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12届上海市语文散装同步试卷八校联考
2011学年度上海市八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一、(分)
1、(2分)A
2、(2分)“盐水”的本体是:人生世相;“盐”的本体是:道。
3、(2分)D
4、(3分)句意:世界时时刻刻都在创化中,并且产生出无穷的兴趣。(1分)
表达效果:引用名家说法,论述充满力度;(1分)把世界比作河流,说理形象生动。(1分)
5、(3分)通过文艺之门达到对人生世相的观照了解和人民悲欢好丑的同情的最高境界。(画线处为3个得分点,漏一处扣1分。)
6、(4分)举例1分;阐述2分;语言表达1分。
二、(20分)
7、(2分)(1)扣题,点明可以隔河看柳。(2)引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8、(3分)喜欢“婀娜临风,缱倦缠绵”:运用拟人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柳树的柔美姿态(1分),表现出作者对柳树的款款深情(1分)。
喜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借助于“依依”这一叠词,写出了“杨柳”的柔美姿态,描画出一幅春天的优美画面,(1分)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出(1分)戍边战士内心的悲哀。(1分)
9、(2分)准确而又生动地(1分)描画出漂浮在柳树梢头的朦胧、飘渺、生机无限(或“若有若无、若隐若现”)的绿意(1分)。
10、(4分)在看柳的人与柳之间,需拉开适当的距离,才能发现柳的美妙(2分,少“适当的”扣1分);看柳最适合的在于隔着一条河,盈盈波光更应衬出柳树的美丽(2分)。
11、(6分)B、C
12、(3分)借助这段特殊经历,今昔对比(1分),补充说明作者与故乡小河、柳树的缘分(1分),把热爱故乡小城的情感推向深入。
三、(6分)
13、(1)朱弦已为佳人绝
(2)青霭入看无
(3)侵晓窥檐语
(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5)君子生非异也
(6)阡陌交通
(7)其利断金
(8)门前流水尚能西
四、(8分)
14、(1分)《雨霖铃》
15、(3分)D
16、(4分)(甲)诗第三句虚实相生,明写自然界的风波,又暗示人生的风雨。(2分)
第四句化无形为有形,“离恨”可用船载,具体形象地表达离别之愁。(2分)
《柳枝词》赏析:
这是首诗味隽永,意境优美,情致深婉的佳作。送别诗的风流早已被唐人占尽,但这一首确实是可以和唐人比美。《蔡宽夫诗话》说郑文宝的诗“须在王摩诘伯仲之间,刘禹锡、杜牧之不足多也。”尽管这一评价有夸大其词之嫌,但还是有些道理。
首句很有诗情画意,“亭亭”多用来形容姑娘之苗条、靓丽,作者却用来描写船,可见构思不同一般;“系”的后面省略了宾语,让人联想起刘禹锡的“只有垂杨绾别离”,且暗切题意,手法不同凡响;“春潭”自然使人想起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春潭的美丽景象一下子就浮上了读者的脑海,确实是用笔老到,布局精巧。这样一幅春潭送别图就非常完美地展现了出来。第二句写送别时的情景,自然使人想到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而不是白居易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因为主、客都只有“半酣”,且临别时“帐饮无绪”,怕“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第三句一下子就让人想起柳永的“念去去千里,暮霭沉沉楚天阔”和崔颢的“烟波江上使人愁”,以及王维的“西出阳关无故人”,别情充溢宇宙。
