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最后的姿势二次备课

最后的姿势二次备课

发布时间:2021-02-22 02:49:59

❶ 谈谈体育备课都是备什么

(来自网络) 可以这样说,准备一堂体育课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用一辈子去准备,第二层次----课前直接备一节课,具体到一节课上教师所要做的;所谓用一辈子备课的概念就是说教师在教育的过程当中,他能给学生的,教学过程实际是教师个性展现,教师个性展现就是说是你个人的个性素养、专业知识等的一个整体表现,这时教师有一个用一辈子备课的概念,这就是教师职业和其他职业不一样的地方,需要教师经常去思考。 备课故事一 我国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体育老师叫杨欣,他是天津的一个非常有名的体育特级老师,在国内非常有名,五六十年代有个非常有名的电影叫《李四光》,李四光是我国非常有名的一个地质学家,看了电影以后,触动了他一个灵感,给学生设计了一个游戏叫小小勘察队,这个小小勘察队把电影中地质队员所有活动,包括身体基本运动能力,走、跑、跳、攀、爬、投等等全部串起来并且非常具有递进的游戏,他这节课并不是就某一节课去准备的。 备课故事二 另一个例子讲述一个乌克兰的老师上了一节非常漂亮的历史课,不仅学生如痴如醉,包括听课老师也如痴如醉,上的太好了,下课后就有一位老师和他说说,你上的太好了,真的是让我们大开眼界,这堂课肯定是花了很长时间,这节课究竟花了多长时间?准备得这么精彩?这位老师讲了一句话应该让我们深刻感受的。他说:“说实话!你要问我这一节课花了多长时间?我这节课直接准备可能只花了半个小时的时间,但是我几乎天天在学习,我天天都在积累,所以说,如果问我,我几乎天天都在准备。” 上述两个故事都在讲备课,其实体育老师备课不只是在直接面对这堂课的时候才叫备课,在此之前要有一个深刻的积累,有了非常好的积累后,随着教师素养的提高,带着对学生的整体认知等可能才会备好课,这些都是对课的准备,当然不是直接面对这堂课的时候如何去准备。 结合上面的实例,谈一谈备课从哪几个方面去一步一步地准备。1.备目标 备课就是课堂设计,目前《中国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杂志都关注教学设计,设计就是备课,当前,很多人都把备课简单化,认为备课只有一个教材、教学内容,而没有其他内涵,其实体育老师备课时应该把备课当做一种关系来看待,如果我们把所有教的教学内容当成一个独立的元素,那么这个课堂教学就没有什么意义。而应该把他向外拓展延伸。教师在设计课的时候一定要进行目标定位的意识,这六节课,他们的目标都很明确,基本能够把目标设计贯穿到每个教学细节中,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多种元素。 首要元素就是目标。首先要想我们备这节课要达成什么样的东西。以这个目标为中心去设计去组合,去创编。所有的东西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去做的,在备课时有前一节课,后一节课,有单元的内容,有可能是单元的第一节课,有可能是最后一节课。但是这节课在整个单元的教学当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应该实现什么样的目标,目标越具体、越明确就越可行。内容设计就可能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从整个课的准备中,首先是课的设计,目标要非常明确具体,这就是一个龙头,假如把这个龙头抓住了,我们的整个方向就可能不会偏了。 进入新课程改革这么多年,通过看教案和交流都会看到这样一些情况,课程标准中提到了几大领域目标,这些课的目标设置也是面面俱到,目标写的很全,似乎不写就不行。因为目标过于全面,所以存在如下问题,一.目标设置与后面的内容选择不相匹配、无法匹配。课标中的五大领域目标,课堂目标必须是课标目标体系的具体化。二.有些教师目标设置的比较模糊。就是看到的目标无法知道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不知道怎么做或做什么。学生也只是模糊的了解,不知道教师这节课究竟要怎么样。何老师这节课,他所设计的学习目标明确的。没有片面追求面面俱到。一节课想要达成所有目标、都具体地细化是不可能的,何老师的教案明确了学生在行进间运球时能够控制好球的落地与反弹的高度,能做到快速运球十五米以上不丢球。学生就知道这一节课目标是什么,非常明确。虽然何老师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三点,但是非常务实,非常具有可操作性,非常明确,应该说教学目标的设置方面给我我们很多的启发。 在备目标的时候,有一个基础工作要做。就是要达成目标,看有可能达到这个目标的基础吗?要考虑你的现实条件,还有器械、场地条件,然后学生有什么样的心理特点。自己的专业能力能否够得上来教这个东西。所以教学实情的分析也非常重要,所以备目标它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处理我要所教的内容与你能否实施的冲突,这样来就是我们设计一个教案他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的问题。所以潘绍伟老师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说过一句话:“教学设计不怕想不到,就怕做不到”,这句话给我们印象很深刻。 体育教育是人为的过程,是人为的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设置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把学生往哪带。现实中,一线体育教师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其实在什么地方呢?目标归目标,教学归教学,这是最普遍的问题。就是常态的设计本身就不是整体设计,被称之为“拼出一个拼图出来”。开始、基本、结束大多是老三件,基本部分也老三件,是讲解,示范加练习,等等。这不叫设计,这是纯粹的拼凑,而且,现在我们强调为什么目标指向,也就是说,我不是就这样设计,一定要明确这堂课我要想干什么,要做到什么程度。可能在这个过程中,何中雷老师自己的讲述和他的课已经说明,学生确实做到了,所以他的目标设置比较合理、是符合学生实际的,是可达成的。 当然,可达成绝对不是一点困难、一点要求也没有,应该是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才可以达成。从这个意义上讲,备一堂课其实牵牛鼻子,牵牛鼻子就是学习目标设计是不是科学,合理、有效、可达成。备目标时其实有一个绕不开的东西就是学生基础,当然还有其他条件。更多情况下,体育教师备课时最忌眼中有教材,心中无学生,那就坏了,现在备课,需要强调的就是眼中和心中都要有学生。何中雷老师的设计思路中也指出,要了解初二学生的身心特点、共性特点,当然最好进一步完善的就是该班还有个性的情况,整个教学准备,离开了学生的备课都是无效的,因为是无的放失,手段是不是有效,学生又是不是有效,不是一般的没有效。有的体育老师会根据自身的经验作出推断,这是可能的,比如:初二学生一般情况下可能是什么样,这是可能发生的,除非他有经验。学生容易发生什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学生容易发生什么样的错误,他就有意预防的概念是什么呢,知道常见的错误是什么,在这我就特意的制定措施去预防。前提还是对学生的了解。2.备学生 如何更好地了解学生是一门学问,其实教学就是教师学生交往的一个过程,互动的过程。教师缺乏对学生的来了解,那么他的教学就会失序。体育教师,只有有学生在场的时候,你的课堂教育价值才能凸显。所以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一般情况下,教师都应该和学生交流。跟学生交流谈心,了解最近的身体状况。或者在询问假期中有没有进行大运动量的训练。或者放了长假返校,身体心理有没有哪方面的变化,从他的心理,身体素质的情况来充分了解学生。可见,对学生的了解可分为常态了解和课前了解,这是必须的。 当然,关注学生,分析学生不仅是技能方面的,上篮球课我们要上了,上之前,学生的篮球的基础有多少,它是初一的学生还是初二的学生,他的基础都不一样。这个学校和那个学校,甚至彼班和此班情况都不一样。在教学方法设计时都要考虑这些因素,除了这些技能技术以外,可能还要考虑团队意识(学风,班风)。 学风,班风,个性的特点,团队意识,这个班比较团结,这个班不够团结,整个学风比较向上,有的学风比较涣散,这可能都需要我们了解,否则,实际设计的对后面的事都会产生不一样的影响,甚至学生有没有疾病都非常重要,每个学期的第一次课,这是体育教师平时特别小心的,所有体育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运动方面的表现,经过一个寒暑,学生有的在假期根本没有运动,运动负荷控制不好很容易产生一些伤害事故。 当然,教师备课时完全可以把学生请到办公室聊聊天,了解了解学生的需要,请学生来共同设计学练活动方式,如篮球课学生喜欢采用什么样的学练方式,有时学生的主意比教师想的还要好和多。我们了解学生不只是了解学生的基础,我们还要了解学生的需求,甚至要问计于学生,实际是说这样几句话,其中就会出现我们教学当中讲的,要更多的去关注学生,了解学生,只有在这种背景下,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整个体育课的准备中,了解学生应该是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这样,教学才能建立在科学、合理和安全的基础之上。 了解学生是一个非常前置性的活动,它能帮助体育教师减负,一名有影响的体育教师他的周围会有一帮“粉丝”,这些学生是体育教师的最好的资源,帮助教师准备场地、准备器械,不仅如此,学生还会给教师的教学提出很多宝贵意见。 