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14年高考语文语病试题(辽宁卷)
传递善与美的___
这地方缺宾语
填“精神”或“品质”等均可
❷ 2014年高考语文辽宁卷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9分)
1.(3分)C 2.(3分)B 3.(3分)B
二、(36分)
(一)(19分)
4.(3分)A 5.(3分)A 6.(3分)B
7.(10分)
(1)(5分)盗贼张敌万在这中间建造巢穴,赵立坚决不跟他往来,所以楚州运粮的道路更加阻塞。
(2)(5分)五次用书信催促(刘)光世聚集军队,光世最终没有执行。
(二)(11分)
8.(5分)
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
9.(6分)
答案一: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惆怅之感。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片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之情。
答案二: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得之情。上片抒发了卷帘放去春愁的畅快、虽无友人却独对鸟语的悠然之情,下片抒发了飘飘絮影脉脉苹香春在无人处的惊喜、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的沉醉之情。
答案三:此词既有孤独惆怅的春愁,又有春景无限的欢欣自得。例如上片有午梦初回浓浓的春愁,也有自对鸟语趣味横生的悠然;例如下片有春在无人处的惊喜,也有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
(三)(6分)
10.(6分)
(1)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2)骐骥一跃 驽马十驾
(3)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三、(25分)
11.(25分)
(1)(5分)
答B给3分,答A给2分,答C给1分,答D、E不给分。
(2)(6分)
①女老板的两次“看看”,表明她已经知道数学家算错,但对是否说明真相有些犹豫,最终选择了偏向数学家,透露了对他的好感。
②数学家女友的两次“看看”,表明了她的不解和气愤,她觉得这两个人不可理喻,于是怒而离开。
(3)(6分)
①使故事情节平中见奇,形成高潮;②使女老板和数学家的形象更加丰满;③进一步揭示人际交往中情商重要性的主题;④增添作品的情趣,让人回味。
(4)(8分)
赢得爱情的原因:精于数学计算,为人耿直,乐于助人。
失去爱情的原因:性格偏执,与人交往中缺少理解和沟通。
启示:①处理问题要坚持原则与变通并重,与人相处要善于理解和沟通;②原则就是原则,这是底线,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
四、(25分)
12.(25分)
(1)(5分)
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答D、E不给分。
(2)(6分)
①作为一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对北京等城市充满热爱;②侯仁之对榆林、承德、北京等许多城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了它们被埋没的历史;③侯仁之积极参与城市保护工作。
(3)(6分)
①交代侯仁之选择历史专业的原因;②写出了侯仁之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使传主形象更加丰满;③体现了传记的真实性;④为下文介绍侯仁之的学术研究及成就作铺垫。
(4)(8分)
①对国家民族深沉的爱;②富有创新精神,有打破旧传统的勇气;③注重实地考察的研究方法;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关注现实的精神。
五、(20分)
13.(3分)D 14.(3分)D 15.(3分)C
16.(5分)
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将搭载“嫦娥五号试验器”执行发射任务,它进行了多项技术攻关。
17.(6分)
①多数希望开设礼仪教育课程
②多数认为礼仪教育的责任应由国家、学校和社会共同承担
③学生比市民更加强烈
六、(60分)
18.(60分)
❸ 2014辽宁省沈阳市高中三年级教学质量监测(一)语文答案
2014年沈阳市高中三年级教学质量监测(二)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 D(曲解文意,“性格既指人的本性,也指人的品质”错误,是性格的“性”字有本性、习性的含义;“格”字既有品格也有定格的含义。)
