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本题满分为10分,共5道小题,每小题2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归咎( ) 连翘( ) 荷锄( ) 琐屑( )
2.依据拼音写汉字。
惟妙惟xiào( ) 销声nì( )迹 荒miù( ) 污huì( )
3.解释加点词的原义和在句子中的实际意思。
(1)专家们把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照下列句式仿写一句话。
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蜡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下列句子中重读的词语用着重号标出。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二、古诗文阅读(本题满分为15分,共5道小题,第6、7小题每题3分,第8小题4分,第9小题5分)
6.默写。
①其间千二百里,__________________,不以疾也。
②青林翠竹,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④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老木苍波无限悲。
⑥_____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
7.解释加点的词。
①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一:___________
②既而渐近,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际天:_________
③未复能有与其奇者。 与:_________
④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溯:_________
⑤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亲:_________
⑥通计一舟,为人五。 为:_________
8.将下列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
①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货恶其弃于地,不必藏于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选答题(以下两道小题可任选一题作答,如两题都做,以第一题为准)。
①简答题
《三峡》一文中描写了夏天水流湍急的景象,但描写的角度与众不同。试举例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赏析题
谈谈诗歌《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内阅读(本题满分为15分,共5道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段文字,完成10~14小题。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④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⑤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0.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11.这段文字采用了怎样的结构方式?请根据内容具体说明。
12.找出第四段的中心句,并说明本段是怎样围绕中心说明的。
13.举说明第③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4.说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中“不仅”的表达
效果。
四、课外阅读
(一)阅读下段文字,完成15~19小题(本题满分为15分,共5道小题,每小题3分)
万里长江第一塔
在古城安庆,有一座巍然屹立的迎江寺振风塔。它是长江沿岸的罕见的古代建筑,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塔”。
这座著名的振风塔,从明代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开始兴建,隆庆四年(1570年)建成,迄今已有400年多年的历史。塔高82.74米,八角八层,为砖石结构的楼阁式建筑。据史志记载,主持建筑的是安庆知府王鹅泉(江西泰和人),图纸是北京白云观老道人张文彩依据白云观天宁塔的结构加以改造而设计绘制的。振风塔脚踏浩浩长江,头顶蓝天白云,庄重挺拔,气宇非凡。
古塔如同一个直立的圆锥体,塔身浑厚坚固,由块石构成。从底座向上各层,周宽和高度均相递减小,皆有腰檐平座和二跳斗拱。古塔拔地而起,重檐上仰,嵌空玲珑,设计精巧。塔的每层八个飞檐的翘角上部悬有一个金黄色的铜铃,风吹叮当悦耳,令人心旷神怡!底层建有光彩夺目八角飞檐木制回廊。由此入塔的小门,沿光滑而陡峭的石阶168级盘旋而上。每层塔门多变幻,游人往往迷失出入。塔内用古砖垒砌空心八方形厅室,无塔心柱,有精致
的砖雕花门、斗拱,迥异多变。塔外有两尺高的白石雕栏环卫,供游人凭临眺望。登塔,可纵览大江风光,俯瞰安庆全景。观赏之余,陶然欲醉,给人以超拔升腾之感。塔身内外有彩色砖雕佛像六百余尊,古称万佛塔。还有碑刻五十余块和多幅浮雕图案,刻画精致,古朴典雅。塔的第6层有一根单人难以合抱的圆形刹杆直通第7层和塔顶,塔顶是八方体“须弥座”,上接半圆体“履钵”,和五个铁球“相轮”与葫芦“宝瓶”串在一起构成的塔刹,耸入云际,极为壮观。振风塔结构奇特,建筑工艺独树一帜。它既吸收了历史佛塔的优点,又融会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有浓厚的东方建筑风格,是华夏儿女智慧和艺术才华的结晶。每逢晴空月夜,宝塔的倒影映置江中,虚实交辉,景色瑰丽非凡,宛如一幅优美的水墨画。它深受游人赞赏,被誉为“塔影横江”,是安庆八景之一。
400多年来,振风塔不知经历了多少狂风暴雨和雷霆地震,至今仍完好无损,巍然挺立在江岸。它作为长江航道上的一个重要灯塔,给夜航的船舶指明了航向。
现在,振风塔是安徽省重点保护文物。它在十年内乱中遭受摧残,如今已修葺一新,以雄伟壮丽的风貌,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享有“过了安庆不看塔”的美誉。
15.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16.第三段可以分为二层,请在原文上用“||”分开。第一层是按_________顺序具体介绍振风塔的建筑结构的。 第二层的层意是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塔身内外有彩色砖雕佛像六百余尊,古称万佛塔。”这句话中的“余”字是否可以去掉?为什么?
