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初中历史集体备课反思

初中历史集体备课反思

发布时间:2021-02-21 04:46:36

㈠ 《集体备课的困惑和思考》观后感

[《集体备课的困惑和思考》观后感]

今天,学校组织观看了视频《集体备课的困惑和思考讲座》,这个讲座是由来自武汉的一个优秀教研员李光杰主讲的,听了由他多年的经验汇聚成的这堂精品课程后,我感觉受益匪浅,并对未来的集体备课有了一个的更深入的了解.

李老师既从一个教研员的眼光看问题,又从教师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深入浅出的对大家普遍困惑的集体备课中的问题进行着重的讲解,他站在学校的角度考虑,仔细分析了当今的教育形式,以及融合了众多教研员们在现实教学工作中的思考,推断出当今教育需要集体备课,但是在政策下发后,与之前的传统备课有很大的出入,很多农村地区的学校很难落实下去,每逢领导调研的时候,便会喊教师死记硬背下集体备课的内容,但其精髓并不能被教师理解,因此领导不重视这项策略,就使整个集体备课很难进行下去,相信这也是很多教师的困惑,
为了解决好这一问题,李老师在讲座中着重指出,集体备课,要重在”对话”,倡导三次对话,做到”三读,三视,三议”,并对六四制教学进行了重点分析,《集体备课的困惑和思考》观后感。

我校也接到了上级所下达的集体备课的指令,并始终以行动研究的策略来推进此项工作,大胆地将规划目标、阶段性操作付诸于行动。领导们在具体的实施中,仔细考虑其科学性与合理性的问题,要求主备教师在每次活动前,须提前钻研教材,搜集相关信息,设计教案,打印成文,在集中讨论前两天把教案发给组内每位教师;准备好主讲内容,交到备课组长处,观后感《《集体备课的困惑和思考》观后感》。辅备教师须在活动前熟悉教材,考虑相应的教学设计,认真阅读主备教师的教案,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在教案中作适当的调整,为组内集中交流作好充分准备,此项策略让我也受到了很大的裨益。

我认为,在目前的形势下,不仅要做好集体备课,还要认真书写集体备课的教后反思。我对自己每节课的教后情况进行反思,写出教案中可行的地方,课堂教学中成功及失败之处,为下一轮备课活动作必要的准备,这样就会对自己能力的提升大有帮助。同时,我积极调整教案中不适合学生实际、学生需求的环节,重新设计可行性教案,学生反响也比较好。

最后,我个人认为,为了不断地促进教师的提高,除了可以把教师参与集体备课活动情况融入到教师工作评价中,还可以在集体备课阶段性结束后进行教师年终考核,由此来激励教师们更加努力的做好集体备课的细节,我们还可以在这学校中评出最佳备课组、先进备课个人等,相信在这种大形势下,学校一定可以将教育事业办的红红火火。
〔《集体备课的困惑和思考》观后感〕随文赠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㈡ 集体备课中怎样提高九年级历史成绩


