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弹性时间怎样进行备课教研

弹性时间怎样进行备课教研

发布时间:2021-02-26 12:05:06

Ⅰ 如何提高教师备课的实效性

例如:每节课后,随时交流上课的不足和经验;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随时交流学生存在的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统一一下作业的布置或题型的训练等.因为一周一次的集体备课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为了随时研究、解决学生暴露的问题和教师师遇到的新问题,就需要利用平时不拘形式的“小备课”来弥补,使集体备课更加增强针对性和务实性.我想只要有问题、有困惑、有机会组内就可随时进行讨论,把“小备课”搞好,它的作用将不亚于“大备课”,甚至超过“大备课”.另外,内容决定形式,没有内容,就无法有合适的形式.集体备课新的内容有哪些?我以为我们可以就一篇课文的知识点、素质点、能力点、挖掘点甚至考试基本点进行讨论;也可以就一种模式、一种教法、一个主题、一个预设与生成的可能等进行讨论;还可以让某一个老师,在一定的时间里进行说课;更可以把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智慧、教师语言等进行拓宽,在教学的反思、教学的环节的更改、教材的新解读等方面有所扩大等等.总之讨论的内容和形式都不用拘泥,把讨论的范围扩大了,新鲜感就有了,话题也会多了,我认为这样既可以锻炼说的教师,也可以让大家有所收获.此外,我认为集体备课还不能忽视“四个关注”.(1)关注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这部分的知识?通过学习,需达成什么样的目标?集体备课时,我们的脑海中必须要不断地浮现这些问题.只有清楚了这些问题,备课才会有方向,才知道说什么.(2)关注学生学习什么.这是涉及学习内容的问题.哪些内容是有价值和重要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重难点)?哪些内容可以作教学法的加工,通过新旧知识的迁移,使其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让学生乐学,爱学.怎样选择教学资源与教学材料,我们在讨论时,应予以反复掂量.(3)关注学生怎么学.备课时,一定要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学生,我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会怎么做?我更在乎什么?怎样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探索什么.(4)关注学得怎样.对照教学目标,在集备时,我们要精心设计习题、问题,和课后作业,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对学生学习的检测与评价,达到了什么目标.最后,我认为集体备课要想提高实效性,还要树立“五种意识”.(1)对话意识.①集体备课前做到与课程标准对话:细读标准中有关对本节课教学知识的要求;②与教材对话:系统地读教材,读本单元教学内容;研读教师用书(与教材内容相一致);③与同伴对话:多与教师交流;④与名师,网友对话,通过网络,书刊学习,使自己在教学中的困惑得到解决;⑤与学生对话:客观地读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建构,设计学生预设的问题.(2)资源开发意识.合理利用有效资源,做到能直观教学的就不抽象的讲;媒体,网络资源的合理开发;其他学科资源的有机整合.(3)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找准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精心安排学生的探究过程,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4)“预设”与“生成”意识.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的名言中说:“上课并不象把预先量好、裁制好的衣服纸样摆到布上去.问题的全部实质就在于,我们工作的对象不是布,而是有血有肉的,有着敏感而娇脆的心灵和精神的儿童.因此,真正的教育技巧和艺术就在于,一旦有这种必要,教师就能随时改变课时计划.一个好的教师,好就好在他能感觉出课的发展的逻辑,使课的结构服从于思维的规律性.” (5)质量效率意识.确定切实可行的课时教学目标;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组织好有效的课堂练习.总之,备课是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授课前的有力武器.备课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它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备课深入透彻,才能在授课过程中挥洒自如,使教学充满活力和生机.而集体备课就是一种集思广益,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可是当前,对教师而言,由于所任课时数多,许多教师每天除了上课,还要埋头写教案、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等,没有多少时间用在集体备课研究上.每周举行一次集体备课的活动形式,学校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好的,但是,如今集体备课活动的效率不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教师坐在一起只是对本单元或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进行照本宣科的读一读、写一些、记一记,敷衍了事,而真正的集体备课效果没有达到,教师之间没有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呢?我认为应该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如果仅靠个人孤军奋战冥思苦想,有时会出现知识错误,通过集体备课,取长补短,可以补充专业知识的不足,能明显提高教学质量.而且,集体备课要让大家围绕共同关心的教学问题以及下一步的教学方案,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提倡“大备课”和“小备课”相结合的形式.所谓“大备课”就是利用每周统一规定的教研时间,有针对性地,有准备地、系统地集体备课,定时间,定地点,定主讲人,定集体备课内容.所谓 “小备课”就是不分固定时间,只要有机会就随时进行讨论

