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一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人教版)答案给分
你只有40几分,我虽然有答案,可是你的分太少了。
2. 七年级上册语文配到练习册的答案,人教版的
vfdvbfgdbv
3. 初一上册练习册语文答案
第1课 在山的那边
一、1.2.略
3.⑴将“发达”改为“发展” ⑵将“附和”改为“赞成”
二、1.“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山”指的是重重困难。隐含的道理是:理想的实现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
2.⑴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山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山也在冷冷嘲笑我痴心妄想、幼稚可笑,表达我看不到海的失望、沮丧的心情。
⑵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用大海比喻理想,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生动形象地说明历尽千辛万苦,艰苦奋斗才会实现理想。
3.诗人坚信理想可以实现,这个信念鼓舞着他不懈奋斗,使心灵永远不再枯干,充满活力。
4.黄山位于皖南地区,面积千余平方公里,多为花岗岩山峰。(原文以注意抓主要信息,如方圆一百二十公里与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相比,以后者为重要。)
三、1.(1)烈士暮年,壮心不已。(2)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2.冰心 《飞鸟集》
第2课 走一步,再走一步
一、 1.略
2.莫顿•亨特 美 我在父亲的引导下,克服困难爬下悬崖的故事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战胜小困难,终将战胜大的困难,赢得最后胜利。
3.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参考答案 第1页
4.⑴把“基本上”删去(或将“根除”改为“消除”)
⑵在“朗诵”后加“表演”
5.C A B
二、1.57年前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 费城 我和小伙伴们、父亲
天气闷热而且大家玩弹子游戏玩厌了
我困在悬崖上,伙伴们走光了
在爸爸的引导下,我一小步一小步地爬下悬崖
2.倒叙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交代事情的起因。
3.略(运用记叙、描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
第3课 短文两篇
一、1.略
2.小思 香港 《承教小记》 席慕容 画家 作家 《幻思——席慕容散文赏析》 《七里香》《有一首歌》等
3.先抑后扬 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
4.⑴删掉“我们选” ⑵删去“原因”或“等原因造成的”
二、1.⑴秋天一到,蝉就结束了自己短暂的生命,但这短暂的生命完成了生命的延续,因而那烦人的鸣声是可以原谅的。这是作者心灵受到震动,思想转变,对蝉有了好感甚至敬意。
⑵比起贝壳的生命,人的生命更长、空间更多,应该尽可能把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这样才能让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意义、高质量。
2.不能换。“小心翼翼”是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意思。这里指极度害怕的我十分小心地从悬崖往下爬;“一丝不苟”是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的意思,这里指上苍精心给贝壳制造出精致的居所。
参考答案 第2页
3.⑴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⑵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⑶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第4课 紫藤萝瀑布
一、 1.略
2.宗璞 《铁箫人语》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
3.⑴删掉“对于” ⑵在“素质教育为主”加“的方针”
4.给我一次苦难 让我变得坚强
二、
1. ⑴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花人的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朵繁密的特点,富有情趣。
⑵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盛开的花比作张满的帆,形象地写出花儿生机勃勃的特点;又把花比作忍俊不禁的笑容,形象地写出花美丽可爱,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⑶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盛开的藤萝比作瀑布,生动形象地写出藤萝开得盛大,气势非凡、灿烂辉煌的特点,表达作者喜爱、赞美之情。
2.略
第5课 童趣
一、 沈复 清 文学家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二、 1.2.3.略
三、 之:的 /不译/代词,代”昂首观之”/ 代词,它们,指蚊子
为: 当作,作为 / 因为 / 被 观: 看 / 景观
其:代词,它的 / 自己的 / 代词,这
2.物外之趣 观蚊如鹤 神游土墙花台 观虫斗,驱蛤蟆
2 初一答案
3.视力好并且乐于仔细观察;还拥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
参考答案 第3页
四、1.⑴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⑵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2.母爱
第6课 理想
一、 1.2.3.略
4.⑴删掉“看到”或“使” ⑵删掉“以后”
5. 示例:(1)辛勤的汗水是您无私的奉献,桃李满天下是您最高的荣誉。(2)清风带去我的祝福,明月捎走我的问候,送你一丝风儿,赠你一缕月儿——人间有情,中秋快乐!
二、
1.⑴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理想比作罗盘和船舶,生动形象地说明理想能给人指明方向,有巨大的作用。
⑵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理想比作还魂的仙草和慈爱的母亲,形象地写出理想能唤醒人的良知,引导浪子走上正途。
⑶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理想比作今日之花、今日之芽,形象地说明只要为理想而奋斗,明日就会收获成功。
2.树立远大的理想,从此为理想而奋斗,趁着这个美好的时代。
三、1.⑴闻道龙标过五溪。 ⑵我寄愁心与明月
2.好逸恶劳 贪得无厌
第7课 短文两篇
一、 1.2.3.略
4.假如我是春风,我将吹绿所有荒凉的原野;假如我是阳光,我将温暖所有冰冷的心灵。
5.⑴描写、议论 ⑵议论、抒情 ⑶记叙、议论
二、1.⑴从事伟大的事业也就意味着要牺牲许多,所以说神圣的事业总
参考答案 第4页
是痛苦的,但是,也正因为承受住了这种磨砺生命才有价值。
⑵经历的第一次越多,生命的体验就越多,生命就更加丰富多彩。
2.略
第8课 人生寓言
一、 1.2.略
3.周国平 《周国平文集》 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4.⑴删掉“由于” ⑵把“一倍”改为“一半”
5.⑴ 汶川地震后,国人积极捐钱捐物,争当志愿者。
⑵全国人民救灾的图景表现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坚忍不拔的精神。
二、1.⑴“绷”是把心弦拉得紧紧的意思,这里形象地写出白兔因为拥有月亮而变得紧张不安,患得患失,失去了原有的闲适心情。
⑵用“牢牢”来修饰“盯”,形象地写出白兔惟恐宝藏丢失,紧张不安的样子。
2.⑴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⑵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第9课 我的信念
一、 1.2.略
3. 玛丽•居里 波兰 《现代人的智慧》
4.⑴删掉“的原因”或“为什么” ⑵把“充分”调到“发挥”的前面
5. ①奥运会开幕式表演肯定是色彩斑斓、千姿百态的。
②向全球公开征集儿童笑脸的照片将在文艺表演尾声的一个特别瞬间展现。
二、1.人类需要那些为了事业而不惜一切,根本不考虑物质利益的科学
参考答案 第5页
家。也正因为有了这些全身心投入到事业的人,社会才得以发展。
2.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⑵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⑶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⑷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第10课 《论语》十则
一、1.2.3.4.略
5.之:代词,代“学过的知识”/ 主谓间,不译 / 代词,指”一言”
为:替,给 / 当,做 / 就是 以:凭借 / 把 / 来
而:却 / 顺接关系,之后 / 并列关系,而且
第11课 春
一、1.2.略
3.朱自清 《朱自清全集》 散文 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热爱赞美之情
4.⑴删掉“基本上”或“完全” ⑵删掉“是否”
5.三峡大坝全线竣工(建成)
二、
1.⑴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花人的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开得热闹、繁多的特点。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⑵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春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生动形象地写出春雨细密、闪亮的特点。
⑶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春天比作娃娃、小姑娘和健壮的青年,生动形象地写出春天发展壮大的过程以及每个过程的特点:新、美和力。
2.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⑵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
参考答案 第6页
第12课 济南的冬天
一、 1.2.略 3.⑴删掉“不” ⑵删掉“由于”或“使”
