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倍的认识集体备课

倍的认识集体备课

发布时间:2021-02-19 15:32:54

『壹』 如何能让物理集体备课更有效

做好集体备课的方法:首先,每位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明确把握所教学段在课标中的基本要求,熟悉教学内容,为参与集体备课做好准备。其次,要计划好集体备课的内容,重点放在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和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方法上,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第三,针对计划,教师阐述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重点讨论,这是能否落实课改理念的关键。必要时可以组织教师观看本学科教师的常态录像课,以使讨论更加深入有效。第四,做好集体备课笔记。因为集体备课是“团体的产物”,教师只有将“思想碰撞的结晶”带回去,融入自己的教学设计中,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当然,各校情况不同,面对的学生不同,教师水平不同,我们应地从实际情况出发,探讨更为积极有效的集体备课形式。一、集体备课备什么?备课是展现教师教学艺术的序幕。备课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对自己组织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的内容、时间和空间结构的规范和优化过程,这是一个循环往复、逐步发展提高的过程。过去,我们通常采用独立备课形式,这种形式可以彰显教师个人对文本(教材)的独到见解,于是,课堂上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壮观。但个人独立备课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过分追求独到见解,而忽略了教学中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渗透与训练。长此以往,学生的“应知应会”打了折扣。现在采用集体备课形式,目的是在充分酝酿、日趋完善的集体智慧的基础上,能动地发挥教师个人潜能,在二次备课中显现教师个人的教学魅力。我们不能把集体备课代替教师个人备课,我们更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走进一个程序化的模式中。为此,我们共同探讨有关集体备课的问题:集体备课到底备什么?怎样备?1、备教学理念理念是什么?理念就是教学指导思想。先进的课程理念,都来自于成功的教学实践。理念指导实践,实践孕育理念。数学课程标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教材是我们首先要研究的基础。只有将这些理念烂熟于心,我们在备课中才能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定位,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与时俱进。2、备教材教师在第一次集体备课时,一定要认真研究教材,对本学期的课程进行整体规划,简要写出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并制定好单元教学计划。对教材要有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更要从微观着手,脚踏实地,力求实效。3、备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学习,就必须充分的“备学生”。要具体分析学生实际,在哪些方面会存在问题,怎样讲更易于学生理解、领悟和应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从其感兴趣的方式、方法人手,往往效果更显著。4、备教法、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得当,教学效果可以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集体备课时必须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同时,对学生要进行学法指导。5、备教学重、难点摸准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之上,它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就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而言,班与班之间参差不齐,学生与学生之间参差不齐。在开学这段时间的听课中发现两种不利现象:一是教师为完成教学设计中既定的内容,在学生已掌握知识要点的情况下,仍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该知识要点,学生真正需要教师讲解、加强巩固的地方因时间而耽误,或一带而过,或省略为自学。一是严格区分课时目标,集体备课时,应充分讨论生情、班情,在此基础上确立教学重、难点,合理划分课时,使课堂教学密度均衡。6、备学习方式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增加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相辅相成。这告诉我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应是唯一的课堂学习方式,它应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有机结合,互为补充。一些教育专家在各种教学刊物上撰文,指出当前课改中出现的几种误区,其中一误区为学习方式“自主变为自由”,教师在课堂上充当的是:1、学生学习的“召集人”:学生夸夸其谈,教师无所事事。2、学生交流的“旁听者”:学生漫无边际,教师不置可否。3、学生活动的“捧场者”:学生言行出轨,教师大加赞赏。集体备课时,我们应探讨教材中哪些知识是可以让学生自己学习掌握的,哪些是需要教师讲解的,教师应将到什么位置。要预设学生会出现什么问题,教师该采用什么形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千万不能让学生指责教师在课堂上“不作为”。7、备作业设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通过“学得”和“习得”而来的,无论课内课外应“学得”与“习得”并存。众所周知,作业设计成为教师了解、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一把尺子,这把尺子在教师手中。教师应怎样用好这把尺子,是我们集体备课要探讨的。我个人认为,我们应探讨两个问题:(1)作业的量。不论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都应严格控制学生作业的数量,保证学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作业。可以因人而异,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设立必做题和选做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2)作业的质。这是教师备课讨论的重点。作业的设计应既是对课堂学习的巩固,也是对课堂学习的反馈。作业题型的设计既相对固定,也应有所变化。相对固定是针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尤其是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尽快地认识、熟悉、读懂题目,是保证作业质量的基础。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知识水平的补充,作业题型应有变化,以帮助学生学会审题,正确答题。作业内容的设计即考虑基础性,也应兼顾发散性。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因此,作业内容的设计应把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巩固与掌握放在首位。集体备课强调的是集体智慧与个人创意的结合,建立有效的集体备课的运行机制,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探索的内容。二、集体备课缺什么?在课程改革不断推进过程中,学校遇到了非共性问题。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受到各界关注,校本教研应运而生。集体备课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之一被赋予了新的使命。这一使命就是借助教师的群体智慧解决新课程理念科学合理地落实到课堂中的问题。现在一些集体备课活动,还是不尽人意。为此作了如下工作:1、访谈。(访谈对象中有校长、教研组长、教研员、教导主任。)(1)你怎么看集体备课?教师a:教师要干的事情太多。考试、班会、续教、职评剩下的时间寥寥无几,集体备课就是应付差事。教师b:我看集体备课是增加了老师负担,浪费了宝贵时间。你想,原本老师看看书,在书上写写画画,就可以上课了。现在,还要写详细,还要修改,上课有几个人照教案上课?教师c:现在网络这么先进。教师有时间上网搜集一些资料,不就行了。集体备课有点多余。……(2)你参加的集体备课是怎样进行的?教师a:教师分头写教案,学校安排统一的时间大家聚在一起说教案,说完改,改好上传,然后写反思。教师b:同轨教师,每周五下午第三节课集体备课,教师分头来说下一周的教案,利用假期调整使用。教师c:我们是几所学校共同研讨考点,制定共同的教学框架,然后分头实施。(3)集体备课对你的影响是什么?教师a:我刚参加工作两年,集体备课让我很快适应了教学岗位。以前我的教学成绩和同轨教师比差异非常大,现在明显缩小了差距。教师b:以前我电脑不行,集体备课以后,写好了教案,都是年轻教师帮忙打印,现在进步多了,年轻教师给学校带来了活力。……教师c:一般吧,没什么明显的影响……有的教师反映,新教材没有旧教材好用,你们在集体备课上讨论过类似的问题吗?教师一:没有。讨论有用吗?新教材出了,好不好也得用,是不是?教师二:我也这样认为。集体备课讨论它不更白耽误工夫吗?教师三:两套教材,一起看,把旧教材当参考。2、思考:(1)集体备课缺乏老师们的主动支持。当集体备课成了一项行政任务,当集体备课成了教师不参加不行的活动,集体备课也就没了民主自由的味道。领导在上,我在下,怎敢不听党的话?教师带着这样的心态参加集体备课,其效果必然事倍功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被公认的先进理念,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大力倡导的教育理念。教研活动都要服从行政的需要,这一理念的落实之艰难可见一斑。在推进集体备课时,作为管理者有必要认真反省一下,我们倡导的集体备课教师是真心拥护吗?我们怎样做才能赢得教师们的支持?。(2)教师为什么不支持集体备课活动。教师一致的声音是:集体备课增加了教师的负担。集体备课缺乏实效。集体备课应当是促进教师成长的平台和教师展示自我的才华的舞台。如果我们能认真反思一下,我们进行的集体备课是否贴近教师的急切需要,集体备课研讨的内容是否具有明确的针对性,集体备课要解决的问题是否是教师们在新课程实践过程中遇到靠自身努力难以解决的真实问题;如果我们在这样的基础上果断剔除那些本无研讨必要却要喋喋不休地进行研讨的内容;如果通过我们对集体备课的改进实实在在的增加了备课的含金量,那么我们何愁教师不支持和拥护?没有实用性是教师不支持集体备课的原因之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条条大陆通罗马。集体备课首先应当让大家把自己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困惑开诚布公的亮出来。急于统一意见,领导和专家拍板,让教师产生了这样的思维定势,说也白说,白说不如不说。教师话语权被无形的剥夺是教师不支持集体备课的原因之二。辩证地看,一些教师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习惯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新课程的事实,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当本着宽容的心态,给他们足够的转变时间。有些学校把集体备课强加给教师,既要改革,又要成绩。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追求早动手,无视学校的实际条件。对集体备课认识思考还不成熟,就仓促上马,导致集体备课难以深入,只剩一张皮。管理者在认识集体备课过程中的缺乏对集体备课本质的把握,就强行推行是教师不支持集体备课的原因之三。(3)面对集体备课,我们应当做什么?集体备课应当有所创新。集体备课本不是新事物。它产生的背景是教师在知识结构和教学水平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当初,靠优秀教师的引领在当时确实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但我们今天实行的集体备课背景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我们的教师队伍绝大多数都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教师具有较好的基础。新课程对教师来说是新事物。新课程的推进可借鉴的经验有限。这就需要在推行集体备课是必须有所创新。集体备课的创新至少应当明确以下指向:如何使集体备课更好地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服务。通过教师的群体智慧找到课程改革从理论到实践的平稳着陆的途径。人们对集体备课的期望是借助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科推进新课程过程中的个性化问题。因此,集体备课的基础作用应当是破旧立新。即从备课阶段最大限度的剔除不符合新课程要求的糟粕,从而保证新课程理念的正确落实。教师在参与集体备课过程中不断纠正自己对新课程认识和实践的偏差从而不断完善自己,促进自己的成长。如何使集体备课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当集体备课不是为解决课堂教学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困惑时,就缺了在岗的必要。当我们还不能发现在课程改革落实过程中出现了那些依靠统一培训难以解决的问题时,集体备课就失去了用武之地。目前很多集体备课活动,内容琐碎、繁杂、求全责备,又是教师教案复杂化的倾向。教师带着这样的教案授课时教学个性受到了相应的限制;还有很多集体备课成了研究应试的平台,成了学校总结工作创新的装饰品,这些集体备课的起点就偏离了集体备课的方向。结果,无疑是苦了老师,毁了学生。

