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初一语文上册语文课堂作业本第10课答案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习知识而又经常温习功课,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赶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并不恼怒,不也是个有德的君子吗?"
【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恼怒,怨恨。
编辑本段第二则:为人处事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
【注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鲁国人 南武城(现在山东嘉祥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省(音xǐng),注:反省。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5)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编辑本段第三则:学习方法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广泛地熟读典籍,复习所学的知识,进而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会贯通。做到这样的程度了,才可称为老师啊。”
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我以为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
也有学者以为作“温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适,因为按字面上解释,仅做到吸收古今知识而未有领悟心得,只像是知识的买卖者,不足以为师。所以我们就来看看“师”的意义。在论语中师字一共见于14章,其中意义与今日的老师相近者。
故:旧的知识。
知:领悟。
可:可以。
以:凭。
为:做。
编辑本段第四则: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自己)有害."
而:连词,表示转折
则:连词,相当於“就”“便”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
编辑本段第五则:学习方法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做法)."
知识点:“女”通“汝”意思:你
是知也的“知”通“智”意思:聪明智慧。(其他知不变)
诲的意思:教,传授。
乎的意思:语音助词。
由:指孔子的学生仲由
编辑本段第六则:学习态度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编辑本段第七则:学习态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编辑本段第八则:怎样做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编辑本段第九则:怎样做人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孔子说:"(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aì三声)树是最后落叶的."
编辑本段第十则:怎样做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编辑本段相关知识
这十则论语内含有的成语:
任重道远,
三人行,必有我师。
温故知新,
不亦乐乎。
见贤思齐,
择善而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编辑本段“乐”之解释
不亦乐乎的“乐”应该读lè,不应该读yuè。
因为这个成语最早出自《论语》第一篇第一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朱熹的注释是:说,同悦;乐,音洛。《论语 雍也》中还有一句孔子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朱熹注释也是:好,去声;乐,音洛。按今天的读音,“洛”字音luò。但在古代,作为快乐的“乐”和“洛”都属于入声“十一药”韵部(见《平水韵》),可见“洛”、“乐”的韵母一样,加上声母都是l,当然完全是同音字了。这在南方人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因为南方方言保留更多的古音,例如在福建的方言里,“洛”和“乐”发音完全一样,都读成lok。所以今天用普通话读,“不亦乐乎”中的“乐”也应该和“快乐”中的“乐”字一样,都读成lè。
“乐”是多音字,除了读yuè(音乐)、lè(快乐)外,在《论语 雍也》篇中还有一处也有很多人读错:“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朱熹的注释是:知,去声。乐,上二字并五教反,喜好也。下一字音洛。“五教反”是指我国传统的拼音方法——“反切法”:取上一字的声母(也叫“声纽”,“五”字的声母是“疑”,相当于今天的y) ,与下一字的韵母(即“教”的韵母iao)拼读成yao。可见,在“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二句中,“乐”字作为“喜爱、喜欢”的意思时应该读yao。
归纳起来,“乐”在古书中的读音主要有三种:(1)作名词用的意思是“音乐、乐器、乐工”等,音yuè。(2)作形容词用的意思是“喜悦、快乐”,音lè。(3)作动词用的意思是“喜爱、喜欢”,音yào。
编辑本段成语
不亦乐乎
死而后已
温故而知新
任重道远
择善而从
见贤思齐
三人行必有我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编辑本段通假字
不亦说乎:“ 说”同“悦” ,愉快;
诲女知之乎:女同汝,代词,代指你;
是知也:“知”同“智”聪明。
