也不予考虑。
先生向来和王斫山交情最深,王斫山本来也是侠义的人,一天他拿千金给先生,说:“先生拿这些钱去放贷生息,以后本金归还我,利息就给你补贴生活,行吗?”先生答应了,可是刚刚过一个月,那些钱已经被他挥霍一空了。于是就对斫山说:“这些东西在先生家,只是增添您守财奴的恶名罢了,我已经替您花掉了。”王斫山笑了笑没有计较。
明清易代后,先生断绝了做官进取的念头,改名叫人瑞,起字圣叹。除了和亲人朋友谈笑之外,只是独自端坐贯华堂中,把读书著述作为追求。有人问“圣叹”二字是什么意思,先生说“《论语》有两次‘喟然叹曰’,在颜渊来说是惊叹圣人孔子,在孔子来说是赞叹弟子曾点。我大概是曾点一类的人吧!”先生所评论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等书,根据次序编定为“六才子书”,都是有独到的眼光的。他尤其爱好讲《易》,对“乾”、“坤”两卦的评述,多到十万多字。其它的评论还有很多,至今流传世上的著作,只有评点《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的几种刊刻版本。
先生死后,仿效先生风格评论著作的人,像长洲毛宗岗、徐增,江苏武进县的吴见思、许庶庵等人是最出名的,到现在求学的人还称赞他们。
曲江廖燕说:我读先生所评的各种书,标新立异,见解卓越,超乎常人所想,我感觉千百年来,到他这里才别开生面。唉!多么优秀的人啊!虽然遭遇惨祸,却并不是因为他犯了罪,有德行的人都为他悲伤。我路过吴门,去寻访先生的故居,然而没有人知道他的住处,于是我就写诗来悼念先生,并写下像这样一篇关于他的生平大概的传记。
12.(3分)*C.【遣:在这里是使用,花费的意思】
13.(3分)*A.【都是动词,是。B介词,拿/介词,按照。C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D人称代词,他的/指示代词,那】
14.(3分)*B.【这是“座下缁白四众”的感受,不是金圣叹的行为】
15.(3分)*C.【A原文并没有“所讲的东西全都来自自己的稿本”的意思;B王斫山是将钱借他经营;D原文是“无人知道先生的住处”】
16.(10分)【(1)(4分)曲江廖燕曰|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呜呼|何其贤哉|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每错两处扣1分,扣完本小题分为止)(2)①(3分)喜欢喝酒,善于品评文章,所发的议论都是前人所不曾说过的。“衡”、“所未发”各1分,句意1分。②(3分)由明入清以后,(先生)断绝了仕进的念头,改名为人瑞,字圣叹,除了与朋友亲人谈笑外,就是独自端坐在贯华堂中,致力读书著述。“绝”、“为务”各1分,句意1分。】
17. 答:这种声音让“我”无法正常休息;(2分)这种声音让“我”清醒着去想自己的债务而几乎要崩溃。(2分)
18. (1)答:老妇人希望“我”喜欢吃山核桃,这样可以便宜卖给“我”,以表达谢意。答:(2)“僵硬”是“我”听到山孩桃就联系到“魔音”而讨厌,“笑”则出于对老妇人的礼貌。
19. 答:阅读《圣经》是为寻求心灵的安慰,让“我”暂时摆脱山核桃的噪音带给“我”的恐惧;(3分)书中“不要为明天忧虑”的箴言为下文“我”送老妇人回家的事及“我”发现山核桃的价值作铺垫。(3分)
20. 答:照应题目和前文;(2分)欲扬先抑的手法,让文章更加生动;(2分)松鼠帮“我”渡过难关,让“我”明白永远不要绝望,机遇可能就在身边。(2分)
21. 写霜露表明夜已深,渲染了环境的冷清,突出了人物内心的孤寂愁怨。
22.同:两诗都写了秋夜望月,表达了人物孤寂思怨之情。异:李诗写隔帘望秋月,人月相怜,愈望愈感到孤寂,也就愈增加怨思;而薛诗下帘避秋月,人月不见,愈怕望见秋月而愈增添孤怨之情。
23.(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2)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3)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4)羽扇纶巾 樯橹灰飞烟灭 (5)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还有呢,告诉我邮箱)

2. 高考语文全国统一考试(一卷、二卷)答案

201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二答案

答案: 1-5 CBCBD 6-10 CCABD

11:从公家借了几十万钱来慰劳部队,在他死后,亲属和手下的官吏卖掉器物古玩来偿还。

12:张凝打算上报将士们立功的状子,李重贵叹息书:“大将陷入敌军覆没了,我们却记功有什么脸面呢?”
答:(1)本诗通过借梦来表现作者既想超越时空而又留恋人间的仕途与隐居的矛盾心情。
(2) 通诗运用丰富的想象来营造意境,同时运用典故来表达情感。诗人在诗中描绘夜凉如水,万籁俱寂恬静的意境 百花争妍的春天和思家之情用梦境来体现;而看棋的典故表现作者超脱入世之想。

13题:(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荒于嬉 毁于随
而未尝往也 而卒莫消长也

14题(1)引出本文叙写的对象“大河家”
(2)交代了“大河家”重要的交通枢纽
(3)表现了作者对“大河家”的依恋,从而深入到对祖国的依恋,为全文奠定了深深的思恋情调

15题(1)“大河家”地处偏疏贫穷,不为人知,但此处都是大西北和中原的交通干线,更是勾起作者对祖国的无限思念
(2)与其在生世沉浮中随波逐流,不如到大河家住一阵对心灵的沉寂,从而对人生有总体的把握,进而对世事浮沉胸有成竹

16题 在本文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对“大河家”地理特点等介绍,开启下文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同时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即对“大河家的叙写来引发对人生态度及人世浮沉的深思

