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书写初中政治的教学目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又一个新的名词被推到了历史的前台,那就是教学的实效性.教学的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是每个中学教师都非常关心和必须面对的问题.更新教学观念,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前提.观念是精神的“原子弹”,是行动的向导.没有正确的教学观念,就不会有先进的教学行动.可以说,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于旧的教学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成功都是新教学理念实践的结果.一要更新课程观,如思品课课程标准对原有思品课课程的更新主要不是在内容上,而是在课程理念上.对于同样的内容,课程理念不同则教学方式不同,教学效果也不同.教师要树立以下新观念:①服从服务观念②方式多样观念③互动双赢观念④人性养育观念⑤关注个性观念⑥建构知识观念⑦重视资源观念⑧注重实践观念等.二要更新课堂观,课堂不是舞台,学生不是道具,教材不是剧本,教学不是表演.评价课堂效益高低不是看老师讲了多少,而应该看学生接受了多少、感悟了多少、体验了多少.新课改的理念是: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三要更新教学观,在新理念指导下应实现三大转变:从“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从“以成人为中心的呈现方式”转变为“以儿童为主体的呈现方式”;从“以教材作为教学内容”转变为“以教材作为师生展开教学活动的材料”.为什么课堂缺少“生成”?教学是以知识为本,还是以人的发展为本?(价值观)学生是知识的容器,还是鲜活的生命体?(学生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本本”,还是学生实际?(认识论)等.优化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保证.真正的实效课堂教学生成于实效的教学设计.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更重要的是教学活动的优化设计者.一要实效目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实效性.课堂教学目标制约着课堂教学的进程与发展,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从教育规律出发,并针对学生实际和学校实际,明确提出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充分体现三维目标.三维目标不是三个目标;三维目标不会弱化知识与技能教学;落实三维目标要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在教学中,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一节课只有优秀生吃饱了,“学困生”吃过了,中等生吃足了,这样的目标才是最佳的,这样的教学才是实效的,绝不能大而化之地统一于一个点上.二要实效备课.功在课前,效在课上.备课是上课的前提,备课的实效性如何决定着上课实效性的高低.备课方式从思维狭窄、负担繁重的个人独立备课转变为集中智慧、同伴互助的集体备课,从形式主义的抄写教案转变为思考注重实效的“教学结构”.集体备课的优势在于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共同解决问题,突破难点.然后,每个人再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和个别差异,形成具有针对性的教案、学案,对于单轨单班的学校,教师的集体备课可利用假期集中进行.在钻研的过程中,要努力甩掉对教学参考资料的依赖,多加入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在保证大的目标不变的前提下,提高教学方案的可操作性.三要实效上课.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教师上课,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努力做到“三要”:目标要明确,容量要饱满,重点要突出;“三互”:师生互动,三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互举,(课堂)内外互延,以确保学生实现“三有”:课课有得、课课有想、课课有悟.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参与能力要做到“两个凡是”: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点体尝成功的愉快.四要实效讲解.当讲则讲,离开了讲就无所谓教;精讲要讲清,不啰嗦、条理清晰、逻辑性强是讲授的基本要求,课前就要充分准备,努力提高讲授的基本功;讲准讲到位,学生能自学的可不讲,要针对学生有疑问的去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且要真正讲解透彻;讲解要注重艺术性.但实效讲解不是满堂灌.通过分层教学、分段教学、分批教学等多种形式,把学生化整为零,能自学的优秀学生,让他们自学,并布置相应的作业;需要点拨的中等生,用较短的时间去点拨;把最需要帮助的后进生作为上课的重点.这样,最需要帮助的学生得到了帮助,能力得到发展,素质得到提高,其他的学生就更不用说了.五要实效提问.提问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必须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刻性,杜绝随意性的简单即问即答.问题要有一定的层次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投入思考.问题要有一定启发性,如学生一时无法解决,应灵活地将问题化解成若干小问题,或转换设问、或提供思考背景等.问题要有一定的系列性,要将整节课问题系统设计.问题还可以是课前提问(学案),也可以是课后问题.要设计能引发学生思维风暴的探究性问题,一个有意义的、适合探究的问题应具备以下特征:①问题要具有针对性.②问题必须考虑到学生认知结构的最近发展区.③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思考性.④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六要实效活动.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要通过丰富的活动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活动要有意义,可以是智力活动或情感活动,但不是自由活动.活动形式要学生人人都参与,而不是少数尖子生的表演.活动是带着问题、有目的的活动.活动要有组织、有纪律.活动时教师要参与、调控、引领、点评.七要实效情境.教学情境设计的关键:把握五个“什么”----教材的要求是什么?