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集体备课走班

集体备课走班

发布时间:2021-02-18 00:56:59

⑴ 浅谈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学校的发展需要一支专业化水平很高的骨干教师群体,需要优秀的、有自己教育优势和特色的骨干教师引领整个教师队伍的成长。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参加工作以后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的不断发展。由于教育的动态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质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得以不断认识和提高。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应立足校本,采用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读书———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所处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教师不应是专业发展的“被动的接收器”,教师应是自身发展的积极建构者。“自觉”、“自主”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词。它具体表现为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与能力,即教师能自觉地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自觉地对过去、现在的状态进行反思,对未来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与程度做出规划,并能自主自觉地遵循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计划、途径,努力实践,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只有充分激发起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才能使教师的成长由自发转向自觉,由个别转向群体。可以说没有一个优秀的教师是师范院校直接造就出来的,优秀教师都是在工作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因此,必须抱着积极主动的心态,寻找一切有用的教育资源,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向书籍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学生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当一个教师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非常渴望获得它们的时候,他就不会放弃任何—个可能通向成功的机会。他会利用、发现、创造各种机会和条件,自觉学习,关注校内外的先进经验,举一反三,注意积累自己的实践历程并加以理论上的反思和提升。可以说,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是其成长的最关键因素。 二、培训———提升理论修养 一个好的教研组,必须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教研组成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文化素养以及较强的组织能力。学校各教研组要带领本组教师积极开展校本培训、专项培训。通过理论学习,养成教师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教师的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在培养青年教师方面,最有效的方法是走出去、请进来。所有走出校园培训的教师回校后必须要在校内上一节汇报型的提高课,这样不仅使培训的教师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了,还使校内的青年教师开阔了眼界。校内培训主要渠道是利用每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广大教师学习国内外报刊杂志上刊登的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请教育专家或名师来学校讲座。学校要为教研组成员提高业务素质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广大教师自觉的参加学历进修,把理论学习内化为自觉行动。 三、集体备课———发挥团队优势 新课程理念提倡合作,不仅是指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应是教师的教研方式。发挥团队精神,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互相取长补短,群策群力,增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使原来势单力薄的教师个体走出封闭的圈子,每个教师的个人优势被整合为集体的智慧,会时时迸发出令人惊喜的创新思维和教学设计。以往的备课,每个老师要备一本书的内容,不但花费的时间长,而且每个单元、每课内容都备得不是很精致。费时低效,甚至有些老师为了应付检查,就索性“抄教案”。 集体备课应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酌情加减、课后反思”的原则。其一,备课时间、地点、人员制度化: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固定时间在各办公室集体备课;其二,备课内容和主备人员制度化:教研组每人主备一至两个单元,就这个单元的内容进行细致、深入地备课。每周教研组活动时,按单元由负责主备的老师先讲解自己所备单元的整体思考和每课的重难点、教学设计以及教具准备等;其他老师边听边在课本上做详细的记录,然后全组老师共同商议,制定出一份比较完善的教案,并把这一单元的教案,拷贝到电脑中;其三,个性修改制度化:每位老师根据个人教学风格及本班学情,对集体备课教案进行再创造,使之成为一份适合个人特色和本班教学的个性化的教案;其四,及时反馈制度化:在集中教研组集体智慧与使用本人个性化教学策略后,效果如何,要及时反思,做好后记,交流总结得失,形成习惯。教学反思是教师由经验型转变为研究型、专家型的必由之路,这种反思不是—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分为三个阶段即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过去教师处在被研究者地位,现在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性的实践者,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能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 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提倡的“三级备课”:即自备、复备、完善。自备,教师分到备课任务后,根据备课要求先行备好教学设计;复备,备课组活动时,由备课教师先行说课,备课组成员就该教案的得失提出修改意见,备课教师根据成员意见修改教案;完善,各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补充教案,使之更为完善,并在教后及时填写好“教后札记”,完成“教学反思”。 这种方式有三点好处:其一,让每位老师集中精力备好一至两个单元的课,提高了每位老师的备课质量;其二,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节省了时间,让每位老师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其三,集思广益,“以思维碰撞思维,以智慧点燃智慧”,充分发挥教研组的“群研智慧”,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由于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由个人备课向个人与集体合作备课转变的同时,集体备课还应提倡由静态备课向动态备课转变;由于备课是终身随时的感悟,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文字,因此集体备课应由文字教案向文字与思维相结合的教案转变。 四、集体评课———案例引领式校本培训 授课、说课、听课、评课是学校反思性教研的常规工作,集体评课也是许多学校的日常教研工作。在集体评课的教研定位上,是与校本培训接轨的。一次集体评课,就是一次有意义的案例引领式的培训。以一个个鲜活的课堂教学范例为载体,通过对课例的点评和分析,共同提炼出老师们平日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再合作设计突破的方案,并从教学实践中得到验证,从而提升教研质量。 每学期要召开几次全校性的教学研讨活动(包括校级评优课、开放日观摩课、青蓝工程汇报课、优秀教师示范课等) ,形成“众人搭台,一人唱戏,大家受益”的良好局面,为老师们集体评课提供了平台。组织由下至上的集体评课,即先由备课组交流评议,再以“宣讲”或“沙龙”及“培训”等形式组织全体老师集中评课,为老师们集体评课创设对话、民主、具有指导意义的研讨氛围。在集体评课的过程中,对于每位参与的老师均要做到人人有分工,由学习层的教师做课堂实录的记录,由资深教师整理、宣讲评课稿或案例分析,并尽可能由专家教师提炼有指导意义的教学问题和教学困惑,参与的所有老师讨论交流。 集体评课应达到以下目标:其一,评出方向。以教学为媒介、课例为载体的集体评课聚合老师们的视野,提出并解决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帮助老师找到教学研究的方向;其二,评出进步。有人说:“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是提高教学能力最有效的方式”。老师们在具有浓厚研究氛围的集体讨论中时常迸发出教学灵感,还有的从交流中受到启发,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能加快老师教研能力提升的速度;其三,评出团结。每一次集体评课就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沟通、分享,会促使老师们用开放的心态彼此发现、彼此欣赏、彼此接纳,促进了教师间的团结。 目前,集体评课还停留在“示范教学———对话反思”的被动式阶段。为了促进教师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既要保持侧重讨论式的案例教研,又要引导老师们开辟包含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课前,先提炼教师真实的教学困惑或问题,带着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教学设计;课中,以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教学;课后,选取多方对话、自我反思的话题,力争引入视频案例的技术,从而引发教师思维碰撞,提升案例讨论的理论水产和教师理性思考的深度。 五、尝试走班———创建更广泛的交流平台 学校尽管一直推行群体学习、组内教研、校本培训,但依据班级个体,不可避免的是部分老师仍会出现“闭门造车”的现象。因此,学校要努力为老师搭建一个自主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为老师的教育教学提升、班级管理自我反思、自身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孩子的天性是追求新、活及变的,但是在目前相对封闭的教室里,学生要满足享受所有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至少是与本年级的所有老师交流的愿望都是很难达成的。那么,学校就要着力为孩子们创建一个“欢迎本年级老师走进我们班”的机会,先满足孩子们小小的愿望,让他们在与本年级老师零距离接触的过程中,学会适应不同的老师,获取不同的信息,提高学习知识的兴趣。基于这两个需要,学校可试行教师走班制。措施可以课改为龙头,年级为试点,由各课题组的老师们先行做走班实验;或者由试点老师介绍走班经验及教训,然后推广先进经验,并建议教研组实施全员走班制。 每位老师具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每节课的训练侧重点也不同,每一节走班课都是经过精心准备、精心设计的,可以说一次走班课就是一次公开课。与不同的老师合作上一次走班课,从学生自身而言,提高了对不同老师的适应能力,感受到不同的教学风格,同时体会到不同老师上课所带来的新鲜感,满足了孩子求新求变的愿望,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不同的班、不同的特点,对老师的组织教学、教学机制是一次极好的训练和考验,提升了老师针对不同的学情调整教学策略的能力。作为走班的施教者,体会到了不同班级的学生思维、学习习惯、语言素养等方面的差异,有助于发现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忽视的问题,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在完成教学后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更全面、更深入地反思和修正;其三,听课老师的收获。作为同年级的听课者,以“旁观者”的身份更能发现自己在本班教学、班级管理方面的不足与欠缺。通过走班课,听课教师看到的不再是一个班,而是一个年级、一个整体,从学生、教师的方方面面做了一次很好地横向比较,发现的不再是个别的、特殊的现象,而是全面、普遍的现象。从而,对年级组的教研水平、团队共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针对学校要达到优质资源的共享与有效交流的教研目的,仅仅立足于本教研组的走班尝试还远远不够。因此,还可以筹划和实现年级大课走班尝试、跨年级走班、跨学校走班。走班制的逐步实施,就是为了促使老师从不同的教育对象、教育情境中汲取经验,并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养。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学校有效的管理制度的规范,离不开教研组和备课组平台的合作交流,离不开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更离不开自身的奉献精神和努力,只有上述四个条件的和谐统一,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⑵ 如何促进教师成长

