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06年吉林中考题答案
吉林省2006年中考语文试卷
亲爱的同学,请你在这份试卷上正确地书写汉字(错字、别字每个要扣0.5分),有创意地表达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觉。
一、 积累与运用(12分)
在下面的田字格中端正地书写名句和对联。(书写1分,第1—7题每句1分,第8题2分)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诗经•关雎》)
2、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4、受任于败军之际, ,迩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
5、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6、《春望》一诗中杜甫移情于花鸟,以“ , ”这两句诗表达了感时伤世的复杂情怀。
7、学校文学社举行成语积累竞赛活动,主持人问:“当我们形容一处人迹罕至不受世俗沾染的美好环境时,常引用的成语是什么?”酷爱古诗文的小文同学应声答道:“是陶渊明笔下的 。”
8、长白山是东北名山,其火山口积水成湖,形成天池。天池是松花江、图们江和鸭绿江三江之源,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五大湖之一。范仲淹笔下的洞庭月景如“静影沉璧”,郦道元笔下的三峡急流是“素湍绿潭”,其实天池之美亦毫不逊色。请根据所给上联,化用古诗文名句,对出下联,表现天池之美。
上联:长白山林壑尤美
下联:
二、 阅读(48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回答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慕,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鸣机夜课读记(节选) 蒋士铨
铨①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②。母微笑曰:“病少差③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注释】①铨:蒋士铨,清代著名学者。②争药鼎沸:与烧滚的汤药争着发出响声。③差():同,病愈。
9、第一段选文的文体是 ,第二段选文的文体是 。(2分)
10、下面每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请解释其含义。(2分)
① 手自笔录
暇更录唐宋人诗
② 尝趋百里外
未尝寝
11、第一段选文中“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表现了宋濂什么优秀品质?(2分)
12、第二段选文中“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感人至深,表达了母亲什么样的情感?(2分)
13、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两段选文的大意。(3分)
14、对待师长,宋濂“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对待母亲,蒋士铨“坐枕侧不去”,“诵声琅琅然”,“持书诵于侧”。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验,谈谈在做人方面你所得到的启示。(4分)
(二)现代文阅读(33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的母校,我的梦
竹林
那面镜子,我是经常梦见的。
即使在梦中,我也知道,这面长方形的镜子,镶嵌在教学大楼的入口处,它又大又明亮,像最忠实的哨兵,恭候每个早晨蜂拥而来的莘莘学子。
老校长说,当你们走进校门的时候,你们要照一照镜子,看看镜子里的你,头发乱不乱,纽扣系好了没有,衣着是不是很整洁,脚上的鞋带有松弛吗?如果因为匆忙,你在某个细节上有所疏忽,那么镜子会告诉你。你整理好自己,带着美的仪表、美的心灵走进教室,那么你的一天是美好的,你的未来也将是美好的。
老校长穿一件浅色带条纹的薄呢大衣,头发一丝不苟地向后梳去,有着那个时代罕见的儒雅风度。他似乎已经很老了,可是他让我们如沐春风。
镜子里的这个女孩一天天长高,她腼腆而羞涩,没有什么好衣服穿,但无师自通地学会了缝补破洞,用装满热水的茶杯熨烫洗过的衣服,她永远是干干净净的。
我看着她,有时会有一些疑惑:她真的是我吗?