3 初一答案
4.①2008年初以来,上海、深圳、武汉、南京等地都不同程度出现消费者宁愿赔偿违约金也要求开发商退房的现象。
②开发商是不会轻易接受退房的,而最坏的结果是补偿差价。
二、1.⑴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形象地表现冬天的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⑵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这一圈小山比作摇篮,形象地交代济南的地理特点,突出济南城暖和安适的特点。还运用拟人的修辞,赋予小山人的行为,体现小山温情的特点。
⑶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小村庄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画”,形象地写出雪景的清雅美丽。
第13课 夏感
一、 1. 2.略
3.⑴ 把“任意”和“被帝国主义列强”调换位置 ⑵删掉“以上”
4.①能源和原料价格的上涨带动日化企业也开始提价,宝洁公司全球总部正式宣布全球提高产品售价,最高提价幅度达16%。
②所有产品的调整都会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市场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
1.(1)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植物的长势比作一锅水逐渐沸腾起来,生动形象地表现生命力的蓬勃。
(2)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把麦浪比作海浪,又赋予麦浪人的行为,形象地写出金黄的麦浪翻滚的壮阔场面。
2. “酿”是逐渐形成的意思,这里写出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发展壮大,形象地表现夏天到来时气势之盛。
参考答案 第7页
第14课 秋天
一、 1.略
2.何其芳 诗人 评论家 《预言》 农家丰收图 霜晨归渔图 少女思恋图
3.(1)删掉“基本上”或“全部” (2)删掉“通过”或“使”
4.略
二、
1.⑴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说镰刀吃饱了稻香,富有情趣,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
⑵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说秋天栖息在农家里,将秋天人格化,形象地说明农家丰收,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
⑶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说秋天游戏在渔船上,将秋天人格化,形象地描绘出一个充满诗意的秋天。
三、
1. ⑴君问归期未有期 ⑵却话巴山夜雨时 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 讽刺笔法 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
第15课 古代诗四首
一、 二、略
三、1.⑴“平”字形象地写出潮水上涨与岸齐平的景象,与“阔”字相照应,描绘出一片开阔的景象。 ⑵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2. ⑴燕啄春泥 草没马蹄 喜悦
⑵“渐欲“是“渐渐就要”的意思,这里形象地写出春花就要姹紫嫣红开遍,令人眼花缭乱的美景,富有动态之美。
3.景物烘托 十 悲凉 天涯游子的悲哀及思乡之情。
参考答案 第8页
第16课 化石吟
一、 1.2.略 3.张锋 《科学24小时》 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赞颂
4. ⑴把“无穷的”和“蕴藏着的”换位 ⑵删掉“不”字
5. B
二、1.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化石比作珍贵的密码,生动形象地写出化石蕴含着珍贵的生命信息,给科学家的研究提供必要条件。
2.照应开头,有问有答,有放有收,使全诗结构完整。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三、1.⑴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⑵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乌龟非要学飞翔,结果摔死的悲剧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性,不可违背规律。
第17课 看云识天气
一、 1.略
2.⑴朱泳燚 说明文 如何看云识天气
⑵说明事物的情况、特征或道理的文体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分类别等
3.⑴将“幡然悔悟”改为“恍然大悟”
⑵将“振振有词”改为“慷慨陈词”
4.语文是一座绚丽的花园,优美的诗文让我流连忘返,生动的课堂让我获益匪浅。
二、1.⑴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云比作羽毛、鱼鳞、羊群、棉被等形象,生动形象地写出云的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⑵运用比喻修辞方法,把卷云比作白色的羽毛和洁白的绫纱,生动形象地写出卷云洁白、轻盈的特点。
参考答案 第9页
2.⑴打比方 ⑵ 作比较
3.⑴“往往”和“常常”起限制作用,准确地说明薄云常是晴天的象征,低而厚密的云常是阴天的象征,而不是绝对的,也有例外。这些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 初一答案
⑵“可能”起限制作用,准确地说明华环由大变小可能会转成阴雨天气,但并不绝对如此,符合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第18课 绿色蝈蝈
一、1. 2.略
3.法布尔 法 昆虫学家 《昆虫的故事》
4.⑴在“献爱心”后加上“的活动”
⑵在“防止水土流失”后加“的作用”
二、
1.⑴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绿色蝈蝈比作狂热的狩猎者,生动形象地写出蝈蝈的凶猛。
⑵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绿色蝈蝈比作歌手,生动形象地说明蝈蝈的叫声优美动听。
⑶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蝈蝈的大翼比作薄纱,生动形象地说明蝈蝈的外形的优美。
2.作者对蝈蝈的称呼有:狂热的狩猎者、我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等。抓住蝈蝈捕食时、被关在笼里时和进食时的特点,使行文生动,描写形象,给人深刻的印象。
三、略
第19课 月亮上的足迹
一、1. 略
参考答案 第10页
2.朱长超 《20世纪科学发展纵横谈》 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 人类伟大的探索精神
3.⑴删掉“极为”或“十分”
⑵把“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和“良好精神面貌的体现”换位
4.①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后,截止目前,全团共动员组织四百九十一万多
名志愿者在全国各地参与各种形式的抗震救灾服务工作。
②截止目前,全团共募集捐款十一点二亿元,筹集物资价值五点五亿元。
二、1.⑴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土星5号”比作昂首挺立的巨人,形象表现火箭的高大雄伟的姿态(也可从拟人角度)。
⑵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飞船比作孤舟,形象地写出飞船在茫茫宇宙中孤单而渺小。
2.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的一小步,对他来说只是小小的一步,而对于人类来说却是人类的一次历史性的飞跃,标志人类科技发展又迈向一个新台阶,具有重大意义。 3.略
第20课 山市
一、 1.蒲松龄 留仙 “聊斋先生” 《聊斋志异》
二、1.2.3.略
三、1.数:几 /动词,计数 然:然而 / 竟然 / ……的样子
2.初生阶段:从孤塔高耸到宫殿出现 发展阶段:城郭的出现 高潮阶段:危楼的出现。
3.当时科学水平没发展到可以对这一自然现象做出科学解释的地步,当时的人们又迷信,所以把“山市”称为“鬼市”。
4.照应开头,是文章结构完整;说明奂山这个地方确实能看到这种奇异的现象。
参考答案 第11页
四、1.⑴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⑵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⑶祖宗不足法 人言不足恤
2.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母爱
第21课 风筝
一、1. 略
2.鲁迅 周树人 浙江绍兴人 散文诗集《野草》 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扼杀了儿童的天性,却无法补救的事 严于自我剖析、自省
二、
1.作者由眼前冬季的风筝联想到故乡春二月的风筝,所以美好的回忆让他感到春意荡漾开来。传达出怀恋之情。
2. 眼前的风筝给我带来关于故乡和儿时的美好回忆,而我因为扼杀了弟弟儿童游戏的天性却得不到宽恕,这种沉重的心情和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说是“无可把握的”。
三、
1.(1)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1)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成功需要艰苦的奋斗。
(2)动物寓言 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
第22课 羚羊木雕
一、 1.略
2. 张之路 《东方少年》 羚羊木雕
3.⑴在“最要紧的是”后加“有” ⑵删掉“左右”
参考答案 第12页
4. 那些不朽的书籍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和朝代的兴亡,虽遭时光冲刷,但内容却仍然新鲜有用,它们能给我们前人的知识积累和学说成果。
二、
1.“我”把羚羊木雕送给好朋友万芳,父母发觉后逼我要回贵重的木雕,我因为对朋友反悔了而无比难过。
2.写月光的凄冷,烘托心情的哀伤。
3.结尾以一个反问句结束,给读者留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用心理描写揭示了大人的狭隘,重财轻义对孩子心理造成伤害。
5 初一答案
4.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等
三、1.⑴沉醉不知归路 ⑵误入藕花深处 惊起一滩鸥鹭
2.他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 纯真童趣
