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能让物理集体备课更有效
做好集体备课的方法:首先,每位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明确把握所教学段在课标中的基本要求,熟悉教学内容,为参与集体备课做好准备。其次,要计划好集体备课的内容,重点放在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和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方法上,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第三,针对计划,教师阐述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重点讨论,这是能否落实课改理念的关键。必要时可以组织教师观看本学科教师的常态录像课,以使讨论更加深入有效。第四,做好集体备课笔记。因为集体备课是“团体的产物”,教师只有将“思想碰撞的结晶”带回去,融入自己的教学设计中,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当然,各校情况不同,面对的学生不同,教师水平不同,我们应地从实际情况出发,探讨更为积极有效的集体备课形式。一、集体备课备什么?备课是展现教师教学艺术的序幕。备课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对自己组织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的内容、时间和空间结构的规范和优化过程,这是一个循环往复、逐步发展提高的过程。过去,我们通常采用独立备课形式,这种形式可以彰显教师个人对文本(教材)的独到见解,于是,课堂上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壮观。但个人独立备课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过分追求独到见解,而忽略了教学中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渗透与训练。长此以往,学生的“应知应会”打了折扣。现在采用集体备课形式,目的是在充分酝酿、日趋完善的集体智慧的基础上,能动地发挥教师个人潜能,在二次备课中显现教师个人的教学魅力。我们不能把集体备课代替教师个人备课,我们更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走进一个程序化的模式中。为此,我们共同探讨有关集体备课的问题:集体备课到底备什么?怎样备?1、备教学理念理念是什么?理念就是教学指导思想。先进的课程理念,都来自于成功的教学实践。理念指导实践,实践孕育理念。数学课程标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教材是我们首先要研究的基础。只有将这些理念烂熟于心,我们在备课中才能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定位,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与时俱进。2、备教材教师在第一次集体备课时,一定要认真研究教材,对本学期的课程进行整体规划,简要写出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并制定好单元教学计划。对教材要有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更要从微观着手,脚踏实地,力求实效。3、备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学习,就必须充分的“备学生”。要具体分析学生实际,在哪些方面会存在问题,怎样讲更易于学生理解、领悟和应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从其感兴趣的方式、方法人手,往往效果更显著。4、备教法、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得当,教学效果可以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集体备课时必须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同时,对学生要进行学法指导。5、备教学重、难点摸准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之上,它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就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而言,班与班之间参差不齐,学生与学生之间参差不齐。在开学这段时间的听课中发现两种不利现象:一是教师为完成教学设计中既定的内容,在学生已掌握知识要点的情况下,仍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该知识要点,学生真正需要教师讲解、加强巩固的地方因时间而耽误,或一带而过,或省略为自学。一是严格区分课时目标,集体备课时,应充分讨论生情、班情,在此基础上确立教学重、难点,合理划分课时,使课堂教学密度均衡。6、备学习方式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增加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相辅相成。这告诉我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应是唯一的课堂学习方式,它应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有机结合,互为补充。一些教育专家在各种教学刊物上撰文,指出当前课改中出现的几种误区,其中一误区为学习方式“自主变为自由”,教师在课堂上充当的是:1、学生学习的“召集人”:学生夸夸其谈,教师无所事事。2、学生交流的“旁听者”:学生漫无边际,教师不置可否。3、学生活动的“捧场者”:学生言行出轨,教师大加赞赏。集体备课时,我们应探讨教材中哪些知识是可以让学生自己学习掌握的,哪些是需要教师讲解的,教师应将到什么位置。要预设学生会出现什么问题,教师该采用什么形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千万不能让学生指责教师在课堂上“不作为”。7、备作业设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通过“学得”和“习得”而来的,无论课内课外应“学得”与“习得”并存。众所周知,作业设计成为教师了解、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一把尺子,这把尺子在教师手中。教师应怎样用好这把尺子,是我们集体备课要探讨的。我个人认为,我们应探讨两个问题:(1)作业的量。不论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都应严格控制学生作业的数量,保证学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作业。可以因人而异,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设立必做题和选做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2)作业的质。这是教师备课讨论的重点。作业的设计应既是对课堂学习的巩固,也是对课堂学习的反馈。作业题型的设计既相对固定,也应有所变化。相对固定是针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尤其是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尽快地认识、熟悉、读懂题目,是保证作业质量的基础。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知识水平的补充,作业题型应有变化,以帮助学生学会审题,正确答题。作业内容的设计即考虑基础性,也应兼顾发散性。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因此,作业内容的设计应把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巩固与掌握放在首位。集体备课强调的是集体智慧与个人创意的结合,建立有效的集体备课的运行机制,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探索的内容。二、集体备课缺什么?在课程改革不断推进过程中,学校遇到了非共性问题。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受到各界关注,校本教研应运而生。集体备课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之一被赋予了新的使命。这一使命就是借助教师的群体智慧解决新课程理念科学合理地落实到课堂中的问题。现在一些集体备课活动,还是不尽人意。为此作了如下工作:1、访谈。(访谈对象中有校长、教研组长、教研员、教导主任。)(1)你怎么看集体备课?教师a:教师要干的事情太多。考试、班会、续教、职评剩下的时间寥寥无几,集体备课就是应付差事。教师b:我看集体备课是增加了老师负担,浪费了宝贵时间。你想,原本老师看看书,在书上写写画画,就可以上课了。现在,还要写详细,还要修改,上课有几个人照教案上课?教师c:现在网络这么先进。教师有时间上网搜集一些资料,不就行了。集体备课有点多余。……(2)你参加的集体备课是怎样进行的?教师a:教师分头写教案,学校安排统一的时间大家聚在一起说教案,说完改,改好上传,然后写反思。教师b:同轨教师,每周五下午第三节课集体备课,教师分头来说下一周的教案,利用假期调整使用。教师c:我们是几所学校共同研讨考点,制定共同的教学框架,然后分头实施。(3)集体备课对你的影响是什么?教师a:我刚参加工作两年,集体备课让我很快适应了教学岗位。以前我的教学成绩和同轨教师比差异非常大,现在明显缩小了差距。教师b:以前我电脑不行,集体备课以后,写好了教案,都是年轻教师帮忙打印,现在进步多了,年轻教师给学校带来了活力。……教师c:一般吧,没什么明显的影响……有的教师反映,新教材没有旧教材好用,你们在集体备课上讨论过类似的问题吗?教师一:没有。讨论有用吗?新教材出了,好不好也得用,是不是?教师二:我也这样认为。集体备课讨论它不更白耽误工夫吗?教师三:两套教材,一起看,把旧教材当参考。2、思考:(1)集体备课缺乏老师们的主动支持。当集体备课成了一项行政任务,当集体备课成了教师不参加不行的活动,集体备课也就没了民主自由的味道。领导在上,我在下,怎敢不听党的话?教师带着这样的心态参加集体备课,其效果必然事倍功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被公认的先进理念,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大力倡导的教育理念。教研活动都要服从行政的需要,这一理念的落实之艰难可见一斑。在推进集体备课时,作为管理者有必要认真反省一下,我们倡导的集体备课教师是真心拥护吗?我们怎样做才能赢得教师们的支持?。(2)教师为什么不支持集体备课活动。教师一致的声音是:集体备课增加了教师的负担。集体备课缺乏实效。集体备课应当是促进教师成长的平台和教师展示自我的才华的舞台。如果我们能认真反思一下,我们进行的集体备课是否贴近教师的急切需要,集体备课研讨的内容是否具有明确的针对性,集体备课要解决的问题是否是教师们在新课程实践过程中遇到靠自身努力难以解决的真实问题;如果我们在这样的基础上果断剔除那些本无研讨必要却要喋喋不休地进行研讨的内容;如果通过我们对集体备课的改进实实在在的增加了备课的含金量,那么我们何愁教师不支持和拥护?没有实用性是教师不支持集体备课的原因之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条条大陆通罗马。集体备课首先应当让大家把自己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困惑开诚布公的亮出来。急于统一意见,领导和专家拍板,让教师产生了这样的思维定势,说也白说,白说不如不说。教师话语权被无形的剥夺是教师不支持集体备课的原因之二。辩证地看,一些教师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习惯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新课程的事实,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当本着宽容的心态,给他们足够的转变时间。