『贰』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案,反思,评价:集体备课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借助线段图,来加深学生对倍概念的认识,运用乘法解决“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能正确区分倍的问题中两种类型,培养学生应用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几何直观,渗透模型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合作交流、语言表达、严谨审题等能力,注重几何直观的作用,通过多种直观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并为学生提供参与几何直观活动的机会,积累用图示学习数学的经验。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一学习内容,对于三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还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尽管孩子对倍的概念有了一定的基础,知道“1份量”(标准量)和“比较量”的关系,但这些数学语言远没有“几个几”容易理解。教学中要设计了丰富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从旧知识的巩固转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只有需要把研究“对象”抽象成为“图形”,再把“对象之间的关系”转化成为“图形之间的关系”,这样就把研究的问题为“图形的数量或位置关系”的问题,进而进行思考分析。便于学生在比较和抽象中构建解决此类问题的数学模型。通过让学生学习画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理解题意的方法,使学生明确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用乘法计算。在学生初步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的教学上,为了降低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选用的数量尽可能小些,并且尽可能让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通过直观形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再结合以前所学生的知识,从而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法,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和“倍”数量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利用学过的“求几个几”的方法解决新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
四、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卡
五、教学过程
(一)疏通概念,激活原知
1.复习旧知
(1)看图列算式


算式:

第一行
第二行

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多少倍?
算式:
2.变式运用
(2)说一说 填一填
①6个5是( ),2个7是( )。
②5×8=( ),其中,( )是8的( )倍,( )又是5的( )倍.


的价钱是的( )倍。
【设计意图】将倍的知识的系统性和知识的后续性进行连接,为新课的学习找到着眼点,通过直观图示对乘法意义和倍的关系进行回顾,唤起学生的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找准探究的“起始点”。
(二)迁移理解,建构新知
1.情景引入,分析信息,理解题意
师:每位同学都有购物的经历,在购物中有许多的数学问题,下面这位同学在购物时遇到什么数学问题呢?
课件出示主题图。

(1)阅读与理解
师: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板书信息:军旗的价钱是8元,象棋的价钱是军旗的4倍。
问题:象棋的价钱是多少?
课件出示图片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事物引入新课,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借助课件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也为新知识的引入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分析与解答。
①尝试解答
可能会有学生答出:象棋的价钱是32元,也能说出算式:8×4=32
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怎样验证他的解答是否正确?
②尝试画图表示数量关系
师:我们知道两种价钱的数量的关系,如果能像刚才的复习题中的图示表示,就能看得更明白了。
学生讨论:怎样简洁、清晰地表示这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可以用线段图的长度表示军旗和象棋的数量关系。
教师说明线段图中需要用线段的长来表示具体的数量,而且图中线段的长短关系要符合题目的数量关系。
让学生尝试在草稿纸上画图分析,画完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画法。
③语言表述, 汇报交流。(平台展示。)
④分析研究,讨论画线段图的方法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军旗的价钱(8元),再根据“象棋是军旗的4倍”,连续画出4段大约与第一条线段同样长的线段来表示象棋的价钱。
师要追问:为什么把军旗的数量用较短的线段表示?怎么看出哪条线段表示是军旗?怎样清晰看出象棋是军棋的4倍呢?问题怎样在线段图表示出来?
师生小结: 图的前端文字说明,1份量(标准量)画短些,“比较量”是“标准量”的几倍就画几段。每段的长度尽量一致,上下图形做到一一对应。
⑤演示画线段图的过程,让学生在比较分析中完善自己的线段图。
课件陆续出示线段图的各部分。

⑥理解线段图,分析题意,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引导学生从图中看出:要想知道“象棋的价钱,就是求4个8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8×4=32(元)
让学生结合线段图说算式的意义。
板书:求8的4倍是多少 求4个8是多少 8×4=32(元)
【设计意图】线段图虽然是用几何线段直观表示出数量关系,但对第一次接触的学生来说却是抽象的。在分析讨论中让学生感受到线段图的简洁明晰,逐步引导可以画形象的实物图,也可以画抽象的线段图,并让学生慢慢过渡到画线段图。对于画线段图的方法需要加强指导,而且要注意把握好教学要求。
(3)回顾与反思。
你算的一定是正确的吗?你是怎么想的?
课件出示图片。

说明检验方法,可以用除法进行检验。补充答语,引导学生养成完整答题的习惯,体现数学规范性和完整性。
(4)变式练习,运用策略


的价钱是多少元?
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汇报交流,师板书。
板书:求9的3倍是多少 求3个9是多少 9×3=27(元)
师:体育商店还有许多物品,你还看到什么?
②课件出示信息:毽子的价格是5元,跳绳的价格是毽子的3倍。
师:你能画线段表示两个数量关系吗?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跳绳多少元?)
请学生尝试画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并解答出来。
同桌互相交流线段图画法,全班反馈。教师板书。
板书:求5的3倍是多少 求3个5是多少 5×3=15(元)
(5)概括比较 抽象模型
比较8×4=32,9×3=27,5×3=15几个算式之间的异同点。进一步思辨“为什么都用乘法计算”的本质所在。
在比较和思辨中逐渐清晰两种量的关系,加深对“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问题解决中,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联系乘法的含义,理解用乘法计算的道理。
板书: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求几个几是多少
1份量( 标准量)×倍数=比较量
【设计意图】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建模过程是本课的难点,从以上层层推进的环节中,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借助线段图的分析理解,在比较、归纳中逐步抽象出这一模型。这个过程不仅清晰地让学生体会了分析实际问题的基本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应用意识。
(三)综合应用,提升能力
1.巩固应用 提升能力
(1)练习十一第5题(课件出示)

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时,着重让学生说出“7×3=21”算式的意义。“为什么乘3?”
(2)练习十一第6题(课件出示)
①读懂信息,运用策略 ,解释过程。

②同伴互助 ,深化理解
【设计意图】两道练习设计突出思维渐进性。第一题让学生会看示意图和线段图结合的图示,提高自己的审题、读图能力,逐步学会看和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培养几何直观;第二题在同一题型中让学生完整叙述关于倍的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2.沟通联系,拓展延伸
练习十一第7题(课件出示)

①情境创设:课件呈现第7题的情境图,先出现信息和问题:王平只踢了3个,李芳踢了18个。
②问题(1)李芳踢得个数是王平的几倍?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18÷6=3。说出算式的意义。
师追问:谁的个数是标准量?
问题(2)刘梅踢得个数是王平的2倍。刘梅踢了多少个?
③分析问题:谁的个数是标准量,如何表示刘梅和王平的关系?。
④画线段图分析:

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汇报交流,师板书。
3×2=6(个)
⑤比较:问题a.李芳踢得个数是王平的几倍?列式: 18÷6=3。
b.刘梅踢得个数是王平的2倍。刘梅踢了多少个? 3×2=6。
师:这两个问题中都与倍的知识有关,一个用除法计算,一个用乘法计算,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师生小结:在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问题时,就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在解决”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列除法算式解决这类问题方法虽然不困难,但仍然需要大量具体事例进行比较、思辨、建模,感知知识形成的过程,逐步内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变式练习中,不断引发认知冲突,刺激审题的严谨度。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直观到分析推理,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通过实物表征、操作表征、语言表征、图形表征到符号化的算式表征,探究解决问题的本质。
(四)灵活运用,拓展延伸
1.看图列算式。

(1)的数量是的多少倍?
(2)有多少个?
2.说一说。
(1) 第一行画2个☆,第二行画的△个数是☆的6倍, 第二行该画( )个△ 。
(2) 第一行画15个☆,第一行画的☆个数是△的3倍, 第二行该画( )个△ 。
3.练习十一第9题(课件出示)

(1)学生尝试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 集体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有层次的练习,把新旧知识间的进行无缝连接,通过直观图示看、抽象文字理解和生活中情境,让学生在直观理解基础上,对倍的知识问题模型的建构更加清晰化。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与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将所学知识巩固提高的目的,体现数学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五)课堂回顾 总结提升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能举例说说吗?

