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学习心得
(一)个人初步备课
在每次集体备课之前,个人都要熟悉教材内容,把握知识结构,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学生的认知经验和水平,简要组织发言提纲,以便在集体备课时做到心中有数。
(二)集体研讨备课
1、备全册。
学期之初要制订学期教学计划。每学期开学前,以年级组为单位,集体学习课程标准,通读全册教材、明确指导思想,分析学生现状,把握知识系统和结构,明确教学目的要求、分析教学重点难点,通盘考虑解决重点难点的策略,安排学期教学进度。
2、备单元。
根据集体备课情况拟定单元教学计划,掌握单元教学目标,分析教材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设计教学方法等。在单元测试后,还应该对测试情况作简要分析,同时制定补教补学措施,必要时同年级教研组可统一制定测试题进行补教补学。
每单元集体备课一次,每次有确定的中心发言人。计划的拟定一般提前两周进行。
同时注意:(1)单元备课必须在个人初备的基础上进行;(2)根据单元的侧重点,突出单元备课的创新性、开放性,切忌一人讲,大家听,搞形式、走过场;(3)不要把集体备课演变成教案审订,搞成“一人备课、集体定稿、分头使用”,使教学成为“千课一面”的机械表演。
3、备重点课时
为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带动弱校弱师的教学上水平,对每单元的重点课时非常有必要进行集体备课。在集体研讨时,主讲人要理清教学的环节和步骤,并就每一环节设计的理念或依据、达到什么目的讲清楚,在集体中进行讨论,最后确定出最佳方案,形成教案。有条件的单位在单元备课时可组织教师执教先导课,教研组内集体听评,进而改进教案,供其他教师参照。
语文、数学每周保证至少2课时、英语每周至少1课时的集体备课时间。其它学科的集体备课由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不作统一要求。同时各学科还应随时随地进行教学问题的研讨与交流。
(三)个人二次备课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要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程序,确定教学结构和教具使用,科学设计作业,并要充分考虑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何应变处理等等。
1、确立“以学定教”的思想。
(1)备课时教师心中要有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握教学最佳时间合理安排教学密度。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从学生的基础出发。
(2)正确对待教学参考资料和他人经验。一是要先“钻”后“参”、不能以“参”代“钻”;二是对他人经验(或优秀教案)应采取联系实际,分析研究,消化吸收的态度,不可照搬照抄。
(3)对自己过去的同课教案,可以作为参考,十分满意的教案可以结合本班实际及教改要求,按照“教老课,有新意”及讲求实效的原则,旧案新备。
(4)要超前一周备课。不能临教临备,更不能教后再补。上课时,要进一步熟悉教案并作教前修改,准备好教学用具。
(5)连续任某学科不足3年的教师要写精案,3年以上的教师每学期至少写20课时的精案,50岁以上的兼课教师可以写简案。包班教师语、数可重点备某—学科,另一科可备简案。继续允许在保证实效性的前提下,进行备课改革。
(6)对于责任心强、业务精湛、成绩突出、课堂教学优秀的教干、教师的备课实行免检制度,教师自愿申报,各单位根据自己的情况按5%—10%的比例,将免检教师的登记表送县教研室审批备案。对免检教师采用推门听课等形式实行动态管理。各单位要充分发挥这些骨干的作用,让他们经常上示范课、公开课,做集体备课的中心发言人等。
2、备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明确,渗透落实三维目标,体现创新性与发展性;
(2)准确把握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点;
(3)教学方法要讲究技巧,体现巧、活、新;
(4)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估计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状态等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好教学活动,思路要清晰,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有效地学习知识,有利于启迪和开阔学生思维、发展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5)板书设计要简明扼要,形式灵活,有针对性。
(6)教学札记(反思)要结合教学实际,记录自己的教学得失、教学感悟,对教学设计有重建、有改进。
㈡ 如何备好课,提高备课质量,提高备课效率'研讨
昨日有人问:感觉自己越来越不知道如何备课了,备课应该备到什么程度呢?塔主当年如何备课?我来说说这个问题。
由于一个老师的能力只能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出来,所以老师备课备到的程度,就是学生能学会的程度。例如,一个口语老师自己说得天花乱坠没用,要看你的学生会说什么。一个写作老师自己出口成章没用,要看你的学生会写什么。再举一个例子,那天我看见夏老师,他跟我说早晨刚刚讲完哲学的故事。我说:你不用告诉我讲了什么,我已经看见学生晒笔记了,我光看他们就知道你做了什么。
—— 好老师永远是从学生身上反映出来自己的能力。
怎么能让学生学会?
你要先了解他们目前的水平,再看看怎么把脚手架搭上去,所谓“蹦个脚能够到”,学术装逼的说法叫做ZPD(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话说我当年备课,就是一个字google。
当年讲200多个人的班,都是15-18岁的学霸,教一套不疼不痒的口语教材。当时的做法,就是5分钟一个段子,大多数时间讲单词,然后带读一下句子。只是因为小时候有一阵子在外国,所以多一些谈资,学生觉得能听到不同的东西。除此之外,就是用xx上面的词条一个一个的讲下去,学生觉得:哇,老师你好博学!
