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三年级上册环境备课

三年级上册环境备课

发布时间:2021-03-04 18:39:38

① 找一篇关于小学三年级环境教育的教案,有的帮个忙啦~~

小学环境教育课教案——垃 圾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写垃圾处理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3、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

1、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说说环境的变化,并了解当今社会人们是如何处理垃圾的。

2、教师收集有关的图片、数据、文字资料和录象带。

三、课前准备:

1、教师用的展板一块,照片、文字材料(粘贴好)。

2、录象带。

3、地球图片、文字、双面胶带、钢笔。

4、学生研究用的方案和宣传稿。

活动过程:

一、计算导入: (算一算)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上一堂研究课。在上课前,老师想出道题目考考大家,怎么样?

1、出示题目:

某市约有180000户家庭,如果每户家庭每天产生1千克的垃圾,那么1天之内,这个市会有
多少垃圾呢?
如果以30天计算,每个月又会产生多少垃圾呢?

如果一年以365天计算,海宁市每年又会产生多少垃圾呢?

2、学生计算,教师板书。

日 180000千克 180吨

月 5400000千克 5400吨

年 65700000千克 65700吨

3、“看了上面的数据,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4、“我们刚才算的,只是某市一年之内家庭产生的垃圾量,这个是不是最终的数据呢?为什么?(加上宾馆、饭店以及某市大大小小的27000家厂家,垃圾量大大超出了上面的这个数字)某市就有那么多的垃圾,那么全世界呢?”

5、出示地球图片,讲述全球垃圾现状,贴上垃圾覆盖的效果。“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研究有关垃圾的问题。这个问题可是个世界级的难题,你们有没有信心挑战这个难题?”

二、观看录象 : (看一看)

“我们就从自己熟悉的某市来开展研究。接下来,就让我们从录象中去看看某市产生的垃圾是怎样的一种情况!”

1、学生观看录象。

2、“看了刚才的录象,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某市正在争创省级文明城市,难道我们能任由这些垃圾散布在大街小巷,影响某市的形象吗?你们能不能为环保局的叔叔阿姨出出主意,帮他们想想如何处理这些已经产生的垃圾?能接受吗?”

三、研究方案: (写一写)

1、学生研究,教师巡回指导。

2、全班交流,教师提要求。

交流建议:

(1)、其他小组在汇报方案时,所有的同学都要做个文明的小听众。如果你有不同意见或同一小组的成员要补充的话,请等这位同学汇报完再发言。

(2)、如果你们组的方案和前面小组的方案相同或类似,那么你就不必在重复。

3、随机补充: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将垃圾分成三类:

一、有机垃圾:又称湿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或餐余废弃物。包括:瓜果皮、蔬菜皮、变质食品、剩饭菜等。

二、无机垃圾:又称干垃圾、可回收垃圾或可再生废弃物。包括:废纸、废金属、废塑料、废玻璃、废织物(布料)等。

三、有害垃圾:又称危险废弃物。包括:废电池、过期药品、水银温度计、废油漆桶等。

中国国家环保总局近日向社会公布了处理城市垃圾的国家行动方案。这个方案规定:今后中国的城市垃圾将进行填埋处理,并把垃圾填埋产生的气体收集起来发电。

消除白色污染的好办法:连碟子一起吃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开发环保产品,以取代传统的纸杯、纸碟、饭盒。前不久,波兰一家面粉厂的厂主维索茨基想出了制造能吃得下肚的环保杯碟。他把磨完小麦剩下的麸子压制成各种大小杯碟和碗具,适合旅行野餐或开生日会。人们可以在餐后将这些环保杯

四、联系实际: (说一说)

“让我们为同学们这些创意的方案鼓掌。如果国际上还没有采用的话,你还可以申请专利!除了为环保局的叔叔阿姨想出这些处理垃圾的办法外,我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该注意些什么呢?”

1、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教师评价。

五、活动延伸: (试一试)[机 动]

“刚才我们的同学都表明了自己的决心。但是光靠我们班的同学,毕竟力量有限。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想想,用什么办法能使全校的同学,全社会的公民都参与到保护环境、减少垃圾的行动中去?(宣传)你们想怎么宣传?(指名说)接下来,老师请大家发挥集体的智慧,把想宣传的内容写下来,好吗?”