『叁』 如何让集体备课收到实质性的成果

在孩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集体备课正是这句话的最好诠释。在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过程中,要使备课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提高对如下几个方面问题的认识:
首先,独立备课是有效集体备课的前提。
在进行集体备课之前,教师必须事先进行分析教材、分析孩子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法、教学重难点,即独立备课。并根据自己备课的思考,预设在集体备课时提出讨论探讨的话题或问题,并就话题积极思考准备自己的观点。如:孩子的个性特点分析;在活动中如何有效的进行师幼互动;对课题教学目标的理解;幼儿在学习中可能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等。在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中,事先有无独立备课,直接影响到集体备课的效果。当经过独立备课后,再进行集体备课活动时,老师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非常有见地的的教学方法及策略,使得对问题的理解不论是深度和广度有极大的提高。反之,场面较冷,对问题比较迷茫,随机性发言较多,不能实质性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即使有些场面虽然热热闹闹,但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备课成效低。可见独立备课是集体备课的前提。它使得集体备课气氛活跃,发言踊跃,活动能有效、顺利地开展。
第二,教师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落实是有效集体备课的关键。
要想开展好集体备课活动,教师的地位、状态如何是关键。集体备课活动中的主持者应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而作为主体的教师则必须处于主动的、能动的、积极的状态。那么如何才能确保教师在教研话动中的主体地位?主要从以下两点进行:
1、教师决定备课主题。备课的主题应该是在教学实践中挑选出来的,在教师看来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由于问题来自于教师,来自于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时,他们就有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冲动和参与集体备课欲望,为活动创设了良好的氛围。另外,由于主题来自于教师,教师就清楚的知道了活动要备什么内容,讨论什么话题,活动要达到什么目的,这样教师一开始就参与进来,明白活动的来龙去脉,充分准备。因此,在确定集体备课的主题时,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可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有准备、有目的的参与集体备课活动,避免活动主题脱离教师的实际需求。
2、教师必须有话语权。这就是说,在集体备课活动中,不能由组织者去规定谁发言,或规定教师说什么,怎么说;也不是组织者的一言堂,权威发言。而是把发言权还给老师,由老师决定表达什么、如何表达,展示什么、如何展示,使教师在敢说、愿意说的状态下,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在民主、平等的研讨氛围中,发表自己观点。
备课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教师们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了保证。备课活动必须是教师发自内心需求的活动,必须是教师以主体的身份积极主动要求参加的活动。为了确保教师的主体地位,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教师享有参与权和话语权。
第三,灵活的组织方式是有效集体备课的基础
集体备活动要行之有效,要有好的形式来体现,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甚至毫无功效。在备课活动中,可采用如下组织方式:
分享式备课方式。由于教师个体的生活背景、学习背景、专业知识、教学经验不同,在教学中会形成其各自的教育理念、教学风格、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教师教学活动设计中,形成了教师之间的差异,并影响着活动的成效。差异就是资源。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活动中可采用分享式备课方式,即把存在于教师个体中的正反两方面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行为,特别是积极、有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行为通过彼此交流、分享。如:教师们各自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重点思考、教学反思、案例设计独特风格等。通过这种方式,整合了教学资源,各位教师也在在活动中既看到别人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长处,彼此分享各自的优势资源,实现共同发展。
体验式的活动方式。体验式的备课活动所突出的是教师的“体验”。即让教师扮演“幼儿”,体会和感觉所设计的环节、方法等。这种体验与幼儿学习时的“内心感受”比较接近,可以帮助教师更科学更深入地认识到教学中没有意识到的许多问题,从中寻找更有效的方法与策略,并及时调整方案设计。如:在我园在一次集体备课活动中,针对中班奥尔夫音乐教学《富尼古利,富尼古拉》第二课,开始时我们预设教学目标是通过不同形式,独立感应拍子与乐句。当我们采用体验式活动方式备课,老师扮演幼儿听音乐、过小桥、走小路,钻山洞、爬山坡,并要求一个乐句变换一个动作过程中,教师觉得要求幼儿独立听音乐完成动作变换,目标定位太高、太难,必须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才能完成。因此把目标调整为:初步感应拍子与乐句。经过体验以及教师换位思考,确定了符合幼儿的实际水平的目标。
除此之外,当备课过程遇到不同意见和做法时,可以使用辩论式研讨方式,教师可以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发表独自见解,充分的交锋,并进而发出火花,得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当教师在适宜性徘徊时,可使用讨论式方式或采用茶馆式组织形式让教师七嘴八舌的发表见解与想法等。
第四,合理的环节安排是有效集体备课顺利开展的保证
一个好的集体备课活动,应依循一定的环节进行,且各环节必须是环环相扣,设计合理,能够一步步引领教师在经历多次的思想碰撞之后,最终获得某种认识。如果在备课活动中出现各环节脱节或是拖拉,就会使教研的目标发生偏移,甚至无法达成目标问题的解决。因此,要保证集体备课顺利开展,在组织过程中必须做好如下几个环节工作:
试讲环节。首先选定主备人进行试讲,其他组员认真听讲,并有时做为“幼儿”配合主备教师回答各种问题或进行操作练习。这个环节主要是感受主备人教学思路,对照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思考、对比分析,迅速理清思路,为提高备课效率,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辨析环节。这环节主要是教师们顺着主备者的思路,围绕目标、重难点,活动环节,有序地进行分析、判断、补充、扩展、解难等。此时,主持人可引导教师对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让教师围绕教学环节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潜力,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提升环节。这个环节在集体备课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是对教研组长能力的考验。一方面,在备课过程中,总会有一些活动设计理念、方法、认识与教师原有的设计理念、方法、认识产生冲突。教研组长者就需要通过不断地跟踪提问,使这些冲突更加明朗,并且引发更深入的争论,从而在争论中启发引导教师一步一步统一认识,接近教研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或提出更多的思路和看法,引导教师学会选择,自我提升;另一方面,在备课活动中,教师在研讨中涉及到的经验往往是比较零散的,提出的概念往往也不够明晰,而且也有就环节备环节、浮于表面的情况存在。此时,教研组长就需要通过及时提升,把该次活动设计的核心价值提炼出来,成为指导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
第五、教研组长的组织与专业引领是有效集体备课的支柱
教研组长是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她使活动目的、主题明晰,使活动和谐、理性,使活动得到拓展、提升。要使活动达到这样的境界,教研组长必须做到:
1、活动前准备。在集体备课之前,教研组长要根据活动的主题,进行详尽的备课,从专业理论与教学行为层面去分析问题。具体的要:分析教材与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与教学各环节设计;思考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预设在备课中教师可能会提出的问题,并进行认真的思考。这样教研组长才能在教师备课研讨过程中随即应付,灵活展开,把准方向,运筹帷幄。

『肆』 如何做好集体备课

做好集体备课的方法:
首先,每位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明确把握所教学段在课标中的基本要求,熟悉教学内容,为参与集体备课做好准备。

