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要怎么准备一节课 写教案和备课是一件事吗我要怎么准备呢要写教案吗
第一步:梳理思路
第二步:打开思路
第三步:演示思路
第四步:拓展思路
B. 小学语文教师怎样备课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备课的有效性。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中,教师为上好一堂语文课,常常浏览大量资料,参阅多堂名师范例及教案,经过精心整合、预设,形成了一份几乎无瑕疵的多页详案,但实际执教起来并不如设想中那样顺利,往往出现量大超时,环节仓促,顾此失彼,束缚手脚等现象,形成低效的课堂教学。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有效备课呢?
一、备课标
课程标准、教材和参考书是教师备课前必须读的“三本书”。教师备课时,往往只读教材、参考书,照本宣科,忽视了课程标准的指导性作用,这样的备课尤如井底之蛙,站不高、看不远,教材也不可能真正钻研深、钻研透。备课,先从读课程标准开始。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圭臬”、是源头、是方向,也是方法。读课程标准,就像砍柴前磨刀一样,事半功倍。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他把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抄下来,贴在教案本的首页,每次备课时都要翻看。由此可见,备好课标是备好课的基础之步。
二、备教材
备教材是备课中的重要的一环。如何把握教材并创造性地加工教材呢?
第一步:钻研文字。一篇课文摆在案头,先做什么?先理解字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及含义深刻的句子。随着悟性的提高,有些关键词语,写得精彩之处,以及课文的重点、难点,也会很快抓住。抓住了,便做上记号。
第二步:朗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四五遍。这是钻研教材、语文备课重要的环节。朗读是活的,是跃出纸外的,赋予了作品生命力。朗读好了,钻研教材就成功了一大半。老师朗读水平有多高,学生就会有多高,并超过老师。师生朗读得精彩的课堂,必然是充满生机的、充满灵性的、富有情趣的课堂。
第三步:正确领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意图。教材中所选文章都是精品,语言运用得准确、生动就更不要说了。对于作者推敲、锤炼文字的匠心,一定要细心琢磨、体会。每篇课文都有不同的谋篇布局方法,也要把握好,以便引导学生去感悟、去学习、去运用。老师领悟得深,学生才能领悟得深,甚至在老师的引导下,超常发挥。否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第四步:认真思考课后练习题的要求,有的要先做一做。例如,要求学生背诵的部分(或全文),教师要先背下来;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课文,教师要先努力去做。
第五步:查阅资料。一是阅读《教师参考用书》,二是上网查阅许多相关的背景资料。
三、备学生
在传统的语文备课中,教案就是师案,是教师如何教课文的方案。这种教案往往是从教师的教学需求出发来进行设计的,教师在写教案时考虑第一位的是自己如何教,而不是学生如何学,学生的学要服从于教师的教,它是只为教师准备的,是只为教师服务的。它从教案上第一个字的出现起就已把教师的教作为主动的活动,把学生的学作为被动的活动来对待。在这种教案指导下的语文课堂,学生要做的最要紧的事就是如何去适应教师的教案;教师最渴望的是学生与自己的教案亲密配合,最害怕发生的则是学生的学偏离自己教的方向。一旦教学效果不理想,那教师埋怨的往往是学生没有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怪学生没有与自己备的教案好好配合。这样的课堂,究其原因还是教师备课没有充分备学生。
四、备教案
1.教学目标设计——三维目标不能少
2.教学过程设计——科学合理可操作
(1)说好第一句话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要讲究导入的艺术。一个精彩的导入,既使学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让课文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创造科学有效的导入形式,就必须把握课文的特点,根据学生好奇心理,运用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导入新课。
(2)提好一个问题
“提问”或者“问题”是组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般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课堂教学知识的迁移和延伸主要都是靠提问来进行支撑的。 高质量的提问是教师研究教材与设计教学时思想的结晶,它们具有角度优美,形式多样,内涵深度,激发力强的特点,在教学上能够发挥出高质量的引领,激发,牵动作用。
(3)用好一块黑板
板书是一门高度浓缩的“提练”艺术,是“提纯的金,琢成的玉”。它用概括的文字、简明的图表、简单的构图、凝练而直观的形式把教学内容浓缩起来,节省了教学时间。语文课的板书设计要从课文的教学目的出发,选取恰当的切入角度,对全文作鸟瞰式的综合,应力求结构上简明扼要,语言上精心锤炼,形式上新颖有趣,有审美价值,能寓教于乐,寓智于美,既有"三秋树"的简练,又有"二月花"的新颖。
3.教态语言设计——富有魅力感化人
一个气质高雅、精力充沛、神采飞扬的教师必定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而且小学生最善于模仿,我们的言谈举止定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学生。备课时,我们虽不可能把每句课堂语言都预设好,但比较重要的过渡语言和总结性语言还是可以预设的,这部分能预设的语言,一定要仔细推敲。要考虑到是否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是否能最直白地表述核心知识点?怎样呈现就更富有激情,具有“煽动性”,更能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怎样做到口头语言与肢体语言合二为一,相得益彰,从而一程一程地推进课堂教学甚至形成课堂的高潮。
语文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场所,更是学生积淀文化、体验人生的空间,如何做好这个神圣空间的守望者、引领者,当好这人生课堂的首席,我觉得教师必须做好每一节课前的教学准备,扎扎实实备好每节课,使备课真正发挥实效。
C. 于永正 怎样备课
备课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有效的备课是避免无效学习的前提。但今日之备课已被彻底异化、变态化、虚假化、无效化。有歌为证,歌名《心太软》——“夜深了你还不想睡,你还在抄教案吗?你这样辛苦到底累不累?还是纯属自我安慰?”