编辑本段活用现象
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名词作状语;
温故而知新:旧知识,形容词做名词;
传不习乎:传授的知识,动词作名词。
编辑本段古今异义
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的时间,今义:时间
“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日,今义:一日
“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古义:真诚,诚实,今义:相信
温故而知新:“故”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此古义变今义是意扩大了范围)
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
“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此古义变今义也是意扩大了范围)
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把,今义:可能、许可
是知也:“是”:古义:这,今义:表判断
有朋自远方来:“朋”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朋友
编辑本段作者-孔子
孔子生平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 家 世 】
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殷王室的后裔。周武王灭殷后,封殷宗室微子启于宋。由微子经微仲衍、宋公稽、丁公申,四传至泯公共。泯公长子弗父何让国于其弟鲋祀。弗父何为卿。孔子先祖遂由诸侯家转为公卿之家。弗父何之曾孙正考父,连续辅佐宋戴公、武公、宣公,久为上卿,以谦恭著称于世。孔子六祖孔父嘉继任宋大司马。按周礼制,大夫不得祖诸侯,“五世亲尽,别为公候”,故其后代以孔为氏。后宋太宰华父督作乱,弑宋殇公,杀孔父嘉。其后代避难奔鲁(孔氏为鲁国人自此始),卿位始失,下降为士。孔子曾祖父防叔曾任鲁防邑宰。祖父伯夏的事迹无考。父亲名纥,字叔,又称叔梁纥,为一名武士,以勇力著称。叔梁纥先娶施氏,无子,其妾生男,病足,复娶颜徵在,生孔子。
【 生 平 】
孔子生年一般按《史记·孔子世家》所记为鲁襄公二十二年,而生月生日《史记》未记,按《谷梁传》所记“十月庚子孔子生”。换算为当今之公历应为公元前551年9月8日生。
孔子生在鲁国。鲁国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对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礼乐之邦”之称。鲁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观乐于鲁,叹为观止。鲁昭公二年(前540年)晋大夫韩宣子访鲁,观书后赞叹“周礼尽在鲁矣!”鲁国文化传统与当时学术下移的形势对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放牧牛羊)。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
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凡带上一点“束修”的,都收为学生。如颜路、曾点、子路、伯牛、冉有、子贡、颜渊等,是较早的一批弟子。连鲁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来学礼,可见孔子办学已名闻遐迩。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
鲁国自宣公以后,政权操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手中。昭公初年,三家又瓜分了鲁君的兵符军权。孔了曾对季氏“八佾舞于庭”的僭越行为表示愤慨。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鲁国内乱,孔子离鲁至齐。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又说:“政在节财。”齐政权操在大夫陈氏,景公虽悦孔子言而不能用。
孔子在齐不得志,遂又返鲁,“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从远方来求学的,几乎遍及各诸侯国。其时鲁政权操在季氏,而季氏又受制于其家臣阳货。孔子不满这种政不在君而在大夫,“陪臣执国命”的状况,不愿出仕。他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鲁定公九年(前501年)阳货被逐,孔子才见用于鲁,被任为中都宰,是年孔子五十一岁。“行之一年,四方则之”。遂由中都宰迁司空,再升为大司寇。鲁定公十年(前500年)齐鲁夹谷之会,鲁由孔子相礼。孔子认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早有防范,使齐君想用武力劫持鲁君之预谋未能得逞,并运用外交手段收回被齐侵占的郓、灌、龟阴之田。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为加强公室,抑制三桓,援引古制“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提出“堕三都”的计划,并通过任季氏宰的子路去实施。由于孔子利用了三桓与其家臣的矛盾,季孙氏、叔孙氏同意各自毁掉了费邑与后邑。但孟孙氏被家臣公敛处父所煽动而反对堕成邑。定公围之不克。孔子计划受挫。
