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当小学老师为什么要求高学历
现在当老师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了,当小学老师都有一定的学历要求了,估计在隔个一两年想要教高中的话,可能都需要有研究生的学历了,这为因是一种学历上的多余,但是它就是一种筛选的手段,他并不是看这个人到底有多强的教学能力,而是看一个人的能力有没有达到基本的门槛,筛选一些人。
教小学的过程其实并不是特别的困难,因为单纯从知识的角度来说,一个高中毕业的人教小学的知识都是完全没问题的,只不过教的过程中,他涉及到一些师生沟通的问题,他可能需要专业,师范类毕业的学生他们上学的时候可能有老师专门去指点这些,他们也学过专业的知识,会有更好的教学表现,因为老师当的好不好,他并不单纯,取决于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够不够。
B. 为什么一个有高学历的人他不想呆在大学当老师而是到高中当老师
我觉得高中老师会付出的更多,和学生都有感情。不像大学老师,跟学生关系也就那么回事儿。就是高中老师工作会更有热情吧
C. 当老师还是适合学历高的去当
近年来,硕士、博士这些高学历毕业生到中学当老师的越来越多,应该怎样认识这个现象,他们的职业发展在现实中又遭遇了什么,他们的职业之路该如何走,等等,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高学历毕业生从事基础教育是大势所趋众所周知,近年来硕士、博士研究生到中学当老师的越来越多。在地域上,从起初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向二线甚至三线城市蔓延;在中学的层次上,从省重点、市重点向一般中学扩散;在学历上,从最初的本科生到中学演变为硕士到中学,再演变为博士到中学,硕士生、本科生到小学。而且,本科、硕士、博士的学历梯级在就业竞争中也表现为较明显的梯级施压,从2004年硕士研究生开始到中学,给本科生就业带来很大压力,近一两年,博士研究生到中学,又挤压了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市场。当中学教师的人,30年前多数是高中毕业生,20年前以大专毕业生为主,10年前是本科毕业生居多,现在是硕士生和博士生也不稀罕了。一个中学教师职位就会吸引上百份博士生的简历,有的知名中学拥有硕士学历者已占一半以上,还有的学校现在只招硕士以上学历的老师。结合发达国家基础教育的师资现状,来考虑我国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今后的就业去向,可以看出,高学历毕业生从事基础教育是大势所趋,基础教育将是高学历毕业生的优势就业领域。从我国目前情况看,高学历中学老师的出现是国家政策、就业形势、教师的职业吸引力和毕业生个人志趣合力作用的结果。高学历中学老师的出现,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我国恢复高考后,经过多年的人才积累,改变了人才匮乏的局面,尤其是近年来研究生扩招,人才布局结构发生变化;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国家科教兴国的战略引导作用所致,随着国力的增强,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并逐步努力扭转目前侧重成绩分数的教育体制,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又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而高学历毕业生走进中学即是这一宏观战略在基础教育领域的体现,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深化需要高层次的教师来推动。就业压力增大是促使硕士、博士研究生进中学当老师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高校研究生人数大幅增加,尤其是在北京等重点高校多的城市,许多学校研究生数量甚至超过了本科生,就业压力从本科生向研究生转移的趋势已很明显,因此,在高学历中学教师中,有的是迫于客观的就业压力,不得已而为之,尤其是不少偏重理论的基础学科,除了到学校,在社会上的就业领域比较狭窄。另外还有一些同学,对于校园恋恋不舍,毕竟校园是毕业生最熟悉的职业环境,相对还比较简单,学生容易找到生活没有太大变化和容易适应的安全感,因此选择当老师。当然,在高学历中学教师群体中也不乏本身喜欢教师职业者。有很多研究生说,原来想当老师是因为觉得职业稳定,待遇好,可参加毕业实习后突然意识到,原来自己内心喜欢和学生在一起,是不自觉地被教师职业特有的魅力所吸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期望不断提高,不少毕业生认为当老师能实现自我价值。此外,中学对硕士、博士研究生的许多户口、福利、职称、待遇的政策倾斜,也成为吸引高学历人才的亮点。高学历中学老师同样需要加强职业素养高学历教师能把研究的方法和意识带进中学,对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至关重要,当然他们对于学生的深远影响需要一个慢慢显现的过程。但是,这一点,在现阶段受到了教育目标和考评标准的制约,使得高学历人才与中小学的实际要求有较大的差距,也制约了他们发挥自己专业特长和研究能力,致使高学历的人不一定适合目前中学的教育教学实际。有的老师认为,博士是应该研究学问的,不是说博士就一定不能教书,但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来教中学,中学是基础教育,与博士的研究挂不上号。所以,一点也体现不出博士搞研究的强项,而可能正好是他的短项。一些中学校长也认为,高学历者确实并不都适合当老师。在实际招聘中,他们发现有些博士自身的科研能力、业务素质很强,但在试讲过程中,没有找到在课堂上当老师的感觉。