最值得赞赏的是末句。恨也好,愁也好,怨也好,都是无形的,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没有点创造性思维,是难以形容的。前人曾把愁、怨、恨“物化”,说它可以量──“谁知一寸心,乃有万斛愁”,可以抛──“故已抛愁与后人”,可以剪──“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可以割──“美酒如刀割断愁”,郑文宝用“载”是一个创新,他把愁恨搬上了船,后来李清照反过来说,这船“载不动许多愁”,王实甫又把它搬上了车,“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还有人曾把它搬上飞机,“波音纵愿驮奴怨,载向云霄当坠”。这一个看似简单的“载”字,不知为后人的创作提供了多少空间。
《古别离》赏析:
写文艺作品的人,大抵都懂得一种环境衬托的手法:同样是一庭花月;在欢乐的时候,它们似乎要为人起舞;而当悲愁之际,它们又好象替人垂泪了。韦庄这首《古离别》,跳出了这种常见的比拟,用优美动人的景色来反衬离愁别绪,却又获得和谐统一的效果。
晴烟漠漠,杨柳毵毵,日丽风和,一派美景。作者没有把和挚友离别时的春天故意写成一片黯淡,而是如实地写出它的浓丽,并且着意点染杨柳的风姿,从而暗暗透出了在这个时候分别的难堪之情。第二句转入“不那离情酒半酣”,一下子构成一种强烈的反跌,使满眼春光都好象黯然失色,有春色越浓所牵起的离情别绪就越强烈的感觉。“酒半酣”三字也下得好,不但带出离筵别宴的情景,让人看出在柳荫之下置酒送行的场面,并且巧妙地写出人物此时的内心感情。因为假如酒还没有喝,离别者的理智还可以把感情勉强抑制,如果喝得太多,感情又会完全控制不住;只有酒到半酣的时候,别情的无可奈何才能给人以深切的体味。“酒半酣”之于“不那”,起着深化人物感情的作用。
三、四两句再进一层。此地明媚春光,已使人如此不奈离情,那么此去江南,江南春色更浓,更要使远行人断肠了。所以临别时,送行者用马鞭向南方指点着,饶有深意地说出“断肠春色在江南”的话。
常建《送宇文六》诗说:“花映垂杨汉水清,微风林里一枝轻。即今江北还如此,愁杀江南离别情。”李嘉祐《夜宴南陵留别》诗也说:“雪满庭前月色闲,主人留客未能还。预愁明日相思处,匹马千山与万山。”结尾都是深一层的写法。前代文艺评论家称之为“厚”,也就是有深度。“厚”,就能够更加饱满地完成诗的主题。
这首诗色调鲜明,音节谐美,浅而不露,淡而有韵,予人以一种清新的美感。淡淡的晴烟,青青的杨柳,衬托着道旁的离筵别酒,仿佛一幅诗意盎然的设色山水。诗中人临别时扬鞭指点的动作,又使这幅画图显得栩栩如生。读着它,人们很容易联想起宋元画家所画的小品,风格和情致都相当接近。
五、(18分)
17、(4分)(1)捧(2)逐渐,渐渐(3)暗中(4)不久
18、(2分)C
19、(2分)D
20、(5分)(1)(他)依仗权势杀戮天下的有德有才的人来显示自己的威严。(关键词:怙、以等)(2分)
(2)(符行中)暗中把文章托付给赵逵,赵逵没有打开封口,(就)扔到了桌案下面。(关键词:属、启缄、几等,省略句的主语补充)(3分)
21、(2分)刚正(刚直、刚勇)
22、(3分)要点提示:侧面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动作描写。(答出三点即可。要结合文本作适当分析)
【译文】