17题 喜欢看河是指韩三十八老汉对河情有独钟,引发人生的思考。“默默无语”是对自己的经历的沉思;作者这样写是要像韩三十八老汉稳如泰山,任世事浮沉总那么气定神行的态度

18:(1)设立(2)咨询(3)核实
(4)叫停(5)存在(6)侵害(7)保护(8)免受

19:(1)可是(2)就是(3)也(4)但是(5)即使

20:博大是一种海纳百川的胸怀;博大是一种有容乃大的心襟;博大是一种虚怀若谷气魄
作文:读书日这天,网上展开关于“浅阅读”的讨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今年世界读书日这天,网上展开了关于“浅阅读”的讨论。
甲:什么是浅阅读?
乙:就是追求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嘛,浅阅读很时髦。
丙:如今是读图时代,人们喜欢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
丁:浅阅读就像吃快餐,好吃没营养,积累不了什么知识。
乙: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这么快,大家压力这么大,我想深阅读,慢慢品味,行吗?
丙:人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喜好,浅阅读流行,阅读就更个性化和多样化了,挺好。
丁:我很怀念过去的日子——斜倚在书店的一角,默默地读书,天黑了都不知道。
甲:浅阅读中,我们是不是失去了什么?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择4月23日的灵感来自于一个美丽的传说。4月23日是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的忌日,也是加泰罗尼亚地区大众节日“圣乔治节”。传说中勇士乔治屠龙救公主,并获得了公主回赠的礼物——一本书,象征着知识与力量。每到这一天,加泰罗尼亚的妇女们就给丈夫或男朋友赠送一本书,男人们则会回赠一枝玫瑰花。实际上,同一天也是莎士比亚出生和去世的纪念日,又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所以这一天成为全球性图书日看来“名正言顺”。
相比于2009年的作文材料,今年的材料更为集中:在阅读日之际,四人围绕“浅阅读”展开了讨论。其中既有甲的由不知到担忧;也有乙对其多样性和个性化的肯定;也有丁对过去阅读生活的怀念。材料体现了时代特点,比如丙对读图时代与视觉文化的见解。题目贴近了学生的实际生活,降低了审题立意难度,使大家有话可说。
选准角度,意味着对四人谈话的总体把握。这就要求考生写作中不能只侧重于其中某个方面。“浅阅读”固然有许多优点,但对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承的国家而言,阅读生活中更应关注那些有关国计民生、文化传统、长治久安方面的内容。

