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做好初三语文老师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呢
一、道德素质
好教师为人师表敬业奉献之源
“有才无德是废品,有德无才是合格,有德有才是优秀”,此话道出了
“德”的重要性。欲学知识,先学做人,一屋不扫者,又何以扫天下?教师是人
类灵魂的工程师,其职业道德高尚与否,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学生能否健康成长。
传道之人,必须闻道在先;塑造他人灵魂的人,必须要有高尚的灵魂。由此,良
好的道德素质是教师具备基本素质的首要环节。
1、具有良好思想觉悟做为教师,
首先要学好“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树立牢固的无产阶级世界观。真正做到在思想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优持一致。加强对党的基本路线的理解,有一个清醒的头脑,才能保证遇到风波不迷失方向,风浪当中不动摇坚定的志向。正如周恩来同志说过的“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
2、具有崇高职业道德感
崇高的职业道德感,可以激发广大教师以主人翁的精神从事教学活动,
忠于职守,奋力开拓,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对教学才能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认真勤恳,诲人不倦。要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罗素曾经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质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自由地发展”。名言值得切记:“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增强职业责任感,道德感;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以从事教育工作为荣,以献身教育事业为乐,全心全意做好教育事业,作风正派,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襟怀坦荡,行为是最好的老师,既要言传,更需身教,切切实实,为人师表;善于向别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永不自满。从而才能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创造更多更好的教学效果。学校教育,德育为先,在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今天,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其意义更显的重大。
3、具有与时俱进德育观
人的素质是一个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概念,它有一定的社会性、阶级性和时代性。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事物层出不穷,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各种压力不期而遇,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状况都发生很大变化。树立与时俱进的新的德育观,认清新的形势,适应新的情况,明确新的任务,形成新的思路,采取新的举措,解决新的问题,我们的德育工作才能有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我们技校教育要在“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前提下,把人的德育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不能只是一味地进行“知识灌输”。在教学过程中,
一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二要教会学生如何思维,
三要教会学生必须掌握必要的
科学技术与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及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二、精神素质
教师的精神素质,是教师教学取得成功的催化剂。
教师应自觉地去更新自己的知识,在继续教育中努力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不断追求新知识才能适应新时代,
出色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良好的精神素质有以下几个方面:1、勤奋好学精神作为一名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首先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师必须具备勤奋不息的好学精神,这是现代社会的客观实际对教师提出的迫切要求;要让学习支撑我们每个教育者的生命。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作为国家教育功能的具体实施者,教师学习不仅是为了民族的复兴与进步,更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为只有不断学习,教师才能准确把握现代社会的人才观,才能准确把握当代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准确把握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差异和发展差异,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也才能使每个学生有机、和谐地把自己的理想和祖国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要勤奋不息的好学,还必须明确学习与自身发展和幸福的关系。为国家而学习、为学生而学习是我们社会一直强调和推崇的。长期以来教师习惯于被动地接受培训和学习,从而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终身习是教师提高自己生
活质量的重要前提。一个没有终身学习意识、不会学习、不善于学习的教师随时都将面临被时代所淘汰。所以说要做一名新世纪合格的教师关键善于学习,具有丰富的知识作为强大的后盾,勤奋学习,借以掌握新知识、新思想和新方法。正如古人说的“学好弓弩,才如箭镞,说以领之,方能中鹄”。
2. 一个老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教师的职业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即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和心理素养。道德素养是比较重要的考点,一个优秀的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专业的知识储备与语言表达、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等能力的体现。
一、道德素养
道德素养是比较重要的考点,曾经考查过简答题、单选题等,因此需要再备考过程中加强记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老师在道德素养方面主要有四个方面的要求:
1.对待事业方面——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首先要做到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做到依法执教,严谨治教;爱岗敬业,廉洁从教。
2.对待学生方面——热爱学生
