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有余数的除法集体备课

有余数的除法集体备课

发布时间:2021-03-07 09:57:19

㈠ 求江苏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教材分析,重点,难点及关键

本册教材把教学内容分成十一个单元。
一、“数与代数”领域(七年单元的教学内容):
1、数的认识:四位数、简单的分数;
2、数的运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真正意义上学习除法笔算)、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二次学习一位数笔算)、同分母分数加减;
3、常见的量:千克与克、24小时记时法。
二、“空间与图形”领域:
1、图形的认识:教学长、正方形的特征;教学从不同位置观察长、正方体形状的物体,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由2、3个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2、图形的测量:周长的意义;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
三、统计与概率:
教学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等与不相等。
四、实践活动:
一次是场景型的,三次是操作型的。一次专题型的。
从本册教材开始增加了2个教学内容:
一是“你知道吗?”(七篇):因为数学是一门学科,数学是人类的文化、智慧的结晶、人类文明的反映,所以按要求,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史料,介绍数学的应用。教学时可让学生阅读、交流、寻找,老师讲解等。
二是“思考题”:为了加强基础知识,丰富数学思想方法。本册教材安排了12道思考题:如P6结合除法教学编排;P45结合和倍问题编排(知识);P37解题策略和基本数学思想。
思考题是弹性的,不考查,尽可能吸引孩子学习和研究。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不要急于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不要急于告诉学生,可写在黑板报上,鼓励学生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本册教材在编写上:
一是选择了适易三年级学生的现实素材(生活、家庭、劳动等)。好处:①利用学生的学习资源,关注生活,产生一定的生活经验的积累;②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③有初步的应用意识。
二是学习方式的变化:①操作中见模型;②迁移中求发展;③活动中去发现(交流中总结);④意义中去接受(仍是常用的学习方式)。
本册书在江苏地区学时较紧,每周4课时,18周共计72课时,教参安排57课时,机动15课时,机动课时少,每个单元都需要增加1~2课时。
第一单元:除法
本单元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在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和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的基础上安排的。
一、 内容安排:
?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几十几除以一位数
?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估算:商是几十多
?验算:用乘法验算除法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和或剩余的平均分的两步问题)
编写:以笔算为主线,其它内容融为一体:
P1~P6除法的基本方法;
P7~P11完善除法法则,高位上有余数怎么办?
P12~P15复习整理,运用知识,开展场景实践。
二、教学建议:
1、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P1例40÷2=)
鼓励自主探索,组织相互交流,引导算法优化。40÷2=。学生自己探索,在交流中推动学生的思考,在这里教师千万不能说:因为4÷2=2,所以40÷2=20。虽这是教材中希望的算法,如P2、1。4个十除以2得2个十,是20,是竖式算理的基础。
2、笔算几十几除以一位数(P1例46÷2=)
?通过操作整理分的步骤;(萝卜)
?把操作抽象成分步计算;(辣椒)
?分解竖式教学笔算方法;(竖式)
?由扶到放逐渐掌握竖式;(P2、2)
?让学生总结算法。
例题选择的素材是把46枝铅笔平均分给2个女孩,让学生经历每人先分得2捆再分得3枝,每人得到23枝的操作过程,并理清思路:先算40÷2=20,再算6÷2=3,然后把20和3合成23(看书)。教材把这些感受性认识作为有意义地接受除法竖式的必要基础,在竖式上用两种色块显示出两步除的过程,引导学生把操作经验上升成计算方法。竖式上每一位商的含义及其书写位置很重要,教材由“大卡通”提出问题“2为什么写在十位上”让学生思考,联系分铅笔的操作理解商的位置。
想想做做P2、2由扶到放。教师要走下去观察学生写竖式的顺序,有的学生先写“23”再补框,说明学生没有理解。现在只讲“除以”,教师遇错时:先把被除数的哪一位除以除数,商写在哪里,再把被除数的哪一位除以除数,商写在哪里?学生会终身不忘。
3、除法的验算:
?变“规定”为“需要”:除法可以用乘法来验算,教材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在买东西时总要想一想钱付得对吗、找回的钱对吗?在数学上就是验算,是一种需要。
?把生活经验提升成数学方法:P3例题在算出可以买12块巧克力后,问学生“算得对吗”,学生马上会想到:每块巧克力3元,买12块巧克力要3×12=36(元)。由此看到乘法可用除法验算。接着以65元买21块巧克力还剩2元,引导学生把买21块要63元,加上剩下的2元正好是65元这种具体的思考抽象成数学方法。
?在对比中体会数量关系。P4、想想做做、1安排三组对比题,让学生体会数量关系。
4、除法口算:
?控制难度,不安排例题;
?在笔算的基础上,对已有口算纵向发展、横向比较。
首先,P1例中安排了整十数除以一位数40÷2,这是笔算的基础;然后,P4、3题。纵向:从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口算带出非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口算(被除数十位、个位上的数分别除以除数都没有余数)。由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除法笔算,所以带出新口算不会有困难;横向:既让学生体会乘、除法口算在思路上有相似的地方,又再次体会乘法与除法的联系以及乘法能验算除法。
5、把总数或剩余数平均分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连续两问铺垫;重在形成思路。
这类实际问题,教材安排在练习一第5~8题。
第5题是图、表结合呈现的连续两问,使学生明白:求平均每辆车坐多少人应该先算老师和学生一共有多少人,是需要两步计算的问题。此题教学要有反思:先算了什么,再算了什么?如果不先算,能直接算出“平均每辆车坐多少人”吗?应用题要注重学生的解题思路。
P6、6、7、8题:教学时,要让学生看懂图意,有条理地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地清楚地把条件和问题说出来。第一步:要让学生理解,读懂、读通,没有解题思路,应用题教学很难成功!
6、稍难些的除法
操作中体会剩余的1筒应该怎样分;学生尝试计算,把操作活动数学化;验算自己的计算是不是正确;在对比中建构认识。(P8、3)
P7例:着重解决被除数十位上的余数要和个位上的数结合起来继续除的问题。教材把5筒及2个(52个)羽毛球平均分给2个班,学生也乐意操作。操作中体会把剩余的1筒羽毛球和另外2个合起来继续平均分,有了这个操作经验,把操作活动数学化,独立完成竖式计算,进一步理解竖式里被除数十位上余的是1个“十”,可以和个位上的2合成12继续除。
注:这里的羽毛球是选择的。
7、估算:
安排在笔算后面;要求说出商是几十多;学生自己探索估算方法。P8、6。
8、解决实际问题:
提升对数量关系的理解:P11、3:发现买笔记本的方法是“总价÷单价”还能发现总价相同,便宜的笔记本数量多;P12、4:学生能总结出数量关系。
增加问题的灵活性:P4、4;P5、5;P10、5不考,开放题,“安排”解放学生思想。P10、6和P13、9处理余数时有一定的灵活性。
第二单元:认数
本单元教学万以内的数,是学生认数范围的又一次扩展。
一、内容与安排:万以内的数
?计数单位“万”和数位顺序表,
?数的组成、读写方法,排列顺序,
?有关的口算,
?比较数的大小,
?简单的估算。
二、教学建议:
1、运用已有的学习资源,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原有的认数学具;
?已有的认数知识;
?原有的认数方法。
在前四册的认数中,学生经历了20以内数、百以内数和千以内数三次认数过程,积累了利用小棒、计数器、正方休木块等学具帮助认数的经验,积累了研究数的组成、理解数的意义的经验,积累了读写较小的数以及比较两个数大小的经验,已经整理了个、十、百、千四个数位的顺序……这些都是继续学习更大数的重要资源。
学生已经知道一个小正方体表示1,10个正方体排成一条表示10,10条小正方体拼成一片表示百,10片小正方体表示合成一个大正方体表示千。教材从一个大正方体表示千为起点,让学生看着一个个大正方体一千一千地数。当出现10个大正方体时告诉学生10个一千是一万。然后在计数器上确定万位,在千以内数位顺序表的基础上添上万位并凸现数位顺序,这些都在帮助学生加强对10个一千是一万的认识。学生在填写P17数位顺序表时,教师要走下出看看学生写的顺序(个、十……)。
2、根据万以内数的特点,设计教学方法
?尽量寻找学生熟悉的现实素材,帮助他们体会较大数的意义。P20、3、4、5。
?非整千数的读写由一般到特殊,由较易到稍难。
P19、例:数中没有0;数是有一个0;数中间连续有两个0(难);数的末尾有一个0;数的中间和末尾各有一个0。
3、增大数学思考的含量,扩大数学活动的空间。
?设计了许多对比练习P21、6(3);P21、9。
?设计了一些开放性活动。P22、10: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增加了练习容量,还培养了合作精神。P24例:题材开放,提供了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空调的单价,可两两比较价格的高低;方法开放,在比较时,学生从各自的个性爱好出发,设计出自己的比较方法,例题中的两种方法是众多方法中的一部分,教材鼓励比较的策略和方法的多样化;练习开放,P25、2、3题联系实际比较数的大小;6题合作学习,容量大。
4、重视口算、加强估计,结合认数解决实际问题。
?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几千加几百及相应的减法。P21、7;P28、7加强对数的意义的理解,通过算进一步体会意义、组成。
?估计四位数最接近几千。
第一层:P25、5先要说出这个数在哪两个整千数之间,再体会应该接近几千?
第二层:P26、7;P28、5结合实际问题进行估计。