一些试讲的博士给中学生上课时,只顾自己滔滔不绝,像跟成年人讲话,没有把学生当作自己讲授的对象;还有一些博士,备课非常充分,但表达能力不强,一些课程大纲里的知识点,只是自己心里明白,但说不出来。相反地,在另外一个方面,由科学研究培养出来的理性、冷静、批判的眼光和思维,在某种程度上会阻碍、削弱高学历老师对于学生和他人应该表现出的热情,而教育是与人打交道的、需要爱和热情的职业,这是高学历教师面临的普遍问题。换句话讲,高学历老师在专业基础知识和研究能力方面拥有优势,但作为教师的基本职业素养和技能却相对较弱。高学历老师能够在学历上满足学校的要求,却不一定就能当好一名老师。有的知名的中学校长说,一同进入学校的老师,往往是本科学历的老师更先当上班主任。在学生对高学历老师的评价中,“太过书生气”、“有代沟”、“表达能力差”、“有些迂腐”是最常见的词语,上海、天津、重庆等地家长联名致函校方要求更换硕士、博士老师时有发生。审时度势摆正心态找准职业发展方向高学历中学老师是教育界最近几年出现的新现象,同学、家长和社会都觉得他们“屈就”、“屈才”。有的人这样惋惜他到中学的博士同学:“我不知是该为你感到悲伤,还是该为那所中学的学生感到幸运?”因此,他们不仅要在亲朋好友的质疑中坚持,还要经过自己心态的适应期。高学历者赴中学教学都得去除学历的光环,从零开始,而他们的同学在多年前本科毕业时就当了老师,现在大都已经是骨干教师。所以,有人感慨:“4年前本科毕业时,本来就要做中学老师的,为了圆高校教师梦转了一圈,结果又转了回来,现在没有什么优越感,反而很惶恐。我自己是学师范出身,最明白中学教育,教学是关键,我的同学这3年间已成长起来了,而我呢,徒有些读研究生学来的知识,但是根本用不上,在教师堆里我还是新手,课堂掌控、语言艺术、知识点都要一步一步追赶他们。” 在中学当老师,学历有多高,是否名牌大学毕业都不重要,得到学校、学生、家长的认可才最重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对于这些高学历老师来说,在教师的技能和素养之外,更重要的是心态,心态决定了工作态度,决定了一个人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自己的潜能和能力。因此,随着高学历毕业生的不断增多和中学教师与学校、社会的磨合,高学历的应聘者在争取面试机会上比较有利,除此之外,在求职过程中并不能享受多少特殊的优惠。中学也并不是唯学历用人,不是因为学历高,中学就照单全收,如果能力不行,硕士博士同样没有机会。学校还要从教师职业要求的角度,对他们进行考察、筛选,每位应聘者都安排试讲、笔试和面谈。不少学校表示,那些师德表现好、善于和学生沟通、擅长组织集体活动的博士更受青睐。如何以高学历当好中学老师,我们身边就有可供学习的范例。霍懋征194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毅然放弃留校任教的机会,以高学历之才从事启蒙教育事业,当了60年的小学教师,1949年作为教师代表参加了开国大典,1956年被评为共和国首批特级教师。她用6个字概括自己的教师生涯:光荣、艰巨、幸福。她的名言是:“世界上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教师不仅是职业,更是事业,是理想,是终身追求的理想。”
D. 如何评价高学历人才选择成为中学教师
国家兴衰,在于教育。一个地区的教育教学水平与该地区未来的发展有着直接现实性的联系。而作为教育的专门人才教师的选拔则显得尤为亥单忿竿莜放冯虱辅僵重要。
一、道德素质,我国普遍存在的国民素质不高问题,需要从娃娃抓起。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全面深刻的贯彻思想道德的教育,由于学生的向师性,教师必须做好示范作用,所以要想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必须首先具备良好的师德。为此,国家需重视师范教师,加强对师范学校道德教育的支持。
中小学教师招聘应特别注重教师道德素质的考察。
二、注重教学经验与教学实践,淡化高学历要求。中小学教师对知识层面的要求,一名本科生足以。但教学不同于其他专业技术活动,只要掌握技能就可以啦。更多的需要传授知识的能力,所以授人以渔,更多的在于授。不能一肚子知识倒不出来,或者倒出来,学生吸不进去。针对目前高等师范学校教学实践缺乏的现状,我国应更多的加强师范学校的实践课程。
中小学教师招聘也更多的增加说课或讲课在整个招聘过程中的重视程度。
三、放开地域限制,广纳贤士。
四、取消教师招考中的加分政策,让一切在考核中发挥出来。
E. 当老师,学历要求有多高
近年来,硕士、博士这些高学历毕业生到中学当老师的越来越多,应该怎样认识这个现象,他们的职业发展在现实中又遭遇了什么,他们的职业之路该如何走,等等,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高学历毕业生从事基础教育是大势所趋
众所周知,近年来硕士、博士研究生到中学当老师的越来越多。在地域上,从起初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向二线甚至三线城市蔓延;在中学的层次上,从省重点、市重点向一般中学扩散;在学历上,从最初的本科生到中学演变为硕士到中学,再演变为博士到中学,硕士生、本科生到小学。
而且,本科、硕士、博士的学历梯级在就业竞争中也表现为较明显的梯级施压,从2004年硕士研究生开始到中学,给本科生就业带来很大压力,近一两年,博士研究生到中学,又挤压了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市场。当中学教师的人,30年前多数是高中毕业生,20年前以大专毕业生为主,10年前是本科毕业生居多,现在是硕士生和博士生也不稀罕了。一个中学教师职位就会吸引上百份博士生的简历,有的知名中学拥有硕士学历者已占一半以上,还有的学校现在只招硕士以上学历的老师。
结合发达国家基础教育的师资现状,来考虑我国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今后的就业去向,可以看出,高学历毕业生从事基础教育是大势所趋,基础教育将是高学历毕业生的优势就业领域。从我国目前情况看,高学历中学老师的出现是国家政策、就业形势、教师的职业吸引力和毕业生个人志趣合力作用的结果。