盘石人赵逵,在绍兴辛未年高中状元。三年之后,按旧例征召为校书郎。当时秦桧已经年老,依仗权势杀戮天下的有德有才的人来显示自己的威严,官员们噤声不语。赵逵到任,一看到他光彩的仪容,秦桧就很高兴,想笼络他,问他的情况,得知他的家人还留在四川一带,就说:“为什么你们一家不一道来临安城?”赵逵以家里穷未能同来作答对,秦桧转头对着小吏小声耳语。没过一会儿,小吏就捧着百星黄金出来,秦桧说:“用这些钱来助你舟船费用。”赵逵完全没有意料到,极力推辞。同居一舍的郎官(指僚友)劝他不要违背秦桧的意旨,赵逵正言厉色地说:“士人一根草芥也不会拿人的,(接受财物)我成了什么人啦?你们以为冰山足以依靠吗?”劝他的人吓得缩头返回。小吏拿他没有办法,回来之后,还不敢把他的话告诉秦桧。秦桧也早已不高兴了。过了一段时间,赵逵的话逐渐传到秦桧的耳朵里,秦桧大怒说:“我杀赵逵,就好比杀了狐兔一样,他算什么东西,竟然敢这样猖狂?”传告临安府曹泳,招来一帮小喽啰,先呈奏状给皇上说:“近来三馆(史馆、昭文馆、集贤院)士人不检点,常常与宦官勾结,我将要追查他们,大概他们的祸事不小呢。”恰在此时秦桧生病了,十月份恰有绛巾之招(秦桧死)。高宗改制,暗中听说了那些事。十一月,急忙下诏书另外让赵逵兼任高官。接着,又召来他答对,又提拔为著作佐郎。皇上告诉他说:“你是我亲手提拔的,秦桧天天说荐用人才,竟然没有一句提到你,凭这一点,我知道你不依附权贵,你真算是我的门生啊。”又说:“两个幼王正想学诗,希望你能和他们切磋琢磨。”皇上的意思是想借此来消除之前秦桧的毁谤。赵逵先前未被招用,实际还是因为做东川佥幕时。总领符行中有个儿子参与科考,以为赵逵做省试考官,暗中把文章托付给赵逵,赵逵没有打开封口,(就)扔到了桌案下面。不久,符家的儿子没有上榜,总是找了别的借口来搜罗赵逵的罪责,而且很用力,但是最终也不能玷污他的为人。
六、(12分)
23、(1分)人才都有个性(人才是多种多样的)。
24、(2分)缚草为形,实之腐肉
25、(2分)A
26、(3分)(1)本段运用了大量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人才的各种类型。(2)连用二十个排比句,显示了人才之多样,形成了强烈的气势。(3)大量整句之后,又辅以散句,有参差错落之美。(答对一点得1分)
27、(4分)这是一封书信,作者借助想象、比喻、排比等方法,再加上充沛的情感,深刻的议论,表达出了作者的人才观。《病梅馆记》更像是一篇寓言,作者借疗梅的举动,叙事完整,形象直观,表现出作者对摧残人才制度的不满。
【译文】
来信所谈的是正确的,人的才能就像人的面孔,难道不是这样吗?难道不是这样吗?这正是人才所以优秀众多的原因。那个时代是什么时代呢?帝王优游安闲,天下太平康乐,山河清明澄澈,家阀世系长久相传,人心都能安定。士大夫利用空闲的日子培养子弟的性情,这些年轻人既在家里得到培养,又得到国家社会的培养,受到天地环境的孕育熏陶,形成他们深厚而安稳的情性,于是各人根据自己的情性所近,成就为各种人才。
高傲的成为崇山峻岭,勤奋的成为大河流水,文雅的成为田间阡陌,幽静的成为深山小路,急躁的成为飞水急流,深险的成为山洞峡谷,坦荡的成为大地平原,纯洁的成为普通百姓,驳杂的成为游鱼走兽,怪异的成为妖怪精灵,和善的成为人参茯苓,荣光的成为梅花芝兰,乖戾的成为荆条棘刺,朴素的成为禾稻桑树,狠毒的成为砒霜附子,庄重的成为钟鼎祭器,精粹的成为珍珠宝玉,和润的成为行云彩霞,简慢的成为沙丘土堆,笨拙的成为崎岖山路,这些都是天地国家所养育,日月光辉所照耀,山河气息所吹拂出来的。
大概日月的光辉,照耀太久而稍微停止片刻吧?大概山河的气息,吹拂太久而暂时飘散游离吧?于是就有人把杂草捆扎成人的形状,里面填满了烂肉,教它们跪拜起立,让他们充塞于朝廷、社会。然而急风将起,有朝一日就会把它们吹成一片混沌随风飞扬,化成泥沙。列子说:君子化成猿猴和仙鹤,小人化成昆虫和泥沙。同样都是变化吧!然而化成猿鹤似乎贤能一些了。唉!唉!
