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集体备课的中心发言人和主讲人有什么区别
我的理解是,中心发言人,相当于主持人,而主讲人,则是主要讲内空的,
❷ 集体备课的三个关系
1、个人钻研与集体讨论的关系
集体备课,不仅仅是集中讨论,一般采取集中讨论与个版人钻研相结合的形式。权如果仅仅依靠听中心发言人的说课,讨论是不能成功的。要发动全组成员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讨论的时候才可能各抒己见,百花齐放。所以,个人钻研是前提。这大概就是“功夫在诗外”。集中讨论时,组长要善于引导,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还要善于总结,概括大家的长处,指导中心发言人整理备课提纲。
2、备课与试讲的关系
备课是讲课的基础,讲课以备课提纲为指导。集体备课之后,由一人或几人进行试教,每次教后及时组织评课。执教者发挥自己的特长,上出自己的风格。备的内容统一,教的风格可以百花齐放,方法可以各有不同。概括地说,备课要统一,上课在不离开备课提纲的情况下,可以百花齐放。千万不能出现“千人一面”的局面。
3、骨干领路与培养新教师的关系
集体备课的中心发言人一般挑选本组骨干。一来有把握,二来组长也省心。备课是贯穿于每学期的全过程,从培养新教师的角度出发,也应给新同志压压担子,让新同志来当“中心发言人”,同时采取“青蓝结对”的方法,然后逐步放手。这样可以一举数得。
❸ 如何进行有效的集体备课
一、集体备课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
二、有效的运作方式:
1、组织管理:
集体备课由教学处(或教科研室)实施管理。一般由教研组长具体主持集体备课活动;公共科和规模较大、门类较多的专业教研组可分成若干备课组,由备课组长负责具体实施,教研组长指导并参加各小组的备课活动。
2、活动过程:
(1)活动准备--"二研"、"三定"
组长提前通知全组成员在集体活动前认真研读教材、大纲,通知中明确集体活动的"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
(2)集中研讨--"四备"
集中研讨即组长在集体备课时间里召集本组教师提出备课要求,听取中心发言人的发言,讨论备课提纲。讨论中心发言人提出备课提纲时,应包括备重点、备难点、备教法、备作业(还应包含单元检测)。讨论时要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允许不同意见的争鸣。
(3)修改提纲--"五统一"
根据集体讨论的内容,中心发言人修改备课提纲,要充分体现"五统一":统一教学思想,,统一"双基"、"双力"(智力、能力)和"双育"的内容与要求,统一课时安排,统一达标题目,统一考核要求。同时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建议。
(4)撰写教案
各任课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备课提纲和各班的学情,撰写教案。此时,在不离开"五统一"的前提下,发挥各人特长。
(5)信息反馈
下一次集中时,把根据备课提纲实施时反映出来的重点问题提出来,供以后借鉴。
3、时间安排:学校可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每学期规定几次,或每周一次。视各校各组教师组成情况而定。如果将每周集体备课的时间排进课表,那就更加制度化、规范化了。
三、三性原则
1、统一性原则。
集体备课的实质是同步教学,具体实施中教学目标、教学进度、作业训练、资料使用、检测评估等必须统一。特别是教学进度和目标检测,一旦失去了统一,就不能在集体讨论中获得正确的信息,及时矫正教学实践。
2、超前性原则
分配撰写备课提纲的任务和提供备课提纲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任课教师的提纲准备任务在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时一并分配,便于教师早做准备,收集资料,钻研大纲和教材。备课提纲的讨论一般要超前一周。
3、完整性原则
划定备课任务应考虑到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保持其内容的完整性。一般依据教材的单元或章节来划分比较合适,切忌人为地将教材割裂开来。
❹ 在集体备课中,教师要做到哪些
1、个人初备 (1)个人备课时,一定要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大纲、考纲、教材、教学参考书以及其它的相关材料;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同时,教师还要深入了解学生,摸清学情,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要做到摸清学生的学情,既要研究学生的智力因素(比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2)每位备课教师必须写出备课提纲,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认知和情感目标);新教师应写出详细的教案。(3)每位教师都要尽力提出有独创性的设计方案,以便资源共享。 (4)每位教师应提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以便集思广益,攻克难点。 (5) 每位教师应该超前备课,这样有利于把握全局,也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解决部分学生因超前预习提出的问题。集体备课时最好能准备好下一周的教案。 2、集体研讨 教师在第一次集体备课时,一定要对本学期的课程进行整体规划,简要写出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并制定好单元教学计划。教师在集体备课时要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思路,分别陈述各自的备课方案,最好采用“说课”的形式进行比较,以便扬长避短,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集体备课时还应注意做到以下三点: (1)“四个统一” “四个统一”即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阶段测试。提倡“四统一”不是要“一刀切”,而是应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经集体分析,做出合理安排。 (2)中心发言 集体备课时要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可以由老教师或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担任,以便做好“传、帮、代”工作。同时,也要大胆启用青年教师担任中心发言人。这样做有利于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3)集体备课时也可邀请备课组以外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来组内进行专题讲座,以开阔组内教师的视野,扩大交流的空间。 3、修正教案 集体备课时由中心发言人说课,教师们共同探讨,相互补充,使教案内容更加充实和完善。但教案应避免千篇一律,否则就没有创新精神。 4、重点跟踪 经过备课组研讨过的教案是否可行还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考证。因此,有必要进行跟踪听课,以便及时总结和不断改进。 5、课后交流 一个完整的备课过程应该有五个:阶段准备阶段、分析阶段、创造阶段(编写教案)、提高(阶段即第二次备课,调整和修改教案)和总结阶段。课后交流是备课总结阶段的
❺ 什么是中心发言人和重点发言人
中心发言人,
是负责全面工作;
重点发言人,
只负责其中一部分。
你若喜欢,
便是晴天。
❻ 如何主持集体备课
一、集体备课的运作方法
教师集体备课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其具体运作方式如下:
1、组织管理:
集体备课由教学处(或教科研室)实施管理。一般由教研组长具体主持集体备课活动;公共科和规模较大、门类较多的专业教研组可分成若干备课组,由备课组长负责具体实施,教研组长指导并参加各小组的备课活动。
2、活动过程:
(1)活动准备——“二研”、“三定”
组长提前通知全组成员在集体活动前认真研读教材、大纲,通知中明确集体活动的“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
(2)集中研讨——“四备”
集中研讨即组长在集体备课时间里召集本组教师提出备课要求,听取中心发言人的发言,讨论备课提纲。讨论中心发言人提出备课提纲时,应包括备重点、备难点、备教法、备作业(还应包含单元检测)。讨论时要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允许不同意见的争鸣。
(3)修改提纲——“五统一”
根据集体讨论的内容,中心发言人修改备课提纲,要充分体现“五统一”:统一教学思想,,统一“双基”、“双力”(智力、能力)和“双育”的内容与要求,统一课时安排,统一达标题目,统一考核要求。同时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建议。
(4)撰写教案
各任课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备课提纲和各班的学情,撰写教案。此时,在不离开“五统一”的前提下,发挥各人特长。
(5)信息反馈
下一次集中时,把根据备课提纲实施时反映出来的重点问题提出来,供以后借鉴。
3、时间安排:学校可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每学期规定几次,或每周一次。视各校各组教师组成情况而定。如果将每周集体备课的时间排进课表,那就更加制度化、规范化了。
二、集体备课必须坚持“三性”原则
1、统一性原则。
集体备课的实质是同步教学,具体实施中教学目标、教学进度、作业训练、资料使用、检测评估等必须统一。特别是教学进度和目标检测,一旦失去了统一,就不能在集体讨论中获得正确的信息,及时矫正教学实践。
2、超前性原则
分配撰写备课提纲的任务和提供备课提纲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任课教师的提纲准备任务在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时一并分配,便于教师早作准备,收集资料,钻研大纲和教材。备课提纲的讨论一般要超前一周。
3、完整性原则
划定备课任务应考虑到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保持其内容的完整性。一般依据教材的单元或章节来划分比较合适,切忌人为地将教材割裂开来。