孔子仕鲁,齐人闻而惧,恐鲁强而并己,乃馈女乐于鲁定公与季桓子。季桓子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孔子政治抱负难以施展,遂带领颜回、子路、子贡、冉有等十余弟子离开“父母之邦”,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的颠沛流离生涯。是年孔子已五十五岁。先至卫国,始受卫灵公礼遇,后又受监视,恐获罪,将适于陈。过匡地,被围困五天。解围后原欲过蒲至晋,因晋内乱而未往,只得又返卫。曾见南子,此事引起多方的猜疑。卫灵公怠于政,不用孔子。孔子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后卫国内乱,孔子离卫经曹至宋。宋司马桓魁欲杀孔子,孔子微服过宋经郑至陈,是年孔子六十岁。其后孔子往返陈蔡多次,曾“厄于陈蔡之间”。据《史记》记载:因楚昭王来聘孔子,陈、蔡大夫围孔子,致使绝粮七日。解围后孔子至楚,不久楚昭王死。卫出公欲用孔子。孔子答子路问曰,为政必以“正名”为先。返卫后,孔子虽受“养贤”之礼遇,但仍不见用。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冉有归鲁,率军在郎战胜齐军。季康子派人以币迎孔子。孔子遂归鲁,时孔子年六十八。
孔子归鲁后,鲁人尊以“国老”,初鲁哀公与季康子常以政事相询,但终不被重用。孔子晚年致力于整理文献和继续从事教育。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卒,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❷ 语文《论语》选读作业本中的唐甄《潜书 室语》的译文
译文: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的国都就可以得到了。”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蹇叔说:“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的国家),不是我所听说过的。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防备着我们。恐怕不可以吧?(我们)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谢绝(蹇叔的劝告)。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蹇叔为这事哭着说:“孟明,我今天看着军队出征,却看不到你们回来啊!”秦穆公(听了)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假如你只)活七十岁,你坟上的树早就长得有合抱粗了!”蹇叔的儿子加入这次出征的军队,(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必然在肴山设伏兵截击我们的军队。肴有南北两座山:南面一座是夏朝国君皋的墓地;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一定会死在这两座山之间的峡谷中,我准备到那里去收你的尸骨!”秦国的军队于是向东进发了。
(鲁僖公)三十三年春天,秦军经过周都城的北门。(兵车上)左右两边的战士都脱下战盔,下车(致敬),接着有三百辆兵车的战士跳跃着登上战车。王孙满这时还小,看到这种情形,向周王说:“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一定会失败。轻狂就少谋略,没礼貌就纪律不严。进入险境而纪律不严,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在这里遇到秦军。(弦高)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慰劳秦军,说:“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将要行军经过敝国,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敝国不富裕,(但)您的部下要久住,住一天就供给一天的食粮;要走,就准备好那一夜的保卫工作。”并且派人立即去郑国报信。
郑穆公派人到宾馆察看,(原来杞子及其部下)已经捆好了行装,磨快了兵器,喂饱了马匹(准备好做秦军的内应)。(郑穆公)派皇武子去致辞,说:“你们在敝国居住的时间很长了,只是敝国吃的东西快完了。你们也该要走了吧。郑国有兽园,秦国也有兽园,你们回到本国的兽园中去猎取麋鹿,让敝国得到安宁,怎么样?”(于是)杞子逃到刘国、逢孙、扬孙逃到宋国。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指望什么了。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灭掉滑国就回秦国去了。
晋国的原轸说:“秦国违背蹇叔的意见,因为贪得无厌而使老百姓劳苦不堪,(这是)上天送给我们的好机会。送上门的好机会不能放弃,敌人不能轻易放过。放走了敌人,就会产生后患,违背了天意,就会不吉利。一定要讨伐秦军!”栾枝说:“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惠而去攻打它的军队,难道(心目中)还有已死的国君吗?”先轸说:“秦国不为我们的新丧举哀,却讨伐我们的同姓之国,秦国就是无礼,我们还报什么恩呢?我听说过:‘一旦放走了敌人,会给后世几代人留下祸患’。为后世子孙考虑,可说是为了已死的国君吧!”于是发布命令,立即调动姜戎的军队。晋襄公把白色的孝服染成黑色,梁弘为他驾御兵车,莱驹担任车右武士。这一年夏季四月十三日这一天,(晋军)在肴山打败了秦军,俘虏了秦军三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而回。于是就穿着黑衣服给晋文公送葬,晋国从此以黑衣服为丧服。
(晋文公的夫人)文嬴向晋襄公请求把秦国的三个将帅放回去,说:“他们的确是离间了我们秦晋两国国君的关系。秦穆公如果得到这三个人,就是吃了他们的肉都不解恨,何劳您去惩罚他们呢?让他们回到秦国去受刑,以满足秦穆公的心愿,怎么样?”晋襄公答应了她。先轸朝见襄公,问起秦国的囚徒哪里去了。襄公说:“夫人为这事情请求我,我把他们放了。”先轸愤怒地说:“战士们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他们从战场上抓回来,妇人几句谎话就把他们放走,毁了自己的战果而助长了敌人的气焰,亡国没有几天了!”不回头就(对着襄公)吐了口唾沫。晋襄公派阳处父去追孟明等人,追到河边,(孟明等人)已登舟离岸了。阳处父解下车左边的骖马,(假托)晋襄公的名义赠给孟明。孟明(在船上)叩头说:“贵国国君宽宏大量,不把我们这些俘虏的血涂抹战鼓,让我们回到秦国去受死刑,如果国君把我们杀死,死了也不会忘记(这次的失败)。如果尊从晋君的好意赦免了我们,三年后将要来拜谢晋军的恩赐!”
