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初三语文阅读谜语答案

初三语文阅读谜语答案

发布时间:2021-02-20 19:31:43

① 初中语文猜谜语

1、老舍
2、周而复
3、猪八戒
4、华子良
5、《祝福》
6、《子夜》
7、《复活》
8、应用文(禁止动武那就用文的好了)

② 求初三语文答案

2010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忆茅 盾和见面的时候,已经是在听过他作品的演奏,读过了他那玩语言的自传以后. 那一次我所听到的 ,据说是小规模的.那次演奏的指挥是一位青年音乐家,朋友告诉我,要是自任指挥,演奏当更精彩些.但我得老实说,尽管是“小规模”,可是那一次的演奏还是十分美满的.我应当承认,这开了我的眼界,使我感动,老觉得有什么东西在心里抓,痒痒的又舒服又难受.那伟大的气魄自然而然使人发生崇高的情感,光是这一点,也就叫你听过一次,就像灵魂洗过澡似的. 从那时起,我便在想象:冼星海是怎样一个人呢?我曾经想象他该是木刻家马达那样一位魁梧奇伟、的人物.可是朋友又告诉我:不是,冼星海是中等身材,喜欢说笑, 一开就会 . 我见过马达的一幅木刻:一人伏案,执笔沉思,大的显得他头部特小,两眼眯紧如一线.这人就是冼星海,这幅木刻就名为《冼星海作曲图》.木刻家的用意不在“写真”,而在表现冼星海作曲时的 .它还远不能满足我的“好奇”.而这,直到我读了冼星海的自传,才得到部分的满足. 从冼星海的生活经历,我了解了他的作品为什么有这样大的气魄.他做过饭店 , 杂役,做过轮船上锅炉间的 ,浴堂的打杂,也做过乞丐.什么都做过的一个人,有两种可能:一是被生活所压倒,虽有抱负,只成为一场梦;一是战胜了生活,那他的抱负不但能实现,而且必将放出万丈光芒.“星海就是后一种人!”——我当时这样想,仿佛我和他已经是很熟悉的了. 大约三个月以后,在西安,冼星海突然来访我. 那时我正在候车南下,而他即将经过新疆赴苏联.当他走进我的房间,自己通了姓名的时候,我吃了一惊,“呀,这就是冼星海么!”我觉得很熟识,而也感到生疏.我将这坐在我对面的人和马达木刻中的人作比较,也和我读了他的自传以后在想象中描绘出来的人作比较,我差不多连应有的寒暄也忘记了.然而冼星海却地说起来.他说起了他到苏联去的计划,讲他的《民族》的创作.他的话我已记不全了,可是,他那种气魄,却使我兴奋鼓舞.他说,他以后的十年中将以全力完成他的创作计划.我深信他一定能达到,因为他不但有坚强的意志和伟大的魄力,而且又是那样好学深思,勤于收集各地民谣的材料.他说他将在新疆逗留一年半载,尽量收集各民族的歌谣,然后再去苏联. 现在我还记得他的《民族》的一部分计划.他将从三方面来描写我们祖国山河的美丽、雄伟与博大.他将以“ ”、“划龙船”、“ ”这三种民间的娱乐,作为这伟大创作的“象征”或“韵调”,来描写祖国人民的生活、理想和要求.“你预备在旅居苏联的时候写你这作品么?”“不!”他回答,“我去苏联是学习,吸收他们的 好东西.要写,还得回中国来!” 那天我们的长谈,是我和他的第一次见面,谁又料得到这就是最后一次啊!“要写,还得会中国来!”这句话,今天还响在我耳边,谁又料得到他不能回来了! 这样一个人,怎么就死了! 昨晚我忽然这样想,当他在国境被阻,而不得不步行万里,且经受生活的极端的 ,而回莫斯科去的时候,他大概还觉得,这一段不平凡的生活经历又将使他的创作增加绮丽的色彩和声调.要是他不死,他一定会这一番的遭遇.现在我还是这样想,要是我再遇到他,一开头他就会讲述这一段的生活,而且要说:“我经过 ,步行过万里,我看见了不少不少,我得了许多题材,我作成了曲子了!”时间永远不能磨灭我们在西安的一席长谈给我的印象. 一个 、具有伟大气魄、抱有崇高理想的冼星海,永远坐在我对面,直到我眼不能见,耳不能听,只要我神智还没昏迷,他永远活着. 1946年1月5日(有删改) ------------------ 【注】①苏联,指前 ,1991年解体. 13.作者在回忆冼星海的过程中,既写了想象中的冼星海,也写了冼星海留给他的印象.阅读文章,填写表格.(3分)回忆 想象、印象听 ① 读冼星海的自传 ② ③ 气魄伟大,好学深思,热爱祖国 14.阅读画线句子,结合文章内容,揣摩作者“好奇”的原因和内容.(4分) “好奇”的原因: ① “好奇”的内容: ② 15.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把只见过一面的冼星海描写得生动而感人的.(不超过150个字)(6分)答: 13.答案示例: ①魁梧奇伟, ②战胜了生活的坎坷,成就了伟大的抱负 ③在西安与冼星海相见 14.答案示例: ①听之后,“发生崇高的情感”. ②能写出具有“伟大的气魄”作品的冼星海是怎样一个人. 15.答案示例一:作者先写听《》和看《冼星海作曲图》,从侧面表现出冼星海的气魄和;然后再正面写与冼星海的见面,通过对他的描述以及“要写,还得会中国来”的 ,表现了他热情开朗的性格和炽热的爱国情怀.文章与相结合,使冼星海这一形象生动而感人. 答案示例二:作者虽与冼星海只见过一面,但印象深刻.作者详细记述了这次见面的情形,描写了冼星海滔滔不绝的 ,计划写《名族》的创作激情,以及“要写,还得回中国来”的铿锵话语,在对人物的描写中,生动地刻画了一个热情开朗、、充满爱国情怀的音乐家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烧炭工和绅士 (1)诺比斯的父亲是当地有钱的绅士,因此诺比斯便 , .他父亲身材魁梧,蓄着浓密的 ,表情十分严肃,几乎每天送儿子上学,接儿子放学.昨天上午,诺比斯跟班里最小的一个孩子——烧炭工的儿子倍梯吵架.诺比斯自知 ,无法辩解,就冲着倍梯地说:“你父亲是个乞丐!”倍梯委屈得要命,顿时面红耳赤, ,热泪夺眶而出.回到家里.便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父亲. (2)午饭过后,全身黑糊糊、个子矮小的烧炭工领着孩子来到学校,向老师抱怨.大家都不 ,只是静悄悄地、全神贯注地听着.跟往常一样,诺比斯的父亲正在门口给儿子脱外衣,他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便走进教室.问是怎么回事. (3)“是这位先生在抱怨您儿子.您儿子对他儿子说:‘你父亲是个乞丐!,”老师回答. (4)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于是询问儿子:“你说那句话了吗?”诺比斯站在教室中间,当着倍梯的面,低着头 .父亲紧紧抓着儿子的 ,把他拉到倍梯的面前说:“快道声对不起.” (5)烧炭工以的口吻连声说:“算了吧,算了吧.” (6)可绅士不理睬他,依然劝导儿子说:“照我的话这样说:‘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了你的父亲,请你原谅.如果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将是非常荣幸的! (7)烧炭工做了个果断的手势,好像在说:“我不愿意.”绅士不听他的话,逼儿子照他说的办.他的儿子头也不抬,轻声细气而断断续续地说:“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了——你的——父亲,请——你原谅.如果我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那将是非常——荣幸的!” (8)绅士向烧炭工伸过手,烧炭工用力紧握着.然后,烧炭工推了儿子一把,儿子心领神会,扑到诺比斯怀里,两人紧紧拥抱. (9)“老师,请您帮个忙.让他俩坐在一起好吗?”绅士问老师.于是,老师把倍梯安排到诺比斯旁边坐下.待他俩坐好后.诺比斯的父亲打了个招呼告辞了. (10)烧炭工若有所思地站了片刻,全神贯注地凝视着靠近坐好的两个孩子,然后.来到课桌前.带着爱怜和歉意的表情端详着诺比斯,仿佛想说些什么,可什么也没说出来.他伸手想慈爱地跟他亲热一下.似乎又没有这个胆量,只是用他那粗大的手指轻轻地碰了一下诺比斯的额头.他走到口,回头瞥了诺比斯一眼.才迈着慢慢的步子走开了. (11)“孩子们,你们要牢牢记住今天看到的事情.”老师地说,“这是本学年最精彩的一课了!” (选自 ,略有改动) 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30字左右)(3分) 7.选择下列句子中的一句,结合上下文,品析加点词或短语的含义,指出其表达效果.(2分) (1)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 (2)绅士向烧炭工伸过手,烧炭工用力紧握着. 8.第(10)段中说“(烧炭工)仿佛想说些什么,可什么也没说出来”.请揣摩烧炭工当时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把它表述出来.(30字左右)(3分) 9.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绅士的形象.(2分) 10.小说的结尾,老师地说:“这是本学年最精彩的一课了!”你认为“精彩”在哪里?(3分) 6.绅士的儿子(诺比斯)羞辱了烧炭工的儿子.绅士要儿子道歉. 7.(1)“皱皱眉头”包含了多层意思:既为自己的儿子侮辱同学感到意外、吃惊,也为自己没能教育好儿子感 到羞愧,同时还为如何妥善处理此事而担忧. (2)“用力”一词一方面写出了烧炭工为绅士而感动;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没有贫贱观念、平等 待人的绅士的崇敬之情. 8.示例一:孩子,对不起.我难为你了.你知错能改.真是一个好孩子,我很喜欢你. 示例二;我真为你的勇敢高兴,更为你的爸爸感动.孩子,委屈你了! 9.他是一位严于教子、有错必纠、平等待人、尊重的绅士. 10.这一课告诉学生;不能、;做了错事.要敢于承认并主动道歉;从人格上说.人人都是 平等的. 2010年浙江义乌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山就这么高仲利民那年,他在学校的成绩非常不理想,他觉得无颜面对父母,是父母在外拼命地打工,积攒下来钱供他来城里的这所学校读书,希望他将来能够 ,可是他现在的成绩根本就没有什么希望考上好的大学,至于将来的高考更是他不敢想象的. 他不敢对父母说:“我不想读下去了.”那样,即使父母 ,仅仅是他们那失望的眼神就会将他击垮.他想偷偷地出去打工,等到再跟父母讲明.他们叹息也好,怒骂也罢,随他们去. 经过一夜的思考,他做了决定,这个星期正好父母从外地回家,他先陪他们过上一晚.也许,这个夜晚是一道 ,从此就决定了他未来的人生方向. 父亲看到他回家,很热情地和他讲外面的事情,母亲则在厨房里忙着做他喜欢吃的一切.他在等父亲问他的学习情况,可是父亲就是不问. 吃过晚饭,父亲少见地和母亲陪着他一起去村庄西边的小山脚下,父亲说:“娃儿,你看这山有多高?”他小时候爬过这山,因为山势陡峭,荆棘丛生,从未爬到过山顶,所以很难回答.没有经历过,怎么会知晓呢?面对父亲的提问,他不知如何作答. 父亲见儿子沉默,就说:“这山,说高也不高,努力去爬了,到达山顶就知道了.如果从未爬到过山顶,你就永远也不知它有多高?”