2. A(范围变化,性格对人的影响“有时”比品质的真实更大。)
3. C(无中生有,“决定人的地位”原文没有体现,应是人们适合的社会角色。)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 D(赢:背,担)
5.C(①体现杨摽忠义豪侠之气②是太祖的做法⑥体现杨摽军事才能)
6. B(杨摽因为倚仗王覆怜做成这件事,于是上表让朝廷任命王覆怜为邵郡郡守。)
7.(1)(5分)稽胡依仗(凭借)险峻的地势不归顺朝廷,多次进行掠夺偷盗,(太祖)让杨摽兼任黄门侍郎一职,前去慰问安抚他们。【“恃”,“宾”(译成“不归顺朝廷、不臣服、不称臣),“抄”(译成“掠夺、抢夺、抢劫、劫掠等)各1分,省略句补足主语1分,句意 1分】
(2)(5分)当时洛阳还没有被攻下,然而杨摽深入敌境之内,又没有设置防备。 齐兵突然到达,大败杨摽的军队。【“洛阳未下”为被动句式,“而”(译成转折关系,但是、却、然而),“设备”,“奄至”(译成忽然到达、急速到达或偷袭)各1分,句意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5分)①“剪”指“剪开”,运用拟人的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平缓的淮河剪开了绿色的田野流淌而去的景象(1分)。②“界”指“界限”,这里为“分开”之意,高高耸立的白塔插入云端好像晴空的分界。(1分)③“剪”和“界”两个动词,既体现了景象的开阔壮伟,又暗指统一的江山被强分为二,山河破碎的现状。(2分)(如果只答出“指统一的江山被强分为二,山河破碎的现状”也可得2分)
9.(6分)①对壮美的边界自然风光的赞叹之情。诗人登都梁山见到平淮绿野、白塔晴霄的开阔壮伟之景,不禁生发出赞叹之情。②对山河破碎,恢复无望的感伤之情。诗人通过描写宋金边境之景想到淮水为界,山河分裂,表达了对国家现状感伤之情。③对当局不思振作、屈辱求和的不满之情。诗人于都梁山眺望如此壮美却被金人占领的山河,心中充满对南宋统治者不思振作,无法收复失地的不满与愤懑之情。④表达了诗人无心求取功名的痛苦和无奈。尾联的第一句“功名它日事”直接地表达出诗人在国事日非的大前提下,无心谈及个人的功名前途的痛苦之情。(不切合诗句分析,只答出套话如“忧国忧民”“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等酌情给1分)
(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6分)(1)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2)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3)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25分)
(1)(5分)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C给1分;答A、B不给分。(A 项“已经有很深的的矛盾”理解有误;B项“程奋一家虽事业有成,但对亲人却自私无情”理解有误;C项属于主观臆断,郑波在重症监控室门前时心里更多的是想老教授能“尊严地死去”,照应本文的题目“尊严死”。)
(2)(6分)①通过对薄而淡的阳光、深秋的凉意等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季节,渲染了清冷的气氛,烘托人物心境。②通过介绍到医院的时长,为后文两人在车上做出选择、商定结果埋下伏笔。③从大学到医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与人物的社会环境。④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阅读兴趣。
(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3)(6分)①学术精湛(博学多才、学识渊博等亦可):读书多,记性好;成绩突出,发表多篇论文,最后留校教书。②重情重义(懂得感恩、知恩图报等亦可):受到老教授的教诲与关心,时刻不忘,并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对待老教授。③敢于担当(有责任心、责任感亦可):选择代替亲儿子为老教授拔掉管子,承担世人的毁誉,凛然地帮助弥留之人挽回最后的尊严。④从容淡定:面对别人的询问或责问都能平静对待,坚持自己对精神和生命尊严的守望。
(每点概括和分析各1分,答出3点即可)
(4)(8分)观点一:我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郑波。(2分)