其次,要计划好集体备课的内容,重点放在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和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方法上,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第三,针对计划,教师阐述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重点讨论,这是能否落实课改理念的关键。必要时可以组织教师观看本学科教师的常态录像课,以使讨论更加深入有效。
第四,做好集体备课笔记。因为集体备课是“团体的产物”,教师只有将“思想碰撞的结晶”带回去,融入自己的教学设计中,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当然,各校情况不同,面对的学生不同,教师水平不同,我们应更多地从实际情况出发,探讨更为积极有效的集体备课形式。
一、集体备课备什么?
备课是展现教师教学艺术的序幕。备课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对自己组织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的内容、时间和空间结构的规范和优化过程,这是一个循环往复、逐步发展提高的过程。过去,我们通常采用独立备课形式,这种形式可以彰显教师个人对文本(教材)的独到见解,于是,课堂上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壮观。但个人独立备课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过分追求独到见解,而忽略了教学中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渗透与训练。长此以往,学生的“应知应会”打了折扣。现在采用集体备课形式,目的是在充分酝酿、日趋完善的集体智慧的基础上,能动地发挥教师个人潜能,在二次备课中显现教师个人的教学魅力。我们不能把集体备课代替教师个人备课,我们更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走进一个程序化的模式中。为此,我们共同探讨有关集体备课的问题:集体备课到底备什么?怎样备?
1、备教学理念
理念是什么?理念就是教学指导思想。先进的课程理念,都来自于成功的教学实践。理念指导实践,实践孕育理念。数学课程标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教材是我们首先要研究的基础。只有将这些理念烂熟于心,我们在备课中才能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定位,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与时俱进。
2、备教材
教师在第一次集体备课时,一定要认真研究教材,对本学期的课程进行整体规划,简要写出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并制定好单元教学计划。对教材要有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更要从微观着手,脚踏实地,力求实效。
3、备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学习,就必须充分的“备学生”。要具体分析学生实际,在哪些方面会存在问题,怎样讲更易于学生理解、领悟和应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从其感兴趣的方式、方法人手,往往效果更显著。
4、 备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得当,教学效果可以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集体备课时必须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同时,对学生要进行学法指导。
5、备教学重、难点
摸准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之上,它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就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而言,班与班之间参差不齐,学生与学生之间参差不齐。在开学这段时间的听课中发现两种不利现象:一是教师为完成教学设计中既定的内容,在学生已掌握知识要点的情况下,仍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该知识要点,学生真正需要教师讲解、加强巩固的地方因时间而耽误,或一带而过,或省略为自学。一是严格区分课时目标,集体备课时,应充分讨论生情、班情,在此基础上确立教学重、难点,合理划分课时,使课堂教学密度均衡。
6、备学习方式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增加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相辅相成。这告诉我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应是唯一的课堂学习方式,它应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有机结合,互为补充。
一些教育专家在各种教学刊物上撰文,指出当前课改中出现的几种误区,其中一误区为学习方式“自主变为自由”,教师在课堂上充当的是:1、学生学习的“召集人”:学生夸夸其谈,教师无所事事。2、学生交流的“旁听者”:学生漫无边际,教师不置可否。3、学生活动的“捧场者”:学生言行出轨,教师大加赞赏。
集体备课时,我们应探讨教材中哪些知识是可以让学生自己学习掌握的,哪些是需要教师讲解的,教师应将到什么位置。要预设学生会出现什么问题,教师该采用什么形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千万不能让学生指责教师在课堂上“不作为”。
7、备作业设计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通过“学得”和“习得”而来的,无论课内课外应“学得”与“习得”并存。众所周知,作业设计成为教师了解、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一把尺子,这把尺子在教师手中。教师应怎样用好这把尺子,是我们集体备课要探讨的。我个人认为,我们应探讨两个问题:
(1)作业的量。不论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都应严格控制学生作业的数量,保证学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作业。可以因人而异,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设立必做题和选做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2)作业的质。这是教师备课讨论的重点。作业的设计应既是对课堂学习的巩固,也是对课堂学习的反馈。作业题型的设计既相对固定,也应有所变化。相对固定是针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尤其是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尽快地认识、熟悉、读懂题目,是保证作业质量的基础。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知识水平的补充,作业题型应有变化,以帮助学生学会审题,正确答题。作业内容的设计即考虑基础性,也应兼顾发散性。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因此,作业内容的设计应把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巩固与掌握放在首位。集体备课强调的是集体智慧与个人创意的结合,建立有效的集体备课的运行机制,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探索的内容。
二、集体备课缺什么?
在课程改革不断推进过程中,学校遇到了非共性问题。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受到各界关注,校本教研应运而生。集体备课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之一被赋予了新的使命。这一使命就是借助教师的群体智慧解决新课程理念科学合理地落实到课堂中的问题。
现在一些集体备课活动,还是不尽人意。为此作了如下工作:
1、访谈。(访谈对象中有校长、教研组长、教研员、教导主任。)
(1)你怎么看集体备课?
教师a:教师要干的事情太多。考试、班会、续教、职评剩下的时间寥寥无几,集体备课就是应付差事。
教师b:我看集体备课是增加了老师负担,浪费了宝贵时间。你想,原本老师看看书,在书上写写画画,就可以上课了。现在,还要写详细,还要修改,上课有几个人照教案上课?
教师c:现在网络这么先进。教师有时间上网搜集一些资料,不就行了。集体备课有点多余。……
(2)你参加的集体备课是怎样进行的?
教师a:教师分头写教案,学校安排统一的时间大家聚在一起说教案,说完改,改好上传,然后写反思。
教师b:同轨教师,每周五下午第三节课集体备课,教师分头来说下一周的教案,利用假期调整使用。
教师c:我们是几所学校共同研讨考点,制定共同的教学框架,然后分头实施。
(3)集体备课对你的影响是什么?
教师a:我刚参加工作两年,集体备课让我很快适应了教学岗位。以前我的教学成绩和同轨教师比差异非常大,现在明显缩小了差距。
教师b:以前我电脑不行,集体备课以后,写好了教案,都是年轻教师帮忙打印,现在进步多了,年轻教师给学校带来了活力。……
教师c:一般吧,没什么明显的影响……
有的教师反映,新教材没有旧教材好用,你们在集体备课上讨论过类似的问题吗?
教师一:没有。讨论有用吗?新教材出了,好不好也得用,是不是?
教师二:我也这样认为。集体备课讨论它不更白耽误工夫吗?
教师三:两套教材,一起看,把旧教材当参考。
2、思考:
(1)集体备课缺乏老师们的主动支持。当集体备课成了一项行政任务,当集体备课成了教师不参加不行的活动,集体备课也就没了民主自由的味道。领导在上,我在下,怎敢不听党的话?教师带着这样的心态参加集体备课,其效果必然事倍功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被公认的先进理念,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大力倡导的教育理念。教研活动都要服从行政的需要,这一理念的落实之艰难可见一斑。在推进集体备课时,作为管理者有必要认真反省一下,我们倡导的集体备课教师是真心拥护吗?我们怎样做才能赢得教师们的支持?。
(2)教师为什么不支持集体备课活动。教师一致的声音是:集体备课增加了教师的负担。集体备课缺乏实效。集体备课应当是促进教师成长的平台和教师展示自我的才华的舞台。如果我们能认真反思一下,我们进行的集体备课是否贴近教师的急切需要,集体备课研讨的内容是否具有明确的针对性,集体备课要解决的问题是否是教师们在新课程实践过程中遇到靠自身努力难以解决的真实问题;如果我们在这样的基础上果断剔除那些本无研讨必要却要喋喋不休地进行研讨的内容;如果通过我们对集体备课的改进实实在在的增加了备课的含金量,那么我们何愁教师不支持和拥护?没有实用性是教师不支持集体备课的原因之一。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条条大陆通罗马。集体备课首先应当让大家把自己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困惑开诚布公的亮出来。急于统一意见,领导和专家拍板,让教师产生了这样的思维定势,说也白说,白说不如不说。教师话语权被无形的剥夺是教师不支持集体备课的原因之二。
辩证地看,一些教师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习惯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新课程的事实,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当本着宽容的心态,给他们足够的转变时间。有些学校把集体备课强加给教师,既要改革,又要成绩。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追求早动手,无视学校的实际条件。对集体备课认识思考还不成熟,就仓促上马,导致集体备课难以深入,只剩一张皮。管理者在认识集体备课过程中的缺乏对集体备课本质的把握,就强行推行是教师不支持集体备课的原因之三。
(3)面对集体备课,我们应当做什么?
集体备课应当有所创新。集体备课本不是新事物。它产生的背景是教师在知识结构和教学水平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当初,靠优秀教师的引领在当时确实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但我们今天实行的集体备课背景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我们的教师队伍绝大多数都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教师具有较好的基础。新课程对教师来说是新事物。新课程的推进可借鉴的经验有限。这就需要在推行集体备课是必须有所创新。
集体备课的创新至少应当明确以下指向:如何使集体备课更好地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服务。通过教师的群体智慧找到课程改革从理论到实践的平稳着陆的途径。人们对集体备课的期望是借助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科推进新课程过程中的个性化问题。因此,集体备课的基础作用应当是破旧立新。即从备课阶段最大限度的剔除不符合新课程要求的糟粕,从而保证新课程理念的正确落实。教师在参与集体备课过程中不断纠正自己对新课程认识和实践的偏差从而不断完善自己,促进自己的成长。如何使集体备课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当集体备课不是为解决课堂教学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困惑时,就缺了在岗的必要。当我们还不能发现在课程改革落实过程中出现了那些依靠统一培训难以解决的问题时,集体备课就失去了用武之地。目前很多集体备课活动,内容琐碎、繁杂、求全责备,又是教师教案复杂化的倾向。教师带着这样的教案授课时教学个性受到了相应的限制;还有很多集体备课成了研究应试的平台,成了学校总结工作创新的装饰品,这些集体备课的起点就偏离了集体备课的方向。结果,无疑是苦了老师,毁了学生。