六、活动小结

② 谁有三年级环境教育教案,急求!(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认识小朋友的家 2、它们住在哪里 。。。。。

三年级环境教育
教案设计
课例名称
它们住在哪里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对象
3年级
执教者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首先通过“铅笔铅笔转起来”的猜谜游戏形式呈现,将大家都兴趣吸引到小动物身上来,让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引导学生尝试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提出问题;然后以“圈出隐藏在图中的小动物”这种活动形式激趣,大大提高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接着设计了一个“环保小讲座”,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小动物为了适应环境能改变自身颜色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动物常识,初步了解动物变色与环境的关系,知道动物为了适应环境,会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了解一些动物适应环境的事实。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用多种方法观察小动物的生活环境。能用简单的器材做模拟动物生活环境的实验,并坚持观察动物和环境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动物知识,知道动物与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喜欢动物、愿意和动物交朋友的情感;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爱护小动物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了解动物生活与环境的关系。
学习难点:
知道动物都生活在它适应的环境里。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在进行本活动教学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一段时间,亲自在易于发现身边动物的地方观察各种各样的动物,或搜集各种动物的图片或绘制一些动物的图片(这些图片,是为课上交流时出示给同学们观察和了解用的)。

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学之前用网络在网上搜索小动物的相关教学材料,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准备好知识讲座内容、搜集一些动物适应环境而改变肤色的图片,制作成课件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
“铅笔铅笔转起来”的猜谜游戏(课件出示)
(一)、老师出谜,学生猜
1、肚子里没有一点学问,可开口闭口喊知道,瞧瞧这个小家伙,实在是无知又骄傲。(打一飞行动物)
2、浑身是盔甲,走路横着来,高举两把剪,张牙又舞爪。(打一水中动物)
3、活动地盘在墙壁,专门收拾飞蚊虫,尾段无碍会再生,医学名称是守宫。(打一陆上动物)
4、似鸟又非鸟,有翅身无毛,一脸丑模样,专爱夜游遨。(打一空中动物)
5、锥子尾,橄榄头,最爱最爱头尾壳内收,走起路来慢悠悠,有谁比他更长寿?(打一水中动物)
6、个子虽不大,浑身是武器,见敌缩成团,看你奈我何。(打一陆上动物)
7、全身片片银甲亮,看看神气又威武,有翅寸步飞不起,无脚五湖四海行(打一水中动物)
(二)学生们自己说说知道的谜语,孩子们互相猜。
活动二:
火眼金睛——圈出藏在途中的小动物
将课本中的图片,以及网上搜集的图片做成幻灯片,让学生上台指出小动物的藏身之所。
蟾蜍 变色龙 竹节虫 虾蟹 枯叶蝶
海蟑螂 章鱼 乌贼 变色鸟 变色蛇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很多动物能随周围的环境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
活动三:
(一)环保知识小讲座
1、介绍鳐,常常栖息在海底,体色同海底相似,因而我的敌人就很难发现我。
2、枯叶蝶,能够随着环境色泽的变化而不断变换颜色。
3、蜥蜴,无论走到哪儿,颜色都能很快地变得和周围环境变得相似。
4、尺蠖,形态接近于树干,可以迷惑它的天敌,也可以随环境改变自己的颜色。
(二)学生互相说说了解到变色动物知识。
(三)观看会变色的海洋生物视频
活动四:
1、猜一猜:
知道了这么多小动物变色的知识,你是不是还想了解这些动物都住在哪儿呀?猜一猜,我们校园里哪些地方有小动物生活呢?
2、小组讨论:为了观察小动物住在哪儿,我们应到哪儿考察?考察什么呢?我们要做哪些准备?应注意哪些问题呢?(引导学生从工具准备,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注意事项三个方面思考。)

教师小结:

六、教学总结

三年级环境教育
教案设计
课例名称
他们住在哪里
课时
第2课时
教学对象
3年级
执教者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时,教材专门设计了一个孩子们的活动:动手调查或亲自观察,校园里那些地方有小动物生活,并让学生着手做好记录,做成动物档案。教材不仅顾及到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活动丰富,而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自行得出结果,这样能较好的达到关注动物,关注周围任何生命,关注动物与他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动物住所与生活习性的关系,知道动物都生活在它适应的环境里,不同的环境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培养学生实实践动手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够小组内制定观察计划,能小组合作完成观察任务。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动物知识,知道动物与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喜欢动物、愿意和动物交朋友的情感;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爱护小动物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了解动物变色与环境的关系。
学习难点:
初步知道动物都生活在它适应的环境里,而且不惜改变身体颜色来适应环境。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在进行本活动教学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一段时间,亲自在易于发现身边动物的地方观察各种各样的动物,或搜集各种动物的图片或绘制一些动物的图片(这些图片,是为课上交流时出示给同学们观察和了解用的)。

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网络搜索关的视频,课堂放给学生观看,加深印象。通过网络在网上搜索一些关于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做成PPT课堂给同学们演示,给学生了解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我们知道,家是个温馨幸福的港湾,其实不只我们人类有家,小动物们也有家。无论在哪里,都能发现小动物,这些小动物都住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找一找,看看它们都住在什么地方。(板书课题)
二.讨论探究活动计划。
(1)继续小组讨论:为了观察小动物住在哪儿,我们应到哪儿考察?考察什么呢?我们要做哪些准备?应注意哪些问题呢?(引导学生从工具准备,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注意事项三个方面思考。)
(2)小结观察准备及应注意的问题。(课件展示)
热身准备:
①、商议考察活动的内容
②、明确考察活动的目的
③、选择考察活动的地点和路线
④、推选好组长,分好工
⑤、准备好活动需要的东西
活动提示:
①、选一个有能力的人当组长,其他同学服从指挥
②、考察活动时,要轻声慢步,不要打扰小动物生活
(3)指导做观察记录的方法。(制定并填好观察记录表)
三.小组活动:观察小动物都住在什么地方。
(课外小组观察探究,填好观察记录表)
活动材料:透明玻璃瓶、铲子、放大镜……
四.交流观察结果,制作动物小档案。
(1)小组汇报:我们观察了……动物的“家”,它的“家”在……,它的“家”周围是……,它的“家”的特点是……,我们还观察了……。(课件展示给学生一个描述的句式,帮助学生把表格上的内容变成有条理的描述性语言。)
(2)比较:这些小动物住的地方相同吗?形状相同吗?建造材料相同吗?都有哪些成员?
(3)交流总结 :(课件展示)小动物的“家”也就是它们的栖息地,是它们生活、躲藏、休息的地方,虽然不同的动物的“家”各不相同,但都具有隐蔽性的特点。
(4)小组合作制作动物小档案:
小档案:
动物名称:
家庭住址:
家的形状:
建造材料:
家庭成员:
(5)小结: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生活住所,不同生活生活住所,与它们的生活习性紧密相关。
五.课外拓展:收集动物们充满智慧的生活方式把那个汇编成册,给身边人阅读。
板书设计:
2、它们住在哪儿
所有的动物都有一个自己的住所,不同的住所,与它们的生活习性相关。

③ 谁有小学五、三年级环境教育 教案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写垃圾处理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3、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

1、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说说环境的变化,并了解当今社会人们是如何处理垃圾的。

2、教师收集有关的图片、数据、文字资料和录象带。

三、课前准备:

1、教师用的展板一块,照片、文字材料(粘贴好)。

2、录象带。

3、地球图片、文字、双面胶带、钢笔。

4、学生研究用的方案和宣传稿。

活动过程:

一、计算导入: (算一算)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上一堂研究课。在上课前,老师想出道题目考考大家,怎么样?

1、出示题目:

某市约有180000户家庭,如果每户家庭每天产生1千克的垃圾,那么1天之内,这个市会有
多少垃圾呢?
如果以30天计算,每个月又会产生多少垃圾呢?

如果一年以365天计算,海宁市每年又会产生多少垃圾呢?

2、学生计算,教师板书。

日 180000千克 180吨

月 5400000千克 5400吨

年 65700000千克 65700吨

3、“看了上面的数据,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4、“我们刚才算的,只是某市一年之内家庭产生的垃圾量,这个是不是最终的数据呢?为什么?(加上宾馆、饭店以及某市大大小小的27000家厂家,垃圾量大大超出了上面的这个数字)某市就有那么多的垃圾,那么全世界呢?”