是的,那个目光清澈,白皙娇嫩的女孩何以会是我?也许她是从别的地方飘来的一朵云,因为老校长的召唤,她走进镜子做了我的影像。
既然如此,那么我也可能是她的影像。
霍金先生说,我们是生活在一张膜上,也许这膜就是一张全息图。这样,我也许就是另外的宇宙投射在本宇宙的影子了。
那么镜子呢?呵呵,镜子也许是一径朦胧的小路,一条神秘的时空隧道,它维系着现实和梦想,过去和未来,我们的天空和别人的天空。
镜子被覆盖,无疑是一场大灾难。在镜子被覆盖的日子里,几乎所有的走廊和墙壁都贴满了大字报,所以镜子也不能幸免。
没有了镜子的警示,我们的眼睛受到了蒙蔽,我们年轻的心被邪恶的力量诱惑着。
已经不上课了,学生的主业是“革命造反”。
一天,某个造反派组织让我们几个无缘戴上红袖章的同学在一张大字报上签名,这真让人感到受宠若惊。
我展开大字报一看,是批判教英语的张先生的。张先生是解放前的教会学校毕业的,一口的英式英语,人很洋气,说话又嗲声嗲气,确实有点“资产阶级少奶奶”的派头。而且,张先生并不特别喜欢我,她喜欢的是一个工人阶级出身的女孩,那女孩口语特别棒,上课回答问题,镇得我们一愣一愣的。
可是,因为这样我就应该批判她吗?我把询问的目光投向了琴。她过去是班长,虽然现在也落难了,可我还是习惯听她的。琴说,让我回去考虑一下好吗?于是我也顺势推舟,对对,回去考虑一下。
第二天一早,那个组织的头头问我考虑得怎么样。我的心怦怦乱跳,只见琴从课桌后转过脸来,沉稳地说,我昨天一夜没睡着觉,想了一夜,我想我不能签这个名。我突然松了一口气,赶紧说我也不签。就在这个瞬间,我突然明白,我们的镜子,它还在;它在我们的心中,依然明亮。
进入市西中学后的第一节作文评讲课,先生的脸色十分严肃,他说我非常遗憾地告诉大家,全班只有三个5分。
接着他开始讲评。我好紧张,我全神贯注竖直了耳朵,希望能从中得到自己能够胜出的蛛丝马迹。
可是没有,他表扬一篇从缠毛线中得到启示的作文,那不是我写的。而且,先生的脸冷冷的,似乎再也没有朝我看一眼。
我暗暗叫苦,惨了惨了!
本来,这里强手如林,别的功课上差一点,我是心安理得的。可败在作文上,打击太大了。
14岁的孩子不懂得掩饰自己,只怕当时的表情比哭还难看。
作文本从前面的座位依次往下传,我的心怦怦乱跳。
翻开本子的时候,心还在跳。可突然间,我咧开嘴,克制不住地笑出了声——我看见一个大大的、红红的、非常好看的“5”出现在我写的那篇作文上面。还有评语,很简单的两个字:真挚!
我抬起头,一脸傻笑地去望先生,发现自己刚才纯属多心。先生乌黑的眼珠里闪着惯有的微笑,跟这样的目光接触,心一下子就温暖起来了;一种被欣赏、被宠爱的快乐,会荡漾在心头。
以致每次看到先生时都忍不住要笑。有一次先生批评我,笑,笑,吃饱笑药啦?
可是暖暖的笑意也在先生的眼眸里闪动。
回想起来,中学那几年是我一生中笑声最多的日子,仿佛把一生的笑都挥霍掉了,以后,就很难得了。
不过,也许正因为有着这样的笑支撑着我,使我即使在哭的时候也不会绝望。
在自己生活中那些最不堪的日子里,我总是在现实和梦境间的这一条朦胧小路上徘徊。常常分不清哪是梦,哪是现实。
镜子里的世界有别样的朴素,别样的恬美;因为喜欢,它又变得美轮美奂。
有一首诗,我从镜子里寄给了泰戈尔:“穿过岁月的帷幕/我来到你的面前/在没有我的世界/我与你接吻/吻你的思想/吻你的灵魂/吻你火焰一样/飘动的头发……”
我从不怀疑天堂的邮路有阻,因为早在市西的校园里,我已经收到了诗人从春天的财富里为我采摘的鲜花,从天空的云彩里为我滤下的辉煌金影。
所以,我现在是诗人亲手创办的那所被称为“和平之院”的学校的女教师。我从神圣的恒河里出浴,挽起了湿漉漉的长发。我在老榕树的浓影下授课,我和我的学生们的声音,有如天籁,来来回回穿越,诗人颤动的唇,和那神奇妙曼的多维空间,最后定格在——我母校的镜子里。
哦,市西中学,我的母校,我的梦!