第23课 散步
一、 1.2.略
3. 莫怀戚 《中国青年报》 一家人散步 浓浓亲情
4.⑴把“迫使”改为“导致” ⑵把“发电量”改为“发的电”
5. 参考:画家画花,独绘一枝,意在留些天地,让欣赏者自己遐想。
诗人作诗,讲究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让读者自己欣赏。
二、
1.可以。本文通过写一家人散步的情形,表现的是一家人互敬互爱的融融亲情。这个题目直接点明主题。
2.中年人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下一代,对于我和妻子来说母亲和孩子就是我们的全部,是我们的整个世界。
3.⑴用“随意地”来修饰“铺”,准确传神地写出绿色充满大地,一切充满生机。
参考答案 第13页
⑵写南方初春田野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烘托出我们一家人出行时愉悦的心情。
4.略
第24课 散文诗两首
一、 1.略
2. ⑴印度 泰戈尔 文学家 诺贝尔文学奖 《泰戈尔诗选》
⑵冰心 谢婉莹 《繁星》《春水》《寄小读者》《往事》
3.⑴将“发挥自己的”和“充分”换位 ⑵删掉“将近”或“多”
4.略
二、
1.结尾总结全文,直抒胸臆,卒章显志,赞颂母爱的伟大。
2.把儿童比作美丽的圣树上的花,赞美孩子的可爱。那金黄的色彩,也闪耀着母爱的光辉。
3.雨打红莲、荷叶护莲 母亲对子女深沉的爱
4.略
第25课 《世说新语》两则
一、 1.刘义庆 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 聪颖机智
二、1.2.3.略
4.而:不久 / 就 / 并且 / 却 则:就 / 就会 / 那
三、 1.融洽 欢快 轻松 2.子之辈的年轻人 子女
3.不失礼。因为友人失礼在先,不但不守信用,还对子骂父,极为粗鲁无礼,对这样的人就该这样,给他一个深刻的教训。
失礼。他毕竟是长辈,而且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该给他一个改过的机会。
参考答案 第14页
4.“撒盐空中”一喻好。因为盐和雪的颜色及下落的状态很接近。而柳絮是灰白色,在风中上扬,飘舞方式与雪不同。比喻首先要做到形似。
“柳絮”一喻好。因为他给人以春天就要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空中”一喻缺少的就是意蕴。
5.“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家君”是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第26课 皇帝的新装
一、 1.2.略
3.安徒生 童话作家 《海的女儿》《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
4.⑴删掉“通过”或“使” ⑵把“及时纠正”和“随时发现”换位
5. (1)龙舟竞发千帆舞,汨罗江畔吊屈原。
(2)月到中秋圆,亲人心相连。
二、1.略
2.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⑵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⑶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27课 郭沫若诗两首
一、1.略
2. 郭沫若 郭开贞 诗人 学者 《女神》《星空》
3.⑴把“却能”改为“都能”
⑵在“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前加“演出”。
4. 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医科大学:扶伤济世,敬德修业
5. 略
二、略
参考答案 第15页
第28课 女娲造人
一、 1.2略
3.袁珂 《神话故事新编》 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4.城市居民的主食中米不再占主导地位,面和粗粮有明显提高;而农村居民,粗粮下降,米面占主导地位。
5.⑴删掉“不”字 ⑵删掉“到配制而成的”
二、1.略
2.⑴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⑵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第29课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一、 1.2.略
3.⑴把“七月”和“内蒙古草原”调换位置(或把“季节”改为“地方”)⑵把“处心积虑”改为“呕心沥血”
4.⑴每个人应象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⑵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应突出精神生命)
二、
1.要帮助关爱弱者,用爱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
带给别人幸福,自己也会获得幸福。
热爱生活,渴望光明,执着追求,才会有美好的明天。
2.运用叠词,形象地描绘出事物的声音,语气舒缓,琅琅上口。
三、
1.⑴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⑵再回头已百年身
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拟人化 狡猾 怯懦
参考答案 第16页
第30课 寓言四则
一、
1.《伊索寓言》 讲动物故事
2.《韩非子•说难》 思想家 《韩非子》
3.《淮南子•人间训》 《淮南鸿烈》
二、
1.不可盲目地自高自大。
2.胜利之时不可骄傲自大,得意忘形。
3.听意见只听正确的,而不能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的,对人不能有偏见。
4.祸与福之间是相互转化的,对立统一的。
三、略
四、
1.故:因此,所以 / 旧的知识 / 原因,缘故 / 原因,缘故
亡:丢失 / 逃跑 将:将会 / 带领
2.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⑵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4.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
第1课 在山的那边 一、1.2.略
3.⑴将“发达”改为“发展” ⑵将“附和”改为“赞成” 二、1.“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山”指的是重重困难。隐含的道理是:理想的实现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
2.⑴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山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山也在冷冷嘲笑我痴心妄想、幼稚可笑,表达我看不到海的失望、沮丧的心情。
⑵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用大海比喻理想,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生动形象地说明历尽千辛万苦,艰苦奋斗才会实现理想。
3.诗人坚信理想可以实现,这个信念鼓舞着他不懈奋斗,使心灵永远不再枯干,充满活力。 4.黄山位于皖南地区,面积千余平方公里,多为花岗岩山峰。(原文以注意抓主要信息,如方圆一百二十公里与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相比,以后者为重要。) 三、1.(1)烈士暮年,壮心不已。(2)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2.冰心 《飞鸟集》
第2课 走一步,再走一步 一、 1.略
2.莫顿?亨特 美 我在父亲的引导下,克服困难爬下悬崖的故事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战胜小困难,终将战胜大的困难,赢得最后胜利。
3.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参考答案 第1页
4.⑴把“基本上”删去(或将“根除”改为“消除”) ⑵在“朗诵”后加“表演” 5.C A B
二、1.57年前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 费城 我和小伙伴们、父亲 天气闷热而且大家玩弹子游戏玩厌了 我困在悬崖上,伙伴们走光了
在爸爸的引导下,我一小步一小步地爬下悬崖
2.倒叙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交代事情的起因。 3.略(运用记叙、描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 第3课 短文两篇 一、1.略 2.小思 香港 《承教小记》 席慕容 画家 作家 《幻思——席慕容散文赏析》 《七里香》《有一首歌》等
3.先抑后扬 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
4.⑴删掉“我们选” ⑵删去“原因”或“等原因造成的”
二、1.⑴秋天一到,蝉就结束了自己短暂的生命,但这短暂的生命完成了生命的延续,因而那烦人的鸣声是可以原谅的。这是作者心灵受到震动,思想转变,对蝉有了好感甚至敬意。 ⑵比起贝壳的生命,人的生命更长、空间更多,应该尽可能把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这样才能让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意义、高质量。 2.不能换。“小心翼翼”是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意思。这里指极度害怕的我十分小心地从悬崖往下爬;“一丝不苟”是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的意思,这里指上苍精心给贝壳制造出精致的居所。
5. 2015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配套练习册17课、18课答案
有些东西还是自己做吧,网络知道是用来答疑解惑的,不是用悬赏分来让人帮你做作业的,自重,
6.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答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65岁那年写的回忆8岁时爬悬崖的经历。小时候的他与别的孩子不一样,体弱多病。一天,他与其他孩子爬悬崖,当他好不容易爬到三分之一的高度时,他实在上不去了,而要下去也下不去了。于是他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但是,他后来按照父亲说的方法,一小步,一小步地下来,终于脱险了。
