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不只于备课

不只于备课

发布时间:2021-02-28 04:49:01

A. 我是不是不适合当教师.我只想认真备课教书,学生认真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可这“最小的主任”却能雕刻学生的心灵。

有人说,当老师要当就当班主任!只有当了班主任,才能真正懂得教育。

那么,你为什么当班主任?你想知道怎样才能当好班主任吗?

班主任要有童心、爱心、责任心

有童心,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班主任要和学生有一种共同的爱好,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才能走进学生的心里。

有爱心,就要自然地依恋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是我要强调的是,班主任的爱心更多地应该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之间的一种依恋之情——非常自然的互相依恋。

有责任心,就是要培养现代公民。对工作的责任,对孩子的责任,最后要升华到对国家的责任。也就是说,任何一个班主任都要知道,我们是为共和国培养现代公民的。最近几年,我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我要把什么样的人奉献给未来的现代化中国?”

班主任要有教育机智和教育个性

什么叫“教育智慧”?我觉得“教育智慧”至少有两个特征:一个是机智,一个是个性。

所谓教育机智即因势利导,灵活多变

我自己的理解是,面对突发事件,瞬间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并且付诸行动,这就叫机智。

有次我抱着作文本,在楼道里撞见班上一男一女在接吻。你遇到这个情况该怎么办?我可以假装没看见,悄悄走开;也可以当场制止。但这都不是最好的办法。我当时反应很快,马上把本子往地下丢,给人的感觉是不小心把本子掉在地上了。响声把他们惊动了,他们发现我的时候,我正低头捡本子,这让他们感觉我根本没有看到他们。我以这种方式巧妙地制止了他们,又没有让他们难堪。

后来我就想要通过什么方式对他们进行教育。找他们谈肯定是不行的。当时我的语文单元正好讲到爱情,我在讲课的时候发挥了一下,正面讲了讲爱情的话题。一个星期后,那个女生在作业里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谈到了她自己——她很信任我——也谈了她的一些苦恼。

所谓教育个性即不能照搬照抄,对症下药

教育智慧还体现于个性。我想,我们一会儿学于漪,一会儿学钱梦龙,一会儿又学魏书生,但是为什么没有出现第二个于漪、钱梦龙或魏书生呢?你简单地套用方法是不对的。“教育智慧”,就是不要重复别人,而要体现自己的教育个性。甚至我们自己过去的方法,也不宜简单地重复使用。对这个学生有用的,用在第二个学生身上却不一定管用,必须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

班主任的教育智慧从何而来?一是从科研当中来。我们要带着一种研究的眼光对待班主任工作。二就是和人打交道。班主任最应该做的事情是什么?我觉得应该是跟学生谈心。怎么谈?针对不同的人,和学生谈心的方式都是不一样的。不断地和不同个性的学生谈心,久而久之,教育智慧就积累起来了。

当好一个老师并不难,认真学习怎样当好老师,用心教书

B. 包括但不止于语言啥意思

包括但不止于意思是包括列出的这些内容,但也可能还有其它内容。
举例说,同学们专到达的日属期是星期六和星期天(包括但不止于)。其实意思是说,绝大多数的人都将于星期六或星期天到达,但也有可能有少数人在其他日子到达,但是这里不再一一列出了。

C. 如何让集体备课不只是流于形式

一个团队的建设,离不开制度和规范。以我校为例,集体备课制度从建校之初就已形成,最近几年得到了校领导的大力重视,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完善的工作规范。它的最大特色是“四个定”,即定地点、定时间、定内容、定主讲人。
1、定地点
学校投入资金,配备了两个拥有多媒体设备、能随时上网的专用备课室。我们的集体备课活动都是在这里开展的。这样,教师可以把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以及电子教案进行展示,方便大家共同探讨和修改。
2、定时间
教务处在安排一学期的课程表时,就已经将每个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时间考虑在内,一周中必然会有半天,备课组的每位教师都不安排课务,这半天,就是我们固定的集体备课时间。
初中教师工作杂而且忙,许多人还担任着班主任工作,所以定地点、定时间不仅为集体备课提供了硬件支持和时间支持,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时间和这个地点,可以不接电话、不见家长、不干杂务,保证大家真正安心、静心,坐下来潜心进行教学的探讨和教艺的切磋。在这个小小的备课室和短短的半天时间里,我们有时可以提前备好一周的教学共案,工作效率非常高。
3、定内容
由年级的学科首席教师主持,明确每次备课的内容。
4、定主讲人
每次活动一般指定两位教师作为主讲人。
四、集体备课的工作流程
新课程标准的推行,不仅带来了集体备课内容的转变,也必然带来教师集体备课模式的改变。这种改变应有利于教师的发展和提高。
经过多年实践,我们形成了“分配任务,独立备课——合作交流,形成共案——独立备课,形成个案”的备课流程。
1、分配任务,独立备课
一般来说,在学期初,学校会要求每个备课组进行第一次集中备课。我们在这次备课时,除了要制订一学期的教学计划外,还要将全组教师分成几个小组(3人一组),并将备课的任务明确分配到每个备课小组。然后各小组要以准备一堂公开课一样的认真态度精心备课,拿出“初始教案”和相关资料。这是第一次“独立备课”。
2、合作交流,形成共案
这是集体备课的中心环节,由年级的学科首席教师主持,并由相关的两位教师作为主讲人。要求主讲人在集体备课时将“初始教案”发给各位教师(当然也要求其他组员事先进行独立备课,为开展“合作交流”奠定基础)。在合作交流这个环节中,先由主讲人讲解本次备课内容的初步构想,然后,其他教师提出自己对这一构想的看法。教师通过交流合作可以不断调整最初的教学构想,自觉地摒弃不合理的教学设计,经集体讨论、修正之后最终形成最佳共案。
3、独立备课,形成个案
每个班级有不同的学情,每个教师有不同的教学个性和特长。所以共案形成后,大家并不能拿着共案直接进课堂去照本宣科,而要在备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备学生,即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课堂教学,形成属于自己的、富有个性色彩的教学个案。这是第二次“独立备课”。
一般来说,共案是电子稿,发到校园网上,每个教研组都会有专门的网络管理员负责下载、整理、保存,形成我们学校自己的教学资源库;个案是手写稿,由每位老师自己保存、使用。另外,每次集体备课正题开始之前,大家会互相交流一下教学进度和授后心得。结束之前,备课组长会预告下一次备课的内容和主讲人。
这个工作流程看来有些繁杂,但实际操作起来并没有这种感觉。因为它实现了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把教师从个人的低效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比如,中考复习阶段,初三语文组在潜心研究命题方向的基础上自己动手编写了一套比较有针对性的复习资料,内容包括《文学作品阅读指导》(12份)、《科技作品阅读指导》(6份)、《课内文言文阅读指导》(13份)、《28首古诗鉴赏复习指导》;在最后一轮的作文复习中,我们又一起研究考试热点,编制了几个作文题目。这一系列工作都是在全组讨论、分头编写、组长汇总的程序下完成的。如果没有大家的通力合作,这项任务重、要求高、时间紧的工作是任何个人都完成不了的。