秦穆公穿着白色的衣服在郊外等候,对着被释放回来的将士哭着说:“我违背了蹇叔的劝告,让你们受了委屈,这是我的罪过。”没有废弃孟明,(秦穆公)说:“这是我的错误,大夫有什么罪呵!况且我不会因为一次过失而抹杀他的大功劳。”
❸ 七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论语十二章答案
练习说明
一
看注释,查工具书,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译文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设题目的是使学生明白各章字面上的意思。翻译格言跟译记叙文不同,一般都要用直译,要尽可能保留原文精练、准确的风格,不随便增减词语。
答案参见“有关资料”中的译文。应注意的是,有些词语历来有多种解释,例如“三省”,一说“多次反省”,一说“以三件事检查自己”。又如“殆”,这里可解作“疑惑”,也可解作“危险”,“有害”,但课本取后一义。“弘毅”,有合解为“刚强”的,也有分解为“宽广”和“刚强”的。教师只宜任选一种,不宜作比较、分辨。
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全班讨论: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设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深入理解这句话的内容。应注意的是,孔子用这句话给“恕”字下定义,其中包含了相互体谅的意思。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学生可以各抒己见,有可取则予肯定,说错了的(有可能误解句意)要纠正。
此题又是示例性的,其余各章也可仿此进行讨论。
三 背诵全文,并把文中成语、格言和警句摘抄在笔记本上。
(略)
❹ 福师11春学期《大学语文(一)》在线作业一 、二答案
福师11春学期《大学语文(一)》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 8 道试题,共 16 分。)V 1. ()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训告体史书
A. 《春秋》
B. 《战国策》
C. 《尚书》
D. 《史记》
满分:2 分
2. 《我的世界观》中体现的政治理想是()
A. 民主主义
B. 社会主义
C. 共产主义
D. 资本主义
满分:2 分
3. 1949年新中国建国到1966“文化大革命”爆发,小说创作以()为基本特征。
A. 社会主义
B. 现实主义
C.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D. 共产主义
满分:2 分
4. ()将中国古代和长篇小说的创作推向高峰
A. 《聊斋志异》
B. 《儒林外史》
C. 《红楼梦》
D. “四大奇书”
满分:2 分
5. 词的句子句式长短不齐,所以又被称为____
A. 诗余
B. 曲子
C. 曲子词
D. 长短句
满分:2 分
6. 建国后戏剧艺术成就最高的剧作家是()。
A. 巴金
B. 老舍
C. 王国维
D. 钱钟书
满分:2 分
7. 《从军行》是一首()
A. 七言古诗
B. 五言律诗
C. 七言律诗
D. 乐府体诗
满分:2 分
8. ()是语录体散文向专题论文过渡的桥梁。
A. 《孟子》
B. 《道德经》
C. 《论语》
D. 《荀子》
满分:2 分
二、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V 1. 《汉江临泛》颈联写舟行江上时的望中景象,则立足于作者在船上的主观感受而显现汉江波澜起伏、撼城邑、动天地的力量与态势。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从军行》这首诗语言极为精炼,“黄沙百战穿金甲”即可见一斑。“黄沙”形象地点出西北战场的地域特征, “穿金甲”言战事连绵不断,“百战”体现战斗生活之艰苦辛劳。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诗经》在结构形式上是重章叠句、四言一句和隔句用韵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尽管《长恨歌》内容也有所“讽刺”, 但基调显然还是同情和激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明代茅坤编的《唐宋八大家文钞》选辑了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 苏洵、苏轼、 苏辙八位作家的散文作品,后人因此而称这八人为“唐宋八大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以来用白话写作的诗歌。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汉书》被鲁讯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楚辞是继《诗经》之后在南方江汉一带崛起的一种新体诗歌,在句式上以六言、七言为主,长短参差,灵活多变, 多用语气词“兮”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定思痛,倾吐痛不欲生的苦楚。