学校的发展需要一支专业化水平很高的骨干教师群体,需要优秀的、有自己教育优势和特色的骨干教师引领整个教师队伍的成长。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参加工作以后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的不断发展。由于教育的动态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质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得以不断认识和提高。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应立足校本,采用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读书———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所处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教师不应是专业发展的“被动的接收器”,教师应是自身发展的积极建构者。“自觉”、“自主”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词。它具体表现为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与能力,即教师能自觉地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自觉地对过去、现在的状态进行反思,对未来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与程度做出规划,并能自主自觉地遵循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计划、途径,努力实践,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只有充分激发起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才能使教师的成长由自发转向自觉,由个别转向群体。可以说没有一个优秀的教师是师范院校直接造就出来的,优秀教师都是在工作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因此,必须抱着积极主动的心态,寻找一切有用的教育资源,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向书籍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学生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当一个教师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非常渴望获得它们的时候,他就不会放弃任何—个可能通向成功的机会。他会利用、发现、创造各种机会和条件,自觉学习,关注校内外的先进经验,举一反三,注意积累自己的实践历程并加以理论上的反思和提升。可以说,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是其成长的最关键因素。
二、培训———提升理论修养
一个好的教研组,必须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教研组成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文化素养以及较强的组织能力。学校各教研组要带领本组教师积极开展校本培训、专项培训。通过理论学习,养成教师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教师的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在培养青年教师方面,最有效的方法是走出去、请进来。所有走出校园培训的教师回校后必须要在校内上一节汇报型的提高课,这样不仅使培训的教师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了,还使校内的青年教师开阔了眼界。校内培训主要渠道是利用每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广大教师学习国内外报刊杂志上刊登的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请教育专家或名师来学校讲座。学校要为教研组成员提高业务素质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广大教师自觉的参加学历进修,把理论学习内化为自觉行动。
三、集体备课———发挥团队优势新课程理念提倡合作,不仅是指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应是教师的教研方式。发挥团队精神,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互相取长补短,群策群力,增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使原来势单力薄的教师个体走出封闭的圈子,每个教师的个人优势被整合为集体的智慧,会时时迸发出令人惊喜的创新思维和教学设计。以往的备课,每个老师要备一本书的内容,不但花费的时间长,而且每个单元、每课内容都备得不是很精致。费时低效,甚至有些老师为了应付检查,就索性“抄教案”。集体备课应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酌情加减、课后反思”的原则。其一,备课时间、地点、人员制度化: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固定时间在各办公室集体备课;其二,备课内容和主备人员制度化:教研组每人主备一至两个单元,就这个单元的内容进行细致、深入地备课。每周教研组活动时,按单元由负责主备的老师先讲解自己所备单元的整体思考和每课的重难点、教学设计以及教具准备等;其他老师边听边在课本上做详细的记录,然后全组老师共同商议,制定出一份比较完善的教案,并把这一单元的教案,拷贝到电脑中;其三,个性修改制度化:每位老师根据个人教学风格及本班学情,对集体备课教案进行再创造,使之成为一份适合个人特色和本班教学的个性化的教案;其四,及时反馈制度化:在集中教研组集体智慧与使用本人个性化教学策略后,效果如何,要及时反思,做好后记,交流总结得失,形成习惯。教学反思是教师由经验型转变为研究型、专家型的必由之路,这种反思不是—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分为三个阶段即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过去教师处在被研究者地位,现在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性的实践者,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能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
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提倡的“三级备课”:即自备、复备、完善。自备,教师分到备课任务后,根据备课要求先行备好教学设计;复备,备课组活动时,由备课教师先行说课,备课组成员就该教案的得失提出修改意见,备课教师根据成员意见修改教案;完善,各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补充教案,使之更为完善,并在教后及时填写好“教后札记”,完成“教学反思”。
这种方式有三点好处:其一,让每位老师集中精力备好一至两个单元的课,提高了每位老师的备课质量;其二,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节省了时间,让每位老师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其三,集思广益,“以思维碰撞思维,以智慧点燃智慧”,充分发挥教研组的“群研智慧”,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由于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由个人备课向个人与集体合作备课转变的同时,集体备课还应提倡由静态备课向动态备课转变;由于备课是终身随时的感悟,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文字,因此集体备课应由文字教案向文字与思维相结合的教案转变。
四、集体评课———案例引领式校本培训
授课、说课、听课、评课是学校反思性教研的常规工作,集体评课也是许多学校的日常教研工作。在集体评课的教研定位上,是与校本培训接轨的。一次集体评课,就是一次有意义的案例引领式的培训。以一个个鲜活的课堂教学范例为载体,通过对课例的点评和分析,共同提炼出老师们平日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再合作设计突破的方案,并从教学实践中得到验证,从而提升教研质量。
每学期要召开几次全校性的教学研讨活动(包括校级评优课、开放日观摩课、青蓝工程汇报课、优秀教师示范课等)
,形成“众人搭台,一人唱戏,大家受益”的良好局面,为老师们集体评课提供了平台。组织由下至上的集体评课,即先由备课组交流评议,再以“宣讲”或“沙龙”及“培训”等形式组织全体老师集中评课,为老师们集体评课创设对话、民主、具有指导意义的研讨氛围。在集体评课的过程中,对于每位参与的老师均要做到人人有分工,由学习层的教师做课堂实录的记录,由资深教师整理、宣讲评课稿或案例分析,并尽可能由专家教师提炼有指导意义的教学问题和教学困惑,参与的所有老师讨论交流。
集体评课应达到以下目标:其一,评出方向。以教学为媒介、课例为载体的集体评课聚合老师们的视野,提出并解决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帮助老师找到教学研究的方向;其二,评出进步。有人说:“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是提高教学能力最有效的方式”。老师们在具有浓厚研究氛围的集体讨论中时常迸发出教学灵感,还有的从交流中受到启发,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能加快老师教研能力提升的速度;其三,评出团结。每一次集体评课就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沟通、分享,会促使老师们用开放的心态彼此发现、彼此欣赏、彼此接纳,促进了教师间的团结。
目前,集体评课还停留在“示范教学———对话反思”的被动式阶段。为了促进教师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既要保持侧重讨论式的案例教研,又要引导老师们开辟包含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课前,先提炼教师真实的教学困惑或问题,带着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教学设计;课中,以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教学;课后,选取多方对话、自我反思的话题,力争引入视频案例的技术,从而引发教师思维碰撞,提升案例讨论的理论水产和教师理性思考的深度。
五、尝试走班———创建更广泛的交流平台
学校尽管一直推行群体学习、组内教研、校本培训,但依据班级个体,不可避免的是部分老师仍会出现“闭门造车”的现象。因此,学校要努力为老师搭建一个自主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为老师的教育教学提升、班级管理自我反思、自身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孩子的天性是追求新、活及变的,但是在目前相对封闭的教室里,学生要满足享受所有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至少是与本年级的所有老师交流的愿望都是很难达成的。那么,学校就要着力为孩子们创建一个“欢迎本年级老师走进我们班”的机会,先满足孩子们小小的愿望,让他们在与本年级老师零距离接触的过程中,学会适应不同的老师,获取不同的信息,提高学习知识的兴趣。基于这两个需要,学校可试行教师走班制。措施可以课改为龙头,年级为试点,由各课题组的老师们先行做走班实验;或者由试点老师介绍走班经验及教训,然后推广先进经验,并建议教研组实施全员走班制。
每位老师具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每节课的训练侧重点也不同,每一节走班课都是经过精心准备、精心设计的,可以说一次走班课就是一次公开课。与不同的老师合作上一次走班课,从学生自身而言,提高了对不同老师的适应能力,感受到不同的教学风格,同时体会到不同老师上课所带来的新鲜感,满足了孩子求新求变的愿望,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不同的班、不同的特点,对老师的组织教学、教学机制是一次极好的训练和考验,提升了老师针对不同的学情调整教学策略的能力。作为走班的施教者,体会到了不同班级的学生思维、学习习惯、语言素养等方面的差异,有助于发现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忽视的问题,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在完成教学后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更全面、更深入地反思和修正;其三,听课老师的收获。作为同年级的听课者,以“旁观者”的身份更能发现自己在本班教学、班级管理方面的不足与欠缺。通过走班课,听课教师看到的不再是一个班,而是一个年级、一个整体,从学生、教师的方方面面做了一次很好地横向比较,发现的不再是个别的、特殊的现象,而是全面、普遍的现象。从而,对年级组的教研水平、团队共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针对学校要达到优质资源的共享与有效交流的教研目的,仅仅立足于本教研组的走班尝试还远远不够。因此,还可以筹划和实现年级大课走班尝试、跨年级走班、跨学校走班。走班制的逐步实施,就是为了促使老师从不同的教育对象、教育情境中汲取经验,并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养。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学校有效的管理制度的规范,离不开教研组和备课组平台的合作交流,离不开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更离不开自身的奉献精神和努力,只有上述四个条件的和谐统一,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小学语文教研组长的发言