有些学校把集体备课强加给教师,既要改革,又要成绩。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追求早动手,无视学校的实际条件。对集体备课认识思考还不成熟,就仓促上马,导致集体备课难以深入,只剩一张皮。管理者在认识集体备课过程中的缺乏对集体备课本质的把握,就强行推行是教师不支持集体备课的原因之三。(3)面对集体备课,我们应当做什么?集体备课应当有所创新。集体备课本不是新事物。它产生的背景是教师在知识结构和教学水平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当初,靠优秀教师的引领在当时确实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但我们今天实行的集体备课背景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我们的教师队伍绝大多数都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教师具有较好的基础。新课程对教师来说是新事物。新课程的推进可借鉴的经验有限。这就需要在推行集体备课是必须有所创新。集体备课的创新至少应当明确以下指向:如何使集体备课更好地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服务。通过教师的群体智慧找到课程改革从理论到实践的平稳着陆的途径。人们对集体备课的期望是借助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科推进新课程过程中的个性化问题。因此,集体备课的基础作用应当是破旧立新。即从备课阶段最大限度的剔除不符合新课程要求的糟粕,从而保证新课程理念的正确落实。教师在参与集体备课过程中不断纠正自己对新课程认识和实践的偏差从而不断完善自己,促进自己的成长。如何使集体备课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当集体备课不是为解决课堂教学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困惑时,就缺了在岗的必要。当我们还不能发现在课程改革落实过程中出现了那些依靠统一培训难以解决的问题时,集体备课就失去了用武之地。目前很多集体备课活动,内容琐碎、繁杂、求全责备,又是教师教案复杂化的倾向。教师带着这样的教案授课时教学个性受到了相应的限制;还有很多集体备课成了研究应试的平台,成了学校总结工作创新的装饰品,这些集体备课的起点就偏离了集体备课的方向。结果,无疑是苦了老师,毁了学生。
『贰』 长度测量的初中物理教案哪里有
1、突破学科本位的思想,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叁』 哪里有初中物理速度教案
课题
速度
教
学
设
计
初二物理教材中第一次涉及到要求比较高的计算公式和单位换算,而速度公式的得出又是一个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由于有初一甚至小学数学中行程问题的基础作铺垫,学生对速度公式并不陌生,但是如何将两种不同的比较速度快慢的方法(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时间)以一个合适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让学生确实从方法上去理解这两种比较速度方法的合理性,需要在引导技巧上有所突破。
在学生活动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加,增加实验的可视程度,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能够较方便地测出速度的同学给予赞同。在做“测量纸片下落的速度”的实验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自主设计表格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实验中的缺点并迅速度地想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本节课对公式、复合单位、单位换算以及规范计算的格式也作出了严格的要求,对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学作风起了很大的作用。“生活、物理、社会”中也给出了极好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以确凿的关于速度的数据加深学生们对速度的理解。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
②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方法,测量速度所需要的器材以及器材的使用方法
③初步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并学会进行速度单位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知道常见的比较速度的方法,并让学生进行比较
②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并掌握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方法
③学习自主设计表格,在学生的设计过程中进行必要的规范化指导,并鼓励不同的表格形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从测量简单的速度的过程中,知道其它很多速度都是这样测量出来的,由此增加对速度大小及测量方法的感性认识;我国体育健儿奥运会速度项目中的娇人成绩,让同学们领略优秀运动员超人的速度给国家所带来的容誉,适时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以此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有顽强的拼搏毅力,才可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重
点
难
点
教学的难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及不同方法的灵活运用
如何引导学生比较准确地进行速度的测量,多种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的重点:速度的定义式,单位时间和速度的理解,常见两种速度单位的换算
学法指导
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器材
学生:白纸两张、刻度尺(可事先测出课桌的高度或教室内某一物体的高度,也可以一同学的身高为测量高度)、秒表(或手表)
教师:白纸若干、长软尺、秒表、一装满水的两端封闭的玻璃管(中间有一气泡)、一汽车速度计的模型、气球等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电脑模拟
课时安排
1课时
过程设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新
课
导
入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究欲望
提出问题:放一段《动物世界》中猎豹追捕小动物的场景。再放一段蜗牛爬行的情景。让学生比较两种动物的运动快慢,引入课题“速度”
让学生体验到物体运动有快慢
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问题
新
课
教
学
活动5.5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
学生取出两张16开纸A和B ,将A双折一次,将B对折两次,为了使纸片平稳下落,可将纸片的两端向上叠起一部分,让它们从同一高度释放。
猜一猜:哪张纸片下落得较快?
同学们刚才所说的纸片下落快,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呢?
那你们有没有其它的判断快慢的方法呢?
物体运动快慢如何比较呢?
凭感觉有时是不准确的,是不科学的
我们再做一次实验:让这两张纸片从不同的高度释放,如何来比较他们下落的
快慢呢?
这和我们在体育比赛中比较运动员运动的快慢的方法是不是一样的呢
请同学举例
学生作出不同的猜想。
请两个同学上讲台试一试,
结果是:
座位上的同学都可以站起来试一试,验证刚才自己的猜想
结果是:
根据谁先落地。
凭感觉
测时间
让他们同时下落,分别记下它们下落的时间和高度,这样可以比较它们的快慢。
一样的
初步感知概念
学生可能会认为很简单,但要过渡到方法上,需要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新
课
教
学
新
课
教
学
新
课
教
学
那么在体育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所用的比较快慢的方法相同吗?
如果回答相同,则提问:“观众也记时间吗?”
如果回答不同,则提问:“不同在什么地方呢?”
很好,有谁能用简短的语言归纳一下这两种方法呢?
我们将这个过程用物理的语言叙述出来就是:
观众的方法是谁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长,谁运动得就快。
裁判的方法是谁在相同的路程中所用的时间短,谁运动得就快。
好,我们用裁判的办法在来比较一下纸片下落的快慢。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对学生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方法及步骤的优劣作出评价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了纸片下落的快慢,现在我们就引入一个新名词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速度”。大家将书打开到P109,
速度(velocity)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我们一般用字母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提问单位时间的相关问题:实际上日常生活中的单位时间很多,比如:一年、一月、一星期、一天、一小时、一分钟、一秒等等,但是在物理学中,单位时间只有一个国际单位,那就是一秒,符号为s (second)
有了速度这个物理量,我们怎么样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很好,可是怎么知道速度大还是小呢?这里我们引入速度的计算公式。同学们应该数学上早就学过这个公式,就是
:
国际单位:米/秒,读做“米每秒”,符号为”m/s”.
常用单位:千米/时(km/h),厘米/秒(cm/s)
单位换算:
1km/h=1000m/3600s=1/3.6 m/s..
1m/s=(1/1000km)/(1/3600h)=
3.6km/h
刚才我们学习了速度的概念包括它的计算公式,现在就运用它来做“活动5.6”你认为应测量哪些量?用哪些实验仪器?设计表格并算出纸片的下落的速度。我们生活中有哪些速度 ?
在学生回答如何设计表格的基础上,总结常见的几种表格形式:
实验次数 高度/m 时间/s 速度/m/s
1
2
3
实验次数 1
2 3
高度/m
时间/s
速度/m/s
教师也可将下一堂课要用到的封闭一小气泡的细长玻璃管作为测速度的一个小实验,让学生来进行速度的测量,这样学生对下一堂课《匀速直线运动》可有一点了解。但是要求要低,只要求测速度,至于做什么运动不要介绍。
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可以由它的速度表直接读出。见书上P110。
书上例题,讲解解题格式
这是一条知道速度,路程,求时间的题。
书后习题第一条,乘热打铁,当堂纠正他们解题格式和算法的错误。
速度在体育运动中是重要的,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成绩,书P111
了解我国运动员在各项大赛夺取金牌的成绩和速度,
比如百米赛跑,记下运动员跑完一百米所用的时间,就可以知道谁跑得快,谁跑得慢。
学生思考并回答
观众看谁跑在最前面,裁判看谁用的时间最短。
一个是比路程,一个是比时间
可让学生另举一例,来说明刚才老师所讲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比较,让它们从同样的高度下落,测出时间,但这种方法实际操作起来是不是不容易呢?