D. 为什么教师不愿独立备课

一,下载教学设计,方便,一个钟头,半天时间,可能就将全册教材的设计整理出来。独立备课,不知要花多少心血和时间。二,自己不太会备课,因为一直以来,都是依赖网络“备”课,真要让自己独立备,不知从何入手。三,认为个人的设计没有网上同行的设计好,那些上传到网络上的资源,肯定比自己的设计高明、好用。四,下载一份设计,只是为了应付各级检查,到底怎么上课,教师心中自有主张。
而我以为,备课之于课堂质量,太重要了。教师不能随便下载一份设计应付上课,是基于这些考虑:
1.教师开展教学,不能只以自己方便不方便为标准,应以服务学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宗旨。说自己忙,没时间钻研教材,没时间撰写教学设计,万般无奈才下载复制粘贴现成的东西,时间的确省了,但课堂质量不会很高,相反只会占用学生更多的课余时间去补课,得不偿失;再说,把时间投放在备课、钻研材料、研究学生上,才是教师职业工作的核心,是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不同于一般社会人的标志所在,也是最有价值的地方。不把时间花在准备教学上,忙其他非关键事,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么?
2.自己不会备课,只能用人家的设计——那就更应该从设计好一个提问,备好一个课时开始,也许这样一篇篇设计做下来,很困难,但坚持做,会一年比一年简单;相反,用下载的现成资料上课,表面看来,一篇篇设计能很快出笼,但这样做下去,会一年比一年难,与那些认真钻研的同事相比,差距也会越拉越大;
3.认为个人备课没有网上的资源好,说穿了,还是缺乏业务自信力。为什么底气不足,认为人家的设计质量高自己备的课质量一般,因为缺少经常性的思考,没有经常“磨脑子”,坚持学习钻研。这势必会对学科教学规律一片茫然,对学科教学新思想新理念也会越来越“隔膜”,长此以往,惰性也会越来越大。独立、认真备课的过程,其实就是深入解读教材、研习课标,选择教法、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流程的过程,这个过程也许的确不轻松,但教师的业务能力就是在这个历练中一点点地真实提高的。
4.下载教案是为了应付检查,自己怎么上课,自有主张。能够“有主张”地上课,固然好,但既然能“有主张”地上课,为什么就不能把这个“主张”物化——用文字记录下来,为日后的回忆、加工保存下原始素材呢?好记性不如赖笔头。只怕教师以此为借口,课堂上仍脚踩西瓜皮。