编辑本段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 2.把握记叙文的六要素,体味重点词语的含义,把握课文内容。 3.缘事悟理,领悟人生道路上再大的困难,只要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就会赢得胜利。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莫顿.亨特美国当代作家,专业心理学家。曾发表百余篇短文,并著有《宇宙间》《可怜的动物》《痛击》《心理学的故事》等作品,是文化学术界声望很高的专业作家。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作为上尉飞行员的莫顿·亨特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第二天,莫顿·亨特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做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做到。 就这样,莫顿·亨特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 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一步又一步,终会达到自己的目的地。 莫顿·亨特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他的《走一步,再走一步》被美国作家芭芭拉·琳达编撰的《假如我们原谅上帝》收录。此外《心灵鸡汤 充满阳光的成长历程》这本收录激励心志的成长故事的书中也收录了他的相关作品。他的作品《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一课》被收入在人教版七年级{上}
语文课本中。 整体把握 文章体裁为叙事散文(散文指同诗歌、小说、戏剧相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不同于古代与韵文相对的古文体。按表达方式可以分为散文和议论散文。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体裁:记叙文。中心:在人生道路上有许多困难解决不了,但只要把它们分成一个一个的小问题,最终就会成功。 写作特点: 1.运用伏笔,记叙周密。本文脉络清晰,明显分为冒险,脱险,人生感悟三个部分处处巧用伏笔与此照应,记叙周密。前面交代自己从小体弱多病,后面才有别的孩子都上去了,惟独“我”卡在中间,上不去,下不来。 2.心理描写极具表现力。如“颤抖”“冷汗直冒”“哀求”等就写出了“我”当时极其恐惧的心理。 3作者通过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一件事写出了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成一个个小困难,再把这些小困难一个一个解决,就解决了一大堆困难。
编辑本段词语意思注音造句
训诫(xùn jiè):告诫,教导。老师训诫我不要冒险。 耸立(sǒng lì):高高地直立。平地的另一边耸立着一座大山。 迂回(yū huí):曲折回旋。我们从一条迂回的小路回到家。 凝视(níng shì):聚精会神地看。他凝视着老师。 啜泣(chuò qì):抽噎,抽抽搭搭地哭。他啜泣着。 纳罕(nà hǎn):诧异,惊奇。我正纳罕他说的话。 瘦骨嶙峋(shòu gǔ lín xún):形容人十分瘦。他瘦骨嶙峋。 心惊肉跳(xīn jīng ròu tiào):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看见刀就在眼前,他心惊肉跳。 头晕目眩(tóu yūn mù xuàn):(眼睛)昏花。头发晕,眼睛发花。他在上面头晕目眩。 小心翼翼(xiǎo xīn yì yì):翼翼,谨慎、严肃。原来形容严肃虔诚的样子。文中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他小心翼翼地捧起茶杯。 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莫顿·亨特,美国当代作家,专业心理学家。曾发表百余篇短文,并著有《宇宙间》《可怜的动物》《痛击》《心理学的故事》等作品,是文化学术界声望很高的专业作家。 2、相关知识: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65岁那年写的回忆8岁时爬悬崖的一次经历。小时候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他体弱多病,和五个小男孩一起爬悬崖,他好不容易爬到一处岩石架,爬了1/3高度,就再也上不去,要下也下不去,陷入可怕的两难境地。后来经过父亲指导,一小步,一小步下来,终于脱险。作者把这一经验推而广之,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 1巧用伏笔,记叙周密。本文脉络清晰,明显分为冒险,脱险,人生感悟三个部分处处巧用伏笔与此照应,记叙周密。前面交代自己从小体弱多病,后面才有别的孩子都上去了,惟独“我”卡在中间,上不去,下不来。 2.心理描写极具表现力。如“颤抖”“冷汗直冒”“哀求”等就写出了“我”当时极其恐惧的心理。 《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一课》,选自《当代少年》1988年第1期,作者莫顿·亨特(美),入选初一语文,主要写小亨特体弱怯懦,一次他跟随伙伴攀登悬崖,由于害怕,上不去下不来。杰利引着父亲找到了他,激励他一步一步地走下来。亨特信心大增,一步一步地爬下来,终于脱险。作者通过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一件事写出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成一个个小困难,再把这一个个小的困难解决,就解决了一大困难。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通过写“我”童年时的一次爬悬崖的经历,感悟到一个具有意义的人生哲理: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用勇气和信心,只要把问题分解开来,逐渐战胜每个小困难,最后就能战胜最大的困难,获得成功。 二、文章脉络 文章共23段,可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6),起因:去爬悬崖。 第二部分(7~15),经过:进退两难。 第三部分(16~22),结果:父亲指点,摆脱困境。在父亲的鼓励之下,“我”一小步一小步地走下石架,脱离了“险境”。 第四部分( 23 ),启示: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个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大困难,赢得最后胜利。 三、写作方法 1、叙事技巧娴熟 本文在叙事中注意前后照应,注意设下伏笔,使得文章记叙周密。“我”的病弱在文中前后照应。文中几处提到杰利,笔笔都有匠心,杰利叫我“别做胆小鬼”、杰利的不放心都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本文采用顺叙的笔法,用笔俭省地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和起因。结束回忆也用笔干脆利落,这样一起一收与正文浑然一体。 2、描写准确恰当 本文成功地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 文中人物的语言准确地反映出人物各自的性格。如“我”的胆怯、父亲的耐心细致,都在文中有恰到好处的描写。 “我”的动作、心理使得整个事件真实而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景物描写的交代、渲染、衬托作用,都起到了突出中心的作用。 3、小中见大,哲理深刻 这篇文章虽然语言平白,但仍耐人品读。就选材而言,无疑是“以小见大”的典范。这样的小事,无论对哪个人而言都是比比皆是。小事的升华得益于“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一平白却富有冲击力和音乐感的标题表述方式,当然也得益于作者对人们常规思维的突破:人们常常习惯目光长远,却常常忽视“走一步”与“再走一步”对困境中的人生巨大的支撑力量!本文的第二个特点是以孩子的口吻叙事使本文更适于孩子们阅读。无论情节叙述、心理描写还是语言风格都属于孩子们。这篇文章也给那些成人化的学生作文提供了优秀的反例,它让人深思:对孩子而言,到底什么事才是有意义的“事”呢? 4.心里语言极具表现力。如“颤抖”“冷汗直冒”“哀求”写出了我当时及其恐惧、害怕的心理。 四、重难点导析 ⑴“我”遇到了什么困难?怎样解决的?解决这个困难的关键是什么? “我”和小朋友们在游戏中,不经意地爬上了一堵垂直的峭壁,下不来,“我”很恐惧,伏在岩石上不敢动弹。暮色中父亲用手电筒照着,引导“我”一步一步地走下悬崖。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化整为零,将一个大困难转化为一个个小困难,一个个自己稍作努力就能解决的困难。在解决这些困难中,“我”逐步树立了信心,直至信心大增,直至克服了困难。 ⑵“我”遇到的困难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你能分别说说吗? 这个题目设计旨在引导大家养成细心阅读的习惯,学会边阅读边归纳、分析。困难具体表现在这几个方面:①悬崖陡峭,在“我”眼中是一堵高不可攀的险峰;②“我”孱弱多病,八年来身体一直不好;③暮色苍茫,大地越来越暗。 ⑶为什么别的孩子爬上山顶,而“我”不能?文中好多处提到“杰利”,有何用意? 此题仍然是培养我们细致阅读的习惯。“我”不能爬上山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由于“我”的身体原因造成的。文中多处提到了“我”体弱多病,细心阅读就不难发现,“自我出世以后,八年来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诫”是直接交待,“我”“全身颤抖,冷汗直冒”“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冬冬直跳”“心惊肉跳”“几乎晕倒”以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等是侧面暗示。阅读中要善于找出这些带有铺垫作用的句子,体会写文章的周密表达。 多处提到“杰利”,也是行文的需要,一方面表现他是富有友情的。起初他鼓励“我”“别做胆小鬼”;当大家离去时,他“看起来好像有点不放心”;最后是他领着父亲来找我的。杰利是个和其他孩子一样贪玩,又有别于其他孩子的小朋友。另一方面因为杰利这个富有友情的小朋友的存在,为后文与父亲找到此处埋下伏笔,使文章行文更加严密。 ⑷你对父亲找到“我”后不上山崖去接“我”是如何理解的?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理解文章的深层次的内容。父亲眼看孩子在悬崖石架上下不来,明知一不小心就会摔死。可是他并不上去救孩子。细读父亲怎样教“我”下来,很值得人深思。父亲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自己的能力就毫无长进。他让孩子自己下来,经历一次磨练,增长勇气和经验。事实上,“我”确实从中得到了难忘的经验。父亲这样做,只给指导、鼓励,可以使一个孱弱的孩子获得信心,变得勇敢。 ⑸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走一步,再走一步”仅仅指当时“我”下悬崖石架的情形吗? 从内容上看,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已不局限在“我”那次下悬崖石架的经历了。