3. 有没有高考语文试卷的答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 本试卷共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27分)一、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摩擦力 供认不悔 对称(chèn) 穷源朔(shuò)流B.一拉罐 转弯抹角 隽(jùn)永 令人发(fà)指C.纪传体 多难兴邦 叨(tāo)扰 一气呵(hē)成D.化装品 整齐划一 倾轧(zhà) 囤(tún)积居奇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在积极应对自然灾害的同时,人们强烈感受到吸取经验教训的重要性,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防患于未然B. 军事专家认为极超音速导弹是反恐战争中非常有价值的“猎杀者”,一旦锁定目标,恐怖分子就无地自容了。C.设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的有关决议,“创意”只能在规定范围以内驰骋,不能信马由缰,这是设计人员起码的职业操守。D.双方无论研究方法多么不同,只要根本目标不相悖,就总有殊途同归的日子,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分歧是正常的。3. 下列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记者近日发现,公园晨练的老年人中流行一种由松树精华做成的“神仙茶”,对这种带点儿树皮味的绿色茶剂赞不绝口。B. 挪威国宝级乐队“神秘园”将再度来京演出,实现了外国演出团在京演出超过7次的纪录,在其演出的艺术历程也是唯一的一次。C. 连年亏损的美国《新闻周刊》正待价而沽,境内华人都鼓动中国人出手收购,将这份引以为豪的美国期刊经营权收入囊中。D. 报告指出,中国及印度的一些跨国公司眼下正不遗余力地开拓国际市场,新加坡、俄罗斯等则紧随其后,国际市场的竞争格局在发生变化。 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达,有错误的一项是A. 《楚辞》是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的总集,这些作品有浓厚的楚地色彩,屈原的长诗《离骚》是期中的代表作。B. 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是具有感伤色彩的叙事诗,他的《新乐府》则反映了将强的批判现实的净胜。C. 《堂吉诃德》是意大利小说家塞万提斯创作的长篇小说,堂吉诃德这个人物形象既是滑稽的又是发人深省的。D.举世公认的文学经典《哈姆莱特》,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故事,该剧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5. 下列依次在①②③处填入的词语和句子,语意和衔接都最恰当的一项是 白莲水库是群山中的一座大型水库,最大的一条干渠通向山脚下的百联浦, ① 着那里的苍生万物。白莲水库的水是绿蓝绿蓝的, ② ,触须沿途四散, ③ 着白莲浦方圆几十里的农田。A. ①滋养 ②流到渠里就一路变成白色的游龙 ③浸润B. ①养育 ②变成白色游龙就一路流到到渠里 ③浸渍C. ①养育 ②流到渠里就一路变成白色游龙 ③浸润D. ①滋养 ②变成白色游龙就一路流到渠里 ③浸渍二、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宋清,长安西部药市①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①,咸誉清。疾病庀疡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 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③。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② 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也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 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取材于柳宗元《宋清传》)注:①市:买卖场所,后文也指经商、交易。 ②雠:这里指售出、成交。③直:价值、价钱 6.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居善药 居:聚积,搜集B. 积券如山 券:借据,欠条C. 未尝诣取直 诣:前往D. 终不复言 复:回答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B. C. 8.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其馈遗清者相属户 那些等待宋清馈赠的人在门前排成了对B. 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 他们的为利不也太短浅了吗C. 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 现在的交往中有像宋清那样长远考虑回报的人吗D. 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 天下那些穷困潦倒而还可以活下去的人就会多起来 9.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生意场上的交往也不一定都是斤斤计较的,宋清就是一个例证。B. 宋清认为做生意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追求高尚的做人的境界。C. 计较蝇头小利不仅是一般商人的本性,也是某些士大夫的通病。D. 宋清与人交往不仅异于普通商人,也高于某些一士大夫自居的人。 第二部分(123分)三、本大题共计4小题,共30分。10.第二大题文言文《宋清传》中说“清之取利远,远故大”,意思是“宋清谋取利益放眼于长远,因为考虑长远所以获得的利益较大”。这概括了宋清经商的特点,请从文中举一例加以说明,并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谈谈自己对这一概念的领悟。(不少于200字) (10分)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孟子曰:“仁者如射,发而不中,反求诸身。”吾尝学射矣始也心志于中目存乎鹄手往从之十发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有善射者,教吾反求诸身,手持权衡,足蹈规矩,四肢百体,皆有法焉。一法布修一病随之病尽而法完则心不其中目不存鹄十发十中矣。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的原句(限选做其中4道题)。(8分)① 户庭无尘染 。 ,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②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 。(王羲之《兰亭集序》)③ 云霄雨霁,彩彻区明。 , 。(王勃《滕王阁序》)④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刘禹锡《陋室铭》)⑤ 雕栏玉砌应犹在, 。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⑥ 山映斜阳天接水, , 。(范仲淹《苏幕遮》)1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①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四句,写诗人等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②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细想感情。(4分)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5题。 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包含着某种普遍性。艺术,列入诗歌、绘画、音乐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生藏着的、已经存在的情感。如李白《把酒问月》中写道:“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而三百多年后,苏轼作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咏诵这些诗的时候,它们的相似之点和不同之处同样感动着读者。尽管李白、苏轼生活的时代和今天的社会已经完全不同了,但这些几百年乃至一千年前的诗歌在今天人们的心中仍然能够引发强烈的感情共鸣。同样,我们现在阅读莎士比亚的著作,或者观赏莎士比亚的戏剧,不论是原文或议论文,也有着和几百年前英国的读者观众相似的情感共鸣。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科学,例如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新的准确的抽象,这种抽象通常被自然界称为自然规律。定律的阐述越简单、应用越广泛,科学就越深刻。尽管自然现象不依赖于科学家而存在,但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却属于人类智慧的结晶,这和艺术家的创造是一样的。在科学中,人们研究物质的结构,知道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结构,原子又都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中子组成,质子、中子又由夸克组成等。人们认识了物质的基本结构,进而去认识世界和宇宙。 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的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这就是科学的普遍性。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科学上有两个关键性的发展,它们看上去似乎有些神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关。