Ⅱ 如何进行有效的集体备课

一、集体备课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
二、有效的运作方式:
1、组织管理:
集体备课由教学处(或教科研室)实施管理。一般由教研组长具体主持集体备课活动;公共科和规模较大、门类较多的专业教研组可分成若干备课组,由备课组长负责具体实施,教研组长指导并参加各小组的备课活动。
2、活动过程:
(1)活动准备--"二研"、"三定"
组长提前通知全组成员在集体活动前认真研读教材、大纲,通知中明确集体活动的"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
(2)集中研讨--"四备"
集中研讨即组长在集体备课时间里召集本组教师提出备课要求,听取中心发言人的发言,讨论备课提纲。讨论中心发言人提出备课提纲时,应包括备重点、备难点、备教法、备作业(还应包含单元检测)。讨论时要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允许不同意见的争鸣。
(3)修改提纲--"五统一"
根据集体讨论的内容,中心发言人修改备课提纲,要充分体现"五统一":统一教学思想,,统一"双基"、"双力"(智力、能力)和"双育"的内容与要求,统一课时安排,统一达标题目,统一考核要求。同时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建议。
(4)撰写教案
各任课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备课提纲和各班的学情,撰写教案。此时,在不离开"五统一"的前提下,发挥各人特长。
(5)信息反馈
下一次集中时,把根据备课提纲实施时反映出来的重点问题提出来,供以后借鉴。
3、时间安排:学校可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每学期规定几次,或每周一次。视各校各组教师组成情况而定。如果将每周集体备课的时间排进课表,那就更加制度化、规范化了。
三、三性原则
1、统一性原则。
集体备课的实质是同步教学,具体实施中教学目标、教学进度、作业训练、资料使用、检测评估等必须统一。特别是教学进度和目标检测,一旦失去了统一,就不能在集体讨论中获得正确的信息,及时矫正教学实践。
2、超前性原则
分配撰写备课提纲的任务和提供备课提纲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任课教师的提纲准备任务在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时一并分配,便于教师早做准备,收集资料,钻研大纲和教材。备课提纲的讨论一般要超前一周。
3、完整性原则
划定备课任务应考虑到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保持其内容的完整性。一般依据教材的单元或章节来划分比较合适,切忌人为地将教材割裂开来。

Ⅲ 如何有效开展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

1、多读理论书籍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
2、“走出去,请进来”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3、要紧跟新的教育形式。
4、要站在课堂教学的前沿,教研活动的思路、方法和开展都要具有前瞻性。