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教导处“小学语文“校本教研”研讨会发言稿
“小学语文“校本教研”研讨会发言稿

各位尊敬的专家、领导和老师们,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到实验小学参加我校语文“校本教研”的研讨活动,同时更感谢您能抽出时间来对我校的教研活动给予热情的关注和指导。今天参加活动的有 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来宾。感谢市小语会给了我校一次向诸位专家、老师学习请教的机会。今天的活动安排已在各位老师进门的时候发放给大家了。我们的活动准时开始。现在请授课老师和孩子们做准备。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
在汇报开始之前,请允许我先来介绍一下我校的校园网站,汇报时,您可以边听边查阅我校的教研信息。
2002年,随着新教学楼的竣工,我校的软硬件各个方面都逐步到位了。目前,我校学生用机、教室教学用机、教师办公用机共323台,并达到百兆到桌面。
本校校园网站已开办近3年之久,为校领导的行政命令发布、上下级思想交流、教师办公提供了一个稳定、高效的平台。大家现在看到的是我校校园网站的首页。通过导航栏,我们可以清晰的了解我校网站的构成:有学校概况、学校管理、教师天地、学生园地、党团生活、大队部、政策咨询、留言簿和资源库。同时,校园网站还为我校教师提供FTP,E——mail,VOD视频点播等服务。
今天,我们是将实验小学近几年在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点思考、探索和一些尝试以及困惑坦诚地置于各位老师的面前,希望能得到各位专家、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在这里,我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今天我们所展示的课改实验工作的想法和做法,其实很多学校都已在实施和研究,也总结了不少有益的经验。我们在这里不揣浅陋,就是想通过此次活动,给我校的语文老师搭建一个对话、展示、提升的平台,在各位富有经验的专家老师的指点帮助下,以这次活动进一步地促进我校语文教师将研究与教学实践融为一体,促进老师们的专业水平的提高,并促进我校向学习型、科研型、实践型、总结型的教研组织再迈进一步。
自2001年秋季课程改革开始在国家级实验区启动至今,已历经了四个年头。我校也同新课程一起走上了一条探索之路,老师们在这条充满艰辛,更充满希望的探索之路上洒下了辛勤的汗水,也迎来了收获的喜悦。在我校的语文课堂上,老师们试图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拓宽教学内容,丰富语文实践活动形式,力求体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但是,由于新课程理念要求下的新课堂问题多,困惑多,矛盾多,因此,以往教师孤军奋战的教学研究方式已不再符合新形势下的新课堂。在我们倡导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转变的同时,我校也在不断修正学校的教研方式,同许多学校一样,我们将我校的教研视角定位在群研上。群研在我校是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一个操作层面。2003年6月,我校进行了首次校本培训,当时,张平主任、李晨红老师等专家做了切合教学实际又具指导意义的理念的引领,令我校的老师受益匪浅。
其实,实验小学的群研工作历时已久了。这些年来,我校的语文教研在校领导的关注和天山区教研室、乌市教研中心、自治区教科所以及教育学院人文学院、自治区继续教育处等各级领导的专业指导下,本着扎扎实实搞教学的精神,特别重视加强教研组内的群体学习和教学研究课的交流。这几年,在前一任主任梁主任的具体指导下,学校一直坚持教研组隔周学习的制度(本学期改为一周一次的教研组群体学习)。在教导处的指导监督下,各组老师以“推荐与自选相结合,个体研读与群体研讨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理论学习,这样是着眼于培养每位教师做思考型、反思型的教师。同时,我校注重在教学理论引领下的教学研究课的实施,特别是自课程改革以来,我校有幸承担了自治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课题。在教研专题探索的驱动下,我校紧抓各教研组的组内研究课的课堂实践工作。为了让教师尽快地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实验最初的两年里,我校各教研组每位老师每学期上组内研究课达2——3节(每次上课前上报学校,通知各科老师听课)。同时,教导处非常重视教师课后自我反思能力的训练,写教学反思是我校的教研制度。其间,我校每学期坚持开展不同形式的校级教研活动(如校本培训,教师间的教学比武,家长开放日活动、青蓝工程等),充分发掘校内有潜力的教师,并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在理论引领下的较为夯实的课堂实践,使得我校教师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基本达到了全员参与、全员提高的教研目的。
在这样的积淀下,我校语文教研就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科研特色: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口,立足基层教研组,实抓群研工作,教研组工作求真、求实、求活,充分发挥学校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的作用,群策群力,博采众长,积极推行“集体备课、尝试走班、集体评课” 的群研制度,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开展教学研究,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下面,我就将我校的“集体备课、尝试走班和集体评课”的一些探索及思考向各位老师做一个汇报,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以及更好的建议。