潘绍伟教授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你能讲出学生的名字吗?》,文章讲述的主人翁河北省开滦二中的老师叫马伯君,上课上得非常好。在河北省搞的一个非常大的活动,课上得非常成功、确实非常好,最后其他老师向他学经验。问,你为什么上课这样好,有没有什么诀窍?他说了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了解学生。所以,那几个班的班主任觉得不可想象。马伯君老师有这样一个本事,他任教的每个班的学生名字他都喊得出来。而且对这个学生的个性都能道出一个一二三四,班主任都搞不定这个事,后来他告诉我们这个经验就是告诉我们,叫出学生的名字其实是拉近学生心理距离,让学生产生亲近感,使学生上课配合老师,如果体育教师在课上这样喊,15号……离得太远了,老师不认识。但如果说‘张军’!学生会觉得意外---老师认识我,学生就会感觉非常贴近,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大多是被教育,当然,我们现在的大的问题是班级的规模和数量大、班级人数多。但是,体育教师至少要尽量与学生贴近。所以,从这个方面讲,与其花大量时间备教材还要同时关注学生。只有学生与教师的关系默契,与你共鸣,课堂教学才会有教学过程,否则,教学过程就难以推进。所以,这是新的课程理念特别强调的,我们以前强调教师的教材,学生的教材,而现在强调教师的学生。 美国培训师在中国的SPARK培训中,培训师在课前准备了许多小卡片,现场发给与会的所有人,以非常虔诚和尊重的姿势将卡片递给你,请你接受他,当接受他的卡片后,他会非常诚恳地用英语对你说一声谢谢。极短的时间里,这个细小动作,拉近所有人和大洋彼岸培训师的距离,有效地培植了与参与者一种亲近感。 培训师的举动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是,体育教师在备课时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因为只有更多地关注学生、更多地了解学生、更多地亲近学生,教师才可能把课备得更好,才能有更好的教学效果,这是不可忽视且非常重要的方面。3.备内容—组织—方法 除了备目标、备学生之外,内容、组织、方法的准备显得极为重要,如果把内容离开组织、离开方法来谈,不好谈,综合起来谈才是正道,何老师设计的篮球课,把它变成一个活动,变成了要拉一根绳子的活动,这其实就是一个组织方法,让学生利用各种方法去运球,这就把内容、方法、组织融为一体。所以,备课中,千万不能简单地讲解12345,示范12345,如果这样备就失去了活动的概念。对整个教学过程而言,仅仅只有讲解、示范远远不够。把整个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做好,过程和讲解的设计一定要有针对性。针对我们这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不能脱离重点和难点,去编一些活动,那最终的效果肯定不好,学生更不知道目标、重点在哪里。 当然,就一节课而言,存在着时间的有局限性和掌握目标的无限性的关系,这永远是一对矛盾,所以,时间的局限性和目标的无限性也要匹配。如果这个缺失了,课堂教学也就无效或低效,就根本没有具体可瞄准的一个目标去完成,也就陷入了无的放矢的泥潭。 体育教师设计教学过程时,要考虑到有趣,要更多地去关注是否有效。体育教师在教学当中要彰显体育教师的教学智慧,在长期教学中,体育教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体现出教学特色,教学还要设计教学策略,如何让学生学?目前国内流行的是活动导学,而这种活动方法在体育课上体现得比其他学科都明显,活动导学实际上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通过不同活动叠加,教学不只是完成一个固定的任务,是让学生在活动当中体验活动的魅力精神。正如当前时兴的拓展运动,它要求参与者将活动经验进行分享,反观我们的教学内容常常是单调的纯技术教学,对于活动设计,应该关注学生怎样去练习、怎么体验沟通,而不只关心练习过程,过去的教学只关注学生技术是否完成显得很不够。 何中雷老师的篮球四角运球设计中,活动过程中考虑到体育骨干作用,将骨干与其他同学分开,使其能够展示与其他人的区别,这样会影响其他人的自信心、自尊心,对于学生都有一个促进作用,其次还能发挥其助人作用。这样的教学对于其他人与队长都有影响,因为每个个体都是集体的一部分,有可能对于队长一个人的影响不是很大,但是对于全队的影响却不能够忽略,全队提高了价值更大。这种责任感的培养其实就来自于对活动的设计,而责任感的培养对于课堂教学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活动的设计千万不要片面,认为任务就是传授学生知识,单一的将技术交给学生。教学活动的设计应该注重有效的课堂的设计,利用教学内容使教学目标实现扩大化。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应该做到:轻灌输,不单一地将知识教给学生;重启发,将自己的学习经验介绍给学生,求引导、求构建,构建一个有效的课堂教学。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有许多不同地方,体育教学更多的不是认识客观现象,而是认识人本身,它发展不是客观事实而是改变人本身。整个过程设计中必然是对象、手段和目标都体现在我身上,所以这时的课程设计有理由更好的面向我们的学生,对于这一点,值得体育教师思考,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确实不一样,在设计时才能更好地基于学生、面向学生、服务学生、发展学生,这才是体育教师要做的。4.备资源 体育教学中,教材、场地和器材的准备,被称为“备资源”,体育课程资源不太有目标指向,体育课程资源第一个指向就是一切有利于学生实现课程目标,只要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的资源都可以拿来用。如篮球教学中需不需要利用橡皮筋,然而,制订了一个让学生运球的目标,而且是快速的运球,同时还将球放在自己的侧面,而怎样才能将球快速运?在多高的位置时才能快速运?制定目标时,将橡皮筋拉多高的高度?这样的一系列事,就叫场地资源利用与开发,有利于这堂课的进行,没有橡皮筋的参与,课堂效果就可能没有这么好。以前我们称此为“备教材、备场地”,而器材是死的概念,资源是活的概念,当前,我们倾向于用资源这个概念。橡皮筋若干次用,这就体现了一物多用、一物巧用,使学生能够达到锻炼体能的目的。而现在如何能更加充分地利用课堂资源,又是课堂任务中的重中之重。很多学校都曾讲过:“不是我不想做好,而是没场地与器材”,所以体育教师有必要更好地做好这个工作。 球类项目教学中,球不仅仅存在技术拓展,篮球还可以被作为普通器械进行搬运,一只篮球的搬运、两只篮球的搬运,等等,搬运过程中还有一人的搬和多人搬之分。作为单个球的功能不仅仅可滚动还可弹起,这些资源都可以利用,又如球的滚动可滚动一球或两球,我们的思维不能局限,应该拓展开来,比如两人的对抗,还可以进行其他的项目。 当然,除了物化的资源还有许多无形的稍纵即逝资源。课堂中学生出现的错误也是一种资源。例如南通中学一位老师借助课堂中出现的事故应该采取的措施,现场一名同学说出了“托”字而为老师借此利用,让该生上场表演一下何为托,然而该同学的表现却引起课堂的哗然,该老师给我们启发,托可以你可以自己托,也可以其他的东西去托,于是,随机应变式的引导,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思维的偏差、错误或局限性。 综上所述,资源可以是场地的、内容的,它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已有的东西。不能一谈篮球就局限于标准篮球场内的固定篮球框,对那些只有一片篮球场的学校,教学密度难以满足,这样学校就可借助绳子编造10~20个高低不等的篮球筐,斜拉着高低不等,这完全可以用来进行篮球的投篮练习,甚至还可以用于扣篮,这个例子给我们的启发是一物巧用、一物多用,也非常精彩;再延伸下去,体育教师还可去创设一些资源,如果是这样的状况,在学校体育中,就只讲场地器材问题就是“只要你想得到,就可能做到”,它的前提不是我们所有资源都没有,而是一物多用、一物巧用、一物十用是可以做到的。 有许多资源是可以替代的,如绳子、橡皮筋、呼啦圈方法很多,强调课程资源概念是目前的体育课,学生比较多,场地器材并不很充分,出现的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学生的练习密度普遍低下,学生的运动技能没有掌握到,体能有没有得到发展,我们如果把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全部归结于体育课或体育教师这肯定不对,但是我们的体育课就该为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提高学生的体能做应有贡献,初中至少每周三节体育课要保证,我们还要注意这样一件事,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可能要充分思考的。5.备教师 备课还要备自己,要把心态备好,把要讲的东西备好,把该示范的东西备好,把人这个因素备好,体育老师既是个条件性的资源,本身又是内容资源,所谓本身就是内容资源就是说我不只是上好课的一个条件,其实我本身就是,就是我往课堂上一站,我示范动作做得怎么样,我讲的怎么样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个影响。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备课到最后还要备自己,如果我们这样一说的话,这几条都能做到,我们的体育课准备到这种份上,上好体育课就变成指日可待的一件事情。 三.总结 本讲就何中雷老师的课进行了针对性研讨,涉及如何备好一堂体育课,从目标到内容,整个过程的设计,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总体而言,研讨比较充分,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正确的认识,这是非常重要的。