其时,圆圆的月光洒下来,如同 ,山在那里坦然地呈现出它的身姿. 父亲说:“孩子,今天,你母亲在山下看着, 一起开始爬山,看谁先到山顶?”他想不明白,父亲今天为什么有闲心陪他来爬山,而且是晚上,以前,他很少有这样啊! 不过,他看了父亲一眼,那个在他的眼里曾经高大的身体,现在已经有些苍老了,他不相信会输给父亲.就答应了父亲的要求. 山虽然很陡峭,但是他熟悉这座山的身材,哪里有坡,哪里有路,还有他年轻矫健的身体,他相信自己会爬到山顶的.在母亲的注视下,他们父子俩开始爬山,月光下,两个身影用自己的方式向山顶攀去. 脚下凹凸不平,手被刺破了,腿受了伤,胳膊擦破了皮,脸上还划了条伤口,虽然如此,他还是爬上了山顶,这是他第一次到达山顶.他的心忽然有了一份豪情,他真想大喊一声,告诉别人他内心的快乐. 看到父亲也快爬到山顶了,他弯下腰,拉了一把父亲.父亲也到达了山顶.站在山顶上,父子俩一起大声地对着夜空喊了起来:“噢——,噢——”整个小村都回荡着他们的声音. 他对父亲说:“山就这么高!” 父亲笑笑:“其实山就这么高.” 他决定回校去好好读书.任课的老师都感到奇怪,他怎么像变了一个人,成绩像雨后的 ,蹭蹭地升了上来.后来,他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成了一位非常有名的律师.在他的心中,一直屹立着一句话:山就这么高. (选自《大阅读》2010年5月,有改动) 7 文中父亲要“我”爬山的起因是什么?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8 结合具体语境,揣摩下列加点词,指出其表达效果.(4分)(1) 月光下,两个身影用自己的方式向山顶攀去. (2) 在他的心中,一直屹立着一句话:山就这么高. 9 本文与已学课文《》的相似,但有区别.请你比较两篇文章,分别写出其生活哲理.(3分)(1)《山就这么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写一段叙平结合的赏析性文字.(80字左右)(5分) 7 “我”成绩非常不理想,不想读下去. 8 (1)“攀”字表现了山的陡峭,突出了爬山的艰难(2) “屹立”突出了这句话在“我”心中的重要地位或产生的重大影响 9 (1)有信心和勇气就能克服困难(2)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因难,逐步解决 10 例 :文中父亲关爱儿子成长.儿子成绩不好想辍学,父亲通过爬山让儿子明白学习需努力的道理.父亲勤劳,肯吃苦,重视子女教育,注重教育方法,耐心, 2010年山东烟台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塞外的春天① ①说到边,古代的诗人们,常常想作永久的荒凉.“ ”、“春风疑不到天涯”、“ 那得桃杏花”,好像塞外是常冬常寒,除了飞沙以外,什么都没有.其实塞外自有动人的春天,也绮丽,也温馨,使人热辣辣, ,所看到听到的充满了生命的愉快欢欣. ②首先报道春消息的是“啦啦”的 ,跟“嘎嘎”的长颈雁.它们回来了,也就是说真要“大地回春”了.到了“惊蛰”,蛰伏的昆虫们可并不惊动,只是沙滩可以看见 ,树上新飞来了鸣鸠,陪衬上旧有的、 ……天上地上,声音色泽都起了新的变化.简单的复杂了, 的绚烂了. ③“春分河自烂”,冷冰冰静悄悄的黄河,长眠了四个月,忽然塌陷龟裂,接着流起凌来,大块的像山,小块的像床,有长条,有方块,你撞我,我挤你,筑成了冰坝,拦高了春水,大渠小渠, ,有金色鲤鱼在跳跃.当家家尝到开河鱼的鲜味儿的时候,宏哗咆哮的黄河流凌完了,平滑如镜,皮、平底船都等着下河了. ④清明确是天清日朗,可是走遍原野,也看不见一点嫩绿苹芽. ,那是华北的话,要是在塞外,清明时节雨纷纷,简直是百年不遇的事.碰到阴天,也说不定还是飘几片白雪.杏花要到谷雨节才能看到,天气太干了吧,薄薄的花瓣,小小的花朵,像憔悴多病的荚人.从谷雨到立夏,世界可要剧变了.娇艳是 ,芬芳是丁香,高雅是穗,泼辣是马兰苹,海棠夭桃,应有尽有,葡萄 ,到处都成架.如果您立在归绥城头上看去,真是烟云雾树,家家锦绣,百花烂漫,万紫千红.轻浮的 ,精制的 ,滥造的 ,随着风, ,自由地成堆成垛.踏上去,有的 ,有的沙沙响,可算是十分春色,布满了人间. ⑤要想看看塞外的嬉春图,那么,黄昏的 ,清晨的乳鸠争巢,当然很有意思.不过最有情趣的还是里看牧场.时间最好在太阳刚刚西斜的当儿,成百成千的牛羊驼马,都吃得饱欣欣地,胖油油地,各有各的美丽,各有各的精神.您看吧,有的比肩晒太阳,有的卧着说家常,有的双双在散步,有的成对儿比特角;有的追,有的跑,有的抱,有的跳;有三角的趣剧,有四角的笑料,有勇武的正生,有滑稽的 .胜利的拉开嗓子唱歌,失败的夹着尾巴逃走.形形色色,画不出也写不出.这儿的爱情广场,没有金钱、地位、的问题,各自凭了先天的毛色,当下的健康,平常的人缘,一时的机智,决定成功跟失败,大体上看,是“天地皆春,百兽率舞”. ⑥我看过幽燕的春色,我看过江南的 ,这些都不能使我忘情于塞外的渠口春涨,绕郭柳烟.我参与过陕坝的“手栽杨柳三千树”,我抚摸过归绥的“春风十万散 ”.六七年来,却是 ,越走越向南,哪里是天上,哪里是人间?哪里是中原,哪里是九边?我怕听嘎嘎的雁声,因为它还是海阅天空,有去有还.我愿藉春风寄语,我想请海水传言,看饱了 ,听够了软语如绵;最好是青春结伴,最快是人在春先,我希望再踏草原,我希望 ,看天青日白,万家胜欢,埋骨在黄河湾处, 前. ①选自《深山书简》,有删节.作奢栗容若,原籍河北 ,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后移居台湾. 20.品味、赏析下面的句子.(5分) (1)轻浮的 ,精制的 ,滥造的 ,随着风, ,自由地成堆成垛. 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说说加点词语的 ): (2)有的比肩晒太阳,有的卧着说家常,有的双双在散步,有的成对儿比 . 从修辞运用的角度: 21.第⑥段中“我怕听嘎嘎的雁声,因为它还是海阔天空,有去有还.”结合全文说说“我”为什么怕听嘎嘎的雁声.(3分) 22.仔细晶读文章最后一段划线部分,结合全文说说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9.答案示例:百鸟黄河开冻图 百花闹春图 时间(评分:4分.每空1分) 20.(1)参考答案:“轻浮”写出了轻盈飘逸的情状;“滥造”突出了榆钱数量之多(评 分:2分.每词1分) (2)参考答案:运用拟人、排比的 ,把动物的活动描写得丰富多彩而富有情 趣.(评分3分.修辞1分,表达效果2分) 21.参考答案:因为“我”听到大雁嘎嘎的叫声,就会由大雁的“有去有还”,想到“我”却远离家乡,有去无还.(评分:3分.大意对即可) 22.参考答案: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热爱家乡,希望尽快回到家乡, 的思想感情.(评分:4分.大意对即可) 2010年四川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只管向前奔跑崔修建 ① 拉出生在的一个贫苦的家庭,很小的时候,他就渴望成为一名驰聘赛场的长跑 .他时常站在训练场边,羡慕地看着运动员们训练.但极度贫寒的家境,让他自卑得有些差愧——他不仅拿不出训练费,连最便宜的普通也买不起. ②那天, 拉不知不觉地又走到训练场边,望着跑道上那些奔跑的身影,他既羡慕又难过,心头奔跑的热望亮起来,又暗淡下去. ③一位听了拉的倾诉,将他带到一组很矮的栏杆前,让他一路跑过去,他轻松地跨越一个个栏杆;又指了指那组已升高到足有1.5米的栏杆前让他再试一试.他努力了好几次,也没能跨过去. ④这时, 平静地告诉他:“孩子,你刚才所说的那些困难,就像眼前的这一道道栏杆,它们会横在每个人的面前,那些你现在跨不过去的栏杆,可以在一次次的失败后,最终跨越它们,你还可以踢翻它们,也可以绕过它们,你只需盯准你向往的前方,只管努力地向前奔跑,相信没有什么可以拦住你的梦想.” ⑤教练员的一席话重新点燃了贝基拉的希望,从此,买不起的贝基拉开始了他坚定而执著的赤脚奔跑训练,广袤的原野、泥泞的山路、坚硬的上……随处可见他奔跑的身影,他已练出了一双铁脚板.数年后,他成了著名的运动员. ⑥ 场上,贝基拉一出现,便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他是唯一赤脚的运动员.在数万名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中,贝基拉为他的祖国赢得了一块的金牌. ⑦距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开幕还有二十多天,贝基拉动了一次手术,很多人以为他会放弃比赛.然而,三十二岁的他不仅出现在场上,而且再夺金牌,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蝉联这个项目冠军的选手,也成为的 . ⑧面对的记者,贝基拉激动地感慨道:“一切都很简单,只要站在跑道上,就没有什么障碍可以拦住奔跑的雄心,就只管向前,再向前, 地奔赴梦想的终点.” ⑨没错, 中我们每个人的面前,都可能会横着一些诸如清贫、疾病、磨难之类的障碍,只要不失去向前奔跑的雄心,就能勇敢地跨越它们,踢翻它们,绕过它们,就会抵达梦想的前方. 8、第一段划线句中有一个 ,请找出来并改正.(1分) 改正 9、品读选文,题目“只管向前奔跑”换成“金牌”好不好?为什么?(2分) 答: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对表现贝基拉有何作用?(2分) 三十二岁的他不仅出现在场上,而且再夺金牌,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蝉联这个项目冠军的选手. 答: l l、第②段中“他既羡慕又难过”,他羡慕什么?为什么难过?(2分) 答: 12、选文最后一段有何作用?(2分) 答: 13、贝基拉成功了,你认为他获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2分) 答: 14、品味选文,谈谈你对人生有何感悟.(3分) 答: (一)(14分) 8:聘 骋 (1分) 9、不好.(1分)“只管向前奔跑”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体现了文章的中心,”金牌“则没有这种效果(意近即可) L0、“三十二岁”“不仅”表现他作为运动员年纪偏大,但面对困难,勇于挑战.“弟一个蝉联”说明他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强调了贝基拉面对困难,勇敢跨越,最终取得了巨大成功. l 1、他羡慕那些运动员能有机会参加训练(1分)又为自己拿不出训练费,买不起不能参加训练,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而难过.(意近即可)(1分) 12、总结全文,点明并深化中心.(意近即可) (2分) 13、一是靠自己勇敢,不放弃梦想而努力训练.二是遇到一个给他希望和鼓励的教练.(意近即可) (2分) 14、 ,符合题意即可(3分)