备课就是抄教案,异化一也。
抓备课就是查教案,异化二也。
不祛除异化,回归本义,求真求实,而谈有效备课,无异乎缘木求鱼。
如何做到有效备课?
一曰废除所谓写教案。
写教案不等同于备课,抄教案更是伪备课。误人误己,遗毒无穷。
惟有取消查教案,教师不必违心地把宝贵时间耗费在全无意义的抄教案上,才能谈得上备课不备课,有效没有效。
所“写”教案如何,一丝一毫也不能反映备课情况。或者可以说,教案越“好”,备得越差,教学越是无效。在任务重压力大的情况下,如此有限的、宝贵的时间,用来抄教案,那哪来时间备课?遑论有效?
而真正意义上的、扎实有效的备课,不一定是以教案来体现。可以是零星的笔记,可以是杂乱的摘抄;可以是资料的拼贴;可以是符号、圈点、勾画;也可以是个中三味,烂熟于腹,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了无痕迹,方为“不射之射”,几于备课之最高境界。真正踏踏实实备了课的教师,是不可能有一本很好看的教案的。
须知真正有效的教学,必然基于真正有效的备课,也必然不依靠教案。正如一味按剧本表演的演员是三流演员一样,一味按教案上课的教师必然是蹩脚教师。
写教案于教学之无用,于备课之破坏,可知矣。
写教案,查教案,可以休矣。
二曰功夫在诗外。
备好课的基础是什么?不是参考书、现成教案、这个那个技术、此项彼项工具,而是教师自身综合素养。
读书、学习,是提高自身素养的不二法门。教师要做终身学习的典范,不可固步自封,自我满足,放松学习,那样是连本职工作也做不好的。
仅仅看本学科的书、教学的书也是不够的,须知学科整合、综合学习是大势所趋,不容回避。文科教师也可以看一点理科书,理科教师也可以看一点文科书,看不了太深的,可以看一些基础的,普及性质的。知识面广一点,对备课,对教学,是大有裨益的。
教学书可以看得多一点,教案可以看得多一点,但要养成习惯,坚持长期看,汲取营养,为我所用;而不是临时抱佛脚,教哪课看哪课,照猫画虎,生搬硬套,不求真实效果,只图敷衍任务。要多看真实的教学实录,那些花里胡哨作秀的所谓优质教案,是用来哄鬼的,不是用来教学生的,可以少看点。话再说回去,有抄一篇教案的时间,可以看五六篇教案,抄一篇毫无收益,而看上五六篇必有启发。是抄个漂亮教案来换取教案检查的好评价呢,还是对工作负责,对学生尽责,扎扎实实多看几篇教案呢?为人师表者不可不深思而慎取。
三曰透彻理解备课的本义。
备课所备者何?