『伍』 怎样集体备课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促进分区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一)集体备课不能取代个体备课。
1、个体备课是集体备课的前提和基础。
每位教师在参加集体备课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熟悉集体备课的内容、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做好发言准备等;备课中发现的问题、所做的思考以及心得体会也应记录下来,以便与同伴探讨。如果不在集体备课之前进行个体备课,集体备课的水平就无法提高。可以说,以“个体”促“集体”,能大大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和水平。
2、集体备课是对个体备课的提升和完善。
集体备课的过程是教师自我矫正、反思提升、完善提高的过程。相对于传统的个体封闭式备课,集体备课能使教师在沟通、交流、研究、讨论中对备课思想、资源、技术、方案进行再设计、再补充、再创造,进而实现智慧的碰撞和资源的共享,实现教师间的传帮带和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同时还可以克服个人备课的片面性和随意性,提高教师教学的科学性。
3、 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和谐共生。
指向“和而不同”的集体备课要在充分酝酿、日趋完善的集体备课智慧的基础上,能动地发挥教师个体潜能,保证在多次修订集体教案中显现教师个人的教学魅力。这样教师把集体备课与个体备课有机的进行结合,根据自己的教情、学情,批判地吸纳集体生成的智慧,修正原先的教学思路,解决制约教学的诸多问题,设计并撰写自己的教学方案。
(二)集体备课,合作是关键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当然也鼓励教师进行合作,而集体备课正是教师合作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1、一个学科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学科组内教师的合作、智慧共享。 2、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集体备课日渐成为学校教研活动的“重头戏”和“亮点”,但集体备课要走向高效,关键取决于小组成员是否拥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
这就要求同科或相关学科的老师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和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通过相互讨论、集体研究、合作攻关、智慧碰撞等制订出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方案。它以突破难点疑点为目标、以合作交流为手段,以共同成长为宗旨,让大家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诉说困惑、提出问题、展示案例、阐释设想,在各抒己见、共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产生灵感、达成共识、升华认识、拓展思路。
(三)集体备课要做到“形散神聚”
集体备课是一种常规的教研方式,它既要“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定地点”,也要不受时空的限制:
1、不受时间的限制。集体备课重在利用集体的智慧来探讨问题、交流看法、形成意见,促进备课能力、水平的提高和质量的提升。而这种探讨可以充分利用每周固定的集体共有时间进行,也可以随时进行,这种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相互影响,潜移默化,所获定然不少。
2、不受地域的限制。只要有思想的存在,就会有讨论和碰撞。因此除了办公室、教室外、操场上等,教师还可利用一切可供沟通的场所完成每一次交流。
3、不受人数的限制。在探讨时,不一定非要小组的所有成员到齐才进行,三两个人照样可以进行研究。
4、不受形式的限制。集体备课除了规定的集中地点必须坚守外,可以随时随地在年级、教研组、备课组进行,还可以跨越学科界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组织跨年级的教师集体备课,这样更有利于知识的前后联系和学段教学的衔接。
总之集体备课要“形散神聚”,不但需要“集中”,而且更需要平时的交流。(四)集体备课需要问题引领 ,注重可操作性和实在性
集体备课不是形式、作秀,他的指向是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备课是上课的准备、教学的前奏。集体备课如果仅仅着眼于预案是不够的,还必须关注问题的讨论。集体备课的功能如果只是定位在设计教案,就容易使教师只关注教案的各个构成要素而忽视自己的存在,最终导致集体备课求同略异,丧失针对性,缺少特殊性,从而流于形式。故每次备课要解决哪些问题,这些问题从哪里来?应从自己的教情、学情来,也可从教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师那里得到。带着问题去备,才能让我们的教学方案更有价值!如果集体备课能帮助教师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就会激发老师们的热情,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到集体备课中来。
(五)集体备课,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1、个人钻研的过程,体现出个性化的研读和思考。在集体备课中,如果只让“中心发言人”去对该堂课的教学作深入的构思,其它教师不去深入解读文本、搜集资料、选择教法,就不能产生相互交流、启发、争论、碰撞,就不能形成自己的观点、见解和看法,充其量只能是一个“看客”和“听众”。每位教师是否落实好个人钻研这一过程,是关系到集体备课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
2、注重“二次备课”的过程,闪现出教师个人的特点和魅力。
在集体交流后,往往会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方案,但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有不同的教学对象,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有很大差异。一个好的设想,不是每个人照做都能产生同样的效果。因此教学设计还需要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归纳、提升和再创造,鼓励教师写个性化教案,根据自己的特点灵活选择,体现个性特色。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情,使集体的智慧得以升华,使教师的个性得以张扬。
肖伯纳说,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流后每个人都拥有两种思想。通过集体备课让每一个参与者收获更多的思想和方法,助推自己的专业成长,这正是集体备课的价值所在
(六)以教材培训引领
就是利用开学前3天时间,乡中心校要组织以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为引领者的全乡学科教师教材培训,按照“研读教材—教材分析—讨论交流—骨干示范—个体备课—拟出框架—个体说课—集体评议—专家指导—修改框架”的程序,全程组织教师研读教材,提出问题,对教材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由骨干教师组织教材培训,内容主要是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再由骨干教师示范备课、说课后,组织教师分单元个体备课,拟出框架,骨干教师巡回指导,解决教师备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最后组织教师说课,集体评议,骨干教师总结提出修改意见,集体修改框架。
(七)以名家“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案例来启示和内化
《小学青年教师》等杂志上都不断刊载名家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类的文章,根据近几年来的实践我们觉得这类文章有以下几个特点:1、做课者是名家,从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非常厚实的功底,研读此类文章,定位高,同时不容易出现误导;2、是以文字形式出现,可以反复研读,自已认为有价值的地方或感兴趣的地方可以仔细的,慢慢地品味,不像光盘那样只能跟随不能停赏;3、评析部分是与教学过程照应的,更方便读者对操作过程与理论上的结合。4、可以放在床头、案边,随时阅读,非常方便。所以,要多引导教师阅读,可组织教研活动,进行阅读后的交流,在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让老师让仿课,也如学写毛笔字那样,去仿影、描红、临贴,逐步内化吸收。
(八)设计思路。
就是乡中心校对一个学期每周集体备课设计思路,制定方案,保证集体备课按时间、按地点、按内容实施。
(九)典型评点。
乡中心校要下达任务,让骨干教师要利用每周五下午的集体备课时间,选择一个带共性问题的案例对教师进行设计陈述与评点,让教师知道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
(十)课堂示范。
乡中心校或学校要让骨干教师每学期要利用集体备课形成的教案上3——5节示范课,让教师明白怎样创造性地使用教案,上活课。
(十一)组织活动。
乡中心校要经常组织骨干教师开展“教学互访、师徒结对、案例研讨、案例评比”教研活动和学科分类专题研讨活动等。为教师在活动中找到知心同事,寻觅到交流的朋友,追求到学习的伙伴,共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困难。
在评估组内实施“同伴互评——组内细评——全乡终评”。激发教师全员参与,主动参与。
(十二)健全制度
①集体备课时,备课组长必须认真做好考评和落实工作。
②每位备课组教师必须参加集体备课,每缺一次可按旷课一节处理,并与评先评优资格挂钩。
③备课组长要认真组织本组备课活动,对不负责任的备课组长取消其资格并公开批评。对备课组长的考评制定详细的《备课组长考评细则》。
④各组长组织每次集体活动,并负责教案的把关,文章的收集等;督促各组员必须按要求准时高效地完成。
⑤以上责任是否到位要与年终考核挂钩,并追究其负责人的责任。
(十三)撰写教学反思,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有效跟进
“反馈”就是对“预设”的教案实施后进行教学反思。反思是运用所倡导的理论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或教学行为进行审视,找出其差距,分析形成的原因,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逐步形成反思的习惯,通过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这里主要是指教师在集体备课形成的教案用于实践后进行反思,反思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效果等。在下一周集体备课前每位教师对教案的使用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形成互助互学、共同参与、共同促进、共同提高的研究氛围。具体做法为:
一个目标:养成反思习惯,提升教师反思能力
二个主体:教师写反思;校长或教导主任批反思
三个过程:教学前反思,备好课;教学中反思,上好课;教学后反思,品好课
四个写法:写成功心得;写改进之处;写教学机智;写学习心得。
五个坚持:坚持用发现的智慧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坚持用集体的智慧设计教学方案;坚持用教师自觉的行动落实反馈;坚持用新课标的理念反思教学;坚持用知心同事的身份沟通交流
(1)写成功心得。一个星期的课,总会有令自己心情激动的课,这样的课肯定有成功之处。把成功之处详细地记录下来,既可以供以后自己教学时参考、使用,又可以供其他教师借鉴,还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写教学心得,成为教师撰写反思的重要内容。我乡一小韩青坡同志年年坚持写教学心得,已写有厚厚的几本。
(2)写改进之处。有人说,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就能让它为今后的再教学更上一层楼打下扎实的基础。
(3)写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灵性的语言和偶发的事件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反思,在推动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同时,也在教师间架起了一座互相交流,共同发展的桥梁。也在学校领导和教师间架起一种真诚交流的桥梁,针对学校教学管理中的一些不足,教师群策群力,见仁见智,献计献策,学校民主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为了更好地发挥反思的作用,学校每周分年级,每月分小片区,每半学期集中组织反思交流会,要求教师在交流会上发言,谈自己的收获、谈自己的遗憾,与其他教师交流,乡中心小学每学期开展评选优秀反思活动,定期出刊《教学反思录》。
实践证明,农村教师众人拾柴、集腋成裘,围绕教学活动的备课和教后记的反思两个重要环节,“预设”让课堂精彩有了提前的预约,“反馈”为课堂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提供保障,有力的提高农村教师群体专业成长,推动基础教育改革进程。

最后,我们还认为集体备课的科学任务,不仅仅在于“备课”,更在于“教学研究”。集体备课在功能任务上的转型,使集体备课由过去单纯的备课基地转化为备课与教研的双重平台,从而更有利于充分发挥集体备课在校本教研方面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把专题教研和随时随地交流探讨的快餐式教研结合起来,使校本教研活动经常化,多样化、灵活化,成为教师日常的一种常规活动。这样就能使集体备课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座平台
以上,是我们的做法和自家之言,由于水平有限,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领导批评指正!

