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有哪些基本要求
1.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一、教学目标制定要准确
所谓目标准确,版意指制权定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不是低标准的,又不是高不可攀的。
二、内容选择要合理
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是备好课的前提,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知识的特点、教材的编写意图、完成教学任务需要的时间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因素来决定。
三、作好教学内容分析,突出重点,击破难点,抓住关键
几乎每节课都有它的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重点、难点部分的教学处理要害就是这节课的关键,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主要体现在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上。一般说来,一节课中学生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包括知识、方法、经验、思想)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学生理解存在困难的地方、教学难于实施的地方,就是教学难点。
四、要全面了解学生水平
B.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怎样备课
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不断深入,新的教学理念必然引起我们对教学作全面反思。但课改不能仅停留在观念的变革上,它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来完成。对学校来讲,对广大教师来讲,最重要、最关键的是要加快教学创新,改革课程实施方式,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新课程下新老教材的课怎么上?实行新课程后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核心的问题就归结到如何备课上。 当前,我校的师资不算紧、课程不算多,教师任务不算很重,教师为应付检查(教师应付学校检查,学校应付上级检查)照抄旧教案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导致教案流于形式,把动态的学生排除在教案之外,仍是知识灌输为目的的旧备课模式的翻版。另外,一些老教师教法陈旧、思想观念转变慢,新课改对他们来说只是穿新鞋走老路;部份青年教师刚走上教学岗位,没有经过系统的理论培训,凭着对工作的热情和个人喜好备课、上课,他们某些观点新奇,但得不到理论支持;骨干教师虽然走在课改前沿,但他们校内外活动多,好的观点和做法仅仅在每学期的一两次教研课、公开课中体现平时亦忙于应付。就是有些教研组组织的集体备课,其实质仍然是应付检查(教研活动检查)的个人备课。因为,教研组的做法一般是,把备课的任务分配给几位教师,每人承担一定量的备课任务,然后交流(交换)。这种集体备课虽有交流、自主修改,但缺少情感的沟通,缺少争论,缺少商榷,缺少思维碰撞。这样备课只是手工劳动;几乎没有经过大脑的过滤的教案,只能是财产的浪费,体力的浪费,生命的浪费。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新课程理念指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强调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在这样的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那么面对新课程教师怎样备课呢?下面就新课改下的备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扬弃传统的备课观,树立互动生成的备课 扬弃意味着继承和发展。备课的内涵极为丰富,有对教材的钻研,有对学生的了解,有教法的设计,有教学资源的开发、选择和利用,还有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等。直面新课改,我们不能把传统的备课观一棍子打死,而要实事求是,科学分析,进行扬弃。如传统备课中提出的吃透两头,掌握双基和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的知识和技能相吻合,并不矛盾。关键是教师在备课时,要创造性的工作,把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考虑进去,设计出符合新理念的方案,并在实施中,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达到三维目标。 新课程理论指出: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参与,意味着对话,即学生与教材的对话,与教师的对话;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的凸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教师角色将由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上课不再是执行教案者,而是和学生一起分享理解的互动生成者。因此,教师要树立互动生成的备课观。教师的备课,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交往的平台,具体地说:一是能让学生全面参与学习;二是能让学生有效的合作学习;三是能让学生主动探索学习过程;四是要能关注学习的积极评价。 二、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无数专家用心血与经验写成的。能成为教材,自有其价值存在与相应的精神穿透。这就要求我们备课前一定要先对全册教材内容有个简要地了解与整理,对整个知识系统有个全面的感知,再针对单位备课内容进行具体设计,最终形成程序方案。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再好的教材也有缺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牢记《课标》所指出的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这牵涉到备学生情况的问题。如果我们的学生对教材内容非常熟悉,则需对教学难度予以适度的提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他们 挑战;如果对学生来说教材内容比较难,较为抽象难解,则要考虑是否变换设计角度与思路,降低内容的难度与坡度,使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果子,体验成功,激发良好的学习意愿。