三、集体备课必须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1、正确处理好个人钻研与集体讨论的关系。
集体备课,不仅仅是集中讨论,一般采取集中讨论与个人钻研相结合的形式。如果仅仅依靠听中心发言人的说课,讨论是不能成功的。要发动全组成员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讨论的时候才可能各抒己见,百花齐放。所以,个人钻研是前提。这大概就是“功夫在诗外”。集中讨论时,组长要善于引导,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还要善于总结,概括大家的长处,指导中心发言人整理备课提纲。
2、正确处理好备课与试讲的关系。
备课是讲课的基础,讲课以备课提纲为指导。集体备课之后,由一人或几人进行试教,每次教后及时组织评课。执教者发挥自己的特长,上出自己的风格。备的内容统一,教的风格可以百花齐放,方法可以各有不同。概括地说,备课要统一,上课在不离开备课提纲的情况下,可以百花齐放。千万不能出现“千人一面”的局面。
3、正确处理好骨干领路与培养新教师的关系。
集体备课的中心发言人一般挑选本组骨干。一来有把握,二来组长也省心。备课是贯穿于每学期的全过程,从培养新教师的角度出发,也应给新同志压压担子,让新同志来当“中心发言人”,同时采取“青蓝结对”的方法,然后逐步放手。这样可以一举数得。
❼ 怎样集体备课
教师集体备课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其具体运作方式如下:
1、组织管理:
集体备课由教学处(或教科研室)实施管理。一般由教研组长具体主持集体备课活动;公共科和规模较大、门类较多的专业教研组可分成若干备课组,由备课组长负责具体实施,教研组长指导并参加各小组的备课活动。
2、活动过程:
(1)活动准备——“二研”、“三定”
组长提前通知全组成员在集体活动前认真研读教材、大纲,通知中明确集体活动的“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
(2)集中研讨——“四备”
集中研讨即组长在集体备课时间里召集本组教师提出备课要求,听取中心发言人的发言,讨论备课提纲。讨论中心发言人提出备课提纲时,应包括备重点、备难点、备教法、备作业(还应包含单元检测)。讨论时要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允许不同意见的争鸣。
(3)修改提纲——“五统一”
根据集体讨论的内容,中心发言人修改备课提纲,要充分体现“五统一”:统一教学思想,,统一“双基”、“双力”(智力、能力)和“双育”的内容与要求,统一课时安排,统一达标题目,统一考核要求。同时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建议。
(4)撰写教案
各任课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备课提纲和各班的学情,撰写教案。此时,在不离开“五统一”的前提下,发挥各人特长。
(5)信息反馈
下一次集中时,把根据备课提纲实施时反映出来的重点问题提出来,供以后借鉴。
3、时间安排:学校可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每学期规定几次,或每周一次。视各校各组教师组成情况而定。如果将每周集体备课的时间排进课表,那就更加制度化、规范化了。
二、集体备课必须坚持“三性”原则
1、统一性原则。
集体备课的实质是同步教学,具体实施中教学目标、教学进度、作业训练、资料使用、检测评估等必须统一。特别是教学进度和目标检测,一旦失去了统一,就不能在集体讨论中获得正确的信息,及时矫正教学实践。
2、超前性原则
分配撰写备课提纲的任务和提供备课提纲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任课教师的提纲准备任务在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时一并分配,便于教师早作准备,收集资料,钻研大纲和教材。备课提纲的讨论一般要超前一周。
3、完整性原则
划定备课任务应考虑到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保持其内容的完整性。一般依据教材的单元或章节来划分比较合适,切忌人为地将教材割裂开来。
三、集体备课必须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1、正确处理好个人钻研与集体讨论的关系。
集体备课,不仅仅是集中讨论,一般采取集中讨论与个人钻研相结合的形式。如果仅仅依靠听中心发言人的说课,讨论是不能成功的。要发动全组成员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讨论的时候才可能各抒己见,百花齐放。所以,个人钻研是前提。这大概就是“功夫在诗外”。集中讨论时,组长要善于引导,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还要善于总结,概括大家的长处,指导中心发言人整理备课提纲。
2、正确处理好备课与试讲的关系。
备课是讲课的基础,讲课以备课提纲为指导。集体备课之后,由一人或几人进行试教,每次教后及时组织评课。执教者发挥自己的特长,上出自己的风格。备的内容统一,教的风格可以百花齐放,方法可以各有不同。概括地说,备课要统一,上课在不离开备课提纲的情况下,可以百花齐放。千万不能出现“千人一面”的局面。