18.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一例,说明其作用。
1 9.文中哪句话扣住了振风塔是“万里长江第一塔”?
(二)阅读下段文字,完成20~24小题(本题满分为15分,共5道小题,每小题3分)
父亲的那座山
我从山里走来。在那遥远而贫瘠的山区,茫茫的天空下,横卧着几个古老的小村。每当夕阳西下,那层层叠叠的山啊,便将一座座小土房顶上袅袅的炊烟,将那牛背上牧童幽幽的柳哨声,扯得好远好远。小时候,父亲常常牵着我的手,一路讲着动人的故事……
读山,便是读父亲。
小时候我最爱做的梦是关于山的梦。父亲说,我咿呀学语的时候,便悄悄溜出父亲的臂弯,磕磕绊绊地蹒跚在大山的小路上,可是从来没有走出父亲的那双眼睛。当我玩累了,父亲就大步走过来,双手抱起我,亲昵地吻我,用硬硬的胡子扎我,痒煞人。这时,我就会温顺的偎依在父亲的怀里撒娇:“爸爸,那是什么?”“是山。”“山那边是什么?”“是天空。”“天空下面是什么?”“又是山。”“大吗?”“大哩。”……我用两只手卷起来,捂住嘴学父亲粗犷雄浑的声音向大山说:“大——哩——”
读山,便是读父亲。
在我的记忆里,农村的生活呆板而平淡,是很苦的。每天早晨,父亲一声如雷般的吆牛声惊醒了太阳,迎着那火红的血球走向田野,走出一幅希望的风景;每天黄昏,父亲的锄锨磕碰硬土块的声音溅出星星,惊起月亮,父亲才踏着黄昏的脚步,扛着那银白的湾沟犁铧走向村庄。本应是疲惫的,但父亲却没有一点倦意,尽管父亲脸上的皱纹如一座座有沟有壑的山脉。
读山,便是读父亲。
岁月悠悠,往事如烟,童年在父亲的甘露滋润下遥遥远逝。我长大了,要到山外面去,因为有一个更为广阔的天空、更丰富的世界等待我去了解,去探索。送我启程那天,父亲紧握着我的手说:“孩子你去吧,我等着你干大事业……’’走过一道道山梁,父亲把我送出了山的怀抱。当我转身向父亲道别时,我望见父亲高大的身躯铸成一座山的雕塑,那慈爱的目光变成父亲给我的永久的期待。
读山,便是读父亲。
山的希望是容易满足的,父亲的希望也是容易满足的。那年冬天,父亲送衣服来,他瑟瑟地站在每块砖头都洋溢着现代化气息的省重点中学的校园门口,我对着我的那些浑身都洋溢着现代化气息的老师和同学们理直气壮地宣布:这是我的父亲。父亲回去后便心满意足地痛痛快快地哭了,一颗颗晶莹的泪珠在昏黄的灯光下,折射出他的大半辈子艰辛,大半辈子或忧或喜,或悲或乐,或甜或苦的记忆,大半辈子山里人的幸福……
读山,便是读父亲。
我从山里来,是山赋予我一颗美好的心灵,是山给我风骨支起一个生命,是山给我灵性造就一种性格。读山,便是读山的目光,山的气质,山的情怀,山的希冀。
啊!读山,便是读父亲。
20.试说明本文的行文线索和主要内容。
21.为什么说“读山,便是读父亲”?