结合文本:①从人物关系上看,郑波是老教授程笃的亲传弟子,又是程奋如同手足的师兄,是小说中的核心人物。②从情节安排上看,郑波占主导地位,是贯穿始终的人物,也是矛盾冲突的主体。尤其小说的结局部分写郑波最终以家属的身份在医院“签的字”“拔的管子”,又在尾声部分写他面对别人的询问时“从容如昔”,都在凸显他是小说的主人公。③从形象塑造上看,老教授弟子郑波坦荡与重情,而作为亲生儿子程奋迟疑犹豫,二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表现郑波的人物形象,因此郑波是小说的主人公。④从主题表现上看,郑波性格与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直接体现了作品的主题思想,弟子郑波堪称担当,凛然地帮助弥留之人挽回最后的尊严,这种品质值得彰显。所以从作者的创作意图中可以体会到主人公是郑波。通过他来突出小说的主题,也丰富了小说的内涵。(6分,答出3点即可。)
观点二:我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程奋。(2分)
结合文本:①从人物关系上看,程奋是老教授程笃的亲生儿子,拥有父亲辞世方式的决定权,故为小说的关键人物。②从情节安排上看,程奋占主体地位,是贯穿始终的人物,也是矛盾冲突的主体。③从形象塑造上看,老教授的弟子郑波坦荡与重情,与作为亲生儿子的程奋的世俗与亲情淡薄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了程奋这一人物形象。④从主题表现上看,儿子程奋面对选择时迟疑犹豫、顾虑重重甚至是推卸责任,这种品性正是小说要探讨的核心。所以从作者的创作意图中可以体会到主人公是程奋。通过他来突出了小说的主题,也丰富了小说的内涵。(6分,答出3点即可。)
(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如果只答观点,没有结合文本分析不得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25分)
(1)(5分)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D给1分;答 B、C不给分。
(B项黄平认为“计划谈不上”不等于“没有编辑计划”;C项文中说“它不是专业性的”并不等于“它并不专业”;D项原因分析不全面)
(2)(6分)①第一次提问重在营造轻松的谈话氛围,拉近距离。“我很喜欢《读书》这本杂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拉近与被采访者的距离,使采访顺利开始。(2分)②第二次提问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前一个话题做以简单总结,进而引出下一个问题,使采访过渡自然。(2分)③第三次提问,用委婉的方式,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问题,既避免了场面的尴尬,又达到了采访的目的。(2分)
(3)(6分)①时代方面:再有影响的学者,他们的影响和歌星、影星、体育明星都无法相比。②学者自身方面:有些学者给《读书》写文章不再认真了,因为不能作为“学术成果”,不能拿去评职称等等。③办刊思想方面:《读书》主观上就没想让谁在这里或通过这里成名。
(每点2分,概括和说明各1分)
(4)(8分)
观点:多元化、包容性是时代的需要。(2分)
结合文本:①《读书》是一个综合性的杂志,学科领域很宽,经常发表讨论建筑、考古、人文地理、国际关系等领域的文章。②《读书》是百家的而不是一家的,不能定位或预期为某一方阵营的刊物。③听一些,发表一些不同声音的文章,对于完善《读书》的思想是有好处的。④这些年,《读书》就在开辟一些新领域,找到一些新作者。一个杂志只有拥有了各种各样的东西,具有多元化和包容性,才能符合时代的需要,才能真正反映一个时代。(4分,答出1点给1分,答出2点给2分,答出3点给4分)
结合现实:可以联系教育、科技、文化、饮食等领域,能谈到包容与多元对时代的重要性即可。(2分)
(如果只答观点,没有结合文本和社会现实分析不得分。)
五、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3.(3分)B
(B捐献全部家产,帮助国家缓解危难。词义过大。A把某些言论和事物当
作准则。C掩饰过失、错误。D像嘴唇和牙齿一样互相依存,形容关系非
常密切。)
14.(3分)B
(A.缺“具有”,与“特色”相照应。C.中途易辙。D.删去“经验”。)
15.(3分)C
(①⑧②为总结句,放在最后。描写景物的段落,通常是先写景后抒情,所
以选择C项。)
16.(5分)
中国老龄化日益严重,养老困境亟待破解。(“中国老龄化严重”1分,“养老困境”2分,“亟待破解”2分。)
17.(6分)
①环境污染的影响没有国界(答出环境污染的扩散性、传播性等意思即可)
②污染的成因(原因、责任、过错等也可)
③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整体观念(运用“都”“共同”“携手”等词语表达齐心合力治理污染的意思即可)
(每处2分)
六、写作(60分)
