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集体备课报道

集体备课报道

发布时间:2020-12-15 17:36:41

A. 谁有几年前中国教育报报道(批评)平度应试教育的文章

被拨快的时针指向何处

中国教育报记者 柯进

9月1日,一直是我国中小学秋季开学的时间,可是在山东省平度市,多年来秋季开学的时间却牢牢指向每年的8月初。应该说,提前开学这一做法并非平度首创,也非平度独有,所以人们对这个在全国乡村城市不断演绎的普遍现象几乎熟视无睹。但当老师和学生一起发出“我们要休息”、“救救我们”的呼声时,我们不能不将目光聚焦于“提前开学”,不能不去探究——被拨快的时针向何处?

【镜头】

8月初,对于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中小学师生来说,这个国家法定的暑假仅仅过了一半。然而,在山东平度,经过大约半个月的短暂停歇,新学年急促的上课铃声和孩子们的喧闹声,又重新在各大校园响起。

8月5日,记者前往山东平度,分别探访了当地人认为最能代表该市教育水准的一中、九中和开发区高中。在这些学校,校门口一律摆放着体现其高升学率和高教学水平的高考“喜报”展牌,透过这些展牌,“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的实力似乎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光环高照的“喜报”背后,记者看到了这样一番景象:

在平度市第九中学的宿舍楼前,学生们已经三五成群地忙活着搬运各自的行李物品,做着各种开学前的准备工作;而在该校的教室内,老师们也已经开始耐心地讲授各种知识点……

这里的时钟为什么快了

和平度九中相似,进入8月以来,该市其他高中也相继开学,部分学校学生甚至在7月30日就已到校。而依据该市教育体育局7月8日下发的《中小学暑假工作安排》红头文件的规定,全市中小学开始放假的时间是7月13-15日,但多数高中学校师生实际放假的时间是18日。也就是说,大部分学校从正式放假到秋季开学,暑假其实只有半个月!

而据在平度九中门口做文具生意已有8年之久的林老板介绍,与往年相比,今年九中的暑假已经算长的了。

提前开学,这个在山东平度十分普遍的现象,到底始于何时呢?受访的当地人几乎没人能说得清,似乎提前开学在这里已经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根本不足为怪。据一位在当地中学工作了18年的高中校长透露,从他来学校工作起,这里的中学秋季开学就是在8月初。18岁的平度九中高二学生小刘也称,自读书以来,他印象中就不曾有过9月开学的记忆。

平度,虽然只是隶属于青岛的一个县级市,但在整个青岛地区,如果你问“全市哪里的教育质量最好”,许多当地人都会回答:“平度市!”而在平度市打听教育质量,许多人几乎都能一口气列举出平度一中、九中历年高考考上北大、清华等名校的人数,以及在青岛地区的排名情况。若是再追问一下取得骄人成绩的原因,他们会告诉你:“这里的学校抓得紧!学生刻苦!老师敬业!”

确实,平度市的高考上榜率一直很高,这早已被誉为青岛地区基础教育的一个“神话”、一面“旗帜”。每年新学年开学,都有大批青岛市区学生,甚至北京、安徽等外省、市学生前来“投奔”。翻开平度市今年的高考成绩统计表,不得不让人为这个农村学生约占70%的“高考大县”惊叹:虽然考生人数仅占全青岛市的14%,但高考成绩达到省二本线的考生数却大约占到全青岛的三成。今年也是高考本科上线率连续位居青岛市之首的第四年。

不仅如此,早在1986年,平度就被授予“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县”和“全国成人教育先进县”等称号,而且该县“人民教育人民办”的办学模式和职业教育的“双元制”,也成为当时全国推广、学习的一个成功范例。借用平度市教体局负责人的话说,20年前,这里的办学方式是全国基础教育的一个“样板”,它引领着全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

但是,这样一个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名震全国教育界的模范县,为何将秋季开学的时间提前到尚在国家法定假期的8月初呢?平度市是在进行新一轮的教育探索,还是另有目的、别有隐情呢?其中奥妙还得从被平度人引以为自豪的“一九模式”说起。

“一九模式”创造神话

在平度这个130万人口的农业大市,一中和九中被认为是该市乃至整个青岛地区基础教育的“模板”,其教育教学方式也成了该地区教育的一个“标杆”。而在一般老百姓眼里,孩子只要进了这两所高中,“上大学基本上没有什么大问题”。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平度一中和九中拥有这么高的升学率呢?九中门房师傅肯定地说:“学校平时时间抓得紧、老师教得好,是高考能取得好成绩的最主要原因。”

用平度一中刘校长的话说,近几年高考80%以上的二类本科上线率,主要得益于学校形成了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这就是老百姓常说的“一中模式”。

据刘校长介绍,这套“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的最大特色,就是教师的“集体创优”制度。其主要内容是:学校根据学科教学或工作性质,把学校成员分成若干个小组,学校对老师的考核评价主要以组为单位展开,比如要考核某一教研组的教学效果,学校只随机从该组抽检某位教师的日常教学情况,该教师的教学业绩就是整个小组的教学业绩,然后学校就根据这种抽样评价给该组计分,计分的结果也将直接与教师的工资待遇挂钩。虽然老师们一起上、下班,一起开展日常教学活动,但有时两个小组教师之间每月有1200-1400元的工资差距,而这个差距大约是教师月收入的一半!

在这种“捆绑式”的管理模式下,老师们必须互相督促,全力以赴。因为一个小组内一位老师的抽查结果,往往直接决定了一个教研组所有老师的收入。如果某个月某小组因一位老师的教学出了问题,就会导致整个小组所有老师的收入减少,教研组或年级组其他老师就可能以各种方式,敦促“落伍”教师加强业务,改进教学。

为了不拖累年级或教研组,“捆绑式”管理自然也就“逼”着同学科老师在课前进行集体备课,以使大家的教学水平处在同一层次上。“在这里,所有老师的教案几乎都一样,没有个性,连做多少练习题全年级基本都是一致的。”一位从事中学教学20年的物理老师这样说。

这种“捆绑式”管理和学校制订的各种教育、教学评价细则,使老师之间、学校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老师们谁也不愿落后于谁,你把学生抓得紧,我抓得更紧。刘校长说:“这样做一方面可促使老师们在年级组或教研组这样的小范围内相互竞争、相互监督;另一方面还可激发老师们与同类学校的横向竞争,最终实现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

正是在这种教学评价机制下,多年来,该市学生的作息时间也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平度模式”:学生每天早上5时30分起床,6时10分起开始一天紧张的学习生活,晚上3节晚自习一般都会上到9时30分左右。而老师的作息时间基本也与学生同步:早上6时10分前后,老师来校上班;晚自习期间,全校老师不论是否有课,也都必须到校备课、批改作业。

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教师的敬业精神发扬到了极致。刘校长在青岛市教育局长来校调研高考情况时,讲了两个小故事:语文组青年教师窦桂玲在今年高考前几天,骑自行车不慎扭伤脚,虽然学校安排她休息,但为防止学生成绩下滑,她让爱人每天用自行车将她推进学校,辅导完学生后再推回去。数学教师于振玺,高考前夕因患腰椎间盘突出,需卧床休养两个月,但他稍有好转就前往学校上课,实在挺不住时就趴在家里的地板上为学生拟定高考模拟题……

5日下午5时30分,记者在九中看到,刚刚散学的老师们骑着自行车,匆匆回家吃饭。一位老师告诉记者,1个半小时后,他们还得去学校上“夜班”。

平度市教育体育局负责人颇为自豪地说,“一九模式”如今早已成为山东教育界耳熟能详、竞相效仿的一种成功做法!

莫衷一是的拨钟理由

根据7月8日平度市教育体育局下发的[2006]56号文件《关于认真做好2006年中小学暑假工作的通知》,全市普通高中高一、高二年级8月6日正式上课;全市小学、初中、职业高中高一、高二年级8月21日正式上课;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高三年级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安排。

“提前开学的举措,既依据了平度的实际,也是家长们要求的结果。”主管基础教育的平度市教育体育局副局长孙德良解释说,“在平度,学校绝大多数学生都来自农村,而在农村,根本就没有图书馆、体育场等基础设施,如果按国家规定放两个月的暑假,一方面孩子们根本就没地方活动;另一方面家长们成天忙农活,也没时间去照顾孩子,所以家长们都强烈要求学校提前开学。”

但是,在调查中记者了解到,虽然每年暑假很短,但大多数受访学生称,他们要么是帮家里干些农活,要么就是在家复习功课。8月6日刚到平度市开发区高中报到的高一学生小任,家在麻兰镇农村。据他介绍,6月中旬中考结束后,他一直在家里帮父母干农活,本想利用暑假帮家里多做些农活,以减轻父母的负担,无奈假期太短。他不无遗憾地说:“临走时地里的农活还没做完。”

九中附近一家卖排骨饭的小饭店老板说,他今年读高二的女儿6日就“按学校要求上学去了”。虽然起初觉得孩子平时学习很苦,内心里不太赞成学校提前开学,但想到学校没有多收费,也可为孩子将来考上大学增加胜数,所以还是认同了学校这种做法。“我从未要求学校提前开学。”他说。

一位来送孩子上学的母亲表示:“学校在上学期放假前就安排好了开学时间,即便家长或孩子有意见,也没办法改变。”

对于“提前开学是因农村基础设施不足”一说,该市某高中一位老师认为,中西部广大地区的农村中小学,都没有足够的图书馆、游乐场等基础设施,但那里的师生每年仍有完整的暑假。利用暑假,他们既可以调节身心,还可体验真正的耕读生活。谁能说这不是农村孩子们很好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呢?