第一:让学生知道千克,观察台秤。左边没有东西,指针为0;右边1袋红枣,指针为1。两幅图连起来看,这袋红枣重1千克。这是教材让学生第一次感知千克。
第二:让学生体会千克,形成正确的1千克的印象。教材要求学生称出1千克大米,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称出1千克鸡蛋,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并数一数有多少个;到商店里去看一看,哪些物品重1千克(P32、6)。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几千克(P31、3、7)。这些活动都是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千克,是新课程加强的学习活动。这些活动不是玩,也不是一般的做一做,而要用心去体会。
第三:让学生了解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许多照片)。“你知道吗”等。
教学克:
首先让学生对立直觉——1克是很轻的。教材“10克黄豆只有几十粒”,从而感到1克是很轻的。
接着让学生体验——1克有多重。图示:1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并要求掂一掂,感受1克。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1克的印象,还通过“一根羽毛比1克轻,一把直尺比1克重”,凸现1克。
3.通过实验研究进率,并进行简单的换算练习。
教材没有告诉学生进率,而让他们在称盐的活动中去发现。三步:①计算出2袋盐重1000克;②用台秤称两袋盐的重,得1千克;③作出判断:1千克=1000克。
4.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进行估计和简单的计算
P37、6估计
P35、4铺垫。解答时:①就事论事;②问:出前2个杯子,你知道什么?如果你知道半杯水是60克,你又想到了什么?
第四单元:加和减
一、内容和安排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不超过100)
与倍数、相差数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二、教学建议:
1.口算与估算
?
鼓励独立思考,允许算法多样。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不超过100)与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还掌握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P39、P41例先让学生口算,再在小组里说说;学生的计算思路必定是多样的,这和被激活的旧知识有关,也和学生的思维习惯、个性特点有关,如44+25的计算:思路一:40+20=60
4+5=9 60+9=69;思路二:44+20=64 64+5=69;思路三:44+5=49
49+20=69。无论哪种算法,本质上的共同点是把一道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题转化成若干道连续的、学过的、较为容易的口算题,关注的是学生转化过程中对数的分解与组合的合理性,思维活动的连贯性、灵活性。
? 以旧带新、促进类比。P40、4安排了得数是一千几百的整百数加法口算(新学)。
4+7= 15-8=
40+70= 150-80=
400+700= 1500-800=
二年级(下册)教材曾经从一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带出整十数加整十数(进位),本单元教材又带出整百数加整百数(进位)。
以旧带新,不仅帮助学生顺利地掌握新知识,还能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整理知识结构。(P42、4类似)。
? 从口算带估算,以估算促口算P40、5;P42、5
35+32(30几+30几=60几) 85-63(80几-60几=20几)
35+38(进位:70多) 85-68(退位:只能得10几)
学生只要掌握了口算方法,又能正确地区分进位与不进位,退位与不退位,完成这些估算不会有困难。
? 运用估计解决实际问题P40、6;P42、6
P40、6:选路:从熊猫馆到老虎馆有三条路,很明显:直路近,渗透了两点之间直线路程最短。比路:猴山 蛇馆:44+42 80几 猴山
孔雀馆:44+52 90几
35+38 80几 35+38 70几
再比谁走的路近?
P42、6:通过估算,可以发现足球的价钱最贵。
2.解决实际问题
?用线段图对信息再加工,寻找解题方法
?组织解法交流,体会解题思路
?鼓励解法多样,不要求一题多解
P43例题求一套衣服要多少钱,常见有两种方法。教材不是把两种解法展示给学生看,而是引导他们在画线段图的过程中体会数量间的联系,形成思路,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8
28
学生借助线段图思考自己的解题方法,教材及时组织学生交流,理解各种解法,并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类似的问题。
线段图是形象地显示数量关系的方式,教材在这里倡导策略的多样性,不是要求学生一题多解。
试一试是例题的延续。问题虽然不同,但求总和与求相差数的方法有相近的地方;想想做做第1题帮助学生巩固对线段图的理解,第2题通过图画向应用题的迁移,带出了P45、7、8、9。(机动课在这里需要)
第五单元:24时记时法
一、内容与目标
1.了解24时记时法的原理与方法。
2.会对两种记时法进行换算。
3.会计算经过时间。
P49-P52介绍记时法、原理、方法、两种方法互换;
P53-P55求经过的时间;
P56-P57实践活动。
二、教学建议
1.记时法的原理与方法

