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六年级下册语文考试卷期末答案
1+1=2 在现代的精密科学中,特别在数学和数理逻辑中,广泛地运用着公理法。公理法是从某一科学的许多原理中,分出一部分最基本的概念和命题,对这些基本概念不下
定义,而这一学科的所有其它概念都必须直接或间接由它们下定义;对这些基本命题(也叫公理)也不给予论证,而这一学科中的所有其它命题却必须直接或间接由它们中推出。
这样构成的理论体系就叫公理体系,构成这种公理体系的方法就叫公理法。
1+1=2 就是数学当中的公理,在数学中是不需要证明的。又因为1+1=2是一切数学定理的基础,所以它也是无法用数学的方法证明的。 至于“1+1为什么等于2?
”作为一个问题,没要求大家必须用数学的方法证明,其实只要说明为什么1+1=2就可以了,可以说这是定义,也可以说这是公理。不过用反证法还是可以证明的:假设1+
1不等于2,则数学就是一锅粥,凡是用到数学的地方都是一锅粥,人类社会就乱了套了,所以1+1必须等于2。1+1=2看似简单,却对于人类认识世界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 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就像一个小孩滚雪球的过程:第一步,小孩先要用双手捧一捧雪,这一捧雪就相当于人类对世界的感性认识。第二步,小孩把手里的雪捏紧,成为一个小
雪球,这个小雪球就相当于人类对感性认识进行加工,形成了概念。于是就有了1。第三步,小孩把雪球放在地上,发现雪球可以粘地上的雪,这就相当于人类的理性认识。雪可
以粘雪,相当于1+1=2。第四步,小孩把粘了雪的雪球在雪地上滚一下,发现雪球粘雪后越来越大,这就相当于人类认识世界的高级阶段,可以进入良性循环了。相当于2+
1=3。1,2,3可以排成一个最简单的数列,但是可以演绎至无穷。 有了1只是有了概念,有了1+1=2才有了数学,有了2+1=3才开始了数学的无穷变化。
物理学与1+1=2的关系 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有已知到未知的过程。
在数学当中已知1、2、3,则可以至于无穷,什么是物理学当中的1、2、3呢?通常它们代表着:质量、长度、时间等基本物理概念相当于1,它们是组成物理学宏伟大厦的
砖和瓦;牛顿运动定律相当于2,它使我们有了真正的物理学和科学的物理分析方法;力学的相对性原理相当于3,使牛顿运动定律可以广泛应用。在经典物理学中一切都是确定
无疑的,有了已知条件,我们就可以推出未知。当年徐迟的一篇报告文学,中国人知道了陈景润和歌德巴赫猜想。
那么,什么是歌德巴赫猜想呢? 哥德巴赫是德国一位中学教师,也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生于1690年,1725年当选为俄国彼得堡科学院院士。1742年,哥德巴赫在
教学中发现,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只能被和它本身整除的数)之和。如6=3+3,12=5+7等等。公元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写信给当时的大数学家
欧拉,提出了以下的猜想: (a)任何一个>=6之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奇质数之和。 (b) 任何一个>=9之奇数,都可以表示成三个奇质数之和。 这就是着名的
哥德巴赫猜想。欧拉在6月30日给他的回信中说,他相信这个猜想是正确的,但他不能证明。叙述如此简单的问题,连欧拉这样首屈一指的数学家都不能证明,这个猜想便引起
了许多数学家的注意。从哥德巴赫提出这个猜想至今,许多数学家都不断努力想攻克它,但都没有成功。当然曾经有人作了些具体的验证工作,例如: 6 = 3 + 3,
8 = 3 + 5, 10 = 5 + 5 = 3 + 7, 12 = 5 + 7, 14 = 7 + 7 = 3 + 11,16 = 5 + 11, 18
= 5 + 13, ……等等。有人对33×108以内且大过6之偶数一一进行验算,哥德巴赫猜想(a)都成立。但严格的数学证明尚待数学家的努力。
从此,这道著名的数学难题引起了世界上成千上万数学家的注意。200年过去了,没有人证明它。哥德巴赫猜想由此成为数学皇冠上一颗可望不可及的"明珠"。
人们对哥德巴赫猜想难题的热情,历经两百多年而不衰。世界上许许多多的数学工作者,殚精竭虑,费尽心机,然而至今仍不得其解。 到了20世纪20年代,才有人开始向它
靠近。1920年挪威数学家布朗用一种古老的筛选法证明,得出了一个结论:每一个比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99)。这种缩小包围圈的办法很管用,科学家们于是从(9十
9)开始,逐步减少每个数里所含质数因子的个数,直到最后使每个数里都是一个质数为止,这样就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
目前最佳的结果是中国数学家陈景润于1966年证明的,称为陈氏定理:“任何充分大的偶数都是一个质数与一个自然数之和,而后者仅仅是两个质数的乘积。”
通常都简称这个结果为大偶数可表示为 “1 + 2”的形式。 在陈景润之前,关於偶数可表示为 s个质数的乘积与t个质数的乘积之和(简称“s +
t”问题)之进展情况如下: 1920年,挪威的布朗证明了‘“9 + 9”。 1924年,德国的拉特马赫证明了“7 + 7”。
