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语文试卷题头

语文试卷题头

发布时间:2021-02-23 11:33:27

1. 语文题目

一、(共9分)
1.D(“规定犯罪人可以因其义赈行为折赎罪行”是宋代才有的,不是始终采取的措施)
2.C(A“灾后则采取免除、缓征租赋等措施来恢复民生”是朝赈的内容;B“灾蠲、减征和缓征赋税”是对灾年发生时灾民的赋税义务进行减免;D“救灾程序可分为报灾、勘灾、审户和发赈几个步骤”是清朝的制度)
3.B(A“民间力量和官府力量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不正确,民间力量起补充作用;C“到了清代,中国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法制化的救灾程序”我国法制化的救灾程序早就形成;D“避免冒领赈灾物资”的是发两联赈票。)

二、(共33分)
4.B(加:凌驾)
5.A(A:都是介词,“在”;B:①转折连词,“可是”,②词尾,“……的样子”;C:①介词,“凭借”,②目的连词,“来”;D:①连词,表顺承,②连词,表并列。)
6.C(士民到大府门前不是不满意镇台、道台的做法,而是要为他们鸣不平。)
7.(1)现在被称为贤能卓越出众的人,不是书生就是狱吏,只是可以治理太平盛世的普通人罢了。
(2)镇台、道台获罪,谁敢对上和上级官府抗争,对外和凶悍的洋入结怨呢?
(3)古代有捐献家产解除国难、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他们难道不是大丈夫吗?
8.(1)因夜深风雨交加,天气突变,难以入眠而感到愁苦;(2)因身体患病,没有痊愈而感到愁苦;(3)因为受当权者压制,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而感到愁苦。(每一点2分,任答两点都可得满分,意思接近即可。)
9.(1)直抒胸臆,首联直接抒发了诗人在风雨之夜的强烈愁苦;(2)用典,颔联运用了“庄周化蝶”和“杯弓蛇影”的典故表现了诗人夜半乍醒感受;(3)反衬,颈联描写了灯芯结花的景象,以报喜的灯花反衬自己内心的愁苦。(每一点2分,任答两点都可得满分,手法判断必须准确,应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
10.甲:(1)凝绝不通声渐歇(2)别有幽愁暗恨生(3)此时无声胜有声(4)银瓶乍破水浆迸(5)铁骑突出刀枪鸣(6)曲终收拨当心画
乙:(1)形影相吊(2)身世浮沉雨打萍(3)落霞与孤鹜齐飞(4)衡阳雁去无留意(5)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6)石破天惊逗秋雨

三、(共24分)
11.(1)小说的主人公是杏园的“宽门”;(2)月亮沟的人们在宽门墓前的巨石上书写了“杏园宽门”,表明人们对宽门深深的怀念;(3)“杏园宽门”暗示了小说的主题,人们只育像宽门种植杏林那样,少一点物质欲求,和自然和谐相处,才能走进社会发展的宽阔大门。
12.(1)此句运用比拟手法,描写了月亮沟自然环境的变化。作者赋予蜜蜂人的心理,它们陶醉在杏林的美好春光中,歌唱心中的快乐。作者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烘托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拥有美好快乐生活的主题。
(2)人活着的时候应该少一点物质欲求,离开人世的时候才能保持纯洁的品行。
13.宽门是一个普通的乡村农民。他医术高明,能够治疗各种疾病;他生活节俭,不浪费粮食,也不吃荤腥的食物;他乐于助人,无欲无求,给同乡的人看病从不收取费用,用自己的力量改变了月亮沟的面貌;他见识深远,知道人不应该有太多的物质欲望,人应该和自然和谐相处。
14.参考解答:
(1)小说通过塑造宽门这个人物形象,体现了儒家仁爱担当的精神。儒家要求每一个人都关爱他人,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宽门自己没有家庭,但他关爱每一个人。他免
费为他人治病,鼓励乡亲种植杏树,既改变了家乡面貌,改善了人们的生存环境,也促进家乡经济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2)小说通过塑造宽门这个人物形象,体现了道家亲近自然的思想。道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宽门利用自然的中草药给乡亲治病,通过改善自然环境来改变乡亲的生存环境和生活品质,最后自己也融入自然之中。
(3)小说通过塑造宽门这个人物形象,体现了佛教无欲无求的学说。佛教认为人只有放弃自己的欲求才能够摆脱生命的束缚。宽门没有家庭,没有对财富的追求,没有对物质生活的要求,还用自己的行动来缓解世人的苦难,这些都是佛教精神的体现。

四、(共24分)
(15~17共9分,每小题3分)
15.A(B拌一绊;C销一消;D姗一珊。)
16.D(A穿凿附会:生拉硬扯的解释,把讲不通的或不相干的道理、事情硬扯在一起进行解释。B十室九空:十户人家有九家空,形容天灾人祸使得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C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D未免:表示不以为然,意在委婉地否定。)
17.C
(二)语言表达应用(共15分)
18. (4分)
序号 修改方法
① 关联词语使用错误,“不但……而且……”,应改为“虽然……但是……”。
② 搭配不当,儒商不能是现象,将“现象”改为“群体”。
④ 缺主语。“历来”前要加上“它”。
⑤ 成分赘余,删除“和影响”。
19.(6分)中秋节:⑤②③⑥千重山远,十分相思百分念 三秋桂子,一轮明月两地心
无宵节:⑦④①⑧玉树银花,万户当门观瑞雪
欢歌笑靥,千家把酒赏花灯
20.(5分)①实时性(同步性或直播性);②便捷性;③偶然性;④平民化;⑤危害性。(每点1分,共5分。摘抄原文语句不概括的,不给分。)

五、写作(60分)
评分标准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审题参考:我们漫不经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积极行动,而是消极应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关键时刻不能尽最大努力。等我们惊觉自己的处境,早己深
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了。把你当成那个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天你敲进去一颗钉,加上去一块板,或者竖起一面墙,用你的智慧好好建造吧!你的生活是你一生唯一的创造,不能抹平重建,即使只有一天可活,那一天也要活得优美、高贵,墙上的铭牌上写着:“生活是自己创造的。”

