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语文月考小结(从语文学习态度,课堂,作业,结合试卷分析失风原因,今后该如何学习语文来写)不少于80
在刚刚结束的语文考试里,我犯了很多不该犯的错误。
我一向语文很好,可是这次鬼使神差的,语文竟然错了很多不该错的地方。经过我的仔细反思,我想这和我阅读题目不认真有着很大的关系。这点也同样延伸到了数学和英语方面。很多计算和语法上的小错误让我丢掉了不少分数。例如:(这个我不能替你写,不知道你究竟错了什么,举上几个小例子就行,50字左右)
我知道老师对于我有着很大的期望,可是我还是没有考好。对于这点我感到十分抱歉。但是既然犯了错误就要改正,所以,通过考试我也想了很多以后一定要学习的东西。
首先我要改掉考试不细心读题目的坏习惯。有时候我往往看着题目前面就顺手把后面的问题写上了,但是却错了很多。这也许也和答题技巧有关系。总之,通过以后的练习,我一定要在考试的过程之中认真审题,自习读题,把题目看准、看好。时间允许的时候要多检查几遍,绝对不允许自己再犯类似于这样的无谓的错误。
其次,我还要积累、阅读和作文的强化。通过考试,我终于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平日大家都聚在一起做一样的题目,感觉不出来有什么明显的差异。可是一当考试,才发现原来那么多考试题目是我从来看都没看过的(你就先编着吧)。只怪自己买的练习题做的少。不能允许自己再继续这样下去,所以,我一定要加倍努力,从这次考试之中汲取教训,增加力量,为下一次考试做好准备,打好基础。
考试技巧贵在练习。生活之中,我还要多多加强自己的练习和复习,考试之前制定周详的复习计划,不再手忙脚乱,没有方向。平日生活学习中学会积累,语文积累好词好句,数学也要多积累难的题目,英语则是语法项目。对做完形填空等练习题也是提高英语的好方法。
但是,这只是一次考试毕竟不是期末考试,我还是有机会的。下一次考试,我要更努力,争取不让老师、家长和同学们失望。不让自己失望。
我希望老师不要对我失去信心,虽然我这次考得并不理想,但是我相信自己的实力。下一次考试,我一定会努力的!
㈡ 初中语文月考试卷分析及今后学习目标的作文
初中语文不是很难,但是要注重文言文,很重要。然后多阅读课外名著,可以去买读者之类的书来提高阅读能力。
㈢ 初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例如 这次考试,我因抄为粗心大意袭也丢了不少分数,一个是没有看清题,另外一个就是计算失误。这些都是不该丢的分,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更加注意改正,争取在下次考试中不再范类似低级失误,把成绩提高一个新台阶!还有我通过此次考试,发现了我许多知识没有掌握好掌握牢,没有彻底弄懂弄会,我要在以后学习中尽快补起来!!
㈣ 语文的月考分析总结怎么写
分析原因。如下:
第一次月考已经过去,根据九年级语文组研讨的相关情况,特将本次月考中主要存在的几个问题总结如下:
1、基础知识这一块失分较为严重,尤其是古诗文默写。
2、实践活动中的名著导读失分也较为明显,集中体现在《朝花夕拾》的阅读,很多同学对原来学过的知识已遗忘,鲁迅先生的两位老师只能记住一位:藤野先生。
3、病句修改也是薄弱环节,对于词语搭配还还基本掌握,涉及到句子中缺少成分就一片茫然,不知如何下手,失分较多。
4、阅读理解中答题思路不不明确,主要表现为不能把文本和生活很好的联系起来,以致答题时造成脱节,答不到点子上。
5、文言文测试中翻译句子失分多些,主要是关键词语没能译准。如:“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中的“所以”,好多学生都译成了“所以”,应为“(通过这些)来……”。
6、写作中材料相对单一,尤其和xx六中的比较更是缺少文采和和活力。
针对测试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争取有所提高。
1、平时训练中,注重细节,如:同音形近字的区分等。操作中运用教师检查、课代表检查、学生互查等形式具体落实基础知识,力争讲究实效、落到实处。
2、《朝花夕拾》是八年级上学期所学内容,时间间隔也不长,只是近期来一直在上新课,多数班级都没有转入复习,因此出现明显漏洞;在第二次月考前应对此进行系统化梳理,让学生对名著导读有个大致了解,至少不会出现常识性的知识点遗忘。
3、病句修改是中考中常见的题型,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面对这种情况,可以从八年级下学期课后附录(单句的成分)说起,给学生适当的点拨,让学生基本掌握简单的句子成分。然后结合《安徽中考》中的病句修改专题加强训练,或许能有所成效。
4、阅读理解重在培养学生答题思路。易错点这次反应在文本和生活的联系上,如:第⑨小题 第④段说“它又在波澜壮阔的江水中悠然前进了。”小船能够“悠然前进”给你哪些启示?答题思路:首先分析文本,江水的外在环境(急流、险滩),然后联系生活(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有艰难和困苦),再品析“悠然前进”(生活中的镇定、乐观、勇敢)。于是答案出来了:人生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有急流、险滩、艰难、困苦,只要我们镇定勇敢、迎难而上、坚持斗争、克服困难,就能在人生的路上平稳前进。以此抛砖引玉,启发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5、复习中不断强调、巩固一些关键词语,尤其是古今意易混淆的词语,警醒学生强化记忆。
6、写作训练。
和xx六中相比,存在问题较为明显:材料相对单一,缺少文采和和活力;这不是短期内的功夫,学生视野受到局限,语言的功力欠缺。面对这种情况,近期内可为学生搜集一些素材,诵读一些范文;或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找一些美文佳句作为素材积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为今后的写作做一点点缀。并让学生知道,只有不断扩大阅读、开阔视野、积累素材、勤于练笔才能逐渐进步,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以此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写作、学习习惯。
