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组织好低年级学生的课堂纪律
开始就要养成来遵守源纪律的好习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在课堂多设计开展一些孩子非常感兴趣的活动,设计活动时要把规则镶嵌其中,违反规则的不得参加活动,其次是坚持,坚持一段时间,孩子的规则意识就逐渐地建立起来,纪律也就不用发愁了。
② 老师们都是怎么备课的
教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上课,而想把课上好就需要前期的准备--备课。通常版在赞扬演员、播音权主持等带有语言性质工作的人时会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说明平常的锻炼作用非常大,老师更是如此。要想讲好一节课需要课前精心准备,首先老师课上要讲的内容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要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这节课应该包含哪些知识点,围绕这些知识点来组织自己的教学内容,写出讲稿,这当中还需要区分出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讲授时间的安排,不同的知识点如何进行引入,和前后章节的联系,选择哪些例题,课后作业是什么等,为了保证课堂质量让学生能听懂,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原来传统的满堂灌的方式肯定不行了,要让学生喜闻乐见,当然要查阅大量资料,设计好教学环节,这些都是备课时要完成的。看着老师就上了一节课,岂不知要花多少倍的时间来备课。
③ 童话故事《没有朋友的老鼠》教案
一、集体备课的思考
1.教材分析:一只小小的微不足道的老鼠和一只大大的悍勇英武的老虎居然成了好朋友,这对很不相称的好朋友之间因为一些小小的问题波澜迭起,这些小小的问题其实也是存在于小朋友的生活当中的,比如故意踢翻朋友的皮球、和朋友一起分享的时候自己可能会多留一的小心眼,这些都会让孩子觉得与绘本故事的亲近,他们在阅读中可以经历着相同的感情变化。而小老鼠大胆地和大老虎绝交,大老虎想尽办法赢回小老鼠的友谊,最终获得小老鼠的谅解,比较完美的结局会让幼儿雀跃,从中也能学到和朋友友善相处的一些方法。我想这就是故事的价值所在吧!
2.幼儿分析:大班孩子的心理发展出现较大的质变。主要表现在认识活动的概括性和行为的有意性明显地发展。其中表现之一是他们能自己组织游戏,这是他们的人际关系从主要和成人之间的过渡到和同伴之间的主要标志之一。但由于缺少一些必要的交往技能和技巧,常常会出现争吵、抢夺的现象,而且往往出现是强势欺负弱势的情景。借助大老虎和小老鼠的故事来教育孩子以自己的强势去欺负自己的朋友,最终也会像大老虎一样失去朋友,从而导出我们应该把好东西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分享,一起玩才更好玩。
3.活动重点、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认识到友谊必须建立在真诚、平等的基础上。
本次活动的难点是:理解故事中两个角色之间的各种矛盾及其情感变化。
二、小老鼠和大老虎 执教者:毛丹红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小老鼠、大老虎的情感及其变化的过程,尝试用完整地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
2.通过猜测、倾听、想象等方式,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3.初步认识到友谊必须建立在真诚、平等的基础上。
活动准备:
1.《小老鼠和大老虎》的PPT。
2.故事情节图片,一张大的故事情节图示。
活动过程:
一、阅读封面,激发活动兴趣。
播放PPT1--封面,感受小老鼠和大老虎一对好朋友的亲密快乐。
1.师:今天来了两位朋友,它们是谁呢?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老鼠和大老虎呢?(鼓励幼儿用好听的词回答)
2.师:一只这么小的小老鼠和这么高大威猛的大老虎,它们的关系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学一学搭肩膀的动作)这一对好朋友一直都是这样的吗?来听一听小老鼠是怎么说的吧!
二、自主阅读,掌握故事情节。
(一)播放PPT2,让孩子猜测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的问题。
1.师讲述:我是一只老鼠,看见了吧,一只很小的小老鼠。我身后的那个又高又壮的家伙是大老虎,我们俩是好朋友。可是,怎么说呢,我们之间还是有点小问题。
2.师:你觉得它们之间会有什么小问题呢?(幼儿自由猜测)
3.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之间到底出现了什么小问题。
(二)播放PPT3-PPT8,发现小老鼠和大老虎之间的小问题。
师:你看到小老鼠和大老虎之间出现了什么问题?(幼儿讲述,教师点开相应的PPT,并出示小图片贴在黑板上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①(PPT3)它们在玩什么游戏?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你怎么看出来的呢?(每次玩"西部牛仔"的游戏,大老虎总是当好人,我总是当坏人。大老虎说:"好人最后总是会赢的!"唉,我能说什么呢?我不过是一只很小的小老鼠。)
②(PPT4)它们是怎么分甜面圈的?(每次分甜面圈,大老虎分到的那块总是比我的打。大老虎说:"这样分才对嘛!"唉,我能说什么呢?我不过是一只很小的小老鼠。)你们觉得这样分对吗?为什么?
③(PPT5)每次都是谁去采花?怎么看出来的?采到花后,大老虎让小老鼠闻了吗?(每次看到想要的花儿,大老虎总是命令我跳下去采给它。大老虎说:"好美的花啊!"唉,我能说什么呢?我不过是一只很小的小老鼠。)
④(PPT6)小老鼠在干什么?大老虎在干什么?它看的是什么书?什么叫空手道?(有一天,我用积木搭了座城堡,这是我搭过的最大的一座城堡!"快看--大老虎!"我得意极了。大老虎头也不回,只是怪声怪气地说:"呦,不错嘛。")
⑤(PPT7)大老虎做了什么事情?(突然,他跳起来,大吼一声"呀--"用他刚刚学会的空手道把我的城堡踢飞了!)
(三)播放(PPT8-PPT10),猜测小老鼠强烈的心理变化。
1.师:大老虎总是以大欺小,总是那么霸道,你们猜小老鼠会是什么反应?(幼儿猜测)
2.(PPT8)师:"够了!"我气得大叫起来,"我再也不跟你玩了!虽然我只是一只很小的小老鼠,但是,你也不过是个很大的大坏蛋!哼,拜--拜!"
3.(PPT9)两个好朋友分开了,小老鼠在干什么?它的心里怎么样呢?(幼儿讲述)为什么?(我好生气,好伤心啊!其实,我更多的是害怕。以前,我哪敢这样对大老虎大喊大叫?只是这一次……)
4.(PPT10)大老虎来了,小老鼠呢?它在害怕什么?(大老虎找到我了!我的心吓得"咚咚"直跳。完了,这下他会像踢飞我的城堡一样,一脚把我踢飞。"走开!"我冲他叫起来,"我才不怕你呢!别过来!")
5.师:你觉得它们两个还能成为好朋友吗?为什么?
6.师:那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它们继续做好朋友呢?(幼儿讲述)
三、图示梳理,了解故事结局。
1.(出示和前面有对比的图示)师:大老虎是怎么做的呢?你们能看明白吗?谁来说一说?(幼儿讨论后讲述)真的是这样的吗?让我们接着往下看吧!
2.播放(PPT11-PPT15),验证幼儿的说法,发现大老虎的变化和小老鼠的心里变化。
①师:(教师边播放PPT11-PPT14边讲述故事)奇怪的是,大老虎并没有踢我。原来他重新搭好了我的城堡。真的呐!可是,我告诉他:"我还是不想跟你做朋友。" 大老虎说:"玩不玩'西部牛仔'啊?这样吧,你当好人,我当坏人。" 哈,终于可以当好人啦!可是,我告诉他:"我还是不想跟你做朋友。" 大老虎又说:"吃不吃甜面圈啊?这样吧,你吃大的,我吃小的。" 哈,我终于可以吃大的那块啦!可是,我告诉他:"我还是不想跟你做朋友。"最后,大老虎说:"要不要花啊?这样吧,我下去给你摘!"哈,我随便指了一朵,他就勇敢地跳了下去…… "嗯……可能吧。"我闻着花香告诉他,"我可能会再跟你做朋友,不过,只是有可能喔。"大老虎听了,很开心。
②师:为什么一开始小老鼠说:"我还是不想跟你做朋友"呢?(幼儿讲述)原来大老虎做的坏事太多,所以小老鼠一下子还不能原谅大老虎。
③师:最后,小老鼠是怎么说的?为什么只是有可能呢?现在小老鼠和大老虎的心里会怎么样?让我们一起为它们的和好鼓鼓掌吧!