22.试说明加点的词“瑟瑟”的表达效果。
23.“我从山里来,是山赋予我一颗美好的心灵”其中“好的心灵”指的是什么?
24.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写了父亲的性格。你认为哪些内容最使你感动,请略加说明。
五、作文(50分)
走过无忧无虑的少年时代,即将迈入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你一定有许多感悟和憧憬。请你以此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的文章。
期末检测题(答案)
一、l.jiù qiáo hè xiè 2.肖 匿 谬 秽3.(1)移民:原义指迁移到外地或外国去落户的人。这里指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生物。(2)孕育:原义指怀胎生育。这里指植物生长发育。 4.不要求统一答案,但须把握整体结构,意思明确。 5.文明人野蛮人文明野蛮
二、6.①虽乘奔御风②四时俱备③庭下如积水空明④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⑤白头吊古风霜里⑥烽火连三月 7.①全②连接着天③参与,这里指欣赏④逆流而上⑤以……为亲⑥雕刻8.①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鸣叫,声音连接不断,非常凄凉怪异。 ②在万丈高的惊涛骇浪中浮沉,翻腾着身子变换着各种姿态,而旗尾却一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些来显示他们的技能。 ③他们紧*着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④(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收藏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 9.①本文表现三峡水流湍急的景象,不是像一般文章采用直接描写,而是只是通过侧面烘托的方法。如来往船只被阻断,王命急宣,船速极快等。 ②这两句诗借花鸟之景抒感伤之情。花鸟本应使人快乐,诗人触景生情,因感时伤别见到花鸟反而流泪伤心。也可解释为移情于物,作者以花鸟拟人,它们竞也因悲伤哀怨而溅泪惊心。
三、l0.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11.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 第①段是总说,第②③④⑤是分说,每一段分别照应第①段中的四个“讲究”的内容。 l2.“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写树木高低错落、花时不同的花树相间,取树木花草的自然之趣。 13.①作比较:“我国的建筑……绝大部分是对称的,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作用:突出事物的特征。 ②打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使语言生动形象,更易于理解。 l4.假山的堆叠,首先必须有一定技术,但仅有技术是低层次的,艺术是创造性的活动,能给人以审美愉悦。
四、(一)15.振风塔庄严挺拔、气宇非凡16.……极为壮观||振风塔结构奇特…… 空间高度评价振风塔的建筑结构和艺术价值,赞扬华夏儿女的智慧和才华。 17.不可以。因为“余”字准确说明振风塔中的砖雕佛像有六百出头,如果去掉“余”字,则变成六百整了,与实际不符。 18.打比方、列数字 “每逢晴空月夜,宝塔的倒影映置江中,虚实交辉,景色瑰丽非凡,宛如一幅优美的水墨画”是打比方。形象地说明了“塔影横江,,的壮美景色。 l9.过了安庆不看塔。 (二)20.本文以“读山就是读父亲”为线索,表现了父亲对“我”一生的教育和影响,赞美了伟大而深沉的父爱。 21.父亲就像一本博大精深的书卷,具有山一样的宽广的胸怀,教养“我”长大成人。“读山,就是读父亲”就是理解和感念父亲山一样的胸怀。(大意正确即可。) 22.一方面表现父亲禁不住寒冷的情态,另一方面表现父亲在“洋溢着现代化气息”的校园和同学老师面前不自然的窘态。 23.懂得做人,懂得理解,懂得爱。 24.例如“父亲的锄锨磕碰硬土块的声音溅出星星,惊起月亮……本应是疲惫的,但父亲却没有一点倦意,尽管父亲脸上的皱纹如一座座有沟有壑的山脉。”表现父亲辛苦劳作、坚忍乐观的性格。在感念父亲恩德方面,很容易使人产生共鸣。(可从不同角度理解作答,答案不求统一。)
五、作文(略)
B. 2014-2015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及答案刘晓玮
,。??!