㈤ 初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分析
(二)阅读《访兰》,完成16-21题。(15分)
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一趟,带回些野兰栽培;几年之间,家里庭院里,就有了百十余品种,像要作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就都跑来玩赏,父亲并不以此得意,而且脸上倒有几分愠怒;时有进山去,便从此不再带回那些野长的兰草了。这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有一次再进山的时候,要我和他一块:“访兰去吧!”
我们走了半天,一直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一道瀑布,几十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天,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丽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淡淡的兰花,就像地上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又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类、形状的呢!
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
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个好呢?”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确比这里的看着好看,这里的却比家里的清爽。“是味儿好像不同吗?”
“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了两个味儿?!”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更大了呢!”
“样子是似乎灵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知道而欣赏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
我再也不敢去挖这些野兰了。高兴看它的这种纯朴,悲痛以前为什么喜爱着它而却无形中就毁了它呢?
父亲拉我坐在潭边,我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着兰,也在看着我,说:“做人也是这样的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去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品格;低俗的人不会给社会有多大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却过。
16、本文以_______为线索贯穿全文,为了更好地表达主题,作者采用了_______的写法。(3分)
17、本文开头写父亲爱兰、育兰,但当人们跑来玩赏时,父亲却添了几分“愠怒”,并且不再植兰,这种反常的原因,在父子访兰时的对话中有两处交待,请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2分)
18、根据文中的叙述,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空谷幽兰”的特点是□□,“盆景家兰”的特点是□□。(2分)
19、“人活在世上,不能失去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象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品格;低俗的人不会给社会有多大贡献的。”你如何理解这句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章第二段所描写的意境与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的意境相似,请你写出这首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兰草随着生长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了本性,但挺拔的松树无论生于活野,还是长在山岩都不失坚强本色,请对此谈谈你的感悟。(限40字以内)(3分)
答案
⒗兰草(写“访兰”也正确,2分)托物言志(由物及人、由兰草及人、由物(兰草)及理等相同意思均可,1分)
⒘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只划后一分句也可,1分)样子是似乎灵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1分)
⒙纯朴(淳朴、清纯、淳厚、高雅,1分)媚俗(俗气、低俗、庸俗等,1分)
⒚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做人要不失真性,不媚俗。(意思相同,表述不同也给分,3分)
⒛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每句0.5分,共2分)
21.做人要不失自己本色;不见风使舵;不随波逐流;要勇敢的面对挫折;在挫折面前不低头等均可(3分)
㈥ 初二语文试卷分析,马上月考了
1.重视语言积累与运用,注重沟通课堂内外。