③ 求初三语文题和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人教实验版)第六单元检测题(一)
(90分钟 100分)
一、积累运用(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辍耕(chuò) 阳夏(jiǎ) 往往语(yǔ) 鱼腹(fù)
B.怫然(fú) 抢地(qiǎng) 休祲(jìn) 缟素(gǎo)
C.倾颓(tuí) 存恤(xù) 崩殂(cú) 驽钝(nǔ)
D.卑鄙(bǐ) 陛下(bì) 夙夜(sù) 斟酌(zhēn)
2.下列词语在句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会天大雨,道不通(适逢,恰巧遇到)/陈胜佐之,并杀两尉(一齐)
B.请广于君(扩充)/寡人谕矣(明白,懂得)
C.隆中对(文体的一种)/度德量力(衡量)
D.此诚危急存亡之秋(时)/咨诹善道(询问)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扶苏以数谏故 B.为天下唱
C.欲信大义于天下 D.自董卓已来
4.下列句子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2分)
A.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B.楚人怜之[来源:学科网ZXXK]
C.长跪而谢之 D.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5.综合性学习。(10分)
纵观古今,多少仁人志士、文人墨客触动了我们的心灵:韩信忍受胯下之辱,自强不息,最后封侯拜将,决胜于千里之外;勾践卧薪尝胆,最终以三千越甲吞吴,千古流芳……他们的品质,他们的精神,是人类历史上的瑰宝。他们是历史长河中的风流人物……
(1)班上要出一期“话说风流人物”的黑板报,你将如何出好这期黑板报?请谈谈你的简要思路。(3分)

(2)在古代,你们当地有哪些风流人物呢?请列举两位,并说出其主要事迹。(3分)

(3)近年来各地为古代名人故里所在地而展开了声势浩大的争夺战,如湖北襄阳和河南南阳争夺诸葛亮的躬耕地,四川江油、甘肃天水、湖北安陆争夺李白故里……旨在扩大当地的影响力,发展当地旅游,对于这些争夺战,你是如何看待的?(4分)

6.名著阅读。(7分)
老师布置这学期阅读《水浒》,并于学期末开展“走进名著”活动,请你完成下列各题。
(1)假如你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你准备通过哪些形式展示你们班的阅读成果?(至少两种)(4分)[来源:学科网]
活动一:
活动二:
(2)从宋江、林冲、鲁智深这三个人物中选择一个,简述其结局。(3分)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阅读《陈涉世家》的选文,回答问题。(13分)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7.下面与“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中“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辍耕之垄上 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C.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D.固以怪之矣
8.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天下苦秦久矣。

(3)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9.陈胜为什么认为当时的情形有利于起义?他又是如何造势的?(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8分)
谢深甫,字子肃,台州临海人。少颖悟,刻志为学,积数年①少寐,夕则置瓶水加足于上,以警困怠。父景之识为远器,临终语其妻曰:“是儿当大吾门②,善训迪之。”母攻苦守志,督深甫力学。中乾道二年进士第,调嵊县尉。岁饥,有死道旁者,一妪哭诉曰:“吾儿也。佣于某家,遭掠而毙。”深甫疑焉,徐廉③得妪子他所,召妪出示之,妪惊伏曰:“某 与某有隙,赂我使诬告耳。”越帅方滋、钱端礼皆荐深甫有廊庙才,调昆山丞,为浙曹考官,一时士望④皆在选中。司业郑伯熊曰:“文士世不乏,求具眼如深甫者实鲜。”深甫曰:“文章有气骨,如泰山乔岳,可望而知,以是得之。”
【注】①积数年:连续几年。②大吾门:光大我们的门庭。③廉:查考,访查。④士望:有才能、有声望的人。
10.解释加点的文言实词。(3分)
(1)积数年少寐
(2)善训迪之
(3)求具眼如深甫者实鲜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某与某有隙,赂我使诬告耳。

12.为什么谢深甫做考官的时候,当时的那些有才能、有声望的才俊都被选中了呢?(3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学学胡弗
①鲍伯·胡弗是美国著名的试飞驾驶员,他在空中表演的特技,令人叹为观止。一次,他从圣迭戈表演完毕,准备飞回洛杉矶,可是,在距地面90多米高的空中,有两个引擎失灵。幸亏他反应机敏,技术高超,飞机才奇迹般地着陆。
②胡弗紧急着陆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检查飞机用油。正如他所预料的,他驾驶的那架螺旋桨飞机,装的却是喷气机用油。胡弗立即召见那位负责保养的机械工。年轻的机械工早已痛苦不堪,一见胡弗,便吓得直哭。因为他的过失险些送掉了三个人的性命。
③胡弗并没有像大家预料的那样大发雷霆,而是伸出手臂,抱住维修工的肩膀,信心十足地说:“为了证明你能干得更好,我想请你明天帮我的F-51飞机做维修工作。”从此,胡弗的F-51飞机再也没有出过差错,那位马马虎虎的维修工也变得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④胡弗的故事给我们诸多启示,其中最大的一点是:胡弗对待马马虎虎的维修工采取了真诚的宽容的态度。其实,我们的教育何尝不需要真诚的宽容?
⑤是的,真诚的宽容与安慰是使受伤的心灵霍然而愈、起死回生的良药,它能让人在磨难中拼搏,从失败中奋起。在学生出现过失时,心地高洁的教师往往会自我克制,出人意料地说出宽慰学生的话语,使其在最短的时间恢复自信与自尊。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有宽广的人文视野和海纳百川的宽容精神,不仅要容忍学生的精神个性,容忍学生对自己说“不”,还应容忍学生犯错误。因为只有教师民主的阳光,才能照亮学生创造的原野。
⑥宽容是素质教育主体性的要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赞扬差生极其微小的进步,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更文明。”事实上,只要对学生多一些宽容和赏识,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帮助其分析症因,提出应对策略,就能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开发,而这种潜力一旦被挖掘出来,定会迸发出惊人的力量。
⑦学会宽容,多一份宽容吧!因为宽容是智慧的善良,是悟透人间之难的觉醒,是对人类的爱和信心,是睿智,是勇敢,是寂寞冬夜里飘然降来的春风。让教学的百花园里多吹一些这样的春风吧!
(选文有改动)
13.第①~③段所写的事例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14.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15.第⑤段画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来源:Z,xx,k.Com]