2. 标题 标语 区别 高中语文卷子上的语言运用题中 标题和标语的区别 不要广告方面的解释

标题多见于文章的题目,引领人家知道文章的大意
标语则是有惊醒、提示、警告、倡导作用的一些短句,一般面向大众,起到宣传的效果
两者是两回事

3. 萌山语文试卷作文题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下是写作方法:
1、好的文章源于生活,写你内的所见、所闻;写容你的亲身体会;写出你的真情实感,这样的文章,才会生动感人.
2、写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之事.但面对当今的应试教育,你不妨学会一些技巧.比如,平时多背一些好的段落、好的开头及结尾.以备考试用之.
3、多读书,用心读,学会借鉴.好的文章、好词、好句,学会积累.
4、确立新颖、独特的文章标题.有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坚持写日记,既能练笔,又积累了素材.
6、学会引用名人名言,引用仙人的诗词歌赋,使你的文章更加有说服力.
7、好词好句的用法,好词好句用在文章中,能给你的文章增添色彩,并使文章得以升华.但要恰到好处,不宜过多,过多会显得华而不实.
8、学会套用,即变通的能力,以不变应万变 .
9、接近大自然,节假期走出去,见多才能识广.

4. 期末语文复习方法手抄报取什么标题好

语文期末复习手抄报内容可以写什么?
比如可以写复习方法

就快期末考试了,考试如何复习呢.看看下面的期末考试复习方计划吧:
复习是对以前学过的内容进行再学习的过程,对于学期末的总复习,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复习把以前学过内容的漏洞和缺欠补上,使知识更加完整;通过复习使所学内容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对问题的理解更深刻.每个人的学习情况不一样,复习会有不同的侧重面,但有一点应该是要共同注意的.就是期末复习应该抓住重要的内容、主要的规律和基本的方法,而不是去把很多精力和时间化在解决、攻克一些疑难问题上,或者去作尽可能多的不必要的记忆,期望考试时候能够用上(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是存在着这种心理的).要抓住学科的重点内容,它决定了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专题复习,形成体系.
围绕专题复习,那往往要打破章节之间的界限,搞清楚章节之间内在的联系,把所学的知识“串”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或者说,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学科知识的总体框架和主线索.根据自己的回忆和理解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列出诸如《学科知识系统表》是一个好的办法.对理科科目来说,可以围绕专题适当做些综合题或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温古而知新这一目的,很大程度上是在专题复习的过程中达到的.
二、梳理方法、突出重点.
要搞清楚问题解决的全过程,而少追求一些特殊的巧解;不在不理解或一知半解的记忆上化工夫、浪费时间.最基础最一般的思路和方法往往也就是最重要的、适用性最广泛的,这是首先要掌握好的.
目前的考试形式主要还是书面笔试,在复习中离不开做一定数量的练习.做练习(作业、试卷)本身就是学习活动中的一种实践.听课听懂了,看书理解了,一定要多动动笔.“不动笔墨不读书”,不完成一定数量的书面练习,是绝不能达到知识的消化和掌握的.提高知识掌握的准确性记忆能力是关键.记忆水平的高低,主要看能不能再认,能不能回忆再现和能不能复做,以及再认、再现、复做的质量.在理解基础上,将知识系统归纳的方法,它使所要记忆的内容纳入知识的体系之中,成为整体的一部分,这样就更容有时要记忆的事物实在无法找到有意义的必然联系.
掌握最基本的东西,是大多数同学的基本任务.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最基本思路、规律和方法是取得优秀学习成绩的基础.因为所有的知识、技能,包括试卷内容的百分之七十都属于这部分.因此对于三分之二的同学来讲,这些内容是你的重点所在,不要在旁支末节知识上、特殊性的巧解上投入你的精力.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回忆能大大提高学习效果.围绕专题复习,打破章节之间的界限,搞清楚章节之间内在的联系,把所学的知识“串”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或者说,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学科知识的总体框架和主要线索.根据自己的回忆和理解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列出诸如《学科知识系统表》是一个好的办法.可以围绕专题适当做些综合题或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要着重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基本最一般的思路和方法,要搞清楚问题解决的全过程.
离不开做一定数量的练习.在复习中做练习(作业、试卷)本身就是学习活动中的一种实践,一定要多动动笔.不完成一定数量的书面练习,是绝不能达到知识的消化和掌握的.做题的速度要快,即提出效率上的要求.快速而准确地解决问题,除了要以对学科知识、规律透彻理解、熟练掌握为基础以外,也还有个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上的问题.常有这样的同学,平时作业独立完成,正确率也高,但考试成绩总不理想.其中的原因之一,恐怕就是平时时间宽余,完成作业从从容容,四平八稳.而一旦考试有个时间要求,急忙中思路就乱了,大错误小疏忽都出来了,跟不上速度,也就谈不上质量了.因此,同学们平时复习做练习的时候就要注意速度,有意识地训练自己思维、表达和运算的敏捷性.下面是对练习的专门解释和说明.
三、强化练习,熟能生巧
练习时要注意练习的“质”和“量”.这里讲的“质”,一是要求练习是真正通过独立分析而解答正确的,并力求能举一反三.那种就题论题地做大量习题,考试时凭印象盲目套用以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其弊端,轻则事倍功半;重则似曾相识的题都做错.这里“质”的第二个含义是,平时复习练习要注意训练自己思维、表达及运算的准确度,解题答题力求一次就对,不要寄希望以后还可以再行检查上.有的同学不经过认真努力的思考和钻研,就喜欢在答案的“启发”下做题,这是个很不好的习惯,这在解答选择性题型时尤其要避免.
这里讲的“量”是指做题的速度要快,即提出效率上的要求.快速而准确地解决问题,除了要以对学科知识、规律透彻理解、熟练掌握为基础以外,也还有个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上的问题.常有这样的同学,平时作业独立完成,正确率也高,但考试成绩总不理想.其中的原因之一,恐怕就是平时时间宽余,完成作业从从容容,四平八稳.而一旦考试有个时间要求,急忙中思路就乱了,大错误小疏忽都出来了,跟不上速度,也就谈不上质量了.因此,同学们平时复习做练习的时候就要注意速度,有意识地训练自己思维、表达和运算的敏捷性.

