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实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一、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
由单一的课本知识延伸、扩展到课外阅读。大量阅读和写作对发展学生的智力是大有裨益的。
二、实现课堂教学的开放
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实现其开放性的意义最大,难度也最大。教师应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将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这一关键性问题,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运用开放式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要坚决摒弃“满堂灌”的教法,增强师生活动的多项性和教学手段的多样性。要根据教材、学情、教情的不同特点,灵活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课堂提问要有开放性:开放性的提问,是启发学生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备课时要预先设计好开放性问题,同时设计的问题在思维的向度上应是多元的,答案也应是多元的。开放式教学,就是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每个问题不一定只有一个答案,有的问题会有几种结论,教师要鼓励学生去大胆探索,对不同的结论,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学生各执一词时,教师既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自由争论,也可以参与辩论,但绝对不能压制学生的思维。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又留下课后问题,将课堂教学引向深入。
三、实现教学手段的开放。现代教育离不开手段的现代化。教师要充分了解信息技术和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的利弊,让现代化教学手段为语文教学添翅插翼。
1、多媒体演绎,课堂教学直观化
2、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化
3、利用电脑网络,开启课堂教学数字化。
㈡ 教师要具备哪五种开放性教学能力
一、开放性教学能力的研究
教师的开放性教学能力和开放性教学方式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没有教师的开放性教学能力,就一定没有开放性教学方式。因此,研究教师的开放性教学能力必须首先了解开放性教学方式。
(一)开放性教学概说
1.开放性教学概念
开放性教学是指在教师主导作用控制下,赋予学生最充分的民主,学生以多种形式全面发展自我的教学方式。
“开放”的本意是 “解除封锁、禁令、限制等”。显然,开放性教学的涵义就应当理解为 “解除”教师对学生的 “封锁、禁令、限制等”,让学生在 “自由的”空间愉悦自发地学习。开放性教学旨在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开放性教学是一种 “教师点拨启迪,学生自我发展”的教学方法。其指导思想是让学生做掌握知识的主人,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在具体实践上,则是采取多层次、多角度的做法,不受传统程序、格式的限制,将以教师讲授为主改为学生自学为主。
2.开放性教学概念的诠释
第一,整个教学是在教师控制下完成的。教学的 “开放”是在教师预先设计和课堂精心安排下实现的。
第二,“赋予学生最充分的民主”是指教师要给学生尽量多地提供活动时间和活动内容,旨在使他们形成自主独立的意识和学习动力,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教学的 “开放”富有多种含义,譬如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形式的开放、学生思想的开放、学生学习行为的开放等。
第四,学生以多种形式参与教学活动,例如游戏、娱乐、研讨、辩论、参观、实践等。
第五,开放性教学明显的外部特征是学生高兴,没压力,非常愿意参加;课堂活动看起来 “很乱”,甚至 “课不像课”的样子。
第六,这里的 “自我发展”是指学生通过教学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自我摄取知识,自我发展智能,自我形成健康人格。同时它也包含着学生在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主体性、主动性、能动性和在外力作用下自我完善,自我拓展,自我实现。
3.开放性教学的特点
(1)开放性