E. 备课不就是写教案吗

小宋是一位刚上岗不久的老师,今天我听了他的一节随堂课。课后,他拿着教案到我办公室找我就这节课进行交流。(我校要求听随堂课后都要检查教案)“这是我的教案,你先看看吧。”小宋一坐下就把教案递给了我。“我想先问你一个问题,上课时怎么一会儿一低头看教案?”“这……”小宋涨红了脸支吾着“教案记得不熟。”“哦,那咱们就先聊聊平时你是怎么备课的吧?”“怎么备课”小宋重复着我的话,慢慢的说:“备课时先看看书该讲哪一课了,然后参考一些现成的教学设计(有的老师是买的备课手册,有的老师是从网上下载的教案集),对个别地方稍做修改、调整,教案就写出来了;当然,有时还会看一看教学用书。”“像今天这样,边上课边看教案,除了教案记得不熟这一原因,你认为自己在备课方面有问题吗?”“嗯……是教学设计,对,教学设计是参考别人的,不是我自己想出来的,肯定记得不熟。”小宋肯定的说。“参考别人的教学设计不是不可以,要看在什么时候参考”我说。“应该先有自己的想法,然后再参考别人教学设计中可取的地方”小宋接着说。“什么是自己的想法?”我抓住小宋的话继续追问。“自己的想法……就是对教材应该有自己的理解?”“怎样做才能了解教材深入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我继续追问。“写教案之前应先认真看教材,了解教学内容,编写意图,再看教学用书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最后再设计教学流程。”小宋一口气说完后,稍停,又接着说:“其实,上学时老师也是这样要求的,只是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这样去备课,所以,时间一长就忘了。”小宋一说完,我接着又问道:“备课与写教案是一回事吗?”“备课不就是写教案吗”“那请你想一想,你钻研教材教参,了解学生情况,搜集教学信息、教学资源,斟酌教学环节等等,这些是不是在备课呢?”“这个......”小宋又支吾着说不出了。“写教案与备课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搜集到的有关教学的信息记录下来,是“备忘录”——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我想起了于永正老师对备课与写教案的精辟论述。“噢,写教案并不等于备课。以前,我总认为备课就是写教案,只要写好教案就等于备好课了,其实不然,要想备好课并不只是要写教案,还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教材,了解学生,思考教法”小宋说。和宋老师交流后,我在思考:把备课简单的等同于写教案,可能是不少青年教师的共性问题,对于备课要背什么,备哪些内容,其实是不清楚的。这件事也给了我一些启示,对于校本培训,不能想当然,也要结合教师的需要,结合学校的教学计划,对不同层次的教师群体,设计不同内容的培训,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

F. 电子备课犹如一张羊皮隐盖了许多老师不备课的事实,不只为何领导还崇尚电子备课

电子备课有其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老师的备课效率,减少重复劳动。老专师不备课就上课,是因为学校的属改革不配套,管理没有跟进,应相应建立随时听课检查制度,建立课后学生调查制度,完善考核制度,并切实落实,督促教师背好课,同时作为一种教研和评价方法。真正处罚几个不备课就上课的,通过研讨老师所打出来的备课和上课中的问题,让老师知道备课中的问题和上课没有真正落实所备课的意图,让他感觉到照葫芦画瓢是能被人发现的,丢颜面的。这样就大大减少不备课就上课的几率。

