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学校检查教师备课笔记,要求每课时都要有课后反思,为什么有人说这太过于苛刻
教师工作量大的部分原因是,这种华而不实、死板教条的工作占用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些学校要求教师这样做主要是出于以下原因:1、上级机关在进行检查时有如此严格的目标和要求。2、教学反思是教师课程计划的一部分。如果没有教学反思,这个教案就不会完整。3、一些学校领导运用“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的理念,认为教师课后写反思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作为学校管理者,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如果教师的意识和主动性能够得到激发,他愿意不断地修正和纠正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这本身就是一种反思和成长。学校并不一定教条式要求老师在每堂课后写一篇反思文章,这确实会造成一些金钱和生命的损失,并且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要求教师写教学反思没有错,但要求每个班级写教学反思确实有点死板和教条。
Ⅱ 500分求张承芬《心理学导论》笔记或每章的重点
不知道是否有用
一、实施资料包备课的认识基础
1.何为备课?
备课是上课前所要做的各项准备工作,它的实质是教师以教材为中介,对正式课程的领悟和把握,要求明确具体的课程标准,并以课标和学情为依据,使之转化为课时教学目标。通过钻研教材来实现精通教材,驾驭教材和处理教材的能力转化,落实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2.对备课管理的意见。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解读》中这样指出:“教学准备的结果是教学方案,也就是所说的教案。对教案的管理其实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管理教案的目的是为了后续教学实践行为即40分钟的课堂效益……我们知道,对教案的规范化管理对新任教师和前胜任教师来说是必要的,但对合格教师尤其优秀教师而言,过于规范可能弊大于利。教案可以使物化的书面计划,也可以是头脑里的思路。既然是合格教师或优秀教师,教学准备的产物应该是多样化的,大可不必追求一种形式或模式。教学实施本质上说是一种艺术,需要个性化,而没有个性化的教学(包括教案),就不可能有独特的教学风格。”
“众所周知,编写授课计划不是为了一种形式,而是为了更正确的组织教学工作。他是教学劳动修养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节约教师的力量和时间的手段。编写授课计划首先是教师自己的需要,而不是如人们又是所认为的那样,是为了检查教师的实践。教师在编写授课计划时,通常遇到的问题是:值得把课堂教学的任务,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方法都用书面一一记下来吗?既然在初级学校里,教师要在一个时间内兼任好几门课,那么,这样的笔记就会费去他很多时间。我们认为,课堂教学的每一节课的任务都必须认真地考虑,至于书面的记录,只要整个课题或某一课题最重要的问题的一两节课写一写就行了。同时,这项工作在新学年里就已经不需要再耗费补充的时间了。检查教师对教学任务考虑的质量,可以在学校领导和教师座谈听课效果是进行。”——《对现代课堂教学的若干要求》巴班斯基
3.课改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有一桶水。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新课课程改革的深入,信息时代的冲击,教师的这“一桶水”我们需要重新解读和诠释。我们要做顺应时代发展的教师,知识和观念的更新便是第一挑战。面对生龙活虎的一群群可爱的生命,我们能储备下多少知识、什么样的知识才能满足孩子们的需要、教学实践的需要呢?!这“一桶水”应该是“活水”,是“水源”。新课程理念倡导下的教育是尊重生命的教育。这需要教师要充分理解、并努力实践: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学习与发展共同体的理念,更需要教师保持一种学习、反思和研究的精神状态。
4.备课及备课管理的现状
目前仍有许多学校对教案的管理有一种倾向,那就是走过于繁琐的所谓规范化、标准化,对所有的教师采用同样的模式进行统一管理,而且管理的要求过于具体、过于详尽、过于死板。哪怕教师多年任教同一年级、同一学科,哪怕教材的内容没有任何变化,教案还得“涛声依旧”从头再写。更为普遍的是,大部分教师为了节省时间,便采用了“拿来主义”的做法,机械照抄、照搬教学参考书或教案出版物,扮演的只是“搬运工”角色,这显然有悖于写教案的初衷。这些教案也往往变得形式上脸谱化、内容上模式化,甚至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绝大多数教案显然成了应付检查的摆设。