一个是迈克耳孙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另一个是普朗克在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前者是爱因斯坦狭义的相对论的实验依据,后者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基础。正是有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20世纪的科技发展,如核能、原子物理、分子束、激光、X射线技术、半导体、超导体、超级计算机等,才得以存在。因此,科学原理应用越广泛,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也越多样化。 (取材于李振道的文章《楔》) 1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人类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情感是人类创造力的基础。B.举礼拜、苏轼作品为例,表明题载不同的作品也能引起人的共鸣。C.科学的深刻性及其应用的广泛性,与其定律阐述的简单性成反比。D.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推动了核能等20世纪新科技的发展。15.根据文意,简要说明艺术和科学所追求的普遍性分别是什么。(5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 海棠花①早晨到研究所去的路上,抬头看到人家的园子里正开着海棠花,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这使我想到自己故乡院子里的那两棵海棠花,现在想也正是开花的时候了。②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自家院子里虽然就有两棵,但是要到记忆里去搜寻开花时的情景,却只能搜到很少几个断片。记得有一个晚上同几个同伴在家南边一个高崖上游玩,向北看,看到一片屋顶,其中纵横穿插着一条条的空隙,是街道。虽然也可以幻想出一片海浪,但究竟单调得很。可是在这一片单调的房顶中却蓦地看到一树繁花的尖顶,绚烂得像是西天的晚霞。当时我真有说不出的高兴,其中还夹杂着一点儿渴望,渴望自己能够走到这树下去看上一看。于是我就按着这一条条的空隙数起来,终于发现,那就是自己家里那两棵海棠树。我立刻跑下崖头,回到家里,站在海棠树下,一直站到淡红的花团渐渐消逝到黄昏里去,只朦胧留下一片淡白。③但是这样的情景只有过一次,其余的春天我都是在北京度过的。北京是古老的都城,尽有许多机会可以作赏花的韵事,但是自己却很少有这福气。我只到中山公园去看过芍药,到颐和园去看过一次木兰。此外,就是同一个老朋友在大毒日头下面跑过许多条窄窄的灰土街道到崇效寺去看过一次牡丹;又因为去得太晚了,只看到满地残英。至于海棠,不但是很少看到,连因海棠而出名的寺院似乎也没有听说过。北京的春天是非常短的,短到几乎没有。最初还是残冬,可是接连吹上几天大风,再一看树木都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天气陡然暖了起来,已经是夏天了。④夏天一来,我就又回到故乡去。院子里的两棵海棠已经密密层层地盖满了大叶子,很难令人回忆起这上面曾经开过团团滚滚的花。晚上吃过饭后,就搬了椅子坐在海棠树下乘凉,从叶子的空隙处看到灰色的天空,上面嵌着一颗一颗的星。结在海棠树下檐边中间的蜘蛛网,借了星星的微光,把影子投在天幕上。一切都是这样静。这时候,自己往往什么都不想,只让睡意轻轻地压上眉头。等到果真睡去半夜里再醒来的时候,往往听到海棠叶子窸窸窣窣地直响,知道外面下雨了。⑤似乎这样的夏天也没有能过几个。六年前的秋天,当海棠树的叶子渐渐地转成淡黄的时候,我离开故乡,来到了德国。一转眼,在这个小城里,就住了这么久。我们天天在过日子,却往往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的。以前在一篇什么文章里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们从现在起要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当时颇有同感,觉得自己也应立刻从即时起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但是过了一些时候,再一回想,仍然是有些捉摸不住,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去的。到了德国,更是如此。我本来是下定了决心用苦行者的精神到德国来念书的,所以每天除了钻书本以外,很少想到别的事情。可是现实的情况又不允许我这样做。而且祖国又时来入梦,使我这万里外的游子心情不能平静。就这样,在幻想和现实之间,在祖国和异域之间,我的思想在挣扎着。不知道怎样一来,一下子就过了六年。⑥哥廷根是有名的花城。来到这里的第一个春天,这里花之多。就让我吃惊。家家园子里都挤满了花。五颜六色,锦似的一片。但是我却似乎一直没注意到这里也有海棠花。原因是,我最初只看到满眼繁花。多半是叫不出名字。。看花苦为译秦名”,我也就不译了。因而也就不分什么花什么花,只是眼花缭乱而已。⑦但是,真像一个奇迹似的,今天早晨我竟在人家园子里看到盛开的海棠花。我的心一动。仿佛刚睡了一大觉醒来似的,蓦地发现,自己在这个异域的小城里住了六年了。乡思浓浓地压上心头,无法排解。8在这捶尽的五月天,当心里填满了忧愁的时候,有这么一团十分浓烈的乡思压在心头,令人感到痛苦。同时我却又爱惜这一点乡思,欣赏这一点乡思。她使我想到:我是一个有故乡和祖国的人。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填满却近在眼前。我离开它们的时间愈远,它们却离我愈近。我的祖国正在苦难中,我是多么想看到它呀!把祖国召唤到我眼前来的,似乎就是这海棠花,我应该感激它才是。9晚上回家的路上,我又走过那个园子去看海棠花。它依然同早晨一样,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它似乎一点也不理会我的心情。我站在树下,呆了半天,抬眼看到西天正亮着海棠花一样红艳的晚霞。 1941年5月29日 德国哥廷根 (取材于季羡林的同名散文)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A.文章串联起作者生命中从故乡到异域的一些断片,运用了首尾照应寓情于物的手法。B.第②段写作者故乡单调的房顶及同样单调的海景,凸显出家中海棠花晚霞般的绚烂。C.作者虽然十分渴望”从现在起要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未能如愿。D.上世纪30年代赴德国留学的作者始终用苦行者的精神钻研学问,以致无暇顾及海棠花。E.文章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映了作者对战争年代德国社会现实的思考与省察。 17.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7分) ①文章第②段开头说“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作者与海棠花真的是“无缘”吗?为什么?(3分)②简要分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18.第⑤段画线部分状写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这与下文有什么关联?(4分)19.第⑧段“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它们却近在眼前。我离开它们的时间愈远,它们却离我愈近”一句传达了作者对于“距离”的怎样的体验?试结合你的成长记忆或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自己对这一距离体验的感受。(不少于200字)(10分)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20.作文(60分) 请以“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语文(北京卷)参考答案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C 2、B 3、D 4、C 5、A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6、D 7、D 8、A 9、B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10、(10分)略11、(5分)吾尝学射矣/始也心志于中/目存乎鹄/手往从之/十发而九失/其一中也/幸也。一法不修/一病随之/病尽而法完/则心不期中/目不存鹄/十发十中矣。12、(8分)① 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② 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③ 落霞与孤鹭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④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⑤ 只是朱颜改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⑥ 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13.(7分)①(3分) A②(4分)要点:① 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② 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③ 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四、本大题共两小题,共8分14、(3分)D15.(5分)① 艺术追求的是人类情感的普遍性,优秀作品能够跨越时空引起人们深层的情感共鸣。② 科学追求的是原理的普遍性,应用的广泛也反映了科学原理的普遍性。五、本大题共四小题,共25分16、(4分)A C17、(7分)①并非无缘。文中的一些片段看似与海棠花无缘,但海棠花最终唤醒了作者浓烈的相思,使“有缘”构成了文章的终结点。18、(4分)状写了作者挣扎在幻想和现实、祖国和异域之间,无法获得安宁的心境。对心境的描写为下文作者被海棠花唤醒思乡之情做了心理和情感的铺垫。19、(10分)(略)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20、作文(60分)略