④师:原来原谅朋友和得到朋友的原谅都是一件很高兴地事情。如果大老虎一直这样让着小老鼠行不行?为什么(幼儿讲述)
⑤师:它们是怎样的呢?(播放PPT15)(从那天起,我们又高高兴兴地在一起玩了--有时候我当好人,有时候他当好人。有时候我去摘花,有时候他去。对了,吃甜面圈时,我们一人一半了!这真是太好了!)原来真正的好朋友是这样相处的啊!
④ 求文档: 哈尔滨138中学课堂教学“六步四生三清”教学模式
“六步”是指:课堂教学过程六步法。
(一)、揭示课题:
这一环节就是引入新课,开门见山,直接点题。时间不超过1分钟。
(二)、明确目标:
这一环节包括知识目标,情感目标。由教师给学生出示,时间不超过1分钟,制定学习目标做到三个准确。
定位要准确。要掌握教材要求,要理解编者意图;了解班级学生情况。
用语要准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可渗透,不用写。
数量要准确:学习目标不能多、杂、乱。制定目标要实实在在。
(三)、提示与要求:
这一环节主要是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提前一天把“提示与要求”发给学生。教师指导学生预习,学生通过有目的的预习,能促进他们在学生交流,教师点拨时集中注意力解决预习中的疑难。在疑难获得突破之后,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兴奋之情,留下较深刻的印象。这样日积月累,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制定“提示与要求”尽量要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应做到七明确。
1、目标明确。围绕目标,紧扣教材,整体上体现教材知识的系统性。
2、范围明确。第几章第几节。
3、内容明确。具体什么内容,第几页到第几页。
4、方法明确。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形式多样,读、写、议等。
5、探究问题要明确。设置问题要有层次性,对教材再处理,使问题设置逐步加深。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优秀学生从中感受到挑战,一般学生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6、时间明确。备课时要判断出用多长时间,时间不易过长。
7、检测方法要明确。学生板演、练习测试卷等。作到学生心中有数,教师也清楚。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课堂实际情况随时大胆地调整学案,应学生而动,应情景而变,捕捉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教师应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四)、信息交流:
本环节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小组讨论易懂的地方一代而过,难点重点安排讨论,学生讨论后不能解决的共性问题应及时汇总,在下一环节中互助解决。讨论要有价值,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时间3-5分钟。
(五)、研究体验:
这一环节是六步中的重点。在预习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根据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重点讲解,要有针对性,要突出“四生”。时间20-30分钟。
(六)、巩固创新:
这一环节主要是总结检测,可以口答,也可笔答。练习的内容紧扣本节课教学内容,年级不同,测试重点不同,及时反馈准确信息,便于教师布置作业,课外预习辅导。时间8-10分钟。
“四生”是指:研究体验体现“四生” 。
生生互动,生生质疑,生生评价,师生评价。
这一环节要体现课堂“双动”,即“课堂的互动化”和“课程活动化”,此处利用两个模式图解释“四生” 。
首先,课堂互动化模式图:教师要吃透教材,活化教材,课堂上,通过生生交流把信息反馈给教师,由教师进行信息调空,给学生提示解惑。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生质疑,使学生学会学习,参与,交流,合作,质疑,自我发展。
其次,课程活动化模式图: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以突出学生为主,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思考,实践和创新活动中自由发展。
学生互动应养成良好的讨论学习习惯:
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
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
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交流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教师在交流互动中的作用:
一是在教学的重点处开展课堂讨论。
二是在学生理解的疑难处开展课堂讨论。
三是在知识的关键处开展课堂讨论。
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达到小组成员间互学、互帮、互助、互补、互促。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对表现好的组及个人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幼稚的问题不应讥笑、挖苦。
“三清”是指:课上、课后要“三清” 。
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
堂堂清:以学生为主,知识点、难点,85℅以上学生应该会,不会的学生兵教兵。
周周清:学科数、语、外。
时间:周五每科利用一节课时间。
形式:口试、笔试两种。
难易程度:,第一次清,80℅学生合格。
内容:三科都是“双基”内容,应该掌握的常识性知识。
月月清:每月一测。总结,反馈,提升,制定下一段学习目标。
⑤ 写一篇反思800字关于说错话的
老师:
这是一次十分深刻的检查,我对于我上课说话犯的错误感到很惭愧,我真的不应该不重视老师说的话,我不应该违背老师的话,我们作为学生就应该完全的听从老师的话,而我这次没有很好的重视到老师讲的话。我感到很抱歉,我希望老师可以原谅我的错误,我这次的悔过真的很深刻。
不过,人总是会犯错误的,当然我知道也不能以此作为上课说话的借口,我们还是要尽量的避免这样的错误发生,希望老师可以相信我的悔过之心。“人有失手,马有失蹄”。我的不良行为不是向老师的纪律进行挑战。绝对是失误,老师说的话很正确,就是想要犯错误也不应该再您的面前犯错误,我感到真的是很惭愧,怎么可以这么的..
犯了这样的错误,对于家长对我的期望也是一种很大的打击,家长辛苦的赚钱,让我们孩子可以生活的好一点,让我们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可是,我却违背了家长的心意,我犯了这样的错误,简直是对于家长心血的否定,我对此也感到很惭愧,家长的劳累是我们所不知道的,每天为了生存而忙碌,为了家庭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所不能够了解的,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做他们的乖孩子,听从家长的话,家长是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我们在现在这个社会上最可以信任的人,所以我们就要尽量的避免家长生气,不给他们带来不必要的烦恼。而我们作为他们最亲的人也不能够惹他们生气,这个都是相互的,当我们伤害到他们的心时,也是对于自己心的伤害,因为我们是最亲的人。没有任何人可以取代。
这次的事件我真的感到抱歉,希望老师可以原谅我,可以认可我认错的态度,我真的已经深刻的反省到我的错误了,希望老师再给我知错就改的机会。也希望同学也要引以为戒,不要犯和我一样愚蠢的错误了,这次的教训真的很大很大。
学生:**
200X.12.15.
上课说话检讨书(一)
我对于我这次犯的错误感到很惭愧,我真的不应该在早自习的时候说话,我不应该违背老师的规定,我们作为学生就应该完全的听从老师的话,而我这次没有很好的重视到老师讲的话。我感到很抱歉,我希望老师可以原谅我的错误,我这次的悔过真的很深刻。
我要避免这样的错误发生,希望老师可以相信我的悔过之心。
相信老师看到我的这个态度也可以知道我对这次的事件有很深刻的悔过态度,我这样如此的重视这次的事件,希望老师可以原谅我的错误,我可以向老师保证今后一定不会在早自习及其他任何课上说闲话的。
所以,老师把让我写检讨,也是为了让我深刻的认识到这点。
其次,我在上课的时候讲闲话的行为也是一种对老师的工作不尊敬的表现。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自古就讲究尊师重道,这是一种传统的美德,过去我一直忽视了它。抛开着一层面,不单单是老师,无论对任何人,我们都应该尊重他,尊重他的劳动,他的劳动成果。我这样做,直接造成了不尊重老师,不尊重他人,不尊重他人劳动的恶劣影响。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一名正在接受教育的人来说,这种表现显然不符合社会对我们的要求。
再次,我这种行为还在学校同学间造成了及其坏的影响,破坏了学校的形象。同学之间本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纪律良好,而我这种表现,给同学们带了一个坏头,不利于学校的学风建设。同时,也对学校形象造成了一定损害,我们应该去维护而不是去破坏它!对于这件事情,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我做了深刻的反思:
1.在同学们中间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由于我在上课的时候讲闲话,有可能影响班级纪律性,让其他同学也讲话,都没有好好听课,这实际上也是对别的同学的父母的不负责.