作为管理者,检查教案也可谓用心良苦,耐心细致地数清总课时数和超前量,查看条目是否齐备、流程是否具体、书写是否认真……每学期教师们总要写上或打印密密麻麻的几大本,因为,不写教案或所写教案数量不足,就会被认为是教学不认真的重要依据。这种管理方式及状态下的备课与教学又有何益呢?导致了课堂教学实践与教案设计完全成了不相干的两张皮。
这种教案对教学改革又能起到什么作用?浪费了教师们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客观地讲,在写教案方面如此消极应对的现象,不能说责任全在教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要想让教师焕发出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作为管理者首先应改革教案管理办法,重建教学管理制度,唤醒教师做“思想者”。
二、资料包备课定义诠释
所谓资料包备课即真实记录教师为从事有效教学而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的准备及实践,是对教师备课过程和效果的根本性描述,形式可以是图片、文本、作品等。它包括三部分:①为从事教学活动所做的一切准备活动;②撰写的教学方案;③教后成果。
三、实施资料包备课的目的
1.建立教师自己的教学系统,使备课过程更加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通过资料包备课,减轻教师教业负担及心理压力,把教师解放出来,引导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到学习、研究、总结、实验、辅导上去;摈弃机械重复的“抄教案”无效劳动,提高备课的实效性,使教案真正为上课服务,可持续性使用,使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实到思想中、课堂上。
3.培养教师学习、反思的习惯。通过加强对资料包备课的“刚性”评价,促进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研究,实践新课改理念;使青年教师尽快将学习、实践和反思、研究结合起来;使已具备一定教龄和经验的教师由教书匠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转变。
四、资料包备课的原则
1.突出实用性。 备课要有效服务与落实课堂教学任务,教学设计要与课堂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杜绝教学设计与课堂实际成为“两张皮”的现象。
2.体现生成性。 教师在内化教材、学习优秀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建构符合自己教学风格和个性的教学设计。
3.凸显发展性。 备课是一个不断完善、重组、创新的工作,要把已经完成的备课作为一种持续的、发展的可再利用的教学资源。
4.系统性。 备课是在集思广益、博取众家之彩的基础上智慧再造的过程,教无止境,备课也无止境,必须精益求精,坚持不懈。教师建立自己的全册备课系统、单元备课系统、学情分析系统、教案设计系统、教具系统、参考资料系统(教师学习资源和学生思维拓展资源及相关知识链接)、习题系统、作业系统、教后手记系统等,可为自己的可持发展奠定基础,并为总结教学工作成果提供良好的素材。
五、“资料包备课”教案呈现的三种形式
1.选用。以优秀教案为蓝本,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添加、删减、补充等,汲他人之长,丰实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教案上体现的内容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课前准备、单元备课、教学流程(突出课堂结构和提问的问题)、练习设计、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相关知识链接等,可以加附页。
2.自编。使用学校统一的教案纸自己撰写。教案上体现的内容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课前准备、单元备课、教学流程(突出课堂结构和提问的问题)、练习设计、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过程实录、相关知识链接等,可以加附页。
3.课本。将备课内容呈现在课本上。写清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流程(突出课堂结构和提问的问题)、主要问题设计、学习活动设计、教学反思、可以在文中圈圈、点点、画画、标注等,课本空间不够,加附页(五年教龄以上的教师且尽限文科允许用课本呈现)、相关知识链接。
六、具体实施要求
以教师发展为本,对教案实行“刚柔相济”的管理,实施资料包备课。
1.实施柔性管理指就管理者而言,为教师松绑,让教案实用。——为教师营造自由发挥的空间,提倡教师写个性化、创新型的教案,不求形式统一,允许教师以直接在教本上补注圈画、粘贴资料等形式代替手写教案;允许教师的教案以活页的形式反复使用,批判地使用,不断地生成。
