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刚到幼儿园实习,园长让我写备课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纸行吗
每次上课,都应该写备课,就是让你做事前要有准备,至于用什么纸倒是不重要,遇到问题要多请教其他老师,也可到网络上搜索相关的资料,多学习,多求教。
⑵ 幼儿园幼儿教师怎样备课上课
“教师成才备课始”,备课是引导教师在业务上逐步成熟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初涉教坛的新教师,要想顺利地组织实施教育活动,关键之一在于备课。笔者就曾经因为用心备课而成功组织了一次出彩的观摩活动,也曾遇到过因为备课不周而造成教育活动失败的案例,我真切地体会到备课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奠基指导作用,以及对于新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意义。那么,新教师在备课中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备课以及提高备课的能力,笔者将根据一些实际经验,在下文中谈谈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一、新教师备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新教师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还没有掌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一般规律,在备课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拿来主义:重教参,轻思考
教参,作为教师教育教学的指导性用书,其价值、作用不言而喻。新教师由于对教材的把握不够到位,又缺乏教学经验,在设计活动时往往依赖教参上现成的教案。一篇成熟的活动教案往往环节清晰、重点突出,作为参考借鉴对于新教师会有非常大的帮助,然而如果照搬照抄,不加思考,教师就不能真正地理解教学内容,也无法深刻领会活动各环节设计的意图,更谈不上把握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了。例如,许多新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常常会忘记要说的话,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对于教参的机械记忆,而不是将教参上的话经过深思熟虑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 形式主义:重过程,轻目标
教学目标是贯穿教学过程始终的指导思想,缺乏对教学目标明确地认识,教学过程只能是流于形式。然而新教师在备课时往往认为只要知道整个流程安排就行了,他们急于把活动中的每个步骤罗列下来、熟记于心,把每个细节考虑周全、安排妥当。然而在对教学过程精益求精的同时,作为核心的教学目标通常被忽视了。这也是笔者曾经的亲身经历,刚工作一个月时,我备课笔记上的活动过程写得非常详细,活动目标一栏却空空如也,根本不知道怎么填写。笔者就此问过许多刚工作的新教师,他们也坦言在撰写活动目标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备课时往往是本末倒置,先写好活动过程,觉得该活动可以实现哪些目标,就写上哪个,而不是活动围绕目标来进行,这样实际上就丧失了目标的在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性功能。
3. 本位主义:重教法,轻学法
新教师在备课时往往以自己为中心,只想到教师该如何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幼儿,而没有考虑到孩子将怎样主动学习和获得新的经验和技能。例如绘画活动“我给老师画张像”,一位新教师在出示范画后的指导语如下:“你们看,他把整张纸都填满了,所以等会我们小朋友画的时候也要把脑袋画大一点,尽量把一张纸撑满。剩下的地方是背景,也应该涂满颜色,可以画许多小斜杠,涂上朋友色,也可以涂成五颜六色,总之整张纸要涂满。”这就像是教师的一言堂,没有留给幼儿自由创作的余地。如果教师能运用提问的方法,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进行互动式的探讨,肯定更能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和想象力。
另外,新教师由于对幼儿缺乏了解,在备课时也往往缺少对幼儿回应和反馈的预设。许多新教师备课时会把每句要说的话都详细地写下来,但这句话对幼儿起到什么作用以及是否有必要说,却很少斟酌。例如一位新教师设计的中班活动《我为祖国过生日》,在导入之后她开始提问:“小朋友,你们每年都过生日吗?”大家齐刷刷的回答:“过。”“那你们记得自己的生日是哪月份吗?”话音刚落,就有几位小朋友站起来说:“老师,我不记得我的生日是几月份了?”“我不知道自己的生日,只有妈妈记得。”“我也不知道。” 甚至有一位小朋友问道:“老师,月份是什么啊?”这位新教师没有想到4-5岁的幼儿还不能清楚地记住自己的生日,可以说创设的这一活动情境是失败的。
二、新教师备课的要点
新教师在备课时之所以会出现以上的问题,归根究底是没有掌握备课的要领。为了保证备课的质量,新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准备:
1、备幼儿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育活动应是师幼共同研究、共同创新、共同进步的互动过程,教师只是幼儿在活动中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在备课时要避免教师本位主义的影响,把幼儿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关注他们的兴趣与需要,以促进其主动学习为宗旨。这就要求教师活动前要集中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幼儿,根据其年龄特点及学习需要,分析他们先前的经验和已有的认知过程,确定最近发展区,设计适宜幼儿发展的教育过程和教学方法,达成活动目标。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每一个幼儿能在自己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新教师应当意识到,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成长的个体,备课前要对全体幼儿做充分的了解,注意他们的个别差异,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新教师对于孩子的了解则需要在日常活动中细心地观察,在理论书籍中不断地积累。
2、备活动
(1)制定目标
目标是活动过程设计的依据,又是评价活动成功是否的一项重要指标。教师在分析教学内容的同时,要充分挖掘其多方面的教育价值,确定好本次活动的目标。制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并具有一定的弹性,以适应个别幼儿的需要。完整的目标内容应包括认知、技能、情意三个领域。举例:语言活动《没有牙齿的大老虎》目标:①理解故事中词语:××、××。②通过看图片,能够说出老虎没有了牙齿的原因。③懂得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目标的确定要以对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原有经验的了解为基础,逐步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本纲要所提出的保育教育目标。《纲要》还分别从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五个领域提出了教育教学的目标与要求。因此新教师应仔细研读《规程》和《纲要》,以此为准则,从中领悟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掌握制定活动目标的基本方法。
(2)确定重难点
搞好教学,必须善于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也就是说,要努力抓住重难点。
①怎样确定重点:新教师在明确活动内容的基础上,应分析过程中哪些环节为关键点应重点进行。对于有教材的活动内容,那么应分析出教材重点,教材重点一般指教材中最基本、最关键的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而教学重点则需要从幼儿的实际出发,根据班级幼儿的具体情况而定。可以这样说:教材重点必然是教学重点;而教学重点不仅仅指教材重点。
②怎样确定难点:凡为大部分幼儿所难于理解、掌握、运用的知识、复杂的技能和生疏的技巧,就是难点。难点一方面是由于教材的抽象,幼儿难以理解。处理这一类难点的最好方法是运用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原则,多举实例,多做演示,给幼儿以丰富的感性知识,化抽象为具体。另一方面难点来自于幼儿,对于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孩子,由于以往知识基础不同,生活经验不同,理解能力不同,难点也会各自不同。
(3)设计教学法
在解决“教什么”、“学什么”的基础上,要落实“怎么教”、“怎么学”,即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幼儿实际进行教学法的设计、选定和加工。教学方法应包括: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考虑如何由浅入深、由近及远、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至理性,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怎样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处理弱点;如何导入新授,复习巩固;怎样引发兴趣,强化动机,吸引注意,启迪思考,鼓励创新;采用哪些教学手段,教学具的操作和使用等。有效的教学活动,需要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和“学法”,并达到最佳的组合状态,以促使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3、备教师
(1)组织语言
教育教学活动无论采用哪一种形式,都离不开语言。因此,教师必须充分重视语言技巧。一位教师有着极为渊博的知识,但如果他不能通过鲜明、准确、精练、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新教师要善于选择最中肯、最精确、最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所要讲授的内容,才能让幼儿透彻地理解、明确地操作,达成最高的活动效益。
(2)设计教态
教师组织活动时的姿态、动作是表达语言时的重要辅助形式。教态生动活泼、大方自然,就能高度集中幼儿的注意,使幼儿深刻领会所学的知识。如果教态生硬死板,没有什么手势,或者姿势很不自然,幼儿就会感到兴致不高、无精打采。因此,教师在活动前,应该认真设计自己的姿态、表情和手势,研究如何掌握得体的教态。
(3)进行试讲