5、出示地球图片,讲述全球垃圾现状,贴上垃圾覆盖的效果。“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研究有关垃圾的问题。这个问题可是个世界级的难题,你们有没有信心挑战这个难题?”

二、观看录象 : (看一看)

“我们就从自己熟悉的某市来开展研究。接下来,就让我们从录象中去看看某市产生的垃圾是怎样的一种情况!”

1、学生观看录象。

2、“看了刚才的录象,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某市正在争创省级文明城市,难道我们能任由这些垃圾散布在大街小巷,影响某市的形象吗?你们能不能为环保局的叔叔阿姨出出主意,帮他们想想如何处理这些已经产生的垃圾?能接受吗?”

三、研究方案: (写一写)

1、学生研究,教师巡回指导。

2、全班交流,教师提要求。

交流建议:

(1)、其他小组在汇报方案时,所有的同学都要做个文明的小听众。如果你有不同意见或同一小组的成员要补充的话,请等这位同学汇报完再发言。

(2)、如果你们组的方案和前面小组的方案相同或类似,那么你就不必在重复。

3、随机补充: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将垃圾分成三类:

一、有机垃圾:又称湿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或餐余废弃物。包括:瓜果皮、蔬菜皮、变质食品、剩饭菜等。

二、无机垃圾:又称干垃圾、可回收垃圾或可再生废弃物。包括:废纸、废金属、废塑料、废玻璃、废织物(布料)等。

三、有害垃圾:又称危险废弃物。包括:废电池、过期药品、水银温度计、废油漆桶等。

中国国家环保总局近日向社会公布了处理城市垃圾的国家行动方案。这个方案规定:今后中国的城市垃圾将进行填埋处理,并把垃圾填埋产生的气体收集起来发电。

消除白色污染的好办法:连碟子一起吃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开发环保产品,以取代传统的纸杯、纸碟、饭盒。前不久,波兰一家面粉厂的厂主维索茨基想出了制造能吃得下肚的环保杯碟。他把磨完小麦剩下的麸子压制成各种大小杯碟和碗具,适合旅行野餐或开生日会。人们可以在餐后将这些环保杯

④ 小学三年上册环境教案《绿色植物用处多》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 描述绿色植物为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理解绿色植物是“能量转化器”。(重点)
② 明确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理解绿色植物是自动“空
气净化器”。(重、难点)
③ 描述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理解绿色植物是天然的“蓄水池”。(重、难点)
2.能力目标
通过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挖掘本节课的情感点,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存环境,形成热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生物圈中生物的能量来源的动画、“自然界的水循环”的动态模式图、自然界中水循环路线示意图、大雨过程中地表径流录像等。
学生查阅“温室效应”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说出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概念。
2、写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设计意图】复习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可以让学生通过反应式,体会到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其它生物提供了物质和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维持碳—氧平衡。复习蒸腾作用,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植物的蒸腾可以促进水由陆地到大气的水的循环。这样就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展示这两张图片,比较造成这两种不同景象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启示?