16.第⑤段和第⑥段可否颠倒?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4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在凝视心中的偶像,遥望那似在云天的名人时,心中往往升腾着对自我未来的憧憬,渴望着、追寻着那种能抚慰我们、提升我们的力量。这是年轻人成长的精神道场,是一个纯粹的、热切的心灵世界……为此,我们寻找我们心中的名人。我们寻找着名人在历史中渐行渐远的身影,探寻我们心目中的名人,探寻名人在时空里时隐时现的思绪……
请以“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九年级语文(上)(人教实验版)第六单元检测题(一)
参考答案
1.D(A.yǔ—yù。B.qiǎng—qiāng。C.nǔ—nú。)[来源:学。科。网Z。X。X。K]
2.C(对:回答、应对。)
3.A(B.“唱”通“倡”,首发;C.“信”通“伸”,伸张;D.“已”通“以”,表示时间。)
4.D(A.“亡”,古义:逃走;今义:多指死亡。B.“怜”,古义:爱戴;今义:怜惜,怜爱。C.“谢”,古义:道歉;今义:感谢。)
5.(1)以某一个主题或角度选好人物,选好人物的相关素材,画好黑板报的刊头图片、插画等,还要找一位粉笔字写得好的同学帮忙抄写。(2)不设具体答案,可以根据当地情况,按要求回答。(3)古代名人的确有利于扩大名人故里的影响,但作为各地也要实事求是,而不能故意地混淆视听,否则就有辱于名人,我们应该本着尊重历史、尊重名人的态度来发展名人故里旅游。
6.(1)活动一:出一期优秀读后感展评。活动二:以评书的形式讲述某个精彩片段。
(2)示例:林冲是坚决反对招安的英雄之一。梁山众将随宋江归顺朝廷后,林冲念其义气,随宋江南征北战,从未折损过梁山的威风,百战余生,终于平定方腊。然而,在回京途中,他染患风瘫不能痊愈,留在杭州六和寺中由武松看视,半年后不治而亡。(简述结局时一定要准确完整,不能张冠李戴。)
7.A(A.之:去、往,动词。与题干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B.之:的,结构助词。C.之:代指扶苏,代词。D.之:代指这件事,代词。)
8.(1)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这是一个感叹句,感叹语气要翻译出来。)
(2)老百姓苦于秦(的统治)已经很久了。[“苦”在这里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苦于……(的统治)”,这里的意动用法应该翻译出来。]
(3)大家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的,互相示意地看着陈胜。(“往往”在这里是古今异义词,意思是“到处”。“指目”在这里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这两个文言现象应该翻译出来。)
9.原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天下苦秦久矣”,说明全国人民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极其愤恨,处处都蕴蓄着反抗的力量。长子扶苏“贤”而被杀,二世胡亥“不当立”而“立”,必然加重秦王朝的内部危机,并由此引起更深刻的社会矛盾;而当时的楚人又把希望寄托在对项燕的怀念上,他抓住了秦王朝所面临的严重政治危机和楚国人民的反抗要求这两点,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从而掌握了有利条件。舆论造势:①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要熟读选文,注意选文的叙事脉络。)
10.(1)睡觉 (2)启迪 (3)很少(这三个词均为一词多义。“寐”和“鲜”我们分别在《狼》和《爱莲说》中已经学过,解释词义并不难。“迪”字的解释需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推测。)
11.某人和某人有仇,是贿赂了我让我诬告的。(翻译出多义词“隙”。)
12.(1)谢深甫慧眼识珠,善识人才;(2)这些被选中的人文章写得很好。(回答这类问题,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和对具体问题在文中的定位是前提,然后能用原文词句作答就用原文,不能用就概括总结,意思对即可。)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谢深甫字子肃,台州临海人。少年时就聪颖灵悟,立志求学,连续几年很少睡觉,晚间就打一瓶水把脚放在上面,来警醒困倦劳乏。父亲谢景之知道他有远大的才识,临死时对妻子说:“这个孩子将要光大我们的门庭,好好教育启迪他。”母亲刻苦守节,督促谢深甫努力学习。乾道二年谢深甫进士及第,调为嵊县尉。有一年闹饥荒,有死在路旁的人,一个老太婆哭诉说:“这是我的儿子。在某人家做雇工,被打死了。”谢深甫感到怀疑,慢慢查访到老太婆的儿子在别处,召老太婆来指给她看,老太婆惊恐地伏在地上说:“某人和某人有仇,是贿赂了我让我诬告的。”越地守帅方滋、钱端礼都推荐深甫有朝廷大官的才干,调昆山县丞,任浙江曹试考官,当时有才能、有声望的士人都被选入。司业郑伯熊说:“文士世间并不缺少,要寻求如同谢深甫这样有眼力的人实在很少。”谢深甫说:“文章有品格风骨,就如同泰山高峰,可以一望而知,因此得到了他们。”
13.①引出论题或中心论点。②议论中记叙,增强可读性。(本文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很特别,不是开门见山提出论点,也不是逐层深入,在结尾归纳要点,而是用三段叙事引出中心论点。)
14.我们的教育需要真诚的宽容。(第④段中的反问句“我们的教育何尝不需要真诚的宽容”就是本文的论点,只是在做论点时要变成正常语序。)
15.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教师的民主必将会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比喻论证是用打比方的手法形象地对论点进行证明的一种论证方法,又叫喻证法。“喻巧而理至”,由于这种方法是用容易理解和浅显的事物来说明不易理解和较深的事理,具有形象性,就能将抽象的道理予以具体化,做到深入浅出、平易生动,从而加强对论点的证明。)
16.不可以。第⑤段承接上文,围绕“真诚的宽容可以治愈受伤的心灵”展开论述,第⑥段深入一步,论述“宽容是素质教育主体性的要求”,两段呈递进关系,颠倒后不合逻辑。(两段之间存在递进关系,我们应该把握这种逻辑关系,从逻辑关系的角度解答。)
17.写作指导:在写作之前必须认真审题,审题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和基础,审题不仅要细心,更要全面。在“千古风流人物”中,“千古”是指长远的时间;“风流”在此处则是杰出不凡的意思,所以“千古风流人物”应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对社会做出过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经济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等,诸如孔子、孟子、庄子、孙武、诸葛亮、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等。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优秀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生动感人的故事,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虽然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但我们还是不能写警魂不朽的任长霞,为消除百姓饥饿努力研究水稻的袁隆平;也不能写为我们费尽心血操劳一生的父母。因为这些人虽然让我们感动,但是却不符合“千古”的要求。所以当今的风流人物和自己身边的风流人物,都不在我们写作的范围之列。同学们一定要审好题,不要弄错了写作对象和写作范围。
例文:
仰望名人
苏轼曾云:“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题记
我站在中国文坛史前,仰望一个又一个的仁人志士,在他们的身后,我看到了不畏艰难,敢于攀登的灵魂。是他们组成了中国灿烂的文化。
永远的青莲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的身影在飞舞。他“斗酒诗百篇”,在那浑浊不堪的世俗中,他毅然放弃“万钟”,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就是青莲。友人这样评价:“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我想,这是对你最好的诠释。
不朽的野老
安史之乱造就了你热切的忧世情怀,你在晚唐的长河中一跃而出,你以生命展现了封建时期百姓的苦难生活。在“三吏”“三别”中,你以泪水抚平战争的伤痕;“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你在历史的画廊中,写下了“杜甫”的灵魂。我看到了,不朽是你迎风的旗帜。
无瑕的易安
自从你嫁入赵家,便注定了你不寻常的生命历程。在经历了亡国丧夫之难后,你依然在词坛守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雨打窗台湿绫绡”。你的生命充满了愁苦,不是吗?那为什么有“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千古名句。我明白了,你并不悲伤,因为婉约是你无瑕的映衬。
仰望名人,我感受到了他们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仰望名人,我的思想得到了净化;仰望名人,我发现中华的文化是如此魅力非凡,仰望名人,我决定自己也要做一位名人,做一个大写的人,在中国的《名人传》里记上我的名字。[来源:学科网]
我站在中国文坛史前,又一次仰望名人。不过,我的仰望不再只是敬仰,是增加了一份动力,向名人学习的动力。仰望变为了学习……
【点评】本文最大的优点:首先是选材典型——作者选取了李白、杜甫、李清照这三位风流人物。其实,提起他们的名字,就有一种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感。 其次是文采飞扬——主要体现在作者能够准确、恰当地引用诗词名句,能够学以致用。 再次是布局精心——采用题记和小标题的形式,使文章内容更显豁集中,便于阅读。最后是“总—分—总”结构的巧妙运用。

④ 你好,想给初三学生找语文阅读训练方面的题,最好有答案,不知道能帮忙吗谢谢。

2009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精编---记叙文阅读专题
一.(09上海市)(26分)
月光启蒙
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甲]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
坐在面前的母亲忘却了她给我的那份爱,但故乡的天空不会忘记:是母亲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童年苦涩,夏夜却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柔和的月色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了歌谣: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姥娘,八丈高,骑白马,挎腰刀……”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那时,我们过着清贫的日子,但 。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疯长歌谣。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母亲把故乡给予的爱,亲人给予的爱,融为伟大的母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沉静片刻,她又吟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
“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民歌童谣唱过了,我还不想睡,就缠着她给我说谜语,让我猜。母亲说:“仔细听着: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是什么呀?”
我问:“朝哪里猜?”
母亲说:“朝吃的猜。”
我歪着头想了一会硬是解不开。母亲笑着说:“你真笨,这是咱种的花生呀。”
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深刻的民歌童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

21.用恰当的词语填空(2分)
(1)将“安详”、“慈祥”填入文中的甲、乙处:
她[甲 ] 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 ]
22.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空格中填入恰当的文字(6分)
月光下,母亲为我 唱 民 歌 → → →说 谜 语
23.根据文意,将文中的句子填写完整。(2分)
那时,我们过着清贫的日子,但 。
24.文中画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表达效果是 。文中运用同样修辞方法的另一个句子是 。(5分)
25.对标题“月光启蒙”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3分)
A.月光下,母亲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吟唱,让我初步了解了许多民歌童谣。
B.在故乡明亮的月光下,母亲教会我要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磨难。
C.在故乡的天空下,月光启迪我领悟了浓郁的诗情和生活的真谛。
D.明月星光下,母亲用智慧和才华陪伴我的童年,启迪我的想象和诗情。
26.如果以“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永远珍藏着那一份母爱”来结尾,和原文比较,哪一个好?为什么?(80字左右)(8分)