❷ 散打,泰拳两小时训练备课

职业拳师训练法 2006年04月09日
keywords:拳师,训练 归类于: TrackBack
练习,无论对职业或业余拳师都是极其重要的。因为拳术的目的并不限于强身健体,使气力充沛,还要追求实战中的效能,与人比武不致轻易被对手制服。
武道的最终意义在于求知,拳师们开始习艺,首先也要自知,在确定本身体魄情表为健全良好之后,方可认真练习。所以拳师真正的开端应为身体锻炼,从预备功夫下手。
练法
跑步:首先须履行的程序是清早跑步,以增强耐力,使腿部肌肉丰盈,对拳师在擂台上进攻退守,均极有好处。拳师能否在敌不断压迫下屹立不倒,马步占极为重要地位。泰拳师公认跑步为练习拳艺的基础,须严格遵行。清早跑步之后,白天需要有充分的时间休息,至黄昏时,一般为下午四时许继续练习。

练习程序,著名武馆各有差异,但目标相同。一部分拳馆命拳以跳绳开始,另一部分则先行击影,泰语曰“打风”,而后打沙包,续而进行对打。最常见的是以击影开始。
击影:击影练习,可谓拳师练习的热身运动,能催醒身体四肢肌肉神经,待适应剧烈训练,拳师藉以练习身手的协调配合、进退平衡以及出招击空时收势回防的重要惯性,是“意”的训练。譬如练拳,则须注重双拳动作的连贯,运足和发劲正确,并且应多用各种步法,如跃进、急退围绕而进,拳与步须配合,始称有方。如练肘招,方法一样,心目中需假设敌人存在,观其动态,运足相应,适时挥肘出击,招数可长可短,或忽然改变攻击角度,又可借势于护膝抵敌,自由发挥。若练空腿,要点不在于猛,而在于把持身体的平衡,使腿招收发灵活、防守严密而坚固,不致轻易受敌暗算。用膝也同样,如动马冲膝,须膝步一致,膝招才能流畅活泼。练内围缠战的膝招,则须双臂如同抱敌,下拽迎合膝招上冲之势。
又有蹲身击影法,练时身体下踞,双足则先后溜动,与跳绳相仿,依循1-2-3规律,双拳以相同的节奏打出。常练此法,可增强下盘耐力。笔者曾观察泰拳高手乃佛练习,发现其练空拳方式与一般平庸拳师慢条斯理、不用劲的击影法迥异。他不只手足敏捷,且每动一招一式,均吐气助势,意劲俱在,与真搏没什么分别。乃佛擅长用左前足蹬踹,脚起连环,其灵活程度如手一样,令人叹为观止。后来的无敌拳师狄西莲练空拳时,重点则在其成名绝技–连环冲膝,可见拳术之道,因人而异,没有自我束缚之理。
打沙包:打沙包是泰拳基本练习方法之一,可加强拳头威力和硬度,使肘、腿、膝招更具威力。练沙包的要点是不可蛮干,应环绕沙包做有规律的移动,一面磨炼步法,一面选择不同位置、角度、距离,发动攻击。拳招须有目标和组织,如左先右手,再接以左拳,依着1-2-3节奏;发右拳亦然,须以灵活准确为旨,拳招熟练之后劲力自见增强。练肘招宜先用前臂打击,配合上步时间,距离须适当接近,始见功效。膝击练习亦然,接近沙包,两手紧执上部,发力拉拽,弯身拧腰,提膝全力撞之。熟练之后可左右腾跃,同时两膝连环冲撞沙包,以密度高、力度猛为目标,练此法兼可增强体力。
踢沙包须注意接触位置正确,挥腿时间错误,可导致足踝受伤,须用毛胫踢撞。因以脚尖蹴人,不但威力不足尤其容易受伤。发腿时重心足踮立,使全身重量集于动腿之上,招势自然有劲。腿招收发前后,须保持戒备姿势并且坚固不失,以防对手狙袭回击。综合练习沙包要点有四:着位正确、切力集中、贯彻性和呼吸适调。
笔者在1971年时,曾目击当代拳王“旋风腿”亚披勒练沙包,其腿劲有如排山倒海,一声闷吼,腿立刻如闪电扫向沙包,猝然爆发巨响。彼施连环腿踢时,更如连环炮,声音坚实,尖锐刺耳,震人心魄。其拳肘与膝撞的角度异常狭小,令人难以防范,真是名不虚传。
对打:对打练习,是赛前积极训练的主要项目,在曼谷获出赛资格拳师,每周的对打不下三次,通常是隔日练习,周日休息。练对打可增强拳师耐性、速度和斗志,缺乏对打练习的拳师,在角斗时试图轻取敌人,多感力不从心。泰拳师在对练时,一般只运用穿戴拳套的拳头全力搏击,腿膝招数危险性高,因此不适宜在对打时施用。
泰拳术经历了数百年不冶炼升华,训练方面别具心得,例如比赛每局时间三分钟,备战练习回合时间达四分半钟,休息时间不超过一分钟。若比赛每局两分钟,则练时三分钟。此种高度压力式练习法,无疑可使拳师在擂台上接触时有足够的体能与耐力应付比赛的需要。对打练习分量绝不宜多,如预期比赛十回合,应每次对打四回合,一般五回合赛事,对打三回合,已是足够。至于四回合以下者,则练两回合为准。
另一重点是练习须隔日进行,使身体充分休息,不致因练习过频而损害脑部健康。原定在1982年中举行一场泰国拳坛高手争霸,“通天膝”狄西莲迎战“飞将军”沙玛,双主积极备战,分量这高为前所未无。计前者练习65日,对打达102回合,特别注重击靶练习;后者则练45日,对打86回合,加强角力分量,以期对抗狄西莲的膝撞战术。
引靶:近年泰拳师最重视的特殊练习法,有“引靶”与“角力”两项。引靶是最先进的训练法,由教练或专业靶师佩持长尺余的长方形皮靶,其形状如枕,作活动目标,带引习者攻打。教练可任意引导拳师向各部位进攻,并不断报以干扰、回击,使后者同时练习防卫。练靶特殊功效在于能使拳师的膝、腿各种招数灵活准确,加上教练的催促、压逼,其攻击组织和密度相应提高,较之独自击打沙包,得益自然有天壤之别。泰国无敌拳师“通天膝”狄西莲,以膝技卓绝威震拳坛,笔者于1982年秋专门前往拜访其潮籍馆主,参观其练习。他进行击靶时,大部分时间缠着靶师,集中练膝,其膝招威力骇人,疾如闪电,尤善连环冲撞,每一击足以制人死命,自然独步拳坛。内地拳师,多数并无严格规律的训练,活靶练习,时有或无,因此用招偏散,远不如京畿拳师的准确有劲。
角力:角力练习,又称搂抱,是凭长时间的包缠、投摔,使马步坚稳、膝招灵活,对于磨炼耐性最具效果。其法为选择体型相返对手,互扣扼劲脖,轮流用力拉拽、压下或推放迎合膝招撞击,被动一方则竭力抗拒,发劲将对方挥开或向侧投掷,令之失势。在两力相抵之下,双方常成紧贴、绕转形势,须不断移动或运动消解对方牵引和膝攻。久练可帮助拳师在内围争持时发挥膝技,占取优势,在应付敌人膝攻时,则擅于护卫及回击。在泰国部分有名拳馆,拳师在赛前练习,须角力达30~40分钟,其酷烈程度,必须亲身经历方可体会。
试招:备战拳师,又须频练“试招”,为磨炼拳艺佳法,在原定练习程序完结后,拳师即与教练或体型相近对手相战。但不如真实搏斗般凶狠,否则造成意外,未及登台已受创伤,适得其反。试招之法双方各出招数对战,但不用劲,互相拆解、回击、运用战术,藉以培养反射神经、灵敏性的实战技巧。拳师可随意选择各种招数演练,例如练腿踢招路,甲方踢,乙方挡格后回以后踢,使甲方招架,互相轮流练习。又如一方用低踢或肘周,或练内围膝撞,对方则集中护卫。破解前者用膝之势,须用退击战术者可专练退战方式,如此类推。此种演习,可改善拳师打斗时的姿态与风范,使养成攻防技击的节奏和韵律感。如果练习中一方有相当的拳技和经验,则练者获益更大。
跳绳:其次一项最平凡简便的训练,是跳绳运动,也是拳师必须持之以恒的练习项目。其益处是可强化腿部机能,使拳师移动敏捷,体重下降,而力增强。初出道的拳师,每日下午练习前必跳绳三数回合做热身运动。因体重问题而须减重的拳师,可每日进行30~60分钟的跳绳,练时加穿厚衣,催助身体内水分挥发,效果尤佳。
体操:最后的练习项目是体操,在练习前或后均须进行。能强化躯体各部筋肌功能,伸展全身灵活性。练习后的体操动作宜放缓,使身体神经松驰,体内各部机能平静,回返原状。体操方式与一般柔软体操并无大差异,有蹲跳、开胯、溜腿、摇颈、掌上压等各种运动,其中以腹肌运动最受注重,因与拳师的耐打能力有密切关系。泰国拳馆师,每日须练习腹肌运动100~200次,以增强腹部抗力。基于拳坛的发达,泰国职业拳师练习方法也随时代进展改变,广泛而论,数十年前的拳师,虽然拳艺有其独到之处,体能训练方面则还不如当今拳师的科学化,功效自然不可相提并论。
例如:在60年代以前拳师之练习程序,一般均以击影、打沙包、对练为重点,辅助练法则有跳绳与度招。唯其后各武馆好相继大幅度加强角力之练习,同时更有长方形皮靶之出现,引靶协助拳师追击焦点之训练技术急速进展,令新一代拳师韧度及手脚组织、密度全面强化,至今此两项特殊练习法已成职业泰拳训练绝不可缺少成分。
程序:下面介绍的是70年代全泰国最强的两名高手乃佛与威仓莲的个别练习,以供读者做一比较和参考。
“泰南慧星”乃佛曾是技艺最出色的拳师,无敌全泰,据其教练固铃介绍,他自初出道以至闻名全国,均依照一套固定的练习程序,十年如一。积极备战,通常在于赛期前约二十日开始,直至赛前一日休息。早上五时许时练跑,以中速进行长跑,绕皇家田三周。跑步后在皇家田内选择适当地点练腿功,蹬踏酸柑树干,以增腿力。回到拳馆,可与教练试招,练踢和蹬,以灵活敏捷为准则。教练进马扫腿,乃佛后撤半步,立即以毛腿或膝招回击。其后练体操,可使躯体紧张耐打,重点在于颈腱、腹肌。早餐之后自由活动,至下午三时后在拳馆内与其他拳师一并集中训练。练习之前应接受适量的热身按摩,以颈部、肩、臂、小腿肌肉为重点。
首先进行三回合击影,轮流练高低踢腿与蹬腿,或接以膝击,连环配合,后休息一回合,须做全身按摩,继练五回合活靶,全力施腿踢、膝冲,一如实战。每次休息时行按摩,因其功效甚大,可加速血液循环,消除疲劳。随后练沙包两回合,主练飞踢法,重复发左或右腿踢向沙包。复而练两回合击影,又再按摩。待肌肉放松,才进行沐浴。总结每日实际练习时间,共12回合,此为平常练习程序。
在周一、三、五天,练习程序变更,以五回合对打代替练靶。对打练习时,乃佛常选择不同类型对手,如擅左右、速攻或退战诸型拳师,从中磨炼适应能力。彼特别着重练闪避及防卫技术,养成异常锐利的视觉反射神经及观察敌人拳路的本能。乃佛不喜跳绳或角力,而极重视与对手或教练试招,所以属于较“活”的练法,每次练习时间长达20分钟。彼在内围时,觑敌肩的动感,测其膝势,以灵活身法切入破之,或逢其臂腋下脱出,反挟之用膝向其背回击。彼最擅拭敌钳制突围,立以各种招数反报,其弹肩撞人手臂解围一法,效验如神。
此位泰拳高手机智、目光敏锐,为其同辈拳家之冠,屡胜强大对手,与重击手对阵,亦肆无忌惮。此点,与其练习偏重试招极有关系。同期的“万年青”威仓莲,年届三十犹克拳坛顶尖高手,因其自律及勤练关系。彼自14岁始以打拳谋生,至34岁退休,共积224战,只有三次被对手击倒失败。
威仓莲的备战程序,内容大致如下:
击 影 四回合
打沙包 四回合
练 靶 四回合(周一、三、五则对打)
试 招 四回合
在主要项目之外,还须跳绳20~30分钟,及结束前作20分钟的柔软体操。彼每战之前,必自我告诫,誓不与友人胡混,酒则仅逢喜庆始沾唇,更与女色绝缘,其高尚品行被拳坛中人视为模范。泰拳师在国际性交流赛中屡胜原因,除在经验、技术方面占明显优势外,显然与其训练方法甚有关系。值得研究的问题是:莫非异种武术家的练习不够勤恳?泰国拳师国类职业关系,练习固然严格,但不可忽视的是,日本拳师尊武士道精神,修炼何尝不是刻苦和积极,美国武师的体格、技术锻炼,何尝不达高度科学化?
此中关键是质与量的问题,量大而质不足,则徒劳无功。泰拳训练法独特之处,在于专一为培养实战本能,故一切皆环绕着”战”的主题而推进。反观外国武术家的练习,大部分健身有余,善战则不足,故运动分量虽大或难度虽高,却未必能真正提高练者战力,效果反不如泰拳实际。近代最著名教练固铃曾言:“冀为好拳师,须行长时间试招,经常按摩,多练技术,日跑不歇。最重要者是斗心,倘无百分之百斗心,则难成大器。”