18. 参阅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1)基本要求:
①全市平均分为43~44分。
②完全跑题30分以下。
③偏离题意35~40分。
④无题目扣2分。
⑤不引材料扣10分。
⑥字数不够酌情扣分。
(2)立意角度:
①做事要分主次
②抓住事物的本质、关键
③正直之道是立人之本。(其中“直”也可解读为“真”“善”“美”等优良品质)
【参考译文】
杨摽字显进,正平郡高凉县人。杨摽少年时豪爽侠义有高远志气。魏孝昌年中,尔朱荣杀害朝臣,大司马王元徽逃难投奔杨摽,杨摽把他隐藏起来因而使他免于一死。孝庄帝即位,王元徽才又出来做官,又担任司州牧。因此杨摽凭借侠义忠烈而闻名。杨摽被提拔任命为伏波将军、给事中。元颢攻入洛阳,孝庄帝想要前往晋阳投奔尔朱荣,下诏让杨摽率领他的族人在马渚收集船只。杨摽没有到达,孝庄帝已经向北越过太行山,杨摽于是藏匿收集来的船只,不用它们帮助敌人。等到尔朱荣奉孝庄帝的命令向南征讨,来到马渚,杨摽才准备好船只来帮助朝廷的军队。
当时东魏迁都邺城,太祖想要知道他们做什么,于是派遣杨摽从小路到邺城来仔细察看他们的情况。杨摽出使回来,报告的事情适合皇上的心意,被授予通直散骑常侍、车骑将军。稽胡依仗险峻的地势不归顺朝廷,多次进行掠夺偷盗,太祖让杨摽兼任黄门侍郎一职,前去慰问安抚他们。杨摽很有随机应变的谋略,能了解边地的情况,诱导教化部落的首领,很多人都来诚心归附,于是有人跟随杨摽入朝朝拜。当时弘农为东魏守,杨摽跟从太祖打败了他。杨摽父亲杨猛先前任邵郡白水县县令,杨摽与那里的豪门大族相互交好,于是杨摽请求隐藏行踪到邵郡,发动他们起兵来响应朝廷。太祖答应了他。杨摽于是前行,与当地豪族王覆怜等人暗中谋划发动叛变,秘密响应参加的有三千人,城内外一同发兵,于是攻占了邵郡。众人商议推选杨摽管理郡中事务,杨摽因为倚仗王覆怜做成这件事,于是上表让朝廷任命王覆怜为邵郡郡守。
太祖认为摽有谋略,能够委以边境的任务,于是下表让杨摽兼管建州事务。当时建州深入在敌境三百多里,然而杨摽声威向来显著,他经过的地方,很多老百姓都背着粮食来归附他。等到达建州,已经有一万人。东魏遣太保侯景攻陷正平郡,敌军渐多。杨摽因为孤军无援,并且腹背受敌,于是谋划想要撤兵。他担心义兵中有人背叛,于是伪造太祖书信,派人好像从外面送来一样,信中说已派遣四路大军前来援助。趁机令人漏泄这件事,使人们知道这件事。杨摽分派完毕,于是在半夜撤军回到邵郡。朝廷赞许他权宜变通保全军队,就任命他为建州刺史。当时东魏以正平郡为东雍州,派遣薛荣祖镇守。杨摽将要谋划夺取它,于是先派奇兵,急攻汾桥。薛荣祖果然全部派出城中战士,在汾桥抵御防守。夜里,杨摽率领二千步骑兵,从他处过河,于是偷袭攻克了正平郡。
保定四年,杨摽被任命为少师。这年,周朝大军包围洛阳,太祖下诏让杨摽率义军一万多人从轵关出发辅助攻打洛阳。然而杨摽自从镇守东境二十多年,数次与齐人作战,常常战胜,因此就有轻敌之心。当时洛阳还没有被攻下,然而杨摽深入敌境之内,又没有设置防备。齐兵突然到达,大败杨摽的军队。杨摽因为军队战败,于是向齐军投降。杨摽起初建立功勋时,有慷慨壮烈之志向,等到军队战败,就投降敌人求得苟且免死。世人因此轻视他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❹ 求2014年沈阳市高中三年级教学质量监测(二)语文试卷与答案
2014年沈阳市高中三年级教学质量监测(二)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 D(曲解文意,“性格既指人的本性,也指人的品质”错误,是性格的“性”字有本性、习性的含义;“格”字既有品格也有定格的含义。)
2. A(范围变化,性格对人的影响“有时”比品质的真实更大。)
3. C(无中生有,“决定人的地位”原文没有体现,应是人们适合的社会角色。)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 D(赢:背,担)
5.C(①体现杨摽忠义豪侠之气②是太祖的做法⑥体现杨摽军事才能)
6. B(杨摽因为倚仗王覆怜做成这件事,于是上表让朝廷任命王覆怜为邵郡郡守。)
7.(1)(5分)稽胡依仗(凭借)险峻的地势不归顺朝廷,多次进行掠夺偷盗,(太祖)让杨摽兼任黄门侍郎一职,前去慰问安抚他们。【“恃”,“宾”(译成“不归顺朝廷、不臣服、不称臣),“抄”(译成“掠夺、抢夺、抢劫、劫掠等)各1分,省略句补足主语1分,句意 1分】
(2)(5分)当时洛阳还没有被攻下,然而杨摽深入敌境之内,又没有设置防备。 齐兵突然到达,大败杨摽的军队。【“洛阳未下”为被动句式,“而”(译成转折关系,但是、却、然而),“设备”,“奄至”(译成忽然到达、急速到达或偷袭)各1分,句意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5分)①“剪”指“剪开”,运用拟人的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平缓的淮河剪开了绿色的田野流淌而去的景象(1分)。②“界”指“界限”,这里为“分开”之意,高高耸立的白塔插入云端好像晴空的分界。(1分)③“剪”和“界”两个动词,既体现了景象的开阔壮伟,又暗指统一的江山被强分为二,山河破碎的现状。(2分)(如果只答出“指统一的江山被强分为二,山河破碎的现状”也可得2分)
