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研究》
本课题组一学期来,由于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同时也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地推进,达到了预期效果。为了把课题研究工作更有成效地开展下去,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价值
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教学资源得到极大丰富,为教学活动的组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教学情境的创设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教学实践环节可以得到有效落实。适宜于建立师生平等、互动的教学环境,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教师由知识的讲授者逐步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这对每一位教师的个人素质、业务能力以及心理感受都会带来巨大冲击,利用学习、培训等途径适应这种角色的变化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加强必然会带来学习方法、过程、手段等学习策略的转变,这对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它介入教育领域,必将会成为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有效手段。它传递信息便捷、灵活,处理信息具有交互性、参与性,整合了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教学,必将在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提高学生能力上有明显功效,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
培养具有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队伍。研究教师如何整合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教育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提高教育教学效益的方法。
三、本课题研究采取的方法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要想使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地实施,首先要提高课题研究教师的思想认识,使他们能够从心里赞成课题研究,愿意课题研究,这是做好课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最为关键的一环。为此,学校组织教师集中进行了理论学习和座谈,通过学习和座谈,使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课改的深远意义以及课改的紧迫性,同时也明确了自己肩上的重任,从内心接受了课题研究,认同了课题研究。
2、教学资源的科学整理,是把远程教育资源充分整合于课堂的条件。
资源的科学整理能为师生构建互动平台。有了合理科学畅通的校园网络及硬件的保障还不够,授课教师要得心应手地把浩翰的资源有效地整合于短暂的课堂,还得对已下载的资源进行二次整理。这种整理不是简单粗糙的分门别类,而是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实际对多种远程教育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地查找、选择、组合、加工、创新,首先坚持“质量、服务第一”的原则,树立“动态、开放”的观念,按着“学科分类、积件化”的思路,然后把它们分别按“学科”以“课堂导入资源”、“情景体验资源”“重难点突破资源”、“兴趣激发资源”、“视野拓宽资源”、“知识总结资源”、“习题精选资源”和“探究创新资源”等命名,存放到指定的学科文件夹,保证教师在课堂上快捷、高效地使用这些资源。
3、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及课堂应用。
(1)、资源的收集与分类;
(2)、及时浏览资源,做到心中有数;
(3)、教学设计与资源的重组;
4、利用远教资源的优越性
通过近段时间的运用远教资源,可以启发、诱导学生进行判断、推理抽象、概括等,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形式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感觉到,使用远程教育资源后,城乡差别在缩小,教师的素质在逐步提高,减少了过多的重复劳动,使我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上。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课堂效率明显提高。
四、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课题自2006年开题至今,进展较为顺利,通过近两年的努力,已
基本完成了准备阶段,实现阶段的部分研究任务。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的。
1. 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子课题研究计划
2. 加强教师远程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科研素质。
3. 确立了研究方案,确立了操作、检查、评价体系和阶段研究的工作重点。
4. 开展了远程教育切入低年级数学教学结构模式和实验研究,严
格了变量的界定和操作控制。
远程教育教学系统是一个多要素构成的教学系统。本课题重点研究远程教育环境下教师如何整合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教育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提高教育教学效益的方法。围绕这一目标,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收集了大量的实验数据,积累了很多经验体会。
五、已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 大大提高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远程网络的意识和能力。
两年多的实验极大地改变了全校教师运用远程教育等现代教育技术意识淡泊的状况。我校地处农村,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总把一本教案,一块黑板和一支粉笔作为主要教学工具,把学生当作盛知识的容器,即使在电教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也只是摆设,更谈不上运用远程和网络进行教学。通过实验以后,教师的教学理念彻底改变了,教学手段也逐步转向到远程等现代教育技术方面来。2006年初使用电脑备课,能正确使用远程教育、手段和课件制作的教师仅占2%,到现在已增至30%以上。