最后祝您生意红火!!

❸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

因此,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语文学科课时多,教学时间长,学生几乎每天接触课本中思想性较强的课文,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它所起到的教育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那么,如何将寓德于教落到实处呢?

一、钻研教材,深入备课,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点,加强德育渗透

苏教版语文教材选取了大量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有塑造人物豁达开朗、大爱无疆,心灵崇高的;有描写祖国大好河山,表现自然美的;有展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有表现语言音乐美,文字建筑美,诗句音律美的古今诗词等。这些课文都以不同的方式体现了作品的内在美,富有质朴美感。教材中所体现的浓浓人文气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使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接受真善美的思想。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就应该充分利用好语文学科的德育优势,积极探索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用好语文教材。我们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点,加强德育渗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切忌空泛、枯燥地说教,人为地拨高。教师要避免在教学中走极端:既不能光讲授语文知识,也不能只强调思想教育。教师要深入备课,在教学中做到寓教于情,寓教于理,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效果。如《三亚落日》这篇课文,让学生体会三亚落日的色彩美、形态美、意境美,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卢沟桥的烽火》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认清日寇侵略罪行,激发他们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石灰吟》这首诗,让学生懂得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高尚品质。

二、在语文教学中把握好教育度,找准德育点,选好渗透法,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而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肩负“教书”和“育人”这两大重任。因此,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把握好教育度,找准德育点,选好渗透法,充分发挥语文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的作用,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又受到生动而自然的思想品德教育,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1、借助扎实有效的语文教学活动,在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中进行德育渗透。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有明确的主题思想,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精品。但教材中的德育意图却深深地潜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不采取直接表达方式。因此,欣赏文章时,应该由文入情,观于目,动于心。教学中,抓住字、词、句,结合听说读写的训练,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地语言文字训练,借助扎实有效的语文教学活动,在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中进行德育渗透,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教学《最后的姿势》这篇课文,我抓住“拉、撑、护”三个动作,突出“撑”,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这是怎样的撑啊”。撑在桌上,弓着身子,意味着谭老师将用他的血肉之躯去挡住纷纷砸下的一切;撑在桌上,谭老师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撑在桌上,他要保护课桌下的那四个学生呀。再结合下面一节,反复读这个动作,让谭老师的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中树立起来,高大起来。这一个“撑”,让学生深深感动,永生难忘,并对谭老师产生崇高的敬意。

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作者流露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容易对学生产生共鸣,能深深地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教师要抓住课文中重点词、句、段落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如教学《船长》这篇课文,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黑暗中,哈尔威船长与洛克机械师、奥克勒大副的对话,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精神。

2、语文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深化德育教育。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点,坚持正面启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领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倾吐自己内心的感受,相互启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课文思想感情的熏陶和感染。如教学《学会合作》这一课时,除了课文中合作的例子,我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的例子,如学校里进行的各项集体评比活动、广播操比赛、拔河比赛等,让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中体会合作的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3、在作文教学中,抓住契机,与德育教育结合起来。

作文是学生接触体验生活,创造性地提炼生活、美化生活,融自己的情感于一体的自主创造的思维过程。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创造性劳动,体现了学生的自我个性和内在真实的感受。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与思想实际,引导学生全面地观察社会、更深刻地认识社会,赞美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现实中的假恶丑,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有机渗透道德教育。如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快结束了,学生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老师说,我因势利导让学生给自己的任课老师写一封信。习作时,启发学生回顾六年的学习生活中老师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诲,通过具体的事例和典型的场景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眷念和感激之情。

4、课外延伸,德育延续。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重要途径。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

切实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推动学生德育行动。语文课外活动不但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而且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课外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有层次性和针对性,还要坚持选择正面良好的榜样,以培养优良道德品质、积极进取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开展排演小话剧《负荆请罪》、“红领巾小记者”调查身边的环境污染、名人成功故事会、“我选我”演讲、制作“我的成长册”等活动,我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中。

三、认真研究学生,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深化德育效果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应该以教师的宣教代替学生的德育实践。只有珍视、尊重学生独特的的理解、体验和感悟,语文课堂中的德育教育才能被学生主动接受。因此,我们要认真分析、研究学生,区别对待,根据其心理状况、年龄特征、学习阶段去进行教学,寓德育教育与教学中。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去加深理解和体验,去感悟和思考,让他们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体验德育魅力。
学生的思想品德主要由教师来培养。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直接的榜样,教师的情感、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在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在课后也要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优雅的仪表、文明的谈吐在学生心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发挥表率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风,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总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和积累,让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融为一体,将寓德于教落到实处,真正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境界。