21.(2分)甲:安详 乙:慈祥 22.(6分)讲故事 唱童谣 23.(2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 24.(5分)比喻(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母亲嗓音的轻柔、甜美(2分) 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或:“月儿弯弯像小船”、“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2分) 25.(3分)D(3分) A(1分) 26.(8分)观点(1分) 理由(6分)(写出两点,每点3分) 语言(1分)原句好的理由:(1)意境更含蓄(2)结构呼应更紧密(3)内容上突出了诗情(4)语言上具有诗歌的韵味 改句好的理由:(1)直接点明母爱主旨,更加鲜明地表达了对母亲的爱(2)呼应开头

二、(09贵州黔东南)
阅读《阿长与山海经》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12分) 21世纪教育网
①大概是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21世纪教育网
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我高兴地说道: 21世纪教育网
③“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21世纪教育网
④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21世纪教育网
⑤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21世纪教育网
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21世纪教育网
10、当阿长问《山海经》时,表现了她对“我”的关心,而“我”却认为“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这种想法表现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理?(3分) 21世纪教育网
答: 21世纪教育网
11、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说说它们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3分) 21世纪教育网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21世纪教育网
答: 。 21世纪教育网
12、文段⑤中画线句子所采用的表达方式是: (1分);“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中的“这”指代的是: (2分); 21世纪教育网
13、文段最后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3分) 21世纪教育网
答: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阅读下面选文,按要求回答文后各题(12分) 21世纪教育网
为爱挺直 21世纪教育网
郭华悦 21世纪教育网
①父亲早早去世,为了生计,母亲在家乡摆了个水果摊,每天天没亮就要起来张罗。到了七点左右,一切准备妥当了,于是用三轮的脚踏车,载着顺路的他和一车水果,在晨曦中一路奋进。 21世纪教育网
②母亲的背驼得很严重。到了冬天,在这个北方的小城里,北风裹着雪花,一路肆虐。每当这个时候,母亲总是用力地挺直了背。躲在母亲背后的他,恍然发现母亲的驼背直了不少。 21世纪教育网
③到了学校,他欢呼着跳下车,把这个惊喜发现告诉了母亲。他还沾沾自喜地叮嘱母亲,说不定蹬脚踏车有助于纠正驼背呢。母亲笑了笑,不以为意。可是懵懂的他却天真地认为,如果母亲能直起背来,自己就不会被同学叫做“小罗锅”了。 21世纪教育网
④母亲蹬脚踏车挺直的脊背,让他看到了希望。可是日复一日,他失望地发现,母亲蹬脚踏车时,脊背是直的,可一下车,却又成了驼背。于是,同学们的嘲笑始终伴随着他。 21世纪教育网
⑤后来,他考上了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城市里。没过了几年,他娶了个漂亮的妻子,也增添了一个可爱的小生命。母亲一直想过来看看孙女,可是他碍于面子,始终说自己忙,不断推脱。 21世纪教育网
⑥直到有一天,他骑着自行车,送四岁的女儿去幼儿园。那天的北风格外地大,刮在脸上竟有些生疼。女儿惊叫了几声,他于是下意识地挺直脊背,挡住迎风而来的寒风。风像刀子一样,在身上刮过,他却始终牵挂着后座上的女儿。 21世纪教育网
⑦那一刻,他突然想起了老家的母亲。他也终于明白,那些风雨交加的早上,母亲奋力地挺直了一直被他嫌弃的驼背,为后座的他挡住了刺骨的风雪。母亲的背,因为爱而挺直。可他不知道的是,每次把他送到学校,回到水果摊后,母亲的背总会疼上大半天。这样的戏,在他年少时光中,日复一日的上演。 21世纪教育网
⑧他的心里,突然涌进了阵阵酸楚。母亲的背是驼的,爱却很直。每个子女的身前,都有一堵挡风遮雨的挺直脊背,那是一堵爱的厚墙。 21世纪教育网
(选自《知识窗》2009年第1期) 21世纪教育网
14、选文第④段中说“母亲蹬脚踏车挺直的脊背,让他看到了希望”,根据你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你认为他的“希望”是什么?(3分) 21世纪教育网
答: 21世纪教育网
学科
15、“母亲一直想过来看看孙女”,“可是他碍于面子,始终说自己忙,不断推脱”。结合选文,请你说说他“不断推脱”的真正原因是什么?(3分) 21世纪教育网
答: 21世纪教育网
16、选文第⑦段中说“这样的戏,在他年少时光中,日复一日的上演”。在文中“这样的戏”具体指什么?(3分) 21世纪教育网
答: 21世纪教育网
学科
17、阅读选文后,你会为其精美的文题所折服,联系全文,说说选文标题好在哪里?(3分) 网
答: 21世纪教育网
10、(3分)说明“我”没有把买书的希望寄托在阿长的身上,只是随便说说而已。表现“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意思对即可给分);11、(3分)表现了“我”当时接到书时的震惊和感激之情。12、(3分)议论(1分),指阿长为“我”买来了《山海经》的事(2分);13、(3分)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是“我”渴慕已久的,最初想得到的,而且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让“我”产生感激和“新的敬意”。所以对“我”来说是“最为心爱的宝书”(意思对即可给分);
(一)(12分)
14、(3分)希望母亲能通过蹬脚踏车让驼背逐渐挺直,使自己不再成为同学们嘲笑的对象。(意思对即可给分)
15、(3分)为了不让妻子、女儿以及其他人看到母亲的驼背形象。16、(3分)那些风雨交加的早上,母亲奋力地挺直了一直被他嫌弃的驼背,为后座的他挡住了刺骨的风寒;每次把他送到学校,回到水果摊后,母亲的背总会疼上大半天。17、(3分)①高度凝练地概括了选文“母亲的背是驼的,爱却很直”这一主旨,展示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给人以心灵的震撼。②造成悬念,引领着读者急切地阅读全文。(答对其中一点即可给3分)

三.(09安徽蚌埠二中)(19分)
牵 挂
周 子
① 一天清晨,从梦中醒来惊出了一身冷汗。梦境历历,如在眼前——天空飘着细雨,我回老家去,父亲说头痛得厉害。我吓坏了,忙用摩托车带他去医院,并且一路上默默祈祷……但愿这只是一个梦,父亲肯定不会有事!
② 之所以会做这个梦,是因为父亲当时刚下岗在家,A_________。那几日,小弟要结婚,家中正在装修房子。父亲平日就爱喝两口,加上心中不舒畅和麻烦事,B_________也是在所难免。而父亲的高血压,又每每让我放心不下。
③ 醒来后,仍然C_________。把梦中的事告诉妻子,妻笑我心也太小了,会有什么事?话虽这么说,还是D_________。早饭后,马上往家中打了个电话,正是父亲接的,听到父亲的声音,我的一颗悬着的心才算放了下来。支吾了几句,放下电话,心里格外轻松。
④ 事后想是否如妻所说,自己的心未免太小太细了呢?整日牵挂这,牵挂那的,是否太女人气了呢?转念一想,不觉哑然失笑,又不是不食人间烟火,心小又有何妨?在这个世界上,有人让你牵挂,或者知道有人在牵挂着自己,不同样是一种幸福吗?
⑤ 我想起去年春节前的一件事。那天,天格外冷。因为放了寒假,睡了个懒觉,快到9点了,听到有人敲门,打开门一看,是父亲。父亲搓着手,劈头就问,怎么没人接电话。我说电话在客厅里,卧室门又关得严实,睡得死没听到。父亲缓缓地说,电话半天没人接,担心你们怕是煤气中毒,就赶过来看看,没事就好。说完就走了。望着父亲的背影,我的眼睛一片朦胧。
⑥ 这就是牵挂。它是干渴中的一汪清泉,冬日里的一轮暖阳,滋润、温暖着我们的心灵。它是世间美好的情感,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关爱。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人世间因为有了这份牵挂才美丽,生命也因了这份牵挂而精彩呢。 (原载2003年2月13日《齐鲁晚报》)

5. 请选择正确的词语,把序号填入文中A、B、C、D处。(4分)
备选词语: ① 忐忑不安 ② 心情郁闷 ③ 心有余悸 ④ 借酒浇愁
A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
6.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主要的两件事。(4分)
第一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作者选择的两件事情非常琐屑,请分析它们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第⑤段中划线的“劈头就问”和“缓缓地说”分别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心理?请发挥想象,对其表情加以描写。(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模仿第⑥段中划线的句子,再写一句话。(3分)
这就是牵挂。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分)A心情郁闷 B借酒浇愁 C心有余悸 D忐忑不安(各1分) 6.(4分)一个是作者因一场噩梦而对父亲惦念不已,非得通过电话“听到父亲的声音”才安心。(2分)另一个事例是父亲因为没人接电话竟疑心儿子全家是否煤气中毒了,特地赶来察看。(2分) 7.(4分)两件事情虽然琐屑却有典型意义,第一件事表现了作者深深的孝敬之情,第二件事表现了父亲对儿子彻骨的关爱之情,感人至深。(2分)这种父子间无微不至的“牵挂”,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正是这种亲情维系着我们这个世界,温暖着我们的心灵,并使人生放发出绚丽的色彩。(1分)以小见大。(1分) 8.(4分)“劈头就问”表现了父亲焦急万分,担心儿子全家煤气中毒;(1分)“缓缓地说”是因为父亲得知没接电话的原因,儿子全家平安以后,内心感到轻松释然。(1分)表情描写要抓住眼神和脸色,答案略。(2分) 9.(3分)示例:牵挂是风雨中的一把雨伞,黑暗里的一束亮光,保护、照亮着我们的生命。