1932年,英国的埃斯特曼证明了“6 + 6”。 1937年,意大利的蕾西先后证明了“5 + 7”, “4 + 9”, “3 + 15”和“2 +
366”。 1938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证明了“5 + 5”。 1940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证明了“4 + 4”。 1948年,匈牙利的瑞尼证明了“1 +
c”,其中c是一很大的自然数。 1956年,中国的王元证明了“3 + 4”。 1957年,中国的王元先后证明了 “3 + 3”和“2 + 3”。
1962年,中国的潘承洞和苏联的巴尔巴恩证明了“1 + 5”, 中国的王元证明了“1 + 4”。 1965年,苏联的布赫 夕太勃和小维诺格拉多夫,及
意大利的朋比利证明了“1 + 3 ”。 1966年,中国的陈景润证明了 “1 + 2 ”。
从1920年布朗证明"9+9"到1966年陈景润攻下“1+2”,历经46年。
自"陈氏定理"诞生至今的30多年里,人们对哥德巴赫猜想猜想的进一步研究,均劳而无功。
布朗筛法的思路是这样的:即任一偶数(自然数)可以写为2n,这里n是一个自然数,2n可以表示为n个不同形式的一对自然数之和:
2n=1+(2n-1)=2+(2n-2)=3+(2n-3)=…=n+n 在筛去不适合哥德巴赫猜想结论的所有那些自然数对之后(例如1和2n-1;2i和(2n-
2i),i=1,2,…;3j和(2n-3j),j= 2,3,…;等等),如果能够证明至少还有一对自然数未被筛去,例如记其中的一对为p1和p2,那么p1和p2
都是素数,即得n=p1+p2,这样哥德巴赫猜想就被证明了。前一部分的叙述是很自然的想法。关键就是要证明'至少还有一对自然数未被筛去'。目前世界上谁都未能对这
一部分加以证明。要能证明,这个猜想也就解决了。 1+1=?不就是等于二吗?是的,的确是这样。但是这个二却不可小觊。2可以分解成1+1、0.1+1.9、0.5
+1.5……1里面的成分是:0.5+0.5、0.1+0.9、0.56+0.44…换个角度1+1虽然等于二但是却有许多含义。譬如说1+1=2分解后就是:0.5
+0.5+1=2
其中0.5+0.5=天生+后天培养;1=汗水。这是十分容易理解的一个公式。当然要是换个角度,聪明的人就知道凡事无绝对。答案不可能只有1个,含义亦是如此。
1+1从脑筋急转来说也可以等于一个数字“王”、田、甲。
Ⅱ 六年级下册语文单元六测试卷及答案
3、用“改”组词(不得重复)填入下面的括号中。(2分)
( )方法 ( )条件 ( )缺点 ( )品种
4、根据要求填词语。4分
(1)描写水面波浪(4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日出或日落情景(4个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成语填空并写话。2+2
寒冬()月()天飞舞银()素裹风刀霜()
看着这几个成语,你想到了一个什么季节?你用其中的三个成语写话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会写句子。4分
(1)读句子,我会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一个意思。1分
见到叶圣陶爷爷这样的大作家,我自然感到十分高兴。(用上问号,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修改病句。(1分)
能不能战胜自己的决心,是每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
(3)读句子,我学习用词语照样子写句子。2分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过关测试密卷答案人教版
第二单元测评卷…--【一遍过】第二单元过关测评卷一、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回()(3分 A .野蛮( man )叛乱答( pan )混乱( hun )日晷( gui B .缰绳( jiang )黑莓( mei )潺潺
Ⅳ 六年级下册语文测试卷答案
六年级语文毕业试卷及答案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认真听老师读一段话,按要求作答:6分 1.写出短文中四字词语: 、 、 2.这段话是从 、 、 三个方面写黄山的。 3.这段话中分别用 、 、等来比喻黄山的山峰形态。 二、看拼音写词语,注意将字写端正。5分 kuí wú chéng nuò líng lì miǎo shì ( ) ( ) ( ) ( ) 三、在括号里填上读音是“jùn”的汉字。2分 严( ) ( )工 英( ) ( )马 四、辨字组词。4分 饮( ) 橱( ) 避( ) 挠( ) 炊( ) 厨( ) 僻 ( ) 绕 ( ) 五、在( )里填上恰当的字组成成语(能填上6个就可得满分),并选其中的一个造句。5分 生机( )然 ( )然开朗 ( )然无存 ( )然不知 ( )然无恙 ( )然大悟 ( )然有序 ( )然起敬 六、按要求写成语:6分 1.含有反义词的成语:(如:起死回生) 2.含有动物名的成语:(如:引蛇出洞) 3.末尾两个字相同的成语:(如:文质彬彬) 七、选关联词填空:4分 因为……所以…… 不但……而且…… 只要……就…… 虽然……但是…… 如果……就…… 即使……也…… A.