教案写好了,是不是就等于备好课了呢?不是的。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还得下一番”熟悉教案”的苦工夫。为了更好地改进方法,选择语言,备好教态,活动前试讲是一种有效的办法。试讲不一定要人听,也不一定非讲出声音来,利用早晨散步时间边走边讲,或者在临睡前默讲一遍。这对于熟悉教材,改进方法,发现问题,弥补漏洞,都有很大的作用。特别是上岗不久的新教师,最好能在活动前做一二次自我或集体的试讲,看看自己在一节活动的流程与备课是否合拍,看看一节活动的时间掌握得怎么样,以备在正式的活动中获得更佳的效果。
三、对新教师提高备课能力的建议
对于新教师来说,提高备课能力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新教师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备课能力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建议:
建议一:模仿中要有自己的分析和思考
教案是教师备课形成的成果。科学、合理的教案设计是有序、高效的教学实践活动的基础。新教师对于教材解读、教学设计比较迷茫,不妨以学习模仿优秀教案为主。优秀的教案中有的来源于活动指导用书,有的来源于经验教师的备课笔记。新教师可以模仿优秀教案中具体的教学准备、全面的教学目标、明确的环节设计,以及解决重难点的教学策略等等。然而模仿不是抄袭,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新教师在模仿过程中要反复揣摩,多想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这句话要这样说?”“为什么这一环节要这样做?”,只有这样才能领会教案设计的目的意图,理解教学方法的出发点。对优秀教案的分析和思考,能帮助新教师不断积累备课的经验,提高备课的质量。
建议二:在集体备课中汲取经验教师的指导意见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在备课过程中,一个人的智慧毕竟有限,对于一篇教材的理解必然有深浅之分,而通过集体研究,就可以相互启发,集思广益。集体备课是新老教师互相学习彼此帮助的好形式,尤其对于培养新教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新教师备课时不仅要个人钻研,还应该在集体备课中汲取经验教师的指导意见。集体备课后,新教师要把集体讨论中得到的收获加以消化和巩固,最后再进行个人钻研。因为,别人的经验再好,对自己来说,都只是间接的知识,只有通过个人钻研这个过程,才能真正为自己所掌握。所以,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的关系是:在个人钻研的前提下,进行集体讨论;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再进行个人备课。
建议三:敢于创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新教师要充分发挥年龄上的优势,在备课中敢于尝试、大胆创新。由于新教师都是刚参加工作或工作年限较短的教师,他们年轻、思维活跃,脑中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框框,因而备课的特点往往是突发奇想、跳跃式的,容易产生有创意的设计和想法。我们常听这样一句话:“教有教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新教师要敢于否定以往成熟的教案中千篇一律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在”教有教法”的基础上,在”教无定法”的过程中”创新得法”。
建议四:勤反思,多总结
许多新教师以为一节活动结束,可以万事大吉。其实不然,要想真正提高教学水平,活动后备课乃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这是由于:活动前备课只是教学的准备工作,不等于实际的活动效果。真正反映教学效果的是幼儿掌握的情况如何。教案写的再周全,也不可能完全符合客观实际。教师只有在活动后才会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幼儿也只有在学了以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因而很多有经验的教师,在教案中都有”后记”这一项,根据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结合幼儿的反映,把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都记载下来,并不断地调整修改教案,即备课——上课——再备课——再上课,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如此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教学水平就会逐步提高,备课能力就会日渐完善。
总之,备课是每位教师每天都要进行的一项最基本的工作。活动前通过备幼儿、备活动、备教师,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手中有方法”,在组织活动时就会有条不紊,活动的时间也会相对充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一名新教师,应当重视备课,了解并掌握备课的基本要领,切实提高备课的能力,从而为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⑶ 幼儿园教案的组成部分是什么
你好
我不是很理解提问的意思:这是什么时候的教案?是否遗漏了图片,我没有看到幼儿园教案啊?是不是提问的时候图片没显示还是?
