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讨论一下,各学校教研组中,各年级备课组集体备课怎样进行才有实效
近几年来,我校借鉴了其他学校集体备课的方法,在各个教研组的协调下,成立了不同年级的学科备课小组。集体备课是一种集体行为,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性质的教学实践活动反馈,同时分配各自不同的备课内容及教学任务。集体备课存在很大的优势,但备课过程中又会有不足之处,只有扬长避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备课的长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初中历史教师集体备课的优势
(一)使教师共享教育资源
一个完整的备课过程应有五个阶段:准备阶段、分析阶段、创造阶段(编写教案)、提高阶段(二次备课、调整和修改教案)、总结与反思阶段。课后交流,就是对备课的总结阶段。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的情况下,要进行交流,对教学进行反思,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以扬长避短,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的目的是解决教学中最实际的问题,使教师达到资源共享。新课程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教师可以共享的资源如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等。以前学校有些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是从互联网上找几个与讲课相关的课件,简单地连接一下,这会令课堂效率大减。开展集体备课之后,我校的教师亲自制作教学课件,他们首先会把教材吃透,再挑选和教材内容同步的幻灯片,突出使用课件的目的以及教学重难点。课堂上能用板书写出来的,课件上就不再出现;课件的播放效果、文字的大小、颜色尽量做到不要太夸张。课堂主要是教学,不管多媒体课件使用起来多好,对教学只起帮助作用,不能主次不分、喧宾夺主。依据这些原则教师们做出的课件使用效果相当不错,教师个人的资源被大家共同享用,省去了好多的时间和精力。如针对《和同为一家》的教学,教师们集体备课最后确定的课件一共13页,涵盖了与这一课教学相关所有内容:课题、学习目标、地图、小结、练习、三个问题各1张、拓展内容5张,这样的课件短小精悍,非常适用于历史教学课堂。另外,集体备课给教师们搭建了一个,让任课教师能平心静气地坐在一起,共同研究同一个问题,大家一起畅所欲言,说出各自不同的看法。讨论的问题趋于明朗化,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教研环境,每位教师都有各自的收获,教师之间关系更融洽,缩短了教师间心与心的距离。
(二)让年轻教师快速步入常规教学
我校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不流于形式,教师无论年轻还是年老全部都要参加。备课内容一般安排常规教学(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辅导好、做好考核与评价),总结上周取得的教学成绩和存在的不足,找出弥补的措施,安排下一周新的教学任务。通常集体备课的情况是年轻教师发言比较少,多数时间是倾听有经验的教师讲述课堂教学中的注意事项:怎样突出教学重点、讲明白教学难点,如何把握课堂、掌控课堂,如何合理、灵活地运用考核与评价,作业量如何合理安排,课堂出现意外情况应如何应对,怎样主动关心学生、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等。年轻教师边听边记,从中摘取对自己教学有益的内容,优化到自己的教学之中,加快进入教师角色的速度,决心尽快赶上其他教师,快速步入常规教学。
(三)利于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
历史教学内容不仅涉及到语文学科的文字,还涉及到地理学科的地图、政治学科的思想认识。涉及到的地理知识,如《春秋战国的纷争》这一课就涉及到考查学生的识图填图能力,先要掌握战国七雄分别有哪几个,要在地图上准确填出各自的位置。《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涉及两条丝绸之路的路线,陆上丝绸之路是考试必考的重点知识,它是我国最早有历史记载的西汉与中亚、西亚和欧洲之间有贸易交往事件,需要学生先掌握丝绸之路的起止点,然后准确填在图上。历史教材中会涉及到许多与语文相关的内容,如成语“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三个成语出自于《江南地区的开发》,“以少胜多”“背水一战”“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出自《伐无道诛暴秦》,“一鸣惊人”“老马识途”“负荆请罪”“问鼎中原”等出自《春秋战国的纷争》,“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而知新”等出自《中华文化的勃兴》。在集体备课时兼顾其他学科,有利于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知识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四)帮助教师优化教学环节