我有时候说:我这个年龄的人非常特殊,赶上了唯一一代独生子女,而且也赶上了xxx都还在的年代。那个时候甚至把xxx上面的红条条先load完,然后端着电脑去教室,给学生直接放视频讲解。我当时在2005年的中国大陆,后来等2007年硕士毕业回国,这一切就都结束了。
后来我去念了second language studies硕士,出了一身冷汗 —— 我以前做的都是胡扯。
为什么胡扯呢?一个口语老师的课堂上,学生只是记笔记、根本没张嘴,这还算是口语课么?一个阅读老师的课堂上,学生只是背单词记语法规则,根本没读懂什么意义,这还算是阅读课么?
切记切记“自己会”和“会教”,是两码事。
我现在备课,要先看人数。
如果是75人以上的互动,大多数是一对多。要做精美的逐字稿,要注意不能重复,要注意有逻辑。总要挨个字儿写好,然后念出来。如果75以下,必然要分组、必然要让学生proction、必然要tblt。只要是input的能力,就都要从output来反射出来。讲所谓干货,10分钟就讲好了,剩下的时间一定让学生没有疲倦感的练习。只要能够预见这些,我就觉得满意了。(我为什么跟75死磕,可以看过去这一贴《微信群,靠养》)
中心思想: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想想他们会练习到什么?他们会学到什么?他们走出教室之后,还会记得什么?
这个世界很浮躁,身边有一群莫名其妙的市场和销售,还有一群对自己孩子有幻觉、觉得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家长,你要有耐心,毕竟到最后,教书只是你和学生两个人的事。
你如果还是那么无从下手,我只能推荐你去看塔客学院的视频了。
㈢ 如何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
一、观念更新、角色转变是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的前提条件
1.加强教师培训力度,更新教学观
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地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但我们教师教育观念已经妨碍了学生创新精神能力。因此,我们通过培训,更新教师教育观念,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并树立了以下教育新观念:(一)树立“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的基本观(二)树立“学生自主发展、倡导体验参与”的活动观(三)树立“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观。
2.加强校际交流、观摩学习转变教师角色
落实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平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也必然要求教师的角色转变。教师不应再是过去单一的“知识传播者”,而应扮演好更多的角色。学校尽可能创造条件,多给教师到各校学习取经的机会,每年学校投入大量的资金供教师外出学习,开阔了教师的视野,同时还了解了学科的新动向,新经验、新方法、新举措,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平台,促进了本校的教学教研工作。
3.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努力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两年来,我们积极组织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切实抓好新课程的培训和学科专业培训,增强课改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使每一位教师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积极参与课改实验。学校曾多次派教师,赴外地参加研讨活动或观摩名师精品课,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平时我们坚持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每周三集中进行业务学习,平时进行个人自学,每人每学期都有5000字以上的理论学习笔记。我校已建立集体备课室,学校网站,教师资料随时可以上传下载,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二、健全组织是抓好“集体备课”活动的有力保障
1.成立集体备课管理小组
对各备课组的教研工作,除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外,还要建立集体备课管理小组和考核机制,奖优罚劣。以主管教学的校长为组长、教务主任、年级主任经常深入各备课组中去,指导和检查其活动情况,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合理化建议,应帮助解决和采纳。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选聘责任心强,工作有能力、有威望的教师担任备课组长
一个团队的灵魂,起核心作用的是领头羊。组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整个团队。做好备课组长的前提,是要让备课组的其他教师信服。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首先,在教学业务上,备课组长得是十分出色的。平时,认真钻研教材,钻研教法、学法,努力上好每一堂课,尽力把自己优秀的课堂教学展示给同年级的教师看。其次,注重学习。第三,乐于奉献,做好带头羊。基于以上条件,我校采取竞聘的方式来选定备课组长。
3.凝心聚力,构建协作团队
集体备课,注重的是发挥备课组成员集体的智慧,需要的是全员主动积极地参与。因此,我们在备课组内实行了一系列的制度保障。首先,在备课组内实行捆绑考核,组长负总责,全员拧成一股绳。这样,成员把自己教育教学中的想法、观点、建议提出来,供大家交流、取长补短。其次,建立激励机制。备课组内哪位教师提出的设计,对课堂教学有指导性,或设计的题目能在期末考试中出现,可以对其组内评定进行加分,这样有效地保证了教师的积极性。在我们教研组,每一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每学期,教研组教师积极参与学校及区内的各种教研活动,全员参与集体备课,各抒己见,对一节课或一种想法进行研讨。
4.健全制度,积极开展活动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要发展、要生存,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同样未来的教师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具有过硬的本领。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我们精心制定了《咸安区实验中小学校本教研工作计划》《咸安区实验中小学校本教研制度》《咸安区实验中小学校本教研奖惩方案》《咸安区实验中小学校本教研问题征集卡》。通过规范、科学的管理,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增强了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努力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每学期学校都要举行专题讲座培训、专题研讨会、进行教师公开课或赛教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成长。