大明( )刻苦学习,( )热爱劳动。 B.大明( )刻苦学习,( )成绩很好。 C.大明( )刻苦学习,( )不注意锻炼身体。 D.大明( )刻苦学习,( )能提高成绩。 八、填空。12分(2%+3%+2%+1%+2%+2%) 1.这学期,我积累了不少名人名言、格言或谚语,最有启迪教育的一句是: 。 2.这学期,我们从课文中认识了不少人物,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位是 ,因为 。 3. 学之, 问之, 思之, 辨之。 4. ,谁持彩练当空舞? 5.《卜算子•咏梅》这首诗中,“ , 。”赞美了梅花不畏艰难险阻、凌寒独放的品格。 6.《七步诗》中曹植有感于兄弟之间自相残杀发出感叹:“ , 。” 九、修改病句(改在原句上)。6分 1.走进拉萨古城,我们就看到极富特色的藏民居和藏戏唱腔。 2.“马踏飞燕”的作者是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 3.早晨,当阳光照耀在校园时,教室里传出了琅琅的一阵阵读书声。 十、课内阅读。6分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骚骚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用“ ”划出一句疑问句,用“ ”划出一句反问句。 2.片段中描写渔夫动作的词语有: ;描写渔夫神态的词语有: 。 3.从“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句子中的“熬”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十一、课外阅读。14分 静静的太平湖 初夏。在劈地摩天的黄山爬得双腿如山一般重,再来到北麓的太平湖,那种感觉像痛饮茅台酒的酣畅后,细吮毛峰茶的舒坦。‖ 山青。水绿。天空湛蓝。面对这景色,一切华丽的词藻都显得苍白。朴实,是一种最真切的美。 十三万亩的湖在山的怀抱中,湖水柔柔的,叫人实在不忍心划下桨去。一只白鹭掠过,才惊碎绸缎似的湖面。倏忽间,一切又归于宁静,静得让人能听见环湖山岭上竹叶在微风抚慰下的轻吟。 山水一色的绿 恬静得如细细的筛网 能滤去所有的焦躁 忧愁 烦恼 那种感觉或许就是众多的旅游者来太平湖追求的境界 ‖ 湖上泛舟,方知幽静中的无限神秘:刚刚还在宛如浩瀚的太平湖上享受那无边无际的自由,转眼就恍似穿行于峻峭的山峡去领略隐天蔽地的幽邃(suì),在“十八罗汉卧南海”状的群岛晕晕乎乎转出,悠然却见神似桂林山水的清绮明丽。当你有兴弃舟步入湖边樵山的神仙洞,那奇石深潭上袅袅的雾霭(ǎi)足以使你幻觉顿生。 其实,只要你玩“透”,任何胜地的景色都是变幻无穷的,只要你善于联想。 太平湖上静悄悄的,我们几乎没遇到其他游客,惟见岸边几叶扁舟空自打横,似乎可惜了这旖旎的风光。不过,假如遍湖桨声人语,还能品味那份宁静吗?‖ 环境能改造人的心境,境亦未必不能心造。游毕太平湖归去,那份留驻在你心里的恬适闲淡足以使你在纷繁的人生中保持那份清静。或许这就是寄情山水间的魅力。‖ 1.“劈地摩天”的“摩”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部,再查_______画。“劈地摩天”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给第4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3.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搭配。 ( )的天空 ( )的太平湖 ( )的雾霭 ( )的词藻 ( )的山峡 ( )的风光 4.文中已用“‖”线分为四段,请概括第三段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后,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你认为游山玩水有哪些好处?(至少写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作文:30分 回顾过去的一个学年,我们学校举办了科技节、体育节、读书节、艺术节。在校园“四节”的活动中,你也许硕果累累,感到兴奋自豪,也许表现平平,黯然神伤。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一次活动,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作文,重点写清楚参加活动的经过,注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附:听记片段: 我爬过许多山,可还没见过像黄山这样陡峭壮丽的峰峦!黄山真高啊!高得望不到顶头,一座座山峰直插云端!黄山真奇啊!有的像仙人背篓,有的像猴子观云,有的像武松打虎……奇峰罗列,形态万千。黄山真险啊!上“天都峰”的山路几乎是直上直下,与地面形成九十度直角,非得拉着铁索,才能爬上去。最危险的要算是“鲫鱼背”了,这是在两山顶架起来的天桥,它高达1800米,两面悬空,低头向下一望,不禁叫人胆战心惊,稍不小心,就会摔下万丈深渊。 参考答案 第一题:听记 参考答案: 1.陡峭壮丽 直插云端 奇峰罗列 形态万千 直上直下 胆战心惊 万丈深渊 评分依据:本小题共1。5分,每个词0。5分,任选其中三个即可。一个词语中出现一个以上的错别字该词不得分。 2. 高 奇 险 评分依据:本小题1。5分,每个空格0。5分。 