可让学生来设计并做这个实验
体验两种方法的不同
请一位学生读一下速度的概念
速度大的物体运动的快
速度小的物体运动的慢
同学们对单位时间可能认识上有缺限,会出现对我们物理上所要求的单位时间不一致的说法。
学生回答:相同路程比时间或相同时间比路程。
对学习的这一回答,结合刚才我们所讲的速度的定义,教师进行总结:对于两个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的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比较,可用速度的公式进行计算,直接用速度的数值进行比较,这样可以更方便地进行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这才是我们这一堂课的主要目的。这们从方法上将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让学生举例(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速度数值)加深对速度数值的理解
请两位学生上黑板做答并演示
10m/s= Km/h
36Km/h= m/s
书上P110列出了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请同学们进行比较,知道通常情况下人、动物、汽车、飞机、以及光的速度数值,对通常情况下物体的速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器材:卷尺(米尺)、手表(秒表)
方法:量出某一高度到地面的距离,测出从某一高度纸片落到地面的时间,计算出速度
减小误差的方法:
①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②想办法减小纸片下落的速度,这样便于测时间
③可以增加纸片下落的高度
④可以换用气球,也许气球下落的速度要慢些(让学生实际进行演示,进行测量)
由同学来举例日常生活中的汽车速度。你知道哪些车的行驶速度?由同学们列举出来,进行比较。
可由学生对P111表格中的奥林匹克冠军的成绩举一例进行计算,由学生上黑板进行计算,教师对他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之处作出及时指正,作出适当的评价。并请同学们结合自己在体育课的测试成绩与奥运冠军进行比较,知道有多大的差距,让学生们知道0.1s、0.01s成绩的提高都是要付出艰辛的汗水才可能获得
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引起关注,并思考其中蕴涵的物理问题
提高可视度
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和分析问题能力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对于为什么要学速度这个物理量有一个深刻的理解,让学习知道这是常用的也是非常好的方法。
对有困难的同学可出一些常见速度、简单速度进行换算,降低要求。
应提倡多种方法,奇异的方法,鼓励求导师思维。
培养学生观察和交流能力,与实际生活联系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奥运健儿的拼搏精神,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将竞争意识贯穿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中。
小
结
物体运动有快慢
如何比较快慢;
速度的定义:
物体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路程;
单位及换算:
单位:米
1km/h=1000m/3600s=1/3.6 m/s;
1m/s=(1/1000km)/(1/3600h) =3.6km/
h
速度公式:
第一次进行计算题的教学,应严格要求,对格式作出规定:
①已知:
②公式:
③代入数据:数据后面要带单位,这是区别小学及初一数学课的唯一的地方,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④计算结果
⑤答
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学作风,规范的作题方式会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板
书
速度
一、 物体的运动有快慢
二、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三、速度的定义:
1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单位:国际单位 米/秒(m/s)
常用单位 千米/时(Km/h) 厘米/秒 (cm/s)
3计算公式:
板书规范的计算题格式:
已知:s=180Km v=100Km/h
求:t
解:由v=
得
答:汽车需要1.8h可到达上海。
作
业
P112
1、 2、
教学目标评价手册
课后实践
P112
3、
你能找到比较好的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吗?为了方便地测出速度,最好选取运动速度比较慢的物体,请试着找一找。
教
学
后
记
『肆』 赞美老师的好句子
好词
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呕心沥血,为人师表,诲人不倦,言传身教,德高望重,春风化雨,因材施教,良师益友,桃李天下
好句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的老师把帽子拿给我,我知道我们要出去了,要到温暖的阳光中去。我们走到井边,有人在吊水,我的老师把我的手放到水里。清凉的水涌到我的手上时,老师在我的手心中拼了"w-a-t-e-r"(水)这个字。开始她拼得慢,后来越拼越快,我的注意力全凝聚在她的手指上。突然,我努力去回想一些模糊的事情,一种朦胧的印象……就在灵光一闪的当儿,我领悟了w-a-t-e-r的手势,指的正是那种奇妙的、清凉的、从我手上流过的东西。就是这个字唤醒了我的心灵,并使我的心灵得到了自由,因为这个字是活生生的。
我是通过生活本身开始我的学习生涯的。起初,我只是个有可能学习的毛坯,是我的老师开了我的眼界,使我这块毛坯有可能发展进步。她一来到我的身边,就给我带来爱,带来欢乐,给我的生活增添绚丽的色彩。她把一切事物的美展现在我的面前。她总是设法使我生活得充实、美满和有价值。
海伦凯勒《我的老师》
我回家乡去,在村边、河畔、堤坡,遇到老师拄着拐杖散步,我仍然像四十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念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老人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我终生难忘!
刘绍棠《老师领进门》
『伍』 如何上好物理复习课
浅谈上好初中物理复习课的策略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已获得新知,但时隔不久他们都忘了很多,造成作业、测试、课堂回答以及知识迁移等效果不佳。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所学新知识掌握不牢,基于此,作为教师要安排复习课、上好复习课,使学生系统、牢固地所学知识,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上好初中物理复习课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一、有针对性地确定复习内容初中物理分为声学、光学、热学、电学、力学等内容,无论复习哪部分,首先应领会新课标、把握好教材,明确教学内容、教学范围、教学分量、教学目的与要求,备课时既不能超要求,也不能降低要求。避免两个极端:一是避免抛开教科书,随心所欲地淹入题海;二是避免把教材看成是“圣经”,照本宣读炒剩饭。一般都确定基础知识为复习内容,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原理、基本公式等。如复习“电流”这一教学单元,主要内容有:①物理量名称:电流强度;②符号:I;③单位:安培;④符号:A;⑤表达内容:电流强弱;⑦单位换算:千进率;⑨测量工具:安培表;⑩测量方法:串联。再如:电流的形成→电流的方向→导体导电的原因→金属导体导电靠的是→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方向跟规定的电流方向的关系→得到持续电流的条件→电流的定义及计算公式→电流的国际单位及物理意义→测量电流大小的仪器→正确使用电流表→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电流跟电压的关系→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此外,还有类似的物理量:电量、电压、电阻、电功率、电热等等。这样类比处理,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中众多的物理量通过比较,找出联系,便能记得牢用得活。复习阶段注意基础是重要的一环。分析历年来中考试题,基础知识所占分量大,但是学生忽略了这部分的知识,这方面往往失分多。例如:一个重20牛的物体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试画出该物体对桌面压力的示意图。或者一个重20牛的物体静止放在斜面上,试画出该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的示意图(如图)。这道题非常简单,然而学生的失分率却甚高,有的不标压力的方向,有的不标压力的大小,特别是不少学生竟然把压力的作用点标在重物的重心处,最多的错误是标错方向。二、复习面向全体,培养优生,扶持差生复习课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一般采取方法是:统一授课,分组练习,个别辅导。课堂复习教学主要是:立足中等生,提高优等生,扶持学困生。复习进度和教法以中等学生水平为基点,要求中等学生按教师的安排进行系统的复习,注意能力方面的提高;对优等学生要发挥他们的学习优势,通过他们排难解疑,带动全班。应另给他们时间让他们进行自学,除要求掌握大纲的基本知识外,还要进行横向提高;对差生实行:“五多”、“一优先”。即:多鼓励、多提高、多板书、多检查、多辅导、优先面批作业。要特别注意对他们:“动机、兴趣、情感、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发现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增强学习物理的信心,提高复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复习前要了解学生,复习中要纠错解惑学生学了一些内容之后,往往会在某些问题上存有疑难,还有可能存在某些认识上的错误或知识上的缺陷。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势必形成学习上的障碍,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以致加剧学习的分化现象。我们除了在日常教学中注意防止这一现象外,在总复习前,应当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一方面鼓励学生利用总复习的机会,把知识再学习一遍,毕竟中考物理难度不大。另一方面总复习内容多、范围广,不能平均使用力量,重点、难点、学生的薄弱点在哪里,就设置怎样的典型例题和针对性练习,要做到心中有数。根据学生平时学习的“病历”和复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要把典型错误拿出来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刨根求底,“自己解放自己”。对于同一类问题,要变换方式,在新情境、新角度中设置练习,进行反复训练,并及时反馈,扎扎实实把基础夯实,让学生思维得到发展。对难点如“电路设计”、“电路故障”等和必考题作图和实验设置专题练习,注重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将知识和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素质。四、注重方法指导,加强能力培养从平时考试情况看,学生考试失分的原因,除基础不扎实,缺乏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失分是由于学生没建立良好的应试习惯和方法,比如审题不清,粗心大意,运算不过关,语言表达不规范等原因而造成。而这是相当可惜的,也是我们复习最应该训练的,因为这方面最容易见效。所以在复习训练时,应采取一些措施,把方法指导、培养良好应试习惯作为一个关键点来抓,如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读题时可把关键的字眼划出来,做个记号提醒自己。做题时会做的题争取要一次性做对,不依赖于检查;而且要限时做完,训练速度;不用计算器,提高运算能力。在试卷评讲中,发生错误一定要找出错误的原因,把原因整理归纳在错题集上,时刻提醒自己;同时要求错误答案保留,把订正过程写在旁边;教师讲题时不应仅仅局限于知识点上,还应引导和帮助学生总结研究物理问题、运用知识分析解释现象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五、采用分组互助方式,体现学生主体传统课堂教学常常是课堂上发言、提出问题的是只占少数的“学力”优的学生,偶尔也有中等的学生。“学力”低的学生基本上被剥夺了发言权,甚至连思维的时间和空间都没有了。这样的课堂,优秀学生的个性(主体性)过分张扬,损害了“学力”低的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而导致这部分学生在表面上是学习成绩差,内在的是损伤了他们继续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对自己学习的信心,从而在心理上使他们抵触这样的教育和教师,使自己走向学习困难学生的行列。