⑷ 幼儿园教师如何备课
幼儿园教师如何备课? 备课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也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起点。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备课指向的是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因此,研究教师如何备课具有重要意义。当然,这里所说的“课”并非指向一节集体教学活动,而是涵盖了幼儿在园进行的各种类型的活动。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行话说,精彩的生成源于精心的预设。由这两句话可见备课之于教学的意义。虽然,有效的教学并不完全是由备课的精细度决定的,但精心的备课对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实践中,由于受到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影响,我们的很多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少与现在倡导的教育理念不一致的教育行为(主要指向教师的内在思维)。同时,通过日常下园与教师们的交流,我也了解到教师们在实际的备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困惑。因此,我尝试着从教师备课中的普遍问题说起,接着谈谈备课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几组关系,最后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提出处理好这几组关系需要思考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教师备课中的普遍问题 通过计划我们能够了解教师的基本想法,进而了解其想法背后的教学思路和理念。基于对大量教育活动计划的分析及与教师的交流,我们发现教师们在备课过程中存在着习惯性的思路和他们自己意识不到的一些问题。 (一)教师备课的习惯性思路: 教师们在备课时更习惯于从教育内容出发来设计活动。他们在设计活动时一般是先想内容,即“我想教给孩子什么”或“我想让孩子做件什么事,这件事应该挺好玩的”,然后再考虑“我想教的内容中包含哪些目标”,接下来是“我要怎么做”。 1、内容的选择 教师们在选择教育内容时,大致包括两条途径:一是依据目标从现成的各种教材或生活中(如季节、节日)寻找相关内容,这是很多教师经常会选择的一条途径;二是教师围绕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或孩子可能感兴趣的事选择内容。 其中,一些教师能够考虑到孩子的兴趣或内容的新颖性,但这种考虑多是他们自己的主观感觉。当被问及为什么选择这个内容开展活动时,他们一般会说“我觉得这个内容挺好的,我们班孩子应该挺喜欢的”,或者是“我们班孩子最近对这个一直很感兴趣”,而当你再进一步询问他们“孩子感兴趣的到底是什么”、“这个兴趣反映出孩子怎样的需要时”,他们往往就说不清楚了。这反映出教师们在选择内容时缺少对孩子们与此内容相关的原有经验和发展需求的关注,同时也缺少对教学内容或教材的独特价值及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 2、目标的设定 无论是通过哪条途径选择的内容,教师们更习惯于将教材中的现成目标搬进自己的计划中,或者按着往年习惯了的做法把过去的目标放到当前的计划里。从表面来看,这些目标多是《纲要》或《细则》中的原话,似乎本身并没有太大问题。但一经琢磨,不难发现这些目标表述比较空泛,几乎是整个学期都要培养的目标,看不出与幼儿当前发展水平的联系和针对性,而且不具有操作性。有时还会将目标与幼儿要做的事情相混淆,不清楚为什么要让幼儿做这件事。这反映出教师在设定教育目标时,缺少对所定目标关键词的内涵的理解,缺少对幼儿要达到此目标需要具备哪些具体经验和能力或需要经历怎样的发展阶段的深入分析,缺少对既定教育内容所涉及到的领域关键经验的具体思考。 3、过程的设计 设定了内容与目标的基础上,教师们对教学过程的预设一般是先考虑用什么样的形式比较新奇,能够调动孩子们的兴趣。然后再把过程设计成几个步骤,或提出几个问题试图引发孩子的思考,但这些问题一般都会直接指向目标,提出问题的目的多是引导幼儿说出老师所预期的答案。有时也会再给孩子们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练习、操作或者与同伴讨论。最后是小结,将老师认为的很有价值的问题再跟幼儿强调一下,以确定孩子们都能说出来或展示幼儿做出来的作品。这个过程猛的一看似乎挺流畅的,但仔细想想就不难发现整个过程几乎都是在老师的掌控下走过场,按着老师预设好的思路和答案步步推进,直至有幼儿能够说出老师所期望的答案。这反映出教师重形式、重操作、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缺少对幼儿可能存在的不同情况、不同问题以及相应对策的分析,缺少对幼儿学习过程和学习特点的分析,缺少对教学环节与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之间关系的思考。 (二)教师习惯性备课思路背后的观念及主要问题: 上述种种习惯性思路反映出目前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的倾向。在这一倾向的影响下,他们在设计活动时的出发点、落脚点以及对教学有效性的理解,都表现出了过多关注自己的想法而忽略幼儿想法及其背后需求的观念方面的问题。 1、以“我想教什么”为出发点,缺少对为什么要教这个内容和这个内容与幼儿当前的发展之间有什么关系的思考,导致教学的盲目性。 2、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教过了”,孩子就“学会了”,于是以教的过程替代学的过程,缺少对幼儿如何学习的以及如何帮助幼儿学会的关注和把握,导致学习的被动性。 3、以完成教师预设的教学计划为落脚点,缺少对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即时反应的关注和对学习效果的反思,导致教学的低效性。 综合上述分析,教师的备课过程不可或缺地包含着几个关键的要素:幼儿的原有经验与需求、教学内容、教育目标、幼儿学习反应、教师应答策略等。 二、教师在备课中需要关注的几组关系 上述五个关键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构成了以下几组关系。而这几组关系经常是教师们在习惯性的备课思路中被忽略掉的。 1、教学内容与幼儿已有经验之间的关系 这组关系涉及到的问题是明确谁是活动的主体。《纲要》明确指出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只有当教师想教的内容与幼儿的已有经验发生 关系时(可能是幼儿喜欢的,也可能是幼儿感到困难的),他们才有可能产生想学的愿望和需要,也才有可能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进而发挥出自身的主动性,后续的学习过程才会对其产生意义,而有意义的学习是有效学习的前提。所以,在教学内容与幼儿的已有经验之间建立关系,由幼儿感兴趣的或感到困难的问题切入,从幼儿需要的角度引出与之相关的学习内容,是老师们值得借鉴的思路。 2、教学内容与教育目标之间的关系 这组关系涉及到的问题是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教师依据幼儿与此内容相关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阶段来确定多数幼儿在本次活动中需要重点学习的具体经验是什么。教学难点是教师依据对幼儿原有认知经验和能力水平的把握,来确定本次活动中幼儿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或自身难以突破的坎儿是什么。确定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后,教育目标就有了更加明确的指向性,再加上落实重点和突破难点的途径或方法,目标就容易具有操作性和可达成性了。 3、教学过程与教育目标之间的关系 这组关系涉及到的问题是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幼儿落实重点目标进而突破难点目标。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将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与教育目标之间紧密联系,想清楚每一个环节的具体目的及其对于实现本次活动的重点目标所起到的作用。同时,教师也要深入思考通过什么方式才能帮助幼儿意识到问题的关键,进而尝试着去突破难点,迎接挑战,体验到自我努力之上的学习的愉悦感。 4、幼儿学习反应和教师应答策略之间的关系 这组关系涉及到的问题是在设计教育过程时如何使教师教的节奏适应幼儿学的节奏。这需要教师关注自身的指导策略对于幼儿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以及不同幼儿对于教师的指
⑸ 幼儿园教案和备课是一样的吗
你备的课写下来的文案就是教案啊
⑹ 幼儿园备课
大班活动教案:肥皂泡上的“彩虹” 活动目标 1.观察、记录阳光下肥皂泡表面的七彩色。 2.产生探寻五彩缤纷的世界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肥皂水、吹泡泡工具。 2.CD盘、贝壳、孔雀(或其他鸟类)羽毛、矿石等。 活动过程 1.肥皂泡表面的“彩虹”。 ——为幼儿提供足够的肥皂水及吹泡工具,让他们尽情地吹泡泡,观察阳光下泡泡的样子。 ——仔细观察太阳照射在肥皂泡表面出现的“彩虹”。 ——引导幼儿变换角度看泡泡,说说它的颜色有什么变化。你看到了哪些颜色?请你用彩笔将这些色彩一一记录在纸上。 2.其他物体上的“彩虹”。 ——引导幼儿回忆生活经验,说说哪些东西上也能看到“彩虹”。 ——提供CD盘、贝壳内部、孔雀羽毛、矿石等,引导幼儿设法看到“彩虹”。如小心地调整CD盘的角度,可看到许多“彩虹”图样。 ——引导幼儿发现肥皂泡、CD盘等物体的表面,随着我们观察角度的变化,可以看到五彩缤纷的颜色。 建议 1.本活动的重点落在引发幼儿产生探寻五彩缤纷的世界的兴趣上。只有当他们对这种神奇的光与色的世界着迷时,他们才会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2.可根据实际情况,准备能让幼儿发现七彩颜色的物体。 3.肥皂泡等物体上的“彩虹”并不是肥皂自己带有的颜色,而是光的反射造成的。 活动结束: 欣赏自己的作品。
⑺ 幼儿园老师备课,怎么写的
幼儿园教师如何备课?