G. 怎么备课,备课应该做什么工作

一、备课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五个环节
备课作为教师上课前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已引起众多教师的浓厚兴趣,并就如何搞好备课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索,笔者认为,教师搞好备课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1.在“备教材”上下功夫。教师在“备教材”过程中要着重解决好这样几个问题:确定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明确教材的体系和内容的主次;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要注重研究和解决教材中的难点,在突破难点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知识结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
2.在“备学生”方面做大文章。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钻研教材,更要重视对学生的了解,教师要对所教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对学生的特点要了如指掌,从而使教材的处理和教法的选择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教师在“备学生”的过程中应突出地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必须做到最大限度地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二是必须做到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3.在“备教法”上努力寻求自己的特色。目前的教学方法种类很多,如讲授法、发现法、问题法、讨论法、观察法、实验法等等,这些教学方法各有各的优点和长处,但谁也不能绝对地说哪一种方法好,哪一种方法不好。某节课可能只运用一种方法即可达到良好的效果,而另一节课就可能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另外,从学生的角度讲,不同的教学对象,即使是相同或相近的知识点,也必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每个教师在选择教法时切忌生搬硬套,而应注重研究所选用的教法是否能更好地体现愉快教育的原则,是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从教学内容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才能真正设计出灵活适用奏效的优良教法,才能真正体现出每个教师自身的教学特色,否则,即使已被众多教师公认的教法,如孤立地运用,或机械地运用也都难以奏效,甚至适得其反。
4.在“备练习”方面精心设计,有的放矢。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紧密围绕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要做到有的放矢,要注重方法的灵活多样。目前在课堂练习中主要存在这样几个问题:一是重讲轻练,教师的主导作用“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学生的主体作用(当然不只限于以课堂练习来体现)显得薄弱;二是练习题设计的盲目性很大,缺乏较强的针对性;三是课堂练习的量偏大,学生手忙脚乱,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时间;四是课堂练习题单调,无层次和坡度;五是教师在学生练习中忽视矫正错误这一环节,不利于知识的消化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鉴于此,建议每个教师在实施课堂练习时注意以下几点:在学生做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巡视,及时获取练习的反馈信息;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讲解,对出现的错误必须纠正;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同时也应对有余力的学生辅之以富有思考性或综合运用的题目。
5.在“备作业”上要做到精心挑选,适量适度。布置课外作业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备作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内在逻辑体系来确定课外作业;二是在内容上要做到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在形式上做到由模仿到独创,由典型以变式,充分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三是要注意把掌握知识与训练技能相结合,做到通过作业掌握知识,通过作业训练技能;四是注意适量。作业的布置要少而精,作业的重点应针对学生易混淆、易忽视的教学重点内容;五是要注意适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层次性,要做到难易适度,要体现出梯度,并提倡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布置不同的作业。
在谈及“备作业”这个问题时,笔者要特别提出的是作业的批改和讲评。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三个“不及时”,即不及时收作业、不及时批作业、不及时讲评作业。显而易见,不论教师在布置作业前花了多少心血,并预期收到满意的效果,但若如此“不及时”则必将枉费心思。因此,教师对待作业要及时收、及时批、及时讲,要特别注意搜集通过作业反馈回来的重要信息,并建议每个教师在教案的备注或后记栏内记录好这些信息,真正发挥作业信息的重要作用。
二、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有关备课中应注意的问题在前面也谈及一些,但有几点笔者还想概要地提出来(限于篇幅,不再详述)仅供同仁们商讨。
1.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更多地注重教学对象的可接受性。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自己的教学对象即所教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要努力使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变不易接受为容易接受。任何好的教学方法一旦脱离了与其适应的教学对象,都可能变得无能为力。
2.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自身的实际。常言道,备好课,不一定能讲好课,因此教师备课必须以自己依此能讲好课为首要前提,每个教师的知识结构、个性品质和思维方式都各有千秋,因此盲目效仿或生搬硬套必将出现事与愿违的结局。
备课,是教师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教师的职责和应遵守的规则。因而,作为一名教师不能不知道如何备课,不能不研究备课艺术。 一、为何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要完成什么工作,都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否则就会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劳而无功,教学亦然。为使教学工作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认真、充分、精心地准备。有经验的教师都懂得:即使备课,有时还教得不成功,不备课就更无把握。因此,备课是教学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讲什么?怎样讲?事先都要周密考虑,精心设计。教师好比导演,如果对剧本不了如指掌,对演员不彻底了解,也就不会导演出内容生动、剧情感人的好戏来。教师只有对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经过深思熟虑,了然于胸,才能把课讲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备好课不仅是讲好课的重要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也是教师不断丰富自己教学经验和提高文化水平、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对青年教师来说,更是如此。 