2.实施刚性管理指就教师而言,要解放思想,设计有创意符合课堂实际、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教案,教学设计在以下三个环节和内容上必须重点突出:
⑴揭题、解题环节教学设计要体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知识的呈现要与生活实际相连,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连。
⑵教学过程中重点检查课堂结构、问题设计、问题解决策略和相关知识链接。
课堂教学任务确定之后,教师就应当着手选择最合理的课堂结构,也就是考虑以何种顺序来安排课堂教学的各种最普通的成分。例如:提问、讲解、巩固、检查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复习已学过的知识、概括这些知识并使它系统化等。——巴班斯基(语)
提问的问题可以看出教师讲授内容的主次、梯度、挖掘教材的深度和教学的艺术。
相关知识联接即强化学习迁移的作用,拓展智慧活动的空间,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从心理学角度讲,迁移是开发智慧潜能的必要条件。为拓展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能力提升等教师要适时适当的补充一些学习材料。
⑶每课题教师必须自己根据授课内容、学生实际设计合理的课堂练习。(要加以保存,单独建立练习档案、附教案后都可。)
七、资料包备课的整理
1.以整册教材为序:
①全册备课----单元备课
②相关知识链接(教师方面的或学生方面的)
③课堂检测练习设计
④课时教案
⑤学生周练月考成绩统计
⑥学生优秀作业展示
⑦得意教学后记(教学反思)集
⑧学案导学集锦等
2.以单元备课为序
单元备课——相关知识链接——课时教案——教学后记——课堂检测练习设计——学生周练月考成绩统计——学生优秀作业展示——学案导学集锦等。
3.以一课为序整理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课堂练习——板书——教后记——相关链接等。
八、备课检查与考核
检查备课时,重点查看教学环节是否齐全,教学过程中突出检查揭题、解题环节,教学过程中重点检查课堂结构设计、问题设计、相关知识链接(即知识或思维的拓展)得精当。课堂练习设计的合理与艺术性。备课过程步步做到:“懂”即对“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要清清楚楚;“透”即对教材了解得详尽而深入,熟悉而精确,能理清纵横关系,掌握“字里字外”之意,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化”即教师的思想情感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化在一起。
通过听课查教案,通过查教案评定备课的质量。
九、实施效果
老师们普遍说:这样备课,为我们减了负,无效劳动少了,有效劳动多了;动手少了,动脑多了,“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思想理解更透彻了,对课堂教学的思想落实更明确了……
我们把所有相关联的资料,按照课文的每个单元或者按照每课有顺序地整理出来,在资料前加个目录,这样,一本完整的、实用的、可再利用的“教学参考”便诞生了。厚厚的一本“资料包备课”,也不再是重复抄写的单纯教案,而成了一本有价值的可再利用的资源库。
教育家与教书匠的一个最大的区别在于:教育家有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精神。教师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及时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把它及时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经过“资料包备课的尝试”,教师们亲身感受到这种备课方式的意义和价值。这种全新的备课方式,构建了一种新的学校教研氛围,为教育管理者与教师搭建了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使教师们增强个人科研的主动性与自觉性,用科研的眼光看教学问题,从事教学活动,让教学活动本身成为科研活动,达到“教学即研究”的境界。
Ⅲ 教务处怎么高效检查教师作业批改
教学常规是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落实教学常规是学校教学工作得以正常有序开展的根本保证。为全面促进学校的教学工作规范、进一步深化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根据校长室要求,2013年1月16—18日,教务处有关人员对一学期来我校所有任课教师的教案、听课笔记以及所有备课组的集体备课记录进行了一次较全面、细致地检查。截至1月20日下午五点,除高一、高二两年级的音体美及信息几个备课组检查材料尚未交来之外,其余各组均已按时交送,并均已检查完毕。本次检查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内容基本完整、全面。