Ⅳ 怎样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

强化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的必由之路。以我校开展校本教研工作为例,谈谈如何有效地开展校内教研活动。 一、正确认识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必须以学校发展为本”,强调从学校实际出发,围绕学校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工作,通过解决现实问题为学校发展服务;第二层含义是:“必须以教师发展为本”,确立教师在教研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教研的主人,通过教研来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素质;第三层含义是:“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要研究学生,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解决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开展校本教研活动,首先要明确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教研的三个核心要素,他们构成了校本教研的三位一体关系,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力量。 二、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的做法 校本教研强调以问题研究为核心,增强教研的目的性、减少随意性,根据学校具体情况确定有自身特色的教研方式。(一)发现问题 领导通过听课、观摩课例、研讨交流或者是教师在自我反思中发现教育教学存在的困惑和问题,教学领导与教研组的教师们进行交流,选择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校本教研的主题进行研究。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活动发现问题:1、教研组听评课中发现问题 领导在听课时,通过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及时与学生和教师交流,在听课和交流中发现教研专题,有的放矢地开展教研活动。因此,学校各教研组每学期都应该开展教学研讨课,组织本组教师进行听课、评课,从听评课中发现问题。如:我校就组织这样的教研活动,选择某位教师上课后,集体备课时,全组教师共同来备这节课,听课时全组教师共同参与,课后马上评课。评课时,先由授课教师谈本课的设计意图、要实现的目标、自己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再由本组教师进行评析,在评课的过程中针对课堂教学存在的困惑提出问题,作为校本教研的主题。如我们在听评课中发现了“各学科在分组合作教学中,教师只注意分组的形式,而不注重效果”这个问题,因此,我们就组织各教研组围绕“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合作、自主学习”,展开研讨交流活动,使教研活动具有针对性、实效性。2、课例观摩中提出问题 教师所有的学习活动、学习内容最终的着眼点还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上,因此要重视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也应该经常组织教师进行课例观摩活动。可以把外出学习带回来的光盘选择有代表性的放给教师观看,全体教师共同去感受。也可以因地制宜,选择身边教师的课例进行观摩研究,把学校教师上公开课、评优课或教研课的全过程实录下来,放给教师们看,并进行研讨。在听评课中把发现的问题作为校本教研的专题进行研究。如:在我校在听了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搭石》一课后,老师们发现在四年级的课堂上还利用一定时间进行书写指导,有必要吗?于是,我们就以“四年级还需不需要进行书写指导”为专题进行了研究。3、研讨交流中提出问题 专题研讨是一种可以自由发言的讨论会,不强求统一的结论,旨在开阔思路,引导思考,加深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寻求更多的教学策略。如我校曾以“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式学习”为主题举行专题研讨,在研讨中,教师们围绕着“探究式学习”展开了研讨,通过交流,教师们加深了对探究这一学习方式的认识,同时还形成许多教学策略与方案,便可用于指导教学实践。同时又提出了新的问题:“探究式学习作为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学习方式是否也同样适用于语文等人文学科的学习?”、“在语文课中可以让学生探究哪些内容?教学模式如何?教师的作用如何发挥?”等问题,这些问题就可以作为校本教研的新问题进行研究。4、自我反思中提出问题 倡导教师自我反思,是因为任何研究都始于“问题”,只有当教师意识到教学中出现了“问题”,并想方设法在行动中解决问题,且不断回头反思解决问题的效果时,才真正踏上了一条校本教研的旅程。如:我校的教师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提出教材的插图有的与课文内容的描述不大一样,或是与课文的价值取向不大一致时,怎样处理?于是我们就以“如何使用课文的插图”为专题,作为校本教研的问题进行研究。