四、(09北京怀柔)(11分)
可爱的书呆子
叶辉
①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一些学业顶尖的大专家大学者甚至泰斗级的人物,在日常生活中却常常是低能儿,学业上的辉煌和生活中的愚笨形成鲜明的对照,因此常常为庸人所诟病①,为那些学业上无所成而生活上的精明者所讪笑②。
②毫无疑问,哲学是世界上最能使人聪明的学问。按照这个逻辑,学哲学的人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了。
③不见得。何以见得不见得?有事实为证。
④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哲学所的申有鼎先生,著名逻辑学家。但是大学者有时却迂得可爱呆得可爱。
⑤申先生因沉迷学业,误了个人婚事。年岁渐长方找到一个在工厂工作的对象,于是两人商定结婚。
⑥彼时结婚登记要开介绍信。这位申大专家兴致勃勃来到单位开介绍信。“你未婚妻叫什么名字?”工作人员问。申有鼎竟想不起来。于是他拎起电话,找到爱人所在单位。
⑦“请问你们厂一个女同志最近要同中科院哲学所的申有鼎结婚,你们知道吗?”申大专家问。
⑧“知道啊。”对方答。“请问她叫什么名字?”“你是谁?”
⑨“我就是申有鼎,开结婚登记证明,想不起她名字了……”
⑩结婚忘了未婚妻的名字,这在全世界恐怕绝无仅有!
⑾想不起未婚妻名字已属罕见,还有忘掉自己姓甚名谁的人!
⑿此事也发生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哲学所,主角是申有鼎的同事金岳霖。
⒀金岳霖,“中国哲学第一人”,一个泰斗级的人物。
⒁泰斗也是个书呆子。他不爱做官,他有一名言:“与其做官,不如开剃头店,与其在部里拍马,不如在水果摊子上唱歌。”50年代初,时任清华大学教务长的周培源要他出任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金泰斗不想干,但周坚持,无奈,他只好到系主任办公室办公。可是他却不知道“公”是怎么办的,就恭恭敬敬地在办公室里待着,见没人找也没事,待了半天又跑回家看书去了。
⒂后来学校只好解除他的行政职务。
⒃一次,金泰斗乘人力车外出办事,一路上满脑子思考着一个哲学问题,突然有所悟,于是马上想到要与好友陶孟如交流,遂急令车夫停车,跑到路旁的电话亭前打电话。
⒄“我找陶孟如。”他拨通了电话。
⒅“您哪位?”陶孟如的女佣在电话里问。我哪位?金岳霖摸摸脑袋,一时竟想不起来。
⒆“我是陶孟如的朋友,请他说话。”
⒇“您贵姓?”佣人是个较真的人。可金泰斗还是想不起自己“贵姓”。无奈,只好央求女佣高抬贵手,让他与老朋友通话。女佣恪守职责,不予通融。无奈中,金岳霖转而向自己的车夫求教。“我是谁?你知道吗?”车夫刚给他拉车,也叫不出这位大名鼎鼎的学者的名字。但他依稀记得别人都叫他金博士。“别人都叫你金博士。”金岳霖一拍脑门念了声“阿弥陀佛!原来我姓金啊!”这下终于想起来了。
(21)此事终被好友陶孟如披露,传遍学界,成为他那些好事之徒的朋友茶余饭后的笑谈。
(22) 女作家袁成兰曾写过她的夫君。那是一个“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中间不懂人际交往”的知识分子,一个历史学教授。这位书呆子思考问题时目不斜视,连老婆都认不得了。袁成兰写自己的丈夫有个细节很有意思:一次她从乡下回来,下了车,肩扛手提,大包小包,恰逢丈夫放学,她赶忙迎了上去,谁知丈夫见了她点头一笑,继续走路。她奇怪了,丈夫不认识自己啦?便故意不与他招呼,紧跟着他,但见他目不斜视,继续前进。她累得满头大汗,他旁若无人顾自走路。到家门口,他进了门,准备关门时才发现门外的妻子,惊讶地问:“咦,怎么是你?”见妻子肩扛手提,累得汗流满面,这才醒悟:“刚才我好像在哪里看到你了,对对对,当时看到你,我觉得像个熟人……”呜呼哀哉!老婆成了熟人,倒真是个熟人,同床共枕数十年的熟人!
(23)的确,有些大智慧者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表现出非常可笑非常白痴的一面。对此,一些聪明人常常讥笑他们是书呆子。诚然,在这些聪明人面前,这些书呆子是既呆又傻。但是不呆不傻的聪明人能不能也像那些书呆子一样在某方面干出成就来呢? 选自2008-07-16《中华读书报》(有改动)
注释:①诟病:〈书〉指责。②讪笑:讥笑。
13.文中写了三位可爱的书呆子,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这三位书呆子身上所发生的趣事。(对每一位的概括不超过30个字。共3分)
答:

14.本文对三位大学者的描写生动形象、幽默风趣、栩栩如生,请从画线句子中任选两处进行分析。(4分)
答:(1)处:

(2)处:

15.你对三位大学者在生活琐事方面的愚钝有何看法?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一谈。(100-150字)(4分)

13.答案:①著名逻辑学家申有鼎,开结婚登记介绍信,忘了未婚妻的名字。②著名哲学家金岳霖不会做官、忘记自己的名字。③女作家袁成兰的丈夫把老婆当成了熟人。 14.答案示例:例句1:可是他却不知道“公”是怎么办的,就恭恭敬敬地在办公室里待着,见没人找也没事,待了半天又跑回家看书去了。分析:表现了金岳霖对官场之事一窍不通,一心专注于做学问。 例句2:我哪位?金岳霖摸摸脑袋,一时竟想不起来。分析:写出了金岳霖在生活琐事方面愚钝貌似傻乎乎的可爱形象。 例句3:金岳霖一拍脑门念了声“阿弥陀佛!原来我姓金啊!” 分析:活画出金岳霖在生活琐事方面愚钝天真的可爱形象。 例句4:“刚才我好像在哪里看到你了,对对对,当时看到你,我觉得像个熟人……”分析:很明显,历史教授是在边走边思考问题,以至于见到自己的妻子,思维都没能转向。形象地写出了学者思维时的专注程度之深。评分:每句分析准确,表述流畅给2分。 15.答案要点与评分:必须围绕以下三个要点来谈:(1)从事科学研究,必须具有不受一切外务干扰,全身心投入之中的精神。(2)三位学者之所以能成就大事业,最可贵的就是对于科学事业的异乎寻常的专注。(3)中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方面也应具有这种精神。每个要点1分,语言表述流畅1分。

⑤ 初三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 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共22分)
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根深蒂固( ) 惨绝人寰( ) 馈赠( ) 星宿( )
2、下面词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2分)( )
A、砥柱中流 嗟来之食 头机取巧 丧心病狂
B、信口雌黄 相形见拙 秋冷雁高 尖嘴猴腮
C、俗不可耐 揆情度理 怀古伤今 不言而喻
D、平淡无奇 辨伪去妄 岿然不动 契而不舍
3、下列语段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4分)
①布什认为对付恐怖主义要有更大的决心、更强的信心和更大胆的行动。 ②任何软弱或者退缩,都将会导致更多的恐怖事件。 ③所以,布什政府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发动了伊拉克战争。④当导弹呼啸着砸在伊拉克无辜平民的头上时,布什先生还能在戴维营怡然自得地挥动他的高尔夫球棒,我们不被他的“负责”行为所“震慑”。
修改一:
修改二:
4、、2005年5月1日,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应邀到清华大学演讲。此前北京连日下雨,这一天阳光灿烂。演讲一开始,宋楚瑜就以“拨云见日”来表达此时的感慨,你能听出“拨云见日”的双重含义吗?请把含义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1)
(2)
5、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信息。(2分)
2005年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在人类的历史年轮上又增添了一道特殊的印记。这一天,我国“神舟”六号飞船经过115小时32分的太空飞行,完成了我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试验后,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员安全返回。“神舟”六号的成功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中国正稳步迈向太空新时代。

6、古诗文默写填空。(10分,每句1分)
(1)请君暂上凌烟阁, 。
(2) ,断肠白萍洲。
(3)落红不是无情物, 。
(4)故曰: ,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5)自经丧乱少睡眠, 。
(6)停杯投箸不能食, 。
(7) ,背灼炎天光。
(8)千嶂里, 。
(9)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二、 阅读部分。(共48分)
(一)《故乡》 节选(12分)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
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7.前两段文字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外貌、动作和神态,请用简洁的文字分别概括少年闰土和中年润土的性格特点。(4分):
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8.文中画线句子能否改成“虽然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但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为什么?(2分)

9“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中“欢喜”和“凄凉”的原因是:(2分):
欢喜:
凄凉:
10.闰土“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想说的话是什么?请你揣摩语境,联系全文,把它补出来(2分)。
答:

11.“可悲的厚障壁”一句使用的修辞方法是 ,其含义是
(2分)