是“备学习”,而不是“备上课”。是为学生学习而准备,而不是为自己好教而备。出发点不正确,往往南辕北辙。
不能仅仅考虑自己教得方便,教得“精彩”,教得舒畅,而是应把学习和学习者作为焦点,以教导学,以教促学。不要学某些作秀性质的,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分析是否真正有所得。
要把自己当学生来想想:如果我是学生来学习,我会遇到什么问题?我怎样才能较快地掌握?……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思路,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
以语文教学而言,不要被教参上的东西奴役,而要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以开放的心态,认真体会阅读与写作的真实感知、路径、问题。这样才能有效组织学习,使讨论成为真讨论,思考成为真思考,感悟成为真感悟,而不是走向预设答案的装摸做样的走过场。那样的走过场,我称之为伪教学、伪学习。
要备得细,但万万不可讲得细。“讲课”是一个可恶的词,“讲深讲透”是一个害人的想法,当然,仅仅针对语文教学而言。
以细致的结论取代细致的学习,以喋喋不休的灌输取代过程的引导、思路的启发、方法的点拨,使埋头记笔记替代了探索、讨论、相互激发,使学生开不了口,动不了手,转不起脑筋,这样的教学,我称之为强暴式教学。
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师的“讲”超过一半时间,就几乎可以认为无效了。如何才能讲得少而有效?就是要在备课上下功夫。惟有备得细,才能讲得少,教学才有效。唧唧歪歪地复述教参上的结论,说明根本没有尽心地备课,尽管他很有可能缴得出一本漂亮的所谓教案。
D. 今天,我们该怎样备课
备课的预料时间最好能比上课时间长。预习一下明天上课要用的,想深点,想偏点
E. 我是新来的大学老师,我讲课的时候备课感觉很简单,但是讲课的时候却发现有些地方语言表述很困难,怎么办
大学老师的授课比抄中学讲课袭更难,备课不简单而是独具匠心:
1 因为进入大学里的学生层次上升了,思维方式敏捷。能给学生一斤水,自己必须有10斤水,老师心里有真货;
2 虽然有教学大纲,但不能照本宣科呀,您乐意接受这样的听课,这样就是忽悠了学生,更忽悠了自己;
3 老师资格要求的普通话是重要环节,凡是老师必须说字正腔圆的普通话,但老师也有讲方言的时候,那是老师调节课堂气氛的,掌握好普通话是授课的基础,否则您有深渊的知识,却难以表达,影响您的授课业绩
F. 优秀教师是如何快速备课
摘要】教师备课重要的不是写文字教案,而是隐性备课。隐性备课作为一种隐而不露却对上好课具有极大潜在影响的备课方式,是教师师德精神的写照,是教师的学养累积,是教师的经验省思,是教师教学研究的明证。隐性备课是教师“一辈子”的准备,是上好课的根本。
【关键词】教师;备课;隐性备课;显性备课
隐性备课作为一种隐而不外显的备课方式,在实践中客观存在,但未得到应有的认识和关注。实际教学中,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往往重视显性备课尤其是教案的编写,忽视隐性备课。反复“抄教案”以应付检查,成为捆绑在教师身上的“绳索”,也成为教学质量难以真正提高的重要因素。隐性备课概念的提出源于教学名师于永正以“隐性备课重于显性备课”为题对自己备课心得的反思总结。肖川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笔下的“一辈子与15分钟”的故事,道出隐性备课的真谛;叶澜将备课分为“直接的备课和间接的备课”,而“间接备课比直接备课重要得多”;扈中平将备课分为“内心备课和行为备课”,倡导内心备课。夸美纽斯认为:“假如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他(教师)肯耐心地不断介绍一些有趣的和实际有用的事情……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第斯多惠强调:“如果一个教师经常反复备课,十分熟悉课本的内容,那么他就可以一劳永逸不必节节课都备课,不过还要继续扩大自己的视野,时时振奋精神。”这些论述皆表明,在传统的显性备课之外还有隐性备课的存在。
一、隐性备课是师德修为
隐性备课是教师事业心、责任感的表现,是勤业敬业师德精神的写照。隐性备课关键在“隐”。“隐”即不明显,潜伏,不露,在深处,在内心,与“显”相对。“显”即表现,露出,显见,露在外面容易看出来。隐性备课是不外露,不明显,没有直接外显却对学生发展和教学效果起着很大作用的一种备课方式。它更能折射出师德修为的高低。这里的外显与内隐的关系对立而复杂,表现在:(1)在备课动机上,隐性备课是上好课和为学生服务的强烈动机使然。知识的累积、阅历的丰富、学识的渊博、科研的探究,无形中能提升教学效果,这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之心助成的。针对某个具体教学问题细心地查证探寻,包括读书、看报、听广播、与他人交流,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和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监控等;只要发现某一点或某一方面与所讲授的内容相关,或是讲授内容的一个佐证,便及时记录下来添加到教案的留白处或对教案加以修正,这是由教师关心学生之心和高度的教育责任感驱动的。