作为老师,热爱学生是教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具体来说教师必须做到全面关心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理解和宽容学生;解放和放飞学生。总之,要将严和爱有机结合。我们常说作为老师要做到燃烧自己,照亮他人,尤其是对待自己的学生。
3.对待集体方面——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师应该具备团结协作精神,与同事之间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弘扬正气,摒弃陋习。
4.对待自己方面——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由于学生具有向师性,教师劳动具有示范性特点,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二、知识素养
1.政治理论修养
身为传道授业的教师,不仅要拥护党的领导,同时要不断提升自身理论修养。这部分内容考查几率较小,主要以了解为主。
2.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作为老师,除了拥有过硬的政治理论修养以后,还需要精通学科专业知识,我们也可称为本体性知识。具体来说是指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学科体系;了解该学科的发展脉络;了解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例如语文老师要了解语文学科的治本知识、学科体系等。
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老师不仅要具有政治理论修养、专业的学科知识,还要注意帮助学生建立学科之间的联系,根据学生兴趣,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就需要老师具有相应的人文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生活知识等。
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作为老师,如果想把知识准确无误传递给学生,还需要注意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各科教材教法以及教育管理方面的知识。只有了解学生需求、兴趣、年龄特点,才能让学生更好掌握知识。
3. 语文教育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什么职业素养
:(一)教师的一般综合修养 1.广泛的文化基础知识 2.良好的人品 3.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专 4.健康的身心和一定的兴趣属爱好(二)教师的学科专业修养 1.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该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和相关的知识 3.学科发展的历史和趋势 4.学科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三)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1.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 2.先进的教育理念 3.较高的教育专业能力(四)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涵 ①爱国守法②爱岗敬业③关爱学生④教书育人⑤为人师表⑥终身学习 2,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 ①立足实践,面对现实②持续提升,崇尚先进③自我反思,自主发展
4. 优秀的语文老师应该具备哪些素养
第一, 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应该是博学多才的。语文学科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文学、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天文、艺术等各方面的知识都可能出现在语文课本中,所以语文是博大精深的,这一学科特点就决定了语文老师必须博学多才。我们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把这些庞杂的知识融会贯通然后传授给学生。我们肯定都有这样的感受,语文老师越越博学,越有才,学生就越喜欢你的课。如果你只知道照本宣科,考什么讲什么学生就会非常反感语文这门学科的。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加强阅读,各方面的知识都要有所涉猎,不然我们会越来越局限在一座知识的孤岛上面,很难让学生接受和喜欢我们。第二, 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应该是口才出众的。我一直觉得语文老师一定要有好的口才,因为我们天天都在接触语言文字,如果自己口才不好,又如何能将这些语言文字表述得更准确、更优美、更富有哲理呢。课堂上我们应该口若悬河,应该妙语连珠,应该富有诗意,应该机智幽默地应答和点评,这些都是好口才的表现。如果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吐词不清、语言平淡无味、不能适时地机智和幽默一下,课堂将会变得十分沉闷,哪怕你的确是一个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老师学生对你的课依然不会感兴趣。第三, 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应该写得一手好文章。写作是高中语文教学十分重要的一环,也是高考中所占分值最大的板块,所以很多老师都十分重视写作教学。但很多老师的写作教学几乎都是来自间接经验,很少来自自己的直接经验。现在的语文老师不读书、不写作似乎已经成了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很多老师都是在评职称的时候采写一些教学论文,而平时几乎不动笔。我觉得写文章应该是语文老师的基本技能和看家本领我们都不会写,而且社会上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语文老师都是笔杆子,我们最会写文章,但事实并完全是这样。所以,我觉得要较学生写文章我们自己首先要会写。第四, 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应该是与时俱进的。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是一个数字时代,信息时代,如果我们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很快就会被社会被学生所淘汰。比如现在学生都喜欢上网,网上每天都会有很多新思想、新词汇、新理念,如果我们对学生关心的这些东西浑然不知,学生就会觉得我们之间有太深的代沟,甚至会觉得我们与社会脱节,这样的话他们就不会愿意和我们交流,就会疏远我们,以至于不喜欢我们的课。所以,我们语文老师应该让自己的关注社会动态,关注流行思潮,关注网络词汇,这样,我们才知道学生内心想的是什么,才知道我们该给他们什么,让他们摒弃什么。
5. 语文教师必备哪些基本素养
(一)职业道德素养
(1)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教师就能够从素质教育的高度,研究、探索教育规律,奉行教书育人的宗旨,积极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当前,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受到不同程度的检验,作为教师应义无反顾地献身于教育事业,将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在培育学生身上,在实践中不断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改造自身的主观世界。