❹ 要不要在新的集体备课前进行前一次的反思

备课是教师教学中的基础环节,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在教师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是被教学实践所证明的行之有效的备课形式。特别是随着新教材的使用,集体备课这一研讨形式被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教师所认可并践行。
为提高教师的备课水平,促进其专业成长,改进教育教学质量,幼儿园老师通常在中午或傍晚时段,聚集教研组成员,进行集体备课活动,有效梳理问题,突破教育教学难点,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
研讨回放
大班的教师围坐在一张桌子周围,翻着教参,看着笔记。一会儿,主持人开始发话,开始进入研讨的第一个环节:反思上周主题“我的文具盒”。让教师结合本周教学实践与上周研讨进行交流、碰撞。教师自由发言,有的说:孩子很难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怎么办?有的说:孩子不自信,如何引导?也有的说:“花儿朵朵开”削铅笔,很难或很少形成花状……针对这些问题,主持人说:你们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吗?老师们议论纷纷,争相发言,他们都谈到了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加强教师正确的引导,注重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收集等方面的策略。
接着,进入第二个研讨环节:研讨下周主题“有趣的文字”。主持人说:大家看了这一单元主题教学内容,觉得哪些内容是比较难以把握的?其中一位教师说:“拓印汉字有点难上。”“主要表现在哪里?”主持人问。这位教师说:“拓出来的字是反的,孩子不认识。”说完,众研讨者异口同声:“是呀!”接着,你一言我一句地议论开了,主持人说:“这个不是我们研讨的重点,在拓印汉字中,其目标主要是让孩子体会拓印的乐趣。”另外一位教师接着说:“我觉得艺术活动‘采茶’的动作比较难编排”,说完,便站起来,将自己创编的一组动作,较僵硬地做给大家看,边做边讲解。之后,又有不少教师分别指出“规律排序”“汉字结构”“名字大变身”“词语接龙”等教学内容都比较难上,几乎整个主题单元教学内容都搬到了研讨平台上。这些问题,都在研讨中被面面俱到地涉及,但均如蜻蜒点水,草草落幕。
下面,进入第三个研讨环节:主题实施措施、策略的研讨。经过大家的激烈讨论,主持人归纳、总结了三点:一是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萌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二是结合日常活动,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三是主题活动与早期阅读结合。
第四个研讨环节的内容是教具学具的准备。这个更多的是主持人罗列式地分类总结了一下:我们需要的教学具有些是现成的,有些是可以通过收集的,有些是需要我们动手制作的……之后,进行了分工。
最后,进入第五个研讨环节:对该主题内容的教学有什么好的建议?一教师说:应凸显趣味性,另一教师说:应避免“小学化”……主持人作了简单的小结后结束了研讨。
评价与反思
(一)评价
本次集体备课研讨中,无论是主持人还是参研者,她们准备充分,态度端正。整个研讨框架清晰,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诉说困惑、提出问题、阐释设想,在各抒己见、共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努力解决在研讨平面上出现的问题。
同时,不可否认的是,该集体备课研讨中确实存在一些不良现象:几位教师围坐在一张桌子周围,议论纷纷,泛泛而谈,仔细一听,大部分对话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孩子学情等无关,与此同时,作为主持人又不能巧妙地将其引到主题上。研讨中,教师所提的问题多而杂,有些无需展开讨论,有些根本得不到实质性的解决:主持人的总结、归纳,参研者对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更多是人云亦云式,并且只停留在“面”上,缺少对问题实质的剖析及操作性、创造性的解决策略。集体备课后,教师往往吸纳集体生成的智慧,简单地对自己的教案进行修正,很少或几乎没有进行再设计、再创造……这些情况叠加在一起,暴露了主持人和参研者不少缺点:主持人缺少聚焦和质疑的能力;参研者缺少捕捉信息的能力、反思凝练的实力,碰撞观点缺少针对性。由此,反映出主持人研讨之前,没有进行该主题教学“难点、困惑”的前期普查,研讨者个人初备质量不高,这促使集体备课缺少研讨的“深度”,流于形式,成了“走过场”,难以产生实质性的效果。
(二)分析
首先,集体备课研讨中,研讨者、主持人的态度是值得认可的,但她们那种执著态度背后所能达到的“深度”,是让人质疑的。因为没有“深度”,也就缺乏“实效”。研讨中,主持人让老师们谈谈该主题教学中难以把握的内容。老师们侃侃而谈,分别递交了不同内容的疑点、困惑,几乎全盘托出。在有限的研讨时间里,要解决那么多问题,显然只能蜻蜒点水。况且,每位教师的问题基本上不相同,进入该教师的问题,需要时间与思维的运转,有些还在思考那个问题,却被主持人牵到了下一个问题当中,那么她刚才的思考显然难以奏效。
其次,主持人聚焦问题的深度、质疑的宽度,也值得深思。当教师提出“拓印汉字”教学内容比较难上,因为拓出来的字是反的,与此同时,其余教师也七嘴八舌地朝该点靠近的那一刻,主持人只是简单地说“那不是研讨的重点……”这一听似乎也有道理,但细细想来,孩子对拓印出的认识的字感兴趣,还是对拓出来的不认识的字感兴趣呢?凭教学实践经验,我觉得,孩子对拓印出的认识的字更感兴趣。从这一点出发,主持人应该质疑的是:你准备让孩子去拓印哪些字,对此,教师就会去思考,应该选一些孩子认识的字,如:上、下、口、好等,或是孩子名字中出现频率较多的那些字。对这些认识的字,拓出后即使是反的,孩子也能主动认出,倍感欣喜。
(三)原因与策略
我觉得主要是因为集体备课活动要求、规范不明确,参研者、主持人不知道如何有效实施集体备课研讨活动,导致即使具备了积极的态度,也缺乏有效收获。为此,我们应该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备课要求、备课规范,让参研者、主持人参研有所依,参研前能根据要求,早定位、早准备,切实提升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作为一名备课组长,在制定集体备课计划前,应先通览教材,领会教材意图,分析透彻整个教材的知识结构和逻辑体系,弄清本年段组各主题分别要完成哪些教学任务以及重点、难点,分清主次,合理制定集体备课计划。可以尝试“四步走”:
第一步,自主备课
1.在集体备课之前,每位教师都要围绕研讨内容进行个人自备。
2.做到“四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孩子(包括主题墙的布置,区域角的设置)、备教法。
3.做到“四明确”:明确孩子的原有知识经验,明确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明确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明确课堂教学的可能生成点。
4.初备的基础上,列出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并思考该问题解决的理由(问题存在,有哪些不良影响;解决了,又会有哪些提升)。
第二步,小组议案
备课组根据自主备案,在指定时间进行议案。“小组议案”时,主要对教案中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重难点、幼儿操作、班级学情等环节进行逐一推敲。这个环节主要的做法是“三问”: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
第三步。集体定案
为了保证“集体定案”的效率,可以设立“主讲人制度”。由组长选定教学水平较高的老师作为主讲人,由主讲人结合“小组议案”所设定的目标、教学重难点等方面,汇报其“自主备案”,其他成员可以提出有关的问题,进行整体研讨。这个阶段的研讨和“小组议案”不同,仅限于个别有争议问题的商定,主要评价教案质量和孩子在教学流程中预设与生成的异常表现。
第四步,个性补案
集体确定的教案有权威性,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但是,它的缺点就是共性太强,缺乏个性,对此,还需要有个性化的补案。即教师根据集体备课交流中的收获,根据班级学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对事先已经设计的教案独立进行适当修订完善。这时的教案更具适切性。

❺ 书法如何备课

一、教学内容
1、正确的书写姿势,规范的执笔方法 2、楷书造型追求目标
3、汉字结构形体中的美术(结构是楷书硬笔书法三要素的核心)
二、学情分析
1、学生执笔方法不对且形式多种多样,最普遍的错误方法是:拇指弯曲着将笔杆用力压在食指与中指上,“笔死掌实”,状况堪忧。由于拇指的弯曲,使笔杆倾斜度过小,有的近似垂直,并且笔杆不是靠在食指根部,而是靠在食指的第三指节上,运笔严重受阻。有的捏笔时手指距笔尖不是2厘米左右,而是1厘米甚至更近。错误的执笔和错误的写字姿势不仅练不好字,还会出现近视、斜肩、驼背、脊椎弯曲等现象,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书写正确姿势的保持,执笔规范的坚持将会是本节课的难点。
2、近年来,高中生作业或试卷中极少看到能显露点儿书法功底的书写,个别学生的字有时辨认都是问题,更别说艺术性。我校地处农村,学生小学、初中学段大多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书法教育,字写的较差,所以美术老师有责任在高一教学中穿插硬笔书法课,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有积极意义。本堂课,将重点探讨汉字结构形体中的“美术”。同时,用一节课的时间学习书法,给予学生最核心的东西最为关键。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楷书硬笔书法三要素,指导书写姿势,规范执笔方法,探讨汉字结构中的“美术”。
2、情感目标:促使学生热爱汉字,激发书写兴趣,探索汉字之美,养成认真、细心的态度和品质。
3、能力目标:培养想象能力与审美能力,提高书写水平。
四、教学重点 楷书造型追求目标及汉字结构形体中的“美术”
五、教学难点 书写正确姿势的保持,执笔规范的坚持。
六、教学过程
(一)新授导入(2分钟)
(二)主干内容(28分钟)
1、(难点 5分钟)正确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肩平、足安、胸舒、纸正。
正确执笔姿势:一角(45°)、二分(两公分)、四点(姆指尖、食指尖、中指前、食指根)、腕实、掌心空。
2、(重点一 5分钟)楷书造型追求三目标:
正(横平竖直,重心平稳、结构严谨)例字:正、天、中、事、首、溅、翼、戈
匀(笔画匀称,疏密相间、布局均衡)例字:言、重、册、衫、家、羔、面、曲
美(看字如画,悦目赏心、不求言传)例字:我们班是团结向上、和谐奋进的集体 ——姓名
3、(重点二 18分钟)汉字结构形体中的美术(字美有术)——楷书硬笔书法三要素:笔画、结构、章法
(1)笔画书写运笔美:笔画→笔形→笔势——运笔起行收。运笔到位,有提按、轻重、徐疾的节奏之变,才有笔画线条之美,字写出来才会有“形”有“势”。八种基本笔画写法(略)。
汉字结构千变万化,不同笔画表现的线条形态不同,同一笔画在不同字中又表现为不同形态,主要有以下五个情况:
a.直与弧。横、竖为直,撇、捺、钩为弧。写时做到直不僵、弧不弱。
b.弯与折。带弯的笔画如竖弯、竖弯钩的弯处,折画的折处。写时弯要圆而不软,折而不死。
c.长与短。笔画之间相比较而言,由字的结构需要决定。如长横相对短横为长,短竖相对长竖为短。
d.粗与细。也是笔画之间相比较而言。因用力大小不同而成。如横、竖下笔和收笔较重,线条粗;带尖笔画如撇、钩、捺下笔租;收笔细。
e.斜与正。指汉字笔画形态的可变性。同一笔画在不同结构字中会发生变化,以求结构平稳。
(2)结构安排字形美:结构是笔画按照一定的规则组织成字的形态,也称“结字”、“间架”、“结体” 。汉字结构形体有三个层面:笔画→部件→汉字。结构美体现在笔画、部件的主次、大小、长短、位置、方向、变化等诸多方面。
主次→找出主笔,主次有别。主笔是字中较长的笔画,如长横长竖、长撇长捺、斜钩折钩竖弯钩、顶盖底托等。例字:鱼、婆、寺,山、年、中;左、大、少,及、夫、展;弋、我、武,飞、气、月,九、色、把;家、宝、金,黑、盈、延等。一个字如果没有主笔,就如同没有主旋律的曲调,不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大小→区分大小,收放有度。偏旁简繁、结构有别造成相同的部件在不同的字体或行文中大小不同。例字:和、秋,江、海,但、作,大小、长短,用、凶,医、司,阶、部,固、圆,吕、哥,
长短→横长撇短,横短撇长;横长竖短撇捺收,横短竖长撇捺放;撇捺同在撇要短,捺竖同在忌相当;左右有竖右竖长,上下有横下横长。例字:右、左;架、朱;政、夫;木、体;日、主
位置→左小靠上,右小偏下;右边下延、有耳均下拉。例字:明、细;抨、部
方向→横斜撇有别,框竖两肩开。例字:王、直、卫;三、七;人、月;扣、思
变化→笔画形同要区分,左偏旁捺需变点。例字:官、容;耕、料
(3)章法布局整体美:(小章法)笔画之间、部件之间、字与字间的关系美。楷书是靠意境来表现的艺术,不像行书和草书那样因为容易有“形”出“势”而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所以,楷书更应活写。
(三)自主练习15分钟
(以下为学案)
一、学习内容 1、正确的书写姿势,规范的执笔方法 2、楷书造型追求目标
3、汉字结构形体中的美术(结构是楷书硬笔书法三要素的核心)
二、要点提示 1、(难点)正确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肩平、足安、胸舒、纸正
正确执笔姿势:一角(45°)、二分(两公分)、四点(姆指尖、食指尖、中指前、食指根)、腕实、掌心空
2、(重点一)楷书造型追求三目标:
正(横平竖直,重心平稳、结构严谨)例字:正、天、中、事、首、溅、翼、戈
匀(笔画匀称,疏密相间、布局均衡)例字:言、重、册、衫、家、羔、面、曲
美(看字如画,悦目赏心、不求言传)例字:我们班是团结向上、和谐奋进的集体——姓名
3、(重点二)汉字结构造型中的美术——楷书硬笔书法三要素:笔画、结构、章法
(1)笔画书写运笔美:笔画→笔形→笔势——运笔起行收。运笔到位,有提按、轻重、徐疾的节奏之变,才有笔画线条之美,字写出来才会有“形”有“势”。八种基本笔画写法(略)。
汉字结构千变万化,不同笔画表现的线条形态不同,同一笔画在不同字中又表现为不同形态,主要有以下五个情况: a.直与弧。横、竖为直,撇、捺、钩为弧。写时做到直不僵、弧不弱。
b.弯与折。带弯的笔画如竖弯、竖弯钩的弯处,折画的折处。写时弯要圆而不软,折而不死。
c.长与短。笔画之间相比较而言,由字的结构需要决定。如长横相对短横为长,短竖相对长竖为短。
d.粗与细。也是笔画之间相比较而言。因用力大小不同而成。如横、竖下笔和收笔较重,线条粗;带尖笔画如撇、钩、捺下笔租;收笔细。
e.斜与正。指汉字笔画形态的可变性。同一笔画在不同结构字中会发生变化,以求结构平稳。
(2)结构安排字形美:结构是笔画按照一定的规则组织成字的形态,也称“结字”、“间架”、“结体” 。汉字结构形体有三个层面:笔画→部件→汉字。结构美体现在笔画、部件的主次、大小、长短、位置、方向、变化等诸多方面。
主次→找出主笔,主次有别。主笔是字中较长的笔画,如长横长竖、长撇长捺、斜钩折钩竖弯钩、顶盖底托等。例字:鱼、婆、寺,山、年、中;左、大、少,及、夫、展;弋、我、武,飞、气、月,九、色、把;家、宝、金,黑、盈、延等。一个字如果没有主笔,就如同没有主旋律的曲调,不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大小→区分大小,收放有度。偏旁简繁、结构有别造成相同的部件在不同的字体或行文中大小不同。例字:和、秋,江、海,但、作,大小、长短,用、凶,医、司,阶、部,固、圆,吕、哥,
长短→横长撇短,横短撇长;横长竖短撇捺收,横短竖长撇捺放;撇捺同在撇要短,捺竖同在忌相当;左右有竖右竖长,上下有横下横长。例字:右、左;架、朱;政、夫;木、体;日、主
位置→左小靠上,右小偏下;右边下延、有耳均下拉。例字:明、细;抨、部
方向→横斜撇有别,框竖两肩开。例字:王、直、卫;三、七;人、月;扣、思
变化→笔画形同要区分,左偏旁捺需变点。例字:官、容;耕、料