(二)设计方案 搜集、整理和学习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所要研究的问题的症结和关键,在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帮助下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和方案。1、理论指导 理论指导是针对校本教研中发现的普遍性的问题或是个别教师走进了教学误区时,适时的从理论上给予切合实际的指导。如: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部分教师为了迎合当前的课改新形式,无论是有必要还是没有必要,都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好象没有了小组合作就不叫上课似的。在我们提出了“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这一专题进行研究后,学校及时的组织教师进行有关小组合作方面内容的理论学习,使教师清楚小组合作必须是有效的,从而把握了教师教学的方向。2、专业引领 专业引领通常是采用开展讲座的形式进行。可以邀请专业研究人员讲座,也可以进行校内领导讲座,要以校内领导讲座为主。 专业人员讲座。专业人员接触的范围广,因此就站得高,他们的理论水平要远远的高于基层单位的人员,要请他们作指导,象我们在研讨交流中提出的“在语文课中可以让学生探究哪些内容?教学模式如何?教师的作用如何发挥?”等问题就可以请科研室的人员从理论上作指导。象我们在自我反思中提出的“如何使用课文的插图”这一问题,就可以请师校的教研员做专门的指导。 校长、副校长讲座。虽然专业人员的讲座非常专业,教研员的指导非常到位,但不能长期依赖于他们,校长和副校长还要从学校自身的需要出发,结合外出学习和考察获得的经验进行讲座,指导教师正确教学。 通过研究人员的理论指导和专业引领,对发现的问题设计出要解决的方案,从而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三)行动实践 根据制定的研究计划,教研组成员进行分工,分头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和探索,并保持探索过程中的同伴互助。1、重视集体备课 学校要确立“校本教研日”,使校本教研制度化。“校本教研日”可以是集体备课,重点是对教材的钻研、教学的设计、重难点的剖析和实践的反思等。也可以是综合教研活动,重点是理论学习、课例观摩、专题研讨、案例评析等。 这种教研模式会形成重研讨、重互助、重实践的新型教研风气,有力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2、案例评析式教研活动 案例评析式教研活动,是根据听课过程中感觉教师哪一个教学环节或是片段处理的好,把它拿出来与教师们一起分析研究,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移。在教研时,先让老师把自己是“如何设计的?为什么这样设计?有什么效果?”说出来,然后全体教师进行评议。如:在听课过程中,我们觉得赵威老师在讲《群鸟学艺》一课时,让学生演一演的环节设计的非常好,就让她在教研时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与全体教师进行了交流。3、课题研究式教研活动 课题研究式教研活动是将教研与科研有机融合的教研活动形式,适用于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具有超前性的,或者在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新理念、新方法的认识与实践。例如: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都是以写记实类习作为重点,很少有想象作文的内容。而《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可是,让学生多写想象作文,会不会产生更多的空话、假话?哪些内容的想象作文适合学生写?怎么指导才能使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教师们都很困惑,可供借鉴的资料和经验很少。为此,我们可以应用“课题研究式教研活动”加以研究,要求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反复地进行课堂实践、分析讨论,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认识,找到策略,积累经验。 通过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就是想解决教师把理念转变成行动的问题,使教师能够在理论的指导下,用全新的视角去看待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四)总结反思 教师个人将参加校本教所活动中感触最深的事、教育教学片段,通过案例的形式撰写出来,并和全组老师一起分享。同时教研组总结教研活动开展过程的得失,写出教研活动的报告。 通过教师的自我反思,就是想让反思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使教师能够在总结中提高,在借鉴中创新。 三、校本教研要坚持以课例为载体 要使校本教研取得实效,关键在于确定好教学研究的主题。我认为,研究的主题应该来自于课堂,来自于教师的亲身实践,应该让教师在参与校本教研的过程中能够及时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在探索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改进行为。