(二)长大的细节(10分)
①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一身疲惫的他赶回家里时,父亲不在家,母亲也不在!循着邻人的指点,他几经曲折终于找到了父亲打工的地方——一家建筑工地。那时楼房已经建到了第三层,他看到了父亲的背影,佝偻着腰,挑着一担红砖,肩上的扁担弯成新月状,脚下窄窄的跳板随父亲的移动上下起伏……
②他心中有一缕悸动,轻轻地走过去,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弓着背正在码砖——是母亲!母亲抬手揩汗的一刹那,看见了儿子,见儿子正翕动嘴唇,赶紧打了一个掌心向下的手势“封住”了独生子的嘴。他明白了,母亲是怕他的喊声惊动父亲,酿成意外。父亲卸了担子,回头看到儿子时确实发了会儿怔。看到父亲的上衣被汗水浸透了,脸色苍白;母亲也汗流浃背,两手瘢痕,他惊讶地站在那里,泪水挡住了他的视线。
③其实开学才两个月,他不应该回来。本来暑假里父母东挪西借,给他凑齐了半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可国庆节,几个同学不期而至,游了几个景点,逛了几次街,下了几回馆子,身上那本来很有限的几张花纸便所剩无几了。他一连给家里发出了三封求援信,但都如石沉大海。撑到第二个月月底,他心中明白只有请假回家一条路可走了。
④回到家,吃了一大碗荷包蛋,心中好受了许多。母亲边看他吃边告诉他:前一段父亲病了,不肯上医院,在家里躺了半个月,身体刚恢复点,就急着去干活。他听了,明白母亲的意思,知道了为什么家里一直没回信寄款的原因;他呆坐着,沉默无言。隔了一会儿,母亲起身从厨柜里端出大半碗黑糊糊的米饭,说:“给你爹送去。”他端着碗,没动。母亲见了,说:“去呀。”“菜呢?”他问。母亲迟疑了一下,没说话,从酸菜坛中夹起两根瘦兮兮的黄瓜放在饭碗里。他忽然觉得眼睛有些潮,默默地走出家门……
⑤返校时,他的口袋里又有了三百元。要是以往,他会跟父母“说理”,这么一点钱要保证三个月的生活费塞牙缝都不够,但这次他什么也没说,接过这三百块钱时,他只觉得心一阵阵往下坠,手也有点抖。“这是你爹预支的三万块砖的工钱,一分钱一身汗,你可要省俭些用!”母亲说,“不够,想法子再给你寄点去。”他点点头,又摇摇头。母亲和往常一样送了他很远,待到母亲的身影从视野消失,他眼泪再也控制不住,簌簌地往下淌……
⑥——从此,他读懂了“辛苦钱”和“血汗钱”的最本质的涵义。
12、你从文中捕捉到了“长大的细节”哪些有关信息?(至少写出两点)(2分)
(1)_________ (2)___________
13、第③段与画线句子内容形成鲜明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4、试分析一下第④段中“菜呢?”这句话所蕴含的潜台词。(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⑤段中“他点点头,又摇摇头”表达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6、“从此,他读懂了‘辛苦钱’和‘血汗钱’的最本质的涵义。”其中“辛苦钱”和“血汗钱”本质含义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学会谅解(12分)

①谅解是人类的美德,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有人这样形容: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谅解是 ,能 ; 谅解是 ,能 。 这生动地道出了谅解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因而一位伟人意味深长地说:同志之间的谅解、支持与友谊比什么都重要!
②确实,谅解非常重要。先哲们早就认识到这一点。圣人孔子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以自己的感受去体会别人的感受,以自己的处境去推想别人的处境。这种以己推人的思想就包含了理解他人、谅解他人的深刻含义。唐代韩愈在《原毁》中说:“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强调做人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同样体现了人际交往中的谅解精神。
③谅解在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为人处事的重要原则。
④唐太宗李世民谅解、重用魏征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皇位之争中,魏征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多次使李世民陷入困境。玄武门之变后,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这时,李世民完全可以治他的罪,杀他的头。但是,李世民十分欣赏魏征的才干和人品,于是便谅解并重用了他,让他做到了宰相,帮助自己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这里虽然有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尊贤爱才的一面,但我们不能不认识到,这也与他宽宏大度、善于谅解他人分不开。再往前翻一翻历史的画卷,齐桓公谅解并重用曾险些射死自己的管仲,从而成就了霸业;蔺相如谅解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留下“将相和”的美谈……相反,那些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之人,又有哪一个能作出一番事业呢?
⑤古人尚能如此,在社会生活日趋复杂的今天,人与人之间更需要谅解。那么,怎样才能学会谅解呢?
⑥谅解,需要沟通。客观事物纷繁复杂,个人的思想认识常常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人与人之间难免会产生误解和冲突。因此,当自己与他人产生矛盾或误会时,要主动与对方交谈,认真倾听对方的诉说。这样,才能沟通彼此的思想,从而消除误会和隔阂。
⑦谅解,需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积极地换位思考,更多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就更容易谅解别人。
⑧谅解,需要忘却。忘却,是谅解的良方。克制性的谅解,不是真正的谅解,它不能祛除感情 伤口上的脓水,医治感情上的创伤。只有那种不记、不究的谅解,才是真正的谅解。
⑨我们提倡谅解,但是,谅解也不是无原则的一味迁就、退让。对于那些有损民族、国家和集体利益的行为,还需要勇敢地站出来,与之作坚决的斗争。
⑩让我们学会谅解吧!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人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17、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对“谅解”进行论述的?(2分)
答:(1)
(2)
18、文章第④段列举了三个典型事例从正面论证谅解的重要作用 。请你再补写一个典型事例来。(2分)
答:

19、文章第⑤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
答:
20、如果将第⑨段删去,对文章的论证会产生什么影响?(2分)
答:
21、仿照文章第①段中的画线部分,将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写在下面。(4分)
答:谅解是 ,能 。 谅解是 ,能 。
(四)古诗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2分)
A、微斯人,吾谁与归?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B、往来而不绝者 猿则百叫无绝
C、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D、或异二者之为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E、故自号曰醉翁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3 、按要求做题。
(1)甲文中画线的句子可以翻译为: ;乙文第○1段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用来比喻 (2分)
(2)“伛偻提携”在文中的意思是 ,由此我们可以想到 的《桃花源记》中的“ ”的意思与它相同。(3分)
(3)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以 为主,乙文以 为主。想一想,两位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哪些地方是值得肯定和继承的。(4分)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答题。
饮 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下,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1分)( )
A、本诗是我国晋朝诗人陶渊明的一首五言律诗。
B、第一、二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喜爱,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生活的厌倦。
C、第三、四句自问自答,表现了作者对自由自在、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
D、第五至八句描绘了一幅有菊花、南山、山中晚景、归林飞鸟构成的大自然的美丽画面,说明作者完全陶醉在悠闲自得之中。
25、本诗通过诗人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闲欣赏,反映出诗人什么样的人生追求?(2分)

⑥ 初三语文阅读题 门镜 答案

不知道是不是这篇 门镜,又叫“门眼”,又叫“猫眼”,即城镇单元楼住户安在门上,用以窥视门外来人的那个小玩艺儿。

此物和电子门铃一样,是改革开放后才出现于市场的家庭必须品。说是“必须”,是因眼下城镇人口多,治安欠佳,像人都上班去了,家中只剩下老人小孩子,有不速之客叩门时,可先于门镜中窥视,以保安全;或有不受欢迎着来访看清楚后亦可飨以闭门gēng 。

我看门镜的用途就这两条。

我不喜欢们镜。一个亮闪闪的东西安在一扇棕色或别的什么颜色的门上,就像一只白多黑少的小眼睛贼兮兮地盯着你,一开始就把你置身于一种被审视、被验证的gān gà 处境。我知道门镜后面是主人的眼睛。他或她的目光被聚集透过门镜会使人感到更加锐利,逼人,人们拜访别人时心地是坦然甚至是qián 诚的。但只要一想到你在明处他在暗处,你正从头到脚被人审查(特别是第一次叩访),绝不是一种愉快的感受。任何人都不喜欢被人从一个小洞洞里窥视。特别你拜访的若是熟人,或者高官富贾,名流府第,明知他在家,可那门铃“叮鸣”多次,备好的音乐磁带反复演奏多次,主人全不理睬,最后你还得在一曲怪声怪调的电子乐《献给艾丽思》或《天长地久》声中灰溜溜地离开,那分屈辱实在叫人窝火。有了门镜,你再也享受不到一开门“有朋自远方来”的那“不亦乐乎”的激情了。有如惊喜,一经窥视,门镜也会把它泄露殆尽。我那在外地上大学的女儿似乎也懂得这一点,假期归来,按了门铃之后便淘气地用手掌遮住门镜,我便只看到一片粉红,开始以为眼花,待开门见她笑嘻嘻地立于门外,那蓦然的惊喜确乎是先于门镜之后再开门所得不到的。

再,于小孔孔内偷看别人,此举既不尊重客人,也不尊重自己,于“爷们儿”实在是不光明磊落的行为。

可我自己后来却安了门镜,这是很具讽刺意味的。

我的安门镜并非为家财万贯,防偷防盗;也不是因为门庭若市,不堪甚扰;更不会为了傲慢地拒绝某些来访的客人,实在是因为受到了一次如孙犁在《小贩》里所写的情景而惊吓得不得不采取的措施。那是好几年前的事。我那时没安门镜,一日午间,所有笃笃叩门声如啄木鸟般,想是远方来客,快步趋前,门才打开,一壮汉突地冲我扬起一把寒光闪闪的菜刀,大吼一声:

要菜刀么。

历此惊险,恐怕谁都会考虑要采取一些防范措施的,于是我安上了门镜,并且养上了于门铃“叮鸣”之后鬼头鬼脑地在那小孔孔里瞄人的恶习,自然每次都多此一举,因为门外站着的多是亲朋好友,熟人同事。我开始怀疑这贼兮兮的玩艺儿安在门上是否必要?实在是一个防君子不防小人的东西。试问若有歹徒登门,会彬彬有礼地先按门铃之后再来翻箱倒柜么?我想不会,然而这次又书生气了。