(2)热爱学生。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热爱、尊重、了解并严格要求学生。教师要以自己坚定的信仰去指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方向;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学生求做真人,求做真事;以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去影响学生热爱知识,热爱生活;以自己乐观的精神去培育学生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品质。无数实践证明,具有高尚品格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道德的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热爱集体、关心他人的学生;具有渊博知识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强烈求知欲的学生;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学生。
(3)热爱学校。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校,关心学校的发展,教师之间要谦虚礼让,团结协作。在小学阶段,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劳动、卫生等习惯,为学生在思想品德、知识技能、劳动习惯、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工作的另一个特点是:个体劳动成果、人才培养依赖于教师群体的长期努力,教师个人的劳动常被隐没在群体的成功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具有博大的胸怀,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为学生的进步与成长而喜,为集体获得成功而乐。
(4)热爱所教学科。教师要热爱所教的学科。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熟悉和精通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各方面知识,如在追求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思想、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现代化上,在探寻最科学、最有效的让学生获取知识、能力与受到思想教育的途径上,在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主导与主体,知识与能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诸多矛盾上,都要作出不懈的努力。为了胜任所教学科,教师还要自觉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教育测量、教育评价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并在教学实践中刻苦钻研,勤于思考,虚心求教,博采众长,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和成果,不断充实并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做到精益求精,永不满足。
6. 小学语文老师最应该具备的品质是什么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教师应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现代教育的开拓者,是现代素质教育这一出大型艺术表演的“导演”。 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可以像一名 “导演”,那么首先应该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多元的能力。因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一个领导者。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养成能力,提高素质的主渠道。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是新形式下课堂教学改革给语文教师提出的新课题,也是当前语文教改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他的领导不以地位,而以他的“好学”的气质、充盈的知识、成熟的经验和对学生的真挚的爱。那教师应该如何当好这个“导演”呢?指挥好这一出戏呢?通过《名师课堂》的学习、研究我认为,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具有以下素养:
一、具备亲切幽默、富有启发性的情感教学语言。
高水平的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而且还能引起学生的美感,使他们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情感的陶冶。语文作为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迫切地呼唤语言艺术大师。在课堂上语文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教学语言去打动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对祖国的语言文字产生热爱之情,学生就会主动、积极、热情地去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 其次,教师运用启发性的语言,让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激发学生大脑产生兴奋,多种感官协同参与,积极活动。
二、发掘每一位学生的内在潜能,因材施教。
魏书生说“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的闪光点,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兴趣、情感和需要、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要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提高、有所发展,那么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不同的方法做好学生的个别教育。
三、紧跟时代的潮流,不断更新自我、与时俱进。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成为能运用网络信息资源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师。
第三,具备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当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和信息科学技术智能化、信息网络全球化、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将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学手势在必行。教师要不断学习,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第四,要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
小学语文教师,老师的“三笔”字要写得好,只有这样,学生的自然就好。语文教学可说是集德、智、体、美、劳、五育于一炉,小学语文教师就要多才多能,一专多长,具备多方面的涵养,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五,具备科研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一方面教育者对自己主管或任教的专业学科的历史、现状应有个较全面的了解,要学习研究本国、本省、本地区的教育历史,了解当地教育发展的历程,还要掌握国内外教育科研动态及发展趋势;另一方面,积极钻研教育科学及关联的科学知识,如教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等,通过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找出规律性的育人方法,掌握人的成长发育规律。