假如我校有一位教师参加优质课比赛,那么这个年级的历史教研组会安排专人负责帮助这位教师备课,从导入、板书设计、每个问题之间的衔接等进行指导。如导入这个环节,著名主编肖川说过:“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讲求的是像磁石一样吸引住学生”。那么怎样导入才能一下子把学生吸引住,跟着教师不知不觉学习新课呢?有的教师提议:从教科书中发动学生寻找“最”的方法导入新课。如世界上最丰富的古人类遗骨和遗迹的遗址在什么地方?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什么人?现在世界上哪一个国家是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分别由那两个原始居民最先种植?当我们看到鸟巢、水立方等北京奥运场馆时,为其精巧设计叹服的同时,最早的原始人类的房屋是什么样子?来源于哪个最早的远古居民?有的教师说利用教科书中的插图导入,如讲《大变革的时代》中的商鞅变法,教材给出《商鞅舌战守旧群臣》图,教师首先利用把历史“复原”“重现”,然后向学生讲解:商鞅手拿竹简,秦孝公坐在地上,看着商鞅和不同意变法的保守派大臣。甘龙和杜贽辩论,商鞅把他们反驳得无话可说。最后秦孝公作出决断:商鞅的说法是对的,就按照商鞅说的变法。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不知不觉就把商鞅变法记住了。集体备课这样坚持下去,教师准确地传授知识,优化了教师的教学环节,形成了团结向上的氛围。
二、集体备课存在的弊端
(一)易使教师产生依赖心理
备课组长在开学初将所有教学内容的教案分给每位任课教师,让他们分别上网查找,供教师共同使用。这样打印出来教案既规范又美观,足以应付各级组织的教学工作检查,还可以获得领导的好评,学校不必再担心教师的备课出问题,教师不用再为重复写教案而忧心。表面看来很完美,结果却导致少数教师产生依赖心理,不认真钻研教材,只把相关的教案复制、粘贴一下,不管教案是否符合自己教学,生搬硬套地全部搬来使用,教案、课堂模式变成“双胞胎”,教师书写教案独特的个性被扼杀了。
(二)个别教师集体备课的兴致不高
个别教师认为参加集体备课是一种负担,他们会凑到一起,干一些改作业、看闲书、聊小天的事情,不愿与别人交流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彼此之间缺乏坦诚和真心,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多年来总结的教学经验和反思,拿出来给大家分享,分享的人也不领情,感觉有点吃亏,造成这些人的心理不平衡,从而就把集体备课变成一种负担。
(三)集体备课易流于形式
虽然定时定点,人也到位了,但个别教师谈不出有价值的观点,只是循规蹈矩,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虽然有集体备课活动的记录,但无实质性内容,只是知识点的罗列,提纲挈领,过于粗略。虽然有一定的形式,但不够深入,质量不高。尽管集体备课形成的教案研讨比较充分,但有些教师课上仍然用自己固有的一套方法。
发现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集体备课作为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科研活动,它是教师密切合作的基本形式之一,是教学信息和灵感的巨大源泉。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它将倍受关注。只有扬长避短,集学科成员智慧解决课堂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
2. 备课组长与教研组长有什么区别
备课组长与教研组长区别如下:
1.负责的工作类型不同。
教研组长负责年级的学科教学与教学教研工作。如:负责学校的教学安排、研究之类、课程安排、组织公开课示范课、下达教学任务、负责教学效果成绩的分析、教师的评价等。
而备课组长的职责为负责集中教师一起备课。
2.权力大小
教研组长是在学校教学校长和教导处主任直接领导下的年级学科负责人,
备课组长只负责教研组内的备课任务,教研组长是备课组长的上级人员。
(2)教研组备课组扩展阅读
教研可以从教研的发生地点、教研的组织主体、教研的目标三个角度对教研进行划分。
1.教研的发生地点把教研划分为实地教研和网络教研。由于实地教研和网络教研不存在谁比谁高级的问题,因此这种划分是教研的分类。
2.教研组织主体。教研可以划分为校本教研、校际教研及区域教研。由于这三种教研的类型存在着范围的等级差别,因此这种划分是教研的分层。
3.教研的分元。即:职业道德、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因此,根据教研指向的目标,教研可以划分为职业道德教研、教学设计教研(或称课前教研)、教学实施教研(或称课中教研)、教学评价教研(或称课后教研)及课题教研。
由于这样划分的五种教研既彼此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因此是教研的分元。
3. 如何加强备课组教学教研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教研组是学校基层的管理实体,是教学研究的组织形式,在学校教学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所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与教研组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教研组不仅是教学常规的落实者,日常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且是开展教学研究的重要阵地,是教学创新的“孵化器”。因此抓好教研组建设是提升教师业务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无论实施素质教育、还是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学校教研组建设都不能局限于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层面上;都不能局限于听课、说课、评课、观摩等教研活动的层次上;都不能局限于少数“精英”作秀、多数人捧场的活动形式上;都不能局限于为单纯教学质量而教研的目标上。教研组应该是校本研究的推进者、实施者,是学校教学创新的“孵化器”,因此抓好教研组建设必须以校本教研为支点,落实到教师研究并进行实践的层面。