然而,备学生是一个复杂、难把握、具有较高弹性的问题,为使每节课都能确保顺利,遇到问题有个回旋的余地,教师必须做好教学时的应急预案,也就是尽可能的多想几种可能。在不断解决问题,战胜问题的创造性劳动中逐渐生成自己的教育智慧。创造性使用教材还包括扬弃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某些做法,使之更加完善与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 三、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 新课标指出: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而教学资源不仅仅包括课本、教参、练习册等课堂教学资源,也包括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课外教学资源,还包括每个学生所生活的社区、家庭等等。资源的外延。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是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利用这些资源,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应该注意的是,学生也是课程资源的设计者和开发者。在信息化的今天,学生往往拥有着和教师同样甚至更多的信息,而他们往往有自己不同于成人的独特的视角。所以教师应当积极顺应信息时代的这种变化,把过去教师单向封闭的备课转变为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备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引导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参与备课。这样课堂的空间将会更加深广,教学效果也会更佳。 四、提倡集体备课,努力将新课程理念体现在教学行为上。 借助于集体备课加强对课程、对教材、对教学的研究与交流,用科研提升教研,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研究课程改革,进而有效的帮助组内每一位教师将新课程理念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行为上,作用于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有效的集体备课,我认为有如下几个环节: 1、个人预案 集体备课的前提是教师独自写出个人预案。每位教师生活阅历、教学经验、教学风格互不相同,因此教师钻研教材、设计个人预案时,不必写详案,而是个人在某个环节的独特见解,或是对他人教案某些认同章节的摘录、修补。个人预案能充分展示出自己独自的教学风格,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势,这正是集体备课的良好开端。 2、集体研讨 在教研组里,分单元确定中心发言人、定时间、定主题进行集体讨论。采取先逐人谈设计意图、教法学法指导、学生参与情况,即交流个人预案;再共同探讨,确立共性的东西,形成共识,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中心发言人把讨论过程及内容作好详尽的记录,整理形成材料并作总结发言。 3、整合实践 中心发言人从总结材料入手,把优秀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设计,融入本单元教案,诉诸笔端,形成一套完整的集体详案,再分发给组内成员。这时的集体详案,虽经过前两个阶段的交流与研讨已比较合理,但每个教师的观念与行动间还有一定距离,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获得更大的提高。因此,每一位老师要以集体详案为蓝本,根据自身的教学特色,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设计进行二次加工,并在实践中检验教学设计是否合理而完善。 4、认真反思 新课程对我们的传统教学经验提出了全新的挑战,经验反思的重要性也因此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备课中的反思,使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教学经验的局限性,并经过反思使我们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的思维加工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最终得到提炼,得到升华。从这个意义出发,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的桥梁。 5、实践成案 每一位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对上一环节的教学设计的反思稿进行再实践,即运用反思稿在自己班级里进行教学,验证反思后形成的解决方案是否切实有效。在这一过程中,又会出现新的问题,从而又进入反思与修正,并形成一个比较完善合理的教学案例成案。从以上几个环节来看,备课确实是一个生成的、动态的过程,在师师、师生、生生的互动中,必然会在思维的交锋、思维的碰撞中,撞击出智慧的火花,留下真实的缺憾。这些不可多得的宝贵的教学资源,激发我们对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细致分析,进行案例分析,进而面对现实中的真实问题时,能随时提取移植,做到举一反三。 总之,备课也是实践新课程理念。然而,要备好课并在备课中有效的实施新课程,就得更新备课的概念,懂得备课不等同于写教案。书写教案是备课,查阅资料是备课,了解学情是备课,上课后的教学反思、总结更是备课,而且是重要的环节。
C.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备课包括哪些环节
要结合您试讲的方式,如果给您一班学生让您将一节课,那么您备课要更加详尽,结合该课学版习目标制定权你教学的方式,而且要理清每一个步骤,知识点要连贯,如果您是以说课的方式试讲,那备课就可以根据本课的重难点,以及你讲课的构思讲讲即可,如果您试讲的学生是您的面试官,那么您就要做好没人回答您问题的准备,这时您要怎么想象下面有一群学生。此外,一句话概括,在备课过程中必须以课标为基准,把课文的目标有序的设置在其中,做到重难点突出的同时注意教学过程中你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的方式方法。
D. 备课主要备什么新课程形势下,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学步骤,一节好的课教师所占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
lead-in,presentation,practise,cnsolidation,cnversation,homework.