7. 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1、首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首先朗读水平是必备的。普通话要专达到二级甲等水平,也有极少地属区可以放宽到二级乙等。
2、其次,小学语文教师要有一手好的粉笔字。语文老师承担着学生文字书写规范的重要任务。语文的课程标准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文字的书写,课堂上文字书写的指导,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必要内容。如果一个语文老师不能有一手好的粉笔字,那对小学生的文字学习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练一手好字。即便不能在短时间内,改变自己的写字风格,那么也要在面试备考时,横平竖直,认认真真写好板书,并且要注重板书的规范和整齐,用形式来弥补书写的不足。
3、最后,小学语文老师要懂得调节课堂气氛,这也是每个老师都应该注意的。但是语文老师尤其如此,语文承担着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要注重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因此语文老师要灵活地把握运用教材,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对学生生活实践的指导。
8. 小学语文教师最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素养
转贴】1、丰厚的文化 我觉得一个语文教师首先要有文化品位,那么文化从哪里来?那就是从阅读中来。一个勤奋的教师,不仅读教材,读参考,更重要的是博览全书。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现在教师不是不想读书,而是没有时间去读书,大部分是*以前的积累,也就是在吃老本,倘若以前积累的多,还好一些,可是,很多教师不是这样,这可能与自身的成长有关。比如,以前,在小学任职的教师,一般是从初中再到师范,师范学校所学专业知识与高中的还不一样,比较重视教师的特长发展,如果不是对文学特别爱好的话,对语文的学习也就是一带而过。这样等他们参加工作以后,面临着再学习的问题,虽然小学语文比中学简单,可是基础的东西还是很广泛的,尤其是新课程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学方式的转变就意味着教师文化的再生产。从我的经历来看,课改前觉得语文没有什么,无非是学字、解词、背课文、分段、归纳中心,并且都有一定的标准答案。教师教起来很顺手,几乎你不用认真备课,也能教语文。现在的情况就不同了,对语文的定位,即要落实工具性,还要拓展人文性。一下子,使教师摸不着了边际。最近几年,我们还提倡大语文教学观,生活处处皆语文,这就使教师更难把握语文教学了。其实,语文无论怎么定位,语文始终是母语教学,语文始终离不开文化。那么,一个教师缺少了文化内涵,怎么说也不会把语文教好。小学生虽小,但是他们在课堂中,问题多,他们什么都问,什么都敢问,一个教师总是支支吾吾的,或者和学生“踢球”玩,也有失教师的职责。我看到一个网友,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不会语文也能教语文?”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怪现象,也确实,在实施新课程的时候,由于主张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想怎么学就可以怎么学了,教师除了方法的组织,其他也没什么可做的了。教师似乎成了多余的人。我觉得这是不正常的,是对新课程的玷污,古语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个功能什么时候也不能丢失。转变教师角色与教学方法,不是把教师的文化也一起扔掉了。所以,一个语文教师始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的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不断地从阅读中汲取营养,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2、精美的语言 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是语文教学基本任务之一。一个语文教师不能正确运用祖国语言与学生交流是不可原谅的,一个语文教师的语言不仅要用词丰富、严密,而且要流畅、纯正。我见到许多语文教师说话很随意,想什么说什么,一句话重复几遍,并且时常带着口头语,一听到这样的教师上课,就感到不舒服。还有的教师方言很重,语气平淡无味,在范读课文的时候,不读倒好,一读还不如一个学生。这样的语文教师怎么能有语文感染力。相反,一个非常有语言修养的教师,往讲台一站,神采奕奕,目光炯炯,说起话来,铿锵有力,抑扬顿挫,声声悦耳,从语气和音质上就技高一筹。一个非常有语言修养的教师,应该是语言简练、准确,字字句句,条理严密,并且有很强的逻辑性。一个非常有修养的语文教师,不仅注意自己的语言,也非常注意学生的语言,他总是认真地倾听学生的语言,抓住时机去规范或矫正学生的语言。如果学生在这样教师的影响下,那么他们的语文能力能没有提高吗?语文教师的语言是很重要的基本功,是决定语文课成败的关键之一。记得以前,我们很重视教师基本功的训练,特别对年轻教师,每年都要验收与考核,可是,近几年这样的活动少了,教师的基本功也放任自流了。是的,语文课谁都能教,可是教的效果如何呢,俗话说:“近珠者赤,近墨者黑。”教师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况且小学生正处于发育时期,他们有极大模仿倾向。我看到一个孩子,说话总带个尾音,问其家长,家长说原来不是这样的,后来换个班主任教师,就变这样了,很难纠正。据了解,那个老师说话很不注意,这个孩子觉得好玩,也就模仿了,后来成了语言习惯。可见,教师的语言素养是多么的重要。3、燃烧的激情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这个“味”是什么呢,我认为“激情”是语文味之一。语文是情感的语文,因为语文不仅学语文知识,还承载着传承文化,文化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一篇散文,一首古诗,一句名言,哪个不具有情感呢?要想教好语文,教师首先有情感,这种情感来自于对文本的解读,来自于对生活感悟,来自于对学生热爱。有人批评说,教师的激情是一种造作,我认为这样的认识不正确的。教师是教书育人的,教师虽然不是演员,但必须能做到以情激情。举个例子说,即使你有很多不愉快的事,那么,你面对学生,也不能把你内心的伤感留给学生,虚伪的也是善良的。一个激情的教师始终是想着孩子所想,始终和孩子一起共享着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激情需要点燃,需要走进文本与读者的内心。我听过很多教师讲《十里长街送总理》,那是一个悲壮的场面,可是,能触动学生伤痛的很少。一个原因是课文离学生生活较远了,学生没有那样的体验。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教师自己也没有读进文本,语言的平白,情感的淡漠,学生就好像在了解一个故事。这样的课文,如果说教师缺少了情感基调,怎么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呢?学生悲与喜,不是简单的文字就能触发的,还要*教师满怀激情的感染。一个语文教师,没有情感的丰富性,也不可能教出语文的激情。4、专业的知识 对于学生来说,方法比知识更重要。那么对于教师来说呢,现在有一种倾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不讲究系统的知识体系了,教师也无需要具备那么多知识了,要把主要的精力用在教学观念的转变上,用在教学方法的研究上,有道是:“教师一碗水,就能引出源源不断的江河。”