15、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莘莘学子( ) ②眼眸( )③支撑( )④恬美( )
16、 文章以“镜子”开篇,并贯穿全文。下面两句话中“镜子”的含义有什么不同?(2分)
①老校长说,当你们走进校门的时候,你们要照一照镜子,看看镜子里的你……
②就在这个瞬间,我突然明白,我们的镜子,它还在;它在我们的心中,依然明亮。
17、作者在多年以后依然清晰地记得老校长的音容笑貌。从老校长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样的人格魅力?(3分)
18、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文中“那个目光清澈,白皙娇嫩的女孩何以会是我?也许她是从别的地方飘来的一朵云,因为老校长的召唤,她走进镜子做了我的影像”这段话进行评析。(4分)
19、 作者在作文讲评课后“每次看到先生时都忍不住要笑”,而“暖暖的笑意也在先生的眼眸里闪动”。作者的“笑”和先生的“笑”各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5分)
20、 回忆中学时代,作者说:“也许正因为有着这样的笑支撑着我,使我即使在哭的时候也不会绝望。”这句话蕴含了什么生活哲理?(5分)
21、 作者在文中深情回忆了中学时代的三件往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件事的内容,并说明这些事对作者的人生所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
22、 作者把一首诗“从镜子里”寄给了印度文学大师泰戈尔,渴望与大师进行穿越时空的心灵交流,这是源于作者在中学时代从泰戈尔的作品中得到的“鲜花”和“辉煌金影”。除泰戈尔外,哪一位文学大师能带给你这样的美好体验和深层思考?请结合其作品,谈谈你的体验和思考。(6分)
三、写作(60分)
23、以下两个作文,任选其一:
作文(1)题目:真挚
作文(2)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一次主题为“长大了,干什么”的调查活动。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有想当歌星、影视明星的,有想当老板、经理的,有想当市长、部长的……很少有想当工人、农民、教师、护士等普通劳动者的。
调查中还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的父母都在为孩子将来能“成大器,做栋梁”做着各种各样的准备,很少有人认可孩子将来做个普通的劳动者,平平凡凡地度过一生。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在立脚点要平等,于出头处争自由。”
甘于平凡还是追求卓越?做普通人还是争当精英?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选择。
作文要求: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②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500字。
④文中出现的地名、校名、人名,请用“X X”代替。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积累与运用(12分)
阅卷说明:
能端正地书写1分;第1—7题每句1分,第8题2分;写错诗文、多字、漏字不得分。
1、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2、 天街小雨润如酥
3、 老夫聊发少年狂
4、 奉命于危难之间
5、 无案牍之劳形
6、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7、 世外桃源
8、 下联应以天池为内容,应化用古诗文名句,宽对即可。(共2分,内容、形式各1分)
示例:①天池水浮光跃金 ②天池水波澜不惊 ③三江源水尤清洌
二、 阅读(48分)
阅卷说明:
阅读试题除9、15题外,均为开放性试题,下面所给答案均为参考答案。对于考生的答案,在意思对的基础上,要考虑语言表达;即使意思与参考答案不完全相符,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对于有创意、有创见的答案,要给满分。
(一) 文言文阅读(15分)
9、序或赠序;记。(共2分,每空1分)
10、①抄写②曾经(共2分,每小题1分)
11、围绕“勤学苦读,不畏艰难”回答即可。(共2分)
12、围绕“望子成材,期望殷切”回答即可。(共2分)
13、围绕“第一段选文宋濂回忆自己年少时刻苦求学的经历”和“第二段选文蒋士铨回忆自己年少时得到母亲悉心培育的经历”回答即可。(共3分,内容2分,语言表达1分)
14、围绕“尊师勤学”和“孝敬父母,不辜负父母的殷切期望”回答即可。(共4分,启示2分,结合经历和体验谈1分,语言表达1分)
(二)现代文阅读(33分)
15、①shēn②móu③chēng④tián(共2分,每个0.5分)
16、第①句中的“镜子”是“生活中的镜子”;第②句中的“镜子”是“心中的镜子——良知”。(共2分)
17、围绕“谆谆教诲的长者风范(包含一丝不苟的生活态度)和罕见的儒雅风度”回答即可。(共3分,内容2分,语言表达1分)
18、围绕“以云为喻”或“‘召唤’等生动的用词”或“疑问句式的表达效果”回答皆可。(共4分,评析3分,语言表达1分)
示例①:这段话以“云”为喻,形容出少女洁净柔美的形象和文雅飘逸的气质。
示例②:这段话用词生动,尤其“召唤”一词生动地写出老校长对“我”的熏陶和影响。
示例③:这段话以疑问句式表现出成长的疑惑和惊喜。
19、围绕“作者的‘笑’是因被欣赏、被宠爱而快乐”和“老师的‘笑’流露出欣赏和慈爱”回答即可。(共5分,两方面内容各2分,语言表达1分)
20、围绕“温暖、爱、快乐和自信等精神力量可以战胜生活中的困难”回答即可。(共5分,内容4分,语言表达1分)
21、事件概括围绕“老校长教导学生以镜正仪表;在琴的鼓励下‘我’拒绝在批判张先生的大字报上签名;作文讲评课喜获老师满分的褒奖”回答即可。人生影响围绕“一丝不苟的生活态度;保持良知;快乐而自信”回答即可。(共6分,内容概括3分,人生影响2分,语言表达1分)
22、评阅时需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准备并查阅相关资料。(共6分,文学大师1分,体验和思考3分,结合作品内容1分,语言表达1分)