9.(6分)①对壮美的边界自然风光的赞叹之情。诗人登都梁山见到平淮绿野、白塔晴霄的开阔壮伟之景,不禁生发出赞叹之情。②对山河破碎,恢复无望的感伤之情。诗人通过描写宋金边境之景想到淮水为界,山河分裂,表达了对国家现状感伤之情。③对当局不思振作、屈辱求和的不满之情。诗人于都梁山眺望如此壮美却被金人占领的山河,心中充满对南宋统治者不思振作,无法收复失地的不满与愤懑之情。④表达了诗人无心求取功名的痛苦和无奈。尾联的第一句“功名它日事”直接地表达出诗人在国事日非的大前提下,无心谈及个人的功名前途的痛苦之情。(不切合诗句分析,只答出套话如“忧国忧民”“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等酌情给1分)
(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6分)(1)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2)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3)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25分)
(1)(5分)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C给1分;答A、B不给分。(A 项“已经有很深的的矛盾”理解有误;B项“程奋一家虽事业有成,但对亲人却自私无情”理解有误;C项属于主观臆断,郑波在重症监控室门前时心里更多的是想老教授能“尊严地死去”,照应本文的题目“尊严死”。)
(2)(6分)①通过对薄而淡的阳光、深秋的凉意等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季节,渲染了清冷的气氛,烘托人物心境。②通过介绍到医院的时长,为后文两人在车上做出选择、商定结果埋下伏笔。③从大学到医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与人物的社会环境。④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阅读兴趣。
(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3)(6分)①学术精湛(博学多才、学识渊博等亦可):读书多,记性好;成绩突出,发表多篇论文,最后留校教书。②重情重义(懂得感恩、知恩图报等亦可):受到老教授的教诲与关心,时刻不忘,并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对待老教授。③敢于担当(有责任心、责任感亦可):选择代替亲儿子为老教授拔掉管子,承担世人的毁誉,凛然地帮助弥留之人挽回最后的尊严。④从容淡定:面对别人的询问或责问都能平静对待,坚持自己对精神和生命尊严的守望。
(每点概括和分析各1分,答出3点即可)
(4)(8分)观点一:我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郑波。(2分)
结合文本:①从人物关系上看,郑波是老教授程笃的亲传弟子,又是程奋如同手足的师兄,是小说中的核心人物。②从情节安排上看,郑波占主导地位,是贯穿始终的人物,也是矛盾冲突的主体。尤其小说的结局部分写郑波最终以家属的身份在医院“签的字”“拔的管子”,又在尾声部分写他面对别人的询问时“从容如昔”,都在凸显他是小说的主人公。③从形象塑造上看,老教授弟子郑波坦荡与重情,而作为亲生儿子程奋迟疑犹豫,二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表现郑波的人物形象,因此郑波是小说的主人公。④从主题表现上看,郑波性格与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直接体现了作品的主题思想,弟子郑波堪称担当,凛然地帮助弥留之人挽回最后的尊严,这种品质值得彰显。所以从作者的创作意图中可以体会到主人公是郑波。通过他来突出小说的主题,也丰富了小说的内涵。(6分,答出3点即可。)
观点二:我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程奋。(2分)
结合文本:①从人物关系上看,程奋是老教授程笃的亲生儿子,拥有父亲辞世方式的决定权,故为小说的关键人物。②从情节安排上看,程奋占主体地位,是贯穿始终的人物,也是矛盾冲突的主体。③从形象塑造上看,老教授的弟子郑波坦荡与重情,与作为亲生儿子的程奋的世俗与亲情淡薄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了程奋这一人物形象。④从主题表现上看,儿子程奋面对选择时迟疑犹豫、顾虑重重甚至是推卸责任,这种品性正是小说要探讨的核心。所以从作者的创作意图中可以体会到主人公是程奋。通过他来突出了小说的主题,也丰富了小说的内涵。(6分,答出3点即可。)