2.影响个人综合水平的提高,使自身在本能提高的条件下为能提高.如今错已铸成,我深感懊悔,深刻检讨自己的错误.
3.思想觉悟不高,对错误的认识不足,试想如果当时我就认识到此事的严重性,错误就不可能发生.之所有的问题都归咎于我还为能达到一个现代中学生应具有的认识问题水平,为能对老师的辛勤劳作作出回报,我越来越清晰的感觉到自己所犯的错误的严重性,为此,我一定会在以后的几年里更严格地要求自己,在认真完成作业,在上课的时候绝对不讲闲话地同时,使自己的言行都与一个现代中学生相符合.
作为在上课的时候讲闲话的一份子,我觉得有必要对我们的行为作出检讨,所以按照老师的要求激纳保质保量的检讨书一份.对自己的错误根源进行深挖细找的整理,并认清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
望老师能念在我认识深刻而且平时表现也不错的份上,从轻处理,请关心爱护我的老师同学继续监督,帮助我改正缺点,取得更大的进步.
今后我一定会好好学习,上课不讲闲话,并且积极为班级做贡献,为班级添光彩!请老师相信我!
上课说话检讨书(二)
晚自习与某同学借涂改液而被记为上课说话,在此,本人深刻检讨自己的罪恶的行为。
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我们旧像那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农民,我们就像那禾苗;老师是辛勤的清洁工,我们就像那被老师清洁的物品......老师,您是多么的神圣啊!而我们却一次又一次地使您伤心,令你肝肠寸断......虽说我只是向别人借东西,但这也是说话,这也是犯罪,证据确凿,罪名成立。我是那么那么得懊悔啊!学校规定自习课上不能说话,老师也说了n次,而我们却顶峰做浪,无视老师您的话,把学校的规章制度视为空气。我们是多么不道德啊。
上课说话检讨书(三)
看小说看着看着就想起了自己原来被老师(以下简称老板)要求写检讨,那次真是冤枉啊!跟本不关我的事,可是老板断定就和我有关系. 在一次美术课上,我们忍不住讲话了.是的,以前油许多人告诉过我在某些环境中是不可以随便说话的,但我想不明白当我听不懂他们在讲什么也不想听懂他们在讲什么的情况下,为什么我不可以说些我想说的事情.没有人回答过这个问题,我知道他们也同样不明白,可是规矩一直以来就是这个样子的,所以我们不可以.老板吧我叫到了办公室问,你为什么说话?问你为什么要说话?问这种问题让我不得不怀疑老板的智商了。可我还必须认真虚伪地回答这个问题,不然我的父母又要被请来了,上了那么几年学,我父母来学校地次数也不比我少了。
首先老板要我写1000字,但是我那时想扮地比较拽地样子,对老板说,我就是不写你爱怎么样就怎么样。于是它请了我的家长说他管不了我了,我在家长和老板面前选择了沉默,于是老板又说,说你呢,说话啊,怎么这会这么腼腆了,刚才不是说得挺欢地吗?然后他还和我们说了一大通,从头到尾我都把头望向窗外,不理这傻B。 这件事地结果是我从原来地1000字猛增到了2000字,于是我想出了一个办法,我把班规和校规抄一遍,然后在每一条后面加一句――我决定不违反。这样2000字就凑够了!哈哈,想起来就欢啊! 之后我总结了写检讨地经验,写检讨这种报告文学其实很简单.第一,先要承认错误,不管有没有犯错;其次写写犯错的过程,这要看你写地检讨地长短,长就多写些废话,比如:天气很好,阳光灿烂......短地话就废话少说;第三,写认识,写的就是心得,最好是写通过老师怎么怎么样地教育我怎么怎么样地感动以后要怎么怎么样;最后就是要表决心――我决定今后怎么怎么样.这样地检讨一般都能通过,还给要你写检讨地人一种特真诚的感觉.这是经过实践得出地经验. 看小说看着看着就想起了自己原来被老师(以下简称老板)要求写检讨,那次真是冤枉啊!跟本不关我的事,可是老板断定就和我有关系. 在一次美术课上,我们忍不住讲话了.是的,以前油许多人告诉过我在某些环境中是不可以随便说话的,但我想不明白当我听不懂他们在讲什么也不想听懂他们在讲什么的情况下,为什么我不可以说些我想说的事情.没有人回答过这个问题,我知道他们也同样不明白,可是规矩一直以来就是这个样子的,所以我们不可以.老板吧我叫到了办公室问,你为什么说话?问你为什么要说话?问这种问题让我不得不怀疑老板的智商了。可我还必须认真虚伪地回答这个问题,不然我的父母又要被请来了,上了那么几年学,我父母来学校地次数也不比我少了。
上课说话检讨书(四)
好好学习,遵守校纪校规是我们每个学生应该做的,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可是我作为当代的学生却没有好好的把它延续下来。就像很多中国青年都不知道有圣诞节,却隆重的去过圣诞节一样。我们都在无知中遗失了纪律,不明白自己的学习目的……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次自习,吵闹沸腾,老师您几次忧愁,此愁难消在心头,为我们的无知,特向您检讨。
首先,造成自修讲话最直接的原因是我们自我约束力差了,作业完成以后,就觉得没事可做;间接原因是我们希望做点课业之外的事情,不免相互交流,说话声音无所顾忌之时,慢慢的自习课就沸腾了。当然,这不能成为自习课不遵守纪律的理由。鲁迅先生说过……歌德也说……我们只有认真反思,寻找错误后面的深刻根源,认清问题的本质,才能给集体和自己一个交待,从而得以进步。
这次上自习讲话违背了教育管理体制,影响了老师的工作正常运转,此乃不忠,一罪也。又有辜负了伟大父母对我殷切希望,好浪费在校学习的时间,乃不孝,二罪也。 更让老师您为此事殚精竭虑,伤心失望,此乃不仁,三罪也……在写此检讨之时,我深感自己的无知,后悔之极。
最后,麻烦老师及同学费时来检阅本人所做之检讨,交了这份检讨,我正处在老师对我的考验之中,……我现在彻底理解老师教育我们的苦口婆心…… 自习课不遵守纪律,决不是一件可忽略的小事!只要我们都有很好的约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在自习课上就没有任何借口,任何理由可以为讲话开脱!我们只有认认真真思考人生有那么多事要做,那么多的担子要挑,就没有理由在正常的自习课堂上不遵守纪律了。
为了老师辛苦地花了平常所没有的,大量时间和大量耐性给我的教导,为了不再让老师和我丧失宝贵的时间,我依循老师写了这份检讨,检讨自己的错误,由于本人第一次写检讨且加脑袋愚钝,虽用整个午休时间和不让精神休憩外加眼酸……怀着沉重复杂的心情写这篇检讨,但还是写得不好,只怿自己才蔬学浅,不能更好的运用我们深厚的汉语言文化,敬请老师谅解。
为了感谢老师的淳淳教导,我在此保证如果有一次重来的机会放在我面前,我尽我之所能克制自己,绝不让老师失望。请老师谅解我这一次的错误吧!
上课说话检讨书(五)
敬的班主任老师:
我上课时候说话是犯了严重的纪律错误,身为一名学生,我上课就应该遵守课堂纪律。
这个课程是老师经过精心备课才为我们准备的。而我上课讲话,一来破坏了教室课堂纪律,影响其他同学正常听课;二来也是触犯了班级班规,给班级课堂秩序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三来我不认真学习也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老师,对不起我自己。
现在我犯了错误了,您严肃地批评我,您批评得对。我这一段时间是有点得意忘形了,以为我在体育比赛当中获得了一点名次就沾沾自喜起来。其实我还是一名文化课学习,文化课依旧是自己的主课。从今往后,我一定要深刻地吸取此次错误的,经验教训,再也不犯这类错误了。
虽然我的偶像是那些相声演员,可是我觉得以我的资质还是不能够成为相声演员的。我知道上课说话影响了其他同学,我在向您检讨之余,也要向其他同学道歉。
在此我向您郑重地保证:从今往后,我要做一名有现代法律意识,有公德心,有纪律感的合法良民。长大以后,为社会做出贡献,为祖国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
此致!