近几年来,我校借鉴了其他学校集体备课的方法,在各个教研组的协调下,成立了不同年级的学科备课小组。集体备课是一种集体行为,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性质的教学实践活动反馈,同时分配各自不同的备课内容及教学任务。集体备课存在很大的优势,但备课过程中又会有不足之处,只有扬长避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备课的长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初中历史教师集体备课的优势
(一)使教师共享教育资源
一个完整的备课过程应有五个阶段:准备阶段、分析阶段、创造阶段(编写教案)、提高阶段(二次备课、调整和修改教案)、总结与反思阶段。课后交流,就是对备课的总结阶段。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的情况下授课,要进行交流,对教学进行反思,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以扬长避短,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的目的是解决教学中最实际的问题,使教师达到资源共享。新课程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教师可以共享的资源如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等。以前学校有些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是从互联网上找几个与讲课相关的课件,简单地连接一下,这会令课堂效率大减。开展集体备课之后,我校的教师亲自制作教学课件,他们首先会把教材吃透,再挑选和教材内容同步的幻灯片,突出使用课件的目的以及教学重难点。课堂上能用板书写出来的,课件上就不再出现;课件的播放效果、文字的大小、颜色尽量做到不要太夸张。课堂主要是教学,不管多媒体课件使用起来多好,对教学只起帮助作用,不能主次不分、喧宾夺主。依据这些原则教师们做出的课件使用效果相当不错,教师个人的资源被大家共同享用,省去了好多的时间和精力。如针对《和同为一家》的教学,教师们集体备课最后确定的课件一共13页,涵盖了与这一课教学相关所有内容:课题、学习目标、地图、小结、练习、三个问题各1张、拓展内容5张,这样的课件短小精悍,非常适用于历史教学课堂。另外,集体备课给教师们搭建了一个平台,让任课教师能平心静气地坐在一起,共同研究同一个问题,大家一起畅所欲言,说出各自不同的看法。讨论的问题趋于明朗化,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教研环境,每位教师都有各自的收获,教师之间关系更融洽,缩短了教师间心与心的距离。
(二)让年轻教师快速步入常规教学
我校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不流于形式,教师无论年轻还是年老全部都要参加。备课内容一般安排常规教学(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辅导好、做好考核与评价),总结上周取得的教学成绩和存在的不足,找出弥补的措施,安排下一周新的教学任务。通常集体备课的情况是年轻教师发言比较少,多数时间是倾听有经验的教师讲述课堂教学中的注意事项:怎样突出教学重点、讲明白教学难点,如何把握课堂、掌控课堂,如何合理、灵活地运用考核与评价,作业量如何合理安排,课堂出现意外情况应如何应对,怎样主动关心学生、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等。年轻教师边听边记,从中摘取对自己教学有益的内容,优化到自己的教学之中,加快进入教师角色的速度,决心尽快赶上其他教师,快速步入常规教学。
(三)利于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
历史教学内容不仅涉及到语文学科的文字,还涉及到地理学科的地图、政治学科的思想认识。涉及到的地理知识,如《春秋战国的纷争》这一课就涉及到考查学生的识图填图能力,先要掌握战国七雄分别有哪几个,要在地图上准确填出各自的位置。《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涉及两条丝绸之路的路线,陆上丝绸之路是考试必考的重点知识,它是我国最早有历史记载的西汉与中亚、西亚和欧洲之间有贸易交往事件,需要学生先掌握丝绸之路的起止点,然后准确填在图上。历史教材中会涉及到许多与语文相关的内容,如成语“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三个成语出自于《江南地区的开发》,“以少胜多”“背水一战”“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出自《伐无道诛暴秦》,“一鸣惊人”“老马识途”“负荆请罪”“问鼎中原”等出自《春秋战国的纷争》,“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而知新”等出自《中华文化的勃兴》。在集体备课时兼顾其他学科,有利于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知识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四)帮助教师优化教学环节
假如我校有一位教师参加优质课比赛,那么这个年级的历史教研组会安排专人负责帮助这位教师备课,从导入、板书设计、每个问题之间的衔接等进行指导。如导入这个环节,著名主编肖川说过:“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讲求的是像磁石一样吸引住学生”。那么怎样导入才能一下子把学生吸引住,跟着教师不知不觉学习新课呢?有的教师提议:从教科书中发动学生寻找“最”的方法导入新课。如世界上最丰富的古人类遗骨和遗迹的遗址在什么地方?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什么人?现在世界上哪一个国家是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分别由那两个原始居民最先种植?当我们看到鸟巢、水立方等北京奥运场馆时,为其精巧设计叹服的同时,最早的原始人类的房屋是什么样子?来源于哪个最早的远古居民?有的教师说利用教科书中的插图导入,如讲《大变革的时代》中的商鞅变法,教材给出《商鞅舌战守旧群臣》图,教师首先利用视频把历史“复原”“重现”,然后向学生讲解:商鞅手拿竹简,秦孝公坐在地上,看着商鞅和不同意变法的保守派大臣。甘龙和杜贽辩论,商鞅把他们反驳得无话可说。最后秦孝公作出决断:商鞅的说法是对的,就按照商鞅说的变法。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不知不觉就把商鞅变法记住了。集体备课这样坚持下去,教师准确地传授知识,优化了教师的教学环节,形成了团结向上的氛围。
二、集体备课存在的弊端
(一)易使教师产生依赖心理
备课组长在开学初将所有教学内容的教案分给每位任课教师,让他们分别上网查找下载,供教师共同使用。这样打印出来教案既规范又美观,足以应付各级组织的教学工作检查,还可以获得领导的好评,学校不必再担心教师的备课出问题,教师不用再为重复写教案而忧心。表面看来很完美,结果却导致少数教师产生依赖心理,不认真钻研教材,只把相关的教案复制、粘贴一下,不管教案是否符合自己教学,生搬硬套地全部搬来使用,教案、课堂模式变成“双胞胎”,教师书写教案独特的个性被扼杀了。
(二)个别教师集体备课的兴致不高
个别教师认为参加集体备课是一种负担,他们会凑到一起,干一些改作业、看闲书、聊小天的事情,不愿与别人交流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彼此之间缺乏坦诚和真心,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多年来总结的教学经验和反思,拿出来给大家分享,分享的人也不领情,感觉有点吃亏,造成这些人的心理不平衡,从而就把集体备课变成一种负担。
(三)集体备课易流于形式
虽然定时定点,人也到位了,但个别教师谈不出有价值的观点,只是循规蹈矩,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虽然有集体备课活动的记录,但无实质性内容,只是知识点的罗列,提纲挈领,过于粗略。虽然有一定的形式,但不够深入,质量不高。尽管集体备课形成的教案研讨比较充分,但有些教师课上仍然用自己固有的一套方法。
发现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集体备课作为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科研活动,它是教师密切合作的基本形式之一,是教学信息和灵感的巨大源泉。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它将倍受关注。只有扬长避短,集学科成员智慧解决课堂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