由于没指回明是哪门课程,我就以答英语为sample给你
E.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备课
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因此教师备课已升华为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想备课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备课准确定位学生学习目标 教师备课时应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而传统备课中的目标确定是一种知识的预设。新课标要求达成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目标设计上要做到“三个并重”。传统的知识点、能力点要求仍然是教师备课中必须重视的,同时需要考虑另外两个目标,一是过程和方法的考量,必须重视设计每个学生自主思索的平台,必须让每个学生都能用数学.的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可理解为看不见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主要表现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勤于思考、善于探索、长于合作、追求真理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品质。备课中应考虑两项内容:一是本课的知识点和能力点的问题,对定理的掌握应用,整个初中阶段所学的平面几何知识的理解。二是学法指导,在备课时就要充分考虑好,每节课的学习都要让学生学会一定探究的方法、技巧,教师将作怎样的指导,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我们在这方面下些功夫,学生就能学会学习、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学习的效率就体现出来了。 二、备课应考虑师生双边互动式 新课标强调“教”服务于“学”,教师通过与学生合作,依靠学生自主动手活动、实践、合作与交流去实现教学任务;新课标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思路,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这就要求我们让学生参与课前的准备,自己收集制作有关资料(如实物、图片、数据等),如做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然后尝试研究它的性质。这个过程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课堂教学作很好的铺垫,还能使教师预测到学生的需要,掌握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情感状态,把握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使教师在备课时,更多地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考虑教学方案,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三、备课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新课程倡导打造教学基础,做好教学的前提工作,了解教学对象的差异——学生差异。备课时,我们应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差异,找准新知识学习的切入点;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情绪,设计课堂教学,把握学习的鼓动点;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差异,根据对象确定分层施教,架好学习的桥梁,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吃得进,消得了”,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跳一跳,摘得到”。 只有这样,在掌握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体需求的前提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使每个人都获得身心的愉悦和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发展。因此教师精心地选择例题和学生的训练题至关重要。例题的选择要有典型性. 代表性. 思维性.特别要注意例题的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和一图多用。学生的课内训练题和课外作业题,要避免大量的机械模仿性的题目;要紧扣重点,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规律的掌握,要注意题型的多样性,要重视变式训练和探索性的训练,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对于课外作业可布置适量,选做题,以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四、根据教学情况进行课后备课,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课前备课、写教案固然重要,但课后反思,进行二次备课,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熟与提高。教案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是课堂教学的准备,教案作为教师教学思想、方法轨迹的记录,也是教师认识自己、总结教学经验的重要资料。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一旦放开,真正活起来,就会有很多突如其来的可变因素,学生的一个提问、一个“发难”、一个突发事件,都会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挑战。 教师在课后把这些突发事件记录下来,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通过反思、体会和感悟,则可以帮助自己总结和积累经验,形成一套能适应教学变化的、能出色驾驭课堂教学的知识体系和本领。
F. 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有哪些基本要求
1.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一、教学目标制定要准确
所谓目标准确,意指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不是低标准的,又不是高不可攀的。
二、内容选择要合理
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是备好课的前提,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知识的特点、教材的编写意图、完成教学任务需要的时间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因素来决定。
三、作好教学内容分析,突出重点,击破难点,抓住关键
几乎每节课都有它的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重点、难点部分的教学处理要害就是这节课的关键,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主要体现在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上。一般说来,一节课中学生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包括知识、方法、经验、思想)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学生理解存在困难的地方、教学难于实施的地方,就是教学难点。
四、要全面了解学生水平?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智力能力水平,是确定学生的学习方法、选择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设计教学方案的重要依据。如果学生对相关的旧知识掌握不好,就会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备课时,我们要根据所教内容,找出新旧内容之间的关联,寻找学生的现实水平,明确未来要达到的水平,以便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备学生”,只有这样,我们在备课、上课时才能有的放矢。
五、学法制定要恰当,切合学生实际
六、教学方法要精选,体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和课堂环境的改善
七、问题设计要精当
八、教学细节要周密安排
九、教具和课件准备要充分
十、练习设计要精当?