高学历中学老师的出现,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我国恢复高考后,经过多年的人才积累,改变了人才匮乏的局面,尤其是近年来研究生扩招,人才布局结构发生变化;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国家科教兴国的战略引导作用所致,随着国力的增强,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并逐步努力扭转目前侧重成绩分数的教育体制,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又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而高学历毕业生走进中学即是这一宏观战略在基础教育领域的体现,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深化需要高层次的教师来推动。
就业压力增大是促使硕士、博士研究生进中学当老师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高校研究生人数大幅增加,尤其是在北京等重点高校多的城市,许多学校研究生数量甚至超过了本科生,就业压力从本科生向研究生转移的趋势已很明显,因此,在高学历中学教师中,有的是迫于客观的就业压力,不得已而为之,尤其是不少偏重理论的基础学科,除了到学校,在社会上的就业领域比较狭窄。另外还有一些同学,对于校园恋恋不舍,毕竟校园是毕业生最熟悉的职业环境,相对还比较简单,学生容易找到生活没有太大变化和容易适应的安全感,因此选择当老师。
当然,在高学历中学教师群体中也不乏本身喜欢教师职业者。有很多研究生说,原来想当老师是因为觉得职业稳定,待遇好,可参加毕业实习后突然意识到,原来自己内心喜欢和学生在一起,是不自觉地被教师职业特有的魅力所吸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期望不断提高,不少毕业生认为当老师能实现自我价值。此外,中学对硕士、博士研究生的许多户口、福利、职称、待遇的政策倾斜,也成为吸引高学历人才的亮点。
高学历中学老师同样需要加强职业素养
高学历教师能把研究的方法和意识带进中学,对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至关重要,当然他们对于学生的深远影响需要一个慢慢显现的过程。但是,这一点,在现阶段受到了教育目标和考评标准的制约,使得高学历人才与中小学的实际要求有较大的差距,也制约了他们发挥自己专业特长和研究能力,致使高学历的人不一定适合目前中学的教育教学实际。
有的老师认为,博士是应该研究学问的,不是说博士就一定不能教书,但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来教中学,中学是基础教育,与博士的研究挂不上号。所以,一点也体现不出博士搞研究的强项,而可能正好是他的短项。
一些中学校长也认为,高学历者确实并不都适合当老师。在实际招聘中,他们发现有些博士自身的科研能力、业务素质很强,但在试讲过程中,没有找到在课堂上当老师的感觉。一些试讲的博士给中学生上课时,只顾自己滔滔不绝,像跟成年人讲话,没有把学生当作自己讲授的对象;还有一些博士,备课非常充分,但表达能力不强,一些课程大纲里的知识点,只是自己心里明白,但说不出来。
相反地,在另外一个方面,由科学研究培养出来的理性、冷静、批判的眼光和思维,在某种程度上会阻碍、削弱高学历老师对于学生和他人应该表现出的热情,而教育是与人打交道的、需要爱和热情的职业,这是高学历教师面临的普遍问题。
换句话讲,高学历老师在专业基础知识和研究能力方面拥有优势,但作为教师的基本职业素养和技能却相对较弱。高学历老师能够在学历上满足学校的要求,却不一定就能当好一名老师。有的知名的中学校长说,一同进入学校的老师,往往是本科学历的老师更先当上班主任。在学生对高学历老师的评价中,“太过书生气”、“有代沟”、“表达能力差”、“有些迂腐”是最常见的词语,上海、天津、重庆等地家长联名致函校方要求更换硕士、博士老师时有发生。
审时度势摆正心态找准职业发展方向
高学历中学老师是教育界最近几年出现的新现象,同学、家长和社会都觉得他们“屈就”、“屈才”。有的人这样惋惜他到中学的博士同学:“我不知是该为你感到悲伤,还是该为那所中学的学生感到幸运?”因此,他们不仅要在亲朋好友的质疑中坚持,还要经过自己心态的适应期。
高学历者赴中学教学都得去除学历的光环,从零开始,而他们的同学在多年前本科毕业时就当了老师,现在大都已经是骨干教师。所以,有人感慨:“4年前本科毕业时,本来就要做中学老师的,为了圆高校教师梦转了一圈,结果又转了回来,现在没有什么优越感,反而很惶恐。我自己是学师范出身,最明白中学教育,教学是关键,我的同学这3年间已成长起来了,而我呢,徒有些读研究生学来的知识,但是根本用不上,在教师堆里我还是新手,课堂掌控、语言艺术、知识点都要一步一步追赶他们。”
在中学当老师,学历有多高,是否名牌大学毕业都不重要,得到学校、学生、家长的认可才最重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对于这些高学历老师来说,在教师的技能和素养之外,更重要的是心态,心态决定了工作态度,决定了一个人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自己的潜能和能力。
因此,随着高学历毕业生的不断增多和中学教师与学校、社会的磨合,高学历的应聘者在争取面试机会上比较有利,除此之外,在求职过程中并不能享受多少特殊的优惠。
中学也并不是唯学历用人,不是因为学历高,中学就照单全收,如果能力不行,硕士博士同样没有机会。学校还要从教师职业要求的角度,对他们进行考察、筛选,每位应聘者都安排试讲、笔试和面谈。不少学校表示,那些师德表现好、善于和学生沟通、擅长组织集体活动的博士更受青睐。
如何以高学历当好中学老师,我们身边就有可供学习的范例。霍懋征194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毅然放弃留校任教的机会,以高学历之才从事启蒙教育事业,当了60年的小学教师,1949年作为教师代表参加了开国大典,1956年被评为共和国首批特级教师。她用6个字概括自己的教师生涯:光荣、艰巨、幸福。她的名言是:“世界上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教师不仅是职业,更是事业,是理想,是终身追求的理想。”