一、 集体备课:
1、 提出:其一,新课程理念提倡合作,不仅是指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应是教师的教研方式。发挥团队精神,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互相取长补短,群策群力,增强了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使原来势单力薄的教师个体走出封闭的圈子,每个教师的个人优势被整合为集体的智慧,会时时迸发出令人惊喜的创新思维和教学设计;其二,以往的备课,每个老师要备一本书的内容,不但花费的时间长,而且每个单元、每课内容都备得不是很精致。费时低效,甚至有些老师为了应付检查,就索性 “抄教案”。因此,我校于两年前正式提出自己的集体备课方案。
2、 实施:
(1) 原则: “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田校长提出)
(2) 措施:其一,备课时间、地点、人员制度化:我校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固定时间在各办公室集体备课;其二,备课内容和主备人员制度化:教研组每人主备一至两个单元,就这个单元的内容进行细致、深入地备课。每周教研组活动时,按单元由负责主备的老师先讲解自己所备单元的整体思考和每课的重难点、教学设计以及教具准备等;其他老师边听边在语文书上做详细的记录,然后全组老师共同商议,制定出一份比较完善的教案,并把这一单元的教案,拷贝到每个班的电脑中;其三,个性修改制度化:每位老师根据个人教学风格及本班学情,对集体备课教案进行再创造,使之成为一份适合个人特色和本班教学的个性化的教案;其四,及时反馈制度化:在集中教研组集体智慧与使用本人个性化教学策略后,效果如何,要及时反思,做好后记,交流总结得失,形成习惯。(集体备课上网,个人备课、教学反思教导处会随时抽查并总结)
3、 收获:其一,让每位老师集中精力备好一至两个单元的课,提高了每位老师的备课质量;其二,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节省了时间,让每位老师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其三,集思广益,“以思维碰撞思维,以智慧点燃智慧”,充分发挥教研组“群研智慧”,做到了资源共享。
4、 思考:在我校推行由个人备课向个人与集体合作备课转变的同时,我校语文教研在思考由于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集体备课还应提倡由静态备课向动态备课转变;由于备课是终身随时的感悟,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文字,因此集体备课应由文字教案向文字与思维相结合的教案转变,对于富有研究精神与教学经验的老师 ,我们还在思考向“0教案”过渡的尝试。

二、 尝试走班:
1、 提出:其一,教师的需要。我校的语文教学基本是以一贯之——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尽管一直推行群体学习,组内教研,校本培训,但依据班级个体,不可避免的是部分老师仍会出现“闭门造车”的现象。因此,学校应努力为老师搭建一个自主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为老师的教育教学提升、班级管理自我反思、自身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其二,学生的需要。孩子的天性是追求新、活及变的。但是在目前相对封闭的教室里,学生要满足享受所有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至少是与本年级的所有老师交流的愿望都是很难达成的。那么,我校就力图为孩子们创建一个“欢迎本年级老师走进我们班”的机会,先满足孩子们小小的愿望,让他们在与本年级老师零距离接触的过程中,学会适应不同的老师,获取不同的信息,提高学习知识的兴趣。基于这两个需要,两年前,我校田征校长提出试行教师走班制。
2、 实施:其一,以课改龙头年级为试点,由“自主、合作、探究”课题组的老师们先行做走班实验;其二、由试点老师介绍走班经验及教训,然后推广先进经验,并建议各语文教研组实施全员走班制。(本学期建议每位语文老师设计一节精品课,在本年级走班,年级组老师听课评议。)
3、 收获:其一,学生的收获。每位老师具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每节课的训练侧重点也不同,每一节走班课都是经过精心准备、精心设计的,可以说一次走班课就是一次公开课。与不同的老师合作上一次走班课,从学生自身而言,提高了对不同老师的适应能力,感受到不同的教学风格,同时体会到不同老师上课所带来的新鲜感,满足了孩子求新求变的愿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二,授课教师的收获。不同的班,不同的特点,对老师的组织教学、教学机制是一次极好的训练和考验,提升了老师针对不同的学情调整教学策略的能力。作为走班的施教者,体会到了不同班级的学生思维、学习习惯、语文素养等方面的差异,有助于发现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忽视的问题,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在完成教学后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更全面、更深入地反思和修正;其三,听课老师的收获。作为同年级的听课者,以“旁观者”的身份更能发现自己在本班语文教学、班级管理方面的不足与欠缺。通过走班课,听课教师看到的不再是一个班,而是一个年级、一个整体,从学生、教师的方方面面做了一次很好地横向比较,发现的不再是个别的、特殊的现象,而是全面、普遍的现象。从而,对年级组的教研水平、团队共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4、 思考:目前我校的走班制是立足于教研组的。但针对学校要达到优质资源的共享与有效交流的教研目的,仅仅立足于本教研组的走班尝试还远远不够。因此,我们在思考:其一,年级大课走班尝试;其二,跨年级走班;其三,跨学校走班。走班制的逐步实施,就是为了促使老师从不同的教育对象、教育情境中汲取经验,并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养。
三、 集体评课:
1、 提出:授课、说课、听课、评课是学校反思性教研的常规工作,集体评课也是许多学校的日常教研工作。我校语文学科在推行集体评课的教研定位上,是与校本培训接轨的。一次集体评课,就是一次有意义的案例引领式的培训。以一个个鲜活的课堂教学范例为载体,通过对课例的点评和分析,共同提炼出老师们平日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再合作设计突破的方案并从教学实践中得到验证,从而提升教研质量。
2、 实施:其一、组织活动。我校每学期召开一至两次的校级教学研讨活动(教学竞赛—— 十几年来,基本上是每年一次;家长开放日——让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站到了家长的面前,请家长评价,与家长互动;青蓝工程汇报课——一年来,田校长全方位而长远的思考,精心的部署及教导处、师傅们扎实有效的指导、徒弟们虚心的学习;校级推优课——“众人搭台,一人唱戏,大家受益”),为老师们集体评课提供了平台;其二、形式多样。我校组织由下至上的集体评课,即先由各教研组或学段教研组交流评议,再以宣讲或“沙龙”及“培训”等形式组织全体语文老师集中评课,为老师们集体评课创设对话、民主、具有指导意义的研讨氛围;其三,明确分工。在集体评课的过程中,对于每位参与的老师均做到人人有分工,由学习层的教师做课堂实录的记录,由资深教师整理、宣讲评课稿或案例分析,由专家教师提炼有指导意义的教学问题和教学困惑,参与的所有老师 讨论交流。
3、 收获:其一,评出了方向。以教学为媒介、课例为载体的集体评课聚合了老师们的视野,提出并解决了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帮助老师找到了教学研究的方向;其二,评出了进步。有人说:“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是提高教学能力最有效的方式”。老师们在具有浓厚研究氛围的集体讨论中时常迸发出教学灵感,还有的从交流中受到启发,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加快了老师教研能力提升的速度;其三,评出了团结。每一次集体评课就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沟通、分享,会促使老师们用开放的心态彼此发现、彼此欣赏、彼此接纳,促进了教师间的团结。
4、 思考:目前我校的集体评课还停留在“示范教学——对话反思”的被动式阶段。为了促进我校语文教师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在思考既保持侧重讨论式的案例教研,又要引导老师们开辟包含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课前,先提炼教师真实的教学困惑或问题,带着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教学设计;课中,以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教学;课后,选取多方对话、自我反思的话题,力争引入视频案例的技术,从而引发教师思维碰撞,提升案例讨论的理论水平和教师理性思考的深度。