2. 初步建构整合远程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理论和实践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3、建设畅通的校园网络,把远程教育资源充分整合于课堂。
合理科学的建设校园网络,使多种远程教学资源与学校自有资源有机的结合,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在“中央远程教育资源”接收设备的安装、维护与资源的接收上,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花了大力气,在积累这些资源的同时学校动员广大教师互相学习自己动手制作与积累教学素材,又利用节假日、下班后建设校园网站并与“因特网”有效链接,把积累的所有资源架设在校园网上供教师使用。
4、提高教师的资源应用意识,是把远程教育资源充分整合于课堂的途径
要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学会运用远程教学资源及多种信息手段组织课堂教学和上课,对于大部分教师而言,无异于思想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提高教师的资源应用意识,是把远程教育资源充分整合于课堂的途径。
5、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素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何达到学生有兴趣的学习,提高课堂效益的目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肩负伟大祖国复兴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实验的最终目的和主要成果依据在于学生。促进了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随着课题实验的逐步深入,学生的学习水平大有提高,自主学习行为习惯与新课程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和运用远程教育网络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明显增强,并能创造简单的信息。
六、前段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
回顾两年多的实验,课题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
1. 传统教育观念和思想严重制约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
部分教师在观念上存在着极大偏差,难以接受在远程网络环境下实施教学互动。需要整个教育大环境的配合,全面更新教育观念。
2. 设备、设施仍显落后。
由于地区条件限制,经济瓶颈制约,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设备、设施难以跟上,造成实验工作难以得到全方位研究。因此,要加大农村小学的设施投入,营造更广阔的网络环境。
3. 课堂教学实验设计以及评价检测体系不完善,有待进一步
改进,达到客观实用的目的。
七、下阶段研究工作计划
为了使本课题能得以全面顺利实施,取得有实用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我们要认真总结近两年的研究工作,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营造宽松的教研氛围,明确终极研究目标,探索整合远程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达到“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研究目的,完成省总题的研究工作任务。
转载仅供参考,版权属于原作者。祝你愉快,满意请采纳哦
㈡ 公司想购买一套远程教学系统,用来做网络课堂,请大家推荐一下哪些教育系统比较好,非常感谢
网络不知道抄为什么发不了答案袭啊。我朋友是做留学考试培训的,刚做了一家,说挺好的,他当时也是到网络知道里面发的类似问题,你可以参考这个答案:http://blog.sina.com.cn/s/blog_7848a1810101336y.html
㈢ 远程互动课堂对学校和区域教育有意义吗
MOOC的互联网+教育对于学校教育和区域教育非常重要,是常规课堂教育的重要补充。
㈣ 如何做到有效备课,有效上课
一、有效备课应坚持的理念
1.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体现。教学是用教科书教,不是教教科书。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坚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2.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多向和多层次的。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包括正向理解,也包括逆向应用,掌握程度也分记忆型、理解型和探索应用型三个层次。对知识的掌握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而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原始文字中提炼出知识要点和学生易混易错的知识点。
3.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务实。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根据知识的性质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力图使学生既学会知识,又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充分培养和提高学习的能力。
4.教学效果的理解应是多元、立体的。对教学效果的理解应是多角度、多侧面的,应从三维教学目标落实程度的角度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会做题,能拿分不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
5.备课应突出可操作性。备课必须细致,准备充分,不仅需要教师整体把握,还要具体考虑;不仅备内容,还得备学生的承受能力;不仅备知识,还得备能力培养方法。总之,备课要求突出整体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备课的层次
备课应坚持三层次备课,提倡细化到三级目录。三层次备课:第一层就是教师在不参考任何教参的前提下,完全凭借着自己对知识内容性质的理解和对学生能力培养提高具有高价值的把握,凭借着自己对课标和教科书的理解,凭借着对学生基础、心理和思维习惯的估计,认真设计自己的教学活动;第二层次就是在第一层备课的基础上,广泛参考相关资料,如配套教参、优秀教案集等,调整和优化自己的教案;第三层次就是上完课后,教师根据自己教学实际,进行反思性完善,特别对原教案中不妥之处进行修改和补充,为以后更有效的教学做准备。
㈤ 备课和上课的关系
备课是教学中的第一环节,讲课与备课的关系犹如“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让课堂精彩就要做好备课工作。
有人说,课堂教学是“小池”,那么备课便是“源头活水”。可是课堂上却经常不如备课中所料,课堂上并没有完全展现我们所准备的内容,那我们就应当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呢?