C. 什么时候百度文库能更新安徽省宿州市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2006—2007学年度(上)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试题说明:本试卷满分100分,分钟完卷姓名班级得分题号一二三四总分总分人得分一.名句积累(10分)1、杜甫是我国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春望》“”二句用拟人手法揭示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2、月下飞天镜,(李白《渡荆门送别》)3、欲济无舟楫,(盂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4、《陋室铭》中“、”两句写出了陋室环境的清幽雅致。5、《游山西村》一诗,诗人以:“、”两句,道出了“阳光总在风雨后”的人生哲理。’6、新世纪的青少年,要发奋有为,报效祖国,绝不能“,”而被时代遗弃。(请用汉乐府《长歌行》中的诗句填空)二、语林漫步(18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音、字形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A、汶(jiāo)河凹凼(dāng)仄(zé)歪归咎(jiú)B、潘(fān)篇狼籍(jí)鳌(áo)头阻遇(jié)c、蟠(pán)龙愧怍(zuò)逾(yú)越连翘(qiáo)D、翩(piān)然丘壑(hè)拂(fó)晓过滤(1ǜ)2.下列所给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转弯抹角大庭广众名付其实束手无策丰功伟迹眼花缭乱铸剑为梨锐不可当消声匿迹巧妙绝伦错别字正确字3、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2分)你珍惜成功吗4、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4分)某单位正在召开总结大会,牛厂长表彰了厂里的科技人员。他说:“‘我’厂的科技人员研制的新型照明系统,能节约电费将近65%以上,这项成果将为我厂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牛厂长讲完后,大会主持人接着说:“下面欢送领导下台,请受表彰的科技人员上台。”牛厂长听了,很不自在。①牛厂长的话里有一个病句,请用横线标出来,再改在下面。(1分)改为:②牛厂长听了会议主持人的话,为什么“很不自在”如果你是大会主持人,你会怎么说(3分)答: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总分顺序。B《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鲁迅通过几件事情的记叙,刻画了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C《桃花源记》一文中,作者陶渊明以奇幻的想像塑造了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委婉地表达了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D《湖心亭看雪》一文中,作者张岱以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7、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这两个平时一见面就吵架的人今天居然相安无事,真让人奇怪。B我们个人所取得的任何成就和学校的辉煌历史相比,是微不足道的。C小李多年来沉迷于赌博,弄得家不像家,人不像人,等他醒悟时,却发现家中值钱的东西早已荡然无存。D这匹用树根雕成的骏马昂首奋蹄,长鬃飘拂,真是栩栩如生,天衣无缝8、假如你当选成为联合国的秘书长,你将提出怎样的施政报告才能使世界保持永久的和平?(2分)三、倾青阅读(42分)(一)美文赏读(15分)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qiú()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还是望着荷花淀dèng()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1、语段选自小说《》,作者是著名作家(2分)2、根据拼音写汉字(1分)qiú()dèng()3、语段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描写,主人公是的人。(2分)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语段的主题思想:。(3分)5、对文中划线的句子,你如何理解(3分)答:。6、试揣摩藏在芦花下的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并写出来。(4分)答:。(二)习作品读(17分)蝙蝠——森林的“播种机”森林,之所以能够代代繁茂,树种得以四处传播,除风吹、流水携带外,几乎绝大部分是那些吃食树木果实的兽类、飞鸟、爬行动物的功劳。倘若没有这些不辞辛劳的树种“播种机”,地球上的森林则将日益减少,乃至最终完全消失。特别要指出的是,在这些促使森林健康繁衍的“播种机”中,蝙蝠的功劳最为显赫。