上课说话检讨书(六)
尊敬的班主任老师:
关于昨天夜自修我说话违反夜自修纪律一事,现如今我已经深深地知错了,我的内心产生了相当强烈的内疚情绪。
作为一名身体健康、各方面行为正常的人,我没有管住嘴巴,没有很好地遵守课堂纪律。说了不该说的话,造成了不良的后果,我就应该对自己所造成的不良后果负责。这是我作为一个男人应该的勇气,这更加是我对于自己心灵的一个交代。
今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然而我没有空暇欣赏校园风光,只能在深深的反思情绪当中挣扎。请注意!我是含着热泪,以相当纠结的心情给您写的这份检讨书。
想起昨晚夜自修我说话的那一刻,我是多么的冲动、这充分暴露出我还不够淡定,不够成熟,更加不够小心。
作为当代青年,与人相处已成为日益重要的课题,如何降低自己说错话的纪律是当代青年必须解决的问题。否则,今天得罪这人,明天与那人争吵。人际关系就将是难以面对的僵局。在此,我要感谢那位迫使我说出“哦”的同学,他给了上了宝贵的一课。
最后,我希望老师能够原谅我这次错误!我发誓我今后绝不会再犯同样错误了,像我这样聪慧的当代年轻人,不会傻到连这点记性也没有!
此致!
⑥ 如何有效的控制好课堂纪律
反地,不论你是多么亲切,你的话说得多么动听,态度多么和蔼,不论你在日常生活中和休息的时候是多么可爱,但是假如你的工作总是一事无成,总是失败,假如处处都可以看出你不通业务,假如你做出来的成绩都是废品和‘一场空’,——那么除了蔑视之外,你永远不配得到什么。”[1]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哲学家的一批弟子就要毕业,哲学家将学生带到一块荒芜的田地中,告诉大家,将在这块荒地完成最后一课。 哲学家提出的问题是:“怎样除去这块地上的杂草?” 弟子们各抒己见: “可以用手拔取这些草。” “可以使用除草剂。” “我用火烧的方法。” “可以通过向土里加石灰的办法,使草失去生长的土壤条件。” …… 哲学家说:“大家回去按自己的办法除去地里的杂草,一年以后,都到这儿来,说说效果,这就是我的作业,再见。” 一年后,弟子们陆续从各地来到这块土地上,一年前荒芜的土地已经长满了绿油油的庄稼。可是,老师始终没有来,弟子们开始猜测“从不迟到的老师为什么没有来?”大家结合一年前老师提出的问题,再看看这绿油油的庄稼,弟子们明白了:除去杂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用绿油油的庄稼占领;怎样除去心中的邪念,用美德占领…… 将这个故事用来思考课堂纪律管理,怎样使学生遵守课堂纪律?让有趣、有用、有价值的课堂教学活动占领学生在教室里的时间。 有一位在小学低段任教的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学生认真地埋头练习。完成作业有快有慢,先完成的同学做完以后就举起了手向老师报告。老师很高兴,开始清点:“5个、6个同学做好了……”这时我注意到身边的两位同学明明没有做好,也连忙举起了手,成了老师口中的第9个、第10个。另外一位老师也教低段,提出一个问题后,一些小手举了起来。老师说:“我多么希望看见一片森林。”其余没有举手的“小草”立刻高高地举起了手,加入“树木”的行列,课堂上出现了小手的“森林”。课后我连同上面的课例与这位老师讨论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举手的学生是否真正懂了?关于“森林”的暗示和要求可能带来什么?第二个是学生在课堂上有没有权利不举手?我个人以为,从尊重人的权利出发,学生是有权利选择不举手的。将“是否有权利不举手”的问题拓展到上课,我们可以想一想:学生是否有权利拒绝听老师的课?想一想这个答案,我们可能出一身冷汗。当学生行使自己不听课、或者不听你的课的权利时,都不举手时,我们该怎么办? 所以,维持好的课堂纪律从根本上讲是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是增强课堂的吸引力。也就是说,课堂管理的功夫要下在“管”外。当然,从发展趋势看,老师一呼百应、说一不二的时代应该过去,而且正在慢慢地而且必将过去,我们挽不住也不能挽这必然逝去的夕阳。 二、课堂纪律与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 苏丹兰:课堂纪律管理刍议 课堂纪律管理是课堂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中,难免出现各种课堂问题行为干扰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加强课堂纪律管理,对于维持良好的教学环境,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堂纪律的基本内涵 一般来说,纪律有三种基本涵义:1.纪律是指惩罚;2.纪律是指通过施加外来约束达到纠正行为目的的手段;3.纪律是指对自身行为起作用的内在约束力。这三层意思概括了纪律的基本内涵,同时也反映出良好纪律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由外在的强迫纪律逐步过渡到内在自律的过程。 我们认为,所谓课堂纪律,主要是指对学生的课堂行为施加的外部控制与规则。良好课堂纪律的形成,不仅需要强制性的规则,更需要学生的自制与自律。因此,教师在提出课堂行为规范,进行外部控制时,要注意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帮助学生自觉发展纪律。 研究表明,由于形成的原因不同,课堂纪律一般可分为四类: (一)教师促成的纪律。 所谓教师促成的纪律,主要指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形成的班级行为规范。这类纪律在不同年龄阶段所发挥的作用是有所不同的。刚入学的儿童需要较多的监督和指导,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在一个大的团体中学习和游戏,没有教师的适当帮助,很难形成适合于有组织集体活动的行为准则。年龄越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越强,教师促成的纪律所发挥的作用也越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学生一方面会反对教师的过多限制,另方面又需要教师对他们的行为提供一定指导和帮助。因此,这类纪律虽然在不同年龄阶段发挥作用的程度不同,但它始终是课堂纪律中的一个重要类型。 (二)集体促成的纪律 所谓集体促成的纪律,主要指在集体舆论和集体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群体行为规范。从儿童入学开始,同辈人的集体在使儿童社会化方面就开始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同伴群体对学生个体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当一个儿童从对成年人的依赖中逐渐解放出来时,他同时开始对他的同学和同辈人察言观色,以便决定应该如何行事、如何思考和如何信仰。青少年学生常以“别人也都这么干”为理由而从事某件事情,在一定时期他们的信奉、见解、爱好、憎恶甚至偏见也都视集体而定。由于同辈集体的行为准则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了价值判断和日常行为的新的参照点,结束了青少年学生在思想、情感和行为方面的不确定性、无决断力、内疚感和焦虑,所以他们往往过高地估计同伴集体行为准则的价值,并积极地认同和服从它。集体促成的纪律也有两类,一类是正规群体促成的纪律,如班集体的纪律、少先队的纪律等,另一类是非正规群体促成的纪律,如学生间的友伴群体等。教师应着重对非正规群体加以引导,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并使之融合到正规群体中来,使每个学生都认同班集体的行为规范。 (三)自我促成的纪律。 所谓自我促成的纪律,简单说就是自律,它是在个体自觉努力下由外部纪律内化而成的个体内部约束力。自我促成的纪律是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的,当一个学生能够自律并客观评价他自己的和集体的行为标准时,便意味着能够为新的更好的集体标准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也标志着学生的成熟水平大大提高了一步。 (四)任务促成的纪律。 所谓任务促成的纪律,主要指某一具体任务对学生行为提出的具体要求。这类纪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每项学习任务都有它特定的要求,或者说特定的纪律,例如课堂讨论、野外观察、制作标本等任务都有各自的纪律要求。任务促成的纪律是以学生对任务的充分理解为前提的,学生对任务的意义理解越深刻,就越能自觉遵守任务的纪律要求,即使遇到困难挫折也不会轻易退却。所以,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接受纪律约束的过程。教师如能很好地用学习任务来引导学生,加深学生对任务的理解,不仅可以有效减少课堂纪律问题,还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二、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所谓课堂问题行为,一般指发生在课堂上与课堂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不一致并影响正常课堂秩序及教学效率的课堂行为。