Ⅳ 如何进行有效备课

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备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提起备课,大多数一线教师认为这只是应付检查的一种无奈的劳动,与提高教学质量没有多大关系。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现象,提高备课的有效性成了课改进程中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备课是教学的起点,教学理念目标得以达成是终点,期间的过程要靠方法来实现。“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只要备而有用,就是有效。伴着课改的春风,我校从实际出发,关于有效备课这一环节做了深入研究,形成了自己的思路是:“个人初备,生成预案──集体研讨,博采众长──个人复备,彰显个性──教后反思,逐步提升”。 集体备课是促进教师互助合作和专业发展的有效形式。然而在实践中,问题多多:个人初备不到位,教学预案低效;集体备课的形式化严重,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了应付检查,一些教研组变着法地玩形式,教学案成了“教案之和”,有的甚至成了“网络资料拼盘”,还美其名曰“资源共享”,“拿来主义”成了大部教师惯用做法,备课成了“背课”,备课上课“两张皮”;“磨道效应”根深蒂固,教后反思淡漠;备课考评的片面化与形式化等。 一、师资配置合理化,备课组织最优化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集体备课的精华之处,就在于集教师的群体智慧,通过思想的碰撞与交流,形成合力,促成教学案。集体备课往往以备课组为单位展开,备课组成员的构成便成了备课气氛、备课效率和质量的影响因素。因此,应根据教师的性格、性别、年龄和业务能力等合理调配备课组成员,慎重划分,达到最优化组合。备课组内成员之间结成“师徒对子”,组内成员之间既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同时也是师徒关系,如此便于勾通协调,最大限度地发挥备课主体的潜能。 二、个人初备周密化,教学预案规范化 个人初备是集体研讨的基础,唯有个人初备周密充分,才能促进集体研讨的深入。每位教师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教学经验,不同的思路,对教学过程进行经验性推测,作出周密的预设,为集体研讨奠定坚实的基础。备课组长提前一周把备课内容通知给组内每位教师,个体教师独立深入研读教材,分析学情,搜集有关资料,在此基础上,完成的教学预案中的相关栏目。①通过本节课要达到什么的目标?教学重难点是什么?②本节课知识的起点是什么?学生的现有认知情况如何?逻辑起点在哪里?③你将如何突破重难点?为此,你将创设什么的情景?④选择的达标检测题是什么?为什么要选择此题? 三、集体研讨民主化,众人智慧集中化 集体研讨是备课的中心环节,研讨过程中,只有教师的思维得以碰撞,观点得以交流,才能将备课活动引向深入。但这种研讨活动的前提是民主的氛围,唯有民主的氛围才能使教师各抒己见,才能使备课活动集思广益。研讨过程中,组长的作用是想方设法保持研讨的热情,保证讨论的连续性、讨论话题的集中性,而不是统一思想,形成“模式化”教学方案。主备人的任务是收集每个人的闪光点,生成“粗框式”教学案。 备课组成员应树立正确的主体观,摆正自身位置。只有教师在观念上真正明确集体研讨的精髓,才能真正把学校范围内的这一教研活动开展得有意义。集体研讨是一个民主参与、讨论的过程,经验多寡、教龄长短不应成为交流的障碍。“元老”教师要打破“权威”意识,摒弃优势心理,尊重他人意见,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年青教师要本着学习的原则,大胆开口,说出自己的见解,积极地参与到集体备课中来。 问题是研讨的开始,没有问题便无法谈起,在每周一集体研讨时间里,大家围绕个人预案中的话题和上一周的体验畅所欲言,个抒已见,谈论教学中的种种困惑,抒发教学中的得意情怀,探讨教学中的神来之笔,明辨教学中的是非曲直。此时,备课和教研已融为一体,这种不起眼的、形似“聊天”的研讨过程,使得教研脱去了神秘的外衣,变得平民化、大众化,集体备课充满学术论证的氛围。 四、个人复备细致化,教学预案个性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经过集体研讨之后,生成的教学案只是一份“显性”存在,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因此,个体教师不应鹦鹉学舌似的盲从。新课程要求弘扬个性,个体教师应将集体成果与自身的教学风格、学情有机地结合起来,重新审视个人预案,批判性地吸纳集体智慧,解决制约教学的诸多问题,对“粗框式”教学案进行创造性地再修改、加工、完善和提升,形成个性化的“隐性”腹案。这种细化后的教学案包涵了他人的智慧,但决不是生硬的“拿来主义”,其间融合了自己的思想,渗透了自己的思考,是教师实施个性化课堂的基础。正如魏书生所说,“一定要注意以我为主,以我的教学风格、教学个性、教学特长为主。用各家各派的理论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教学特长,发展自己的教学风格与个性”。备课过程中,最珍贵的就是那些属于自己的东西。 五、教后反思深层化,逐步提升快速化 教后反思也称课后备课,是教师备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2]如果说课前备课是课堂的前奏,那么课后的批判性反思则可视为课堂的延续和沉淀。美国教授巴里斯在《培养反思力》一书中说:“那些喜欢反思,并且在此基础上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效果的教师,也会成为胜人一筹的教师,他们可以指导一般教师的成长。”可见反思的重要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备课是否有效必须通过课堂来检验。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之后,绝不能一备了之,而应在课堂教学之后再次备课,深刻反思,及时反馈信息、讨论研究,拓展备课的效能,杜绝“磨道效应”,快速提升教师的素质。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坚持写教后反思,课后第一时间把“成功之举、失败之处、学生的独到见解等”记录在教学案的教后反思栏目内。教学反思要“短、平、快”,要短小精悍,写真实感受,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没有一定格式,没有字数限制。 六、评价方式多样化,教师备课有效化 新课标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要对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给予同等重视,使发展变化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目前,在我校由领导限定的、一元化的、与新课标要求不相适应的考评方案已经彻底消失,检查备课不再是检查教学案的带名词。我们在教学案上设置如下评价表格(师生共用),增加了评价内容和评价主体、评价方式的更加多样化。增强了评价的导向功能,教师备课更有方向感。

Ⅵ 备课的方法

我日常备课(公开课除外)的程序,先是看教师用书,了解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然后看《课堂教学案例和设计》,学习别人的教案;最后自己动手脱稿写。两年半时间,我已经习惯这样的备课方式。遇到上公开课,就要上网学习更多的教案,下载有用的课件。

备课有很多的学问,但我不得其要领。之前,师傅教导我一定要钻研教师用书上写的内容,了解编者意图,不能自己想当然这样上。而且,师傅在教案书写格式上也给予指导。说实话,我不喜欢备课,因为每备一个课时都要花费很长时间。虽然我坚持独立备课,不采取将别人的教案下载然后稍加修改的形式,但我常常在进行思想斗争。