平度市教学研究室在6月16日下发的《关于做好2006-2007学年度提前开学工作的指导意见》这样解释了“提前开学的意义”:高考时间提前到6月份已进行两年,今年的中考时间也已提前。高考的指挥棒影响到中考时间……高考提前一个月,新学期的时间不提前,就意味着高三的复习时间缩短了一个月,这必然影响高三的教学效果,而且也影响学生的“高三角色意识”,归根结底要影响高考成绩……

在教育体育局眼里,影响高考成绩就是影响平度的传统。谈到这份《指导意见》,平度市教育体育局副局长艾典书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平度通过类似于农村‘三提五统’形式设立的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基金制度,不仅为我们这样一个穷国办大教育树立了榜样,而且还形成了一个全民重教的好传统。”

对此,平度市开发区高中一位老师的看法是,正是由于早在20年前,平度是全国基础教育的样板,一方面导致此后的历届教育部门谁都怕丢了这块招牌,另一方面在这块金字招牌下,升学率成了教育部门、社会衡量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最重要标准,中高考上线率也相应成了学校评价老师教学效果的唯一指标。在这种评价机制下,学校也很无奈,压缩节假日,寒暑假提前开学也就自然而然成了学校的一种常态。

“质量”至上的不等式

9月1日开学,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界一个人所共知的惯例。而山东平度8月初开学,这就意味着其普通高中这个学期要比全国其他地区延长3周。而随着学期的“延长”,教学计划是否有所变化?这段被“加长”了的时间,学校到底是怎么安排的呢?如此想方设法拉长教学时间,到底想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呢?

采访中,虽然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只说“按正常计划组织教学”,但据一些学校老师和教导处人员透露,提前3周开学,学校基本还是承接上学年的课程继续教学。比如高三年级没有上完新课的,继续讲新课;上完新课的,按计划组织学生进行高考复习;高二年级一般都是提前学习高二各科新课,以为高三预留出较长的复习时间。

与这种提前开学相应的是,高中段的学习课程可以提前结束后,“高考大战”就可以提前打响。据平度一中一位高三物理老师介绍,除个别科目外,目前高三年级的新课基本都提前学完,大多数科目也已先后转入高考的第一轮复习阶段。由此看来,抢占先机,提前打响高考大战,是平度市提前开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平度教育体育局眼里,中小学是一条完整的教育链:小学教学效果决定初中教育质量,而初中又决定高考上线率,即6+3≥3。

正是由于有了这样一个教育不等式,才形成了平度市基础教育内部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为监测中小学各阶段的“办学质量”,该市教育体育局也先后出台了十分详细的教育评估制度:对于升学率达标的学校予以相应奖励;对于连续几年未达标的学校领导,教育体育局则会采取降级等处理措施。平度一中和九中因其高考的高升学率,曾几度得到市政府和市教育体育局数十万元的现金奖励。

在“6+3≥3”这种教育不等式的逻辑面前,充分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似乎成了不同层次学校的一个共同的追求。一到8月15日前后,各初中、小学就直接开始上课。每年6月中旬中考招生结束后,各高中就提前办理缴纳学费等新生入学手续,并完成新生的军训工作。

“时间抓得紧,并不只是高中如此,其实这里的孩子从小学、初中开始就一直抓得紧。”送孩子来平度开发区高中上学的家长刘女士说,“平时孩子不仅每天下晚自习回家后还要做各科作业,而且除每月一天的月假外,几乎很少有节假日,在这里,老师累、家长累,孩子更累!”

编后

时间以它不变的步伐穿过黑夜,迎来黎明。平度师生,这些走在时间前边的人对时间的认识可能更有切肤之感,在他们向时间要高分的拼抢中,时间成为进入大学的敲门砖;在他们与时间的抗争中,奔跑着的学生和老师内心矛盾重重,想休息又怕失去,他们被置于巨大的轮盘中欲罢不能。“只要能考上理想的大学,苦点也值得。”我们看到,这样的逻辑使得提前开学这一无奈之举更似一种集体无意识在全国许多地方蔓延。

为什么提前开学?提前开学有何利弊?苦衷也好,无奈也罢,我们希望听到更多读者对这一现象的看法。我们想以这篇报道为引子展开讨论,老师、学生、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者、家长或其他行业人士均可发表观点,畅谈感想。期待大家就此问题进行一次理性而有深度的思考。

来稿请发至:[email protected]或寄: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中国教育报新闻中心视点收(邮编:100088);邮件主题词或信封均请注明“提前开学讨论”。——编者

图片说明:刚进8月,师生已开始在课堂里挥汗如雨。

《中国教育报》2006年8月27日第3版

来自学校、老师、学生的声音

老师:想要休假不容易

对于暑假的“严重缩水”,平度九中高二年级组的一位老教师说:“同样是老师,全国其他地方的老师暑期都可以休假,可我们这里,虽然大家私下里都有怨言,都想有个完整的暑假,但多年的习非成是,最后大家都麻木了,也没谁去反映,去维护自己的权益了,因为在本地这个大环境里,大家都已经习惯了,法定的6周暑假成了一个很难实现的梦。”

该校另一位年轻老师则说,他来学校工作已有3年,本想利用寒暑假旅游休假,但“教育局的提前开学规定,使得学校只能照章办事,老师们也只有选择忍受和沉默”。

与此同时,对于暑期提前开学,也有老师提出质疑:占用教师法定的假期提前开学,到底算加班,还是算正常上班?如果是加班,是否该有额外的加班补贴?

当记者问及提前开学期间学校是否适当提高老师待遇或者给予相应补贴时,当地教育体育局虽然未作正面答复,但据一些学校老师透露,和平时工资待遇基本相同,并未按加班予以付酬。

学生:想要休假不敢休

“从内心来讲,虽然心里想休息,但实际上即便有个完整的暑假,我们还是会在家请家教继续学习。”平度一中高二女生小王说,“平时老师和家长都时常在耳边提醒,高中辛苦3年,以后幸福30年。在长久幸福和短暂快乐之间,我也只能暂且压抑自己的个性,牺牲自己的快乐。”

8月5日,在平度九中,记者遇上3年前从该校毕业的小刘同学。他说:“中学时代自己几乎完全是被拴在书本里,本想利用寒暑假发展一下自己的业余爱好,但最后总是被暑期提前开学冲掉,导致至今读大学还没养成什么业余爱好。”

对于暑期提前开学,去年从平度一中毕业的小潘同学认为,因为升学压力大,上高中时有没有暑假都无所谓,但上大学后必须得有暑假调节一下心态,培养一点自己的业余爱好。

也有同学表示,学校8月提前开学后,这学期时间比正常情况长了近20天,无论老师还是学生,还没等到期末,大家可能就感到身心疲惫了,“这种提前开学的科学性,还是值得怀疑”。

平度开发区高中高三学生小金透露,7月29日开学后,天气仍然比较炎热,住校的许多同学晚上都难以入睡,第二天上课时同学们经常昏昏欲睡,“其实上课效果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好。”

家长:只要能上大学辛苦3年也值

“现实的情况是,孩子们考不上大学,就只有回农村种地,读书上大学是农民子弟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平度一中校门口一家小杂货店老板说,“虽然平时每天看到孩子晚上10点回家还得做作业至深夜,心里很难受,但如果辛苦3年能够考上大学改变自己的农民身份,再辛苦也值啊!我们作为家长的,也只能尽己所能地改善一下孩子的生活,加强他们的营养。对于学校提前开学,我们还是支持的。”

出租车司机王师傅的儿子今年读高二,7月30日学校就已开学。他说:“现在我虽然每天晚上忙到凌晨1点左右,但早上孩子5点钟起床前,我就得起来帮他准备好早餐。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孩子读3年高中其实不仅仅是孩子一个人在读,而是整个家庭都在读。只要3年后孩子能考上大学,再辛苦我们都觉得有价值。”

教育体育局:没有分数就谈不上什么素质

采访中,平度市教育体育局有关负责人说:“国家提出素质教育理念后,全国许多地区都认为让学生多参加活动,就是素质教育。无论别人怎么理解,我们还是一如既往地认为,素质教育的本质分数还是第一位的,没有分数,就谈不上什么素质。在某种意义上,学生的分数还是和能力、素质成正比的。”

“不管素质教育怎么提,质量还是素质教育追求的最终目标。表面上素质教育好像是让学生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减轻课业负担,减少在校时间,排名次,实行学生成绩等级制度,其实那都是片面的,既然素质教育还没有取消中考、高考,那么我们的教学目标还得照旧。”

《中国教育报》2006年8月27日第3版

平度市教研室:提前开学的意义

高考时间提前到6月份进行已经两年,今年的中考时间也已提前。高考的指挥棒影响到中考时间,仅仅是对中学教学工作的一种形式上的作用,其本质上的导向价值尚待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去研究,去挖掘,去做深入扎实的创造性、开拓性工作。教研室为此提出新学期提前开学的指导意见如下:

高考提前一个月,新学期的时间不提前,就意味着高三的复习时间缩短了一个月,这必然影响高三的教学效果,而且也影响学生的“高三角色意识”,归根结底要影响高考成绩;高考提前一个月,中考时间也提前了,如果仍按往年针对于7月份高考的开学时间开学,本届录取的高一学生较以前将减少一个月的学习时间,且初三毕业学生在家时间增长,既白白地荒废学业,又极容易涣散学习意志,甚至因其游荡社会时间偏长,沾染不良社会习气,加大归校后的管理难度;开学时间提前,既能保证高三学生的学习时间,又能保证高三学生尽早进入“高考备考状态”,为营造高三氛围超前了行动,赢得了主动;开学时间提前,既能保证高一新生高中段总的学习时间,又能使高一新生及早形成“高中生”心态,强化其积极进取精神。