开放性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全面开放:①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活动开放,例如可以积极发言,甚至不举手就可以发言;②教师所教的教学内容开放,例如事先向学生们讲明将要学习的内容,或者,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向老师 “点课”,学生点什么课教师就讲什么课;③学生的学习方式开放,例如学生可以串座位学习,任意组合小组研讨;④教学形式开放,例如许多课不是教师讲,而是学生讲,教师答疑。
(2)随机性
随机性是指教学在对学生开放的情况下,由于学生思维活跃,提出问题的方式方法过激或者由于学生的学习激情使自身的行为越出了教师事先所设计的范围而产生的意外变化。开放性教学是有序的,但在运作中一定会出现随机发生的现象。例如教师提出一个问题,由于是开放性教学,学生可以各抒己见,百花齐放,所以有许多答案都是意料之外的,或者是偏离了学习内容,或者是离题太远,甚至 “误入歧途”。
(3)偶发性
偶发性是指课堂教学时出人意料偶然发生的事情。教学是动态的,随时都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特别是开放性教学。因为在开放性教学中学生的 “自由度”比较大,所以更容易出现偶然发生的事情。
(二)开放性教学的基本原则
1.“学生活动为主”原则
开放性教学的实质是教师营造宽松的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因此,开放性教学的课堂,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安排广阔的空间,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特别是以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群体探究相结合的活动为主。
2.“学习行为放开”原则
学习行为包括课堂上学生的发言、动手操作、回答问题、提出问题、与同学和老师交流、与同学合作等。放开是指摆脱对学生的束缚,让学生充分释放自己的天资和能量,把自己的真实水平表现得淋漓尽致,毫无顾忌地完成自我实现的过程。“学习行为放开”就是指在教师允许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
3.“收”、“放”结合原则
“收”就是教师的调控、指导,“收”就是把对学生开放的程度控制在最合理的范围内。“放”即指在教师必须控制的学生行为规范内,还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即使个别学生在个别方面有些 “过头”,教师也应当把它看做情理之中的事,是可以谅解的事。例如,在研讨问题时思想偏激、情绪激动,在发散思维训练时答案离奇荒诞、离题太远,在小小组活动时个性十足、态度傲慢等。
开放性教学坚持的重要原则是:以 “放”为主,以 “收”为辅,能 “放”能 “收”,“收”、“放”结合。开放性教学不像传统教学那样只 “收”不 “放”,也不像西方某些教学那样只 “放”不 “收”。
(三)教师开放性教学能力的诠释
1.教师开放性教学能力的概念
教师的开放性教学能力是指教师能创设 “开放性”的教学环境并能按计划进行有序教学的本领。或者说,教师的开放性教学能力就是能让教学 “开放”的能力。
2.教师开放性教学能力的结构
开放性教学能力的结构是指组成开放性教学能力的基本构成。教师的开放性教学能力看起来好像是一种单纯的组织教学能力,其实,它是教师教学理念和综合能力的集合。
教师开放性教学能力的结构组成主要有以下几种。
(1)“释放天性,能让学生在 ‘无意识’中学习”的能力
天性是孩子的心理欲望和性情。儿童们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必然产生最能满足自己认识倾向的需要。他们的天性以 “玩”和 “乐”为主要表现形式,以 “轻松”和 “愉悦”为主要情感体验。当孩子们的欲望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无限的 “势能”(内部的驱动力)和强大的 “动能” (外部的表现力)。换句话说,当学生的天性得到释放时,他们就能积极投身到各类活动中,就能在 “无意识”状态下,在“不知不觉”的情境中学到他们 “没想学”的许多东西。如果压抑孩子的天性,强行灌输,其结果必然与此相反——— “想学到”的东西却学不到。开放式教学能释放学生的天性,课堂上能还给学生学习主人的地位,能让他们感到轻松、愉悦,没有心理压力。
(2)“娱乐游戏,能让学生在 ‘玩’中学习”的能力
娱乐游戏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快乐有趣的活动或直接参与游戏学习知识、开发智能、形成良好人格的教学方式。娱乐游戏教学让学生通过多种娱乐性活动学习文化,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在实践中学。它能满足学生强烈的心理需要,它能使学生主动摄取知识、发展智能。娱乐游戏教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 “上课”,而是在不知不觉、无意识状态中学习。
(3)“创设情境,能让学生在 ‘愤悱’中学习”的能力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可以理解为 “开导”,“发”可以理解为 “领悟”。后来人把 “启”和 “发”两个字抽了出来,形成了一个新概念:“启发”———阐明事例,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然而,“启”和 “发”是有条件的,它必须是学生处在 “愤”“悱”状态中。所谓 “愤悱”情境,就是要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使他们产生新的认知需要,让他们处在 “似是而非”、 “似懂非懂”、 “模棱两可”,想认识又怕不准确,想说明又怕说不完全的心理矛盾状态之中。此时,正是产生强烈上进心和求知欲望的极好机会,正是施教的极好机会。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不同类别的 “愤悱”情境,让学生产生疑问,感到困惑、迷惘、焦虑、踌躇,让学生在如此心态下提出问题、研究发现、自我摄取知识、自我开发潜能。