对待备课采取什么态度是衡量教师思想觉悟、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的重要尺度。教无止境,备课也无止境,必须精益求精、坚持不懈。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日益加快、教学管理不断加强、教育改革日趋深化的今天,更需如此。 二、备什么 备课,不等于"背课"。尽管很多内容需要教师牢记,但备课的含义远比背课要广泛得多,深刻得多,概括地讲应包括: (一)备内容 1.备大纲。教学大纲是国家根据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科书和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检查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尺。它规定了课程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确定了教学实施的原则、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指导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实践教学的方式、课内与课外如何配合等,它对教学工作有直接指导意义;所以,学习、理解和熟悉教学大纲是备课的基本内容;只有钻研教学大纲,才能了解所授课程在本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弄清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教材体系和"三基"内容及要求;掌握本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及要点、重点、难点、疑点和弱点;从总体上明确在"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注重实践"上达到什么程度,合乎什么规格;考虑对知识、能力、思想等方面提出明确而恰当的要求。 2.备教材。教材,包括教科书、参考资料、电化教材等,它是教学大纲的充实和展开,它反映了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把学科的整体和各部分的教学目标反映得更加清晰;有了教材,教师对教学大纲的精神更易领会,学生对教学内容更易掌握。备教材或钻研教材,可分为三步或说三个层次: 熟悉教材要求:首先,通览教科书,熟悉其全部内容,包括编者意图、组织结构,同时,兼顾前后,了解与本学科有关的"已学教材"和"后续教材"的相应内容,即从教材体系上把握教学内容,弄清前后关系;然后,精通教科书,不仅知其结构、系统、梗概,而且对插图的构思、练习的安排了如指掌;不仅对每一章节、单元,明其宗旨,知其特点,而且对每一字句、每一概念,精通其文,搞懂其意,逐句"过堂",多问几个为什么,即把教材内容搞深搞透。最后,不仅掌握教材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而且熟知教材内容的思想性、教育性,即从教书育人两个方面把握教材内容。 分析教材要求:首先,对章与章、节与节,都要弄清其本质联系,找出其内在规律。明确让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分清让学生掌握知识的三个不同要求:了解(对知识的涵义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能知道"是什么",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它们)、理解,(对概念和规律——定律、定理、公式、法则等达到了理性认识,能说清"为什么",以及与其它概念和规律之间的关系)、运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所学知识迅速、灵活地解决一些问题,即知晓"做什么"、"怎么做",从而形成能力);然后,找出哪些是重点章节和各章节(单元)的重点、难点、弱点,进而根据每章节(单元)的教学目的,确定每节(次)课的教学要求;最后,带着问题阅读有关参考书、资料、文献,增加知识的深广度,寻求问题的讲解角度,同时做到:深入挖掘教材的科学性,考虑如何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杜绝弱点;挖掘教材的思想性,使思想教育寓于教材讲解之中;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潜在因素,使智力发展寓于知识传授之中;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寓教于乐,使学生处于要学、爱学、好学之中;挖掘教材的实践性;考虑理论联系实际,使能力培养寓于知识运用之中。 处理教材要求:首先,按照教学目的,结合学生实际,恰当安排教学内容。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哪些精讲、哪些简略,补充哪些、省略哪些,与已知有联系的部分怎样衔接、与其它学科相关的内容如何分工;然后,根据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把教材中滞后内容、欠妥之处,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及各地区、各行业、各专业要求掌握的侧重点,进行慎重而必要的调整、增添或删减;对必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技术、新工艺,要科学地结合,及时地反映。同时也要防止盲目删减或不必要的"拔高"。亦即,应按照学生的认知过程,对教材进行科学地剪裁和恰当的调整,做到增删得当,详略适度,突出重点,把握关键,以形成一个崭新的、适宜的、完善的知识结构与体系;最后,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程序,考虑相应方法,以使教材变为学生易懂、爱学的材料。 另外,还要善于使用教材。善于使用教材的标准:其一,能按教学大纲的要求选用知识系统、图文系统及作业系统三者俱佳的教材;其二,能将文字语言变为教学语言,使学生乐学、易学、爱学。为此,应以教科书为依据,既不摆脱教材,海阔天空、让学生理不出头绪;又不照本宣科,拘泥原文,使学生觉得索然无味。要恰到好处地运用教材,既注重科学性,对教材内容进行再创造;又追求艺术性,对教学方法进行再加工。既使教材更有系统性、针对性;又使讲解更加通俗化、趣味化,成为学生能够接受、乐于接受的内容。 3.备教参。"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有一桶水"。教师要广泛阅读有关教学参考资料,开拓知识领域,掌握必要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科学成就。教师知识丰富了,方能得心应手,讲解自如。在备教学参考资料时,要特别注意教材的"缝隙",即潜伏在教材深处不易察觉的"隐蔽点";要把握知识的"障碍点"、"闪光点",这些内容往往隐藏着开发学生智力的"引爆点",常常能发挥意外的作用。所以,首先,要注意教材的"缝隙"是哪些,在哪里,它们常常是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标点、一幅简图或是一种构思、一种表现手法......第二,必须用心搜集、;整理和运用资料,勤查工具书,多做资料卡,以丰富自己的知识仓库,建立一个与教材相关的"知识圈"。第三,须用心研究和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志趣和思维方法,从中揣摩出学生可能出现的"意外发问",做到知己知彼,方能"临阵不乱"。' 通过备内容,最终要做到:所谓懂、透、化。所谓懂,就是对教材基本结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和基本概念都一清二楚;所谓透,就是对教材了解得详尽而深入,熟悉而精确,能理清纵横关系,掌握"字里字外"之意,融会贯通,运用自如;所谓化,就是教师的思想情感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化在一起,这是备课的最高境界。 (二)备学生 在重视研究教材的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的了解、分析和研究,这是教学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前提,也是备课的:重要内容,一个班级的学生,其学习的水平和能力总是有差异的,要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需进行全面分析、正确对待。了解学生,就能防止因脱离实际、传授内容过深而使学生茫然不懂,或过浅而使学生索然无味;就能抓住学生心理,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与训练,使教和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启发诱导,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就能准确地把握难易与详略,恰当选用手段与方法。