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劳技烹饪心得体会
有感于劳技课 【By Kaiser3344】
在开学后的第六周,我们初一年级去了劳技中心学习.这是我们第一次去这个既陌生又向往的地方.
每个班都要学两个专业,有烹饪,陶瓷,黑白摄影,模拟驾驶等等.每个人都期待着老师说出自己喜欢的两项专业.结果,老师说出的竟然是烹饪和陶艺.有人欢喜有人忧啊!有的同学很少接触过烹饪,借这个机会好好学习学习.有的同学父母很少在家自己经常做饭,又要学这个专业,心里难免有些不甘.
到了劳技中心,由一位漂亮,可爱的薛老师带我们去教室学习.老师的幽默风格不禁让我们对烹饪有了兴趣.薛老师教我们的第一道菜是:土豆丝,先是练“刀工”然后是“调味”我门把老师教的都认真地记在了笔记本上,生怕等会自己实践的时候不好吃.半个小时过后,老师终于教完了.我们先有顺序地下看台,再迅速地到操作台等着老师说:开始.老师说完后,我们照着笔记本上的步骤,一步步地做.在我和同伴的努力下,一盘香味扑鼻,颜色良好的土豆丝做好了.老师走过来评分,我可有点紧张,等老师说A的时候,我太开心了,但一瞧旁边的那一组,不仅味道好,而且颜色也很好.我的那盘的确比他们的差,看来以后要好好努力了.在后免得一天半中,老师有教给我们了“麻婆豆腐”“冬瓜汤”还讲了些有趣的菜名的由来.
很快,两天半的课程学完了.再怎么不舍,也要学习下半周的课呀!就这样,怀着对烹饪的不舍和对陶艺的好奇,开始了下半周的学习.
教我们陶艺的老师叫石鸣.在她手里的泥巴,不用几分钟就可捏造出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第一节课她讲了几个关于陶艺的小故事,又教了我们怎样“玩泥巴”.每节课我们都会有自己的新作品.心中的自信渐渐多了起来…….
欢笑与会汗水,成功与失败……都成为这五天美味的调和剂.
⑵ 一篇劳技感想
15周,学校就组织我们初二年级全体学生到劳技中心进行劳技.劳技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这无疑是如同军训一样.回想起军训时刻,这简直是人间地狱,还清楚记得那些拿着教鞭的教官.所以我并不十分想去劳技,但是这一次劳技可以培养学生的德育品,让学生养成自己动手实践的习惯,于是我硬着头皮去了.去到那儿后,我才发现这里并非我想的那么差,虽然教官非常严格,但是还蛮讲人情的.在这五天中,我们都与我们的教官相处,发现他与其他教官不同.他沉寞寡语,很少罚我们,那时我才发现我们身在福中不知福.在劳技的日子里,时间似乎在我们不知不觉中被偷走了.每一天都是那么的充实.每个班都要学两门课程,有刺绣,丝网花,摄影,剪纸等等.当听到我们班学的是黑白摄影和剪纸,我们十分郁闷.但是后来也渐渐发现其中的乐趣了.一切并没有那么无聊.看到我洗出来的黑白相片,剪出来的双鱼戏寿,心里不由万分感慨.正如老师所讲的,你不去尝试,怎么发现另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呢?在劳技时,我不仅学到了技术,学到了知识,而且在思想上,意志上还有了启发.在这里,我学会了与同学们团结合作,学会了珍惜时间,学会了尝试做每一件事,体会到了自己亲手收获劳动果实的喜悦.仅仅是五天的日子对我来说却是美好的回忆,现在回想起来,感慨万千,是劳技让我看到了全新的自我!
⑶ 劳技课的总结怎麽写
给你一个参考:
这学期我们一年级的劳技课安排成了系列折纸活动,通过这种系列活动,我们感觉收获很大。现总结如下:
一年级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孩子营造一个生动活泼,宽松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制作的兴趣至关重要。 但是我们教师面对的教学班里,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的,怎样才能使学生都有兴趣,又时我们这学期要着力突破的。优秀的学生不光能快速接受教师的指导,马上折出来,折的漂亮,而且他们的折纸制作,创新构思的结果往往会令周围的学生为之一震。爱表现的孩子往往又会喜形于色、手舞足蹈、自言自语,这样会给同伴一种渲染,一种鼓舞,同时也会产生一种压力,让创造能力较差的学生产生自卑和压抑。因此,我们教师在本学期的教学活动中,不仅重视活动中的主角,更去关注那些低头沉默,甚至将作品躲躲藏藏不肯示人的孩子。如何卸下他们的心理负担,不让他们远离创造,害怕创造呢?