记时原理,作为重点知道和教学。
2.两种计时法的换算
?典型个案沟通联系,体会换算方法:P49下面。先分别讲了上午8时、中午12时与晚上8时转换成用24时记时法表示,然后让学生试着把16:00和18:30改用12时记时法表示时间。
?联系实际进行练习。P51、5比较接近实际和生活的问法降低难度。
3.求经过时间
?整时到整时,可以推算,也可以列式计算
?非整时之间,一般推算
同一天:几时 几时;同一时段:几时几分 几时几分P53:“金色童年”;整时开始 非整时结束(经过的时间不长);非整时开始
整时结束(经过的时间不长)。不在同一天的:特别(仅一例):P54、4(不考)。方法:可以列式,重要的是推算。
4.学习合理安排时间
分三段教学:
?学习小华的一日安排;
?设计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相互交流谈体会
指导:(1)看表了解,通过P57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小华的时间安排表,回答这些问题既巩固了求经过的时间的方法,又进一步明白作息时间该怎样安排。(2)设计自己的作息时间表,教师的帮助:引发思考:一天中可以安排哪些活动?做到:固定的、常规的时间先安排;有意义的活动安排在哪段较好?然后借鉴小华安排的时间表的形式,通过表格设计出来。(3)学生互评,使一天的安排更合理、科学。
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一、内容与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3.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算法。
P58-P60图形的特征;P61-P62周长知识;P63-P65周长的计算。
二、教学建议:
1.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在操作中发现特征:P58:①落实材料②操作方法③研究目标
?在交流中总结、比较:长、正方形的特点,是学生通过对几个图形的操作后发现的,是在交流中呈现的。①允许学生广泛发言,学生的发现往往是点滴、无序、不系统的;②引导学生提升表达水平。这次讲:先讲长方形,后讲正方形;长方形:先讲边,再讲角;边:先讲有多少,再讲怎么样?(在于学习能力的提高,在于相互交流的过程)。两个小卡通的对话是众多学生的发现经过整理后的概括。在学生发现了“特点”后,要求思考:“长方形和正方形有相同的地方吗?”帮助学生巩固图形特点的初步认识。然后介绍:长、宽、边长。
?“做图形”里的数学思考:直观认识—动手制作—直觉评估:一年级(下册)曾经在钉子板上围过这两种图形(直观认识);图形概念—动手制作—理性评估:现在再围图形,要紧扣住其特点进行思考和操作。先说特征
围钉子板 根据特征作出理性评价。
2.周长的意义
?联系实际,教学周长意义:P61例题:卡通说“游泳池池口黑色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这句话里“黑色边线的长”直观形象地描述了周长的属性——图形一周的长度。“树叶”的两幅图:前者突出“一周”,后者突出周长的长度,让学生感知周长,感到周长可以量,感到“划曲为直”。试一试:物体表面的周长迁移到平面图形的周长。
?不出现定义,重在体验:P61、1;P62、2、3:巩固周长概念。
?为探索算法作铺垫。P62、4、5测量或计算图形的周长,第4题意在用不同的方法列式。
3周长的计算
?长方形周长,人人探索、相互交流;P63:教材鼓励学生先想一想,再算一算,期望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书中四种算法:①根据周长的含义把每条边的长度连加;②根据长方形的特点,先算出两条长的和与两条宽的和,再相加得到周长;③同上;④先算出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再乘2。教材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由于学生尚未学习四则混合计算,所以求长方形周长暂时用分步列式计算。
教学例题注意:①说周长②怎样求各条边长度总和③想到后一种方法的学生不会多,要放大这种算法。
?正方形周长通过推理得出算法(试一试);①先量长度再计算P64、2;②联系实际问题求周长P65、4、5;
?做图形、算周长,体会“不变”与“变”。③动手拼图求周长P65、6;P66、6,体会:形状不一样,周长就变了。
第七单元:乘法
学生二年级(下册)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这是学习本单元乘法的重要基础。
一、内容与安排
三位数乘一位数
?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几百几十乘一位数
?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
?估算:积是几位数,积大约是几千几百
?连乘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P70-75教学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法则;P76-79教学三位数的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P80-83教学连乘计算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建议
1.几百几十几乘一位数
? 鼓励学生探索算法
①教学整百数乘一位数,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向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扩展创造条件。P70例题教学整百数乘一位数,书中有思路有算法,注意沟通,并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同时教材期望:从表内乘法类推出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积。想想做做第1题作了这种引导。第2题练习容量大,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口算的程度。
②让学生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P72例题引导学生在两位数乘一位数竖式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个位、十位上的数依次乘一位数后还要继续算什么?积的百位上是几?为什么?学生充分讨论并解决了这些问题就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试一试:仍然让学生独立计算,体会乘的过程中的连续进位。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算、看(积有几位数)为估算作准备。
? 回顾笔算、启示估算