4. 有人可以提供一套高考模拟的语文试卷(附答案)

2009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斜线“/”前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拉纤/倩影 辅弼/果脯 差强人意/插科打诨
B.咀嚼/诅咒 逮捕/怠慢 龙盘虎踞/心广体胖
C.桎梏/诰命 倜傥/倘若 怙恶不悛/沽名钓誉
D.抠门/扣子 树梢/稍微 关怀备至/英雄辈出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国宝级画家黄永玉大师在北京家中把一幅漫画赠与罗洗河,画上的人物憨态可掬,惟妙惟肖,跃然纸上,与罗洗河颇有几分神似。
B.近一段时间,陕西绥德发生的那起耸人听闻的校长因找县长签字被拘事件,因媒体的及时参与得以圆满解决。
C.为了繁荣我市的文化艺术生活,元旦期间,文化局将组织我市的绘画高手到全市各中学舞文弄墨,即兴创作,一展风彩。
D.中国航天紧紧瞄准世界最新科技,亦步亦趋紧跟世界航天发展新动向,所以“嫦娥”工程才得以圆满成功。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整理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的功夫都用在这里。
B.去年以来,由于日方在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钓鱼岛的问题上接连采取错误的举措,使中日关系正常发展受到严重干扰。
C.一个球队,能否充分发挥每个队员的积极性,指挥是否正确,是克敌制胜的关键。
D.今年的电力供需紧张状况将有所缓解,拉闸限电现象会相应减少,但整体上看仍然偏紧。
4.下列各句中,语气最委婉的一句是( )
A.你把教学楼的护栏损坏了,应该受到严肃处理。
B.你把教学楼的护栏损坏了,受到处理罪有应得!
C. 你把教学楼的护栏损坏了,受到处理是应该的。
D. 你把教学楼的护栏损坏了,不受到处理,行吗?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高雅艺术与大众化
新年伊始,国家大剧院第一场音乐会30元一张的站票正式对外销售,出现“疯狂”抢购局面,不少人在寒风中守候通宵。2007年11月,湖北省博物馆对社会免费开放,也出现参观者“爆棚”现象。
两件事说明了两个问题:其一,在中国,大众对文化的渴求是很强烈的;其二,大众只能追求消费得起的文化。
从中国的现状看,大众的文化消费能力与愿望之间确实存在相当的差距。国内许多演出的票价在几百元至上千元之间,约为居民月均收入的20%以上,而在美国、日本,一场演出的票价约为月均收入的5%以下。国家大剧院30元的站票大体反映了大众文化消费的承受水平,但因票源稀缺,以致引起“疯狂”。
从文化史的角度看,文化发展大体走的是一条从“贵族化”到“大众化”的路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具有某些商业性质,但当商品生产已进入“大众消费”时代时,文化也只有进入“大众消费”才有商业前景。电影、电视的出现,为文化“大众化”提供了技术条件,让人类进入了文化“大众消费”时代,这类文化形态在商业角度也有天然的“大众化”倾向。但对高雅艺术的现场演出,则由于资源、场地和环境的要求和限制,具有天然的“小众性”,供需常发生极大落差。
另一方面,文化权益是一种基本人权,文化不仅是产业,而更多的是一种公益事业。因此,各国政府必须承担保障大众文化权益的责任。对此,不妨借鉴一些其它国家的作法。
以法国为例:巴士底歌剧院是法国最新的国家级歌剧院,1982年始建,1989年基本完工。剧院的设计与建筑以现代化、大众化为目标。歌剧院内有4个剧场,其中,历来贵族气息最浓的歌剧院为体现大众化,设计了2703座的宽敞大观众厅。从运行费用看,歌剧院1996年总费用为8.35亿法郎,其中国家拨款5.5亿,票房收入2亿,其它收入0.85亿。这就是说,政府投入是保障高雅文化“大众化”的主体。
其次,社会扶持是高雅文化发展的重要来源,在美国,资助文化事业的各种基金会不少,有人还开办向公众开放的博物馆。国家在税收等方面鼓励这种行为。
另一方面,在发达国家,高端的艺术演出也还是有“贵族色彩”。有这样一种说法,美国富人的标志是:从纽约打“飞的”去巴黎看一场演出。政府用行政办法强行控制票价恐怕也不是办法,只会使售票“黑市化”,艺术爱好者还得买高价票,政府多花了纳税人的钱,只便宜了倒卖者。
如何给真正的艺术爱好者开一个口子,这是一个问题。出售站票是一个办法,开办针对学生和专业工作者的专场、针对性的售票也是一个办法。俗话说,借书看的人往往是真看书的人,同理,买站票听音乐会的人往往是真正的音乐爱好者。真正的艺术经营者和艺术创造者应对真正的艺术爱好者有一种“惺惺相惜”之情,替他们想点办法,开个口子。