而是指人生旅途中的种种挫折,在面对这些挫折时,不要想整个困难有多大,而只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一步步走,直至解决所有困难。在文章中,这段文字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的哲理凸现在读者眼前。 “走一步,再走一步”首先是指那次“我”在父亲的鼓励下克服困难的过程,其次还指人生面临挫折时克服挫折的一步步具体行动。 阅读这篇课文,可以学到作者小时候“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这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有天大的困难也可以闯过来。 关键是化整为零。大困难是由小困难组成的,小困难是不难战胜的,一步一步战胜了小困难,最后就是战胜了巨大的困难。当然,重要的还在于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这种人生经验,给人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我”爬到石架,上不去,下不来,陷于绝望、恐惧,听了父亲的话,觉得一小步,“似乎能办得到”,第一步成功,“顿时有了信心”,第二步成功,“信心大增”。这个经验,使他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对付一切。 作者从一件往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成为一笔精神财富。这给我们一个启示,生活中要善于感悟,要善于从事件中悟到道理。哲理是有普遍意义的,善于感悟,人就会聪明起来。感悟对于写作也极重要,这篇课文记叙的虽然只是一次历险,立意却很高,富有教益。 一篇课文,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探究,获得多方面的教益。父亲眼看孩子在悬崖石架上下不来,明知一不小心就会摔死。可是他并不上去救护孩子。细读父亲怎样教孩子下来,很有意思。看来,这位父亲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自己的能力就毫无长进。他让孩子自己下来,经受一次历练,增长勇气和经验。事实上,“我”确实从中得到了难忘的经验。这个父亲是很懂得怎样训练孩子的,自己只给予指导、鼓励,这样可以使一个孱弱的孩子获得信心,变得勇敢。从孩子的角度来说,路要自己走,不能老是让大人抱着走,在自己走的过程中,要从大人那里接受经验。 再看五个孩子。是杰利去把父亲找来的,他是富有友情的。其他四个孩子呢,则把“我”丢在那儿不管,还无情地嘲笑,对一起玩的伙伴竟然如此,其行为真够恶劣。 记叙的周密值得借鉴。为什么五个孩子都能爬上崖顶,而“我”只能爬到三分之一高度的岩石架,而且上不去,下不来,吓得要死呢?文章多处提到自己的病弱,就是伏笔。几处提到杰利,笔笔都见匠心。关于悬崖,既说明其险,又说明了险的程度,都是必要而周密的交待。“我”的心理活动也写得很好,值得揣摩。
编辑本段问题研究
1.开头为什么突出“闷热”?其作用是? 开头一段是说孩子们怎么会想到爬悬崖的,之所以写天气闷热,是因为“我”心情很烦躁,很郁闷,就写了动因。渲染孩子们心情烦躁的气氛,为下文写想爬上悬崖去凉爽凉爽埋下伏笔。 2.末段说“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又说“直到抵达我要到的地方”,既然要到的地方“很明确”,为什么又说“前途茫茫”呢? 这里“前途茫茫”的意思是不知道怎样才能抵达我要到的地方,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3“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这个句子中的“探”字能否改成“踩”字?为什么? 不能,探字体现出我十分小心,深入的刻画“我”体弱胆小的特点,也只有用探这个动作十分小心的词语,才可以引出下文“我”信心大增,最后成功脱险的过程。 4.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 不要怕,我和你在一起呢。只要你试探着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剩下的就很容易了。来吧,我等着你! 5.名句鉴赏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点明文章主旨,作者从一件往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成为一笔精神财富。 6.本文的感情基调是? 对战胜困难的喜悦和自豪之情。 7.找出生活哲理的句子,并简述在文中的作用。 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其作用是揭示中心(深化)主题。
编辑本段感悟哲理
自己身上发生的一件事写出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走了一小步再走一小步,一步一步走下去,无论困难有多大都能闯过来。 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许许多多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地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编辑本段相关练习
朗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说说你从中领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 本题着眼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中心意思。既练朗读,又练说话。朗读要以“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三点要求给予指导和评价。 复述:主要写小亨特体弱怯懦,一次他跟随伙伴攀登悬崖,由于害怕,上不去下不来。杰利引着父亲找到了他,激励他一步一步地走下来。亨特信心大增,一步一步地爬下来,终于脱险。生活哲理:作者通过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一件事写出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成一个个小困难,再把这一个个小的困难解决,就解决了一大困难。 在下面两种情况下你将分别说什么,做些什么?说出来与同学交流一下。 1.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 2.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 3.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你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样处理的?有什么经验教训?写出来,班里出一期专栏。
编辑本段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1.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2.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3.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导语 (1)让一个同学读“导语”。 (2)“导语”补充。 “导语”中说“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既然是“脱险”,那么,是什么险呢?怎么会陷入险境的呢?又是怎么能脱险的呢?时隔57年,65岁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次经历呢?说“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是什么哲理呢? 2.默读 默读要注意速度,要从每分钟300字提高到500字,本文大约1500字,要求4分半钟看完。到时说“时间到”。 3.复述故事情节 (1)复述前的准备──抢答: ──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爬悬崖的一共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哪两个? ──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 (2)把故事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可谓“冒险”,后一部分可谓“脱险”,请一个同学复述“冒险”,一个同学复述“变态”。 (3)根据复述的得失,想一想自己的默读应该怎样改进。把经验记下来。 4.字词教学 看课本列出的词语,看注释,查词典,读一读,讲一讲。 5.朗读训练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 6.课文主旨研讨 (1)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2)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是什么意思? (3)一个巨大的困难分成“一步一步”,是什么意思? (4)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7.小结这次研讨的经验。 8.课外作业 “研讨与练习”第一题。 第二课时 多角度阅读 学习方法指导 一篇文章,除了探究中心意思之外,还可以多角度地阅读,这样读就不至于老是往一个方面去想,能读得有创意,能提高阅读质量。多角度阅读,首先要确立角度,关键也在于确立角度。怎样确立角度呢?可以着眼于某一人物,也可以着眼于某一情节,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举个例子说,评论杰利什么地方做得对,什么地方做得不太好,就是一个角度。这样的角度课文中很多。 (2)确定角度 学生先说,教师启发、整理。 ──父亲怎样教孩子脱险? ──评论杰利。 ──评论四个孩子 (3)探究问题 ──石架大约7米高,扛梯子把孩子抱下来要保险得多,也简单得多,父亲为什么不这样做?他的办法有什么普遍意义? ──哪些地方写到杰利,请一一加以评论。 ──请评论四个孩子的行为。 ──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 ──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 2.语言运用 学习语文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运用可以从模仿开始,不会说的学着说,坚持不懈,语言能力就会逐步提高。请利用下列格式,在横线上补出词语,表达自己想说的一个意思。 语句分析 (1)虽然我很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活泼勇敢,但是自我出世以后,八年来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诫。 这句话表明了我体质虚弱,为下文“我”爬悬崖时不如小伙伴勇敢埋下伏笔. (2)“来呀!”我最要好的朋友杰利对我叫喊,“别做胆小鬼。” 杰利的话对我起了作用,让我鼓起勇气.