5. 语文阅读题中标题有什么寓意怎么答和“请谈谈你对划线这句话的理解”这种题目怎么答

(一)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 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 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1、 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2、 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3、 概括文章主旨。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 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4、 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5、 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还有叠词、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还有一种修辞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引用,有时阅读理解中会有引用的诗句、名人故事、还有名人语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关内容,问题会有“文章中引用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这种题目回答时要注意答到这样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衬托了记述对象的品质,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种精神”。对以上类型的问题必须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6、 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或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请说说你的理解。这种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我们的同学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多看并记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 的意思,丰富回答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7、 比较阅读理解。有时考试会把课内文章和课外与之相似内容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作特色、感情基调等方面进行比较。以上是有关记叙文的常规问题回答,下面我们来看看说明文的阅读理解。8、 说明文的阅读理解。对于说明文的阅读理解,我们可以抓住三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就是三种: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最重要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引资料。其中涉及较多的是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分类别的作用是可以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举例子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跟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这种方法可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列数据可以使说明的事物更具体,便于读者理解相关内容。作比较跟修辞格上的对比是类似的,在说明某些抽象的或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在回答有关说明文的语言问题时,要注意说明文讲求语言的准确性,语言风格又可以分为平实和生动两种。中考阅读常见的就是记叙文和说明文,议论文较少,限于篇幅,不再赘述。希望对你在学习和考试时有所帮助.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技巧方法 1、基本要领:整体把握, 抓住关键语句, 在文中找答案 2、步骤:(读文章共两遍)第一遍:通读全篇,大致了解。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阅读时凭感觉划出自认为重点的词语、句子;[可以稍快] 第二遍:审清题意,回读原文。看一遍题目,确定回答问题的阅读范围,再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段、句,截取关键性文字;找出或归纳出答案(摘瓜)。[宜慢,仔细,并回读检查] 最后:理清要点,认真答题。根据答题要求,加工改造,概括提炼。(尽可能利用原文中的关键性文字答题) 一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的三个步骤详解:第一步,通读全篇,大致了解。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了解文章大意即可,做到心中有数。那么我们要大致了解文章的哪些东西呢?1、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哪些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什么话题?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你是怎么看的?2、了解文章的大致结构,主要思路。了解文章叙述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记叙的人物、事情、时间、地点是什么)? 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材料有哪些?是怎样安排的? 文章是怎样过渡的?弄清文章的线索、顺序、层次等。3、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主旨。注意事项:用以下几种方法可以达到上面的目的:一、抓住文章中关键的词句。文章中关键的词句:标题、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中心句、警句、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的词句、重点关联词(如段落开头的词:不但……而且…… 因为 何况 但是 然而 因此)等等,应特别注意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为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注意文章的主旨往往就隐藏在这些句子里。有的散文采用托物言志、象征等手法,相当隐晦,我们也能从这些词句中找到蛛丝马迹。二、弄清文章的结构。从结构形式入手比较容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就是说,把结构层次弄清了,也就比较容易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这一点来讲,弄清结构是记叙文阅读的基础。弄清记叙文的结构,可从下面几方面进行。( l )找出文章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形式有:以时空转移为线索,以一人、一事、一物为线索。阅读文章要设法找出文章的线索,就能沿着它弄清段落层次结构。( 2 )明确文章的顺序。记叙的顺序,要求我们掌握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顺序方法。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如《皇帝的新装》。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插叙:如《羚羊木雕》阅读时,注意倒叙、插叙的起止点,对找出记叙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结构将有所帮助。( 3 )理清文章的层次。理清文章的层次是弄清文章结构的重要一环。 ( 4 )把握文章的详略。文章在选择和使用材料时要有主有次,有详有略。第二步,审清题意,回读原文。在对文章有了整体把握后,我们再仔细阅读题干,找出每一题的出题点,回读原文,将题干和文章对应起来,那么回读原文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呢?1、找准了原文中对应题目的相关区域。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2、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就能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3、分析综合,顺藤摘瓜。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关键段、句,深入理解文章,分析综合,归纳出答案(摘瓜)。第三步,理清要点,认真答题。1、引用原文。题目要求引用原文答题的,直接找出答案认真的写上。2、抓住对应的关键词句。没有明确要求引用原文答题的,不能机械地照抄原文的句子。一般来说,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我们应抓住这些重要的词句,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概括、重组、归纳。3、组织好语言作答。先根据分值理清好答几个要点,再作答。答题时要紧扣题意,尽量包含文中对应的关键词句,选用恰当的句式,选取适宜的角度作回答,即如何问就如何答,按照题干要求将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进行排列组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但还有一些题目无法用简单的重组文章语言的方法来回答,那就需要把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起来进行表述。 4、还有一些题目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所以我们要了解这类题错误选项设置的规律(如断章取义、偷换概念、范围不清、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偶然必然已然未然有意混淆),把选项和原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一对一的比较,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即可。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模式一、 概括题:(一)、概括文章内容题:按叙述的基本要素(行为、经历)或小说情节或人物言行或作者的情感变化,筛选材料,组合回答。 示例: ◆请以朱丹的言行为发展线索,概括叙述小说的主要情节。(不超过80个字)(5分) ◆请概括叙述“我的奇特经历”。 (不超过60个字) 概括的操作思路是:1、依据中心句进行概述总括。一篇文章内容的具体化,通常表现为围绕某个中心展开叙述、议论或说明,因此,抓住了中心句,它就把握了具体的要旨。 2、通过提炼要点,关键词句进行概述总括。有的文章中,很难找到提示具体内容要旨的中心句,那就需要把有关的要点提炼出来。3、通过辨认相关性进行概述总括。任何一篇文章的具体内容,都是由局部构成的一个整体,从局部之间的关系入手,即辨认语句之间或语段之间的相关性,是进行概述总括的重要途径。例如朱自清的《春》,全文共有10个自然段,除了①②自然段为“盼春”,⑧⑨⑩自然段为“送春”,③至⑦自然段为“绘春”。