设计什么内容?用什么形式展示?让学生从中思考什么问题?要感悟出什么道理?要巧设情景,“激活”学生:①创设趣味情景,兴趣“激活”;②创设问题情景,思维“激活”;③创设生活情景,感情“激活”;④创设参与情景,角色“激活”;⑤创设探究情景,目标“激活”;⑥创设竞争情景,心理“激活”.八要实效媒体.有的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整堂课教师不着一字,黑板上“三无”——无课题、无板书、无注解,而电脑课件中“三有”——有内容结构、有音乐、有动感画面,教师鼠标点点,轻松惬意;学生眼睛翻翻,恍若看戏.众所周知,多媒体教学不是万能的,目前为止它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替代不了通过师生交流与沟通而进行的知识传递与情感交流.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实现教学目标的需要,恰当地选择,并与常规的、甚至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切不可一味地追求课件的数量或质量,而忽视了多媒体在教学中所处的位置.九要实效评价.评价主要是关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实现程度.评价要实事求是,要真诚;对学生各项学习活动进行恰到好处地点评,提倡引导性评价、鼓励性评价,但要摈弃廉价表扬.课堂教学评价应当坚持:同样内容比效率,同样效率比效果,同样效果比效益.评价教学是否实效,不是以教师是否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学任务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收获或收获不大,即使教师教得很苦也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苦,而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转变教学方式,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强调“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目标之一.为此,教育部颁布的各科课程标准都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指的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讨论,善于独立提出、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学习.所以,“自主学习”不是学生“自己学习”.一方面,学生学习知识、积累经验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指导;另一方面,学生由他主到自主也需要教师由牵到扶再到放的渐进过程.因此,自主学习中教师的责任重大,体现在教师要提出真正富有启发性而不是简单“是非”性的问题,既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又能够最终理解掌握教材重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合作、探究学习的真正效用,教师应深入到合作小组中去,了解学生的需要,循序渐进地教给学生合作、探究的途径与方法;俯下身来,当好一个学习的组织者和引领者,为学生创设一个相互沟通、活泼热烈的“学习交往场”,使合作、探究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让学生能在这种氛围中得到某种点化和润泽.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只是看到了分组、交流、讨论等形式,而看不到这种合作的必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当前课堂教学存在以下八大误区:①自主学习---有自己无主见,有自主无学习;②合作学习----有小组无合作,有合作无学习;③探究学习----有探无究,有探究无学习,有过程无结果;④问题教学----有提问无问题,有问题无教学;⑤活动教学-----有体动无脑动,有活动无教学;⑥教学质量----教学质量不足与教学质量过剩并存;⑦参与度----活动不一定是高参与;热闹不一定有参与深度;⑧教学行为----“教”不是为了“学”;检验“教”的实效不是积极的“学”.为此,在转变学习方式上,我们要积极探索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模式.想办法让学生对探究合作学习产生需要,营造探究、合作学习的人际氛围,鼓励独立思考、交流、质疑、共同讨论,激发探究合作学习的热情.通过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趣味化、个性化的课堂教学去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感.总之,实效教学需要超越己有的教学经验.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实现是一个需要摸索反思的过程,它的每一个细节都值得老师深入思考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规律是值得我们每位教师终身探索的,课堂里不仅传递着知识,也在形成着文化,今天的课堂将决定一个民族的明天.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永恒而又质朴的主题!
㈡ 依法参与政治生活集体备课发言稿
《草虫的村落》作者抄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课文首先介绍了作者在一片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他追随一只爬行的小虫展开了奇异的游历。然后具体地描写了这场经历。最后表达了对草虫村落的深深依恋。作者以别具一格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次奇异的游历,使我们感受到作者在神游这个想象世界中所透射出来的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感受到他与小生命交流中所体现出来的那颗晶莹剔透的童心,感受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浓浓的生活气息。在表达上也是颇具特色。作者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㈢ 如何提高中考政治备课效果
一、备好课标,体现新的教学理念
新课标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尊重学生个性和独特发展需要的基础上,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化了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拟的被动学习方式,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