备课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也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起点。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备课指向的是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因此,研究教师如何备课具有重要意义。当然,这里所说的“课”并非指向一节集体教学活动,而是涵盖了幼儿在园进行的各种类型的活动。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行话说,精彩的生成源于精心的预设。由这两句话可见备课之于教学的意义。虽然,有效的教学并不完全是由备课的精细度决定的,但精心的备课对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实践中,由于受到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影响,我们的很多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少与现在倡导的教育理念不一致的教育行为(主要指向教师的内在思维)。同时,通过日常下园与教师们的交流,我也了解到教师们在实际的备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困惑。因此,我尝试着从教师备课中的普遍问题说起,接着谈谈备课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几组关系,最后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提出处理好这几组关系需要思考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教师备课中的普遍问题
通过计划我们能够了解教师的基本想法,进而了解其想法背后的教学思路和理念。基于对大量教育活动计划的分析及与教师的交流,我们发现教师们在备课过程中存在着习惯性的思路和他们自己意识不到的一些问题。
(一)教师备课的习惯性思路:
教师们在备课时更习惯于从教育内容出发来设计活动。他们在设计活动时一般是先想内容,即“我想教给孩子什么”或“我想让孩子做件什么事,这件事应该挺好玩的”,然后再考虑“我想教的内容中包含哪些目标”,接下来是“我要怎么做”。
1、内容的选择
教师们在选择教育内容时,大致包括两条途径:一是依据目标从现成的各种教材或生活中(如季节、节日)寻找相关内容,这是很多教师经常会选择的一条途径;二是教师围绕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或孩子可能感兴趣的事选择内容。
其中,一些教师能够考虑到孩子的兴趣或内容的新颖性,但这种考虑多是他们自己的主观感觉。当被问及为什么选择这个内容开展活动时,他们一般会说“我觉得这个内容挺好的,我们班孩子应该挺喜欢的”,或者是“我们班孩子最近对这个一直很感兴趣”,而当你再进一步询问他们“孩子感兴趣的到底是什么”、“这个兴趣反映出孩子怎样的需要时”,他们往往就说不清楚了。这反映出教师们在选择内容时缺少对孩子们与此内容相关的原有经验和发展需求的关注,同时也缺少对教学内容或教材的独特价值及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
2、目标的设定
无论是通过哪条途径选择的内容,教师们更习惯于将教材中的现成目标搬进自己的计划中,或者按着往年习惯了的做法把过去的目标放到当前的计划里。从表面来看,这些目标多是《纲要》或《细则》中的原话,似乎本身并没有太大问题。但一经琢磨,不难发现这些目标表述比较空泛,几乎是整个学期都要培养的目标,看不出与幼儿当前发展水平的联系和针对性,而且不具有操作性。有时还会将目标与幼儿要做的事情相混淆,不清楚为什么要让幼儿做这件事。这反映出教师在设定教育目标时,缺少对所定目标关键词的内涵的理解,缺少对幼儿要达到此目标需要具备哪些具体经验和能力或需要经历怎样的发展阶段的深入分析,缺少对既定教育内容所涉及到的领域关键经验的具体思考。
3、过程的设计
设定了内容与目标的基础上,教师们对教学过程的预设一般是先考虑用什么样的形式比较新奇,能够调动孩子们的兴趣。然后再把过程设计成几个步骤,或提出几个问题试图引发孩子的思考,但这些问题一般都会直接指向目标,提出问题的目的多是引导幼儿说出老师所预期的答案。有时也会再给孩子们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练习、操作或者与同伴讨论。最后是小结,将老师认为的很有价值的问题再跟幼儿强调一下,以确定孩子们都能说出来或展示幼儿做出来的作品。这个过程猛的一看似乎挺流畅的,但仔细想想就不难发现整个过程几乎都是在老师的掌控下走过场,按着老师预设好的思路和答案步步推进,直至有幼儿能够说出老师所期望的答案。这反映出教师重形式、重操作、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缺少对幼儿可能存在的不同情况、不同问题以及相应对策的分析,缺少对幼儿学习过程和学习特点的分析,缺少对教学环节与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之间关系的思考。
(二)教师习惯性备课思路背后的观念及主要问题:
上述种种习惯性思路反映出目前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的倾向。在这一倾向的影响下,他们在设计活动时的出发点、落脚点以及对教学有效性的理解,都表现出了过多关注自己的想法而忽略幼儿想法及其背后需求的观念方面的问题。
1、以“我想教什么”为出发点,缺少对为什么要教这个内容和这个内容与幼儿当前的发展之间有什么关系的思考,导致教学的盲目性。
2、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教过了”,孩子就“学会了”,于是以教的过程替代学的过程,缺少对幼儿如何学习的以及如何帮助幼儿学会的关注和把握,导致学习的被动性。
3、以完成教师预设的教学计划为落脚点,缺少对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即时反应的关注和对学习效果的反思,导致教学的低效性。
综合上述分析,教师的备课过程不可或缺地包含着几个关键的要素:幼儿的原有经验与需求、教学内容、教育目标、幼儿学习反应、教师应答策略等。
二、教师在备课中需要关注的几组关系
上述五个关键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构成了以下几组关系。而这几组关系经常是教师们在习惯性的备课思路中被忽略掉的。
1、教学内容与幼儿已有经验之间的关系
这组关系涉及到的问题是明确谁是活动的主体。《纲要》明确指出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只有当教师想教的内容与幼儿的已有经验发生
关系时(可能是幼儿喜欢的,也可能是幼儿感到困难的),他们才有可能产生想学的愿望和需要,也才有可能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进而发挥出自身的主动性,后续的学习过程才会对其产生意义,而有意义的学习是有效学习的前提。所以,在教学内容与幼儿的已有经验之间建立关系,由幼儿感兴趣的或感到困难的问题切入,从幼儿需要的角度引出与之相关的学习内容,是老师们值得借鉴的思路。
2、教学内容与教育目标之间的关系
这组关系涉及到的问题是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教师依据幼儿与此内容相关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阶段来确定多数幼儿在本次活动中需要重点学习的具体经验是什么。教学难点是教师依据对幼儿原有认知经验和能力水平的把握,来确定本次活动中幼儿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或自身难以突破的坎儿是什么。确定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后,教育目标就有了更加明确的指向性,再加上落实重点和突破难点的途径或方法,目标就容易具有操作性和可达成性了。
3、教学过程与教育目标之间的关系
这组关系涉及到的问题是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幼儿落实重点目标进而突破难点目标。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将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与教育目标之间紧密联系,想清楚每一个环节的具体目的及其对于实现本次活动的重点目标所起到的作用。同时,教师也要深入思考通过什么方式才能帮助幼儿意识到问题的关键,进而尝试着去突破难点,迎接挑战,体验到自我努力之上的学习的愉悦感。
⑻ 幼儿园老师是怎么样备课的
不能死备课,孩子们喜欢玩,她们是从玩耍中学习的。 对,幼儿园的老师不用备课的,因为毕竟孩子们都这么小。都还不懂事,主要是陪孩子们一起玩,他们开心就好。然后老师主要是照顾好他们,
⑼ 什么是幼儿园教学活动基本要素是什么
幼儿园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教师进行计划、设计和组织的专门活动,或称正式指导的活动。专门的教学活动的存在是幼儿园教育区别于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重要特征。幼儿园教学活动可采用参观、实验、讨论、观察、表演、制作等多种途径和方法,也可采用全班、小组及个别等多种形式,教学活动的空间也不局限于活动室。 教学活动在促进幼儿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不能因为传统教学中存在灌输、说教和无视幼儿的主体性的现象,就否定幼儿园活动的作用。相反,我们应该在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教学观的指导下,深入研究幼儿园的教学,不断掌握幼儿园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努力追求有效的教和有效的学。充分发挥教师和幼儿双方的主体作用,以具有主体性的教师激发出具有主体性的幼儿,以学定教,真正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
⑽ 幼儿园备课重点一栏怎么写