❷ 吉林省1994 1995 1996 1997 1998五年的中考语文文言文考的是什么
1998年是出师表,也是最后一次考出师表。1995年都是选择题,没什么价值。其他的就不太知道了。很抱歉
❸ 2005年沈阳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http://wenku..com/view/014ef02d915f804d2b16c197.html
❹ 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
真挚
❺ 吉林省语文中考题
我有06和07的
06吉林省中考语文文言文题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回答问题。
??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 宋濂
??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慕,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 鸣机夜课读记(节选)
?? 蒋士铨
?? 铨①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②。母微笑曰:“病少差③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 【注释】①铨:蒋士铨,清代著名学者。②争药鼎沸:与烧滚的汤药争着发出响声。③差():同,病愈。
?? 9、第一段选文的文体是 ,第二段选文的文体是 。(2分)
?? 10、下面每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请解释其含义。(2分)
?? ① 手自笔录
?? 暇更录唐宋人诗
?? ② 尝趋百里外
?? 未尝寝
?? 11、第一段选文中“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表现了宋濂什么优秀品质?(2分)
??
?? 12、第二段选文中“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感人至深,表达了母亲什么样的情感?(2分)
??
?? 13、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两段选文的大意。(3分)
?? 14、对待师长,宋濂“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对待母亲,蒋士铨“坐枕侧不去”,“诵声琅琅然”,“持书诵于侧”。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验,谈谈在做人方面你所得到的启示。(4分)
06答案
阅卷说明:
?? 阅读试题除9、15题外,均为开放性试题,下面所给答案均为参考答案。对于考生的答案,在意思对的基础上,要考虑语言表达;即使意思与参考答案不完全相符,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对于有创意、有创见的答案,要给满分。
?? (一) 文言文阅读(15分)
?? 9、序或赠序;记。(共2分,每空1分)
?? 10、①抄写②曾经(共2分,每小题1分)
?? 11、围绕“勤学苦读,不畏艰难”回答即可。(共2分)
?? 12、围绕“望子成材,期望殷切”回答即可。(共2分)
?? 13、围绕“第一段选文宋濂回忆自己年少时刻苦求学的经历”和“第二段选文蒋士铨回忆自己年少时得到母亲悉心培育的经历”回答即可。(共3分,内容2分,语言表达1分)
?? 14、围绕“尊师勤学”和“孝敬父母,不辜负父母的殷切期望”回答即可。(共4分,启示2分,结合经历和体验谈1分,语言表达1分)
07中考语文文言文题
(二) 文言文阅读(15分)
(甲)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孟子是 时期的思想家,《孟子》是 家经典著作。(1分)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 空乏其身
衡于虑 而后喻
11、唐代名臣魏征认为:帝王心怀忧危,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这印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2分)
12、《格言联璧》中有一联:“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警之。”文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一句表达的是上联的意思还是下联的意思?请用自己的话做简单说明。(2分)
13、孟子认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和“行拂乱其所为”能够增加人的才能。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其中的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的理解。(3分)
(乙)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5分)
李存审①出于寒微,常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②者凡百馀。”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③生于膏梁④,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注:①李存审:五代时后唐的大将。②镞(zú):箭头。③尔曹:你们。④膏梁:膏,肥肉。梁,精米。表示精美的膳食。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少提一剑去乡里 位极将相
15李存审“位极将相”之前有怎样的经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2分)
16、有人为子孙留下丰厚家财,李存审却把自己身上所中的百余箭头留给孩子。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2分)
❻ 吉林省中考语文对联试题特点与教学对策