课要备,经验要采纳,但教师要真正上好一堂课,绝不是靠写教案写出来的,也不是经验堆积出来的。真正的好课是在教师与学生思维的碰撞过程中,在临机应变中生成的,这就叫临讲备课,是备课的重要一环,或者说最后一环。临讲备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讲授效果的好坏。这就要求教师有深厚的功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老师要用一生备一节课。教师教学能力的积淀会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积淀,做一名精益求精的教师,应在生活中多积累,多观察,多思考,用全部的精力、经验、心血、时间来备好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精品。
但是精心备课并不是将上课时要说的每一句话都备到,老师过度的预设很可能限制了学生创造性的生成。备课,要有粗有细,粗在老师如何教,细在学生怎样学;粗在方法,细在情趣;粗在预设,细在生成。从备课到上课,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创建开放的课堂 ——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发展学生的内省思维,这才是真正的教学改革。
㈥ 怎样做好网络协作备课
随着网络的发展,如抄何让网络教育资源更好的用于教学,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将其整合成适合自己的教学,发挥网络资源的最大作用,是我们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备课时,教师可以在网络中查找、获取大量丰富有效的信息来源,弥补自己原有知识的不足,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去。经过不断运用和摸索,我觉得在应用网络教育资源时,要做到三备。 一、备教材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学目标,合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实现用教材而不是学教材。有的教师没有好好把握教材,备课只是看看资源中的课件和教学设计,这是远远不够的。那备教材岂不是就看看自己的教材和教师用书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利用网络资源来备课了吗?我们认真研究教材和教师用书,整体把握教学目标这是必须的;另外教师用书上的一些建议也是很好的
㈦ 远程讲课都用什么软件
1、微抄信和袭QQ:
微信和QQ是腾讯旗下的即时通讯服务平台,也可以作为免费直播教学平台使用。教师可以通过组建班级群,分享图文、语音、视频文件,并进行实时互动和交流。但是,微信和QQ不是专门为远程教学设计和开发的,在教学实际应用中仍有不足之处。
2、Zoom:
Zoom是一款多人手机云视频会议软件,为用户提供兼备高清视频会议与移动网络会议功能的免费云视频通话服务。教师可通过手机、平板电脑、PC与学生进行多人视频及语音通话、屏幕分享。可以满足一般网络直播课程和会议需要。
3、ClassIn:
ClassIn在线教室支持视频授课、学习答疑、试题练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服务,以互动教学理念,实现多方语音、视频互动式教学。
4、WeLink:
华为的WeLink是数字化移动协同办公产品,具备智能会议室功能,支持4K高清会议、无线投屏、智能语音助手等,可以满足学校、培训机构线上教学的沟通互动需求。
5、雨课堂:
雨课堂是清华大学和学堂在线共同推出的新型智慧教学解决方案,雨课堂致力于快捷免费的为所有教学过程提供数据化、智能化的信息支持。有十几种在线小工具,包括互动式小黑板、答题器、抢答器、计时器、骰子等。
㈧ 怎样备课与课堂教学
如何备课简而言之:
教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2.过程和方法目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重点难点
1.重点 2.难点
教法学法
1.教法 2.学法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1.引入 2.教学环节 3.总结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有的还有设计意图
具体地说:
一、备课准确定位学生学习目标
教师备课时应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而传统备课中的目标确定是一种知识的预设。新课标要求达成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目标设计上要做到“三个并重”。传统的知识点、能力点要求仍然是教师备课中必须重视的,同时需要考虑另外两个目标,一是过程和方法的考量,必须重视设计每个学生自主思索的平台,必须让每个学生都能用数学.的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可理解为看不见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主要表现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勤于思考、善于探索、长于合作、追求真理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品质。备课中应考虑两项内容:一是本课的知识点和能力点的问题,对定理的掌握应用,整个初中阶段所学的平面几何知识的理解。二是学法指导,在备课时就要充分考虑好,每节课的学习都要让学生学会一定探究的方法、技巧,教师将作怎样的指导,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我们在这方面下些功夫,学生就能学会学习、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学习的效率就体现出来了。
二、备课应考虑师生双边互动式
新课标强调“教”服务于“学”,教师通过与学生合作,依靠学生自主动手活动、实践、合作与交流去实现教学任务;新课标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思路,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这就要求我们让学生参与课前的准备,自己收集制作有关资料(如实物、图片、数据等),如做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然后尝试研究它的性质。这个过程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课堂教学作很好的铺垫,还能使教师预测到学生的需要,掌握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情感状态,把握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使教师在备课时,更多地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考虑教学方案,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三、备课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新课程倡导打造教学基础,做好教学的前提工作,了解教学对象的差异——学生差异。备课时,我们应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差异,找准新知识学习的切入点;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情绪,设计课堂教学,把握学习的鼓动点;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差异,根据对象确定分层施教,架好学习的桥梁,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吃得进,消得了”,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跳一跳,摘得到”。