为此,采用分组复习的方式,组建学习互助小组:每4到6位学生分成一组,按照就近原则自然分组并且要求有不同“学力”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可以相互学习,相互讨论,好学生帮助相对差的学生,特别注意的是,各小组研讨的内容要因组而异:第一组研讨较容易的内容,其他组讨论的内容难度要逐渐递增。在讨论的过程中每位成员都要积极发言,大胆介绍自己的解题或学习方法,当出现错误时,其他成员不得取笑或讽刺发言的学生,应当给与鼓励并帮助其改正错误,这样有利于各组成员的发展,同时老师要及时的关注各组的学习情况,在出现问题时,及时给与指正,以便各组的良性发展。例如在复习“电阻”一章内容时,先让学生按学习组一起与教师完成电阻概念的内容,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组,分别讨论如下3个问题。a组讨论: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的问题:如当导体的材料和粗细不变时,导体的电阻会随着长度的增长而变小吗?b组讨论:有关电阻与导体粗细的问题。c组讨论:电阻与材料的问题及根据公式当中能否得出电阻与电压成正比,电阻与电流成反比的结论,三个组按此讨论,待大部分学生讨论完毕后,让学生回到原来的学习组,再按学习组交流对这三个问题的看法,并重新进行有关讨论,若干分钟后,各小组选出代表在讲台上以“小老师”的身份讲解本小组的讨论过程及结果,然后再组织全班学生解答这几个问题。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促进同学间的友谊,同时还可以活跃整个课堂的气氛。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优秀学生“统治”小组或全班的讨论的历史已不复存在。学习困难生(学力低的学生)也有了在学习组指导别人学习的权力,而成绩优秀的学生(学力优的学生)也必须听其他学生的指导。从深层次角度看,那些长期没有发言权,受人误解、没有成功机会的学生,由于在互助小组教学法中尝试到成功,受到别人的赞誉,克服了自卑的心理,激发起学习的欲望,从而逐渐成为学习的成功者。从教育的主体性理论来看,在这样的教学情景中,“学力”低的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合理张扬,各学生的能力更得到合理发挥,故师生、同学间极易达成理解、通融和共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及教师的教学。六、将实验探究引入复习课堂在课堂上以探究实验为主线,加强学生视觉感受,让学生经过观察,激活学生大脑中原有的情感结构和认知结构,这样不仅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实验由教师进行了新的设计大都调换了视角,因而更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如在复习探究简单电路一章时,我给学生准备了以下器材:电池、开关、导线、滑动变阻器、小灯泡若干个、电流表、伏特表等器材,演示前提出几个问题叫学生考虑:(1)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各有什么特点(2)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各有什么特点(3)滑动变阻器有什么作用,接着进行实验探究,过程主要有:让学生以两种方式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暗情况,然后移动滑动变阻器,再观察灯泡的亮暗情况,观察串、并电路中各用电器间的工作情况。观察实验现象后,让学生思考互相讨论一段时间后,让学生自己分析总结实验结论,最后老师总结,与学生一起得出最后的正确结论,这样可以让学生手眼脑并用,对于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实验和总结规律的能力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实践证明:新理念、新形式下的物理复习课能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新型课堂秩序。课堂中师生情感非常融洽,学生间的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相互质疑相当热烈,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活动,教师只是在关键的时刻起到画龙点睛作用。当学生在学习中投入感情,投入积极性,一定能获得丰硕的成果!
『陆』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复习课的教学效果
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已获得新知,但时隔不久他们都忘了很多,造成作业、测试、课堂回答以及知识迁移等效果不佳。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所学新知识掌握不牢,基于此,作为教师要安排复习课、上好复习课,使学生系统、牢固地所学知识,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上好初中物理复习课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
一、有针对性地确定复习内容
初中物理分为声学、光学、热学、电学、力学等内容,无论复习哪部分,首先应领会新课标、把握好教材,明确教学内容、教学范围、教学分量、教学目的与要求,备课时既不能超要求,也不能降低要求。避免两个极端:一是避免抛开教科书,随心所欲地淹入题海;二是避免把教材看成是“圣经”,照本宣读炒剩饭。一般都确定基础知识为复习内容,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原理、基本公式等。如复习“电流”这一教学单元,主要内容有:①物理量名称:电流强度;②符号:I;③单位:安培;④符号:A;⑤表达内容:电流强弱;⑦单位换算:千进率;⑨测量工具:安培表;⑩测量方法:串联。再如:电流的形成→电流的方向→导体导电的原因→金属导体导电靠的是→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方向跟规定的电流方向的关系→得到持续电流的条件→电流的定义及计算公式→电流的国际单位及物理意义→测量电流大小的仪器→正确使用电流表→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电流跟电压的关系→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此外,还有类似的物理量:电量、电压、电阻、电功率、电热等等。这样类比处理,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中众多的物理量通过比较,找出联系,便能记得牢用得活。复习阶段注意基础是重要的一环。分析历年来中考试题,基础知识所占分量大,但是学生忽略了这部分的知识,这方面往往失分多。例如:一个重20牛的物体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试画出该物体对桌面压力的示意图。或者一个重20牛的物体静止放在斜面上,试画出该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的示意图(如图)。这道题非常简单,然而学生的失分率却甚高,有的不标压力的方向,有的不标压力的大小,特别是不少学生竟然把压力的作用点标在重物的重心处,最多的错误是标错方向。
二、复习面向全体,培养优生,扶持差生
复习课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一般采取方法是:统一授课,分组练习,个别辅导。课堂复习教学主要是:立足中等生,提高优等生,扶持学困生。复习进度和教法以中等学生水平为基点,要求中等学生按教师的安排进行系统的复习,注意能力方面的提高;对优等学生要发挥他们的学习优势,通过他们排难解疑,带动全班。应另给他们时间让他们进行自学,除要求掌握大纲的基本知识外,还要进行横向提高;对差生实行:“五多”、“一优先”。即:多鼓励、多提高、多板书、多检查、多辅导、优先面批作业。要特别注意对他们:“动机、兴趣、情感、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发现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增强学习物理的信心,提高复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复习前要了解学生,复习中要纠错解惑
学生学了一些内容之后,往往会在某些问题上存有疑难,还有可能存在某些认识上的错误或知识上的缺陷。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势必形成学习上的障碍,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以致加剧学习的分化现象。我们除了在日常教学中注意防止这一现象外,在总复习前,应当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一方面鼓励学生利用总复习的机会,把知识再学习一遍,毕竟中考物理难度不大。另一方面总复习内容多、范围广,不能平均使用力量,重点、难点、学生的薄弱点在哪里,就设置怎样的典型例题和针对性练习,要做到心中有数。根据学生平时学习的“病历”和复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要把典型错误拿出来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刨根求底,“自己解放自己”。对于同一类问题,要变换方式,在新情境、新角度中设置练习,进行反复训练,并及时反馈,扎扎实实把基础夯实,让学生思维得到发展。对难点如“电路设计”、“电路故障”等和必考题作图和实验设置专题练习,注重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将知识和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素质。
四、注重方法指导 ,加强能力培养
从平时考试情况看,学生考试失分的原因,除基础不扎实,缺乏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失分是由于学生没建立良好的应试习惯和方法,比如审题不清,粗心大意,运算不过关,语言表达不规范等原因而造成。而这是相当可惜的,也是我们复习最应该训练的,因为这方面最容易见效。所以在复习训练时,应采取一些措施,把方法指导、培养良好应试习惯作为一个关键点来抓,如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读题时可把关键的字眼划出来,做个记号提醒自己。做题时会做的题争取要一次性做对,不依赖于检查;而且要限时做完,训练速度;不用计算器,提高运算能力。在试卷评讲中,发生错误一定要找出错误的原因,把原因整理归纳在错题集上,时刻提醒自己;同时要求错误答案保留,把订正过程写在旁边;教师讲题时不应仅仅局限于知识点上,还应引导和帮助学生总结研究物理问题、运用知识分析解释现象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五、采用分组互助方式,体现学生主体
传统课堂教学常常是课堂上发言、提出问题的是只占少数的“学力”优的学生,偶尔也有中等的学生。“学力”低的学生基本上被剥夺了发言权,甚至连思维的时间和空间都没有了。这样的课堂,优秀学生的个性(主体性)过分张扬,损害了“学力”低的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而导致这部分学生在表面上是学习成绩差,内在的是损伤了他们继续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对自己学习的信心,从而在心理上使他们抵触这样的教育和教师,使自己走向学习困难学生的行列。为此,采用分组复习的方式,
组建学习互助小组:每4到6位学生分成一组,按照就近原则自然分组并且要求有不同“学力”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可以相互学习,相互讨论,好学生帮助相对差的学生,特别注意的是,各小组研讨的内容要因组而异:第一组研讨较容易的内容,其他组讨论的内容难度要逐渐递增。在讨论的过程中每位成员都要积极发言,大胆介绍自己的解题或学习方法,当出现错误时,其他成员不得取笑或讽刺发言的学生,应当给与鼓励并帮助其改正错误,这样有利于各组成员的发展,同时老师要及时的关注各组的学习情况,在出现问题时,及时给与指正,以便各组的良性发展。例如在复习“电阻”一章内容时,先让学生按学习组一起与教师完成电阻概念的内容,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组,分别讨论如下3个问题。a组讨论: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的问题:如当导体的材料和粗细不变时,导体的电阻会随着长度的增长而变小吗?b组讨论:有关电阻与导体粗细的问题。c组讨论:电阻与材料的问题及根据公式当中能否得出电阻与电压成正比,电阻与电流成反比的结论,三个组按此展开讨论,待大部分学生讨论完毕后,让学生回到原来的学习组,再按学习组交流对这三个问题的看法,并重新进行有关讨论,若干分钟后,各小组选出代表在讲台上以“小老师”的身份讲解本小组的讨论过程及结果,然后再组织全班学生解答这几个问题。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促进同学间的友谊,同时还可以活跃整个课堂的气氛。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优秀学生“统治”小组或全班的讨论的历史已不复存在。学习困难生(学力低的学生)也有了在学习组指导别人学习的权力,而成绩优秀的学生(学力优的学生)也必须听其他学生的指导。从深层次角度看,那些长期没有发言权,受人误解、没有成功机会的学生,由于在互助小组教学法中尝试到成功,受到别人的赞誉,克服了自卑的心理,激发起学习的欲望,从而逐渐成为学习的成功者。从教育的主体性理论来看,在这样的教学情景中,“学力”低的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合理张扬,各学生的能力更得到合理发挥,故师生、同学间极易达成理解、通融和共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及教师的教学。