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常常引起课堂纪律问题,影响教学质量。研究发现,一个学生的不良课堂行为不只是影响他自己的学习,同时也可以破坏课堂上其他学生的学习。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学生的问题行为可能简单地诱发另一个学生不听课,也可能把问题蔓延开来,诱发许多学生产生类似的问题行为,即产生所谓的“病源体传染”现象,它会蔓及全班,破坏课堂秩序,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这种问题行为是许多教师常常遇到的,也是最怕发生的。因此,对课堂问题行为及时加以控制和防范,也是课堂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课堂问题行为进行分类。例如,美国的威克曼(E·K·Wickman)把破坏课堂秩序、不守纪律和不道德的行为等归纳为扰乱性的问题行为;把退缩、神经过敏等行为归纳为心理问题行为。奎伊(H·C·Quay)把问题行为分成品行性问题行为、性格性问题行为以及情绪上、社会上的不成熟行为等三种类型。此外,布罗菲(Brophy)和罗尔肯帕(Rohrke)1981年提出的一个观点也有一定新颖性,他们将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三类:(一)属于教师的问题:学生的行为使教师的要求受挫,从而引起教师的不快或烦恼;(二)属于学生的问题:由于意外事件或他人(除教师外)的干扰,学生的要求受到挫折;(三)师生共有的问题:师生彼此使对方的要求和目标受到相同程度的挫折。这一分类最引人注意和具有启发意义的地方是将教师的问题行为也列入其中,实际上,课堂上的不少问题行为的确是由教师自身造成的,如教师粗暴的态度、对学生频繁的训斥等都会引发一系列课堂问题行为,这方面问题应引起教师的注意。 目前最普遍的一种分类是根据学生行为表现的倾向,将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外向性问题行为,一类是内向性问题行为。外向性问题行为主要包括相互争吵、挑衅推撞等攻击性行为;交头接耳、高声喧哗等扰乱秩序的行为;作滑稽表演、口出怪调等故意惹人注意的行为;以及故意顶撞班干部或教师、破坏课堂规则的盲目反抗权威的行为,等等。外向性问题行为容易被觉察,它会直接干扰课堂纪律,影响正常教学活动的进行,教师对这类行为应果断、迅速地加以制止,以防在课堂中蔓延。 内向性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在课堂上心不在焉、胡思乱想、做白日梦、发呆等注意涣散行为;害怕提问、抑郁孤僻、不与同学交往等退缩行为;胡涂乱写、抄袭作业等不负责任的行为;迟到、早退、逃学等抗拒行为。内向性问题行为大多不会对课堂秩序构成直接威胁,因而不易被教师察觉。但这类问题行为对教学效果有很大影响,对学生个人的成长危害也很大。因此,教师在课堂管理中不能只根据行为的外部表现判断问题行为,不能只控制外向性问题行为,对内向性问题行为也要认真防范,及时矫正。 研究结果表明,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常常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概括起来,主要的影响因素集中在学生、教师和环境三个方面。 (一)学生方面的影响因素。 大量的课堂问题行为是由学生自身的因素引起的。这些因素主要是:挫折。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业成绩不良、人际关系不协调、对教师教学要求的不适应等,都会使学生产生挫折感,并引发紧张、焦虑、惧怕甚至愤怒等情绪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情绪反应就可能演变为课堂问题行为。 寻求注意。研究发现,一些自尊感较强但因为成绩较差或其他原因得不到集体和教师承认的学生,往往故意在课堂上制造一些麻烦以引起教师和同学的注意。 性别特征。在小学阶段,男孩活动量大,精力旺盛,喜欢探究,但他们的心理成熟程度和自控能力比同年龄的女孩普遍要低些,因而出现课堂问题行为的可能性要高于女孩。 人格因素。学生的课堂行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与其个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性格、气质、情绪等也有联系。例如,内倾化的人格,常表现出抑制退缩行为,不愿与人交往,自我意识强,易受暗示。而外倾化的人格,则喜欢交际,迎合热闹,胆子较大,善于获取新事物,自制能力较弱,违反纪律的情况相对较多。 生理因素。学生的生理因素也是常导致问题行为的因素之一,生理上的不健康(无论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发育期的紧张、疲劳和营养不良等都会影响学生的行为,这方面因素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往往被忽略。另外,还有些学生的过度活动是由于脑功能轻微失调(简称MBD)造成的,教师对这些学生要更热情地关心,帮助他们掌握控制冲动的方法。 (二)教师方面的影响因素。 课堂里发生的问题行为,看上去是学生的问题,实际上与教师也有关系,有些问题行为就是教师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要想形成良好的课堂纪律,教师也必须对自身进行一定约束和调整。一般来说,对课堂问题行为产生影响的教师方面的因素主要有: 教学不当。 指教师由于备课不充分,缺乏教学组织能力,或表达能力差而造成教学失误,进而引起课堂问题行为。教学不当可以引起课堂问题行为,这一结论已经在布罗菲和普特南(Putnam)等人的研究中得到了证实。常见的教学不当有教学要求不当,例如对学生要求过高或过低;教学组织不当,例如教学从一个活动跳跃到下一个活动时缺乏顺利“过渡”的环节,会使学生无法参与教学过程;讲解不当,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讲课时显得无能、迟钝、笨拙,而且在一段时间里只困死在一个问题上,那么学生就有可能置功课于脑后而捣乱起来。 管理不当。 这可能是教师引起课堂问题行为的最主要因素。这方面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反应过激,滥用惩罚手段。例如,有些教师对学生的个别不良行为经常作出过激反应,动辄中断教学大加训斥,有的甚至不惜花费整堂课时间进行冗长的训斥,这种失当的管理方法往往会激化矛盾,使个别学生的问题行为扩散开来,产生“病源体传染”效应。还有些教师过于相信惩罚在解决问题行为方面的效力,常常不分青红皂白地运用各种手段对学生进行惩罚。研究发现,滥用惩罚手段特别是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仅不能很好地维持课堂秩序,还会大大降低教师的威信,甚至引起学生对教师的怨恨情绪,诱发学生攻击性的课堂问题行为。 丧失威信。 在学生心目中失去威信的教师是很难管好课堂的,丧失威信也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前面提到的教学不当、管理不当也会造成教师威信下降。一般说来,以下行为的教师容易在学生心目中丧失威信: 1.业务水平低,教学方法不好。 2.对教学不认真负责,上课懒懒散散。 3.对学生的要求不一致,说了以后不检查。 4.向学生许愿,但总是不兑现。 5.不关心学生,待人冷漠。 6.缺乏自我批评精神,明知错了,也要强词夺理。 7.带有偏见,处事不公。 (三)环境方面的影响因素。 包括校外环境和校内环境中的许多因素,都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例如,大众传播媒介、家庭环境、班级人数与课堂座位编排方式、教学环境的温度和色彩等环境因素对儿童的课堂行为都会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有的研究发现,父母不和、经常打闹家庭中生活的孩子,在课堂上经常表现得或孤僻退缩,或烦躁不安,甚至挑衅生事。另有研究发现,教室墙壁和家俱的色彩过于强烈和鲜艳,容易使儿童在课堂上兴奋好动,注意力分散,不专心听讲。教室内温度过高,则容易使学生烦躁不安,课堂上的不友善行为和冲突性行为随之增加,课堂秩序不易维持。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人数较少的班级课堂纪律往往较好,教师用于课堂管理的时间也较少。而人数较多的大班中,由于单位面内人口密度过大,学生的个人活动空间相对受到他人挤占,这往往成为诱发学生好动争吵和产生破坏课堂纪律行为的一个主因。这种现象应引起教育工作者足够的重视。 三、课堂纪律与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 (一)将一般要求变为课堂程序和常规。 有效的课堂管理,实际上是在建立有序的课堂规则的过程中实现的。教师每天面对的是几十个性格各异、活泼好动的孩子,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程序和常规,就不可能将这些孩子有序地组织在教学活动中。实践表明,教师适时将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来,形成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并严格监督执行,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管理效率,避免秩序混乱,而且一旦学生适应这些规则后会形成心理上的稳定感,增强对课堂教学的认同感。