(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如果只答观点,没有结合文本分析不得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25分)
(1)(5分)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D给1分;答 B、C不给分。
(B项黄平认为“计划谈不上”不等于“没有编辑计划”;C项文中说“它不是专业性的”并不等于“它并不专业”;D项原因分析不全面)
(2)(6分)①第一次提问重在营造轻松的谈话氛围,拉近距离。“我很喜欢《读书》这本杂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拉近与被采访者的距离,使采访顺利开始。(2分)②第二次提问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前一个话题做以简单总结,进而引出下一个问题,使采访过渡自然。(2分)③第三次提问,用委婉的方式,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问题,既避免了场面的尴尬,又达到了采访的目的。(2分)
(3)(6分)①时代方面:再有影响的学者,他们的影响和歌星、影星、体育明星都无法相比。②学者自身方面:有些学者给《读书》写文章不再认真了,因为不能作为“学术成果”,不能拿去评职称等等。③办刊思想方面:《读书》主观上就没想让谁在这里或通过这里成名。
(每点2分,概括和说明各1分)
(4)(8分)
观点:多元化、包容性是时代的需要。(2分)
结合文本:①《读书》是一个综合性的杂志,学科领域很宽,经常发表讨论建筑、考古、人文地理、国际关系等领域的文章。②《读书》是百家的而不是一家的,不能定位或预期为某一方阵营的刊物。③听一些,发表一些不同声音的文章,对于完善《读书》的思想是有好处的。④这些年,《读书》就在开辟一些新领域,找到一些新作者。一个杂志只有拥有了各种各样的东西,具有多元化和包容性,才能符合时代的需要,才能真正反映一个时代。(4分,答出1点给1分,答出2点给2分,答出3点给4分)
结合现实:可以联系教育、科技、文化、饮食等领域,能谈到包容与多元对时代的重要性即可。(2分)
(如果只答观点,没有结合文本和社会现实分析不得分。)
五、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3.(3分)B
(B捐献全部家产,帮助国家缓解危难。词义过大。A把某些言论和事物当
作准则。C掩饰过失、错误。D像嘴唇和牙齿一样互相依存,形容关系非
常密切。)
14.(3分)B
(A.缺“具有”,与“特色”相照应。C.中途易辙。D.删去“经验”。)
15.(3分)C
(①⑧②为总结句,放在最后。描写景物的段落,通常是先写景后抒情,所
以选择C项。)
16.(5分)
中国老龄化日益严重,养老困境亟待破解。(“中国老龄化严重”1分,“养老困境”2分,“亟待破解”2分。)
17.(6分)
①环境污染的影响没有国界(答出环境污染的扩散性、传播性等意思即可)
②污染的成因(原因、责任、过错等也可)
③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整体观念(运用“都”“共同”“携手”等词语表达齐心合力治理污染的意思即可)
(每处2分)
六、写作(60分)
18. 参阅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1)基本要求:
①全市平均分为43~44分。
②完全跑题30分以下。
③偏离题意35~40分。
④无题目扣2分。
⑤不引材料扣10分。
⑥字数不够酌情扣分。
(2)立意角度:
①做事要分主次
②抓住事物的本质、关键
③正直之道是立人之本。(其中“直”也可解读为“真”“善”“美”等优良品质)
【参考译文】
杨摽字显进,正平郡高凉县人。杨摽少年时豪爽侠义有高远志气。魏孝昌年中,尔朱荣杀害朝臣,大司马王元徽逃难投奔杨摽,杨摽把他隐藏起来因而使他免于一死。孝庄帝即位,王元徽才又出来做官,又担任司州牧。因此杨摽凭借侠义忠烈而闻名。杨摽被提拔任命为伏波将军、给事中。元颢攻入洛阳,孝庄帝想要前往晋阳投奔尔朱荣,下诏让杨摽率领他的族人在马渚收集船只。杨摽没有到达,孝庄帝已经向北越过太行山,杨摽于是藏匿收集来的船只,不用它们帮助敌人。等到尔朱荣奉孝庄帝的命令向南征讨,来到马渚,杨摽才准备好船只来帮助朝廷的军队。
当时东魏迁都邺城,太祖想要知道他们做什么,于是派遣杨摽从小路到邺城来仔细察看他们的情况。杨摽出使回来,报告的事情适合皇上的心意,被授予通直散骑常侍、车骑将军。稽胡依仗险峻的地势不归顺朝廷,多次进行掠夺偷盗,太祖让杨摽兼任黄门侍郎一职,前去慰问安抚他们。杨摽很有随机应变的谋略,能了解边地的情况,诱导教化部落的首领,很多人都来诚心归附,于是有人跟随杨摽入朝朝拜。当时弘农为东魏守,杨摽跟从太祖打败了他。杨摽父亲杨猛先前任邵郡白水县县令,杨摽与那里的豪门大族相互交好,于是杨摽请求隐藏行踪到邵郡,发动他们起兵来响应朝廷。太祖答应了他。杨摽于是前行,与当地豪族王覆怜等人暗中谋划发动叛变,秘密响应参加的有三千人,城内外一同发兵,于是攻占了邵郡。众人商议推选杨摽管理郡中事务,杨摽因为倚仗王覆怜做成这件事,于是上表让朝廷任命王覆怜为邵郡郡守。