㈢ 要不要在新的集体备课前进行前一次的反思

备课是教师教学中的基础环节,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在教师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是被教学实践所证明的行之有效的备课形式。特别是随着新教材的使用,集体备课这一研讨形式被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教师所认可并践行。
为提高教师的备课水平,促进其专业成长,改进教育教学质量,幼儿园老师通常在中午或傍晚时段,聚集教研组成员,进行集体备课活动,有效梳理问题,突破教育教学难点,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
研讨回放
大班的教师围坐在一张桌子周围,翻着教参,看着笔记。一会儿,主持人开始发话,开始进入研讨的第一个环节:反思上周主题“我的文具盒”。让教师结合本周教学实践与上周研讨进行交流、碰撞。教师自由发言,有的说:孩子很难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怎么办?有的说:孩子不自信,如何引导?也有的说:“花儿朵朵开”削铅笔,很难或很少形成花状……针对这些问题,主持人说:你们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吗?老师们议论纷纷,争相发言,他们都谈到了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加强教师正确的引导,注重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收集等方面的策略。
接着,进入第二个研讨环节:研讨下周主题“有趣的文字”。主持人说:大家看了这一单元主题教学内容,觉得哪些内容是比较难以把握的?其中一位教师说:“拓印汉字有点难上。”“主要表现在哪里?”主持人问。这位教师说:“拓出来的字是反的,孩子不认识。”说完,众研讨者异口同声:“是呀!”接着,你一言我一句地议论开了,主持人说:“这个不是我们研讨的重点,在拓印汉字中,其目标主要是让孩子体会拓印的乐趣。”另外一位教师接着说:“我觉得艺术活动‘采茶’的动作比较难编排”,说完,便站起来,将自己创编的一组动作,较僵硬地做给大家看,边做边讲解。之后,又有不少教师分别指出“规律排序”“汉字结构”“名字大变身”“词语接龙”等教学内容都比较难上,几乎整个主题单元教学内容都搬到了研讨平台上。这些问题,都在研讨中被面面俱到地涉及,但均如蜻蜒点水,草草落幕。
下面,进入第三个研讨环节:主题实施措施、策略的研讨。经过大家的激烈讨论,主持人归纳、总结了三点:一是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萌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二是结合日常活动,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三是主题活动与早期阅读结合。
第四个研讨环节的内容是教具学具的准备。这个更多的是主持人罗列式地分类总结了一下:我们需要的教学具有些是现成的,有些是可以通过收集的,有些是需要我们动手制作的……之后,进行了分工。
最后,进入第五个研讨环节:对该主题内容的教学有什么好的建议?一教师说:应凸显趣味性,另一教师说:应避免“小学化”……主持人作了简单的小结后结束了研讨。
评价与反思
(一)评价
本次集体备课研讨中,无论是主持人还是参研者,她们准备充分,态度端正。整个研讨框架清晰,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诉说困惑、提出问题、阐释设想,在各抒己见、共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努力解决在研讨平面上出现的问题。
同时,不可否认的是,该集体备课研讨中确实存在一些不良现象:几位教师围坐在一张桌子周围,议论纷纷,泛泛而谈,仔细一听,大部分对话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孩子学情等无关,与此同时,作为主持人又不能巧妙地将其引到主题上。研讨中,教师所提的问题多而杂,有些无需展开讨论,有些根本得不到实质性的解决:主持人的总结、归纳,参研者对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更多是人云亦云式,并且只停留在“面”上,缺少对问题实质的剖析及操作性、创造性的解决策略。集体备课后,教师往往吸纳集体生成的智慧,简单地对自己的教案进行修正,很少或几乎没有进行再设计、再创造……这些情况叠加在一起,暴露了主持人和参研者不少缺点:主持人缺少聚焦和质疑的能力;参研者缺少捕捉信息的能力、反思凝练的实力,碰撞观点缺少针对性。由此,反映出主持人研讨之前,没有进行该主题教学“难点、困惑”的前期普查,研讨者个人初备质量不高,这促使集体备课缺少研讨的“深度”,流于形式,成了“走过场”,难以产生实质性的效果。