?2.教科书文本内容分析的维度是什么?
答:进行教科书文本的内容分析,选择恰当的分析维度至关重要。这往往决定着教科书文本研究的成败。教科书文本内容分析的常见项目包括如下六个方面:
?1.内容难度2.设计风格3.课程容量 4.编写体例? 5.呈现风格6.课程的综合性(课程内容的整合)?
3.在备课活动中,教师要备学生的哪些方面?
答:(一)备学生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二)备学生的知识基础?(三)备学生的经验、思想和生活关注点?(四)备学生的能力(五)备学生的情感因素?(六)备学生的身心特征?
4.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小学备课包括什么内容?
答:当前,备课的基本内容包括:
(1)研究课程标准。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
(2)研究教材。特别是要认真钻研教科书,理清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各维目标在教科书
中的具体体现,准确理解重点、难点,确定教学的关键,制定切实可行的三维目标。?
(3)研究学生。深入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思想状况,选准本课的起点和基点,使分层教学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4)研究例题、习题,设计好检测手段与巩固强化内容。不仅要设计教学效果检测的基本方法与内容,而且要精心选择和设计例题、随堂练习题,确保教学的效果与覆盖面。例题、习题的题目要紧扣新课标
、教科书和学生实际,要兼顾深度、广度,体现层次性,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5)研究教学的教育素材。要找出教学内容的教育渗透点,特别是要关注每名学生的积极参与,以及终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与意识的培养。?(6)研究教法和学法指导。教师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学生现有的基础,选择恰当的教法,并指导学法。
(7)制定教案。教案应有明确具体的三维目的要求、教学内容分析(即重点、难点、关键)、教学过程(包括目标要求、重点、难点处理方法、教学手段、体现教育因素、教学小结等),保证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练习作业、板书设计等。?
(8)授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尤其是针对课堂教学或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剖析,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占用的时间一般不少于总课时的三分之一。?
5.影响备课的主要因素有什么?
答:(一)教学目标制定的准确性?(二)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把握的准确性(三)学情分析的准确性?(四)教学内容选择的合理性(五)问题设计的恰当性(六)教学细节考虑的周密性(七)学习方法制定的适切性(八)施教方法制定的恰当性?(九)资源与教具准备的充分性?