有关专家指出,生活在热带雨林的蝙蝠,一夜之间就能吃食相当其体重两倍的树木果实,并在穿梭般地飞越林间空旷地带的途中,随着粪便将果实的种子播撒到广阔的地区而生长发育成林。况且,蝙蝠的飞行能力极强,即便是小蝙蝠,一夜之间也能飞行37公里以上;因此,蝙蝠播撒树木种子的距离和范围要比其他任何热带雨林的动物大得多。对此,加拿大谢布鲁克大学的邓纳尔德托马斯教授,整整花了3年时间专门研究西非一种稻黄色食果蝙蝠传播树木种子的能力,结果发现这种蝙蝠在一夜时光中竟能把上万公斤的树木种子播撒到四面八方。也许有人会问,经过蝙蝠及其他动物胃肠消化过程而排泄出来的树木种子能够良好发芽生长吗邓纳尔德托马斯教授曾多次做过如下实验:他将直接从成熟的树木果实中取出的种子同从蝙蝠及反刍类动物粪便中找到的树木种子进行发芽研究,结果是直接取自成熟树木果实中的种子仅有10%左右发了芽,而取自蝙蝠粪便的种子却l00%发了芽,反刍类动物粪便中的树木种子的发芽率也相当高。然而,在人类活动中由于大肆捕杀,使森林中的飞禽走兽、爬行动物急剧减少乃至灭绝或濒临灭绝,致使森林失去了大量的种子“煤婆”和“助产士”,使新生林难以形成,老树林又日趋变老、亡,而出现了生态严重失衡的现实状况。于是,许多环境保护专家、生物学家曾经多次向世人发出绝非危言耸听的警告:“人类正从内部和外部毁灭地球生物赖以生存的森林。一旦把以树木果实为生的动物剿灭,其结果是不用砍伐一棵树木,一两百年内全部森林也就消亡殆尽了。”.由此可见,要保护森林,首要问题是必须保护森林赖以生存、也是人类及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飞禽走兽!让我们加倍珍惜和爱护森林的“播种机”吧1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繁衍()显赫()濒()临剿()灭2、给下列词语各找一个近义词(2分)显赫——()濒临——()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2分)A、危言耸听:。B、消亡殆尽:。4、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作者按照顺序进行介绍说明的。(2分)5、判断下列各旬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3分)①即便是小蝙蝠,一夜之间也能飞行37公里以上。()②直接取自成熟树木果实中的种子仅有10%左右发了芽,而取自蝙蝠粪便的种子却100%发了芽。()③让我们加倍珍惜和爱护森林的“播种机”吧!()6、为什么作者把蝙蝠称为“播种机”、“煤婆”和“助产士”(3分)答:。7、揣摩环保专家、生物学家的“警告”,谈谈你的理解。(3分)答:。(三)、经典重读(10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A、可爱者甚蕃()B、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C、陶后鲜有闻()D、宜乎众矣()2、“花之隐逸者也”一句中“之”与下列哪项中加点的“之”意义相同()(2分)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c、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D、孔子云:何陋之有3、认真理解第二段文字,指出下面水陆草木之花比拟的对象。(2分)菊:牡丹:莲:4、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从生长环境方面写“莲”的高洁。B、濯清涟而不妖——从生活条件方面写“莲”的美丽。—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从体态方面写“莲”的正直。D、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从风度方面写“莲”的清高。5、翻译下列句子。(2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四、放飞写作(30分)24、请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字数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学校名和人名。①作为青少年的你,在一天天的成长着,正在懂事,正在走向成熟,正在走向未来;成长中有欢乐,有泪水,有幸福,有无奈,有坎坷,有教训……请以“成长”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②请以“请到我的来”为题,将题目补充完整(可填上如“家乡、学校、家”等名称),写一篇说明文,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
D.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2分)
A. 匿(nì)名 牟(móu)取 朔(sú)方 颔(hàn)首低眉
B. 禁锢(gù) 招徕(lái) 诘(jié)责 众目睽睽(kuí)
C. 稽(jǐ)首 眷(juàn)念 门楣(méi) 即物起兴(xīng)
D. 哂(xī)笑 彷(páng)徨 惟(jiāo)悴 广袤(mào)无垠
2.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 (2分)
A. 落弟 奥秘 相形见绌 翻来覆去
C. 狼藉 咫尺 粗制滥造 沧海桑田
C. 挑畔 和煦 莫衷一是 冥思瑕想
D. 侏儒 踌躇 慷概大方 不容值疑
3. 默写下列诗句(6分)