为什么说③至⑦自然段为“绘春”呢?③自然段写春草,④自然段写春花,⑤自然段写春风,⑥自然段写春雨,⑦自然段为写迎春。将其统而摄之,我们不难发现作者从各个侧面描写着春天,所以我们可以将③至⑦自然段内容概括为“绘春”。4、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牵头,就是抓住具体内容的起始;接尾,就是连接具体内容的终结。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其内容的要旨就浮出水面了。请看魏巍《我的教师》第10段。对这段文字的内容概述总括,我们可以把它的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连接起来,其内容要旨就概括出来了。它的内容要旨是:慈爱、伟大、公正的蔡老师在那时占据了“我”的心灵。5若问某一文段大意: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 (二)归纳中心意思题1、归纳中心意思的方法⑴抓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白杨礼赞》⑵抓住文中材料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句子。例如《一面》⑶抓住文章的开头、结尾段中的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一般都是抒情、议论句。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驿路梨花》⑷通过结构分析归纳中心意思。把文章的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例如《荔枝蜜》⑸从时代背景入手,好的文章都有时代的烙印,分析作者的写作背景。例如《风筝》2、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有一套常用的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 抒发了作者的 ……的感情。(三)问文章结构题1、问文章、段落的结构形式: 注意总分式(A总分、B分总、C总分总);层进式;并列式;对比式。 2、问文章线索: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 3、问文章的顺序。(1)记叙的顺序,要求我们掌握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顺序方法。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如《皇帝的新装》。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倒叙方法先把事情的结局说了出来,便吸引读者急于了解起因和过程,对照就比较显著,给人的印象也较深刻。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一文,采用的是倒叙方法,先把结果写出,再弓!出对母亲的回忆,人题非常自然,而且吸引人。倒叙方法,适用于那些动人的、有特点的结局,必须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顺乎读和写的思路。插叙:如《羚羊木雕》阅读时,注意倒叙、插叙的起止点,对找出记叙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结构将有所帮助。(2)说明文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现象——本质、原因——结果、整体——部分、概括——具体、特点——用途、主——次、总——分)4问文章的层次。 分析结构层次,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1.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 2.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3.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1.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 2.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3.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 4.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1.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2.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5问文章的详略。记叙文在选择和使用材料时要有主有次,有详有略。详写略写是指文章材料的处理。我们写文章,在题目确定之后,就要围绕题目确定的中心思想去选择作文材料,然后把这些材料进行详略处理,使之各得其所,各尽其材。文章写得好不好,很大程度决定于材料处理安排得好不好。材料处理得当,是指在结构上合理安排,分量上有重有轻,篇幅上有详有略。详细写,充分运用的材料,必须与文章中心思想紧密关联,可以明确地、充分地突出中心思想,这些材料写得详尽、具体、生动,就能加深读者对文章的印象,并为之折服。阅读记叙文必须弄清文章详写什么,略写什么,并从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文章的重点和中心。二、理解、品味词句题1、注音、解释题:“积累运用”部分一般考查字词的注音、解释,成语和名言警句的背记运用,此类题目要求平时要多积累字词和点滴知识,对于确实未见过的陌生词语可结合语境(上下文)揣摩分析。 2、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3、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解题模式:A、 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B、 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C、 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4、品味词语:A、 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不写这一点。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C、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5、 问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位置能否调换: A、 能否B、 词语:分别解释两个词,句子:简单概括这两段或两部分的内容C、 词语:为何这样安排先后顺序(强调其中一个或与前文顺序一致或符合搭配习惯,内在的顺序)句子:指出这两句有什么关系,所以不能调换(若是说明文则看是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若是其他文体则看是并列式或层进式或总分式)三、理解、品味句段题1、理解语句、语段的作用: (要从三方面考虑) 一从结构上,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全文,开启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 二从写作手法上,常有A开篇点题,B为后文设伏笔、C作铺垫、D深化中心、E点明主旨(画龙点睛)F、衬托G、渲染H呼应、照应I对比J象征K先抑后扬, L预示性作用等特点。 三从内容上(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 , 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 点明全文思想意义)2、谈写作手法和作用 ①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作用:交代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和景物、场景)作用:交代时间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某性格、烘托人物某 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主题②人物描写:(语言 动作 外貌 神态 心理)表现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 ③对比、反问、排比等的作用 突出或强调该对象的××特征 ,排比:增强了气势。④比喻、拟人、夸张等的作用 A比喻、拟人的相比两物的相似点;B生动形象地表现(描写)该对象的××特征 ⑤象征的作用 象征该事物某种精神(品质、思想) 示例: ◆以下是有关对主人公朱丹的描写,根据文意,分别指出其表达作用。(4分) ① 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暗示朱丹对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深切悼念) ② 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小心谨慎表现出朱丹对民族音乐的挚爱) 3问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和作用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议论、说明、抒情。①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感情。②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四、问文章写作特色:可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要结合该文写作的手法。1、选材:材料典型、真实,详略得当,表现、突出了中心2、结构布局:布局合理、巧妙、结构严谨,3语言:朴实或生动、形象、准确;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或流畅,修辞的运用等。4立意: 思想深刻、新颖,以小见大、富有哲理等。五、 评价、鉴赏人物、文章主旨(谈谈自己对人物、主题的认识) ◆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答案可以这样组成: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品质 性格 思想 个性)。 ◆一般地说,答案由三部分组成,A前半部分简要概括文章内容,可以这样表述:①文章通过……的叙述;②本文由……(某件事)写起,运用了……。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内容中蕴含着的思想意义, 可以这样表述:表现了 揭示了 批判了 赞美了 劝诫……(某种思想道理)。有时题目就可成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须的内容。 C、陈述同意哪种观点,并阐明理由。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联系具体材料展开回答。(03年《橡数之谜》) 六、问在文中某一具体情境下你的感受、体验、做法。A指出这一具体情境下蕴含着的思想意义,道理;B结合文中具体的事例谈你的感受、体验、做法,并说明理由。C总结你的观点七、问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解: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 按总分总的顺序答题:A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B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举例说明,阐明理由C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怎样。