(2)在备课过程上,隐性备课和显性备课中教师所用时间长短和精力付出的多寡不同。显性备课所用的时间相对较短,隐性备课所占用的时间相对较长,如果把备课比为一座冰山,海平面上下比例为1∶9,那么,隐性备课的内容以及所占用的时间在海平面以下,是备课的主体部分,显性备课类似于冰山尖。课究竟备得好不好、上得好不好,从根本上取决于隐性备课而不是显性备课。隐性备课是显性备课的重要支撑。(3)在备课结果上,显性备课的结果是明显的,一般反映在教学进度计划、课时计划、文字教案编写以及PPT课件的制作上。而隐性备课对备课当事人以外的他人是内隐的,很少有表面的结果可以让他人检查和衡量,但它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效果的好坏以及上课能否真正吸引学生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或根本作用。隐性备课的结果虽然不明显,甚至只是部分反映在文字教案中,但更多地表现在上课的整体氛围和整体效果上。善于隐性备课或隐性备课充分的教师一般教学效果好,讲授内容丰富生动、耐人寻味,不怕被人听。反之,不善于隐性备课的教师,往往只做表面文章,教学效果要么沉闷死板,要么表面热闹,却经不起细察和深究。
无论从备课动机、备课过程,还是备课结果看,隐性备课都与教师的师德修为高度相关。师德高尚的教师往往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之心、对学生的关怀体贴之心和对学生家长的服务之心。这样的教师尤重隐性备课,并能自觉地在不断丰富自己和升华自己的过程中,实现上好每一堂课的理想追求。众所周知,教师上好课最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学习的意愿对学生来说是第一位的。教师本身就是唤起学生注意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要想从根本上上好每一节课,能信手拈来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故事,必须注重隐性备课。有些学生之所以憎恶学问、设法逃课,很大原因在于教师因备课不充分而上不好课。这从表面看是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实质上是师德问题。因此,备课表面看是教学的一个环节,其实,它与教师的师德修为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善于隐性备课往往是师德高尚的重要表现。
二、隐性备课是学养累积
隐性备课是教师学养累积的表现,是教师的内功。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其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获得,决非朝夕之功。凡是学养深厚的教师,即使教案写得相对简略,甚至是提纲式教案,讲课仍能深人浅出、生动活泼、左右逢源。有些教师忽视隐性备课,即使从教科书上把教案抄得很详细,讲课还是呆板机械、不吸引学生。
首先,隐性备课的学养累积需要教师广泛阅读。其实,隐性备课本身就是广泛阅读。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更应该是一个真正的“越读者”,更需要养成越界阅读的习惯和乐趣,在纸张阅读、数字阅读和影像阅读之间来回穿梭,从容越界,真正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思想、有精神的人,使课堂教学中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意蕴无穷,意义倍增。高万祥说:“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对一个教师而言,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身的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想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地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就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学科领域里,使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人门的常识。”魏书生只有初中毕业,却成就了很大的事业。他的融会贯通、左右逢源的境界从哪里来?“培养魏书生的便是书籍。”高万祥还说:“李镇西现在被人们称为‘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当我问及他怎样取得这样的成就时,他回答我,可能是比别人早读了一些书,多读了一些书。”