(选自<人民日报>2008年1月22日)
5.对“高雅艺术”的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雅艺术是少数人享受的艺术。
B.高雅艺术的现场演出,具有天然的“小众性”。
C.只有高雅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
D.发达国家的高雅艺术演出也具有“贵族色彩”。
6.下列关于高雅艺术大众化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内许多演出票价的过高,是使高雅艺术不能大众化的一个主要原因。
B.高雅艺术要大众化,首先必须要“贵族化”。
C.高雅艺术要大众化必须要有一定的环境条件,如宽敞的演出场所、国家优惠政策等。
D.让普通民众消费高雅艺术是保护民众的文化权益。
7.让高雅艺术大众化的措施,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出售站票,让普通民众消费得起。
B.开办专场演出,如开办学生专场、专业工作者专场等。
C.有针对性地进行售票,让观众凭票证买票。
D.免费演出。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苏威字无畏,京兆武功人也。高熲(jiǒng)屡言其贤,高祖亦素重其名,召之。及至,引入卧内,与语大悦。拜太子少保,俄兼纳言、民部尚书。威上表陈让,诏曰:“舟大者任重,马骏者远驰。以公有兼人之才,无辞多务也。”威乃止。初,威父在西魏,以国用不足,为征税之法,颇称为重。既而叹曰:“今所为者,正如张弓,非平世法也。后之君子,谁能弛乎?”威闻其言,每以为己任。至是,奏减赋役,务从轻典,上悉从之。威见宫中以银为幔钩,因盛陈节俭之美以谕上。上为之改容,雕饰旧物,悉命除毁。寻复兼大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本官悉如故。治书侍御史梁毗以威领五职,安繁恋剧,无举贤自代之心,抗表劾威。上曰:“苏威朝夕孜孜,志存远大,举贤有阙,何遽迫之!”因谓朝臣曰:“苏威不我值,无以措其言;我不得苏威.何以行其道?杨素才辩无双,至若斟酌古今,助我宣化,非威之匹也。”其见重如此。隋承战争之后,宪章舛驳,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律令格式,多威所定,世以为能。国子博士何妥奏威与礼部尚书卢恺等共为朋党,上令蜀王秀、上柱国虞庆则等杂治之,事皆验。上以《宋书•谢晦传》中朋党事,令威读之。威惶惧,免冠顿首。上曰:“谢已晚矣。”于是免威官爵。知名之士坐威得罪者百余人。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夷人昧利,可以赂 昧:糊涂
B.舟大者任重,马骏者远驰 任:任务
C.苏威不值我,无以措其言 值:遇到
D.上令朝臣厘改旧法 厘:订正,改正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以国用不足,为征税之法 B.威闻其言,每以为己任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举贤有阙,何遽迫之 D.知名之士坐威得罪者百余人
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威以贤能著称,故高祖征召他,认为他凭着出众的才华,可以兼任多职。当言官弹劾他贪恋权位时,高祖认为即使他在举荐贤能方面有缺点,也不应苛责。
B.苏威力主采取较轻的赋税和劳役制度,他把改变以国家资财不足而制定的重税之法作为自己的使命,以实现父亲的未竟之志。
C.苏威的为政之才深得高祖器重。高祖认为,杨素才辩天下无双,但是在斟酌古今得失,帮助君主宣扬教化方面,是无法与苏威匹敌的。
D.苏威与礼部尚书卢恺等人结为朋党,被揭发查实后,他虽然认为错,但并没有能得到皇上的宽恕,也因此冒犯了许多当时有名望的士大夫。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今所为者,正如张弓,非平世法也。后之君子,谁能弛乎?(5分)
译文:
(2) 苏威不我值,无以措其言;我不得苏威,何以行其道?(5分)
译文: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早 梅
齐 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速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第二联中的“一枝”,看似平淡无奇,却很耐咀嚼。传说原为“数枝”,后作者求教于郑谷,郑谷建议改为“一枝”,齐己深为佩服。请简要说明你对上述改动的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早年曾热心于功名,颇有抱负,然而科举失利,时有怀才不遇之感。尾联语意双关,“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义。诗人这样写,含蓄地表达了怎样的意愿?(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
(1)择其善而从之, 。 (《论语》)
(2))言之无文, 。 (《左传》)
(3)大漠孤烟直, 。 (王维《使至塞上》)
(4彼童子之师, , (韩愈《师说》)
(5)别有幽愁暗恨生, 。 (白居易《琵琶行》)
(6) ,皎皎空中孤月轮。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7)疏影横斜水清浅, 。 (林逋《山园小梅》)
(8)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 。 (欧阳修《伶官传序》)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丢草绳
陈传荣
小时候,每年的夏天,体弱多病的我,总要生上那么几天的疟疾。多少年来,我对夏天总怀有一种畏惧的情结。
每趟疟疾来时,先是怕冷,然后就是发高烧。冷的时候整个人浑身都在打着颤,三十几度的天,即便裹上两床被也还是不住地抖着。等过了一两个小时后,人就开始慢慢地发起烧来了,体温最高时,可以达到四十度,常常是高温过后,唇上总要留下一排水泡。每次疟疾过后,本已消瘦的我就愈发显得面黄肌瘦了。
患了疟疾,多半是听之任之,家里没钱给我找医生。每次看到我生疟疾时那副奄奄一息的样子,母亲总是既焦急又难过,但却毫无办法,她惟一能够做的,也就是在心里默默地祈祷病魔快快从儿子身上走掉。
有一年夏天,我病得特别厉害,时间又拖得特别长,母亲心急如焚,人明显地憔悴了,眼睛也红红的,大约是哭过了。
后来,母亲不知在何处打听到了一个“好办法”,说是让生疟疾的人,找一根草绳系在腰间,过上一夜后,第二天早上,将那根草绳解下丢在路口,如果有人从草绳旁经过,那么,这人就会带走草绳上的疟疾,而原来生疟疾的人也就会好了。
得到这样的“好办法”,母亲并没有露出喜色,反而更加唉声叹气了:都是乡里乡亲的,让谁带去也不忍心呐!但看到我被疾病折磨得奄奄一息的样子,母亲终究还是违着良心按那方法做了。
记得那天晚上,母亲一边给我系着草绳,一边还心事重重地说:“你这个病秧子,咋就这般累人!”我知道,母亲之所以呵斥我,其实是因为她的心里很矛盾。
一个不眠之夜过后。天色还没有完全亮,母亲就将我腰间的那根草绳解下,然后,趁着朦朦的夜色,匆匆地丢在了一条并不很远的乡间小路上。丢下草绳后母亲便逃似地跑了回来。
到家母亲还喘着粗气。过了好一会,母亲才定下神来。她轻轻地安抚着我:“没事了,妈已为你丢了草绳……”
然而,非常不争气的是,虽然母亲为我丢了草绳,但我的病却并没有因此好转,反而烧得越来越厉害了。这不由得使母亲更加失望和惶恐起来。
一天,在我迷迷糊糊发着烧,无力地躺在床上的时候,邻居家有位叫“三姨”的来看望我。三姨不是我的嫡亲三姨,是村上一位很普通的妇女,称她为三姨,仅仅是一般的客气。
坐在床沿,三姨用手摸了摸我滚烫的额头,心疼地说:“这伢子,真是遭罪!”母亲也就愈加悲叹了,母亲说:“在往日,生上几天也就好了,这趟都拖了这么多天,还没有见好的样子,真不晓得是怎么弄的!”然后,母亲就开始抹起泪来。
三姨的眼也红红的,她没提看病的事,她知道母亲没钱。“你给他丢过草绳了吗?”过了一会,三姨问。母亲显得很不好意思,说:“丢过了,但是没用,你看这伢子还是这样病着。”
三姨问母亲将绳子丢到了什么地方。母亲告诉了她。三姨拍了一下腿说:“你怎么将绳子丢在那呢,那条小路根本就没人走的,没人走,怎么能带走伢子的病呢?”母亲这才恍然大悟起来。可母亲又说:“其实也不忍心。都是乡里乡亲的,让谁带去呢!去时我只将那绳子朝那一丢就算了,也没想那么多!”三姨没有再说什么,她与母亲都望望躺着的我。
三姨从我家离开的时候已近黄昏,落日的余辉将乡村照得金黄金黄。母亲将三姨送出屋,说了些客套话,然后,返身回到屋里为我敷了湿毛巾,端了一杯开水,出去了。
母亲是打算去菜园掐一些菜回来做饭的,但很偶然的一瞥,母亲怔住了。母亲发现,刚刚由我家走出去的三姨,正快步朝着母亲丢草绳的那条小路上走去……
提着空空的竹篮,呆呆地立在菜园里,母亲的脸上淌出了许多泪花。
后来,母亲就常常对我唠叨起这件“丢草绳”的事情。我也常常想起那个令人难忘的夏天,想起那位并不是我嫡亲的三姨。
(《文汇报》2007.10.08 版次:11)
14.怎样理解“难忘”在本文中的含义?(4分)