要言之,了解其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贯彻量力性、高难度;了解其思维方式、困惑疑点,以实施针对性、启发式;了解其心理特点、个性差异,以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了解其思想情况,精神状态,以陶冶情操、启迪觉悟。那么对学生了解什么、怎样了解呢? 1、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兴趣爱好、性格气质。 2.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品德意志、学习态度、思维方式。 3.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即了解对所学知识与技能,哪些学生已经掌握,已能运用;哪些学生不甚理解,用不太好;哪些学生虽已领会,但不深刻而容易出错。 4.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疑田、难点及对教学的意见、建议。 了解学生除课下调查、个别谈话,以及在劳动实习、课外活动中观察外,更多的是通过课堂提问、黑板演练、动手操作、测验考试、批改作业及分析试卷等多种渠道进行。有经验的教师还能从学生的眼神、表情及一些微小的动作等方面洞察其心理。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了解,且贯穿于教学始终,掌握其动态情况。在获得准确的大量信息之后,便可及时、恰当地设计或修订教学方案,确定分类指导的目标与措施,以便实施因材施教。备课时不仅要考虑对优、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要求,还应根据学生不同特点考虑如何进行个别指导。如:对习惯于采取记忆方法学习的学生,要侧重于调动他们从不同角度理解知识的积极性,发展其思维的灵活性;对好动脑筋;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应防止其忽视基础知识积累的倾向,引导他们运用基础知识,发展创造思维;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视其实际,指导学法或思路,启迪智慧,让他们产生乐趣,奋发向上。 (三)、备方法 备方法,就是在解决"教什么"的基础上,落实"怎么教",即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教法的设计、选定和加工。因为方法是集教师观念、知识、经验、能力、智慧之大成,最能体现教师的功底,所以说,它是备课中的高层次内容。备方法,实质是把教材个性、学生个性科学地组合并升华为一个大的个性化教学系统。其中也包括教师"备自身",即教师本人对自己的教学才华作主动调整、积极挖掘,充分施展而进入角色。 备方法应包括: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考虑如何由浅入深、由近及远、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至理性,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怎样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处理弱点;如何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复习巩固,课末小结;怎样引发兴趣,强化动机,吸引注意,启迪思索,鼓励创新;如何联系实际,使用什么仪器设备,采用哪些教学手段,进行什么演示和示范:安排哪些练习和作业及语言的组织,板书的设计,例题的筛选,教具的使用等。 备方法的要求:一是灵活多样。根据青少年好奇求新的心理特征,教学方法必须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富于变化,努力寻求适宜的新颖方法 尽力做到"堂堂有异,课课有别",常教常新。比如;有时故布疑阵,以新奇吸引学生;有时绘声绘色,以形象感染学生;有时展示图物,以启迪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总之,根据不同目的、不同内容、不同对象应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但都必须以启发式和注重培养能力作为指导思想,坚持精讲巧练,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切忌形成定势、千篇一律、一成不变。二是不仅要备教法,还要备学法,研究学生如何"学",从"学"的角度来研究教,以使学生能够"会学"。三是教师应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标新立异"、 "独辟蹊径"、"别开天地",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教学方法......简而言之,要注重方法的优化,以使教得得心应手、轻松自如,学得情趣盎然、喜闻乐"受",从而以最少的时间与精力获得事半功倍乃至最佳教学效果。 三、怎样备 备课的种种方法,各有千秋,各具特色。但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以个人备课为主。 备课时,对于需要统一和明确的各章节、单元的目的、要求、重点等共性问题,同学科的教师可互相切磋,集思广益;但作为教师不能只依赖"集体备课",必须是在个人认真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讨。而且,最后也应根据自身情况、班级特点,决定对共同研究成果的取舍和运用,并要显示出自己的特色。只有留下自己的汗水,变成自己的东西,才能用起来得心应手,讲起来生动活泼。 (二)一般备课与重点备课相结合,以重点备课为主 备课范围应广泛一些、全面一些,但要抓住重点。一是重点章节、单元、—课时;二是主要概念、原理、规律。三是抓纲带目:备其"精华"、"精要"、"精辟"部分,.以及"精练"语句。只有"点面结合"、"点面相映";轻重相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 )单元备课与课时备课相结合,以课时备课为主 备课应将单元备课与课时备课结合起来,对每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合理的布局、分配,不能用同一模式处理不同的课时。备课应通览全部教材,注意其章节内部的系统性、因果性、关联性,同时注意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从而进行单元(章节)备课,进而进行课时备课,以使前后呼应,首尾相连,承前启后,左右配合。否则,"备一节,讲一节"、"讲哪节、备哪节"、"明天课,今天备"地孤立备课,教学效果势必不佳。 (四)集中备课与课前备课相结合,以课前备课为主 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集中、思考集中、大脑思维处于最佳状态的特点,提前备出一学期或几周舶课是非常必要的。但上课前进行再备课,更不可少;如果说学期前备课是"粗备",那么周前备课就是"细备",而课前备课则属"精备"。课前备课包括;重温教案(把教案当成"剧本",在脑海里"预演"一遍,预测一下效果)、掌握动态、准备教具、考虑教法,以及充分估计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采取的对策等。这样,一可弥补遗忘,二可增强记忆,三可相机调整已有教学方案,四可做好上课心理与物质准备。 (五)编写教案与运用教案相结合,以运用教案为主 编写教案就是把备课中所研究的主要成果加以整理、概括、归纳,按照教学要求用文字书写出来。它记录了教师对教材的组织、安排和教学程序,以及教法设计、手段运用。这是课前准备的最后工序,也是教师业务基本功的集中体现,无论新教师还是老教师,对此都应做到一丝不苟。然而,在一般情况下,教案都是提前写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编是手段,用是目的。因此,在上课前还要熟记教案,以便更好地运用之,这是备课工序的最后一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课上情况多变,故在熟记教案的同时还应有各种思想准备,以便在上课过程中做到审时度势,随机应变,适应动态,灵活掌握。 (六)课前备课与课后备课相结合,以使备课更完善 所谓课后备课是指每讲完一节(次)课,要进行回顾、反思,做好小结。它是备课和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它是在课堂教学实施之后进行,故称"课后备课"。即通过"教后记"对课前备课与课上实践进行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调整修改,充实提高,使备课——上课----再备课——再上课,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备课既要备在眼里、备在心中,又要备在口中、备在手上。它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说备课是艰苦的劳动过程,但其中也充满着艺术乐趣。当你在这项劳动中真正付出心血、流出汗水时,就会得到收益获得成功、感到欣慰、乐趣无穷。