三、创新形式是推动“集体备课”活动的有效手段
1.电子备课成为“集体备课”的一道风景
近年来,我校学生人数不断增长,班额大、教师负担重。为了切实减轻教师负担,提高备课水平和教学质量,我们大胆改革。去年,我们学校教师实施集体电子备课,将集体的智慧与知识,集思广益;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通过教学信息的交流与互补。在课前,对教材、对学生、对教法、对学法、对课程资源等进行充分的准备与整合,以及课后对上课情况的充分反思和提出改进策略,从而达到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增多教师用于教学研究的时间,注重研究素材的积累,最终形成协作交流、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局面。
2.模拟试教是解决备课难题的最佳方法
我校对存在较多分歧的课题,先在某一班级进行模拟试教,然后再进行集体研讨,最后确定最佳方案。
3.改进听、评课模式,提高团队效率
听课的方式可采用跟踪听课,推门听课,预先通知听课、研讨课、示范课等。我校每学期都举行以备课组长、骨干教师示范课为主,年青教师跟踪听课为辅。听课者在听课过程中,填写好详细的听课记录,听完课后,组长召集大家评课,发挥团队力量,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形成统一上课教案并建档,以备来年修改并补充,所有资料上传校园网站,以达到资源共享。
4.教学反思是集体备课成功的必要环节
为了提高教研质量,我校的每位教师都要做好教学反思工作。不仅在教材处理,教法、作业布置上等进行反思;全组教师对组内工作也进行了反思,总结做得比较成功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根据学校工作的重点,并结合本组的学科特点,然后共同制定组内计划翔实,可操作性强,贴合教师实际的工作计划。每项工作做到有计划、有目标,同时也制定了很多措施,保证计划的落实。教师在反思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
5.保证备课组活动时间,使备课组活动常规化
在集体备课中,我们每个星期有两次固定的集体备课时间和地点。每次备课组的活动都有明确的内容与主题,有中心发言人,不搞形式,真正地做到了集体备课,教师们都非常重视组内的每次活动,作为学习、交流、提高的机会。根据备课组活动计划,活动时间,活动地点从不间断地实施,形成了每课必备、每课必研的良好习惯和学习风气。
㈣ 如何加强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集体备课,是教师继续教育,实现专业成长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是教育教学实践的需要。目前,小学数学教师的备课活动,流于形式,费时低效,不但不能成为教师的有益活动,反而成为负担,那么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
一、教师集体备课的内涵及要求
教师集体备课是指两个以上的教师集合在一起,就即将要实施的相同课程,各自发表其教育教学见解,以形成共识的一种整合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智慧开发活动。
其目的是充分挖掘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潜能,有效地整合教育教学资源,为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不难看到,教师集体备课活动展开的要求是:
(1)必须有两个以上的教师参与;
(2)须具备相同课程或相关性质的探究内容;
(3)是教师因共同需要有目的进行的,而不是随意的;
(4)通过活动凝聚智慧资源。
二、集体备课的意义。
1.深化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课程改革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所面对的是全新的教学内容,新老教师(包括骨干教师)都面临着重新熟悉新课程的重任。集体备课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促使教师熟悉教材,理解新课程的内涵。
2.借助合力提高备课的质量与效率,优化课堂教学。集体备课不仅仅是熟悉教材,教师还要对教法进行深入地交流,其结果是汇集个体的备课成果,形成集体智慧,这样必然提高备课效率和备课质量,为优化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3、提高教师的备课能力,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集备的过程除了要研究教材教法,迅速的理解教材,掌握算法;还要教师交流是如何收集材料、如何钻研教材的,提高备课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师教学理念的交锋,使教师在争论、交流中,不断明确认识,使自身专业素质不断成长。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级各类学校都充分认识到了集体备课的重要意义,加大了落实力度,采取了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积累了一些切实可行的经验,提高了广大教师的认识。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许多学校的集体备课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1、集体备课形同虚设,集体备课流于形式,人在心不在,没有真正体现了集体备课的功能;
2.集体备课中教师(包括主讲和其他教师)的准备明显不充分,一人主讲,他人旁听,组长事后补笔记;
3、集体备课中组长的带头作用不明显,核心作用没体现,准备工作不充分,组织工作不到位,如何进行集体备课组长心中也没底;
4、如何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心中有数,但是不愿意交流。
5、教育认识不足,老师没有认识到集体备课的重要作用,被动应付。
6、少数单位从网上下载教案,实现教师“自我解放”。集体备课成了“网上资料的拼盘”。
㈤ 提高教师集体备课积极性的方法有哪些
为了保证教师的思想跟上时代的步伐,拥有足够多的水和足够大的花海,学校倡导教师必须多举行教研学习活动,多进行集体备课。集体体备课分为单周文本形式,双周电子形式。进行集体备课,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共同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富“水"添“花”的好办法。
集体备课是集众人智慧采众家之长,加强集体备课可以提高教学效益,实现资源共享。集体备课对课程改革、学校发展、教师成长所起的作用不可否认,那集体备课的好处到底有哪些呢?