今天,我将实验小学语文老师们近几年在教学研究上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及思考做了简要介绍。之前,宁老师和李校长对我校开展这个研讨会给予了热情的指导。宁老师反复强调要办得有特色,让参与的老师们不虚此行。对于特色的定位,我想,我校这些年就是突出了“研”和“实”。在我校校领导所一贯要求的以研究为先导的扎扎实实的教学实践中,我校的老师们用笃学实践来构建一个和谐的学习型、科研型组织,求得专业发展,从而最终实现教育的终极目的:“为了每一名学生的发展!”
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教导处
2005年4月22日

⑷ 如何让人人通有效提高教师专业化成长

一、读书———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二、培训———提升理论修养

三、内集体备课———发挥团容队优势

三,集思广益,“以思维碰撞思维,以智慧点燃智慧”,充分发挥教研组的“群研智慧”,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四、集体评课———案例引领式校本培训

五、尝试走班———创建更广泛的交流平台

⑸ 教研组长发言稿小学语文集体备课怎样落到实处

“小学语文“校本教研”研讨会发言稿

各位尊敬的专家、领导和老师们,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到实验小学参加我校语文“校本教研”的研讨活动,同时更感谢您能抽出时间来对我校的教研活动给予热情的关注和指导。今天参加活动的有 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来宾。感谢市小语会给了我校一次向诸位专家、老师学习请教的机会。今天的活动安排已在各位老师进门的时候发放给大家了。我们的活动准时开始。现在请授课老师和孩子们做准备。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
在汇报开始之前,请允许我先来介绍一下我校的校园网站,汇报时,您可以边听边查阅我校的教研信息。
2002年,随着新教学楼的竣工,我校的软硬件各个方面都逐步到位了。目前,我校学生用机、教室教学用机、教师办公用机共323台,并达到百兆到桌面。
本校校园网站已开办近3年之久,为校领导的行政命令发布、上下级思想交流、教师办公提供了一个稳定、高效的平台。大家现在看到的是我校校园网站的首页。通过导航栏,我们可以清晰的了解我校网站的构成:有学校概况、学校管理、教师天地、学生园地、党团生活、大队部、政策咨询、留言簿和资源库。同时,校园网站还为我校教师提供FTP,E——mail,VOD视频点播等服务。
今天,我们是将实验小学近几年在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点思考、探索和一些尝试以及困惑坦诚地置于各位老师的面前,希望能得到各位专家、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在这里,我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今天我们所展示的课改实验工作的想法和做法,其实很多学校都已在实施和研究,也总结了不少有益的经验。我们在这里不揣浅陋,就是想通过此次活动,给我校的语文老师搭建一个对话、展示、提升的平台,在各位富有经验的专家老师的指点帮助下,以这次活动进一步地促进我校语文教师将研究与教学实践融为一体,促进老师们的专业水平的提高,并促进我校向学习型、科研型、实践型、总结型的教研组织再迈进一步。
自2001年秋季课程改革开始在国家级实验区启动至今,已历经了四个年头。我校也同新课程一起走上了一条探索之路,老师们在这条充满艰辛,更充满希望的探索之路上洒下了辛勤的汗水,也迎来了收获的喜悦。在我校的语文课堂上,老师们试图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拓宽教学内容,丰富语文实践活动形式,力求体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但是,由于新课程理念要求下的新课堂问题多,困惑多,矛盾多,因此,以往教师孤军奋战的教学研究方式已不再符合新形势下的新课堂。在我们倡导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转变的同时,我校也在不断修正学校的教研方式,同许多学校一样,我们将我校的教研视角定位在群研上。群研在我校是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一个操作层面。2003年6月,我校进行了首次校本培训,当时,张平主任、李晨红老师等专家做了切合教学实际又具指导意义的理念的引领,令我校的老师受益匪浅。
其实,实验小学的群研工作历时已久了。这些年来,我校的语文教研在校领导的关注和天山区教研室、乌市教研中心、自治区教科所以及教育学院人文学院、自治区继续教育处等各级领导的专业指导下,本着扎扎实实搞教学的精神,特别重视加强教研组内的群体学习和教学研究课的交流。这几年,在前一任主任梁主任的具体指导下,学校一直坚持教研组隔周学习的制度(本学期改为一周一次的教研组群体学习)。在教导处的指导监督下,各组老师以“推荐与自选相结合,个体研读与群体研讨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理论学习,这样是着眼于培养每位教师做思考型、反思型的教师。同时,我校注重在教学理论引领下的教学研究课的实施,特别是自课程改革以来,我校有幸承担了自治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课题。在教研专题探索的驱动下,我校紧抓各教研组的组内研究课的课堂实践工作。为了让教师尽快地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实验最初的两年里,我校各教研组每位老师每学期上组内研究课达2——3节(每次上课前上报学校,通知各科老师听课)。同时,教导处非常重视教师课后自我反思能力的训练,写教学反思是我校的教研制度。其间,我校每学期坚持开展不同形式的校级教研活动(如校本培训,教师间的教学比武,家长开放日活动、青蓝工程等),充分发掘校内有潜力的教师,并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在理论引领下的较为夯实的课堂实践,使得我校教师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基本达到了全员参与、全员提高的教研目的。
在这样的积淀下,我校语文教研就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科研特色: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口,立足基层教研组,实抓群研工作,教研组工作求真、求实、求活,充分发挥学校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的作用,群策群力,博采众长,积极推行“集体备课、尝试走班、集体评课” 的群研制度,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开展教学研究,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⑹ 如何积极配合课题主要承担人搞走班式的探索与实践的子课题发言稿