3. 仙人背篓 猴子观云 武松打虎 评分依据:本小题3分,每个空格1分,每个错别字扣0。5分。 第二题:看拼音写词语 参考答案:魁梧 承诺 伶俐 藐视 侮辱 评分依据:本大题共5分,每个字0。5分 第三题:写同音字 参考答案: 峻 竣 俊 骏 评分依据: 本大题共2分,每个空格0。5分。错别字不给分。 第四题:组词 参考答案: 饮食 橱柜 回避 阻挠 炊烟 厨房 偏僻 围绕 评分依据:本大题共4分,每一个组词0。5分。(答案多元) 第五题: 参考答案: 盎 豁 荡 浑 安 恍 井 肃 评分依据:1.八个空格中填对6个即给3分。少于6个,每少一个扣0。5分。错别字不给分。 2.造句:句子成分要完整,酌情给分,本小题2分。 第六题:成语积累 答案:(略) 评分依据、:本大题共6分,每个成语1分。每个错别字扣0。5分。反义词及动物名称的位置不限,但叠词的位置一定要在后边,否则不给分。 第七题:关联词语 参考答案: A.不但……而且…… B.因为……所以…… C.虽然……但是…… D.如果……就…… 或只要……就…… 评分依据:本大题4分,正确选择一个关联词语得1分。 第八题:填空 1.只要是常见的名言、格言、谚语都可以。本小题2分,每个错别字扣 0。5分。 2.答案:(略)本小题共3分。 人物名字1分,印象深刻的原因2分,根据句子的完整性、准确性、合理性酌情扣分。 3.答案: 博 审 慎 明 本小题2分,每个字0。5分。 4.答案:赤橙黄绿青蓝紫 评分依据:本小题1分,错别字每个扣0。5分。 5.答案: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评分依据:本小题2分,只写对半句得1分。每个错别字扣0。5分。 6.答案: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评分依据:本小题2分,只写对半句得1分。每个错别字扣0。5分。 第九题:修改病句 参考答案: 1.在“藏戏唱腔”前加上“听到”。 评分依据:本小题共2分,简单地把“和藏戏唱腔”去掉,要扣1分。 2.把“的作者”划掉即可。本小题2分。 3.“琅琅的”与“一阵阵”交换位置。本小题2分。 第十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依据: 1.疑问句:你看怎么办? 反问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 划对一个句子得1分,符号用错不给分。 2.动作:皱 骚; 神态:严肃 忧虑 本小题2分,每一处0。5分。有错别字该处不得分。 3.参考答案:渔夫是个勤劳善良的人,他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本小题2分,出现错别字一个扣0。5分。根据学生答案的要点酌情扣分。 第十一题: 1. 参考答案:查麻部,再查4画。 劈地摩天:冲出地面接近蓝天,形容很高。 评分依据:本小题3分。查字典每个空格1分;词语解释1分,解释不完整,请酌情扣分。 2. 标点: , , 、 、 , 。或者: , , , , , 。 评分依据:本小题3分。每一处0。5分。 3.参考答案: ( 湛蓝 )的天空 ( 宛如浩瀚 )的太平湖 ( 袅袅 )的雾霭 ( 华丽 )的词藻 ( 峻峭 )的山峡 ( 旖旎 )的风光 评分依据:本小题3分。每个空格0。5分,出现错别字不给分。 4. 参考答案:讲幽静的太平湖也有变幻无穷的风光。 评分依据:本小题2分。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酌情给分。 5. 参考答案: (1)领略自然风光,增长见识; (2)能改造人的心境,保持内心的清净; (3)培养自己的想象、联想的能力,激发创作灵感; (4)积累写作素材 …… 评分依据:本小题3分。每一小点1分。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酌情给分。(答案多元,要求表达要准确,语句通顺。) 第十二题:作文题30分 评分依据:按照内容(选材、立意)、结构、语言等要素综合评分。评卷者根据习作情况,参考以下建议酌情给分。三个教师为一组,每人独立评分,然后选取其中两个比较靠近的分数,取平均值,作为该考生的作文实得分。 习作等第分数 评 分 参 考 依 据 一类卷 (27-30分) 立意深刻,选材新颖,中心突出。结构完整,行文流畅,语句优美,有多处细节描写。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卷面清洁,标点正确,没有错别字。 二类卷 (24-26.5分) 选材新颖,中心明确。结构较完整,层次较清楚,语句流畅,有场景细节描写。重点将活动经过写具体,能流露真情实感。卷面清洁,标点正确,有三两个错别字。 三类卷 (21-23.5分) 选材一般,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尚完整,层次较清楚,有少量语病。感情表达不够真实。卷面基本清楚,标点使用基本正确,错别字少于5个。 四类卷 (18-20.5分) 能围绕主题选材,但中心不太明确。结构不够完整,层次不是非常清楚,有较多语病。卷面基本清楚,标点使用不够正确,错别字较多。 五类卷 (17分以下) 材料偏离题意,结构残缺,层次混乱,语句严重不通。标点使用混乱,错别字很多,卷面不清洁,涂改很多。 希望可以帮到楼主!
Ⅳ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答案