练习七是三位数乘一位数口算和笔算的综合练习。在计算方面加强估算,如第6题,第5题渗透乘法结合律,让学生在算后发现200×4×2的结果与200×8的积是相等的。
2.中间、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
?简化了0乘一个数的教学:
①在具体的实例中概括“0与一个数相乘得0”。首先要会计算0乘一个数,这是一个新的知识。P76例题让学生从0+0+0=0改写出0×3=0或3×0=0,首次感知3与0相乘得0,体会积是0的合理性;然后在想想做做中类推出0×7或8×0,通过这些题学生能发现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让学生体会几百零几乘一位数的计算
②P76下面的例题主要教学102×4应该怎样算。教材先估计,然后用竖式计算,作用:一是培养估计能力,二是估计与笔算相互印证。102×4的竖式怎么算,让学生自己完成,十位上0乘一位数这一步,教材特别地问“积的十位上写几?为什么?”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想想做做第2题:巩固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外,能使学生感到“0”必须要乘,但其积不一定是0。
?指导学生计算几百几十乘一位数。
③P78例题分两步教学。(1)用学生已有知识和方法运算,可以口算和笔算。教材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迁移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上来,突出推理,还出现了竖式。(2)口算的想法用竖式表示出来,竖式的形式有了变化,蓝色虚线表示要先算12乘4,再在得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教材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把两种竖式联系起来理解,防止隔裂开来记忆。想想做做第1题:先解决乘什么,再添几个0;第2题独立列式;第3题组织对比,防止混淆。第4题:不进位的要口算,进位的要笔算,要把握“度”。
3.连乘计算的实际问题
?在现实情境中体会数量关系;
P80例题用图画呈现6袋乒乓球,每袋5个。想想做做里的实际问题也采用图文结合的呈现方式,便于学生理解题意。
?在交流中清晰解题思路;
应用题教学主要使学生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例题有淡同的解法(见书),教材要求先解答再交流,是为了提高交流效果。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多样,不要求一题多解。
想想做做里的实际问题,每道都有不同的解法。教材鼓励学生解题方法多样化,但不对学生提出一题多解的要求。
第八单元:观察物体
二年级(上册)曾安排“观察物体”,从物体(玩具、茶壶、汽车等)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本单元从物体的正、侧面和上面观察,并用视图表示看到的形状。
一、内容和目标
1.认识长方体形状的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
2.通过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知道可能看到几个面、最多看到几个面。
3.学会从正面、上面、侧面观察物体,会用图形表示看到的形状。
4.能根据提供的视图制作物体。
P86-87认识正、上、侧面,初步学习观察物体。
P88-89从正面、上面、侧面看三个同样的正方体。
二、教学建议
1.联系生活经验认识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
?两类物体:(1)生活中常见的物体,(2)几何体。P86例题:首先教学图书柜的正面、上面和侧面。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来判断。
2.在观察中体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重在学生体会:然后教学在不同位置观察图书柜,教材下面:一幅图画出了三个面,另一幅图画出了正面和侧面,让学生判断这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各看到了哪几个面?想想做做第1题:巩固对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认识;第2题,站在不同的位置看,教给基本方法,教材希望学生学会把视线放在适宜的高度看。第3-5题观察几何体:先辩认长、正方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3题);再分别从正、侧、上面观察正方体(4题),说出看到的图形;然后观察两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指出看到的图形(5题)。正面看:应站在物体的正前方,把视线垂直于物体正面的中间。
3.物体的三视图
?摆好观察位置;看看说说观察到的形状;选择合适的图形;
P88例题:注意:
(1)必须是观察物体,而不是观察图形(从开学就要准备做);
(2)摆好观察的位置。
“看”是例题教学的重点:①物体的正、侧、上面在全体学生中必须是一致的;②观察的方法要正确,视线必须垂直于物体那个面的中间,从上面看是教学的难点;
(3)要想一想看到的形状是怎样的图形,再说一说,也可画一画。(试一试)
4.根据视图摆出物体
?分析视图,摆出物体,观察验证
P88试一试:学生依据视图摆物体要经历:“分析视图——摆出物体——验证摆法”的过程。分析视图:要分析视图的结构;摆出物体:是在分析视图,构思摆法的基础上进行;观察验证:从这个物体的正面看一看,如果看到的形状和指定的视图一致,摆出的物体是符合要求的,否则,重摆。想想做做的几题配合练习,进行几何体和三视图的转化。
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学生在前几册摸彩球、玩转盘、抛圆片等到活动中初步体会到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并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到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本单元继续学习“可能性”,让学生体会事件中各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有时是相等的,有时是不相等的。
一、内容与目标
1.知道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能用“经常”、“偶尔”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用统计手段研究可能性,初步认识条形图。
P90-91教学“等可能性”,P92-93教学“不等可能性”。
二、教学建议