“积累与运用”考查内容紧扣教材,主要考查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及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主要有改正错别字、给汉字注音、正确使用词语、改正病句、仿写句子、新闻概写、拟写广告、对对联、写短信、名著阅读、古诗文默写等。重视古诗文积累与运用,加大了背诵默写的分值(6—7分),内容取自课内篇目及教材推荐的课外背诵篇目。对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的考查,摒弃了过去支离破碎地纯粹考查知识术语的题目,淡化了对知识的识记要求,重在考查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语言运用试题材料的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连,试题内容涉及到奥运会刘翔退赛、航天技术发展、校园文化、免收义务教育学费、建设和谐社会等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题结合生活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把语文课程资源与生活对接,有利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 “积累与运用”单独设题,强调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提醒大家淡化知识并非不要知识、忽视基础,而是不要死记硬背知识,要重视知识的积累和综合运用。
2.文言文阅读考查既有课内阅读,又有课外阅读。
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阅读材料一段出自课内,一段出自课外。课外部分考查是课内文言知识的迁移,没有超出课内学过的范围。这能避免教师死抠教材、学生死记硬背课内文言知识,便于考查学生文言知识的积累和实际运用能力。在《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指导思想下,课内外文言文阅读在积累、识记、理解的感性层面和思考、分析、综合的理性层面设题。除了对理解词语含义、翻译句子、概括选文大意这类基础知识、能力的常规考查外,还加强了对整篇文章(或语段)的理解性、鉴赏性阅读的考查。这些题涉及品味、鉴赏、拓展等诸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课内课外阅读兼顾给大家一个启示:文言文阅读应先把课内知识解决好,学会融会贯通和举一反三,考查内容即使延伸到课外,也可以利用课内知识来解决。
3.现代文阅读材料一律从课外选取,试题注重对学生运用能力的考查。
三个年级现代文阅读材料全部出自课外,而且根据不同年级教材侧重的文体,七年级选了记叙文、写景散文,八年级选了说明文和记叙文,九年级选了议论文和小说。选文一律是完整文章,注重考查学生对现代文阅读材料的整体把握。现代文阅读题目设置基本遵循“整体感知——局部探究——整体感悟”的阅读规律,有利于教给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引导语文阅读教学向良性发展。现代文阅读重点考查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理清作者写作思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品味具体语境中词句意义和作用,根据提供语言材料筛选信息和表达个人独特见解等内容,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概括、理解、感悟、筛选、鉴赏、思辩、评价等能力。选文最后一题(或倒数一、二题)均设置为开放性试题,题型有材料探究题、感受启示题、语言赏析题、知识应用题、看法建议题等。这些题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相链接,要求学生或结合文章内容、或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或结合具体事例谈感悟,考查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开放性试题答案的多样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赏析水平。
4.作文命题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自由发挥。
作文命题贴近学生生活,能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基本没有审题障碍,选材范围宽阔,学生可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抒写真情实感,充分展示个性。这就给学生写作提供了自由的选择余地和广阔的思维空间,人人都能有话说,人人都有文章作,对平时读书多、善于体察生活、思维活跃的学生更是如鱼得水。
㈦ 作文:语文月考试卷分析
已是开学一个月了。我觉得上了初中一个月,我不仅长大了许多,还学到了很专多的知识以及属做人的道理。让我受益匪浅。在新学期、新班级、新老师、新同学的新环境里,我已经深知在小学里语文成绩较好的我的学习方法在中学已经没什么了,而我根据我这个一个月来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做了两份对我语文成绩有帮助的学习的方法。
第一份是上课认真听讲。老师讲给我们的都是精华,我们一定要用心来听,这样有着很强的指导和启发意义;还有练习也必不可少的,并且要一定的量。我们要通过听课和一系列的同步练习,将基础知识牢牢的掌握。这样的学习方法可以增加我们对基础的掌握。
第二份是看书读报。只要你钻进书的海洋畅游一番,你就会发现对成、词语烦恼的你可以出口成章了。所以说想要让语文学得好,就要加大阅读量,阅读量提高了,语文水平自然也提高了。而且要准备好纸笔,在看书后,摘抄精彩的词句和语段。这样不仅能增长我们的阅读量还能提高写作技巧,真是一举两得。