(3)章法布局整体美:(小章法)笔画之间、部件之间、字与字间的关系美。楷书是靠意境来表现的艺术,不像行书和草书那样容易有“形”出“势”,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故而楷书更应活写,不变中求万变,写死,则
与印刷体同。
三、学习实践
1、坐姿执笔练习
2、造型目标练习

正:

匀:

美:

3、造型美术练习

运笔:

结构

章法:

4、课堂自主练习(名言+姓名)

❻ 幼儿园幼儿教师怎样备课上课

“教师成才备课始”,备课是引导教师在业务上逐步成熟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初涉教坛的新教师,要想顺利地组织实施教育活动,关键之一在于备课。笔者就曾经因为用心备课而成功组织了一次出彩的观摩活动,也曾遇到过因为备课不周而造成教育活动失败的案例,我真切地体会到备课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奠基指导作用,以及对于新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意义。那么,新教师在备课中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备课以及提高备课的能力,笔者将根据一些实际经验,在下文中谈谈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一、新教师备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新教师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还没有掌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一般规律,在备课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拿来主义:重教参,轻思考

教参,作为教师教育教学的指导性用书,其价值、作用不言而喻。新教师由于对教材的把握不够到位,又缺乏教学经验,在设计活动时往往依赖教参上现成的教案。一篇成熟的活动教案往往环节清晰、重点突出,作为参考借鉴对于新教师会有非常大的帮助,然而如果照搬照抄,不加思考,教师就不能真正地理解教学内容,也无法深刻领会活动各环节设计的意图,更谈不上把握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了。例如,许多新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常常会忘记要说的话,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对于教参的机械记忆,而不是将教参上的话经过深思熟虑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 形式主义:重过程,轻目标

教学目标是贯穿教学过程始终的指导思想,缺乏对教学目标明确地认识,教学过程只能是流于形式。然而新教师在备课时往往认为只要知道整个流程安排就行了,他们急于把活动中的每个步骤罗列下来、熟记于心,把每个细节考虑周全、安排妥当。然而在对教学过程精益求精的同时,作为核心的教学目标通常被忽视了。这也是笔者曾经的亲身经历,刚工作一个月时,我备课笔记上的活动过程写得非常详细,活动目标一栏却空空如也,根本不知道怎么填写。笔者就此问过许多刚工作的新教师,他们也坦言在撰写活动目标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备课时往往是本末倒置,先写好活动过程,觉得该活动可以实现哪些目标,就写上哪个,而不是活动围绕目标来进行,这样实际上就丧失了目标的在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性功能。

3. 本位主义:重教法,轻学法

新教师在备课时往往以自己为中心,只想到教师该如何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幼儿,而没有考虑到孩子将怎样主动学习和获得新的经验和技能。例如绘画活动“我给老师画张像”,一位新教师在出示范画后的指导语如下:“你们看,他把整张纸都填满了,所以等会我们小朋友画的时候也要把脑袋画大一点,尽量把一张纸撑满。剩下的地方是背景,也应该涂满颜色,可以画许多小斜杠,涂上朋友色,也可以涂成五颜六色,总之整张纸要涂满。”这就像是教师的一言堂,没有留给幼儿自由创作的余地。如果教师能运用提问的方法,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进行互动式的探讨,肯定更能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和想象力。

另外,新教师由于对幼儿缺乏了解,在备课时也往往缺少对幼儿回应和反馈的预设。许多新教师备课时会把每句要说的话都详细地写下来,但这句话对幼儿起到什么作用以及是否有必要说,却很少斟酌。例如一位新教师设计的中班活动《我为祖国过生日》,在导入之后她开始提问:“小朋友,你们每年都过生日吗?”大家齐刷刷的回答:“过。”“那你们记得自己的生日是哪月份吗?”话音刚落,就有几位小朋友站起来说:“老师,我不记得我的生日是几月份了?”“我不知道自己的生日,只有妈妈记得。”“我也不知道。” 甚至有一位小朋友问道:“老师,月份是什么啊?”这位新教师没有想到4-5岁的幼儿还不能清楚地记住自己的生日,可以说创设的这一活动情境是失败的。

二、新教师备课的要点

新教师在备课时之所以会出现以上的问题,归根究底是没有掌握备课的要领。为了保证备课的质量,新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准备:

1、备幼儿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育活动应是师幼共同研究、共同创新、共同进步的互动过程,教师只是幼儿在活动中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在备课时要避免教师本位主义的影响,把幼儿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关注他们的兴趣与需要,以促进其主动学习为宗旨。这就要求教师活动前要集中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幼儿,根据其年龄特点及学习需要,分析他们先前的经验和已有的认知过程,确定最近发展区,设计适宜幼儿发展的教育过程和教学方法,达成活动目标。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每一个幼儿能在自己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新教师应当意识到,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成长的个体,备课前要对全体幼儿做充分的了解,注意他们的个别差异,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新教师对于孩子的了解则需要在日常活动中细心地观察,在理论书籍中不断地积累。

2、备活动

(1)制定目标

目标是活动过程设计的依据,又是评价活动成功是否的一项重要指标。教师在分析教学内容的同时,要充分挖掘其多方面的教育价值,确定好本次活动的目标。制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并具有一定的弹性,以适应个别幼儿的需要。完整的目标内容应包括认知、技能、情意三个领域。举例:语言活动《没有牙齿的大老虎》目标:①理解故事中词语:××、××。②通过看图片,能够说出老虎没有了牙齿的原因。③懂得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目标的确定要以对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原有经验的了解为基础,逐步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本纲要所提出的保育教育目标。《纲要》还分别从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五个领域提出了教育教学的目标与要求。因此新教师应仔细研读《规程》和《纲要》,以此为准则,从中领悟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掌握制定活动目标的基本方法。