作者以自然而精炼的语言,借“春花秋月”、“雕阑玉砌”等景物,抒发欢娱难再、物是人非、江山易主的伤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对《从军行》的主旨,历来理解相同,就是表现唐军将士誓扫边尘、以身许国的壮志豪情。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孟子》与《庄子》在诸子散文中文学性最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辛弃疾常以旷达的胸襟与超越的时空观来体验人生,常表现出哲理式的感悟。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论语》是先秦说理散文类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将进酒》诗多用夸张手法,且往往以巨额数量词进行修饰,如“千金”、“三百杯”、“万古愁”、“千金裘”等等, 既表现出诗人豪迈洒脱的情怀, 又使诗作本身显得笔墨醋畅,抒情有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春江花月夜》的结构也很有特色。作者一面以明月初升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一面又以月亮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抒写离情别绪的依托,使全诗显得神气凝聚,浑然一体。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6. 韩愈三岁丧父,随长兄韩会夫妇生活,与侄儿韩老成自幼相伴朝夕,名为叔侄,情同兄弟。不久,韩会夫妇亦相继去世,家门多故、叔侄俩更是唇齿相依,相濡以沫。老成英年早逝,韩愈哀痛欲绝,血泪和墨,写下了《祭十二郎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7. 《归园田居》(其一)这首诗的取景、造句都很质朴。特别是中间描写田园风光的十句,由近及远,又由远及近,随视线转移所取的种种景色,都是农村最常见的事物,毫无夸饰,所用语言也几近口语,无雕琢痕迹。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8. 《春江花月夜》绘景相当出色。 作者以月光统摄群象, 描绘了潮水、波光、花林、沙滩、夜空、白云、青枫、闺阁、镜台、海雾等一系列景象,如铺展开一幅春江花月夜的水墨长轴,画面清丽,意趣盎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9. 《从军行》是一首乐府体诗,田园诗,七绝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0. 《徐文长传》体现了徐文长独立一时,卓尔不群的奇特个性和忧愤成疾,癫狂自戕的悲惨命运。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三、多选题(共 22 道试题,共 44 分。)V 1. 《汉江临泛》的写作手法是____
A. 远近结合
B. 高低相衬
C. 动静相衬
D. 视听结合
满分:2 分
2. 就词的字数多少而定:
A. 小令
B. 中调
C. 长调
D. 慢词
满分:2 分
3. 《诗经》主要运用____艺术手法。
A. 赋
B. 比
C. 兴
D. 雅
满分:2 分
4. 豪放词派的词风特点是____
A. 风格豪迈、无所拘束
B. 以阳刚之美为审美特征
C. 内容上多涉及人生、社会的重大主题
D. 抒情多慷慨激昂、乐观进取
满分:2 分
5. 下列选项中关于《秋兴》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A. 是杜甫七律中的代表作
B. 章法谨严,语言练达
C. 艺术上已臻精美圆熟
D. 对偶精当工稳而句式又富于创新变化
满分:2 分
6. 婉约词派的词风特点是____
A. 文辞柔美
B. 以阴柔之美为审美特征
C. 多写爱情、婚姻和家庭
D. 抒情细腻入微、委婉含蓄
满分:2 分
7. 《徐文长传》的特点是()
A. “文中有我”
B. 文章显得骨力劲健,神气凝聚
C. 意到即止
D. “以事传人”
满分:2 分
8. 《论语》里的八则语录,内容主要侧重在()
A. 为仁为道
B. 增进学业
C. 修养人格
D. 教人向善
满分:2 分
9. 20世纪20年代小说的三大潮流是()
A. “人生写实派”
B. “自叙传”抒情小说一派
C. “乡土文学”作家群
D. 社会主义现实派
满分:2 分
10.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 孟子
B. 荀子
C. 老子
D. 庄子
满分:2 分
11. 《楚辞》的句式特征是()
A. 以六言、七言为主
B. 长短参差
C. 灵活多变,
D. 多用语气词“兮”字
满分:2 分
12. 《将进酒》的特点是()
A. 情感饱满
B. 多用夸张手法
C. 体现出强烈的豪纵狂放的个性
D. 抒发了忧愤深广的人生感慨
满分:2 分
13. 《短歌行》的艺术特色有:
A. 格调苍劲,感情深沉
B. 诗意回环往复,情感迭宕起伏,是本诗整体建构的鲜明特点
C. 引用《诗经》成句和运用典故
D. 多处运用了比兴手法
满分:2 分
14. “四大奇书”是()
A. 《三国演义》
B. 《水浒传》
C. 《西游记》
D. 《金瓶梅词话》
满分:2 分
15. 《长恨歌》的艺术特点有()
A. 抒情缠绵细腻
B. 运用对偶、排比、顶针等修辞手法娴熟圆美
C. 语言优美明丽,自然流畅
D. 叙事有致,张弛自如