一、我的教育理想

我的教育理想是——享受教育。即把子美打造成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让每一位子美人在这个家园中都能激情诗意地快乐学习,快乐工作,快乐生活,成就自我,发展子美,享受教育。

二、我对教育的理解

教育的全部意义在于唤醒。唤醒什么? 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向真、向善、向美的自觉。唤醒成长的自觉,并使之成为习惯,成为生命自觉。正如叶澜教授所说:“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

我以为:学校里所有工作都要基于此,课题研究也不例外。

三、我对课题研究的理解

课题研究必须以校为本,以师生发展为本,以研究和解决学校发展及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校为本的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发展的最有效的途径,也是每一位校长实现教育理想的必由之路。

——成就教师,发展子美,必须依靠课题研究。

研究课题:《“导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导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导学案”为载体,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课堂的最大效益。

第一部分:课题研究的背景

大背景:

全国范围内课堂教学改革如火如荼,有成功的范例可以借鉴。

课堂改革的九大范式:(略)

小背景:

子美自2006年创办起,一直坚持不懈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2010年10月,我发现:这么多年的教学改革成效甚微,除了几位冒尖的教师外,子美大多数教师的课堂并没有质的改变,还在原地打转,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

——这样的课堂怎么能带给师生享受?

——必须得有个科学的流程引领“改变”!

引发争议:

1、内心:抵制模式,认为:模式=僵化。

现实:子美教师素质良莠不齐,需要 “模式”引领,至少“不跑偏”,“不掉沟”。

——改革不能服从个人喜恶,一切要从发展需要出发

2、复制主义:挑现成的一种模式照着学,“比葫芦画瓢”。

拿来主义:选择性的“拿来”,结合子美的实际进行取舍。

——没有一所学校的改革是可以复制的,必须结合子美实际,进行合理的取舍与创新,才能适合子美,才能落地生根。

力排众议,整合百家之长,提出 “导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
“导学自主”,顾名思义:教师导学,学生自主。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从概念上为师生做好角色定位。

——确立研究课题:《“导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以课题研究引领子美课堂教学改革,从根本上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引领师生成长。

“导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操作流程:

学案自学:学案导学、明确任务、完成自学、生成疑问

小组合作:科学分工、组内交流、合作探究、初步释疑

班级展示:分组展示、交流成果、点拨纠偏、恰切评价

拓展延伸:启发诱导、总结收获、质疑解疑、拓展迁移

达标测评: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当堂测评、查漏补缺

第二部分:课题研究的思路与过程

一、学习研讨 统一思想
课题研究的主体是教师,推进的关键在教师理念的改变,重点是培训。培训并不是一次就能到位的,需要反复进行,不断跟进。启动前,全面培训,反复培训;过程中,不断跟进,经常培训。目的——达成共识,确保正确舆论,形成良好研究氛围。

二、名师示范 典型引路

从语文、数学、英语入手,名师、骨干带头上研讨课、示范课,老师们在名师骨干带领下,一起研究、设计导学案,模仿名师、骨干按照流程上课。

三、梳理问题 确立子课题

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梳理,确立研究的小课题。如:《导学案中问题的设置》、《如何分组更有效》、《如何培养小组长》、《如何有效地进行班级展示》、
《教师主导作用如何有效发挥》、《如何在低年级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引领教师带着问题去研究,带着思考去实践,在行动中研究,以研究指导实践。

四、依托课例 行动研究

通过“同磨一课”、“一课二上三讨论”等活动,依托课例,行动研究。教师全员参与,课题研究全面启动。

五、突出重点 破解难题

1、“导学案”的设计

“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的,包含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学习活动方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

设计好“导学案”是上好课的前提。子美出台了“导学案”的管理和使用办法:集体备课 ,学案统一。明确子美“导学案”编制流程:个人编写——集体研讨——组长审核——领导定稿——审批印刷。全年级使用统一的活页“导学案”,师生用后及时修订完善,方便后来的师生借鉴。

2、关于“小组合作”

围绕“小组合作”衍生出许多小课题:如:如何分组更高效?如何分组才能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交流与展示中怎样分配任务?怎样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如何保持小组合作持续的热情?怎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承担不同层次的任务?等等。

形成了许多小策略: 如: 小组建制:2-6年级4-6人小组,1年级2人小组。分组原则:男女生搭配,强弱搭配。课堂评价:小组捆绑式评价,强调人人参与。合作原则:浅显问题同桌交流,深奥问题大组合作探究。

3、如何培养小组长

“小
组合作”“班级展示”环节均由小组长主持完成,小组长的作用不可或缺,小组长的培养是关键。老师们在实践中总结出了培养小组长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教给方
法,明确责任;随机指导,当堂矫正;保护生成,鼓励创新;注重互动,主动成长;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实验初期,“带上组长走班听课”成为一种时尚。实验后
期,“组长轮流当”成为学生及家长的强烈要求。

4、 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在听课中,我们发现教师确实把话语权还给了学生,课堂出现了教师被学生“带走”的现象,对于学生的展示缺乏恰当引导或及时的评价,因此,提出此课题。把课堂还给学生不等于丧失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引导、纠偏、规范、追问、拓展”上。

六、回归实践 反复验证


着“研究所得”回归实践,以“研究所得”指导实践,在实践中验证“研究所得”。以教研组为单位继续“同磨一课”,在“磨课”中反复验证“研究所得”,不断
完善课堂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五课”并举,调动各个层面教师参与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的积极性。即:教师人人上“达标课”、
青年教师上“优质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城乡互动推出“精品课”、新教师上“汇报课”。

七、归纳总结 优化结论
定期召开“导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研讨会,交流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汇报“子课题”研究成果,做汇报课,邀请省、市教研员现场观摩指导。

八、文化引领 唤醒自觉

为确保课题研究的有效推进,在整个实践与研究的过程中,子美建立健全了助推课题研究的各种规章制度,创生了一系列的特色活动,并且持之以恒,文化引领,不断唤醒教师的研究自觉。

1、专家指导,引领课题研究。定期邀请省、市教研员到学校指导课堂建设,指导课题研究,帮助教师答疑解惑。

2、反思博文,畅谈课题研究。要求教师人人建博客,鼓励教师将实践与研究过程中的思考及时记录下来,撰写反思、发表博文,畅谈心得、感受、疑虑、困惑,教师的理念与教育教学行为在交流与碰撞中悄然发生着变化,逐渐形成文化自觉。