六、将实验探究引入复习课堂
在课堂上以探究实验为主线,加强学生视觉感受,让学生经过观察,激活学生大脑中原有的情感结构和认知结构,这样不仅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实验由教师进行了新的设计大都调换了视角,因而更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如在复习探究简单电路一章时,我给学生准备了以下器材:电池、开关、导线、滑动变阻器、小灯泡若干个、电流表、伏特表等器材,演示前提出几个问题叫学生考虑:(1)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各有什么特点(2)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各有什么特点(3)滑动变阻器有什么作用,接着进行实验探究,过程主要有:让学生以两种方式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暗情况,然后移动滑动变阻器,再观察灯泡的亮暗情况,观察串、并电路中各用电器间的工作情况。观察实验现象后,让学生思考互相讨论一段时间后,让学生自己分析总结实验结论,最后老师总结,与学生一起得出最后的正确结论,这样可以让学生手眼脑并用,对于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实验和总结规律的能力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实践证明:新理念、新形式下的物理复习课能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新型课堂秩序。课堂中师生情感非常融洽,学生间的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相互质疑相当热烈,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活动,教师只是在关键的时刻起到画龙点睛作用。当学生在学习中投入感情,投入积极性,一定能获得丰硕的成果!
『柒』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
教学目的:
1、 掌握本文的生字新词,理解文中两个古诗文小段。
2、 灵活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
3、 学习邓稼先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
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
教学难点:
1、 第一部分写百年屈辱史的用意;
2、 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作比较的好处。
教具准备:
《祖国》录音带、小黑板(写六种方式、《祖国》歌词)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激情入景:
二(4)班的同学们给老师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在首届艺术节中,我班荣获了第一名……这节课,希望同学们有好的表现。
2、 材料分析:
(1) 1842年8月,中英代表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其中有这样一条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2) 1860年,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并烧毁了称作“万园之园”的圆明园。
(3) 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4) 2003年10月15日,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杨利伟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
学生发言:中国,有着屈辱的历史,但如今,它已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祖国能在国际上有着显赫的地位,是离不开一些为祖国作出贡献的人。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位在国防事业上为祖国作出巨大贡献的人——邓稼先。
二、 初步理解课文。
1、 简要介绍邓稼先及作者。
华侨、华裔的含义。
2、 朗读课文,简要说说各个小标题部分分别讲述了有关邓稼先的什么内容。
三、 速读课文,深入内容。
你想提出一个什么有价值的问题。
集中讨论:
举例:
1、 第一部分,为什么要概述中国一百年屈辱的历史:
既交待了邓稼先的成长背景,又突出他对民族复兴的贡献。
2、 为什么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对照起来写?
突出了邓稼先的人格魅力。
3、 文言文的语段的意思是什么?
4、引用的目的是什么?
四、 情感渗透:体会感人之处。
读了本文,你全面了解了邓稼先,请你对照插图,阅读有关邓稼先的资料,以“我心目中的邓稼先”为话题,举一个典型事例,说说你对邓稼先的评价。
五、 内容迁引:
学习本文,你的收获是什么?我想请同学们用特殊的方式展示出来:
1、 成语。
2、 名人名言。
3、 相仿事例。
4、 一首歌。
5、 一首诗。
6、 用一组排比句。
六、 小练笔:
我们的祖国,因这样的骄子而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今天,我们还不能向邓稼先博士那样为祖国去效力,但我们可以为王畈中学争光,为二(4)班争光。先前,那些同学可以说就是我们身边的“邓稼先”!同学们,下面我们就来写写我们身边的“邓稼先”吧!
附:板书:
邓稼先
杨振宁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附: “两弹元勋”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翌年,他随母到北京,在担任清华、北大哲学教授的父亲身边长大。他5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1935年,他考入志成中学,与比他高两班;且是清华大学院内邻居的杨振宁结为最好的朋友。邓稼先在校园中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秘密参加拭抗日聚会。在父亲安排下,他随大姐去了大后方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在昆明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卖国独裁的斗争。: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土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1953年,他与许鹿希结婚,许鹿希是五四运动重要学生领袖、后来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许德珩的长女。1954年,邓稼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了,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从小受爱国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从事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表示坚决支持。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邓稼先就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后,先挑选了一批大学生,准备有关俄文资料和原子弹模型。1959年6月,苏联政府中止了原有协议,中共中央下决心自己动手,搞出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后,—面部署同事们分头研究计算,自己也带头攻关。在遇到一个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大气压的数字时,邓稼先在周光召的帮助下以严谨的计算推翻了原有结论,从而解决了关系到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数学家华罗庚后来称,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
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l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一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8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4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72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又任院长。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翌年,他的癌扩散已无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门。他临终前留不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邓稼先虽长期担任核试验的领导工作,却本着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精神,在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候出现在第一线。例如,核武器插雷管、铀球加工等生死系一发的险要时刻,他都站在操作人员身边,既加强了管理,又给作业者以极大的鼓励。
一次,航投试验助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捡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核试验基地。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已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分:“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1985年,邓稼先最后离开罗布泊回到北京,仍想参加会议。医生强迫他住院并通知他已患有癌症。他无力地倒在病床上,面对自已妻子以及国防部长张爱萍的安慰,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中央尽了一切力量,却无法挽救他的生命。在邓稼先去世前不久,组织上为他个人配备了一辆专车。他只是在家人搀扶下,坐进去并转了一小圈,表面已经享受了国家所给的待遇。在他去世13年后,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又向邓稼先追授了金质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捌』 物理教学如何上好常态高效课
一、课前准备——是常态课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要使常态课的有效性,我们认为首先从课前准备上下功夫。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常态课课堂有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
1.备好课标:课标对各个知识模块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建议进行了非常精辟的阐释,同时,把初中物理的知识全部罗列,细细研读,便可轻易实现各个知识模块之间的沟通与整合,对于备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备好教材:拿到教材后一定要先对本册教材的编写理念、揣摩教材编者的意图、教材的结构体系;对于单元教材,要掌握其重点、难点;对于每章节的知识,更是要潜心研究。只有教师与教材的用心对话,才会有学生与课文的真实对话。教师研究教材的感受、体验全面、深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有基础。
3.备好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物理课堂的核心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为充满活力的孩子,带着已有的知识、经验、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中主要的一部分,使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物理课堂教学要保证有效性,必须仔细揣摩学生课堂的学习情景,删繁就简,做好教学方案的预设。教师要研究学生的智力背景和非智力背景,尤其是关注学生的知识储备,要善于在新旧知识之间为学生搭建桥梁。在准确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就要思考如下问题:什么样的学习目标适合他们?怎样帮助学生最快最有效的达到学习目标?