二、备好教材,整合各种教育资源
教材是无数专家用心血与经验编写而成,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载体。吃透教材是上好课的一个关键因素。教师要在新理念指导下,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材的重难点,理解编者意图,理清教材的知识结构,同时要关注热点问题,将课本与时事政治紧密结合,充分挖掘各种教育资源,选取一些具有鲜活价值的生活资源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三、备好学生,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宗旨。这就要求我们始终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了解学生的知识体系,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爱好和对教学的期望,知道学生该学什么。这样才能保证在更大程度上获得学生的配合,进而取得更大的教学效果。
四、备好教法,突出改革创新意识
“教无定法”,但“教有常法”。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慎重地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教师备教法既要熟练掌握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单一的传统教学方法,更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学科特点,实施自主参与、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策略,并且在备课中挖掘和发挥不同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空间,优化课堂教学。
五、备好自己,扬长避短
在备课时,不要忘记考虑一下自己,怎样才能做到:对各种教学因素,科学地选择、巧妙地组合,有轻有重、有主有次地进行程序,随机应变、灵活运用适合自己的教法。另外,教师还应结合自己的特长,有效地利用好教材,以便在教学中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创出自己的特色来。这一切都提前做好了准备和预设,才能使自己扬长避短,才能使教学内容、学生、教师三者要做到有机结合、和谐搭配,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六、备好预设,预见生成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备课就要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备课时要精心设计课堂的动态过程,主动设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如课前预先设计一个引人入胜的导语,或提出一个有很强现实生活背景的实际问题,给学生一种悬念,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做好预设,首先,要深入理解教材,挖掘教材本身的资源,以教材为基点,预设并形成教学中使用的教案(即“有形教案”)。其次,教师在自己的头脑中,预设出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再设想怎样围绕教学计划去处理、解决这些问题和情况(即“无形教案”)。因此,教师的预设不仅仅是以文本的形式表现,但更多更丰富的内容是非文本式的存储于教师心中的架构。
七、发挥集体智慧,提高集备质量
备课是教师教学中的基环节和保证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在教师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是被教学理论和实践所证明的行之有效的备课形式,它明显优于“单打独斗”的个人备课活动,是集本学科教师集体智慧于一体的备课活动,在实施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标准> 的今天它显得尤为重要。 集体备课采用的就是“头脑风暴”的原理,集中众人的智慧使我们的教学有所改革,有所创新。
集体备课按照具体流程操作。除主备人外,其他备课组成员要先个人备课,写出备课提纲;接着在主备人组织下进行集体民主讨论,集思广益,统一思想认识,包括教学进度、学习检测、重难点等;再次,每位教师上课后要活用集体备课成果,适当的调整部分内容,因材施教;最后下课后要在一起评课,反思慎独,发现不足,以期进步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学校工作了33年的历史老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邻校的一位教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长时间来准备这堂课?”历史教师回答说:“在上课之前,我只用了十五分钟时间写教案,但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这种用整个生命备课的精神值得广大教师追求。
㈣ 讨论一下,各学校教研组中,各年级备课组集体备课怎样进行才有实效
近几年来,我校借鉴了其他学校集体备课的方法,在各个教研组的协调下,成立了不同年级的学科备课小组。集体备课是一种集体行为,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性质的教学实践活动反馈,同时分配各自不同的备课内容及教学任务。集体备课存在很大的优势,但备课过程中又会有不足之处,只有扬长避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备课的长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初中历史教师集体备课的优势
(一)使教师共享教育资源
一个完整的备课过程应有五个阶段:准备阶段、分析阶段、创造阶段(编写教案)、提高阶段(二次备课、调整和修改教案)、总结与反思阶段。课后交流,就是对备课的总结阶段。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的情况下,要进行交流,对教学进行反思,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以扬长避短,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的目的是解决教学中最实际的问题,使教师达到资源共享。新课程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教师可以共享的资源如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等。以前学校有些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是从互联网上找几个与讲课相关的课件,简单地连接一下,这会令课堂效率大减。开展集体备课之后,我校的教师亲自制作教学课件,他们首先会把教材吃透,再挑选和教材内容同步的幻灯片,突出使用课件的目的以及教学重难点。课堂上能用板书写出来的,课件上就不再出现;课件的播放效果、文字的大小、颜色尽量做到不要太夸张。课堂主要是教学,不管多媒体课件使用起来多好,对教学只起帮助作用,不能主次不分、喧宾夺主。依据这些原则教师们做出的课件使用效果相当不错,教师个人的资源被大家共同享用,省去了好多的时间和精力。如针对《和同为一家》的教学,教师们集体备课最后确定的课件一共13页,涵盖了与这一课教学相关所有内容:课题、学习目标、地图、小结、练习、三个问题各1张、拓展内容5张,这样的课件短小精悍,非常适用于历史教学课堂。另外,集体备课给教师们搭建了一个,让任课教师能平心静气地坐在一起,共同研究同一个问题,大家一起畅所欲言,说出各自不同的看法。讨论的问题趋于明朗化,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教研环境,每位教师都有各自的收获,教师之间关系更融洽,缩短了教师间心与心的距离。