(2)确定重难点

搞好教学,必须善于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也就是说,要努力抓住重难点。

①怎样确定重点:新教师在明确活动内容的基础上,应分析过程中哪些环节为关键点应重点进行。对于有教材的活动内容,那么应分析出教材重点,教材重点一般指教材中最基本、最关键的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而教学重点则需要从幼儿的实际出发,根据班级幼儿的具体情况而定。可以这样说:教材重点必然是教学重点;而教学重点不仅仅指教材重点。

②怎样确定难点:凡为大部分幼儿所难于理解、掌握、运用的知识、复杂的技能和生疏的技巧,就是难点。难点一方面是由于教材的抽象,幼儿难以理解。处理这一类难点的最好方法是运用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原则,多举实例,多做演示,给幼儿以丰富的感性知识,化抽象为具体。另一方面难点来自于幼儿,对于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孩子,由于以往知识基础不同,生活经验不同,理解能力不同,难点也会各自不同。

(3)设计教学法

在解决“教什么”、“学什么”的基础上,要落实“怎么教”、“怎么学”,即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幼儿实际进行教学法的设计、选定和加工。教学方法应包括: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考虑如何由浅入深、由近及远、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至理性,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怎样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处理弱点;如何导入新授,复习巩固;怎样引发兴趣,强化动机,吸引注意,启迪思考,鼓励创新;采用哪些教学手段,教学具的操作和使用等。有效的教学活动,需要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和“学法”,并达到最佳的组合状态,以促使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3、备教师

(1)组织语言

教育教学活动无论采用哪一种形式,都离不开语言。因此,教师必须充分重视语言技巧。一位教师有着极为渊博的知识,但如果他不能通过鲜明、准确、精练、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新教师要善于选择最中肯、最精确、最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所要讲授的内容,才能让幼儿透彻地理解、明确地操作,达成最高的活动效益。

(2)设计教态

教师组织活动时的姿态、动作是表达语言时的重要辅助形式。教态生动活泼、大方自然,就能高度集中幼儿的注意,使幼儿深刻领会所学的知识。如果教态生硬死板,没有什么手势,或者姿势很不自然,幼儿就会感到兴致不高、无精打采。因此,教师在活动前,应该认真设计自己的姿态、表情和手势,研究如何掌握得体的教态。

(3)进行试讲

教案写好了,是不是就等于备好课了呢?不是的。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还得下一番”熟悉教案”的苦工夫。为了更好地改进方法,选择语言,备好教态,活动前试讲是一种有效的办法。试讲不一定要人听,也不一定非讲出声音来,利用早晨散步时间边走边讲,或者在临睡前默讲一遍。这对于熟悉教材,改进方法,发现问题,弥补漏洞,都有很大的作用。特别是上岗不久的新教师,最好能在活动前做一二次自我或集体的试讲,看看自己在一节活动的流程与备课是否合拍,看看一节活动的时间掌握得怎么样,以备在正式的活动中获得更佳的效果。

三、对新教师提高备课能力的建议

对于新教师来说,提高备课能力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新教师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备课能力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建议:

建议一:模仿中要有自己的分析和思考

教案是教师备课形成的成果。科学、合理的教案设计是有序、高效的教学实践活动的基础。新教师对于教材解读、教学设计比较迷茫,不妨以学习模仿优秀教案为主。优秀的教案中有的来源于活动指导用书,有的来源于经验教师的备课笔记。新教师可以模仿优秀教案中具体的教学准备、全面的教学目标、明确的环节设计,以及解决重难点的教学策略等等。然而模仿不是抄袭,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新教师在模仿过程中要反复揣摩,多想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这句话要这样说?”“为什么这一环节要这样做?”,只有这样才能领会教案设计的目的意图,理解教学方法的出发点。对优秀教案的分析和思考,能帮助新教师不断积累备课的经验,提高备课的质量。

建议二:在集体备课中汲取经验教师的指导意见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在备课过程中,一个人的智慧毕竟有限,对于一篇教材的理解必然有深浅之分,而通过集体研究,就可以相互启发,集思广益。集体备课是新老教师互相学习彼此帮助的好形式,尤其对于培养新教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新教师备课时不仅要个人钻研,还应该在集体备课中汲取经验教师的指导意见。集体备课后,新教师要把集体讨论中得到的收获加以消化和巩固,最后再进行个人钻研。因为,别人的经验再好,对自己来说,都只是间接的知识,只有通过个人钻研这个过程,才能真正为自己所掌握。所以,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的关系是:在个人钻研的前提下,进行集体讨论;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再进行个人备课。

建议三:敢于创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新教师要充分发挥年龄上的优势,在备课中敢于尝试、大胆创新。由于新教师都是刚参加工作或工作年限较短的教师,他们年轻、思维活跃,脑中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框框,因而备课的特点往往是突发奇想、跳跃式的,容易产生有创意的设计和想法。我们常听这样一句话:“教有教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新教师要敢于否定以往成熟的教案中千篇一律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在”教有教法”的基础上,在”教无定法”的过程中”创新得法”。

建议四:勤反思,多总结

许多新教师以为一节活动结束,可以万事大吉。其实不然,要想真正提高教学水平,活动后备课乃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这是由于:活动前备课只是教学的准备工作,不等于实际的活动效果。真正反映教学效果的是幼儿掌握的情况如何。教案写的再周全,也不可能完全符合客观实际。教师只有在活动后才会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幼儿也只有在学了以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因而很多有经验的教师,在教案中都有”后记”这一项,根据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结合幼儿的反映,把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都记载下来,并不断地调整修改教案,即备课——上课——再备课——再上课,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如此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教学水平就会逐步提高,备课能力就会日渐完善。

总之,备课是每位教师每天都要进行的一项最基本的工作。活动前通过备幼儿、备活动、备教师,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手中有方法”,在组织活动时就会有条不紊,活动的时间也会相对充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一名新教师,应当重视备课,了解并掌握备课的基本要领,切实提高备课的能力,从而为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❼ 中考最后半个月如何练好体育

中考最后半个月练好体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心态调节至关重要。
由于中考体育不是一般的测试,它关乎学生最后的中考总分,所以家长和学生对这项考试十分看重,同时,他们也希望在中考中能打响“头炮”,取得满分成绩,为中考其它学科考试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不论在考前还是在考中,学生的心理状况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如果心态调节得不好,一紧张在做动作时是很容易变形的。所以考生应放平心态,就当作是在学校里进行模拟考,正常发挥即可。
二、考前细节需注意。
1、考试当天该穿什么样的服装?如果学生觉得平时在体育课上穿校服比较习惯的话,那不如穿着校服参加中考体育。家长不必刻意为了此次考试买一套运动服,一来这等于从一定程度上提醒学生这是一场重要的考试,可能会加重学生心里的紧张感,二来有些学生穿了刚买的服装会不适应,觉得放不开,反而不利于在考试中发挥正常的水平。
2、考前喝提神性饮料有用吗?在测试前喝了一肚子的水反而不会取得好成绩。只要在平时刻苦练习,在考试中发挥正常的水平,一般都能取得好成绩。特别是耐力跑,不少学校的操场都是200米一圈的,有些甚至更短,而到了正式的体育考试中,体育场地都是400米一圈的,赛道的变长自然使得弯道减少,而且学生只要跑两圈左右就好了,这从技术和心理两方面都使得学生在正式的考试中往往能比在校练习时成绩更好。此外,考前学生也不要吃得太饱、太油腻;中午前后如果升温,应及时减衣服。
3防滑镁粉要记得带上,运动鞋要提前试好。
三、项目要点不可忽略。
在参加具体项目的测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重要的细节。
耐力跑:要把握跑步的节奏,在前面一段不要跑得太冲,不然后程可能会“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如在前面一段跑得稍慢些,将大部分体力留到最后冲刺阶段。
球类项目:篮球绕杆,不要慌,球不脱手,一般都能拿到好成绩。最好用上运动镁粉,这样能防止紧张时出汗手滑球脱手。

总结:在这个最后的时间段中,学生不应该再加量,要让身体有个恢复的过程,保持最好的状态去参加考试。如果学生还想在考前来个冲刺,那不如在老师的指导下多练习技能类的项目,在细节上再磨一磨,争取在这些项目上能拿满分。

❽ 求助: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

陈俊学校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上册)

年 级

主备人
陈 俊
复备人

单 元

课 题
6.最后的姿势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课后3)

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
收集汶川地震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通用设计
设计意图
复备修改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景导入,初入情境

1.师: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分28分04秒吗?(四川汶川里氏8级地震)

2.看图片(书上的两幅),感受大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

3.请学生交流预习中搜集的地震中的感人故事。(至少两个)

二、揭示课题,了解谭千秋

1.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最后的姿势》,也是发生在地震中的一个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谭千秋

2.简介谭千秋,先请学生讲,教师补充。教参57页

三、课题引领,初读课文

1.通过预习,你能来模仿一下,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怎样的吗?(请生模仿)

2.初读课文,读完后思考: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什么样子的?用“ ”在文中画出相应的语句。(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文中还有两处也可。

四、朗读词语组块,概括主要内容

1.分组出示词语,朗读,交流预习中理解的词语

(1)废墟 坍塌 塌陷 尘埃

(2)震撼 诠释 生死攸关

(3)妙语连珠 大公无私 师德灵魂 爱与责任

词语解释见教参57页

2.浏览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时候,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五、理清课文脉络,体会写作方法

1.学习给课文分段,学生自主练习。

第一段(1)5.12谭千秋老师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

第二段(2-7)在地震来临时,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经过。

第三段(8-10)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

第四段(11-12)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深情赞颂。

2.体会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环境烘托等写作方法。

(1)第二段:正面描写 第三段:侧面描写

(2)第二段:环境烘托

(3)第6节最后一句:细节描写

作业:

1.高质量完成本课的《习字册》。

2.抄写文中的词语2遍。摘抄文中的成语。

3.《补充习题》作业 。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主要内容,直入文本中心

1.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关注写人的文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2.通过上一课的学习,说说谭老师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

3.朗读课文的最后一节。找找他是个怎样的老师?