现将具体情况通报如下:
一、教案
(一)整体检查情况
1、总体情况良好,绝大多数教师能根据教材,认真制定教学进度,认真编写教案,教案能体现新课程理念,以生为本,面向全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有一定的教学准备,过程清晰。
2、大部分教师的教案具有内容详细规范、教学环节齐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习方法、课后小结具有实效性,学习形式具有多样性等特点。 部分教师能撰写教后反思,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3、大部分教师的教案能突出学科及学情特点,既备教材,又备学生;既备内容,又备方法。
4、部分教师的教案能反映出教师在授课前在反复检查,认真修改,并根据教学内容做了调整。
【附】教案编写较为优秀的有:
高一年级:朱妮、朱莉、主玉立、余艳、刘园园、梁雯、孙宁、陈光辉、夏春旺、刘亚平、张薇、姚力、梁龙凯、李德超、张娜、郭红彩、赵青、王荣玲、孙存梅、杨彬、顾德广、吕秀、陈慧、张彩岩,等。
高二年级:邵华、李刚、范永、李磊、项恒生、李平、刘娟娟、龚侠、张静、汪泳慧、沙云玲、李彬、潘述昌、郭敏、杜存辉、王婷、刘宜亮、杜菊、鲍娟、史旭、黄丽琼、王晓静、赵争艳、贾曼曼,等。
高三年级:朱波、李斌、仝志远、姚栋、孙永(数)、陈峰、朱晓迎、戴晓、李洁、朱涛、张磊、魏刚,等。
特别值得表扬的:高一朱妮老师教案分栏编写,师之教与生之学,知识内容与学法指导清晰呈现、一目了然,有极强的可操作性。高一郭红彩,高二范永、杜存辉,高三朱波、吴少堂、朱晓迎、戴晓等老师能认真进行二次甚至更多次备课,教案编写多色水笔互用,勾画圈点,增删批注,可谓是 “满天亮星”,反映了执教者深入思考、一丝不苟的求真务实精神。高一孙宁(已写至第三本)、夏春旺、李德超、张彩岩、陈慧,高二仝波、邵华、李平、龚侠、汪泳慧,高三姚栋(已写至第五本)、朱涛、魏刚等老师教案内容丰富,书写工整、环节齐全,堪称范本。高一语文组朱莉、梁雯两位老师能坚持教后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及时进行再认识、再思考,反观自己得失,并以此总结经验教训,写了大量教后反思,有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等,反思方法有行动研究法、比较法、总结法等,内容很有启发性,且每篇均不低于三百字,值得推广学习。
(二)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师的教案教学过程过于简单,缺少课时安排,不利于实际教学的操作。
2、部分教师的教案环节不够齐全,特别是在教学内容中没有板书设计、作业和小结等环节。个别的甚至连三维目标都没有,把教案变成了讲义提纲或讲稿。大部分教师教案缺少“教后反思”, 有的虽有“教后反思”,但写的略显粗浅,形式化,针对性、实用性不强,缺少改进措施及从中受到的启发或启迪,不能很好地起到“反思—调整—改进”的作用。有的只写“教后反思”四个字,但无内容。
3、个别教师的教案节次偏少,且书写不认真,不规范。
4、个别同一备课组甚至同一层次班级的老师编写的教案内容特别是作业布置等不够统一,反映个别备课组集体备课形同虚设。
5、个别教师使用旧教案或只有讲义(电子稿)而无手写教案,且旧教案或讲义上未能呈现出二次备课或使用的痕迹。
(三)改进建议
1、教案编写大体上要合乎学校制定的编写程序,教师要妥善处理集体备课与个人二次备课之间的关系,集体备课教学目标划一,但具体到某一班级,此目标就可能会显得过高或过低,因而教师在二次备课时务必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根据课程的内容和特点,结合具体学情以及自己的教学经验,编写出既符合教案规范,又有个人教学风格,同时又适合学生水平的个性化教案。
2、教师应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和理解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教案编写应多关注学生的“学”,要在学法指导上多下工夫。
3、编写教案要注重思想性、科学性、逻辑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并注意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思想教育,加强人文素养教育,体现教书育人的原则。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4、由于授课教师、学科类型、教学内容以及班级层次等差异,教案编写可以因人而异,但教师上课必须有包含主要内容的完整的纸质教案,不能以讲稿(讲义)或课件幻灯片的打印稿代替教案。
5、教后反思要有一定的量,提倡教师课后如发现有更好的上课思路、方法,应及时写在备课本上,补上去或修改好,使下次备课更加完美。
6、为减少抄写时间,利用旧教案这一教学资源的行为本无可厚非,但要学会“旧案新用”,要切实根据新的学情以及新获取的知识、教法等在旧教案上增删调整,力求管用、实用、耐用。