一、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俗话说的好: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以前上课前自己也认真备课,但与集体备课相比,还是觉得通过集体备课后自己对学生传授的知识点更多也更深刻。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提高了,就能让孩子学起来感觉轻松,而且觉得自己在很短的时间里却能学到很多,学生从学习中就能找到一种成就感,从而也就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每一次集体备课都有一个主讲人。作为一个人,都希望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现给大家。那么每一个老师当自己是主讲人时,他在集体备课前都会认真去背,常常是我们集体备课需要四十分钟左右,但他查各种资料准备时间要几小时,甚至更多。再有当你一个人课前备课时总觉得兴趣不高,注意力不够集中时,如果有同事讲到你感兴趣的话题,可能你就会忘记了备课,进行到与同事聊天当中去了。当你的课到了,不管刚才备的怎样,你都要去上课了,这样也影响了你的课堂教学效果。还有在集体备课时,参与对某个知识点进行讨论时,那时你就会随着集体的氛围跟着积极地融入到讨论的氛围中去。所以不论从哪方面讲,集体备课都能提高老师的积极性。
四、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集体备课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教研活动,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自我钻研、集体研讨、分工主备、教后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这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
既然集体备课对我们的教育教学这么有效,那怎么样才能使集体备课更好的行之有效呢?
1.在探究内容上争取新突破。内容决定形式。没有内容,就无法有合适的形式。仅是地点的改变,无法突破原来的瓶颈困惑。新的内容有哪些?我以为我们可以就一篇课文的知识点、素质点、能力点、挖掘点甚至考试基本点进行讨论;可以就一种模式、一种教法、一个主题、一个预设与生成的可能等进行讨论;可以让某一个老师,在一定的时间里进行说课,这样既可以锻炼说的教师,也可以让大家有所收获。
2.在讨论范围上争取新扩大。不要把集体备课的范围仅仅局限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要想办法在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智慧、教师语言等进行拓宽,在教学的反思、教学的环节的更改、教材的新解读等方面有所扩大。把讨论的范围扩大了,新鲜感就有了,话题也会多了。其实只要大家坐在一起,相互交流,就是一种非常好的讨论。有人曾戏言:校本教研怎样做才有效?做个石桌,放些茶水,围坐一起,互相叙说,就是最有效的校本教研。说穿了,这里强调的是讨论范围的问题。只要大家有兴趣,有话题,教研就会有效。
3.在座位上采取新方式。既然已经坐在了教室里,何不把桌子搬一下,形成一个圆形,大家不分主宾就坐,这样有利于大家的交流,有利于产生一种谈论的效应。大家并排坐,或三三两两坐,很难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
4.强化组织者的责任。讨论中,组织者很重要。没有组织者,就会出现无组织无纪律的情况。在集体备课中,备课组长要善于组织大家讨论,要及时调整谈话话题,时刻肩负起“引领者”“中心者”的作用。
㈥ 如何加强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效益
集体备课是当前基础教育中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如何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共同研究,真正、有效的进行集体备课,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以下是我们在实践中的几点具体做法: (一)明确集体备课的时间、地点和主备人。开学初我们备课组确定了本学期集体备课的时间----地点。主备人轮流担任。这样就使集体备课从时间、地点和人员上得以保障。 (二)明确集体备课的步骤、内容和要求。 1.集体备课的步骤: (1)第一次集体备课我们主要备好三种计划,那就是学期计划、单元计划以及课时计划。“学期计划”和“单元计划”就是学科教学进度计划,它往往是针对长达一学期的课程教学,主要考虑我们这门学科的教学时间安排和相应内容的安排,要确定有多少周、多少天、多少课时可以用于教学,日常假期或者考试周都要考虑进去。我们还要确立相应的教学内容,学生要达到那些目标,哪些内容可以学习,哪些实践活动可以开展,有哪些课程资源可以利用,怎样合理地安排到规定的教学时间内。“课时计划”要更加细节化,更加详尽,要大致规定每一堂课要完成的具体目标,这个教学目标通过什么样的内容和活动方式,使用课本中的那些内容,融入那些课本以外的资源和材料,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如何使学习延伸到课外得以巩固和发展,从而使学习更有成效,同时备好老师这个课时中的方法手段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2)以后每周的集体备课的内容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总结上一周教学的得失。有哪些成功之处,存在哪些教学上的不足,哪些必须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弥补和强化。二是讨论下周教学的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在备课的这个环节中,要深知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能够了解学生的“需要”以及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这需要教师不仅考虑“我应该讲什么知识”,还要考虑“我应该如何让他对这些有热情”。所以教育要更多的融入感情教育。教什么“内容”看起来比较容易,因为在教科书、练习册和课程纲要中已经被详细地确定了。但教师的责任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这些教材进行“再度开发”。针对学生知识水平的不平衡和热情度不同,教师应该具有使用多中教学方法或者策略的能力。像那些扮演大量角色、广受欢迎的男女演员一样,优秀的教师也应是复合型人才。 2.集体备课的内容: 集体备课时应从下面三方面入手: (1)备教材 认真研究教材,对教材要有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更要从微观着手,脚踏实地,力求实效。虽然新课程要求课堂是互动的,但并不是说我们的教学活动就可以脱离教材海阔天空的发挥,还是应该扎扎实实地走进文本。教师一定要反复研读教材,传统意义的“吃透教材”仍然是我们备课的法宝。要想“吃透教材”必须经过两个步骤:一是“走进教材”。所谓“走进教材”就是教师专心研读教材本身,以一个读者的身份从学生的角度去反复研读课文,直至充分理解,准确把握。然后再查阅相关的教辅资料,补充和深化原有的理解和把握。这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其二是“走出教材”,即以教材为中心,进行知识的延伸和多方面能力的渗透,主要包括知识点的关联,课内外知识与能力的衔接,思维方法和思想教育的渗透等等。教师要善于多渠道收集和整合相关信息,手头的教学参考资料,网络的教学资源,生活中的语文素材等都是我们备课需要参考的内容,但决不要被现有的教参资料限制了自己的思想,语文教师要善于读书,敢于思考,能够拥有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能够具有自己的语文思想。我们的备课应该以教材为支点,走出教材,走进生活,借教材这个点深入到生活的面。把文本和生活,语文和文化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2)备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学习,就必须充分的“备学生”。要具体分析学生实际,他们会在哪些方面会存在问题,怎样讲更易于学生理解、领悟和应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从其感兴趣的方式、方法人手,往往效果更显著。