总之,提前开学是形势所使,工作所需,对保证高中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思想品质具有极强的现实价值。——摘自《平度市教学研究室关于做好2006—2007学年度提前开学工作的指导意见》

《中国教育报》2006年8月27日第3版

记者手记:社会高期待下的无奈与尴尬

中国教育报记者 柯进

每月只有一天半的休假,每天长达十多个小时的“奋战”,家长们引颈而望的期待……平度教育的这个现实,在使它自己背负沉重的同时,似乎也让我们多了份沉重。这份沉重,既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片面追求升学率背后的无奈,也来自平度人为延续高升学率传统、保住“金字招牌”的无奈。

在社会的高期待下,平度人谁也不愿丢掉“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这块金字招牌,谁也丢不起高升学率这个光荣传统。浮躁的社会需求,迫使平度不得不采取各种可能的方式,争分夺秒地与时间赛跑,以维持社会期待的高升学率。是满足于社会的眼前期待,还是着眼于人才培养的长远目标?显然,平度教育陷入了一个两难境地。而这种尴尬处境不仅牺牲了师生正常的休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教育本身的规律。

当然,导致这种尴尬的原因,除了学校认识上的偏差外,更重要的,恐怕还与社会以升学率高低衡量学校好坏的评价标准密不可分,也与当前整个社会的用人机制息息相关。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要解决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其终极目标是如何让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事实上,与应试教育相比,真正的素质教育同样可以保持比较高的升学率,同样也能满足社会的高期待。关键是学校如何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准确认识和把握教育规律上下功夫。

就在记者离开平度的几天后,那里的小学、初中也相继提前开学。我们不知道,平度这个有着光荣传统的基础教育先进县何时才能轻装简行;我们也不清楚,平度何时才能摆脱这种无奈和尴尬?

《中国教育报》2006年8月27日第3版

B. 哈尔滨市第49中学的教学常规

树立新课程理念 夯实教学常规
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哈尔滨市第四十九中学 冯华
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通过新课程的实施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提高质量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树立新课程理念并把这种理念落实到常态化的教学过程中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回顾七年课改,四十九中学通过“课例引领”、“课型构建”这一形式,积极为师生搭建“教”与“学”的活动平台,优化课堂教学,细化常规管理,追求有效教学,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提高。
一、课例引领 优化课堂 突出“有效”
基于该校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我们通过骨干教师引领课、青年教师汇报课、同行互助课、新课程研讨课、一课多讲课、领导随机抽签课、新教师问题诊断课七种课例引领的形式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育智慧、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课例引领 树立新课程理念
从2002年开始,该校根据新课程提出的“以学生发展为本”和“学生学习”的基本理念制定了《四十九中学新课程教学管理条例》,明确提出备课“五议论”,课堂教学的“五有”和课堂教学“四级特色”,并且把这些基本要求印在教案本上,每学期开学前用两天的时间,选不同层次的教师进行“课例展示” ,要求体现新理念,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每一种课例的展示大多要经过多次集体反思、集体备课,这个过程是教师反复钻研课标、教材的过程,是集思广益、不断改进教学方式的过程,是点燃教师学习热情、最有效吸收先进理念的过程。比如:在“骨干教师引领课”中,我们组织学科骨干教师群体对他们设计的教案反复推敲,包括导言、教学环节、活动设计以及作业的布置,甚至包括教师提问、评价方式、教师用语等都反复斟酌,目的是通过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引导教师自然地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教学过程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由绝对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通过课例引领的方式,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如:该校理化生学科以“四小活动”为依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数学校本课程——生活中的数学,每一节课学生都有效的合作研讨,学生走进实验室、走进社区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即夯实书本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课例引领 提升教师新课程执行力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提升教师的课程执行力。该校的七种课例要求教师带着课改中遇到的问题上课:如何处理教学方式改革与中考应试的关系、使用现代教学手段与教师传统技能的关系、活跃的课堂氛围与课堂实效的关系等,这种问题来自教师教育实践,又通过有针对性地研讨,回归到教学实践加以解决的方式激发了教师团队研究的积极性,既提升智慧又提高教学效益,呈现课堂的生命力。比如,“一课多讲”有意识的引导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反思、评价来比较、认识同一素材、同一目标条件下的教学,采取不同的策略、体现不同的智慧,会收到不同的教学效果。于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努力提升教育智慧、积极探索有效课堂、不断提高新课程的执行能力。
在不同课例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注意加强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倡导个性化学习方式,让知识鲜活起来,学生可以从自己的视角出发,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在老师的激励性评价中孩子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学生们的学习是发自内心的,学生的体验是幸福的,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有效的活动。
二、构建课型 夯实常规 关注质量
为了使课例教学常态化,实现真正的有效教学,2007年开始他们构建了新课程五种课型框架,每个课型用十六个字概括,每四个字都有相对应的要求和标准,这不仅夯实了教学常规,而且克服了课堂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真实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具体的五种课型是:
新授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综合课、实验课。
1、五种课型体现教学的规范
通过课型构建,可以促进教师形成规范的教学常规,让所有教师教有所依,年轻教师迅速走向成熟。如试卷讲评课,是教师最容易对付又最不容易上好的课,所以我们要求教师所作的课前准备是:
1、研读试卷(及时批改,并做好试卷分析是上好讲评课的基础。教师应吃透教材,研究教参,熟悉课程标准。掌握试卷内容,了解命题特点,考查范围,试题信度、效度、区分度等。)
2、统计、分析学生答题情况(广泛收集错误,并归类整理,分析原因,寻找对策;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3、布置学生自行改错。(改正因马虎、考虑不周、瞬间思维停滞而造成的错误;标记因知识结构残缺而造成的错误,课堂上质疑问难)
4、确定讲评目标和重点(根据试卷特点和学生答题情况,确定讲评目标和重点内容,一堂课突出解决两三个问题。)
5、选编巩固性练习(针对学生问题集中的试题。)
教师按着这样的模式备课、上课,克服了以往教师拿着卷子进课堂,从头讲到尾,面面俱到,耗时低效的现象,真正实现了试卷讲评课的省时高效。这种有针对性的讲评,带给学生的是反思问题、积累经验,有针对性地学习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比如,该校学生每人都有改错本、积累本,在改错过程中分析错因、改正错误,无疑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思考,在积累本上每天都有精彩一题,或是一题多解、或是解法独到,这种日积月累的习惯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而且有助于对学生后续学习的习惯培养。这种教师常规化的课堂教学的优化正是新课改所要达到的境界。
2、五种课型体现教学的个性
五种课型本身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有时因为知识难度等原因,新授课就只有“探求新知”这一环节,并非每一节课或者任何教学内容都要完全机械地按照课型规定进行教学;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对教案进行适当的修改,以适应自己的风格和学生的学情;学校要求各学科备课组研讨适应自己学科特点的授课流程,如外语学科就已经在新授课课型的基础上探索出了更为具体的听说课的教学模式。
无论是“七种课例”还是“五种课型”,它的核心理念是提高质量,因此他们要求教师必须在常态的教学中体现“课例”、“课型”的基本要求,并且落实到教学常规的各个环节中。为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把新课程理念与要求具体细化到每天的教学常规中,自行设计了四十九中学教师教案本、听课本、解题本、学生作业本,通过这些每天都要做的常规工作进一步强化师生的问题意识、学习意识、反思意识、研究意识和创新意识。从而真正实现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师生共同成长。
五年间该校教师共有200多人次参加全国、省、市、区的新课程引领课、研讨课。该校学生的学习成绩逐年攀升、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张扬,在国家、省、市、区各种学科和艺术特长比赛活动中该校学生频频获奖,学校的社会知名度越来越高,中央台教育频道专题录制了该校学生全面发展的实况,中国教师报专题报道该校课改的做法。
回首七年的课改经历,我们有过困惑与迷茫,但因为我们选准了有效教学这一关键环节,坚守新课程理念,夯实常规,紧紧抓住教学质量不放,在继承传统教学精华的基础上,优化创新,因此我们品尝了师生共同成长的成功与快乐。