H. 备课老师是干嘛的

一、备课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五个环节
备课作为教师上课前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已引起众多教师的浓厚兴趣,并就如何搞好备课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索,笔者认为,教师搞好备课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1.在“备教材”上下功夫。教师在“备教材”过程中要着重解决好这样几个问题:确定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明确教材的体系和内容的主次;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要注重研究和解决教材中的难点,在突破难点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知识结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
2.在“备学生”方面做大文章。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钻研教材,更要重视对学生的了解,教师要对所教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对学生的特点要了如指掌,从而使教材的处理和教法的选择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教师在“备学生”的过程中应突出地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必须做到最大限度地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二是必须做到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3.在“备教法”上努力寻求自己的特色。目前的教学方法种类很多,如讲授法、发现法、问题法、讨论法、观察法、实验法等等,这些教学方法各有各的优点和长处,但谁也不能绝对地说哪一种方法好,哪一种方法不好。某节课可能只运用一种方法即可达到良好的效果,而另一节课就可能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另外,从学生的角度讲,不同的教学对象,即使是相同或相近的知识点,也必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每个教师在选择教法时切忌生搬硬套,而应注重研究所选用的教法是否能更好地体现愉快教育的原则,是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从教学内容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才能真正设计出灵活适用奏效的优良教法,才能真正体现出每个教师自身的教学特色,否则,即使已被众多教师公认的教法,如孤立地运用,或机械地运用也都难以奏效,甚至适得其反。
4.在“备练习”方面精心设计,有的放矢。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紧密围绕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要做到有的放矢,要注重方法的灵活多样。目前在课堂练习中主要存在这样几个问题:一是重讲轻练,教师的主导作用“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学生的主体作用(当然不只限于以课堂练习来体现)显得薄弱;二是练习题设计的盲目性很大,缺乏较强的针对性;三是课堂练习的量偏大,学生手忙脚乱,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时间;四是课堂练习题单调,无层次和坡度;五是教师在学生练习中忽视矫正错误这一环节,不利于知识的消化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鉴于此,建议每个教师在实施课堂练习时注意以下几点:在学生做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巡视,及时获取练习的反馈信息;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讲解,对出现的错误必须纠正;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同时也应对有余力的学生辅之以富有思考性或综合运用的题目。
5.在“备作业”上要做到精心挑选,适量适度。布置课外作业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备作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内在逻辑体系来确定课外作业;二是在内容上要做到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在形式上做到由模仿到独创,由典型以变式,充分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三是要注意把掌握知识与训练技能相结合,做到通过作业掌握知识,通过作业训练技能;四是注意适量。作业的布置要少而精,作业的重点应针对学生易混淆、易忽视的教学重点内容;五是要注意适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层次性,要做到难易适度,要体现出梯度,并提倡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布置不同的作业。
在谈及“备作业”这个问题时,笔者要特别提出的是作业的批改和讲评。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三个“不及时”,即不及时收作业、不及时批作业、不及时讲评作业。显而易见,不论教师在布置作业前花了多少心血,并预期收到满意的效果,但若如此“不及时”则必将枉费心思。因此,教师对待作业要及时收、及时批、及时讲,要特别注意搜集通过作业反馈回来的重要信息,并建议每个教师在教案的备注或后记栏内记录好这些信息,真正发挥作业信息的重要作用。
二、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有关备课中应注意的问题在前面也谈及一些,但有几点笔者还想概要地提出来(限于篇幅,不再详述)仅供同仁们商讨。
1.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更多地注重教学对象的可接受性。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自己的教学对象即所教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要努力使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变不易接受为容易接受。任何好的教学方法一旦脱离了与其适应的教学对象,都可能变得无能为力。
2.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自身的实际。常言道,备好课,不一定能讲好课,因此教师备课必须以自己依此能讲好课为首要前提,每个教师的知识结构、个性品质和思维方式都各有千秋,因此盲目效仿或生搬硬套必将出现事与愿违的结局。
备课,是教师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教师的职责和应遵守的规则。因而,作为一名教师不能不知道如何备课,不能不研究备课艺术。 一、为何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要完成什么工作,都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否则就会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劳而无功,教学亦然。为使教学工作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认真、充分、精心地准备。有经验的教师都懂得:即使备课,有时还教得不成功,不备课就更无把握。因此,备课是教学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讲什么?怎样讲?事先都要周密考虑,精心设计。教师好比导演,如果对剧本不了如指掌,对演员不彻底了解,也就不会导演出内容生动、剧情感人的好戏来。教师只有对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经过深思熟虑,了然于胸,才能把课讲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备好课不仅是讲好课的重要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也是教师不断丰富自己教学经验和提高文化水平、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对青年教师来说,更是如此。 对待备课采取什么态度是衡量教师思想觉悟、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的重要尺度。教无止境,备课也无止境,必须精益求精、坚持不懈。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日益加快、教学管理不断加强、教育改革日趋深化的今天,更需如此。 二、备什么 备课,不等于"背课"。尽管很多内容需要教师牢记,但备课的含义远比背课要广泛得多,深刻得多,概括地讲应包括: (一)备内容 1.备大纲。教学大纲是国家根据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科书和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检查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尺。