开放性教学情境通常有 “愤悱”情境、“直观”情境、“娱乐”情境、“问题”情境、“研讨”情境、“探究”情境、“发现”情境、“合作”情境、“实践”情境等。
(4)“赏识激励,能让学生在 ‘成功’中学习”的能力
要想让学生在开放性教学中自我发展,教师就必须付出最真挚的爱。只有教师对学生投以最真诚的情感,学生才能不畏惧教师,才能无拘无束地释放天性。教师真情的流露,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赏识、激励。
赏识教育、激励教育是学生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肯定他们的成绩,鼓励他们的进步,婉转策略地批评,热心诚挚地交流是解放孩子的最好途径。还有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那就是教师对某些 “超前”的事不做具体要求,而是通过学生的一些行为暗示,使每个人从中受到冲击和震撼。心理学家盖滋(Cate)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给学生创设各种 “成功”环境,让他们在 “成功”中学习,让他们体验 “成功”的喜悦,让他们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也是成功之母”。
(四)教师开放性教学能力形成、发展、施展的条件
教师开放性教学能力的形成、发展、施展是在多种因素协同下完成的。
首先,教师要有开放性教学的意识。也就是说,教师 “敢开放”。“敢开放”就是教师相信学生,还学生学习主人身份,敢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敢开放”就是 “有胆识,敢设想”。所以,教师的现代教学观念、素质教育思想、现代教学理论就成了教师 “敢不敢开放”的主要因素了。
其次,教师要有开放性教学的能力。也就是说,教师 “会开放”。“会开放”是教学的策略问题、教学技术问题。“会开放”就是 “有方法,敢实践”。所以,教师的组织教学艺术、语言艺术、设疑艺术、处理偶发事件艺术等也同样成了教师 “会不会开放”的主要因素了。
教师必须具备的五种开放性教学能力:
1.教师营造教学民主氛围的能力
教学民主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行开放性教学的前提条件。教学民主是挖掘学生各类潜能的重要保证。因为学生是在宽松、愉悦、“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环境中学习,他们能消除思想疑虑,减轻心理负担;他们能充满自信,鼓足勇气,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教师营造教学民主氛围的技巧之一就是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活动机会。长期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已经使学生形成了比较牢固的唯师、唯书、唯上心理定势,即上课只能听老师讲课,只能 “吃”老师“嚼过的馍”,不能提出自己的见解或问题。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必须给学生提供最多的活动机会,让他们亲口去说,亲眼去看,亲手去做;让他们感知,体验,顿悟;让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
教师营造教学民主氛围的技巧之二就是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在不干扰、破坏课堂教学的前提下,教师要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允许学生发表与老师意见不同的看法,允许学生发表与教科书内容不同的看法,允许学生产生怀疑,允许学生自由组合讨论问题,允许学生自由发言等等。
教师营造教学民主氛围的技巧之三就是给学生最真诚的爱抚。教师要以朋友的身份对学生疼爱、抚慰,不因学生的无序而训斥,不因学生的误答而羞辱,不因学生的过激而讥讽。只有教师赏识学生,激励学生,体贴学生,开放性教学才能进行。
2.教师创设 “开放”情境的能力
这里的 “情境”系指特设的教学环境,或者说是指课堂教学的氛围、条件。“开放”是指有利于开放性教学的一切形式和内容。创设是指设计、创造、安排、运作。综合起来说,就是教师必须创设各种开放的教学情境,才能完成开放性教学的任务。所以,开放性教学的首要工作就是教师会创设 “开放”的教学情境。
“开放”的教学情境包括的内容很多,不同年级、不同年龄、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开放情境,甚至同一节课不同的老师也会设计出不同的开放情境来。
3.教师的课堂语言能力