一、当前教研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管理层面:
1.分年级管理模式决定了一些学校比较重视年级组的管理,而相对轻视了教研组和备课组的管理,因此,有些学校只满足于设有教研组、备课组,能象征性地开展一些活动,并未使教研组的建设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教研组在现有形势和条件下尚未成为教师继续学习和进行科研的重要基地。
2.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学校领导偏重于教师个体的培养与指导,对教研组集体建设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必要的方法指导。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不是民主选举产生,而是主观任命,有些组长根本无法体现“长”的作用,一些教研活动当然也就无法展开。
3.学校教研活动未形成制度化,学校领导未能深入课改一线,有的领导从根本上放弃了教学。课改问题尽管在有关会议上大讲特讲,但只是纸上谈兵。因此,制定的制度不能从实际需要出发,无法抓准科教研一体化的结合点,所谓的以科研促教学,促课堂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仅仅局限于口号,在具体操作和实施方面还是一个薄弱环节。
(二)教研组内部:
1、教研组工作因循守旧。从教研组工作方式来看,部分教研组长在学科教研活动中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他们满足于旧有的教研模式,不思进取,缺乏创新意识和变革能力。日常教研活动主要以集体备课和理论学习为主,没有具体的教研目标和详实的教研措施,缺乏可操作性的教研策略,教研组在学科教研和师资队伍建设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主导作用。
2、教研组活动浮光掠影。纵观整个教研活动全过程,一些教研组不能根据自身学科特点主动有效地开展工作,在教研活动中缺乏具体的实施计划和明确的教研主题,教研活动更多地成为一些教育法规政策、教育教学理论等内容的空洞说教活动。整个教研活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缺乏有效的专业引领和细致的统筹安排。其次从教研效果来看,教研组活动过于简单,流于形式,不能有的放矢地就教学方面出现的问题集中教研组的力量展开深入研究,教师之间缺乏深层次的探讨与交流。
3、教研组评价走马观花。对学科教研组工作的评价,一直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难点。一方面多数学校没有及时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和相应的规章制度,没有明确教研组长基本职能和教研活动基本规范,对教研活动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教研活动随意性比较大,教研管理松懈;另一方面学校在评价教研组工作中也单纯以教研活动的次数和活动材料来衡量教研组工作的实效,缺乏对教研活动的深入了解和分析。这些简单的评价方式挫伤了教研组长的工作热情,制约了教研组工作开展的成效。
(三)教师自身:
1.学校管理教研组的活动并未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从实际需要出发,并非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有些教师认为,教研活动是一种负担,没有什么实质性收获,这就导致不少教师参与教研组活动的热情不高,比如,我们常听到一些教师这样说:“教研,哪有时间,我的新课都教不完呢!”
2.有些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上课、备课、辅导、改作业、考试等,学校、教育局、家长最需要的是考试成绩,而搞教学研究,有时事倍功半,且有的不可操作,结果得不偿失,研究欲望不强。
3.学校研究氛围缺乏,一些教师没有问题意识,遇到教学问题,往往意识不到其研究价值,比如,一些教师课堂效率低,教学任务完成不了,就拼命要求增加课时,很少有意识地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很少考虑到把自己的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起来。
4.当今教育评价体制下,评价的主要内容是教学成绩,评价者看重的是教师个体,这就导致了有些教师只关注自我成长,很难与他人真诚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参与交流,分析研讨只是表面现象,不愿作深入研究。
二、关于教研组的建设
(一)加强教研组的组织建设
1、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和调整学科教研组
教研组设置以有利于教学和开展教学研究为原则。一般以学科为单位,设立一个教研组。规模较小的,以相关学科合并设立教研组。跨学科教师编入其主要任课的学科教研组,同