说到教学目标,以前师傅在指导我备课的时候也提到目标定位不准的情况,上个月教研员听课也是这个大问题。既然教学目标的制定这么重要,为什么我却从来没有看重它呢?我总认为,一节课的好坏是通过教学环节体现出来的,教学环节设计精彩,一堂课就可能出彩。而教学目标别人又没法看到的,只要象征性地写几句就可以了。因此,我也出现过先写教学过程,再写教学目标的情况。也出现过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有出入的情况。所以,要解决如何备课的问题,对于我来说,先要转变观念。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主旨,教学环节的设计就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所有教学环节都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不管怎样精彩的教学设计,如果和教学目标没有关联,都应该剔除。我目前的问题是关注手段,忽视目标,可能导致的结果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郑老师说,让我们每个教案后站立两个字——思想。我想,教学目标是教材规定的,但课本和教师用书上并没有清楚地表述。而且目标的指定也受学生认知水平的影响。所以,我觉得可以在把握主旋律的前提上适当地给教师一些自主拓展的空间,备出属于自己的教案。

正如郑老师说的,备课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没有起点和终点,需要不断深化,不仅要倾注时间,还要凝聚智慧。我们要从“为它所控”转变到“为它所动”最终“为我所用”,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变革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反思,既要学习他人,还要坚持自己的主张。