28. 作文
【评分标准】
作文参照“2011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
一类卷(63—70分)基准分67分(上70—68;中67—65;下64—63)
准确理解材料,角度恰当,立意深刻,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有新意,有文采。
二类卷(52—62分)基准分57分(上62—59;中58—55;下54—52)
理解材料基本准确,角度较恰当,立意较深刻,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40—51分)基准分45分(上51—48;中47—44;下43—39)
能理解材料,角度尚恰当,立意一般,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21—39分)基准分29分(上38—30;中29—25;下24—21)
偏离材料,角度或立意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20分以下)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
(1) 脱离材料。(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400字。
说明:(1)未写题目扣2分。(2)错别字1个扣1分,至多扣3分。(3)文面不整洁,标点错误多,酌情扣1—2分;文面整洁美观,酌情加1—2分。
Ⅱ 求各区2012年上海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答案
要这么多地的答案干嘛使
Ⅲ 我想要 2012上海市语文散装同步试卷 十一校联考 的答案,急~~~
(1分)作者梁衡是新华社高级记者,当代散文家,在高中阶段我们学习过他版的
2、(2分)联系上下文,填权入第④段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就
B.更
C.却
D.则
3.(3分)请具体分析第③段中哥白尼例子如何很有力地论证了作者的观点。
是这个吗
是的话请采纳后留下你的邮箱
发给你
Ⅳ 2012届上海市语文散装同步试卷六校联考第一次答案,尽快尽快
如果是下面这份的话请采纳我,我的hi开着,一收到采纳通知就发邮件给你。
1. (2分)引出回下文,预测音乐与人性之答间的关系
2. (2分)选项(1), 理由:并列关系,表明现代人希望以烛光感受慢节奏生活。
Ⅳ 2012上海市中考语文会考哪篇文言文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Ⅵ 2012年上海高考语文试题答案
一 阅读80分
(一)
1.文献综述在国内学术界不太受重视,问题较多。
2.C
3.认真阅读
4.第⑥段强调学术刊物对文献综述的倡导与支持的重要性;是对核心观点的补充,使论述更全面。
5.D
6.优秀的文献综述提供了该领域的学术谱系图,为该领域甚至整个学科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设性意见,是提高研究水平和论文质量的保障。
(二)
7.细致入微地写出骆驼吃草料的样子;突出“我”观察的仔细,表现了儿童的好奇和天真。
8.爸爸认为挂铃铛是骆驼安全的需要,是从实用角度讲的;“我”认为挂铃铛是人的需要,是从情感需求角度讲的;“我”的想法富有情趣,所以更美。
9.C F
10.答案示例:用两个“慢慢”修饰“走”和“嚼”的动作,两个“总会”修饰“走到”和“吃饱”,两两呼应,写出骆驼不着急的性子,意味深长。用词朴素,句子简短,表达恰到好处,不见柔弱。
11.前一部分以孩子的视角,写出了“我”对世界的好奇以及童年生活的美好;后一部分 (最后三段)以成年人视角,表现出作者对童年的追念和珍惜。
12.答案示例:“冬阳”在行文中虽然着墨不多,但与全文都有内在联系。“冬阳”点出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冬阳的温暖烘托了童年生活的温馨美好,为全文奠定温暖的基调。这样写足见作者构思之巧。