4.备好自己: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主导。备课时,教师应结合自己的特长,有效的利用好教材,以备在教学中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创出自己的特色来。
二、课堂教学——是常态课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物理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师要教给学生什么,让学生学到什么,都在课堂。课堂上既要有教师“主导性”的彰显,更要有学生“主体性”的体现,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更有效。
1.发挥教师的主导性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关系上“教”要促进“学”,而教学的本质在于“引导”,没有否定“教”,但是对“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名优秀的教师,在他的课上,知识点难一些的章节,能提弦撮要,上得深入浅出;简单易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正确、熟练掌握《物理教学课程标准》的内容,把握住物理教学的正确方向。在引导和点拨中不能让学生随意发挥,要符合教学的目的要求。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了老师没有当好“舵手”的现象:有的老师为了追求课堂的热闹气氛,铺陈出许多问题,为的是更多地鼓励学生。然而老师多是片面地运用了以肯定为主的教学原则。不少似是而非的回答,会被一些热情的称赞搪塞过去,这无疑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造成消极影响。还有对学生的一些错误答问,不少老师显得没有太多的办法。或者置错误答问而不顾,找别的学生继续回答;或者简单否定其回答;或者就事论事地引发一番,不得要领,这里的老师也没能真正领会到学生错误的答问到底错在哪里;或者直接出示正确的答案。以上这些情况,显然老师不但没有处理好自己的课堂角色,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妨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理解能力的发展。课堂教学中要求老师既要放得开,又要统得紧。让学生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中得到锻炼、提高。
2.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应把学生放在主动发展的位置上。让学生以积极的状态投入课堂学习之中。学生的学习效率是衡量课堂教学效率的标尺。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效率就会很高。所以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整个身心都得到解放,在教师引导、帮助和促进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率,以往有些学生学习物理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在于有些教师的教学模式过于呆板,教师急于求全、急燥的心理过于严重,给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使学生产生了厌烦的情绪。有效的课堂,学习的兴趣不只是一两个人的兴趣,也不是一些尖子生的兴趣,而是全体学生的兴趣。不管学生的物理基础怎么样,教师心中都要有一种“全人”发展的观念,努力促使自己的课堂能使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实现这样的发展观,要求教师对全班学生应有全面的了解,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驾驭课堂的能力上,都要作出一定的考虑。
其次学生的个性要得到张扬。一堂有效的课因为有学生的参与而变得实在,也因为有学生个性的张扬而变得生动。我们在听课的时候,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往往不是老师的教法,而是一些学生出乎意料的回答。我们在称赞别人孩子聪明的时候,不妨反思一下自己是怎样为了成绩而把学生教成书呆子的。“横看成岭侧成峰”,学生也渴望在课堂教学中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教师鼓励他们把自己独特的见解表达出来,他们就会入景入境地读,入情入理地说,课堂也就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活力。
三、课后反思——是常态课教学有效性的延伸
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无论是优秀的教师,还是年轻教师,在各自的认识层面上都会发现自己的不足,都会留有遗憾。如果不及时反思,很多感觉稍纵即逝,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会出现类似的问题,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之余,留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让自己像过电影似的再现课堂教学的情景,及时捕捉问题,记下得失。加强课堂教学反思。针对教学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能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教学反思可以分成教学过程中的行动前反思、行动中反思、行动后反思,可以从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实际、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方面进行。
『玖』 新物理老师要怎么上好第一节课
“第一堂课”的种类很多,从教师的经验来讲,有新教师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堂课;从学生学习的时间上来看,有每学期的第一堂课,有每次期中考试后的第一堂课;从学科知识来看,有起始学科的第一堂课;从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上来看,有各学科的第一堂复习课。另外,教师的工作需要中途新接班也会有第一堂要上的课,从课型上看,有公开课面对陌生学生时的一堂等。
教师们一致认为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要求我们认真地备好课,并且做到“三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为上好一堂课做好预设。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还要本着先进教学理念,注意以学生为本,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扎扎实实地备好一堂课。第一堂课如何上才能吸引学生使他们喜欢自己的课,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共同的心愿。那么如何才能上好第一堂课呢?
现就常见的几种第一堂课如何上分述如下:
一、如何上好“新教师”的第一堂课
一出戏,要演好序幕;一部乐章,要凑好序曲;刚离开大学校门、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上好第一堂课就显得特别重要。因为这对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力的发挥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我们在相互听课评课过程中感到,除少数新教师可以做到初出茅庐,一鸣惊人外,多数新教师都会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怯课”现象。有的人即使在课前对该课作了精心准备,但到临场时,仍然难按原定教学计划加以实施,出现“砸锅”。这从心理角度讲,是因为由学生突然变成教师,角色的突然转变,常会使人出现紧张和急躁心理,这样教学语言速度过快,表述过于呆板,讲授缺乏条理性,教学方法的交叉运用不能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环节、程序缺乏应有的顺序和章法等等;有的新教师会有自大心理,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在教学上具备合格教师的技能,导致对教学的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够,从而影响自己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有的新教师会有自卑心理,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不适合做教师,担心自己的知识水平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对所讲的内容没有把握,怕讲不好让学生取笑等等。因此课堂教学中,为了不在别人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不敢正确地面对教学对象,不敢大胆地和学生进行目光和语言交流;讲课墨守陈规,甚至照本宣科,缺乏创新意识,方法简单,不能正确地选择参照系;有的新教师有紧张心理,上讲台时紧张,眼睛不知往哪儿看、手脚不知如何放、头脑思维不清、讲话语无伦次等。除以上四种心理因素外,由于新教师年轻,缺乏教学经验,对能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计划,按要求上好课,心里没底。这种担心与与心理失衡结合起来,就形成了“怯课”现象。
新教师要上好第一堂课,必须注意克服以上急躁、自大、自卑、紧张等影响教学的心理,尽快进入教师角色,去精心备好第一堂课,并且注意作好课后小结,以利于以后的教学。新教师要上好第一堂刘课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有良好的心理准备
新教师要上好第一堂课,就要尽快进入教师角色,从心理、思想行为等各个方面承受社会对自己的角色期望。作为新教师,上课前要克服畏惧心理,树立应有的自信心;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认真地回忆、总结自己在实习过程中已得到的经验和教训;设想在第一堂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对问题的处理方法与补救措施;主动深入班级,了解所任年级、班级学生的班风、学风、知识基础等,与学生建立感情。
2. 精心备好第一堂课
大家知道备课是教师取得教学工作主动权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教师提高教育思想、业务水平和教学艺术的重要途径。教师备课越充分,教学效果相应就越好,因此,新教师在上第一堂课前,应精心备好课。从教学过程来说,要做到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层次清楚,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写教案,第一课教学内容不要贪图太多太杂,最好在每个环节下标注所需时间。从教学语言来说,要做到语言生动形象,活泼有趣,逻辑性强,通俗易懂;从教学形式来说,要做到教学方法灵活,启发得当,教学步骤严密紧凑。进行默背试讲,在上课前一天(睡前或闭目)对将要上的课先“过电影”,把整个一节课完整的过一遍,对每一句话、每个环节的设计进行“实况录像”,这既是一次有效地自我过关测试,又是一次“课堂教学”的熟练过程,不妨一试,或有良效。
3. 注意作好课后小结
新教师在上完第一堂课后,都必须及时进行自我反思。即上完课后都要及时回顾备课和上课过程,分析在本堂课中有哪些较好地实现了原定计划,还有什么不足;哪些没有实现或实现不好,原因是什么;哪些问题在备课时没有考虑到;学生在学习中有哪些反应;下堂课教学要着重注意些什么,哪些方法比较成功,哪个环节存在问题等。将分析的结论、教学反思和感悟记录在教案后的“教学反思”栏,也可以专门准备一个《教学反思录》,作为下阶段备课和上课的参考,作为今后自身成长和专业发展的记录。
二、如何上好“新学期”的第一堂课
无论新、老教师,在新学期都会面临并思考如何上好第一堂课?对“新学期”如何上好第一堂课,教师们在总结中是各抒已见。
1. 精神饱满登讲台
要上好第一节,我们不仅在内容上、形式上有所思考,还要在老师自己的情绪上调节好。假期我们从繁重的家务、琐碎的生活、自由松散中走来,更应该梳理好自己的心情,焕发精神,抛弃烦恼。同时,还要进行认真的思考:上学期教学成绩如何?经验知多少、教训找不找?现在的我是一位新手,打算如何步入经验型教师的行列?现在的我是一位教学能手,看一看教学成绩能否说明这一点?打算向一个怎样的新目标迈进?等等,这一切都应该在我们上第一堂课前作出认真的考虑,并体现在第一学堂课上。让学生从老师的脸上感受到“快乐”,从老师的语气里揣摸到“信心”,从老师的关爱中得到温暖,从老师的耐心中激起感激,从精湛的教学中受到启迪……。
2. 精心设计开场白
一个语文教师是这样记录自己第一堂课的开场白:“同学们,欢迎你们升入九年级!从今天起,你们又跨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九年级是一个美好的年级。在这里,我们将跟着许许多多的作者走进一个更广阔更丰富多彩的世界。在这本书中,很多文章写得十分优美,我最喜欢这一段话…… 你想知道这段优美的语言出自哪篇课文吗?那就到书中去寻找吧!”学生们听了这样一番语言描述,怎们能觉得学习是枯燥无味的,怎么能不对今后的学习充满向往?