新教师备课的要点 新教师在备课时之所以会出现以上的问题,归根究底是没有掌握备课的要领。为了保证备课的质量,新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准备: 1、备幼儿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育活动应是师幼共同研究、共同创新、共同进步的互动过程,教师只是幼儿在活动中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在备课时要避免教师本位主义的影响,把幼儿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关注他们的兴趣与需要,以促进其主动学习为宗旨。这就要求教师活动前要集中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幼儿,根据其年龄特点及学习需要,分析他们先前的经验和已有的认知过程,确定最近发展区,设计适宜幼儿发展的教育过程和教学方法,达成活动目标。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每一个幼儿能在自己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新教师应当意识到,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成长的个体,备课前要对全体幼儿做充分的了解,注意他们的个别差异,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新教师对于孩子的了解则需要在日常活动中细心地观察,在理论书籍中不断地积累。 2、备活动 (1)制定目标 目标是活动过程设计的依据,又是评价活动成功是否的一项重要指标。教师在分析教学内容的同时,要充分挖掘其多方面的教育价值,确定好本次活动的目标。制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并具有一定的弹性,以适应个别幼儿的需要。完整的目标内容应包括认知、技能、情意三个领域。举例:语言活动《没有牙齿的大老虎》目标: ①理解故事中词语:××、××。 ②通过看图片,能够说出老虎没有了牙齿的原因。 ③懂得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目标的确定要以对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原有经验的了解为基础,逐步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本纲要所提出的保育教育目标。《纲要》还分别从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五个领域提出了教育教学的目标与要求。因此新教师应仔细研读《规程》和《纲要》,以此为准则,从中领悟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掌握制定活动目标的基本方法。 (2)确定重难点 搞好教学,必须善于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也就是说,要努力抓住重难点。 ①怎样确定重点:新教师在明确活动内容的基础上,应分析过程中哪些环节为关键点应重点进行。对于有教材的活动内容,那么应分析出教材重点,教材重点一般指教材中最基本、最关键的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而教学重点则需要从幼儿的实际出发,根据班级幼儿的具体情况而定。可以这样说:教材重点必然是教学重点;而教学重点不仅仅指教材重点。 ②怎样确定难点:凡为大部分幼儿所难于理解、掌握、运用的知识、复杂的技能和生疏的技巧,就是难点。难点一方面是由于教材的抽象,幼儿难以理解。处理这一类难点的最好方法是运用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原则,多举实例,多做演示,给幼儿以丰富的感性知识,化抽象为具体。另一方面难点来自于幼儿,对于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孩子,由于以往知识基础不同,生活经验不同,理解能力不同,难点也会各自不同。 (3)设计教学法 在解决“教什么”、“学什么”的基础上,要落实“怎么教”、“怎么学”,即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幼儿实际进行教学法的设计、选定和加工。教学方法应包括: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考虑如何由浅入深、由近及远、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至理性,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怎样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处理弱点;如何导入新授,复习巩固;怎样引发兴趣,强化动机,吸引注意,启迪思考,鼓励创新;采用哪些教学手段,教学具的操作和使用等。有效的教学活动,需要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和“学法”,并达到最佳的组合状态,以促使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