生1:左面这幅图,大量的植物给大地披上了绿装,呈现出勃勃生机的景象,这里的环
境优美,空气清新,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活力。
生2:右面这幅图,由于植被的破坏,形成了沙尘暴,影响了人们的健康、生活和生产。
生3: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师: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到底起到哪些作用呢?这节课我们大家来共同探讨一下。
【设计意图】教师展示图片,创设两个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活学生思维、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意识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而顺利地导入新课。
三、引导探究、层层推进
师:请同学们依据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反应式,说出光合作用的实质是什么?
生1:物质的转变,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生2:能量的转变,把光能转化成储存在有机物体内的化学能。
师:观察下图,结合教材65页第一自然段,思考生物圈中能量是怎样转化和利用的?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生物圈中生物的能量来源动画。然后教师出示下面问题:
(1)分别说出狼、兔、蘑菇的营养物质和能量的来源?
(2)它们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能量直接或间接来自哪种生物?
(3)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和能量是怎么获得的?
(4)在生物圈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什么?
(5)动物和腐生生物所需要的能量能不能直接从太阳获得?谁在这些生物与太阳能之
间起到一个纽带和转化作用?如果有一天没有了绿色植物,生物圈会怎样?
(6)通过以上问题分析: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逐个解决问题,最终得出结论。
生1: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组成成分。
生2:绿色植物为生物圈的其它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生3:绿色植物是绿色的“能量转化器”。
师:绿色植物对整个生物圈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称得上是“生命之母”,
【设计意图】为了便于理解生物圈中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利用过程,教师在课本问题的基础上作了一些变动,使问题变的简单易懂,轻松突破难点。
 过渡: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日常生活中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的图片。并呈现下面的资料:一个人一天平均吸入25千克的空气(约含5千克的氧气)消耗其中的约1千克的氧(不含动物呼吸及燃烧所消耗的),当空气中氧的含量下降到7%--8%时,人就会昏迷、窒息、甚至死亡。可是自然界中并没有出现这样的现象。
生:大气中氧气的含量为什么不减少呢?
师:同学们可以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反应式的原料和产物上找突破,进行分析交流。
这样一来,很自然的就过渡到,绿色植物是自动的“空气净化器”。
师:同学们阅读教材65页的“观察思考的普鲁斯特勒实验”。
分析交流:
(1)蜡烛为什么熄灭了?
(2)小白鼠为什么不久就死了?
(3)燃烧的蜡烛有了植物为什么仍能继续燃烧;小白鼠有了植物为什么能活较长时间?
(4)绿色植物和蜡烛、小白鼠之间有什么关系?
(5)普罗斯特拉的实验对你有哪些启示?
 教师进一步出示资料:1公顷的树林的叶片的总面积约为50000—70000平方米,每天能能吸收150—500千克的二氧化碳,放出60—400千克的氧气。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维持了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 教师展示碳—氧平衡的图片。
 师:阅读教材,找出由于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对森林、草原的不合理开发和
利用,导致大气中什么气体的浓度有所增加,导致地球上出现了什么现象?
生: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导致出现温室效应。
 教师展示温室效应模式图,讲解温室效应。
短波的阳光能透过玻璃,室内的长波辐射却辐射不出去。大气也具有这种特性,我们称之为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反射,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温室气体以CO2为主,约占60%左右。温室气体浓度愈高,近地表的温度就愈高。没有温室气体,地球上的温度就会降到很低。亿万年来,地球一直受益于温室效应,因为温室效应创造了一个适宜生物栖息的环境。然而,人类活动使温室效应日益加剧,以至于影响气候。自工业革命以来,资源与能源大量消耗,特别是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燃烧所排放的大量CO2含量增加。据测算,目前全球每年向大气排放的CO2约为240亿吨。甲烷等微量气体也随着人类的各种活动而升高。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不久前公布的研究结果,目前全球平均温度经1000年前上升了0.3~0.6℃。而在此前一万年间,地球的平均温度变化不超过2℃。联合国机构还预测,由于能源需求不断增加,到2050年,全球CO2排放量将增至700亿吨,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5~4.5℃.。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温室效应的资料,让同学们认识到温室效应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严重后果。因此,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要保护环境,比如: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秋收后不要焚烧秸秆。尽量做到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等等。
【设计意图】以小组为单位,对学生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以及共同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意识到温室效应的危害。同时教育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人做起,要爱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 师:同学们你有没有发现,有些家庭装修以后会在室内养殖一些:吊兰,吸毒草,芦荟等等植物,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交流后回答:
生1:绿色植物有净化空气的作用。
生2:绿色植物如:悬铃木可以分泌抗生素,可以的杀灭空气中的病原菌。
生3:山毛榉可以吸附和阻滞灰尘。
生4:柳杉可以吸收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师:综上所述,绿色植物维持了碳—氧平衡,净化了空气,是生物圈中的自动的“空气净化器”。
 过渡:有句谚语: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这句谚语中蕴含着什么样的科学道理呢?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还有什么作用呢?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轻松过渡到天然的“蓄水池”。
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自然界的水循环”的动画。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描述生物圈中的水不断地在海洋、陆地和大气之间循环流动的过程。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总结得出: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可以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积极发言,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积极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大雨过程中有绿色植被覆盖的陆地和裸露的陆地水流大
小、地表径流速度的录像,并呈现数字资料:据最新估计,森林能把50%~80%的
降水转入地下,一公顷林地比裸地可以多储水3000立方米,无林地比覆盖率为30
%的林地土壤流失多60%。
师:有绿色植被覆盖的陆地和裸露的陆地水流大小、地表径流速度是否相同?造成
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通过观看录像,仔细阅读材料,积极思考。
生:绿色植物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 表格呈现我国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和铅山县森林覆盖率与年降雨量以及空气相对湿度
森林覆盖率 空气相对湿度 年均降雨量
武夷山 96.2% 84% 2559mm
铅山县 71.3% 79% 2033mm
的关系:

教师指导学生学会读表格,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森林覆盖率增加可以提高大气的相对湿度、提高降雨量,从而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使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以具体数字的形式呈现出来,便于学生比较、归纳、总结。
教师小结:通过上述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绿色植物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森林覆盖率增加可以提高降雨量。因此,可以说绿色植物是天然的“蓄水池”,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绿色水库”。
 展示图片,了解绿色植物还有防风固沙、减少噪音、为动物提供栖息场所等功能。
四、知识整合、迁移升华:
1、大胆猜想: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假如有一天,没有了绿色植物,我们的地球会是什么样子?
生1:地球上的其他生物无法获得物质和能量,生物大量死亡。
生2:生物圈中的氧气会越来越少,生物圈就会失去碳—氧平衡,最终会导致所有生命的
消失。
生3:如果没有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陆地的降雨量会减少,
气候就会反复无常。
师:绿色是宇宙赋予我们星球的奇迹,它的作用的确是太大了,因为有了绿色,我们的
生物圈才如此生机勃勃。然而我们国家植被的现状不容乐观,我们只有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才能拯救绿色。
2、集思广益、献计献策,开展“护绿”行动
生1:多植树造林。
生2:不践踏草坪,不乱砍乱伐。
生3: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节约纸张。
生4:保护好森林和海洋,比如不乱砍滥伐森林,不让海洋受到污染
以及保护浮游生物的生存。
.......................................................
师:请伸出你我的双手,为保护生物圈中的这一片绿色做出自己的贡献。
【设计意图】 通过大胆猜想和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要关注祖国,热爱大自然、保护森林的情感意识,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总结】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无论是低等的孢子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还是高等的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能通过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都能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还能通过植物体进行水分的蒸腾。所以,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不仅是绿色的“能量转化器”、自动的“空气净化器”和天然的“蓄水池”,更是整个生物圈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五、课堂达标检测题:课后的“巩固提高”和《助学》。

⑤ 普通班三年级第二学期保护环境汉语教案

组织学生将调查的结果在课上交流,全面地认识自己生活的生态环境所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拟定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为当地环境保护出谋划策。 认同作为地球的公民,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应尽的责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和难点 课外调查并完成调查报告。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 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外出调查。带领学生去当地的环保局或污水处理厂、垃圾厂、空气检测站、生态研究所等部门咨询。引导学生到互联网上收集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课上交流)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方案一:
课前调查,形成调查报告。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亲自获得当地生态环境状况的第一手材料。
课上交流,制定计划。走出校园分组去调查自己生活地方的生态环境,通过亲自调查,了解自己身边的生态环境,意识到保护环境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将调查的结果在课上交流,通过交流更全面地认识自己生活的环境有那些问题,并及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制定保护环境的计划。帮助学生确定调查目标,讲解调查时的注意事项。
引导并参与学生的交流活动,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自由的学习氛围。方案二:
对校园周围环境进行局部调查,写成校园环境保护条例。
到环保部门或大庆环保网站,了解大庆市的空气状况、水源状况、城市垃圾的处理状况、大庆的植被现状、生物种类和数量状态等。将查找的资料,在课堂上同其他同学分享,互相交流,形成从现在做起的环保意识。
相互交流,形成综合报道,拟订一份切实可行的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把环保倡议书贴到大庆环保网站的BBS上。引导学生认识到日常的一些无意识的小活动,可能都会影响甚至破坏环境,唤起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的保色护环境的意识。
鼓励学生设计切实可行的方案,在课下分组实施,并进行宣传,使更多的人受到环保教育,使环保意识扎根人心。。

阅读全文

与三年级上册环境备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