(1)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3)人生自古谁无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4)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6)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 请将下面陆游《岳池农家》里的两句诗写在后面的空格内. (2分)
小姑画得城中眉,一双素手无人识。
5. 请你写出一句有日月山水或花鸟虫鱼的古诗词名句,填在下面的空格内。(2分)
6. 下面画横线的句子都是病句, 请任选2个修改. (4分)
从2003年5月21日开始,①省人大在全省范围内召开了声势浩大的义务教育执法检查,②历时大约整整6个月。依据有关义务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此次检查的主要内容有七个方面,③即政府执行义务教育法律法规及履行义务教育职责,落实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情况,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情况,义务教育普及情况,④中小学布局调整,增加办学条件情况,教育违规收费情况,⑤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师利益保障情况等。
第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以“爱心”为陈述对象,仿照下面的句式造句,使之与前后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2分)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天的阳光,使贫病交加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三、阅读题(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 分别回答问题. (10分)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
“你改悔罢!”
……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宇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宇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
8.简要概括上文所写的主要的两件事。(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怎样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答:
10.文中“呜呼,无法可想”的感慨,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认识?(2分)
答:
11.文中“我”经历的事情和“弃医从文”的选择,对你有哪些启示? (写对两点可得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 完成12—17题. (14分)
诗中有科学 (节选)
叶永烈
①俗话说:三句话不离本行,这话不假。
②记得一位电影导演读唐诗,对杜牧的《山行》一诗进行分镜头:“远上寒山石径斜”是 (1) ,“白云生处有人家”是 (2) ,“停车坐爱枫林晚”是 (3) ,而“霜叶红于二月花”则是 (4) 。他还认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后两句属“主观镜头”——“举头望明月”是仰视镜头,“低头思故乡”是俯视镜头。
③一位画家读古诗,则喜欢分析诗中的色彩,她以为“万绿丛中一点红”、“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强调了暖色调,而用冷色调为衬托。“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把鹅在水中那鲜明的色彩写得多么逼真,而苏轼的“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则是一幅水墨国画。
④我很喜欢李贺那首充满幻想色彩的《梦天》。诗人做起南柯之梦,翩翩然在太空中遨游,他“回头下望尘寰处”,看到什么景色呢?呵,“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原来,他看到中国九州就像九个烟点子似的,而大海仿佛杯中的一汪清水。此景此情,犹如宇航员在太空中所见到的那样真切。然而,李贺生活在唐朝,终生未离开过地球,也从未听说过什么“宇宙航行”,况且他只活了二十七岁。我反复吟诵《梦天》,深深佩服这位青年诗人那丰富的科学想象力!
⑤我以为王之焕的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严格符合几何定律的。确实,“望远必须登高,登高方能望远”。观察点越高,可见范围越大、越广,即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古时候,人们修造高高的烽火台,后来人们打仗首先抢占制高点,直到如今人们利用飞机、人造卫星那“高度优势”进行侦察、勘查、摄影,其中的科学原理,岂不与王之焕的诗句属于“同理”!