7. 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人教版参考答案
第几课阿?
8. 初一语文练习册的全部答案(人教版的)
第1课 在山的那边
一、1.2.略
3.⑴将“发达”改为“发展” ⑵将“附和”改为“赞成”
二、1.“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山”指的是重重困难。隐含的道理是:理想的实现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
2.⑴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山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山也在冷冷嘲笑我痴心妄想、幼稚可笑,表达我看不到海的失望、沮丧的心情。
⑵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用大海比喻理想,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生动形象地说明历尽千辛万苦,艰苦奋斗才会实现理想。
3.诗人坚信理想可以实现,这个信念鼓舞着他不懈奋斗,使心灵永远不再枯干,充满活力。
4.黄山位于皖南地区,面积千余平方公里,多为花岗岩山峰。(原文以注意抓主要信息,如方圆一百二十公里与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相比,以后者为重要。)
三、1.(1)烈士暮年,壮心不已。(2)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2.冰心 《飞鸟集》
第2课 走一步,再走一步
一、 1.略
2.莫顿•亨特 美 我在父亲的引导下,克服困难爬下悬崖的故事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战胜小困难,终将战胜大的困难,赢得最后胜利。
3.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参考答案 第1页
4.⑴把“基本上”删去(或将“根除”改为“消除”)
⑵在“朗诵”后加“表演”
5.C A B
二、1.57年前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 费城 我和小伙伴们、父亲
天气闷热而且大家玩弹子游戏玩厌了
我困在悬崖上,伙伴们走光了
在爸爸的引导下,我一小步一小步地爬下悬崖
2.倒叙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交代事情的起因。
3.略(运用记叙、描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
第3课 短文两篇
一、1.略
2.小思 香港 《承教小记》 席慕容 画家 作家 《幻思——席慕容散文赏析》 《七里香》《有一首歌》等
3.先抑后扬 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
4.⑴删掉“我们选” ⑵删去“原因”或“等原因造成的”
二、1.⑴秋天一到,蝉就结束了自己短暂的生命,但这短暂的生命完成了生命的延续,因而那烦人的鸣声是可以原谅的。这是作者心灵受到震动,思想转变,对蝉有了好感甚至敬意。
⑵比起贝壳的生命,人的生命更长、空间更多,应该尽可能把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这样才能让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意义、高质量。
2.不能换。“小心翼翼”是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意思。这里指极度害怕的我十分小心地从悬崖往下爬;“一丝不苟”是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的意思,这里指上苍精心给贝壳制造出精致的居所。
参考答案 第2页
3.⑴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⑵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⑶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第4课 紫藤萝瀑布
一、 1.略
2.宗璞 《铁箫人语》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
3.⑴删掉“对于” ⑵在“素质教育为主”加“的方针”
4.给我一次苦难 让我变得坚强
二、
1. ⑴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花人的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朵繁密的特点,富有情趣。
⑵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盛开的花比作张满的帆,形象地写出花儿生机勃勃的特点;又把花比作忍俊不禁的笑容,形象地写出花美丽可爱,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⑶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盛开的藤萝比作瀑布,生动形象地写出藤萝开得盛大,气势非凡、灿烂辉煌的特点,表达作者喜爱、赞美之情。
2.略
第5课 童趣
一、 沈复 清 文学家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二、 1.2.3.略
三、 之:的 /不译/代词,代”昂首观之”/ 代词,它们,指蚊子
为: 当作,作为 / 因为 / 被 观: 看 / 景观
其:代词,它的 / 自己的 / 代词,这
2.物外之趣 观蚊如鹤 神游土墙花台 观虫斗,驱蛤蟆
2 初一答案
3.视力好并且乐于仔细观察;还拥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
参考答案 第3页
四、1.⑴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⑵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2.母爱
第6课 理想
一、 1.2.3.略
4.⑴删掉“看到”或“使” ⑵删掉“以后”
5. 示例:(1)辛勤的汗水是您无私的奉献,桃李满天下是您最高的荣誉。(2)清风带去我的祝福,明月捎走我的问候,送你一丝风儿,赠你一缕月儿——人间有情,中秋快乐!