3、正确处理好骨干领路与培养新教师的关系。
集体备课的中心发言人一般挑选本组骨干。一来有把握,二来组长也省心。备课是贯穿于每学期的全过程,从培养新教师的角度出发,也应给新同志压压担子,让新同志来当“中心发言人”,同时采取“青蓝结对”的方法,然后逐步放手。这样可以一举数得。
❽ 如何组织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可以取长补短,提高效率。
一、集体备课要培训教师,力求规范
对于刚接触集体备课和已经接触集体备课的部分老师,对于集体备课往往存在这样那样的模糊不清的疑问。比如:
实践证明,集体备课,是一种开放是的教研活动,也是一种教学管理活动,它急需要管理者合理引导,又需要教师积极配合并了解集体备课的程序和任务。这就需要学校的教研管理者对参加集体备课的老师进行适当的培训。这种培训让教师明确集体备课的意义、程序以及自己在集体备课中的责任。从而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培训内容可以包括组织管理、活动过程、信息反馈、时间安排等几方面。
1、组织管理。集体备课由教务处统一管理,一般由教研组长具体组织集体备课活动,对于规模较大的学科,如语数外,可分成若干备课组,由集体备课组长负责具体实施。教研组长指导并参加小组的备课活动。
2、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由活动准备、集体研讨、修改提纲、撰写教案几个环节。首先由备课组组长,提前通知全体成员在集体活动之前认真研读教材、课标;确定好中心发言人,让中心发言人在确定好的时间地点承担主备人并说课;然后再由备课组老师讨论;集体讨论之后,中心发言人修改提纲书写教案,要统一课时安排,统一达标题目,统一考核要求;最后,各任课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备课提纲和各班级学情进行二次备课,此刻就需要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发挥个人的特长。
3、信息反馈。在每一次集中讨论之前,把集体备课时反映出来的重点问题提出来,供以后借鉴。
4、时间安排。学校可根据学科特点及本校的实际情况,规定好一个学期几次集体备课。
这些都要在业务会议上提出,让任课教师清楚自己的任务和责任。从而提高集体备课效率。
二、集体备课要分工明确,团结协作。
这是集体备课确有成效的保证。集体备课的成败取决于备课成员间的合作关系与协作精神。有专家在概括出了教师合作的好处时说过:教师合作会产生心里支持、产生新想法、示范合作、汲取力量、减少工作负担、支持变革等好处。而集体备课就有这样的好处。那么集体备课教师怎样分工合作,才能让集体备课有水平上台阶,确有实效呢?
1、集体备课组组长。可以在年级组内以民主形式推选出一位众望所归的学科带头人,让他担任备课组组长,组织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有无效果和备课组长关系密切。集体备课不能你一句我一句不得要领的发言,要设计一套要求明确、内容具体的集体备课模式,往往是,对组员要求提出的越具体,备课效果越好。为此,备课组长应先布置教师对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思考,集体备课时,提高自己的思考、经验、困惑与其他教师共同探讨。其次,集中研讨时,备课组长召集本组老师提出备课要求:讨论时要发扬民主,允许不同意见,备课组老师要根据所备课,在重难点,教法以及学法指导上、在作业上充分讨论。而这些都是与集体备课组长的努力不无关系。
2、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每次集体备课都要有备课组长确定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的确定应考虑到教师的教学经验,知识水平,和教师的责任感。当然,好药考虑到对于年轻教师的培养和历练,要勇于给他们压担子。中心发言人要初备教材拿出方案,然后在集体备课讨论中说课,说课要涵盖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这要求中心发言人不仅要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根据教学要求把握重难点,而且还要确定内容落实的方向,设计出适当的课型,安排好授课的流程,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学法,把自己的教学设想在会上清晰地表达出来。并开扩自己的视野,吸取他人好的经验,为授课增加营养,丰富自己的教案。
3、其他备课组成员。备课的模式应该是“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人备课”。集体备课必须是一个人备课为前提、为基础的。所以备课组成员在准备阶段都要钻研教材,钻研教材在整个备课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要做到:“脑中有标”、“目中有人”“心中有法”“胸中有案”。“脑中有标”是指头脑当中要考虑到本课的具体内容以及对于课程标准要如何的落实阅读教学当中“目中有人”,是指要以学生为中学,面向全体学生来设计教案;“心中有法”是指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最优的教学方法;“胸中有案”是指在集体讨论时,应该每个人胸中都有自己设计好的教案。只有每位教师有自己的教学意见,而且钻研教材深入细致才会使集体备课会上呈现各抒己见、百家争鸣的效果。才能充分的体现教师的素质。教师每一个人都要有集体备课记录本,这个记录本,不仅要成为集体备课时分享智慧的记录本,而且更应成为集体备课梳理经验的记录本,倾听困惑的记录本。