2.“想想做做”的两个层次
?抛正方体游戏,继续体会可能性:P93、1
?为期望的可能性设计游戏材料:P93、2
3.单元练习和实践活动
?看、画条形图:P94、1;P95、5。
?用偶尔、经常、可能性大、可能性小、可能性相等描述现象:P94、2、3、
?体会条件改变,可能性也会改变。P95、4。
第十单元:认识分数

㈡ 小学数学算法多样性与双基的关系

小学数学算法多样性与双基的关系:
传统教学的弊端之一是教学的标准化,针对这个弊端算法多样化便应运而生。那么它有何意义和作用。

1.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体验,对同一事物的观察与分析也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现实生活和教学活动中,学生本来是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方法,用不同的语言等表达形式,来观察、分析、猜测、解决数学问题,多种解法并存的现象时常出现,算法不止一个或一种,才是更真实、更接近实际的。尽管教者按传统教材那么教,学生也不一定跟着那种思路去想。教者认为好的方法,教材提供的好的方法,学生不一定能真正认识到它是最好的方法。因此,我们不能也没有必要强加给学生单一的思考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化是符合学生实际的。
2.现代数学观认为,数学是现实的、充满智慧的、人人都能体会的,思考数学是很有乐趣的,遇到问题尝试着运用数学去解决是明智的。考察数学观的转变不难发现:将数学看成一种绝对真理的静态数学观,正向着承认数学是人类的一种经验或拟经验的活动过程的动态数学观转变。算法多样化是在学生群体中产生的,它使学生尝试用自己的经验解决某些数学问题,有利于增强信心,排除数学是令人生畏的心理障碍,使学生从小爱数学,使数学成为学生喜爱的学科。 3.学生的合作交流是学习方式变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既然算法多样化是在群体中产生的,这就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了平台。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况下,才可能有算法的多样化,即算法多样化与学生的合作交流可以融为一体,从而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者的教学方式。 4.数学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仅仅为了使学生形成高效、统一的固定运算方法和熟练的技能,也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提倡算法多样化,就是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尊重学生多样化的独立思维方式,鼓励和提倡个性化的学习。
5.算法多样化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成分,是创造思维的中心环节。算法多样化把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还给了学生,可以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为他们尝试创新提供了机遇。

㈢ 求一个数几分之几是多少集体备课发言稿

一、认真备课,吃透教材,抓住教材的重难点是突破重难点的前提
小学数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还要长智慧……,培养学生肯于思考问题,善于思考问题。做为一个数学教师,要明确这一目的,把我们的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学生智力上,着眼于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走路,首先自己要识途。我感到,要把数学之路探清认明,唯一的办法就是深钻教材,抓住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备课时既能根据知识的特点,又能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精心设计,精心安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有课前的充实准备,就为教学时突破重点和难点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以旧知识为生长点,突破重点和难点
小学数学是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每项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又是后续知识的基础。知识的链条节节相连、环环相扣、旧里蕴新,又不断化新为旧,不仅纵的有这样的联系,还有横的联系,纵横交错,形成知识网络,学生能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才能深刻理解,融汇贯通。数学教学就是要借助于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引导学生由旧入新,组织积极的迁移,促成由已知到未知的推理,认识简单与复杂问题的连结,用数学学科本身的逻辑关系,训练学生的思维。数学教学并没有固定模式,实际教学中还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一些特点,当新旧知识之间有紧密的逻辑关系或所学知识与旧知识之间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只是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的特例时,教学时就以原有知识为生长点,直接由旧到新,即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因为学生获取知识,总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参与下进行的,脱离了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进行教学,其原有的知识经验就无法参与,而新旧知识连结纽带的断裂,必然会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困难,使其难以掌握所学的知识。正因如此,自己在教学中运用了迁移规律,来实现重、难点的突破。

1.若一个新知识可以看作是由某一个旧知识发展而来的,教学中则要突出“演变点”,达到突破重点难点的目的:

如“有余数除法的验算”这部分知识,要以前面能整除的除法验算为基础。两类验算都要用“商和除数相乘”,后者演变的是“还要加上余数”。教学时,不但复习能整除的验算方法,还以127÷6为例要复习有余数的除法,其中重点追问:“这道题中127÷6,商21是平均分的127吗?那么平均分了多少?验算时只用商和除数相乘行吗?应怎么办?这一系列问题,大家讨论”。这样就能顺利地掌握新规律和验算方法。

2.若一个新知识可以看作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旧知识组合而成的,教学中则通过突出“连接点”这一途径,从而突破重点难点:
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由同分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通分两个旧知识组成的,它的关键问题是因为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教学新知识前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这是旧知识,并提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什么?为什么它们能 为什么?这时又可用旧知识——通分来代替,则成为两个旧知识的连接点,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并请同学们在此基础上讨论此题的计算步骤,抓住规律“化异为同”,沟通新旧知识,从而突破难点。

3.若一个新知识可以看作与某一些旧知识属同类或相似,教学时则要突出“共同点”,进而突破重点难点:
如除数是两、三位数的除法是多位数除法的重点和难点,在这部分知识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运用迁移规律,分层次逐步推进,突破各个难点,学好试商的方法。除数是两、三位数的除法,是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为基础的,后者是除数由一位变为两位、三位,出现了从被除数的哪一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的问题。但无论除数是几位数,试商方法都是一致的,即有共同点,就是教学中应抓住的,教学时,先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为例,复习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及试商方法,从而启发学生明白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及试商方法同一位数除法相同,进而再研究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通过三个层次的教学,总结归纳出除数是一、二、三位数的除法都是从最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除到哪一位够除,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这就抓住了一类知识的共同点,仿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再把新知归为旧知识。学生容易理解记忆,为学好多位数的试商,达到正确地迅速地求出商,提高计算能力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揭示和建立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找准知识的生长点,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是教学中突破重点难点的又一途径。

三、依据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选择板书内容,并以板书设计为突破口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缩影,是揭示教学重点难点的示意图,也是把握重点、难点的辐射源,板书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它是在吃透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的要求、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把提纲性、艺术