其中最重要的是课堂讲解能力。 “讲”是指说、解释、论述;“解”是指解除、解释、明白,是指把束缚着或系着的东西打开。教师的讲解则应是把要 “讲”的内容阐述明白清楚,打开学生暂时被束缚着或被系着的 “未知的枷锁”。它的更深含义还在于,通过教师的“讲”,学生得到 “解”,学生不仅能接受讲的对象,而且能通过这些对象,打破更多束缚,自我获取新知。
即使是开放性教学也需要有教师的讲解,这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一种形式。在此,首先要澄清一种错误认识:有人认为现代教学应当废止 “注入式”,不能采取教师讲的方式,于是就把现代的讲述式教学归于此类。其实大可不必,因为教师的讲解不都是 “注入式”,好的讲解同样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甚至像一幅赏心悦目的艺术作品一样,给人美的享受。
4.教师的课堂设疑能力
设疑,是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于深化教材内容,在于提高学生的智能水平,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每提出一个有水平的问题,都会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一个疑团,激起一层波澜。提问会刺激学生的大脑中枢,使其在极短的时间内,检索自己头脑中的已有经验,并能与新的问题紧密连接。这种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培养能力的过程,是思想提高的过程,是内化过程,也是积极的教学过程。
5.教师的课堂随机应变能力
教师的应变能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随机应变地对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进行敏捷、果断而准确的处理;二是指教师有高度的智慧,能巧妙地、准确地、因势利导地给人以引导、启示和教育。
开放性教学是完成新课程改革任务的重要教学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方式。开放性教学是在教师亲自设计、运作下完成的。教师具不具备开放性教学能力,决定了教学具不具有开放性。换句话说,没有教师的开放性教学能力,就没有新课程改革的开放性教学方式。所以,教师的开放性教学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㈢ 教师开发生成性课程需要的策略性准备包括哪些
教师开发生成性课程需要一定的策略性的准备。具体说来,要注意这样几内点:
第一,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容同时也要备学生和教法;
第二,要善于把握课堂的反馈信息;
第三,利用课堂突发事件来生成课程;
第四,以批判性思维对待生成性课程。
㈣ 如何营造开放性的语文课堂
㈤ 集体备课灵活性模式有哪些作用各是什么
看了几位教师关于集体备课的心得的体会
看了几位教师关于集体备课的心得的体会,深有同感.下面我也就我校实施集体备课的情谈几点看法:
第一:每周一次集中集体备课,都有一位老师作为主讲人,主讲这一周的主要内容、及如何备课。集体备课要求同科教师人人参与,所以每人都要精心准备,然后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建议,最后大家讨论,形成授课思路。后,老师自己再根据自己的特点,自己学生的情,加以修改,形成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备课模式。然后推选出每天的示范课领头人,把课尽量向前安排先讲,老师听课后加以改再讲.
第事:集体备课有许多可取处,集体备课真正集中了各位教师的教学智慧,取长补短,为促教师“共同富裕”大开方便门。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能帮助年轻教师迅速成长,对于新上岗的教师更是提供了难得的“教学蓝本”,引领新教师早日入门,尽快熟悉教育教学,可以使新教师在教学中少走弯路,缩短成长周期。另一方面也让老教师更加谦虚谨慎、严谨治学.
第三:个人单打独斗只能使自己越来越落后,完全不适应时代及新课程的要求,而集体备课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同们行教研交流,了解他人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相互取长补短,推陈出新,这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利于我们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
第四:能较好地落实课改要求.毕竟课改施行的时间不长,有些老师尤其是年轻老师经验不足不能更好地落实课改要求.集体备课年老帮助年轻老师尽快的成长起来.
第五:集体备课有利于增强教师间的合作意识,凝聚教师的合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不仅适用于学生,也同样适用于教师。通过集体备课,教师间学会协作和分享,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知识含量。集体备课能大力促学校的教科研氛围.目前基层学校的教科研受应试教育的冲击,搞的不是很好,集体备课使其理性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在理论和实践间架起桥梁,教科研的氛围在集体参与的行动与反思中逐步浓厚.逐步提高.