满分:2 分
16. 下列选项中属于孔子的思想的是____
A. 增进学问,要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明智态度
B. 要把学习知识与思考辨析两相结合
C. 修养人格,贵在从善如流,见贤思齐
D. 要时时刻刻维护仁义,即使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
满分:2 分
17. 清代短篇文言小说和长篇章回话小说达到了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巅峰代表作有()
A. 《聊斋志异》
B. 《儒林外史》
C. 《红楼梦》
D. 《金瓶梅》
满分:2 分
18. 下列选项中关于《将进酒》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A. 本诗情感饱满,无论喜怒哀乐, 其奔涌迸发均如江河流泻, 不可遏止,且起伏跌宕,变化剧烈
B. 发端以“君不见”开首,两个排句势若天风海雨,表露出诗人蹉跎岁月的深沉忧虑
C. 五、六两句起诗情陡然逆折,由悲转乐,且渐趋狂放
D. 至“钟鼓”以下八句,却又在酣饮纵乐中见出埋没于时的愤激
满分:2 分
19. 唐诗题材广泛,以____为题材的诗歌在盛唐蔚为大观。
A. 山水田园
B. 边塞
C. 爱情
D. 战争
满分:2 分
20. 《再别康桥》体现徐志摩的诗歌理念有()
A. 音乐美
B. 建筑美
C. 绘画美
D. 人文美
满分:2 分
21. ____被誉为唐诗史上的“双子星座”。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韩愈
满分:2 分
22. 儒家的代表人物是()
A. 老子
B. 孔子
C. 孟子
D. 荀子
满分:2 分
❺ 求作业答案:阅读《论语》中四则文
1.“中庸之道”是一种行事的道德标准,指做人处事要守正不偏,无过不及。(意对即专可) 2.孔子、子贡的属言论符合“中庸之道”。孔子“恶”人违背仁德,偏离“中庸之道”。子贡“恶”人混淆仁德,假托 “中庸之道”。(意对即可) |
❻ 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同步作业本克己复礼答案
你这个问题没问清楚,不知道你像知道什么
❼ 人教版初一语文作业本第2单元求全部答案(第十课可以不要是《论语十则》)
1.源,瑰,雅,摹
2.()(2)(3)书上有的你可以抄的
(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A,B
4.B
5.文中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共同的情感是什么?
答:祁瑞宣、祁瑞宣的学生和三位他的老友。共同的情感是都有一种亡国之痛。
6.为什么祁瑞宣在开学的日子会“靠着墙根,他低着头疾走......”?联系相关背景,说说你的理解。
答:因为他当时的内心和茫然,害怕遇见熟人,特别是学生,由此可见,他身为亡国奴内心的痛苦。
7.和《最后一课》描写课前气氛一样,文中第二段也有环境描写。请摘出一处作简要分析。
答:①潮气像雾似的凝结在空中,使人不敢呼吸。
②今天,屋里像坟墓那样潮湿,静寂。(自选一句)
写出了人们压抑、沉闷的心情,烘托人们内心的沉痛。
8.学生们上课前的表现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答:以前吵吵闹闹、蹦蹦跳跳,现在院里没有任何声音。表现了学生们的爱国情感和亡国后的悲愤心情。
9.选段中有一组同义词,请找出来并作解释。
答:惟和但;解释:只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答:问姑娘在回忆什么,问姑娘在思念什么。
11.木兰为何从军?这体现了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原文回答。
答:因“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她是一个孝顺、热爱国家的人。
12.从画线句中,你读到了什么?(提示:可从环境、人物等角度思考)
答:从“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看出战争非常紧张;从两个“不闻爷娘唤女声”可以看出木兰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从“旦、暮”可以看出木兰行军速度快,战事非常紧迫。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什么时候才能够 (2)跑
1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通过写马的自述表现了诗人想建功立业的豪情和壮志难酬的苦闷
❽ 求作业答案:阅读《论语》中的两则
(1)有道/有德来/为政源以德 (2)在《论语》中孔子虽然多次称颂尧、舜、禹、稷,但他赞美的主要是他们高尚的个人品德和德政,并非“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社会朴野生活。在这一点上孔子与老庄思想是不同的,孔子反对的不是文明的进步,而是道德的退化,他希望通过恢复周礼,通过道德教化来积极地建设理想社会。(言之有理即可) |
❾ 我要语文课堂作业本论语十则原题,麻烦了,作业本没带回家。谢谢。
坟捞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