㈣ 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阶段性总结

一、酝酿充分,准备认真。
课题规划申报时,该校收集和学习相关知识和理论,深入课堂,了解、分析学校数学教学拓展教学的教学现状,找出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确定了本课题的研究内容。这就使得课题的前期思考充分,研究前的准备进行得认真,所以保证了问题提得准、抓得住,研究什么十分明确。
该课题抓住它展开攻关,就可以弥补教师原有认知结构的不足,及时发现并研究解决教学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这既是对教师们业务发展的关心,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得到了老师们的欢迎;对学校抓好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品位的过细化、务实性举措,受到学校领导重视和大力支持就是必然的事了。因此,这一课题的及时规划研究,立意新,适应课改推进的形势需要,也是着眼数学新教材和课标新精神的贯彻的,目标十分务实,不空泛,同时研究中的余地大,空白也多,容易取得突破,课题规划中前期准备充足,认真积累,仔细酝酿,具有新颖性、现实性、创新性和对教师业务发展的促进性意义。
二、主动积极,借力发展。
课题主持人谭早梅同志把课题立项当成大事,以第一次独立搞课题的业务谨慎,处心积虑,积极安排课题的研究计划、合理划分课题研究阶段,民主地进行课题的分工,反复修改课题确定研究的内容。她善于团结校内课题组成员,安排杨远成、杨莉亚、粟春红、张爱春、唐爱梅等骨干为课题组核心成员,形成强有力的研究队伍。她把做这一课题当成自己提高研究能力的机会,当成业务发展的契机,因而积极负责,认真投入,主动请教。并在研究中带头学习理论,深入思考,撰写文稿,参与讨论交流,带头执教课堂观摩教学。这就负起了课题主持人应有的筹划、召集、组织、安排、管理和带头研究作用。俗话说的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课题主持人在课题研究中进取的精神状态,是否能发挥名副其实的“主持”作用,是课题顺利启动研究的关键因素。
三、管理到位、研究有序
1、抓紧时机早起步。该课题一接到立项通知书,就立即着手安排课题开题准备,不拖不推,作风利索。他们认为,开题不及时会白白自我减损研究周期,缩短研究可利用时间。立项之后,课题组就召集大家认真讨论、领会课题研究方案,制定课题的研究计划,对组内教师合理分工,在管理上做到定计划、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研究项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进一步增强科研能力,树立科研信心。每次的校本教研既有骨干教师的教学论坛,也有年轻教师的课堂展示,有理论学习,也有实际真实的课堂点评,使得研究活动按计划有序推进。
2、确定制度定活动。学校教导处还规定,每周的周三各备课组进行集体备课,下周一课题组成员走进课堂听课,一方面是为课题组成员搭建相互交流的平台,另一方面也是验证前一周集体备课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这样有利于及时、灵活地掌握课题实施情况和课堂教学情况,有效地促进教师上课改进、上出优质课,从而真正地把课题理念落实到每一节课堂教学之中;同时,课题组还要求听课者带着一定的研究目的从多个角度进行听课,并对收集到的事实材料进行多角度诠释、解读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讨论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听课制度的优化,有效地避免形式主义的听课、评课活动,对促进课题研究和实验教学的开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3、明确措施促落实。课题组研究中采取了三项具体措施:(1)加强教师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要求课题组的成员认真学习新课标并深刻领会其主要精神。(2)定期召开研讨会,选择有典型意义的课例进行会课或教学比赛,或是采取同课异构的形式进行多层次的教法改进研究;(3)围绕某一难点,比如教学《等可能性》时,多数教师都遇到了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讨论,反复研究,取得了较为明确的共识和显著的成效。
4、典型课例反复研。他们还安排创设教学情境对于小学拓展教学效果的作用与影响的研究,使得课题组明确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充满自信地参与到学习之中,使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地结合,从而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强化拓展教学效果。
四、初步总结,成果丰厚。
课题组安排及时的中期研究总结和回报,使得大家感受到课题启动研究所带来的变化和课题教学认知上明确的收获。参与他们的汇报会,通过听课、听取交流、调阅资料,令人明晰地感受到这一课题研究以来的成果。
1、通过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初步形成了本课题的一般教学模式框架。
他们学校在研究中确立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般课堂需要经历的:“创设情境——猜想探究―—验证概括――实践运用”四个教学环节的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旨在把学生带入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自主拓展探究新知,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初步感悟拓展教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猜想探究”就是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结果,然后引领学生探究新知,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拓展学习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究新知的快乐。
“验证概括”就是帮助学生运用多种手段验证自己的猜想,从而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同时把刚刚获得的新知高度、凝炼地概括出一般的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严谨、求实的思维品质。
“实践运用”就是将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在生活的实际中找到它们的作用和体现,并安排学生进行适当的拓展练习,验证、巩固知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以致用、把知识用以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这样一个课堂教学模式,当然是基本的一般情况的粗略概括,有时还得根据年级的高低、素材的繁简、教学物质条件的有无和师生的教学习惯的不同做适当的变式处理、灵活地运用。
这就扩大了教学中的教学素材资料收集、编写、补充的视野,拓展了思路,开阔了眼界,方便了一线教师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数学教师的备课,有效应对和克服了当前教学中资料不足的困难,促成课堂拓展教学课题资源库的建设。
2、动员和吸引了本校课题组成员老师数学课改投入,促进了他们的专业成长。
两年多来的课题研究,在我校数学教师中引起了连锁反应,积极改进数学拓展教学的人多了,课改的底气足了。张爱春、粟春红、谭早梅、杨莉亚等积极参与本校的青年优课评比,低、中、高阶段都有出色的课堂教学表现。使得本校对该课题教学的认识获得了全新的提升,上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课题研究不但促进了课堂教学水平的迅速提高,彰显了教师业务成长的足绩,而且在课题研究的深入过程中,也使得教学认识获得提升、丰富和发展。两年多来的课题研究不断催生了课改新思想的诞生,可以预料的是,他们的教学研究文稿会更多地载入各种期刊上。
五、存在的问题
1、课题研究中,我们重视了过程研究,应该说过程是详实的,也是真实的,但我们及时总结得还不够,多数只是阐述了我们的做法,专业的理论水平还比较欠缺。
2、课堂教学的研究成果还不很突出,要进一步加强拓展教学方法的渗透和培养。
3、课题组成员要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提高科研能力。
目前,我校数学的教科研课题,正通过中期的总结汇报,在概括课题研究经验和梳理成果的基础上,认真找出研究中尚存的不足和问题。我们调整了分工,细化了制度,改进了研究方法,进一步明确了主攻方向,正信心满怀地安排了下一年度的研究计划,决心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同时开掘,上下求索,响鼓重锤,跃马扬鞭!更新的情怀、更强的力度、更实的作风、更大的成果正在召唤着我校的课题组成员老师们!课题研究者们,你们与课题研究一道成熟,与学校一起发展,与课改和苏教版教材一同前进,定能美梦成真!

㈤ 《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教学反思

《有余数除法》的教后反思 《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论强调“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注重人的发展”,作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平台,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开放”“民主”的教学形式,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时空保证。我们教研组在集体备课时.,力求改变以往的按教材编排的顺序进行教学,打破教材束缚,不再做教材的复制者,力求做到教学设计的开放和教学过程的开放,让学生在“体悟”中学习“有余数的除法”。课一开始是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摆小棒的活动中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摆小棒的时候,可能刚好全部摆完,可能剩下一些不够再摆一个。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里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本单元教学有余数除法,分四步帮助学生逐步认识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用9根小棒摆独立的正方形,最多可以摆几个,最后会出现什么情况,让学生初步接触认识余数。第二次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随意拿小棒摆独立的正方形,最多能摆几个,可能会余下几根。由于问题具有开放性、容量大,所以学生需要合作学习。教材创设了合作学习的情境,并让学生把分的各种情况记录在一张表格里。组织他们通过操作、填表、观察、分类、交流等活动,探索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以往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传统的做法是在练习的订正和反馈环节中直接告诉学生:余数不能比除数大,必须比除数小。对于其中的道理,学生不是从自己得出,而是机械记忆。我在教学本课时,我用一组实例辨析,让学生去分析,归纳、总结规律,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学生在交流、反思中不仅增长着知识,而且从中也发展着解决问题、数学思考、合作交流等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帮助了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有了更深的理解,教学效果比较好。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使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平台,教师要积极探求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当然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果在学生第二次操作时把规则表述得明白点,或许就不会出现学生摆全部小棒的情况。如果在第一个学生就回答出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时,我能坦然面对,并让他们继续探索的话,可能课堂就更加完美了,这些都和我个人的教学机智有关,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学会冷静,提升调控课堂的能力。

㈥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有余数吗

在一次集体备课活动中,一位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问题立即引版起了大家的热议权.教师们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他们各执一辞,谁也说服不了谁. A方观点:小数除法根本没有余数的说法.小数除法应该研究计算结果是否是循环小数,而不是是否有余数.小数除法法则中说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法则中有一句“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的末尾添0,再继续除”,也没有提到最终的余数的问题.