总集体备课,给我的感触很深,我深深感到它的好处,也从中收获很多.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仅依靠个人孤军奋战,显然不可能的,.集体备课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交流,取长补短,可以补充专业知识的不足。对于我们数学学科而言,其效果甚佳。
概括一句话:一支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院。只有搞好集体备课才能整体提高教学质量。
在实际的教学中,集体备课是一个常性的教学活动,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标推行的今天,尤其重要,关于这一点已经形成了共识,但是对于集体备课,现在主要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发展,主要在于如何实施,适当才有收获。究其原因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集体备课是在个人认真准备的基础上行集体研讨的一种有效的教研活动。它能集中大家的智慧,共同研究教学中的一般问题,保证教学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地行。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它成了校本教研的一种重要形式。因为其价值取向就在于教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现在许多学校都在提倡集体备课,其目的不是为了追求形式,而是为了追求效果。因为集体备课至少有以下六点好处:
1、能有效凝聚集体的智慧
由于教师的教学年限、业务水平、学科专长和教学经验各有不同,从而导致教学水平的差异,而开展集体备课就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同科教师的积极讨论,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火花。
2、能显著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面对新课程,人们缺的不是先的理念,而是缺少理念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与机智。集体备课,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可以补充专业知识的不足,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对于师资比较薄弱的学校而言,其效果更为显著。3、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集体备课是对教学工作行全程优化的教研活动,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自我钻研、集体研讨、分工主备、教后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这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集体备课要求同科教师人人参与,所以每人都要精心准备。通过相互交流与切磋,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既可以学习到他人的长处,又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通过扬长避短,实现共同提高。同时,集体备课的开展,一方面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熟起来,另一方面也让老教师更加谦虚谨慎、严谨治学。4、能大力促学校的教科研氛围
集体备课是一种“行动研究”,所解决的是教学中最直接、最实际的问题,主要任务是完善课堂教学.而目前基层学校的教科研,应该也必须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否则易流于假、大、空.集体备课中,一些大家感兴趣的课题,由于智慧的交流而得到理性的升华,其理性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在理论和实践间架起桥梁,教科研的氛围在集体参与的行动与反思中逐步浓厚.
5、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集体备课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通过集体备课形成的教学方案是集体智慧的结,它与个人备课相比,对教材把握更加透彻,对学情的分析更加细致。因此,集体备课的教案会更切合学生的实际要求,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6、能较好地落实课改要求
集体备课,体现了“合作、探究、创新”和以人为本的精神,促了教学相长,能更好地落实课改要求.素质教育的今天,集体备课的积极作用正愈来愈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应用,集体备课好处多多。集体备课获益多
集体备课是中学教研组的一项常活动,有利于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我校高三英语备课组在杨君坦组长的带领下,备课组活动不流于形式,不敷衍了,不搞“花架子”,全体组员积极配合,在各自充分“自主”研修的基础上,大家充分“合作、探究、创新”,各自的“预设”在经验分享中达成新的“预设”,各自的“生成”在信息传播中启迪智慧。这种“同备一节课,同上一节课,同评一节课,同研一节课”,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一年下来大家深感获益颇多。
1、获益一:集思广益。
我校的集体备课,主要有两种情,一种是开学前的集体备课,一般由备课组长先要求大家充分考虑这一学年特别是这一学期英语学科教学的全程安排及各阶段的要求,集体贝壳时实现由组长发言,然后大家提合理性的建议或修改或补充;另一种是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一般由一名教师经精心准备后作中心发言,中心发言人必须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流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其他老师再给予完善,最后由组长在研讨的基础上行整合,确定下一周的教学工作。