二、
1.⑴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理想比作罗盘和船舶,生动形象地说明理想能给人指明方向,有巨大的作用。
⑵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理想比作还魂的仙草和慈爱的母亲,形象地写出理想能唤醒人的良知,引导浪子走上正途。
⑶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理想比作今日之花、今日之芽,形象地说明只要为理想而奋斗,明日就会收获成功。
2.树立远大的理想,从此为理想而奋斗,趁着这个美好的时代。
三、1.⑴闻道龙标过五溪。 ⑵我寄愁心与明月
2.好逸恶劳 贪得无厌
第7课 短文两篇
一、 1.2.3.略
4.假如我是春风,我将吹绿所有荒凉的原野;假如我是阳光,我将温暖所有冰冷的心灵。
5.⑴描写、议论 ⑵议论、抒情 ⑶记叙、议论
二、1.⑴从事伟大的事业也就意味着要牺牲许多,所以说神圣的事业总
参考答案 第4页
是痛苦的,但是,也正因为承受住了这种磨砺生命才有价值。
⑵经历的第一次越多,生命的体验就越多,生命就更加丰富多彩。
2.略
第8课 人生寓言
一、 1.2.略
3.周国平 《周国平文集》 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4.⑴删掉“由于” ⑵把“一倍”改为“一半”
5.⑴ 汶川地震后,国人积极捐钱捐物,争当志愿者。
⑵全国人民救灾的图景表现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坚忍不拔的精神。
二、1.⑴“绷”是把心弦拉得紧紧的意思,这里形象地写出白兔因为拥有月亮而变得紧张不安,患得患失,失去了原有的闲适心情。
⑵用“牢牢”来修饰“盯”,形象地写出白兔惟恐宝藏丢失,紧张不安的样子。
2.⑴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⑵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第9课 我的信念
一、 1.2.略
3. 玛丽•居里 波兰 《现代人的智慧》
4.⑴删掉“的原因”或“为什么” ⑵把“充分”调到“发挥”的前面
5. ①奥运会开幕式表演肯定是色彩斑斓、千姿百态的。
②向全球公开征集儿童笑脸的照片将在文艺表演尾声的一个特别瞬间展现。
二、1.人类需要那些为了事业而不惜一切,根本不考虑物质利益的科学
参考答案 第5页
家。也正因为有了这些全身心投入到事业的人,社会才得以发展。
2.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⑵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⑶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⑷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第10课 《论语》十则
一、1.2.3.4.略
5.之:代词,代“学过的知识”/ 主谓间,不译 / 代词,指”一言”
为:替,给 / 当,做 / 就是 以:凭借 / 把 / 来
而:却 / 顺接关系,之后 / 并列关系,而且
第11课 春
一、1.2.略
3.朱自清 《朱自清全集》 散文 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热爱赞美之情
4.⑴删掉“基本上”或“完全” ⑵删掉“是否”
5.三峡大坝全线竣工(建成)
二、
1.⑴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花人的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开得热闹、繁多的特点。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⑵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春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生动形象地写出春雨细密、闪亮的特点。
⑶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春天比作娃娃、小姑娘和健壮的青年,生动形象地写出春天发展壮大的过程以及每个过程的特点:新、美和力。
2.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⑵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
参考答案 第6页
第12课 济南的冬天
一、 1.2.略 3.⑴删掉“不” ⑵删掉“由于”或“使”
3 初一答案
4.①2008年初以来,上海、深圳、武汉、南京等地都不同程度出现消费者宁愿赔偿违约金也要求开发商退房的现象。
②开发商是不会轻易接受退房的,而最坏的结果是补偿差价。
二、1.⑴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形象地表现冬天的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⑵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这一圈小山比作摇篮,形象地交代济南的地理特点,突出济南城暖和安适的特点。还运用拟人的修辞,赋予小山人的行为,体现小山温情的特点。
⑶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小村庄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画”,形象地写出雪景的清雅美丽。
第13课 夏感
一、 1. 2.略
3.⑴ 把“任意”和“被帝国主义列强”调换位置 ⑵删掉“以上”
4.①能源和原料价格的上涨带动日化企业也开始提价,宝洁公司全球总部正式宣布全球提高产品售价,最高提价幅度达16%。
②所有产品的调整都会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市场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
1.(1)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植物的长势比作一锅水逐渐沸腾起来,生动形象地表现生命力的蓬勃。
(2)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把麦浪比作海浪,又赋予麦浪人的行为,形象地写出金黄的麦浪翻滚的壮阔场面。
2. “酿”是逐渐形成的意思,这里写出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发展壮大,形象地表现夏天到来时气势之盛。
参考答案 第7页
第14课 秋天
一、 1.略
2.何其芳 诗人 评论家 《预言》 农家丰收图 霜晨归渔图 少女思恋图
3.(1)删掉“基本上”或“全部” (2)删掉“通过”或“使”
4.略
二、
1.⑴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说镰刀吃饱了稻香,富有情趣,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
⑵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说秋天栖息在农家里,将秋天人格化,形象地说明农家丰收,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
⑶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说秋天游戏在渔船上,将秋天人格化,形象地描绘出一个充满诗意的秋天。
三、
1. ⑴君问归期未有期 ⑵却话巴山夜雨时 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 讽刺笔法 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
第15课 古代诗四首
一、 二、略
三、1.⑴“平”字形象地写出潮水上涨与岸齐平的景象,与“阔”字相照应,描绘出一片开阔的景象。 ⑵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2. ⑴燕啄春泥 草没马蹄 喜悦
⑵“渐欲“是“渐渐就要”的意思,这里形象地写出春花就要姹紫嫣红开遍,令人眼花缭乱的美景,富有动态之美。
3.景物烘托 十 悲凉 天涯游子的悲哀及思乡之情。
参考答案 第8页
第16课 化石吟
一、 1.2.略 3.张锋 《科学24小时》 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赞颂
4. ⑴把“无穷的”和“蕴藏着的”换位 ⑵删掉“不”字
5. B
二、1.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化石比作珍贵的密码,生动形象地写出化石蕴含着珍贵的生命信息,给科学家的研究提供必要条件。
2.照应开头,有问有答,有放有收,使全诗结构完整。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三、1.⑴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⑵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乌龟非要学飞翔,结果摔死的悲剧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性,不可违背规律。
第17课 看云识天气
一、 1.略
2.⑴朱泳燚 说明文 如何看云识天气
⑵说明事物的情况、特征或道理的文体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分类别等
3.⑴将“幡然悔悟”改为“恍然大悟”
⑵将“振振有词”改为“慷慨陈词”
4.语文是一座绚丽的花园,优美的诗文让我流连忘返,生动的课堂让我获益匪浅。
二、1.⑴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云比作羽毛、鱼鳞、羊群、棉被等形象,生动形象地写出云的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⑵运用比喻修辞方法,把卷云比作白色的羽毛和洁白的绫纱,生动形象地写出卷云洁白、轻盈的特点。
参考答案 第9页
2.⑴打比方 ⑵ 作比较
3.⑴“往往”和“常常”起限制作用,准确地说明薄云常是晴天的象征,低而厚密的云常是阴天的象征,而不是绝对的,也有例外。这些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 初一答案
⑵“可能”起限制作用,准确地说明华环由大变小可能会转成阴雨天气,但并不绝对如此,符合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第18课 绿色蝈蝈
一、1. 2.略
3.法布尔 法 昆虫学家 《昆虫的故事》
4.⑴在“献爱心”后加上“的活动”
⑵在“防止水土流失”后加“的作用”
二、
1.⑴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绿色蝈蝈比作狂热的狩猎者,生动形象地写出蝈蝈的凶猛。
⑵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绿色蝈蝈比作歌手,生动形象地说明蝈蝈的叫声优美动听。