『陆』 求一个数几分之几是多少集体备课发言稿

一、认真备课,吃透教材,抓住教材的重难点是突破重难点的前提
小学数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还要长智慧……,培养学生肯于思考问题,善于思考问题。做为一个数学教师,要明确这一目的,把我们的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学生智力上,着眼于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走路,首先自己要识途。我感到,要把数学之路探清认明,唯一的办法就是深钻教材,抓住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备课时既能根据知识的特点,又能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精心设计,精心安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有课前的充实准备,就为教学时突破重点和难点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以旧知识为生长点,突破重点和难点
小学数学是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每项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又是后续知识的基础。知识的链条节节相连、环环相扣、旧里蕴新,又不断化新为旧,不仅纵的有这样的联系,还有横的联系,纵横交错,形成知识网络,学生能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才能深刻理解,融汇贯通。数学教学就是要借助于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引导学生由旧入新,组织积极的迁移,促成由已知到未知的推理,认识简单与复杂问题的连结,用数学学科本身的逻辑关系,训练学生的思维。数学教学并没有固定模式,实际教学中还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一些特点,当新旧知识之间有紧密的逻辑关系或所学知识与旧知识之间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只是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的特例时,教学时就以原有知识为生长点,直接由旧到新,即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因为学生获取知识,总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参与下进行的,脱离了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进行教学,其原有的知识经验就无法参与,而新旧知识连结纽带的断裂,必然会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困难,使其难以掌握所学的知识。正因如此,自己在教学中运用了迁移规律,来实现重、难点的突破。

1.若一个新知识可以看作是由某一个旧知识发展而来的,教学中则要突出“演变点”,达到突破重点难点的目的:

如“有余数除法的验算”这部分知识,要以前面能整除的除法验算为基础。两类验算都要用“商和除数相乘”,后者演变的是“还要加上余数”。教学时,不但复习能整除的验算方法,还以127÷6为例要复习有余数的除法,其中重点追问:“这道题中127÷6,商21是平均分的127吗?那么平均分了多少?验算时只用商和除数相乘行吗?应怎么办?这一系列问题,大家讨论”。这样就能顺利地掌握新规律和验算方法。

2.若一个新知识可以看作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旧知识组合而成的,教学中则通过突出“连接点”这一途径,从而突破重点难点:
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由同分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通分两个旧知识组成的,它的关键问题是因为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教学新知识前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这是旧知识,并提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什么?为什么它们能 为什么?这时又可用旧知识——通分来代替,则成为两个旧知识的连接点,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并请同学们在此基础上讨论此题的计算步骤,抓住规律“化异为同”,沟通新旧知识,从而突破难点。

3.若一个新知识可以看作与某一些旧知识属同类或相似,教学时则要突出“共同点”,进而突破重点难点:
如除数是两、三位数的除法是多位数除法的重点和难点,在这部分知识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运用迁移规律,分层次逐步推进,突破各个难点,学好试商的方法。除数是两、三位数的除法,是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为基础的,后者是除数由一位变为两位、三位,出现了从被除数的哪一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的问题。但无论除数是几位数,试商方法都是一致的,即有共同点,就是教学中应抓住的,教学时,先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为例,复习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及试商方法,从而启发学生明白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及试商方法同一位数除法相同,进而再研究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通过三个层次的教学,总结归纳出除数是一、二、三位数的除法都是从最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除到哪一位够除,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这就抓住了一类知识的共同点,仿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再把新知归为旧知识。学生容易理解记忆,为学好多位数的试商,达到正确地迅速地求出商,提高计算能力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揭示和建立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找准知识的生长点,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是教学中突破重点难点的又一途径。

三、依据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选择板书内容,并以板书设计为突破口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缩影,是揭示教学重点难点的示意图,也是把握重点、难点的辐射源,板书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它是在吃透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的要求、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把提纲性、艺术

『柒』 如何加强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效率

随着新课标、新课程的全面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在各地如火如荼的展开,但是,效果却相差甚远。有的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有的却越改越惨。不成功的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学校教学还处于单兵作战的状态,缺少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结果新课程是新课程,但老师还是那些老师,因而方法也还是那些方法。缺少了集体智慧的新课程,终究难以走出新瓶装旧酒的老路。由于目前多数学校的集体备课还仅仅是一个形式,没有具体的要求,没有可操作的方法,没有有效的检查,以致备课组变成学校可有可无的组织,除了听听课,评评课,就是完成学校一些杂事。而新课程缺少了集体备课的支撑,就变成了没有生育能力的美女,看是好看,但生不出自己真正的骨肉来。可怜一些名师如李镇西、于永正、魏书生等都成了个人英雄,除了到处讲些无关痛痒的学,似乎都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倒是洋思、东庐、杜郎口之流成了趋之若鹜的样板,他们可没有什么名师哦,有的是那些被称为三流的师资。难道真的是他们的课堂教学模式发挥了那么大的作用吗?睁大眼睛看看吧,他们的模式其实在李镇西、于永正、魏书生那里早就有了。问题是名师们成就了自我,东庐们成就了集体——学校。这样,我们该看到问题的实质了吧,名师是单兵作战,东庐们是兵团作战。下面我们就来先谈谈兵团作战的意义。
一、集体备课的现实作用
中国古代战争讲究“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将”的作用影响着战争的进程。西方电影也重视个人英雄主义,一部《007》系列成就了詹姆斯·邦德。但教学毕竟不是打仗和演电影,因为不存在我方和敌方。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它已经由个体对集体单边活动演变为集体对集体、由个体与集体共同实施的一个过程。其中加强集体备课是建设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
1、整合教学资源,积累教学经验
萧伯纳有一句名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一下,一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换一下,一人就有两个思想。”集体备课的过程其实就是交换思想的过程,也是思想碰撞形成共识的过程。每个教师在集体备课时,都有机会出示自己搜集到相关的教学资源,如典型案例、课堂设计、课件和教辅资料等,并都可以表明自己对这些资源的理解,再加上各自的经验念,备课组成员可以共同分享资源与个人研究成果。通过针对课标、教材、学情的分析和广泛的交流讨论,互通有无,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然后形成一个较为科学完备的教案。这样就避免了单一备课的偏移和失误,充实了每一位教师的备课资源。不仅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而且,在不断积累和丰富教学资源的过程中丰富了各自的教学思想。集体备课解决的是教学中最直接、最实际和最有效的问题。集体备课时,对于有关知识,由于集体智慧的交流而得到思想上的认同,这种认同将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集体备课在丰富教学思想的同时,又使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得到丰富和积累。
2、提高教育效率,促进专业发展
集体备课集集体之智慧,有效避免了教学过程中的无谓消耗,达到了教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面对新课标,走进新课程,集体备课,为教师提供了合作、探讨、实践的途径。通过备课组成员思想碰撞,教学经验的分享,使教师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拓展了教学方法与思路,形成了科学统一的教学设计。老师们取长补短,使老教师得到充电,新教师获得经验。广大教师在集体备课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备课水平,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长期坚持集体备课,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行为向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转化,老师的教学艺术不断的更新和全程优化。教师集体备课的过程其实也是老师校本培训的过程。在这里教师有专业知识的探讨,有课堂教学的切磋,有对教学方法讨论,有对训练作业的设计,有对教学过程的反思,这些就构成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校本培训离不开集体的智慧,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集体的协作。因此,集体备课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3、培育团队精神 ,一起攻坚克难
学校的团队精神反映了老师个体利益和学校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了学校的高效率运转。集体备课讲究的是相互尊重,团结协作。集体备课可以培养老师的群体意识,备课组通过成员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习惯、信仰、动机、兴趣等文化心理,来沟通大家的思想,引导全体组员产生共同的使命感、归属感和认同感,有意无意之间使团队精神在集体备课中孕育形成和发展。集体备课的成败取决于备课组成员间的合作关系与协作精神如何。人是各种资源中唯一具有能动性的资源。学校的发展必须合理配置人、财、物,而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资源配置的核心,团队精神就是将人的智慧、力量、经验等资源进行合理的调动,使之产生最大的规模效益。教学过程难免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难题,在集体备课中,教师得到心理支持,从而产生新的想法;通过相互合作充实自己的想法;通过集体努力减少工作负担。集体的智慧使一个个难题迎刃而解,为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可靠保证。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一双筷子容易断,十双筷子断就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然而,要真正实现集体备课的效能又还存在着许多现实的问题。
二、集体备课的现实困难
我到过赣州市所有的重点中学,集体备课执行得最好的是南康中学,早在十几年前我就说过他要超过宁都中学,从最近几年的高考情况看,它的升学率基本上位居全市第一。其次是定南中学,所以它后来居上。对于集体备课的好处应该说每一所学校都知道,只要你去走访一下各级各类学校,他们都能拿出各自的集体备课制度或方案。但如果你要进一步刨根问底,问问怎么具体落实的,所得到的答案多数是支支吾吾、羞羞答答的。为什么?极少有人认真关注过,更谈不上深入研究。究其原因
1.领导重视不够。
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有些学校只是捂住钱袋子,对于教学研究则漠然视之。尽管在集体备课方案里还挂了猪头羊脑,但要问他具体内容,他是七窍通了六窍,就是一窍不通。他有足够的理由敷衍:有分管的负责,要处理的事情太多,老师太不听话,自己水平有限等等等等。其实说白了,或者打心眼里就没有把它当回事,或者要投入必要的经费,不舍得,或者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集体备课就只能生活在纸上,与上级检查人员见见面,或者眼不见为净,任由其自生自灭。
2.老师参与不够
老师对集体备课认识同样模糊不清,因为反正学校视为虚设,老师就更没了热情。于是参加集体备课成为一种负担,一种应付学校检查的敷衍。甚至把这种活动当作空耗光阴,大家谈天说地,巴不得快点到点,好回家烧饭。有些稍微开展得好一点的,也有所谓中心发言人发言,但孤家寡人,听众甚少,你看老师们有的改作业,有的看闲书,有的聊小天,有的侃大山。将中心发言人的辛苦当作耳边风,久而久之,听的不听,讲的也就懒得讲了,集体备课就变成了老师们受苦受难的炼狱。
3.老师心态不一
因为集体备课的前提是个人要毫无保留的拿出自己的宝贝参与二次分配,这就要求参与者要有宽阔的胸襟、大公无私的精神。因为二次分配可能有出入,有的拿出很多,得到却少,有的拿出甚少,得到却很多,甚至有人毫无付出,只是吃进。这样就造成一些人的心理不平衡。于是有人就开始嘀咕,我倾囊相授,别人却留有余地,我岂不吃亏。到头来徒弟打师傅,末位淘汰不就淘了我?而一些年轻教师又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满腹经纶,来此一遭的目的就是要做匹黑马,要是能一脚踩死前辈,岂不唯我独尊?不愿合作。于是人心开始散漫,集体缺少了真心。特别是一些女老师更多的备课组,更容易出现斤斤计较的问题。不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就很难使集体备课有效运行。
4评价机制不适。
现在各校流行的老师评价机制对于集体备课一块主要是检查出勤情况,对于活动内容关注较少,至于备课指导那几乎为零。评价机制的漠视造成老师的冷淡。另外许多学校的教学评价都侧重于对老师个体的评价,极少甚至根本不关注集体活动的参与程度和参与效果,造成老师对集体备课重视不够。如果不培养老师的团队意识,不加强合作共赢的引导,集体备课就落不到实处。
5激励机制缺失
对于集体备课,各校只有方案,缺少实质性的检查与激励。如备课经费的保障、备课成果的奖励等等没有形成制度。集体备课备得好与备得不好一个样。没有对备课组成员提出共同提高的目标,甚至奖励也在备课组内搞评比,造成备课组组员之间关系紧张,形成优秀教师、弱势教师,影响了老师团结。学校要建立一个重视集体进步的教学激励机制。重视备课组之间的评比,淡化备课组内部老师之间的评比,尽量减少内耗。保证集体备课大家既出工,又出力,毫无保留的贡献自己的智慧,共享大家的成果。