C. 深圳市红岭中学的相关新闻

踏实办名校 全力创示范——深圳市红岭中学争创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纪实
2005年09月28日 来源:南方日报
深圳教育新跨越——创建全国千所示范性普通高中深圳特辑之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
前言
2005年势必成为深圳教育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从2005起,深圳市创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工程全面铺开,14所声名卓著的中学成为此项工程的”开路先锋”,各尽全力、各竞风流。今天我们要报道的是位于福田区的红岭中学。
红岭中学历来是全区、全市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如今更是将创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作为对学校工作的一大考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大契机,以饱满的激情、冲天的干劲投入到示范校建设中。他们锤炼出了先进的办学理念、孕育出了优秀的校园文化、培养出了众多的英才学子。更可贵的是,在热火朝天的努力中,他们始终坚持用理性、科学的思维来思考、来定位、来践行,让学校的创建工作每一步都走得实在、走得有效。在走访其校园的整个过程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我们需要有更多像这样脚踏实地、辛勤耕耘、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学校,让示范校建设为特区教育迅速扩大优质资源、整体深化各项改革的成果更加显著、影响更为广泛。
红岭,是一个充满泥土气息和火热情怀的名字,以它为名的学校--深圳市红岭中学也是这么一块朴实而激扬的热土。创办于1981年8 月,现拥有园岭、石厦、南园三校区的红岭中学,在过去的24年校史上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中心,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素质全面、学有专长、自主慎独、务实求真、追求卓越、善于合作的时代新人,以严谨开放的治学态度、精湛的教育教学艺术、丰硕的教育成果而驰名全市。1995年,学校被评为“深圳市一级学校”, 2001年12月又跨入了“广东省一级学校”的行列,成为深圳区属学校中的佼佼者和排头兵。
红岭中学办学历来坚持勤勤恳恳办学、踏踏实实育人、兢兢业业争先,在学生、家长、上级领导心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如今,借深圳创建国家级示范校工作之机,他们科学考量、着意创新,以实际行动推动新的改革,全力打造新的高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为了全面展示红岭中学在创建示范校过程中的风采和成就,我们深入到它美丽而质朴的校园,深度挖掘它的特色、革新和成就……
教育理念的重要性早已为世人所知。红岭中学从培养全面素质、学有专长、慎独求真、善于合作、追求卓越的时代新人的目标出发,为自己制订了“六字”治学原则——严谨、开放、反思。其中,严谨就是要在施教上慎之又慎;开放,则既要教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建立本学科知识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更是要兼容百家、传达百家之言;反思,就是要克服模式化,进行反思性研究。红岭中学在这里有一个创举,就是要求每一位教师都上录像课、强调集体备课但又不允许教案雷同——这些措施为教师进行集体反思和个人反思提供了平台。可以说,严谨是一种治学的态度,开放是一种育人的方法,反思则是一种提高的手段,三者相辅相成,为红岭中学的教职工带来了新的思路,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子。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时时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红岭中学在让理念变成现实的过程中真正体现了“创造”二字的精髓。他们的教育管理呈现出一种既有理论高度又与国际经验接轨的风貌,特色鲜明而全面。例如,学校领导班子在认识到教育专家几乎都集中在教学一线的现实后,在校长负责制的基础上把管理重心下移,建立了科学、高效、务实的“扁平化”管理体制。学校实行校长室、年级组与教研组、导师小组与备课小组三级管理制 ——第一层级各校区采用校长授权制、第二层级重点抓年级组、第三层级重点抓备课组,以弥补教研组管理力度的先天不足。红岭人的另一创举还在于其“双十字” 管理模式:以教研组为纵坐标、以年级组为横坐标的“大十字”和以备课组为纵坐标、以班级导师小组为横坐标的“小十字”双管齐下、双重管理,形成网络,保证了学校教育教学的高质量——用校长常炜的话来说就是,“在人本、个性与创造的基础之上强调执行与效益,形成了相对理想的组织形式与管理构架。”这对加强学校管理力度、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校风学风建设无疑具有强大的效力。
校园文化多样化也是红岭中学的特色之一。红岭人不仅创造了和谐而高效的管理文化,在实现了“净化、绿化、美化、信息化”的校园里,环境也成就了一种流动的文化--语文学科活动周、英语学科活动周、数学学科活动周、科学学科活动周异彩纷呈,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夏令营节生机勃勃,读书活动、少年团校、少年军校和各类学生社团遍地开花,“菜单式选修课程”、“自荐式课程宣传”、“学分制评价管理”、“走班式选班上课”和“星级制教师评价”高潮迭起,共同构成了温馨、和谐、精彩而极富生命力和渗透力的“红岭”文化,为学校的前进提供了源源动力。
狭路相逢勇者胜。对如何建设、发展学校进行的深刻思考,对提升特区教育质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红岭中学站在了高起点上,并逐渐朝着一所高标准、高效益、高质量的现代教育示范学校的目标迈进,成长为一个教育环境、主体诸要素、各学科和学生个性协调发展的巧妙整合体!
创新篇:东方风来满眼春
这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古人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红岭中学深知其中真义,所以在教育制度、课程设置等方面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创新。一时间,红岭中学校园内如春风迨荡,到处充满新鲜的空气,充满创造的魅力。
遵循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思想的红岭人认为,发展是学生的发展,创造是学生的创造,实践是学生的实践,个性是学生的个性,因此,他们对自己的教育工作方法提出了三个新的要求:最低层面,要求全体学生共同参与,人人参加;中间层面,必须是学生的全身心参与;较高层面,则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发展的主人,让学生主动寻求发展,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因此,在红岭中学的校园里、课堂上,学生是被老师平等对待的、有理智、情感和欲望的完整的人,每一位孩子都能发挥他的天赋才能,他们的学习与生活水乳交融。为了真正把创新落到实处,红岭人将重点放在了新课程改革上。学校把课改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有关课程改革的一切事务,都由校长亲自抓。于是,我们在红岭中学看到了下面的场景:
课堂教学焕然一新。红岭人深入改革考试评价体系,建立了一种全面、多维的评价机制。单就纸笔测试而言,学校就有“开卷考”、“分项考试”、“重考”、“免考”等形式,学生的成绩不局限于一次考试,最后得分基于他一贯的表现。一次班会上的表现,一次集体活动情况,一次课堂发言,一次小组作业的发挥等等都被计入该学生的总成绩。更有创意的是,如果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他还可以要求参加第二次考试,将最好的成绩作为最后成绩记入档案。为了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卓有成效,红岭中学高中部开设了50多门校本选修课,天文地理国际时政包罗万象;而初中部则先后开了357个专题供学生选择。所有的选修课程都实行学分制管理、走班式上课,形成了红岭中学独具特色的课程文化。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在“一切活动都是课”的大课程理念下,红岭中学放手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才干,在实践中锻炼能力:不管校园内外,红岭学子的社会实践、社区服务、艺术实践、科技活动、各学科活动周都精彩纷呈,吸引了众多的目光;文学社、古筝社、管乐队、舞蹈队、围棋社、书画社等各种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2005年1月7日,红岭中学3000师生在深圳市体育馆演出了一场长达2个小时的大型诗、歌、舞剧《中华之魂》,充分展示了红岭人的青春活力和高尚情怀,更充分体现了红岭中学素质教育的成效!
研究性学习成果丰硕。早在2001年教育部明确提出将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习惯作为中学课改的目标之一时,红岭人就将其视为课改的重点,大力推进。如今,在研究性学习推行的第五个年头,我们欣喜地看到学校收获了累累硕果--翻开红岭中学的研究性学习成果集,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广告语言魅力研究》、《纳米科技与物理》、《当代流行歌曲歌词研究》、《十万元人民币投资》、《深圳街头店名研究》、《建筑设计对深圳市民生活及工作的心理影响》、《书商的利润从何而来》等课题,内容涉及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眼界之开阔、思考之深入,都让人对这群刚刚进入高一的孩子叹为观止,也足以看出他们为之付出的心血和努力。为了完成《书商的利润从何而来》这一课题,孩子们不辞辛劳地到八卦岭图书批发市场实地考察,走访书店书商,了解书店的运作程序,并对采访过程进行录音和拍照,同时还打电话给中铁快运了解书籍从北京到广州再到深圳这一路的运费,最后根据到手的资料,利用函数图像对书的折后价、销售价、批发价三者之间的关系作了数据分析,绘制成图,其间的艰苦和劳累让这些孩子们大受锻炼。这些研究过程琐碎而繁杂,但孩子们还是以极大的耐心和创造力成功完成,并从中培养了自己归纳、演绎、反证等数学思维能力,养成了科学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还增长了人际交往的学问。他们骄傲地说,“在研究过程中,无论是遭遇热情还是白眼,我们都能面对了!”
课程改革给红岭中学带来了一个又一个荣誉:2004年,吴磊老师获得全省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竞赛(暨说课竞赛)特等奖,并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普通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竞赛,再次获得一等奖;张炬权老师参加广东省首届科学学科教学设计大赛获一等奖;陆晓菁老师获全省初中中青年教师数学教师优秀课评比一等奖;江楠老师获全省第三届中小学音乐优秀教学案例、优质课中学组一等奖……同年,红岭中学被批准为广东省课程改革实验“样本校”,这是对其课改成效的最重要的肯定!
成就篇:而今迈步从头越
完备而科学的人文教育体系,符合现代教育规律的育人模式,不仅使红岭中学的学生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更使他们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得到了升华。他们自信、宽宏、大方,“谦谦如君子,恢恢是英才”,举手投足无不浸染着一种独特的风范:性格内向的张纯同学在红岭中学锻炼了能力、培养了自信,终于从红岭跨进了北大校门;朱金皓同学在香港科技大学面试时用英语与考官深入探讨天体黑洞等天文学知识,深深地折服了一众考官,创造了在总分为120分的入学考试中获得121.5分的奇迹!广东省政治单科状元林晓东,广东省语文单科状元郭志明,深圳市文科状元崔均出于此校。最清楚地感受到孩子成长发展过程的红岭家长们都说,“我们孩子的成功应该归功于红岭中学长期的素质教育!”
“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只有好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红岭中学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培育出了一批又一批英才:众多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摘金夺银,喜报频传;学校曾作为华南地区唯一代表在中央电视台语言文字比赛中两次获奖,在全国头脑OM大赛中获金奖,在奉献爱心、扶贫济困等义工活动中表现突出,获得“深圳市优秀义工组织”、“深圳市扶困助弱先进集体”等多种荣誉称号。多年来,有500多人参加业余党校学习,4人光荣加入中共共产党。红岭中学连续五年高考成绩步步提升,屡创新高。2004年是全市三个高考指标数(重点本科30%以上,本科80%以上,升学率100%)同时超额完成的四所学校之一。而反观三 年前,这一届学生入校时分数线仅561分,700分以上学生仅有1人,生源情况在全市排名第十位!这充分展现了红岭人“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决心和能力。 2005年高考,红岭中学取得了重点本科上线率48.04%、本科上线率90.36%、专科上线率100%,再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中国教育报》、《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晚报》、《法制报》、《晶报》等报刊媒体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对红岭中学所取得的种种成就做了专题报道,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学校的影响,使他们的办学精神、办学理念在更广的范围内得到了传播,对兄弟学校的成长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对于踏实的红岭人来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收获了无数鲜花和荣誉后,他们又带着笑容踏上了前进的征程。
谈及未来规划,常炜校长充满期待地说,“我相信,以务实的精神打基础,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兼容百家,一个深圳教育的全面创新时代就要来临,我想,我们红岭中学应该会站在这股潮流的前面!”相信“胸有鲲鹏志,御风始冲天”的红岭中学全体师生必将能上下同心、目标不变,力度不减,再接再厉,扶摇直上,以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校的身份为特区教育事业再添光彩。