⑶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蝈蝈的大翼比作薄纱,生动形象地说明蝈蝈的外形的优美。
2.作者对蝈蝈的称呼有:狂热的狩猎者、我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等。抓住蝈蝈捕食时、被关在笼里时和进食时的特点,使行文生动,描写形象,给人深刻的印象。
三、略
第19课 月亮上的足迹
一、1. 略
参考答案 第10页
2.朱长超 《20世纪科学发展纵横谈》 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 人类伟大的探索精神
3.⑴删掉“极为”或“十分”
⑵把“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和“良好精神面貌的体现”换位
4.①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后,截止目前,全团共动员组织四百九十一万多
名志愿者在全国各地参与各种形式的抗震救灾服务工作。
②截止目前,全团共募集捐款十一点二亿元,筹集物资价值五点五亿元。
二、1.⑴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土星5号”比作昂首挺立的巨人,形象表现火箭的高大雄伟的姿态(也可从拟人角度)。
⑵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飞船比作孤舟,形象地写出飞船在茫茫宇宙中孤单而渺小。
2.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的一小步,对他来说只是小小的一步,而对于人类来说却是人类的一次历史性的飞跃,标志人类科技发展又迈向一个新台阶,具有重大意义。 3.略
第20课 山市
一、 1.蒲松龄 留仙 “聊斋先生” 《聊斋志异》
二、1.2.3.略
三、1.数:几 /动词,计数 然:然而 / 竟然 / ……的样子
2.初生阶段:从孤塔高耸到宫殿出现 发展阶段:城郭的出现 高潮阶段:危楼的出现。
3.当时科学水平没发展到可以对这一自然现象做出科学解释的地步,当时的人们又迷信,所以把“山市”称为“鬼市”。
4.照应开头,是文章结构完整;说明奂山这个地方确实能看到这种奇异的现象。
参考答案 第11页
四、1.⑴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⑵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⑶祖宗不足法 人言不足恤
2.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母爱
第21课 风筝
一、1. 略
2.鲁迅 周树人 浙江绍兴人 散文诗集《野草》 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扼杀了儿童的天性,却无法补救的事 严于自我剖析、自省
二、
1.作者由眼前冬季的风筝联想到故乡春二月的风筝,所以美好的回忆让他感到春意荡漾开来。传达出怀恋之情。
2. 眼前的风筝给我带来关于故乡和儿时的美好回忆,而我因为扼杀了弟弟儿童游戏的天性却得不到宽恕,这种沉重的心情和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说是“无可把握的”。
三、
1.(1)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1)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成功需要艰苦的奋斗。
(2)动物寓言 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
第22课 羚羊木雕
一、 1.略
2. 张之路 《东方少年》 羚羊木雕
3.⑴在“最要紧的是”后加“有” ⑵删掉“左右”
参考答案 第12页
4. 那些不朽的书籍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和朝代的兴亡,虽遭时光冲刷,但内容却仍然新鲜有用,它们能给我们前人的知识积累和学说成果。
二、
1.“我”把羚羊木雕送给好朋友万芳,父母发觉后逼我要回贵重的木雕,我因为对朋友反悔了而无比难过。
2.写月光的凄冷,烘托心情的哀伤。
3.结尾以一个反问句结束,给读者留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用心理描写揭示了大人的狭隘,重财轻义对孩子心理造成伤害。
5 初一答案
4.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等
三、1.⑴沉醉不知归路 ⑵误入藕花深处 惊起一滩鸥鹭
2.他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 纯真童趣
第23课 散步
一、 1.2.略
3. 莫怀戚 《中国青年报》 一家人散步 浓浓亲情
4.⑴把“迫使”改为“导致” ⑵把“发电量”改为“发的电”
5. 参考:画家画花,独绘一枝,意在留些天地,让欣赏者自己遐想。
诗人作诗,讲究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让读者自己欣赏。
二、
1.可以。本文通过写一家人散步的情形,表现的是一家人互敬互爱的融融亲情。这个题目直接点明主题。
2.中年人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下一代,对于我和妻子来说母亲和孩子就是我们的全部,是我们的整个世界。
3.⑴用“随意地”来修饰“铺”,准确传神地写出绿色充满大地,一切充满生机。
参考答案 第13页
⑵写南方初春田野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烘托出我们一家人出行时愉悦的心情。
4.略
第24课 散文诗两首
一、 1.略
2. ⑴印度 泰戈尔 文学家 诺贝尔文学奖 《泰戈尔诗选》
⑵冰心 谢婉莹 《繁星》《春水》《寄小读者》《往事》
3.⑴将“发挥自己的”和“充分”换位 ⑵删掉“将近”或“多”
4.略
二、
1.结尾总结全文,直抒胸臆,卒章显志,赞颂母爱的伟大。
2.把儿童比作美丽的圣树上的花,赞美孩子的可爱。那金黄的色彩,也闪耀着母爱的光辉。
3.雨打红莲、荷叶护莲 母亲对子女深沉的爱
4.略
第25课 《世说新语》两则
一、 1.刘义庆 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 聪颖机智
二、1.2.3.略
4.而:不久 / 就 / 并且 / 却 则:就 / 就会 / 那
三、 1.融洽 欢快 轻松 2.子之辈的年轻人 子女
3.不失礼。因为友人失礼在先,不但不守信用,还对子骂父,极为粗鲁无礼,对这样的人就该这样,给他一个深刻的教训。
失礼。他毕竟是长辈,而且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该给他一个改过的机会。
参考答案 第14页
4.“撒盐空中”一喻好。因为盐和雪的颜色及下落的状态很接近。而柳絮是灰白色,在风中上扬,飘舞方式与雪不同。比喻首先要做到形似。
“柳絮”一喻好。因为他给人以春天就要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空中”一喻缺少的就是意蕴。
5.“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家君”是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第26课 皇帝的新装
一、 1.2.略
3.安徒生 童话作家 《海的女儿》《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
4.⑴删掉“通过”或“使” ⑵把“及时纠正”和“随时发现”换位
5. (1)龙舟竞发千帆舞,汨罗江畔吊屈原。
(2)月到中秋圆,亲人心相连。
二、1.略
2.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⑵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⑶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27课 郭沫若诗两首
一、1.略
2. 郭沫若 郭开贞 诗人 学者 《女神》《星空》
3.⑴把“却能”改为“都能”
⑵在“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前加“演出”。
4. 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医科大学:扶伤济世,敬德修业
5. 略
二、略
参考答案 第15页
第28课 女娲造人
一、 1.2略
3.袁珂 《神话故事新编》 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4.城市居民的主食中米不再占主导地位,面和粗粮有明显提高;而农村居民,粗粮下降,米面占主导地位。
5.⑴删掉“不”字 ⑵删掉“到配制而成的”
二、1.略
2.⑴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⑵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第29课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一、 1.2.略
3.⑴把“七月”和“内蒙古草原”调换位置(或把“季节”改为“地方”)⑵把“处心积虑”改为“呕心沥血”
4.⑴每个人应象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⑵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应突出精神生命)
二、
1.要帮助关爱弱者,用爱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
带给别人幸福,自己也会获得幸福。
热爱生活,渴望光明,执着追求,才会有美好的明天。
2.运用叠词,形象地描绘出事物的声音,语气舒缓,琅琅上口。
三、
1.⑴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⑵再回头已百年身
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拟人化 狡猾 怯懦
参考答案 第16页
第30课 寓言四则
一、
1.《伊索寓言》 讲动物故事
2.《韩非子•说难》 思想家 《韩非子》
3.《淮南子•人间训》 《淮南鸿烈》
二、
1.不可盲目地自高自大。
2.胜利之时不可骄傲自大,得意忘形。
3.听意见只听正确的,而不能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的,对人不能有偏见。
4.祸与福之间是相互转化的,对立统一的。
三、略
四、
1.故:因此,所以 / 旧的知识 / 原因,缘故 / 原因,缘故
亡:丢失 / 逃跑 将:将会 / 带领
2.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⑵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3.略
9. 初一语文练习册上册的答案
论语 七则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