F. 语文教师需要具备怎样的基本学养和业务专长
语文教学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作,只有接受过专业训练,有较高专业素养的语文教师,才具备语文学科的专门知识和教学能力,“教师专业地位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正式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工作的自主权。”⑦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条件,不能随意替代。“教师的发展首先是‘专业’发展,即教育理论与技能知识及经验的发展。”⑧一个教师想要成为真正的师者,不但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还要不断学习和积累教育教学的思想或理论,构建属于自己的、有特色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不断反思,把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促进专业化发展。 1.专业化理念 教师专业化的实际是在教育改革浪潮的推动下,才有所进展。教师的专业化,其核心是教师个体专业化水平,按照目前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必须既是高学历又同时具有教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证是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必须要求,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拥有教师资格证书,还必须在汉语言文学专业领域具有深厚的学养。但在一些地方,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是通过电大、函授及进修等方式获得了要求的学历,而实际水平距离所担负的教学要求差距还是不小的。随着终身学习理念的渗透,“人们普遍认为教师教育应通盘考虑教师的专业发展,打破职前职后相互独立的局面,实施一体化教育,使教师终身都能受到连贯的、一致的教育,强调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主动吸取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⑨语文教师尤其要树立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理念,要有专业进取精神,要有学有术,真正地具备专业胜任力。 2.专业化知识 语文教师的角色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语文教师新的角色定位体现在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语文能力的训练者,更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与学生是“平等中的首席”。这是本体性知识即教师所教的学科专业知识及相关的文化知识。还要具备条件性知识,即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它是促进教师把本体性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条件。此外,还要具有实践性知识,也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知识。语文教师能够拥有专业知识以及精通所教学科,还要有成为优秀教师的个人目标,把专业目标和个人目标结合起来,构建一个与时俱进、高度统整而全面的自我概念,形成个人与专业的和谐关系。 3.专业化技能 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技能指“语文教师在完成语文课程和教学工作以及与之相关的工作时必须具备的一整套动作和智力操作系统。”⑩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师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转变教育观念,同时需要扎实的教学技能。教师同医生、律师一样,是一种专门职业,这已是当今人们的共识,还应该认识到这是一种必须经过严格的、持续不断的专业训练和实践获得专门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职业。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有了扎实的语文能力,还必须具有语文教师的专业技能,这种技能是通过语文备课、语文课堂教学、语文教学评价和语文教学研究以及娴熟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技能,在反思和自我发展中形成的,应该说这是教师的专长。“教学是一种专业活动,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其专业发展的核心就是专长的形成和发展问题,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不断提高教师教学专长的活动。”{11}有了职业的专长未必就会成为一个专家型的教师,但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提高包括专业化教学技能的专业化水平才能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教育要求。 