15.“三姨从我家离开的时候已近黄昏,落日的余辉将乡村照得金黄金黄”这一景物描写,在本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6分)

16.作者刻画“三姨”这个人物形象,有何作用?(6分)

17.文中“母亲这才恍然大悟起来”,是因为“母亲”不知道“那条小路根本就没人走”吗?请结合全文作具体探究。(6分)

六、(15分)
18.根据下面的新闻材料,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4分)
2008年8月8日晚8时8分,奥运会开幕式,中国导演张艺谋向世人献上了自己筹备多年的节目。节目的演出经过电视的声光线的捕捉,效果不错。但在现场,缺乏大局观的外国观众却显得一头雾水。
一位乌克兰女记者与记者座位相邻。在文艺表演到印刷术那一部分时,这位女记者突然问记者:“场内是不是在表演搓麻将啊?”她的这个问题让记者啼笑皆非。一时之间,也难以跟她说得明白,只能告诉她:印刷术是中国人最早发明,后来经过朝鲜传到德国等欧洲诸国。
19.“言外之意”指话里暗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请阅读下列语段,将言外之意写在横线上。(4分)
(1)1938年3月11日,希特勒的军队侵略了奥地利,犹太人受到了迫害。主持精神分析学说的人弗洛依德是犹太人,处境十分危险。弗洛依德很爱国、不愿像逃兵一样离开,琼斯劝说:“教授,您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吗?当‘泰坦尼克号’客轮遇险、锅炉爆炸的时候,有一名船员被气浪掀到了海里。后来有人问这个幸存的水手:“你是什么时候离开轮船的?”他自豪地说:“我从来没有离开过我的轮船,是轮船离开了我。”
琼斯要表达的意思是:
(2)《三国演义》中写到晋国司马炎灭吴国、俘虏吴王孙皓。在接见孙皓命他就座时,司马炎说:“朕设此位久矣。”
司马炎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 (不要超过18个字)
20.按要求把下面的句子扩写成一段话。(7分)
昨天,雨下得非常大。
要求: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②至少运用两种不同的修辞方法。③不少于80字。