这虽是一位语文老师的第一堂课的开场白,其它学科也是如此,在听课过程中,我们感受到地理教师的开场白让学生对祖国河山有美的赞叹,生物教师让学生体会到了解自身的兴趣,化学教师使学生体会到物质世界的绚丽多彩。教师如何设计开场的妙语,它关乎着教师给学生们留下怎样的第一印象,关乎着是否能调动学生学习这一学科的兴趣,关乎着这一学科教学的成败。
3.增添自信讲评课
第一节课是讲授新课好?还是讲评课好?很多教师认为每学期时间紧、任务重,赶紧上新授课吧!可有的教师在总结中这样写:“我新学期的第一堂上的是讲评课,讲评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一个假期,大多数的学生都玩疯了,对上学期自己学得怎样基本上忘干净了,而新学期如何避免上学期的不足、发挥自己的优势,借鉴他人的良策,还没来得及思考,甚至从来没有考虑这些的习惯。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学生能学好什么知识?能把握好自己这一个学期的学习之舵吗?我在放假前就布置了一道别具匠心的寒假作业:仔细分析自己这次期末考试的试卷,先就地纠错,再好好思考思考自己一个学期来的在学习上的得与失,开学第一天咱们要交流交流,每个人都必须发言。课堂上由于划分了学习小组,每一个学生都发了言,且情绪相当高涨。经验谈出来啦,学生的自信又增强了三分;教训找到啦,学生心底明亮了起来。一次,两次,三次,每个学期、每次考试之后、每次作业之后如果都能安排类似的内容,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越来越理智地对待自己的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自然就会养成。”
三、如何上好“新接班”的第一堂课
教师根据学校工作的需要,有的新学期一开始就接了某个班级的教学工作,有的中途接某个班的某学科教学,无论是那种情况,对学生而言都是新的教师,这样的第一堂课如何上,也显得非常重要。大家在研讨过程中一致认为:新学期开学时,教师们面临着怎样上好第一节课,为今后教学的成功会打下一个好的基础,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 给学生留美好印象
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第一次见一个人,他的外貌、衣着、言谈举止、……都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学中也是如此,学生对教师的“第一印象”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情绪以及师生关系。“第一印象”好比演员登台亮相,“第一炮”打响了,可能博得满堂彩,所以,第一堂课的好坏往往就与之后学生学习的兴趣大有关联。因此,教师在第一次与学生接触时,就要注意自己与学生初交中的形象塑造,力求一开始就给学生形成一个美好的印象。为此,教师与学生第一次见面时,应设计好自已的仪表,要给学生以和蔼可亲之感,与学生谈话要表现出关心、体贴,力求一开始就留给学生“是他们知心朋友”的印象,从而为自己的后继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
2. 给学生作自我介绍
上课时与学生第一次见面,一定要做自我介绍,忌讳进入课堂就讲课,因为学生还不熟悉老师,对老师还有很多的神秘感,上来就讲课,会因为学生对老师感受的程度大于对教学内容的程度,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所以,上第一堂课,要告诉学生自己的姓名及简历,让学生认识自己,只有认识才能更好的尊重,才能增加学生对自己的喜爱和亲近感。让自己的求学经历,成为吸引学生、激发学习、了解老师和建立师生友谊的催化剂。让学生在你的自我介绍里,感受智慧之美,拼搏之美,进取之美。要让学生感觉老师是一个博学的人,从而从心里喜爱和敬佩老师。
3. 让学生自我介绍
为体现师生平等和相互尊重,教师还应当主动认识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做简要的自我介绍同样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而且让教师从一开始就了解每位学生的情况,这对于今后的教育和教学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人数较多,一堂课时间未必够用,也可以采用课堂简单介绍,课后书面详细介绍的形式,但这一环节不可缺少。因为只有教师记住了自己的学生,学生才能记住他的老师。让学生记住老师比老师记住学生意义更加重大。
3. 给学生以恰当语言
教师应具有点幽默的特质,平静无波澜的语气,呆板无趣的语言是无法吸引学生注意的,优美形象的教学语言要求有和谐的节奏。评课时一位专家曾说:如果45分钟都是一个调子,平铺直叙,像流水般地淌,淌,淌,学生也会感到乏味,打不起精神。讲到主要的地方可重复一遍,讲到快乐的地方应自然地露出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情绪应很激昂,讲到悲伤的地方,声音应变得很低沉。教师还应善于利用幽默语言(包括肢体语言)激活课堂,调节学生情绪,帮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发现、建构、理解新知识、新方法,促进学生发展。不要让你的第一堂课就使学生失去对你的(学科)兴趣。
四、如何上好“新学科”的第一堂课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中学和小学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学科门类多,新的学科在学生面前如何展现,教师首先设法让学生感受该学科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消除对本学科的疑虑甚至恐惧,并对未来的课程和活动有一个美好的期待,为本学期在学习该学科时打好一个坚实的基础。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应该讲,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他们的科学性和趣味性,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教师的第一堂课,应该培养学生对这门学科的爱好,学生的爱好有了,就意味着你的第一堂课成功了。
培养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首先应使学生明白本课程要学习些什么,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大概内容,知道将来能学到哪些知识和技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应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本课程。具体说,最好是联系现实社会中的一些具体的实际例子,来突出所教学科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突出所教学科在个人修养提高方面的重要性,突出所教学科在考学中的重要性,要让学生产生一种学好你所教学科的冲动和神秘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做,虽然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嫌疑,但是对于引导学生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舞学生的士气都是很有必要的 。
2. 树立学生必胜信心
第一堂课要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们的期望。任何一位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这是一个人的自尊心所决定的,学生们也想在第一节课给老师一个好印象,他们也会积极发言提问来表现他们自己。因此,在上第一堂课时,学生哪怕是取得一点点成绩或进步,你都应该真诚地赞美他们,鼓励他们。要让学生有成功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你的课。
3. 介绍学科学习方法
介绍本学科的学习方法。可以结合自己和别人的经验、教训,根据自己的心得来现身说法,把自己的一些窍门和绝招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叫学生知道下一步怎么学,怎么做,怎么与老师配合,达到以实用来吸引人,以真挚来感染人。
无规矩不成方圆,必须让学生明白今后应该怎么样做,如何学好这一科目,平时的课堂要求,作业要求,考试要求等等。让学生在今后能按你的要求学习,遵守纪律,按时交作业等。这些必须让学生明白,可以为以后上课节省一些组织教学的时间。
五、如何上好“新学年”第一堂课
初中三年,每一年学生的情况不同,学习的内容(科目)不同,学习的目标和要求也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新学年第一节课要给学生一个新起点的感觉,要给学生提出一个新的学习(成长)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学生时代是人生不断学习、积累知识、奠定基础和前进提高的重要阶段,必须勤奋学习好好珍惜。
1.七年级新生的第一堂课,除上述内容及方法以外,还应给学生指明如何做好小学升初中的过渡,结合本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从生活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给学生提出指导建议和合理要求,使他们尽快进入中学生角色,适应中学生学习生活。
2.八年级新生的第一堂课,应着重指导学生,总结学习生活经验和教训,特别是成功的(高效的)学习方法,结合学科特点,指导学习方法,防止两极分化。实践证明,英语和数学是八年级学习分化的转折点。让学生认识到八年级是初中三年最关键的一年。
3.九年级第一堂课,对学生进行理想和升学方面的教育,让学生知道,中招是人生第一次学习考验,对人生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对高中的学习和升入大学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每一位学生都必须认真对待,都要争取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一步一个脚印走好人生的每一段旅途。
总之,第一堂课对教师而言是平常的一课,而对学生来讲确实不寻常的一节课。所以,如何把第一堂课上得精彩,上得有意义,让学生产生兴趣,使学生难以忘怀,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就显得十分重要。要上好第一堂课有多种方法,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师都会因主观和客观的情况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上好第一堂课。希望广大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实践,让我们的第一堂课的教学成为师生共同获得发展良好开端。
『拾』 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怎样上好初中物理复习
浅谈上好初中物理复习课的策略