D. 小学音乐学科的教研活动指导思想

一、组情分析:

本组共有组员5 人,现有当届区小学音乐学科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1 人。根据组员现有发展状况,为打造名师、带头人、骨干为目标,促进组员个性化发展,继续以集中参加教研活动、分层次要求研讨、开课、讲座的形式,努力促进三个梯队组员在自身原有水平上有所发展。

二、指导思想:

本学期,以教研工作计划内容为指导,紧紧围绕音乐课程新标准,努力创建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音乐课堂。以课程改革实验为契机,把更新教育观念脚踏实地地贯彻到教育改革的全过程中去,加强音乐教学理论的学习,进一步提高我校小学音乐教师现代教育教学能力和业务工作能力,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使我校小学音乐教师教学更上一层楼!制定如下音乐教研活动计划。针对本领域特点,就“小学音乐常态课教学”主题,进行研究、探索教学模式,建立具有特点的小学音乐教学。

三、目标与措施:

目标:1.挖掘教材,整合经验;

2.学习经典,转化精髓;

3.理论实践,相得益彰。

措施: 1.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新课程标准,转变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运用新课程理念研究新教材的知识结构,把握新教材的教学要求,探索新教法,研究新学法,建立有效的教学常规,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结合教师实际,定期组织开展各种层次的教研活动,通过理论学习、教材分析、集体备课、上公开课等丰富的教研活动形式,不断提高本组音乐教研活动的质量。

3.以抓教学常规研究为突破口,提高本组音乐教师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

4.立足本组教研,根据学科特点,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5.加强横向交流,提高艺术教学的实效性。

6.本学期共活动20次,第二周起每周三下午3:50。

7..活动形式:现场观摩(小学常规课)——研讨——理论讲座。

8.课例开发形式:说课比赛——核心组研讨——修改教案——呈现。

9.第一梯队组员首先承担案例呈现工作;第二梯队组员尝试组织教研活动;第三梯队组员以学习观摩为主。

10.组员共同收集相关理论信息,并进行讲座。

11.按照“百家湖小学音乐教研组教研/教学工作表格”撰写教研、教学活动设计,本学期活动结束时,每位主持人、执教者上报一份活动材料文本,并撰写活动报道(附照片),交至百家湖小学音乐教研组公共邮箱。

12.组员要认真参与观摩、研讨,每次观摩认真填写“百家湖小学音乐教研组听课/评课工作表格”,并在七日内上传至百家湖小学音乐教研组公共邮箱[email protected]与大家分享。

13.撰写论文必须围绕本组本学期研究主题,注意收集过程资料。

四、活动安排:

1.教研活动时间:每周三下午3:50

2.教研活动地点:南京市百家湖小学一(6)班

3.每单周教研活动前将安排一名教研组成员开设公开课,教研活动时将组织本组成员进行观摩,认真组织研讨、交流以此来提高开课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每双周教研活动将进行对下一次公开课的集体备课。

4.备课研讨:做好“备精一堂课,磨整一堂课”注重研讨、交流和反思的行为跟进。

5.按计划组织本组教师听课学习,更好促进我校小学音乐教师内力的提高。

E. 小记者的一篇关于校风的报道。急!!

百年树人,校风巍然。悠长的办学历史,积淀浓厚的校园文化,开创和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学校以优良的传统,良好的学风校风,高的教育质量而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好评。
学校一贯以来依章治校,依纲治教,形成了良好的“三风”包括:校风(爱国爱校、勤教勤学、文明守纪、团结向上)、教风(热爱学生、师德高尚、刻苦钻研、勤教善教)、学风(自主自立、独立思考、勤学苦练、一丝不苟)。这种优良的传统是学校取得高而稳定的教育质量的保证。据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平报》载:“本城第一中心小学,毕业学生90余人。查该校报考中学计入选莞中者52人,明中入选者14人,龙中入选者2人,济中入选者2人,简师入选者2人,旅省中学入选者9人,约共80余人。除部分别业者外,此次毕业生升中者几为全数。现社会一般人士均以为该校平日教授有方,故有如是成绩云。”

20世纪70年代,学校率先把学好文化课摆在首位,领导重视教师业务学习,开展教学研究,使学校在教研方面初露头角,教学质量迅速提高,每年升中考试成绩稳居市区第一,并远远抛离其他学校。这种优势一直保持到升中考试制度的改革。1971年,惠阳地区教育办到学校检查上文化课情况,肯定巫燕玲老师启发式识字教学经验,并在惠阳地区推广。1977年,是年毕业班升中考平均分、升学率都居全县第一。省文化教办检查组到校检查教学工作,抽考结果,语、数两科成绩优秀。1992年毕业会考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总分居全市第一。是年开始莞中、一中初中对城区招生实行按例分配和择优录取相结合的电脑派位方案,除按比例的名额外,莞中择优录取的全部是该校学生。1992年以后,毕业班升中考试成绩稳居全城区小学的前列。

一个世纪以来,学校以特色的办学风格,一流的教育质量而引起社会的广泛瞩目,倍受广大家长的青睐。

创建学校管理特色

在历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学校管理体系日臻完善,逐步实现教育管理现代化、科学化。1988年建立“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系:一是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二是以教导处为核心的教学管理体系,三是以总务处为核心的后勤管理体系。在校长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三个体系各司其职,协调配合。这套管理方法曾登载于《师道》,获省教育管理学科三等奖和市首届科研成果二等奖。1998年,学校又实现了教育管理现代化和实行校长对教师的非权力因素管理、心理化民主化管理。2002年,推行“人性化与规范化相融”的综合管理:坚持集体智慧,集体决策的班子管理。任何一个计划、一个决策必定要通过如下程序:校长(或主管行政)提出计划或设想交由行政会议讨论(学校行政实行星期一例会制)——接受质疑解释后集体决定是否执行或实施——决定执行后,保留个人意见、统一思想、出谋划策、贯彻执行,保证学校决策的有效执行。2004年进一步完善科学激励机制,把浮动奖与教师评价结合起来,实行“合格考核+等次考核+荣誉奖励”的教师评定方法。先拿出浮动奖的60%资金对基本完成教学工作的教师进行奖励,对不能完成任务的教师,行政酌情扣罚;再通过“自评——级组评——级行政、级科长评——行政支委总评”的方式确定各教师的等次,拿出浮动奖的30%作为等次奖励;对于取得荣誉的老师,学校按获奖级别拿浮动奖的10%进行奖励。并实行教师评定的“粗量化”,尽量减少评价中的人为因素,以更公正的、更科学的方式评价激励教师。

创建德育特色

学校坚持德育为首,创出自己的德育特色。1980年学校广泛开展创“三好”活动,形成爱国爱校、勤教勤学、诚实活泼、团结向上的好校风。1981年学校贯彻《小学生守则》,加强“四个习惯”训练,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1987年,学校重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教育作用,坚持把专题读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该年被评为全国读红书先进集体。1994年,学校被评为“广东省中小学振兴中华读书活动”先进单位。1995年,学校加强德育与学科教学和各种社会活动相结合,抓好“班风、校风、学风”建设。2000年学校积极开展“环保”、“三现代”、“小公民道德建设”一系列活动,使校内形成良好的德育环境,学生形成优良的品格。因此,学校被市定为“三现代”教育试点单位,被定为省“小公民道德建设”试点单位。2002年后,学校德育走向社会化,更多家长、更多社区参与学校德育,学校更把德育与各类实践活动相结合,效果显著。

创建教学科研特色

1994年开始,学校加强教研,推动科研。每个老师每学期都承担“三个一”的教研任务,学校每学年还开展面向全市的公开课或试验课,组织全校教师集体备课。2000年,学校举行课堂创新教学八课型的公开课,展示了语、数、英等八个科目的十六节课,受到来自市教研室、市进修学校、市内外一千多名听课者的一致好评。这一教研成果还被市教育局选作市第四次素质教育现场会交流材料。1995年,制定了科研优先政策,确定科研总目标。2000年全校共85人参与立项研究,占教师80%,共立项32项,从而形成了教学科研的热潮。1998年,学校出版的省级论文集《学校教育改革实践》获广东省科研成果优秀奖;另有3项获市科研成果一等奖;3项获二等奖;4项获三等奖。此外,还有125篇论文在全国、省、市获奖或在教育杂志上刊登。教师们参加观摩课比赛,成绩也相当喜人,其中获全国一等奖有3人;省一、二等奖有16人;市一等奖有32人。学校还被评为科技兴市先进单位。

创建英语特色学校

学校英语科组在课堂教学中形成了英语情境教学的特色:表演创境;游戏创境;活动创境;媒体创境;音乐创境。2000年12月,学校首创面向全市举办了一台英语文艺表演,受到市、城区领导和广大群众一致赞赏,市电视台、东莞日报作了头版头条的报道。英语科组被评为市优秀科组,学校被定为市英语教学的特色学校,并把学校的英语教学经验推广到全市。2003年,被市定为一年级英语跨越式教学试点学校。2004年,召开市创建英语特色学校经验展示会,市电视台作了相关报道,东莞日报以“百年老校蕴育现代教育特色”为题作了详细报导。