7、建议教师在教案编写时强化“新课标”以及“高考说明”意识。特别是高三教师以及高一高二年青教师要切实做到心中有考纲,口中有考纲,笔下有考纲。教案上要标明教学内容对应“高考说明”哪一点,并按高考说明的要求标明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进程中同样内容处也要作相应标识。
二、听课笔记
(一)整体检查情况
总体情况不能尽如人意。绝大部分老师没能按照学校“每周至少听一节课”的要求,认真听课。且从交来的听课记录看,大部分教师只有教学过程的简单记录,却鲜有听后意见和建议。还有少部分教师听课笔记上没有听课时间、班级乃至授课教师的姓名,遑论听后建议等内容!更有甚者,还有个别教师没有实际听课,而是为应付检查而造假,甚至还有用过去听课笔记以备检查的现象。
从检查情况看,在“听课笔记”上呈现的听课节次在20节以上(含20节),记录较全并有“听后意见与建议”的老师有:
高一:马安阳(25节)、朱妮(21节)、王秀敏(20节)、孙宁(20节)、张娜(22节)、顾徳广(22节)、余磊(23节)、薛川(21节)。
高二:邵华(22节)、金文潮(25节)、沙涛(24节)、刘宜亮(21节)、王铭辉(22节)、王晓静(21节)、贾曼曼(21节)、仝太春(20节)。
高三:王行文(30节)、魏礼明(22节)、陆军政(20节)、孙翠邦(28节)、朱晓迎(20节)、戴晓(20节)、花义(22节)。
(二)改进建议
1、教师要确立正确的听课观,无论听课者还是被听者都要做到虚心好学,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教师特别是年青教师应多主动听课(当然,作为中老年教师,也应放下身段,终身学习),多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学会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在观摩中,不是做一简单的留声机,也不是仅做一摄像机,只把精彩的瞬间记录下来,而应开动脑筋,认真分析他人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这样组织课堂教学;我上这一课时,是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我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与他们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从他们的教学中我受到了哪些启发;如果我遇到类似课堂偶发事件,会如何处理……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从他人的教学中得到启迪,得到教益。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同样,作为被听课的教师在充分发挥自我评价的主体作用的同时,也要充分重视和发挥听课者的评价作用。同校特别是同轨教师在教学目标、方法和过程以及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方面与己的相似性,会使得你与他们有更深刻的共鸣和更准确的理解。因而,被听课教师课后要能及时主动地听取听课者的评价与建议,理性对待同伴的评价,同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深层次的反思,既避“全盘接收”,更避“孤芳自赏”。
2、严格执行学校关于听课的常规要求,切实做到保量:每周至少听1节课;保质:要真正走进课堂(而不是闭门造车),听课记录环节要齐全,要有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3、教务处与年级部要联手督促检查每学期期初制订的校级及备课组之间的各类公开课的开设落实情况。要求:校级公开课,本教研组所有教师必须听课(时间安排上与自己课有冲突的自行调好课),同时鼓励其他组教师听课;备课组内公开课,同一备课组成员必须听课,同时鼓励其他年级同学科教师听课。要让这一安排形成机制,形成纪律。不能只做表面文章,只下纸上工夫。
4、各教研组和各备课组要切实搞好听课与议课评课工作。备课组内公开课要在听课之后的第一次周日集体备课时间进行评课;校级公开课各教研组要在听课之后的下一周周三或周四组织教研活动,进行说课评课。评课要坦诚相待,实事求是,恰如其分,既要指出优点与不足,又要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三、集体备课记录
大部分备课组能认真记录集体备课过程,有主备人和辅备人的发言要点。但也有个别备课组集体备课记录不全,只是简单的教学内容抄录,反映出集体备课流于形式。
值得表扬的备课组有高一语文、生物、政治,高二语文、英语、化学、政治、历史,高三数学,过程完整,记录全面规范,特别是高一语文、高三数学备课组,附有主备人较为详实的备课发言材料。
Ⅳ 如何检查听课记录,教案,政治,业务笔记
您好:抄
当然是要一样一样的查了袭!
听课记录:
1.查听课时间。没写时间的要适量扣分!
2.查听课人意见。没写的要扣分!
3.查听课内容,看是否完整、层次清晰!
4.看听课节数是否复合要求!
教案:
1.每个月要求的备课量是否足够!
2.内容是否真的适合课堂和学生,是否找资料抄袭!
3.学期备课、单元备课是否齐全!
政治、业余笔记:
只要查次数是否够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