例如,音乐课上要求学生上课时随着教师的琴声一行行列队轻轻走入教室,在音乐声中向教师问好、坐下,下课后仍按小组队形踩着音乐节奏轻轻退出教室。这种要求一旦成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就可以长久地发挥作用,产生积极的管理效益和教学效益。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不注意课堂规则的建立,只凭着不断提出的各种要求、指令维持课堂秩序,不仅管理效率低,浪费时间,而且容易因要求不当引起新的课堂问题行为。 (二)及时巩固课堂管理制度。 一旦形成了课堂管理规则,就要及时反复巩固它,必要时还要加以修正。巩固管理制度的教师行为主要有: 1.认真监控。 指教师应仔细认真地观察课堂活动,讲课时应始终密切注意学生的动态,做作业时要经常巡视全班学生。善于指导学生行为的教师,应能在学生的不恰当行为造成混乱之前就有所察觉。 2.及时恰当地处理问题行为。 只发现问题还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处理问题行为,教师采取什么措施取决于问题的性质和场合。例如,有些学生静坐在座位上但不听课,看连环画或伏在桌子上睡觉但无鼾声,这类问题行为属于内向性的,它不明显干扰课堂教学,因此教师不宜在课堂里停止教学而公开指责他们,可以采取给予信号、邻近控制、向其发问和课后谈话等措施加以处理。有些学生大声喧哗、戏弄同学、扮小丑和顶撞教师,这类行为是外向性的,它们对课堂有较大干扰,教师必须通过警告、批评等措施迅速制止,必要时可以适当惩罚。 3.灵活运用奖惩手段。 运用奖励手段鼓励正当行为,通过惩罚制止不良行为,这是巩固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奖惩的具体办法很多,例如教师表情上的赞同与不赞同,表扬与批评,给予学生某种荣誉或取消荣誉,发奖品,课后留校,暂停听课,送校长室等。在实施奖惩时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以奖励为主;二是维护课堂规则的权威性,严格按规则实施奖惩;三是惩罚手段不能滥用,更不能体罚学生。 (三)降低课堂焦虑水平。 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是一个人自尊心受到威胁时的情绪反应。适度的焦虑可以有效激励学生的学习,因而是十分必要的。但焦虑过度则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并导致问题行为。有效的课堂管理应该帮助学生在焦虑过度而尚未形成问题行为前降低焦虑的强度。调控学生焦虑的办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谈话了解、诊断焦虑的原因,然后诱导学生把造成焦虑的烦恼渲泄出来。二是针对焦虑的原因适当调整教学情境,例如调整教学要求、进度,调整教学评价的方法或要求等。课堂中不仅存在着学生的焦虑,教师也会产生焦虑。通常情况下,课堂纪律问题是引起教师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教师特别是一些新教师,由于缺乏课堂管理的成功经验,对学生纪律问题经常忧心忡忡,担心课堂上出现问题行为,于是常常采取一些生硬措施控制课堂,频繁指责训斥学生。这样做反而激化了矛盾,扰乱了课堂,进一步加剧了教师的焦虑。实际上,能否维持好课堂纪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及教师与全体学生间的人际关系。教师如果能真正关心、尊重、爱护学生,了解学生的要求,讲求工作方法,学生反过来会维护、支持教师的工作,课堂纪律就容易维持,教师的焦虑水平也会大大降低,课堂管理效率会得到相应提高。 (四)实行行为矫正,开展心理辅导。 行为矫正是用条件反射的原理来强化学生良好的行为以取代或消除其不良行为的一种方法。行为矫正的方法比较适合于较为简单的问题行为,例如上课爱讲话、好动等行为。行为矫正的具体步骤包括以下几点: 1.确定需矫正的问题行为; 2.制定矫正目标; 3.选择适当的强化物和强化时间; 4.排除维持或强化问题行为的刺激; 5.以良好行为逐渐取代或消除问题行为。 心理辅导的方法有助于提高课堂纪律水平,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调整学生的自我意识,排除自我潜能发挥的障碍,以及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来改变学生的外部行为。从这一点看,心理辅导是从内而外地做工作,它不象行为矫正那样完全以改变外部行为表现为目标,因而比较适合于调整较为复杂的问题行为。但心理辅导工作能否奏效,还取决于师生之间是否真正建立起了信任、融洽、合作的人际关系,能否展开真诚的思想、情感交流。因此,这项工作对教师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教师应注意提高自身素养,加强与学生的联系与交往,以不断提高课堂管理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课堂规范和制度的建立与执行不能“一言堂”,不能只是老师自己说了算。要充分引导学生认识课堂规范和制度的意义,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组织他们参与规范和制度的制订,并通过学生参与来执行相应规范和制度。要促进学生从规范和制度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使他们成为制度和规范建设的主人,把课堂规范和制度管理过程作为规范和制度教育的过程。 三、纪律管理中的其他注意事项 1.避免人为添乱。有些课堂上的乱是我们的老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考虑不周到而带来的,教师自己添了乱。比如在一节数学可上,老师将学生分成几个组,每组派一位同学代表小组上台竞赛。本来老师希望学生振奋精神,关注竞赛内容,但提出的要求却是:“为本组学生加油,”小学生立即来了劲:“某某某,加油!”“某某某,加油!”再控制纪律就比较难了,教学陷入了长时间停顿。 2.树立遵守纪律的榜样。有了榜样,学生就有了模仿的对象,行为方式的改善就有了具体的标准。很多老师不仅注意树立榜样,而且注意让学生熟悉自己的体态语,老师的体态语指引着学生的行动。 3.让学生分享老师纪律管理时的情感。比如老师说:“某某同学刚才的行为影响了其他同学学习,老师很不满意。”“某某同学这样做,老师很为他高兴。”课堂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场所,教师把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分享,不仅有利于纪律管理,而且可以使学生学会分享别人情感,尊重别人情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4.走到学生身边去。相对而言,教室后面的学生更容易出现纪律问题,究其原因,教师与他们空间距离大了,心理距离也大了,而教师的影响力却小了。特别是多媒体进入课堂以后,一些教师把鼠标当成了羁绊与学生交流的绳索,更难走下讲台。因此,加强课堂纪律管理的其中一条建议就是:教师要走到学生身边去,相对近距离地对学生施加影响。 5.使学生产生纪律需求。一般来说,中小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除了内部动机外,表扬、奖励等外在因素也是影响学生行为的重要原因,了解和利用学生的外在需求,并使学生产生纪律需求是进行纪律管理的有效手段,如: “这么多同学举手,老师现在要请一个刚才认真听其他同学发言的小朋友回答。” “你刚才的发言很精彩,老师想把小红花奖励给你,可是小红花不愿意,它告诉我,它不喜欢不守纪律的孩子。” “谁更遵守纪律,我就请谁来回答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管理纪律的课堂评价用语一定要针对学生的行为,不能针对学生的人格侮辱学生。一般而言,如果学生的行为有利于学习,是你期望的,你就给予肯定,而且必须明确那一类行为是你肯定的;相反,如果学生的行为是不利于学习,不是你期望的,就应该给予批评,但批评也一定要指向具体的行为。 6.注意纪律要求的变化。比如对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你这样做很乖”可能巩固某些行为,但三年级,就需要从“我希望你怎么”到“你应该怎么”转变,从“你乖”到“你懂得规则”的转变,有利于将学生的行为表现从谋求老师的赞赏转化到认可和接受纪律的要求。
⑦ 怎样理解“讲课有纪律”