我们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备课组长也好,中心发言者也好,虽然苦思冥想、精心准备了,但也会有考虑不周、局部不细的情,有时甚至会出现知识性偏差(这对英语学科来说是正常的)。集体备课可以引发参与者知识的交融、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既可完善英语专业知识,又可优化教育教学设计。
集体备课的最大优点就在于集思广益,最大程度地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在集体研讨的过程中,使每个教师更加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在同一年级产生优质的教学效果。
2、获益事:直抒己见。
集体备课,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每位参与者都可以直抒己见,发表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对教材的处理、对教法的运用、对练习的要求等的看法,提出来让大家评议。自己的观点,如果能够得到多数参与者的认同,就可能成为下一阶段备课组的“集体行动”。自己的观点,如果还得不到大多数参与者的认同,这里的因素还比较多,可能是你的观点太理想化了,你班可以这样做,其他班未必能做好;也可能是过于“传统”了,完全可以“现代”一点。对他人的意见,要行认真分析,觉得确实有道理的,就放弃自己的观点;如果觉得自己的观点还是蛮有道理的,也不排除在大的方向上按备课组的要求行的同时,将自己的做法在自己班上行试验。实上,集体备课是对教学工作行全程优化的教研活动,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自我钻研、集体研讨、分工主备、教后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教后反思“教”,是可以有差异的。厦门一中的文化就是这样,鼓励“和而不同”。和而不同,让教育变得有个性有诗意;包容差异,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中达成和谐。
3、获益三:思辨明晰。
古人云:“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审问”也好,“慎思”也好,“明辨”也好,都要求我们“思辨”。
对于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观念、技能,我们必须认真地、刻苦地学习,尽快掌握。同时,我们更要注重活学活用,对教育教学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新技能既大胆地吸收、借鉴,又灵活地与工作实践相结合,有选择、有批判、有针对性地加以应用,决不能照搬照抄,生搬硬套。
集体备课,让我们感受到了这种“思辨”的过程。课程改革轰轰烈烈,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新技能不断出现,每个人的理解不尽相同。各类培训,使大家在宏观上有了一定的理解;教研组的一步学习,使大家在中观上又有了一步的理解;但课改最终要落实到课堂,把课改的理念落实到具体的课堂中,集体备课就“零距离”地对接了。比如,如何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英语教学新观念,经过学习、思辨,大家统一了认识,认为英语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英语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4、获益四:合作学习。
以往教师的学习,多为“自主”。课改背景下要求学生的学习“合作、自主、探究”,其实教师的学习也应“合作”。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理念,同时也是一种学习方式。作为与新课程一同成长的教师,必须学会合作学习,共同构建教师合作文化。集体备课为合作学习创设了平台。
教师合作学习的主要方式是在学校中构建起学习型组织,基本的学习方法有头脑风暴法、分享式讨论和反思对话。“同备一节课”,看谁备得有新意,看谁备得有实效,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头脑风暴”;“同上一节课,同评一节课,同研一节课”,太多的经验大家在分享,太多的反思大家在“对话”。老教师的科学“预设”、合理“生成”,值得年轻老师学习;年轻老师的激发情感、媒体活用也值得老教师借鉴。我们备课组的教师们都养成了积极合作的态度、彼此信任的诚意和开放的学习心态,从而大家在共同的学习中共同成长。
我们说为师要向同行学习,只有尊重同行教师,才能在借鉴他人中完善自己。向同行学习实际上就是团队合作学习,这种充分发掘和利用团队中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各种资源的学习,是促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5、获益五:师长引领。
一个备课组,学校在安排工作时,往往会考虑年龄、资历、经验、性别等因素。我们所在的高三英语备课组9人中就有特级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硕士研究生、“海归”教师、“老高三”教师和年轻教师。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优势,特级教师人格高尚学识渊博,中年教师年富力强经验丰富,年轻教师朝气蓬勃熟练媒体,大家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前面已经论述,但我以为集体备课对年轻教师的更为有利。
同样的教材,类似的学生,接近的教案,为什么师长上起课来就那么运用自如、得心应手呢?集体备课中,年轻教师从师长那里领悟到“备好教材,心中有书;备好学生,心中有人;备好教法,心中有术;备好开头,引人入胜;备好结尾,引发探索;备好重点,有的放矢;备好难点,突破难点;备好作业,讲求实效;备好学案,渗透学法;备多用寡,左右逢源;终身备课,养成习惯;研究性备课,深层探索”的真谛。