(三)
13.(1)心远地自偏(2)吾尝终日而思矣(3)起舞弄清影(4)于我如浮云(5)造化钟神秀(6)不以规矩(7)万夫莫开(8)几家欢乐几家愁
(四)
14.津亭
15.D
16.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五)
17.(1)使……知道(2)穿着布衣(3)繁殖(4)认为……好
18.C
19.(1)如果(是这样),你想要什么?(2)按一定的时间作息,不好的就去掉,不要让(它或他)损害群体。
20.丞相认为付出后要求回报是人之常情,卜式则为国家无私付出,不求回报,所以被认为不合“人情”。
21.皇帝开始不太了解卜式的为人,接着认识到他是忠厚的长者,最后发现他有治国才能。
(六)
22.东池岸边向外突出的地方
23.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建在水边的戴氏堂好像相连的大船随波起伏的奇特景象。
24.因为在这里居住着有才德的人。
25.B
26.本文描绘了戴氏堂的美景,称赞了戴简离世乐道的情操,颂扬了弘农公治政、识人的才能和中正的美德。
Ⅶ 求2012届上海市语文散装同步试卷六校联考第一次答案
1. (2分)引出下文,预测音乐与人性之间的关系
2. (2分)选项(1), 理由:并列关系,表明现代人希望以烛光感
受慢节奏生活。
3. (2分)人们获得灵魂和精神放松、舒缓的手段
4. (4分)快:现实中求生存的快节奏生活
慢:精神上放松自我的慢节奏生活 (语义接近即可)
5. (3分)A
6. (5分)(举例1分,阐释诗歌意境2分,诠释对于慢生活的作用2分
)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0分)
7. (2分)表达对爸爸的思念,点出爸爸的工作环境。
8. (2分)与前文以草木的“沉睡”、后文草木的“惶惑”相呼应;
营造出清冷、紧张的氛围,为下文写爸爸的逝去伏笔;
一语双关,暗示着爸爸生命的时日已不多。 (写到其中2点,即可)
9. (2分)表现爸爸在沙漠中执着于科学实验,倾尽心血和智慧;爸爸
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表达对爸爸奉献和牺牲精神的赞颂。
10.(4分)全文的线索;是爸爸送给勉儿的礼物,寄托着爸爸对勉儿
的爱和期望;也承载者勉儿对于爸爸的思念;铁铃铛是爸爸命运的象征
;表达了对爸爸为了事业,奉献牺牲精神的赞美。
11.(6分)A B
12.(4分)(内容)写勉儿的“大滴眼泪”,表达勉儿的伤痛和对爸爸
的深切怀念;
风铃的“绿锈”“裂缝”“长长短短的线路波纹”,就是爸爸艰辛而疲
惫的人生写照,表达了对爸爸的深沉赞颂之情;
(结构)收束全文,照应标题,既给人戛然而止之感,又使文章结构浑
然。
Ⅷ 求2012届上海市语文散装同步试卷六校联考答案
都有,请先采纳,采纳后发。
【六校】
1. (2分)引出下文,预测音乐与人性之间的关专系
2. (2分)属选项(1), 理由:并列关系,表明现代人希望以烛光感受慢节奏生活。
【嘉定】
1.(2分)A 2.(2分)享受自然、放松心灵、共同活动(答出其中两点即可)的空间
【十校】
1、(1分)《跨越百年的美丽》(没有《》不给分)
2、(2分)C
【普陀】
1、 突出卖花人对花没有感情,只是将其视做牟利的工具。
2、 B
Ⅸ 求2012届上海市语文散装同步试卷答案
我也想要。
Ⅹ 跪求2012届上海市语文散装同步试卷 八校联考(第一次)~很急~有的亲麻烦快速发给我~谢谢~
2011学年度上海市八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一、(16分)
1、(2分)A
2、(2分)“盐水”的本体是:人生世相;“盐”的本体是:道。
3、(2分)D
4、(3分)句意:世界时时刻刻都在创化中,并且产生出无穷的兴趣。(1分)
表达效果:引用名家说法,论述充满力度;(1分)把世界比作河流,说理形象生动。(1分)