这样阅读、备课、上课一辈子,讲起课来的感觉一定会像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其次,隐性备课的学养累积是学生学习和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将认知的与非认知的、超验的与直接的认识方式融为一体,学生对知识和事物的理解是十分复杂的,不仅理智地按概念去理解事物,还要以身体的、关系的、法定的和情境的方式经验事物,通过自己的身体、通过与别人的关系,以及通过与世界上各种事物的联系认识事物。学生不只从教材内容上认识世界,还需要在课堂上从教师那里获得多种信息和多向启迪,包括生活经验、生存方式和生命精神的方方面面。照本宣科不仅是所有教师上课的大忌,也是所有学生最讨厌的授课方式,同时还是所有评课标准所禁忌的。“一个教师处处照本宣科,这是教师的盲目依赖性。这样的教师不会把全部注意力都倾注到每个学生身上,不会灵活而又生动地发挥思想,宁可用书带把学生捆扎起来,这怎么能够解放学生的思想……所以说教师一定要在家中好好精心备课,在学生面前以灵活、独立思考的方法教课!”因此,教师备课需要全面把握教学资源,在全面彻底熟悉教材之后,可以利用其他作家有关教育专业的作品,通过学习适当的专业文章继续提高和巩固对教材的判断能力。“如果一个正在成长的教师仅仅以研究一本还不完全熟悉的教材为乐,而根本不是出自对教学的热爱,那么他这种热情自会逐渐冷下来。……教师要专心致志教学,教学就是他的欢乐,他的享受,教学就是他毕生的职业……这就需要教师继续阅读一些别人编写的教材。如果在这些教材中得不到什么新的启发,那么就要在不同主张、不同流派、各式各样的教学方法中去寻找启示。一个教师懂得如何用不同的方法来处理一种教材,这恰恰体现了这个教师的真才实学……”事实上,有些教师一辈子都在和一本教科书翻来覆去地打交道,久而久之,必然会失去扩大视野和振奋精神的要求,这是一种教学病态。重视隐性备课不仅能医治此种病症,还能使教师对学生多一分理解和关爱。“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之外,还要多接触社会生活中的不同领域,尽量抽时间看电视、读报、阅读时兴的杂志和畅销小说,同时对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要尽量多地涉猎,从而开阔自己的生活面,加深对社会和人性的体会,加深自己对生活体会的深度和广度,也就容易对人产生接纳心,容易体会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是由他们的生活经历和背景所塑造出来的。总之,教师的工作是与活生生的人打交道,与有不同生活经验的人打交道,需要帮助自己对人和生活增加敏感度。”
学养累积所强调的阅读,既包括广泛而间接的阅读,也包括具体而直接的阅读。阅读是广泛意义上、更大坐标下的备课。隐性备课也是教师教学资源意识的展现。读书时设计着上课,生活中思考着上课,无论做什么事都想着如何把课上好,这才是备课的高境界。
三、隐性备课是经验省思
经验省思,即对经验进行反省思维、反思思维,是对某个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深思。备课隐含着教师个人的经验,隐性备课能引申和彰显这种经验。
经验省思源于生活,是教师生命的感悟。经验像是交响乐的主题,能展现一个人的风格。经验是杜威现代教育论的核心,他强调从经验中学习。经验具有双重性,是教师备好课和上好课的重要因子。“经验包含一个主动的因素和一个被动的因素,这两个因素以特有的方式结合着……在主动的方面,经验就是尝试……在被动的方面,经验就是经受结果。”优质教学需要教师将自己的人生经验贯注于课堂,而人生经验之于课堂就不是简单外显的备课所能涵盖的。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和发展的过程。理解具有主观性,生活世界具有复杂性,写出来的再详细的教案也不是课堂教学的全部文字和语言。因为“语言并不足以描述经验,最好的词汇也无法表达我们隐秘世界的丰富性和独特性……语言最终是无法触到我们内在经验的基本特征和隐秘品质的”。而经验却是丰富多元的,备课的背景知识需要教师从日常生活的经验系统中提取。“我们从一位伟大的老师那所‘获得’的与其说是一个具体的知识体系或一组技巧,还不如说是这位体现和代表知识的老师的行为方式—他或她的生活热情、严于律己、献身精神、人格力量、强烈的责任感,等等。”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来自方方面面,有教师本人的知识、人格,有课本教材的概念理论,也有教师汇集的各种教育情境,它们有着相互影响的复杂性,如百川归海,指向学生的健康发展。但这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知识丰富,智慧超群,驾驭信息,信手拈来,不留痕迹。