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已获得新知,但时隔不久他们都忘了很多,造成作业、测试、课堂回答以及知识迁移等效果不佳。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所学新知识掌握不牢,基于此,作为教师要安排复习课、上好复习课,使学生系统、牢固地所学知识,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上好初中物理复习课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
一、有针对性地确定复习内容
初中物理分为声学、光学、热学、电学、力学等内容,无论复习哪部分,首先应领会新课标、把握好教材,明确教学内容、教学范围、教学分量、教学目的与要求,备课时既不能超要求,也不能降低要求。避免两个极端:一是避免抛开教科书,随心所欲地淹入题海;二是避免把教材看成是“圣经”,照本宣读炒剩饭。一般都确定基础知识为复习内容,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原理、基本公式等。如复习“电流”这一教学单元,主要内容有:①物理量名称:电流强度;②符号:I;③单位:安培;④符号:A;⑤表达内容:电流强弱;⑦单位换算:千进率;⑨测量工具:安培表;⑩测量方法:串联。再如:电流的形成→电流的方向→导体导电的原因→金属导体导电靠的是→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方向跟规定的电流方向的关系→得到持续电流的条件→电流的定义及计算公式→电流的国际单位及物理意义→测量电流大小的仪器→正确使用电流表→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电流跟电压的关系→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此外,还有类似的物理量:电量、电压、电阻、电功率、电热等等。这样类比处理,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中众多的物理量通过比较,找出联系,便能记得牢用得活。复习阶段注意基础是重要的一环。分析历年来中考试题,基础知识所占分量大,但是学生忽略了这部分的知识,这方面往往失分多。例如:一个重20牛的物体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试画出该物体对桌面压力的示意图。或者一个重20牛的物体静止放在斜面上,试画出该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的示意图(如图)。这道题非常简单,然而学生的失分率却甚高,有的不标压力的方向,有的不标压力的大小,特别是不少学生竟然把压力的作用点标在重物的重心处,最多的错误是标错方向。
二、复习面向全体,培养优生,扶持差生
复习课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一般采取方法是:统一授课,分组练习,个别辅导。课堂复习教学主要是:立足中等生,提高优等生,扶持学困生。复习进度和教法以中等学生水平为基点,要求中等学生按教师的安排进行系统的复习,注意能力方面的提高;对优等学生要发挥他们的学习优势,通过他们排难解疑,带动全班。应另给他们时间让他们进行自学,除要求掌握大纲的基本知识外,还要进行横向提高;对差生实行:“五多”、“一优先”。即:多鼓励、多提高、多板书、多检查、多辅导、优先面批作业。要特别注意对他们:“动机、兴趣、情感、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发现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增强学习物理的信心,提高复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复习前要了解学生,复习中要纠错解惑
学生学了一些内容之后,往往会在某些问题上存有疑难,还有可能存在某些认识上的错误或知识上的缺陷。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势必形成学习上的障碍,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以致加剧学习的分化现象。我们除了在日常教学中注意防止这一现象外,在总复习前,应当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一方面鼓励学生利用总复习的机会,把知识再学习一遍,毕竟中考物理难度不大。另一方面总复习内容多、范围广,不能平均使用力量,重点、难点、学生的薄弱点在哪里,就设置怎样的典型例题和针对性练习,要做到心中有数。根据学生平时学习的“病历”和复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要把典型错误拿出来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刨根求底,“自己解放自己”。对于同一类问题,要变换方式,在新情境、新角度中设置练习,进行反复训练,并及时反馈,扎扎实实把基础夯实,让学生思维得到发展。对难点如“电路设计”、“电路故障”等和必考题作图和实验设置专题练习,注重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将知识和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素质。
四、注重方法指导 ,加强能力培养
从平时考试情况看,学生考试失分的原因,除基础不扎实,缺乏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失分是由于学生没建立良好的应试习惯和方法,比如审题不清,粗心大意,运算不过关,语言表达不规范等原因而造成。而这是相当可惜的,也是我们复习最应该训练的,因为这方面最容易见效。所以在复习训练时,应采取一些措施,把方法指导、培养良好应试习惯作为一个关键点来抓,如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读题时可把关键的字眼划出来,做个记号提醒自己。做题时会做的题争取要一次性做对,不依赖于检查;而且要限时做完,训练速度;不用计算器,提高运算能力。在试卷评讲中,发生错误一定要找出错误的原因,把原因整理归纳在错题集上,时刻提醒自己;同时要求错误答案保留,把订正过程写在旁边;教师讲题时不应仅仅局限于知识点上,还应引导和帮助学生总结研究物理问题、运用知识分析解释现象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五、采用分组互助方式,体现学生主体
传统课堂教学常常是课堂上发言、提出问题的是只占少数的“学力”优的学生,偶尔也有中等的学生。“学力”低的学生基本上被剥夺了发言权,甚至连思维的时间和空间都没有了。这样的课堂,优秀学生的个性(主体性)过分张扬,损害了“学力”低的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而导致这部分学生在表面上是学习成绩差,内在的是损伤了他们继续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对自己学习的信心,从而在心理上使他们抵触这样的教育和教师,使自己走向学习困难学生的行列。为此,采用分组复习的方式,
组建学习互助小组:每4到6位学生分成一组,按照就近原则自然分组并且要求有不同“学力”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可以相互学习,相互讨论,好学生帮助相对差的学生,特别注意的是,各小组研讨的内容要因组而异:第一组研讨较容易的内容,其他组讨论的内容难度要逐渐递增。在讨论的过程中每位成员都要积极发言,大胆介绍自己的解题或学习方法,当出现错误时,其他成员不得取笑或讽刺发言的学生,应当给与鼓励并帮助其改正错误,这样有利于各组成员的发展,同时老师要及时的关注各组的学习情况,在出现问题时,及时给与指正,以便各组的良性发展。例如在复习“电阻”一章内容时,先让学生按学习组一起与教师完成电阻概念的内容,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组,分别讨论如下3个问题。a组讨论: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的问题:如当导体的材料和粗细不变时,导体的电阻会随着长度的增长而变小吗?b组讨论:有关电阻与导体粗细的问题。c组讨论:电阻与材料的问题及根据公式当中能否得出电阻与电压成正比,电阻与电流成反比的结论,三个组按此展开讨论,待大部分学生讨论完毕后,让学生回到原来的学习组,再按学习组交流对这三个问题的看法,并重新进行有关讨论,若干分钟后,各小组选出代表在讲台上以“小老师”的身份讲解本小组的讨论过程及结果,然后再组织全班学生解答这几个问题。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促进同学间的友谊,同时还可以活跃整个课堂的气氛。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优秀学生“统治”小组或全班的讨论的历史已不复存在。学习困难生(学力低的学生)也有了在学习组指导别人学习的权力,而成绩优秀的学生(学力优的学生)也必须听其他学生的指导。从深层次角度看,那些长期没有发言权,受人误解、没有成功机会的学生,由于在互助小组教学法中尝试到成功,受到别人的赞誉,克服了自卑的心理,激发起学习的欲望,从而逐渐成为学习的成功者。从教育的主体性理论来看,在这样的教学情景中,“学力”低的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合理张扬,各学生的能力更得到合理发挥,故师生、同学间极易达成理解、通融和共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及教师的教学。
六、将实验探究引入复习课堂
在课堂上以探究实验为主线,加强学生视觉感受,让学生经过观察,激活学生大脑中原有的情感结构和认知结构,这样不仅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实验由教师进行了新的设计大都调换了视角,因而更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如在复习探究简单电路一章时,我给学生准备了以下器材:电池、开关、导线、滑动变阻器、小灯泡若干个、电流表、伏特表等器材,演示前提出几个问题叫学生考虑:(1)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各有什么特点(2)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各有什么特点(3)滑动变阻器有什么作用,接着进行实验探究,过程主要有:让学生以两种方式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暗情况,然后移动滑动变阻器,再观察灯泡的亮暗情况,观察串、并电路中各用电器间的工作情况。观察实验现象后,让学生思考互相讨论一段时间后,让学生自己分析总结实验结论,最后老师总结,与学生一起得出最后的正确结论,这样可以让学生手眼脑并用,对于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实验和总结规律的能力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实践证明:新理念、新形式下的物理复习课能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新型课堂秩序。课堂中师生情感非常融洽,学生间的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相互质疑相当热烈,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活动,教师只是在关键的时刻起到画龙点睛作用。当学生在学习中投入感情,投入积极性,一定能获得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