三、集体备课的实际操作
学校要有适合老师操作的集体备课计划,使备课组长知道怎样执行,使所有老师知道该做那些事情,使检查部门知道怎样检查。
1.确定备课时间地点。
学校要给予各个备课组每星期的固定集体备课时间,保证时间足够,至少每周一个上午或下午。也可以学习一些发达省市的作法,进行寒暑假集中备课。在这个时间内老师不能做任何与备课相悖的事情,要全身心的参与讨论交流。学校要实行多重考勤,既要保证准时出席,又要保证始终坚持。集体备课地点也要固定。除了要准备必要的桌椅,还应该准备足够的备课资料,有条件的还有准备投影仪和打印机,以便适应新的形势。地点环境要相对独立安静,以免打扰别人或被别人打扰。
2.确定备课内容和备课人员
每学期开学前的学习期间,就要着手进行集体备课的准备。建议由备课组长带领本组成员至少利用半天时间学习课标、统揽教材。明确本学期、本年段、本学科的主要教学目标,各章、各节、各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学期时间长短、周课时安排,共同讨论学科教学进度,制定教学计划。学校要预先提供较为详细的校历表,让备课组清楚的计算出一学期的节假日消耗课时数、测试与讲评课时数和确切的上课课时数。然后根据课时数将教学内容进行分解,以课时为单位,确定课题小组和主备人。一般要求三人为一小组,以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带两个年轻老师,三个人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就具体的每一课时先独立分析教材、分析学生、参阅资料、研究教法,形成各具个性的教案交集体讨论。
3.确定集体讨论的程序。
每星期备课组长召集组员在规定的时间到规定的地点进行集体备课。先对上周教案执行情况进行集体反思,并将反思意见记录在案,以备下届参考。然后对下周内容进行集体探讨。探讨时,可先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提出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进行叙述性说课,让其他教师特别是另外两位参备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交流最后达成共识。也可以打好电子稿先在网上交流或者先打印好文字稿并留好空白,以便进行修改.然后,经验丰富的教师就如何围绕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展开教学,教学环节如何设计、教学内容如何呈现、教师教学方法如何运用以及如何引导学生等加以说明。其他教师根据自己的认知、理解和经验,充分讨论、相互切磋,最后确定出预习导入、课堂研讨、知识延伸、课堂练习等内容,再对教学方法、注意问题、课堂把握进行细致的研磨。最终形成最接近课堂的教案。可以是纸质文稿,也可以是电子文档.再对课后练习、单元测试等进行综合评价,突出基础性、针对性、层次性、典型性,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目的。集体讨论过程中备课组所有成员要积极参与,踊跃发言,主动公开自己的教案设计、教学经验、资料信息,以利资源共享。备课组长、学科骨干教师应发挥所长,充分利用自己积累的丰富教学经验和掌握的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发挥指导和带头人作用。
集体讨论过程中经验丰富的教师还要把老师们通过讨论达成的共识,及时填写在集体备课记录表的复备栏目中。对于形成共识的修改,有的可以当场修改,有的可以查看资料后再修改。最后由主备执笔形成统一的教案,印发给老师或学生。
4.临时问题的个别交流。
老师在积极参加集体备课,形成统一教案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微调,设计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操作性强的完整的个人教案。在个人微调时,难免产生一些临时性的,甚至是个别性的问题,执教老师可以与主备个别交流,在不影响整体的情况下进行个别调整,并在下一次集体备课时提出讨论。
5.展示范式。
对于某内容的课可以形成基本的模式,让全组老师参考使用,可以有效杜绝课堂垃圾。特别是一些文科性课程,按照基本的流程去做,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集体备课的实际考核
没有考核,集体备课就容易走过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除了加强考勤检查以外,还要就以下内容进行严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批评意见和改进意见,对于拒不执行者要按学校有关规定进行教育。
1.检查教学进度安排。
学校要设计更为规范符合集体备课要求的教学进度安排表。可以由以下子表组成:周内容安排表——明确进度,课时安排表——按流水号确定备课内容与备课人员,月考、单元练习、命题安排表——按单元落实到人。
2.检查集体备课情况记录。
主要包括三个备课人员的详细教案、集体备课记录表、最终确定的教案、上周执行情况反馈表。要以周为单位进行认真检查。对于敷衍了事的备课组和老师要进行批评教育,强化他们的责任心和团结合作精神。
3.检查个人实际教案。
因为有了集体备课,有些懒惰的老师很可能坐享其成,不再进行个人的二次备课,即课前备课,这对教学是极为不利的。因为老师个体差异、学生个体差异必然存在,没有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案。集体备课主要是统一了必须统一的东西,并不排除个人的创造发挥,否则千篇一律的课堂只能死水一潭。所以学校要及时检查老师二次备课情况。另外还要检查老师教学反思情况。绝对不能脚踏西瓜皮,摔倒哪里算哪里。目前,比较成熟的学校已有一种软件,可以根据电脑扫描对老师二次备课情况作出判断。
4.检查课堂教学。
采用对同年级同学科同内容不同老师的对比听课,检查教师使用集体教案的情况和主动二次备课情况。这是上海崇明中学的成功经验。通过对比考察备课组集体备课的深入程度和教师的自主程度,检查集体备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提出有效的改进意见。这样,有没有集体备课一听便知。
5.检查课后作业、单元测试批改讲评情况。
采取抽查和集中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反馈,是学校对教学质量监控的有效手段。要有专门的机构由专门的人进行专业检查,把检查情况列入教师考评。对于不合格的老师要有必要的措施,强行入轨。坚决杜绝弄虚作假行为。要在集体备课中安排相应的时间对课后作业、单元测试、月考试卷批改讲评情况进行专门的讨论研究,按周设计一些补偿练习,消除学生知识漏洞。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老师备课时应自己先做一遍。理化生教师在上实验课前,应事先亲自操作,并协同实验教师检查实验器材和药品的准备情况,确保实验成功。
通过集体备课活动,增进了老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培植了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开发了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推广了学校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缩短了年轻教师的成长周期,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可以说,加强集体备课时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