语文教师的教学素养 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以及表现形式,是由其思想决定的,教育教学行为所表现出的内容,是由其素质决定的。有智慧才能启迪智慧。语文教师的教学素养及其所拥有的教育智慧,表现在对教育和课程有着较为透彻的理解和领悟,懂得教学规律,深知学生学习心理,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方法,展示高超的教学艺术,使语文教学充满生命力和活力。 1.课程理念 教师首先要做到对所教学科的地位和作用有足够的认识。语文作为基础,它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语文教学的新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这是反映语文教学素养最重要的方面。很难相信,一个没有学科理念和教育指导思想的人能做好教育工作。潘新和教授倡导语文教学素养的核心要素是语文教师的“精神能量”,“所谓的‘精神能量’主要体现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人文关怀。”{12}语文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要开放课堂,要与学生平等的对话,与学生共同发现和探究问题,相互启发和分享。真正使课堂成为教师、学生、教材对话的平台,把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作用于课堂,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 2.课程意识 课程意识是人们在考虑教育教学时,对于课程意义的敏感性和自觉性程度。就教学本身而言,重点在于教师对课程的认识程度,新课程提出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语文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的成长承担本课程所能承担的最大限度的责任,并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优势,把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变成语言文字能力。从学习文字到学文章写文章,继而到学文学、文化,形成语文能力。在课程意识的推动下,学生、教师作为语文课程最重要的元素参与到教学当中来,面对问题或现象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并自由表达出来;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对话,彼此倾听和分享对方的智慧成果,从而加深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王荣生教授曾指出语文教师专业工作的三大准则:“参与课程的研制、用教材教、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13}在课堂上要形成语文教学形态,这里主要指教师“教”的形态,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教学内容及组织、选择适当的教学组织方式和教学方法,真正的用教材教。 3.课程目标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有明确的目标,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来进行。这三个维度,基本上涵盖了目标分类学中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这三个相互关联的领域,有知识、能力这样可测量的显性目标,又有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样的隐性目标。制定教学目标最终是为学生服务的,目标中的要求以及要求的难易程度,应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依据,教学目标能否达到,起决定作用的是学生,“课程的存在是为了使学生更有智慧的生存。”{14}教师要用心理学知识分析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现状,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真正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是无意义的。美国学者罗伯特·斯莱文指出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和教学评估结合起来,他强调“在今天的课程结束之后,你希望学生知道什么或能够做什么?在学完某个课程的某个单元之后,他们应该知道什么?在学期结束后,他们应该知道什么?正确的回答这些问题是有意识的、高质量教学的首要前提条件。”{15}语文教学目标的确立,对落实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至关重要的。 语文教师的科研素养 “教师是研究者”这是国际教师专业化发展运动中的重要观念。“语文教师只有以教学研究者的身份深入到语文教学实践中去,才能深刻领悟课程改革的精髓,才能适应复杂变化的语文教学情境,才能让智慧点亮语文课堂。”{16}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科研素养,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即以研究者的身份从自己的教学中发现问题,并发展为研究课题,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品质和教学能力。 1.