4. 学校教导处、教研组与备课组有哪些相同的职责,这些职责和教师专业发展有什么关系
教导处教研组和备课组,这些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从教学角度来开展科研,这也是教师作为一个职业必备的素质
5. 学校教导处、教研组与备课组有哪些相同的职责,这些职责与教师发展有什么关系
1.根据学校工作目标和本组实际情况,确立本教研组建设的近期和远期目标,建立和完善本教研组或备课组工作常规。向学校领导提出教师任课安排的建议,协助教务处审定备课组长名单。制订教研组学期工作计划,审定备课组的学期工作计划、授课计划、实验计划、活动计划、兴趣小组、竞赛辅导等并组织实施、检查、落实。做好每学期的教研组总结以及每学年的自评,协助学校完成教师的学年考评和聘用工作。协助教务处检查本组教师备课笔记、作业批改情况统计听课情况。
2.根据本组工作计划,组织两周一次的校教研活动并督促、检查每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教研活动要准备充分、内容充实、突出“研”字、讲求实效,每次活动情况须及时向教务处反馈。督促本组教师参加市、区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根据学校教学研究总课题,确定或审议教研组及备课组的子课题,注重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学习有关理论,探讨教学科研,指导课题组及教师个人撰写教学论文。争创本组的特色或品牌。
3.了解本组教师的教学情况,每学期召开一次学生座谈会。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听课、评课活动,其中教研组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不含师徒间听课),其中本学科不少于14节,每学年对本组每位教师的听课不少于1节,并及时向教师本人及教务处反馈,同时要组织高级教师示范课和青年教师研究课及见习期教师每学期的汇报课。及时进行说课、评课活动,共同探讨,提高全组教师整体教学水平。
4.组织本组教师学习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了解、掌握和丰富校园网,逐步制作教研组或个人网页,积极制作和使用教学课件。加强对新教师的指导和培养,落实新老、新能挂钩工作,及时指导、检查和反馈,积极发现和培养青年骨干教师。组织和帮助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评优、考核等活动。加强与区、市教研室及外校教研组的联系,及时了解教学信息。协助教导处做好对引进或分配教师的业务考察工作,协助教导处做好实习生及见习生的教学指导和考评工作。
5.确定和开展本组的选修课及学科兴趣小组活动,做到定计划、定内容、定人员、定地点。在保证活动数量和质量的基础上,确定重点、积累资料、形成系列、创出特色。组织本学科各年级段每学年的校内学科竞赛,向教务处推选“导师”人选,组织和辅导学生参加区级及以上的学科或相关内容的竞赛。
6.组织和审定各年级期中、期末及校学科竞赛试卷命题工作,考后进行专门的质量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和措施。协助教导处进行成绩分析,逐步建立和完善本学科的资料库。协助教导处把好教学资料的征订关,提高日常练习的质量,做好教学资料的积累工作。
7.搞好本组教师的团结协调工作,加强与各年级组及其他教研组的联系,帮助、检查、督促备课组工作。
8.完成分管领导和校长布置的其他工作。
6. 小学语文教研组和备课组是什么意思
教研组,即学校内研究教学问题的组织
教研组的全称是教学研究小组,是学校与教师的研发机构之一,它不但是教师专业能力增进的重要舞台,还是教师形成专业归属感与学科崇拜的发源地。根据现有资料,教育部于1952年颁发的《中学暂行规程(草案)》中,早就明确规定:“中学各学科设教学研究组。由各科教员分别组织之,以研究改进教学工作为目的” ,其任务为讨论及制定各科教学进度,研究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尔后,教育部于1957年还颁发《中学教研组工作条例(草案)》。显然,我国中学教研组是在学习苏联经验的背景下建立的。
备课组是学校教研组下设的教研组织,是落实校本研究中“同伴互助”的主要组织
备课组是在同学科、同年级的基础上组建的,开学时由各教研组与教师商量组成,并确定各年级学科备课组的组长。备课组每周进行一次活动,备课组组长负责安排和组织该年级、该学科的备课活动,并负责协调该学科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教学情况的监控和反馈。备课组活动要做记录。
教导处对备课组的活动不仅提出要求,更重要的是要进行指导。分管教学的领导尽可能地参与备课组的活动,了解情况,参加教研组组织的示范、汇报、研究课及其评课活动。教导处应经常下发有关教研文件和经验文章,组织学习,聘请专家来校举行专题讲座,举行“青年教师教学论坛”、“学科专题研究”、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等。
7. 学校教导处、教研组与备课组有哪些相同的职责
学校教导处教研组和备课组相同的职责都是促进教师的共同发展,让教师在专业方面能得到更好的提升,让学生的学习有所突破。
8. 备课组和教研组有什么区别
教研组:整个学校里研究同一科目的老师组成的,也叫大组。如:语文组、数学组。。。。。
备课组:一群同年级、教同一册课本的老师组成的,也叫小组。如:高一语文备课组、高二数学备课组等等
9. 1. 简答题 学校教导处、教研组与备课组有哪些相同的职责
学校的教导处,教研组和备课组有着共同的职责,一个是学生的学习,再一个是学生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