这就是我自己为我量身定做的学习方法。我决定这样学语文,学好语文
㈧ 初二语文月考试卷 人教版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25分)
1.你能给出下列加点字的拼音吗?(0.5×8=4分)
峨冠( ) 多髯( ) 黄发垂髫( ) 矜( )寡孤独
岱( )宗 决眦( ) 蕃( ) 鲜( )有闻
2.作家作品,文学常识。(0.5×10=5分)
①陶渊明是 朝诗人,又名 ,字元亮。
②《礼记》是儒家经典,它与《 》、《 》、《周易》《 》合称为“五经”。
③《望岳》是唐朝诗人 所著,他被后人尊为“ ”。
④《核舟记》出自清朝 (人名)所编的《 》,作者 ,明末嘉善人。
3.理解填空。(1×7=7分)
①《桃花源记》中最能体现桃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有“ ”。②《爱莲说》中写莲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
③《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 ”。
④写出《陋室铭》中描写陋室清新幽雅环境的句子“ ”。
⑤《大道之行也》一文中对“大同”社会纲领性说明的话是“ ”。
⑥孔子曾云:“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与杜甫诗中的“ ,
”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⑦《核舟记》中引用了苏轼《后赤壁赋》中的句子是“ ”。
4.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4分)
①盖简桃核修狭者 通 ②左手倚一衡木 通
③诎右臂支船 通 ④荡胸生曾云 通
5.解释下列古今异义司的古义和今义。(3分)
①阡陌交通 古义: 今义:
②率妻子邑人 古义: 今义:
③老翁逾墙走 古义: 今义:
6.完成下面的对偶句的创作。(2分)
上句:阳春故燕归
下句:
二、课内阅读 (23分)
(一)(13分)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护,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戍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7.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2分,3处)
虞 山 王 毅 叔 远 甫 刻。
8.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高可二黍许: ②雕栏相望:
③两膝相比: ④矫首昂视:
9.本文按 顺序来介绍核舟,可从 等词语中可以看出。(2分)
10.翻译下面句子。(2×2=4分)
①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②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11.选文中哪些说明可看出雕刻家技艺精巧?请任选一例作简要分析。(3分)
(二)石壕吏(10分)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恕!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饮。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它的意思。(4分)
①老翁逾墙走( ) ②三男邺城戍( )
③老妪力虽衰( ) ④如闻泣幽咽( )
13.《石壕吏》与《 》、《 》合称《三吏》。(2分)
14.《石壕吏》中确能证明老妪被抓走的句子是哪一句?(1分)
15.作者对老妪的感情如何?《石壕吏》反映了怎样的主题?(3分)
三、拓展阅读(22分)
(三)良桐(13分)
《郁离子》
工之侨得良桐焉①,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②。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③,作古窾焉④,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注释】
①桐:桐木,制古琴的材料。
②太常:太常寺,掌管祭祀礼乐的官署。
③篆(zhuàn)工:刻字工匠。
④古窾(kuǎn):古代的款识。窾,通“款”。
16.解释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斫而为琴 ②弦而鼓之
③匣而埋诸土 ④抱以适市
17.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
②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18.工之侨“自以(琴)为天下之美”的根据是什么?最后,百官又是根据什么说(琴)“希世之珍也”?
19.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四)过零丁洋 (9分)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0.在诗中找出对偶、比喻、借代的诗句。(3分)
写在下面:
①对偶句:
②比喻句:
③借代句:
21.请找出诗中的千古名句,试翻译。(3分)
2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读后有何感想?(3分)
四、写作(30分)
现在正值金秋十月。秋天是最能引发文人墨客情思的季节,他们或抒离情别绪,如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或写豪情壮志,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你在这样的季节里会有什么样的感想?