3、论坛博客 、助推课题研究。坚
持一月一主题的“子美论坛”活动,主题有:《寻找生命中的重要他人》、《传递正能量,做学生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我的理想课堂》、《“导学自主”课堂教
学模式实践一得》、《我的理念我的班》……引领教师且行且思,做有思想的行动者;做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做学科领袖,做教育家。

“子美论坛”、“子美博客”成为校本研究的最佳平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唤醒了教师的成长自觉。

4、健全机制 保障课题研究。陆
续出台《子美教师专业化发展考核细则》、《子美星级达标课教师评比细则》、《达标课教师“课堂开放”制度》等,评价指标紧扣课题研究。如:参与课题研究、
导学案设计、精品课、常态课、参与论坛、发表博文等。定期评选“首席达标课教师、三星达标课教师、二星达标课教师、一星达标课教师”;推行教师课堂开放制
度,首席教师的课堂全部开放,三星达标课教师的课堂三分之二开放,二星达标课教师的课堂二分之一开发,一星达标课教师的课堂三分之一开放……

第三部分:课题研究 成效显著

课题研究成果之一:


成了常态化的“导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并完善了课堂的基本流程和操作方法;建立并完善了科学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对课堂的观察与评价,强调全方
位,多视角观察课堂,既关注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更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及整节课的效果,以评价为导向,突出研究重点,突破研究难点。

——从根本上改变了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课题研究成果之二:

设计编撰出语文、数学1-12册的全套《导学案》;收集优秀课例200多节;评出优秀博文300多篇;cn刊物发表相关论文3篇;主编《享受教育系列丛书》三卷:《导学案集》、《课例集》、《教师文集》;教师在河南省课堂教学大赛中屡屡获奖。

课题研究成果之三:


生素质整体提升,自主学习,主动成长。学生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协作精神得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自
信心明显增强;养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班班建立班级博客,每年都出《班级作品集》,田一兰、王苑茜等学生出版个人作品集 。

课题研究成果之四:


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唤醒了教师成长的自觉。教师人人建博客,逐步养成了记日志 、写反思
、谈心得、发博文的习惯——逐渐形成文化自觉。学校虽没有硬性规定,但外出学习的老师都能自觉地将自己的学习体会及时发表在博客中。如:周素娟北京挂职
30天,发表日志27篇;李全明国培15天,发表日志11篇;张爱红国培30天,发表日志23篇;王利国培15天,发表日志10篇;卢海霞国培15天,发
表日志8篇;赵银萍洛阳轮岗,发表日志18篇;张延峰14篇……

课题研究成果之五:


成了“合作共进”的校本教研文化
,提升了教师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教师以开放的胸襟悦纳同伴走进自己的课堂听课、评课。悦纳批评,悦纳指导,提高自己;以分享的意识积极与同伴平等交
流、研究成败得失,分享困惑与心得。以研究的心态走进彼此的课堂,真诚合作,无私给予,养成了反思和课例研究的习惯。

课题研究成果之六:


学品位整体提升,社会赞誉度、家长满意度逐年攀升。家长开放日,全体家长亲临课堂,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大加赞赏。乡镇学校、市直各兄弟学校、河南省各地
市的学校到子美参观学习。2014年,河南省校本教研经验交流会在我校成功举行,“导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与会专家的好评。2012年,学校被评为为
河南省教师发展学校。2013年,学校被确定为河南省校本教研实验校。2014年,学校被评为河南省校本教研先进单位。

课题研究成果之七:


个课题辐射多项研究,带动方方面面。语文学科:《基于教学现场的小学语文课例研究》、《语文教学宽度的研究》,数学学科:《小学数学作业建设的研究与探
索》,英语学科:《基于教学现场的小学英语课例研究》,体育学科:《小学生行为姿态标准化的研究》, 2014年9月,以上五项课题全部顺利结题。

——教师研究的自觉已经被唤醒,研究的幸福正在子美一点点的弥散……

困惑与思考

“导学案”是教师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的“导案”、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和学生课堂练习的“练案”的集合体。 但毕竟是教师的预设,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教育界批判《导学案》的声音一直存在……杜郎口中学2013年宣布取消“导学案”。

子美要不要坚持?如何坚持?下一步该怎么走?


想:模式终究是为课堂效率服务的,绝不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课题结题也并不意味着研究的结束,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没有最好,只有更
好。我们要做的就是融合先进理念,结合子美实际,在实践中修正,在研究中完善,不断探寻实现高效课堂的最佳路径,引领子美课堂走向更加开放,更加个性,更
加解放的自由空间。