(二)分析
首先,集体备课研讨中,研讨者、主持人的态度是值得认可的,但她们那种执著态度背后所能达到的“深度”,是让人质疑的。因为没有“深度”,也就缺乏“实效”。研讨中,主持人让老师们谈谈该主题教学中难以把握的内容。老师们侃侃而谈,分别递交了不同内容的疑点、困惑,几乎全盘托出。在有限的研讨时间里,要解决那么多问题,显然只能蜻蜒点水。况且,每位教师的问题基本上不相同,进入该教师的问题,需要时间与思维的运转,有些还在思考那个问题,却被主持人牵到了下一个问题当中,那么她刚才的思考显然难以奏效。
其次,主持人聚焦问题的深度、质疑的宽度,也值得深思。当教师提出“拓印汉字”教学内容比较难上,因为拓出来的字是反的,与此同时,其余教师也七嘴八舌地朝该点靠近的那一刻,主持人只是简单地说“那不是研讨的重点……”这一听似乎也有道理,但细细想来,孩子对拓印出的认识的字感兴趣,还是对拓出来的不认识的字感兴趣呢?凭教学实践经验,我觉得,孩子对拓印出的认识的字更感兴趣。从这一点出发,主持人应该质疑的是:你准备让孩子去拓印哪些字,对此,教师就会去思考,应该选一些孩子认识的字,如:上、下、口、好等,或是孩子名字中出现频率较多的那些字。对这些认识的字,拓出后即使是反的,孩子也能主动认出,倍感欣喜。
(三)原因与策略
我觉得主要是因为集体备课活动要求、规范不明确,参研者、主持人不知道如何有效实施集体备课研讨活动,导致即使具备了积极的态度,也缺乏有效收获。为此,我们应该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备课要求、备课规范,让参研者、主持人参研有所依,参研前能根据要求,早定位、早准备,切实提升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作为一名备课组长,在制定集体备课计划前,应先通览教材,领会教材意图,分析透彻整个教材的知识结构和逻辑体系,弄清本年段组各主题分别要完成哪些教学任务以及重点、难点,分清主次,合理制定集体备课计划。可以尝试“四步走”:
第一步,自主备课
1.在集体备课之前,每位教师都要围绕研讨内容进行个人自备。
2.做到“四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孩子(包括主题墙的布置,区域角的设置)、备教法。
3.做到“四明确”:明确孩子的原有知识经验,明确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明确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明确课堂教学的可能生成点。
4.初备的基础上,列出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并思考该问题解决的理由(问题存在,有哪些不良影响;解决了,又会有哪些提升)。
第二步,小组议案
备课组根据自主备案,在指定时间进行议案。“小组议案”时,主要对教案中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重难点、幼儿操作、班级学情等环节进行逐一推敲。这个环节主要的做法是“三问”: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
第三步。集体定案
为了保证“集体定案”的效率,可以设立“主讲人制度”。由组长选定教学水平较高的老师作为主讲人,由主讲人结合“小组议案”所设定的目标、教学重难点等方面,汇报其“自主备案”,其他成员可以提出有关的问题,进行整体研讨。这个阶段的研讨和“小组议案”不同,仅限于个别有争议问题的商定,主要评价教案质量和孩子在教学流程中预设与生成的异常表现。
第四步,个性补案
集体确定的教案有权威性,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但是,它的缺点就是共性太强,缺乏个性,对此,还需要有个性化的补案。即教师根据集体备课交流中的收获,根据班级学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对事先已经设计的教案独立进行适当修订完善。这时的教案更具适切性。