它规定了课程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确定了教学实施的原则、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指导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实践教学的方式、课内与课外如何配合等,它对教学工作有直接指导意义;所以,学习、理解和熟悉教学大纲是备课的基本内容;只有钻研教学大纲,才能了解所授课程在本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弄清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教材体系和"三基"内容及要求;掌握本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及要点、重点、难点、疑点和弱点;从总体上明确在"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注重实践"上达到什么程度,合乎什么规格;考虑对知识、能力、思想等方面提出明确而恰当的要求。 2.备教材。教材,包括教科书、参考资料、电化教材等,它是教学大纲的充实和展开,它反映了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把学科的整体和各部分的教学目标反映得更加清晰;有了教材,教师对教学大纲的精神更易领会,学生对教学内容更易掌握。备教材或钻研教材,可分为三步或说三个层次: 熟悉教材要求:首先,通览教科书,熟悉其全部内容,包括编者意图、组织结构,同时,兼顾前后,了解与本学科有关的"已学教材"和"后续教材"的相应内容,即从教材体系上把握教学内容,弄清前后关系;然后,精通教科书,不仅知其结构、系统、梗概,而且对插图的构思、练习的安排了如指掌;不仅对每一章节、单元,明其宗旨,知其特点,而且对每一字句、每一概念,精通其文,搞懂其意,逐句"过堂",多问几个为什么,即把教材内容搞深搞透。最后,不仅掌握教材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而且熟知教材内容的思想性、教育性,即从教书育人两个方面把握教材内容。 分析教材要求:首先,对章与章、节与节,都要弄清其本质联系,找出其内在规律。明确让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分清让学生掌握知识的三个不同要求:了解(对知识的涵义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能知道"是什么",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它们)、理解,(对概念和规律——定律、定理、公式、法则等达到了理性认识,能说清"为什么",以及与其它概念和规律之间的关系)、运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所学知识迅速、灵活地解决一些问题,即知晓"做什么"、"怎么做",从而形成能力);然后,找出哪些是重点章节和各章节(单元)的重点、难点、弱点,进而根据每章节(单元)的教学目的,确定每节(次)课的教学要求;最后,带着问题阅读有关参考书、资料、文献,增加知识的深广度,寻求问题的讲解角度,同时做到:深入挖掘教材的科学性,考虑如何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杜绝弱点;挖掘教材的思想性,使思想教育寓于教材讲解之中;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潜在因素,使智力发展寓于知识传授之中;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寓教于乐,使学生处于要学、爱学、好学之中;挖掘教材的实践性;考虑理论联系实际,使能力培养寓于知识运用之中。 处理教材要求:首先,按照教学目的,结合学生实际,恰当安排教学内容。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哪些精讲、哪些简略,补充哪些、省略哪些,与已知有联系的部分怎样衔接、与其它学科相关的内容如何分工;然后,根据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把教材中滞后内容、欠妥之处,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及各地区、各行业、各专业要求掌握的侧重点,进行慎重而必要的调整、增添或删减;对必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技术、新工艺,要科学地结合,及时地反映。同时也要防止盲目删减或不必要的"拔高"。亦即,应按照学生的认知过程,对教材进行科学地剪裁和恰当的调整,做到增删得当,详略适度,突出重点,把握关键,以形成一个崭新的、适宜的、完善的知识结构与体系;最后,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程序,考虑相应方法,以使教材变为学生易懂、爱学的材料。 另外,还要善于使用教材。善于使用教材的标准:其一,能按教学大纲的要求选用知识系统、图文系统及作业系统三者俱佳的教材;其二,能将文字语言变为教学语言,使学生乐学、易学、爱学。为此,应以教科书为依据,既不摆脱教材,海阔天空、让学生理不出头绪;又不照本宣科,拘泥原文,使学生觉得索然无味。要恰到好处地运用教材,既注重科学性,对教材内容进行再创造;又追求艺术性,对教学方法进行再加工。既使教材更有系统性、针对性;又使讲解更加通俗化、趣味化,成为学生能够接受、乐于接受的内容。 3.备教参。"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有一桶水"。教师要广泛阅读有关教学参考资料,开拓知识领域,掌握必要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科学成就。教师知识丰富了,方能得心应手,讲解自如。在备教学参考资料时,要特别注意教材的"缝隙",即潜伏在教材深处不易察觉的"隐蔽点";要把握知识的"障碍点"、"闪光点",这些内容往往隐藏着开发学生智力的"引爆点",常常能发挥意外的作用。所以,首先,要注意教材的"缝隙"是哪些,在哪里,它们常常是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标点、一幅简图或是一种构思、一种表现手法......第二,必须用心搜集、;整理和运用资料,勤查工具书,多做资料卡,以丰富自己的知识仓库,建立一个与教材相关的"知识圈"。第三,须用心研究和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志趣和思维方法,从中揣摩出学生可能出现的"意外发问",做到知己知彼,方能"临阵不乱"。' 通过备内容,最终要做到:所谓懂、透、化。所谓懂,就是对教材基本结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和基本概念都一清二楚;所谓透,就是对教材了解得详尽而深入,熟悉而精确,能理清纵横关系,掌握"字里字外"之意,融会贯通,运用自如;所谓化,就是教师的思想情感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化在一起,这是备课的最高境界。 (二)备学生 在重视研究教材的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的了解、分析和研究,这是教学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前提,也是备课的:重要内容,一个班级的学生,其学习的水平和能力总是有差异的,要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需进行全面分析、正确对待。了解学生,就能防止因脱离实际、传授内容过深而使学生茫然不懂,或过浅而使学生索然无味;就能抓住学生心理,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与训练,使教和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启发诱导,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就能准确地把握难易与详略,恰当选用手段与方法。要言之,了解其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贯彻量力性、高难度;了解其思维方式、困惑疑点,以实施针对性、启发式;了解其心理特点、个性差异,以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了解其思想情况,精神状态,以陶冶情操、启迪觉悟。那么对学生了解什么、怎样了解呢? 1、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兴趣爱好、性格气质。 2.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品德意志、学习态度、思维方式。 3.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即了解对所学知识与技能,哪些学生已经掌握,已能运用;哪些学生不甚理解,用不太好;哪些学生虽已领会,但不深刻而容易出错。 4.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疑田、难点及对教学的意见、建议。 了解学生除课下调查、个别谈话,以及在劳动实习、课外活动中观察外,更多的是通过课堂提问、黑板演练、动手操作、测验考试、批改作业及分析试卷等多种渠道进行。有经验的教师还能从学生的眼神、表情及一些微小的动作等方面洞察其心理。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了解,且贯穿于教学始终,掌握其动态情况。在获得准确的大量信息之后,便可及时、恰当地设计或修订教学方案,确定分类指导的目标与措施,以便实施因材施教。备课时不仅要考虑对优、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要求,还应根据学生不同特点考虑如何进行个别指导。如:对习惯于采取记忆方法学习的学生,要侧重于调动他们从不同角度理解知识的积极性,发展其思维的灵活性;对好动脑筋;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应防止其忽视基础知识积累的倾向,引导他们运用基础知识,发展创造思维;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视其实际,指导学法或思路,启迪智慧,让他们产生乐趣,奋发向上。 (三)、备方法 备方法,就是在解决"教什么"的基础上,落实"怎么教",即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教法的设计、选定和加工。因为方法是集教师观念、知识、经验、能力、智慧之大成,最能体现教师的功底,所以说,它是备课中的高层次内容。备方法,实质是把教材个性、学生个性科学地组合并升华为一个大的

I. 不止于意料之外的意思

意料之外[ yì liào zhī wài ]

生词本

基本释义详细释义

阅读全文

与不只于备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