正当我考虑要取下门镜时,有一天门铃再次叮咚作响。我又下意识地于门镜内窥视。这次站在门外是一个陌生的年轻人,廿五六岁,结实的个头,穿一件暗红花格衬衣,戴一副眼镜,很斯文的样子。才看清了不速之客的面容,我便否决起来:不是怀疑他的身份,而是怀疑自己有无决心改掉被商品异化了的人性和由此形成的于“门缝里看人”的坏毛病。我想,来客不是外地来组稿的编辑,便是远在珠海工作的大女儿的同事,思忖间,门铃又急促地叮咚作响。这年轻人也忒性急。我不由自主地又看了一眼,这一看我愣住了:那年轻人正独自微笑呢,并且居然竖起了大拇指摆动着:

“OK”他只差没叫出声来。

同时,另见他迅速地从随身携带的一个挎包里拿出了一把小螺丝刀,一块有弹性的塑料板,很敏捷地,塑料板已从门缝里插了进来,开始拨锁。“小偷。”意识到这一点我怒不可遏,突地拉开门一声大喝:

“你干什么。”

正在放心大胆作案的小偷怎么也没料到于门铃响起之后主人还“埋伏”于门后,一下子震住了。忙不迭地说:“没事儿!没事儿”抱头鼠窜而逃,留下作案工具和那个装赃物的大挎包。看来这是个有经验的小偷。那平光眼镜,那花衬衫,一副斯文状。我知道我要是应声开门,他便要胡诌什么找张三李四之类,敲错门,对不起。若迟迟不开门,他便“OK”。岂料这次碰上我蹑手蹑脚先于门镜中窥视,然后出其不意一声怒吼,反倒把他吓坏了。然而有识者说这恰恰说明这小偷还“嫩”,要是有经验,受到惊吓,他手里的螺丝刀早给你肚皮留下了窟窿了。他说,坏人的自我保护意识是很强的,信哉斯言。

无疑,这是安了门镜的好处。

于是我决定还是留着,就这样直到今天。

事情过去很久了,但这件事老使我回忆起五六十年代在西双版纳工作的那些日子。我长年累月在乡下工作,无论是坝子里的傣寨或高山上的拉枯山林,从没见到谁家门上挂着锁。柴扉随手一掩,只防猪鸡入内而已。走进一个寨子,看那些竹楼的门或虚掩、或洞开,很少见主人出入,静静地,只有野花在路边摇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依旧为君开”,刹那间会使人产生一种莫名的亲情,住进竹楼,主人不在,自己可以拉过小篾凳坐下,拨开火塘少烧水沏茶,拿国火塘上的小箩筐卷烟抽,兴许竹筒里还有酒,也可以倒一杯来喝,总之,真正的“宾至如归”。甚至会认为自己就住这儿,抄起扁担为这个家挑一挑清泉水,要是主人还不回来,走时把门轻带上就行。便这样,从来没听说过谁家丢了东西。偶有不慎自己遗忘在路边田头的农具、衣服什么的,别人也不会捡走。我就曾把手表忘在井边,人来人往,第二天照样在那儿。“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种古风犹存的社会我确曾在其间生活过,自己觉得那段时间也是灵魂最为纯净的时候。

我曾把这些经历和一位朋友聊起,他认为这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在“共同贫穷”的社会里,贫富悬殊极小,你有的那几件东西我也有。这就使私有观念、占有欲近于零;一旦物质丰富,人们学会了享受,再把贫富距离拉得很大,这时要没有偷盗,没有腐败那才真正是新鲜事。所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必要的,门镜这小玩意儿也是必要的。这种情况下,你若“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捐盗,未可以为仁也。”(《三国志》)只能说,那是一种书生气。

如此引伸开去,会得出一个可怕的结论:物质生活越丰富,道德就越沦丧。是这样吗?我不同意。可卢梭在他的《论科学和艺术》这本书里又明确无误地宣告:“当我们看到科学技术的光芒在我们天边浮起,德行也就消失了。”这真是悲哀。

我讨厌门镜,自己又不得不安门镜;我讨厌别人从一个小洞洞里窥视我,自己又不得不从这个小洞洞中窥视别人,这算哪门子的勾当?什么德行?

现在,每当进入城市里那一幢幢单元楼,看到前后左右由门镜、保险锁、防盗门构成的一张张冷冰冰的门脸。我会不寒而栗,就会想起西双版纳那一扇扇向人敞开的柴扉,那些“采椽不刮,茅茨不剪”的心灵的居所,十多年了,不知是否也安上了门镜?

〔阅读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飨以( )②笃笃地敲门( ) ③思忖( )④窥视( )

2、给文中拼音处填上汉字。

①闭门gēng( )②gān gà( )③qián( )诚

3、读完文章后,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借助修辞把抽象的感受形象化,以期与别人产生共鸣。

4、作者由门镜引发了许多的思考,你认为一个怎样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文字来?

5、“于是我决定还是留着,就这样直到今天”作者安门镜可谓“小小门镜三部曲,经济时代怪事多”,写出是那三部曲,是哪些事引发的?

6、“文贵原,远必含蓄。或句上有句,或句下有句,或句中有句,或句外有句。或说出者少,不说出者多,乃可谓之远。”这讲的是弦外之音的语言艺术。下面三句话,你能听出怎样的弦外之音呢?

①有如惊喜,一经窥视,门镜会把他泄露殆尽。

②于是我安上了门镜,并且养上了于门铃“叮鸣”之后鬼头鬼脑地在那小孔里瞄人的恶习。

③这种古风犹存的社会我确曾在其间生活过,自己觉得那段时间也是灵魂最为纯净的时候。

7、作者在斯文青年敲门那件事的叙述中,曾深刻地剖析自己有无决心改变被商品异化了的人性,而后文看出这斯文青年可真“斯文”,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后文为何写五六十年代在西双版纳工作的事?

8、倒数第二段,作者写自己陷入了一个怪圈,生活中你又陷入过怎样的怪圈中呢?你认为怎样才能走出怪圈呢?

9、朋友关于“共同贫穷”的论述,卢梭“德行消失”的宣言,你是否同意?为什么呢?

10、“那些心灵的居所,十多年了,不知是否也安上了门镜?”作者陷入了怎样的思索之中?此问题又引发了你关于我们现今社会的哪些问题的怎样的思索?(至少两个问题)

答案:

1、xiǎng dǔ cǔn kuī

2、羹 尴尬 虔

3、修辞和内容要相符,可借用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形式,且要说明使用某种修辞的作用。

4、答案不必要求统一。心地纯净,渴望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真诚以待,渴盼这个世界心灵与心灵之间的门是敞开的,愿每个灵魂能相互沟通等,或善于思考,心思细密,忧以天下等。

5、①不喜欢门镜,拜访时的尴尬、难堪境地。②安上门镜,壮汉菜刀之惊吓。

③享受门镜之利,斯文青年不斯文。三部曲和事件,语言表述不求统一。

6、①拟人手法写出对门镜的讨厌,也写出对“窥视”类似行为的厌烦、鄙视。

②对自己的深刻解剖,也是对“门缝里看人”这一恶习的反感,是现代“通病”吧!

③抒发对古风犹存社会的喜爱和赞叹,隐含对现代社会的批判和期待。

能品出弦外之音即可,想问题角度不同,品出内容可以有些差异,上述答案仅供参考。

7、正是这件事使作者的们镜一直安到今天,解释了世上如此多门镜生存的原因,这引发了作者后文的议论。

于现代商品社会的门镜产生对比,表明作者的忧虑和爱憎,引发后文关于“贫穷富裕”的议论。

8、两问①什么样的怪圈?②怎样走出?

9、先阐明态度,后阐明理由。

10、忧虑经济大潮是否已经将那些纯朴的角落吞没,能否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让我们的精神也同样富有等,如彩票、上网、商业欺诈等,有问题还要有思索。

⑦ 初三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1.生物电脑是一中用新型有机物做芯片制造成的先进的计算机。

2.优势:内存储器的容量大,运算速容度快,更加接近于人脑。 不足:不具有人脑丰富多彩和变幻莫测的思维能力。
3.列数字、作比较 列举具体数字,通过将人脑与电脑比较,生物电脑与普通电脑比较,说明生物电脑的开发研制前景乐观,生物电脑必将在21世纪给人类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和变化,电脑与人脑竞争的时代,正在悄悄地到来!
4.具有人脑的某些特征,如:具有综合判断和归纳处理能力,以及理解语言、抽象推理、视觉感觉能力 望采纳^_^

⑧ 初三语文阅读题《英雄》答案

1.用两个词语评说“白领”对“老头”态度的变化过程:从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2分)
2.老头“很瘦,因为瘦就更显得干巴无力”,他真的“干巴无力”吗?从哪些语言可以看出来,请摘录文中句子回答。(2分)

3.“老头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终于让白领们见识到了英雄的真正面目”,什么是“英雄的真正面目”?(2分)

4.结合全文,说说下面文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这座大楼里所有的白领都自发地参加了老头的追悼会。在老头的骨灰里,白领们清楚地看到了子弹,不是一颗,是两颗,亮闪闪的,就像是老头的勋章。

5.任选一角度对选文写几句赏析的话。(提示:赏析可以从语言表达、修辞手法、词语准确运用等方面去分析。(3分)

《英雄》答案

1、冷漠、崇敬
2、不是;有很强健的体魄和敏捷的反应,如第⑦⑧段的相关描写
3.用生命捍卫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意思对即可)
4.“亮闪闪”是原指那子弹的色彩,这里也暗示着老英雄光荣而闪亮的历史。“勋章”原指立功得到的奖章,这里指老英雄的英雄的历史见证。(意思对即可)
5、(略,合理即可)《英雄》阅读答案

阅读全文

与初三语文阅读谜语答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