㈦ 谁有小学三年数学人教版上册的所有教案设计吗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list.asp?classid=33
2008-07-26 15:33:08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全册教案[三年数学教案]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how.asp?id=7476
第一单元测量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的选择单位。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how.asp?id=7302
2008-07-18 16:36:51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第五册数学全册教案[三年数学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测量第一课时、毫米、分米的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2.知道1厘米=10毫米。教具、学具准备:1.教师准备一把米尺、直尺和一根带子;2.学生每人准备一把小尺子,一根带子和一枚一分硬币。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教师:我们以前都学过什么长度单位?1米是多少厘米?让学生具体比画一下1厘米和...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5-26 11:16:52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三年数学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教案1位置与方向2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3统计4年、月、日制作年历5两位数乘两位数6面积7小数的初步认识8解决问题设计校园9数学广角10总复习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7课时)一、教学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4-09 09:15:56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5册全册教案[三年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5册教案全集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how.asp?id=3629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4-08 16:06:57 三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案(人教版)[三年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位置与方向2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3统计4年、月、日制作年历5两位数乘两位数6面积7小数的初步认识8解决问题设计校园9数学广角10总复习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3-12 11:04:25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三年数学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教案第一单元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教材分析:本单元由一个信息窗组成,呈现了小学生在图书馆查阅到四种动物的体重情况,引出克、千克、吨的认识。此情境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对质量单位产生疑问,如“1克有多种?”“1千克有多重?”等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内容:克、千克、吨的认...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3-05 14:32:52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三年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第一单元乘除法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感知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汇总的运用,初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2、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百以内)的口算方法和一位数整除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能正确进行计算。3...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3-02 19:13:51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三年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1、买文具教学内容: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教学目标:1、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景,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2、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教学重难点:简单小数的读、写;小数意义的理解,小数的写法。课前准备:挂图,钱币模型教学过程:一、讲授新知: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3-02 13:51:56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年数学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测量第一课时认识长度单位——毫米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教学难点培养学...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3-02 13:21:18 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第六册教案[三年数学教案]
第六册数学教案万以内的乘法二1、口算乘法第一课时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教学内容】教材P3,例1,练一练1、2、3,练习一1、2。【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万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准备】每人准备一个学具盒,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建立联系1、小黑板...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3-02 12:55:26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六册)[三年数学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教案(第六册)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2-28 14:45:23 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第六册教案全集[三年数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第六册教案全集1位置与方向2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3统计4年、月、日制作年历5两位数乘两位数6面积7小数的初步认识8解决问题设计校园9数学广角10总复习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认识东、南、西、北方向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2.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7-18 10:39:01 《小数大小的比较》教案 国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三年数学教案]
课题第十一单元小数大小的比较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102~103页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从具体数量的比较中逐步抽象出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借助自己的经验和对小数意义的理解来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2、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3、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能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从而更加热爱数学;教学重点从具体的数...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7-18 10:37:40 国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年月日》教案[三年数学教案]
国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部分教案选登课题第二单元年月日教学内容苏教板九年义务教育第六册第19-21页内容教学目标知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年月日的知识,知道大、小月,平、闰年,并记住其天数。能力从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比较、概括、探索等手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7-18 10:31:47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部分教案[三年数学教案]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部分教案第一单元测量第一课时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学习内容: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学...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7-16 17:16:46 北师大版第五册第八单元《可能性》集体备课[三年数学教案]
三年级第五册第八单元《可能性》集体备课一、单元教学目标(一)总目标:1、通过摸球游戏等活动,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2、结合具体情境,能进行初步的猜测和推理。3、对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进行描述,并与同伴交换想法。4、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在和同伴的合作与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二)课时...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7-16 17:15:25 《可能性》教案 北师版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三年数学教案]
第五册第八单元《可能性》单元教学设计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三年级三个班中有一个班在一、二年级时是生本班,到三年级才转为北师大版教材,但学生的学习情况较好,因此对北师版的学习没有太大的影响,尤其是本单元以动手操作为主。其他两个班的孩子学习积极性没生本班的孩子积极,但从一年级就开始接触北师版,他们在二上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本单元的内容是不会太难的。二、本单元教学目标1...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7-16 17:14:25 北师版第三册第四单元数学教学设计[三年数学教案]
第三册(北师版)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教学目标:1、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2、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3、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4、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除法的互逆关系。5、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单元教学重点:1、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2、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3、理...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7-16 17:12:50 《观察物体》教案 北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乘除法集备[三年数学教案]
第五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单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在这一单元里学生学习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并学习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本单元在学生已学过的“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二年级学习时以观察简单的实物为主,而本册教材是以观察较为抽象的立体图形为主,并要用语言表达物...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2008-07-16 17:07:55 《小树有多少棵》教案 北师大版第五册数学教案[三年数学教案]
一、小树有多少棵教学内容:教科书P2~3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的第1~3题。教学目的: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软件大小: 未知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授权方式: 免费版推荐级别:

㈧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有余数吗

在一次集体备课活动中,一位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有版余数吗?”真权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问题立即引起了大家的热议。教师们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他们各执一辞,谁也说服不了谁。A方观点:小数除法根本没有余数的说法。小数除法应该研究计算结果是否是循环小数,而不是是否有余数。(剩余1406字)

阅读全文

与有余数的除法集体备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