集体备课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备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一节课的重点、难点是什么,一节课应该有几个重点步骤,即这节课的几个亮点,它就是能够激起学生全面参与的关键点。估计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有哪些可能不易理解的地方,怎么样来设置例句,怎么样来设置情境,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信心与决心等,这些问题都是要求我们老师在集体备课的时候想到并能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法。 (3)备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得当,教学效果可以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集体备课时必须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同时,对学生要进行学法指导。 3.集体备课的要求。 (1) 做好集体备课的准备 每次集体备课前,备课组长给每个组员分配备课任务,让主发言人和其他组员都做好充分的准备。具体来说,一方面,每位教师应认真思考教学目标、教学方法、
㈦ 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育教学专家们对各学科性质地位、课程建设研究较多,但对如何实施新课程等操作层面的问题关注度不够、研究较少。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育效率不高,新课程改革将有违初衷,素质教育的实施将举步维艰。因此,今天人们倍加关注课堂效率问题。
何谓效率?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效率”是企业管理的一个概念,“效”有效率、效益之分。效率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而效益则是指依靠某种力量、做法产生的效果。以此类推,教学效率,即为教师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教学任务;教学效益,则为教师通过对学生发展产生的效果。所以,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学效益”,而非“教学效率”.换句话说,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提高教学效益,实施有效教学。什么是有效?有效是相对低效和无效提出来的,所谓“ 有效”,主要是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在大力推进新课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规范性和科学性,让有效成为师生的共同追求,消灭无效、减少低效、追求高效,增强教学效益,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是学校发展的终极目标。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呢?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或者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既有教师的问题,又有学校管理的问题,但主要是教师的问题。做一名教师,我想首先应做一个有效教师;其次,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应关注教学的全过程是否有效,目光不能只盯在40或45分钟内。
一、 做一个高效教师
什么是有效教师?要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也有一定的困难,但我们可以从教师的职责去考察,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用最少的时间去获得最大的收益,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这个目标怎么能实现呢?
首先,我们的教育教学应该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我们不能让几岁、十几岁的孩子适应几十岁的教师,而只能我们教师主动去研究学生、了解学生,从而熟悉学生。于丹教授在一次演讲中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哲学家正在搞研究,他的孙子常来打扰,哲学家很苦恼,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把一张世界地图撕烂,让孩子再把它拼正确,心想可以清净几个小时了,哪知十几分钟后孩子就拼好了图,哲学家很吃惊,一个大人也许几个小时还拼不好呢,他怎么就拼出来了?孩子的回答更令哲学家吃惊,他说原来他是看见地图背面有一个人像头,把人像头拼好了就拿来了。你看,孩子的思维,不是常常出乎我们的意料吗?对他们的心理活动我们究竟了解多少呢?
其次,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生为本,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只有让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师生关系和谐,才能实施零距离的施教,教书育人的有效性才有基础。今天很多老师师生关系搞得十分紧张,主要责任应该在教师。也许有的老师会问:放下了老师的架子,与学生完全平等了,老师的威信从何而来?没有威信如何施教?这些老师认为,威信来自于教师的地位,我国传统教育不也提倡“师道尊严”吗?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教师的威信不仅仅来自于身份地位,更多来自于学识修养和人格魅力。人格魅力不单指以身作则、遵纪守法和乐于奉献,更多的是指教师具有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对学生宽容,以及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优胜不偏爱、对差生不歧视不放弃,尤其是在学习指导中能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重要的是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面对教育天天出现的新问题、新学生,寻找解决之法,做一个与时俱进的人。决定一个人行为的是这个人的观念,所以我们要转变旧的传统的教育行为,首先应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比如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教材观、德育观、管理观、评价观等等,最重要的是学生观。改变拿着新教材唱着老歌谣、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的做法,对过去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弄清传统教育的精华究竟是什么,哪些是该保留的,哪些是该断然抛弃的;改变简单的“拿来主义”:照抄教案、照搬教参书或教辅资料的搬运工行为,做一个创新知识的传授者;改变心中只有本本(教本教材)、目中无人,只关注怎样教、不关注怎样学的本本主义、个人主义,以“学”定“教”,教法围着学法转;改变独霸讲台、忽视学生的动态生成做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华南师大郭思乐教授主持开展的“生本教育”理论与实验提出“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生本教育认为: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课堂是人发展的课堂;在教学组织上,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主张多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等多种方式的学习。我们认为这个理论比较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精神。