G. 新课程下教师备课应注意什么
新课程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决定了新课程下的备课必须定位于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上,备课应让学生在有效接受知识的同时,侧重于培养他们操作实践的能力、合作的能力、探究的能力等,使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有效发展。教学实践中,教师备课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教学生活化
“生活即教材”、“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教学生活化的基本内涵。备课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从学生已知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接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教学情境,从生活中提炼教学内容,使学生觉得知识就在身边,产生亲切感,自觉参与到学习中,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利用教材,开发出具有本地、本班特色的师本教材,贴近学生实际,利于学生接受。
二、了解学生,尊重独特,面向全体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显性智能,尊重差异,在充分了解所带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动机、学习习惯等情况的基础上,于教学应达到的“预定目标”与学生“现有水平”之间找到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备课时以此为切入点,支持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使他们的三维智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各有发展,让不同的学生都体会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增强自信心。
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比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更加重要。学会学习既包括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检索、搜集分析信息、主动学习探究的意义,又包括传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为此,教师备课应充分设置学生质疑、表达、交流、讨论、合作、动手实验的环节,把展示的主体地位留给学生,鼓励学生对书本质疑。教师备课还要提供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多种方法,让他们从中自主选择,做到“有法”可“依”,提高学习效率。
四、发掘、整合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对课程实施的有力支持。发现和利用课程资源,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为教学服务,实现教学效益最优化,是本次课程改革的又一重要内容。新课程下的课程资源丰富多彩,单从空间上就可分为学校资源、家庭资源、社区资源。具体地说,学生的个性、经验、兴趣是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学生所犯的错误是资源,家长的阅历、特长、职业背景是资源,学校的走廊、跑道、图书馆,社区的农场、田园、企业都是资源,与教材相关的资料、时事更是资源。教师要拓宽备课空间,从生活中搜索有价值的教学信息,充分整合利用,把优化后的资源揉合到课程中,寻找学生探求知识、发展能力的最佳角度和方式,降低学习难度,增加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实用性,使学生轻松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情感、能力、认知多元发展,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五、充分预设,促进生成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备注是在了解学生、钻石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做出整体构想―学什么、怎样学,教什么、怎么教,怎样评价、评价将产生何种效果等方面都要详尽“预设”,预设越充分,教学过程越有效。但是预设毕竟是教学构想,课堂要比预设丰富的多,尤其是今天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确立,学生反映汇报的信息会更多更复杂,教师就要善于捕捉,使之转变为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的“亮点”,促进更有价值的生成。
六、反思修正备课
每次上完课后,教师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和思考,这是对备课效果的初步检验,课上完了,但备课没有结束,要在上课的基础上对所备课进行全面发展,把从听课人、学生那里反馈回的信息重新审理,修正原来的备课,为下一轮上课作好铺垫。经验加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好途径,所谓“十年备一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除上述几点外,教师要备好课,还应对整个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全面了解,把知识点纳入体系中去考查;新课程在设置上凸现出综合性的特点,淡化了学科的边缘界定,因此教师备课时还要注意打通学科间的壁垒,倡导不同学科之间合作备课,不断提高备课水平。