只要年轻教师虚心请教,师长们还会就具体的教学内容,指导年轻教师走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要求,诸如“备课要体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备课要体现尊重差异性的理念,备课要体现生活化的理念,备课要体现课程资源整合的理念,备课要体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转变的理念”,“备课的基本策略有:开放性备课策略,预设性备课策略,结构性备课策略,反思性备课策略”等等。
师指一条路,烛照万里程。听师一席话,胜教几年书。从某种意义上说,集体备课是年轻教师成长的“摇篮”。
6、获益六:团队和谐。
TCL集团的团训是:“敬业、团队、创新”,可以说这是一个企业成功的“三要素”。学校发展同样需要这“三要素”。有了这“三要素”,教育教学工作就能在紧张、高效、和谐、有序的状态下行,就能一步一步走向成功。高三英语备课组就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团队,而集体备课就为这个团队的实现共同愿景创设了沟通、合作、交流、研讨的平台,集体备课的氛围和效果,就是这个团队和谐的“雨表”。
当今时代,竞争已不限于商界,只要有群体协作工作的地方,都存在着个体间的竞争,教育也不例外。今后,教师面对的可能是更加激烈的竞争。回避竞争不是明智举,只有在竞争中才能实现自身的最大价值。教师要以拼搏、取、贡献为荣,以落后、平庸、无能为耻。作为备课组,首先要在竞争中整体提升备课组水平,其次才是教师个人间的竞争。但竞争应该公平的、范的、高尚的,高尚的竞争是一切卓越才能的源泉。
教师工作性质又决定教师要讲合作。集体备课就是合作,实践证明,有效的集体备课在实际教学中的确产生了显著的效果,能有效推动教师团队和谐发展,整体步。高尚竞争、追求卓越使备课组充满活力,团结合作、协同行教使备课组充满和谐温馨。我们这个备课组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最终走向“多赢”的境界。
㈥ 备课的基本策略有哪些
1.熟悉教材要求。备课时要对三套不同的教材来回比较,从而选择确定一种较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通览所用的教科书,熟悉其全部内容,包括编者意图、组织结构;同时,兼顾前后,了解与本学科有关的“已学教材”和“后续教材”的相应内容;最后,不仅掌握教材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而且熟知教材内容的思想性、教育性,即从教书育人两个方面把握教材内容。
2.分析教材要求。首先,对章与章、节与节,都要弄清其本质联系,找出其内在规律;然后,找出哪些是重点章节和各章节(单元)的重点、难点、弱点,进而根据每章节(单元)的教学目的,确定每节(次)课的教学要求;最后,带着问题阅读有关参考书、资料、文献,增加知识的深广度,寻求问题的讲解角度,同时做到:深入挖掘教材的科学性,考虑如何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潜在因素,使智力发展寓于知识传授之中;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寓教于乐,使学生处于要学、爱学、好学之中;挖掘教材的实践性;考虑理论联系实际,使能力培养寓于知识运用之中。
3.处理教材要求。按照教学目的,结合学生实际,恰当安排教学内容。70%左右要紧扣正在使用的教材,30%左右要纵横渗透,综合整合,作相关发挥。
教师要广泛阅读有关教学参考资料,开拓知识领域,掌握必要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科学成就。教师知识丰富了,方能得心应手,讲解自如。 在备教学参考资料时,要特别注意教材的“缝隙”,即潜伏在教材深处不易察觉的“隐蔽点”,要注意教材的缝隙是哪些,在哪里;必须用心搜集、整理和运用资料,勤查工具书,多做资料卡,以丰富自己的知识仓库,建立一个与教材相关的“知识圈”;须用心研究和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志趣和思维方法,从中揣摩出学生可能出现的“意外发问”,做到知己知彼,方能“临阵不乱”。
通过备内容,最终要做到:懂、透、化。所谓懂,就是对教材基本结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和基本概念都一清二楚;所谓透,就是对教材了解得详尽而深入,熟悉而精确,能理清纵横关系,掌握“字里字外”之意,融会贯通,运用自如。所谓化,就是教师的思想情感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化在一起,这是备课的最高境界。
㈦ 请问什么是开放式教学
开放式教育是针对封闭教育来讲的,是一种鼓励幼儿参与学习活动版,以幼儿为中心权的学习方式,开放性体现在:开放的空间、开放的环境、开放的课程、开放的态度、开放的资源运用。
开放教育能使幼儿在融洽的人际关系中,以自由意志、合情、合理与合法的把事情有效的处理。唯有坚持这种理念与态度,才能造就一个凡事有主张、做事有决心与毅力的人,这种人可不必藉助外在的刺激力量,就能自动自发的去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而且从多方面自我成长。
(7)开放性备课策略扩展阅读
全方位的幼儿开放教育其基本理念有四:
1、以幼儿为中心
幼儿是开放教学中的“主体”,让幼儿在开放自由的环境中,允许自由学习、自由发展和自我实现。
2、鼓励幼儿主动学习
全方位的开放学习中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代替传统“被动”学习。
3、自由而不放任
在幼儿的学习环境中,幼儿被鼓励自由活动、自由探索和自由思考。但是这些“自由”不是无止境的放任,而是有某种程度的限制。
4、灵活运用适当的教学模式
在开放学习空间里,教师依幼儿的发展、兴趣、经验、认知以及不同的主题,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让幼儿主动去实验、操作以及不断发现。
㈧ 开放式教学策略有哪些
所谓开放式教学,是指以知识教学为载体,把关注人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通过创版造一个有权利于学生生动活泼、自主的教学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从而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可以说开放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它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它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