『捌』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备课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前的主观预设,是教师课堂教学重要的前期准备,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备课的有效性。传统的备课,多为教师的个体行为,尽管勤于钻研的教师能自觉运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积极借鉴前人优秀教学经验丰富教学,但个体能力、精力毕竟有限。于是,在基础教育课程能改革中,集体备课这一新型备课方式逐渐得到教师认可,并备受推崇。然而,如何才能使这一时尚团队研修方式不至于流于形式,使其价值取向趋近于教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是教师广为关注的核心问题。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集体备课中,针对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关键点进行集体备课,是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策略。根据一学期备课涉及的三个层面内容,将集体备课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部分,其中宏观指全册整体把握,中观指单元局部明晰,微观则指各课细节落实。
一、宏观备课,整体把握

宏观备课是开学前,执教老师对全册教学目标整体性把握,其中关键点在于明确课标中该年段的总体目标,之后教师根据年段目标确定本册需要落实的目标。但由于学期初工作繁杂等原因,该项工作常常被忽略或流于形式。如何让教师在熟知学段目标基础上,全面了解本册应达成的目标,做到宏观把握,小处着眼,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1.个体读标,总体了解

课标内容并不多,但准确把握并不容易。教师要在重温课标中对年段目标进行分析整体,了然于胸。采用简洁明了的气泡图,便于在教师脑海中呈现记忆图。例如四年级下册语文,将知识分为五个板块,每一个板块中加注的内容为本年段突出或新增的内容,也是需要教师特别重视落实的教学目标。如四年级下册,各板块需要新增的如下图:

由于每一个板块下有目标的简要叙述,便于教师记忆。

2.群体分工,专项明晰

在进行宏观集体备课时,分工细化才能研究得比较深入细致。教师可以自选一两个主题进行专项对照,以便把握知识的衔接与渐进。所谓专项对照,就是对于课标同一项内容在不同年段要求的具体化比照分析。重视之一环节备课,可避免诸如高年级还用低年级教学方法或低年级教学时拔高要求等跟着感觉走的等现象。认真分析各学段的识字教学目标,可发现各年段具有渐进性,然而侧重点各不相同。只有正确把握不同年段要求的重点,才能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凸显实效性。采用分项绘制对比图的方式,明确所属学段的要求。

如在进行识字教学中可制下表:

3.交流互补,目标整合

在大家独立宏观备课后,以网络或研讨活动的方式交流整合各自意见,在此基础上制定的教学计划更具有指导性、实用性。

二、中观备课,局部明晰

被称为中观备课的单元备课,是“三观”备课环节中的核心及纽带。它是以整册教材的全局性为规划背景,以具体课文为规划线索,配合教时、学生实际等实际情况进行划分,形成便于学生学习的若干个小单元,成为整体——局部——细节三部分的联结点,使教学任务最终得以达成。

1.初备预设,单元定标

在单元集体备课初始阶段,由中心发言人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阐述分析,提出单元的重、难点,教学思路设计等。然后,大家集思广益,发表意见,对其中心发言人的内容进行补充、修改,确定单元教学目标。

2.了解学情,确定教法

目标明确后,还需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整体把握确定教学重难点,尤其是新接班的教师更需要了解学情,包括学生学习能力、知识掌握、学习心理、学习个性特点等。

(1)新知悟法。单元涉及的新知应-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习,是教师集体备课点必须引起关注的重要内容。如涉及概括主要内容时,组内教师先讨论概括主要内容有哪些方法,然后思考初始阶段该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信息的整理,把重要的信息提取出来后摸索出概括方法。只有在教学前针对学生实际全面考虑,才能得到好的教学效果。

(2)旧知用法。众所周知掌握方法能事半功倍,然而方法运用是否自如有赖于在运用中不断巩固和完善。在单元集体备课中要关注新方法的多向度迁移运用,让所学及时得到巩固,实现由初识到深谙的转化。

三、微观备课,细节研讨

微观备课侧重点在于优化教学方法及实施策略。笔者以我校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天鹅的故事》为例,谈谈微观集体备课操作策略。

1.确定目标,初案起草

首先,要求每一位教师在各自重温《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就中年段语文教学目标该如何把握谈看法,大家达成如下共识:(1)识字学词,不能淡化,即识字学词,仍然是中年段第一课时教学中的一项重点内容;(2)朗读课文,需要强化,即明确了通读及重点段的熟读等是学生走进文本的重要途径;(3)品味感悟,应当细化,即在切入重点段的学习中,品味重点词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得法有效。

为了体现教学的整体性、连贯性,设定了《天鹅的故事》两课时的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认识本课10个生字,5个生字只识不写,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概括故事大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五、六自然段,感受天鹅破冰的场面体会天鹅勇敢、团结的精神。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感情朗读课文,复述天鹅破冰的内容; 熟读课文,揣摩老人心理,理解他为什么没有向天鹅开枪,却把抢挂在肩头,悄悄地离开了湖岸;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意识,使其懂得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在第一课时的初次备课中,我们遇到了几个问题:

(1)如何有效识字

如果多次朗读、识记,掌握本课生字问题不大,但如何体现教学指导性呢?课标对中年段识字要求是: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独立识字的能力。也就是说,学生识字能力形成应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于是我们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生字破冰卡”,引导学生在自主识字时留心生字“音难读、形难记(今后还有义难解)”等方面,呈现自主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识字热情。在互动交流时,不仅强化记忆,利用学生差异资源互补,还能反馈共性教学信息,以便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此外,我们还希望“破冰卡”的运用,起到激发学生破掉生字中的“坚冰”,树立学习信心的心理暗示作用。

(2) 如何有效概述

这是一篇长文,概括主要内容有一定困难。为了降低难度,提炼方法,我们决定以词串提领为辅助手段,将文中重要的四字词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排列,让学生读一读,再现画面,再从中选择一些词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意,并学习对故事性文章的概括方法。

(3) 如何有效导学。

在切入重点段第五自然段的教学时,我们思考,如果让学生谈谈最令你感动之处,学生会谈得比较散。为了有效引导大家阅读文本,抓住“破冰勇士”这个中心词,用从哪体会出老天鹅的“勇”?一问统领该段的教学,可以起到“提翎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

2.课堂实践,反复研讨

教学的预设已经完成,课堂教学的效果有待课堂检验。老师第一次试教《天鹅的故事》有许多教学亮点:

(1)识字教学有效果。“生字破冰卡”有效地激起了学生自主识字的热情。

(2)“腾”字教学有层次。首先是“腾”字的字理教学;接着给“腾”字扩词,积累语言;然后从“腾”字的四字词中体会感觉,并有感情的读好“腾空而起”,体会老天鹅的勇敢。这一系列教学环节,让生字的学习更富有张力。

(3)概括文意有方法。在教学中,以重点词概括全文,教给了学生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4)“勇士破冰”有感悟。在重点段第五和第六自然段的教学中,围绕理解“勇”而创设生动情景,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对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自然而又真切。如:体会“重重的”一词时,让学生通过右手重重击打左手,体会痛感;在学习天鹅们齐心协力共同破冰时,教师指挥全班同学一起喊着劳动号子,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5)对联作结有创意。教师以对联“面临绝境腾空起,齐写长歌动人长”总结该课教学,既精炼、新颖,又巧妙将中华传统文化瑰宝楹联艺术渗透其中。

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性研讨。如:生字教学还不够扎实。课后练习3中出现的多音字和易与方言搞混的字词没有在课堂当中进行训练,学生在课文朗读中在外国人名、地名读得不顺畅反映出的读音难的词语,在教学中也没有得到训练。“腾”字教学虽然层次分明,但是否能进行迁移运用。重点段中两个打比方的句子“像镜子似的”和“镜子般的冰面”,如何引导学生品悟,更好地凭借文本资源,既明确写什么,又学习为什么这样写,从而避免重视文性,忽视语言文字的工具性的现象。

3.深入研讨,改进定稿

针对试教存在的问题,教研组进行了再次研讨活动,在教学设计上进行了改进:

(1)生字教学,重难兼顾。针对学生在朗读中存在的问题,教学中增加了课后练习3中的词语和外国人名、地名的词语及难句;

(2)重视积累,尝试迁移。“腾”字的教学中,删除了含有“腾”字四字词的对应画面,避免过度使用媒体的不实做法,省出时间给学生积累词语,在第六自然段学习

阅读全文

与倍的认识集体备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