H. 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有哪些基本要求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以往教师关注的主要是“如何教”问题,那么现今教师应关注的首先是“教什么”问题。也就是需要明确教学的任务,进而提出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策略。
l。教学背景。教学背景分析是教学的起点。教学关注教师、学生、内容和环境等,那么,教学背景分析也要从这几方面去呈现在教学前的实际状况
I. 面对新课程,应该怎样备课
内容:备课的突破口先从观念上入手;新课程有什么新的备课特点;怎样编写新课程教案;●课程改革呼唤备课改革,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怎样备课?●有人备课写教案10年,但仍停留在最初1年的水平上;有人备课写教案1年,但却具有别人10年的水平。为什么?●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一、备课是课改的切入点,备课改革首先从观念上突破1、什么是“备课”?“备”,可以理解为“准备”、“预备”。“备课”就是教师课前所做的准备工作,它是教师充分地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和了解学生,弄懂弄通为什么教,教什么?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备课≠写教案。编写教案是备课的一部分工作,但备课并不简单等同于写教案。教师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写教案,其实这是不太合适的,应当把大量的时间用于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优化教学设计等。2、教师拿到新教材进行备课时,常常遇到一些问题:①、新教材体系和特点如此之新,一下子不知怎样去把握和处理;②、新教材要求活用,但却不知应如何开发课程资源;③、面对陌生的三维目标,应该如何去确定和整和;④、旧方法不能用了,根据课标精神应该如何来设计一节课;⑤、变革教学方法,研究学习方式,教师应该怎样去组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⑥、旧的教案都认为有必要改,但新课程教案又应该怎样写呢?……显然上述这些问题大都要在备课和优化新课程教学设计中得以解决,尤其要在备课环节中应该加以认真思考的。 3、 教师的备课形式从时间上分,有以下几种:①、常年备课(教师平时各种教学资料的积累、对生活的观察);②、学期备课(在课标指导下对整册书的钻研,可粗略一点,并可编制出《学期进度计划表》);③、单元备课(是在一个单元教学之前的备课,可以拟写出单元的教学计划);④、课时备课(根据单元明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而进行的教学过程的设计);⑤、课前复案(上课前对教案内容再揣摩构思,默记熟练的过程);⑥、课后备课(课后回顾与反思,写教学后记)。历史雄辩证明:无论传统和现代,备课都是至关重要的,许多教师的成才也是从备课开始的,可见,功在课前,效在课上,备课是教师整个教学活动的基础工作,只有认真备好课,才能上好课。4、任何一次教育改革,无不以教育观念的变革为先导,教育每前进一步,无不依赖教育观念的突破。应当说,传统教育观念中的不合理部分还相当严重地支配这些教师的行为,陈旧的教育思想束缚着他们的手脚,使他们摆脱不了旧的教学模式,跳不出传统教学的框框。所以,正确的教育思想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灵魂。观念更新比方法更新更重要。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教学。二、新课程下教师备课的特点1、由静态备课向动态备课转变传统意义上的备课,基本上是教师按着“我教你学”的思路来编写教案,教学过程完全是由教师来控制。因此这种教学设计基本上是预设的,有计划的,是可控的;这种教案是静态的单一的、机械的、细致的。甚至每一个教学环节、具体活动内容、什么时间学生发言,教师讲什么都由教师课前都做了规定。与之相反,新课程教学设计是“以学定教”。教学设计始于体现学生学习需求的“教案”,但又不等同于过去的“教案”。因此教学设计是一个流动的过程。教学设计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多向互动,始终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发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循环中进行。正因为这样,教学设计不应是对课堂情景进行面面俱到的预设,它只能是描述大体的轮廓,要给孩子留有更多的空间,让他们在流动中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这样看来,新课程教学设计既是可预设的,又是不可预设的,既是有序的,又是无序的。又是不可预设的,既是有序的,又是无序的。也就是说新课程的教案设计,教师在课前可以进行比较粗线条的第一次设计。而随着课堂教学的进程,以及新情况的不断出现,则应随机相宜地随时调整乃至进行二度设计。所以,新课程下的教学方案,是动态的、多样的、灵活的和粗线条的,因此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2、由经验型备课向研究型备课转变传统的备课是一种封闭式的备课,教师往往满足于一本教材、一本教参,备的是课内,讲的是自己知道的,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独自钻研教材,选择教法。可谓是“关门教书”、“闭门批改”。十几年乃至数十年,备课上主要凭自己的经验。这是一种磨道式的循环。如今,实施新课程,备课是开放式的。