创建民乐艺术特色

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2003年成立了莞城中心小学民乐团,成员120多人。并于2003年10月在市文化广场报告厅作了首场专场演出。当晚表演座无虚席,一个多小时的演出掌声不断。东莞日报、羊城晚报作了专题介绍,南方电视台也分两晚作了专题报道。2004年民乐团连续获得东莞市第五届少儿花会乐器金奖第一名,广东省第二届少年艺术大奖赛乐器组金奖。

创建语文跨越式实验班特色

2002年,在新课程标准的启迪下,一年级开展了语文跨越式的教学实验。把识字与阅读优化组合,把表达作为阅读的延伸,使学生的识字量大幅度增加,阅读兴趣大幅度提高,提前进入写的阶段。在社会上产生很大的影响。

F. 哈尔滨市第49中学的办学理想

抓队伍 重常规 求质量
努力实现师生共赢的办学理想
哈尔滨市第四十九中学校
冯 华
我1977年毕业于哈师大中文系,从教三十多年,从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一步步成长为中学特级教师、校长。1997年,正是哈尔滨市四十九中学发展陷入低谷时,我来到了49中学。十多年来,我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带领全校教职员工,经过辛勤的努力,实现了学校从低谷到高峰的跨越式发展:曾经被不屑一顾的四十九中学由的校舍地域狭小、破旧不堪发展到如今的具有相当规模、宽敞明亮的高规格学校;学生由703名增长到2300名,教师队伍由的骨干流失、人心涣散的一盘散沙凝聚成如今人才济济、追求上进、团结合作的团队;教育教学成绩由的全区城市中学倒数第二名跃居全区前列。
随着学校声望的日益提高,很多教育同行在问49中如此跨越式的发展,“真经”到底是什么?
回顾十几年的办学生涯,我最有感触的是:校长办学不能追求轰轰烈烈而要做到踏踏实实,那就是回归教育本色:抓队伍、重常规、关注过程和细节,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把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 增强信心 明确发展方向
抓队伍建设是校长办学的永恒主题。1997年我刚到四十九中时,摆在我们面前最大的困难是人心涣散、骨干教师流失,优秀学生纷纷转出,教育教学成绩陷入四十九中建校以来的最低谷,教师对学校发展失去信心(举例:老师们说…...),因此,增强信心、带领四十九中人走出低谷,让全校师生抬起头来走路,就成为我们必须马上解决的大问题。那么,怎样增强信心呢?一方面,我们通过抓四十九中学发展史上的闪光点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如:四十九中1997年前不仅培养过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奖得主罗伟、培养出国际英语水平测试金牌得主叶森、这两项国际金奖都是黑龙江省的唯一获奖者,而且在过去的办学历史上,四十九中学教育教学成绩一直位居全区前列。这说明四十九中学有非常好的办学基础。于是,我在全校大会上向全体教师历数该校过去曾经取得的各项教育教学成绩,分析取得成绩的原因,大力渲染该校教师队伍的优势;通过开展全校性的座谈、讨论、演讲等方式大力弘扬该校名优教师、王菲、孙淑兰等人的先进事迹,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的开展,调动教师积极向上的情绪,在感受过去荣誉的同时振奋精神、找回自信、追求上进、克服困难,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另一方面,在增强信心的同时,我们引导每一位教师确定一个适合他们自身发展的方向和为之奋斗的目标,这样他们才有做好本职工作的动力,教师本职工作做好了,教育教学质量才会提高。1999年该校制定了四十九中学三年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发展”这一发展思路,和“在三年内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跻身全市名优学校的行列”这一发展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领导班子率先垂范,在确定领导班子发展目标的基础上,班子成员每个人给自定发展目标(三年内所达到的水平和发展方向),同时我们分层次(国家、省、市、区、校骨干和普通教师)为每位教师建立一个“成长册”。在《成长册》中装有个人三年发展规划,(规划中每位教师都认真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不足的成因,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自己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并写出自己的提高措施,包括学习方式、内容、希望那位教师做自己的指导教师等),成长册中还有每学期工作计划、总结、学习心得、课例、教育案例、反思材料等各种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性材料,教育教学获奖情况等。教育教学纪实等,还包括每学期的学生评价汇总表、家长评价汇总表。每学期开学前,学校要展示教师《成长册》,优、良、中、差一目了然。可以说,教师《成长册》是体现教师成长过程的综合材料袋,是教师成长的佐证,同时更是激励教师自主发展的有效载体。因为有了《成长册》,教师在直面自己与别人的成长的过程中能相互取长补短,及时反思自己的不足,在教师中很快就形成了比、学、赶、帮的氛围(举教师间互帮互学的实例),增强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发展的意识。
教师的工作热情促使我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我不断加强自身学习,除坚持自学教育教学理论 参加听评课活动,做到靠前指挥外,我曾两次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教育部校长高研班培训,参加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校长培训、省级骨干校长培训、不放弃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通过学习不断增强自己的宏观思维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提升现代校长的经营意识、品牌意识和课程领导力,并且每次学习回来都要通过专题讲座的方式把课改最前沿的理念、兄弟学校的实践经验以及自己的学习感悟及时传达给教师,在教师中形成一种学习教育理论、研究教学方法、探索教学规律的良好局面(举例:网上论坛:一堂好课的标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为教师自主发展奠定基础。
(二)整章建制 搭建实践平台
为了尽快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我们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和教师个人发展目标的基础上, 1999年,我们根据该校教师队伍年轻,(平均35岁)教学能力不强教学经验不足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系列方案》和一系列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有制度汇编),在《方案》中明确提出“用三年的时间建立一支观念新、有活力、教学中勇于探索、遵循规律、懂理论、具有宽广厚实的知识,掌握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会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上具有自己的特色、模式、个性的新型教师队伍”。这一教师发展目标。为了实现教师发展,本方案分三期,一期:《教学能力认定活动方案》时间,1999年9月——2000年1月。
二期:《教学能力培训活动方案》时间,2000年3月——2000年12月。
三期:《教学能力成果鉴定活动方案》时间2002年3月——2002年12月。
其中教师《教学能力认定活动方案》中规定对教师教学能力认定,主要从以下六方面进行(强调教师六种能力)
1、大纲、教材、教参
2、解题
(1)对每个题目要做到,除了有规范的解题过程和正确答案外,还要用文字在解题处,注明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解题思路和注意事项。
(2)进度:每天解5题,解题与授课内容同步。
(3)难易度:易:中:难2:2:1“
(注:重点说解题意图——该校教师解题已坚持十年,当年确定教师解题的目的,一是通过解题提高教师解题能力,促进教师把握解题思路、重点、难点及解题技巧;二是引导教师研究教材,提高教学针对性和课堂教学效率;第三,也是最重要的,通过解题可以从教师的角度了解学生解题的困难,实现减负的目的,该校教师解题已发展为分层次解题:新教师每天解5题;区级骨干教师解中考题(全国)并分析学科中考命题依据和意图;市级以上骨干教师改编题。分层次解题的目的主要是开阔教师的知识视野,让教师通过解题感受新课程背景下全国各地的教育走向和最前沿的信息,在提高能力的同时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3 、科研
4、说课
(1)知道说什么:(集体备课研究说客内容)
(2)学会怎样说(全校说课大赛)
5教学设计—备课、教案
6、现代化教学技术运用 。(有效使用媒体)
一期方案运行的时间是一个学期,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同时学生成绩明显提高,于是开始实二期方案《教学能力培训活动方案》时间:二年。
本期方案是继续教育的一种培训形式。是整个“系统方案”中的重点子方案,是核心,在这个子方案中,要采用多种不同的活动形式去开发、锻炼、提高教师教育能力,要加大力度推进教师的培训工作。在一期方案完成后,一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能力都有了初步认定,二期方案——教学能力培训,每位教师根据自己具体情况,在培训中有所侧重,充分发挥“功在课前,效在课上”的作用。
本期工程的运作,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和十个环节上下功夫:
1.转变观念。破除旧的“一次性教育”观念,树立新终身学习的理念。
2.更新知识。对知识的更新,不要单纯追求“数量”还要注重知识结构和参考原有知识的加工、处理、包装与重新组合。
3.提高创新能力。减少课堂上不是重复自己就是重复别人现象,能在教学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新问题的能力,注意从创新激情、想象能力和科学精神三个方面下功夫,来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4.教学实践与科研结合。教学研究的能力,已成为现代教师的必备素质,课堂教学与教学科研同步,利于教师继续教育的成果及时地转换到教学工作中去,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在十五个教学环节上下功夫,重点说三个环节:
1.运用“教学案例学习法”培训教师。(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培训教师的方法,我们分学科组进行教学案例研究:一是,学习分析成功的教学案例,二是选出代表进行尝试,解剖一至两个教学案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活动方式、问题的选择、设问技巧等多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且对教师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理念、知识、方法等避免教师走弯路。)
2.了解学生和指导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让学生“会学”需要教师付出巨大的努力:学习方法指导、教学活动设计、动手能力的培养等,例如语文学科的古诗词赏析的方法指导、阅读方法指导、理化生学科组织学生参加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践活动等)
3.能掌握引入新课和课堂小结技巧。(导言设计:悬念导言、问题导言、情境导言、小结设计:总结成绩、梳理知识、设计疑问等等开展“微格”教学竞赛)
三期:《教学能力成果鉴定活动方案》时间:一年。这一年主要是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检验教师对一期方案、二期方案所提出的要求的落实情况,同时对教师进行评价。
(三)加强管理 及时评价 促进教师成长
每学期结束,教师要根据自定的发展规划和学校系列培训方案的要求进行自我评价,在评价方式上:1、教师自我反思评价,2、教务处指导性评价;3、领导抽查评价;4学生家长评价;5同行评价;
骨干教师的评选和鉴定:采取校内教学四级定位动态运行制,即:合格——骨干——学科带头人—省市名优教师,这四级均可升、可降、可连任、可跳级,但不能终身,任职一定期限后,按每班的标准进行鉴定,根据鉴定结果,再重新改聘或任用。这种关注过程的评价对教师成长是激励,也是鞭策(很多过去不爱学习的教师开始主动学习、听课,教学不认真开始认真备课,师生关系紧张的开始转变教育方式等——举例)。
《成长册》和《方案》的实施促进了教师成长也促进了该校教育教学成绩的迅速提高。2002年中考,该校教学成绩大幅度提高 , 全市前三名该校占了两名,其中隋宇玢同学夺得中考状元,教育教学成绩的提高不仅为该校带来全市的轰动效应,更为该校教师自主发展增添了动力,也实现了该校跻身全市名优学校的行列的发展目标。
二、把常规管理作为提高质量的重要保证
1、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更新常规管理内容
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减负增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考核、评价等过程性的工作是否符合新课程的要求直接影响课程改革的效果。在实践中,一方面该校提出向常规要质量、向过程要质量、向细节要质量的口号,另一方面积极调整传统教学常规管理中的一些不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内容;比如备课环节,过去我们一直强调 “三定”、“四统一”,这种备课模式体现了传统教学等齐划一的备课要求但忽略了学生的差异,所以,我们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增添了备课中的“五议论”:
议论教学环节的设计、问题的设计或活动的设计是否符合学情;
议论学生活动的方式,重点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议论在课堂上教师、学生可能会生成的问题,如何解决。
议论可选择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议论相关的科研题目。
在备课环节中,着重强调备学生,强调上课后的反思和二次备课,并且做到资源共享。
该校的“上课”必须体现校内四级特色 ――展示目标――全体参与――使用媒体――科研课题(问题意识),同时,在教学反思栏中必须写出本节课最体现教育智慧的地方;我们还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五有”即:有吸引学生参与的教学情境;有学生活动的时间保证;有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师生平等自由讨论的气氛;有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教学中的实效。强调上课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注意教学的层次性。在作业批改方面要求教师有批、有改、有评价,同时也让学生作出自我评价、自我改错、找出错因。邀请家长参与评价,通过这种方式架起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桥梁,进一步融洽了师生关系。
2、课例引领 优化课堂 突出“有效”