5、(3分)通过文艺之门达到对人生世相的观照了解和人民悲欢好丑的同情的最高境界。(画线处为3个得分点,漏一处扣1分。)
6、(4分)举例1分;阐述2分;语言表达1分。
二、(20分)
7、(2分)(1)扣题,点明可以隔河看柳。(2)引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8、(3分)喜欢“婀娜临风,缱倦缠绵”:运用拟人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柳树的柔美姿态(1分),表现出作者对柳树的款款深情(1分)。
喜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借助于“依依”这一叠词,写出了“杨柳”的柔美姿态,描画出一幅春天的优美画面,(1分)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出(1分)戍边战士内心的悲哀。(1分)
9、(2分)准确而又生动地(1分)描画出漂浮在柳树梢头的朦胧、飘渺、生机无限(或“若有若无、若隐若现”)的绿意(1分)。
10、(4分)在看柳的人与柳之间,需拉开适当的距离,才能发现柳的美妙(2分,少“适当的”扣1分);看柳最适合的在于隔着一条河,盈盈波光更应衬出柳树的美丽(2分)。
11、(6分)B、C
12、(3分)借助这段特殊经历,今昔对比(1分),补充说明作者与故乡小河、柳树的缘分(1分),把热爱故乡小城的情感推向深入。
三、(6分)
13、(1)朱弦已为佳人绝
(2)青霭入看无
(3)侵晓窥檐语
(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5)君子生非异也
(6)阡陌交通
(7)其利断金
(8)门前流水尚能西
四、(8分)
14、(1分)《雨霖铃》
15、(3分)D
16、(4分)(甲)诗第三句虚实相生,明写自然界的风波,又暗示人生的风雨。(2分)
第四句化无形为有形,“离恨”可用船载,具体形象地表达离别之愁。(2分)
《柳枝词》赏析:
这是首诗味隽永,意境优美,情致深婉的佳作。送别诗的风流早已被唐人占尽,但这一首确实是可以和唐人比美。《蔡宽夫诗话》说郑文宝的诗“须在王摩诘伯仲之间,刘禹锡、杜牧之不足多也。”尽管这一评价有夸大其词之嫌,但还是有些道理。
首句很有诗情画意,“亭亭”多用来形容姑娘之苗条、靓丽,作者却用来描写船,可见构思不同一般;“系”的后面省略了宾语,让人联想起刘禹锡的“只有垂杨绾别离”,且暗切题意,手法不同凡响;“春潭”自然使人想起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春潭的美丽景象一下子就浮上了读者的脑海,确实是用笔老到,布局精巧。这样一幅春潭送别图就非常完美地展现了出来。第二句写送别时的情景,自然使人想到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而不是白居易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因为主、客都只有“半酣”,且临别时“帐饮无绪”,怕“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第三句一下子就让人想起柳永的“念去去千里,暮霭沉沉楚天阔”和崔颢的“烟波江上使人愁”,以及王维的“西出阳关无故人”,别情充溢宇宙。
最值得赞赏的是末句。恨也好,愁也好,怨也好,都是无形的,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没有点创造性思维,是难以形容的。前人曾把愁、怨、恨“物化”,说它可以量──“谁知一寸心,乃有万斛愁”,可以抛──“故已抛愁与后人”,可以剪──“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可以割──“美酒如刀割断愁”,郑文宝用“载”是一个创新,他把愁恨搬上了船,后来李清照反过来说,这船“载不动许多愁”,王实甫又把它搬上了车,“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还有人曾把它搬上飞机,“波音纵愿驮奴怨,载向云霄当坠”。这一个看似简单的“载”字,不知为后人的创作提供了多少空间。