此话完全是教师在自我推卸责任,是对新课程的曲解。的确,在当今时代,一个人不可能掌握全面的知识,况且信息时代的来临,知识可以储存在电脑里了,但是电脑永远也不替代人脑。知识是人脑创新的基础。语文不讲究完整的知识体系,但不等于不教知识了。每一篇文章、每一段话,甚至每个词语,每个字,都蕴涵着丰富的知识。这些知识,有的是*学生自己感悟的,有的是*教师讲解的,所以教师没有知识是不能胜任的。现在,有的小学语文教师知识贫乏的可怜,比如,小学教材中,常见的语法或修辞格都不能正确的判断;对于写作知识更是一塌糊涂。这也难怪教师,教材几乎什么知识都不讲了,原来学过的,也就随着时间淡化掉了。所以说,一个教师要是死啃教材,不注重补充鲜活的血液,连自己也变得陈旧了。一个教师始终要有知识的紧迫感,无论教材怎么编,无论课程怎么变,你必须是一个知识的拥有者,这样你才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学生。“知识用时方恨少”,这是不变的真理。5、敏捷的思维 一个语文教师,光有阅读积累、专业知识、丰富情感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敏捷的思维能力。所谓思维能力,就是指判断、推理、概括、顿悟、应变等能力。思维也就是智慧。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有很大生成性。教学有预测,但又不能完全预测,尤其我们主张“以学论教”,“顺学而教”,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挑战。阅读是“教师、文本、学生的对话”,“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阅读中,教师要参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如果教师没有敏捷的思维能力,是很难驾驭课堂的。比如,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开读书,而问题可能是千奇百怪的,那么教师就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判断,哪些是值得探究的,哪些是没有必要的。有问题还要优化问题,把语文教学落到实处。再如教师与学生对话,教师不仅要注意倾听,同时要迅速的分析学生的语言,要敏捷的判断出学生发言的价值所在,然后是有针对的点拨或概括。有的教师,不能机敏的反应学生的问题,学生发言就点头,说什么都挺好,或者一味的要求学生自己评价,教师是十足的指挥官。我觉得这样的教师不是非得要那样做,而是自己的思维节奏跟不上,也就是说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当然,教师也就跟着学生一跑到底了。有敏捷思维能力的教师,不仅表现在对话中,还表现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和突发事件的处理上。比如,很多公开课上,教师准备的课件不能正常播放,有的教师,反复的尝试,越着急思路越乱;可是有的教师一看不能用了,马上改变教学思路,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也不失是一节好课。这种应变能力,应该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 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 怎样提高语文素养: 一、拓展视野,塑造健康人格 文学作品所展示的画面,几乎遍及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它的内容无不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文学对人性的塑造和对社会风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优秀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高尚的理想,坚强的意志,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真善美的心灵,无不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学作品的教化作用是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相比的。它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手段,对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对塑造健康的人格都有重要作用。 二、通过积淀,增强文化底蕴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当语文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而积淀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广泛阅读和识记背诵。在重视广泛阅读的同时,还要重视识记背诵。古代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记诵,把它作为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要求学生在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历代的文学大师,无不满腹经纶,具有很好的记诵功底。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抛弃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理解,轻视识记背诵。我们的改革并非要改掉传统教育中那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而是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识记背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质,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三、发展思维,提高审美能力 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认知活动,遵循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一般认知规律。同时它还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它由感觉器官对作品进行感知,再调动生活积累,产生共鸣,再经过丰富的想像、联想和分析,进而领悟到作品所揭示的生活内涵。通过理解、玩味,得到赏心悦目的、怡情养性的审美享受和思想认识。掌握并遵循这一规律,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1、激发情感,增强感知能力。情感在文学教育中有特殊作用,教师的教学情感、作品的创作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教师要用饱满地热情,真挚地情感,牵引着学生步入文学殿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创设一种和谐美好的课堂气氛,领着他们登堂入室,去发现美、认识美。2、加强训练,提高表达能力。审美活动是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的个体感知体验,又要重视学生的理性分析、口头表达。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口头语描绘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分析作品美的结构、美的语言,分析文学形象的社会意义和得到的思想启迪。通过口头表达,使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模糊的、不大鲜明的文学形象,经过梳理后变得更清晰、更鲜明。在分析鉴赏的基础上,推荐有关评论文章让学上阅读,让学生了解别人对作品的评价,参考别人的见解,以启发学生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