备课内容、形式、方法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备课不仅备课内还要备课外,回答学生提出的意想不到的问题。新课程下备课就是教研,备课就是课改。备课本身就是一种研究活动,因为每一个新课程教学方案的设计就是对旧教学方案的创新,教学设计的推陈出新就是在进行教学改变。所以,时下教师备课就应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研究型备课有以下几个特点:备课的研究性体现 1、备课内容的开放性 2、备课方法的互动性 3、备课过程的反思性 4、教学设计的创造性 3、由文字教案向文字与思维相结合教案转变由于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有些教学目标是可预设的,有些教学目标是不可预设的,有的教学活动是可计划的,有些教学活动是不可计划的,这就决定了教师备课编写教案时有些教学设计内容可能在教案的文字中记载下来,而有些教学设计内容就要靠教师的思维来记载。另外,文字教案和思维教案并存也有助于减轻教师用大量时间来书写文字。备课应是终身随时的感悟,而不是一时的偶有所得,备课应是刻在心中永远难以忘怀的教学蓝图,而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文字。4、由个人备课向个人与集体合作备课转变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广大教育工作者有这样的共识:如今的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化身,学校更不应当是文化的孤岛。课程的综合化,要求我们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贴近真实的生活世界,与教师、学生、与家长、社会实现多方位的交流合作。针对新课程新设计出现的问题多、困难多、矛盾多的现状,单靠一个人的头脑来解决比较困难,为提高备课质量,节省时间,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合作备课就显得特别重要。当然,强调合作备课并非要忽略个人备课,集体备课要重在集体的交流和研讨,“以思维碰撞思维”,“以智慧点燃智慧”,“以情感沟通情感”。集体备课要做实就要把“个人自备”、“集体交流”、“个人整理”这几项工作结合起来。总之,在备课中要突出“三个体现”“四个注重”:体现课堂学习形式的多样性,体现学生的差异性,体现教案使用的灵活性和实效性;注重学法的归纳与指导,注重科研目标的生成,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与课后访问及分析,注重以后课堂教学的改进措施。三、怎样编写新课程教案 备课理念要改、备课方式要改,因此,编写教案的内容和方式也要改。 1、传统的教案存在的弊端: ①、追求形式,浪费时间:根据调查,在整个备课过程中,教师只有20℅的精力用于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分析学情;80℅的精力用于书写教案。②、内容僵化,中看不中用:由于编写教案要求形式规范、内容详尽、字迹工整,这就导致教师为达到领导满意为目的去编写教案,而没有了自己的创造力。③、千人一面,没有个性:由于受统一规范要求的影响,一些教师又缺乏教学的创见性导致教案编写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试问没有个性的教案,怎能引出有个性的教学?没有创造性的教学又怎能培养出有创造性的学生?教学本是一个极富个性的事,备课应是老师个性智能的结晶。④、照搬、抄袭严重:有些教师的教案基本上就是从参考书或备课手册上抄下来的,平淡无奇、不鲜活,又不符合学情情况。造成上述教师编写教案中的问题有以下几个原因:管理者的误导;教师备课时间不足;教师视野狭窄,缺少创新等等。2、新课程下教案的编写:①、领导要树立新观念,给教师松绑:要改变领导陈旧的教育思想及滞后的管理理念,如取消固定的格式和框框;不求规范求创新;不单纯以教案论英雄,重在看课堂效果等等方面。② 、适当简化教案,节省教师时间:要求教师用80℅的时间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研究教法,而用20℅的时间来编写教案;由于教师的知识积累、教学经历、个性特点、思维风格和习惯等不同,因此备课可以因人而异,区别对待。③、鼓励创新,写出有个性的特点的教案:要向教师推荐一些好的教学模式,使教师认真学习吸收;要鼓励教师博采众长,发挥自身优势,编写有个性化教案;要研究教学个性,独树一帜、自成一家。3、新课程教案编写的几种思路(仅供参考)①、教案编写的形式按着“教材分析---学生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流程”这五个部分来设计,这种思路的特点是比较全面体现课改精神,尤其是突出了学生分析和设计理念两个内容,但比较繁琐。②、教案编写思路把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生分析、设计理念综合在一起来说明,这种教案比较简练,节省笔墨。③、教案编写突出对教材的处理和教学的组织,突出了以学定教,重视学生参与、经历和体验活动的设计,这种教案编写言简意赅,便于操作。④、教案编写思路通过“定位---切入---探究---拓展”四个层面把一节课的设计要素提领出来,“定位”说明的是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设计意图,这为一节课的教学方面做了注脚;“切入”是课前导入和创设情境,而“探索”说明的是课堂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活动安排和教师的组织活动安排。“拓展”是对课堂向课外延伸的设计。这种思路能体现新课程理念,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思路;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多样性;体现了教师的角色定位得当,教学组织活动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