《古别离》赏析:
写文艺作品的人,大抵都懂得一种环境衬托的手法:同样是一庭花月;在欢乐的时候,它们似乎要为人起舞;而当悲愁之际,它们又好象替人垂泪了。韦庄这首《古离别》,跳出了这种常见的比拟,用优美动人的景色来反衬离愁别绪,却又获得和谐统一的效果。
晴烟漠漠,杨柳毵毵,日丽风和,一派美景。作者没有把和挚友离别时的春天故意写成一片黯淡,而是如实地写出它的浓丽,并且着意点染杨柳的风姿,从而暗暗透出了在这个时候分别的难堪之情。第二句转入“不那离情酒半酣”,一下子构成一种强烈的反跌,使满眼春光都好象黯然失色,有春色越浓所牵起的离情别绪就越强烈的感觉。“酒半酣”三字也下得好,不但带出离筵别宴的情景,让人看出在柳荫之下置酒送行的场面,并且巧妙地写出人物此时的内心感情。因为假如酒还没有喝,离别者的理智还可以把感情勉强抑制,如果喝得太多,感情又会完全控制不住;只有酒到半酣的时候,别情的无可奈何才能给人以深切的体味。“酒半酣”之于“不那”,起着深化人物感情的作用。
三、四两句再进一层。此地明媚春光,已使人如此不奈离情,那么此去江南,江南春色更浓,更要使远行人断肠了。所以临别时,送行者用马鞭向南方指点着,饶有深意地说出“断肠春色在江南”的话。
常建《送宇文六》诗说:“花映垂杨汉水清,微风林里一枝轻。即今江北还如此,愁杀江南离别情。”李嘉祐《夜宴南陵留别》诗也说:“雪满庭前月色闲,主人留客未能还。预愁明日相思处,匹马千山与万山。”结尾都是深一层的写法。前代文艺评论家称之为“厚”,也就是有深度。“厚”,就能够更加饱满地完成诗的主题。
这首诗色调鲜明,音节谐美,浅而不露,淡而有韵,予人以一种清新的美感。淡淡的晴烟,青青的杨柳,衬托着道旁的离筵别酒,仿佛一幅诗意盎然的设色山水。诗中人临别时扬鞭指点的动作,又使这幅画图显得栩栩如生。读着它,人们很容易联想起宋元画家所画的小品,风格和情致都相当接近。
五、(18分)
17、(4分)(1)捧(2)逐渐,渐渐(3)暗中(4)不久
18、(2分)C
19、(2分)D
20、(5分)(1)(他)依仗权势杀戮天下的有德有才的人来显示自己的威严。(关键词:怙、以等)(2分)
(2)(符行中)暗中把文章托付给赵逵,赵逵没有打开封口,(就)扔到了桌案下面。(关键词:属、启缄、几等,省略句的主语补充)(3分)
21、(2分)刚正(刚直、刚勇)
22、(3分)要点提示:侧面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动作描写。(答出三点即可。要结合文本作适当分析)
【译文】
盘石人赵逵,在绍兴辛未年高中状元。三年之后,按旧例征召为校书郎。当时秦桧已经年老,依仗权势杀戮天下的有德有才的人来显示自己的威严,官员们噤声不语。赵逵到任,一看到他光彩的仪容,秦桧就很高兴,想笼络他,问他的情况,得知他的家人还留在四川一带,就说:“为什么你们一家不一道来临安城?”赵逵以家里穷未能同来作答对,秦桧转头对着小吏小声耳语。没过一会儿,小吏就捧着百星黄金出来,秦桧说:“用这些钱来助你舟船费用。”赵逵完全没有意料到,极力推辞。同居一舍的郎官(指僚友)劝他不要违背秦桧的意旨,赵逵正言厉色地说:“士人一根草芥也不会拿人的,(接受财物)我成了什么人啦?你们以为冰山足以依靠吗?”劝他的人吓得缩头返回。小吏拿他没有办法,回来之后,还不敢把他的话告诉秦桧。秦桧也早已不高兴了。过了一段时间,赵逵的话逐渐传到秦桧的耳朵里,秦桧大怒说:“我杀赵逵,就好比杀了狐兔一样,他算什么东西,竟然敢这样猖狂?”传告临安府曹泳,招来一帮小喽啰,先呈奏状给皇上说:“近来三馆(史馆、昭文馆、集贤院)士人不检点,常常与宦官勾结,我将要追查他们,大概他们的祸事不小呢。”恰在此时秦桧生病了,十月份恰有绛巾之招(秦桧死)。高宗改制,暗中听说了那些事。十一月,急忙下诏书另外让赵逵兼任高官。接着,又召来他答对,又提拔为著作佐郎。皇上告诉他说:“你是我亲手提拔的,秦桧天天说荐用人才,竟然没有一句提到你,凭这一点,我知道你不依附权贵,你真算是我的门生啊。”又说:“两个幼王正想学诗,希望你能和他们切磋琢磨。”皇上的意思是想借此来消除之前秦桧的毁谤。赵逵先前未被招用,实际还是因为做东川佥幕时。总领符行中有个儿子参与科考,以为赵逵做省试考官,暗中把文章托付给赵逵,赵逵没有打开封口,(就)扔到了桌案下面。不久,符家的儿子没有上榜,总是找了别的借口来搜罗赵逵的罪责,而且很用力,但是最终也不能玷污他的为人。