6. 求初二语文(人民出版社的)的试卷题目。期末的。

初中二年级语文出版社期末试卷 期末试卷 【模拟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卷面的文字书写要求工整、清楚,标点正确。 亲爱的同学,八年级的语文学习生活又已过半,半载耕耘,一朝收获。请拿起你的笔,仔细审题,认真作答,相信你会有出色的表现。祝你取得成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2分) 花朵的红色是热情的色彩,它强烈,奔放,令人精神震奋。红紫烂漫的春天,活力充沛,生气篷勃。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人们一边赞叹,一边不免提出疑问,寻求科学的解释。 (1)按照部首检字法,加点字“沛”应查________部,________画。(1分) (2)这段话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1分) ________改为________ ________改为________ 2.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花卉(huì) 诅咒(zǔ) 热忱(chén) 逶迤(wēi yí) B. 桑梓(zǐ) 聒噪(guō) 怜悯(mǐn) 贿赂(huì lù) C. 招徕(lái) 豢养(huàn) 安谧(mì) 尴尬(gān gà) D. 噩梦(è) 灼伤(zhuó) 带挈(qì) 璀璨(cuǐ càn)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只有付出艰辛的努力才有可能取得成功,这是不言而喻的。 B. 在这次奥运志愿者申报活动中,年轻的大学生们首当其冲。 C. 她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所以对生活中的变故能够泰然处之。 D. 学校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你身为学生会干部,怎么能无动于衷呢? 4. 对下列病句进行修改,不正确的是( )(2分) A. 各级人民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关系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能否顺利开展。 修改:在“采取”前加“能”。 B.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改善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 修改:将“改善”改为“提高”。 C. 在社会转型时期,对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尤为重要。 修改:在“青少年”后面加“进行”。 D. 为减少沙尘暴的危害,有关部门制定出防沙措施,调查研究了沙尘来源。 修改:将“制定出防沙措施”与“调查研究了沙尘来源”对调。 5. 名著阅读。(5分) (1)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范进中举》中,作者为我们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谁?为什么?(3分) (2)阅读冰心的小诗,回答问题。(2分) 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深厚的恩慈, 反使他终于沉默。 母亲呵! 你是那春光么? (《繁星·102》) 童真、母爱和对自然的赞美是冰心诗的三大主题,节选部分是写________的,其表现的中心是什么? 6. 对下面这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2分)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A. 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一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B. 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C. “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 D.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口气说的。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的胜利者就有可能是曹操,那么“二乔”就要被关在铜雀台了。 7. 诗文默写填空。(5分) (1)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观刈麦》中,表现劳动人民在特定情况下近乎变态的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8—12题。(10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8. 上文选自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史学和文学著作《___________》,文章记述的 ___________(战役名)是一个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2分) 9. 请选出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 )(2分) A. 曹刿请见——下见小潭 B. 彼竭我盈,故克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 问:“何以战?”——以其境过清 D. 登轼而望之——舜发于畎亩之中 10. 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1. 鲁国获胜给你最大的启示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20个字)(2分) 12. 读了这篇短文,有的同学认为鲁庄公“鄙”,昏庸无能,目光短浅;而有的同学却认为鲁庄公能任人为贤,不耻下问,甘当配角。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么看的?(2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3—18题。(14分) 利用“刀耕火种”毁林兴建农场造成了双重后果。首先,砍伐林木减少了光合作用,最终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同时也会减少大气中生命必不可少的氧气含量(光合作用对氧气循环极为重要,能确保大气中不缺乏氧气)。其次,放火毁林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环境进一步恶化。这样,最后只能是带来灾难性的气候变化,冰川融解,洪水泛滥。这不是一般性的灾难,它会造成更多的动植物死亡。 地球在过去的5亿年岁月中,已经历过5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最近的一次大约发生在距今6600万年的白垩纪末期,其标志是恐龙灭绝。但这不是最严重的一次。最严重的那次大约发生在2.45亿年前的二叠纪,那时生命大规模灭绝,77%到96%的海洋动物物种消失,地面的生物也大量灭绝。 如果将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同以前所发生的灾难一样,生命将再次受到严峻的考验。我们已经永远失去了舌头长20多厘米、可从特殊品种的兰花中摄取液汁的达尔文蛾,以及身体几乎透明和骨头为绿色的草蛙。 伟大的自然主义者、探索家查里斯·威廉·毕比曾意味深长地说:“如果某种生物的最后一个个体停止呼吸,只有在出现新天体或地球重新恢复生机之后,才能再次见到这种个体。” 13. 选文第一段说明的中心是什么?(2分) 14. 第一段中,“首先”、“其次”两个词语表明这一段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1分) 15. 第三段画线句运用了列数字和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目的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6. 选文最后一段引号内文字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___,以此作结尾,其作用是什么?(3分) 17. 简要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如何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分) 如果将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 18. 人类因伐木销售、伐木建农牧场而毁灭雨林,无异于杀鸡取卵。思考一下,我们怎样做才能避免砍伐树木、破坏森林?请写出你的见解?(3分)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9—24题。(16分) 阴影与阳光 徐慧芬 14岁的中学生小蒙觉得自己这几天倒霉透了。 