吉林省中考语文试卷均涉及到了对联。这类试题体现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在构建比较开放的答题环境的同时,能使考生个性化地展示语文素养。试题大多出现在第一版块“积累与运用”部分,与古诗文的默写考查放在一起。也有结合在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中考查的个别情况。这些试题均是给定上联,要求考生对出下联。从内容上来说,或描绘优美的自然风光(2004年、2012年),或表达浓郁的深情厚谊(2005年),或用对联再现地域文化特色(2006年),或交流名著阅读体会(2007年),或结合时事展现综合实践活动(2008年、2009年),或链接悠久历史文化(2010年)。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9/view-4858097.htm
考生要想很好地完成这类试题,诗文积累成为不可或缺的基础。以2011年中考试题为例:
为宣传“世界环境日”,班级召开“建绿色家园,享美好自然”主题班会,设置了属对环节。请根据所给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青山外早莺争树
下联:□□□□□□□
题目从实践活动的角度入手,结合现实热点,彰显出了人文特色和文化气息。要完成本题难度不大。上联化用了《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两首诗中的诗句,平日学生有这两首诗的积累作为基础,化用其中合适的诗句,自然能轻松作答。可以说,诗文积累为对联创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是对联创作的源头活水。反之,对联创作也能促进诗文的积累和运用。
那么平时应该采取怎样的教学对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有效完成这类试题呢?不妨勤积累、巧训练。
一、勤积累
多积累诗文。诗文特别是诗词中的对仗的句子,在形式上大多符合汉语文的规律和特点,把词类、词组、句式、声调、逻辑和修辞几种因素结合在一起,学生在背诵积累中除了受到以上诸方面的训练之外,能积累词汇、形成语感,还能受到情感上的熏陶感染、文化气息的浸润,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对联的特点,不知不觉间提高语文素养。厚积而薄发,博观而约取。不断积累,强化记忆,用时才能信手拈来,不费工夫。
教学中,笔者曾作过诗文积累与对联创作的尝试。如出上联:松郁郁。学生积累过杜甫的《蜀相》,由“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两句,很快对出“柏森森”。再如根据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的后两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共话巴山夜雨时”拟一上联:“西窗剪烛听夜雨”,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积累过的诗词对出下联。因为学生积累过陶渊明《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背诵过李清照《醉花阴》中的“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等诗句,所以很自然地就能对出“东篱采菊见南山”、“东篱把酒思远亲”等下联。可见,有了丰厚的诗文积累作为底子,作对方能得心应手。
二、巧训练
长春版教材中安排有专门的属对训练。除此之外,在日常教学中可灵活安排。
串联题目。如长春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是《古代神话六则》,其中包括《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刑天舞干戚》《夸父逐日》《鲧禹治水》。学习这篇课文,可以做这样的训练:“你发现了吗,有些文章或故事的题目可以组合成对联。如用‘精卫填海’做为上联,你能想到哪些文章或故事的题目做为下联?”这样的训练着眼基础,符合教材及学生现状,具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灵感,同时在考察学生对对联形式上的掌握的同时,也可考察学生对课内外神话寓言故事的涉猎和了解。
完善板书。板书是教师对一堂课教学内容的“浓缩和精华”,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机智。在板书设计中,适度引入对联,可以给学生以鲜明的记忆。
笔者曾积累了《木兰诗》的一则板书设计——
上联:替父从军别具英雄气概
下联:辞官还乡彰显女儿情怀
横批:忠孝两全
这副对联,兼顾了木兰“替父从军”“归朝辞官”两个情节,很好地概括了木兰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教学时,可以在板书上恰当“留白”,要求学生根据教学内容予以补充和完善,从而考察学生诗文内容的整体把握及人物形象的认识。
概括内容。归纳概括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品质。而对联的重要特点就是言简意赅,概括力强。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运用对联训练学生的这方面能力。如根据《醉翁亭记》的学习,完成对联。上联是:流连乎?山水秀丽。这是在全文内容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考查学生是否理解了文章的主旨,体会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对联中运用了虚词,这和原文一脉相承。设问的语气,有利于学生在近于一问一答的吟哦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提炼概括,学生的作对快捷而丰富。如:“陶醉也,百姓安康”、“欣慰也,政治修明”等等。
以上指的是孤立的篇章间单独的训练。随着年级的升高,能力的提升,可逐步实施综合训练。下面笔者结合平时命题中的对联试题来举例说明。
❼ 求2001年至2010年吉林省中考语文试题的课内文言文阅读!只要名字!并猜测一下今年吉林省会考那篇
《论语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