经验省思是教师的必备素质。教师备课不仅要体现学习者的身份,也要体现作为一个经验者的身份。教学不神秘,但有许多技巧,好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一般都要花好多年时间通过实践和不断修正才能掌握。真正的教学日志往往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对得与失反省的及时记录,包括课堂上对某个问题把握情况的总结,对学生听课过程中反馈信息的捕捉和思考。经验省思,其实就是对课堂教学中教学材料运用情况、知识讲授效果、学生听课状况以及整体课堂氛围的分析和概括。省思的过程不反映在教案中,但却对备课、上课有切实的帮助。经验总结、教训省思、自我学习和自我激励,都是隐性备课的元素。在没有如此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任何教师都难以上好课。反思能力、自我钻研能力和自学能力,也是教师教学和指导学生学习的强大能量来源。“非常教师总能让他们的讲义保持新鲜感和有意义……所有教师在走上讲台前,都应对该门课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这是教学的最起码要求。但非常教师能敏锐地意识到学习时机的到来。只要有益于学习,他们会毫不犹豫地脱离教学计划说开来去。”这里,解放思想、摆脱教案、说开来去的内容,不是所有教师都做得来的。没有一定的经验省思和知识积淀,是无论如何也办不到的。
四、隐性备课是教学研究
教师是研究者,隐性备课尤重教学研究。研究本身是一种关注的行为。关注就是关心我们所热爱的事业或人,与之分享我们的一切。研究中包含有一份执著的关注和激情。将备课视作研究,就是能深人地感受和理解备课,对备课进行深刻的反思,进而对教学提出疑问并全身心地关注。理解教学就是要以某种方式存在于教学这个世界,使教师与教学密切联系,使教师自己更好地成为教学世界的一部分,融人教学世界之中,探索教学世界的奥秘,心中装着教学,把教学真正当回事。教学是师生共在的,关注备课,就是关心备课的出发点和归宿。所谓备课,其实是对一种机会的准备,是对课堂教学中也许会出现的多种可能性问题的预测或破解。在拟定课时计划之前,教育者首先要对教学的思想范围深思熟虑,把自己的全部知识经验置于其中,并对学生的需要做充分的研究,这实际上是一种研究的过程,仅仅依靠写进度计划或文字教案是难以实现的。“为了使教学计划行之有效,必须考虑其与许多偶然因素的依赖关系,这些偶然因素是与多方面教养的一般观念毫无共同之处的。因为教学效果来源于教育者与学生双方的个人能力,所以无论这些能力怎么样,都必须得到最充分的利用。”有些教师起初往往是以极大的热情备课,以火一般的激情上课,原本是进取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热情似火的情感状态,但是,一段时日之后,便兴致索然,热情冷却,新事物的吸引力消失,探索兴致也渐渐索然,这是一种可怕的状态。一旦到了这种状态,教师的事业将停滞不前,课堂教学必定死气沉沉,课堂里的学生学无兴趣。通过隐性备课进行深人细致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创新,则是医治这种病态的良方。
隐性备课所重视的教学研究,包括很多方面,关涉许多实际问题。如,不同教学内容的新近发展情况,不同班级学生的状态和不同特点,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法要求和不同教学手段的运用等等,都需要在备课时给予考虑和关注,需要与其他教师商讨,需要向有关资源如网络、专业书籍、工具书求证,甚至需要向有关专家请教。深人细致的隐性备课,即使是学生的姓名读音都不会放过,都要核查。这在教案上是显示不出的,却潜在地对教学效果的提升、对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发挥着积极作用。况且,教学强调的是真知识、真学问,向学生传授的是事实、是规律,是内在的必然联系,来不得半点虚假,也不能似是而非、囫囵吞枣,需要认真钻研和踏实研究。只有教师真正掌握了知识、理论和思想,课堂讲授才会确实、肯定,才会在学生心田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真正影响学生的言谈举止和精神世界。“非常教师也是认真好奇的学生,对已知的东西永不满足。他们都是终生的学习者,因此,他们能用一种神秘的力量来把这种好学精神传给学生。很难想象出一位成功的教师一点不想深人了解本门学科的知识。研究、学习和人格魅力是一流教师的特点。”重视教学研究,重视隐性备课,能使我们争当“非常教师”的愿望变为现实。
总之,隐性备课在许多优秀教师的教学反思和教学总结中都能得到印证和体现,被普遍认可。实践也证明,凡重视隐性备课者,上课往往受学生欢迎,教师自己也能享受到教育幸福感和职业自豪感;凡忽视隐性备课者,上课捉襟见肘,往往不受学生欢迎,教师自己也会因缺失成就感而郁闷。隐性备课蕴含着教师的阅读、思想、生命和德性,教师整个人都渗透于课程之中。隐性备课带有一定的厚度、宽度,在时间、空间和内容上都有较大的开口。从新闻中获得的以及随时捕捉到的与所讲授内容相关的信息,都是备课的素材。隐性备课处于总体知识储备和具体备课之间,既不是漫无目的地广泛涉猎、宽泛无边,也不像编写教案或设置课件那样具体机械、不灵动。隐性备课介于两者之间,围绕讲授内容,有联系性地搜寻、探究、实验、思考,既和讲授内容相关,又不那么狭窄和具体;既具有灵活性和广泛性,又不是浩渺无边,无从下手。因此,隐性备课既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可以操作和掌握的,教师必须予以重视。
刘向东·中小学管理·2009.11
〔图书馆编录于2009.11.26〕
优秀教师流失是普通中学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如何应对优秀教师的流失,如何解决因优秀师资流失而带来的教学困境?这是每个普通中学校长都必须面对的难题。