太祖认为摽有谋略,能够委以边境的任务,于是下表让杨摽兼管建州事务。当时建州深入在敌境三百多里,然而杨摽声威向来显著,他经过的地方,很多老百姓都背着粮食来归附他。等到达建州,已经有一万人。东魏遣太保侯景攻陷正平郡,敌军渐多。杨摽因为孤军无援,并且腹背受敌,于是谋划想要撤兵。他担心义兵中有人背叛,于是伪造太祖书信,派人好像从外面送来一样,信中说已派遣四路大军前来援助。趁机令人漏泄这件事,使人们知道这件事。杨摽分派完毕,于是在半夜撤军回到邵郡。朝廷赞许他权宜变通保全军队,就任命他为建州刺史。当时东魏以正平郡为东雍州,派遣薛荣祖镇守。杨摽将要谋划夺取它,于是先派奇兵,急攻汾桥。薛荣祖果然全部派出城中战士,在汾桥抵御防守。夜里,杨摽率领二千步骑兵,从他处过河,于是偷袭攻克了正平郡。
保定四年,杨摽被任命为少师。这年,周朝大军包围洛阳,太祖下诏让杨摽率义军一万多人从轵关出发辅助攻打洛阳。然而杨摽自从镇守东境二十多年,数次与齐人作战,常常战胜,因此就有轻敌之心。当时洛阳还没有被攻下,然而杨摽深入敌境之内,又没有设置防备。齐兵突然到达,大败杨摽的军队。杨摽因为军队战败,于是向齐军投降。杨摽起初建立功勋时,有慷慨壮烈之志向,等到军队战败,就投降敌人求得苟且免死。世人因此轻视他
❺ 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答案新课标题现代文阅读 的解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实用解题技巧
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三步走:
第一步,纵观全文,把握主旨
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往往行之有效。
二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①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②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③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牢记:欲速则不达。一定要读懂文章再做题,坚决杜绝走马观花式的阅读。
第二步,认真审题,定向扫描
做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现代文阅读的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题干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句、词。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准确地把握住答案的有关信息,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
牢记:题干提示了答题范围,题干规定了答题角度,题干提供了答题思路,题干隐含了答题信息,题干体现了答题规律。
第三步,筛选组合,定向表述
文学作品阅读多为主观题,其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整合时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
牢记:
1、弄清题干中所具有的态度或倾向
遇到的题干如果是否定形式,就采用先反后正的答题方式,避免遗漏要点;遇到的题干如果是肯定形式,就采用正面的答题方式。
2、弄清题干语言的构成形式,确定答题语言形式。
题干的结构,是表意的外在形式,暗示着语句含义由哪些方面构成,分析结构可以提示考生答题时如何组织好语言。
3、弄清题干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
题目中出现作者的语句,一般是学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学生明确解答重点或者提供限制条件的作用。
4、变含蓄为直接,变分说为概括。
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材料多为散文,语言不仅有丰富的内涵,还很讲究艺术技巧。有的含蓄委婉,有的生动细腻,有的形象具体。具有这些特点的语句在高考中历来成为考查的重点。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然后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那些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把这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