总之,教师应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充实自己,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做一个有效教师,实施有效教学才有保障。
二、关注教学全过程,力求每个环节有效。
1、有效备课。
目前备课无效、低效的情况较为严重:不根据学情备课,网上下载教案或使用现成教案的多;对备课的认识不够全面,只关注新授课的备课,对复习课、试卷讲评课关注不够;从备课内容是上看,关注的是教师“讲什么”、“怎么讲”,过于注重知识的梳理、问题的罗列,对教学过程有目的的设计不多,对重难点有处理的更少,能设计学法的少之又少;一些“教”“学”一体化教案,有的只是学生探究问题的简单罗列,有些纯是训练题的编制,可以说是纯学案,以练代讲;集体备课流于形式,“一人备课,全年级组享用”、“分工协作变成课务分摊的较多。什么样的备课才是有效备课呢?关注学情、能正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设计有相应的学法以及如何引导学习学习的教法,即一切以学生为起点分析重难点、设计学法教法、设计课型和教学结构。备课的基本步骤有:了解学情(包括原有知识起点、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情感)—研读教材,确定重难点—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新课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立体化教学目标,决不是三个教学目标;目标是否有效决定于教者对教材是否准确解读和学情的准确把握)—设计学法和教法(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教法因学法而定)—设计课型和教学手段(新授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应有不同课型和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就是新授课因内容不同课型也不同)—编拟教学程序(也就是课堂教学结构,教学内容不同、目的不同、课型不同,教学结构也应不一样)。下面一份备课要求,对理解什么是有效备课会有帮助。
备 课 要 求
其一、超前备课。A、所有教师必须先备课后上课。B、备课至少要超前2-3课。
其二、规范备课。A、教案板块要完整,大体包括课题、课型、目标、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流程设计和课堂、课后巩固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部分。B、杜绝以集体备课代替个人备课。教学实绩居同类型班级后二分之一的教师都必须有个案,每个教师必须进行二次复备。如果没有根据班级学情二次复备的视为没有备课。
其三、精心备课。
①备课前准备。A、学习《课程标准》和了解考试考点。B、钻研教材(或材料),通过感知-理解--掌握,明确重难点,做到内容、目标心中有数。C、整合教学资源。教师应从书籍或网络中大量占有材料,为备课所用,这叫积淀性备课。D、分析了解学情。E、确定目标和重难点,制定既要全面准确,又要根据教材特点有所侧重。F、优化教法、学法。
②、设计教案。教案的设计,可使用统一印制的教学一体化版式,可采用个性化备课版式,不论采用何种形式,都要体现:
A、教学方式: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导学导练,当堂巩固。
B、教学原则:主体性原则。教学案是为学生有效学习提供的指导性方案,是教师进行学情反馈的桥梁,它的实质是为学生提供学法指导和自学资源。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学定教,使设计的课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渗透学法指导,使学生懂得如何学;探究性原则。呈现教学意图,引导学生探究,暴露问题;主导性原则。学是主线,学生能做的教师不讲,教师讲的是重、难点,老师由原来的带着学生进书本转变为学生预习自学后带着问题走近教师,由先思考后释疑再巩固,由原来的围绕文本转变为围绕学生转。
编写教学案应注意:问题设计、例题分析要有适当的梯度,要有针对性地分层;知识梳理不应是书本知识的简单再现和再认,而是强化知识在运用中的频率;即讲即练、当堂巩固,及时消化、及时反馈;严格控制讲授时间。
C、教案版块:构建五种课型。让所有教师教有所依,年轻教师迅速走向规范。
之一、新授课模式参考:预习自学——课堂教学过程设计——巩固拓展。这样的教案既将学、教、练结合起来,又兼顾了预习、释疑、复习三个环节;教案设计的重点应放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重点突出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通过巧妙的导,让学生全身心地“入”。原则:对象突出针对性、内容突出关联性、语言突出简明性、方式突出多样性、艺术突出趣味性。方式:a.创设悬念情境,使学生在“奇”中“问”。b.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问题设计要具体、明确,要围绕目标而设计,同时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具有思维性、探究性。C.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d..创设交流情境,为新知引入铺路。
环节二:探求新知。a、独立思考,探索尝试。(初读)目标明确后,首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独立思考,尝试发现问题,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b、合作交流,达成共识;揭示性质,总结规律。(研读)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内交流、合作,通过争论、讲解、操作、帮扶等形式,形成小组共同意见,对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小组成员达成共识,并指定组员做好发言准备。c、例题分析,成果展示,落实规范,质疑评价。(评读)各小组充分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不断优化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质疑、评价、互动,培养和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参与精神。让学生经历新知识、新方法的形成过程,防止只重结论,忽视过程,缺乏思维的教案。
环节三:拓展应用。a、针对练习,巩固新知。针对例题类型,设计一组基本题。主要目的是面向全体,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技能技巧。b、拓展练习,发展能力。联系学生生活或变化例题特征,设计一组拓展题。拓展题要体现综合性、现实性、挑战性。题目不宜过多、过难,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不但拓展学生思维,更为以后教学做好铺垫。练习设计内容要精,具有针对性和适当的梯度,围绕教学重难点,使练习真正起到巩固深化的作用。文科主要通过拓展阅读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学生在比较鉴赏中得到审美熏陶。
环节四:归纳提升。a、反思收获。让学生小结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自己表现怎样,哪个小组或同学表现好,还有什么困惑等。b、教师激励。教师对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精神状态进行肯定,使每个学生都产生获取知识的喜悦,充满后继学习的信心。然后布置适量的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提升。板书设计突出学科特点,体现教学重点,知识网点和活动主线。