前天,因为出黑板报的缘故,他是最后一个离校的学生。黑板报出到一半,他突然想看看高年级的黑板报出得怎么样,取取经。但是人家教室的门已经锁上了。于是他从自己教室搬来了一张凳子,人站在凳子上,高了。这样他就可以通过墙上气窗,看到人家教室里的黑板报。 正在他脸贴玻璃专心张望的时候,值班老师走了过来。有点狐疑地问了他一番后,就要他赶快回家。巧的是,这天夜里,这一层的办公室遭窃。所有老师的抽屉都被翻动,连零星小钱都被搜走。 这样,作为最后一个离校又有点古怪行为的学生,就有理由被唤到教务处谈话。虽然班主任和熟悉他的任课老师全部担保他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是从教务处出来的小蒙仍忍不住掉了眼泪,因为班上竟有不明真相的同学,用一种陌生的眼光打量他,包括和他挺好的同学。 今天的事更是倒霉了。现在他向妈妈哭诉今天的遭遇。 放学回家途经一个专卖复习参考资料的书屋,买了两本书后,刚准备跨上自行车时,迎面一辆卡车上突然滚下来一只大纸箱,纸箱破了,里面的儿童玩具散落一地。待车上司机发现,将车停下来时,周围已有人趁机捡了便宜溜走了。他看司机挺急就帮着把玩具一一拣回装进箱子里。做完好事后,他却发现自己的车不见了!那是才买了不久的新车啊! “好心没好报!小偷太坏了!呜呜……”小蒙边说边哭,眼泪越流越多。 “哭什么!哭了车子能回来吗?傻瓜!以后一定要接受教训。俗话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是有一定道理的,妈妈不是要你做个自私的人,问题是现在风气坏,人心不古,所以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多管闲事,免得招惹是非……”小蒙的妈妈唠唠叨叨边劝边教训儿子。 “你在培养儿子朝自私发展吗?”小蒙的爸爸从外面踏进门,听到了妻子的话,打趣道。 “你倒还有精神说笑话,你儿子前天为班级做事,被人疑心当贼,今天做好事,被贼偷了车!”小蒙的妈妈愤然地把儿子今天的遭遇说给丈夫听,一旁的小蒙哭得更厉害了。 “噢,是这样,儿子,你的运气确实太坏了!爸爸今天的运气倒有点好。刚才,碰上了一个大好人,你知道的,我是去那家摄影社取照片的。取完照片,回来路上觉得今天挺热的,正好有个人用自行车推着两袋西瓜在卖,我挑了一只,过了秤,正好10元钱,我付了钱,骑上车就走,骑了大约20米,忽听背后有人在喊。我回头一看,那个卖西瓜的骑着笨重的车子朝我追来,一边招手,一边叫我停。我停了车,才知道原来我是错将百元大钞当成10元票给了他,他是来追还我90元钱的!” “儿子,你想想看,他完全可以不管这件事,要还,等我找上来,也不迟;他也完全可以赖掉,因为我没有凭证;他还可以发现此事后马上溜走,那就不会引起任何纠葛。现在他却顶着烈日、骑着笨重的车子一路追来,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是他的良心!是他做人的道德!你看这世上还是好人多!要不,今天这只瓜太贵了!” 父亲拍了拍刚买来的西瓜,又拍了拍儿子的头,边叙边议。儿子停止了抽泣,听得很专注。 不错,小蒙的爸爸是取了照片回来路上买了西瓜,但是,关于10元与100元的故事,是他的虚构。作家与父亲的双重责任让他编了个美丽的故事。他深深懂得,此刻这个14岁少年的心里,太需要阳光。 19. “小蒙觉得自己这几天倒霉透了”,小蒙遇到了哪两件倒霉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2分) 20. 这篇小小说的标题是《阴影与阳光》,你认为“阴影”在文中指什么?“阳光”又指什么?(2分) 21. 文章结尾写道:“他深深懂得,此刻这个14岁少年的心里,太需要阳光。”对于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3分) 22. 文章画线句子中的“竟”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23. 本文曾被评为年度最佳小小说,你认为它哪些方面写得好?(4分) 24. 选出你认为与本文主题最贴切的一则格言( )(2分) A. 父母是孩子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第一所学校。 B. 生活是无可选择的,对它,你们必须接受。唯一的选择就是如何生活。 C. 人生的意义就在这个过程中。你要细细体会和玩味这个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并充分认识每个环节的价值。 D. 生活中的假恶丑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能因为假恶丑的存在,就失去了追求真善美的勇气,我们要让自己心中永远洒满阳光,永远真诚地对待生活。 三、写作(40分) 25. 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读中外名著其实是在跟大师对话,能使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充实自己的生活。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了解生命的意义;读《鲁滨逊漂流记》,我们能懂得实干比信念更重要;读《童年》,我们能看到一位大文豪的成长之路…… 请以“读××××有感”为副标题,正标题自拟,结合自己读过的课外名著(或名著节选)写一篇读后感。就文中的人物、事件或文章的写法等谈体会,观点要鲜明,材料要准确;也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感想,要写出真情实感。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班级名称。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试题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本题满分20分) 1. (1)氵 4 (2)“震”改为“振” “篷”改为“蓬”(改对一个字0.5分。只找出错别字而未改正,不得分) 2. D 3. B 4. A 5. (1)答案不唯一。只要是这篇课文中的典型人物,无论是概述其事还是分析性格均可。写出人物名字,1分;答出“为什么”,2分。 (2)母爱(1分) 抒发儿女对慈母的依恋之情,唱出对慈母的爱的赞歌。(1分)(意思对即可) 6. C 7. (1)留取丹心照汗青 (2)燕然未勒归无计 (3)入则无法家拂士 (4)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二、阅读理解(本题满分40分) (一)(本题满分10分) 8. 《左传》 长勺之战 9. B 10. 译文略。大意正确即可,重要词语要翻译准确。 11. 示例: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符合文意,写出一点即可) 12. 示例:虽然鲁庄公有“将鼓”、“将驰”的急躁冒进之意,但他能听取曹刿的意见,没有独断专行,善于接贤纳谏、礼贤下士,也不失为一明主。(言之成理即可) (二)(本题满分14分) 13. 说明利用“刀耕火种”毁林兴建农场造成的双重后果。 14. 逻辑顺序 15. 举例子(1分) 物种灭绝的可怕后果。(2分) 16. 议论(1分) 作用:更具警示意义,能让人在思考中增强对环境的忧患意识,进而逐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2分) 17. 地球是否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并不能断言,所以用了表示猜测的“很可能”,用语严密、准确。 18. 示例:研制出能取代木材的新材料。(言之成理即可。) (三)(本题满分16分) 19. 一是前天为班级出板报(或做好事)反被人疑心当贼;二是帮别人做好事,被贼偷了车。 20. “阴影”指社会上那些不好的风气。“阳光”指热爱生活的希望。(意思对即可) 21. 一个初历人生的14岁少年,在生活中遭遇了丑恶的人性,如果不能及时给予他真善美的阳光,他的心从此会变得阴冷,失去了追求真善美的勇气,那样,他的人生会是不幸的。(基本意思符合即可) 22. 不能删去。(1分)因为“竟”表现了小蒙的出乎意料,他万万没想到平日熟悉的要好的同学都不相信他,这使他深受打击。(2分) 23. 第一,小说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当我们在生活中遭遇阴暗面后,对社会和他人应该保持怎样的态度;(2分)第二,小说设计了父亲编造故事、播洒“阳光”的情节,可谓别出心裁。(2分)(其他答案)24. D 三、写作(本题满分40分) 25. 写作评分标准 类别 项目 一类文 (40—37分) 二类文 (36—33分) 三类文 (32—29分) 四类文 (28—25分) 五类文 (24分以下) 内容 切合题意 思想健康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切合题意 思想健康 中心明确 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 基本合题意 中心较明确 内容较具体 感情较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欠明确 内容不具体 文不对题 不知所云 语言 语言顺畅 没有语病 语言通顺 偶有语病 语言较通顺 语病不多 语言不通顺 语病较多 语病严重 文理不通 结构 结构完整 条理清楚 结构完整 条理较清楚 能分段 条理较清楚 结构较混乱 条理不清楚 结构混乱 不能完篇 说明: 1. 书写工整美观,无涂抹现象另加2分。 2. 漏写题目扣2分。 3. 错别字:每三个字扣1分,最多扣2分。 4. 标点符号一逗到底,字数不够,扣2