六、(12分)
23、(1分)人才都有个性(人才是多种多样的)。
24、(2分)缚草为形,实之腐肉
25、(2分)A
26、(3分)(1)本段运用了大量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人才的各种类型。(2)连用二十个排比句,显示了人才之多样,形成了强烈的气势。(3)大量整句之后,又辅以散句,有参差错落之美。(答对一点得1分)
27、(4分)这是一封书信,作者借助想象、比喻、排比等方法,再加上充沛的情感,深刻的议论,表达出了作者的人才观。《病梅馆记》更像是一篇寓言,作者借疗梅的举动,叙事完整,形象直观,表现出作者对摧残人才制度的不满。
【译文】
来信所谈的是正确的,人的才能就像人的面孔,难道不是这样吗?难道不是这样吗?这正是人才所以优秀众多的原因。那个时代是什么时代呢?帝王优游安闲,天下太平康乐,山河清明澄澈,家阀世系长久相传,人心都能安定。士大夫利用空闲的日子培养子弟的性情,这些年轻人既在家里得到培养,又得到国家社会的培养,受到天地环境的孕育熏陶,形成他们深厚而安稳的情性,于是各人根据自己的情性所近,成就为各种人才。
高傲的成为崇山峻岭,勤奋的成为大河流水,文雅的成为田间阡陌,幽静的成为深山小路,急躁的成为飞水急流,深险的成为山洞峡谷,坦荡的成为大地平原,纯洁的成为普通百姓,驳杂的成为游鱼走兽,怪异的成为妖怪精灵,和善的成为人参茯苓,荣光的成为梅花芝兰,乖戾的成为荆条棘刺,朴素的成为禾稻桑树,狠毒的成为砒霜附子,庄重的成为钟鼎祭器,精粹的成为珍珠宝玉,和润的成为行云彩霞,简慢的成为沙丘土堆,笨拙的成为崎岖山路,这些都是天地国家所养育,日月光辉所照耀,山河气息所吹拂出来的。
大概日月的光辉,照耀太久而稍微停止片刻吧?大概山河的气息,吹拂太久而暂时飘散游离吧?于是就有人把杂草捆扎成人的形状,里面填满了烂肉,教它们跪拜起立,让他们充塞于朝廷、社会。然而急风将起,有朝一日就会把它们吹成一片混沌随风飞扬,化成泥沙。列子说:君子化成猿猴和仙鹤,小人化成昆虫和泥沙。同样都是变化吧!然而化成猿鹤似乎贤能一些了。唉!唉!
28. 作文
【评分标准】
作文参照“2011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
一类卷(63—70分)基准分67分(上70—68;中67—65;下64—63)
准确理解材料,角度恰当,立意深刻,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有新意,有文采。
二类卷(52—62分)基准分57分(上62—59;中58—55;下54—52)
理解材料基本准确,角度较恰当,立意较深刻,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40—51分)基准分45分(上51—48;中47—44;下43—39)
能理解材料,角度尚恰当,立意一般,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21—39分)基准分29分(上38—30;中29—25;下24—21)
偏离材料,角度或立意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20分以下)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
(1) 脱离材料。(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400字。
说明:(1)未写题目扣2分。(2)错别字1个扣1分,至多扣3分。(3)文面不整洁,标点错误多,酌情扣1—2分;文面整洁美观,酌情加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