只有这样,在掌握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体需求的前提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使每个人都获得身心的愉悦和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发展。因此教师精心地选择例题和学生的训练题至关重要。例题的选择要有典型性. 代表性. 思维性.特别要注意例题的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和一图多用。学生的课内训练题和课外作业题,要避免大量的机械模仿性的题目;要紧扣重点,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规律的掌握,要注意题型的多样性,要重视变式训练和探索性的训练,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对于课外作业可布置适量,选做题,以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四、根据教学情况进行课后备课,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课前备课、写教案固然重要,但课后反思,进行二次备课,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熟与提高。教案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是课堂教学的准备,教案作为教师教学思想、方法轨迹的记录,也是教师认识自己、总结教学经验的重要资料。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一旦放开,真正活起来,就会有很多突如其来的可变因素,学生的一个提问、一个“发难”、一个突发事件,都会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挑战。
教师在课后把这些突发事件记录下来,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通过反思、体会和感悟,则可以帮助自己总结和积累经验,形成一套能适应教学变化的、能出色驾驭课堂教学的知识体系和本领。
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要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因此教师备课已升华为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关于课堂教学:
1、.转变教学观念,实现师生互动。
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高效互动是从根本上克服传统课堂弊端的出路。课堂教学中的单调(听→讲)、单项(师→生)、单一(教材)、滞后(反馈不及时)、被动(老师逼迫学生学习)的境况限制了学生的手脚,扼杀了学生的思维。教师要秉承“通过学生、为了学生、围绕学生、激发学生、服务学生”的宗旨,通过一个转变(师生角色的转变)、两个前置(问题前置、学习前置)、三种方法(自主、合作、探索)、四种形态(展示进行交流、点拨实现提升、纠错进行落实、开放实现拓展),实现教师真正地关注学生,与学生互动共成长。
2、明确教学目标,落实“堂堂清”。
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做到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目标达成为核心。由注重课堂环节、程序的编制到更加关注学情、氛围和师生、生生关系。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人人学会是目标。懂得用一种思路做十道题,不如一道题找出十种思路。揪住一个知识点“无限”放大,四处出击,形成上挂下联,左顾右盼。每个老师都要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力、生成力、表达力,解放学生,解放自己,降低课堂精力流失率,提高学习效率。让课堂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学生的身动、心动、神动和肯学、想学、会学成为课堂的基本元素。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落实“堂堂清”。该掌握的要当时掌握;该会运用的,要当堂运用;该检测的要当堂检测。
3、改进教学方法,打造“生本课堂”。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改变学生学习行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重在引导学生小组学习,做到独学,对学,群学,鼓励学生独自思考,合作探究,相互质疑。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拓展,教师在教学互动中,要充分实现师生之间的预习交流、分配任务、合作探究,展现拔高、穿插巩固、达标测评。教师课堂教学中要一看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人数,保证绝大多数学生参与;二看学生参与的质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态度是否积极认真,情感是否投入,精神是否饱满,板演书写是否整齐工整,词、句符号、公式的使用是否正确;三看学生的预习笔记,检查“预习”情况,以便教师可以根据学情适时导入下一个环节,准确做好课堂决策。通过“三看”,关注学生的自主程度、合作效度和探究深度,致力于高效课堂。
4、加强课堂管理,拓展“课堂空间”。
高效课堂中,教师是引导着、策划者、合作者、服务者、开发者,加强教学管理特别是课堂管理是实现有效教学,进而达到高效教学的基本前提。课前教师要认真备课,编制导学案和改写导学案,让教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方向盘;学生课前要进行充分的预习,师生由此构成相同的经历,有备而来。课中教师要重申目标,达到具体、明晰,老师要进行学情调查、问题汇总,解决互动的针对性问题,根据问题在讲解,直击问题,精讲点拨,在关键时刻点关键问题,要当堂检测。课后教师要做好课后反思,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学生要做到课堂问题的堂堂清。对解决不了的问题、疑惑,首先要求教于同学,其次求教于老师,落实学习目标,完成堂堂清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