㈧ 如何加强备课组建设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而今教师专业化已成为了世界性潮流,人们也充分认识到,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适应形势的要求。随着基础教育的发展,办学规模的扩大,新教师不断增多,而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越来越缺乏。因此,如何使中学教师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开展集体备课组活动是行之有效的一种办法。一、备课组活动的作用教师能否上好课,关键在于上课前是否做了充分的准备,即是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1、21世纪是合作与竞争的时代,依靠传统的“单兵作战”的备课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更需要老师们精诚合作、共同提高。建立备课组势在必行。2、通过备课组的活动,有利于增进老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培植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开发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推广学校优秀老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老师的成长周期,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3、教师是教育问题的直接研究者和解决者,他们的工作与教材的发展、课堂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学生学习的评价等方面紧密相连。通过开展备课组的活动,时刻关注课堂的教学过程,及时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这也是一种最有效的行动研究素养的培养,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有效手段。4、教师备课组的活动以其解决问题时效性强、获得效果佳而有效地架起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在改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备课组活动的立足点是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着眼点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切入点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生长点是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之间的互助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二、备课组活动的一般程序集体备课一般按照这种基本程序: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重点跟踪→课后交流1.个人初备(1)个人初备时,一定要学习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及其他相关材料,要抓住“八点”:教学重点、难点、弱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和盲点。每位中学教师都要具备轻而易举地驾驭教材的能力。这就要求明确知识关联,一方面要求教师了解本学科内知识的关联,另一方面要求了解与之相关知识的关联,这对于提高年轻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所说的,“轻而易举地掌握教材,甚至胜过教材,这是对优秀教师的起码要求。”同时,教师还要查阅学生档案、摸清学情,以便有的放矢地教学。要做到摸清学生的学情,就是既要研究学生的智力因素,如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能力水平等,又要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总之,教案的书写,问题的设计,不仅要求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还要针对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要求教师从教学的要求、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过程设计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参与和引导学生探究性的学习,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过程,除了教学各个环节的设计之外,必须要有教学后记或者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记错记录。教学基本过程完成后,再回头审视自己的教学得失,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反思来总结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2)每个备课组成员必须写出备课提纲,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一轮新教师最好能写出详案。(3)初备时每位教师都要尽力提出自己有独到的设计方案,以便资源共享。(4)初备时提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以便会诊,排除困难。(5)注意超前备课,这样有利于把握全局,扫清障碍,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解决学生因为超前预习而提出的问题,集体备课时要带好提前一周的教案。2.集体研讨整体备课,纵横联系,第一次集体备课时,一定要对本学期的课程进行整体规划,简要地写出学期的计划,并制定好单元计划。系统论告诉我们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因此我们要遵循“整体——部分——整体”思想。备课教师在集体备课时,分别陈述各自的备课方案,最好采用“说课”形式,进行比较,扬长避短,统一思想,达成共识。(1)四个统一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作业。这“四个统一”不是一刀切,而是根据具体情况,集体分析。(2)中心发言集体备课要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对中心发言人的选择,不能老是老教师、教学水平高的教师,要做好“传帮带”工作。老教师要带好青年教师,但不能越俎代庖,尤其要想办法让青年教师担任中心发言人,使得他们能广泛收集材料,大胆钻研业务,这样才能迅速成长起来。在集体备课时,有时也可邀请备课组外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给组内老师进行专题讲座,以扩大交流的空间。作为中心发言人,必须深入地研究教材、教法,研究学生的学法和学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学生训练的方法和练习题,提出一个教学的预案。在这个准备中,无论新老教师都是一个钻研和提高的过程,再通过备课组的讨论,相互启发,提出问题,共同研究,形成一个基本一致的教学意见。备课中允许教师有不同的看法和想法,如果缺乏创新,仅仅是克隆教学参考、确定统一的教学模式,没有每一个教师的努力和个性的创造,是不完整的备课活动。只有教师在备课中加入自己的思考、个性化的加工,集体备课才能真正凝结集体的智慧,再经过实践和对教学的反思,从而完善教与学的过程。3、修正教案在集体备课中,中心发言人说课,老师们共同探讨、相互补充,使得教案内容更加充实、完善。但教案千万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否则就没有创新精神。4、重点跟踪经过备课组研讨过的教案是否可行还有待于考证,因此,有必要进行跟踪听课进行检验,以便得到总结、提高,备课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5、课后交流一个完整的备课过程应有五个阶段:准备阶段,分析阶段,创造阶段(编写教案),提高阶段(二次备课,调整和修改教案),总结阶段。课后交流,就是对备课的总结阶段。