我认为,作为校长,我们一方面应该理解教师的发展需求,尊重教师的选择,尽量为其自主发展创设更大的空间;另一方面,也要未雨绸缪,制订出有效策略,把吸引、培养和使用人才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优秀教师梯队,增强学校自身的凝聚力,变强留为自留;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加强学校内部的知识管理,趁优秀教师还在学校期间,通过各种方式与渠道,想办法吸收、固化和积累优秀教师具有个性化的隐性知识(包括教育教学能力、成长经验甚至是失败的教训),放大有价值的东西,实现共享,并留存下来为后人所用。在这方面,我们的基本做法是:
一、确定传承重点
优秀教师有其独特的知识背景、突出的业绩和个人魅力,这些都是学校发展的宝贵资源。除已物化的文档经验、技术技巧等显性知识外,我认为,我们更应该重视传承的是优秀教师的隐性知识:润物无声的学生管理技巧、教无定法的课堂教学机智、因材施教的智慧与能力、影响学生道德形成的人格魅力、独特的成长经验等。这些个性化的经验、技巧、感悟和灵感等,是教师个人经过长期积累而形成的独特知识,不易被其他人所理解和掌握,而优秀教师的含金量也正在这里。
二、落实行动策略
1.建立知识管理机制
建立学校优质资源知识管理部。校长任第一负责人,成员由语、数、英、理化、史地生政、体音美劳6个教研组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线教师组成。优质资源知识管理部不隶属于学校某个部门,其职责是从学校全局知识流动的角度出发,考虑整个学校的知识管理,包括策划学校教师梯队的培养以及优质资源的挖掘利用等。知识管理处享有独特的决策权。
明确优秀教师兴校责任制。优秀教师有责任带徒弟、有责任抓教研、有责任促进资源共享。学校要求优秀教师不仅要帮助徒弟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教案,还要监督徒弟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复备课等;不仅要关注徒弟专业技能的提升,更要重视徒弟教育教学能力以及思想水平的提升。设立校长奖励基金制。对优秀教师的付出与贡献予以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
2.开通知识流动渠道
活动交流。学校特别重视结合常规工作开展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学校通过举行骨干教师经验讲座、教研组学术交流展示、教师沙龙、新教师校本培训等活动,创造条件,把优秀教师的先进理念、方法、能力、智慧,潜移默化地传递、展示出来。
注重传播。利用网络建立知识库,创办学科期刊,开辟宣传栏等,让知识传播、流动起来。
重视收集。建立优秀教师计划、总结、科研、反思、心得、摘记等资源库,把优秀教师的显性、隐性知识都纳入其中。
提供空间。创建轻松温馨、适合教师交流的“空间”,如茶室、交流厅、畅艺苑等。
3.创设知识共享氛围
民主、和谐、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是促进知识共享的保障。学校一方面倡导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另一方面对教师的教学过程不强求一致、横加干涉,更不主张硬性推广某一种做法。为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科研上领先冒尖,学校在提供资金上的大力支持的同时,承认教师个人隐性知识的独创性和专有性,鼓励教师建立自主合作、自主交流、自觉共享的学习协作组或成长共同体。
以上努力,促进了我校优秀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使教师队伍呈梯状发展状态,整体质量不断提升,学校也在人人需要成长、个个追求进步的氛围中不断发展。
G. 读于永正老师的《我怎样教语文》有感
《我怎样教语文》是于永正老师写的。1999年教育部召开“于永正语文教学方法研讨内会”,推广其“五重”(重情容趣、重感情、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教学法。
于老师的这本书每一章都让我学到了很多语文教学的知识技能。本书分为四辑来写第一辑、语文教育,应该给学生留下什么;第二辑、教语文,其实很简单;第三辑、语文课堂教学的“两点”在哪里;第四辑、关于作文教学。在本书的开始于老师还写了“人生留痕——写在前面的话”写的是于老师的教书经历和写作经历。于老师从教五十多年,主要教的是语文学科,以本书写的大都是有关语文教育的。在书的末尾于老师还写了后记,于老师对小学语文教学情有独钟,说“痴迷”也不为过。
H. 小学语文如何备课更高效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备课的有效性。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中,有许多青年教师为上好一堂语文课,常常浏览大量资料,参阅多堂名师范例及教案,经过精心整合、预设,形成了一份几乎无瑕疵的多页详案,但实际执教起来并不如设想中那样顺利,往往出现量大超时,环节仓促,顾此失彼,束缚手脚等现象,形成低效的课堂教学。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有效备课呢?