基于该校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该校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他们通过骨干教师引领课、青年教师汇报课 、同行互助课、新课程研讨课、一课多讲课、领导随机抽签课、新教师问题诊断课等七种课例引领的形式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育智慧、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种理念的悄然转变还体现在“同行互助课”中,教师由以往的单兵作战向紧密合作过渡;由画地为牢向资源共享过渡;由囿于教材向开发课程资源过渡。“青年教师汇报课”上的年轻教师,在知识背景和学科结构上也敢于大胆跨越学科的专业界线,做到理念素养、实践技能和教学技术三个层面的贯通。
通过课例引领的方式,教师们的教育观念在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方式不断改进,他们不仅是知识的再现者,而且在教育过程中善于传递知识并创造性的生产知识。教师角色的改变必然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在课堂上学生们开始体验基于问题研究的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式学习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探究式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介入,与接受式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如:该校理化生学科以“四小活动”为依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提升教师的课程执行力。该校的七种课例要求教师带着课改中遇到的问题上课:如何处理教学方式改革与中考应试的关系、减负与夯实基础训练的关系、使用现代教学手段与教师传统技能的关系、活跃的课堂氛围与课堂实效的关系等,这种问题来自教师教育实践,又通过有针对性地研讨,回归到教学实践中加以解决,这种方式激发了教师团队研究的积极性,教学设计中既体现教学设计、教法运用、课堂应变的智慧又提高了教学效益,呈现课堂的生命力。学校还通过“一课多讲”的形式有意识引导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反思、评价来比较、认识同一素材、同一目标条件下的教学,
在不同课例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注意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科技发展的联系,倡导个性化学习方式,教学评价注重运用发展的眼光,关注学生成长的过程。课堂上学生们感觉到学习内容有亲近感,知识变得鲜活起来,学生们可以从自己的视角出发,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在老师的激励性评价中孩子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学生们的学习是发自内心的,是自己的需要,学生的体验是幸福的,其乐融融的,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成为学生的一种欢快的、愉悦的、有效的活动。
3、构建课型 夯实常规 关注质量
2007年,该校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形式研究构建了“新课程五种课型框架”我们认为这是在课例教学基础上形成的更加规范、更有助于实现有效教学、更便于教师在每天的常态化教学中应用的抓手
新授课:创设情境,探求新知,拓展应用,反思提升。
复习课:辨析建构,质疑解惑,加工重组,反思提升。
试卷讲评课:试题分析,评重讲难,变式演绎,整理升华。
综合课:方案说明,方案展示,合作交流,总结评价。
实验课:创设情景,实验探究,探索提升,反馈评估。
第一、五种课型体现教学的规范。
1、研读试卷(考试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批改,并做好试卷分析是上好讲评课的基础。教师命题的依据是教材、教参和《课程标准》,所以,教师应吃透教材,研究教参,熟悉课程标准。吃透试卷内容,了解命题特点,考查范围,试题难易度、信度、效度、区分度等)
2、统计、分析学生答题情况(找出共性的典型错误。首先要广泛地收集错误,并进行归类整理,如审题不清出错、复习不足出错等。分析错误生成原因,积极寻找对策,对症下药。发现学生思维的亮点,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3、布置学生自行改错。(改正:因马虎、考虑不周、瞬间思维停滞而造成的错误;对那些确实因知识结构残缺而造成的错误要做上标记,课堂上质疑问难)
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教师规范的教学行为有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过去我们也有关于教学常规的具体要求,但缺少可操作性,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属于跟着感觉走。将五种课型的基本标准明确化,明细化,这是有效教学的需要。《中国教师报》在报道该校五种课型构建时曾这样写道:很多新教师工作热情很高,但毕竟是新手,不熟悉课堂教学,以前没有这样一套规范,即使有老教师的指点,他们仍然需要较长时间经过自己的摸索慢慢入门。有这样一套详细的教学指南,新教师等于直接踏上了教学的正轨,不用什么都是自己从头开始摸索,少做了很多无用功。新教师能够尽快掌握教学规范,以少走弯路。
第二、五种课型体现教学的个性
五种课型的授课流程和要点绝不是束缚教师教学创新,相反更鼓励教师在实践中生成新的亮点来补充完善所构建的教学框架,体现学科特点,展示教师风采,从而促进教师研究气氛的形成。
无论是“七种课例”还是“五种课型”,它的核心理念是提高质量,自行设计了四十九中学教师教案本、听课本、解题本、学生作业本和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等
五年间学校共有200多人次参加全国、省、市、区的新课程引领课、研讨课。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该校承担了黑龙江省英语、语文、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等学科省级骨干教师新课程研讨活动,哈尔滨市语文学科“名师专场”,数学学科、物理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等省、市级研讨活动十余次,都是紧紧围绕有效教学进行的。该校学生的学习成绩逐年攀升、学校的社会知名度越来越高,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张扬,中央台教育频道专题录制了该校学生全面发展的实况,中国教师报专题报道该校课改的做法。
三、全力打造校园文化,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曾经说过“好的校长要有两个境界:一是带出一所好学校所谓‘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二是构建好学校文化可以做到‘一个好校长走了还是一所好学校’”。我想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校长应该努力追求并实现这两个境界;在这种认识与长期实践的磨合中,该校形成了“夯实常规显特色,细微之处求精彩,师生和谐共发展”的办学风格。在师生共同成长中,展现该校的校园文化,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主动争取上级领导支持为校园文化建设奠定基础
十几年来,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的同时,也加快了学校硬件建设的步伐,为校园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1997年的49中,校舍面积只有4400平方米、占地5200平方米,校舍年久失修、破旧不堪,全校没有一台可作课件的电脑。当时我们全体班子成员的共同想法是,学校要发展就必须经过自身的努力,在教学质量逐步提高的基础上,积极主动争取上级领导的支持,逐步改善办学条件。2002年11月市教育局第五批行业规划的项目开始启动,我得到这个信息后,主动找到市财政局主管行业规划的领导说明学校的困难,最终破例争取到行业规划的项目。2003年,行业规划后的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与此同时,该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正在直线上升,随着全市中考状元在该校的胜出,学校的办学知名度不断扩大、生源剧增,校舍空间明显制约学校的发展。2005年初,在区政府领导的直接关怀下,经多方努力,学校争取到市教育局投资1700万,省教育厅投资60万,扩建、翻建校舍8800米,新建了艺体楼、实验室图书馆、教室等。2006年扩建后的四十九中学学校校舍面积达到14900平方米,各种活动场馆齐备、各种教学设施优良,为师生的和谐发展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为学校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学校的特色文化建设,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初中教育阶段是基础教育改革最为艰难的阶段。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我们还要面对竞争异常激烈的中考选拔。所以在办学中如何正确处理好学生全面发展与升学考试的关系,如何让教师适应这种教育现状的需要,“让教育充满智慧”就成为校长办学必然思考的严峻的课题。所以,该校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优势,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工作紧密结合,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在工作中,该校始终坚持“德育为首,人文为先,全面发展”的原则,积极构建生活化德育体系。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充分体现了个性化、人文化、科学化、生活化的特色。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出发,确定了 “学”、“思”、“悟”、“勤”、“静”、“志”、“恒”七字育人方针,并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了每层楼的主题文化。原则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全面发展”。学校围绕着主题文化对学生的作业、字、文、画、摄影、小实验、小制作等作品进行多种形式的展示,凸显了学生的个性特长。而看似平常的开关贴、十字绣、脸谱画、电脑报、机器人、小制作更蕴含着学生突发奇想的艺术追求和互不服输、你追我赶的拔尖精神。这些看似稚嫩的作品一经展示,给每个孩子心灵带来了由衷的震撼,更树立了“我能行”的自信。此外,该校还在大厅里设置了“群星争辉”光荣榜,与古今中外的名人争辉、与同伴争辉,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该校体优生陈建龙是运会200米第一名篮球队每年有四人上升重点省月宫彩炎、周炳南是声乐比赛一等奖、冰雕比赛一等奖,)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内动力。在此基础上,学校对校园文化积淀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挖掘,将一些学生喜爱的、乐于参与的活动定格为传统活动。如该校每年都以“哈尔滨的冬天”为题进行摄影比赛,组织学生到同一地点进行摄影,在培养兴趣和提高学生摄影水平的同时感受家乡的变化,这种实践感悟,促进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再比如学校的合唱、棋类、球类等等活动,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了学生竞争进取的拼搏精神。也培养一批优秀的人才(联合国同声翻译叶森、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节目主持人刘栋栋、电视剧《闯关东》中仙儿的扮演者宋嘉)更可喜的是一些学习习惯不好或是偏科的学生通过这些活动,能够正视自我、扬长补短,迎头赶上。
此外,校园的净化、美化和绿化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特点,一年四季,四十九中学教学楼里都是绿色盎然。在大厅、窗台等显著位置摆设各种珍奇绿色植物,使春的气息溢满校园。优雅舒适的环境,学生全面发展的校园,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吸引了国内外同行的注意力。2005年省委宣传部召开“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现场会”四十九中学作为全省初中唯一的参观现场在全市进行展示,原省委宣传部长李延芝亲自到会,对该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高度赞扬。2006年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在四十九中学召开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又一次展示四十九中学校的办学特色,到四十九中学参观的不仅有本省市的教育界同行,更有北京、深圳、广州、珠海等地,甚至国外的教育同仁来校参观。其中,美国著名课程专家简.弗丽娜教授在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领导的陪同下,专程参观了四十九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亲临校本课程开发的课堂,对该校的课程开发和学生表现大加褒奖,并决定与该校建立长期的工作联系,以促进中美教育文化交流。在哈尔滨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韩国富川市已与该校结成学生家庭体验友好交流定点学校。
学校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更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为学校的品牌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回首四十九中学的发展变化,我深切的体会到校长要想经营好一所学校,要想在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完成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管理等全方位的由低谷到高峰的跨越,实现师生和谐发展教育理想。就要做到:
一、要努力成为一个好校长,将生活融入事业,敬业和无私奉献。
二、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并且能够把它转化成自己和教师的教育行为。
三、要把对教育研究的那种执着、钟情、投入和追求,以一个学者型、思考型、研究型的教师形象去感染,去影响广大教师。
四、要用教育的爱心去赏识教师和学生。
可以说学校已接近发展的高峰期,虽然我们取得了很多的成绩,得到同行们的认可,但是,我们必须思考下一步工作的切入点,寻找学校发展的第二生命曲线,如此,才能够使49中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在今后的学校发展中,我们要继续回归教育本色:雕琢过硬的教师队伍,打造有序优质的生活化的教学场,让学生“学会”“会学”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常对教师们说的一句话是“教育是神圣的也是平凡的,把平凡的事作实、做细、做好是事业发展之根”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不浮躁、不急功近利、并为之做出不平凡的坚持。这也许是学校发展的真谛和我们四十九中学发展的“真经”吧!