2、给“假”字换个偏旁,组成另外的字,并用这些字组成词语填在下面几个句子中。3分(专1)广玉兰那__________的花朵属常常引得我驻足观赏。(2)桂林七星岩的石钟乳真多啊,让我_____________。(3)夜晚的星空可真美,让人产生无限的___________。3、选词填空,将序号写在句中横线上。(3分)(1)我不断________(A.模拟B.模仿)老师的做法,后来我也学会了拼字,我感到很________(B.高兴C.自豪)A.滋味B.气味C.风味D.韵味(2)室内要经常通风,否则会有________。(3)苏北的小吃有江南的________。(4)摩诘之诗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________无穷。(5)母亲做的饭菜使家人吃起来特别有________。4、成语小天地。5分(1)以“春”字开头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夏天天气炎热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朝思暮想(成语中同时含“早”和“晚”意思的词)
Ⅵ 六年级下语文测试卷一的答案
六年级来下语文测试卷一的答案:
一、自1、挪移、蒸融、枯萎、锻炼、附和
2、正确字、音为:
(1)幸而 幅度 座无虚席
(2)薄(bó)弱 刹(chà)那间 转(zhuǎn)化
二、1、略
2、欣赏、玩赏;不知所措、惊慌失措
3、(1)因为……所以 或者 如果……就会
(2)虽然……但是
三、按原文填空,其它合理即可。
阅读小天地
一、1、如果……就……就; 一旦 ; 也
2、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学会了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合理即可)
3、略
二、1、划去的音为è、rǎo 近义词“依偎”
2、活泼的孩子;使句子具体生动,突出杨柳的特点——可爱、不忘根本。
(合理即可)
3、下垂、不忘根本(或“高而能下,高而不忘本”)
4、合理即可
Ⅶ 语文 六年级下册单元六测验卷答案
语文测试题(A卷)学号姓名班级成绩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一、比一比,再组词。(4分)伴()栗()句()饺()拌()粟()旬()校()二、下列各组词语中,带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A.模(mó)样正(zhēng)月载(zài)歌载舞分(fèn)外B.藏(zàng)戏不禁(jìn)哄(hōng)堂大笑活佛(fó)C.空(kòng)地通宵(xiāo)迎风引吭(háng)香喷喷(pèn)三、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A.张灯结彩万像更新零七八碎美不胜收B.赞叹不已别无所求随心所欲安然无恙C.和睦相处喜气洋洋肃然起敬遮天盖地D.万不得已能歌善舞行善积德两面三刀四、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是词语。(2分)()的姑娘()的歌声()的舞姿()的江水五、按要求写句子。(7分)l.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1分)2.维吾尔姑娘很漂亮。(写一个比喻句)(2分)3.和田维吾尔人生活很苦。和田维吾尔人感觉很甜。(用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成一句话。)(2分)4.这学期,我们班同学普遍地阅读能力提高了。(修改病句)(2分)六、判断下面句子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1.“除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些传统节日是按时间先后序排列的。()2.博物馆里展出了两千年前新出土的文物。()3.“我们全家都去看电影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在家里做作业。”这句话没有语句毛病。()4.“不要让小同学先上车。”与“不。要让小同学先上车。”意思相反。()七、请你默写一首描写我国传统节日的古诗,并在题目旁边写出朝代和作者。(6分)八、根据要求在下列横线上填空。(2分)我国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节日,如族的节;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民居如:九、语文实践。(2分)新学期到了,我们将要改选班长,假如你要参与竞选班长,你会说: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一、阅读《北京的春节》片段,回答问题。(12分)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多数的铺户在初六开张,不过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去逛庙、逛天桥、和听戏。元宵上市,新年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喜事,火红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1.