Ⅶ 讨论一下,各学校教研组中,各年级备课组集体备课怎样进行才有实效

近几年来,我校借鉴了其他学校集体备课的方法,在各个教研组的协调下,成立了不同年级的学科备课小组。集体备课是一种集体行为,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性质的教学实践活动反馈,同时分配各自不同的备课内容及教学任务。集体备课存在很大的优势,但备课过程中又会有不足之处,只有扬长避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备课的长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初中历史教师集体备课的优势
(一)使教师共享教育资源
一个完整的备课过程应有五个阶段:准备阶段、分析阶段、创造阶段(编写教案)、提高阶段(二次备课、调整和修改教案)、总结与反思阶段。课后交流,就是对备课的总结阶段。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的情况下,要进行交流,对教学进行反思,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以扬长避短,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的目的是解决教学中最实际的问题,使教师达到资源共享。新课程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教师可以共享的资源如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等。以前学校有些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是从互联网上找几个与讲课相关的课件,简单地连接一下,这会令课堂效率大减。开展集体备课之后,我校的教师亲自制作教学课件,他们首先会把教材吃透,再挑选和教材内容同步的幻灯片,突出使用课件的目的以及教学重难点。课堂上能用板书写出来的,课件上就不再出现;课件的播放效果、文字的大小、颜色尽量做到不要太夸张。课堂主要是教学,不管多媒体课件使用起来多好,对教学只起帮助作用,不能主次不分、喧宾夺主。依据这些原则教师们做出的课件使用效果相当不错,教师个人的资源被大家共同享用,省去了好多的时间和精力。如针对《和同为一家》的教学,教师们集体备课最后确定的课件一共13页,涵盖了与这一课教学相关所有内容:课题、学习目标、地图、小结、练习、三个问题各1张、拓展内容5张,这样的课件短小精悍,非常适用于历史教学课堂。另外,集体备课给教师们搭建了一个,让任课教师能平心静气地坐在一起,共同研究同一个问题,大家一起畅所欲言,说出各自不同的看法。讨论的问题趋于明朗化,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教研环境,每位教师都有各自的收获,教师之间关系更融洽,缩短了教师间心与心的距离。
(二)让年轻教师快速步入常规教学
我校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不流于形式,教师无论年轻还是年老全部都要参加。备课内容一般安排常规教学(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辅导好、做好考核与评价),总结上周取得的教学成绩和存在的不足,找出弥补的措施,安排下一周新的教学任务。通常集体备课的情况是年轻教师发言比较少,多数时间是倾听有经验的教师讲述课堂教学中的注意事项:怎样突出教学重点、讲明白教学难点,如何把握课堂、掌控课堂,如何合理、灵活地运用考核与评价,作业量如何合理安排,课堂出现意外情况应如何应对,怎样主动关心学生、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等。年轻教师边听边记,从中摘取对自己教学有益的内容,优化到自己的教学之中,加快进入教师角色的速度,决心尽快赶上其他教师,快速步入常规教学。
(三)利于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
历史教学内容不仅涉及到语文学科的文字,还涉及到地理学科的地图、政治学科的思想认识。涉及到的地理知识,如《春秋战国的纷争》这一课就涉及到考查学生的识图填图能力,先要掌握战国七雄分别有哪几个,要在地图上准确填出各自的位置。《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涉及两条丝绸之路的路线,陆上丝绸之路是考试必考的重点知识,它是我国最早有历史记载的西汉与中亚、西亚和欧洲之间有贸易交往事件,需要学生先掌握丝绸之路的起止点,然后准确填在图上。历史教材中会涉及到许多与语文相关的内容,如成语“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三个成语出自于《江南地区的开发》,“以少胜多”“背水一战”“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出自《伐无道诛暴秦》,“一鸣惊人”“老马识途”“负荆请罪”“问鼎中原”等出自《春秋战国的纷争》,“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而知新”等出自《中华文化的勃兴》。在集体备课时兼顾其他学科,有利于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知识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四)帮助教师优化教学环节
假如我校有一位教师参加优质课比赛,那么这个年级的历史教研组会安排专人负责帮助这位教师备课,从导入、板书设计、每个问题之间的衔接等进行指导。如导入这个环节,著名主编肖川说过:“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讲求的是像磁石一样吸引住学生”。那么怎样导入才能一下子把学生吸引住,跟着教师不知不觉学习新课呢?有的教师提议:从教科书中发动学生寻找“最”的方法导入新课。如世界上最丰富的古人类遗骨和遗迹的遗址在什么地方?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什么人?现在世界上哪一个国家是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分别由那两个原始居民最先种植?当我们看到鸟巢、水立方等北京奥运场馆时,为其精巧设计叹服的同时,最早的原始人类的房屋是什么样子?来源于哪个最早的远古居民?有的教师说利用教科书中的插图导入,如讲《大变革的时代》中的商鞅变法,教材给出《商鞅舌战守旧群臣》图,教师首先利用把历史“复原”“重现”,然后向学生讲解:商鞅手拿竹简,秦孝公坐在地上,看着商鞅和不同意变法的保守派大臣。甘龙和杜贽辩论,商鞅把他们反驳得无话可说。最后秦孝公作出决断:商鞅的说法是对的,就按照商鞅说的变法。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不知不觉就把商鞅变法记住了。集体备课这样坚持下去,教师准确地传授知识,优化了教师的教学环节,形成了团结向上的氛围。
二、集体备课存在的弊端
(一)易使教师产生依赖心理
备课组长在开学初将所有教学内容的教案分给每位任课教师,让他们分别上网查找,供教师共同使用。这样打印出来教案既规范又美观,足以应付各级组织的教学工作检查,还可以获得领导的好评,学校不必再担心教师的备课出问题,教师不用再为重复写教案而忧心。表面看来很完美,结果却导致少数教师产生依赖心理,不认真钻研教材,只把相关的教案复制、粘贴一下,不管教案是否符合自己教学,生搬硬套地全部搬来使用,教案、课堂模式变成“双胞胎”,教师书写教案独特的个性被扼杀了。
(二)个别教师集体备课的兴致不高
个别教师认为参加集体备课是一种负担,他们会凑到一起,干一些改作业、看闲书、聊小天的事情,不愿与别人交流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彼此之间缺乏坦诚和真心,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多年来总结的教学经验和反思,拿出来给大家分享,分享的人也不领情,感觉有点吃亏,造成这些人的心理不平衡,从而就把集体备课变成一种负担。
(三)集体备课易流于形式
虽然定时定点,人也到位了,但个别教师谈不出有价值的观点,只是循规蹈矩,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虽然有集体备课活动的记录,但无实质性内容,只是知识点的罗列,提纲挈领,过于粗略。虽然有一定的形式,但不够深入,质量不高。尽管集体备课形成的教案研讨比较充分,但有些教师课上仍然用自己固有的一套方法。
发现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集体备课作为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科研活动,它是教师密切合作的基本形式之一,是教学信息和灵感的巨大源泉。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它将倍受关注。只有扬长避短,集学科成员智慧解决课堂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

阅读全文

与弹性时间怎样进行备课教研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