请以“感受秋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600字左右,体裁不限。
人教版初二上学期语文第五单元测试试卷
参考答案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25分)
1. (0.5×8=4分)guān rán tiáo guān dài zì fán xiăn
2. (0.5×10=5分)①东晋,陶潜;②诗经,尚书,春秋;③杜甫,诗圣;④张潮,虞初新志,魏学伊。
3. (1×7=7分)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②出淤泥而不染。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④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⑤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⑦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4.(4分)①简通拣,②衡通横,③诎通屈,④曾通层。
5.(3分)①交错相通,交通运输;②妻子儿女,成年男子的配偶;③逃走,慢步行走。
6.(2分)如:腊冬老友返。
二、课内阅读 (23分)
(一)(13分)
7. (2分) 虞 山/ 王 毅 /叔 远 甫/ 刻。
8. (2分)①大约,②对,③靠近, ④抬,举。
9. (2分)空间,船头、舟尾、船背。
10. (2×2=4分)①佛印和尚极像弥勒佛,敞开衣裳露出前胸,抬起头仰望上空。
②那个人眼睛平视,神情平静,似乎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11. (3分)如“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等,分析略。
(二) (10分)
12. (4分)①yú,越过;②shù,防守;③yù,老年妇女;④yè,低声抽嗒地哭。
13. (2分)新安吏,潼关吏。
14. (1分)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5. (3分)既赞美又同情,本诗的主题反映了作者在思想上的矛盾性,他既同情老妇一家,为战争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而悲愤;又支持唐王朝的反叛战争,希望战争能获胜。
三、拓展阅读(22分)
(三)(13分)
16. (4分)①砍削,②装上弦,名词活用作动词,③用盒子装,状语,④到,往。
17.(4分)①他认为这是天下最美妙珍贵的乐器,就把它献给主管礼乐的太常官。
②一个有权势的人经过集市看到这把琴,用一百金买下了它,并把它献给朝廷。
18.材料是“良桐”,且制成琴后“金声而玉应”,所以工之侨“自以为天下之美”。百官是根据琴上有“断纹”和“古窾”而说琴是“希世之珍”。
19.看待事物不能只注重外表、形式,不注重实质、内在。
(四)(9分)
20. (3分)①“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或“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②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或“干戈寥落四周星。”
21. (3分)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自古以来,人生谁无一死,应该要留下一颗赤诚的心光照史册。
22. (3分)爱国,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四、写作(30分)略
人教版初二上学期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
一部分
1、请给下面加点多音多义字注音。
①翘首( ) 翘起( ) ②观测( ) 玄妙观( )
③落叶( ) 丢三落四( ) ④差异( ) 参差( )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激动不已 相安无事
悲喜交集 率先
3、在下面句子的方框中,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4、仿照下面加点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 ,
。
5、判断:
①写说明文的目的是为了解说事物或阐释事理,因而不允许运用记叙和描写等表达方式。( )
②“她性格和蔼”与“她的性格和蔼”两句话结构相同。 ( )
③说明文按语言特色可分为平实的说明和生动的说明。《大自然的语言》采用的是平实的说明语言,《奇妙的克隆》采用的是生动的说明语言。 ( )
阅读答题
(一)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随着时节推移的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温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6、第1自然段中杏花、桃花、布谷鸟分别用了“传语”、“暗示”、“唱歌”三个词,作者这样写在修辞手法和内容上与__________保持了一致。
7、根据所供材料,请你给物候学下个定义(所填不超过15字)。
物候学就是 的科学。
8、文中划“ ”的句子分别采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9、第3自然段的内容是写 _______________(答案不超过12个字)。
10、第一自然段中所选的三个例子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至少说出两个理由。
11、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的生存要适应大自然的规律。但近年不断传出某地杏花、桃花在年前就开放,某种鸟改变了迁徙、栖息习性的消息,这都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学了《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课,联系其它有关文章,你认为在维护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方面,我们应怎样努力?