⑥辛弃疾在农村闲居了二十多年,他的词中富有农业知识,《西江月》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示了“蛙声”与“丰年”之间的有机联系。青蛙俗称“护谷虫”,是一员捕虫大将。蛙声不息,除虫去害,便使稻花飘香,五谷丰登。在《鹧鸪天》中,辛弃疾写下了“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这样清新的句子,表明宋朝已经深知养蚕技艺,很善于掌握孵蚕、养蚕的季节。他在《菩萨蛮》中的名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则是符合现代热力学定律,说明任何物体都有自动降低自身能量的趋势,即使是“青山”也无法遮住!
⑦杜甫在《赠卫八处士》一诗中,有一句并不引人注目的诗——“夜雨剪春韭”。我觉得,从这五个字中,可以考证出许多关于唐朝种植韭菜的知识:一、韭菜俗称“懒人菜”。种一次,割多次。唐朝种韭菜,已懂得韭菜是多年生草本,可以剪了长,长了剪,而不是连根拔掉收下来;二、唐朝时已知春天的韭菜鲜嫩好吃,而且懂得在春雨绵绵的夜间去剪,那时剪下的韭菜水灵灵的,可作佳肴。
⑧有趣的是,我还常发现,有的诗句从文学上讲是难得的佳句,从科学上考证则不尽然。如李白《将进酒》一诗开头两句,曾为多少人所传诵——“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其实,“奔流到海”变为水蒸气后,还是“复回”了,依旧从“天上来”,落进黄河,再“奔流到海”,如此循环不已。
⑨中国是诗的国度。多少年来,多少诗人“各领风骚数百年”,写下多少长诗短句。然而,人们习惯地只从文学的角度审诗、选诗、注诗、评诗。其实,诗中也有科学,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用科学的眼光来审诗、选诗、注诗、评诗。
12. 请根据你对杜牧《山行》一诗的理解,将“特写”、“全景”、“中景、“远景”这几个分镜头名词分别正确填入第②段中的(1)、(2)、(3)、(4)处。(4分)
13. 作者遣词用句非常准确。比较第②、③段首句中加点的词语,你认为这两个词语能互换位置吗?为什么?(2分)
答:
14. 请在第⑤段横线处填入杜甫诗中的两句名句。(2分)
15. 请在第⑥段横线处填入辛弃疾词中的两句名句。(2分)
16. “我也读古诗词,不过,我常常从科学的角度品诗、评诗,分析诗中的科学。”一句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你认为应该放在哪两个段落之间,才能使文章通畅?(2分)
答:
17. 不仅诗中有科学,成语中也有科学。如“回光返照”,指太阳落下地平线时,由于光的反射,又有短时光亮,用来比喻事物灭亡前的短暂兴旺,十分形象。请你也试举一个这样的成语,并作简略说明。(2分)
答:
(三)文学名著名阅读(3分)
18. 请你写出一部中外文名著的篇名及作者. (1分)
答: 篇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
19. 你对上述作品中哪一个方面感受最深刻? 为什么? (2分)
答: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 然后完成2024题. (13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20. 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B.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C.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D.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
2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再食 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无从致书以观 益慕圣贤之道
当余之从师也 孤常读书, 自以为大有所益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故余虽愚, 卒获有所闻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卒之为众人,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23. 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译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请用简短的话归纳出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 (60字以内) (3分)
答:
三、作文(40分)
25.2004年年初,云南大学的学生马加爵在一次与同学玩牌的过程中,因与同学发生了纠纷,受到了同学的侮辱,便怀恨在心。在经过准备后,他残忍地将4位同学杀害了。马加爵残忍的行为,应该受到法律的严惩,但反思这起悲剧事件,如果当初那几位同学不对他进行侮辱,伤害他的自尊,又怎么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呢?
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尊重。尊重他人,就会在阴霾的天气里给别人投洒一缕阳光,在干渴的日子里给别人带来一丝雨露,在寒冷的季节里给别人送来一片温暖,学会尊重真的太重要了!请以“学会尊重”这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在文章中可用可不用。(2)题目自拟。(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少于600字。(5)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文中也不得出现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