一、备课标
课程标准、教材和参考书是教师备课前必须读的“三本书”。很多教师备课时,往往只读教材、参考书,照本宣科,忽视了课程标准的指导性作用,这样的备课尤如井底之蛙,站不高、看不远,教材也不可能真正钻研深、钻研透。备课,先从读课程标准开始。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圭臬”、是源头、是方向,也是方法。读课程标准,就像砍柴前磨刀一样,事半功倍。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他把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抄下来,贴在教案本的首页,每次备课时都要翻看。由此可见,备好课标是备好课的基础之步。
二、备教材
备教材是备课中的重要的一环。如何把握教材并创造性地加工教材呢?
第一步:钻研文字。一篇课文摆在案头,先做什么?先理解字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及含义深刻的句子。随着悟性的提高,有些关键词语,写得精彩之处,以及课文的重点、难点,也会很快抓住。抓住了,便做上记号。
第二步:朗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四五遍。这是钻研教材、语文备课重要的环节。朗读是活的,是跃出纸外的,赋予了作品生命力。朗读好了,钻研教材就成功了一大半。老师朗读水平有多高,学生就会有多高,并超过老师。师生朗读得精彩的课堂,必然是充满生机的、充满灵性的、富有情趣的课堂。
第三步:正确领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意图。教材中所选文章都是精品,语言运用得准确、生动就更不要说了。对于作者推敲、锤炼文字的匠心,一定要细心琢磨、体会。每篇课文都有不同的谋篇布局方法,也要把握好,以便引导学生去感悟、去学习、去运用。老师领悟得深,学生才能领悟得深,甚至在老师的引导下,超常发挥。否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鉴赏能力)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第四步:认真思考课后练习题的要求,有的要先做一做。例如,要求学生背诵的部分(或全文),教师要先背下来;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课文,教师要先努力去做。
第五步:查阅资料。一是阅读《教师参考用书》,二是上网查阅许多相关的背景资料。
三、备学生
在传统的语文备课中,教案就是师案,是教师如何教课文的方案。这种教案往往是从教师的教学需求出发来进行设计的,教师在写教案时考虑第一位的是自己如何教,而不是学生如何学,学生的学要服从于教师的教,它是只为教师准备的,是只为教师服务的。它从教案上第一个字的出现起就已把教师的教作为主动的活动,把学生的学作为被动的活动来对待。在这种教案指导下的语文课堂,学生要做的最要紧的事就是如何去适应教师(教案);教师最渴望的是学生与自己(教案)亲密配合,最害怕发生的则是学生的学偏离自己教的方向。一旦教学效果不理想,那教师埋怨的往往是学生没有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怪学生没有与自己(教案)好好配合。这样的课堂,究其原因还是教师备课没有充分备学生。
四、备教案
1.教学目标设计——三维目标不能少
2.教学过程设计——科学合理可操作
(1)说好第一句话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要讲究导入的艺术。一个精彩的导入,既使学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让课文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创造科学有效的导入形式,就必须把握课文的特点,根据学生好奇心理,运用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导入新课。
(2)提好一个问题
“提问”或者“问题”是组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般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课堂教学知识的迁移和延伸主要都是靠提问来进行支撑的。 高质量的提问是教师研究教材与设计教学时思想的结晶,它们具有角度优美,形式多样,内涵深度,激发力强的特点,在教学上能够发挥出高质量的引领,激发,牵动作用。
(3)用好一块黑板
板书是一门高度浓缩的“提练”艺术,是“提纯的金,琢成的玉”。它用概括的文字、简明的图表、简单的构图、凝练而直观的形式把教学内容浓缩起来,节省了教学时间。语文课的板书设计要从课文的教学目的出发,选取恰当的切入角度,对全文作鸟瞰式的综合,应力求结构上简明扼要,语言上精心锤炼,形式上新颖有趣,有审美价值,能寓教于乐,寓智于美,既有"三秋树"的简练,又有"二月花"的新颖。
3.教态语言设计——富有魅力感化人
一个气质高雅、精力充沛、神采飞扬的教师必定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而且小学生最善于模仿,我们的言谈举止定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学生。备课时,我们虽不可能把每句课堂语言都预设好,但比较重要的过渡语言和总结性语言还是可以预设的,这部分能预设的语言,一定要仔细推敲。要考虑到是否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是否能最直白地表述核心知识点?怎样呈现就更富有激情,具有“煽动性”,更能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怎样做到口头语言与肢体语言合二为一,相得益彰,从而一程一程地推进课堂教学甚至形成课堂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