课堂纪律管理是课堂管理的又一项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中,难免出现各种课堂问题行为,干扰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加强课堂纪律管理,对于维持良好的教学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什么是课堂纪律一般来说,纪律有三种基本含义:(1)纪律是指惩罚;(2)纪律是指通过施加外来约束达到纠正行为目的的手段;(3)纪律是指对自身行为起作用的内在约束力。这三层意思概括出了纪律的基本内涵,同时也反映出良好纪律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由外在的强迫纪律逐步过渡到内在自律的过程。我们认为,所谓课堂纪律,主要是指对学生的课堂行为施加的外部控制与规则。良好课堂纪律的形成,不仅需要强制性的规则,更需要学生的与自律。因此,教师在提出课堂行为规范,进行外部控制时,要注意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帮助学生自觉发展纪律。研究表明,由于形成的原因不同,课堂纪律一般可分为四类:(一)教师促成的纪律所谓教师促成的纪律,主要指在教师在帮助指导下形成的班级行为规范。这类纪律在不同年龄阶段所发挥的作用是有所不同的。刚入学的儿童需要较多的监督和指导,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在一个大的团体中学习和游戏,没有教师的适当帮助,很难形成适合于有活动的行为准则。年龄越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越强,教师促成的纪律所发挥的作用也越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学生一方面会反对教师的过多限制,另方面又需要教师对他们的行为提供一定指导和帮助。因此,这类纪律虽然在不同年龄阶段发挥作用的程度不同,但它始终是课堂纪律中的一个重要类型。(二)集体促成的纪律所谓集体促成的纪律,主要指在集体和集体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体行为规范。从儿童入学开始,同辈人的集体在使儿童社会化方面就开始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同伴体对学生个体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当一个儿童从对成年人的依赖中逐渐解放出来时,他同时开始对他的同学和同辈人察言观色以便决定应该如何行事、如何思考和如何信仰。青少年学生常以“别人也都这么干”为理由而从事某件事情,在一定时期他们的信奉、见解、爱好、憎恶甚至偏见也都视集体而定。由于同辈集体的行为准则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了价值判断和日常行为的新的参照点,结束了青少年学生在思想、情感和行为方面的不确定性、无决断力、内疚感和焦虑,所以他们往往过高地估计同伴集体行为准则的价值,并积极地认同和服从它。集体促成的纪律也有两类,一类是正规体促成的纪律,如班集体的纪律、少先队的纪律等,另一类是非正规体促成的纪律,如学生间的友伴体等。教师应着重对非正规体加以引导,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并使之融合到正规体中来,使每个学生都认同班集体的行为规范。(三)自我促成的纪律所谓自我促成的纪律,简单说就是自律,它是在个体自觉努力下由外部纪律内化而成的个体内部约束力。自我促成的纪律是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的,当一个学生能够自律并客观评价他自己的和集体的行为标准时,便意味着能够为新的更好的集体标准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也标志着学生的成熟水平大大提高了一步。(四)任务促成的纪律所谓任务促成的纪律,主要指某一具体任务对学生行为提出的具体要求。这类纪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每项学习任务都有它特定的要求,或者说特定的纪律,例如课堂讨论、野外观察、标本等任务都有各自的纪律要求。任务促成的纪律是以学生对任务的充分理解为前提的,学生对任务的意义理解越深刻,就越能自觉遵守任务的纪律要求,即使遇到困难挫折也不会轻易退却。所以,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接受纪律约束的过程。教师如能很好地用学习任务来引导学生,加深学生对任务的理解,不仅可以有效减少课堂纪律问题,还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二、什么是课堂问题行为所谓课堂问题行为,一般指发生在课堂上的与课堂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不一致并影响正常课堂秩序及教学效率的课堂行为。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常常引起课堂纪律问题,影响教学质量。国外的有关研究发现,一个学生的不良课堂行为不只是影响他自己的学习,同时也可以破坏课堂上其他学生的学习。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学生的问题行为可能简单地诱发另一个学生不听课,也可能把问题蔓延开来,诱发许多学生产生类似的问题行为,即产生所谓的“病源体传染”现象,它会蔓及全班,破坏课堂秩序,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这种问题行为是许多教师常常遇到的,也是最怕发生的。因此,对课堂问题行为及时加以控制和防范,也是课堂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课堂问题行为进行过分类。例如,美国的威克曼(E. K. Wickn)把破坏课堂秩序、不守纪律和不道德的行为等归纳为扰乱性的问题行为;把退缩、神经过敏等行为归纳为心理问题行为。奎伊(H. C. uay)把问题行为分成品行性问题行为、性格性问题行为以及情绪上、社会上的不成熟行为等三种类型。此外,布罗菲(Brophy)和罗尔肯帕(Rohrkemper)年提出的一个观点也有一定新颖性,他们将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三类:(1)属于教师的问题:学生的行为使教师的要求受挫,从而引起教师的不快或烦恼;(2)属于学生的问题:由于意外事件或他人(除教师外)的干扰,学生的要求受到挫折;(3)师生共有的问题:师生彼此使对方的要求和目标受到相同程度的挫折。这一分类最引人注意和具有启发意义的地方是将教师的问题行为也列入其中,实际上,课堂上的不少问题行为的确是由教师自身造成的,如教师粗暴的态度,对学生频繁的训斥等都会引发一系列课堂问题行为,这方面问题应引起教师的注意。目前最普遍的一种分类是根据学生行为表现的倾向,将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外向性问题行为,一类是内向性问题行为。外向性问题行为主要包括相互争吵、挑衅推撞等攻击性行为;交头接耳、高声喧哗等扰乱秩序的行为;作滑稽表演、口出怪调等故意惹人注意的行为;以及故意顶撞班干部或教师、破坏课堂规则的盲目反抗权威的行为,等等。外向性问题行为容易被觉察,它会直接干扰课堂纪律,影响正常教学活动的进行,教师对这类行为应果断、迅速地加以制止,以防在课堂中蔓延。内向性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在课堂上心不在焉、胡思乱想、做白日梦、发呆等注意涣散行为;害怕提问、抑郁孤僻、不与同学交往等退缩行为;胡涂乱写、抄袭作业等不负责任的行为;迟到、早退、逃学等抗拒行为。内向性问题行为大多不会对课堂秩序构成直接威胁,因而不易被教师察觉。但这类问题行为对教学效果有很大影响,对学生个人的成长危害也很大。因此,教师在课堂管理中不能只根据行为的外部表现判断问题行为,不能只控制外向性问题行为,对内向性问题行为也要认真防范,及时矫正。研究结果表明,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常常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概括起来,主要的影响因素集中在学生、教师和环境三个方面。1.学生方面的影响因素。大量的课堂问题行为是由学生自身的因素引起的。这些因素主要是:挫折。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业成绩不良,人际关系不协调、对教师教学要求的不适应等,都会使学生产生挫折感,并引发紧张、焦虑、惧怕甚至愤怒等情绪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情绪反应就可能演变为课堂问题行为。寻求注意。研究发现,一些自尊感较强但因为成绩较差或其他原因得不到集体和教师承认的学生,往往故意在课堂上一些麻烦以引起教师和同学的注意。性别特征。在小学阶段,男孩活动量大,精力旺盛,喜欢探究,但他们的心理成熟程度和自控能力比同年龄的女孩普遍要低些,因而出现课堂问题行为的可能性要高于女孩。人格因素。学生的课堂行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与其个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性格、气质、情绪等也有。例如,内倾化的人格,常表现出抑制退缩行为,不愿与人交往,自我意识强,易受暗示。而外倾化的人格,则喜欢交际,迎合热闹,胆子较大,善于获取新事物,能力较弱,违反纪律的情况相对较多。生理因素。学生的生理因素也是常导致问题行为的因素之一,生理上的不健康(无论是短期的还是的)、发育期的紧张、疲劳和营养不良等都会影响学生的行为,这方面因素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往往被忽略。另外,还有些学生的过度活动是由于脑功能轻微失调(简称MBD)造成的,教师对这些学生要更热情地关心,帮助他们掌握控制冲动的方法。2.教师方面的影响因素。