七、(60分)
有人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有人说,做一个平凡的人,做不平凡的事。
有人说,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时常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路。
还有人说……
请以“定位”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⑥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009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参考答案
一(12分,每小题3分)
1.A(A项分别为q¡àn fǔ chā B项分别为jǔ/zǔ dà¡ Pán C项分别为gù /gào tǎng
hù/gū D项分别为kōu /kòu shāo bè¡)
2.A(A跃然纸上:形容描写或刻画得十分生动逼真。B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此处与语境不符。C舞文弄墨:原指歪曲法律条文作弊,后指玩弄文字技巧,多用于贬义。D亦步亦趋:自己没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都顺从别人,跟着人家走。含贬义。)
3.D(A项歧义,“这里”指代不明确;B项去掉“使”,成分残缺;C项两面对一面,照应不周,可去掉“否”)
4. D
二、(9分,每小题3分)
5.C(C项说得过于绝对,不符合文意。)
6.B。(B项说得过于绝对,原文“文化发展大体走的是一条从“贵族化”到“大众化”的路径”。)
7.D。(D项属于无中生有,错误。)
三、(9分,每小题3分)
8.B.(任:负荷,承担)
9.B.(A.介词,相当于“因为”。B.代词,相当于“他的”/副词,表示希望或婉商语气,可译成“可要”等。C.疑问代词“为什么”。D.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10.D.(“也因此冒犯了许多当时有名望的士大夫”叙述不当,应为“因苏威而获罪的有名人士有一百多人。”“得罪”文中是获罪的意思。)
参考译文:
苏威字无畏,京兆府万年县人。高颍多次称他贤能,高祖也一向重视他的名望,就征招他。到了之后,高祖请他进卧室,跟他交谈,非常高兴。任命他为太子少保,不久又让他兼作纳言、民部尚书。苏威上书陈情辞让,高祖下诏说“大船当负荷重载,骏马当长途奔驰。因为你一人兼有许多人的才华,不要推辞多任事务。”苏威才没有推辞。当初苏威的父亲在西魏任度支尚书,因为国家资财不足,制定了征税的法令,被认为很重。不久苏威的父亲就感叹说:“现在做的就如同拉紧弓弦,不是平常时代的法令制度,后代的君子,谁能够放松它呢?”苏威听到了这些话,常常把这作为自己的责任。到了此时,苏威奏请皇上,减轻赋税和劳役,致力于采用较轻的制度,皇上全都听从了他。苏威见到皇宫中用白银作帷幔的钩子,就极力陈说节俭的美德来告诫皇上。皇上为此而改变了神色,对于旧有的雕琢文饰的器物,全都命人清除毁坏。不久又兼任了大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原任的官职全部依旧。治书侍御史梁毗认为苏威兼任五个职务,贪恋于繁多的权位,没有举荐贤能代替自己的心思,就上表极谏弹劾苏威。皇上说:“苏威早晚勤勉不懈,有远大的志向,在举荐贤能方面有些缺点,为什么要急忙地逼迫他呢!”于是就对朝中的大臣说:“苏威没有遇到我,就没有办法施行他的见解;我没有得到苏威,又靠谁来实行我的主张?杨素才辩,天下无双,至于说到古今得失,帮助我宣扬教化,是无法与苏威匹敌的。”他就是这样被看重。隋朝接续于战争之后,法令规章杂乱混杂,皇上命令朝臣改正旧的法令,作为一朝通用的典章制度。法令的标准、样式,大多是苏威制定的,世人都认为他有才能。国子博士何妥上奏揭发苏威和礼部尚书卢恺等人相互勾结,成为朋党,皇上就命令蜀王杨秀、上柱国虞庆则等人共同处理这个案件,所揭发的事情都得到了验证。皇上拿《宋书•谢晦传》中有关朋党的史事让苏威阅读。苏威害怕,脱下了官帽叩头认错。皇上说:“认错已经晚了。”于是就免除了苏威的官职和爵位。由于苏威而获罪的有名的士人有一百多人。
四、(23分)
11、(10分)⑴(我)现在做的,就如同拉紧弓弦,不是平常时代的法令制度。后代的君子,谁能够放松它呢?(前句,3分;句意正确,1分,“张弓”、“平世”,各1分。后句,2分;句意正确,1分,“弛”1分。)
⑵苏威没有遇到我,就没有办法施行他的见解;我没有得到苏威,又靠谁来实行我的主张?(前句句意正确,1分;“不我值”1分,“措”1分。后句句意正确,1分;“何以”1分。)12、(8分)(1)“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既突出诗题中的“早”,又因为“一枝”显示此梅不同寻常的奇丽而使读者感到诗人的惊喜之情。(4分)
(2)含蓄地表达了他不甘寂寞孤独,希望能在明年(他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4分)
13.(5分,每题1分,有错误不得分。)
⑴其不善者而改之 ⑵行而不远 ⑶长河落日圆
⑷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⑸此时无声胜有声 ⑹江天一色无纤尘 ⑺暗香浮动月黄昏。
⑻智勇多困于所溺。
五、(22分)
14.答案:既指“难忘”母亲对患病的我的疼爱和嫁病于人的不忍,(2分)也指“难忘”三姨为了带走我的病甘冒生病危险的善心。(2分)
【解析】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该题注意两点:一是抓住“当年的故事”。在“我”患病期间,施恩于“我”的有两个人——母亲和邻居家的“三姨”,她们一个施予的是亲情,一个施予的是乡情。二是抓住“日后的回忆”。后来,母亲常常唠叨的是那个夏天“丢草绳”的事情,而我常常想起的是那位并不是我嫡亲的三姨。正是因为有了当年的“深情”,才有了日后的“难忘”。
15.答案:它不仅是写“实”,写出了乡村景色的自然和谐;(3分)而且还写“意”,昭示着下文“三姨”将“朝着母亲丢草绳的那条小路上走去”,从而写出乡土民风的淳厚朴实。(3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思路的把握能力,以及对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解答本题要从以下三个角度入手:一是对环境描写的作用,二是对人物描写的作用,三是对文章主旨的作用。明晰了这三点,本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16.答案:①从文章情节的发展来看,通过“三姨”与“母亲”的对话,补充交代了“母亲”并没有将草绳丢在乡亲们必走的路口。②从文章的主旨凸显来看,通过对并非我嫡亲的“三姨”这一形象的刻画,将“母亲”身上善良的品质从“个体”(点)推及到“群体”(面),从而升华了文章的主旨。(每点3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能力,以及对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解答该题需要注意三点:一是对主要人物刻画的作用,二是对情节发展的作用,三是对表现主旨的作用。
17.答案:不是。理由有三:①母亲在得到“丢草绳”这个办法时就唉声叹气,她不忍心为了自己的孩子病愈而让乡里乡亲带去疟疾。②母亲在准备为我“丢草绳”时心里很矛盾,既心疼被疟疾折磨得奄奄一息的我,又不忍心乡里乡亲带去疟疾。③母亲在为我“丢草绳”时,并未选择乡亲们必走的路口,而是将它丢在了一条并不很远的乡间小路上。(每点2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结构文章思路的把握能力,以及对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能力。母亲“丢草绳”的原因,前文已经作了充分铺垫,沿着这条情节发展的线索将这些暗示信息筛选出来,该题就迎刃而解了。
六.(15分)
18.答案:老外不了解中国,错把印刷当搓麻。(老外缺少大局观,错把印刷当搓麻)(4分,毎点2分)
19.答案:(1) 琼斯要表达的意思:你离开祖国是形势所逼,不是背叛。 (2分)
(2)司马炎的言外之意是:我灭吴之心萌生已久(2分)
20.答案:略.(7分。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2分。②至少运用两种不同的修辞方法,2分。语言表达3分。字数不足扣1分)
七、(60分)

阅读全文

与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那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