打出来的有点乱·····别怪我啊!!!

7. 语文竞赛的题目

2010年九年级语文知识竞赛试题
考试时间: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2分)
1、下列加粗体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绝眦( cǐ )入归鸟 B、浑欲不胜簪( zān ) C、札札异机杼( zhǜ )
2、下列加粗体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蹴 (cù )尔而与之 B、食( sí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伛偻( yǔ lǚ )提携
3、下列加粗体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诣 (yì )太守,说如此 B、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ǎo ) C、当(dàng)其租入
4、下列诗句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折戟沉沙铁未消 B、碧玉妆成一树高 C、岱崇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5、下列诗句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B、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C、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6、下列加粗体的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城阙辅(拱卫)三秦 B、造化钟(钟爱)神秀 C、自缘(因为)身在最高层
7、下列加粗体的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每有会意(领会) B、期年(满一年)之后 C、既加冠(授予)
8、下列加粗体的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夙夜(整夜)忧叹 B、若(你)为佣耕,何富贵也 C、路转溪头忽见(出现)
9、下列加粗体的词语不属于帝王年号的一项是( )
A、庆历四年春 B、晋太元中 C、庐陵欧阳修也
10、、下列加粗体的词语不属于词牌名的一项是( )
A、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B、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C、江南春·千里莺啼
11、下列古文中,朗读节奏划分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今 / 天下 / 三分,益州 / 疲弊 B、诚宜 /开 / 张圣/听
C、生 / 亦 / 我所欲也
12、下列古诗词中,朗读节奏划分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长风 / 万里 / 送秋雁,对此 / 可以 / 酣高楼 B、寂寞 / 梧桐 / 深院 / 锁清秋
C、浊酒 / 一杯 / 家万里,燕然 / 未 / 勒归 / 无计
13、因其所写之诗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而被后人称为“诗史”的诗人是( )
A、白居易 B、杜甫 C、李白
14、在诗歌创作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唐代诗人是( )
A、李白 B、李商隐 C、白居易
15、赵翼《论诗》“江山代有才人出”的下句是( )
A、各领风骚数百年 B、各领风骚数十年 C、各领风骚三五天
16、王湾《次北固山下》“江春入旧年”的上句是( )
A、海上生明月 B、海日生残夜 C、海上生红日
17、“问渠哪地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作者是( )
A、王维 B、朱熹 C、苏轼
18、“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作者是( )
A、王维 B、孟浩然 C、韦应物
19、下面对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的是诗人自己的几间茅屋被秋风吹破的情景,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感。
B、“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写出天气快速变化,乌云蔽空,大雨将至的情况。
C、“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中的“忍能”是说诗人自己因为心慈手软,宽厚地容忍了顽童当面抢夺茅草的行为。
20、下列对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是写给作者的好友、力主抗金的志士陈同甫的。
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一句中的“的卢”是拟声词,摹仿战马奔跑时发出的声音。
C、词中所写到的充满豪气、领兵杀敌的将军,正式作者理想中的人物。
2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2分)
A. 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B. “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C. 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D. 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对的打“√”,错的打“×”)
2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宋带诗人苏东坡咏西湖的名句,意思是“如果把西湖比作美丽的西施,不论略施粉黛或浓妆艳抹都很美丽动人。( )
22、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描写塞外奇丽风光的名句,一个“直”字,写出边塞荒凉,烽火台燃起大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一个“圆”字,写出沙漠上的夕阳又大又圆, 给 人以亲切温暖而苍茫壮丽的独特感受。( )
23、韩愈的诗句“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写出诗人因力谏皇帝遭贬途中感受。“云横”一句是前瞻:云雾茫茫,岭南一带哪有我的家哟?“雪拥”一句是回顾:立马蓝关,大雪弥天,连马也找不到回家的路啦!( )
2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杜牧咏史的名句,它的意思是:如果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东吴的两为美女大乔和小乔都会被抢去,供曹操享受了。这一诗句以小见大,富于形象性,表达了作者对“赤壁之战”胜负原因的见解。( )
25、“无可奈何化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宋代词人晏殊的名句,该句感叹流年逝去,一种若有若无的淡淡闲愁,其艺术表达的特点是善用比喻和夸张,使描写变得更加真切。( )
26、“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是元代散曲家张养浩的名句,句中的“山”指的是泰山,“河”指的是黄河。( )
27、“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的《爱莲说》这样结尾,在最后一句,作者表达了对“爱牡丹者”,亦即大众的认同( )
28、在《马说》的开头,韩愈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而在文章的结尾,作者感叹:“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两处都强调了在当时的社会并不缺乏人才,而是缺慧眼识才的“伯乐”。( )
29、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推崇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情怀;而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则表达了在失意之时仍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志向。( )
30、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写他畅游长江三峡所看到的“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

三、填空题(共26分)

(一)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3分)
60周年精彩绝lún (1)的国庆大典,60周年积累的雄厚实力,60周年舒展开的中华民族(jué)(2)起巨幅画卷,犹如擂响的战鼓,极大地激lì(3)着全体中国人民,坚定信念,紧密团结,继续谱写新的伟大篇章。1、( ),2、( ),3、( )
(二)根据上句写出下句,或根据下句写出上句。(9分)
1、过尽千帆皆不是, 。
2、 ,只有香如故。
3、、 ,带月荷锄归。(陶潜《归园田居》)
4、无限山河泪, 。(夏完淳《别云间》)
5、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6、但愿人长久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8、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9、绿树村边合, 。(孟浩然《过故人庄》)
(三)根据语境填空。(10分)
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末尾,表达行人已经消失在须地里,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的诗句是: , 。
2、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被素轼赞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中,《山居秋瞑》的三、四两句尤为精彩: , 。
3、人们总是把愁怨比做连绵不断的流水,比做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却另寻了一个新思路,她说: , 。(李清照《武陵春》)
4“香”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如“风吹柳花满店香”、“风住尘香花已尽”等,请你再写出含“香”字的连续两句古诗词名句: , 。
5、根据提供的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使其与前后文组成一段协调完整的话。(2分)
海潮,放远了谛听才觉得深邃;忠告,放远了品味才觉得亲切;友情,
。所以,哲人说“距离产生美”,确实如此。
(四)名著阅读。(4分)
(1)“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这首诗赞美的是哪位好汉?写出与他有关的情节。(一个即可)
(2)他是一个严厉的父亲,他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这些家信凝聚着他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这些家信汇成册,就是 (书名)
(3)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 (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四、简答题(共22分)