(根据找到的信息板书:横着写普通、爱与责任 竖着写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二、学习第一段,感受谭老师的爱与责任

1.自由读课文,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老师?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来的?

(关爱家人、工作积极)关键词:给小女儿、早早、平常

三、学习第二段,感受潭老师的爱与责任

1.朗读课文,先在小组内分读课文,再在全班展示读。

2.说说段意,比较这段的段意和文章主要内容的关系,体会抓住重点内容,删除次要内容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自主圈画批注式学习谭老师的语言和动作。

(1)用“——”画出语言,用“~~~~~”画出动作。

(2)仔细阅读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在旁边写上你的批注。

(3)交流:左边

(4)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人物的语言和动作。

4.朗读鉴赏式学习四处环境描写。

(1)天空阴沉沉的。预示着地震的来临。

(2)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个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体会连用3个感叹号的表达效果。

(3)楼房摇晃得……腾空而起。楼房马上要坍塌,情况危急到了极点,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4)地动山摇。……楼房塌陷了……这样的环境描写预示着谭老师遇难了,他的姿势成为永恒的瞬间。

(5)朗读体会环境描写在写作中的烘托作用。

四、学习第三段,体会这一段侧面描写的作用

1.默读课文,思考:如果去掉这段,你觉得行吗?(显然不可以,这段侧面描写使故事变得真实可信。)

2.这一段引用了哪三位人物的话语?为什么这样选择?(救援人员、学生、老师)(他们的所见最后说服力)

3.朗读课文,抓住救援人员的语言,抓住飞身,抓住生死攸关组织有感情地朗读。

五、学习第四段,深情赞颂潭老师的爱与责任

1.朗读第11小节,体会文本表达的情绪线索:亲切—痛苦—赞颂

2.课后3(教参56页)

3.“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倘若请你把题目中的“最后”换成文中另外的词语,你会换成什么?

(爱的姿势/责任的姿势 /英雄的姿势 师德的姿势/千秋的姿势/)

作业设计:

1.完成课后的第2.3题,记住答案的要点。

2. 完成《补充习题》剩下作业。

3.朗读课文,每个同学都要做到有感情,优生用演讲的方式诵读。

板书: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回忆地震中相关感人故事导入

锻炼语言概括能力

初步体会写作方法

体会谭老师的人物品质特点

自主阅读感悟

语言***

教后

反思

❾ 幼儿教师谈谈自己准备教学法

备课是引导教师在业务上逐步成熟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初涉教坛的新教师,要想顺利地组织实施教育活动,关键之一在于备课。笔者就曾经因为用心备课而成功组织了一次出彩的观摩活动,也曾遇到过因为备课不周而造成教育活动失败的案例,我真切地体会到备课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奠基指导作用,以及对于新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意义。那么,新教师在备课中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备课以及提高备课的能力,笔者将根据一些实际经验,在下文中谈谈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一、新教师备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新教师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还没有掌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一般规律,在备课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拿来主义:重教参,轻思考 教参,作为教师教育教学的指导性用书,其价值、作用不言而喻。新教师由于对教材的把握不够到位,又缺乏教学经验,在设计活动时往往依赖教参上现成的教案。一篇成熟的活动教案往往环节清晰、重点突出,作为参考借鉴对于新教师会有非常大的帮助,然而如果照搬照抄,不加思考,教师就不能真正地理解教学内容,也无法深刻领会活动各环节设计的意图,更谈不上把握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了。例如,许多新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常常会忘记要说的话,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对于教参的机械记忆,而不是将教参上的话经过深思熟虑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 形式主义:重过程,轻目标 教学目标是贯穿教学过程始终的指导思想,缺乏对教学目标明确地认识,教学过程只能是流于形式。然而新教师在备课时往往认为只要知道整个流程安排就行了,他们急于把活动中的每个步骤罗列下来、熟记于心,把每个细节考虑周全、安排妥当。然而在对教学过程精益求精的同时,作为核心的教学目标通常被忽视了。这也是笔者曾经的亲身经历,刚工作一个月时,我备课笔记上的活动过程写得非常详细,活动目标一栏却空空如也,根本不知道怎么填写。笔者就此问过许多刚工作的新教师,他们也坦言在撰写活动目标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备课时往往是本末倒置,先写好活动过程,觉得该活动可以实现哪些目标,就写上哪个,而不是活动围绕目标来进行,这样实际上就丧失了目标的在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性功能。 3. 本位主义:重教法,轻学法 新教师在备课时往往以自己为中心,只想到教师该如何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幼儿,而没有考虑到孩子将怎样主动学习和获得新的经验和技能。例如绘画活动“我给老师画张像”,一位新教师在出示范画后的指导语如下:“你们看,他把整张纸都填满了,所以等会我们小朋友画的时候也要把脑袋画大一点,尽量把一张纸撑满。剩下的地方是背景,也应该涂满颜色,可以画许多小斜杠,涂上朋友色,也可以涂成五颜六色,总之整张纸要涂满。”这就像是教师的一言堂,没有留给幼儿自由创作的余地。如果教师能运用提问的方法,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进行互动式的探讨,肯定更能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和想象力。 另外,新教师由于对幼儿缺乏了解,在备课时也往往缺少对幼儿回应和反馈的预设。许多新教师备课时会把每句要说的话都详细地写下来,但这句话对幼儿起到什么作用以及是否有必要说,却很少斟酌。例如一位新教师设计的中班活动《我为祖国过生日》,在导入之后她开始提问:“小朋友,你们每年都过生日吗?”大家齐刷刷的回答:“过。”“那你们记得自己的生日是哪月份吗?”话音刚落,就有几位小朋友站起来说:“老师,我不记得我的生日是几月份了?”“我不知道自己的生日,只有妈妈记得。”“我也不知道。” 甚至有一位小朋友问道:“老师,月份是什么啊?”这位新教师没有想到4-5岁的幼儿还不能清楚地记住自己的生日,可以说创设的这一活动情境是失败的。 二、新教师备课的要点 新教师在备课时之所以会出现以上的问题,归根究底是没有掌握备课的要领。为了保证备课的质量,新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准备: 1、备幼儿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育活动应是师幼共同研究、共同创新、共同进步的互动过程,教师只是幼儿在活动中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在备课时要避免教师本位主义的影响,把幼儿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关注他们的兴趣与需要,以促进其主动学习为宗旨。这就要求教师活动前要集中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幼儿,根据其年龄特点及学习需要,分析他们先前的经验和已有的认知过程,确定最近发展区,设计适宜幼儿发展的教育过程和教学方法,达成活动目标。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每一个幼儿能在自己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新教师应当意识到,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成长的个体,备课前要对全体幼儿做充分的了解,注意他们的个别差异,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新教师对于孩子的了解则需要在日常活动中细心地观察,在理论书籍中不断地积累。 2、备活动 (1)制定目标 目标是活动过程设计的依据,又是评价活动成功是否的一项重要指标。教师在分析教学内容的同时,要充分挖掘其多方面的教育价值,确定好本次活动的目标。制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并具有一定的弹性,以适应个别幼儿的需要。完整的目标内容应包括认知、技能、情意三个领域。举例:语言活动《没有牙齿的大老虎》目标: ①理解故事中词语:××、××。 ②通过看图片,能够说出老虎没有了牙齿的原因。 ③懂得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目标的确定要以对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原有经验的了解为基础,逐步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本纲要所提出的保育教育目标。《纲要》还分别从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五个领域提出了教育教学的目标与要求。因此新教师应仔细研读《规程》和《纲要》,以此为准则,从中领悟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掌握制定活动目标的基本方法。 (2)确定重难点 搞好教学,必须善于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也就是说,要努力抓住重难点。 ①怎样确定重点:新教师在明确活动内容的基础上,应分析过程中哪些环节为关键点应重点进行。对于有教材的活动内容,那么应分析出教材重点,教材重点一般指教材中最基本、最关键的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而教学重点则需要从幼儿的实际出发,根据班级幼儿的具体情况而定。可以这样说:教材重点必然是教学重点;而教学重点不仅仅指教材重点。 ②怎样确定难点:凡为大部分幼儿所难于理解、掌握、运用的知识、复杂的技能和生疏的技巧,就是难点。难点一方面是由于教材的抽象,幼儿难以理解。处理这一类难点的最好方法是运用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原则,多举实例,多做演示,给幼儿以丰富的感性知识,化抽象为具体。另一方面难点来自于幼儿,对于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孩子,由于以往知识基础不同,生活经验不同,理解能力不同,难点也会各自不同。 (3)设计教学法在解决“教什么”、“学什么”的基础上,要落实“怎么教”、“怎么学”,即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幼儿实际进行教学法的设计、选定和加工。教学方法应包括: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考虑如何由浅入深、由近及远、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至理性,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怎样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处理弱点;如何导入新授,复习巩固;怎样引发兴趣,强化动机,吸引注意,启迪思考,鼓励创新;采用哪些教学手段,教学具的操作和使用等。有效的教学活动,需要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和“学法”,并达到最佳的组合状态,以促使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3、备教师 (1)组织语言 教育教学活动无论采用哪一种形式,都离不开语言。因此,教师必须充分重视语言技巧。一位教师有着极为渊博的知识,但如果他不能通过鲜明、准确、精练、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新教师要善

阅读全文

与最后的姿势二次备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