结 语

当成长成为师生的生命自觉,教育带给师生的就是一种享受,一种自主参与、相互合作、彼此尊重、共同成长的快乐与幸福。

走在成长的路上,我坚信:只要行动就有收获;我更坚定:继续探索子美特色的发展之路,引领每一个子美人在燃烧激情、播撒爱心、开拓进取中体验成功、享受教育、实现超越。

⑺ 如何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学校的发展需要一支专业化水平很高的骨干教师群体,需要优秀的、有自己教育优势和特色的骨干教师引领整个教师队伍的成长。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参加工作以后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的不断发展。由于教育的动态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质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得以不断认识和提高。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应立足校本,采用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一、读书———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所处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教师不应是专业发展的“被动的接收器”,教师应是自身发展的积极建构者。“自觉”、“自主”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词。它具体表现为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与能力,即教师能自觉地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自觉地对过去、现在的状态进行反思,对未来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与程度做出规划,并能自主自觉地遵循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计划、途径,努力实践,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只有充分激发起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才能使教师的成长由自发转向自觉,由个别转向群体。可以说没有一个优秀的教师是师范院校直接造就出来的,优秀教师都是在工作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因此,必须抱着积极主动的心态,寻找一切有用的教育资源,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向书籍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学生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当一个教师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非常渴望获得它们的时候,他就不会放弃任何—个可能通向成功的机会。他会利用、发现、创造各种机会和条件,自觉学习,关注校内外的先进经验,举一反三,注意积累自己的实践历程并加以理论上的反思和提升。可以说,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是其成长的最关键因素。二、培训———提升理论修养一个好的教研组,必须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教研组成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文化素养以及较强的组织能力。学校各教研组要带领本组教师积极开展校本培训、专项培训。通过理论学习,养成教师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教师的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在培养青年教师方面,最有效的方法是走出去、请进来。所有走出校园培训的教师回校后必须要在校内上一节汇报型的提高课,这样不仅使培训的教师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了,还使校内的青年教师开阔了眼界。校内培训主要渠道是利用每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广大教师学习国内外报刊杂志上刊登的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请教育专家或名师来学校讲座。学校要为教研组成员提高业务素质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广大教师自觉的参加学历进修,把理论学习内化为自觉行动。三、集体备课———发挥团队优势新课程理念提倡合作,不仅是指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应是教师的教研方式。发挥团队精神,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互相取长补短,群策群力,增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使原来势单力薄的教师个体走出封闭的圈子,每个教师的个人优势被整合为集体的智慧,会时时迸发出令人惊喜的创新思维和教学设计。以往的备课,每个老师要备一本书的内容,不但花费的时间长,而且每个单元、每课内容都备得不是很精致。费时低效,甚至有些老师为了应付检查,就索性“抄教案”。集体备课应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酌情加减、课后反思”的原则。其一,备课时间、地点、人员制度化: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固定时间在各办公室集体备课;其二,备课内容和主备人员制度化:教研组每人主备一至两个单元,就这个单元的内容进行细致、深入地备课。每周教研组活动时,按单元由负责主备的老师先讲解自己所备单元的整体思考和每课的重难点、教学设计以及教具准备等;其他老师边听边在课本上做详细的记录,然后全组老师共同商议,制定出一份比较完善的教案,并把这一单元的教案,拷贝到电脑中;其三,个性修改制度化:每位老师根据个人教学风格及本班学情,对集体备课教案进行再创造,使之成为一份适合个人特色和本班教学的个性化的教案;其四,及时反馈制度化:在集中教研组集体智慧与使用本人个性化教学策略后,效果如何,要及时反思,做好后记,交流总结得失,形成习惯。教学反思是教师由经验型转变为研究型、专家型的必由之路,这种反思不是—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分为三个阶段即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过去教师处在被研究者地位,现在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性的实践者,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能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提倡的“三级备课”:即自备、复备、完善。自备,教师分到备课任务后,根据备课要求先行备好教学设计;复备,备课组活动时,由备课教师先行说课,备课组成员就该教案的得失提出修改意见,备课教师根据成员意见修改教案;完善,各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补充教案,使之更为完善,并在教后及时填写好“教后札记”,完成“教学反思”。这种方式有三点好处:其一,让每位老师集中精力备好一至两个单元的课,提高了每位老师的备课质量;其二,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节省了时间,让每位老师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其三,集思广益,“以思维碰撞思维,以智慧点燃智慧”,充分发挥教研组的“群研智慧”,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由于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由个人备课向个人与集体合作备课转变的同时,集体备课还应提倡由静态备课向动态备课转变;由于备课是终身随时的感悟,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文字,因此集体备课应由文字教案向文字与思维相结合的教案转变。四、集体评课———案例引领式校本培训授课、说课、听课、评课是学校反思性教研的常规工作,集体评课也是许多学校的日常教研工作。在集体评课的教研定位上,是与校本培训接轨的。一次集体评课,就是一次有意义的案例引领式的培训。以一个个鲜活的课堂教学范例为载体,通过对课例的点评和分析,共同提炼出老师们平日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再合作设计突破的方案,并从教学实践中得到验证,从而提升教研质量。每学期要召开几次全校性的教学研讨活动(包括校级评优课、开放日观摩课、青蓝工程汇报课、优秀教师示范课等),形成“众人搭台,一人唱戏,大家受益”的良好局面,为老师们集体评课提供了平台。组织由下至上的集体评课,即先由备课组交流评议,再以“宣讲”或“沙龙”及“培训”等形式组织全体老师集中评课,为老师们集体评课创设对话、民主、具有指导意义的研讨氛围。在集体评课的过程中,对于每位参与的老师均要做到人人有分工,由学习层的教师做课堂实录的记录,由资深教师整理、宣讲评课稿或案例分析,并尽可能由专家教师提炼有指导意义的教学问题和教学困惑,参与的所有老师讨论交流。集体评课应达到以下目标:其一,评出方向。以教学为媒介、课例为载体的集体评课聚合老师们的视野,提出并解决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帮助老师找到教学研究的方向;其二,评出进步。有人说:“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是提高教学能力最有效的方式”。老师们在具有浓厚研究氛围的集体讨论中时常迸发出教学灵感,还有的从交流中受到启发,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能加快老师教研能力提升的速度;其三,评出团结。每一次集体评课就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沟通、分享,会促使老师们用开放的心态彼此发现、彼此欣赏、彼此接纳,促进了教师间的团结。目前,集体评课还停留在“示范教学———对话反思”的被动式阶段。为了促进教师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既要保持侧重讨论式的案例教研,又要引导老师们开辟包含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课前,先提炼教师真实的教学困惑或问题,带着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教学设计;课中,以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教学;课后,选取多方对话、自我反思的话题,力争引入视频案例的技术,从而引发教师思维碰撞,提升案例讨论的理论水产和教师理性思考的深度。五、尝试走班———创建更广泛的交流平台学校尽管一直推行群体学习、组内教研、校本培训,但依据班级个体,不可避免的是部分老师仍会出现“闭门造车”的现象。因此,学校要努力为老师搭建一个自主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为老师的教育教学提升、班级管理自我反思、自身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孩子的天性是追求新、活及变的,但是在目前相对封闭的教室里,学生要满足享受所有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至少是与本年级的所有老师交流的愿望都是很难达成的。那么,学校就要着力为孩子们创建一个“欢迎本年级老师走进我们班”的机会,先满足孩子们小小的愿望,让他们在与本年级老师零距离接触的过程中,学会适应不同的老师,获取不同的信息,提高学习知识的兴趣。基于这两个需要,学校可试行教师走班制。措施可以课改为龙头,年级为试点,由各课题组的老师们先行做走班实验;或者由试点老师介绍走班经验及教训,然后推广先进经验,并建议教研组实施全员走班制。每位老师具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每节课的训练侧重点也不同,每一节走班课都是经过精心准备、精心设计的,可以说一次走班课就是一次公开课。与不同的老师合作上一次走班课,从学生自身而言,提高了对不同老师的适应能力,感受到不同的教学风格,同时体会到不同老师上课所带来的新鲜感,满足了孩子求新求变的愿望,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同的班、不同的特点,对老师的组织教学、教学机制是一次极好的训练和考验,提升了老师针对不同的学情调整教学策略的能力。作为走班的施教者,体会到了不同班级的学生思维、学习习惯、语言素养等方面的差异,有助于发现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忽视的问题,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在完成教学后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更全面、更深入地反思和修正;其三,听课老师的收获。作为同年级的听课者,以“旁观者”的身份更能发现自己在本班教学、班级管理方面的不足与欠缺。通过走班课,听课教师看到的不再是一个班,而是一个年级、一个整体,从学生、教师的方方面面做了一次很好地横向比较,发现的不再是个别的、特殊的现象,而是全面、普遍的现象。从而,对年级组的教研水平、团队共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学校要达到优质资源的共享与有效交流的教研目的,仅仅立足于本教研组的走班尝试还远远不够。因此,还可以筹划和实现年级大课走班尝试、跨年级走班、跨学校走班。走班制的逐步实施,就是为了促使老师从不同的教育对象、教育情境中汲取经验,并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养。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学校有效的管理制度的规范,离不开教研组和备课组平台的合作交流,离不开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更离不开自身的奉献精神和努力,只有上述四个条件的和谐统一,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阅读全文

与集体备课走班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