(二)
莺
布封
①阴霾弥漫的冬天是毫无生气的季节,是自然界的休眠和沉睡时期:昆虫停止了生命,游蛇停止了运动,植物终止了生长,失去了绿色,所有的空中居民都被抛弃流放,水族生命被关在冰冻的牢狱中,大部分陆地动物被囚禁在山洞、岩洞、地洞内,这一切给我们展现出一幅幅萧条冷漠的景象。鸟类的回归带来了初春第一个信息,这些可爱的小生命唤醒了沉睡的大自然,焕发了新的活力与生命,树木吐出了新芽,小树林披上了新装,引来了新主人在此嬉笑打闹,唱歌传情,到处生机勃勃。
②在森林的主人当中,莺科小鸟最多,也最惹人喜爱:它们活跃、灵巧、轻盈、好动,所有的动作看上去都富有感情,叫声中透出喜悦,玩耍中隐藏爱情。树木长叶开花时,这些小鸟来到了我们身边:有些住进我们的花园,有些更喜欢林阴大道和树丛,不少钻进了大森林,另有一些藏进了芦苇荡。莺雀布满大地各个角落,到处能听见它们欢畅的歌声,看到它们飞来飞去的欢快身影。
③我们不仅喜欢它们无忧无虑,还希望它们漂亮美丽;但大自然似乎只赋予了它们可爱的性情,却忽视了装扮它们。莺雀的羽毛暗淡而缺少光彩:除两三种身上稍有斑点能点缀,其余的浑身都是暗淡的灰白色或褐色。
④它们居住在花园里,树丛中,或是种植蚕豆青豆等的菜田里,一般在蔬菜架子上栖息;它们在这里玩耍、搭窝,不停地出入,直到收获季节。这时,它们迁徙的日期临近,该离开这块乐土,离开爱的家园了。观看它们叽叽喳喳相互追逐好似看一场节目,它们的打闹并不过火,争斗也是天真无邪,结果总是以几支歌结束。莺是轻浮爱情的象征,如同斑鸠是忠贞爱情的象征一样。莺总是快乐无忧,充满活力,它们实际上并非缺乏爱情,也不缺少对爱情的忠诚。雌莺孵卵时,雄莺在旁边千呵万护,与它共同迎接小生命的降生,直至长大后也不分离。
⑤莺生性胆小,在与它同样弱小的鸟类面前都常常躲避,尤其害怕遇到最危险的敌人——伯劳。然而危险一旦过去,一切便抛至脑后,用不了一会儿,它又变得欢乐愉快,又唱又跳。它只在树林中最茂密处唱歌,这时总把自己隐藏起来,尤其是在炎热的中午,只偶尔才在树丛边上露面,但很快便又回到密林中去。早晨可以看见它采集露水,在夏季短暂的雨后,它常来到湿润的树叶上,摇晃树枝洗淋浴。
⑥在莺类中,黑头莺叫得最好听,声音最流畅,有些像夜莺。我们可以长时间地享受它美妙的歌声,甚至在春天的唱诗班销声匿迹之后,仍可以听到树林里黑头莺的歌声。它们的歌喉轻快纯洁,尽管音域不太宽广,但十分美妙动听,婉转而富有层次,这歌声仿佛涵养了树林的清新,描绘了恬静的生活,表达了幸福的感受,听到这些大自然的幸福鸟歌唱,谁能不为之动情呢?
12. 本文向我们介绍了莺的哪些特点?
13. 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哪些地方能看到莺的身影呢?
14.把第③段最后一句改为“莺雀的羽毛暗淡而缺少光彩,它们浑身都是暗淡的灰白色或褐色”行吗?为什么?
15.读了第④段和第⑤段文章,你觉得莺的哪些地方显得可爱呢?
16.本文的说明对象是莺,第①段却没有写莺,是否离题?为什么?
写作实践
17.题目:有趣的
要求:1可以介绍一种物品、一种生物,还可以介绍一种自然现象。
2语言要生动。 3600字左右。
【语文活动】
生活中很多现象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即所谓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网络在向人类传播文明的时候,也将灵魂的渣滓抛给了人们。上网是利大于弊呢,还是弊大于利?再如克隆技术,它既可以造福人类,帮助人类逢凶化吉,又可能招致人类对自我的遗弃,对人类生命伦理、尊严的践踏,它是一把双刃剑。事物的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
搜集资料,活跃思维,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不同意见的撞击中,闪烁出你的智慧火花。
辩题推荐:
网络使人与人的关系更亲切/更疏远;电脑必将/不会取代书本;
钱是/不是万恶之源;人类将毁于/不会毁于科技
辩论建议:
全班分两个或四个小组,每两组确定一个辩论题目,分正、反方辩论。
【学习盘点】
学完了这个单元,你一定会被科学家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所感动,在阅读中,你的说明文阅读能力一定得到了提升,静下心来盘点一下,把你的主要收获或启示写下来。
人教版初二上学期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
1、①qiáo qiào ②ɡuān guan ③luò là ④chā cī
2. 停止;相处没有冲突;悲伤和喜悦的感情交织在一起;带头,首先。
3、; 。 :“ 。”
4、青松不惧风雪,是在告诉我们做人要坚毅刚强。(只要先写出一种自然现象,感悟合情合理,语言优美、工整即可。)
5、①× ②× ③×
6.“大自然的语言”或“语言”。
7.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
8、举例子 作比较
9、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10.不能。A、紧扣“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这句B、前两种是植物后一个是动物C、按季节顺序举例
11.略
12.围绕“活泼好动,生性胆小,喜欢唱歌”作答。
13.“花园、林阴大道、树丛、大森林、芦苇荡、菜田里”等。
14.不行。这样一改,就把所有的莺说成是一样的,其中还有两三种是特例,改后不符合客观事实,原文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5.叽叽喳喳相互追逐,打闹并不过火,争斗也是天真无邪;快乐无忧,充满活力,不缺少对爱情的忠诚;危险一旦过去,它又变得欢乐愉快,又唱又跳。
16.第①段写季节的变化,春天的回归,虽没写莺,但是为莺的出现造声势,使文章有波澜,富有文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