课程、教材的研究能力 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课程,语文教师要弄明白课程在教学中是如何实施的,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不仅精通专业,还要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将教育教学的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实践,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要弄明白课程与教学的关系,弄明白课程与教材的关系,这不只是提高理论素养的问题,重要的是能够在实践中突破自己的局限性,提高自己的认识。课程是一个广泛而含义多重的教育学术语,教材只不过是课程的表现形式,而正是通过这种形式才能学习课程。教材是学习的材料,是教与学内容的载体,语文教师要研究教材的编写理念,多分析不同版本的教材,通晓全套教材的思路,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从而使自己掌握教材,驾驭教材,进而达到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2.《课程标准》的研究能力 课程标准是国家规范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法规性,教材的编写、教学的实施、教学的评价等都必须遵照课程标准的规定。对《课程标准》的研究是每个教师的责任,《语文课程标准》提到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以及语文课程地位的提升。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它充分体现了“人本思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着眼于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等指导思想。语文教师对课程标准应加深理解,认真研究,针对语文教育中的突出问题,把推进语文课程改革当作自己的责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语文课程改革的精神落到实处,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3.教学实际的研究能力 语文教师有了“研究者”的意识,就要积极参与研究,参与研究可以提升自己的自我反思意识和能力,了解自己教学行为的意义和作用。要研究自己所处的学校在发展与改革中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并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行为进行研究,明确自己教学行为的意义、教师教学理念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了解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弄清自己的教学活动与实际的关系以及如何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教学实际的研究能力是与教师的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的,“教师从事研究的最终目的不仅仅只是改进教育实践,还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17}教师的科研活动只有解决了自身以及学校的问题,如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与自己所教学科的问题、教师课堂教学的问题、学生成长的问题,还要经常反思,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学。只有确立对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的研究,科研才有意义,教师才能够体会到自己工作的价值与意义,才能实现教师的专业化自主化发展。 总而言之,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不断提升专业素养,语文教师在学识上应该是丰富的,在精神上应该是独立的,在教学上应该是不断创新的,要有自我提高的意识,还要以学习者的角色面对自己的职业,对学生是良师益友,堪为表率。工作上只有“胜任”了,才能追求“卓越”。这样才能不断适应教育教学的发展与改革,才能承担起现代语文教师的责任。
G. 我的语文老师说: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只有高学历的人才能被社会尊重,而他自己每天开宾利上下班。
我的语文老师说: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只有高学历的人才能被社会尊重,而他自己每天开宾利上下班。
哈哈,你有钱不一样
H. 如何评价许多高学历人才选择成为中学教师这一现象
以我自己的亲来身经历来讲
我高源中在宁夏青铜峡市一中读的
西部省份的一个稍微好一点的县级市高中
教育水平比较落后
学校里的老师水平参差不齐
那些60后的老师
有些是中专毕业,后来读函授拿到大专或者本科文凭
有些甚至就是其它地方转过来的
但是还有一小部分老师,都是正儿八经的大学本科毕业
八十年代大学本科,那已经是很高的学历了
还有陕西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这样的优秀师范大学出来的老师
这样的老师和那些地方师专出来的相比
明显高出好几个层次
当然了,高学历人才,也不见得就能当好老师
但是教师这个行业还是需要很多优秀人才的
优秀人才不仅体现在学历上,更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