1、 营造平等活跃的课堂气氛
愉悦感是创造的前提,沉默的孩子也希望得到老师的夸奖,但是此刻他最需要的是老师真诚的指点、引导。因此,这时我们的做法不是手把手的教,而是和他组成合作小组,在合作中指导,平等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动手能力差的学生相信自己也能行,也会得到老师的重视。由此产生内心的创造热情。
2、 “玩”中学,学中做
有专家用实验证明,自由玩耍更有利于孩子创造性的发挥。那么对于沉默的孩子来说,这样的学习方式应该更加有效。我们常常允许那些不能按照老师所教的方法完成指定作品的孩子自由发挥,爱折什么折什么,会折什么,就折什么。因为这样的过程不仅让他们没有了心理压力,情绪是轻松自由的,而且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发现物体的新特征,从而使创造性行为有出现的可能。如我们在折纸飞机的一节课里,那架飞行时间最长的纸飞机就是一个平时纸工劳动默默无闻的孩子,经过无数次玩耍、探究、设计折出的。
小小纸工,创意无穷,劳技教育为我们打开了实践与创新的新天地,抓住细节,落到实处,用教师的创新精神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是我们在劳技教学中的最深感受。我们觉得通过活动,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在活动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大脑,使学生的智慧得到了发展,活动中学生创造性的想象、求异思维、好奇心等便会产生。教师把握好时机,因势利导,调动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智力便会得到很好的发展,使劳技教育起到增智的作用。同时它又能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劳技教学,老师只是一位引导者,而真正的设计师是学生,学生可以在自己选择的主题下,自由发挥,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比拟的。学生在劳动技术课中不仅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更重要是通过劳动受到美的熏陶,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让学生感受到了劳动价值美和创造之美,培养提高了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⑷ 学生劳动课个人小结
自我总结
很高兴我有机会上劳动技术课和社会实践课。通过这样的版实践,我真正地认识到劳动权的重要性,学习到劳动和实践给我的经验,为我积累了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它将为我今后步入社会打下牢实的根基。
在实践中,我真正学会了的不仅仅是课本中不曾出现的一些专业知识,更多的,我学会了劳动者的品质,有耐心,有毅力。做事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工作。只有把基础的工作做好,才有进步的空间及机会。
实践过后,真心体会到,虽然劳动很辛苦,但是,乏味中充满希望,苦涩中流露着甘甜
⑸ 劳技心得体会
那一周,伴随着淅沥小雨,学工生活正在慢慢上演,每个同学都带着期盼的眼神来到了劳技中心,
P LC编程和模拟驾驶中我相对喜欢模拟驾驶,从中我可以得到很多有关开车的知识
在模拟驾驶的教室里面,电脑控制的‘车辆’正在‘高速公路’上疾驰,公路旁一幢幢建筑物擦肩而过,我坐在主驾驶位置上,操纵着方向盘,左右转弯,以前都显得如此灵活
但是在灵活的驾驶背后,要经过多翻努力才能得到的,刚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就算按老师讲的,‘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这些基本步骤,都会搞错,这些问题,好不容易克服了,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挂挡问题”我总是喜欢调档,应该按顺序依次挂挡,1-2再2-3,3-4等等,可是我总喜欢直接从1-4,结果无缘无故扣分了,有时心里想着我要按顺序换挡,可是手不停大脑使唤,,看着窗外的小雨,我不犹开始发呆,老师看到我的异样,当他是到我挂挡有问题的时候,他亲手教我,我有点受宠若惊,经过老师教导,换挡已经得心应手,没有任何障碍了
一周是短暂的,还没来及好好酝酿这一周发生的事情,学工已悄然结束
学工的最后一周,又下起了小雨,雨水溅到地面,发出 哗哗的响声,雨越下越大,仿佛在替我们表达对这周学工的依依不舍,此时阴暗的天衬托出每个同学的心情,有的失落,因为在这个周,对自己选得那组,越来越感兴趣,没想到这么快就结束,;有的很兴奋,拿着自己制作出来劳动成果,给同学看;有的虽然面无表情,但是这些同学心里面想的应该更多吧。不同的心情在下雨天,衬托的如此明显
⑹ 如何进行有效备课经验交流活动总结
进行有效备课经验交流活动总结的方法:
1、科学处理教材。新课程有新“课标”,教师备课的真正目标就是如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深入研究“课标”和教材,仔细阅读有关参考书,弄懂教材的思想,结合学习实际情况,确定各章节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关键点、障碍点及知识的内在联系等,科学地确定教学目的,不断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点、知识水平。此外,教材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选择编排教学内容,在“课标”要求的前提下,以教材中最基本的概念、原理为中心,从纵、横两方面对教材进行处理,其中“纵”指知识的“线”,即知识的内在联系,“横”指知识的“块”,即横向联系。这样便于学生将知识联系起来,避免前学后忘。
2、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提高备课质量的关键。教师在备课中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最优教学方法,选编典型习题,写出具体可行的教案,并设计好板书及课堂小结。
3、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其方法的选择应以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学生情况为依据,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要抓住关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重视学习。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是提高备课质量的保证。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因此,教师自身学识水平的提高是关键。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1)博览群书。从各种书籍、报刊中吸取与教学相关的精华内容,及时了解本学科、本行业的新知识、新情况,做好读书笔记。
(2)常听课。通过听课,学习他人的长处,认真听取评议,主动征求领导意见和同行的意见,及时改正错误,倾听学生及家长的呼声,听取学生对教学的评议,以便“对症下药”,改进教学,开阔思路,不断创新。
(3)勤写。边实践边总结,把自己积累的信息、资料、体会、办法记录下来,整理成文。
(4)走向社会。有选择地交流,了解社会的变化与要求,使教学与社会息息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