“逛”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用音序查字法应查。(1分)2.请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2分)熟练——()漂亮——()3.请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2分)4.这个片段按的顺序写,详写,略写,这样写的好处是(3分)5.请用“”画出两个能体现“灯多”的句子。(2分)6.从这个片段中找出描写小孩子过春节的两个句子,用“”画出来.再联系实际,用一个排比句写一下你是怎样过春节的。(2分)二、阅读短文.回答下面的问题。(18分)这是一个发生在西藏(zàngcáng)的故事。过去,藏北有一个老猎人,他无名无姓,随身携带的一顶小帐篷就是他的家。有一天早晨,他从帐篷里出来,突然看见对面不远处的草地上站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赶紧转(zhuǎnzhuàn)身拿来叉和枪,瞄准了那只藏羚羊。奇怪的是,那只藏羚羊好像知道自己逃不掉了,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请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向前走了几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两行眼泪从它的眼里流了出来。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着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他明白藏羚羊下跪是在向他(请求乞求)饶命。但是,以打猎为生的他早已变得冷冰冰的。他双眼一闭,扣动了扳机。随着枪声,那只藏羚羊栽倒在地。它倒下去的时候,仍然保持着跪拜的姿势,两行泪痕也清晰可见。那天,老措人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当即把猎物开膛、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现呈现)着那只藏羚羊临死的样子。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印象最深的瞬间。夜里,他难以入眠,双手也好像一直在颤抖……”第二天,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剖开了那只藏羚羊的腹腔。突然,他吃惊地叫出了声,手中的刀子咣当一声掉在了地上,那只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地卧着一只已经成型的小藏羚羊!原来,藏羚羊跪拜是为了求措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啊!老猎人的心颤抖了,他对自己的行为懊悔不已。从此,老猎人在藏北草原消失了,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1.请给本文加上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上。(2分J2.在文中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和音节,打“√”。(2分)3.“形容心神不定”可用文中””一词来概括。(1分)4.请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4分)近义词:颤抖——()懊悔——()反义词:清晰——()消失——()5.你认为这篇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分)6.读句子“夜里,他难以入眠,双手也好像一直在颤抖……第二天,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剖开了那只藏羚羊的腹腔。”想一想:老猎人当时想些什么?(2分)7.藏羚羊为什么向老人下跪?(1分)8.“老猎人在藏北草原消失了。”对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请把你的想法写下来。(2分)9.读了短文后,你有什么体会或感受,请把它写下来。(2分)第三部分:作文积累与习作(40分)一、交流平台。(5分)对于过春节这样一些传统的中国节日。有些人渐渐冷淡,却渐渐喜欢过圣诞节这些洋人的节日,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用80字左右将你的看法写下来。二、根据下面的提示要求,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习作。(35分)提示:一滴露珠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片绿叶可以显示大地的生机……平凡的小事,常常使人感悟,受到启发。就请你拿起笔,写一件你亲身经历的小事。要求:1.题目自拟。2.语句通顺,写出真情实感。3.一定的条理,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正确运用标点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