㈣ 大集体备课下如何有效的进行教学反思

经验+反思=成长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
如果不反思,你写二十年教案,也成不了名师,只能是个教书匠。
关于课后反思的建议
课后反思是备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堂课的备课只是教师的主观预设,在实践中的生成能够为教师的以后备课提供宝贵的经验,应该引起每位教师的重视。
课后反思不在多,贵在精。可以记录这些内容:
(2)记下规律。课堂教学中教师总会有所感悟,应该及时地将这些感悟记下来,从中发现点滴的教学规律,并思考提炼出实用而有创新的课堂教学方法。
(3)记下精彩。在课堂教学中的精彩之处应该在备课中有批注或勾画。这些记号可以用固定的色彩做上醒目的标记,并在旁批上做上点评,这样不但可以为下次备课提供捷径,还可以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进行资源共享。
(4)记下败笔。有成功,就有失败。失败并不可怕,但须及时发现并总结,避免下次重蹈覆撤。对课堂教学中的败笔进行回顾、梳理,并探究剖析其根源,有利于教师自身快速成长、迅速成熟。
(5)记下灵感。在课堂教学中,随着师生思维火花的碰撞,有时教师会从那里得到灵感,甚至产生顿悟。这是一定要将这些智慧的火花记录下来。
这些宝贵的资料会为教师自身的成长提供新的动力。
在进行以上记录时,可以采取以下形式:
(1)勾画圈点。直接在备课教案上进行圈点勾画并进行批注,能够起到醒目的提示作用。
(2)旁批。许多教师都习惯在备课本上留出一点空间作旁批,旁批能够起到及时的修正、强调作用。
(3)课后集中的记录。如果教学设计有大的调整或上课过程中有精彩的片段,可以及时地集中记下,
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借鉴。如果上课后有需要及时补充的环节也可记下抽时间给学生查漏补缺。
写课后反思追求短短小精悍;平平中见奇;快快捷及时。青年教师要想快速成长,就一定要养成写课后反思的好习惯,抓住教学中闪现出的智慧的火花。
高效的课堂必须先从备课这一关入手。写一份优秀教案是教师教育思想、教学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青年教师朋友们,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是选择了艰苦和平凡,看看,我们身边的优秀的老教师们,兢兢业业地干了一辈子,教了一辈子书,写了成落成落的教案,现在还是认认真真、不知疲倦地写每一天的教案。他们是青年教师学习的榜样。

㈤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教学反思怎么写

目标正确就是指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内情况。教学目标是设计容教学过程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终极回宿。如何制定出一个具体明确又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呢?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数学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出本节课的教学计划:要使学生把握哪些知识、形成什么样的技能技巧、达到什么样的熟练程度、会用哪些方法解题等,这就是双基目标。其次是考虑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思维能力,这是思维能力的目标。再次是想一想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哪些思想教育,培养哪些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是渗透思想教育的要求。最后是考虑哪些地方可以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是创新教育的要求,这也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目标。

阅读全文

与初中历史集体备课反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