(二)让年轻教师快速步入常规教学
我校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不流于形式,教师无论年轻还是年老全部都要参加。备课内容一般安排常规教学(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辅导好、做好考核与评价),总结上周取得的教学成绩和存在的不足,找出弥补的措施,安排下一周新的教学任务。通常集体备课的情况是年轻教师发言比较少,多数时间是倾听有经验的教师讲述课堂教学中的注意事项:怎样突出教学重点、讲明白教学难点,如何把握课堂、掌控课堂,如何合理、灵活地运用考核与评价,作业量如何合理安排,课堂出现意外情况应如何应对,怎样主动关心学生、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等。年轻教师边听边记,从中摘取对自己教学有益的内容,优化到自己的教学之中,加快进入教师角色的速度,决心尽快赶上其他教师,快速步入常规教学。
(三)利于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
历史教学内容不仅涉及到语文学科的文字,还涉及到地理学科的地图、政治学科的思想认识。涉及到的地理知识,如《春秋战国的纷争》这一课就涉及到考查学生的识图填图能力,先要掌握战国七雄分别有哪几个,要在地图上准确填出各自的位置。《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涉及两条丝绸之路的路线,陆上丝绸之路是考试必考的重点知识,它是我国最早有历史记载的西汉与中亚、西亚和欧洲之间有贸易交往事件,需要学生先掌握丝绸之路的起止点,然后准确填在图上。历史教材中会涉及到许多与语文相关的内容,如成语“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三个成语出自于《江南地区的开发》,“以少胜多”“背水一战”“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出自《伐无道诛暴秦》,“一鸣惊人”“老马识途”“负荆请罪”“问鼎中原”等出自《春秋战国的纷争》,“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而知新”等出自《中华文化的勃兴》。在集体备课时兼顾其他学科,有利于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知识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四)帮助教师优化教学环节
假如我校有一位教师参加优质课比赛,那么这个年级的历史教研组会安排专人负责帮助这位教师备课,从导入、板书设计、每个问题之间的衔接等进行指导。如导入这个环节,著名主编肖川说过:“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讲求的是像磁石一样吸引住学生”。那么怎样导入才能一下子把学生吸引住,跟着教师不知不觉学习新课呢?有的教师提议:从教科书中发动学生寻找“最”的方法导入新课。如世界上最丰富的古人类遗骨和遗迹的遗址在什么地方?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什么人?现在世界上哪一个国家是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分别由那两个原始居民最先种植?当我们看到鸟巢、水立方等北京奥运场馆时,为其精巧设计叹服的同时,最早的原始人类的房屋是什么样子?来源于哪个最早的远古居民?有的教师说利用教科书中的插图导入,如讲《大变革的时代》中的商鞅变法,教材给出《商鞅舌战守旧群臣》图,教师首先利用把历史“复原”“重现”,然后向学生讲解:商鞅手拿竹简,秦孝公坐在地上,看着商鞅和不同意变法的保守派大臣。甘龙和杜贽辩论,商鞅把他们反驳得无话可说。最后秦孝公作出决断:商鞅的说法是对的,就按照商鞅说的变法。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不知不觉就把商鞅变法记住了。集体备课这样坚持下去,教师准确地传授知识,优化了教师的教学环节,形成了团结向上的氛围。
二、集体备课存在的弊端
(一)易使教师产生依赖心理
备课组长在开学初将所有教学内容的教案分给每位任课教师,让他们分别上网查找,供教师共同使用。这样打印出来教案既规范又美观,足以应付各级组织的教学工作检查,还可以获得领导的好评,学校不必再担心教师的备课出问题,教师不用再为重复写教案而忧心。表面看来很完美,结果却导致少数教师产生依赖心理,不认真钻研教材,只把相关的教案复制、粘贴一下,不管教案是否符合自己教学,生搬硬套地全部搬来使用,教案、课堂模式变成“双胞胎”,教师书写教案独特的个性被扼杀了。
(二)个别教师集体备课的兴致不高
个别教师认为参加集体备课是一种负担,他们会凑到一起,干一些改作业、看闲书、聊小天的事情,不愿与别人交流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彼此之间缺乏坦诚和真心,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多年来总结的教学经验和反思,拿出来给大家分享,分享的人也不领情,感觉有点吃亏,造成这些人的心理不平衡,从而就把集体备课变成一种负担。
(三)集体备课易流于形式
虽然定时定点,人也到位了,但个别教师谈不出有价值的观点,只是循规蹈矩,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虽然有集体备课活动的记录,但无实质性内容,只是知识点的罗列,提纲挈领,过于粗略。虽然有一定的形式,但不够深入,质量不高。尽管集体备课形成的教案研讨比较充分,但有些教师课上仍然用自己固有的一套方法。
发现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集体备课作为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科研活动,它是教师密切合作的基本形式之一,是教学信息和灵感的巨大源泉。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它将倍受关注。只有扬长避短,集学科成员智慧解决课堂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
㈤ 怎么样进行政治集体备课
按照内容分工各自准备备课内容,然后统一思想统一备课方案,由一人归纳大家意见执笔形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