G. 如何加强教研室团队建设

我国高校的教研室,直接承担教学、科研和教师培养工作,是我国高校的教学基层组织。我们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切实加强教研室示范建设工作,使高等教育走上更好更快的发展道路。
一、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基本条件
校级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起步之年,各大院校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推动,详细制定了拟入选示范性教研室的基本条件,如提出“教研室能够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高质量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能积极组织开展科研活动,并能完成相应职称的科研工作量;教研室管理规范,有相应的规章制度,教研活动开展正常且有记录;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实践,在人才培养模式及方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课程、实验室、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有明显成效;教研室组织教师互相听课、评课有成效,重视课程教学质量分析和评价,及时总结和交流教学先进经验;”等入选条件。在申报和遴选的过程中,学校首先进行了限额初步审查,最后才确定示范性建设教研室。
二、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注意事项
1.重视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宣传工作
充分做好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宣传工作,让全体教师认识到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重要性,明确示范性教研室的任务和职责,改变教研室教师的思想观念,形成“人人为示范,人人建设示范”的局面。同时,要及时报道建设工作进展情况,为示范建设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让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示范性教研室是建出来的而不是评出来的,并让宣传工作跟进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整个过程。
2.注重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实施工作
在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申报过程中,教研室要充分展现本教研室的优势条件,形成比较完备的可行性论证报告和建设方案。但是,最科学和完满的规划,如果不能付诸实施或者是不能有效实施,都将是一纸空文,示范性建设就出不了成果,教研室依然成不了示范性教研室,甚至还有被淘汰和取代的危险。因此,在立项建设示范性教研室开始后,教研室应该充分认识到,建设方案只是示范性建设的开始而不是终点。教研室应该拟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由专职人员来负责各项建设工作的实施,确保教研室的各项示范性建设工作能真正落到实处。
3.强化示范性教研室建设成果的示范辐射能力
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示范建设成果应对其他普通教研室建设的发展起到示范推动作用。示范性教研室建设计划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打造一批高水平的教研室,发挥它们的示范性、引领性和辐射性作用,让它们带动其他教研室建设的发展,使其他普通教研室建设都能以它们为榜样,向它们看齐。因此,示范性教研室建设在形成示范成果之后,应该将这些成果全面推广开来,让更多的教研室、更多人了解到示范性教研室的成果,对成果有较为清楚的认识,从而吸引更多的教研室建设关注示范,试点示范成果,以求共同发展。
三、示范性教研室建设战略的具体措施
1.教研室制度建设是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基础
教研室制度是教研室内部的契约和准则,制定制度是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体制是工作的保障,完善的规章制度,好的管理体制才能出好的效益和成果。制定教研室制度和规范的原则,必须有利于教研室成员彼此依存、相互促进,对事物、过程、要求、结果、质量等的描述要具体,且操作简便,应为大家所共同接受,并具备执行和检查的可能性。其内容主要是规范教研室管理,明确教研室主任职责,针对本教研室教学工作和人员结构实际,制定出教、学、研工作的具体要求和规范。如制订教研室活动、集体备课、听课、教学研究、教研室资料管理、教研室奖惩等制度。通过管理制度来强化示范性教研室的工作职责,保证教学科研工作的高效运行。 2.专业建设是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核心
专业建设是示范性教研室建设内涵建设的核心,是教研室建设增强教学实力、形成专业特色、提高专业水平、培养合格人才的基础性工作。示范性教研室建设主要是专业内涵建设,所以教研室建设要紧紧围绕专业建设进行,使专业建设成为教学团队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平台。示范性教研室的专业建设不仅要解决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提升学校办学实力问题,同时还必须为其他普通教研室建设提供宝贵经验。示范性教研室的专业设置应以市场为导向,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构建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
3.师资队伍建设是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关键
师资队伍建设是示范性教研室长期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教研室要抓好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工作,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能满足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需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方面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养,鼓励在职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硕士学位,重视教师的外出进修和学习,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另一方面引进高学历高水平人才来充实教师队伍,聘任专家和能工巧匠来校任教或开展讲座,对新人员进行教学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4.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是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内在要求
互助合作是示范性教研室教师专业成长中最基本的支持力量,每当教师遇到教育教学问题时,寻求同事们的帮助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方式。所以,营造互助合作的教研文化,是教研室教师自身发展和提高教学水平的内在要求。教研室内的教师要以教研活动、专业建设、教研科研课题等为纽带,互相团结,既合作共事,又彼此学术交流、观念碰撞、思想沟通,促进能力提高和素质提升。在教研室内,要鼓励教师真诚、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在互助合作的交往中展现自我,在集体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提升中实现自我超越,增长智慧。
5.教科研是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动力
大力宣传示范性教研室建设中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教研室全体成员重视科研,形成科研工作大环境。教研室内部要将科研工作纳入教师年度考核内容,广泛宣传科研积极分子,激发教师的科研热情,形成一种人人搞科研的良好氛围。教研室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多样化活动。如课程建设、教学设计、教学比赛、课题研究、学术交流等。要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长处,使所有教师都能从不同的角度为教研室做贡献,从而提升示范性教研室的整体实力和水平。
6.档案建设是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重要内容
教研室档案建设是示范性教研室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包括教学管理文件、教学大纲、教研室工作计划和教研室工作总结、教学活动资料、教师科研档案、获奖资料等等。开展示范性教研室建设后,
教研室更应建立教研室档案专柜,进行分门别类管理。教学档案管理逐渐有序化、标准化、并创造条件实现计算机档案管理,以便资料的提取、检索与使用。
7.硬件建设是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外在表现
硬件建设是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外延建设,示范性教研室建设除进行内涵建设以外,还应在学校和院系资金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加强教研室基础设施建设,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和办公场所,

每年给教研室划拨一定的教研活动经费。这样做有利于教研室组织集体活动和教学资料的管理;有利于教研室教师的交流和凝聚力的增强;有利于教研室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与科研水平。
四、结论
加强示范性教研室建设是一个长期的、重要的工作,需要学校及院系领导高度重视,
既要重视教研室的外延建设, 也要重视教研室的内涵建设,只有以内涵建设带动教研室全面发展,
才能真正凸显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重要性。在教研室示范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要以教学为中心,教学质量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示范性教研室建设的全面发展又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提升高校教育的整体水平。

阅读全文

与集体备课报道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