5、多从原文中筛选、提炼、整合语句作答。
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目的在于把握并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传达的信息,因此,要依照作者的思路来理解作品,多从原文中寻找答案。但并不是直接摘抄,有时以文章中的词或句为基础略作改写来作答,有时要求综观全文,从各段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整合。这类题在高考中出现最多。
另外,要弄清试题中常用的名词术语。
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写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
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等。
语言特点,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的特点。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
感悟,多指发自内心的感受、理解、领悟等。
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内容角度);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说明方法,一般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画图表、摹状貌等(一般是三个字)。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考生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等),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等)。
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论证方法,中学要求掌握的有道理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谬法。
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公式定律等。
事实论据,一切事实、史实、数据等。
简明,语句简洁、明了,一般有字数上的限制。
得体,文明礼貌,人性化。
有何作用,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的作用或好处可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二是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三是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思想内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如善恶、好恶、褒贬等。
以上各“常用术语”,暗中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同时也是题目赋分点所在,考生理解清楚,可很好地根治“答非所问”的弊病。
❻ 2014年高考语文作文辽宁卷立意
你好,你抄现在去考试了吧,我看到你的提问了,在这里和你一起探讨一下材料的本来意思,以便你判断是否跑题。
材料: 祖孙两人坐在山上看风景。孙子说霓虹灯很美,让城市变得五彩缤纷;爷爷说当初没有霓虹灯的时候,能看见满天繁星,更美。自拟题目。
材料短短的五十个字,让你去分析其中的意思,自己立意写作。材料本身不复杂。
爷爷和孙子是两代人,两代人所经历的环境大不相同。爷爷还记得当初没有霓虹灯时,那满天繁星的夜景。而孙子呢,却相反认为现代五彩缤纷。
1,说明了,两代人之间的鸿沟,。
2,说明的对不同的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
其实,两代人都没有说错,自然有自然美,美化有美化美,就在于个人的喜好而已。
所以,作文可以从折中下笔,论述各有特点。
请注意,作文最重要的是,我们 既要自然美,又要有建设现代化的美,所以在建设的同时,要注意环境的保护,即保护自然美,又有现代化城市美,两者相辅相成。这样的作文,我相信,就是出题者的初衷。
❼ 2014年辽宁省本溪市语文中考试卷答案,答案答案答案
你太有才了!
❽ 速求2014辽宁普通高中语文学业水平测试答案
您的问题在萧山家长论坛有最新回复了,快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