另外,在上课后,各位教师还要针对实际,在每个教学设计后写上教学反思,以待下次会上反馈并作为自己的积累。
另外所有的备课教师(包括教研组长、集体备课组长、中心发言人、全组教师),都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掌握和贯彻课标要求,对教学内容、目的和任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第二、要结合全学期教学计划,做到兼顾全局、突出重点,这样做的目的是把握的整体性和全局性,把教材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研究。第三、要把单元教案和课时教案一起备。使单元知识目标落实到每一篇课文中。
三、集体备课要紧扣课标,注重教学积累与反思
教学改革的形势发展迅速,新的理念、教学方法层出不穷。面对新课程,人们缺少的往往不是先进的理念而是理念与实际结合的能力与机智。备课组,作为进行教学活动的基层小组,最有能力、最有条件吸取新的教学思想,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无论管理层抑或备课小组,都应有创新意识,博采众长,努力把集体备课活动变成学习新思想、尝试新教法的科研活动。集体备课切实的体现了“合作、探究、创新和以人为本”的精神。这样做了,我们的集体备课活动就会不断地上水平,上台阶;我们在集体活动中,就能不断提高自己,更新自己;同时还可以形成良好的教研气氛,培养优秀的教学人才。
集体备课是一个集体创造的过程,所有备课组老师,要及时总结与反思,充分发挥记录本的作用。记录下自己成长的点滴,每次集体备课后,所有的教师上课时,都要经过自己的二次备课,所以形成定稿后,再加上反思就很有积累价值了,可用电子稿存盘,作为学校的教学资源。一个轮回之后,就可以印成校本教材,为以后的教学提供资料。
总之,集体备课的特点是:合作探究,参与反思,同伴互助,共同成长。教师发展要自我觉醒、自我提升,就必须要积极投身于教育研究和校本培训活动中,潜下心来钻研教材,静下心进行集体备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专业发展,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❾ 如何集体备课
一、集体备课的运作方法
教师集体备课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其具体运作方式如下:
1、组织管理:
集体备课由教学处(或教科研室)实施管理。一般由教研组长具体主持集体备课活动;公共科和规模较大、门类较多的专业教研组可分成若干备课组,由备课组长负责具体实施,教研组长指导并参加各小组的备课活动。
2、活动过程:
(1)活动准备——“二研”、“三定”
组长提前通知全组成员在集体活动前认真研读教材、大纲,通知中明确集体活动的“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
(2)集中研讨——“四备”
出备课要求,听取中心发言人的发言,讨论备课提纲。讨论中心发言人提出备课提纲时,应包括备重点、备难点、备教法、备作业(还应包含单元检测)。讨论时要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允许不同意见的争鸣。
(3)修改提纲——“五统一”
根据集体讨论的内容,中心发言人修改备课提纲,要充分体现“五统一”:统一教学思想,统一“双基”、“双力”(智力、能力)和“双育”的内容与要求,统一课时安排,统一达标题目,统一考核要求。同时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建议。
(4)撰写教案
各任课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备课提纲和各班的学情,撰写教案。此时,在不离开“五统一”的前提下,发挥各人特长。
(5)信息反馈
下一次集中时,把根据备课提纲实施时反映出来的重点问题提出来,供以后借鉴。
3、时间安排:学校可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每学期规定几次,或每周一次。视各校各组教师组成情况而定。如果将每周集体备课的时间排进课表,那就更加制度化、规范化了。
二、集体备课必须坚持“三性”原则
1、统一性原则。
集体备课的实质是同步教学,具体实施中教学目标、教学进度、作业训练、资料使用、检测评估等必须统一。特别是教学进度和目标检测,一旦失去了统一,就不能在集体讨论中获得正确的信息,及时矫正教学实践。
2、超前性原则
分配撰写备课提纲的任务和提供备课提纲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任课教师的提纲准备任务在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时一并分配,便于教师早作准备,收集资料,钻研大纲和教材。备课提纲的讨论一般要超前一周。
3、完整性原则
划定备课任务应考虑到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保持其内容的完整性。一般依据教材的单元或章节来划分比较合适,切忌人为地将教材割裂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