课堂里发生的问题行为,看上去是学生的问题,实际上与教师也有关系,有些问题行为就是教师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要想形成良好的课堂纪律,教师也必须对自身进行一定的约束和调整。一般来说,对课堂问题行为产生影响的教师方面的因素主要有:教学不当。指教师由于备课不充分,缺乏教学组织能力,或表达能力差而造成教学失误,进而引起课堂问题行为。教学不当可以引起课堂问题行为,这一结论已经在布罗菲和普特南(Put-nam)等人的研究中得到了证实。常见的教学不当有教学要求不当,例如对学生要求过高或过低;教学组织不当,例如教学从一个活动跳跃到下一个活动时缺乏顺利“过渡”的环节,会使学生无法参与教学过程;讲解不当,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讲课时显得无能、迟钝、笨拙,而且在一段时间里只困死在一个问题上,那么学生就有可能置功课于脑后而捣乱起来。管理不当。这可能是教师引起课堂问题行为的最主要因素。这方面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反应过激,滥用惩罚手段。例如,有些教师对学生的个别不良行为经常作出过激反应,动辄中断教学大加训斥,有的甚至不惜花费整堂课时间进行冗长的训斥,这种失当的管理方法往往会激化矛盾,使个别学生的问题行为扩散开来,产生“病源体传染”效应。还有些教师过于相信惩罚在解决问题行为方面的效力,常常不分青红皂白地运用各种手段对学生进行惩罚。研究发现,滥用惩罚手段特别是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仅不能很好地维持课堂秩序,还会大大降低教师的威信,甚至引起学生对教师的怨恨情绪,诱发学生攻击性的课堂问题行为。丧失威信。在学生心目中失去威信的教师是很难管好课堂的,丧失威信也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前面提到的教学不当、管理不当也会造成教师威信下降。一般说来,以下行为的教师容易在学生心目中丧失威信:(1)业务水平低,教学方法不好。(2)对教学不认真负责,上课懒懒散散。(3)对学生的要求不一致,说了以后不检查。(4)向学生许愿,但总是不兑现。(5)不关心学生,待人冷漠。(6)缺乏自我批评精神,明知错了,也要强词夺理。(7)带有偏见,处事不公。3.环境方面的影响因素。包括校外环境和校内环境中的许多因素,都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例如,大众传播媒介、家庭环境、课堂座位编排方式、教学环境的温度和色彩等环境因素对儿童的课堂行为都会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有的研究发现,父母不和、经常打闹家庭中生活的孩子,在课堂上经常表现得或孤僻退缩,或烦躁不安,甚至挑衅生事。教学环境各种因素对学生行为的影响已在有关章节中详细阐述过,此处不再展开。三、课堂纪律与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一)将一般要求变为课堂程序和常规有效的课堂管理,实际上是在建立有序的课堂规则的过程中实现的。教师每天面对的是几十个性格各异、活泼好动的孩子,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程序和常规,就不可能将这些孩子有序地组织在教学活动中。实践表明,教师适时将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来,形成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并严格监督执行,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管理效率,避免秩序混乱,而且一旦学生适应这些规则后会形成心理上的稳定感,增强对课堂教学的认同感。例如,音乐课上要求学生上课时随着教师的琴声一行行列队轻轻走入教室,在音乐声中向教师问好、坐下,下课后仍按小组队形踩着音乐节奏轻轻退出教室。这种要求一旦成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就可以长久地发挥作用,产生积极的管理效益和教学效益。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不注意课堂规则的建立,只凭着不断提出的各种要求、指令维持课堂秩序,不仅管理效率低,浪费时间,而且容易因要求不当引起新的课堂问题行为。(二)及时巩固课堂管理制度一旦形成了课堂管理规则,就要及时反复巩固它,必要时还要加以修正。巩固管理制度的教师行为主要有:(1)认真监控。指教师应仔细认真地观察课堂活动,讲课时应始终密切注意学生的动态,做作业时要经常巡视全班学生。善于指导学生行为的教师,应能在学生的不恰当行为造成混乱之前就有所察觉。(2)及时恰当地处理问题行为。只发现问题还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处理问题行为,教师采取什么措施取决于问题的性质和场合。例如,有些学生在座位上但不听课,看连环画或伏在桌子上睡觉但无鼾声,这类问题行为属于内向性的,它不明显干扰课堂教学,因此教师不宜在课堂里停止教学而公开指责他们,可以采取给予、邻近控制、向其发问和课后谈话等措施加以处理。有些学生大声喧哗、戏弄同学、扮小丑和顶撞教师,这类行为是外向性的,它们对课堂有较大干扰,教师必须通过警告、批评等措施迅速制止,必要时可以适当惩罚。(3)灵活运用奖惩手段。运用奖励手段鼓励正当行为,通过惩罚制止不良行为,这是巩固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奖惩的具体办法很多,例如教师表情上的赞同与不赞同,表扬与批评,给予学生某种荣誉或取消荣誉,发奖品,课后留校,暂停听课,送校长室等。在实施奖惩时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以奖励为主;二是维护课堂规则的权威性,严格按规则实施奖惩;三是惩罚手段不能滥用,更不能体罚学生。(三)降低课堂焦虑水平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是一个人自尊心受到威胁时的情绪反应。适度的焦虑可以有效激励学生的学习,因而是十分必要的。但焦虑过度则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并导致问题行为。有效的课堂管理应该帮助学生在焦虑过度而尚未形成问题行为前降低焦虑的强度。调控学生焦虑的办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谈话了解、诊断焦虑的原因,然后诱导学生把造成焦虑的烦恼宣泄出来。二是针对焦虑的原因适当调整教学情境,例如调整教学要求、进度,调整教学评价的方法或要求等。课堂中不仅存在着学生的焦虑,教师也会产生焦虑。通常情况下,课堂纪律问题是引起教师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教师特别是一些新教师,由于缺乏课堂管理的成功经验,对学生纪律问题经常忧心忡忡,担心课堂上出现问题行为,于是常常采取一些生硬措施控制课堂,频繁指责训斥学生。这样做反而激化了矛盾,扰乱了课堂,进一步加剧了教师的焦虑。实际上,能否维持好课堂纪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及教师与全体学生间的人际关系。教师如果能真正关心、尊重、爱护学生,了解学生的要求,讲求工作方法,学生反过来会维护、支持教师的工作,课堂纪律就容易维持,教师的焦虑水平也会大大降低,课堂管理效率会得到相应提高。(四)实行行为矫正,开展心理行为矫正是用条件反射的原理来强化学生良好的行为以取代或消除其不良行为的一种方法。行为矫正的方法比较适合于比较简单的问题行为,例如上课爱讲话、好动等行为。行为矫正的具体步骤包括以下几点:(1)确定需矫正的问题行为;(2)制定矫正目标;(3)选择适当的强化物和强化时间;(4)排除维持或强化问题行为的;(5)以良好行为逐渐取代或消除问题行为。心理的方法有助于提高课堂纪律水平,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心理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调整学生的自我意识,排除自我潜能发挥的障碍,以及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来改变学生的外部行为。从这一点看,心理是从内而外地做工作,它不像行为矫正那样完全以改变外部行为表现为目标,因而比较适合于调整比较复杂的问题行为。但心理工作能否奏效,还取决于师生之间是否真正建立起了信任、融洽、合作的人际关系,能否展开真诚的思想、情感交流。因此,这项工作对教师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⑧ 五年级科学下册斜面的知识的集体备课总结
中班社会性教案《我会和小朋友一起玩》
活动背景:如今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专女,在家里属与同伴相处的机会少,与他人分享、合作、关心他人的意识薄弱,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中班幼儿有了与他人合作、交往的需要,但由于缺少交往经验与能力,有些幼儿不能和同伴友好合作、交往,常为一些小事与同伴发生争吵,为了满足幼儿交友的渴望与需求,预设本次活动《我会和小朋友一起玩》,旨在引导幼儿学习一些交往技能,与同伴友好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