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情况下授课,要进行交流,对教学进行反思,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以扬长避短,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三、集体备课时要树立的几个意识1、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是开展好备课组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所谓责任意识就是把教学工作干好,想方设法的钻研教材、大纲、考试信息、研究学生等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有了这种意识,备课组活动就有了积极进取的氛围,大家都希望在共同的研究中得到更大的提高。2、合作意识合作意识是开展好备课组工作的保证。竞争基础上的合作,合作基础上的竞争,是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集体备课时,要建立平等、民主、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气氛。备课组老师会受相互之间的工作热情所影响,正如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尔伯特所说的,“在社会交往中,一个成员的行为会激起另一个成员的特定反应,反过来,这些特定的反应又促进了交互的对应反应,从而共同形成社会环境。”不管对有经验的、还是没有经验的教师来说,缺乏合作的意识都不利于自己教学水平更大的提高。其实,有一个专家说的好“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相互交换,大家都只有一个苹果;但是观点的交流就不同了,你有一个观点,我有一个观点,大家相互交流,就有两个观点,甚至在相互交流过程中,产生更新的观点。”难道这不是一种双赢吗,又何乐而不为?所以要有合作意识,对每一阶段的工作,大家要有所分工,责任要明确。要发挥各位教师的长处,各尽所能。3、整体意识系统论告诉我们,系统是由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集体备课教师要有整体意识,要系统安排,要处理好宏观、微观的关系。第一次备课时,要纵览全局,制定整个学期计划,甚至,有可能的话,制定整个学年的计划;同时,要注意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果关系。集体备课活动有时可能会因为意外的事情受到影响而暂停,备课组长一定另找时间及时补上,以保证内容的系统性、连续性。4、超前意识教师超前集体备课,不仅能增强教学的目的性、针对性,而且有利于将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以便教师在课堂上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在制定好整体计划的情况下,最好能提前一、二个单元的课。5、反思意识教师应重视通过教学行为研究来提高自身的水平。通过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和分析来提高教学能力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学行为研究的特点是教师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开展小范围的教研活动,常常包含:计划——教学行为——观察——反思,这是个不断循环反复的过程。众多在教学取得成功的教师都十分重视写教学后记。波思(Posner,1989)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才能扬长避短,才能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写教学后记是教师反思自身教学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教师通过对集体备课后的教学方案付诸课堂实践,并进行评判性反思、研究、总结而得出的材料为教师日后教学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始资料,为后继教学积累经验奠定了基础。
㈨ 如何进行有效地备课组活动
有效的备课组活动,可以营造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气氛,同时也可以开发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推广优秀老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教师的成长周期,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我们备课组是如何进行备课组活动的。
一、备课组活动流程
1. 活动前的准备
开学初,由备课组长按备课组活动任务合理分解,落实到人,排出了一学期的活动主题和中心发言人。在活动前组长会再次提醒备课组内的老师本次活动的主题,便于大家搜集相关的资料。而轮到中心发言的教师则需要提前一周写出发言材料,交给备课组长检查和修改,其他老师则根据本次活动主题提纲式地写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然后由备课组长提前一周上传到网上。比如我们第三周的备课组活动的主题是“备课组问题研究资料的搜集、问题现状与解决措施的讨论、完成申请表”,主讲人是陈红老师。所以陈老师就在活动之前就写了一篇五年级学生英语阅读现状分析的文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而其他老师则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搜集了相关的数据和资料。
2. 活动中的参与
在备课组活动的一开始, 先有中心发言人阐述自己的观点,其他老师一起交流研讨,对中心发言人的观点进行补充和完善,最后由备课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小结。还是以我们第三周备课组活动为例,在活动一开始,陈老师就我们五年级学生英语阅读问题的现状、原因分析以及准备采取的措施进行了一一阐述。其他老师在听了陈老师的叙述后,纷纷表示赞同。然后凌老师又提出了应该鼓励学生根据读音规律拼读单词的语音教学;陆晓霞则认为在中高年级应该加强学生在句子结构方面的训练,加强学生答题的正确率。最后备课组长进行小结:09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备课组问题研究的题目为“如何提高高年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问题研究”,同时明确了本学期在阅读理解方面我们备课组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又根据制定的措施来分工准备有针对性的阅读理解的文章,并要求老师及时做好统计与分析。
3. 活动后的反思
在备课组活动结束后,备课组长就及时整理好会议记录,把每次备课组活动后的感想都能记下来,而中心发言人也通过与大家的讨论,对自己的发言进行及时反思,完成备课组活动记录表。然后由备课组长统一上传到校园网教师博客。
通过形式多样的备课组活动,备课组成员之间多交流,有利于优秀教师把独到的见解、鲜明的观点、最具实效的做法等呈现出来,增强教师之间的凝聚力;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的全面性、深刻性和科学性;同时,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增进了彼此间的友情,也提高了备课组活动的有效性。
二、开展有效的备课组活动要注意的问题:
1、要树立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备课活动要想开展得好就要建立平等、民主、互相尊 重、互相合作的气氛。备课组老师会受相互之间的工作热情所影响,正如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尔伯特所说的,“在社会交往中,一个成员的行为会激起另一个 成员的特定反应,反过来,这些特定的反应又促进了交互的对应反应,从而共同形成社会环境。
2、在备课组活动中,备课组长对备课组活动要善于管理。
“善于管理”就是善于调动备课组成员的积极性,挖掘组员的潜能,备课活动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做到组员分工协作、团结互助、优势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