1、我国有许多富于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例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你最喜欢哪一个节日?请选出来,并说说你对这个节日的理解。(请按节日的时间、特点、意义的顺序加以回答)(4分)
答:


2、“爱国”、“思家”、“友谊”是我国古代诗人常常表现的内容。请你选定其中一项,并完整地写出一首表现这一内容的诗歌(要求写出作者及标题)(3分)
答:


3、“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请你谈谈对孟子这段话的理解。(4分)
答:


4、“岁寒三友”指的是什么?请默写出一首有关方面的古诗词(包括题目、作者)(3分)
答:


5、综合性学习(8分)
2009年10月6日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你班为此举行一次以“知识就是力量”为主题的自主教育活动。请你参加相关的主题活动,完成以下任务。
(1)阅读下列一则新闻,并给这则新闻拟定一个小标题。(2分)
2009年10月6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以及另外两名美国科学家。
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审委员会说,当今信息社会以通信技术为基础,华人科学家高锟发明的光纤“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光纤对通信所起作用,好比轮子之于交通。光纤令我们能够以极少能量、较高速度远距离传输信号。高锟教授是继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及钱永健之后,第八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华裔科学家。

(2)结合下列相关的链接材料,联系自身的成长经历,谈谈你的感受。(4分)
☆1966年,高锟提出了用玻璃代替铜线的大胆设想:利用玻璃清澈、透明的性质,使用光来传送信号。用以传送容量几近无限的信息传送,当时被外界笑称为“痴人说梦”, 那段时间,他遭受到许多人的嘲笑。
☆高锟远赴日本、德国,甚至美国大名鼎鼎的贝尔实验室,不断地进行实验。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终于在1981年,第一个光纤系统面世,彻底改变了人类的通讯模式。高锟教授的理论于九十年代被广泛利用,造就了今天互联网的大发展,被誉为“光纤之父”。

(3)老师要准备布置教室,打算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一些教育学生读书立志的条幅,请你写出有关这些内容的教育条幅的名言警句一句。(2分)

知识竞赛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2分)
1、A 2、B 3、B 4、A 5、C 6、B 7、C 8、A 9、C 10、C
11、B 12、C 13、B 14、C 15、A 16、B 17、B 18、C 19、C
20、B 21、B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对的打“√”,错的打“×”)
打“√”的题目是:21、22、24、28、29
打“×”的题目是:23、25、26、27、30

三、填空题(共30分)
(一)1、伦, 2、崛 ,3、 励
(二)根据上句写出下句,或根据下句写出上句
1、斜晖脉脉水悠悠
2、 零落成泥碾作尘
3、、晨兴理荒秽
4、、谁言天地宽
5、、柳暗花明又一村
6、、千里共婵娟
7、、落红不是无清物
8、、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9、、青山郭外斜
(三)根据语意填空
1、、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3、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4、“稻花香里说丰年”、
5、(友情)放远了回忆才觉得珍贵。
(四)1、吴用,智取生辰纲、排九宫八卦阵 2、《傅雷家书》 3、 赤壁之战

四、简答题(共14分)
41、评分意见:回答节日的时间1分,答出特点2分;答出节日的意义1分。回答不正确,酌情扣分。
42、评分意见:完整正确地默写符合要求的诗歌给2分,写对作者和标题给1分,回答不完整酌情扣分。
43、答对第1句给1分,第2、3句给3分,回答不完整正确酌情扣分。
参考答案: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困在心里,思虑堵塞,(人)才会奋起;思虑造成的憔悴会表现在脸上,叹息之气用声音表达出来,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44、指松、竹、梅。“深秋之后,百花皆谢,惟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
咏竹,如郑燮《竹行》;咏梅,如王安石《梅花》、王冕《墨梅》
6、(1)光纤传输实现通讯突破 高锟摘诺贝尔物理学奖 (2)①人应该对自己的决定有信心;②在困境面前,应该保持坚强的信念;③人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等。(答出一点给2分。(3)略

8. 高考语文作文标题在哪写

您好,是在答题卡答题卡作文格里第一行写,写在第一行的中间。千万不要在答题纸空白处写字或做任何标记,不然会判为作弊,整张试卷会按零分处理。

9. 高中语文作文如何取标题

您好,这里给您提供4种万能的作文题目模板,希望对您有帮助。
确定文章的标题应该注意这么几点:
1.要紧扣文章的内容,或揭示文章的主旨,或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使题目与文章的内容相符;2.要新颖生动,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3.要突出醒目,具有画龙点睛的作文;4.要明确具体,一目了然。
下面简要地介绍一些常见的标题拟写方法:

(一)概括提炼法
所谓概括提炼,就是根据文章所写的内容或所要表现的思想,用一个能够揭示文章内容或凸显文章中心思想的词、词组或句子做文章的标题。
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题目就是文章所写内容的高度概括,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生活是美好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2017年全国III卷优秀作文《从独木桥到阳光道——我看高考》,题目呈现出过渡,很明显地表明了作文的观点“看”高考,如何从“独木桥”变成了“阳光道”。
(二)化用法

所谓化用法,就是把人们熟知的名著标题、诗词名句或名言警句等经过适当的修改或恰到好处的修饰美化后用作标题。
如:2017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车如流水情如月》,化用了李煜的诗句“车如流水马如龙”,有特点,有点明作文情感倾向,非常值得借鉴。
(三)借用法

所谓借用法,就是直接用人们熟知的诗词名句、歌曲名、名言警句等做文章的标题,既使文题醒目传神,又生动活动。
如:2017年全国II卷优秀作文《扫除腻粉呈风骨》,题目选自鲁迅先生的诗句“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有特点又点明主题。2017年全国I卷优秀作文《一横长城长,一点茉莉香》,用歌词作为“题目”,很容易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力。
(四)活用修辞法

在拟写文章的标题时,灵活运用修辞手法不仅能够使标题形象、生动,而且使文题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
如:《人生需要喝点苦酒》(比喻)《有欲与无欲》(对比)《有“礼”走遍天下》(谐音)等。
最后!
大家在平时的训练中一定要注意两点:
①多读古典诗词和品味古今名联,从中感悟锤词炼句的方法和技巧,提高拟写标题的能力;
②注意结合课文内容,对课本上所选文章的题目进行比照分析,感悟拟写标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拟写标题的能力。

阅读全文

与语文试卷题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